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初老癥狀

初老癥狀

時間:2023-05-30 10:54: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老癥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初老癥狀

第1篇

“初老癥”,特指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部分年輕人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大,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心態消極,并且身體開始出現衰退跡象。如今,年過30歲的人大部分是“80后”,筆者發現,不少“80后”的微博網友都將“初老”添加為自己的標簽。一些網友甚至直接將自己的微博昵稱改成了“××有初老癥”“××疑似初老”。

“80后”的玉瑛就是其中之一?!拔沂强戳恕段铱赡懿粫勰恪愤@部電視劇后,覺得劇中女主角程又青總結的病癥和自己非常像,就覺得自己‘初老’了?!睂iT做活動策劃的玉瑛說:“因為工作需要,常常熬夜,以前年輕,熬一晚白天補一覺就精神了,但現在沒三四天回不過神來?!?/p>

在某機關單位工作的孟子薇,今年剛30歲出頭?!拔?5歲以后,就常常覺得很累,也不是因為工作,就是覺得心累。記性也變差了,有時候會忘記一些重要的事情?!逼綍r喜歡熱鬧的她,現在也逐漸縮小了交際圈。

專家釋疑:正常現象被過度熱炒

在“初老癥”的50條癥狀中,“只要坐下來,小腹就有一攤肉”、“認識新朋友的幾率逐漸退化”、“KTV熱門點播排行榜里的歌曲完全不會唱”,在網友們中的認可率最高。國內一項調查數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都市人群非上班時段選擇“宅”在家里,而最主要的休息方式就是睡覺、看電視和上網。

對此,某醫院心理科二級心理咨詢師高東表示,目前醫學上并沒有“初老癥”這種說法,這只是一種現象,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心理的,一個是生理的。

“社會節奏太快,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太大,很多人又是獨生子女,沒受過什么挫折,到了30歲這個年紀,要承擔很多責任,遭遇挫折后,就選擇逃避?!案邧|表示,符合多條“初老癥”癥狀的人群,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情緒障礙,例如抑郁、焦慮。“我在門診看到很多‘抑郁癥’的病人,和‘初老癥’的很多癥狀很像,其實情緒也會引起身體的問題,如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倍硪蛩?,主要是指現在各種娛樂休閑的活動多了,很多年輕人會經常熬夜,也會導致身體無法承受。

高東表示,“初老癥”的50條癥狀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這其中大多是年輕人面對壓力時,常有的一些現象,不能作為“初老”的判斷標準?!安还苁钦l都會有幾條相符的,但不是全部。不能一看到相像,就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老了。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卻被社會過度炒熱了?!?/p>

除此之外,“老年病”的提前也是一個原因。如今30歲的人患上“三高”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高,再加上肥胖的蔓延,導致很多年輕人出現早期的腦血管硬化,引起大腦的缺血、缺氧,也會出現疲勞、記憶力下降等情況。

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年輕人流行“裝嫩”,不愿長大,拒絕成長:80年代初,又開始學著扮老,裝成熟,雖然實際年齡還沒有到那個程度。但現在年輕人的“初老”是在承受了生活的艱辛和壓力后,表現出的成熟,這種成熟是真實的,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不是裝的。

其實“初老癥”并不可怕,關鍵是年輕人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勇于承擔責任。如果年輕人只是追求片面的快樂,就會形成一種頹廢的趨勢。所以年輕人應該正確認識變老,30歲是人生最輝煌的時代,變老并沒什么可怕,可怕的大多是怕責任和壓力。為了能更好地迎接壓力和挑戰,合理膳食、多注意休息,并適當地運動很重要。

A “初老癥”癥狀有哪些?

筆者從“初老癥”的50條癥狀中,選取了認可度較高的15條癥狀,列舉如下。

1 枕頭旁邊、電腦鍵盤旁邊,開始出現一堆萬金油,風油精等提神藥物;

2 躺在沙發看八點檔連續劇30分鐘,就會開始熟睡:

3 對于沒有結論的冗長會議充滿厭惡;

4 對于年輕朋友不讓座這件事情會非常介意;

5 KTV熱門點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會唱;

6 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現在只要熬夜一天,就會累一個禮拜:

7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記得越清楚:

8 認識新朋友的速度與幾率逐漸鈍化;

9 越來越不喜歡改變已經習慣的習慣:

10 懶得交新朋友的原因,是因為懶得從頭交代自己的人生;

11 總是把重要的東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后把那個重要的地方徹底忘記:

12 朋友們離婚的(數量/年度)開始超越結婚的(數量/年度);

13 說你看過《東京愛情故事》,知道完治與莉香,周遭一片嘩然;

14 以前糟蹋身體,現在被身體糟蹋:

15 一堆人喊你xx姐、xx哥,而你很想叫她們——閉嘴!

