時間:2023-05-30 10:56: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兩不愁三保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醫保:有病的,是否有在藥店買藥;有慢性病的是否辦理慢性病卡;家庭小藥箱中的藥物是否過期,配備的藥物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有沒住院但花費大沒報銷的。
2.就業培訓:是否到位,有沒有亂發錢。
3.佐證材料之間有沒有邏輯問題。
4.金融扶貧是否是“一股了之”、“一分了之”。
5.幫扶措施與致貧原因是否吻合。
6.家庭人員務工、健康情況等是否矛盾。
7.公益崗享受對象是否知曉崗位工位工資發放情況。
8.危房改造資料是否有拼圖現象,是否有超標準、新房已驗收舊房未拆除等情況。
9.有否因蓋房、結婚等致貧、返貧情況。
10.五級書記遍訪活動,有否黨委書記集中遍訪,在遍訪中有否解決問題。
11.扶貧扶智在幫扶措施上是否有體現。
12.不在家的戶,要多去幾趟,看是否轉移了。
13.資金支付情況,主要看支付率,另外就是從資金走向查鄉鎮是否滯留。
14.重大事項是否進行四議兩公開,四議兩公開的參會人員比例、兩公開時間是否合規;
15.明白卡上的收支采集是否與平臺數據一致,是否存在上年第四季度到當年第三季度的收支情況抄錄為當年的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
16.查看平臺上致富帶頭人情況是否與提供的人數一致,是否有用電寫成否等應勾選項與實際不符,查看整村人均收入是否低于貧困線。
17.招標環節是否有幾個建筑公司同一負責人、招標人為同一人、資金撥付申請表是否是同一人字跡等情況。
18.扶貧車間:通過用電量查是否閑置,查看投入產出比,分紅情況等。
19.農業性項目:主要看有否效益。
20.光伏:申請、批復是否合規,資金是否有滯留、挪用;光伏收益對有勞動力的不能發放,且不能直接發放,要先將光伏收益打村賬,由村集體發放給無勞動力戶。
21.產業結構:項目多的查是否存在一股了之,查資金走向。
22.電商項目:商務局查投資人,人員名單。
23.幫扶責任人:單位重組的是否有脫幫現象,是否有孕婦幫扶。
24.非貧困村:有無村干部幫扶的,有沒有幫扶單位,因村派人是否精準。
25.擬脫貧村:問擬脫貧戶是否知道什么時候脫貧,脫貧措施是啥。
鎮轄區內有24個行政村2個社區,現有人口42763人。共有貧困村2個,分別為村、村。嚴格落實中、省、市、區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全力聚焦“一超、兩不愁、三保障、三有”,真正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目前全鎮脫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實現805戶2340人穩定脫貧,占減貧任務的80.4%,實現2個貧困村達到省級脫貧摘帽標準,占任務的100%。
二、主要做法
(一)摸清底細,動態管理
根據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開展精準對象動態調整工作,嚴格按照要求,對全鎮所有貧困戶再次摸清底細,進行動態調整人員,根據識別程序,嚴格按照“一申請、評議,二公示、公告”的方法進行識別,各村實行每月動態臺賬,記錄月內貧困戶人口的精準變化,鎮級在3月、7月、10月進行匯總上報,最終貧困戶自然增加24人、自然減少79人、整戶新增2戶5人,貧困戶最新數據為1027戶2910人。
(二)、強化幫扶,鞏固成效
為鞏固2014年以來的脫貧攻堅成效,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強化幫扶,分別于今年3月、4月、6月、8月、9月開展了6次幫扶業務培訓大會,嚴格要求幫扶責任人下村必須入戶幫扶,不得走馬觀花、眺望式扶貧,按會議要求認真規范填寫扶貧手冊、上墻資料,并對2018年的幫扶工作進行總結,舉一反三,改正錯誤,規劃2019年的幫扶措施,不定時的“回頭看”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是否達標,積極幫扶,鞏固脫貧成效。
(三)、開展排查,對標補短
為保證明年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會師”,向中央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在區委區府的堅強領導下,鎮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嚴格按照區脫辦的指示,分別在3月、6月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回頭幫”、“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擬對全鎮貧困戶進行再一次深入“體檢”,著重在于“一超兩不愁三保障三有”。3月,全體幫扶責任人對2019年前已脫貧的人員進行了回頭查看和談心談話,共發現101處問題,其中重點在于住房保障存在問題戶,飲水不安全戶,已全部上報區脫辦統一解決。6月21日,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工作,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大排查領導小組,將區上抽調8人,鎮內的24人共分成16個入戶排查小組,并按區脫辦要求對所有排查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與指導,嚴格要求入戶排查步驟,并作出了強調,排查人員必須嚴肅工作紀律,不早退、不遲到、不搶跑,嚴格按照脫貧辦要求的時間節點入戶排查,嚴禁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堅持“誰排查、誰審核、誰簽字、誰負責”,務必確保問卷真實有效,如發現存在隱瞞不報、弄虛作假現象,將排查人員先報區脫貧辦,再報區紀委進行嚴肅處理。最終,共錄入大排查系統數據73戶76個問題,確定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戶5戶16人,所有問題已于9月底全面整改到位。
(四)、展開驗收,精準脫貧
根據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于10月8日起與區應急管理局、區婦聯、團區委、區交警大隊組成6組12人2019年鎮脫貧攻堅驗收小組分村入戶驗收今年脫貧220戶565人的“一超兩不愁三有三保障”是否達標,同時核查已脫貧村的“一低五有”是否穩定達標,查看貧困戶幫扶成效記錄是否真實,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經過5天的實地驗收,全鎮220戶貧困戶全部能夠達標退出標準,予以脫貧。
(五)、再次摸排,鞏固成效
2020年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一年,是全國脫貧攻堅驗收年,為鞏固2014年以來的脫貧成效,堅決杜絕“返貧”出現,再次全面摸排,根據“兩摸底一核查”工作要求,各村從因病、因災、收入不合理等,金字塔模式進行篩選出最困難的貧困戶加大力度幫扶,最終共上報脫貧監測戶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幫扶措施制定的不夠具體,沒有針對性。幫扶過于馬虎,不能切實的解決貧困戶的具體問題,幫扶措施不到位,跟進不及時;二是個別農戶思想懶散,缺乏內生動力。目前已發現有個別農戶出現嚴重的“等靠要”極端思想,不愿脫貧,不主動脫貧,嚴重缺乏內生動力;三是個別村干部出現思想“疲憊”現象,認為現在幫扶是責任人的事,與自己無關,出現不詢問、不配合等現象,導致幫扶工作滯后。
