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55: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降血脂藥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高血脂;降脂藥;動脈粥樣硬化;反義寡核苷酸
[中圖分類號] R97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2(b)-0014-02
高脂血癥是由于脂肪代謝異常引起血中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所致的血脂異常。高血脂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并且其與糖尿病密切相關,這些疾病均存在發病率高、危害大的特點,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嚴重的思想和經濟負擔。目前,高脂血癥的治療主要還是依靠藥物治療,降血脂藥物作為目前藥物研發的活躍領域,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本文將對降血脂藥物的應用現狀做一綜述。
1 羥甲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自20世紀80年代洛伐他汀上市以來,作為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的他汀類藥物研發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類藥物通過競爭性地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從而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TC),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的能力最高達60%,還能平行地降低三酰甘油(TG),并輕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1]。目前已上市的他汀類藥物分為天然化合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和人工合成(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兩類。他汀類藥物具有高效、安全的優點。大量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顯著降低了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經成為治療大多數脂代謝失調的一線用藥。但隨著其廣泛使用,人們也客觀地認識到他汀類藥物并非完美,其能引起人體內輔酶Q10不足,導致常見的副作用,如肌炎和肌痛等相關性肌病,并且可能引起已有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進一步惡化,而且這在老年患者更容易發生[2];還會由于腦內膽固醇水平降低,引起健忘和易激惹等精神和神經癥狀。這些副作用已經引起了引起醫生和患者的重視。在現有他汀類藥物中,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安全性相對較好。NCX6560和PPD-10558是兩個研發中的他汀類新化合物,后者在血液中的暴露量少,肝靶向性高,正開展臨床試驗用于對現有他汀類藥物耐受性低的患者[3-4]。
2 貝特類降血脂藥物
貝特類降血脂藥物是指一類苯氧芳酸類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PAR-α)的合成激動劑。這類藥物能夠降低極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同時提高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促進VLDL的分解代謝而降低TG;還可以通過上調載脂蛋白A1(ApoA1)和A2(ApoA2)的表達使血漿中HDL的含量增加。20世紀40年代,第一個貝特類藥物氯貝特上市,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貝特類藥物有非諾貝特、吉非羅齊、苯扎貝特、環丙貝特。在他汀類藥物的強大研發攻勢下,貝特類藥物發展較緩慢,雖然已被臨床長期使用,但此類藥品降低心血管風險方面的證據仍然缺乏大量的臨床驗證,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建議將貝特類藥物作為二線調脂藥物使用[5-6]。貝特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TG,提高HDL水平,而他汀類藥物能夠減少膽固醇合成,降低LDL-C的水平。因此,從理論上講他汀類與貝特類藥物聯用將能夠協同改善血脂達標的水平;同時,貝特類藥物能夠減少他汀類藥物治療后的大血管剩留風險。現有臨床試驗也已經證實,這兩類藥物聯用較單用他汀類藥物更為有效和安全。因此,貝特類藥物主要用于他汀類單獨治療未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的情況。
3 膽酸螯合劑類
膽酸螯合劑類藥物通過螯合膽汁酸,阻止腸道的富脂顆粒被膽酸乳化,來減少膽固醇從腸道吸收,這類藥物還能夠反饋性地引起肝細胞LDL受體表達上調,增加其與LDL的結合,降低血中LDL的水平。這類藥物能夠阻止膽酸和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但不能影響膽固醇的體內合成。因此,對于體內合成膽固醇增加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不能達到理想的藥效。副作用較多,主要為結腸膽酸引起的脹氣、惡心和腹瀉。鹽酸考來維侖是較新的膽酸螯合劑類藥物,2000年在美國上市用于改善血糖和降血脂[7]。
4 煙酸類
煙酸是歷史最悠久的將血脂藥物,它通過影響甘油二酯酰基轉移酶2(DGAT-2)來抑制VLDL的合成。有研究表明,煙酸能夠通過作用于FM-70受體來影響外周脂代謝分解[8],但其確切的作用機制至今不明。有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單獨應用煙酸能夠降低心血管事件達20%[9],但也有研究人員對此結果產生質疑。目前,煙酸的應用主要受到其會引起面色潮紅,并具有肝毒性的限制。為了克服這些問題,煙酸衍生物的合成受到頗多重視,但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Arisaph藥物公司研發的ARI-3037MO進入了臨床試驗[10]。
5 總結
雖然現今多數降血脂藥物還是基于上述經典的藥物類型而產生,但降血脂藥物的新主題即將甚至已經出現。最近的一項基因研究結果表明,人體有95個遺傳基因座跟脂代謝相關,這些都將成為潛在的降血脂藥物新型作用靶點[11]。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蛋白轉換酶家族成員-枯草溶菌素轉換酶9(PCSK-9)及其與LDL受體之間關系的研究[12-13]。另外,反義寡核苷酸技術的應用也極大地推動了新型降血脂藥物靶點的研究[14]。
本文對現階段降血脂及脂代謝相關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應用進展進行了簡單總結,由綜述可以看出,他汀類藥物是最為成功的應用,既可單獨用藥,也多用于聯合使用,并且藥效顯著、安全性好,處方量大,已經成為心血管治療的常規用藥,讓患者受益匪淺。然而,這也同時對新降血脂藥物的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藥必須擁有較他汀類藥物更耐受、更安全、藥效更強的優勢,或者要對特定的患者群體有優秀的表現才可能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目前研究更多的和更有前景的還是以他汀類藥物為基礎的多藥聯合方案,其中的第二選擇有膽酸螯合劑、貝特類和煙酸類藥物等,但此類藥物組合的安全性研究仍是不容忽視的。現在多數的研究還是基于對經典酶或受體的抑制作用來發揮降血脂作用的,盡管一些新的方法,如反義寡核苷酸技術及基因技術也被逐漸利用來產生新型的治療藥物,但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由此可見,新型降血脂藥物研究要上一個新的臺階將是長路漫漫。
[參考文獻]
[1] Wierzbicki AS,Poston R,Ferro A. The lipid and non-lipid effects of statins[J]. Pharmacol Ther,2003,99 (1):95-112.
[2] Fernandes G,Spatz ES,Jablecki C,et al. Statin myopathy:a common dilemma not reflected in clinical trials[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11,78(6):393-403.
[3] Djian JP,Maucci R,Guilmin L,et al. NCX 6560,a novel nitric oxyde donating atorvastatin with a promising safety and efficacy profile:a randomised,double blind placebo and active control study[J]. Circulation,2010,122 (21 Suppl.): A14267.
[4] Furiex Pharamceuticals Inc.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associated with PPD10558 versus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previously intolerant to statins due to statin-associated myalgia (SAM)[OL]. http://clinicaltrials. gov/ct2/results?term=ppd10558 (online source).
[5] Ginsberg HN,Elam MB,Lovato LC,et al. Effects of combination lipid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2010,362(17):1563-1574.
[6] Wierzbicki AS. Fibrates: no ACCORD on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aemia[J]. Curr Opin Lipidol,2010,21 (4): 352-358.
[7] Manghat P,,Wierzbicki AS. Colesevelam--a specifically engineered bile acid sequestrant[J]. Fut Lipidol,2008,3(3): 237-255.
[8] Wierzbicki AS. Niacin:the only vitamin that reduces cardiovascular events[J]. Int J Clin Pract,2011,65(4):379-385.
[9] The Coronary Drug Project Research Group. Clofibrate and niaci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AMA,1975,231(4): 360-381.
[10] Arisaph Pharmaceuticals. FDA Accepts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for ARI-3037MO; First in Man Clinical Trial Set to Begin During First Quarter of 2011[OL]. http:/// newsroom/press.php (accessed 10 October 2011).
[11] Teslovich TM,Musunuru K,Smith AV,et al. Biological,clinical and population relevance of 95 loci for blood lipids[J]. Nature,2010,466(7307):707-713.
[12] Lu-Shan L,Min X,Zhi-Sheng J,et al. Effects of pcsk9 siRNA on THP-1 Derived Macrophages Apoptosis Induced by oxLDL[J].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09,11(3):323-330.
[13] Cohen JC,Boerwinkle E,Moseley TH,et al. Sequence variations in PCSK9,low LDL,and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N Engl J Med,2006,354:1264-1272.
關鍵詞:他汀類藥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血脂;臨床實驗
目前,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在不斷的上升,已居我國人口病死率的首位,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是危害健康最嚴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學、基礎及臨床研究已經公認,血脂異常是CHD發病與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隨著對血脂異常與冠心病關系方面認識的提高,調脂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與CHD的關系
研究表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與CHD危險存在密切關系,并且是對數線性關系[1]。基礎研究發現: LDL-C顆粒小,可透過內膜,進入動脈內皮下層。潴留在此的LDL-C被氧化修飾后可被巨噬細胞攝入,繼而變成泡沫細胞。后者融合并破裂,釋放出大量膽固醇,構成粥樣斑塊核心(脂質池)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見, LDL-C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AS)發生、發展的必備條件。我們既往"降脂達標"治療模式已沿用了15年,放棄以LDL-C目標值達標的模式會有一定的困難。但眾多的高質量研究證據明確證明ASCVD事件的降低是通過最大可耐受的他汀治療強度實現的[2]。
2他汀類藥物
2.1藥理作用
2.1.1降脂作用 他汀類藥物是羥甲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由Endo[3]等人首先發現。它們來源于桔青霉素的培養液中,分離出可抑制HMG-CoA還原酶的菌株。他汀類不僅具有最強效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而且也能發揮全面調節血脂的療效。這類藥物不僅能大幅度地降低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而且能有效地降低輕至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癥,而且還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總而言之,他汀類是一類較全面的調脂藥物。
人體的膽固醇來源有兩條途徑:①由食物中攝取;②體內合成。機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因素有飲食成分、消化道吸收情況、膽汁酸中膽固醇的排泄、體內膽固醇的轉化及各種膽固醇合成相關酶的活性等。影響細胞內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酶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
他汀類的化學基團與 HMG-CoA極為相似,對膽固醇合成過程中的早期限速酶即HMG-CoA還原酶有特異的競爭性抑制作用,因此可以抑制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而膽固醇在肝臟中的合成一旦受到抑制,就會造成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含量減少,通過細胞內膽固醇調節元件的作用,刺激肝細胞表面 LDL受體的數目增加。細胞(主要是肝細胞)表面 LDL受體代償性上調,會加速攝取血漿中的 LDL,最終導致 LDL和其他富含載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顆粒包括中間密度脂蛋白和較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攝入和分解加速。同時,有研究觀察到他汀類還抑制肝臟內富含 apoB脂蛋白的合成。
2.1.2降脂外作用(非調脂作用)[4-10]
