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有關雨的文章

有關雨的文章

時間:2023-05-30 10:55: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有關雨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有關雨的文章

第1篇

補齊與山有關的成語:

1、山在第一個字的成語:山長水遠,釋義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2、山在第二個字的成語: 跋山涉水,釋義為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3、山在第三個字的成語: 地動山搖,釋義為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4、山在第四個字的成語:半壁江山,釋義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補齊與雨有關的成語:

1、雨在第四個字的成語:狂風暴雨,指大風大雨,亦比喻猛烈的聲勢或處境險惡;

2、雨在第三個字的成語: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過去;

3、雨在第二個字的成語: 風雨交加,釋義為又是刮風,又是下雨,比喻幾種災難同時襲來;

第2篇

【關于秋分節氣的諺語2017】

公路上曬花最不妥,妨礙交通易著火。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栗旱棗,吃了叫好。

旱棗子,澇栗子,不旱不澇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紅了皮。

蘋果栗子為上果,烏棗李子更值錢。

秋分牲口忙,運耕耙耢耩。

膘要肥,體要壯,耕耙拉運才頂戧。

饑無勁,飽無勁,不饑不飽才有勁。

寧拉十步遠,不拉一步喘。

馬是拉歡不拉窩,騾是能拉又能坐。

秋分節到溫度降,魚塘投餌要減量,投喂水旱各種草,嫩綠新老均勻上。

有關冷暖的氣象諺語有:

早上涼,中午熱,要下雨,得半月。(豫)

早晚冷,中午熱,要下雨還得半個月。(粵)

早晨冷,午后熱,要想下雨等半月。(魯)

早晨冷,晌午熱,落雨也得半個月。(甘)

以晴、雨為依據,預測后期的天氣諺有: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有雨來年豐。

有關秋分的氣象諺語湖南、河北兩省的較多,如:

秋分有雨寒露涼。(湘)

秋分有雨天不干。(湘)

秋分北風多寒冷。(湘)

秋分秋分,雨水紛紛。(冀)

秋分冷雨來春早。(冀)

秋分以后雪連天。(冀)

秋分出霧,三九前有雪。(冀)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氣壞。(冀)

秋分東風來年旱。(冀)

秋分前后偏北風多,主霜早。(冀)

其他各盛區關于秋分節氣的氣象諺語有:

秋分有雨來年豐。(蘇)

秋分前后必有雨。(遼)

秋分前后有風霜。(內蒙古)

秋分雨多雷電閃,今冬雪雨不會多。(晉)

秋分夜冷天氣旱。(桂)

秋分節日后,青蛙仍在叫,秋末還有大雨到。(魯)

秋分西北風,來年早春多陰雨。(桂)

秋分西北風,冬天多雨雪。(蘇)

秋分西北風,下年多雨。(皖)

秋分刮北風,臘月雨水多。(皖)

第3篇

【芒種節氣的諺語】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鄂、湘、桂)

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遼、閩、贛)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粵)

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貴)

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蘇、桂、湘)

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贛)

長江中下游的黃梅天多半是從芒種節氣后期開始的。農民對芒種節氣的雨水很關心,故流傳下來的氣象諺語很多。如下: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種聞雷,對農業生產好壞及未來天氣均有一定的預示意義,反映在氣象諺語中:

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桂)

芒種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種打雷年成好。(湘)

芒種聞雷美自然。(陜)

芒種節氣的風和氣溫與未來天氣有一定的預示意義,有關這方面的氣象諺語有:

芒種南風揚,大雨滿池塘。(湘)

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皖)

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蘇、冀)

芒種刮北風,旱情會發生。(湘)

芒種熱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芒種日晴熱,夏天多大水。(浙)

芒種和夏至節氣天氣相關性較好,所以關于這兩個節氣的氣象諺語很多,例如: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鄂、湘、桂)

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遼、閩、贛)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粵)

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貴)

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蘇、桂、湘)

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贛)

長江中下游的黃梅天多半是從芒種節氣后期開始的。農民對芒種節氣的雨水很關心,故流傳下來的氣象諺語很多。如下: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芒種聞雷,對農業生產好壞及未來天氣均有一定的預示意義,反映在氣象諺語中:

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桂)

芒種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種打雷年成好。(湘)芒種聞雷美自然。(陜)

芒種節氣的風和氣溫與未來天氣有一定的預示意義,有關這方面的氣象諺語有:

芒種南風揚,大雨滿池塘。(湘)

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皖)

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蘇、冀)

芒種刮北風,旱情會發生。(湘)