萬安鎮共有貧困戶305戶、696人,分布在11個村(社區),有第一書記9人,幫扶部門7個,主要致貧原因為因病因殘,占比為88.5%,2020年人均純收入15463元。采取三項措施解決“兩不愁”問題,一是通過就業穩收入。二是通過產業促發展。三是落實政策保民生。
二、聚焦薄弱環節,鞏固提升工作成效
(一)緊抓問題整改
緊盯“百日會戰”問題整改。按照區脫貧攻堅“百日會戰”要求,通過全覆蓋走訪,共排查出問題153個,涉及住房安全、收入穩定、飲水保障、人口動態調整、廣播電視信號、慢性病認定、其他問題(安全用電)等7個方面。
(二)特色舉措攻堅
積極開展貧困戶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利用“三個結合”助力貧困戶人居環境水平邁上新臺階。
(三)精準實施扶貧項目
今年來完成農村小型公益性設施13個,包括入戶路硬化、堰塘溝渠修繕等民生工程,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9.375萬余元。以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下為標準,為110戶貧困戶實施小微項目,按照每人1000元標準發放雞苗,發展貧困戶養殖業,拓寬收入渠道。
(四)認真落實扶貧政策
住房安全:完成貧困戶土坯房整改35戶、協調住房分險基金貸款15戶;醫療保障:落實貧困戶羅江區域就醫報銷比例達90%以上,為305戶貧困戶購買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慢性病認定15人;務工增收: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24人,落實務工就業獎補91人,金額5.02萬元。幫扶慰問:年初共為貧困戶發慰問金3.34萬元,11月開展溫暖過冬慰問發放米、油共計金額1.78萬元。
三、全面完成脫貧攻堅調查
全面調查脫貧質量和脫貧攻堅成效,調查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和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為分析全省脫貧攻堅成效、總結脫貧攻堅成果提供真實準確的統計信息。調查全鎮11個行政村(社區)的全部建檔立卡戶,調查內容包括建檔立卡戶基本情況、“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主要收入來源、獲得幫扶和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及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務情況等。
四、聚焦脫貧奔康,全力沖刺迎檢
按照區脫辦調度會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以“戶戶達標,規范資料,不出差錯,倒查責任”的思路抓落實,一是圍繞戶戶達標的工作重點,定期開展動態調整。把準4100元和6150元兩條收入基準線,運用“三板斧”提升收入。二是規范資料,按照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完善調查佐證資料整理歸檔,按照《刪繁就簡目錄》由鎮村核查規范脫貧攻堅資料,整理歸檔歷年來項目工作資料,在有條件的村開展扶貧專柜建設,妥善保存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的各類資料,為迎接各級檢查和歸檔入館做好相應準備。三是繼續做好數據核對錄入。按照區脫辦要求做好貧困戶基礎信息錄入,明白卡核對、幫扶手冊信息完善工作,確保三者數據一致。特別注重脫貧攻堅數據質量,抓住每年10月更新國扶辦系統的契機,據實更新、調整、完善基礎數據。
迅速進入迎考狀態,按照區級迎考安排,穩妥推進成立迎考工作領導小組(含資料組、入戶組、項目組、帶路、清障、應急、維穩、后勤等),督促部門幫扶責任人按要求走訪、完善幫扶手冊,由幫扶部門分管領導牽頭組織人員在村委會集中對照國扶辦系統戶卡核對幫扶手冊,每半個月組織開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動,促進鄉風文明進步。
五、穩步提升脫貧質量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alanzheng”為你整理了這篇低收入農戶飲用水工程及危舊房整改督查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低收入農戶飲用水工程及危舊房整改督查方案
為扎實推進雙橋鄉低收入農戶飲用水工程實施進度以及低收入農戶危舊房改造情況,確保全鄉低收入農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雙橋鄉人大主席團決定組織部分區、鄉人大代表對雙橋鄉以上民生實事項目進行督查活動。
一、活動時間
2020年9月8日
二、活動地點
雙橋鄉6個行政村
三、參加對象
藍國芳、江春來、徐林、方超、傅益偉、王莉、陳洪青、王林梅、徐雪仙、舒慶福、
四、活動路線
第一組:雙橋村、社后蓬村、溪灘村
第二組:山峰村、河口村、高田村
五、活動內容
對雙橋鄉低收入農戶飲用水工程實施進度以及低收入農戶危舊房改造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全鄉低收入農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實地視察施工現場,開展現場督查,檢查農戶家中水管是否安裝到位。
六、有關要求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收官之年,十里墩鎮始終堅持“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基本思路不動搖,在全年脫貧基礎上切實提升已脫貧戶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穩步推進未脫貧戶如期脫貧為目標,深度思考,研究工作舉措,確保已脫貧戶穩脫貧、不返貧?,F將十里墩鎮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十里墩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39戶3406人,其中未脫貧17戶27人,已脫貧1222戶3379人,在已脫貧戶中,2014-2015年脫貧戶375戶1435人。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梳理情況,分清類別
以村為單位,召開兩委會議,逐戶逐人梳理,綜合分析研判。對已脫貧戶按政策落實情況,分為享受政策和不享受政策;按貧困戶思想狀況,分為配合的和不配合的,由此來確定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明確重點,主攻難點。根據統計,全鎮14-15年度已脫貧戶375戶中45戶配合度不高,有一定抵觸情緒。
