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56: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然而不勝者,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2、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方圓三里的內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啊。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條件,去攻打(那些)連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會勝利。
(來源:文章屋網 )
那么,企業如何做好產品的定向宣傳呢?
首先:我們需要頭腦風暴,集思廣益,人的造型差不多,但思想和需求千差萬別!了解并且理解別人的需求恰到好處的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
在此我們需要說明,此次風暴的目的是找到市場的需求,找到推廣產品的有效市場,只有找對了有效市場,宣傳才有效!
第二: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這個很關鍵!兵法云: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何況于無算者!也就是說,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要做好調差研究和謀劃,你有了好的戰略再加上好的戰術,那成功必然是屬于你!市場調查的過程中,要對人們的心理好好把握!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大多數人都喜歡看一些虛幻武俠小說,但是你做調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喜歡看名著,所以這里需要用心器考察!
第三:宣傳途徑和方式
現如今各式各樣的媒體讓你眼花繚亂,在這里我們就要實際的考慮自身的產品特點和消費群體,在考察各種媒體的受眾群體和特點,做好點線面的分析,不同人的喜好是不同的,高檔的產品,你必須面對能夠消費高檔產品的群體,要不對牛彈琴事倍功無,現在很多公司喜歡用名人代言廣告,明星代言無形中要給明星高額的代言費用,而且把公司的信譽交給了明星,明星要是出問題,公司也跟著倒霉,個人觀點,可以拿出那一部分錢做好好策劃個廣告來的實惠,好的廣告在人們的眼中不是廣告,可以起到口口相傳,何樂而不為!
第四:定向宣傳
這個環節關系到產品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或者大喜過望!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很多,關于用戶的需求!現在我們產品已經造出來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這些用戶,把他們迫切需要的產品送到他們的手里!
如何送?
這些顧客在哪里?
怎樣才能找到他們?
渠道很多,這里我們只談談互聯網中的渠道!
假設你的產品是母嬰相關的!我們有以下幾種可以找到你的客戶的方法!
1:BBS經常灌水的人對這個詞并不陌生吧!我們知道人們都市場關注自己所需要關注的領域,尤其是BBS這樣的工具,那上面聚集的必然是同類的人!母嬰論壇的用戶,他們所關心的必然是著相關的問題,那么做這里做宣傳可以達到你的目的,至于具體操作可以查查!
2:SNS這上面的人大多數沒有什么正對性屬于大眾產品的平臺,不過有一點垂直sns不妨試試!
3:大型門戶,這類可以找到母嬰相關欄目投放廣告!
4:地方門戶,同上。
5:分類信息,分類信息現在很是熱門,找到合適的母嬰欄目做好廣告投放!
6:搜索引擎,關鍵詞排名推廣,精選最適合你的精準關鍵詞,價格便宜,效果好!
女人的問題,最好讓男人自己去回答。有個男人是這樣說的:
“就好比一幫人出去打獵,如果你打死了家兔,沒人會看得起你:但如果你打到了很多野兔,那所有人都會羨慕你?!?/p>
如果用道德去評判,這種不餓也要張著口的男人當然是人渣。他們把女人當作,自己就是禽獸了。然而,當女人要離開時,他們又會聲淚俱下,乞求原諒。起初,女人以為他會改過,后來才慢慢發現,家兔不倒,野兔招搖,竟是這號人堅定的信條,這讓女人實在無法理解――既然死灰復燃是真的,那當初的眼淚是不是真的呢?
女人堅信愛情是唯一的。男人對野兔的情,在她眼里,必然會否定對家兔的愛。所以,女人馬上做出這樣的判斷,眼前的男人――
A、賤。
B、貪心。
C、虛偽。
D、三者皆是。
真的沒有其他可能嗎――有,那就是,獲取成就感。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將“發揮自我潛能”列入“人的5項基本需要”最高級,凌駕于生理、安全感、社交和尊重之上。男人發揮自我潛能,然后從中獲取成就感,這能夠幫助他確認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求偶行為,都是對雄性動物綜合素質的考驗,從毛皮、體型到權力、財富……各出奇招,勝者為王。能夠左擁右抱的公雞和男人,都“有點能耐”,這可不是文化偏見。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不少歷史學家愛用后宮嬪妃的數目來闡述滿清十三朝的興衰――康熙有55位后妃:乾隆光皇后就換了3個,更有不少下江南會美女的佳話,可見“康乾盛世”之興:相比之下,咸豐寵溺懿貴妃,最終斷送大清江山:光緒只有一后二妃,生不出孩子,不但讓紫禁城斷種,而且連自己喜歡的女人都保不住,足見晚清氣數之敗。
于是,在中國文化里,性能力不只代表生殖,還是成為衡量男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有了這個大前提,就很容易解釋”男人應酬時為什么喜歡帶不同的女人,而不是老婆“――將性能力與人上人”掛鉤,實在是部分男人可笑的集體無意識。
對于某些男人來說,老婆好比籠中鳥,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擁有她,并無狩獵時大獲全勝的成就感:但其他女人的恩澤卻不常有,尤其是美女。
而且,當男人聚會時,Man's talk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吹牛。這是一種男人圈里的思維定勢。男人一旦吹噓自己的偉大成就,其他人就習慣性地壓榨當中的水分,努力榨出“皮袍下的”小來。所以,男人的話題一般貴在泛泛,切忌深入,以免言多必失。然而,如果一個男人,每次都能手執不同的美女,“情圣”二字就當之無愧了,而且是用不著自己說的,省事而光榮。
以上3點,就是男人喜歡在女人身上找成就感的原因。本來,上帝造人,同時也創造了許多獲取成就感的機會。喜歡速度的舒馬赫,以七個F1總冠軍揚名立萬:喜歡權力的凱撒,以領土的面積建立威各喜歡表演的馬龍?白蘭度,以奧斯卡的數量掠奪光榮――但不幸的是,他也喜歡以女人的數量來確認自己的成就。到晚年,他才發現這樣行不通。他說過:“我一生都和女人打交道,但沒得到什么好處。所付出的,贍養費居多?!?/p>
然而,在年輕的時候,白蘭度對女人的怒氣是不以為然的。他曾經這樣說過:
“我一世有女人運,我算不清和多少女人來往過,雖然有的只是交往兩分鐘。一次,有個我很愛的女明星光著身體問我:‘你昨晚去了哪里。’我想到自己已經是五六十歲的人,不用像小孩一樣去騙對方,就告訴她,我和一個她認識的女人上了床。結果,她在12月的嚴寒下把我打出門去。我只好問鄰居借了一條被子圍住下部,駕車到我的好友家里拿救傷藥,被他和太太笑得要死,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這次之后,他依然死性不改。
后來又有一次,有個女人發現衣櫥里有件睡衣不是她的。我又講了實話。她就將一把鑰匙向我直飛過來,正中額頭。血流下來,她清醒了,跑過來看我。我只好對她說:“沒事,但我的眼睛……看不見東西呀!她徹底地嚇壞了,終于放過了我,可她也從來沒忘記過這件事。”
就這樣,白蘭度被女人恨了一輩子,但始終沒有改過――
當男人把成就感寄托在“征服不同的女人”身上,一般的道德譴責就變得軟弱無力,甚至適得其反――
意味著女人不情愿的肯定,就好像很多心理學家教導的那樣:遇到露陰癖的人,最好不要責罵或者尖叫,因為這本身意味著鼓勵――好,你得逞了。
摘要:通過檢索歷代文獻中“骨痹”的病機、治法有關的論述,結合現代中醫證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采用文獻比較等方法,對中醫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進行了探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骨痹”范疇,基本病機是肝脾腎三臟虧損,寒濕侵襲,治法有:不必祛邪,惟在補正;補脾不如補腎論;補腎即所以補肝;陰陽并需,養陽在滋陰之上等。指出溫補腎陽法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大法。
【關鍵詞】 骨性關節炎 溫補腎陽 病機 骨痹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病因仍未明確的疾病,一般認為與衰老、創傷、代謝等因素有關。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升高。目前,對于本病的病機多認為屬正虛感邪,中醫藥療法是從局部和全身兩方面著手防治該病,患者依從性好,且具有簡、便、廉、安全性較好的特點,適合長期使用。治法既可見補養肝血、補益脾胃、補肝腎、補脾腎、補腎陰、益腎陽等扶正方法又可見祛風濕、化瘀等祛邪方法。總的來看對病機和治法方面難達共識。為此本課題檢索歷代文獻中與本病病機、治法有關的論述并結合現代中醫證侯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采用文獻比較等方法,一闡明本病的基本病機和治療大法。
1 膝關節骨關節炎屬于中醫骨痹的范疇
1.1 古籍研究中醫古籍中并沒有“膝關節骨關節炎”這一病名的記載 ,但對相關疾病的描述與之頗為相似?!秲冉洝分赋觥安≡诠?,骨重不可舉 ,骨髓酸痛 ,寒氣至 ,名曰骨痹”。“骨髓酸痛”與本病的膝痛、受寒加重癥狀類似。《中藏經》說:“骨痹 ,乃嗜欲不節 ,傷于腎也”。骨痹,骨痛也。嗜欲不節則腎精虧虛,這與本病多發于年老體衰相符合。
1.2 現代研究影像學發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后期多有明顯的增生病變 ,所以稱之為膝關節骨質增生癥、膝關節肥大性關節炎(病) 。因其發病與年齡老化和既往的關節創傷有密切關系 ,臨床也稱之為膝退行性骨關節炎(病) 、老年性膝關節病骨關節炎。國家標準《中醫疾病診療術語·疾病部分》[1]將骨關節炎的中醫病名規范為“骨痹” (自注的西醫對應病名“退行性骨關節炎” ) ,將膝關節骨關節炎具體地稱為“膝痹”(自注的西醫對應病名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所以目前一般認為該病屬于中醫學“痹證(病)”的范疇 ,臨床上多以“骨痹”稱之。
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機概要
本病是由于年老體弱,用力不當、勞損過度,肝腎虧虛,元陽不足,溫煦鼓動無力,致氣血淤阻,筋脈凝滯,筋骨失養,加之寒濕乘虛侵襲,留注關節導致經脈淤滯而發病。正虛為本,是發病基礎,其涉及到肝脾腎三臟,寒濕邪侵是其誘因。
2.1 寒濕在陰早在《內經》就有本病類似證的病因病機的相關論述?!端貑枴け哉摗肪椭赋觯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可見痹的發生與風寒濕關系密切。明代醫家孫一奎解釋這段話為:“行痹者,行而不定也,今稱為走注疼痛,及歷節風之類是也。痛痹者,苦楚,世稱為痛風及白虎飛尸之類是也。著痹者著而不移,世稱為麻木不仁,必著而不移。啟玄子曰:‘風則陽受之,故為痹行。寒則陰受之,濕則皮肉筋骨受之,故為痹著而不去也?!蟮止坍敺制渌?,風則陽受之;痹感風寒濕之氣,則陰受之。為病多重痛、沉著,患者難易得去?!?孫一奎醫學全書·赤水玄珠)。《靈樞·壽夭剛柔篇》曰:“在陽者命曰風,在陰者命曰痹”。張景岳說:“本皆由感邪所致,但外有表證之見,而見發熱頭疼等證,或得汗即解者,是皆有形之謂,此以陽邪在陽分,是即傷寒中風之屬也,故病在陽者命曰風。若既受寒邪,而初無發熱頭疼,又無變證,或有汗,或無汗,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綿久不能愈,而外無表證之見者,是皆無形之謂,此以陰邪直走陰分,即諸痹之屬也,故病在陰者命曰痹。其或既有表證,而疼痛又不能愈,此即半表半里、陰陽俱病之證,故陰陽俱病者命曰風痹。此所以風病在陽而痹病在陰也。然則諸痹者,皆在陰分,亦總由真陰衰弱,精血虧損,故三氣得以乘以之而為此諸證”(景岳全書)。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體病位來看,首先病在下肢,其次本病有固定不移、著而不行的特點,可見本病與“風”關系不大[2]。
2.2 肝腎虧虛《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行則僂附,筋將憊矣”?!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分赋觯骸敖裎宀刂妓?,筋骨解墮,天癸盡矣,身體重,行步不正?!?《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清代張璐在《張氏醫通·諸痛門》中論膝關節疼痛時指出: “膝者,筋之府,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者風寒濕氣襲之。”說明骨痹多發于中老年人,其本在肝腎不足,精氣血虧虛,筋骨失養。劉向前分析147篇公開發表的中醫有關本病的文獻發現提及肝腎虧虛的有78篇,占53.1%,說明肝腎虧虛在本病病因病機方面占有重要地位[3]。
2.3 脾腎虧虛張元素曰:脾虛則精不勝,元氣乏力,手足緩弱,不能自持……強立,股膝內腫厥。《嵩崖尊生全書》說:“膝屬脾肝腎,膝痛皆三陰虧損之癥。兩膝浮腫,腿足漸細,足三陰血虛火燥所致。” 石仰山提出脾胃氣虛是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根本原因之一的觀點[4]。陳昆山提出痹證患者之正虛主要為脾腎虧虛,痹病患者無論在發作期或緩解期, 皆有正氣不足的病理基礎存在, 只是在緩解期以脾腎虧虛為主要病理變化[5]。
2.4 腎陽氣虧虛劉宗厚曰:“人之感三氣而為痹者,以其形虛、血虛耳”,此處,形虛乃精虧之意。正如《素問·評熱病論》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陰氣自半矣。” 張景岳解釋說:“此陰氣者即先天之元精,先天元精根于腎”(景岳全書)。腎中精氣的盛衰與人的衰老密切相關。 “…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还潜裕侨水敂伖澮病保ā秲冉洝つ嬲{論篇》)。此處“寒”字并非單指外寒,寓示了腎精虧虛表現出腎陽不足是骨痹的根本原因。又《素問·痹論》指出“: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張景岳更明確指出“:然痹本陰邪,故惟寒者多而熱者少也?!保ā毒霸廊珪罚S械膶W者對750例基本健康的老年人進行了老年與虛證關系的調查,以具體數據指出老年人雖都可有不同程度的氣血陰陽虛虧,但明顯地以陽虛和氣虛的比例最大,故為老年人要注意維護陽氣之說提供了客觀依據[6]。王米渠[7]發現年老后生理性腎氣虧虛,正氣不足,易感受寒邪而發生骨關節炎。近期一項調查發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有腎陽虛的占81.4%。這與古人的認識是一致的,說明腎陽虛是本病的基本證候[8]。
3 溫補腎陽法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大法
3.1 痹癥生,法不必去邪,惟在補正《內經》中首次提出了“腎陽衰弱 ,寒濕入骨” [9]是骨關節病發生的病機關鍵 ,經宋金元醫家的補充和發展 ,至明清時期確立了從肝腎論治骨關節病的大法。薛己謂: “筋骨作痛 ,肝腎之氣傷也”,薛氏用補腎法治傷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張介賓在論治骨痹時提出了“陽非有余”“真陰不足”“人體虛多實少”等論點 ,形成了他在骨關節病治療上注重補益真陰元陽、慎用寒涼及攻伐之品的風格 ,囑“治痹之法 ,惟此為最”。陳士鐸說:“……痹證生。法不必去邪,惟在補正。補正,補腎火也?;鸱撬婚L,補火必須補水”。
3.2 補脾不如補腎論《內經》中提出:“脾主肌肉四肢”考慮本病病在四肢,又加后期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有人認為屬脾虛。然而,早在北宋時期的許叔微就提出“有人全不進食,服補脾藥皆不驗……蓋因腎氣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飲食”(《普濟本事方·補脾并補腎論證》)。南宋嚴用和則明確提出“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火經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
3.3 補腎即所以補肝生理上,肝腎同源,“精血互化”;病理上,肝腎同?。覆〖白印⒆颖I母氣);治療上,資水涵木,補肝往往以補腎為主;正如李中梓所言:“乙癸同源,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p>
肝腎虧虛從治療上來說等價于腎虛,加上 “肝”字無非是為了強調“肝與筋“之間的關系,如《素問·五藏生成》提出:“肝之和筋也”及《靈樞·九針論》說的“肝主筋”。
3.4 陰陽并需,養陽在滋陰之上雖然,腎中精氣可表現出腎陰和腎陽兩種不同的功能形式,但是腎陽與腎陰在骨關節炎的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許叔微重視腎及腎中真火的重要性,在處方用藥方面,鑒于時醫不分陰虛陽虛,提出溫潤補腎陽6法[10]。后來在溫補學派手中《內經》 “陽為主” 的理論得以闡發。李中梓在《內經》“陰為之基,陽為之主”的思想指引下,認為“萬物聽命于陽,而陰特為之順承者也。陽氣生旺則陰血賴以長養;陽氣衰殺,則陰血無從和調,此陰從陽之至理也”“陰陽并需,養陽在滋陰之上?!?/p>
綜上所述,溫補腎陽法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大法,臨證應牢記為先。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33.
[2] 姚共和,劉向前.膝關節骨關節炎基本證候及其分布特點的研究[J].中醫藥學刊 2005,23(9):1553.
[3] 劉向前,姚共和,盧 敏,等.膝關節骨關節炎期刊文獻病機因子與證候類型分析[J].江蘇中醫藥,2005,26(10):63.
[4] 王敖明,邱德華.石氏調中保元湯治療老性膝關節?。跩].上海中醫藥雜志,2001(7):34.
[5] 章友安,陳昆山.陳昆山治療痹病的經驗[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997,9(2):1.
[6] 李志庸.張景岳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1999:1919.
[7] 王米渠.腎陽虛骨關節炎個案與13個免疫基因的初步研究辨證論治的個體化醫學及分子療效評定方法探試[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1):11.
[8] 楊錦華,曹惠英,馮仲鍇,等.原發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中醫正骨,2005,17(7):19.
[9] 郭藹春.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97.
然而1971年,即在李小龍猝然去世的前兩年,他卻忽然聲稱,如果可能的話,他要收回“截拳道”的名稱,把他日益博大精深的武術及啟悟稱為――“武道”。原因何在?筆者認為,截拳道并非僅僅是半路攔截對方的進攻而采取有效手段進擊之方法,它是一種生存、探索規律與符合取勝邏輯的斗爭科學,并非明確誰首先進攻或防守反擊;她所蘊涵的是一種武道哲學,只是李小龍采用了連環腿、勾漏手、沉拳、精武指、二節棍等武技將其精神、肉體充分表達而已。任何人獲得其精神,無論在任何領域使用任何方法表達自我、充分發揮己之所長的均可稱之為“截拳道”。這也許就是一生矛盾的李小龍提醒別人――“截拳道并無確定的含義,只是一個名稱,就像任何人可以取任何一個名字一樣,它只是一種稱謂而已”最終構想吧。事產上,無門無派的截拳道不管怎樣順應任何門派,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截拳道的最高宗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所謂“無法”表明的是截拳道沒有固定模式,又無任何形式束縛,以求自由發揮的技擊方法;所謂“無限”則是指截拳道是一個開放的實體,它的內涵和形式在不斷的充實和完善,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并以無限的打斗氣魄和無限的搏擊方法來應接千變萬化的真實搏斗,因敵因時制宜,達到出奇制勝之目的。盡管無形無式的打斗,隨心所欲的發揮運用,是截拳道戰時的境界,但決不是說技擊時僅憑血氣之勇或恃蠻力胡拼亂打,沒有章法可循。恰恰相反,初學者應該首先按一系列規范化、科學化的技術體系,進行全面系統的訓練,方能洞悉一切、明辨是非,方能知己知彼、審時度勢,在接觸和感覺對手強弱的同時,采取有效的制敵方法,發揮最大威力。這好比一個聾啞者,要想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通過正確的口型和手勢來完成。只有正確的口型與手勢,才能較全面的表達他的本意,否則,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還會與自己的意愿相違背。因此,對一個沒真功夫卻大談搏擊經驗的習者來說,好像沒有下過水的人,在岸上高談闊論游泳技術,一旦入水,則拼命掙扎,大呼救命,自己的游泳理論早已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就是要“以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當然,當遭遇強悍對手勢均力強之時,必須抱有克服意志的堅定信念,忘卻贊譽和痛苦,縱使皮裂肉綻,也要置敵人于敗北之地。因此顧慮自己生命的安全,就是縱容敵人,最后必定傷害到自己。兵法云:兩軍相逢勇者勝。搏擊時不僅要勇,更要動腦筋,以智取勝??傊痪湓挘唇浰伎嫉募记桑瑢τ诓珦艚z毫不具益處。“我不相信對手會像師兄弟拆招般先對峙觀察,而后攻防;也不相信對手會像對拆演練或打沙包那樣,給你蓄勢運勁的時間。此外,我也不相信對手會打打停停,以便慢慢思考對策”。(李小龍語)那么,在真實性搏斗的電光火石之中,要達到“隨感之發,應勢而出”的高超境界,應該遵循哪些搏擊原則呢?
