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56: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春季幼兒護理要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好壞關系到千家萬戶,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讓幼兒健康活潑地成長,讓家長們放心工作,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保育員應該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下面是小編帶來關于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范文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范文(一)我不得不感慨,時間過得真快,新學期開始了,我繼續擔任大班保育工作。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雖然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績,新學期我將把好的一面繼續發展下去,將不足的方面努力做好。根據新學期的目標,制定計劃如下:
一、做好班內衛生消毒工作,護理好班中幼兒
隨著冬春的季節交替,也是幼兒傳染病高發季節。作為保育員要嚴格遵守保健醫制定的衛生消毒制度,對幼兒接觸的物品及時消毒。天氣轉暖,增加通風次數及時間,加強戶外陽光消毒。加大對工作的責任心。
二、主要工作
1、清潔衛生習慣
做好班內衛生消毒工作,護理好班中幼兒。
養成飯前便后及手臟是洗手的習慣,學習自己卷衣袖,在老師的指導下會用香皂,不咬手指,不把玩具放入口中,用毛巾洗臉,保持衣服整潔。
2、良好進餐習慣
要安靜愉快進餐,坐姿自然,正確使用餐具,(左手扶碗,右手拿湯勺,喝湯時兩手端碗)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費,不用手抓菜,不剩飯菜,不掉飯,不弄臟衣服等,克服幼兒的依賴性,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認真做好食譜介紹,以提高促進孩子食欲,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和有規律進食。
3、有良好睡眠及穿脫能力
能安靜就寢,睡姿正確,不蒙頭睡,學習獨立,有序的穿脫衣服,鞋襪及所放的固定位置。
4、良好學習環境
堅持每天的消毒工作,餐具、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換,保證每月都曬足夠陽光。使孩子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為幼兒營造通風、干凈、溫馨的學習環境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5、配合老師開展教學活動
做好課前準備,配合教師開展各項游戲,協助管理好班上的紀律,讓老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協助組織戶外活動,做好護理工作,(廁所、喝水、適當穿衣服等)。
6、做好家長工作
及時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及身體情況,利用放學時間多與家長溝通,多征求聽取家長意見,讓家長配合老師開班上教學工作。必須尊重家長,熱情服務。
7、團結協作
教師和保育兩者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常常溝通,一同探討保教工作方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互相關心每一個幼兒,使孩子健康成長。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以一顆積極、進取、求知的心在工作的道路上展示自我。
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范文(二)為了做好這學期的保育工作,我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做好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為了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合作、參與、探索意識,培養幼兒行為規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護、生活衛生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在晨間鍛煉、進餐、教學、睡眠、離園等一日各項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幼兒進餐時,教師要精力集中,察,精心照顧幼兒,輕聲地、和藹地指導和幫助幼兒掌握進餐的技能,培養文明行為習慣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根據幼兒的進餐情況向伙食委員會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提醒幼兒多喝開水,學會節約用水,讓幼兒學會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2、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盥洗。
飯前、便后要將小手洗干凈,不吃不干凈的東西。
3、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晨間鍛煉活動,堅持穿園服入園。
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將廢舊物品分類回收,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鞋襪,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
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給花澆水、擦桌椅等。
5、精心照顧好幼兒午睡,做到不離崗,及時幫幼兒蓋被子等。
在各種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加強幼兒的自律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在保教中要做到有機結合,糾正幼兒的一些不良習慣,如打架、爭搶玩具等。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三、幼兒的戶外活動是增強幼兒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動。要確保幼兒活動的時間,保證活動的質量,增強幼兒的體質。堅持在活動前給幼兒帶好汗巾,活動中及時幫幼兒擦汗,根據氣候的變化為幼兒增減衣服。