(二)講究方式,找準切口
一是堅持“村為主”工作機制。明確兩委包片、包戶責任,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動;二是尋找合適契機。走訪時以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為切入口,詳細了解14-15年已脫貧戶的基本信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況,同時填寫表格,簽字確認,固定材料;三是獲取外圍信息。多渠道廣泛了解他們的社會關系,為后期的思想工作開辟路徑。
(三)投石問路,探明底細
一是親友試探。選擇合適的人員上門告知,進行勸導,讓其知曉自己曾經是貧困戶,為村干部正式入戶宣傳做好鋪墊;二是村干部談心。在時機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村干部入戶走訪,正式告知,并耐心的勸導,深入談心交心,深度了解貧困戶思想動態,準確掌握貧困戶的期盼,摸清訴求,找準原因。
(四)研究對策,解決問題
一是制定方案。各村(社區)召開兩委會議,分工包村干部參加,精準制定務實、管用的“一戶一方案”;二是落實責任。樹立全鎮一盤棋思想,鎮村聯動,打破村兩委包片的界限,組建合適的專班,開展工作,合力攻堅;三是整合資源。整合低保、臨時救助、關工助學等項目,大力倡導社會捐助,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四是出臺政策。本著“緩解矛盾,爭取配合,穩定大局”的原則,黨委研究出臺具體政策,圍繞核心指標,因戶施策,缺什么補什么。
目前,全鎮7個村(社區),已有4個村(社區)全面完成了14-15年度貧困戶入戶走訪,手冊發放等工作,剩余3個村(社區)正在推進,總體局勢平穩。十里墩鎮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發言材料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收官之年,十里墩鎮始終堅持“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基本思路不動搖,在全年脫貧基礎上切實提升已脫貧戶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穩步推進未脫貧戶如期脫貧為目標,深度思考,研究工作舉措,確保已脫貧戶穩脫貧、不返貧?,F將十里墩鎮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十里墩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39戶3406人,其中未脫貧17戶27人,已脫貧1222戶3379人,在已脫貧戶中,2014-2015年脫貧戶375戶1435人。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梳理情況,分清類別
以村為單位,召開兩委會議,逐戶逐人梳理,綜合分析研判。對已脫貧戶按政策落實情況,分為享受政策和不享受政策;按貧困戶思想狀況,分為配合的和不配合的,由此來確定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明確重點,主攻難點。根據統計,全鎮14-15年度已脫貧戶375戶中45戶配合度不高,有一定抵觸情緒。
(二)講究方式,找準切口
一是堅持“村為主”工作機制。明確兩委包片、包戶責任,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動;二是尋找合適契機。走訪時以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為切入口,詳細了解14-15年已脫貧戶的基本信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況,同時填寫表格,簽字確認,固定材料;三是獲取外圍信息。多渠道廣泛了解他們的社會關系,為后期的思想工作開辟路徑。
(三)投石問路,探明底細
一是親友試探。選擇合適的人員上門告知,進行勸導,讓其知曉自己曾經是貧困戶,為村干部正式入戶宣傳做好鋪墊;二是村干部談心。在時機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村干部入戶走訪,正式告知,并耐心的勸導,深入談心交心,深度了解貧困戶思想動態,準確掌握貧困戶的期盼,摸清訴求,找準原因。
(四)研究對策,解決問題
為進一步做好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央、省、市縣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現就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和創業長效機制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于就業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健全穩定就業扶貧長效機制,著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強化政府責任。把促進就業作為鎮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并制定促進就業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在發展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技能培訓、提供就業援助等方面制訂具體措施。
2、強化責任考核。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度,將新增就業人數、落實交通補貼政策、強化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作為就業工作主要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責任,并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三、工作開展
1、持續做好產業就業培訓。圍繞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和就業需要,積極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崗前培訓、訂單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因人口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提高就業能力和效益。支持返鄉、返村人員創業創新,創造就業機會,每村至少培育1-2名“返鄉創業帶頭人”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更多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
