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56: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慈祥的母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后角處,他疾步起到那里,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親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過之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進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他挖了8個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個小時,他突然聽到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下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后,一人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母親……多么動聽、美麗的稱呼……母親——是慈祥的,母親——是嚴厲的,但,母親為什么時而慈祥?為什么時而嚴厲?
慈祥,當我失望、感到無助的時候,是母親走過來安慰我,幫助我……這,也許就是母親的慈祥……
嚴厲,當我犯錯誤的時候,做不對的事之后,是母親嚴厲的批評我,母親的眼里充滿淚水,而淚水里藏的是那濃濃的,化解不開的愛啊……
母親總默默的關心我,而對自己卻不聞不問……每一次,如果有好吃的,母親總吃那不好吃的東西,還說很好吃,這是母親對孩子的“必須”——善意的謊言……
如果,當我生病的時候,母親急得滿頭汗水,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治好,不管……可,每當母親生病的時候,卻說沒事,一點錢也舍不得花錢治病,非要硬扛著……
啊——母親的愛是知識做的船,讓我乘著這艘船駛向成功……
啊——母親的愛是知識海洋,讓我潛在海洋里,吸取知識精華……
啊——母親的愛像一臺電風扇,吹去我身上的污點,教我怎樣做人……
母親的愛遼闊無邊……讓我們充滿著對母親的敬意,去感謝母親!
九江市廬山區實驗小學六年級:Jasenwen
父母的愛是蜂蜜,永遠溫馨甜蜜;父母的愛是花朵,永遠在幸福的地方開放;父母的愛是大樹,永遠綠葉繁茂;父母的愛是大海,永遠寬廣而深厚。
我有一個慈祥的媽媽和一個有時慈祥有時嚴肅的爸爸。
古人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是一把雨傘,遮擋著孩子們前方的風吹雨打。母親的愛,是一艘小船,栽著孩子們駛向美好的未來。母親的愛,是一座港灣,給孩子們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空間。母親的愛,是一口清泉,她將甘甜的水給了我們。而母親自己,卻只是默默地為我們付出。
父愛這字眼是多么的平凡,但這種愛是多么的不平凡。父愛,猶如茉莉一樣靜靜地開放。
父親的性格是嚴厲的,父親總是在我驕傲的時候提醒我不要驕傲,在我獲得成功的時候警告我不要自滿。而媽媽的性格正好和相反,是慈祥的。母親總是會在我不開心的時候來安慰我,在我做事的時候宜的鼓舞我。就拿上次考試來說吧,在考試前,我由于緊張考得不好而坐立不安。第二天我竟然考了一個比較好地成績。我拿著試卷高高興興的回到家,向媽媽道喜,媽媽接過試卷,竟然像小孩子一樣手舞入蹈,并不時又輕又抱。這時候爸爸走過來看了看分數說:“又不是滿分,有什么好高興。記住“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爸爸的一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消滅了了我心中興奮的烈火。可現在我回想起,覺得爸爸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也是一種疼愛我的表現。
父母這樣愛我們,我們有要懂得感激他們。有時,我們會感受不到父母多我們的愛,其實,他們的愛盡在無言中。
五年級:流彩
每個人都生活在兩種愛里,一種是慈祥的愛,一種是嚴厲的愛。文中,作者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和一個嚴厲的父親。而我恰好相反,我有一位嚴厲的母親和一位慈祥的父親。