芒種熱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第4篇

1、婉淇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云:“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以婉字入名,形容女孩溫婉可人、清麗秀美。“淇”出自《詩經·氓》“淇則有岸,隰(xí)則有泮”,淇指淇水,在人名中引申為富貴、高雅、美好、吉祥等含義,形容女孩安康、賢淑、文雅。“婉淇”是一個詩意有內涵的名字。

2、雨倩

“雨”出自《詩經.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指下雨、雨水,雨和水有關,人們常說女孩是水做的,以雨入名比喻女孩如水般柔和、性格溫順。“倩”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笑容美好。整體而言,“雨倩”是一個古典、優雅的名字,可以體現出女孩柔美、典雅的氣質。

3、文茵

取自《詩經·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文指文學、文化之義,形容有文采、有智慧,表達出希望女孩學識淵博、有才華的意思。茵具有柔和、溫暖的意思,以“茵”字為名能襯托出女孩心地善良、內心溫暖。“文茵”這個名字整體來看文化氣息濃厚,給人一種清新、美好的感覺。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2017跟夏天有關的諺語:夏至風從西比起,瓜菜園內受熬煎

夏至日吹西比風,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小暑前后十天內,若有東風,則有臺風來襲;大暑前后出現紅霞,表示將有臺風。

大暑熱不透,大水風臺到

大暑不熱,氣候不順,會有水災風災。

立夏日要為年老的父親進補。

立夏北,無水通磨墨

立夏日刮北風,占乾旱。

小滿雨水相趕

小滿不下,乾斷塘壩

小滿不下,梅雨較少。

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

指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

五月龍船北

端午節前后還有吹北風的可能。

芒種瘋鯊(鹿港一帶海域,芒種前后會出現鯊魚。)

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

南部的熱帶水果芒果在芒種后上市。

芒種蝶仔討無食

陰歷五月以后,百花花期均過,此時之蝴蝶已無花粉可采。

芒種下雨火燒溪,夏至下雨路泥濘

當日的天氣還影響著往后的氣候。

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

空心雷不過午時雨

第6篇

有關24節氣春分的諺語

1、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2、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

3、買種省了錢,減產后悔晚。

4、春分,日螟封分。

5、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種。

6、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

7、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8、春分無雨到清明。

9、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

10、麥過春分晝夜忙。

11、兩頭去,中間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12、春分時節,果樹嫁接。

13、春分大風夏至雨。

14、春分南風,先雨后旱。

15、春分降雪春播寒。

16、龍生龍,鳳生鳳,好種才有好收成。

17、春分豆苗粒粒伸。

18、春分無雨莫耕田,秋分無雨莫種園。

19、春分春分,晝夜平分。

20、春分不種麥,別怨收成壞。

21、春分麥,芒種糜,小滿種谷正合適。

22、有錢買種,無錢買苗。

23、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24、曬棉種,很重要:發芽勢,明顯好;發芽率,能提高。

25、春分西風多陰雨。

26、春分有雨家家忙。

27、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28、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29、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

30、好種出好苗,早發早結桃。

31、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32、種子買得賤,空地一大片。

33、要想莊稼長得兇,一家一個漚糞坑。

34、春分春分,百草返青。

35、春分有雨是豐年。

36、麥怕春旱,谷怕急雨。

37、紡好線,用好棉,好種壯苗長滿田。

38、春分刮大風,夏至雨。

39、春季雨豐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40、春分天暖花漸開,馬驢牛羊要懷胎。

41、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42、春分前后,大麥豌豆。

43、春分不冷清明冷。

44、春分利大風,利到四月中。

45、春分天暖花漸開,牲畜配種莫懈怠。

46、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

47、花開九不盡,果子沒人問。

48、半年的鍋頭當年的炕,熏透的煙囪發苗壯。

49、好種出好苗,好苗多結桃。

50、春分節到不能讓,地瓜母子快上炕。

51、種不正,苗不正,結個葫蘆歪歪腚。

52、春分無雨劃耕田。

53、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54、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春分天氣諺語

1、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2、春分降雪春播寒。

3、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4、春分刮大風,夏至雨。

5、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6、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7、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

8、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種豆。

9、春分不種麥,別怨收成壞。

10、要想莊稼長得兇,一家一個漚糞坑。

11、春分至,把樹接;園樹佬,沒空歇。

12、春分春分,百草返青。

13、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4、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

15、春分有雨是豐年。

16、新土填得多,大長胡蘿卜。

17、驚蟄蛾子春分蠶。

18、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19、曬棉種,很重要:發芽勢,明顯好;發芽率,能提高。