2、持續提高就業扶貧組織化。發揮X扶貧協作、x對口協作和大行業、大企業吸納勞動力的優勢,發揮村勞務工作站作用,完善勞務輸出精準對接機制,提高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及崗位補貼、場租補貼、創業貼息貸款等方式,引進社會力量在移民安置點、人口集中區創辦或領辦社區工廠、扶貧車同及幼托養老服務業等,解決搬遷群眾和農村“三無”貧困人員、貧困群眾穩定就業,確保就近就地就業比例不斷提高。
3、持續完善職業培訓制度。建立健全適應農村勞動者就業創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的職業培訓制度,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覆蓋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系,加強崗前培訓和就業技能提升培訓,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轉崗培訓和創業培訓,全面提高就業人員能力和水平。積極拓展本地企業吸納、能人大戶帶動等就業渠道,建立多元就業體系。
4、持續推進創業培訓實訓。鼓勵有創業愿望和培訓意愿、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勞動者以及處于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對獲得相應合格證書的依據相關政策給予創業補貼。
四、工作要求
1、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各村、各駐村工作隊要把中省的就業創業扶貧政策、措施和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不打折扣地貫徹到實際工作當中,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工作責任。
2019年是金口河區脫貧攻堅鞏固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成效,現就我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如下計劃。
一、總體要求
按照“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的脫貧攻堅工作要求,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按照抓重點、促全面、保脫貧的基本思路,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集全民之智,舉全鄉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圓滿完成脫貧攻堅歷史任務。
二、目標任務
到2019年底,全鄉344戶1013人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其中,2019年脫貧10戶38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一項以上穩定增收致富產業,以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雙輪驅動”確保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以低保政策兜底、農業產業飛地扶貧分紅和村集體產業分紅等,保障水平超過同期國家確定的扶貧標準。
三、重點工作
2019年,緊扣“鞏固提升”目標,集中力量、盤活資源、整合資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脫貧成效可持續。
(一) 抓實“五個一駐村幫扶”工作。
鄉黨委每季度召開專題黨委會研究駐村幫扶工作和研判駐村工作隊隊員履職情況,及時強化工作舉措,持續推進駐村幫扶工作。
(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實施“三大攻堅行動”
一是實施產業增收。對未脫貧戶進行量體裁衣,幫扶措施再細化再精準,以“家庭奮進計劃”為載體,深入實施“四小工程”,穩固提升魔芋、藤椒等主導產業,力爭帶動50戶以上貧困戶增收,以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雙輪驅動”確保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實現不愁吃不愁穿。
二是夯實醫療、教育、住房三保障。筑牢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加大對患有大病、慢性病貧困人口的分類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全面加強控輟保學,避免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避免因貧失學輟學,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輟學,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零輟學”。全面夯實住房保障,對標補短解決住房短板。
三是實施兜底保障提升工程。按照“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的要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全部納入低保和特困群眾供養保障范圍,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兩無”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堅持應救盡救原則,將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的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加大對突發重特大疾病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各類困境兒童、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防止因突發性困難致貧返貧。
(二)鞏固脫貧成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
一是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萬元在蒲梯村、迎新村、椏溪村實施產業基地線路改造。投資300萬元在椏溪村實施藤椒基地6公里產業路修建。