B 預防“初老癥”需動得多睡得好

如何預防“初老癥”?一些專家給出的處方是:黃金睡眠+每天鍛煉。

第2篇

這些原本只應該出現在上了年紀的人身上的癥狀,如今成了眾多30歲左右白領的共同特點,被時下的80后自嘲為“初老癥”。有好事者總結了“初老癥”的50條癥狀,沒想到借助網絡迅速在30歲左右的人群中引起共鳴。

30歲,正是人生最絢麗的時光,怎么就“初老”了呢?是年輕人“為賦新詩強說愁”的矯情,是而立之年對壓力的紓解反應,抑或是80后走向成熟前的“陣痛”?——初老,成為這個時代賦予80后的一種文化胎記。

壓力加劇, 感覺人未老身先衰

剛過32歲生日的丁偉明對比“初老癥”50條后,連呼“中槍了”!他感慨,“初老癥”的癥狀自己都有,特別是“看電視劇半個小時就睡著”。

丁偉明是一家外資公司的項目經理,總部在北京,他時常跟著項目滿天飛。長期出差和經?!耙寡纭保尣湃鲱^的他總是帶著黑黑的眼圈,與記者聊時,哈欠連天,而且總是下意識地看手機。他說自己似乎得了幻聽癥,總覺得手機在響,但一看,沒響!

他說自己最大的感覺是疲憊:“昨夜陪客戶喝酒到夜里10點,然后打牌到凌晨3點,早上8點去機場接另一位客戶?!彼锌@樣的生活遲早會要了他的命。他說,不只是他,和他年紀相仿的項目經理,幾乎沒有身體好的。他說,這種用糟蹋身體換來的所謂成功,將來會一股腦地報復給他的身體,但他又不想放棄這份工作,“因為還要掙更多的錢為自己的健康埋單”。

3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事業上和家庭里開始扮演“擔當”的角色。在單位,他們是被領導寄予希望的一群,未來有無限可能性,競爭的壓力也大;在家里,他們或許剛剛買了房,剛剛結了婚,剛剛有了小孩,上有老、下有小,壓力與日俱增。“壓力山大”,讓他們常常感覺有一種人未老心先衰的疲憊。

1979年出生的圖書公司副總邢海燕,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加班,直到33歲的她已成了“剩女”,才意識到工作已經嚴重侵占了她的生活。她很羨慕周圍過著朝九晚五生活的朋友——至少他們還有時間去談戀愛,去感受生活,對她而言,“生活在別處”!

當“生活”遠離生活的時候,工作就成了她唯一的生活。邢海燕說,為了和同齡人競爭這個職位,她需要拿出超人的業績,犧牲幾乎所有的周末來與作者交流書稿,與設計師探討新書封面,到印刷廠監督質量。身材嬌小的她看上去有一種超越年紀的成熟與滄桑。

曾被稱為“小皇帝”的這一代,走上社會后,不堪承受生活之重。

張流是南京的新媒體編輯,剛為人父,幾年前貸款在江寧買下一處90平方米的房子。他和愛人都上班遠,只好又分期付款買了輛伊蘭特。孩子出生了,要喝進口奶粉,買紙尿褲,還要為孩子攢幼兒園、小學的贊助費,鄉下的父母身體又不好,看病也要花錢。張流說,從沒覺得這樣缺錢,“80后這一代,小時候沒過過苦日子,現在卻要面對高房價、高物價”,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

與生活、工作上的重壓相比,“人情”與“關系”也讓他們困惑。怎么和上司處好關系,怎么和同事保持既競爭又友好的關系,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他們無暇也沒有心情欣賞身邊風景,只有勇往直前,去掙錢,去打拼,去升遷,在最好的年華里卻感到身心俱疲,于是便有了“人生初老”的感慨。

追逐流行,感覺自己OUT了

彭文旭是舜天集團旗下旅行社的導游,盡管她把指甲涂成酷酷的黑色,綠色的褲子下配一雙扎眼的紅鞋子,但時尚的她還是慨嘆自己老了,“KTV熱門點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會唱”,走在路上,還常常被一群中學生喊“阿姨”,這讓她陡然明白:自己已走到青春的尾巴尖兒上了。