四、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安全標志,知道遇到困難時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同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高度的應變能力。
五、認真學習“保育員工作職責”,明確保育工作目標。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隨時注意觀察幼兒的神態、情緒,發現異常及時詢問。認真做好每周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活動室、午睡室紫外線消毒等。平時做到一日一小搞,一周一大搞,室內無紙屑、果殼,物品擺放整齊,窗明地凈,走廊、樓梯地面整潔、無死角,廁所無污垢、無臭味,節約水電,勤儉持園。
六、強化安全防范意識,確保幼兒安全。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并作詳細記錄。堅持早、午、離園時的檢查工作,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有病的幼兒及時通知家長,做好有病幼兒的隔離工作。做好體弱幼兒的護理,按時填寫出勤報表,做好各項衛生保健的記錄工作并做到按時上交。每周堅持清洗幼兒的被褥,進行消毒。
幼兒園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范文(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保育工作現狀我談談我的工作計劃,一共四方面: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我園衛生消毒規范
我園現在有《衛生消毒規范》,但《規范》還不夠全面、細化,有些方面還不夠統一。我打算再從早上入園到晚上離園各個環節需要消毒的地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與統一。如,口杯怎樣消毒?再如,不同場所的抹布、拖把均應專用并有標記,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窗簾怎樣扎掛?被子怎樣疊放?保溫桶內、消毒柜內的清潔與消毒等這些衛生死角也要規定清潔與消毒等等。
《衛生消毒規范》的制定一方面參照相關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結合保育員工作中的合理化建議而來,最終形成的《衛生消毒規范》是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的,我會將《規范》印成一本本文字資料發到各班,如果可能的話,我將我園的《衛生消毒規范》制作成PPT或拍成視頻留作園本培訓的資料。
二、經常檢查保育常規
幼兒園保育工作千頭萬緒,但大的方面有以下內容:一是班級衛生消毒,二是幼兒吃飯,三是幼兒睡覺,四是幼兒喝水如廁等生活常規,等等。我會把這四大方面提出十幾個小項(如,餐具的消毒、玩具圖書的消毒、室內常規衛生、通風及空氣消毒、床鋪整理、保健手冊的填寫、檢查開飯、檢查值午睡、檢查喝水、如廁、洗手等),每月和保健醫生、值班人員重點性檢查其中一項(其他項作為常規檢查和隨時抽查),每檢查一項都要制定評分細則,根據評分細則為班級保育工作打分,適當時候小結通報,獎優罰差。
這一項工作需要我把全年(10個工作月)每月重點檢查項目一一列出來,并制定好每一項的評價細則和表格。
三、一如既往地抓好春季體檢和四季防病工作
這一點,需要我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積累大量素材,我打算結合保育工作形成一系列的文字資料,也可以說是成果。如《春季幼兒防病和保育要點》、《夏季幼兒防病和保育要點》、《秋季幼兒防病和保育要點》、《冬季幼兒防病和保育要點》,這也將作為我們保育園本培訓教材。
根據一年四季保育工作的變化有重點性的開展教研活動,如,春、秋季怎樣開展戶外活動與體育鍛煉,發展幼兒動作?夏季怎樣做好幼兒喝水與出汗后護理工作?冬季怎樣做好小班幼兒少尿褲子,吃熱飯等工作?每個季節都有一個重點問題,把這些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教師棘手的難點問題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決,讓保育工作精細化,真正促進每個幼兒健康成長。
四、有效地開展保育員培訓和技能比武活動
保育培訓和比武活動貴在適時、有效。我將結合以上三大計劃適時有效地開展培訓活動(思想培訓、理論培訓、技能培訓)和比武活動(如疊被子比賽,開飯觀摩,才藝展示等)。這一點需要我做全面的統籌安排(制定培訓安排表)。
另外,結合2017年全年的保育工作,我將打算編印《棗陽市直機關幼兒園保育員應知應會》叢書(資料)和《保育員易犯的30個錯誤》一書,這些都是我的計劃和努力的方向。
五、保育資料規范齊全
今年是蛇年,全新的一年,春節也即將到來,我要在春節前完成一些工作計劃里的任務,比如制定或打印的保育工作文字資料有:
1、《棗陽市直及滾幼兒園衛生消毒規范》。
2、保育常規檢查安排表和評分細則表。
3、《四季幼兒防病和保育要點》。
4、《棗陽市直機關幼兒園保育員應知應會》叢書(資料)。
[關鍵詞]手足口病;危險因素;護理要點
手足口病(或簡稱HFMD),好發于嬰幼兒,尤其2~5歲的兒童發病率較高,為急性傳染病[1]。該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消化道、呼吸道是主要傳播途徑,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在嬰幼兒進行傳播。其主要的癥狀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潰瘍等皮膚粘膜損害癥狀,嚴重者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等神經精神癥狀,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腫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程發展迅速,因嚴重并發癥而死亡。該病春季多發,5~7月為高發月份。本文探究了兒童手足口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探討通過增強對患兒的護理以達到增強手足口治愈率的目的。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93名手足口患兒。1.2診斷標準:收治的患兒均符合我國衛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的HFMD診斷標準[2]。已排除皰疹性口腔炎、口蹄疫、水痘等疾病。1.3調查方法。制作調查表,面對面對患兒家長或看護人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接觸史、家庭及居住情況、就醫史、患兒及看護人的生活衛生習慣等。1.4統計學處理。采用專門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顯著性水準為P>0.05。