二是壯大村集體經濟。以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效利用為紐帶,以土地股份合作、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為主要經營方式,因地制宜探索資源有效利用等多種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因村施策深挖優勢和潛力,科學確定發展模式,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壯大村蒲梯村XX、迎新春藍莓、椏溪村藤椒、迎春村獼猴桃、羅回村XX、解放村XX等特色產業,力爭所有村實現集體經濟3萬元以上。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縣脫貧攻堅總體部署,聚焦總攻目標,克服疫情影響,推動政策落地,提升脫貧質量、強化攻堅保障,圍繞35戶65人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任務,緊緊抓住三個非貧困村、特殊貧困群體和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不松手,不解決,不罷休,全鄉范圍內繼續開展扶貧開發工作“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切實做到目標任務早明確、重點措施早謀劃、資金項目早安排、宣傳發動早推進,抓緊抓細抓實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為高質量打贏前年脫貧攻堅收官戰開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成效
(一)進一步貫徹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自4月1日開始鄉中心組每次學習上增加關于扶貧工作、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扶貧論述摘編》及視察脫貧攻堅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各村支部定期召開扶貧工作專題會議學習關于扶貧重要論述和最新指示精神抓好工作落實。
(二)精心謀劃部署全年工作。3月5日召開的扶貧例會上對疫情影響下脫貧攻堅工作做了相關部署,對全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做了相關安排,各村在3月底之前已上報各村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計劃。3月7日召開我鄉“春季攻勢”動員會,做到早研究、早謀劃、早部署、早見效。
(三)持續展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聚力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落實“人人有崗位、收入不減少;村村有項目,確保穩得?。患新鋵崳瑔栴}確實改”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調度、抓整改,搶時爭日促進度、提質量,有力有序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已全面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帶貧主體復工復產、滯銷農產品銷售、貧困子女復學“四個清零。
(四)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問題。3月9日-12日啟動了新一輪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況核查工作,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開展排查核查,對發現的一戶飲水安全問題和5戶需要進行住房提升的問題,做到立行立改,現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推深做實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抓好產業扶貧工程。根據2020年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要點,指導了各村謀劃實施2020年到村到戶特色產業扶貧項目。4月各村已做好光伏的分紅工作。4月底之前已完成全鄉第一批產業驗收,共計驗收283戶,補助金額523270元。推進就業扶貧工程。認定居家就業基地11個,扶貧車間1個,按季度已申報就業補貼共45人、開展集中招聘2次、已申報貧困戶一次性創業補貼8人;2019年我鄉外出務工貧困人數為1183人,截止2020年4月26日,我鄉已外出務工貧困人數為1370人(其中省外務工貧困人數793人、省內縣外務工貧困人數237人、縣內務工貧困人數340人、跨省點對點輸送貧困人數0人)、有意愿要外出務工貧困人數0人、放棄就業務工貧困人數0人。推進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持續推進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我鄉四個電商便民服務點在2月份陸續恢復營業,疫情期間未受到大的影響。抓好小額信貸工作。一是2016以來,累計發放扶貧貸款337筆,共1226.82萬元;現存量扶貧貸款有228筆,共845.03萬元,截止目前新增貸款(續貸)5戶14.9萬元;二是已通過走訪、微信等多種形式宣傳扶貧小額貸款政策,截止5月7日,全鄉扶貧小額信貸逾期5戶11.23萬元,已成立專項清收工作組,制定“一戶一策”,對逾期戶加大清收力度,預計年內全部完成回收。
(六)加強精準幫扶。我鄉已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2020年初脫貧監測戶5戶10人,邊緣戶16戶52人進行實時跟蹤幫扶,制定和調整2020年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結合“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問題大排查活動以及“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排查過程中,對貧困戶、邊緣戶反映的所有問題和訴求,一律記錄在表,不遮不掩,對“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同步開展再核實,力求所有問題能夠一次入戶,一次發現,一次匯總,一次解決。在入戶同時對疫情防控、務工政策和集體土地危房拆遷工作進行宣傳,并幫助貧困戶進行國辦系統APP注冊。
(七)大力推進問題整改。針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及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一是我鄉于4月2日上午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成立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及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對照縣認領的53個具體問題,結合我鄉實際認領32個具體問題,制定了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及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問題整改清單、臺賬每周進行更新;二是于2020年4月2日下午組織召開了鄉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會,要求鄉直各部門、各村積極主動認領問題,自覺承擔整改任務,結合實際,及時制定整改實施方案,不折不扣在5月底之前完全部成整改任務。