2.1.2.1改善內皮細胞功能 有報道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中,長期辛伐他汀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內皮功能。Tsunekawa[11]等給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時間內服用西立伐他汀,在血脂水平未改變的情況下,已有改善損害的內皮細胞功能作用。Vasa[12]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穩定型冠心病患者時,發現他汀類藥物可以增加循環血中的內皮前體細胞的數量并增加其功能,并認為內皮前體細胞參與缺血損傷后的再修復作用是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制之一。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可能通過不同作用機制而直接影響內皮細胞的合成與分泌,從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2.1.2.2抑制炎癥反應 他汀類藥物抑制巨噬細胞趨化因子(MCP-1)表達和分泌,阻止單核細胞及其它炎性細胞浸潤,顯著減少動脈硬化內膜、中層的巨噬細胞和新生血管數量。
2.1.2.3對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他汀類對細胞增殖的影響,可從細胞及分子水平上加以闡明。由于在抑制膽固醇合成的同時,也使甲羥戊酸途徑的其他產物如非甾醇的異戊二烯類(長萜醇、輔酶Q、異戊烯基tRNA)等生成受阻。這些異戊二烯類物質,可使細胞內的某些蛋白質異戊二烯化而活化其功能,致使細胞增殖信號表達增加。他汀類通過減少某些蛋白質的異戊二烯化而抑制細胞的增殖。
2.1.2.4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他汀類藥物抑制巨噬細胞表達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TF),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血栓烷A和血栓烷B,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它還可直接抑制血栓形成。
2.1.2.5對斑塊穩定性的影響 可增加粥樣斑塊的穩定性。粥樣斑塊是由增生的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纖維組織和脂類等組成,其核心是一些壞死物質和沉積的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外周包繞著纖維組織帽。許多研究表明,他汀類可降低斑塊中脂質含量,減弱纖維組織帽所受到的血流剪切力,減少泡沫細胞釋放蛋白水解酶而分解細胞外基質,從而穩定斑塊,甚至可以使斑塊回縮變小。
2.1.2.6其他 改善血液流變性、預防骨折、抗腫瘤作用和預防癡呆等。
2.2他汀類藥物的種類 迄今為止,我國已廣泛應用的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主要包括: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o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匹妥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我國并不常用的品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國產的他汀類藥物"血脂康",它是以特種大米、特制紅曲霉菌種為原料,運用現代生物科技發酵而成,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成分。血脂康富含洛伐他汀等多種 HMG-CoA抑制劑、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麥角甾醇、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2.3不良反應
2.3.1一般不良反應 他汀類藥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應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癥狀、消化不良、轉氨酶升高等,發生率≥1%。偶見過敏反應、視力模糊,停藥后均可消失。
2.3.2肌肉毒性 一般來說,肌病的發生率約為0.1%~0.2%,且與劑量相關。若出現肌病后繼續用藥,則可進展為急性腎衰和橫紋肌溶解。臨床表現為:肌痛、肌觸痛、肌無力、肌病、跛行,嚴重者引起橫紋肌溶解癥。除肌肉癥狀外,還表現為:血清肌磷酸激酶(CK)升高達正常高限10倍以上;血清 ALT升高到正常高限3倍以上;肌肉活檢為非特異性炎癥改變;肌電圖顯示肌病表現等。肌肉毒性是他汀類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
2.3.3肝毒性 所有他汀類藥物都可產生肝毒性,其發生率為1%,且呈現劑量依賴性。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洛伐他汀都有引起ALT升高的報道。
2.3.4其他不良反應 有報道他汀類藥物可引起陽痿。
3近期5項關于他汀的大規模的、隨機化、設對照的臨床試驗(RCTS)[13-16]
《美國膽固醇宣教規劃 (NCEP)》的"成人高膽固醇血癥查出、評估和治療專家委員會"的第三個報告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 簡稱 ATP Ⅲ)的執行總結發表于2001年 5月,報告全文發表于2002年12月。ATP Ⅲ根據科學證據,提出了高膽固醇血癥及有關諸種異常的處理建議。建議的提出,主要根據是大規模的、隨機化、設對照的臨床試驗 (RCTS)的結果。近10年來,一項接一項大型的 RCTS 的結果,為這些建議提供了大量資料;其它的論據,如多項前瞻性流行病研究以及規模較小的一些臨床試驗亦為這些建議的精心擬制提供了依據。歷次的 ATP報告均確認降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箭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許多前瞻性研究均已表明,高 LDL-C血漿濃度是冠心病(CHD)的一個主要危險因子。還有大量的 RCTS證明,降低了 LDL-C水平,主要冠脈事件的危險性就降低。ATPⅡ中,降 LDL-C裨益的證據主要是一些 RCTS的薈萃分析,而這些 RCTS觀察的是他汀以外藥物的降脂治療的效果。ATP Ⅲ溫習了5項大規模他汀的 RCTS 的新資料,還分析了幾項規模較小的他汀和其它藥物的 RCTS。ATP Ⅲ根據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學研究和 RCTS科學證據,提出了一個降 LDL-C治療的規則系統。5項大規模他汀的 RCTS如下:
3.1心臟保護研究 (Heart Protection Study) 這項臨床試驗共觀察英國(年齡40~80歲)的 20536名發生 CHD事件的高危成人。選入標準為冠心病、其他閉塞性動脈病或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40mg/d 舒降之組和安慰劑組。第一終點為總死亡率(總分析)和致使及不致使的血管事件 (亞組分析),同時探明癌和其他主要病發生率。結果表明:隨機分入舒降之組的患者,各種原因的死亡率顯著降低13%(P0.01),重大血管事件減少 24%,冠心病死亡率降低 18%,非致使性心肌梗死加冠心病死亡減少 27%,非致使性或致使性腦卒中減少25% ,心血管血運重建減少21% 。各亞組事件率降低相近似,包括無冠心病診斷而患及血管病或外周動脈病、糖尿病者。患者無論男、女,無論選入時年齡是否超過70歲,服舒降之事件率的降低均相近似。并且未見報告舒降之治療有明顯不良副作用。肌病、癌發病率或因其他非血管病住院均無明顯增多。HPS的研究者們對糖尿患者的結果進行了更細致的檢查。HPS研究者的結論為:總的看,糖尿患者用他汀類降膽固醇有效,包括無 CHD表現及LDL-C水平相對地低的患者。
3.2老人服普伐他汀的前瞻研究(Prospective Study of Pravastatin in the elderly at risk, PROSPER) 這項研究觀察普拉固治療對患 CVD和腦卒中或發生兩者高危的較老年男、女的效果。觀察對象(5804例,男性2804例,女性3000例),年齡70~82歲,有血管病史或 CVD危險因子。隨機分入普拉固 40mg/d或安慰劑組。第一終點為冠心病死亡、非致使性心肌梗死、致使或不致使性腦子卒中的復合終點。作者們稱,PROSPER的結果說明他汀治療可以應用于年齡較老者。
3.3抗高血壓及降脂治療預防防心肌梗死試驗--- 降脂部分(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Lipid Lowering Trial,ALLHAT-LLT) ALLHAT的主要目的是評估現有的高血壓治療。其中的降脂部分,是該項臨床試驗的一個分題,目的在評估普拉固(與通常的治療比較),能否降低中低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還另有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子、年齡較老患者的總死亡率。ALLHAT-LLT的這兩組的總死亡率相近似,6年死亡率普拉固組 14.9%,通常治療組 15.3% ,兩組CHD事件無大差異。
3.4心臟預后試驗--- 降脂組(Anglo-Scandinavai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 Lowering Arm,ASCOT-LLA) ASCOT-LLA試 驗 與 上 述 ALLHAT-LLT降脂部分的結果不同,它的高血壓患者的結果明顯不同。它選入19342例高血壓患者,年齡 40~79歲,至少還有 3種其他的危險因子。患者隨機分入2種抗高血壓方案中之一。其中10305人又隨機分入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10mg或安慰劑組。實驗提示,有多種危險因子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療降LDL,進行一級預防,降低CVD危險具有相當潛力。
3.5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評估和心肌梗死 的 感 染 一 溶 栓 22(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22,PROVE-IT) 此研究旨在探明高危患者用他汀積極降 LDL-C能否減少重大冠心事件,包括死亡率,優于"標準"的他汀降 LDL-C治療。比較不同劑量的二種他汀:80 mg 阿托伐他汀和 40mg普拉固。結論:在此實驗中,阿托伐他汀僅有優于普拉固的中等趨勢,未達到統計學的顯著性。
4項新臨床試驗表明,有效地降低 LDL-C,在相當程度上降低 CHD 危險,一項則反映治療組和對照紐之間的 LDL-C水平差別不夠大,危險的降低不明顯。
詳細分析五項大的臨床研究和其它資料,得到的啟示是:治療高脂血癥靶目標 ①明確降脂治療主要靶目標是降低 LDL-C。這是基于大量的基礎研究、動物實驗、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試驗資料基礎上的,無論高危患者 LDL-C水平如何,只要有效降低 LDL-C,就可以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病危險性。②第二個(次要)治療靶目標是非 HDL-C。對于甘油三酯高, HDL-C低患者,可用貝特類、煙酸治療,或與他汀類聯合用,可降低 TG、升高 HDL-C、降低 CHD危險性。
4 AHA/ACC中關于降血脂的標準
2013年11月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科學年會上頒布的2013版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ACC降低成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風險膽固醇治療指南頒布。
該指南不再推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治療目標,而是由臨床醫生確定患者屬于四種相互排斥的高危人群的哪一種,并按照以下方案啟動他汀類藥物治療,見表1。①具有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應該接受高強度的(年齡< 75歲)或中等強度(年齡≥75歲)的他汀類藥物治療。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90 mg/dL的患者應接受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70~189 mg/dL、沒有臨床ASCVD的40~75歲糖尿病患者應至少接受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④沒有臨床ASCVD或糖尿病,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為70-189mg/dL,估計10年ASCVD的風險≥ 7.5%的患者應接受中等或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
該指南有3個顯著的變化:①在ASCVD二級預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目標值的證據;②在ASCV D一級預防中LDL-C與非HDL-C目標值的證據;③在ASCVD一級/二級預防的血脂管理中,哪些因素影響調脂藥物的降脂水平、有效性及安全性。該指南"顛覆"了以往的治療觀點,對以上問題的詮釋令人耳目一新,但又引人深思[17]。
另外,我國生產的他汀類藥物"血脂康"常用劑量是600 mg/次,2次/d。有研究提示每晚服900 mg血脂康可獲得較好的療效;還有研究比較了血脂康1200 mg/d與1800 mg/d的調脂療效,結果顯示血脂康1800 mg/d可進一步提高調脂的總有效率。
5國外研究進展
國外的一些研究肯定了他汀類藥物的降脂及降脂外作用,日本學者Takahide Kohro[18]關于冠心病的研究表明:他汀類和纖維酸類被認為具有最有效的治療效果,而鈣通道阻滯劑被認為有副作用; Hiroaki Takashima[19]等通過3-D血管超聲技術試驗來評價普伐他汀通過降脂來縮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發現普伐他汀通過降脂可以顯著縮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降低 LDL-C水平。
但是在治療合理用藥方面卻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例如學者 Yi-Heng LI[20]等人的研究認為: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入院后48h內給予他汀類藥物干預和入院后48h后(出院前)給予干預,在4個月以及1年后的作用無顯著差別。應用他汀類藥物干預的重點應在于力爭這類患者在住院期間就能應用他汀類藥物將其血脂控制到目標水平,而不在于入院后開始使用他汀類時間的早晚。
K.M.Fox,S.K.Gandhi[21]等學者關于年齡大于65歲和小于65歲患者應用不同種類他汀類藥物的療效調查提出:瑞舒伐他汀對極高危及高危患者的療效優于其他他汀類藥物,且臨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化情況選擇用藥。還有很多相關性的研究不能盡述。
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在降血脂的同時能有效地降低冠脈事件的發生率及死亡率,臨床上應根據AHA/ACC中提出的標準給予患者規范、合理的藥物干預,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該指南推薦適用于評估LDL-C水平為70~189 mg/dl患者的ASCVD風險,用于指導是否啟動他汀治療;以及評估糖尿病患者的風險,用于指導他汀治療強度。對于我國患者,這一模型是否能夠應用于臨床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李覺,布艾加爾?哈斯木,胡大一,等.心腦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血脂異常及他汀類藥物干預狀況的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3):2358-2360.
[2]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ion.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 LDL cholesterol :a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170,000participants in 26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0,376:1670-1681.
[3]朱丹萌,翟所迪.他汀類的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應[J].中國藥學雜志,2008,38(12):969-972.
[4]張旭東,李景龍,王振香.幾種新型調脂藥物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2(2):100-101.