2、結果
2.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共調查共93例患兒。其中男性患兒58例,女性患兒35例;年齡1~5歲,平均2.5±1.6歲;病程3~15天,平均10±4天。2.2危險因素分析。調查結果顯示75.3%的患兒上過幼兒園,89.2%的患兒有不良衛生習慣,91.4%患兒曾有疾病患者接觸史,86.0%患兒曾有近期公共場所暴露史。說明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群體性,患病率與個人衛生習慣、疾病患者接觸史、上幼兒園等有顯著的關系,見表1。
2.3臨床表現分析。住院患兒來院就診時,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和皮膚粘膜損害,也可見抽搐、驚厥等神經精神癥狀及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癥狀。見表2。
3、護理要點
3.1一般護理。一經確診,馬上將患兒隔離,盡量單獨病房,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清潔衛生,溫度、濕度適宜。病房每日消毒,限制陪護人員,控制探視時間。患兒生活垃圾及時清理,用具、嘔吐物等及時消毒處理,看護、醫護人員嚴格消毒制度。3.2飲食護理。高蛋白、高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食物宜溫涼,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魚蝦等海鮮類食物[3]。3.3皮膚粘膜護理。患兒要著寬大、柔軟的棉質衣服,床鋪平整、干燥,被褥、衣服要保持清潔,及時更換、清洗、消毒,以減少對皮膚粘膜的刺激。勤剪指甲,保持指甲較短,防止抓破皮膚粘膜,對驚厥的患兒必要時應包裹雙手。皮膚瘙癢潰瘍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對皮膚破損可涂抹抗菌藥膏,臀部有皮疹時保持臀部干燥清潔,避免感染。3.4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用餐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以防并發癥;潰瘍處可2%利多卡因外用,促進潰瘍愈合,并經常觀察潰瘍、糜爛愈合情況。3.5發熱護理。嚴密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注意發熱的過程及伴隨癥狀。根據病情定時測量體溫,實施物理或藥物降溫,物理降溫時動作輕柔,防止皮膚粘膜破損導致感染。評價降溫效果,觀察降溫過程中患兒有無不適,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3.6心理護理 。患兒由于發熱或口腔不適易出現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對此,醫護人員必須采取措施幫助患兒擺脫不良情緒。首先,醫護人員在語言、語氣上要注意,要耐心、細致,在語言和行動上安撫患兒。其次,患兒由于主要期間做各種檢查、打針、輸液等,導致情緒焦慮、恐懼、悲觀,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多關心體貼,做好心理疏導,穩定情緒。最后,醫護人員的技術操作要輕柔,在行動上打消顧慮。3.7觀察生命體征。觀察生命體征、精神狀態、皮疹變化、神經精癥狀、二便情況等,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對癥處理,同時做好相應記錄。3.8健康教育。宣傳疾病防治知識,預防為主。指導家長做好患兒衛生保健,包括生活中的衛生指導。對污染物品(衣物、被褥、毛巾、餐具、玩具及其他用具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極其他排泄物及時清理、消毒。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免感染。
4、結論
通過對93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調查、觀察、護理,發現兒童或看護人不良衛生習慣、疾病流行期公共場所暴露等是手足口病罹患的重要危險因素[4]。加強手足口病知識的宣傳,兒童看護讓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洗、晾曬衣被;疾病流行期間不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發現疑似癥狀及時送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科學護理。通過以上措施,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病率,提高手足口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熊義芳.手足口患兒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5):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
小兒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濕音、肺部力線檢查有斑、片狀陰影等為特點。本病為嬰幼兒的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氣溫驟變時多。本病治愈率高,極少數病例因冶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導致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和中毒性腸麻痹等,甚至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而死亡。我院兒科從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小兒肺炎50例,經過積極合理治療與護理,治愈率達98%。療效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兒總數50例,男孩28例,女孩22例。最大的10歲,1例;最小的2天,1例,其中2歲以下36例,占72%。2歲以上14例,占28%,死亡1例。
2護理措施
2.1環境的調整:
小兒肺炎的病房溫度在18-22攝氏度之間,濕度在50-60%之間,室內定時通風換氣,每日2-3次,每次半小時,避免對流風。
2.2休息:
小兒肺炎常有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主要表現。臨床上要做到使患兒安靜、臥床休息,盡量避免患兒哭鬧,減少氧的消耗這一點,確實很難。因此,我們在護理時根據患兒的年齡、特點、病情的輕重進行護理,遵醫囑準確使用鎮靜藥及氧療法。
2.3認真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問題并協助醫師共同處理。
2.3.1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度改變、鼻翼扇動、青紫、三凹征、雙吸氣或抽泣樣呼吸,提示有呼吸衰竭時應及時與醫師聯系,作好各種搶救準備。
2.3.2注意觀察心力衰竭的指征,如煩燥、氣促、心率加快,肝在短時間內增大,應及時報告醫師,減慢輸液速度,遵醫囑應用強心、利尿劑。
2.3.3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病程中,突然體溫驟然升高,呼吸困難加重,有并發膿胸、膿氣胸的可能,應及時作胸部力線檢查。
2.3.4注意觀察神志變化,如煩燥、驚厥或萎糜、嗜睡、昏迷、肌張力高、呼吸不規則、嘔吐等,有并發中毒性腦病的可能,立即與醫師共同搶救。
2.4降低體溫、防止體溫過高:
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必要時給以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如頭部冷敷、酒精擦浴、肌注解熱藥物等,并根據體溫的變化情況判斷病情或提示是否發生并發癥,敬惕高熱驚厥的發生。
2.5改善呼吸功能:
我們在護理時應保持呼吸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
2.5.1經常協助患兒取合適,如半臥位或抬高床頭30-60。,促進分泌物引流。盡量保持舒適,護理操作集中,避免引起咳嗽的任何刺激,避免哭鬧,降低耗氧量。
2.5.2根據缺氧程度決定氧流量及供氧時間,吸痰前后也應注意給予氧氣吸入。
2.5.3分泌物粘稠時超聲霧化吸入(加α-糜蛋白酶等)每次20分鐘。
2.5.4幫助患兒拍背,方法為:五指并攏、稍向內合掌成空心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輕叩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
2.5.5重癥呼吸困難者,避免經口給藥、進食或飲水,防止誤吸。
2.5.6按醫囑給予抗感染藥物消除肺部炎癥,促進氣體交換,并觀察藥物療效。
2.5.7及時處理腹脹以免影響呼吸:可用中藥或松節油熱敷腹部,肛管排氣或針炙天樞、神厥等穴。若是低鉀血癥引起者可按醫囑補充氯化鉀,若是中毒性腸麻痹所致應禁食、胃腸減壓,按醫囑給新斯的明以促進腸蠕動,消除腹脹,緩解呼吸困難。
2.6營養及水份的補充:供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清淡、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多飲水,靜脈輸液應嚴格控制滴速約5mg/kg•h,最好用輸液泵,保持均勻滴入,重癥患兒應精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
2.7心理護理,消除焦慮、緊張情緒,向患兒及家長介紹本病有關的知識,取得他們的合作。
2.8出院指導
2.8.1健康指導,講解肺炎的護理要點如保持患兒正確舒適的,并注意經常變換,在患兒咳嗽時協助拍背。保持患兒安靜,避免嗆咳,喂養時要少食多餐為宜。
2.8.2增加營養,增強體質:平時注意體格鍛煉,多曬太陽,進行戶外活動,增強抗病能力;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天氣變時應注意隨時增減衣服,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8.3指導患兒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
3體會
通過對50例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我們體會到: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患兒順利有效的排痰,合理準確的用藥及細致的病情觀察是保證治愈小兒肺炎的重要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朱延力主編、兒科護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9.12.116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及大血管發育異常導致的畸形,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發病率約占活產嬰兒的0.7%左右,早產兒為足月兒的2~3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是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癥和大動脈錯位。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收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14歲,體重7~36kg,其中室間隔缺損(VSD)26例,房間隔缺損(ASD)12例,動脈導管未閉(PDA)13例,肺動脈狹窄(PS)4例,法洛四聯癥(TOF)8例,肺動脈閉鎖(PA)3例,伴肺動脈高壓(PH)3例。
1.2 治療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控制感染,對癥治療,維持患兒正常生活、防止并發癥,減少機體耗氧量,維護心、肺功能,改善組織灌注量。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關愛患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理解家長及患兒對檢查、治療、預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勵患兒進行適當的活動或游戲,鼓勵患兒與正常兒童接觸,以建立正常的社會行為方式,使患兒保持精神愉快,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檢查及治療。消除恐懼心理、樂觀態度、堅持服藥。
2.2 一般護理
應保持病室環境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室內溫、濕度適宜。床鋪清潔、舒適,被褥、衣著合適。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兒作息,減少心臟負擔、保證患兒充分休息與睡眠,根據病情安排適當活動量。有癥狀患兒應限制活動,避免情緒激動和大哭大鬧,嚴重患兒應臥床休息。各種診療、護理操作動作宜輕、快,并應集中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以避免多次擾動患兒。患兒煩躁不安時可適當給予鎮靜劑。