(八)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2020年安排扶貧項目數8個、計劃投資總額200萬元、已開工項目數7個,較2019年安排扶貧項目數減少2個,計劃投資總額減少11萬,2019年實際開工項目數10個、實際撥付資金217.234萬元。
(九)持續提升雙基建設水平。截止目前,三個非重點貧困村中,童家河有1個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項目在建;東溪村有5個貧困發生率高非貧困村需求清單項目在建,有1個“四好”農村路項目在建;楊三寨村有2個一事一議項目在建,有2個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項目在建,有1個移民后扶項目在建,所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力爭6月底建設完成。同時鄉正在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改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州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為指針,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則》和《縣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綱要》為編制依據,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充分調動全鎮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首要任務,以減少貧困人口為主攻對象,以21個行政村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扶貧為抓手,全力推進“基礎先行、產業支撐、民生改善、民生扶貧”等各項工作;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扶貧開發機制,突出重點、主攻難點、營建亮點、保障落點,全力推進扶貧開發攻堅工程的實施,做區扶貧攻堅的排頭兵,創出特色,抓出成效,走在前面,努力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根據州、縣有關會議精神要求,全鎮將按照“破瓶頸、強基礎、重產業”的思路,通過政策支持,項目扶持,部門幫扶等措施,使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2720元,在2014年底達到3416元,全鎮貧困人口全面解決溫飽,推動脫貧步伐,實現最低減貧一半的目標。主要工作目標:
(一)強化社會保障功能,確保我鎮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對該鄉需要長期救助的孤、寡、病、殘、癡、弱等這類特殊人群,要做到應保盡保,提高保障標準,確保其基本生活來源,并逐步幫助改善生活條件。
(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立足該鎮鎮情,大力發展烤煙葉和旅游業爭取做到每個產業都有項目扶持,每項扶持均產生實效。
(三)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打破發展的瓶頸。著眼于解決制約我鎮脫貧的瓶頸問題,力爭盡快上一批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逐步解決制約發展的基礎設施滯后的根本問題。
(四)立足于改變貧困面貌,促進全方位扶貧開發。要加大勞動技能培訓、旅游資源推介、旅游產品的培育、計生幫扶、招商引資、助農貼息貸款等工作力度,全方位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向縱深發展,確保實現減貧摘帽的目標任務。
三、工作流程
(一)建立組織機構。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扶貧工作組織機構。
(二)制定實施計劃。根據縣里出臺關于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政策性文件,結合我鎮實際制定開展減貧工作具體措施。
(三)減貧計劃任務分解。根據照縣里2014年減貧任務分解到我鎮的數據,由農業組分兩個階段將2014年的目標分解到所轄村組,并落實到戶,統計到人。第一階段(2014年8月20日之前)完成貧困戶登記表。第二階段完成減貧對象情況登記表。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圍繞省、市、縣關于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把扶貧開發作為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突破口,扎實開展干部結對幫扶,大力實施九大精準扶貧措施,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堅持財政投入與發揮市場作用、引入社會力量相結合,注重增強內生動力,注重金融支撐,注重創新機制,整合資金,集中投入,推進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推進貧困村定期脫貧,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新XX和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二)目標任務
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加大扶貧力度,確保扶貧到村到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全縣每年實現精準脫貧10000人以上,確保到2020年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目標。
(二)目標任務
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加大扶貧力度,確保扶貧到村到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全縣每年實現精準脫貧10000人以上,確保到2020年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目標。
二、“十三五”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十三五”主要任務
1、實施基礎設施到村行動計劃
村組道路。進一步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構建對外連接周邊鄉(鎮)、對內村組道路暢通的鄉村路網結構。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優先集中解決當年計劃脫貧村通村公路,在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礎上,加快通組道路硬化建設和通村水泥路的拓寬改造,使農村交通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群眾出行便利,農產品運輸道路通暢。