一、無所畏懼
當有人問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李小龍的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無所畏懼。盡管無所謂懼被罵成“無知愚昧的產兒”,但用于搏斗之際,卻顯得那樣自信和樂觀。截拳道也認為搏斗的成敗取決于內在的精神,惟有不憂不懼的搏擊家,才能臨敵不縮,并在心理上具有自認為“不輸給任何人的優勝者”的堅定信念。即是說,在真實搏斗中必須抱有必勝必成的決心,全力以赴,在氣勢上完全壓倒對手,給對方施加嚴重超負荷的心理壓力。這樣盡管在體力上稍遜于對手,也能讓其:“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不能興其功”。反之,臨戰怯陣、心懷恐懼,那么其就不可能在激烈而殘酷的搏斗中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因為無法自我控制感情的人在搏斗時,往往由于精神緊張而瞬間失去發揮攻擊的機會?;蛘呱眢w變得僵硬,動作呆滯不靈活,判斷力減弱,從而導致被動挨打的局面。李小龍曾深有感觸地說:“你的精神力量會使你創造出奇跡來。”
他又指出:就我個人經驗而言,要求緊咬牙關克服體力上的極限,才能持續不斷地發揮出人體的最大效應,平常不夠努力的話,必無法完全發揮本身所具有的潛力。李小龍在搏擊時常以虛無博大的“超人”精神應敵,在心理上沒有任何障礙,物我如一,視比武為吃飯喝水,故其武技和力量才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李小龍的好友和早期學生西切斯曾回憶:李小龍在與敵交手前,神態輕松,談笑自若,使挑戰者受到很大的精神威脅;在與敵作戰之時,剎那間面若冰霜,全身心都升華至盡;只見他兇狠地進攻,進攻,再進攻,直到對手倒下,他還像野獸般緊盯著對手,而這種懾人魂魄的“獸性”目光,曾多次令受傷不深的對手無勇再戰,只好俯首稱臣。
二、攻守搶中
截拳道多以直線式進攻為主,即在用雙手控制住對手雙手的同時,從內側直線攻擊,其實諸多武術浪派如形意拳的“直中”,太極拳的“空中”,八卦掌的“變中”,無不注重“搶中”技術。截拳道的“搶中”要求守中用中,守中就是手腳無論怎樣變化,都應有一手或一腳護住中線,這里的“護住”不是死守在那里,而是以向對方中線積極進攻來代替消極、被動的防卸,最好是速戰速決,一出手就能擊倒對方,不必鏖戰,更忌拖泥帶水。
李小龍曾經說過:“采用截拳道格斗的時候,所出示的動作不能浪費時間。習練者時刻都應設法將其最準確的拳腳打到最近的明顯的目標上?!币驗檫@不僅僅是人的任何一個重要部位受到有效的攻擊,就有致殘甚至喪生的危險,同時中線是任督二脈所經之處,線上或附近遍布人體要害,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個圓柱的話,顯然要迅速擊倒這個圓柱,必須打它的軸心,離軸心越遠,攻擊效果就越差。所以在攻擊中不僅要求嚴密保護自己的中線,更要攻擊對手的中線,并意念擊穿中線,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動作的效率,也可便于自己實話攻防策略,而且一理擊中對手的中線后,就會產生摧人心肺的震撼力,當銀灰色這決非所謂“皮肉拍打功”所能承受得住的。
三、攻守合一
攻與防向來是格半技中最主要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合理解決對搏擊中的勝嵊具有重大影響。截拳道自始至終都把進攻與防守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攻擊與防守雖然在理論上可以區別開來,但在實戰中絕不可把二者分開。截拳道的戰術則是將進攻與防守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同時進行。即是說在進攻的同時要嚴密防守,在防守的同時要主動進攻。
一位技藝高超的武術高手曾這樣描述他跟李小龍過招,他說:“我的頭剛抬起來,他(李小龍)的腳就過了我的肩?!崩钚↓埶钥偰茉趯κ制鹜然虺鋈瓡r迅速進行截擊,曾被美國跆拳道之父、與李小龍具有10年友情的朱瑞一語道破:“他(李小龍)武打速度很快,但更重要的是他對動作時間的控制和他的虛晃招式?!庇纱丝梢?,單純追求速度而不重視運用時間差的打法是多么的謬誤!
截拳道特別關注得機得勢,敏銳地洞穴和預見一切,并要求及時、準確地抓住戰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折斷敵人的骨頭,將其生命操縱于我們的手中。一般情況下,對于對手的攻擊務虛予以反擊,即使對手的一拳不重,仍須迎頭痛擊。否則,如果被對方一記輕拳嚇唬住的話,那必定失利而使對手占上優勢。總之,“有畢竟勝于無”,縱使反擊動作簡單,甚至無關痛癢,也應及時快速地抓住這些虛隙大膽進擊。因為當對手進攻的時候也是他暴露出空檔和防守能力差的時候,若畏首畏尾、坐失良機的話,必將遭受到敵人更兇狠的連環打擊,防不勝防,處于被動挨打甚至危及生命的悲慘境地?!安徽胁患?,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正是這個道理。
四、真假結合
在截拳道中,很少直接攻擊,除防守反擊外幾乎所有的進攻都是在假動作之后進攻的。李小龍說:“虛招動作皆為引誘的手段,旨在誘使對手做出多余的防御動作和無準備的攻擊,然后從中獲致有利于我方的破綻虛隙,趁機予以真正的致命一擊?!彼种赋觯呵橛姓鎸嵄绢I的搏擊高手,未出虛招誘敵之前,其實他早已經知道對方可能暴露的破綻,而且在破綻暴露之前,就已經開始其次的攻擊行動。完全可以說“截拳道系建立在虛招的運用與手法的配合上的。”
截拳道講究聲東擊西,真假變化。即是說前一招為虛晃或誘敵的假動作,目的是為了引開對手防線,為進行決定性的攻擊鋪路。這就要求在出招時要真假結合、輕重結合、節奏分明,使敵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露出空檔,而且輕重虛實疾緩地出招,不僅可以合理的分配體力,更有利于爆發力和組合動作之間的迅速轉換。總而言之,將計就計,欺敵誘敵,還必須熟知各種拳法。只有對各種武技了然于胸,方能預見什么時候使用什么招數。
五、本能攻防
為自我而戰
古熄滅千余年的奧林匹克圣火在百年前重新燃起絕非歷史的偶然。希臘的奧林匹亞公平、公正的精神已經暗含現代人安身立命的要義,讓文藝復興以降的拓荒者們如遇知己。只要你有資格走入那一系列比賽規則劃定的框架內,貧富和種族這些平日里決定“你是誰”的元素都暫時消隱不見,獎牌、鮮花和掌聲只屬于勝者。相應地,現實中的卑微者或殘缺者,能在賽場這一特殊的情境下,反敗為勝,讓憐憫和施舍靠邊站,完全憑自己的實力贏得尊敬和榮耀――這種體育電影模式,成就了一大批勵志類的體育電影。
此模式大致上屬于英雄從受挫到自我實現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天字第一號套路,易學好用。運用這一模式的守成者,如為貝克漢姆量身定做的足球電影《一球成名》(Goal!, 2005)。出身偷渡家庭的拉丁裔男孩迭戈(Santiago),在洛杉磯的中餐館里“虎落平陽”,而他的足球天分和夢想是不會被埋沒的,幾經挫折,一份英超紐卡斯爾聯隊的合同擺在了他的面前。此片是后工業時代生產線上的合格產品,好萊塢美學規范的忠實實踐者:用真實的細節營造虛幻的一步登天故事。這種美學規范最晚在《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1954)里已經確立:觀眾需要細節,需要明星宅邸精致的窗欞和擺設,需要酒吧里狂熱球迷的笑臉,但不需要明星枯燥的發聲訓練,不需要細碎的戰術安排和進攻流程;最要緊的是用寫意的手筆讓觀眾看到主人公曾經的落魄和而今的春風得意,再打打親情和友情牌,就幾乎無往而不勝了。做得精致復雜些,如《奔騰年代》(Seabiscuit,2003),一個喪子失婚的汽車交易商,一個被親人拋棄的半盲前拳擊手,一個牛仔表演者,加上一匹腳有點問題的小個子賽馬海洋餅干,四條失意的好漢因為一份執著而創造了奇跡。
也總有些不安分的人會在套路里突圍,或劍走偏鋒,或干脆破局而出?!恶R拉松》一片中,患有自閉癥的年輕人楚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母親慶淑20年來守護在他身邊,在絕望的邊緣掙扎。她堅信兒子喜歡跑步,請來因庭諭而被迫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的教練訓練兒子跑馬拉松。楚原沒有目的感,他也不知勝利為何物,他甚至不會笑。他只知道執行母親和教練的吩咐,他跑步時候的表情比其它任何時候都輕松快樂。如此而已。他不得不承受馬拉松的艱辛嗎?還是母親需要兒子的勝利證明他是正常的,證明她20年的堅守有了一點成就?親情在這里不再是添加劑,而是最溫柔,也最殘忍的一刀。好在楚原純真堅韌的天性最終讓他自己選擇走向賽場,并在賽后學會了微笑。一個溫馨的大團圓結局。
同樣是不成器的學生和不情愿的教練,從矛盾重重到相濡以沫的橋段,不同于《馬拉松》的親切平和娓娓道來,《百萬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2004)那拳擊場上慘白的燈光里,依稀可見《憤怒的公?!罚≧aging Bull,1980)之殘暴慘烈。看慣場上幾十年云起云落的老教練法蘭基勸說出身下層的麥琪遠離拳擊,她卻執意一條路走到黑。因為31歲的她除了打拳一無是處,一無所有。而從麥琪那里獲得的親情,也誘使法蘭基引領她在過山車一樣的冠軍路上飛馳。終究是麥琪的一絲不忍敗給拳擊場上殘酷黑暗的叢林法則,她被打得全身癱瘓。茍延殘喘不如平靜離去,法蘭基的雙手用愛結束了命運施以麥琪的酷刑。
導演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勵志類體育電影的套路內,又時而透露出不一樣的斑雜顏色。他冷靜質樸地敘述,榮耀與落寞,歡呼與死亡,任由世人去評說。
為理念而戰
自我實現的至高境界何在?在于不朽:精神的太陽在肉身破敗千百年后仍能照耀后世。不朽,是人類,尤其是沒有繁育后代功能,不能親身體驗生命傳承的男性所無法拒絕的終極追求。追逐夢想,讓本來不值一提的小我,在某一瞬間實踐了偉大,創造了完美,仿佛人類之卓越的化身;這一刻,永恒唾手可得。
達到這一高度的影片也許是有點高處不勝寒了。《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1981),你可能沒有看過,但很可能聽說過,任何一部關于體育電影的榜單都不會落下這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即使你沒有聽說過,你也肯定聽到過它激蕩人心的音樂。片頭,一群身穿白色運動服的大學生在海灘上結隊奔跑,這段舒緩昂揚、大氣磅礴的主體旋律襯托得他們的面容更加堅毅自信。
故事發生在一戰剛剛結束時英國兩位有志于奪取奧運百米金牌的年輕人之間。與劍橋綠蔭掩映的古老建筑色調一致,影片用波瀾不驚的古典筆觸描繪了他們怎樣在不同的方向上發力,實踐“不朽”。對于猶太人亞伯拉罕(Harold Abrahams)而言,跑步對他而言是一種武器,為的是對抗他身為猶太人處處受排擠的不公待遇。他父親希望他這一代人可以成為真正的英格蘭人。“但老頭子忘了一件事:他的英格蘭是基督教和盎格魯撒克遜的?!彼驗橐钟艉蛻崙慷鴳?,他的眼睛總是瞥向身旁的對手。而他最強勁的對手,蘇格蘭人利德爾(Eric Liddell)是為了上帝而跑,在奔跑時他心里只有上帝的喜樂。顯然,影片認為兩人各有千秋,而后者更勝一籌。影片后半段濃墨重彩地肯定了利德爾堅持不在安息日比賽,為了信仰放棄為國爭光的決定。
世俗權力和上帝的權威孰高孰低?《烈火戰車》好像是《賓虛》(Ben-Hur,1962)的現代清新版。耶穌基督時代的耶路撒冷,猶太貴族賓虛被昔日好友、已淪為只為執行帝國統治意志而存在的護民官米撒拉迫害,遠走他鄉為奴。待他回到家鄉,母親和妹妹身染麻風境遇悲慘,盛怒之下,他在架車比賽中重挫米撒拉,令后者傷重致死。而復仇的烈焰并沒有撫慰賓虛傷痛的心,是耶穌基督的犧牲化作甘霖洗滌了世間的罪惡,拯救了賓虛的家人,也喚醒了他對愛和寬恕的向往。羅馬的世俗權力似乎不值一提,猶太式以血還血的復仇得到了尊重但不是歸宿,“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耶穌基督才是終極價值的代言人。值得玩味的是,這兩部影片涉及的年代分別是神權獨步于人世的晨曦和薄暮。《烈火戰車》中的主人公在上帝退位的蒼茫暮色中仍堅守自己的信仰,其中悠遠的意味讓人禁不住品讀再三。
為國族而戰
20世紀是民族國家的世紀,讓20世紀的競技體育生成今天這般模樣的,不是個人的意志,不是理念的外化,而是國族的興盛。當代民族國家的戰車,左手平等,右手自由,雙劍合璧掃蕩了一切舊的理念,掃蕩不干凈也都收歸己用。諸神散退,世俗的權力回歸。
現在最受人矚目的兩大賽事,世界杯和奧運會,豈不都是沒有硝煙、不流血只流汗的“國族戰爭”?當代的競技體育,被套上了一層層國族榮耀的光環。高水準的體育訓練依托于現代科技,金牌和獎杯不會輕易垂青小國弱國。而正因如此,處于弱勢的國家在賽場上贏得的勝利對它們更是彌足珍貴?!秳倮筇油觥罚╒ictory,1981)里,那些昔日的東歐綠茵名將們,國家不復存在,出征無名,自己在集中營里也是餓得形同骷髏,出征無力。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被摧殘至此,什么競技體育,什么金牌獎杯,都是鏡花水月了。好在英法等國在法西斯橫掃歐陸的疾風驟雨下仍然不失斗志,還留了點本錢能抓住機會放手一搏,企圖利用德國人安排的德國國家隊和盟軍戰俘隊的足球比賽出逃。然而,賽場如戰場。觀眾席上熱情的法國民眾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鼓舞了戰俘隊隊員們,他們放棄原本設計好的賽到一半開溜的出逃方案,毅然回到賽場大戰德國隊,在裁判極端不公的情況下仍然逼平對手,獲得了事實上的勝利。無疑這是一場法蘭西式的勝利,與其說像勝利,還不如說像狂歡,走的正是《戲諜人生》(To Be or Not to Be,1942)開創的人民靠智慧和勇氣輕取納粹強敵的路子。
《奔騰年代》的譯名很是切中要害,“海洋餅干”的勝利,不僅僅屬于三個潦倒的主角,更屬于大蕭條時代消沉的美國人。這匹不起眼的賽馬,在那個灰暗脆弱的年代里,在賽道上刷出了奔騰跳脫的亮色,點燃了那些貧苦人心里的希望。《一個人的奧林匹克》(2008)結尾處,劉長春在起跑線上沉默的身影任何一個中國人看了都不會不動容。因為他不僅僅是他。他的肩上,背負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尊嚴;他的起跑,是中國參與奧運盛事的開始,更象征著中國力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開始。《我的九月》(1990)里的四年級小學生安建軍,一直被強者排擠,想參加亞運會團體操表演而不得。他清晨在公園里堅持練操,希望有朝一日能證明自己的堅毅身影,依稀是20年前埋頭苦干、奮發圖強的我們。
【關鍵詞】鄭若曾,《籌海圖編》,海防,戰略體系
一、御海洋
“御海洋”是此戰略體系的第一道防線。自明初重視海防以來,對于東南沿海事務,主要采用陸上建立衛所、海上開展巡邏等措施,并未形成一種嚴密的戰略框架,直到嘉靖時期胡宗憲總領海防后,才提出了有關“御海洋”的方略。他指出“海防之制,謂之海防,則必宜防之于海,猶江防者,必防之于江,此定論也?!比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遇到許多困難,如“離內地太遠,聲援不及,接濟不便。風潮有順逆,挪壩斜惴瘛r粵之驚,觸礁之險,設伏擊刺之難,將官之命危于磊卵,無惑其爭執為難行也?!泵鎸@種困難與質疑,鄭若曾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御海洋之法立,而倭至必預知,為備亦甚易。非若乙卯以前,倭舶近岸,人猶未覺其為寇也。茍因將官之不欲,而遂已之,是因咽而廢食也。”從而進一步作出自己的論斷:“如愚見,哨賊于遠洋而不常厥居,擊賊于近洋而勿使近岸,是之謂善體二公立法之意,而悠久可行也?!边@便是“御海洋”戰略的精髓所在。
除此以外,鄭若曾還吸收了其他一些文臣武將提出的比較正確的策略,如“守海島”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有效措施。倭寇艦船從本土出發,遠涉重洋,橫渡大海而來,當他們到達我國沿海時,早已饑渴疲憊,不僅需要補充大量的淡水和食物,更需要找個臨時的安身之所進行適當的休整。因此,沿海的各種島嶼便成了他們養精蓄銳、整裝待發的常用駐地。針對倭寇的這種活動規律,有人提出在沿海倭寇必須停泊休整的島嶼上事先設兵戍守,把周邊的荒島都開發駐守起來,不給倭寇用以接濟緩沖之地。如《籌海圖編》載:“所議者欲分番乍浦之船,以守海上洋山;蘇、松之船以守馬跡山;定海之船以守大衢山,則三山品峙,哨守相聯,可扼來寇。”其中的洋山、馬跡山、大衢山都是當時海上的島嶼。通過這個措施可以有效的使倭寇“來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濟,船中水米有限,人力易疲,將有不攻而自遁者,況乘其疲而夾力攻之,豈有不勝者哉!”同時,還有人提出充分利用沿海漁民的協助抵御倭寇的策略也一并被鄭若曾吸納肯定。如文載“查得沿海民灶,原有采捕魚r小船,并不過海通番。且人船慣習,不畏風濤,合行示諭沿海有船之家,赴府報告,給與照身牌面。無事聽其在海生理,遇警隨同兵船追剿。此則官兵無造船募兵之費,而民灶有得魚捕捕盜之益?!笨梢姡睾O民世世代代依靠捕魚撈蝦為生,他們常年在海上生活,不懼風浪,熟悉海上環境。如果由官府將他們組織起來,登記造冊,讓他們平時出海捕魚,遇警則迅速報告,并隨同兵船追剿,這樣的話既使官府免去造船募兵之費,又使漁民有得魚捕盜之益,可謂是一舉兩得。鄭若曾在此充分的肯定了普通民眾的作用,將沿海漁民視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抗倭力量。
二、固海岸
“固海岸”是鄭若曾構建的海防戰略體系中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此體系的中堅。眾所周知,在一場戰爭的攻防較量中,不存在任何一條可以說天衣無縫、固若金湯的防線。同理,“御海洋”這第一道防線不管再嚴密,也難免有疏漏的時候。加上海面時常驚濤駭浪、風云變幻,有時很難發現倭寇行蹤,就算發現也難以攻擊。如文載“然萬里風濤,不可端倪,白日陰霾,幾如黑夜,故有相遇而不可擊,亦有未必相遇者。”針對這種情況,唐順之提出“賊至不能御之于海,則海岸之守為緊關第二義。”這便是“固海岸”作為第二道防線戰略思想的來源。緊接著唐順之提出了實施“固海岸”戰略的具體措施,如“賊新至,饑疲,巢穴未成,擊之猶易。延入內地,縱盡殲之,所損多矣……宜分定沿海保護內地,內地策應沿海地方。沿海力戰,損兵折將,宜坐內地不能策應之罪。內地殘破,沿海幸完,宜坐沿??v賊之罪?!编嵢粼鴮Υ苏摳叨瓤隙?,并作了一些補充說明,把加強哨探,重視近鄰之間的相互支援,招撫離散民眾,慎重任用地方長官等,作為鞏固海岸的重要條件。總之,為了彌補海上防御的疏漏,應在沿海海岸做好充分的防倭準備,形成一道與海上防線相互策應支援的陸上壁壘,一旦有警,可實現前后夾擊,保證內地不受侵擾。
三、嚴城守
當前面兩道防線都被倭寇突破的時候,“嚴城守”便成為最后的屏障?!皣莱鞘亍弊鳛樽詈笠坏婪谰€,也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一旦失陷,內地則無險可守,任由倭寇肆虐橫行,而城鎮本身又是財富集聚中心。因此,鄭若曾十分重視第三道防線的構建,他認為:“城一也,有關系一方之利害者,有關系數十里數百里之利害者。關系一方之利害者,一守令慎之而足矣,此守令之事也。關系數十里數百里之利害者,豈宜以一守令支之乎!為將帥者須提重兵以鎮之,合群帥以援之,其城無恙,則敵人必不敢越此而他攻。即有所攻,亦無關系,而非敵之所必欲取以為巢穴者矣。是所守者雖一城,而所庇者吾不知其若干城也。此將帥之事也。若為將者不論城之重輕緩急,而漫焉以居之,其身之所居,則力為之救;而其所不居者,雖有關系,亦聽賊攻取。萬一失守,則樞要為賊所握,而其余所守,皆無用也?!庇纱丝梢?,城守要根據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而進行,不能盲目地不分輕重的分兵把守。對于無關大局的一般城鎮,只需一守令足矣;而對于關系到其他數城安危的重要城鎮,則需派重兵加強防守,這便是“嚴城守”的關鍵戰略所在。
緊接著鄭若曾提出了城守的具體辦法,“惟諒倭所從來之道,哨之于遠洋,剿之于近洋??苜\在洋,先后而來,星散而行,風濤驚其心,R苦其形。吾以眾而待其寡,以逸而待其勞,以飽而待其饑,以備而待其所未備,至簡至易之道也。若其近岸也,惟擇總要之處,為水寨陸寨,以扼其沖,以遏其入。其余港堡,堅壁清野。賊進不得攻,退無所掠,計自窮矣。”從中可以看出,堅壁清野不僅可以使城內軍民有食可用,還可避免城外倭寇的掠奪,令其疲憊饑渴,無力作戰而自退。因此,堅壁清野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衛城鎮,同時也是一種殲滅倭寇的重要戰術。
綜上所述:鄭若曾在《籌海圖編》中所構建的“御海洋”、“固海岸”、“嚴城守”三道防線組成的多層次、大縱深的防御戰略體系在當時應該是非常可行的?!坝Q蟆狈谰€建立于海上諸島,采用巡邏哨探的方式,首先在海上發現敵人并伺機消滅敵人;“固海岸”防線設立于海岸,迎擊突破海上防線而來的敵人,擊敵于將登或登后之無備,必大有勝算;“嚴城守”防線建立于內陸各城鎮,根據戰略地位派兵把守,以打擊僥幸攻入內地的敵人。此三道防線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層層消耗敵人,就算其突破所有防線,最終已是孤軍殘兵,無力再戰,隨時被消滅于廣大軍民的中。試想如果遼闊的海洋、綿長的海岸、孤立的城鎮這三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系,缺乏相互之間的配合的話,那必將被倭寇各個擊破,長驅直入,最終威脅明政府的統治。
鄭若曾構建的此“三線合一”的海防戰略體系是明代海防建設和海防斗爭實踐經驗的總結,是鄭若曾廣泛吸收前人海防軍事思想的結晶,它的提出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在我國乃至世界海防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明)鄭若曾:《籌海圖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4冊,史部
[2](明)鄭若曾:《鄭開陽雜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4冊,史部
[3]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十二?御海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72頁
[4]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十二?御海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63頁。
[5]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四?福建事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77頁。
[6]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六?直隸事宜》,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423頁。
[7]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十二?御海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67頁。
[8]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十二?固海岸》,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72頁。
[9]鄭若曾撰、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卷十二?固海岸》,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773頁。
將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用斜線斷句。(5分)
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者而能如是乎
(清?汪琬《傳是樓記》選自《堯峰先生文鈔》,有刪節)
答案:(1)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
(2)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
(3)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
(4)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
(5)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
我們現在看到的答案中用斜線分開的文字內容,就是“斷句”。古人把讀文斷句加標點叫作“句讀(dòu)”。《師說》中提到:“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惫湃嗽谧x書時十分注重“句讀”。當然,古人所說的斷句標點,是指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即指文句的意思表達完畢后,在句末斷開,叫“句”;語意未完而需要停頓斷開,叫“讀”。其實,古人斷句標點時,無論是句或讀,一律以“?!保愃平裉炀涮栍玫男A圈)作為斷句的標記;今天高考“斷句”試題一般是要求在文言文中將需要斷開的地方加“/”表示。
考生給文言文斷句,一定要在初步整體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文言語感,結合文言語法知識去劃分出文意的語言單位。怎樣才能正確給文言文斷句呢?除了利用實詞構成的邏輯意義和文體的語體規律斷句之外,我們可以先從文言虛詞與標點的角度,明確斷句的判斷標準。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有它們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比如發語詞等句首虛詞常常用在句子的開頭;再如,表示陳述、感嘆、疑問、祈使等語氣的語氣詞常用在句末;還有復句中的關聯詞大多用在句首,這些關聯詞一般可視為斷句的標志。下面具體舉例說明。
一、利用“之”“乎”“者”“也”“已”“焉”“哉”來斷句。這些詞語是文言文中使用頻率較高、富有代表性的虛詞,在閱讀理解時可作為停頓的明顯標志。見到這些虛詞,大多可在其后斷句。
1.“之”與斷句。(1)用作代詞??梢源?、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如:①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之,代人,作賓語。②成然之。(《促織》)之,代事,作賓語。(2)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2.“乎”與斷句。用作語氣助詞。(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如: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如: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3)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如: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以上都是根據句末語氣斷句。