注意營養搭配,供給充足能量、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營養需要,增強體質,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小兒喂養困難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時嗆咳和加重呼吸困難。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兒防喂食過飽,人工喂養兒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細,以免增加吸吮時體力消耗,喂養過程中,應拔出奶嘴驅氣后再喂,如出現發紺加重,應暫停喂養,并給予氧氣吸入,待缺氧癥狀改善后,再行喂養,必要時從靜脈補充營養。。年長兒可鼓勵集體進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時有水鈉潴留,應根據病情,采用無鹽飲食或低鹽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病情觀察,預防感染,監測患兒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心律及心臟雜音的變化。注意觀察青紫程度、飲食及活動耐力的變化。病室內要空氣新鮮,溫度保持在18~20℃,溫度55%~65%;新生兒保暖,避免與感染性疾病接觸。
2.3 對癥護理
2.3.1 預防感染,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抵抗力弱,易發生感染性疾病,除嚴重心力衰竭外,應按時接受預防接種,預防各種傳染病;患兒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預防維生素D缺乏病;住院患兒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家長中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陪護患兒;護理患兒時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氣候變化時,夏季室內外溫差較大時,注意及時減增衣服,避免忽熱忽冷;冬春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時,室內每日食醋熏蒸消毒,定時開窗通風;觀察體溫變化及患兒有無咳嗽、噴嚏等癥狀,出現后及時治療;在接受小手術(如拔牙、扁桃體切除術)時,術前、術后均應按醫囑給予足量的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適當增加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2.3.2 缺氧的護理 觀察缺氧的情形,呼吸次數及深度增加,發紺加劇,呼吸時雜音變得較弱,可能消失,心率減慢;漸進性跛行及暈厥,可能導致抽搐。缺氧發生時的立即處理,將病兒采取膝胸式,經由面罩給予氧氣,依醫生處方準備給藥,如以碳酸氫鈉解除酸中毒。保持平靜,予以安撫。密切觀察缺氧發作到恢復的情形恢復后鼓勵喝水法洛四聯癥患兒因活動、哭鬧、便秘引起缺氧發作,如發生應將小兒置于膝胸臥位,給予吸氧,并與醫生合作,按醫囑給予嗎啡及心得安搶救治療。
2.3.3預防心力衰竭,患兒宜取半臥位,以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避免膈上抬,利于呼吸;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量;保持安靜,避免哭吵,減少氧耗量。嚴密觀察病情,若出現心率(脈率)加速、節律改變,或突然出現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呼吸困難、水腫等,應據具體情況決定吸氧方式及給氧,并通知醫生按心力衰竭進行處理。
2.3.4預防腦血栓 法洛四聯癥患兒因長期缺氧、紅細胞代償性增多致使血液粘稠,血流緩慢,易致血栓形成,如血栓形成在腦部,即為腦血栓。注意補充液體,尤其是脫水患兒需靜脈補充液體,稀釋血液。注意觀察患兒有無腦血栓形成表現如肢體移動障礙、偏癱、失語、顱內壓增高表現等,一旦發現,立即通知醫生并給予處理。
2.3.5呼吸窘迫的護理 測定呼吸不暢的程度,嬰兒每分鐘超過60次即表示有呼吸困難、幼兒每分鐘呼吸超過40次表示有呼吸困難,觀察呼吸形態的規律性、肋骨凹陷的情形、是否出現鼻翼掮動、呼吸咕嚕聲。囑病兒采半坐臥式將床頭抬高30°~45°,以減少內臟對膈肌的壓力,和增加肺的容量。嬰兒可放置于嬰兒椅中,幼兒可抬高床頭,用枕頭支托。尿布不要綁的太緊,較大的病兒可穿寬松的、合適的睡衣褲;使嬰兒或幼兒的頭過度伸直。如病兒不能有效地咳出分泌物,則要抽吸其鼻部和喉部,需要時給予氧氣。
2.3.6用藥護理
遵醫囑予地高辛、利尿劑,中藥應熱服,肺水腫進嗎啡類藥物應用觀察,應密切觀察用藥效果及反應。如用利尿劑,應注意尿量變化,以及地高率藥物毒性反應。
3 健康教育
向患兒及家長講解先天性心臟病的致病原因、主要表現、護理及對癥治療要點,以及手術的適宜年齡等。特別要宣傳心外科手術的進展、技術的提高,以及同類疾病治愈的護理個案,使患兒及家長增強應對治愈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如何定期復診,使患兒安全達到適合手術的年齡。指導家長合理安排患兒的飲食,講明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能量的飲食,如牛乳、雞蛋和豆類等,有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滿足營養需要。要強調多食含膳食纖維較多的蔬菜、水果等,以保證大便通暢,避免排便用力,從而減輕心臟負擔,一般若2日未排便,應給予開塞露通便。指導家長對喂養困難的乳兒進行正確的喂乳方法。平時注意增強體質,預防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一旦病毒感染應積極治療休息,避免勞累,家長應計劃生育,做到優生優育。出院時指導家長做好家庭護理,為家長提供急救中心及醫院急診室電話,指導家長如何觀察心力衰竭、腦缺氧的表現,一旦發生應及時就醫。
參 考 文 獻
本期將繼續貫徹我園“盡職盡責為幼兒發展,全心全意為家長服務”的指導思想,以內涵發展為主線,以構筑優質教育為主旨,進一步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核心,以《重慶市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常規行為細則》為突破口,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全園,以創新求發展,樹立“四個意識”(服務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發展意識),以人的發展求得幼兒園的持續發展,實施主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辦學水平的新突破,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情況分析