[5]何菊英,唐敏,藏雷,等.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抗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8,7(30):4130-4131.
[6]倪春峰,李志欲.HMG-GoA還原酶抑制劑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07,19(8):12.
[7]王松男,張玉東.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強化降脂的研究進展[J].心臟雜志,2007,19(4):488-490.
[8]陳少萍,秦永文,鄭興.他汀類藥物多效性的研究進展[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7,7(5):325-327.
[9]李勇.他汀類藥物臨床治療:強化降脂與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5,14(5):268-271.
[10]趙清珍,劉坤申.他汀類藥物強化降脂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防治中的作用[J].新醫學,2007,38(11):758-760.
[11]Tsunekawa T,Hayashi T.Cerivastatin,a 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reductase inhibitor,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in 3 days[J].Circulation,2001,104:376-379.
[12]Vasa M,Fichtlscherer S.Increase in circulating endotheliap progenitor cells by sta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ulation,2001,103:2885-2890.
[13]Grundy SM,Cleemar JI,Merz NB,etal.最近幾項臨床實驗對NCEP-ATPⅢ指南的啟示[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5,11(1):64-71.
[14]胡大一.新證據 新認識 新進展--解讀NCEP-ATPⅢ指南2004年修訂報告[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5,4(2):87-90.
[15]Neil J.Stone.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人治療組第三次指南:更新及在實際中的應用[J].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 心臟病學,2005,1(4):13-14.
[16]趙水平.血脂異常防治指南NCEP-ATPⅢ介紹.中國社區醫師,2006,22(297):16-17.
[17]Stone NJ, Robinson J, Lichtenstein AH, et al. 2013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J Am Coll Cardiol, 2013,7.
[18]Takahide Kohro, MD; Dobun Hayashi, MD; Yoshihiro Okada, MD;et al. Effects of medica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Japane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CAD) Study[J].Circ J 2007,71: 1835- 1840.
[19]HiroakiTakashima,MD;Yukio Ozaki,MD;Tatsuya Yasukawa MD;etal.Impact of Lipid-Lowering Therapy With Pitavastatin,a New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 3-Dimension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J].Circulation Journal,2007,71,1678-1684.
常常有病人會問,“脂肪肝必須服降脂藥嗎?”“我是高脂血癥,又有脂肪肝要服降脂藥嗎?”
現有的研究證實,降血脂藥物對于脂肪肝本身的改善可能并無多大好處。如果脂肪肝與高脂血癥合并存在,則應權衡利弊是否應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用藥目的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減少心腦血管事件,而非促進肝內脂肪消退和降低血清轉氨酶。
目前認為,不伴有高脂血癥的脂肪肝原則上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對于酒精性和藥物性脂肪肝伴有的輕至中度高脂血癥,徹底戒酒和停用可疑藥物是最好的治療措施,通常無需應用降血脂藥物。但他莫昔芬引起的高脂血癥并脂肪性肝炎例外。兒童、青少年、孕婦以及75歲以上老人新發的高脂血癥和脂肪肝,一般也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脂血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或)減肥降糖藥物3~6月以上,仍表現為混合性高脂血癥或高脂血癥合并兩個以上危險因素者,需考慮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脂血癥合并脂肪肝,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中重度增高和(或)甘油三酯(TG)重度升高(>5.65mmol/L),特別是已并發冠心病者,降血脂藥物治療應與改變生活方式的措施同時啟動。
調脂藥物主要選用他汀類和貝特類,降血脂的效果與不伴脂肪肝患者相近,但肝內脂肪沉積很少單純因血脂的改善而減輕,而肝損害的發生率卻顯著高于無脂肪肝者。為此,通常需要酌情選用肝毒性較小的降血脂藥物,必要時適當減少劑量或聯合使用保肝藥物。已進行的兩項小規模的開放試驗顯示,非諾貝特和他汀類藥均不能改善NAFLD患者的肝組織學損傷。普羅布考、雙嘧達莫以及一些中藥制劑等在高脂血癥合并脂肪肝的防治中可能有其優勢,但其客觀結果有待臨床驗證。對于脂肪肝合并血脂輕度異常的患者,可以選用兼顧調整血脂、預防動脈硬化和保護肝臟的藥物,如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素以及大劑量的維生素E。
鑒于合并高脂血癥的NAFLD患者為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超高危人群,改良的全美健康膽固醇教育計劃ATPIII指南以及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代謝綜合征處理指南同樣適用于高脂血癥NAFLD患者。降脂治療的目標以降低LDL-C為主要目標,TG>2.2mmol/L者第二治療目標是非HDL-C。降低LDL-C首選他汀類,次選膽酸鰲合樹脂或非諾貝特;降低TG首選吉非羅齊、非諾貝特,次選大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后者適合于同時伴高LDL-C血癥者。
由于脂肪變性肝臟對肝毒藥物的耐受性下降,在進行降脂治療的同時,需要密切監測肝功能。如果合并肝功能損害,不管其原因為何,均需常規加用保肝藥物聯合治療。
(作者每周三有專家門診)
封面人物介紹
范建高,1966年8月生,江蘇泰州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教授、消化內科副主任、脂肪肝診治中心主任。兼任世界胃腸病學會和亞太地區肝病學會會員、國際肝膽胰學會和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學會中國分會委員;中華肝臟病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副組長、中國脂肪肝防治網首席專家;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診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中青年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肝病學會和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委員等職。
主編《臨床脾臟病學》、《脂肪性肝病》、《肝病基礎理論與實踐》、《脂肪肝與酒精肝的防治》等專著和科普讀物7本,擅長慢性肝病特別是代謝綜合征相關肝病的診治。
為什么有些人會這樣呢?也許人們把血管當成了水管,認為時間長了就會結垢,不定期通一通就會堵死。
血管堵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關鍵是血管一旦“結垢”就不是滴點兒藥能解決的了,特別是已經堵死了的血管。
那么,這種定期的“通血管”是否真的能起到人們所希望的那樣有預防血管堵塞的作用呢?不能說它―點兒用都沒有,但其作用實在是微不足道。
首先,我們來看看血管堵塞的原因。一種是血管內粥樣斑塊的形成。將這種粥樣斑塊比喻為“結垢”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粥樣斑塊越來越大,或者在此基礎上有血栓形成,這樣就造成了血管堵塞。粥樣斑塊的實質是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另一種是血管壁本身不斷增厚,血管腔不斷縮小,以至于最后血管完全閉塞。這種血管閉塞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和糖尿病。
再來看看用于“通血管”的靜脈點滴藥物。這類藥物主要是擴張血管、抗凝溶栓、改善細胞代謝幾大類,有些煙酸類藥物尚有降血脂作用。
擴張血管和抗凝溶栓藥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的急性缺血發作或血管閉塞,對于預防幾乎沒有作用,盡管其中的抗凝作用有預防血栓形成的功效,但其作用短暫,停藥后其作用只能再延續幾個小時,所以等于沒有作用。改善細胞代謝類藥物也是作為心腦血管急性缺血發作而使用的輔助治療藥,不能作為一線藥物使用。同時具有擴張血管和降血脂作用的煙酸類藥如脈栓通,其擴張血管作用與其他藥相比沒有什么優勢,但由于其有降血脂的作用,就顯得特別一些。但煙酸類降脂藥只對甘油三脂有效,對危害最大的低密度脂蛋白無效。另外,降脂治療是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靠靜脈點滴治療高血脂癥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一般來說,凡是靜脈用藥,絕大多數是治療用藥,而且是緊急治療用藥,不能用靜脈點滴的藥物來預防疾病。
再說,臨床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盡量不靜脈點滴。現實中偶有因靜脈點滴而引起死亡的病例發生,若果真如此就吃了大虧。
那么,血管是否不需要“通”呢?非也。但是,與“通”血管相比,使其不堵顯得更為重要。也就是不能等到血管已經“結垢”或快要堵塞時再通,因為這時就到了危險的邊緣了。
怎樣才能保持血管暢通無阻呢?這就要從去除使血管堵塞的病因著手。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完全沒有這些因素,你患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將降低20倍甚至于更低。
以往認為,一旦得了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治療只是能夠保持現狀或延緩發展,無論如何治療是不能逆轉的。近幾年的研究發現,給予充分而有效的降脂治療,不但能夠延緩病情的進展,而且能夠使已經形成的粥樣斑塊消退。
動脈粥樣斑塊的消退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還沒有發展成心肌梗塞的冠心病能夠徹底治愈,意味不幸已經得過心肌梗塞的病人不會再犯心肌梗塞,意味著腦供血不全的患者不再暈暈乎乎,意味著腦梗塞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如果你想要獲得這些好處,那就要確確實實使血脂永遠保持在正常范圍。
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減少脂肪攝人,這對于因飲食不當導致的高血脂是最有效和最節約的方法。二是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對于那些因血脂代謝紊亂而引起的高血脂癥只能堅持藥物治療。
運動降血脂,早上效果好等 朱大鈞
美國研究人員對不愛運動的青壯年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餐前12小時運動有叨顯的降血脂作用,血甘油三酯水平在間斷運動者中下降27%,在持續運動者中下降15%。
專家認為,運動過程中肌肉收縮可刺激肌肉中清除脂肪的酶,使其活性增高,利于脂肪的清除。這種酶的活性在運動后12小時最高,降脂效果最好。所以,進食高脂肪餐前12小時運動,降血脂效果最好。可見,晚餐豐富者以早晨鍛煉為好,早餐豐富者則以晚上鍛煉為好。但多數人晚餐比早餐豐盛,因此早上運動降脂效果好。研究還發現,運動降血脂的持續時間不超過24小時,因此,體育鍛煉要每天進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降血脂效果。
服藥后不宜立即運動 從 容
針對目前有些小病小傷患者服藥后馬上投入運動的做法,有關專家指出,這是不對的。因為藥物服用后30分鐘到1小時,即可在胃腸內溶解,并被小腸壁血管所吸收,再由血液將藥物的有效成分輸送到全身各處發揮作用,故服藥后需要一定量的血液參與循環。如果服藥后馬上運動,血液就會大量流向肢體等運動部位,使胃腸內臟的血流變少,致使輸送藥物的血液減少,藥物吸收緩慢或不徹底,藥物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服藥后 1小時應暫緩運動,更應避免劇烈運動。
蔬菜瓜果亦護肝 李 強
我國學者研究發現,多吃蔬菜瓜果和菌類能使慢性乙型肝炎肝細胞癌變發病率減少 20%,同時發現血清維生素A的水平與蔬菜攝取呈正相關。少食蔬菜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與多吃蔬菜者相比,發生肝細胞癌變的危險性要高4~7倍,由此可以推測,多吃蔬菜對患病的肝臟具有保護作用。
學者們認為,蔬菜瓜果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木質素、果酸、無機鹽等,這些物質是肝臟病人恢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
動物試驗表明,薺菜可縮短凝血時間,具有止血功能,適用于慢性肝炎有鼻出血、齒齦出血者;空心菜有解毒、清熱涼血作用;馬蘭頭有養肝血、清肝火,以及良好的補血和明目作用;蘑菇、木耳所含的多糖類物質有調節免疫、對抗腫瘤的作用;益氣補中,潤肺止咳的百合,還具有軟堅散結功能;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對預防肝臟癌變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黃瓜有促進腸道毒素排泄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其所含的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尤其適合脂肪肝的防治;海帶含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膽汁中的膽固醇,食物纖維索褐藻酸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排泄。此外,大蒜、花生、葵花籽、山楂、無花果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護肝作用。
【關鍵詞】降脂中藥;高脂血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
Progressinstudyoflipid-loweringChinesemedicines
【Abstract】Theoriginandmechanismofhyperlipidemiaareintroduced.Theprogressoftheresearchonlipid-loweringChinesetraditionalherbalmedicineisreviewed,whichconsistsofstudyoflipid-loweringChineseherbsandtheireffectivecomponents,andoftheirexperimentalandclinicaluses.