3.“者”與斷句。(1)作為助詞,可以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如: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2)“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者”有時放在數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4.“也”與斷句。(1)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①表示判斷語氣。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②表示肯定語氣。如: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③表示疑問語氣。如: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④表示感嘆語氣。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也有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5.“已”與斷句。當做虛詞,可作副詞、連詞與助詞。(1)用作副詞。表兩件事之間相隔時間短暫,常用“已而”,相當于“不久”“一會兒”。如: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2)用作連詞,“已”同“以”,和“來”“后”“東”“西”“上”“下”等結合,表示對時間、范圍等的限定。如: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3)用作助詞?!耙选狈旁诰淠┍硎緞幼餍袨榈募瘸蔂顟B,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語氣,相當于“了”;有時也表感嘆,相當于“啊”。如: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焉”與斷句。常用在句末。(1)語氣助詞。如: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如:萬鐘于我何加焉?。ā遏~我所欲也》)(2)代詞。常指代人和物。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3)兼詞。“于+此”。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焉”,譯成“在捕蛇抵交賦稅這件事上”。
7.“哉”與斷句。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1)表示感嘆語氣。如: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疑問語氣。如: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3)表示反問語氣。如: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利用“夫”“蓋”“矣”;“而”“然”“則”“故”;“以”“為”;“乃”“ 惟(唯、維)”;“其”“若”“或”斷句。我們可以根據它們在文言文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確定斷句的位置。
(一)常用在句首和句末的助詞:“夫”“蓋”“矣”。
1.“夫”與斷句。 用作助詞。(1)用在句子開頭,表示議論或敘述的開端,稱為“發語詞”。如: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墓碑記》)(2)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于“啊”或“了”。如: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ā洞倏棥罚?/p>
2.“蓋”與斷句。(1)用作副詞?!吧w”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于現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氏將伐顓臾》) (2)用作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3.“矣”與斷句。語氣助詞。(1)用于陳述句尾?;蛑隙ㄕZ氣,有的可譯為“了”,有的可不譯;或助已然語氣,說明事情已實現,可譯為“了”;或助將然語氣,說明事情將要實現,可譯為“了”。如: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2)用于感嘆句。助感慨、諷刺、贊頌語氣,可譯為“了”“啊”。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3)用于祈使句,助請求、勸勉、禁止語氣,可譯為“吧”。如: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4)用于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如:年幾何矣?(《觸龍說趙太后》)
(二)常用在句首的連詞:“而”“然”“則”“故”。
1.“而”與斷句。(1)用作連詞。①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如: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②表示轉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 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2.“然”與斷句。(1)用作連詞。①主要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可是”“但是”。如: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②“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如: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單譯為“那么”。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2)用作代詞。相當于口語中“這樣”“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3)用作助詞。①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如: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②“然”還常作應對之辭,與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如: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3.“則”與斷句。用作連詞。(1)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勺g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如: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2)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3)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轉眼又到3月,中國的商家、廠家無人不知"3?15"(3月15日)。據說,消費者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一天投訴是最有效的。而更多的時候,中國老百姓買了假貨劣貨也只能委屈點忍了,更多的原因是投訴無門啊。人們說,商家、廠家們最怕的就是"3?15 ",誰要是在這一天被曝了光,那他可就慘了。只不過更多的坑人者只要能躲過這一天,便可以繼續坑騙下去。
我們太缺少一個正常而有效的投訴渠道。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飛速進入網絡時代,在網絡這個超時空的社會中,消費者們忽然找到了最便捷最有效的投訴媒體。而網上投訴所引出的戰爭,也由此而爆發。
中國第一例網上投訴官司
1998年6月9日,河北保定的消費者王洪在網上了一個名為"買恒升上大當"的貼子。王洪稱,他于1997年8月在北京買了一臺"恒升"筆記本電腦,發現電腦出現質量問題,王洪多次與賣方交涉,拖了大半年,也沒有得到滿意的售后服務。于是,王洪一氣之下,以"天生低手"的網名在四通利方的論壇上進行投訴。王洪在《請看我買恒升上大當的過程》一文的最后寫道:"為了讓商家知道現在的消費者不都是任人宰割,也為了讓恒升的垃圾品不繼續在中國傾銷,請網友們幫助轉貼到其他的BBS上面去。"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知是深有同感還是處于同情,許多網友紛紛向王洪伸出援手,建議并幫助他在網上建立了一個主頁,系統地有關該糾紛的事態變化。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王洪的個人主頁被訪問過萬次,不僅在網上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而且波及到網外的新聞媒體。北京的《生活時報》和《微電腦世界》周刊都先后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出售"恒升"電腦的恒升遠東電子計算機集團委托法律顧問發給王洪一份電子郵件,稱:"在恒升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在網上留言簿指責恒升為垃圾品,這是于法于理都不容的事。"9月7日,恒升公司一紙訴狀將王洪和《生活時報》、《微電腦世界》告上了法庭。訴狀除了要求三被告公開道歉外,還索賠240萬元人民幣。理由是王洪和兩家媒體侵害了他們的名譽權。
針對這起網上投訴所引發的案件,無錫英特律師事務所的方律師認為,一個消費者在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后,完全有權將自己的感受公之于眾。網絡社會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發表自己看法的園地,只要王洪所述的皆是事實,他根本無需征得賣方的同意,就有權在網上抱怨自己得到的惡劣服務,難道發表批評文章還需要被批評人的許可嗎?
然而,結果卻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的一審判決是:王洪停止在國際互聯網上對北京恒升遠東電子計算機集團名譽權的侵害,刪除全部主頁內容,注銷網址以及主頁連接的鏡像域名,在新浪網、網易等中文站點刊登向北京恒升遠東電子計算機集團致歉的聲明,聲明須經本院審查許可;王洪賠償恒升集團經濟損失50萬元,另外承擔審計費8000元,案件受理費1.5萬元;《微電腦世界》周刊所屬法人與《生活時報 》 均須登報致歉,并分別賠償24.03568萬元。
廠商反訴消費者,一場官司贏了百萬元,令人嘆為觀止!然而與此同時,法律界、消費者和媒體對此判決均反響強烈。廣州《南方周末》發表北京大學法學院賀衛方教授的文章,題目是《不智的訴訟含糊的判決》。
其實,網上投訴并不僅僅現在才有,也不僅僅是中國才有。世界上許多著名公司都曾經試過被人上網投訴,而它們又是如何去面對的呢?
買下它?刪掉它?
如果有人在因特網上專門建立一個網站,大肆批評你的公司,你該怎么辦呢?美國鄧肯甜餅店的辦法是:花錢把那個罵自己的網站買下來。
美國人大衛在鄧肯甜餅店消費之后,對店里的服務非常不滿。他建立了一個專門批評鄧肯甜餅店的網站,以便讓那些與他有著共同感受的網民都來申訴一番。大衛的這一舉動在因特網上產生了極大反響,一天之內,就有1000多封投訴郵件傳到他的網站,集中火力攻擊鄧肯甜餅店的服務質量。有的指責該店衛生太差,有的說店里出售的咖啡又冷又苦……
風波乍起,鄧肯甜餅店措手不及,防不勝防。他們先是氣極敗壞地聲稱要控告大衛,可大衛根本不予理睬,依然專心致志地經營他的投訴網站。鄧肯甜餅店思來想去,可能覺得提訟對自己沒有好處,最后只好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干脆開出一個價錢購買大衛的網站。大衛想想也還合算,于是這筆生意成交,雙方終于了結了一場網上戰爭。這是典型的美國風格,辛辣中透著幽默,一時成為網上熱門話題。
而日本人是如何應對的呢?另一起網上投訴的對象是世界著名的日本三大綜合電器制造商之一的東芝公司。起因是,一名日本人買了部東芝錄放影機,由于畫面質量存在問題,遂向東芝技術人員求助,結果卻沒有獲得解決。經過一番折騰,他干脆把錄放影機寄給東芝的社長。幾天之后,錄放影機又寄了回來,中間附上一份修理內容的說明:"把畫質調得柔和一點,白色線條就看不出來了。"這位顧客對這種答復很不滿,他認為:"我就是為了要比較清晰的畫質,才買這款錄放影機的,現在廠方未經我同意,就擅自將畫質調整為柔和。"于是,他想原封不動把產品退還給東芝,要求得到滿意的服務,不料被東芝接電話的員工惡語相加頂了回來。面對如此惡劣的服務,這位顧客不肯善罷甘休。他把這段對話的錄音帶與一封抗議信寄到東芝社長室,卻一樣石沉大海。顧客忍無可忍,于是在因特網上制作了一個網頁,投訴東芝公司不完善的售后服務,同時將東芝公司那名員工"出口傷人"的實況錄音上了網,作為證據。這個主頁一出現,立即成為網上熱點,短短半個多月,訪問者已超過500萬人次,進入這個網頁瀏覽的網民,異口同聲地聲援"受害"的消費者。東芝此時才發現事態嚴重,馬上派人與顧客聯絡,同時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刪掉顧客投訴東芝的網頁內容。此事不論結局如何,東芝的形象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網上投訴的威力如此厲害,是東芝公司始料不及的。網絡的威力此刻正越來越被重視,一些明智的公司開始注重網上形象。他們告誡自己的員工,未來你所面對的任何一個不滿意的顧客,都可能成為高破壞力的"危險分子",因為他身后有一個強大無比的因特網。
網上,一場"投訴的革命
"無限的網絡空間,強大得一瞬間就能把一條信息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任何一家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網上投訴作為一種新的投訴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以至目前不少媒體將網上投訴稱為"投訴的革命"。從去年開始,國內各大互聯網站紛紛推出了"網上投訴"欄目。中國第一個投訴網站"上海熱線3?15"一開通,便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搜狐網站與《中國消費者報》聯手,開展了大規模歷時一個月的"坐在家中,享受消費者權益3?15消費網絡大投訴"行動,短短一周時間,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近700件消費者投訴登記申請表。國中網還特地與中國消費者協會、《精品購物指南報》在網上開辦《消費雜談》欄目,由專家和消費者共同參與,對一些大眾關心的消費話題、消費趨勢,進行即時討論。
據"上海熱線3?15"的投訴統計,網上投訴對象集中在知名品牌,占總投訴量的85%以上,范圍涉及計算機、軟件、手機、服裝、家用電器、儀器、化妝品等等,這體現了網上投訴產品多是名牌和高價值產品的特征,也反映出這類投訴者的層次。專家認為,從這一情況可以看出,中國開始有了一部分高品味的消費者,而他們十分重視運用合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其積極的維權意識和先進的投訴手段無不表明,這類消費者正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軍。
網上投訴同時也引起了被投訴方的高度重視。上海奉賢縣28歲的產婦陳紅在一家醫院生產時,由于醫療服務問題造成嬰兒死亡,陳紅于是"上網投訴"。經過"上海熱線3?15 "的傳遞,陳紅的投訴迅速傳遍全國20多個公眾信息網,在網民中引起強烈反響,被投訴方也感到了極大的壓力,加快了處理進度。另有一網民在國際旅行中乘坐外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丟失了行李,隨即寫了一封投訴郵件送到因特網上,在有關方面的協調下,他的損失很快得到了合理的補償。
可喜的是,不少網民的投訴已經超越了個人權益受損的范圍,開始向公益方向發展。 1999年11月1日,"中國保護病患者權益網"網站在上海開通。開創這個網站的王先生從事網絡工作已經3年了,他的動機源于他3歲的外甥女接受先天性心臟手術不幸死亡。王先生以孩子馮婧超的名字建起這個網站,目的是幫助病患者正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吸引法律界和醫學界的人士在線咨詢。目前,王先生正與多家律師事務所聯系,通過法律熱線等形式充實網上內容,力爭辦成一個能被社會各界接受的公益性投訴網站。
誰是最大的輸家
王洪是中國第一個因上網投訴而惹上官司的消費者,他的命運引起各界關注。王洪說,自從自己上網投訴以來,已經招惹了許許多多麻煩。首先是他在"碧海銀沙"湛江站上存放的個人主頁"IT315"被迫關閉。其后"保定熱線"接受了他存放主頁的申請,但好景不長,也被關閉。后來,王洪在向有關方面做出書面保證之后,"IT315"才得以在"四海為家"重新啟動,但網站開始接連遭到持續性的轟炸,最后在來路不明的黑客襲擊下,只好停用。同時,他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為了應付官司,他一面在網上尋求律師的幫助,一面變賣值點錢的家財,以籌集訴訟費用。
現在,一審有了結果,王洪要賠給廠家50萬元,王洪和免費為他官司的律師陳志華都稱此案判得"離奇",兩家被告媒體也認為判決"荒唐"。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及本案審判長陳繼平,都在業內頗具威望。陳繼平曾因負責審理女高中生賈國宇人身損害賠償案和陸俊名譽案而備受關注。他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王洪之過是文章失實,比如根據法庭質證,恒升電腦是王洪所在公司購買而不是王洪本人掏錢購買的,所以王洪不是恒升的消費者;另外,王洪送電腦維修時,已私自更改配置將內存升級,違反了恒升的保修規定,其維修責任不在恒升。而因為王洪提供了失實的文章,誤導網友,令網上言論有侮辱誹謗的內容,由此造成了損害結果,就必須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王洪和律師對此判決表示不服,他們認為,已經有證人證實,該電腦是王洪自費購買,而恒升也在許多公開場合和材料中,承認王洪的消費者身份。而王洪并未在主頁上開設留言板,僅僅是提供了指向留言板的超文本鏈接,因此要求王洪對留言板上的言論負責,是沒有根據的。
“兩年辦了兩份報紙,兩份報紙我們都曾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現任《中國房地產報?新北京樓市》廣告部主任的張志鴻說此話時沒有半點兒自豪,而是一臉的無奈和黯然。
(一)聚合
張所說的第一份報紙是《名牌時報?北京樓市周刊》(以下簡稱《北京樓市周刊》)?!侗本鞘兄芸返膭摽売诤贤顿Y與《名牌時報》的一見鐘情。
湖南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長沙中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湘中意”,于1993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當時的主營業務為冰箱等家用電器的生產與銷售,公司由于1996、97年連續巨額虧損,被實行特別處理。此后,便如同多數ST公司一樣“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重組之路,經湖南省委、省政府、長沙市委、市政府牽頭,由長沙環路總公司對該公司進行資產置換,通過收購長沙市的收費大橋介入了城市基礎設施產業,主營業務也發生相應轉變。之后,湘中意確立了以基礎建設為主營、高科技和傳媒投資為兩翼的“飛鳥型”戰略。在傳媒投資方面,其理想是要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構建一個傳媒集團。收購株洲市有線電視網以及創建湖南衛視新聞中心使其在傳媒領域小有斬獲,1999年5月,公司宣布計劃出資1500萬元與湖南電視臺合作創辦湖南衛視財經節目中心,該計劃擱淺后它又將目光轉向了京城報業。
1999年6月,時任湘中意總經理的鐘鐵軍找來好友鄧澤輝擔當傳媒文化投資重任,湘中意和《名牌時報》的談判也正是從此時開始。 《名牌時報》創刊于1997年,主要報道各地名牌產品,當時發行量僅幾萬份,盈利較少,但因隸屬于經濟日報報業集團而擁有較為豐富的相關資源。湘中意考慮到投資《名牌時報》所付出的成本要遠遠低于投資強勢媒體,并且自認為更易于擁有廣闊的運作空間,便向其伸出了橄欖枝。
談判很順利,到8月6日,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并經過經濟日報社認可。根據這份協議,雙方在堅持采編與經營分開的原則下,以《名牌時報》的發行權和廣告經營權為合作內容,具體合作方式是:湘中意分兩個年度向《名牌時報》投資人民幣1000萬元,用于培育《名牌時報》的市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名牌時報》將發行和廣告經營交給湘中意獨家總承包,承包期為10年,期間所有發行和廣告經營效益歸湘中意。此外,湘中意承擔合作期內全部辦報經費,每年大約500萬元,包括300萬元日常開支和200萬元發行、印刷費用,按季度支付給《名牌時報》。按照合同約定,湘中意還應每年向《名牌時報》支付定額費用。具體標準是,1999年下半年25萬元,2000~2002年每年50萬元,從2003年到合同期滿的2009年,則按上年交付的基數遞增10%支付。
8月16日,雙方又就一些合作具體細節簽署了第一份補充協議。
至此,湘中意與《名牌時報》的合作正式開始,鄧澤輝出任《名牌時報》社總經理。湘中意按照協議有關條款,在北京注冊成立了北京千秋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以該公司與《名牌時報》展開各項具體合作。北京千秋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取得營業執照之前,向《名牌時報》的投資已經開始。湘中意按協議支付了相應資金,還承擔了《名牌時報》的所有債權債務各200多萬元。此后一段短暫時期,雙方相安無事。
(二)成長
由于在投資主報方面未能找到有效的獲利突破口,湖南投資決定利用《名牌時報》的媒體資源拓展新的傳媒增長點。在后面的日子里,雙方先后合作創辦《北京樓市周刊》、《醫周刊》和《玫瑰之約周刊》,將其作為新的投資方向,并完成了相應的基本建設。
經過幾個月的發展,三個周刊中《北京樓市周刊》成長最快,前景看好,其他兩個周刊則逐漸???。到此時,湖南投資與《名牌時報》的合作內容實際上變成了湖南投資承包《北京樓市周刊》的發行和廣告經營。 《北京樓市周刊》最初的經營模式是,投資方代表全面負責管理,社長陳堅發負責稿件終審,資金由投資款解決,收益按合作協議歸湖南投資。當時,《名牌時報》社派員擔任《北京樓市周刊》的主編、執行主編、周刊總監等要職,其余編輯記者等人員則從社會上招聘。最初一段時間,社長并沒有親自終審稿件,而是將權力交由總編代為執行。
適時而生、定位準確的《北京樓市周刊》在一群極富活力與創造力的年輕人手中迅速成長,到2000年4月,出生只有半年、原始投入僅為260萬元的《北京樓市周刊》就開始出現大量廣告,實現了扭虧為盈。參與創辦《北京樓市周刊》的人,不管今天身居何處,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都認為那是一段充滿激情的日子,廢寢忘食的辛勞付出之后,成功與輝煌在他們面前幾乎觸手可及。然而在成長之后,他們卻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煩惱。
(三)沖突
也許合作雙方的根本矛盾在于理念分歧而非利益之爭,但事態的發展的確是從贏利之日開始出現了轉折,《北京樓市》開始賺錢之后,各種形式的沖突與博弈便接踵而至。
2000年4月,《名牌時報》撤出《北京樓市》的主編,稿件簽發權收回到社長手中,該舉措之后大約1/4的編輯部人員離職,周刊出現第一次人員嘩變。
2000年8月,《名牌時報》以“收回《北京樓市》編輯權”的名義派出一名副總編輯和一名編輯助理。為此,《名牌時報》報社社長和湖南投資方代表鄧澤輝發生爭執,互不相讓……
由于雙方仍然存有合作,其間的種種細節尚不足為外人道,孰是孰非也不便妄議。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逐漸將很多精力用于了控制與反控制,而不是對這份新生報紙的發展促動。
大大小小的沖突未能得到妥善解決,日積月累之后便逐步走向激化。
(四)裂變
張所說的第二份報紙是《中國房地產報?新北京樓市》(以下簡稱《新北京樓市》)。這兩份報紙的定位完全重合,但出場的誘因卻恰恰相反――《北京樓市周刊》是湖南投資與《名牌時報》合作的結晶;而《新北京樓市》則是雙方分裂的產物。
2000年10月底,鄧澤輝向湖南投資集團遞交了辭職信,率領《北京樓市》執行主編朱曉丹、編輯部副主任袁野、兩名編輯人員以及廣告部主任張志鴻等9名廣告部人員和發行部副主任黃永奇出走,以自有資金和中國房地產報合作,創辦《新北京樓市》。
鄧澤輝辭職后,湖南投資立即指派鄧原來的助手毛仲興接替其位,出任投資方代表,繼續與《名牌時報》商談合作。同時,又從湖南調派人員過來增援,但這些舉措并沒有使合作轉危為安。
鄧的原計劃是帶走報社主要成員,立即拷貝《北京樓市周刊》,但計劃沒有完全實現。不久,鄧澤輝草草撤出,將《新北京樓市》轉手給一私人投資商后,《新北京樓市》一度停滯,但其基本框架保持完好,仍有投資價值。
湖南投資與《名牌時報》在相關合作問題上仍然處于僵局,而湖南投資的后續手段則使雙方的關系進一步惡化。在毛仲興的提議下,湖南投資出資與中國房地產報社合作接手當時處于停滯狀態的《新北京樓市》,從而形成了湖南投資“一手托兩家”的局面,兩份報紙在市場中則是針鋒相對、競爭激烈。
應該說,從投資方的角度,“一手托兩家”是一種很積極的市場策略,但對于同《名牌時報》的合作關系確是有害無益。之后,雙方爭吵不休,直到今年8月份的訴訟事件。
湖南投資方面認為《名牌時報》未能嚴格履行雙方的合作協議,2001年7月,決定延期支付《名牌時報》今年第三季度辦報經費300萬元?!睹茣r報》則一紙訴狀,將湖南投資告到北京市海淀區法院。
為避免司法介入后的兩敗俱傷,湖南投資高管層和《經濟日報》領導幾經磋商,達成轉變合作方式協議。湖南投資支付《名牌時報》300萬元辦報經費,承擔現有債權債務,從此不再參與《名牌時報》的經營管理。同時,在剩余8年里,享有《名牌時報》20%的收益權。
至此,雙方的合作在經歷痛苦之后形成的變局,似乎已經穩定,但也許還存有懸疑。
(五)懸疑
其實,目前最大的懸疑是關于《新北京樓市》。
湖南投資與中國房地產報社的合作方式自動延續了前任投資方與報方的約定,即:湖南投資承擔《新北京樓市》的全部辦報經費,對《新北京樓市》的盈虧自負,并每年向中國房地產報社交納40萬元費用。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時至今日,湖南投資仍然未與中國房地產報社簽訂正式的合作協議,而且已經瀕臨勞燕分飛的境地。
不管怎樣,我們希望這個故事的最后結局令人鼓舞,也祝愿《北京樓市周刊》和《新北京樓市》能夠一路走好。
三方力量
從兩份報紙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三方力量:媒體資源的擁有方、資本方和運營團隊。而實際上,所有媒資聯姻的故事中,這三方力量的相互作用都將決定整個情節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這三方力量及其相互關系細細打量一番。
(一)媒體:紅旗下的蛋
在中國,媒體是什么?