三年級有一次考試,全班都考砸了,我的分數也是不怎么樣的。媽媽看了試卷,皺著眉頭,我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夕。不出所料,媽媽看完后狠狠地罵了我一通,還問我最高分是誰。我說是趙珈一,她考了92分,媽媽聽了后要開始罵我了,說:“你看看人家趙珈一,能考90多分,問你呢?只考了89分,連90都不到!趙珈一學習那么好,你卻不把精力放到學習上……”我委屈極了,我跟趙珈一之間只差了3分,媽媽卻好像我跟她差了十萬八千里似的批評我。
淚直在眼睛里打轉,這時,我看見了爸爸,就含著淚問爸爸:“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爸爸說:“媽媽還是愛你的,只是她表達愛的方式不同。她很在意你的學習狀況,這次你跟別人差幾分,其實也不錯,但她很著急,怕你趕不上別人,才這么說的。”
爸爸說的的確很有道理,不一會兒,我再去找媽媽,媽媽就仔細地告訴我那些題應該怎樣做,有什么好的方法。
從這件事總我清楚地知道了,爸爸媽媽都是很愛我的,一個給我鼓勵,一個一直教導著我。
愛的方式有兩種。
五年級:墨清
十一黃金周,大家都喜不成眠的,結婚的結婚,旅游的旅游……在這鄉下,竟也熱鬧非凡,小小的鄉間小路,汽車排起了長龍,閃光燈和鞭炮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碰巧又是下汪村造家譜,家家戶戶,忙里忙外,笑得合不攏嘴。就在這喜慶的日子里,她走了。她,帶走了牽掛,留下了永恒。
當母親告知我她的離去,我竟也鼻子一酸,眼前展開正月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她的畫面……那日午后,溫潤的陽光灑在每一個人身上,午飯后的我,卻也懶洋洋地沐浴在陽光下睡覺。偶的睜開眼,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站在我面前,我抬頭望去,老人慈祥的笑容在陽光下依稀可見,花白的頭發泛著銀光。也許是陽光太刺眼,我看不清她的全面目,給我的印象卻是可親、溫暖的。我親親喊了一聲:婆婆。她卻也像哄小孩子似的應我。她當時說了些什么,我卻已記得不大確實了。她說了幾句,便回頭走了。望著她的背影,溫暖的氣息在陽光下升華了。
媽媽過來了,好不郁悶地說“你應該叫她奶奶。”哦?好慈祥的奶奶……
我還納悶著什么時候再見到她,卻意外地接到了她的死訊……
我傻傻地問媽媽她為什么要死,媽媽說,她有心血管病,那天打完針,醫生勸她住院,她堅持不肯,打完針兩小時后,她一個人在家,悄悄地走了……
她為什么不讓家人去她家里陪著她呢?那樣也許她就不會死。我開始不解。
我反思后,結合媽媽作為一個母親說的話,我似非似的明白了。
母親,永遠都在為他的孩子著想,她不想給孩子負擔,不想讓孩子有片刻的心神不寧。
死亡,是這位母親給孩子最后的愛。
她走了,她,帶走了孩子們的牽掛,留下了永恒的愛。
蕭王廟中學初一:風de、棄兒
不同的目光給人不同的感受。有人說:世界上最犀利的目光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目光,那種目光可以看透人的心靈,看清楚世間的萬物。
我想這是對的,也許正是這種目光,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作品中占有一流的地位!
在我見過的種種目光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目光是母親的目光!
這種目光,我的笨筆都不知道怎么寫。
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會寫出一首首詩,寫下這種目光給人帶來的感受。
假如我是一位畫家,我會用多姿多彩的畫筆生動地描繪出這種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目光。
假如我是一位音樂家,我會寫出奇妙的音譜,演奏出這種目光給人帶來的濤濤江水連綿不絕的愛意。
可惜我不是什么詩人、畫家,也不是音樂家。我只能用我的笨筆勉強寫下這種目光。
每當我做對了一件事或者表現出色時,母親總是用慈祥的目光對我微笑,那種目光無時無刻都在鼓勵著我。
每當我做了錯事、說錯了話,她總是用嚴厲的目光“警告”我,我看見這“警告”“信號”的時候,就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以后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平時,母親無論對待誰,她的目光都會給人帶來很溫暖、很善良、很慈祥的感覺。也許正是這種目光,讓我感到母親是一位多么和藹可親的偉大的慈母呀!