【Keywords】lipid-loweringChinesemedicines;hyperlipidemia;totalcholesterol;triglyceride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脂血癥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高脂血癥又是誘發冠心病、動脈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癥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尋找高效無毒的降血脂藥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對高脂血癥的藥物研究很多,中藥在這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優勢:藥源豐富,毒副作用小,療效比較確切,又有多種降血脂作用途徑,能夠靈活組方、因人制宜,所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高脂血癥的有關概念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類的總稱,包括: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β脂蛋白、磷脂和游離脂酸等。正常人空腹濃度值(mg/100ml)為:甘油三酯20~110,膽固醇及其酯110~220(膽固醇酯占70%~75%),磷脂110~120。臨床上所稱的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HLP),主要是指膽固醇高于220~230mg/100ml,甘油三酯高于130~150mg/100ml的人群。
脂蛋白是指與脂類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包括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同脂蛋白的脂質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較少有質的差異。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化學組成80%~90%是甘油三酯,是機體轉運內源性甘油三酯的重要形式,所以當極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甘油三酯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是將肝臟合成的膽固醇轉運到全身組織的主要形式,它的分子最小,膽固醇含量最高,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時,膽固醇總量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顆粒較小,蛋白質含量最高,能夠比較自由地出入動脈,可把動脈壁上的膽固醇逆向轉運到肝臟中進行代謝后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高密度脂蛋白的減少就意味著膽固醇總量的增高[1]。
對于高脂血癥,西藥的療效比較顯著,特別是他汀類藥物已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市場潛力。降脂西藥主要有四類:(1)苯氧芳酸類,此類藥物有非諾貝特、吉非羅齊、苯扎貝特等,它們降血脂作用強,起效快,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膽固醇強;(2)三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它們以降膽固醇為主,降脂作用強,起效快;(3)煙酸類,其中氧甲吡嗪較常用,降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膽固醇強;(4)泛硫乙胺,為輔酶A的衍生物,有降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另外還有膽酸螯合樹脂類、氯貝丁酯類、亞油酸類等。這些藥物在降脂的同時,會引起血糖升高、惡心、腹脹、腹瀉及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鑒于西藥這種副作用的情況,尋找新的有效降脂中藥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醫在臨床上將高脂血癥歸于肝腎虧虛、脾虛痰濕、氣滯血瘀等,所以治療時多用補益肝腎、健脾化濕、活血化瘀、清熱通便、消食化痰藥,如:補益肝腎的有何首烏、女貞子、枸杞、靈芝、蟲草、刺五加葉、桑寄生等;健脾理氣的有人參、絞股藍、陳皮、甘草、山楂等;活血化瘀的有蒲黃、當歸、虎杖、牛膝、姜黃、三七、川芎、銀杏葉等;清熱解毒的有馬齒莧、黃芩、黃連、柴胡、漏蘆、、荷葉、葛根等;通便的有大黃、決明子、虎杖等;祛濕化瘀的有半夏、海帶、昆布、澤瀉、月見草、沙棘等。可見,許多中藥有降低血脂作用,但在藥效上各有側重,作用機理和途徑也有所不同,多種途徑起綜合療效的中藥才是較好的降脂藥[2]。
降低血脂的途徑主要有:(1)抑制外源性脂質吸收,多為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如蒽醌類成分、蒲黃中的固醇類物質、何首烏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這種作用。(2)抑制內源性脂質合成,即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徑中一個或幾個環節:如澤瀉中的三萜類成分、絞股藍總苷等。(3)促進脂質轉運和排泄、調節脂代謝:如人參皂苷、柴胡皂苷等[3]。
2降脂中藥及其有效成分
2.1降脂中藥的研究近年來,對單味中藥及其有效成分降脂作用及機制的研究,成為中藥調脂領域研究的特點,多年的研究發現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藥有90余種,如:山楂、澤瀉、丹參、大黃、決明子、何首烏、甘草、茯苓、柴胡、芍藥、川芎、白術、黃芪、、茵陳、當歸、葛根、荷葉、桑寄生、桃仁、生地黃、黨參、姜黃、人參、絞股藍、枸杞子、靈芝、刺五加葉、女貞子、冬蟲夏草、懷牛膝、杜仲、月見草、蒲黃、紅花、三七、沒藥、銀杏葉、沙棘、虎杖、陳皮、半夏、漏蘆、黃連、黃芩、鬼箭羽、赤松葉、火麻仁、柿葉、花粉、馬齒莧、大豆、大蒜、茶葉、海帶、米糠、香菇、紫菜、燕麥、洋蔥、桔梗、薤白、水蛭、熊膽、木耳等[4,5]。其中以降膽固醇(TC)為主的中藥有:山楂、澤瀉、何首烏、柴胡、川芎、當歸、荷葉、黨參、人參、靈芝、刺五加葉、懷牛膝、蒲黃、沙棘、陳皮、半夏、漏蘆、大豆、薤白等。降甘油三酯(TG)為主的中藥有:甘草、刺五加葉、黃連、黃芩等。降TC、TG的中藥有:大黃、決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黃、人參、絞股藍、枸杞、女貞子、蟲草、月見草、三七、銀杏葉、虎杖、馬齒莧、大蒜、茶葉、水蛭、熊膽、木耳等。其降脂作用以降血清膽固醇居多;其功效多屬補肝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及消食、除痰、利水等[2,4,5]。
2.2中藥降血脂有效成分研究經大量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考察發現,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現就多種降脂活性成分的藥效及作用機理概述如下。
皂苷類成分:具有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以皂苷類居多,降脂機制也遵從第三條途徑。以這類成分降脂作用為主的天然藥物有:絞股藍、人參、柴胡、三七葉、刺五加葉等,它們對高脂血癥動物的TC、TG和LDL有顯著降低作用。蒽醌類成分:廣泛存在于天然藥物中,而以蓼科、豆科植物居多,主要代表藥物有:大黃、何首烏、虎杖等。黃酮類成分:其生理活性多樣,降血脂主要通過抗氧化作用實現。代表植物中,山楂為常用中藥材,主要含金絲桃苷為主的黃酮類有機酸,能明顯降低小鼠血清TC和升高HDL/TC;蕎麥總黃酮、沙棘黃酮、銀杏葉黃酮均能抑制高脂血癥動物TC、TG的升高,對高脂血癥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生物堿類成分:生物堿是天然藥物中存在最多的一類化學成分,具有強烈的生理活性。如利用荷葉生物堿制劑喂飼高脂血癥小鼠,其血清TC的含量有明顯降低。揮發油及脂肪油類:揮發油為一類主要由萜類、低分子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如沙棘油、微孔草油、月見草油、中華大蒜油及火麻仁油均屬于此類。蛋白質類成分:主要指一些活性蛋白質、活性肽及氨基酸等富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質。大豆蛋白、甘薯粘蛋白、決明子蛋白質都屬于此類,均能使高脂血癥大鼠的TC、TG和LDL顯著降低。因為這類蛋白質中含有與膽汁酸相結合的組分,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和膽固醇在體內的沉積。活性多糖類:降脂機理與蛋白質類似,大部分都遵從第三方面的降脂途徑。枸杞多糖、北蟲草多糖、海帶多糖、石莼多糖和魔芋中所含葡甘聚糖,都可以顯著降低高脂血癥動物血脂中的TC、TG水平,同時提高HDL/TC值。不飽和脂肪酸:它能與膽固醇結合生成熔點低、易于運轉、代謝和排泄的酯,改變膽固醇體內分布,減少血管壁中脂酯沉積。多酚:降脂機理與黃酮類似,也是通過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來實現的。其他類成分:除了上述降脂活性成分外,還有少數固醇類,萜類等化合物。如:綠豆中所含植物固醇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澤瀉主含三萜類化合物,可降低血清TC、TG,升高血清HDL[1,3]。
中藥所含成分十分復雜,既有有效成分,又有無效成分和有毒成分,所以選用合理的提取工藝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新技術正被逐步采用,包括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膜提取分離技術,超聲提取技術,微波萃取技術,高速逆流色譜提取技術,酶法提取技術,半仿生提取法,破碎提取法,空氣爆破法,液泛法,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雙水相萃取技術,超濾技術,高速離心分離技術等。現舉例加以說明:絞股藍皂苷的提取工藝為:絞股藍全草切碎為粗粉離子水浸泡水浴80℃減壓提取3次超濾器過濾濾液加NaOH調pH至9~10D101-A型樹脂柱吸附0.5mol/LNaOH洗滌水洗至中性95%乙醇洗脫洗脫液加入活性炭回流趁熱抽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干燥粉末狀絞股藍總皂甙薄層層析與Rb1的圖譜比較。山楂總黃酮的提取工藝如下:山楂切片,干燥粉碎用乙醇作溶劑,微波提取減壓蒸餾大孔樹脂吸附蒸餾水清洗95%的乙醇洗脫回收乙醇水浴加熱脫水總黃酮含量測定。
3降脂中藥的實驗研究及臨床研究概況
3.1實驗研究張勇等[1]闡述了高血脂的形成與危害,以及降血脂的作用機理。根據作用機理的不同,闡明了中藥降血脂作用的研究和結果,并對中藥聯合用藥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孫欣峰等[4]綜合分析了近年來降脂單味中藥有效成分及復方制劑的研究現狀,并對開發前景作一展望。康旭亮、林啟云[6]則主要從混合成分、油類、酚類、黃酮類、多糖類、皂甙類六方面概括了近年來單味中藥化學成分提取物的降血脂研究進展。
邵淑麗等[7]造成小白鼠實驗性高脂血癥,用蘆筍香菇汁、蘆筍香菇綠豆汁治療,均可顯著降低小白鼠血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顯著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P<0.01)。他們[8]還用柴胡、姜黃,柴胡姜黃1比1配伍治療,也可達到此類效果。江燕等[9]將大豆皂苷與絞股藍提取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復方大豆皂苷膠囊(SS),喂養高血脂雄性大鼠,結果表明具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有學者[10]用高血脂小鼠連續實驗,結果攝入適量的大豆皂苷(SS)也能夠顯著降低血清TC、TG及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有用紅棗汁進行實驗,可降低高血脂癥小鼠的血清TC、TG、LDL,對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11]。絞股藍一直是傳統降脂藥,為葫蘆科絞股藍的全草,味苦,微甘,性寒,有抗腫瘤、降血脂、延長細胞壽命、耐缺氧、抗疲勞、抗潰瘍等作用。給予高血脂小鼠大、小劑量復方絞股藍膠囊,均能降低小鼠體重,對血脂(TC、TG、LDL-C)含量有明顯降低作用及對HDL-C有升高作用[12]。有人用大鼠建立高血脂癥動物模型觀察絞股藍滴丸的影響,結果絞股藍滴丸可明顯降低TC、TG和LDL的含量,升高HDL/LDL的比值[13]。李春艷等[14]采用高脂血癥大鼠模型,觀察仙人掌粉對血脂水平的影響。結果仙人掌粉對大鼠血脂有調節作用。張崇本等[15]制備了肥胖高脂大鼠模型,將5種中草藥提取物(5ECH)應用于實驗,結果5ECH具有顯著的劑量依賴性減肥降脂作用。以大鼠和家兔為實驗對象,說明姜黃提取物可以顯著降低血脂水平[16]。有報道稱,獼猴桃果仁油對動物也有輔助降血脂作用[17]。為了探討甜杏仁對脂質代謝的影響,王暉等[18]采用大鼠高脂模型,觀察了不同劑量甜杏仁的降脂作用,結果TC、TG及LD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愈發榮等[19]對復方草決明不同活性部位的調脂作用進行實驗研究,為該藥的進一步開發研制提供實驗依據。張榮等[20]對決明子進行提取,結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顯著降低血清TC和TG,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為決明子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