是在紅旗之下被捂了太久的金蛋蛋,是被追捧者竭力鼓噪的“最后一個暴利機會”……而進一步觀照后,我們會發現,經充分濃縮的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抽象為一個刊號、一個頻道或其他諸如此類的牌照資源,其他的一切都在此基礎上衍生而出。而在與資本的博弈中,傳統媒體僅憑借這一具有獨特性的稀缺資源便足以讓暴利留在媒體,使風險歸于資本。
很顯然,媒體資源是一個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的種子,是種子總會發芽,每一次春風徐來、冰河開凍之際,它都有可能鏈接到大筆資金從而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引進時報》是一粒種子,曾兩次???,兩死兩生,“經歷” 可謂復雜,最后雖然投身《人民日報》旗下,卻一直沒有重新發展的跡象。在經過秋的蕭瑟和冬的等待后,北大青鳥卻為它銜來燦爛春光――以《京華時報》的面目攜巨資強勢出場。資金的注入無疑起到將其直接激活的作用,5000萬元的大手筆,所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媒體,而將影響到特定傳媒市場的格局。
此種案例不勝枚舉,幾乎所有的新生媒體都屬于“老樹發新芽”的情況,畢竟媒體資源是稀缺的。
除稀缺性之外,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傳媒產業的特殊性還在于,媒體的核心領導者不是由資本權力而是由行政權力來決定的。因此,資本對于核心領導者的影響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真正影響媒介運作的與其說是資本的力量,不如說是人際配合的溝通、共識和默契。
(二)資本:豪賭的失語者
湖南投資方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相比于四川的托普集團,湖南投資應該深感慶幸了,畢竟其與《名牌時報》的合作還算體面,通過轉換合作方式給雙方留下了回旋余地和想象空間。而湖南投資與《中國房地產報》的合作則屬小打小鬧,更像是一種補救嘗試,因此成敗如何也不必太過掛懷。
來看一看托普的不幸。
2000年下半年,托普看中了《四川文化報》--一份四川省文化廳下屬的機關報,并注入了300萬元資金。當時《四川文化報》的發行量很小,影響不算大,托普一心想對它進行全面改版,重點推出。但是,在對報紙的控制權問題上,托普跟文化廳的矛盾出現了。省文化廳要求總編由其派人來擔任,而托普則不同意,雙方僵持不下,最后托普只得無奈地退出,300萬元打了個水漂。
這還僅僅是個開頭,托普遭受重創是在《蜀報》和《商務早報》。據稱,托普在這兩家報紙上的投入已經達到4000萬元,但這兩份報紙卻突然消失了(根據四川省及成都市有關主管部門決定,兩報自2001年6月1日起??链?,托普所期待的媒體暴利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接下來托普將不得不為減少投資損失而四處奔走……
顯然,政策風險不容回避,因為投資方對于媒體只能擁有經營權卻無法獲得品牌,而在今年的17號文件之前,所有投入媒體的資金都被視為借貸或贈予。于是,在所需投入越來越大的介入門檻和勝者通吃的市場環境下,傳媒投資已經成為一種豪賭。
相關報道中的一段分析文字深入揭示了傳媒資本的資本的尷尬境地―
尷尬在于,適應傳媒產業化運作的體制構造還遠未建立起來,并且,越是接近于傳媒運作的核心部分,這種構造的市場化因素就越稀少。因此,在資本的媒介進入中,就會存在著這樣一種悖論:盡管只有將媒介的所有環節和因素都加以合目標的系統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風險,贏得投資回報;但我們面對的現實是這一整合的邊界和權限是受到嚴格限定的,不同的環節常常會以兩種不同的語言在說話,它們的運作取向并不總是一致,而且更多的情況下是有可能背離。
投資還是不投資?這是一個問題。國康沒敢對《三聯生活周刊》大筆投入,結果被掃地出門;托普很有魄力,卻也輸得很慘。
總之,面對傳統媒體,在網絡產業中屢露崢嶸的資本意志蕩然無存,一旦大筆資金注入,便難免要淪為軟弱無助的失語者。
(三)團隊:夾縫中發力
在《新北京樓市》處于停滯期的2001年3月,辦報團隊由張志鴻牽頭曾與中國房地產報社達成了報社控股51%、團隊融資49%的富有機制創新的運作模式意向,后由于湖南投資力爭介入和其他原因而未能實現。而在4月5日正式創刊的半年之后,湖南投資與中國房地產報的合作又一次面臨和《名牌時報》的同轍故事。事態搖擺之中究竟何去何從?報紙的運營團隊再次染上了郁悶。
盡管已經離開整整一年,回想《北京樓市周刊》的命運起伏,張志鴻、袁野等人依然嗟嘆不已?,F任《新北京樓市》編輯部主任的袁野坦承:《北京樓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北京樓市》在短期內的快速成長應主要歸功于當時團隊的激情奮斗,而目前的不如人意則可在很大程度上歸罪于包括自己在內的那次人員嘩變,道理不言自明,少了一份力量,多了一個競爭對手,焉能不衰?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的觀點或許可以作為最好的注解:媒體成敗依賴于人。
(四)關系:兩種類比
對于這三方力量的相互關系,張志鴻有一種略帶牢騷意味的類比,他認為:
刊號方――地主階級,不甘心只收租,只會把貧瘠的土地出讓;
投資方――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有錢人,到處圈地并努力尋求權力;
辦報團隊――擁有智力資本的農民,在依附狀態下辛苦勞作,而在內心深處自以為是?!∠旅娴囊环N類比或許更具建設性。
在一次運動會上,見過一種名為“兩人三足跑”的比賽項目:每個參賽隊由兩人組成,兩人并排站立,將相臨兩腿捆扎在一起,使之成為共進退的整體,然后各參賽隊站到同一起跑線前待發令槍響便向前奔跑,先到終點者為優勝。
媒資聯姻的傳媒產業運作與“兩人三足跑”何其相似!
如果說媒體資源和資本分別是甩在兩邊的兩條腿,那么運營團隊就是合二為一的相鄰兩腿,三條腿必須步調一致才可能在競爭中勝出。而且有一點十分重要,甩在兩邊的兩條腿應該成為合二為一的第三只腿的有力支撐,而不是羈絆,媒資雙方若稍有不調便會形成內耗,牽扯團隊的戰斗力,甚至跌倒在跑道上或者干脆分崩離析。
若干建議
由.com生發出的注意力經濟已然過時,以傳媒為代表的影響力經濟正在粉墨登場。
但登場之后如何確保演出的精彩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有“傳媒軍師”之稱的喻國明教授認為搭建良性關系是各方力量順暢合作的基礎。喻教授指出,良性關系的搭建有兩個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第一,明確有關各方的職責劃分,各方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互補配合,而不能越界干預對方;第二,建立良性溝通機制,各方應以建設性的態度協商解決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夯實基礎
業內有一種被廣泛認同的說法,媒介和資本的結合像是一種“婚姻”關系,必須兩情相悅才能“家和萬事興”,任何一方如果試圖改造對方都將會是痛苦和危險的。
對于湖南投資和《名牌時報》的結合,曾參加雙方簽約儀式的喻國明教授在當時就表示了疑慮。喻教授認為它們的合作是一見鐘情的聯姻,缺乏詳盡的調研和溝通,但實際上雙方未必般配,雙方的話語方式未必一致。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雙方對未來的“生活安排”缺乏具體規劃。“我沒有看到成文的商業計劃、運營目標等類似文件,”喻教授說,“而缺乏計劃就容易陷入盲目,沒有雙方承諾并相互認可的運營目標則無法在未來的合作中對各自行為和業績進行客觀評判,主觀的意氣之爭將在所難免。”
(二)形成制約
由于中國目前還沒有就系統外資金進入媒體而制定相關的法律及法規,現有政策對于媒體經營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也沒有明文規定,因而各項合作協議本身難以具備相應的法律保護。一旦發生違約的情況,投資者很難保護自身的利益。
出于對輿論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國家在政策上偏斜于媒介,這就造成了資本與媒介的權利義務在實際上的不平衡。因此,資本方應正視現實,在投資之初就營建制約機制。喻國明教授很贊賞成都商報所訂立的“懲罰性條款”,該條款約定:一旦投資方從媒體退出將可以獲得按平均利潤計算的10年回報作為喪失品牌獲利權的補償。 “懲罰性條款”除了事發補償的作用外,還可使得資本方和媒介方都有所顧忌,從而有利于增強雙方合作的穩定性。
(三)引入第三方
平面媒體的運作看似簡單――全部內容不外乎圖文采編、印刷發行、廣告及延伸經營,但在表象之下,其復雜程度超乎想象。拋開目前種種“曲線”掌控方式蘊藏的玄機和風險不談,傳媒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門外漢”一時難以理解的獨特文化,運行機理也明顯區別于其他產業,用來界定傳媒產業的一個時髦名詞是“影響力經濟”。
由于這些獨特性,資本方進入之后,很容易同媒介方產生理念和思路上的分歧,而且很可能雙方所持有的話語方式根本不同,結果就容易引緒化矛盾,犯下低級錯誤,影響媒體的正常發展。
關鍵詞: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發展;趨向;影響
中圖分類號:J022文獻標識碼:A
文化是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每個民族都因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而獲得內源的族群認同及外源的地位確認。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則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常常成為民族的標志和特色所在。
一、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
各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依托于本民族特殊的生態文化系統而生存,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大多也一直未脫離本民族獨有的生態文化環境。然而,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旅游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勃興等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生存狀態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很多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不再象以前那樣是相對封閉型的發展,而是以開放性的勢態接納著外來者的體驗和審視;也有很多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其生存的空間不再是以前那樣狹小的民族本土,而是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走向更廣闊的外界。在這種“迎進來”和“向外走”的趨勢當中,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存在方式也發生了極大變化,從原本的儀式性、日常性和自娛性走向了展演化、市場化和舞臺化。
本文所謂的“展演化”,不僅僅指傳統民間藝術生存空間上的變化,即從生活走向舞臺,同時也指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上的改變,即從嵌合于民眾自我走向展現給外界他者,當然也包括了諸如手工藝品之類的民間傳統藝術的商品化現象。歸納起來,當前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傾向大致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旅游發展將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推向展演舞臺。
有的民族提出在當地建立民俗旅游村、生態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建設目標,利用當地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吸引游客前來旅游觀光,以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多數地區所利用的傳統文化資源中都不會缺少民間傳統藝術的內容,但這些傳統藝術的內容、生存狀態和發展模式也無疑會隨著旅游活動而發生改變。一些歌舞類的動態藝術多朝著展演、表演的方向發展,而一些傳統手工藝類的藝術其中的工藝制作過程可能會向展演化和游客參與體驗式轉變,其中的工藝成品則往往向市場化、商品化靠攏。
以云南近年來旅游發展迅速的幾個地區或村寨為例,瀘沽湖畔的落水村,摩梭村民每晚定時舉辦篝火晚會,表演傳統的歌舞,游客可以欣賞也可以參與其中;紅河元陽箐口村的哈尼人民在村中建成展廳,展出傳統服飾等民族文化內容,并定時在廣場上表演民族歌舞,供游人欣賞,甚至傳統的紡織工藝也被再現于游人經過的地方,但其目的是吸引游客拍照后收取一定的費用;大理鶴慶的新華村,幾乎每家都有私人作坊,置身村中,可以聽到藝人們敲擊制作銀銅器的叮當聲,可以看到藝人們拿著工具專心工作的情景,每家每戶的手工作坊也不拒絕游客的參觀,村中沿路的民居還被改造成店鋪,廣場處修有停車場、購物商場,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將手工藝品展示并出售給游客,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收入;石林地區彝族的支系撒尼人,擁有傳統的刺繡手工藝,在石林旅游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傳統工藝也逐漸發生變化,為了吸引游客,撒尼人制作了更多樣化、更輕便和便于攜帶的工藝品,刺繡工藝品的出售成為當地居民經濟來源中的重要部分。在當下的環境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其二,開放的環境中民族民間傳統藝術不斷走向外界和展演化生存。
在一些地區,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不再局限于本村寨、本地區的本土范圍內,也不再是與、神圣儀式或者世俗生活、自娛自樂相關聯,隨著外界關注的增多,這些藝術活動走出了世代生活的本土空間,到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上展示自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展演性的藝術活動。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民族本土有著對該種傳統藝術的深厚浸潤和養育,使得其具備了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關注民族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導向和現代社會鼓勵多元、渴望多元的民眾需求,當下的社會語境為民族本土傳統藝術走向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得那些鄉民的藝術走向更多的大眾。
這方面的個案同樣很多,2006年第12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就將當地彝族傳統的海菜腔帶給了全國的觀眾,也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最終手捧原生態唱法的金獎而歸。麗江的納西古樂“走出去”的嘗試就更早了,1980年在宣科等人的努力下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重建,一批老藝人被集中起來演奏傳統音樂,后來古樂會開始對外公演,再后來,那些原本在各個鄉村與儀式和日常生活相關的古老音樂,在宣科的帶領下走出國門,到英國、挪威、芬蘭、丹麥、法國、瑞士、意大利、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世界各地演出,這或許是那些頭發稀白、耄耋之年的老者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大理州劍川縣石寶山中的石龍村,一直以來有唱白族調的傳統,當地唱的白族調,種類豐富,有傳統的本子曲,有情歌(又分為有情曲和無情曲),還有節日慶賀曲、迎賓曲、敬酒歌等,一般情況下多為男女二人對唱。每一首調子一般有八句,格式為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山花體式,當然在對唱的時候,你八句、我八句,就可能會不斷地延伸下去,調子也就越唱越長,但八句可以說是一個單位。歌詞多是即興的,要求押韻,押的不是平仄韻,而是以高低諧律,稱為高低律。唱時,有專用的伴奏樂器龍頭三弦。過去,石龍村民祖祖輩輩唱白族調,但都是在山間地頭干活之余自我調劑,或者是在民族節日中民眾自娛自樂的形式之一。比如每年的農歷七月底石寶山歌會節,三天的會期內,劍川各地、洱源、大理、麗江、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相約聚集在石寶山對歌。石龍村離歌會的主會場寶相寺僅25公里,村里的群眾幾乎都要來參加歌會。即興的對唱,誰都不愿服輸,往往對上了就停都停不下來,有時候要對通宵達旦。石龍村民唱白族調所發生的改變,應該說也和石寶山的旅游開發聯系在一起的。石寶山內石鐘寺石窟早在晚唐時期便已開始開鑿,距今已有1000多年,但由于地處深山、交通封閉,一直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石龍村這個居于石寶山腹地的小山村同樣如此。1961年,石寶山的石鐘寺石窟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石寶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注:參見云南省劍川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劍川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763頁。]1985年,石寶山旅游公路開通,[注:參見云南省劍川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劍川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頁。]伴隨著石寶山旅游開發的展開,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景區,石龍村與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多。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注意到石龍村歌手較多的情況,將一些著名的歌手吸收到石寶山管委會工作,主要讓他們參與旅游和政府接待,為游客和考察者演唱白族調。20世紀80年代初,劍川縣文化部門在石寶山設對歌臺,開展賽歌活動,為獲勝者頒獎,強化了白族調對唱中的競技性和榮譽感,這時的白族調演唱應該說已經和過去有所不同。而石龍村的著名歌手和在對歌臺上展露實力的人們又不斷地參與了更大范圍的比賽活動,并最終成長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大理州“歌王”、“歌后”。其中大理州的“歌后”李寶妹就是在石龍村出生和長大的。此外,石龍村的李根繁、李福元等歌手也已名聲在外。在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很多歌手都出唱片、VCD,越來越像明星?,F在,每到過年過節,劍川縣的其他村寨甚至大理州的其他縣市,以及麗江、怒江蘭坪等地都不斷有人邀請他們前往演唱,支付給他們的酬金也越來越高。姜續昌、董繼蘭等10多歲的小歌手還被著名舞蹈家楊麗萍選中,將他們帶到昆明進行培訓和演出。所有的這一切,都表征著石龍村的白族調已經從傳統的自娛轉向了更具商業價值的展演,而其舞臺也已經不再是小山村的鄉野山間,而是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的影響
作為當下民族文化領域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無疑對各民族產生了極大影響,這種影響既表現在民間傳統藝術本身的生存和發展方面,也表現在民間傳統藝術的所有者也就是文化持有者的身上;這種影響既有對民間傳統藝術保護和傳承的促進,也有對民間傳統藝術的改變和置換,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
1、對民間傳統藝術的影響
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給民間傳統藝術本身帶來了極大影響。具體表現為:
其一,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改變了民間藝術的生存環境和存在方式。由于是展演化的民間藝術,所以傳統藝術生存的環境已經從原來的相對封閉、有限改變為更加開放、廣闊。在很多地區,傳統藝術已經不再局限于原來的生存范圍,而是不斷走向外界,即使是那些沒有改變演出的具體環境,依然在本土演出的藝術形式,其觀眾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外來者和游客成為了其觀眾的主要來源和構成,而本土的觀眾則很少參與到此類展演性演出的觀看中。