20、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

21、春分麥,芒種糜,小滿種谷正合適。

22、春分南風,先雨后旱。

23、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后插秧。

24、春分分芍藥,到老花不開;秋分分芍藥,花兒開不敗。

25、若要莊稼壯,一年一換炕。

26、春分日,植樹木。

27、好種出好苗,好苗多結桃。

28、春分,日螟封分。

29、填平坑灣,先種黍穇。

30、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種。

31、春分前后,大麥豌豆。

32、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33、有錢買種,無錢買苗。

34、春分早報西南風,臺風蟲害有一宗。

35、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

36、花開九不盡,果子沒人問。

37、春分時節,果樹嫁接。

38、追肥澆水跟松耪,三舉配套麥苗壯。

39、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40、花開九不盡,果價要跑人。

41、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

42、麥到春分晝夜長。

43、好種出好苗,早發早結桃。

44、紡好線,用好棉,好種壯苗長滿田。

45、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46、春分早、谷雨遲,清明種薯正當時。

節氣諺語相關文章:

1.關于二十四節氣歌諺語有哪些

2.表達春天節氣的諺語有哪些

3.有關春分的民間諺語

4.關于節氣春分的經典諺語精選

第7篇

一、破題引讀,學會構思

課文的題目是文章內容的濃縮,是文章的精華,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課題也是一種資源,我們應抓住它的特點在上課伊始就對學生進行引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讀好課文作好情感鋪墊,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境界。

如:《做一片美的葉子》引讀:

師:什么是一做一片美的葉子

師: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

生:是一片美的葉子

師: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

生:是一片美的葉子

師:冬日飄零——回歸大樹地下的根——

生:是一片美的葉子

師:為了我們的大樹——

生: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在這個案例中,教者從解題入手,讓學生在引讀中從宏觀上理解什么是美的葉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拿到一個題目如何來構思全文。

二、提示引讀,理清層次

提示式引讀是指教師讀課文時,用有關句子或句群的原詞開個頭,引導學生誦讀后面的部分。這類引讀起著提示的作用。一般來說,按時間或空間順序寫的段落以及天氣變化、心理變化比較明顯的句子用這種引讀法比較適宜。

如《煙臺的海》引讀教學片斷:

師:煙臺的海是獨特的——

生:煙臺恰是北面臨海。

師:冬天,深褐色的海面顯得——

生:很凝重。

師:春天,煙臺的海是——

生:輕盈的

……

這一引讀設計的特點就是緊扣文本,線條簡潔。教師抓住“冬天、春天、夏天、秋天”這幾個詞語或短句,引導學生朗讀相關內容,使學生對文章的層次有了更細膩、更清晰的感覺。有助于學生正確把握文章的脈絡。

三、設疑引讀,引發思考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設疑引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而且能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課堂上設疑引讀是多渠道的:如:題眼處設疑引讀、重點處設疑引讀、變化引讀等,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

教師在學生誦讀中插敘一些課文的空白,如詩句中情與景的空白,敘事中周圍環境或歷史背景的空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古詩由于語言比較精煉,不易理解,若能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敘方式引讀,就可以起到渲染氣氛、點化詩意的作用,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會意境。

如:《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片段

師:蒙蒙細雨,像牛毛,像花針,密密地斜織著,西湖仿佛半睡半醒。好一幅寫意的山水畫——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雨慢慢地大了,山更加朦朧,那綠綠的雨絲繞著山跳起了嫵媚的舞蹈——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雨越下越大,天地間水光山色,俱是一片迷蒙,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大雨也好,小雨也罷,都沒有澆滅詩人的游興,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他面對著眼前的雨景,不禁脫口吟詠——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人云:“情生于境,境能移情。”這一引讀設計表現出了高度的美感,教師圍繞“山色空蒙雨亦奇”這一詩句,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敘方式引讀,以“美的方式”詮釋了詩句,著力于抒情、移情、激情,創設了一個師生與文本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沉入詩句,反復誦讀,盡情渲染。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營造出濃濃的詩意氛圍,而且還對學生進行了美的熏陶。“一唱三嘆”的引讀回誦,有如繞梁余音,裊裊不絕于耳。

第8篇

1、雨——指從云層中降向地面的水。與姓氏搭配時指恩澤恩惠,人脈廣之義。

2、美——指美,贊美,美好,善良,得意,高興。與姓氏搭配時指美麗,善良,開心之義。

3、霏——指雨、雪、煙、云很盛的樣子。與姓氏搭配時指言辭娓娓動聽,滔滔不絕,自由之義。

4、月——指月亮,月亮的傳說也多與女性有關,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女性取名。與姓氏搭配時指貞潔,潔凈,愛與美的象征之義。

5、熙——五行屬水指光明。興起,興盛。和樂,吉祥的意思。與姓氏搭配時指興盛,和悅,幸福,吉祥之義。

6、汐——指夜間的海潮,潮汐。與姓氏搭配時指有氣勢,速度快,出眾之義。

7、潔——指干凈,廉明,純潔或指人的品德高尚。與姓氏搭配時指高尚,純潔,廉明之義。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