吹著微風想起了往事,看著母親河想起了母親那多么慈祥的面孔,那微微的一笑而過,是多么純真,母親就像心理醫生,什么病都能治。母親給我們了童話般的幸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的母親的媽媽就是我的外婆,今天也是她的節日,可是我的眼角卻悄悄的流下了眼淚因為,我又想起了外婆的病那是的她嘴唇白白的,我心里有一點擔心因為我看到了外婆眼角上的淚珠一滴滴的掉落下來 當時我的心酸酸的這還不算什么,外婆是一個很關心人的人因為每當我要回家時外婆回跟我說一聲騎車慢點,這是那一幕又出現在我面前我親切送我對外婆說了一聲外婆我們走了下次來看你時外婆的眼角再次流淚因為她剛做好了手術說不出多少話而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說了一聲路上小心,那一聲讓我再次的留流下了眼淚外婆真的是一個不顧自己的生命而是為了我們這個大家庭,其實人生就是那么的快樂,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的是那種親切與關心。說了那么多,把我的母親忘了,我母親在炎熱的夏天把我生下,她還用不同的方式教育我教育我長大了怎樣做人,媽媽說過跌到了要爬起來,不要怕,你可以想想難道沒有了水小魚就一定會死嗎?因為小魚有勇氣不怕死,我低頭看著一只只正在搬家的螞蟻,為什么他們不累因為他們有毅力,不怕輸,母親從小告訴我做事一定要勤勤懇懇,但母親也不例外是慈祥,不像那些脾氣很倔的母親怕苦,很像大小姐,而媽媽呢慈祥特別是對別人的孝順,媽媽一回家就是忙來忙去,要洗衣服,打掃,媽媽每天都用不一樣的笑容對帶別人,有時候家里的衣服太多剛好是媽媽出差,媽媽回來時還是勤勞的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媽媽有時候真的累了,還是面帶微笑,今天是5月10日是母親節我本以為想送媽媽一只康乃馨送給媽媽可是這不代表什么我就想送媽媽一封信,媽媽你就是我的船槳帶我去我沒有趣過的地方,帶我遠行,媽媽外婆母親節快樂希望你們快樂。
夢醒了一切都們有變我長大了,母親的面孔還在我的心中留。。。。。。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實在無奈,特殊原因,我不能奔赴千里之外去為外婆上墳添香,是為不孝子孫!但此時此刻,我滿腦子里裝的全是外婆――那滄桑而慈祥的音容……
小時候最愛吃外婆蒸的棗花糕,特別香甜。外婆蒸的棗花糕好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比母親蒸的多放了幾顆大棗,也不像母親那樣,只在過年時才為我蒸棗花糕。這事兒上,母親竟比外婆還會精打細算。
一天,我和母親又到了外婆家――那片簡陋、人丁不旺的“夾皮溝”。房屋的簡陋,完全可以說是棚戶了,就連廚房,鄉鄰們也大都是把木板用鐵絲栓起來的。每次做飯,都能聽到兩種風聲:風箱里的呼呼聲,和木板縫隙里的尖叫聲。
見我來了,外婆當然知道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就馬上著手為我蒸我夢寐以求的棗花糕……
終于,隨著外婆一聲令下“掀鍋!”我知道,最美的時刻即將到來。
外婆一把掀起鍋蓋,頓時,一股濃濃的棗香撲鼻而來,我的口水幾乎要把我的腳面砸出個洞來,因為我感覺我的腳有些疼。越來越感覺疼不可忍時,才低頭發現外婆的一只三寸金蓮正踩在我的腳面上。
“姥姥,你踩我腳了!疼啊!”外婆嚇一大跳,趕緊把腳挪開,哈哈笑著:“還以為我踩的是那塊石頭呢!”外婆個頭矮,經常是踩著石頭做飯。
我顧不得腳疼,伸手急不可待地上前就抓棗花糕,卻又飛快地把手縮了回來,因為我的小手被燙出個大水泡。母親好氣又好笑地罵道:“看你急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手疼得厲害,我卻沒哭,因為吃比哭重要。我使勁吹著手上的泡,狡辯說:“這又不是豆腐!”