從存在方式而言,傳統的民間藝術往往與儀式活動和村民日常生活共生共存,而展演化傾向使得傳統的民間藝術脫離了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成為單純地外向型展示和演出。很多民族傳統的民間藝術在過去或者與有關,或者是含有神圣意味的儀式行為,其舉行的時間、地點、程序、主持者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展演化傾向的出現,多數傳統藝術和神圣信仰、嚴密儀式相分離,完全成為展演性的文化。比如過去很多民族對神話、史詩等本民族“根譜”性的文藝內容懷有神圣態度,只能由民族首領、宗教祭司等在本民族重大節日等場合才能演唱,有時甚至對觀眾的構成也要加以規定,但現在,在一些地方,由于旅游開發的影響和游客對此類文藝現象觀賞的需求,逐漸出現了將這些神圣性的活動與宗教儀式分離的現象,活動內容、程序不再嚴格按照古規執行,其目的僅只是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其傳統的民間藝術與宗教儀式并無關系,傳統藝術主要是和民眾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他們調節生活節奏、自我娛樂的一種方式和手段,但在現代化條件下,卻也發生了不小的轉變,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也不再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自娛的方式,而是成為特意為游客或外界表演的、娛悅他人的藝術展演。這同樣意味著傳統藝術的存在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比如上述石龍村的村民唱白族調,過去是在生產生活的過程當中,隨心所欲地歌唱,是為了自我娛樂。即使是有很多觀眾時的對唱,演唱者的目的也可以說只是“興之所至”而已,因為此時并無經濟利益的驅動。然而,在展演性的演唱中,或者是為了滿足外來的游客,或者是歌手親自到外地演出來征服當地的觀眾,無不是以經濟利益即演出報酬為最主要的源動力。
其二,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使得民間藝術在形式和內容上出現了一定的變異和置換。由于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要求藝術的表演面對的對象是單純以“欣賞者”、“觀眾”身份存在的游客或本土以外人群,所以很多時候就需要依據他們的審美需要來對傳統藝術進行一定的改變。比如納西族過去表演納西古樂的均為中老年男性,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納西古樂的商業演出中,組織者加入了一些新鮮的元素,一些年輕的女性在經過培訓后也加入到了演出的隊伍中,這樣一來,給以游客的視覺沖擊力就大大加強了。再以石龍村的白族調為例,過去,白族調或者是村民上山下地時自己放開嗓門唱上一段,或者是在節日和平常生活中采取對唱的形式進行,但這種對唱主要是即興的,當然也有一些經典的唱段已經深深地浸烙在歌手的腦海里,但他們在運用這些經典唱詞、曲子的時候也往往要加上自己的創造,靈活運用。而現階段,為了展演的需要,在文化部門和歌手的努力下,創造出了迎賓曲、敬酒曲等相對模式化的曲子,運用的場合也較為單一,主要是一些迎來送往的場合。紅河元陽縣的箐口村和彌勒縣的可邑村都在發展民俗文化旅游,在兩個村寨我們都可以看到歌舞表演,但是表演的內容當中卻有很多變異和新的創造。
其三,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使得民間藝術的生存空間更為廣闊。盡管很多學者關注的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帶來的負面影響,認為被舞臺化的傳統藝術已經脫離了民眾日常的實際生活,展演化趨勢甚至催生了大量的“偽民俗”,但筆者認為,對這個問題還是應該看到它的另一方面。完全脫離實際生造的“偽民俗”當然不足取,但舞臺化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卻并不能說就完全與民眾現實生活無關,更不能和“偽民俗”劃等號,各民族的民間傳統藝術并不是完全封閉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誰又能肯定在時間的推移下舞臺化、展演化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不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常態”的組成部分呢?中山大學葉春生教授指出,在現代社會中,辨別民俗的真偽并不重要,傳統的“真”民俗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就淪為二手民俗,而“偽”民俗經過包裝,也會得到族群的認同而轉化為“真”民俗。[注:參見關昕《“文化空間:節日與社會生活的公共性”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因而,我們在看到展演化趨勢帶來的諸多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所帶來的一些積極因素。由于現階段本土群眾自娛之外更大需要的出現,使得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觀眾范圍不斷擴大,對傳統藝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此外,展演性的民間藝術和傳統的民間藝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與經濟利益發生了聯系,這種經濟上的獲得會反過來促使鄉民更加關注自己所擁有的傳統藝術,從而使傳統藝術獲得更大的發展。
2、對文化持有者的影響
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趨勢除了對傳統藝術本身產生極大影響外,也會對文化持有者即傳統藝術的擁有者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會給當地人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存境遇。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為文化持有者吸引和容納了更多的觀眾,更多的觀眾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市場需求,當然也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經濟收益。這對于很多生活在山區、半山區較為封閉的村落中的鄉民而言無疑至關重要,因為傳統的藝術有可能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其次,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會提供給文化持有者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在傳統藝術從本土走向外界,從自娛走向娛人,從沒有觀眾或很少的本土觀眾走向大量的觀眾和外界的關注,這其中,除了顯而易見的改變外還蘊藏著更多的內容,那就是這種“向外”的發展所帶來的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空間。一些文化持有者正是抓住機遇而成為了村寨中最先從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當中受益的人,他們不僅在經濟上大有改觀,而且成為當地人羨慕的對象和外界的關注中心。大理鶴慶新華村世世代代打制銀銅器,古老的手工藝傳承了不知多少年,雖然每一代人當中都可能涌現出技藝超群的人物,但他們從來沒有能夠獲得更大的聲名。而今天,在當地發展旅游、發展民族手工藝的背景下,很多人出了名,成為工藝大師,這樣的殊榮是他們的先輩無法擁有的。如藝人寸發標,從小就跟隨父輩走鄉串寨打制銀器,但他的成功是和新華村的開發分不開的,在新華村民族工藝的開發過程中,他因自身的積累和技藝涌現出來,1999年,他被云南省文化廳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稱號,2000年,他被云南民族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2004年,又被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4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民間工藝大師”稱號,他設計的“標祥牌”系列酒具還注冊了商標并于1998年申請了國家專利。而石龍村歌手李寶妹,在不斷的表演和比賽的過程中,得到了大理州“歌后”的美譽,并且在更多的地區演唱白族調,獲得報酬,在此過程中,不僅在經濟方面有所收益,而且也為了贏得了更大的名聲。現在,“歌后”的名聲不僅僅局限于大理地區,而是已經遠播到相鄰的怒江蘭坪、麗江等地。紅河石屏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就更不用多說,盡管她們參加青歌大賽并非簡單的對游客的展演,但她們在參賽并獲獎之前其實已經有了大量的展演作為鋪墊,也可以說正是先前無數的展演活動讓她們積累了經驗、提高了技藝并最終在大賽中取得了成功。不管怎么說,這些事例本身給予村民的最大啟示,是讓村民看到了通過自已擁有的傳統藝術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希望。村民們沒有想到,原來祖祖輩輩上山放羊、下地干活的時候唱的山歌調子,在今天會如此受到外界的關注,會成為改變他們命運的契機。在很多人看來,這些歌手、藝人已經成功了,而這種成功,源自于傳統。
最后,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又促使文化持有者更加關注和重視自己所擁有的傳統藝術。伴隨著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文化持有者得到了許多的實惠,這無疑會讓文化持有者本身反過來更加關注自己的技藝,更加重視從傳統中繼承下來的藝術,并力圖使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同時,一些文化持有者受益于傳統藝術的展演化所起到的示范帶頭作用,將引導更多的文化持有者參與到對民間傳統藝術的承襲和展演當中。不管文化持有者對傳統藝術的關注其最主要的動因為何,在與外界的比對中,他們都會更加關注和珍視自己的傳統,更加自愿自覺地去傳承傳統藝術,這或許是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最大的功勞。
三、對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的思考
本文所討論的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現象不僅僅存在于現代旅游之中,這種現象已經波及到了更廣闊的領域,但旅游中的文化商品化、展演化及其相關討論無疑值得我們關注。事實上,在旅游人類學的研究中,學者們早已注意到了旅游所引發的文化變遷問題。美國人類學家歐文?錢伯指出,當地人過去為自己生產的藝術品,現已被變成旅游紀念品被拿到市場上出售,原旅游地的傳統文化如歌舞、儀式等被搬上了舞臺向游客進行表演,這樣的文化商品化現象無處不在,并已成為現代旅游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注:參見張曉萍主編《民族旅游的人類學透視――中西旅游人類學研究論叢》,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頁。]東道主地區為吸引游客而設計的“舞臺真實”到底是好是壞,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認為,舞臺真實是“偽民俗”,舞臺表演會破壞文化的真實性,格林伍德在《文化能用金錢來衡量嗎?》一文中對文化商品化進行了猛烈抨擊。有的認為舞臺真實并非壞事,舞臺表演及其獲利增強了東道主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保持。[注:參見張曉萍主編《民族旅游的人類學透視――中西旅游人類學研究論叢》,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頁、131頁。]在民俗學界,也有與旅游人類學中“舞臺真實”相類似的問題,20世紀60年代德國民俗學家漢斯?莫塞爾提出了“民俗主義”的概念,主要指民俗文化脫離其原本的生存空間,被第三者利用,為了新的目的,以新的功能加以演繹的現象。[注:參見關昕《“文化空間:節日與社會生活的公共性”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對于民族民間傳統藝術在現階段所產生的變異,學者們所持的態度也還不太一致。有的認為展演化使得民間傳統藝術變味,在某些方面不再保有傳統的特征,甚至出現了一味只為迎合消費者需要而改變傳統藝術本來面目和制造新的藝術形式的情況,這種現象對于傳統藝術的保存和傳承非常不利,會加速傳統藝術的變遷。也有學者認為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雖然在某些方面改變了傳統面貌,但總體而言是繼承了傳統特色的,而且展演化拓寬了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也使得民眾對傳統藝術更為關注,因而最終會促使傳統藝術更好地發展,使傳統藝術的生存和發展進入新的良性循環。當然,也有學者對上述兩種觀點采取折衷的態度,認為上述兩種情況在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中都可能會存在。筆者并不想一味調和兩種觀點,但也認為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現象。我們不能否認民間傳統藝術展演化的過程中,既有對其生存和發展有利的促進因素,當然也有對其保護和傳承不利的消極內容。為了更好地達到其間的平衡,我們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盡量保持民間藝術的傳統性。盡管民間傳統藝術在展演化的過程中面對的是外界和觀眾,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和制約,但文化持有者不應該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場和外界,要記住我們要向外界展示的是我們最具特色的傳統藝術,而不是外界希望看到的藝術形式和內容。只有這樣,文化持有者才不會迷失在外界的希望和市場的需求中,而是保持傳統與自我。如果我們一味僅以市場為導向,可能會陷入市場需求假象的泥淖并喪失自我特色和對外界的吸引力、競爭力。當然,由于民間藝術已經進入了展演化的層面,其生存的環境已經和過去相比發生了極大改變,因而,在盡可能保有傳統特色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適當創新的問題,這也是保持民間藝術的生命力所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第二,建立起民間傳統藝術生存發展的良性循環系統。我們需要部分民間傳統藝術的展演化發展以獲取更多的資金,改善文化持有者的生存狀況,我們也需要將更多的資金、人力、物力重新投入到民間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當中,保障民間傳統藝術生存發展的良好環境。如果能在展演收益和傳統藝術生存發展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和規范的機制,也就意味著建立起了民間傳統藝術生存發展的良性循環系統,這不管是對文化持有者而言還是對民間傳統藝術本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唐宋變革 良賤制度 雇傭奴婢 法律地位
唐宋之際,中國傳統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唐中期以降,尤其是宋代呈現出與唐前期迥然不同的態勢,從政治生活、經濟關系到社會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這些變化給后世以很大影響。日本學者對唐宋之際的社會變化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20世紀初期就開展了深入研究和激烈的爭論,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相比之下,中國學界長期以來顯得比較沉寂。雖然嚴復、王國維等早就指出了宋代的變化,但并未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張其凡認為,不應避開或不提“唐宋變革期”學說,他呼吁正確分析、認識這一學說,進一步開展研究。①2002年,廈門大學和浙江大學先后召開了“唐宋制度變遷與社會經濟學術研討會”、“唐宋之際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兩次學術討論會的召開,表明唐宋社會變革研究逐漸引起中國學術界的重視。
——————————
* 本文是在日本東洋文庫和大阪市立大學演講的基礎上修改而成。感謝大澤正昭、斯波義信、池田溫、岸本美緒、平田茂樹諸先生及齊霞女士的建設性意見和所給予的幫助。
① 張其凡:《關于“唐宋變革期”學說的介紹與思考》,《暨南學報》2001年第1期。
唐宋之際,中國傳統社會發生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階級結構的調整,門閥士族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階級。奴婢、部曲、佃客,這些社會最廣泛的下層勞動者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法律地位有了明顯提高。關于宋代奴婢、佃客的研究,國內外學術界已有豐厚的研究成果。自20世紀30—40年代以來,宮崎市定、仁井田陞、周藤吉之、草野靖、柳田節子、朱瑞熙、王曾瑜等一批國內外學者相繼作了研究,①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取得了基本相近的看法。但對宋代包括奴婢在內的雇傭人身份和法律地位卻有不同的認知。仁井田陞和周藤吉之認為雇傭人和奴婢屬同一經濟范疇,他們與雇主或主人的關系是一種有“主仆之分”的身份關系;而宮崎市定和草野靖則否認這種身份上的隸屬關系,認為雇傭人和奴婢都屬于自由民。高橋(津田)芳郎則批評了把屬于經濟范疇的奴隸與法的身份上的奴婢混同起來的觀點,認為身份和階級必須予以區別,奴婢乃因犯罪或被俘虜,由國家剝奪了良民的身份。這種身份僅限于通過了法的手續者,屬于國家性質的身份,宋代不存在這種法的奴婢身份。②柳田節子認為,由雇傭關系產生的奴婢、人力、女使,在階級結構關系中是父家長制的家內奴隸,從其身份來說,類似于與良相對的賤身份的部曲。③此外,有不少學者認為漢唐以來的良賤制度到宋代消亡了。④奴婢,一般來說,是指佃客之外的家內勞動者。宋代奴婢依其來源的不同主要可分為三種:良人因犯罪而籍沒為官奴婢(其中一部分轉為私人奴婢),這部分奴婢是真正法律意義上的奴婢,身份低賤;迫于生計,良人自賣為奴婢,或被雇傭為奴婢,這部分奴婢的身份在法律上是良人,宋代雇傭奴婢至遲到仁宗嘉祐時,法律上已被稱為“人力”和“女使”;⑤良人被掠賣為奴婢,掠賣奴婢,在宋代始終是一種違法行為,為國家法律所禁止,盡管事實上是存在的。本文著重討論的是宋代良賤制度和奴婢的法律地位,主要通過新發現的《天圣令》有關令文,并結合一些史料的解讀,對宋代奴婢作進一步的研究。
————————————————
① 日本學者的主要成果有:宮崎市定:《從部曲走向佃戶》,《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5冊,中華書局,1993年;仁井田陞:《中國身分法史》,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重版;周藤吉之:《中國土地制度史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年;草野靖:《宋代的頑佃抗租和佃戶的法律身分》,《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8冊。中國學者主要成果有: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中州書畫社,1983年;柯昌基:《宋代的奴隸》,《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3年第2期;王曾瑜: 《宋朝階級結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郭東旭:《論宋代婢仆的社會地位》,《河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宋東俠:《試論宋代的“女使”》,《宋史研究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② 此據柳田節子先生總結歸納,見氏著《宋代的雇傭人和奴婢》,《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此文柳田氏后有修訂,收入氏著《宋元社會經濟史研究》,創文社,1995年。高橋(津田)芳郎的觀點詳見其所著《宋一清身份法的研究》,日本北海道大學圖書館刊行會,2001年。
③ 柳田節子:《宋元社會經濟史研究》,第81頁。