經過全園教師的共同努力,目前在園幼兒人數已達200多名,園所發展事態良好,保持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的保教質量。近年來我們一直將教師培訓工作作為幼兒園的重要工作,我們實行分層培訓,名師引領,教學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動指導下教師們迅速成長起來了。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要創建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在我園縣級規劃課題《一日常規生活活動細節教育研究》的開展過程中,迫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進一步規范了幼兒園的各項活動。
三、工作目標
師資是幼兒園發展的基礎,結合我園實際情況,我們將教師培訓作為本學期的重點工作。從教育科研工作入手,強化教師專業培訓工作。重視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做到精細管理,不斷提高保教質量;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讓幼兒園教育融入社會,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同時繼續進行幼兒園的硬件建設,完善幼兒園的裝飾和設備的添置。
四、具體措施
(一)強化教師培訓
1.加強師德教育
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尤其是幼兒園講究的是保教并重,這就要求教師富有愛心和耐心,因此師德教育是教師成長的基礎。
(1)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各類法規文件。加強教研組建設,配合學校學習《重慶市中小學學科教研組工作規程》細化教研組考核、評價辦法,充分發揮教研組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2)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11年修訂)》的學習,強化“三風”建設,開展“三心五愛”教育,即:愛心、耐心、責任心;愛國、愛崗、愛園、愛生、愛已。
(3)加強學習,配合小學開展好每周一次的教師綜合運動會,深入開展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活動。
2.加強專業培訓
(1)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專題講座。在專題講座的同時,教研組長深入班級指導各班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并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
(2)學習與指導相結合。利用周五業務學習的時間,通過自主學習的模式,值周教師推薦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書籍與文章、活動方案等,并做好推薦筆記。
(3)繼續抓好教育故事、教育反思、教學隨筆的評講活動。通過學習、實踐、反思、研究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與專業水平。
(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保教質量
1.教育質量是幼兒園工作的生命線,要抓好教學工作進一步完善教學常規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端正教風,將教學常規變成教師自覺的行動。做好教學常規資料整理和完善工作,積極準備幼兒園年檢。
2.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堅決做到提前一周備課。教師備課要建立在以學生幼兒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基礎上。結合小學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科、研、訓”的“四位一體”教師研修模式。初步探討教師合作備課和教研,形成集體智慧,做到備課、教具、反思分工合作,優化教學過程。
3.提高教學效率。圍繞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中心,抓住如何加強教學的組織工作、如何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啟發幼兒的思維、如何鞏固學習效果等現實問題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使教學研究工作能夠重實際、有實招、出實效。
4.狠抓對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完善教學的規范化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活動教師語言規范,鮮明生動;游戲中指導,生活中教育,杜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組織教師到“手拉手”學校開展教研、聯誼等多種方式,以發揮我校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
5.加強保育員隊伍的建設。進一步規范保育員的工作行為,用教育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保育目的。在對幼兒實施保育過程中滲透教育。特別是三歲以下幼兒的護理工作中,提倡保教一體化的教育。掌握幼兒常見病的保健護理知識,隨時觀察幼兒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協助教師進行教育環境的創設。
(三)加強衛生保健工作,保證幼兒安全
1.期初,做好新生幼兒和插班生的體檢工作,嚴防肝炎病的傳入。做好感冒的預防工作,幼兒的毛巾、杯子、碗筷等日用品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園內整潔,室內經常通風,“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預防傳染病的常識,做好晨間檢查和幼兒服藥記錄。
2.組織教工重溫《幼兒教師職責》、《保育員職責》、《幼兒園安全制度》、《幼兒園教師工作條理》強化教工的工作責任心,嚴格做到上崗到位,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認真做好值周工作,巡視幼兒安全,嚴格使用解送卡接送制度,確保幼兒在園和接送的安全。