國外也有許多此類的實驗研究,如:有報道評述了草藥和醫療藥物之間的動力學相互作用[21]。給雄鼠喂養Orengedokuto(OT)、Daio-Orengedokuto(DOT,黃連、黃柏、黃芩、茉莉屬梔子等),結果OT或DOT都相應地降低血清TC和LDL水平[22]。YamamotoK等[23]研究了Hercampuri提取物對高血脂老鼠的脂質代謝方面的作用。實驗組的HDL膽固醇和磷脂含量升高,肝臟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了,可見Hercampuri提取物改善了老鼠血清中的脂質代謝。有人將天然藥草精制成AstragalusmongholicusandAngelicasinensis(AA)溶液再喂養高脂血癥老鼠,結果AA降低了血清TC、TG、LDL和VLDL的濃度,升高了血清HDL的濃度及HDL2/HDL3的比值[24]。BasgaryS[25]評價了植物Amirkabiriaodoratissima對于高脂血癥兔的動脈硬化癥的研究進展,說明這種草藥有益于抑制冠狀動脈中的脂肪和降低血清中的脂質。也有人[26]研究了一種草藥(SleemaX)對于肥胖老鼠的作用,用SleemaX治療3周,結果體重、TC、TG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WegenerT[27]評論了一些草藥產品的降脂作用,如大蒜、朝鮮薊和姜黃色素等。大蒜(主要成分為蒜堿)對動脈硬化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而朝鮮薊和姜黃色素則主要對食用富含脂肪及消化不良的病人用。研究蜂膠乙醇和水提物對糖尿病老鼠血脂的影響,結果老鼠血清中的TC、TG、LDL-C、VLDL-C等都得到了降低,且HDL-C水平有所上升,可見蜂膠能夠調節血脂代謝[28]。為了研究傳統中藥配方對實驗性高膽固醇的影響,有學者用老鼠進行了血清脂蛋白水平和肝功能實驗[29]。用兔試驗,研究日本傳統草藥柴胡加牡蠣湯對高膽固醇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結果血清TC和LDL水平有顯著地降低[30]。S.Ghasi等[31]調查了山葵葉的天然提取物對高脂肪飲食老鼠的低膽固醇效應。QiongLuo等[32]研究了Lyciumbarbarum果實提取物的低血脂作用,通過連續實驗,檢測高血脂兔血清中的血脂,結果顯示TC、TG濃度顯著降低,HDL-C明顯升高。
3.2臨床研究報道評論了山楂的狀態,山楂素的種類,它的傳統應用及化學成分;討論了它的藥理學活性(強心劑、降血壓藥、抗高血脂和抗氧化活性);還討論了臨床研究、劑量、毒性和藥物相互作用等[33]。張順來[34]以活血化瘀藥物組成方劑,患者服藥后,可降低TC、TG、LDL,同時可升HDL,對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應用名老中醫藥專家劉茂甫教授治療高脂血癥的經驗方—益腎降脂湯治療老年高脂血癥85例,總有效率達90.6%[35]。方藥組成為:紫丹參18g,生山楂18g,何首烏15g,菟絲子15g,女貞子12g,枸杞子15g,水煎200ml,每日2次,早晚服。用參烏降脂湯(何首烏、太子參、草決明、大黃、三七粉、山楂、路路通)治療高脂血癥72例,總有效率為83.33%[36]。調脂健肝湯處方為:山楂、何首烏、丹參、茯苓、陳皮、澤瀉、雞內金、炒莪術、法半夏、決明子、姜黃、三七末。有人通過觀察顯示,調脂健肝湯治療高脂血癥60例,總有效率為95.0%[37]。復方降脂顆粒是由絞股藍提純粉、丹參、茵陳、山楂、甘草組成的,它有顯著降低TG、TC及升高HDL-C的療效且未見不良反應[38]。用絞股藍總苷片治療高脂血癥112例,也有明顯的療效[39]。有人采用自擬方山荷湯(山楂、荷葉、何首烏、絞股藍)治療高脂血癥患者60例,總有效率為91.67%[40]。采用自擬五味降脂散(絞股藍、黃芪、生山楂、刺梨根、丹參)治療高脂血癥66例,平均總有效率為84.85%[41]。還有人讓脂肪肝患者口服祛脂復肝湯,經治療后TC、TG及LDL顯著降低,說明祛脂復肝湯能明顯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42]。給脂肪肝患者口服舒肝降脂煎(絞股藍、黃芪、茵陳、郁金、澤瀉、姜黃),治療后血脂和肝功能均得到良好的調節[43]。有報道用降脂片治療高脂血癥,證明有良好的療效[44]。孟輝等[45]采用加味二陳湯(半夏、陳皮、制南星、大黃、澤瀉、山楂、三七等)治療高脂血癥82例,總有效率為94%。才向軍[46]采用化濁降脂湯(制首烏、草決明、蒼術、澤瀉、女貞子、山楂、紅花)治療高脂血癥80例,結果血清TC、TG、LDL明顯降低,HDL升高。我們課題組自擬了幾個降血脂臨床組方:柴胡12g,郁金12g,白礬15g,丹參20g,生山楂30g,沒藥6g,人參6g,黃精12g,澤瀉12g,決明子30g,首烏30g,絞股藍15g,辨證為氣滯血瘀、氣虛痰阻,治則為舒肝活血、補氣化痰;又如黃精15g,靈芝15g,金櫻子12g,首烏30g,枸杞子12g,女貞子15g,仙靈脾12g,生山楂30g,葛根15g,蒲黃10g,銀杏葉15g,虎杖10g,辨證為肝腎不足、血瘀痰阻,治則為補肝腎、活血祛痰。以上兩方若做成片劑或膠囊可各加紅曲0.3g。
4結語及展望
綜上所述,中藥降血脂是一種簡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國內外的實驗研究及臨床研究均取得了進步。另外,在降脂中藥中,有一部分既是藥品又是食品,如山楂、枸杞子、荷葉、、大蒜、海帶、馬齒莧等,這為開發降脂食品創造了良好條件。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中醫藥在防治高脂血癥方面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臨床實驗大多缺少現代科學的理論依據;研究近期效果遠多于遠期效果;很多報道中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有效化學成分的研究。所以今后應該深入地研究藥理和中藥化學成分,進行有效藥物的篩選,擬制出降脂效果好的配方,以便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目前,尋找新的降脂中藥,對已發現的中藥進行評價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勇,尚德靜,李慶偉.中藥降血脂的研究進展.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7(2):201-205.
2李志平,張麗娟.淺析降脂中藥的藥效作用與機理.中醫藥研究,2000,16(6):46-47.
3劉浩然,田育望.中藥降脂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概述.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12):742-745.
4孫欣峰,吳立明,郝芬蘭.降脂中藥的研究現狀及展望.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1,8(1):25-27.
5岳增輝,嚴潔,常小榮.中醫藥防治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5(2):63-64.
6康旭亮,林啟云.單味中藥提取物降血脂的研究進展.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14(3):10-12.
7邵淑麗,馬德濱,徐興軍,等.蘆筍、香菇、綠豆對小白鼠實驗性高脂血癥的預防作用.中醫藥信息,2002,19(3):72-74.
8邵淑麗,徐興軍,馬德濱,等.柴胡、姜黃對小白鼠實驗性高脂血癥的預防作用.中醫藥學報,2002,30(4):59-60.
9江燕,高旭年.復方大豆皂苷膠囊對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中藥材,2004,27(10):758-760.
10肖軍霞,彭光華,張聲華.大豆皂苷預防小鼠高脂血癥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營養學報,2005,27(2):147-150.
11張雅利,陳錦屏,李建科.紅棗汁對小鼠高血脂癥的影響.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38(1):116-118.
12王樹桂,潘瑩.復方絞股藍膠囊對高脂血癥.小鼠血脂的影響.廣西中醫藥,2005,28(3):54-55.
13張煒平,馬玉亭,許華.絞股藍滴丸對實驗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內蒙古中醫藥,2004,2:25-26.
14李春艷,成小松,劉浩,等.仙人掌粉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的影響.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4,14(6):347-349.
15張崇本,張曉蘭,尚克剛,等.5種中草藥提取物對大鼠的減肥降脂作用.中草藥,2004,35(12):1377-1381.
16楊俊卿,周岐新,李遠宗.姜黃提取物對實驗性動物高脂血癥的防治作用研究.中國藥房,2004,15(10):600-602.
17劉富強,劉秀英,周月嬋,等.獼猴桃果仁油輔助降血脂作用實驗研究.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4,10(89):978-979.
18王暉,張淑華,郭愛民,等.甜杏仁調節血脂作用的研究.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4,25(1):23-25.
19愈發榮,李世平,張冬雷,等.復方草決明提取物對血脂調節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4,20(2):108.
20張榮,馮瑪莉,武玉鵬,等.決明子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量效關系的實驗研究.中國藥物與臨床,2005,5(3):183-185.
21IoannidesC.Pharmacokineticinteractionsbetweenherbalremediesandmedicinaldrugs.Xenobiotica,2002,32(6):78-451.
22KimYS,JungEA,ShinJE,etal.Daio-OrengedokutoinhibitsHMG-CoAreductaseandpancreaticlipase.BiolPharmBull,2002,25(11):45-1442.
23YamamotoK,OgawaH.Improveeffectofperuvianherbsonlipidmetabolismofdiet-inducedhyperlipidemicstroke-prone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SP).ClinExpHypertens,2004,26(5):55-454.
24LiJ,YuL,LiN,etal.AstragalusmongholicusandAngelicasinensiscompoundalleviatesnephrotichyperlipidemiainrats.ChinMedJ(BeijingEnglEd),2000,113(4):14-310.
25BasgaryS.EffectofAmirkabiriaodoratissimaondevelopmentofexperimentalatherosclerosisinrabbit.Atherosclerosis-Supplements,2003,4(2):171.
26NagA,NagN,NagB.SleemaX:anewherbaminformulationasananti-obesealternativemedicinewithhypolipidemicandinsulinsensitizingproperties.FASEB-J,2002,16(5):Pt.2,A1017.
27WegenerT.Thevalueofphytotherapeuticlipid-loweringagents.WienMedWochenschr,2002,152(15-16):17-412.
28H.U.Fuliang,H.R.Hepburn,HongzhuanXuana,etal.Radloff.Effectsofpropolisonbloodglucose,bloodlipidandfreeradicalsinratswithdiabetesmellitus.PharmacologicalResearch,2005,51:147-152.
29BingJunCheng,AiMoritomo,YukikoYamasaki,etal.Preventiveeffectoftraditionalherbalformulaeagainstexperimentalhypercholesterolemiainratswithspecialreferencetobloodlipoproteincholesterollevels.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2004,94:275-278.
30FumihikoYoshie,AkiraIizuka,MasayoshiKubo,etal.Protectiveeffectsofsaiko-ka-ryukotsu-borei-to(chai-hu-jia-long-gu-mu-li-tang)againstatherosclerosisinkurosawaandkusanagi-hypercholesterolemic(KHC)rabbits.PharmacologicalResearch,2001,43(5):481-487.
31S.Ghasi,E.Nwobodo,J.O.Ofili.HypocholesterolemiceffectsofcrudeextractofleafofMoringaoleiferaLaminhigh-fatdietfedwistarrats.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2000,69:21-25.