④ 高橋(津田)芳郎:《宋一清身份法的研究》,第177頁;楊際平:《唐宋時期奴婢制度的變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4輯,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57—64頁。
⑤ 《宋會要輯稿·刑法》1之33建炎三年四月條。關于此,楊際平《唐宋時期奴婢制度的變化》一文有不同看法,認為人力、女使與一般雇傭勞動者仍有一定的差別。
一 宋代的官奴婢和良賤制度
因罪而籍沒為官奴婢者,世代為奴,律比畜產,身份自不待言。從宋代文獻記載來看,有關因罪而沒為官奴婢的例子并不很多,不像唐代那樣動輒將罪犯及家屬大量沒官。如記載沒官為奴婢資料較詳細的北宋編年史《續資治通鑒長編》,有關史料也是屈指可數。神宗熙寧四年(1071),慶州發生的兵變被平定后,叛兵家屬應沒官為奴婢者,配江南路、兩浙路、福建路為奴,“諸為奴婢者,男刺左手,女右手”。⑥這是宋代文獻中惟一可見的一次大規模將犯人家屬沒為奴婢的記載。由于文獻記載不多見的緣故,易使人得出宋代奴婢制度崩潰了的結論。然而少見并不等于沒有。事實是,在北宋,法律意義上的官私奴婢這個階層是存在的,只是這部分奴婢并未構成宋代奴婢的主體而已。
研究奴婢的法律地位,或者說法的身份,我以為最主要的依據應當是國家的法律規定以及文獻記載的司法案例。法律的制定與修改,既決定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又集中體現了當時的物質關系。新近發現的《天圣令》殘本為我們研究北宋奴婢的構成和身份變化提供了一些新材料。
天圣七年(1029)修成的令典《天圣令》,“凡取唐令為本,先舉見行者,因其舊文,參以新制定之,其今不行者,亦隨存焉。”①換言之,《天圣令》由兩部分組成:宋代在行之令與不用之唐令。②天一閣現存《天圣令》僅存10卷,檢視其中奴婢有關的令文大約有25條。我們先看其中17條廢棄不用的唐令:③
——————————————
⑥ 《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221,熙寧四年三月辛丑。
① 《宋會要輯稿·刑法》1之4。
② 詳見戴建國《天一閣藏明抄本(官品令)考》,載《歷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③ 令文校正字及脫文用方括號標明,原錯別字用圓括號標于前。
《倉庫令》:諸官奴婢皆給公糧,其官戶上番充(后) [役]者,亦(人) [如]之,并季別一給,有剩隨季折。
《廄牧令》:諸官戶奴充牧子,在牧十年,頻得賞者,放免為良,仍充牧戶。
《捕亡令》:諸奴婢逃亡經三宿及出五十里外,若度關棧捉獲者,六分賞一;五百里外,五分賞一;千里外,四分賞一;千五百里外,三分賞一;二千里外,賞半。即官奴婢逃亡,供公廨者,公廨出賞,余并官酬。其年六十以上及殘廢不合役者,并奴婢走投前主,及鎮戍關津若禁司之官于部內捉獲者,賞各減半。若奴婢不識主,榜召,周年無人識認者,判人官,送尚書省,不得外給,其賞直官酬。若有主識認,追賞直還之。私榜者任依私契。
諸捉獲逃亡奴婢,限五日內送隨近官司案檢,知實評價,依令理賞。其捉人欲徑送本主者,任之;若送官司,見無本主,其合賞者,十日內且令捉人送食。若捉人不合酬賞,及十日外承主不至,并官給衣糧,隨能錮役。
諸(促)[捉]獲逃亡奴婢未及送官,限內致死失者,免罪不賞;其已人官未付本主而更逃亡,重被捉送者,從遠處理賞。若后(促) [捉]者遠,三分以一分賞(府) [前](促) [捉]人,二分賞后(促) [捉]人。若前(促) [捉]者遠,中分之,若走歸主家,理半賞。
諸逃亡奴婢身犯死罪,為人捉送,會恩免死還官、主者,依式理賞。若遂從戮及得免賤從良,不理賞物。
渚計逃亡奴婢價者,皆將奴婢對官司評之,勘捉處市價,如無市者,準送處市價。若經五十日無賞可酬者,令本主與捉人對賣分賞。
《醫疾令》:諸女醫,取官戶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無夫及無男女,性識慧了者五十人,別所安置,內給事四人,并監門守當醫博士教以安胎產難及瘡腫傷折針灸之法,皆按文口授,每季女醫之內業成者,試之。年終醫監正試,限五年成。
《獄官令》:諸放賤為部曲、客女及官戶,逃亡經三十日,并追充賤。
《營繕令》:諸營造雜作應須女功者,皆令諸司戶婢等造。其應供奉古陂可溉田利民及停水須疏決之處,亦準此。至春末使訖,其官自興功,即從別敕。
《雜令》:在京諸司并準官人員數,量配官戶、奴婢,供其造食及田園驅使,衣食出當司公廨。諸官戶、奴婢男女成長者,先令當司本色令相配偶。
諸官戶皆在本寺分番上下,每十月都官案比,男年十三以上,在外州者十五以上,各取容貌端正者送太樂(其不堪送太樂者,自十五以下皆免入役),十六以上,送鼓吹及少府監教習,使有工能。官奴婢亦準官戶例分番(下番日則不給糧)。愿長上者,聽。其父兄先有技業堪傳習者,不在簡例。雜戶亦任本司分番上下。
諸官奴婢賜給人者,夫妻男女不得分張,三歲以下,聽隨母,不充數限。
諸官奴婢死,官司檢驗申牒,判計埋藏,年終總申。
諸雜戶、官戶、奴婢主作者,每十人給一人充火頭,不在功(果)[課]之限,每旬放休假一日,元日、冬至、臘、寒食、各放三日,產沒及父母喪,各給假一月,期喪,給假七日。即戶奴婢老疾,準雜戶例。應侍者,本司每聽一人免役扶持,先盡當家男女。其官戶婦女及婢夫子見執作,生兒女周年,并免役(男女三歲以下,仍從輕役)。
諸官奴婢及雜戶、官戶,給糧充役者,本司(名)[明]立功課案記,①不得虛費公糧,其丁奴,每三人當二丁役,中[奴若丁婢,二當一役,中婢三當一役]。②
仔細分析這些令文,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在廢棄不用的唐令中,有12條是關于官奴婢的,諸如官奴婢分番制度,官奴婢作為財產賞賜制度,官奴婢死亡后的驗實申報制度,官奴婢勞役制度和供給制度。以唐令為本的《天圣令》將與官奴婢有關的唐令廢棄不用,充分反映了北宋前期官奴婢數量的減少,這與官奴婢來源的枯竭應該是有關聯的。唐末五代以來許多因戰俘而成為奴婢的人,受到國家干預而被釋放。例如后唐同光二年(924)莊宗曾頒布敕令:“應有百姓婦女,俘虜他處為婢妾者,不得占留,一任骨肉識認。”③既釋放私奴婢,則因戰俘而為官奴婢的人也由此減少,官奴婢已不再是奴婢的主要組成部分,官奴婢在國家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大為減弱。高橋芳郎曾指出,宋代不實行官奴婢給賜制度。④上述不用之唐令則是一個例證。從《天圣令》廢棄的唐令來看,宋仁宗天圣前后,宋代逐漸減少把罪犯大量配沒為奴婢的做法。從宋代實際情況來看,亦是如此。如從仁宗嘉祐時起,宋實施嚴厲的重法地分法,對強盜及窩藏犯人之家判以重罪,然對犯人亦只是實行配隸法和編管法,而沒有將犯人及其家屬籍沒為奴婢的法律規定。《長編》卷344元豐七年(1084)三月乙巳條載:“自嘉祐六年,始命開封府諸縣盜賊囊橐之家立重法,后稍及曹、濮、澶、滑等州。熙寧中,諸郡或請行者,朝廷從之,因著為令。至元豐,更定其法,于是河北、京東、淮南、福建等路用重法,郡縣浸益廣矣。凡劫盜罪當死者,籍其家貲以賞告人,妻子編置千里。遇赦若災傷減等者,配遠惡處。罪當徒、流者,配嶺表;流罪會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貲之半為賞,妻子遞降等有差。應編配者,雖會赦,不移不釋。囊橐之家,劫盜死罪,情重者斬,余皆配遠惡處,籍其家貲之半為賞。盜罪當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貲三之一為賞。竊盜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鄰州。雖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并以重法論。”這條材料詳細記載了重法地分法,卻絲毫沒有籍沒罪犯及其家屬為官奴婢的內容。
————————————
① “明”字據日本《養老令·雜令》(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本《令義解》)校正。
② “奴若丁婢”以下諸文據《唐六典》卷6補。
③ 王溥:《五代會要》卷25《奴婢》。
④ 高橋(津田)芳郎:《宋—清身份法的研究》,第165頁。
其次,在廢棄不用的唐令中,有五條是關于捕獲逃亡奴婢的酬賞問題。宋令為何將與捕捉酬賞相關的法令刪去不用呢?我的解釋是這與宋代賤口奴婢的減少,雇傭奴婢的大量增加有關。奴婢逃亡已不成為危害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在捕捉逃亡奴婢上的酬賞法,自然就沒有實施的必要。
再次,關于奴婢放賤為良,唐代是分成三級,逐級進行的?!短屏洹肪?云:“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一免為番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則免之(凡免皆因恩言之,得降一等、二等,或直人良人)?!彼未淮嬖谔浦饬x上的番戶、雜戶,①奴婢放賤為良,一免即為良人。既已成為良人,就不存在逃亡被抓獲的問題。因此,唐舊令“諸放賤為部曲、客女及官戶,逃亡經三十日,并追充賤”,自然便被廢棄。
最后,隋唐以來,法律規定奴婢“當色令相配偶”,奴婢不能與奴婢以外的人通婚。②《天圣令》將唐代的這一法律規定廢棄不用,這就意味著宋代奴婢可以與奴婢之外的人通婚,這是歷史的一大進步,是宋代奴婢身份提高的一個標志。
轉貼于
從《天圣令》反映的情況來看,北宋官奴婢以及終身為人奴役的私奴婢不再是奴婢的主體,奴婢的主體應是雇傭奴婢。
但是,上述唐令廢棄不用,僅反映了宋代逐漸減少把罪犯大量配沒為奴婢的做法,并不等于此后宋完全不再實施籍沒罪犯為奴婢的制度?,F存《天圣令》除了上述17條令文廢棄不用外,其余8條與奴婢相關的法令為宋代新定的在行之令,也說明了一些問題。這些條款為:
《捕亡令》:諸亡失奴婢、雜畜貨物等于隨近官司申牒案記。若已人蕃境,還賣人國,券證分明,皆還本主,本主酬直。奴婢自還者,歸主。
諸奴婢訴良,(赤)[未]至官府為人捉送,檢況事(日) [由],③知訴良有實,應放者,皆勿坐。
諸兩家奴婢俱逃亡合生男女,及略盜奴婢知而故買配奴婢者,所生男女從母。
《喪葬令》:諸身喪戶絕者,所有部曲、客婢女、宅店資財,令近親(親依本服,不以出降)轉易貨賣,將營葬事及量營功德之外,余財并不(“不”字衍)與女(戶雖同,資財先別者,亦準此),無女,均人以次近親;無親戚者,官為檢校。若亡人在日,自有遺囑處分,證驗分明者,不用此令。即別敕有制者,從別敕。
《雜令》:諸家長在,子孫弟侄等不得輒以奴婢、六畜、田宅及余財物私自質舉及賣田宅(無質而舉者,亦準此)。其有家長遠令卑幼質舉賣者,皆檢于官司,得實,然后聽之。若不相本問,違而輒與及買者,物追還主。
諸王公主及官人,不得遣官屬親事、奴客、部曲等在市肆興放[販]及于邸店沽賣出舉。其遣人于外處賣買給家非商利者,不在此例。
諸蕃使往還,當大路左則,公私不得畜當方蕃夷、奴婢,有者,聽轉雇與內地人。其歸朝人色類相似者,又不得與客相見,亦不得充(授)[援]夫等。④
諸犯罪人被戮,其緣坐應配沒者,不得配在禁苑內供奉及東宮、親王左右驅使。
這些宋令中,值得注意的是,規定了奴婢仍可以當作私家財產買賣、轉讓、質舉。唐宋法律都嚴禁質舉(質典)良人為奴婢。因此這些奴婢指的是賤口奴婢。其中兩條涉及買賣轉讓奴婢的法令,實際上是沿用歹唐《喪葬令》和《雜令》。⑤質舉是一種財產抵押借貸行為,到期不贖,
——————————————
① 費袞:《梁溪漫志》卷9
② 參見李志生《唐代非良人群體通婚探析》,《唐研究》第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③ “由”字據日本《養老令·捕亡令》校正。
④ “援”字據《養老令·雜令》校正。
⑤ 《宋刑統》卷12《戶婚律》;《宋刑統》卷13《戶婚律》。
抵押物的產權便發生實質性的轉移。只有當主人把奴婢當作牲畜和田宅等財產看待時,才會有質舉行為。主人不能按時還貸,被質舉的奴婢,往往就被永久性地轉變成另一主人的財產。在宋代,允許雇傭奴婢轉讓。但質舉奴婢與雇傭奴婢的轉讓性質完全不同,雇傭是有期限的,不管雇主是誰,法律上都不能永久地占有奴婢。南宋法律禁止把奴婢當作財產質舉。《慶元條法事類》卷80《出舉債負·雜敕》:“諸以債負質當人口(虛立人力、女使雇契同),杖一百,人放逐便,錢物不追。情重者奏裁?!迸緦嵤┕蛡蛑?,雇傭契約是一種有期限的有價憑證,是擁有人的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受雇的奴婢在雇期內,可以被主人有限地自由轉讓。宋人羅愿說:“在法,雇人為婢,限止十年。其限內轉雇者,年限、價錢各應通計?!雹倥c視奴婢為財產的賤民制不同的是,雇傭奴婢從其法的身份來說,仍是國家的編戶齊民,雇主不能終身占有,僅僅在契約有效期內有支配權。
令文中有奴婢要求訴良、恢復良人身份的條款,這一條款是參照唐舊令并結合宋制制定的。日本《養老令》卷28《捕亡令》第12條:“凡奴婢訴良,未至官司,為人執送,檢究事由,知訴良有實者,雖無良狀,皆勿酬賞。”日本《令義解》卷9對此釋曰:“謂奴婢訴主妄壓充賤,而未至官司,為人執送,若所訴有實者,其捉送之人,不在賞例。”《養老令》取材于唐令,此令當是唐令之原文。《天圣令》據宋制對其做了修改,將原本作為法令主體的捉送之人,改為訴良奴婢本身。此宋令說明當時社會階級的劃分在法律上仍有良賤之分。這應是法律意義上良賤制度存在的證據。又元豐改制后的宋朝戶部,下設左右曹,左曹戶口案“掌凡諸路州縣戶口、孝義、婚姻、良賤、民間債負”等事項。②戶部左曹掌“良賤”,與《天圣令》反映的法律意義上的良賤之分是一致的。《慶元條法事類》卷13《亡歿·驛令》:“諸在任官身亡(赴、罷在道或干公事同),以報到日問其家良賤口數并賞,計程數給倉券。”此令所謂“良賤口數”中的“良賤”,無疑是指良人和賤口奴婢而言。這里所說的“良賤”,既然出自國家法律,當然不會僅僅是一種民間的理念。《慶元條法事類》是南宋時編撰的,關于這條法令的效力以下還將討論。
宋令“諸兩家奴婢俱逃亡條”,表明北宋時期除了官奴婢外,還存在私奴婢。敦煌出土契約文書中有一件北宋淳化二年(991)的《韓愿定賣家姬勝塭契》,契約云: “(勝塭)自賣以后,任承朱家男女世代為主?!逼跫s落款為:“出賣女人娘主七娘子、出賣女人郎主韓愿定?!雹郾毁u女子顯然是屬于賤口的私家奴婢。宋代有部分私奴婢由官奴婢轉化而來,如神宗熙寧四年,慶州叛兵家屬應沒官為奴婢者,“許人請為奴婢”。④這些奴婢與雇傭奴婢是有區別的,他們終身為奴婢,沒有奴役期限。只有當國家或主人赦免他們時,才有可能免賤成為良人。北宋人此山貰冶子在《唐律釋文》卷22就部曲、奴婢、客女、隨身釋曰:“此等并同畜產,自幼無歸,投身衣飯,其主以奴畜之。及其長成,因娶妻。此等之人,隨主屬貫,又別無戶籍,若此之類,各(名)為部曲。婢經放為良,并出妻者,名為客女。二面斷約年月,賃人指使為隨身。”⑤關于此釋文,通常認為是元朝人王元亮所作。實際上是北宋人
————————————————
① 羅愿:《羅鄂州小集》卷5《鄂州到任五事札子》,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② 《宋會要輯稿·食貨》56之40。參見柳田節子《宋代的雇傭人和奴婢》一文。又孫逢吉《職官分紀》卷9云:“國朝戶部左曹掌天下諸路州縣戶口、農田、貢賦、稅~1t2:政令及孝義、婚姻、繼嗣、良賤、田務……凡課入之事?!逼湟灿涊d了戶部左曹掌良賤事宜。據俞宗憲考證,《職官分紀》乃孫逢吉北宋元祐時所撰(參見氏撰《宋代官職品階制度研究》,《文史》第21輯,第101—133頁)。換言之,北宋神宗以后宋代仍有良賤制度存在。
③ 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14冊,第634頁,斯1946號。
④ 《長編》卷221,熙寧四年三月辛丑。
⑤ 見岱南閣叢書本《唐律疏議》所附釋文。
此山貰冶子為《宋刑統》所作,后來王元亮將其編人《唐律疏議》。①此山貰冶子談到了奴婢放賤為良的問題,對隨身作為雇傭人的身份作了解釋。這與《唐律疏議》的說法不同,后者曰:“隨身之與部曲,色目略同。”②隨身,北宋文獻偶有記載,《宋刑統》卷19《賊盜律·強盜竊盜》臣等參詳條云:“請今后應犯竊盜,不計幾人同行,將逐人腳下贓物,都并為一處,估至五貫文足陌者,頭首處死。其隨身并女仆偷盜本主財物,并估至十貫文足陌者,頭首處死,余為從坐?!彪S身與女仆并列,表明是與主人有著緊密依附關系的男性勞動者。我以為宋代的隨身是放良后的和一部分部曲向雇傭勞動者過渡(另一部分向佃客轉化)時期的一種泛稱,泛指被雇傭的男性勞動者。③而部曲作為一個賤民階層,在宋代已不存在,北宋文獻中很難找到這種部曲的記載。④“隨身”之名后來隨著“人力”的普遍使用被取代而逐漸消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在行的《雜令》中,仍有籍沒罪犯家屬為奴婢的規定,這在宋代日常實際生活中是實行的,前述神宗熙寧時慶州兵變家屬籍沒為奴婢,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有法律意義上的官私奴婢存在,自然就有良賤制度。宋代良賤制內容如上所述,有奴婢所生子女一律從母制,奴婢被當作私家財產買賣、轉讓、質舉制,奴婢訴良、放良制。良賤制的存在與罪犯籍沒為官奴婢制息息相關。良賤制的消滅,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北宋,良賤制與雇傭奴婢制同時并存。宋真宗曾以“今之僮使,本傭雇良民”,而禁止私黥之。⑤良賤制是隨著雇傭勞動制的普遍發展而逐漸消亡的。當然必須指出,宋代的良賤制在逐漸消亡過程中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唐代的良賤制有諸多不同,例如,宋代的奴婢可以與良人通婚,就是一個例子。宋代也不存在官戶、雜戶這樣的賤民。宋代的奴婢正處于質變之中,既帶有漢唐賤民的遺痕,又具有社會變化后所產生的歷史新特點?!短焓チ睢匪从车氖菨h唐以來的良賤制逐漸趨于消失,但尚未最后退出歷史舞臺的史實。至遲,在天圣年間,宋還保留有法律意義上的良賤制度。
籍沒罪犯為奴婢的制度大約到了南宋建炎以后才真正廢棄不用。南宋初,尚有“各州每年開收編配、羈管、奴婢人及斷過編配之數,各置籍”的規定。⑥此后,不見文獻記載。事實上沒官為奴婢的活動已經停止。建炎三年(1129),苗傅、劉正彥在杭州發動兵變,事敗被誅,但未見他們的家屬被籍沒為奴婢的記載。紹興十一年(1141),宋高宗、秦檜以“謀反”
————————————————
① 對此問題沈家本已有考證,認為釋文中將“梟鏡”作“梟鴟”,乃避宋之廟諱,卷3“雜戶”條釋文中有“將作監”、“東西庫務”,皆為宋代官署名,元代無之(見沈家本《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卷7《跋》,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關于此說,我這里做些補充:釋文卷2“博愛”,釋文中將“貞觀”改為“正觀”,顯然是避宋仁宗趙禎名諱。又卷8將“溝瀆”之“溝”釋為“音勾”。卷30“妄搆”之“搆”,音釋為“勾豆反”,皆未避宋高宗趙構名諱。但此山貰冶子在用北宋當代現象來解釋《宋刑統》中的律文時,尚未使用宋代雇傭勞動者的專有名詞“人力”、“女使”。宋代家內雇傭勞動者至嘉祐七年時修撰的法典《嘉祐編敕》里已正式以“人力”、“女使”為名(《宋會要輯稿·刑法》1之33)。而在此之前,實際上社會生活中已使用“人力”、“女使”之名了。據此,大致可判定此山貰冶子為北宋仁宗時期的人,為《宋刑統》作釋文的時間當在天圣、嘉祐之間。
② 《唐律疏議》卷25《詐偽律》妄認良人條。
③ 關于隨身的淵源,參見唐剛卯《封建法律中同居法適用范圍的擴大》,載《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4期。
④ 參見王曾瑜《宋朝階級結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頁。
⑤ 《長編》卷54,咸平六年四月庚午。
⑥ 《宋史》卷200《刑法志》。按:《宋史·刑法志》錯訛頗多,其系年之誤尤甚,此條史料的時間性可能有問題。參見鄧廣銘《考正》,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冊(1949年)。
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及其部將張憲等,但受牽連的家屬也沒有籍為官奴婢,而只是流放而已。宋高宗在下達的命令中曰:“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奏聞……家業籍沒入官。”①嘉定二年(1209),羅日愿謀反,被陵遲處死,其從屬人員徐濟等人“并杖脊刺配土牢”,其妻“杖脊送封州土牢編管”,②也都沒有籍沒為官奴婢。葛洪云:“古稱良、賤者,皆有定品,良者即是良民,賤者率皆罪隸。今之所謂奴婢者,概本良家,既非氣類之本卑,又非刑辟之收坐,不幸迫于兵荒,陷身于此。非上之人有以蕩滌之,雖欲還齒平民,殆將百世而不可得?!雹邸凹确菤忸愔颈?,又非刑辟之收坐”,是說當時的奴婢并非生來就是的,也不是因罪沒官的。眾所周知,只有法律意義上的奴婢才是世世代代為奴。葛洪說奴婢本來都是良家百姓,皆因兵荒馬亂,賣身所致。據葛洪所言,在淳熙時,已不存在因罪沒官為奴婢的問題。另外與葛洪同時代的羅愿在淳熙十一年(1184)的一份奏札中亦云:“古稱良者,即是良民,賤者,率皆罪隸。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或迫饑寒,或遭誘略,因此終身為賤。”④這一奏札也證實了淳熙時不存在籍沒的罪犯奴婢。
開禧三年(1207),四川吳曦因謀叛被誅,事連九族。吏部尚書兼給事中陸峻等議曰:“竊詳反逆罪,父、子年十六已上皆絞,伯叔父、兄弟之子合流三千里,自有正條外。所有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祖孫、兄弟、姊妹,敕無罪名,律止沒官。比之伯叔父、兄弟之子,服屬尤近即顯。沒官重于流三千里。蓋緣坐[沒]官,雖貸而不死,世為奴婢,律比畜產。此法雖存而不見于用,其母、女、妻、妾、子妻妾、祖孫、兄弟、姊妹,合于流罪上議刑?!雹蓐懢f沒官為奴婢法“雖存而不見于用”,顯然是指《宋刑統》中的律而言。《宋刑統》沿用唐律,然自宋初制定后,有些法律條款已不適用。南宋趙彥衛云:“《刑統》,皆漢唐舊文,法家之五經也。國初,嘗修之,頗存南北朝之法及五代一時旨揮,如‘奴婢不得與齊民伍’,有‘奴婢賤人,類同畜產’之語,及五代‘私酒犯者處死’之類,不可為訓,皆當刪去?!雹匏文┰跞朔交卦唬骸敖鸁o從坐沒人官為奴婢之法,北方以兵擄則有之?!雹叻交卣f的“近代”,我的理解是指南宋時期,“北方”是指金朝及蒙元而言。從陸峻和方回的論議來看,并結合分析苗傅、劉正彥、岳飛等案例,可以推斷,南宋時期因罪籍沒為奴婢的法律已經不再實行。