飲水安全。結合縣城飲水工程擴容擴網改造,實施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和連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進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著力解決貧困村的生產用水難題。
2、推進產業扶貧增收行動計劃
種植業。白蓮、薏仁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和高效農業項目優先向貧困戶傾斜。發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增加經濟收入。
經營體系。鼓勵和培育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農民合作社),通過農村合作組織的示范帶動,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程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探索企業與貧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農戶穩步增收。加快農產品加工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打造贛江源頭特色品牌,完善流通網絡。
3、提升教育培訓行動計劃
義務教育。實施農村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優化學校布局,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師資、儀器設備等資源,就近就地入學為重點,保障貧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學能力。
技能培訓。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積極引導貧困村有培訓愿望的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貧困戶“兩后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率達到100%。貧困助學。建立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改善各類資助資源,大力改善資助環境,確保每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4、完善公共服務行動計劃
醫療衛生:進一步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條件,貧困村有標準的衛生室,建筑面積達到上級規定標準,基本醫療設備、藥品配備齊全、有取得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培訓合格的鄉村醫生。組織開展鄉村醫生輪訓,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平,減少因病返貧人口。加大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文體科技。加強貧困村文化建設,有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和體育健身器材等,文化娛樂活動場所有保障。積極開展文化扶貧,開展文藝節目、電影等進村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科技扶貧,在貧困村實現技術培訓、信息服務、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四個全覆蓋。貧困戶家庭主要勞動力能夠參加實用技術培訓,人均掌握1-2門實用技術。
社會保障救助。全面落實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政策。加大農村醫療救助力度,降低門檻,擴大重點貧困村醫療救助面,提高醫療救助標準;加大救助資金投入,相應擴大重點貧困村低保保障面。
一、督導總體情況
工作組2天共走訪鎮14個貧困村(151戶、563人)、9個非貧困村(73戶293人)貧困人口。
一是已脫貧戶“兩不愁、三保障”“三有”(即“一超六有”)實現情況;鎮共224戶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三有”全部達標.
二是退出貧困村“一低五有”達標情況;鎮共14個貧困村“一低五有”均達標。
三是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情況,公益崗位新增就業情況,無勞動力家庭兜底保障情況;鎮224戶貧困戶達到一戶一個轉移就業情況。公益崗位每戶一崗、其中林草局安置124個崗位、人事局19個崗位、水務局6個崗位、扶貧開發局66個崗位,其余9戶都是長期戶在人不在的情況,按相關要求未安置公益性崗位。
四是“五個一”“三個一”幫扶落實情況;鎮縣級聯系領導為胡強副縣長和澤仁傭金副主席、幫扶單位為縣黨史辦、石油公司、婦聯、項目促進中心。農技員均為鎮農技站的農技員。
五是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和后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完成。
六是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情況;邊緣戶瓦巴村一戶、新市區村一戶、西戈村一戶。幫扶情況(一)計劃為該戶申請醫療救助及生活補助。(二)計劃協調鎮中心衛生院與該戶簽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三)計劃為該戶申請民政臨時救助。(四)計劃將該戶納入低保享受對象。(五)計劃為該戶增加醫療報銷比例。
七是脫貧攻堅回頭看“大排查”發現的問題,中央、省、州各類巡視、巡察、第三方評估、成效考核、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督查檢查、審計監察等方面反饋的問題整改情況;鎮設計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共計395條。目前完成整改362條。
八是脫貧攻堅鄉、村、戶、集體經濟內業資料歸檔及完善更新情況,特別是貧困戶收支臺賬、幫扶措施等方面;按照先關要求及時完成整改工作。
九是2020年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情況;按照相關要求完成
十是環境衛生、村容村貌及廁所衛生管理情況;
十一是“明白人”培養情況;