32QiongLuo,YizhongCai,JunYan,etal.HypoglycemicandhypolipidemiceffectsandantioxidantactivityoffruitextractsfromLyciumbarbarum.LifeSciences,2004,76:137-149.
33ChangQ,ZuoZ,HarrisonF,etal.Hawthorn.JClinPharmacol,2002,42(6):12-605.
34張順來.降脂湯對高脂血癥和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天津藥學,2004,16(1):44-45.
35劉永惠,鄭清蓮,楊曉峰,等.“益腎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50例臨床觀察.江蘇中醫藥,2002,23(10):20-21.
36李小平.參烏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72例總結.湖南中醫雜志,2003,19(5):7-8.
37楊福泰,陳煜輝,周鶯.調脂健肝湯治療脂肪肝60例臨床觀察.新中醫,2004,36(3):39-40.
38朱勇,何應偉.復方降脂顆粒治療高脂血癥臨床觀察.廣東藥學,2003,13(4):41-43.
39胡喜國.絞股藍總苷片治療高脂血癥112例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1(4):316.
40唐友明.山荷湯治療高脂血癥60例臨床觀察.廣西中醫藥,2003,26(1):14-15.
41王勁紅,劉克儉.自擬五味降脂散治療高脂血癥66例分析.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1):34-35.
42高輝,周大橋,熊益群,等.祛脂復肝湯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3):165-167.
43黃朝.舒肝降脂煎治療脂肪肝的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雜志,2003,37(9):10-11.
44呂宗科.降脂片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湖北中醫雜志,2004,26(12):7-8.
【關鍵詞】中醫藥;治療;高血脂癥;進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95-02
高脂血癥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的一類較常見的疾病,是人體內脂質代謝紊亂的結果.血脂過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密切相關,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血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治療和預防高脂血癥有著重要的臨床和現實意義.目前,西醫降血脂藥物發展較快,但因其副作用及潛在的危險,以及較重的經濟負擔,都使得臨床運用受到一定限制.結合我國國情,運用祖國醫學中醫中藥方法治療高血脂癥,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有著極好的臨床意義.研究中醫中藥降低血脂的有效方法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醫學認為高血脂 癥屬本虛標實 ,屬中醫 學“痰濕”、“濕濁”、“血瘀”等范籌。臨床辨證多歸于肝腎虧虛、脾虛痰濁 、氣滯 血瘀 … ,治療時大多采用補益肝腎 、健脾益氣 、滋陰養血 、活血化瘀 、清熱通便 、消食化痰之法。
1 中藥治療高血脂癥
1.1 中藥治療高血脂癥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 ,隨著對降血脂中藥的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 ,證實中藥對高血脂癥有多途徑 、多靶點 、廣譜降血脂以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且不良反應少1 。部分中藥通過抑制機體對外源性脂類的吸收和膽固醇轉化物膽酸在肝腸循環中減少膽酸重吸收的數量從而達 到降血脂的目的2,如何首烏 、草決明 、虎杖 、大黃等 ;部分中藥通過阻斷膽汁酸的肝腸循環 ,減少膽汁酸重吸收的數量 ,不僅增加膽汁酸及其衍生物的排泄量,還能通過反饋機制增加膽汁酸合成限速酶活性,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膽固醇目的3,如甘薯 、枸杞 、決明子 、海帶 、大豆等 ;部分中藥通過抑制脂類的合成來起降血脂作用 ,如絞股藍總皂苷 、大黃 、香菇 、阿魏等 ;部分中藥通過抗過氧化來實 現降血脂 ,如山楂 、蕎麥 、銀杏 、黃芩等 ;部分中藥通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水平來實現降血脂,如南瓜 、月見草 、澤瀉 、姜黃 、山楂等1 。
1.2 單味中藥:這需要用現代的研究技術,從免疫 、分子生物學角度開展中醫藥基礎研究 ,為中醫藥治療高血脂癥提供臨床指導依據。周明學報道4,西洋參莖葉總皂苷在臨床推薦劑量上可明顯改善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脂質成分(包括減少脂核面積和改善脂質成分與膠原成分比例,從而起到穩定斑塊的作用。丁平5等研究發現,西洋參膠囊能降低膽固醇 (TC)、三酰 甘油 (P均
1.3 中藥復方:,中醫臨床多用復方,因此中藥復方的實驗研究更接近于臨床實際,其實驗結果更容易接受中醫理論的指導。張紹開650例高血脂癥患者給予瓜蔞貝母散(貝母 9 g、瓜蔞 6 g、花粉 6 g、茯苓 6 g、橘紅 6 g、桔梗 6 g)治療 2個月后發現,血清 TC、TG顯著下降 ,ApoAl明顯提高,脂代謝紊亂狀態得到改善。劉桂霞等7報道,補陽還五湯具有明顯改善高血脂癥患者的癥狀及降低 TC、LDL―C、TG和升高 HDL―C 的功效,從而達到降脂 、調節載體蛋白代謝、改善生存質量 、降低血脂和減少高危斑塊所含脂質的作用 ,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趙躍紅8采用自擬參楂降脂散 (白參 250 g、丹參 250 g、白術 200 g、山楂 300 g、積實 100 g)治療 高血脂癥 患 者 49例 ,發現能有效降脂 ,并能提高血流動力 ,改善微循環 ,增強臟器功能 。涂曉龍9 采用疏利少陽膽氣 、疏肝醒脾以調脂方法治療高血脂癥患者 4l例 ,方選大柴胡湯加味(柴胡 、黃芩 、制半夏 、枳實 、白芍 、大黃 、山楂 、生姜 、大棗 )。結果顯示 , TC、TG、LDL―C含量降低 ,HDL―C含量升高。孫 艷玲10 報道 ,丹杞降脂飲 (枸 杞子 、首烏 、丹 參 、山楂 各 30 g,決明子 、澤瀉各 15 g)治療 高血脂 癥 總有效 率為 92%。吳建英 等”11報道 ,紅參山楂飲 (紅參 10 g、生 山楂 30 g泡水代茶 飲)具有降低 TC、TG、LDL―C作用。同時研究表明,山楂的多種制劑均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山楂提取物 可明顯 降低 FG;紅參為補氣藥 ,凡五臟臟氣不足 、體弱氣虛時均可應用 ,活血化瘀與補氣法配合應用 ,補其不足 ,通其瘀滯 ,以達到消除瘀阻 、疏通血脈 、調和氣血 、消瘀而不傷正氣 的效 果” 。王金玲等12 以降脂化濁湯為基礎方加 減治療高血脂癥 100例。基礎 方 :陳皮 10 g,半夏 10 g,茯苓 15 g,甘草 6 g,丹參 30 g,赤芍 10 g,澤瀉 10 g,焦山楂 15 g,香附 10 g,決 明子 15 g,荷葉 15 g,何首烏15 g。加減 :氣短者 加黃芪 30 g、黨參 15 g;頭暈者加天麻 10 g、白術 12 g,胸 悶重者加瓜萎 15 g、薤 白 10 g。結果表 明 ,降脂化濁湯能有效降低 TC、TG,提高 HDL―C水平 ,降低體質量指數。喻紅 等13報道 ,采用自制降脂散 (即取山楂 180 g、紅 花60 g、水蛭 180 g、丹參 180 g、何首 烏 180 g,將上述藥物單 味研粉后混勻分裝 4號膠囊 ,每粒 0.5 g)治療高血脂癥可明顯降低 TC、TG,升高 HDL―c。任世存等14 采用 芪蛭飲(由黃芪 、姜黃按 2:1水煎濃縮 ,水蛭按一定比例研 細粉 ,配入濃縮液中)治療氣虛血瘀痰阻型高血脂癥患者 58例 ,結果顯示降低TC、TG和 LDL的療效分別是 84.5% ,86.21%和 84.48% 。同時,患者服用芪蛭飲后 ,舌質紫暗 、口唇發紺減輕 ,氣短 、倦怠乏力等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 。王現英15應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基本方 :桃仁 、紅花 、當歸 、生地 、川 芎 、牛 膝 、柴胡 、桔 梗 、甘草 ,頭沉重 、肢麻 、嘔惡痰涎者加石菖蒲 、遠志、 半夏、茯苓 、橘紅 ,頭痛 、眩暈者加天麻 、鉤藤 ,失眠 、多夢者加茯神 、夜交藤治療高血脂癥 82例 ,取得良好療效 。
朱偉嶸,醫學碩士。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擔任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代謝病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常委兼秘書,上海市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委員等職。、論著十余篇,參與編寫中醫專著2部。承擔中醫藥管理局及部市級科研課題6項。
專業特長: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代謝性疾病的中醫治療;常見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下午;
中醫糖尿病特色專病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科學生活》:我們知道飲食對血脂的影響很大,那么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存在哪些誤區?對于血脂偏高的人群來說,哪些食物是有利于血脂的控制,哪些食物會增加患高脂血癥的風險呢?
朱醫生:大家要明確,飲食療法只是整體治療高脂血癥的一部分。不單單要從飲食上面控制,而是需要整個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樣才能更有利于達到控制血脂的目標。
首先,要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飽和脂肪酸的來源主要是肉類,尤其是肥肉,還有動物的油脂。現在很多人喜歡吃西點,像奶油蛋糕,其實西點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很高。油類中,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這個東西大家要警惕,很多食物包括西點都是用棕櫚油做的,像大家經常吃的方便面就是用棕櫚油炸的。
飽和脂肪酸也很好鑒別,只要把油放冷,它就會凝固起來。像豬油,冷卻后就會變成白色的脂肪塊。像方便面,大家應該都有這個體會,沒吃完的方便面,放涼以后,里面就有凝固狀、白顏色的油析出。還有很多油炸的食品,像快餐店的炸雞腿、炸雞翅,就是用棕櫚油烹制的;有些餅干、糕點也是用棕櫚油做出來的。這些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對血脂的控制是相當不利的。
然后,還要避免攝入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的營養素,包括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膽固醇高的食物,常見的有蛋黃、內臟、魚子、蝦子、魷魚、墨魚等等。反之,多食用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營養素,包括:植物固醇和可溶性的維生素,也就是一些粗纖維的成分。我們平時吃的蔬菜,里面含有一些可以降解的水溶性的纖維素的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改善腸道內的菌群,可以調節血脂,有利于脂質的代謝,調節人體對脂質的吸收。
對于血脂增高的病人來講,飲食一定要有節制。日常飲食要清淡,限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增加攝入植物性脂肪,特別是那些不飽和脂肪酸,多吃蔬菜、瓜果,搭配魚類、瘦肉、豆制品、蔬菜,牛奶要選擇脫脂的。即使是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養成一個科學、平衡的飲食習慣。當然,長期吃素也不行,營養成分不完整,反而會引起內源性的膽固醇增高。
在食用油中,我們建議最好使用橄欖油,它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當高,對心血管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E。水果里面對血脂控制最有利的是蘋果,還有香蕉、菠蘿、獼猴桃,山楂也相當好,研究表明山楂降血脂的作用十分明顯。還建議高血脂的人多選擇高鈣的食物,奶制品、豆制品的含鈣量都很高。花生、紅棗也很好,但不要多吃。還有黑木耳、核桃等都不錯。還要食用含鉀豐富的食物,豆類里面含鉀也很高,還有番茄、乳制品、海帶。
建議高血脂的病人可以多喝茶,對于調節血脂也有很明顯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抗氧化、保護血管的作用。我們中醫里面有個小的方法,每天堅持用生山楂泡水喝,每次放三到四片就可以了,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還要配合運動減肥。
另外,還有些食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比如說深海魚、杏仁、馬齒莧。馬齒莧是種野菜,味道酸酸的,還稍微有一點苦,中醫里面是用來治療慢性腸炎的,它對于降甘油三酯有很好的作用。海產品里面的海帶和紫菜降血脂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同時,豆制品也是很好的控制血脂的食物。另外洋蔥、大蒜、木耳、金針菜(黃花菜)以及香菇等菌類食品都有很好的降血脂的作用。
《科學生活》:在改善生活方式方面,大家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內容?