有學者引寧宗嘉泰元年(1201)編撰的法律匯編《慶元條法事類》內的材料來證明南宋仍有籍沒的罪犯奴婢,其法曰:“諸州刺面、不刺面配軍,編管、羈管人及奴婢,每半年一具開收見管并本州編配過久(人)數,依式造冊,限六十日供申尚書刑部(收管奴婢,編配到兩地供輸及蕃部溪洞人,依式先次供申)?!雹嗳欢朔铍m然列有因罪籍為奴婢的名目,但此法以及前文所引同一書所載驛令,都是從北宋沿用而來的,與上述《宋刑統》中的緣坐沒官為奴婢法一樣,在南宋編撰《慶元條法事類》時都已成為存而不用的舊法。法典所載并非都是現行法乃是中國傳統法律的一大特點。近人王世杰曾指出:“中國法典所載律文,就在當時也并不都是現行法……有時一種律文雖是已經廢止的律文,雖于法典成立后,亦不叫他發生效力。然而在編撰法典的時候,或因留備參考,或因不敢刪削祖宗成憲,便仍將那種
——————————————
①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② 無名氏:《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卷11,嘉定二年五月戊戌。
③ 葛洪:《涉史隨筆·漢高帝詔免奴婢自賣者為庶人》,知不足齋本。
④ 《羅鄂州小集》卷5《鄂州到任五事札子》。⑤ 《宋會要輯稿·刑法》6之45;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70《刑考》。
⑥ 趙彥衛:《云麓漫鈔》卷4。
⑦ 方回:《續古今考》卷36《酒漿篷醯酼鹽冪奄女奚》,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⑧ 《慶元條法事類》卷75《編配流役·斷獄令》。
律文保留在內。”①例如《宋刑統》卷12《戶婚律》脫增減戶口條載:
準《戶令》:諸男女三歲以下為黃,十五以下為小,二十以下為中。其男年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無夫者,為寡妻妾……
準唐天寶十(按:“十”字為衍文)三載十二月二十五日制節文: 自今以后,天下百姓宜以十八以上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準唐廣德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敕:天下男子宜令二十五成丁,五十五人老。
《宋刑統》于律文后附載了三條不同時期丁的法定年齡界限,有21歲、23歲、25歲之不同規定。我以為在具體實施戶口制度時,有關職能部門必定只能以其中一條為準,但法典修撰官卻附載了另兩條當時顯然不用的規定。法典修撰人員將這些不用的規定保留在法典內,目的顯然是為了留備以后修撰新法典時作參考的。除《宋刑統》以外,《慶元條法事類》中也保存了一些當時不用的法律條款,如其卷47《拘催稅租·雜格》內列有開封府、大名府、開德府、太原府繳納:二稅的時限,這些地區在制定《慶元條法事類》時,都早已不在宋政權的控制之下,雜格內的這些內容是徒有其名而無法實施的。又卷75《編配流移·斷獄令》規定重罪犯人刺配沙門島,可是沙門島當時位于金朝所控制的地區,這一法令也根本無法執行。這些事例表明《慶元條法事類》內有關罪犯籍沒為奴婢的法令不足以證明南宋時仍然實施這一制度。
北宋逐漸減少把罪犯大量配沒為奴婢的做法,至南宋時完全停止,除了歷史發展的進步因素外,還與宋代大量實施配隸刑罰有關。前述《天圣令》所附不用之唐令中有一條雜令曰:“在京諸司并準官人員數,量配官戶、奴婢,供其造食及田園驅使,衣食出當司公廨。”這是唐代諸官府量配官戶、官奴婢以供役使的制度。宋將這一唐令棄而不用,改用配隸罪犯制來取代之?!堕L編》卷8乾德五年(967)二月癸酉條載:“御史臺上言:‘伏見大理寺斷徒罪人,非官當之外,送將作監役者,其將作監舊充內作使,又有左校、右校、中校署,比來工役,并在此司,今雖有其名,無復役使?;蛴鲮艏拦┧?,則有本寺供官。欲望令大理寺依格式斷遣徒罪人后,并送付作坊應役。’從之?!边@條史料敘述了宋代罪犯配隸在京師將作監服役的情況,其中未涉及官戶、官奴婢役使的問題。宋人此山貰冶子《唐律釋文》卷3“雜戶”條釋曰:“雜戶者,謂先代配隸在諸司課役者。若今不刺面配在將作監、太常院東西庫務者?!贝松劫B冶子把宋代不刺面配隸在將作監、太常院東西庫務的罪犯比類唐雜戶。唐雜戶,來源于罪犯?!短坡墒枳h》卷12《戶婚律》曰:“雜戶者,前代犯罪沒官,散配諸司驅使,亦附州縣戶貫,賦役不同白丁?!薄短屏洹肪?云:“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一免為番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人?!彼未m仍有雜戶之名,但涵義與唐雜戶毫無相同之處。此山貰冶子的釋文與乾德五年御史臺的奏言所談到的將作監役使配隸罪犯內容是吻合的。就是說,以往籍沒在京師服役的官奴婢、雜戶的角色已經被宋新刑法中的配隸犯所取代。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制定了折杖法,作為徒、流、杖、笞刑的代用刑,使“流罪得免遠徒(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免決數”,②以法律形式制定出一個統一的刑罰執行標準。宋代對重案、要案之犯,除實施折杖法之杖刑外,還以附加配隸法等刑罰方式從重懲處。這是宋代刑法具有的靈活變通的特點。犯人發配遠處,隸于軍籍服役?!端问贰肪?01《刑法志》載,“凡應配役者傅軍籍,用重典者黥其面。會赦,則有司上其罪狀,情輕者縱之;重者終身不釋?!?/p>
——————————
① 轉引白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商務印書館,1930年)導言。
② 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68《刑考》。
應當指出,不能把宋代的配隸罪犯與籍沒的官奴婢混為一談。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因所謂“天書”之事,曾詔:“左降官配隸諸州衙前者,所在州件析以聞,配流徒役人及奴婢針工,并放從便?!雹傥鯇幩哪?,慶州發生兵變,神宗詔:“其親屬當絞者論如法;沒官為奴婢者,其老、疾、幼及婦女配京東、西,許人請為奴婢,余配江南、兩浙、福建為奴;流者決配荊湖路牢城。非元謀而嘗與官軍斗敵,捕殺獲者,父子并刺配京東、西牢城;老、疾者配本路為奴。”②在這兩封詔書中,配隸罪犯與籍沒的官奴婢是并存的,可見兩者的身份不一樣。籍沒罪犯為奴婢,乃承襲唐制,“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③而配隸罪犯并非都是“反逆相坐”。法律規定,官奴婢是一種賤民,屬于階級范疇,是通過法律程序,剝奪罪犯的良人身份,將其打人被奴役階級的最下層,而配隸罪犯不屬階級范疇,只是對罪犯的一種刑事懲治。隨著宋代社會的發展,配隸法實施的范圍越來越廣泛。淳熙十四年,有臣僚奏言:“刺配之法,始于晉天福間,國初加杖,用貸死罪。其后科禁浸密,刺配日增??贾断榉庪贰?,止46條,至于慶歷,已170余條。今淳熙配法,凡570條。配法既多,犯者日眾。黥配之人,所在充斥?!雹艽膛浞l的不斷增多,與宋代用配隸犯取代籍沒的官奴婢服役之制有著緊密聯系。
當官奴婢不存在了,因官奴婢而實施的請給制度、給賜制度等等也就不存在了。此時,法律意義上的良賤制度也就真正消亡了。 二 “主仆名分”下的雇傭奴婢
在宋文獻中,經常出現“主仆名分”、“奴主之分”之說,⑤用以指奴婢、佃客與雇主結成的關系。主仆關系是宗法家族主義在社會關系中的體現。中國傳統社會法律極力維護家族主義,強調家長對家族的統治權力,鞏固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在宋代,雇傭奴婢以契約形式與雇主結成主仆關系,成為雇主家族中的卑幼之輩。在日常生活中,雇主以家長身份對奴婢進行監管。北宋至和元年(1054)仁宗曾詔:“士庶之家,嘗更傭雇之人,自今毋得與主之同居親為昏,違者離之?!雹薮嗽t令的規定,是基于奴婢為家庭同居成員這一觀念而制定的。袁采說:“婢仆欲其出力辦事,其所以御饑寒之具,為家長者不可不留意?!雹咴谠煽磥?,雇主就是家長。劉克莊在《饒州州院推勘朱超等為趕死程七五事》的判案中說:“在法:諸相容隱人不得令為證,而州縣案公然逼仆證主,此一大可疑也?!雹唷爸T相容隱人不得令為證”,乃是指《宋刑統》卷6《名例律》的規定:“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即漏露其事及撾語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隱,減凡人三等……議曰:同居,謂同財共居,不限籍之同異,雖無服者并是?!狈梢幎ㄍ诱哂凶锵嗳蓦[,和主人同居的賤口奴婢亦納入相容隱范圍。
——————————————
① 《宋會要輯稿·刑法》4之4。
② 《長編》卷221,熙寧四年三月辛丑。
③ 《舊唐書》卷43《職官志》。
④ 《文獻通考》卷168《刑考》。
⑤ 周密:《齊東野語》卷7《洪端明入冥》;另參見仁井田陞《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年補訂版)第169頁。
⑥ 《長編》卷177,至和元年十月壬辰。
⑦ 袁采:《袁氏世范》卷3《婢仆當令溫飽》,叢書集成本。
⑧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2《饒州州院推勘朱超等為趯死程七五事》,四部叢刊本。
“主仆名分”與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到了南宋,法律上的賤口奴婢消失后,作為雇傭奴婢的人力、女使也被視作同居者,從而劃人有罪相容隱之列?!稇c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名例敕》曰:“諸于人力、女使、佃客稱主者,謂同居應有財分者,稱女使者,乳母同?!痹凇巴佑凶锵酁殡[”制度下,除了特定的情況以外,通常奴婢不可以向官府舉告雇主的犯罪行為。有學者認為宋奴婢可以舉告雇主,那是經法律允許的極個別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如學者常引用的《慶元條法事類》卷29《興販軍需》所載隆興元年(1163)敕:“(諸興販軍需)知情停藏,同舡同行梢工水手能告捕及人力、女使告首者,并與免罪。”其實這是針對興販軍需這一特定事項,規定人力、女使可以豁免通常情況下舉告雇主而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如果說人力、女使具有普遍舉告雇主的權利,那么這里法律就沒有必要就舉告興販軍需事項予以特別的強調。趙善璟《自警篇》載:“(宋元獻公)守洛,有一舉人行囊中有不稅之物,為仆夫所告。公曰:‘舉人應舉,孰無所貨之物,未可深罪。若奴告主,此風不可長也……仍治其奴罪而遣之?!雹偻刀惵┒悾瑸樗畏伤梗M管如此,仆卻不能因此告主?!端螘嫺濉な池洝?6之24載,紹熙元年(1190)“臣僚言:近見朝廷從兩制、漕臣之請,所至揭榜,限以兩季,令官民、戶歸并詭名挾戶,限滿不自首者,許鄉司等首告……除人力、佃客、干當采米人不許告首外,田鄰并受寄人許令攛柜[自]首……從之”。這也是奴婢不能舉告雇主的明證。
在宗法主義統治下,尊長有權對卑幼實施處分權?!爸T子孫違反教令及供養有闕者,徒二年?!雹蹖τ诩易鍍炔砍蓡T的相互侵犯,法律從罪名到刑罰的適用,都做了詳細規定。尊長對卑幼的犯罪,處罰較常人為輕;卑幼對尊長犯罪,處罰則從重。如南宋法規定:“諸者流三千里、配遠惡州?!钡绻侨肆椭?,雇主是品官之家,處斬;是民庶之家,處絞。其處罰重于犯同類罪的良人百姓。③這充分體現出法律極力維護尊卑等級制度的精神,即宋人所說的“上下之分不可廢也”。④上下之分在主仆之間,就是主仆名分。在法的身份上,奴婢對雇主始終處于弱勢。唐剛卯先生對傳統法律中的同居法作過很好的論述:“在封建法律中,這種‘名分’成為判案的重要依據?!雹葸@里,對于因宗族主義而形成的對家族同居成員的刑事處罰,我暫且稱之為“家族同居法”。
范公偶《過庭錄》記載了如下一件案例:“祖宗時,有陜民值兇荒,母、妻之別地受庸,民居家耕種自給,逾月一望省母。外日,省母少俟,其妻出讓其夫曰:‘我與爾母在此,乃不為意,略不相顧乎。’民與妻相詬責不已。民曰:‘爾拙于為生,受庸于人,乃復怨我?!拊唬海l不為傭耶?’民意妻譏其母。怒以犁柄擊妻,一中而死。事至有司,當位者皆以故殺十惡論。案成,一明法者折之曰:‘其妻既受人傭,義當踅絕。若以十惡故殺論,民或與其妻奸,將以夫妻論乎?以平人論乎?’眾皆曉服。遂定以斗殺,情理輕奏聞。折之者被褒賞焉?!雹捱@件案子的最終處置是以家族同居法為原則的。在這件案子的處置上,夫妻名分讓位于主仆名分,被雇傭的奴婢與主人結成密切的依附關系,成為雇主的家庭成員,而與其配偶則暫時斷絕夫妻關系,不能享有原本應該享有的權利。這件典型的案例表明,奴婢在雇傭期間,與其配偶相犯,以凡人相犯論處。此案是主仆名分下雇傭奴婢法的身份的真實反映。對于《過庭錄》所記載的這件案例的真實性和典型性應該予以充分注意。
——————————————
① 趙善瓖:《自警篇·報德不報怨》,叢書集成本。
② 《宋刑統》卷24《斗訟律·告周親以下》。
③ 《慶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
④ 《長編》卷178,至和二年二月甲辰。
⑤ 唐剛卯:《封建法律中同居法適用范圍的擴大》,《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4期。
⑥ 范公偶為范仲淹玄孫。陸心源《宋詩紀事》卷41:“公偶,文正公之后,著《過庭錄》。”《宋詩紀事小傳補正》曰:“范公偶,忠宜公第三子正思之孫,直方之子?!狈墩夹址墩?,《宋史》有傳,主要活動于徽宗朝。據此推算,范公偶約生活于南宋前期。
《長編》卷345元豐七年五月丁卯載有御史蹇序辰的一段奏言: “聞知杭州張詵于部下雇乳婢,留三月限滿,其夫取之,詵乃言元約三年。其夫訴于轉運副使許懋,取契照驗,實三年也。始悟引致人見罔,挾刃往刺,既不相遇,旁中四人,卒與俱死。杭大冤之?!贝耸潞蠼洸殡m不實,但分析此事例,不難看出奴婢在雇傭期內,其本人及其家人沒有自由支配權。元祐四年(1089),宿州鄉貢進士張初平生母劉氏被宗室趙克懼雇為婢,張初平“愿納雇直歸其母,而克懼弗許。御史臺請從初平,以敦風教。”此事獲得允準。①張初平想要在雇傭期內贖回其為人雇傭的老母親,竟然鬧到了皇帝那里,最后以敦睦風教的名義,才破了常規,得以如愿。
《司馬氏書儀》卷4《居家雜儀》載:“凡內外仆妾,雞初鳴咸起,櫛總盥漱衣服,男仆灑掃廳事及庭,鈴下蒼頭,灑掃中廳,女仆灑掃堂室,設椅桌,陳盥漱櫛靧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則拂床襞衾,侍立左右,以備使令,退而具飲食,得間,則浣濯紐縫,先公后私。及夜,則復拂床展衾。當晝,內外仆妾,推主人之命,各從其事,以供百役……凡女仆年滿,不愿留者,縱之?!笔志唧w地規定了作為家內勞動者奴婢的勞作日程。在主人的指使下,奴婢日夜勞作,無空閑之時,直至雇傭期滿。袁采曰:“以人之妻為婢,年滿而送還其夫;以人之女為婢,年滿而送還其父母;以他鄉之人為婢,年滿而送還其鄉,此風俗最近厚者。”②袁采贊揚了依法雇女使的做法。反過來,也說明,在雇傭期內,主人對受雇者有著人身支配權。不到年限,其家人是不能接回去的。
上述材料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即奴婢在雇傭期間猶如賣身于雇主,毫無自主權。雇傭期間,雇主可以占有女使的身體,女使沒有性自主權。③
趙宋政權建立后,成功地消除了唐末五代以來諸侯割據局面,重建了中央集權統治。社會政治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社會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局面。一方面由于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租佃制普遍確立,契約關系廣泛發展,廣大勞動者人身依附關系大大減弱,社會地位有了提高,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權??婆e制的大規模開放,使得一部分社會下層人士改變了身份。以上下有別、貴賤有分和長幼有序為核心的傳統禮教和倫理道德面臨挑戰。另一方面,登上政治舞臺的官僚地主階級不像門閥士族那樣享有世襲特權,面對變化了的社會,他們的地位很不穩固?!捌毡榍闆r是三世而后衰微”。④為適應新局面的需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主階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論體系,極力強調“上下之分,尊卑之義”,認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雹菟麄儼炎诜ǖ燃壷贫燃{入先于萬物而存在的“天理”之中,極力用儒家倫理道德來規范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承認現實秩序,服從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主階級通過立法,把禮的“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的等級原則注入了雇傭契約關系之中。奴婢與雇主以契約關系結成“主仆名分”,依據這一名分,雇傭奴婢被納人家族同居范圍,任何違背主仆名分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懲處,從而把雇傭奴婢束縛在可控制的范圍內。主奴雙方通過雇傭契約使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相互轉讓,奴婢通過出賣勞動力來換取雇主的報酬;雇主則通過提供報酬來換取奴役奴婢的權利。這里,契約被賦予了雙重職能,既是雇傭奴婢用以保護自己有限的人身權的憑證,也是地主階級用以奴役、控制雇傭奴婢的許可證。
————————————————————
① 《長編》卷42,元祐四年四月癸亥。
② 《袁氏世范》卷3《雇女使年滿當送還》。
③ 參見王子宇《中所見的女使訴訟——傳統婦女法律地位的一個側面》,《宋代社會與法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1年,第213—236頁。
④ 參見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中州書畫社,1983年)第2章。
⑤ 朱熹編《二程全書·遺書》卷5,四部備要本。 三 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宋代雇傭奴婢在主仆名分下雖然處于弱勢,但其法律地位較之以往的賤口奴婢有了很大提高。從法律上講,雇主是不能隨便處罰奴婢的。景德二年(1005),“駙馬都尉石保吉不時請對,言仆人張居簡掌私財,誘所侵盜,愿賜重責。上曰:‘自有常典,豈可以卿故法外加刑?’”①貴為駙馬都尉者要處罰一個仆人,還得請皇帝下旨,換言之,奴仆的處罰自有一套程序。
北宋由于存在兩種不同身份的奴婢,因之適用于這兩種奴婢的法律也有差異。北宋初制定的《宋刑統》沿用了唐律,其中事關奴婢的刑法條款,是針對賤口奴婢的。而事關雇傭奴婢的具體刑法因宋代法典的亡佚未能完整地留傳下來。我們只能借助宋代司法實踐中的案例來尋找法律線索。《長編》卷31太宗淳化元年十月乙巳條記載了一件錢若水所斷的著名案例: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訟于州,命錄事參軍鞫之。錄事嘗貸錢與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為首謀,或從而加害,罪皆應死。富民不勝拷掠,自誣服。具獄上州官審覆,無反異,皆以為得實。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錄事詣若水廳事,詬之曰:“若受富民錢,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謝曰:“今數人當死,豈不可少留,熟觀其獄詞耶?”……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廉引女奴父母問曰:“汝今見女,識之乎?”對曰:“安有不識也!”即從廉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蹦艘幻窀缸酉て菩悼v之,其人號泣不肯去,曰:“微使君賜,則某族滅矣?!?/p>
案例中的小女奴應是從事家內勞動的雇傭婢女。此案例表明雇主殺害雇傭奴婢是以常法量刑,要抵命的,不能減輕刑罰。奴婢在法律上被視為良人。這與唐律有關賤口奴婢的規定不同。唐律:“諸奴婢有罪,其主不請官司而殺者,杖一百。無罪而殺者,徒一年?!雹跓o罪而殺,即為故殺,唐代僅處徒一年刑。但是北宋初期實行的這一主殺奴婢必須抵命的法律到了真宗天禧三年(1019)卻發生了變化,改為減常人一等處置,《文獻通考》卷11《戶口考·奴婢》載:
(天禧三年)大理寺言:按律,諸奴婢有罪,其主不請官司而殺者,杖一百;無罪而殺者,徒一年。又條,諸主毆部曲至死者,③徒一年;故殺者,加一等。其有愆犯決罰至死及過失殺者,勿論。自今人家傭賃,當明設要契,及五年,主因過毆決至死者,欲望加部曲一等,但不以愆犯而殺者,減常人一等,如過失殺者,勿論。
宋真宗采納了此立法建議。大理寺的奏言有兩層意思,一是引述了《宋刑統》所載律對主人傷害賤口奴婢的規定。這一規定雖然沿用唐舊律,但此律在當時仍然是有效的。如神宗元豐六年制定的配:軍新法規定:“犯盜流以下皆配本州為雜役軍,以省禁兵護送。其人與所隸將校相犯,論如奴主相犯律。”④“奴主相犯律”即《宋刑統》中賤口奴婢與主人相犯的法律。這一規定說明了北宋當時并沒有廢棄此奴主相犯律。二是參照此律,宋制定了針對“傭賃”奴婢的新法:毆殺有過“傭賃”奴婢者,加毆殺部曲律一等;無故毆殺“傭賃”奴婢,減常人一等罪。常人相毆致死,依法當絞。減常人一等,即處以流三千里刑,亦即雇主殺死奴婢,不必抵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長編》卷61,景德二年十月丙戌。
② 《唐律疏議》卷22《斗訟律》。
③ “一年”,原文誤作“二年”;“又條,諸主毆部曲”,原文作“又諸條,主毆部曲”,據《宋刑統》卷22《斗訟律》校正。
④ 《長編》卷334,元豐六年三月辛丑。