3.嚴格按照重慶市幼教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的要求,規范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健全完善衛生保健制度。(1)
更多關于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幼兒園工作計劃的文章 >>
· · · · · · · ·
查看更多>>
4.加強膳食管理,提高伙食質量。督促炊事人員遵章辦事,嚴把食品衛生關。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繼續做好午餐24小時留樣工作,嚴防餐飲事故的發生。
(四)提高服務的意識,切實做好家長工作
1.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召開“家委會”,向家長匯報我園工作情況,聽取家長意見。
2.鞏固我園為做好家長服務工作所制定的若干項措施。根據家長的意見,結合園內條件,隨時增加必要的服務項目。
3.作好家長開放半日活動,請家長參加我園重大活動,征求家長對我園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
4.隨時接待和解答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向家長做耐心細致的解釋。
5.根據季節和節假日情況,向家長做好防病及安全問題的宣傳教育。
6.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的發展情況,特別是擔負科研任務的班組,必須向家長宣傳科研任務的意義和目的,以便爭取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五、本期分月工作要點
時間
主題
園務工作內容
值周教師
組織學習自選推薦文章
第一學月(2月)
第1周
幼兒園多快樂
穩定幼兒情緒,行為習慣培養;各班撰寫教學計劃;提倡微笑服務
彭尚瀾
第2周
繼續宣傳、籌備興趣小組,并實施。豐富班級春季區域環境創設。
譚伶俐
第二學月(3月)
第3周
我有好習慣
半日活動教學設計
李 平
第4周
半日活動教學教學研討
譚雙燕
第5周
幼兒生活習慣評比
覃春燕
第6周
家長開放日
黎 容
第三學月(4月)
第7周
感受春天
“春天在哪里”春游活動
陳 靜
第8周
大大班幼小銜接活動
唐維麗
第9周
教室夏季變換裝飾
徐 靜
第10周
幼兒園家長會
韋 瑋
第11周
六一親子運動節目編排。
陳 靜
第四學月(5月)
第12周
開心秀六一
興趣活動節目編排。
黎 容
第13周
節日教室裝飾
韋 瑋
第14周
六一節
更多關于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幼兒園工作計劃的文章 >>
對于十歲以下小兒來說,猩紅熱是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三歲左右也是一個高發期。它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父母們應嚴密觀察,注意并發癥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猩紅熱的誘發原因
猩紅熱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一般冬春季節較多見。這是由一種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在病兒咳嗽、大聲說話或喊叫時,帶菌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易感者直接吸入這種飛沫就會被感染。易感者接觸剛污染過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帕、衣被等,也能受到傳染, 但這種間接傳染比較少見。
早期猩紅熱癥狀
孩子出現發燒、頭痛、咽部充血、嗓子痛、渾身酸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并伴有下面情況之一時,可能患有猩紅熱。
①與猩紅熱患者密切接觸,又沒有服過磺胺等藥物。
②父母、家里人或育嬰人員患有扁桃體炎、咽炎、或有發燒、嗓子痛時。
③猩紅熱流行期間,孩子出現感冒、鼻炎、扁桃體炎、中耳炎、丹毒、咽峽炎等病。
猩紅熱自診要點
①起病急,除有咳嗽、噴嚏、發熱、扁桃體增大等癥狀外,最主要的特點是驟然發熱。
②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面有膿性分泌物。
③發燒后24小時出現皮疹,先由頸、胸、腋窩、肘、腕、大腿根處為多。
④口周有蒼白圈(口唇周圍無疹呈蒼白色)和楊梅舌(舌面鮮紅,舌刺腫大突出,象草莓果)。
⑤頸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但多數不化膿。
⑥皮疹退后可有大片脫屑,但不留疤痕。
猩紅熱治療建議
一旦發現患兒發熱、咽疼、全身彌漫性紅斑疹,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對猩紅熱發熱癥狀較重的患兒,可給予小劑量撲熱息痛或阿司匹林降溫,并注意補充液體。一般不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溫,以免損傷皮膚。一旦確診為猩紅熱,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并隔離一周。
預防猩紅熱并發癥
1. 化膿性并發癥
由于細菌直接侵襲咽喉附近的組織,常易引起這些組織發炎。如化膿性淋巴結炎,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伴有壓痛;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耳道有膿性滲出。
2. 中毒性心肌炎
在猩紅熱的早期,病菌產生的大量毒素常常會侵犯到心臟,引起心肌炎等。病人可出現高熱、寒顫、面色難看等毒血癥狀。
3. 溶血性鏈球菌侵入機體后常使人體免疫系統發生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臨床可出現下列并發癥,(1)急性腎小球腎炎絕大部分為鏈球菌感染后腎炎,臨床以血尿、少尿、浮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2)風濕熱與溶血性鏈球菌關系密切。臨床表現為發熱、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以心內膜受累為主,皮下小結、環形紅斑、舞蹈病。
猩紅熱護理要點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在發病2 至3 周時注意小便顏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醬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減少,面部、四肢浮腫,以及出現關節紅腫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切斷傳播途徑。對患者的衣物及分泌排泄物應消毒處理;流行期間不去公共場所;患者所在場所及病室可用食醋薰蒸消毒。