十二是今年整理的增減掛勾土地播種情況;鎮共計增減掛勾55戶面積122.5433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共性問題:一是貧困戶明白人的培養還需進一步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感恩意識需進一步加強;二是貧困戶的幫扶手冊(2020年)個別戶未及時更新。三是活動室管理需要加強。四是部分明白人出縣打工,現急需加強對b崗明白人的培養,五是部分貧困戶對縣級聯系領導和鎮聯系領導存在混淆情況。
三、整改意見
通過此次督導發現,鎮脫貧攻堅工作總體效果比較好,但還是存在一些共性個性問題,建議鎮黨委政府在下一步工作中,進一步統籌駐村工作組力量,加大貧困戶明白人培養培訓工作,加緊修改完善貧困戶內頁資料,為迎接全州脫貧攻堅普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打下堅實基礎。
一、評估對象
對有脫貧攻堅任務14個地級市黨委和政府,承擔對口幫扶任務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個地級以上市黨委和政府,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落實、群眾滿意度等進行評估。
二、評估內容
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落實、群眾滿意度等。1.減貧成效。實際減貧人口的真實情況,重點核實可支配收入等。2.精準幫扶?!叭U稀闭呗鋵嵡闆r,產業扶貧帶動情況,就業扶貧等工作情況。3.精準識別。清退和新增貧困人口真實情況等。4.群眾滿意度。村“兩委”落實主體責任、干部駐村幫扶、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情況等。
三、調查方式
1.隨機抽樣。有脫貧攻堅任務的14市按照不低于1%比例抽取預脫貧戶樣本,總數不少于6200戶。每個市抽取2個縣(市、區,其中1個為交叉考核抽查的縣)、每個縣抽取2個鎮、每個鎮抽取2個以上行政村(包括但不限于省直中直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非貧困村各1個)、每個村隨機抽取10戶以上貧困戶(其中1個村全面調查貧困戶)。2.干部訪談。個別訪談和集體座談對象包括但不限于五個層次人員。一是縣級領導干部。即縣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分管負責同志。二是脫貧攻堅重要政策、工作和項目涉及縣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三是對口幫扶掛職干部。四是鎮村脫貧攻堅工作主要負責同志。五是定點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和結對幫扶責任人。通過座談訪談,重點了解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地、工作推進、項目實施和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情況。
3.入戶調查。根據抽樣情況,開展入戶調查,包括群眾滿意度測評。重點關注非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情況。
四、評估指標
1.實際減貧人口的真實情況。按各地2018年12月31日止在信息系統確認的數據為準,對各市預脫貧人口的真實性進行抽查核實。按要求,預脫貧人口必須在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飲用水、有電用、有電視信號覆蓋、有網絡信號覆蓋、子女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家庭有穩定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等8個方面全部達標。其中,有勞動力預脫貧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同期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98元);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2.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和貧困學生生活費補助政策情況。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93%以上落實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學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大專教育階段生活費補助,其中就讀高中、中職、大專的免收學雜費.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情況。①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人員納入低保范圍提供兜底保障。②對突發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幫扶力度.落實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和養老保險政策情況。①落實政府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②落實政府全額資助本市戶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2018年養老保險(符合條件參加2018年養老保險是指至2018年9月30日止年滿16-60周歲的貧困戶,不含在校生)5.落實危房改造政策情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現唯一居住C、D級危房的,完成省2018年度計劃(第一批)改建任6.產業扶貧情況??己巳椆ぷ鳎孩俳ㄓ锌h(鎮、村)特色扶貧產業(含一二三產業,或三產融合)基地;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如“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帶貧益貧機制;③建立產銷對接機制,與大型批發市場、對口幫扶市、超市等建立市場對接機制,或建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等。核查:在家務農有勞動力貧困戶參與扶貧產業項目,與公司或專業合作社或基地等經營主體建立產供銷關系。7.就業扶貧情況??己怂捻梼热荩孩賹τ幸庠竸展さ呢毨魟趧恿Γ鋵嵰蝗艘话父檸头鰴C制,建立健全就業幫扶臺賬;②落實技能培訓政策,對有意愿務工的貧困戶勞動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能或轉移就業培訓;③積極做好與對口幫扶地區的勞務協作工作,雙方都要建立就業幫扶臺賬;④積極開拓就業崗位,如創辦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等,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貧困勞動力予以優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