不用說,那一次又痛快地解了一頓饞。
轉眼過了幾十年,外婆早就不在了,我也品嘗不到那些只有外婆才做得出的香噴噴的棗花糕。現在的餐桌上,也基本看不到棗花糕的存在,但今年過年時,母親竟出乎意料地蒸了一鍋棗花糕,而我卻吃得索然無味。
于是我對母親說:“媽,您做的棗花糕還是比姥姥做的少種味道,不是那么香甜。”母親笑了笑:“現在我蒸的棗花糕也是放了不少大棗的,為啥不香甜呢?”我卻馬上想起,自從外婆去世后,我再也不喜歡吃棗花糕了。
接著,母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那么多年,你姥姥平時就沒舍得吃過大棗,都是為你留著的,她也從來不讓我告訴你。”一句話,聽得我像被什么重擊了一下,整個人呆住了,頭嗡嗡直響,熱淚早已洶涌而出。
“媽你……說啥?姥姥沒舍得吃過大棗?!”母親抹了一把眼淚,卻笑了:“大過年的,不提了!記住姥姥的好就行了!”
這件事對我的震撼,是我今生從未有過的,深深的內疚、傷懷,匯成一個巨大的團,就是對外婆更深的懷念。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題記
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張繼登上去往蘇州城外楓橋的小舟,夜暮漸漸降臨,秋天的夜晚有些寒冷,詩人披上一件衣服走出船艙,來到了船頭,頓時,他被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不禁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襄州。詩人定定的望著眼前的景色,心中泛起了無盡的思鄉情懷。
突然,詩人被人幾聲鳥啼驚醒,他抬起頭來,看見樹上受驚的棲鳥因為月亮落下來而啼叫。不經意間,他瞟見了黑色幕布似的天空,因為沒有了月亮,所以天上的星星格外的大,格外的明亮。詩人想:家鄉的天空還有這般明亮的星星嗎?回想起自己幼年時曾在夜晚與伙伴躺在山坡上數星星,回想起夜已深,卻依舊聽得見母親急切而又慈祥的呼喚孩子回家的聲音,也回想起在微弱的油燈下,母親在認真地縫補自己白天因頑皮而撕裂的布書包,而自己卻早已在母親的懷中熟睡,偶而睜開惺忪的睡眼,卻看見母親慈祥而又疲憊的目光……。
詩人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濕潤的東西在滾動。
咚,咚,咚……,蘇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里。
夜漸深,晚風也漸漸涼了起來,詩人拭去眼角的淚水,返回了客艙中。
秋風漸漸地平靜了下來,而詩人的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
初三:cherry小卷卷
我記憶中的那座橋
湖水輕輕淌過,歲月漸漸封存,唯一不變的是,你依然在我心里不離不棄。——題記
“記憶中的那座橋?老白,就你了!”我翻著我以前的照片,翻到這一張,我目光久久不愿離去——這是一張我十歲那年與“老白”的合照。數數,已有三年余未見了,“老白”你還好嗎?
“老白”,其實是一座橋,一座立在我家的花園里的白青石橋,一位承載了我兒時歡笑與悲傷的“老伙伴”。其實之所以叫它“老白”,并不是它沒有名字,只是它的名字隨著歲月的逝去,我早已忘記它的原名,只是小時無心取的一個名字,卻是我和“老白”的友誼開篇。“老白”顧名思義,白色的石青橋身。“老白”雙腳踏在湖岸兩旁,橫跨著一汪清澈的湖水,右腳刻著一對光滑的石獅子,左腳刻著一對同樣光滑的石麒麟,如此帥氣的鞋子,令我嫉妒“老白”好些日子。