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藍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中藥煎劑,用以預防。
注意皮膚與口腔的清潔衛生,可用淡鹽水或一枝黃花煎湯含漱,每日2 至3 次。
居室應通風,空氣新鮮濕潤,有條件時盡量讓患兒隔離獨居,避免傳染給別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要臥床休息,以免發生并發癥。
飲食可給予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在發熱出疹時應讓患兒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水或1 :1000的黃連素液嗽口,一日3至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軟膏涂口唇和鼻腔,預防中耳炎、結膜炎等并發癥的發生。
皮疹退后可出現皮膚脫屑,有癢感,注意不要用手剝脫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癢時可涂爐甘石洗劑。
猩紅熱患兒飲食禁忌
(1)忌發物
發物是指容易助火生痰之品,食入發物會使體溫升高,皮疹加劇,病情加重,這類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雞肉、黑魚、鯽魚、海鰻、蝦、蟹、香菜、南瓜等。
(2)忌辛辣
辛辣之物也助火,并直接刺激咽喉部扁桃體疼痛加劇,這類食物有辣椒、辣醬、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姜、大蔥、五香粉等。
(3)忌過甜過咸的食物
過甜的食物多食后會助長機體溫熱,并導致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過甜的糖水、未經稀釋的蜂蜜等;過咸的食品如咸魚、咸菜、腌肉、龍頭烤等,這類食品能刺激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4)忌刺激神經系統的食物
濃茶、咖啡、酒都能刺激神經系統使之興奮,猩紅熱病人由于高熱,神經系統必須保持安靜,食入上述食品后,會使興奮性增高,使病兒變得煩躁不安。
(5)忌較長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猩紅熱的患兒咽部充血紅腫,吞咽不利,又因高熱,往往消化不佳,故忌食較長纖維的蔬菜和水果,這類食物包括竹筍、毛筍、韭菜、豆芽、蒜苗、菠蘿、洋蔥、雪里紅、蕹菜、紅薯、芋艿等。
(6)忌冷飲
患兒高熱,應補充水分,但宜飲用溫涼之水,忌飲各類冰凍飲料,如冰淇淋、冰磚、冰凍橘子水、冰凍雪碧、冰棒、雪糕以及冰凍白開水。冷飲食入后雖可使人一時快樂,但有礙胃之弊,導致食欲減退,消化失常。
(7)忌熱性水果
龍眼肉、荔子、大棗、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溫,食后極易生火,在高熱期間忌食。
(8)忌油炸、烤炙之品
凡經油炸的食品,如炸豬排、炸牛排、麻球、麻花、油條、烤鴨、烤羊肉、烤魚片等都屬忌食之物,一為煎炸烤炙之品外皮堅硬,對咽喉不利;二為燒烤之物易生火,易導致發熱加重。
(9)藥物禁忌
猩紅熱屬鏈球菌感染,極易并發胃炎,故使用抗生素時應選擇對腎臟刺激較小的藥物,避免使用磺胺類藥物。此外,紅霉素口服會出現胃腸道反應,氯霉素、合霉素會使粒細胞減少,使用時必須注意。
猩紅熱預防計劃
(1)管理傳染源
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 至7 天。有人主張用青霉素治療2 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后,應予檢疫至最后一個病人發病滿1 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2)切斷傳播途徑
行期間,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注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3)保護易感者
對兒童機構、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集體,可酌情采用藥物預防。如用芐星青霉素,兒童60 至90 萬μ,成人120 萬μ,可保護30 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 克或周效碘胺每周0.5 克。
治療猩紅熱簡易藥方
(1)大青葉、板藍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 劑,水煎服。用于邪侵肺衛證。
(2)紫草、車前草各15 至30g。水煎,連服7 日。用于毒熾氣營證,也可用于預防。
(3)金銀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葉、薄荷葉各適量。煎湯漱口,每日2 ~ 3 次。用于咽喉腫痛。
猩紅熱可能引發的并發癥
猩紅熱病情差異很大,并發癥比較多,有時需要與其他疾病鑒別,因此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1.猩紅熱一般輕度發熱,持續時間短。如果體溫超過39℃,持續時間長,全身感染中毒癥狀重,應考慮是膿毒型猩紅熱或中毒型猩紅熱,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2.猩紅熱會引起咽后壁膿腫,除咽痛、發熱、拒食外,還會出現咳嗽、言語不清、呼吸困難,并有喘鳴及嗆水,患兒頭后仰,哭聲如鴨鳴,流口水,此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應立即搶救。
3.猩紅熱會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發生在猩紅熱后3 個星期左右,對猩紅熱患兒應注意觀察有無眼瞼或下肢浮腫,尿量及小便顏色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小兒早晨起床時眼瞼浮腫,尿量與平時相比明顯減少,小便顏色呈洗肉水樣或煙灰水樣,應進一步檢查,防止并發急性腎小球腎炎。
4.如果患兒在病后2 個星期左右出現發熱、精神不振、乏力、多汗、面色蒼白、食欲減退、鼻出血、關節疼痛等,應考慮是否并發了風濕熱,不發熱時,脈搏每分鐘大于110 至120 次,則可能是風濕性心肌炎。
5.目前猩紅熱一般是普通型,不需要住院治療,但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應住院治療:①膿毒型或中毒型猩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