朱醫生:改變生活方式,這里主要提三點:運動、減肥、戒煙。如何控制體重呢?必須要控制總的熱量的攝入。我們知道,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換算成熱量單位——大卡(千卡),你要保證所攝入食物換成的總的能量要下降。從食品的能量換算角度來講,脂質換算成熱卡的比例是1∶9,即1克油中大約有9個單位熱卡的熱量;而飯是1∶4。就是說,同樣的克數,脂質產生的能量要高得多,吃同樣重量的食物,油脂產生的能量要高,這樣總的能量就超標了,所以肉類的食物要少吃。
同時,體力活動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直靜坐不動,消耗的能量就少。再加上吃得多,動得少,能量消耗不掉,血脂也代謝不掉,就有可能會出現高血脂的情況。如果要使血脂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就要限制飲食的總的熱卡,增加運動,這樣就可以減輕體重,降低血脂。
《科學生活》:在高脂血癥中,膽固醇偏高是很常見的,那么哪些食物含膽固醇高,哪些食物含膽固醇低?
朱醫生:首先,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每天要少于200毫克。動物的腦子所含的膽固醇是最高的,其次是蛋黃、動物內臟。即使是瘦的羊肉、鴨肉、雞肉也要盡量少吃,因為它們屬于高膽固醇食物,而魚類和奶類中膽固醇含量比較低。
含中等膽固醇的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含膽固醇的量為100~200毫克。我們前面提到,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要限制在200毫克以內,就是說,你每天只能攝入100克的中等含量膽固醇的食物。那么中等含量膽固醇的食物有哪些呢?包括魚類、蟹肉、豬排、雞肉、豬的夾心肉、鴨肉、紅腸、冰激凌等。
含膽固醇低的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膽固醇的含量在100毫克以下。比如說,魚類里面的鰻魚、鯉魚、黃魚、帶魚,海魚膽固醇含量比河魚低。肉里面的純瘦肉,去皮雞肉,牛奶。豆類里面幾乎是不含任何膽固醇的,所以豆類是我們一直在推薦的食物。
《科學生活》:對于高甘油三酯血癥的人飲食要注意什么呢?
朱醫生:首先要限制進食量,要降低體重,要減肥,要盡量使自己達到標準體重范圍里面。標準體重為身高(厘米)-105,在這個數值上下10%的浮動范圍內均為標準體重。比如一個170厘米的人,他的標準體重就是170-105=65(千克)。還要限制甜食的攝入,血脂高的人對糖類特別敏感,進食糖類容易引起甘油三酯增高,前面也提到了,甘油三酯增高容易得脂肪肝。
還要禁酒,酒喝多了容易得酒精性的肝病,也容易得脂肪肝。再就是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尤其是大豆類的蛋白,因為它們是植物蛋白,適當地限制膽固醇,尤其是限制動物類的脂肪的攝入。對于混合性的高脂血癥,因為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所以,飲食控制就更加嚴格了。要限制膽固醇、動物脂肪、控制食量、降體重、忌甜食、忌酒,要注意很多禁忌,多吃蔬菜和豆類 。
《科學生活》:請您談一談我們中醫在治療高脂血癥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
朱醫生:在中醫里面是沒有高脂血癥這個名字的,它是現代醫學使用的名稱。但中醫里面也有相關的癥候。包括:痰濁、血瘀、眩暈、胸痹、中風、痰濕,這些都和高脂血癥相關。中醫理論雖然沒有血脂概念,但我們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內經》里面就提出“膏脂學說”,里面就談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就是說,膏脂是由于飲食當中的精微所產生的。到清朝時,這個概念又講得更加明白一點,里面提到,“中焦之氣,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則皮肉膏肥,余于內則膏肓豐滿”。就是說人在飲食過剩的情況下,脂肪就會積存在皮下和內臟中 。
中醫認為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與飲食相關的,其次是和情志有關。中醫講的情志又與五臟里面的肝臟相關,中醫理論叫做“肝主疏泄”,肝臟是一個很重要的調節人的情志的器官。如果人長期處于一種不良的心境,總是心情不好,就會“肝失疏泄”,這樣的人往往比較抑郁,老是不開心,表現在飲食上就是要么不想吃飯,胃口不好;要么就暴飲暴食,結果都是損傷了人的脾胃。中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何為“運化”?就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要通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轉化成有益的營養物質,但是如果運化不好,那么所化生的不是好的營養物質,而是那些代謝產物,那些糟粕的東西,比如過剩的脂質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像糖尿病病人就是糖分,我們稱為“甘濁之邪”;對于高血脂的病人來說,就是那些脂質的沉積,不能代謝掉,脾胃不能把這些脂質運化掉,就沉積下來了。總的來講,這些臟腑之間都是互相影響的。肝的功能不好就會影響到脾胃的功能,反之,脾胃虛弱的人也會影響到肝的疏泄,導致肝和脾兩個臟器的功能都出現異常,最終的結果會導致這些脂質、濁邪、痰濕存積在體內不能被運化掉。
還有和人的勞累也很有關系。“勞倦無度”,過累和過逸,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太動和太累都會造成腎的損傷。“腎為先天之本”,腎損傷以后也會影響到脾,我們說“脾腎兩虛”這也是誘發疾病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從臟腑來講,高脂血癥和肝、脾、腎三個臟器的關系最密切,由于這幾個臟器本身出現了比較虛弱、不足的現象,代謝產物、廢物就容易堆積,包括痰濁、瘀血等不好的東西就沉積到體內。
《科學生活》:我們中華民族的中醫、中藥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哪些中藥可以降血脂,它們的功效如何?
朱醫生:我們把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藥大致分成補益類、利濕化痰類、行氣消導類和活血化瘀類。補益類藥物對調理血脂都有作用,傳統的滋補藥,如人參、黃芪,還有絞股藍,可以配絞股藍茶,還有枸杞、蟲草等這些滋補肝腎的藥,枸杞用以補肝,蟲草用以補腎。還有靈芝和香菇等菌菇類都是很好的降脂藥物。還有首烏的降脂的作用也不錯。還有黃精,黃精是通過健脾的方法來降脂的。還有三七,理氣活血化瘀。
利濕化痰的藥里面,海藻、海帶、茵陳、澤瀉,澤瀉是利水的藥,通過增加小便,可以起到很好地化痰、利水、降脂的作用。還有荷葉,我們夏天經常會用荷葉蒸一些點心吃,荷葉降血脂的作用也很好。薤白,上海人經常用它來做泡菜,像大蒜一樣的東西。還有決明子,它不屬于補的藥,而屬于瀉的藥。這些中藥是通過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方法來降血脂的。
行氣消導類藥也可以降脂,像柴胡、萊菔子,萊菔子又叫蘿卜籽,蘿卜有很好的理氣和消食的作用。一般來說,消食藥物也都有減肥的作用。山楂、陳皮,都是消食的藥,飲食過量傷了脾胃,中醫里面稱為“傷食”,就是吃得太多、不消化,吃壞了,這種情況要用消導藥。而這種消導藥都有降脂的作用。還有大黃,它是瀉下的藥,在中藥里,我們把它稱為“將軍”,可以過關斬將,它瀉下的力量、清熱的功效很強,大黃還可以減肥降脂。
活血化瘀類的藥物,像姜黃、蒲黃、葛根、丹參、銀杏葉,這些藥物不僅可以降脂,還對心腦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黏度,有活血的作用。其他清肝明目的藥材如桑葉、、草決明。還有銀杏葉用得也很多,有各種各樣銀杏葉的制劑,有口服的、滴丸、注射液等。
研究發現,降血脂的中草藥有90余種,主要是用于降低膽固醇,而降低甘油三酯的藥物相對要少一些。研究證明,比較明確的降膽固醇的藥物有首烏、黨參、蒲黃、澤瀉、人參、靈芝、當歸、川芎、山楂、荷葉、陳皮、柴胡等等,我剛剛講的這幾個大類里都有。降甘油三酯的有黃芪、黃連,都是苦寒藥,還有刺五加和甘草。對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效的有絞股藍、銀杏葉、女貞子等。還有個月見草,可以降血脂,還有很好的降血糖的作用,常常被做成油劑,叫月見草油 。
現代醫學把這些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進行研究。葛根里面的有效成分是葛根素、葛根異黃酮。往往這些含有黃酮和多糖成分的中藥,都有比較明確的降脂的作用。涉及的藥物有:葛根、山楂、銀杏、枸杞、大黃,還有茶葉,茶葉里面主要是多酚和生物堿的成分;還有靈芝,主要是多糖;人參含有皂甙;絞股藍、三七、刺五加都含有皂甙。三七和人參同屬五加科,這些五加科的植物對心血管都有很好的作用。人參對心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強心的作用,同時,它也有降脂和調脂的作用。可見,中醫中藥的作用往往是綜合的,不是體現在某一個方面。中醫講究“一藥可以治多病”、“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就是不同的疾病可以用同樣的治療方法,同樣的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中藥方劑來治療。還有黃芩苷、大蒜素,都屬于比較苦寒的藥,里面含的有效成分都可以降血脂。
《科學生活》: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請您給讀者朋友們介紹幾種簡單實用的降血脂的食療方子。
朱醫生:山楂和荷葉一起,水煎代茶飲。我們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降血脂。這里說的“飲”和煎藥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煎藥”是拿了一個比較大的方子,煎比較長的時間進行濃縮,這是中藥煎劑。而前面講的“飲”,藥味比較少,放的水比較多,煎煮的時間比較短,平時當茶喝,就像廣東人喝涼茶一樣。煎煮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燒開了,滾個幾下,倒出來當水喝就可以了,在夏天特別適合。而降血脂的藥,往往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飲用。比如說,里面也可以加些決明子、枸杞,都可以的。
海帶決明煎——將海帶和草決明一起煎。
飲——將、槐花和綠茶直接拿開水沖就可以了,與泡茶的方法相同。
用何首烏和粳米一起熬粥。
海帶、海藻和黃豆一起煲湯。
關鍵詞: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國內外許多研究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年齡、高血壓、心臟病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各種干預措施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些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也在發生著變化[1]。該研究為進一步探索缺血性腦卒中的可能獨立危險因素,為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將具體結果總結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1 試驗對象
連續選擇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來我院就診診斷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共100例(試驗組),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齡33~85歲,平均 (62.6±12.1)歲,病程1月~12年,平均(4.3±1.2)年;依據頭顱影像學診斷病變部位:小腦梗塞7例,腦干梗塞6例,腦葉梗塞12例,基底節區梗塞29例,多性腦梗塞46例。選擇同期來院體檢健康者100例(對照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30~76歲,平均 (59.7±11.3)歲。缺血性腦卒中符合1995年中華神經內科學會和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聯合討論修訂的關于腦血管病分類診斷標準。
1.2研究方法
統計分析兩組的性別、年齡、抽煙比例、體質量指數、合并疾病、家族史、心房纖顫、服用藥物的差異性。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獨立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逐步分析法檢驗;P
二、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單因素分析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高血脂比例和總膽固醇水平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抽煙、家族史、心房纖顫、高血壓、糖尿病、使用胰島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應用抗血小板和降血脂藥物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家族史、高血壓3級、糖尿病、使用胰島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應用抗血小板和降血脂藥物的比例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能都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影響強度高低依次為心肌梗死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3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使用胰島素、抗血小板藥物、家族史和降血脂藥物。(見表2)
三、討論
既往研究多報道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混雜因素較多,設計不合理等,可能使結果有一定的誤差[2]。該研究對較大樣本進行隨機臨床調查,通過單因素分析得知:試驗組的抽煙、家族史、心房纖顫、高血壓、糖尿病、使用胰島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應用抗血小板和降血脂藥物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家族史、高血壓3級、糖尿病、使用胰島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應用抗血小板和降血脂藥物的比例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能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共同機制為相關動脈內皮功能的紊亂,繼發粥樣斑塊沉積、破裂、血栓、出血,最終導致血管官腔堵塞。因此,有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罹患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大大增加[3]。糖尿病被稱為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等危癥”,糖耐量降低,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導致相關介質如白介素、TNF分子的釋放增多,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最終形成缺血性腦卒中[4]。目前研究認為,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的誘發及進展的重要因素,且血壓越高,病程越長,缺血性腦卒中的可能性越大。
腦小動脈硬化以及顱底主要動脈粥樣硬化都可能是高血壓直接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伴腔隙性腦梗塞患者存在凝血和纖溶系統功能紊亂,引起腦血栓形成,導致腦梗塞的發生。引發腦血管病變的最常見危險因素之一有高血脂,腦梗塞患者常常存在脂代謝紊亂。根據研究顯示,發生腦梗塞危險性是血膽固醇7. 28mmo1/L的人群比血膽固醇為5. 98mmo1/L的人群大兩倍。紅細胞膜的結構功能很可能因為血脂代謝異常而改變,紅細胞的聚集性可能增高,變形性下降,增高血粘滯度,有可能誘發腦梗塞的發生。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和進展性卒中的發生有關,因在缺血的局部位置血流量減少、血流阻力增加,腦循環灌注壓下降,血流切變率降低,紅細胞聚集性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粘附也隨之增加,進一步升高血粘度,使腦血流量減少,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加重腦梗塞患者的病情[5]。
因此,積極治療可能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可早期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張愛娟,王梅,胡鳴一. 腦梗死復發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1486-1487.