文章所寫的童年的片片段段的回憶,其間沒有任何聯系,會不會雜亂無章呢?有可能的。因此,作者采取了兩個辦法:第一,所寫都是跟雨有關的;第二,因為下雨,才有了不同于平時的歡樂。要注意,“用雨珠子穿起來”這個比喻,不是說說的,而是在結構上起貫穿作用的。這一點到文章最后才可以看清楚。

才六歲,下雨了,媽媽不用早起做飯,就可“多睡一會兒懶覺”,要媽媽講故事。媽媽講了瞎子“好壞”的事,但媽媽寬容他,同情他的“窮”。這給孩子留下了“菩薩”的感覺。文章中,不著痕跡地用一系列并不強烈的詞語,如“母親暖和的手臂彎”“熱被窩”“最幸福的”“吵著”“閉著眼睛”“這瞎子好壞啊”,等等,營造了一種溫馨、善良的心理氛圍,而孩子則自然地享受著寵愛。善良,像菩薩一樣的善良,是第一個回憶的基調。

回憶中的第二件事,就比較復雜一點了:歡樂與學業的矛盾總是隱隱存在。孩子喜歡下雨,是因為教師來得晚,可以晚一點被捉進書房,可以在陰溝里、爛泥地上任意玩水。“大人們個個疼我”,下雨天就更有了逃學的借口。為了不要被逼著認方塊字,甚至一心期望有腳氣病的教師,在來路上摔個大跟頭。這不是很不善良了嗎?但是,貪玩中、自私中有孩子氣的天真。她對患腳氣病的痛苦還沒有體驗,也想象不出學業荒廢的后果。從理論上說,這就叫做“審美情感價值超越實用價值”。對這一點作者似乎有些偏愛,筆墨有點不厭其煩:文章后面還有趁大人打牌,“丟開功課”,躲到樓上“造反”“偷吃”的描寫。

孩子的活潑天性雖然把學業的壓力擠開,但是下雨的歡樂漸漸不像童年時期那么單純了。下雨天孩子的歡樂本來和母親的歡樂是一致的,但是越到后來自己的歡樂和他人的憂愁越是形成對照。除了老師以外,還有一筆反襯:懶惰的四姑抱怨下雨天“討厭死了”,“傷風老不好”。而且這樣的話,還是她在寫情書的時候,被作者偷偷看到的。這和作者享受下雨天一對照,就很有點幽默感了。

對下雨天的第三種歡樂的感覺,就更豐富了。母親為黃梅天到處“黏溻溻”而煩惱,而父親則端著茶壺坐在廊下賞雨。這么大的感情反差,用筆卻十分精練,都是敘述性語言,幾乎沒有描寫和渲染。從文章開始,一直就是如此。哪怕寫到雨中的花,多種多樣的花,仍然是比較簡約的:

院子里各種花木,經雨一淋,新綠的枝子,頑皮地張開翅膀,托著嬌艷的花朵。冒著微雨,父親用旱煙管點著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大理花與劍蘭搶著開,木樨花散布著淡淡的幽香墻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得趕緊爬上去采,采了滿籃子送左右鄰居,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灑了我滿頭滿身。

這么多花,本該有多少形容,多少渲染,但是,除了玉蘭花連上面的水都是香的以外,其他的可真是點到為止。為什么?因為只有玉蘭花的香氣和作者內心的歡樂、善良密切相關。

下雨天的第四種歡樂,又不同了。大家都歡樂,但是各有不同,這是一種復合的歡樂。

從孩子這方面來說,有她的貪玩、好吃、調皮、任性、自私和善良,所有這一切都統一在“做喜事的感覺”與“說不出的開心”里。在熱鬧的氛圍中,不同的人歡樂是不相同的。母親的善良和對窮人的寬容,前面已經寫了一筆瞎子的故事,這里又濃濃地寫了一筆:在聽唱鼓兒詞的時候,為古人擔憂,眼圈“哭得紅紅的”。父親的高雅,這里也補了一筆:在這樣熱鬧的時候,他卻一個人去作他的“唐詩”去了。注意,這里的唐詩是有引號的,非常含蓄地暗示,只是他自己以為是唐詩罷了。這一筆有雙重的結構功能:一是在這里好像是順帶一筆;二是在后面寫到父親的死,還要和詩聯系在一起。那是文章很有特色的地方。