“老白”算不上精致威武,但在我眼里,卻比得上世界的每一座橋。聽奶奶說,剛搬來時,我尚才兩三歲,對老白卻一見鐘情。只要見到老白我就會以驚人的彈跳力與臂力,跳起來抱著那兩只獅子中的一只,無論大人如何哄如何拽,我硬是不下來,大人們只好等我抱著那只石獅子睡著后,才把我扯下來。再大些時,我穿著喇叭鞋,噼啪噼啪地在“老白”肚皮上蹦,從東邊蹦到西面,從橋尾跳到橋頭,“老白”也不惱,慈祥的凝望著我,仿佛一位親愛的爺爺在看著自己心愛的孫女般的慈祥。直到月亮映在湖面上我才在母親的催促聲不舍得回家。上小學了,第一天,我背著新書包輕快的走過“老白”,“老白”依然慈愛的目送我出門。上四五年級了,功課負擔重了,我已不能伴隨“老白”度過一個個孤獨的夜晚了,我只能在窗臺上,久久凝望著“老白”那孤獨的身影。一天,我看了一本書,說,橋其實有生命的,它會記得每一個從它生命中走過的人。我又凝望起“老白”,“老白”要是有生命,會記得我嗎?突然下雨了,我似乎想起什么似得,匆匆從柜子拿出一把傘,不顧母親的驚呼,我跑下樓,跑到“老白”肚皮上,打開傘,為“老白”遮著雨。我撐著傘,笑了,“老白”似乎也笑了,笑得如此開心。小升初試那天,當我從“老白”肚皮上緩緩走過,似乎一切緊張都在“老白”那慈祥的注視下,煙消云散了。后來,搬走了,那天下著雨,我輕輕的走過,我只走了一次,因為我怕再走一次我會如兒時般抱著“老白”不走了。我沒有回頭,因為我知道,無論在哪,“老白”那慈祥的目光都會在我身后,永恒的停留在我身后,停留在我人生的每一步。
寫完這段文字,天又下雨了。我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得,從柜子里拿了把傘,跑下樓,在母親的驚呼中下樓,坐上公交車,到了。我緩緩打開傘,微笑的走到它的面前,輕呼:“老白,我來了。”那一刻,我也清楚的聽見了“老白”回答我:“你終于來了,我等你很久了。”那一刻,我笑了,“老白”也笑了,仿佛時光定格了,只為紀念我和“老白”永恒不變的那段忘年之交的友誼。
如果有來世,我愿做一把傘,不為別的,只為能幫你遮風擋雨。——后記
廣東廣州越秀區東環中學初一:我愛曲奇餅
上帝對我并不壞,對待人是平等的。同樣和藹、慈祥。
相對于聾啞人來說,我可以聽到悅耳的聲音,叫爸爸、叫媽媽。那我還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社會、去抱怨上帝對我的苛刻。上帝是公平的。
相對于身患殘疾的人來說,我擁有一雙自己的腳。走我自己選擇的路。而他們卻只能讓輪椅去掌控。我多么幸福啊、幸運啊。
相對于盲人來說,我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與科技一同見證美好的未來。看母親那慈祥的臉龐。看父親那飽經風霜的臉頰。我好滿足。看弟弟一天一天長大。每一個微笑、動作。為他的快樂而快樂。
朋友,我們少什么,珍惜上帝給我們的愛。
六年級:田崇嬌
月
豐寧實驗小學六年三班 王 ??
太陽落山了,天漸漸黑了。不知何時,月亮從東邊的山巔一點一點的地爬起來,那么皎潔,那么明亮,大地漸漸變成了銀色的。
望著這皎潔的月亮,我的心中產生了無盡遐想,月亮里真的有玉兔居住?真的有桂樹嗎?
月亮好像是一位慈祥的母親,脾氣沒有太陽的暴躁,也沒有太陽的嚴厲。只是靜靜地、默默地發著暗淡的光。銀色的光鋪滿了大地,一切似乎都在朦朧的寂靜中熟睡了。
這銀色的光華中沒有喧鬧,而是安靜的、含蓄的,只有你留心的時候才能感受這寂靜而又充滿詩意的光,它會讓你感到非常舒服,仿佛受到了母親般的。此時此刻,你會忘記憂傷,忘掉煩惱。一種身在仙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輪明月,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勾起我們太多的思念。“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千里明月寄相思”、“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是我們可以安心傾訴的對象,是我們可以寄托思念的知心朋友。
月,讓寧靜的黑夜鋪上了銀色的面紗,讓世界充滿了和諧,充滿了喜悅,充滿了詩意。
好美的月啊!我喜歡你。
點評:要寫好借景抒情的散文,關鍵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本文把月亮比喻成一位慈祥的母親和一位知心朋友。寫出了月亮的慈愛和安詳,也寫出了在她的下,自己的喜悅和幸福,并流露出了對月亮的喜愛與贊頌。能夠抓住景物特點,借景抒情是本文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