[2] 李聽,郭艷萍,鄭蔚.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7):27一28
[3] Ritter MA,Kimmeyer P,Heuschmann PU,et al.Blood pressure threshold violations 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admission for acute stroke:frequency,timing,predictors,and impact off clinical outcomes[J].Stroke,2009,40(2):462-468.
高脂血癥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它是脂蛋白紊亂的標志。
說到高脂血癥,許多人天真地以為它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以為自己年輕,再怎么也不至于出現高脂血癥。然而,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高脂血癥這個原本屬于老年人的疾病可以從青壯年甚至幼兒時期就開始。
高脂血癥對我們人體的危害比較大,因為它是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此外,它還會危及各個器官。高血脂在早期或程度較輕時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它的起病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是這種疾病又不能放任不管,若是長期不治療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腦中風等疾病,同時高血脂也會與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相互作用,可使這些疾病進展惡化,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合理的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癥最合乎生理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即使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的病人,也應以飲食治療為基礎,否則藥物的療效也將被無節制的飲食所抵消。
不少高血脂患者認為吃了藥就萬事大吉,其實非藥物治療對于高血脂的康復也很重要。國內外的專家普遍認為,高血脂病人首先應降低膳食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控制總熱量和增加體力活動來保證熱量平衡,達到和維持理想體重的健康要求。在飲食治療無效時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時,方才使用藥物治療。
高脂血癥患者飲食原則
1、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是控制熱量的基礎。動物性脂肪這類食物飽和脂肪酸過多,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膽固醇吸收和肝臟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膽國醇水平升高。飽和脂肪酸長期攝入過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促進血栓形成。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使血液中的脂肪酸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能夠減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夠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2、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但攝入過多則危害很大,膳食中的膽固醇每日不超過300毫克,忌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3、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其來源非常重要,宜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且植物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在50%以上。如果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可引起人體內臟器官的耗損,造成營養不良,抗病能力減低,容易生病;
4、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雖然人體中的維生素需要量很小,但是作用卻非常巨大。維生素缺乏時便會出現營養缺乏病。膳食纖維在防治人體慢性病方面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但并非多多益善,其攝入過多會影響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每日的推薦攝入量為30.2g。在鮮果和蔬菜中,含維生素c,纖維素較多,能夠降低甘油三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可選擇富含優質植物蛋白、植物固醇和降脂的玉米、大豆及豆制品等。玉米具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預防腦細胞衰退的作用,有助于血管舒張,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大豆及豆制品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皂苷(如豆漿煮漲時液面上浮起的那層泡沫狀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有效地降低血脂,還具有減輕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2、肉蛋奶的選擇:
適當選擇脂肪、膽固醇含量低的食物和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及魚蝦類鯖魚、三文魚、沙丁魚、劍槍魚等深水海產魚類。
牛奶含有羥基、甲基戊二醇,能抑制人體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雞蛋是營養豐富的食物,每個雞蛋約含蛋白質5~6g,但雞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相當于成人一天膽固醇的需要量。因此,人們擔心高脂血癥患者吃雞蛋會加重冠心病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蛋黃中還含有十分豐富的卵磷脂,它可以使膽固醇變得穩定而不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不過,對重劇患者可采取吃蛋白不吃蛋黃的方式。
魚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降血脂功效是植物油的2~5倍,對中老年人的血管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蔬菜的選擇:
可適當多選擇具有降低血脂的蔬菜,如洋蔥、黑木耳等。
洋蔥:國外學者認為,中老年人多吃些洋蔥,可以預防高脂血癥、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實驗證明,冠心病患者每日可食用100g洋蔥,其降低血脂的作用較好。
黑木耳:近年來研究證實,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阻止膽固醇沉積的作用,同時,醫學專家們還發現黑木耳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此外,與黑木耳同類的食物如蘑菇等食用菌類食物,均富含蛋白質,且它們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也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
4、其他:
可選用降脂的綠茶、茶。
茶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它不僅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而且還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壓,作用持久而平穩。因此,我們可以時常飲用茶。
此外,由于葷油為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烹調時可以選用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植物油,每日烹調油10毫升~15毫升。宜采用蒸、煮、燉、氽、熬的烹調方法,并堅持少鹽飲食。每日食鹽6克以下,應從幼年起就開始培養少鹽飲食的好習慣。
飲食禁忌
1 減少動物性脂肪:
如豬油、肥豬肉、黃油、肥羊、肥牛、肥鴨、肥鵝等的攝入量。
2、不宜進食動物內臟:
我們中國人比較偏愛動物內臟,常認為“以臟養臟”,所謂“吃什么補什么”。然而,動物內臟如肝、腎、肚腸、腦等大多屬于高膽固醇食物,比其他食物的膽固醇含量高出好多倍。因此,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的膽固醇,高血脂病人應嚴格限制進食動物內臟。同時也應忌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魚子、魷魚等食物。
3、要避免飲酒:
酗酒或長期飲酒。可以刺激肝臟合成更多的內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脂血癥。因此,中年人還是以不飲酒為好。
減輕體重的必要性
對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最好以每月減重1~2公斤為宜。降體重時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因為過多的脂肪進入人體后會加重高脂血癥,過多的糖在體內可以轉化成三酸甘油酯,也可加重高脂血癥。
適量的體育運動
運動鍛煉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質代謝,防止體脂和血脂增多。運動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人體血液中一種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臟的側支循環,從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健康情況良好,又無冠心病的高脂血癥患者,應該進行經常性的運動,如長跑、騎自行車、游泳、打球、爬山等。
家住農村的老洪在衛生院看病的時候被查出血脂高,醫生給他配了降脂藥,并囑他定期來院診治。老洪為了省錢,沒定期去醫院,而是叫家人用兒子的醫保卡配降脂藥。
聽醫生介紹,高脂血癥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中血脂中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數值越高,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降低血脂,可以減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危險。因此,老洪為了能預防腦卒中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就加大用藥劑量,把血脂降得很低。但是,老洪并不知道,血脂降得太低好比“矯枉過正”,也會有害處。
原來,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質。它不僅參與能量的生產和儲存,還是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原料。如果血脂水平過低,機體的一些生理活動必將受到影響。研究顯示,對老年人來說,膽固醇低并非都好,年齡超過70歲的老年人,膽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爾/升時,其危險性與膽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爾/升相當。盡管腦出血發病率隨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膽固醇低于3.64毫摩爾/升時,腦出血發生率反而更高,而且會縮短壽命。
血脂水平保持的高低,與病人個體情況有關。對于沒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及家族史,其血脂總膽固醇最佳范圍在5.2~5.6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爾/升。如果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但無冠心病史和動脈粥樣硬化,血清總膽固醇就要小于5.2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12毫摩爾/升。已患冠心病的人總膽固醇就要小于4.68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應小于2.6毫摩爾/升。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降脂治療要多加小心,降到一定水平即可。
老年人高脂血癥的治療應首選飲食療法。即使是用藥物治療,飲食療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脂血癥老年人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也要限制鹽的攝入。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入,如多食魚類,特別是深水魚。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控制體重。研究表明,單純飲食和運動療法可降低血膽固醇7%~15%。
當飲食、運動療法不能控制高脂血癥時,可以遵醫囑服用一些降血脂的藥物。但因每種藥物均有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在中止服藥后血脂會迅速回升,所以必須強調飲食療法,輔以適當的運動,并積極進行病因治療,才是調控血脂的好辦法,僅依賴藥物來降血脂是不科學的。
(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 鄔時民)
近年來,脂肪肝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歐美、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普通成人脂肪肝的B超檢出率已高達20%,我國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也達到10%以上。與正常的肝臟相比較,脂肪化肝臟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其他損肝因素的傷害,如藥物、飲酒、工業毒物、病毒感染等,它很容易從一個單純性的脂肪肝變成脂肪性肝炎。調查發現,肥胖人群有50—60%以上的人患有脂肪肝,25%的人患有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則在10%左右。脂肪性肝炎發展成脂肪性肝硬化,病人最終死于失代償性肝硬化,或是并發肝癌。
現代醫學認為,脂肪肝的出現代表肝臟的脂質代謝處于失償狀態。對營養過剩的人來說,脂肪肝的出現提示惡性肥胖,容易并發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最后發生冠心病、腦中風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對于肥胖癥患者來說,脂肪肝的出現就是發生冠心病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
因此說,脂肪肝是一種病,它的危害不單局限在肝臟,它與人體的糖代謝紊亂、心腦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及并發癥都有極其密切的聯系。
其實,防治單純性脂肪肝這類現代都市病,或稱為不良行為導致的疾病,控制飲食、增加運動、修正不良行為等非藥物治療比藥物治療重要得多。如戒酒,就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的最好措施。注意營養的平衡,少一些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多一些新鮮蔬菜、纖維素,多一些水分。另外,健康穩定的情緒也很重要。
但是,伴有肝功能損害的,臨床癥狀比較明顯的脂肪肝患者,還是要找醫生診治。
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脂肪肝假如沒有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就不要用降血脂藥物。有高脂血癥又有脂肪肝,要區別高脂血癥的原因是什么,是酒精引起的,那么戒酒;是藥物引起的,如一些抗腫瘤藥、激素類藥物,能停藥盡量停藥。假如不能停藥,而血脂增高不是太明顯就不要管它,因為你“管”它就會增加藥物性肝損害的可能。對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癥,如果血脂不是很高,我們還是給予非藥物治療措施及降血糖藥物應用;如果還是血脂高,可以適當地用一些降血脂藥物。
脂肪肝病人假如伴有肝功能損害,出現腹脹、腹瀉、便秘等腸功能紊亂癥狀,服用一些微生態制劑可能會有效。否則就是過度用藥,過度治療。
有專家提出,我們缺少的不是營養,是運動;我們需要的不是補品,而是營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