文章寫雨,按著一年的順序,寫過了黃梅雨,就寫八九月的臺風雨了。這里的歡樂,就更有特點,更加孩子氣了。一方面,是媽媽為陰雨使得稻谷發霉而憂愁:另一方面,則是孩子因為可以不讀書了,整日揀霉曲,“這工作好好玩”,“真開心”。“下雨天,真好”,到這里,這個“好”字,又寫出格外特殊的味道:和母親的“憂”以及家庭的經濟損失交織在一起的。孩子和母親對雨的感受有了反差,這個“好”和上面的逃學比較起來,就更加顯出孩子的天真無知了。

寫到這里,所有的下雨天在孩子的感覺中都是快樂的。接下去,如果再這樣寫,要避免重復,難度就大了。于是作者換了一種寫法。到杭州念中學,離開家鄉了,這時下雨天好不好呢?不上體育課,一個人撐著傘,孤獨地溜到樹底下,感到雨點滴在大傘上,“思念遠方的母親”,“心里有一股凄涼寂寞之感”。這似乎沒有什么歡樂可言了,但還是很好,好在一個人想念母親,回憶下雨天纏著母親,“雨給我一份靠近母親的感覺”。這種“好”和前面的“好”很不相同,—方面是凄涼的,一方面仍然是很美的。從這里可以看到,美、詩意,并不一定就等于歡樂,痛苦也可能是美好的,即所謂“凄美”。

這里,文章的主題深化了,人也成長了,歡樂和美好的關系開始有區別了。

接下來的一段,是寫父親的死,則完全談不上歡樂,但是仍然寫得很美好。先寫回到故鄉,父親的書齋(沒有忘記貼近題目點一下“聽雨樓”):

書桌上紫銅香爐里,燃起檀香。院子里風竹蕭疏,雨絲紛紛灑落在琉璃瓦上,發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響,我在書櫥中抽一本白香山詩,學著父親的音調放聲吟誦。父親的音容,浮現在搖曳的豆油燈光里。

要是一般的作者,一定是要著重寫父親的死,可是這里卻沒有,而是著重寫重回父親的書齋,模仿父親誦讀古詩,用這來構成一種懷念的境界,讓父親的音容浮現。這就讓悲痛的成分減少,讓悼念的美好情緒增強。由此而引起回憶:

記得我曾打著手電筒,穿過黑黑的長廊,給父親溫藥。他提高聲音吟詩,使我一路聽著他的聲音,不會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瀝的風雨中,他吟詩的聲音愈來愈低,我終于聽不見了……

寫父親的死,本來應該是很悲痛的,但是,這里沒有一點悲痛至極的情緒,而是一種淡淡的哀愁。這是因為:第一,作者故意把它放在回憶中,拉開時間的距離,如普希金的詩:“那過去的一切就成為親切的懷戀”;第二,把這放在詩的吟誦里,就是死亡也轉化為詩歌吟誦之聲的緩慢消逝:第三,緩慢的死亡過程,也用詩的吟誦聲溝通父女之間的心靈。所有這一切筆墨都表明,作者有意把悲痛的病和死轉化為詩。病和死都是不歡樂的,但是在詩的氛圍中病和死卻是美好的。只字不提死亡,是獨運的匠心。文章題目“下雨天,真好”,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好”下來,從童年的無憂無慮的歡樂的美,到長大了感受到生命消逝的悲痛,都由著雨的媒介,走向把病和死詩化的美。應該說,對父親的死寫得比童年的美更有特色。

最后一個場景還是雨,是在西湖邊,偏愛雨中沉靜徘徊,想象古代詩人詠梅的的名句,流連忘返。在這樣的情境中,忽聽得悠揚的笛聲,吹笛者慢慢走來,說了一句“一生知己是梅花”。接下去是:

我也笑指湖上說,“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對吹笛者,不叫“吹笛子的”,而叫做“弄笛的人”。這個“弄”字,大有古典趣味。“弄”是戲弄、把玩,用在音樂中,指奏樂,也含“玩賞”之意。當年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飲酒,就以“弄琴”把卓文君迷住了。古典琴曲有《梅花三弄》,這里笛子與梅花之間,用一“弄”字,就頗有韻味。而且這種沉郁的古典韻味,竟使得弄笛者和“我”之間的關系有點朦朧,讀者只能從情調上感覺到,這里似乎有戀情,但是和寫父親時只字不提死亡一樣,這里也是只字不提戀情,只有“知己”兩個字算是線索。當然“知己”也可能是友誼,但是,友情不會這樣纏綿:

雨中游人稀少,靜謐的湖山,都由愛雨的人管領了。衣衫漸濕,我們才同撐一把傘繞西泠印社由白堤歸來。湖水湖風,寒意襲人,站在湖濱公園,彼此默然相對,“明亮陽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煙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說。于是笛聲又起,與瀟瀟雨聲相和。