學者常引用這段史料來說明宋對律的修改,以論證宋代奴婢地位的提高。然而我以為天禧三年的立法是良人奴婢化的標志,這一立法不是對律的修改,而是參照律制定出適用于雇傭奴婢的新法律。北宋存在賤口和雇傭兩種不同身份的奴婢,前者沒有戶籍和身份,后者是良人,是國家的編戶齊民。他們在法律上必然有等級格差。因此大理寺的立法并沒有改變律的原有規定,而是另外增立了新的條款。新法比照部曲律量刑加等實施,而不是在賤口奴婢律上量刑加等。唐朝時,部曲亦“身系于主”,但身份高于賤口奴婢。這反映出宋代的這一法律是把雇傭奴婢當作家內服役者來看待的,表明雇傭奴婢的地位確實比賤口奴婢有了提高,同時也清晰地表明雇傭奴婢的良人身份在法律上已被劃人了另類,與太宗時的雇傭奴婢適用的良人常法相比,雇傭奴婢地位無疑是降低了。
需要指出的是,此刑法的實施有個先決條件,即雇傭期需滿五年。不滿五年,則不適用此法律條款。《宋刑統》卷19《賊盜律·強盜竊盜》云:“準建隆三年二月十一日敕節文:起今后犯竊盜,贓滿五貫文足陌,處死。不滿五貫文,決脊杖二十,配役三年……其隨身并女仆偷盜本主財物,贓滿十貫文足陌,處死;不滿十貫文,決脊杖二十,配役三年……如是伏事未滿二二周年偷盜者,一準凡人斷遣?!碑敃r的法律處罰原則是,依附關系越強烈,家庭關系越親近,則處罰比起常人來,就越輕。敕文對伏事主人滿二年的隨身及女仆偷盜本主財物,規定贓滿十貫文足陌,處死,而一般外人贓滿五貫文足陌,便處以死刑。顯然對前者的量刑處分要輕得多,其量刑贓物是后者的兩倍。同時敕文還規定在主人身邊服務未滿兩周年的,則以凡人論處。我們反過來再看天禧三年的規定,對于雇傭期未滿五年的雇傭人被雇主殺害,如何處置,法律沒有明說,我以為既然規定中有“及五年”之說,那么依據建隆三年敕令規定的未滿兩周年偷盜主人財產以凡人論處的原則,不滿五年者將不適用減一等處罰的規定。茲再舉《慶元條法事類》中的法律為例:“諸受人欲雇者,若雇人欲販者,相犯及奸,并同凡人(奸欲雇、欲販婦女者,止坐男子)?!雹龠@條法令對于尚未形成牢固主仆關系的雇傭雙方所產生的刑事案件,以一般凡人關系論處,并不適用家族同居法。這條法令對于正確認識天禧三年大理寺規定的“及五年”的涵義,完整理解這一法的精神,是有幫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慶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名例敕》。
大理寺所言不滿五年的傭賃之人以及《宋刑統》所載“伏事未滿二周年”的隨身、女仆以凡人論處,說明這些人的身份皆為良人。這些雇傭奴婢依附于雇主,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被視作雇主的同居者;雇主對奴婢有恩,成為奴婢的尊長,奴婢被視為卑幼。雇主與奴婢的關系是尊長與卑幼的關系。天禧三年大理寺的立法,第一次就雇傭奴婢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確規定,正式將雇傭奴婢納人家族同居范圍,法律上適用家族同居法。
論述至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大理寺天禧三年的立法是參照了《宋刑統》中的故殺奴婢、部曲律而制定的。這一法律是基于當時尚存在良賤制度這一特定的因素才得以設立。假如到了南宋良賤制不存在時,這一法律是否還繼續有效?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南宋時期的法律,雖有《慶元條法事類》傳世,但是個殘本,其中不見有雇主傷害奴婢的處罰條款。然《宋會要輯稿·刑法》1之57所載南宋紹熙二年八月的一件司法案例頗能說明問題:“臣僚言:‘處州何強因罵人力何念四,別無毆擊實狀,忽逃而之他去。有何閏勝者,于溪污內尋得一不識名尸首,遂誣告何強,以為毆殺其仆,檢驗委有致命痕傷。而仆之父亦妄行識認,官司禁勘,逼勒虛招。何強竟死于獄。后何念四生存復還。使何強不死于獄,必死于法,治獄之官可非其人?推鞫讞議之際,可不致其審哉?’”這是件訴雇主毆殺人力案,從審理情況及臣僚言“何強不死于獄,必死于法”來看,主毆雇傭奴婢致死,是要判處死刑的。這一案例表明,前述天禧三年的法由于時代的不同已經失效。
事實上,早在北宋后期,天禧三年的法已經發生變化。建中靖國元年(1101),宋徽宗在敕書中云:“主毆人力、女使有愆犯,因決罰邂逅致死,若遇恩,品官、民庶之家,并合作雜犯。”①這里所謂“雜犯”是指雜犯死罪,即除十惡、故意殺人等罪以外非情理嚴重的死罪犯。《宋刑統》卷2《名例》釋曰:“謂非上文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監守內奸、盜、略人、受財枉法中死罪者”。這意味著主毆有過奴婢致死是要承擔相應的死刑責任的。雇主毆殺有過奴婢,尚要處死刑,舉輕明重,則雇主毆殺無過奴婢,也必定要處死刑。宋一方面對主毆有愆犯的人力女使,因決罰邂逅致死,要追究其相應的責任;同時又考慮到主仆之間的名分關系,給予一定的法律特權。正犯死罪囚與雜犯死罪囚,在理論上都要剝奪生命。但對于前者,朝廷頒布的一般性的大赦令是不能赦減罪刑的,而雜犯死罪不受此限制。《宋大詔令集》卷218載慶歷五年(1045)《陜西解嚴曲赦》:“見禁罪人,除十惡并故殺、謀殺、劫殺、放火、持杖行劫、侵盜官物、偽造符印、合造毒藥、官典犯正枉法贓,依法實行外,應雜犯死罪,并斗殺死罪,并斗殺情理可憫者,并許從流?!苯ㄖ芯竾暌幎ǖ囊饬x在于給犯雜犯死罪的雇主網開一面,若遇大赦令,可以保住他們的性命。
在宋代文獻中,??吹綒垰⑴镜挠涊d,但兇手并未抵命。這些事例中的奴婢有的是賤口奴婢,有的是雇傭奴婢,混雜在一起,不易區分。依據法律,傷害不同身份的奴婢,兇手所受懲處的力度也不一樣。且兇手多半是朝廷官員或貴戚,在刑事處罰上,他們享有法律特權,可以“八議”、“官當”法減免罪刑。此外文獻的記載常有歧義。研究奴婢的法律地位,應該以法律和正式的司法案例為據。
學者一般都注意到了舊人力犯主加凡人論罪,但對于舊主奸女使,依凡人論罪的規定,卻認識不足?!稇c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雜敕》:“諸舊人力奸主者,品官之家加凡奸二等;民庶之家,加一等……舊主與女使奸者,各以凡論?!惫蛡蚱跐M后,奴婢恢復獨立的齊民身份。此時假如奴婢侵害舊主,則加凡人罪處置。因為“奴婢、部曲,唯系于主,為經主放,顧有宿恩,其有毆罵,所以加罪”。②但反過來,舊主奸原雇奴婢,則以凡人論處。舊主與奴婢在法律層面上雖然仍存在不平等關系,但畢竟舊主不能在雇傭期外對奴婢為所欲為。雇主奸舊女使一以凡人論處,其他侵害舊奴婢的行為,也必定是以凡人論處的?;謴妄R民身份后的奴婢與舊主的關系是常人與常人的關系,對于已解除雇傭關系的原主奴雙方來說,主仆名分的影響雖然仍存在,卻是單向的,只存在于奴婢侵害舊主之時,不存在于舊主侵害奴婢之時。
從太宗淳化元年時的法,到北宋天禧三年的法,到建中靖國元年的規定,再到南宋紹熙二年案例反映的法,反映了宋代雇傭奴婢法律地位的波動變化。隨著法律意義上的賤口奴婢的逐漸消失,雇傭奴婢的法律地位又恢復到了太宗淳化元年時的規定。但雇傭奴婢法律地位的提高仍是有限的。雇傭奴婢與地主階級仍處于不平等地位,雇主侵害雇傭奴婢依常人法,是因奴婢具有良人身份;雇傭奴婢侵害雇主,依家族同居法加重懲處,則是因“主仆名分”的關系。
————————————————
① 《慶元條法事類》卷16《赦降·隨敕申明》。
② 《宋刑統》卷23《斗訟律》。
唐律給予貴族、官僚許多法律特權,到了南宋,除了這些特權外,又增加了不少條款來保護官僚的利益。例如奸非罪,《唐律疏議》卷26《雜律》規定:“其部曲及奴,奸主及主之期親,若期親之妻者絞,婦女減一等,強者斬?!碧坡稍诹啃躺喜]有依受害者身份等級定出刑罰格差來。但到了宋代卻發生了變化。南宋《慶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名例敕》規定:“諸人力奸主者,品官之家絞,未成,配千里,強者斬,未成配廣南;民庶之家加凡人三等,配五百里,未成,配鄰州,強者絞,未成配三千里?!蹦纤畏▽Ψ讣槲圩锏姆溉怂鞯牧啃蹋狼址笇ο蟮牟煌兴鶇^別。侵犯對象區分為品官之家和民庶之家。奴婢侵犯前者所受懲處要重于侵犯后者,這種法律上的等級格差顯示出品官之家身份高于平民之家。在南宋,良賤制度已消亡,奴婢人身依附關系大為減弱的情況下,宋代法律作如此規定,是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的。這與宋學的勃興密切相關。如所周知,理學十分強調上下、尊卑等級之分。實際上這種法律上的等級格差,乃是在宋代新形勢下,宗法等級制度的演繹擴張在法律上的反映。
就宋代的奴婢而言,其主體為雇傭奴婢。奴婢來源的低賤,決定了奴婢地位的低下。相反奴婢來源如是具有自由身份的良人,則奴婢的地位自然有所提高,而宋代大量存在的無生產資料的具有良人身份的客戶,為雇傭奴婢提供了豐富的勞力資源,這是宋代奴婢地位得以提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元豐七年監察御史來之邵“雇雜產女為婢”,因“有此污行”,而遭彈劾,結果受降職處分。①雜戶,宋人又稱“戶”、“倡戶”。②但宋代雜戶與唐之雜戶的含義不同。唐之法律意義上的雜戶,宋已不存。南宋人費袞說:“律文有官戶、雜戶、良人之名。今固無此色人,讞議者已不用此律?!雹鬯沃s戶,是之戶?!傲既朔讣槿艘焉希頌殡s戶,斷脊杖,送妓樂司收管”。④《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2《士人因奸致爭既收坐罪名且寓教誨之意》載一判案云:“阿連原系傅十九之妻,不檢,背夫從人,與陳憲、王木奸通……跡其所犯。系是雜戶?!彼坞s戶有公私之分,官用于官府伎宴陪酒取樂之需,有專門的戶籍。雜戶的地位很低,宋規定作為國家命官不得與雜戶有染,違者將受處分。元豐元年尚書主客郎中張充宗、供備庫副使高遵制接伴遼使,“以違禁物償所亡器皿,于驛舍奸雜戶”,受到追一官勒停的處分。⑤須注意的是,對奸雜戶的官員作出處罰,并不說明雜戶地位的提高。國家對官員有著廉潔自好的倫理道德要求,儒家士大夫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雜戶身份低下,士大夫若與之發生性關系,無疑有損于朝廷官員的聲譽和清望。南宋寧宗慶元時期的《戶令》規定:“諸令妻及子孫之婦若女使為倡,并謀合與人奸者,雖未成,并離之(雖非謀合,知而受財者同),女使放從便?!雹捱@一法令規定表明宋代雜戶身份低于奴婢。從來之邵雇雜戶女為婢受處分案來看,雜戶女因其身份的低賤不能受雇于人,可見雇傭奴婢的來源是有講究的,通常為良人。淳熙十四年,婺州有一“蔭婦”阿徐,忘身為雇主復仇,殺死兇手之父,法當絞,孝宗詔“特送鄰州編管”。⑦這位被人雇傭的蔭婦阿徐顯然是位良人。袁采曾對宋代雇傭奴婢的來源作過剖析:“大抵小民有力,足以辦衣食,而力無所施,則不能以自活,故求役于人。”⑧
————————————————————
① 《長編》卷348,元豐七年八月丙子條;《宋會要輯稿·職官》66之29。
② 關于雜戶,高橋芳郎已有研究成果,參見氏著《宋—清身份法的研究》第4章。本文對此問題不再展開,僅作些補充。
③ 費袞:《梁溪漫志》卷9《官戶雜戶》。
④ 方回:《續古今考》卷36《酒漿篷醯酼鹽冪奄女奚》。
⑤ 《宋會要輯稿·職官》66之3。
⑥ 《慶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
⑦ 《宋會要輯稿·刑法》8之1。
⑧ 《袁氏世范》卷3《婢仆當令飽暖》。
在唐宋變革期階級結構的調整重組中,失去生產資料而被迫出賣勞動力的下層勞動者有著各種不同的稱謂。諸如“僮客”、“奴仆”、“傭客”、“地客”、“童仆”等等,有些是俗稱,有些是文人書面稱謂。①其間他們的身份時或小有差異,其法律地位也不盡相同。我以為在辨別和判定各色人的身份時,應該以法律為準。法律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權威性,否則便會陷入紛雜瑣碎的資料坑中而不能自拔。宋初制定的《宋刑統》以及南宋寧宗時的法律匯編《慶元條法事類》,在當時雖然并不完全都是現行法,但基本上是兩宋社會政治經濟的集中反映。在這兩部法律典籍中,都有《諸色犯奸》的類目。比較兩者,可以發現前者使用的“奴婢”、“部曲”、“雜戶”等法律稱謂在后者已經不再使用。后者使用的是“人力”、“女使”、“佃客”稱謂。我以為,隨著南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奴婢”作為法律意義上的賤民之稱謂,在國家新修撰的法典中已停止使用。②社會生活中原先奴婢的角色由雇傭勞動者人力、女使來充當。因此在新修的法律里沒有了“奴婢”這一特定的法律意義上的名詞,代之以“人力”、“女使”。當然,在民間,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仍然使用“奴婢”這一稱謂。但是人力、女使作為雇傭奴婢,在法的身份上是良人,而不是賤民?!稇c元條法事類》卷80《諸色犯奸·名例敕》曰:“諸于人力、女使、佃客稱主者,謂同居應有財分者,稱女使者,乳母同(所乳之子孫及其婦不用此例)?!痹诖朔钪校覀兛梢钥吹椒砂旬敃r與“主”處于相對地位的各種雇傭者歸納為人力(女使)、佃客兩大類。其他雇傭者在法律上必定比附參照這兩類人員來定性。如乳母就歸人女使類。
就法律規定來說,兩宋皆禁止略人、和誘良人子女為奴婢?!端涡探y》卷20《賊盜律》:“諸略人、略賣人(不和為略,十歲以下雖和亦同略法)為奴婢者,絞?!边@是針對將良人略為賤口奴婢的行為而制定的。關于略人為雇傭奴婢,仁宗時《嘉祐敕》規定“略、和誘人為人力、女使,“依略、和誘人為部曲律減一等”?;兆跁r《政和敕》規定“論如為部曲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敕又改為依《嘉祐敕》執行。③這些是針對將良人略為雇傭奴婢行為制定的。南宋淳熙時,陳傅良在《桂陽軍告諭百姓榜文》中摘引當時在行的法律云:
律:諸略人、略賣人(不和為略,十歲以下雖和亦同略法)為奴婢者,絞;為部曲者,流三千里,為妻妾子孫者,徒三年(因而殺傷人者,[同]強盜法),和誘者,各減一等。
敕:諸略若和誘人,因而取財及雇賣或得財者,計人己之贓,略人者,以不持仗強盜論,一貫皆配千里,婦人五百里編管,因而奸者,依法;和誘者,以不持仗竊盜論,五貫配五百里,婦人鄰州編管。④
——————————————
① 參見王曾瑜《宋朝階級結構》第30—48頁;梁太濟《兩宋階級關系的若干問題》 (河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97—115頁。
② 需要說明的是,今本《慶元條法事類》尚有兩處涉及奴婢,在卷75《編配流役》類目中所言奴婢,乃當時已不用之舊法,卷78《歸明附籍約束》中所言奴婢是針對周邊少數民族而言的。
③ 以上規定皆見《宋會要輯稿·刑法》1之33建炎三年四月條。
④ 陳傅良:《止齋先生文集》卷44,四部叢刊本。
這兩條法律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陳傅良摘引的第二條敕文,顯然是針對略、和誘人為人力、女使行為而定的。但法律中已經沒有比照略、和誘人為部曲律處置規定,而是比照一般的強竊盜法,以得贓多寡來量刑定罪。這個變化反映了當時雇傭奴婢法律地位的提高。
其:二,第一條所謂律,即《宋刑統·賊盜律》中的條文。不過陳傅良所引這條律提到的賤口奴婢,并不表明南宋當時還產生法律意義上的賤口奴婢。陳傅良摘引此律的用意是針對將良人略賣為類似于以往終身為奴的賤口的違法行為。這可以舉與陳傅良同時代的葛洪和羅愿的言論為證。葛洪云:“古稱良、賤者,皆有定品,良者即是良民,賤者率皆罪隸。今之所謂奴婢者,概本良家,既非氣類之本卑,又非刑辟之收坐,不幸迫于兵荒,陷身于此。非上之人有以蕩滌之,雖欲還齒平民,殆將百世而不可得。”①羅愿亦云:“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或迫饑寒,或遭誘略,因此終身為賤。”②葛洪和羅愿都談到了當時事實上存在略人為賤口的現象。這些被略賣者“終身為賤”,與有雇傭期限的人力、女使不同,只有依靠朝廷的力量才能解脫為良人。南宋《名公書判清明集》卷12《母子不法同惡相濟》載:“掠人女與妻,勒充為婢,不償雇金,在法當絞?!彼^“不償雇金”,是說把良人略為賤口奴婢而不是以雇傭形式役使于人?!睹珪星迕骷匪d的法實際上與陳傅良摘引的《宋刑統·賊盜律》律文的精神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和羅愿在提到這些不為法律所承認的賤口時,都用“奴婢”這一稱謂,而不用“人力”、“女使”之稱。奴婢和人力、女使身份不同,前者特指賤口奴婢,后者指雇傭奴婢。在唐,奴婢如同財產可以買賣。至宋,奴婢普遍以雇傭形式依附于雇主。南宋禁止略人為奴婢,違者處死刑,似乎與宋初制定的《宋刑統》規定一樣。然而與北宋相比,歷史已進了一大步。我們在分析此問題時,應注意區分兩個層面的不同點,即國家的法律規定和民間的實際狀況。在國家法律規定層面上,南宋時已無良賤制度。然在民間,由于種種原因,還存在略賣奴婢現象。這些人被略賣后,“終身為賤”。柳田節子稱之為“私賤民”,其與以往法律意義上的賤民事實上相同。但國家不承認這種賤民的合法性。故南宋法律嚴禁把良人強行抑制這種賤民性質的奴婢?!端涡探y》規定的是良賤制存在時的法律,《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的則是良賤制已被屏棄時的法律,兩者已不可同日而語。
——————————
① 葛洪:《涉史隨筆·漢高帝詔免奴婢自賣者為庶人》。
② 《羅鄂州小集》卷5《鄂州到任五事札子》。 結
語
唐末五代以來,社會經歷了劇烈的動蕩,門閥士族徹底瓦解,良賤制受到強烈沖擊,從而為賤口奴婢的解放開辟道路。大動蕩之后,社會各階級被重新組合,形成新的階級結構,大量奴婢成為自由人。奴婢來源逐漸枯竭,導致奴婢市場萎縮。相反,雇傭市場卻隨之擴大。許多失去生產資料的貧困良人出賣勞動力,與雇主結成契約關系,從事原來賤民所從事的職業。但是奴婢制并沒有立即隨著門閥世族的消亡而立即消失。北宋時期,還存在有法律意義上的良賤制。良賤制度的消亡,確切地說是在南宋時期。宋代違法略賣的奴婢,不是真正法律意義上的賤民。原先賤口奴婢所從事的家內服役者的職業仍然存在,由于良賤之別的觀念不可能隨著良賤制度的消失而立即消失,這一職業的后來承擔者,在民間仍然被當作賤口奴婢看待。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在兩宋不同時期因良賤制度的存亡而有所變化。宋代奴婢受其在日常生活中實際謀生方式的制約,具有職業身份的低賤性,因“主仆名分”的影響,依附于雇主,沒有自主權,與雇主發生法律糾紛時,以家族同居法處置,法律上與雇主仍處于不平等地位。
在北宋,奴婢實際是由賤口奴婢和良口奴婢組成的混和體。作為賤口的奴婢,依然是律比畜產,被當作家庭財產與雜畜、貨物同處一列。在賤口奴婢之外,普遍存在良口奴婢,他們來源于生活貧困的良人。他們以締結契約的方式,與雇主結成雇傭關系。相對于唐代的奴婢,宋代奴婢地位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其成分的變化所致,即良人奴婢化的結果。在良賤制受到沖擊后,原來舊的針對賤口奴婢的法律無法適用于新的良口奴婢。掌握了政權的官僚地主階級通過立法。對調整后的階級結構中的雇傭勞動者的法律地位重新給予定位。天禧三年對雇主傷害良口奴婢的立法,是宋代地主階級在新形勢下首次作出的,這一立法正式將雇傭奴婢之法納人家族同居法范圍。此后隨著賤口奴婢的消失,宋雇傭奴婢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宋代有關奴婢法律地位的立法,與佃客法律地位的確定,①是唐宋變革的重要內容。唐宋變革時期階級結構重新調整過程的完結,下限應該是在南宋,標志是法律意義上的賤口奴婢的徹底消失。
在人類文明史上,各民族的發展由于各自文化、地理、氣候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現多元化的態勢。唐宋之際,奴婢身份的提高過程,確實是一個雇傭契約關系的發展過程。人身依附關系與雇傭契約關系,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然而由于中國傳統社會宗法家族主義的頑固性,家族與國家,“二者互滲、互補,構成一個完整的封閉系統”,“這就造成身份意識的高度發達:身份逸出了家族的范圍,成為社會關系方面的基本要素”。②中國古代契約化過程帶有濃烈的身份制殘余。在契約關系下,官僚地主階級用以束縛農民階級的“主仆名分”,乃是宗法家族主義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嬗變后的頑強體現。日本部分唐宋變革論學者將宋代作為中國“近世”社會的開端,他們固然看到了唐宋時期勞動者人身依附關系的減弱,契約關系的普遍確立等現象。但他們的觀點顯然是以歐洲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化模式為依據的?!八麄儼褮W洲社會當作歷史發展的唯一基準,把跟歐洲社會的距離作為衡量歷史發展的尺度”。③就唐宋之際的變化而言,雖然宋代社會已經顯露出某些歐洲近代社會才有的現象,但其距真正意義上的近代社會還很遙遠,遠遠沒有達到英國學者梅因所論述的歐洲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從身份到契約”的質的變化。④換言之,并沒有發生社會形態的根本變化。正如中國學者所指出的,唐宋時期的變革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態的變革相比,“至多只能算是一個小變革”。⑤因此,那種試圖用歐洲發展的理論模式來解釋中國唐宋變革的研究不能不陷入困境。日本學者宮澤知之在《戰后日本的中國史論爭》一書中論述道:“在戰后中國史研究中,唐宋變革研究與封建制問題密切相關。封建制問題占據了理解世界史基本法則的核心位置……然而這一基本法則在唐宋變革研究中并未能成功地得到適用?!闭窃谶@樣的背景下,日本學術界出現了一種多系發展說的研究新傾向,研究者“力求把中國社會理解為與西方不同的社會發展形態”。⑥
毫無疑問,只有立足于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內在因素,才能真正認識中國傳統社會的發展形態。對宋代奴婢問題的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唐宋變革時期的社會,有助于認識中國傳統社會的發展形態。
——————————————
① 參見朱瑞熙《宋代佃客法律地位再探討》,《宋史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② 梁治平:《“從身份到契約”:社會關系的革命》,《讀書》1986年第6期,第27頁。
③ 鶴見尚弘:《日本史學界的中國封建社會論》,欒成顯譯,《中國史研究動態》1986年第7期。
④ 梅因:《古代法》,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96—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