第10篇

【有關春天的諺語】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雙春好種田。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氣候會陰晴冷暖無常。

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立春趕春氣:立春之后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則會放晴,初三若下雨則會落到十五。難估計。

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謂之早春,若播種莫過早也不過遲,按季節行事。

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雨水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民不用力耕田

雨水日下雨,預兆成豐收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較重捶: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當天,如果春雷乍響,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晝夜各為十二小時。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種豆:這是臺灣北部的農業現象,南部則比較早。

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芍藥夏日開花,春分種太慢了。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則病人少。

清明

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愛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單衣,常被突如其來的寒冷凍壞。

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氣寒冷,那么整個春季的氣候就不會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會少。

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與盛夏之交,這時南方氣候開始暖和,而北方還在寒冷中,南北溫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匯沖突,發生了氣旋,天氣便轉為陰雨。 氣旋過后,天又轉晴,這好像小孩子破涕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第11篇

一流中國要有一流下水道

“羅莎”刮過,浙江重創,700多萬人受災,這是2007年10月8日新華社的消息。杭州盡管距離“羅莎”在浙閩交界處的登陸點較遠,可雨水也夠大的,118.6毫米,“豪雨”。網友說,“馬路上的積水足夠養上一網魚了”。“水漫金山”不再僅僅是與雷峰塔有關的一個傳說了,沒有人將這樣的日子稱做“充滿負離子的一天”。那是黃金周結束后的上班首日。人們忙著上下班,能養魚的馬路,還真是“行路難”,汽車畢竟不是沖鋒舟。我向來騎自行車,乖乖,濕透下半截。

就在早幾天,我看了一個關于青島歷史建筑的電視片,其中說到,100年前的上世紀初,德國人占領青島時建造的下水道,至今還是頂級好的,“吉普車都能開進去”。這個事,其實在濟南暴雨時節就被人拎出來說了。今夏一場暴雨讓濟南的34名市民喪生,在重慶,這個數字是51。更早的時候,北京也曾被一場大雨癱瘓了交通。城市雨洪,看起來也夠強悍的。可是,如果你能夠把頭探進下水道瞧瞧,你只會搖頭說,我們的下水道也太虛弱了。比如吧,有的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竟然為“兩年一遇”,這般排水能力,碰到十年二十年一遇的雨洪,只有等著被淹。

城市雨洪,光憑臨時救急式的應對,那是不夠的。它需要前瞻性的防御。要防御,得知己知彼,先弄明白“人”的問題在哪里。在“雨”的面前,城市人如果是自閉癥般的“雨人”,怎么可能把“雨”給弄好?水利部一份文件說:“在639個有防洪任務的城市中,達到國家防洪標準的只有236個,還有63%的城市沒有達標 當前,城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于城市發展。”德國有位景觀學教授叫斯托克曼,他曾對中國城市雨洪管理現狀提出批評:“你們很多城市都是在搞表面的文章,比如說路面上漂亮的東西跟基礎設施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一針見血啊。長久以來,咱們中國人有個國民劣根性,就是只顧表面不顧內里,只管上頭不管下頭。所以,有關個人的“下水道”系統是不被重視的,曾幾何時中國最糟的就是廁所,而一個城市的“下水道”就更是那樣了。搞“表面文章”一流,搞“地下工作”末流。

所以我想,城市雨洪的前瞻性防御要從遙遠的《地下管道法》建設開始。日本就有個《下水道法》,在東京都還有個下水道局的機構,把法律變成現實。東京都下水道系統經過一百多年建設,普及率已達100%。而我們的城市建設,沒有一個關于地下管道尤其是下水道的“高標準硬要求”,反正平時百姓也看不見,各地就習慣于簡簡單單弄成小雞肚腸了,碰上要鋪設新管線,于是就一次次開腸剖肚。沒有“法”,城市下水道還真沒法建好。

有法可依,才知道如何“上下求索”,就不會只求索其“上”而不求索其“下”,城市雨洪就可以疏導與利用相結合。巴黎就是一個下水道設計規劃科學、功能建設齊備、管理維護完善的典范。那是相當的好啊,總長竟然達到2347公里,不僅世上第一長,而且世上第一好。雨果筆下的人物多次從下水道逃生,電影《悲慘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讓通過下水道逃亡的鏡頭讓人難忘。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巴黎下水道,早已成為巴黎人的驕傲,甚至成了觀光旅游的景點。雖然說它“像盧浮宮一樣潔凈”有點夸張,可人家有1300多名“地下工作者”――下水道維護工,負責清掃、修理、甚至導游的工作。我們地上的清潔工有這么多乎?如今巴黎還使用許多頂尖的機器人鉆到地下,監管維護各種地下管線。

不會規劃一流下水道的城市,就不會有一流的“下水”;不會建設一流下水道的城市,就不會是個一流的好城市。以巴黎為參照系,我們實在是可以開設一門“下水道建筑學”的。而城市的管理者,腦海里得樹立起這樣一個意象:我們應該像造鐵路隧道一樣建造我們的下水道。

正可謂,地上雨洪,不通則痛;地下世界,通則不痛。

(摘自《城市晚報》)

第12篇

關鍵詞:標準雨量器;降水量;觀測誤差;來源及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on the standard gauge in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ecipitation error causes, and based on the SL21 - 2006 "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standard " and " hydrology Test Manual " concerned regulation, clea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gauge rainfall observation error control method of observation, the staff of the actual work has a guiding role.

Key words: standard gauge;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error; source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P331文獻標識碼:A

1.導言

標準雨量器使用的歷史悠久,而且應用最為廣泛,它是把自然降水量通過已知一定面積的承水口收集后導入儲水瓶,然后再將收集到的降水量用專用量杯量取的方法測取,所以它構造簡單,使用方便,是所有雨量站普遍應用的降水量觀測儀器之一。但在觀測過程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難免存在一些誤差,下面就其存在的誤差進行探討與分析。

2.誤差來源。

2.1蒸發誤差。

蒸發誤差是指降水停止到觀測時刻或降水間歇期間雨量器儲水瓶中水分蒸發造成的損失,它屬負向系統誤差。蒸發誤差可用下式計算:

Δpz=zdhd+znhn (1)

式中Δpz—為時段降水觀測蒸發誤差(mm);

zd、zn—分別為雨量器白天和夜間蒸發損失率(mm/h);

hd、hn—分別為時段降水觀測中白天和夜間的蒸發時間(h)。

降水觀測蒸發損失與觀測站所處區域的氣候條件有關,而且隨季節不同而變化,所以蒸發誤差的有關參數必須通過實驗確定,不可盲目借用。

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指出,蒸發損失量可占年降水量的1—4%。

2.2濕潤誤差。

濕潤誤差指標準雨量器的承雨器和儲水瓶內壁對部分降雨的吸附造成的水量損失。濕潤誤差使觀測的降水量數值偏小,該誤差與雨量器的材料、結構、觀測操作方法以及風速、空氣濕度和氣溫有關。雨量器內壁越光滑,濕潤誤差越小。風速大、濕度小、氣溫高,濕潤誤差就大。

濕潤誤差包括承雨器和儲水瓶兩部分,用下式計算:

pω=(S1+S2)n (2)

式中:pω—為等時段降雨量觀測的濕潤誤差(mm);

S1、S2—分別為承雨器和儲水瓶一次降水量觀測中的濕潤誤差(mm);

n—為該時段內雨量器的濕潤次數。

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指出,一年累計濕潤誤差可使降水量偏小2%左右;降微量小雨次數多的干旱地區,年濕潤損失可達10%。

2.3濺水誤差。

較大的雨滴落在地面上,可濺起0.3—0.4m高,并形成一層雨霧隨風飄入雨量器內,使觀測的降水量大于實際降水量,這項誤差稱為濺水誤差。濺水誤差屬于正向系統誤差。實踐證明帶風圈的雨量器濺水誤差可使年降水量偏大1%。地面雨量器的濺水誤差可使年降水量偏大0.5—1%。

2.4儀器誤差。

這里的儀器誤差,是儀器作為工廠的合格產品本身具有的誤差,不包括儀器現場安裝調試不合格、器口安裝不水平等人為原因產生的誤差。

2.4.1承雨器環口直徑加工誤差。

設實際降水量為p0,承雨器環口標準內徑為D0,含有加工誤差的直徑為D,由此觀測的降水量為p,由于

(3)

應用權對標準差傳播體,得

S(p)=2S(D)(4)

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規定,雨量器承雨器口內徑采用200mm,允許誤差為0.6mm,相對誤差為0.3%,以此作為限差,得器口加工誤差標準差S(D)=0.15%,由此引起的降水量觀測誤差標準差為

S (p)=2S(D)=0.3 %

當降水量p=10mm時,承雨器器口誤差引起的降水量誤差標準差S(p)=0.03mm。

2.4.2量雨杯示值誤差。

量雨杯的內徑為40mm,截面積為12.6mm2,承雨器截面積為314.2cm2,是量雨杯的25倍,亦即將承雨器收集到的1mm深的降水倒入量雨杯內,水柱則有25mm高;這就等于將降水深度放大了25倍,從而提高降水測量精度。

2.5動力誤差。

風對雨量器承受降水的干擾造成水量損失,稱動力誤差。動力誤差由飄溢現象產生。飄溢現象是指降雨或降雪時部分降雨或降雪不落入雨量器中的現象。飄溢現象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大風氣流中發生嚴重變形而產生的,此時經過雨量器上方的氣流和雨點的跡線幾乎與地面平行,使雨滴飄走而不是落在雨量器內,雪的比重更小,因而飄溢現象更嚴重。

動力損失等于雨量器捕捉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間的差值。由于觀測降水時多種因素影響,很難確定出實際降水量或真實降水量,而地面雨量器受風的影響較小,也就是說,不管風速有多大,地面風速總為零。雨滴又總要落在地面上,所以在無雨時濺入和風吹雪的干擾時,地面雨量器捕捉的降水量接近實際降水量。

2.6測記誤差。

由于觀測人員的視差,錯讀錯記.操作不當等所造成的偶然誤差.一般通過訓練,提高觀測人員的觀測水平和責任心,可減少這項誤差.

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要求,降水量觀測要求記至0.1mm,其相應標準差為0.029mm。

2.7其他誤差。

觀測場距離建筑物或樹木太近、儀器承雨口不水平及觀測人員的觀測方法等,都可以給降水量帶來較大誤差,但只要按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的要求操作,這些誤差是可以減小或完全避免的。

誤差的控制。

3.1蒸發誤差的控制。

蒸發引起的誤差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雨量站的地理位置,氣象條件(溫度、風、濕度),還有儀器本身的結構、材料等。

為了減小蒸發的影響,一是要求承雨器的接雨面一定要光滑,使雨水到達接雨面很快通過漏斗,減少雨水的沾附;二是降雨一經停止時,立即進行測量,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和濕度較小的干燥季節;三是盡量用小口徑的儲水器承接雨水。

3.2濺水誤差的控制。

防水圈葉片上不得彎曲度和圈徑的大小,應使雨滴不能濺入器口,并在防風圈葉片上部加防濺設施;在雨量器周圍大于0.5米范圍內,加網格防止濺水,并種植草皮,從而來減少濺水誤差。

3.3濕潤誤差的控制。

一是提高雨量器出水通道、儲水器和量雨杯的光潔度,保持各部件潔凈無油污雜物,從而減少器壁粘附水量;二是預知即將降雨之前,用少許清水細心濕潤雨量器的各部件,要使承雨器內濕潤而不積水,從而抵償濕潤損失。

3.4動力誤差的控制。

風是影響準確測量降水量數值的主要原因,風往往導致儀器測得的降水量偏小,降雨時,觀測誤差取決于雨滴大小和風速。而在固態降水時,被風吹走的降雪量隨風速的增大而增加。所以理想的條件應該是:雨量器器口上空能形成平行的氣流,避免有風的局地加速度,盡可能減少沖擊器壁氣流或湍流。在儀器安裝時,避免裝在過于空曠和四周有高大的樹林或建筑物的地方。風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因此雨量器內收集的降水量隨著儀器安置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所以雨量器的器口高度應盡可能低一些,低到能防止從地面可能濺入雨水為度。《降水量觀測規范》規定標準雨量器的安裝高度為70cm—120cm。

4.結論

濕潤誤差、蒸發誤差和動力誤差屬于負向系統誤差,其中濕潤誤差和蒸發誤差的確定還比較容易,但確定動力誤差卻比較復雜,為探討動力損失與相關因素的關系,可在區域內選擇若干雨量站展開地面雨量器與標準高度雨量器對比觀測實驗。動力損失Δpa用捕捉率來表示,兩者關系為

式中pm—為標準高度雨量器觀測降水量;

Pg—為地面雨量器觀測降水量;

R—為捕捉率,捕捉率越大,動力損失越小,當R=1時,Δpa=0。

基層雨量站對降水量觀測值,一般不對上述系統誤差進行修正;但應對這些誤差有所認識,在觀測中按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要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上述誤差。盡可能將誤差控制在1—2%以內。在要求較高的水平衡分析和水資源評價中,如需考慮上述誤差,可通過實驗確定有關參數。

參考文獻:

[1]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范》水利電力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兴宁市| 浦江县| 靖州| 石台县| 巴东县| 福贡县| 榆树市| 东台市| 淳安县| 尤溪县| 怀远县| 漳平市| 新疆| 太湖县| 互助| 江安县| 梁山县| 全椒县| 正定县| 崇礼县| 萨迦县| 电白县| 社旗县| 浦东新区| 克什克腾旗| 上林县| 景德镇市| 灌阳县| 昔阳县| 库车县| 璧山县| 宿松县| 六盘水市| 青岛市| 志丹县| 小金县| 仪征市| 贵定县| 镇赉县|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