彭文旭說,不久前和閨密們到KTV去唱歌,結果大多數歌都不會唱,要知道她在大學時可是出了名的麥霸。她感慨自己已趕不上時尚的潮流了,而自己的工作忙起來幾乎整天整夜地加班,落伍也就難免了?!皠e說唱歌了,與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頓飯,也是一推再推?!彼f。

在南京航院社會學副教授張杰看來,初老癥50條,不僅是對當下30歲左右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集中白描,更是對當下社會乃至這個時代的剪影和特寫。他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急匆匆追趕,在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前,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在加速老去。

“昨天,你可能還在為自己學會了開博客而欣喜,一夜之間,微博流行,你OUT了;昨天,你還在為自己弄懂了什么是小清新而慶幸,今天幾乎所有人都在說著屌絲……”網友JOYTOY在她的博客里發完這些牢騷后得出結論,“我已經老了,看不懂他們說的話!”繼而她調侃道:“我難道不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怎么這么快就到了西山的那邊?世界昨天還是我的,今天卻是你的了,可到明天是誰的,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時代?”

與她有著同感的,還有27歲的周海峰,這位工作近4年的廣告公司策劃,剛入行時曾自詡為站在時尚前沿的人,如今卻喟嘆“摸不準流行的脈搏了”。

他說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很大,幾乎天天都有學平面設計的新人來報到,前幾年感覺還能和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話,可現在,才過去三四年,他與剛入行的新人之間已有嚴重代溝。他說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一個新樓盤設計的平面廣告,“新人”給廣告中每個住戶的臉上都加上了一副沒有鏡片的黑框眼鏡,畫中年輕女人無一例外都平胸,穿著中性的服裝。他苦笑著說:“這個樓盤主打的是青年才俊、精英社區。我不明白,這無框眼鏡和模糊性別究竟怎么來突顯才俊和精英!”以前人們說20年一個代溝,后來說10年,再后來是5年,現在基本上可以斷定3年就有一個不可逾越的代溝。面對讓他看不懂的“小孩兒”, 周海峰開始疑惑:“我是不是真的老了?”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初老癥,張杰分析,一方面是中國老齡化加速來臨,老人社會的特征開始蔓延;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疲于應對不斷更新的新時尚、新名詞、新知識乃至新思維,當你還沒有完全弄明白某一新事物的時候,更新的時尚已迅速替代了舊時尚,于是乎,人人紛紛“老”去,成了新知識淘汰的“初老”一代。

走向成熟,感覺“初老”其實精彩

在90后眼中,對80后感慨的“初老”卻另有一番解釋:那是80后“初步獲得老資格”換了一種說法,是哥哥姐姐們向剛進入職場的弟弟妹妹們炫耀的一種經驗和資歷,“初老”的人生其實很精彩。

剛到一家網絡媒體工作的小董1990年出生,他身邊不乏“初老”的學長。有時,他們常常會把一些小新聞讓給小董去做:“我們老了,跑不動了。年輕人,你去吧?!毙《X得前輩和師兄們口中的“老”,更多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是在工作上“擺老資格”,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有豐富成熟的職場經驗,有更從容的心態,在更為年輕的新人面前,他們有資格說自己“老”了。

70后又是怎樣看待這批80后“初老”者?在省級機關工作人員孫先生看來,三十出頭就談“老”,實在有些矯情,有點“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意味。孫先生回憶畢業后的幾年,同學一聚會,話題就是以前在學校如何如何,“這樣的懷舊,一懷就是十年,也算是一種初老癥狀吧??僧斦娌饺胫心?,再聚會反而不懷舊了,孩子上學、換房換車等現實話題替代了懷舊”。

第3篇

關鍵詞油菜病害;診斷;防治

眾所周知,油菜對磷、氮、硼、鉀等營養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或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防治,將會對油菜的正常生長產生直接影響。農民只有對油菜主要缺素癥及菌核病和病毒病癥狀及防治基本知識做到全面熟悉了解,才能對癥下藥,達到增產增效。筆者根據多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實踐,結合潛山縣油菜生產實際狀況,總結了油菜主要缺素癥及菌核病、病毒病的正確診斷與防治方法,以供參考。

1缺素癥診斷與防治

1.1缺磷

(1)癥狀。植株矮小,葉片縮小,葉肉變厚,上部葉片深綠,無光澤,中下部葉片呈紫紅色,莖枝細小,角果,種子小。

(2)防治方法。中等肥力的田塊用過磷酸鈣450~6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在油菜根系旁邊;在油菜初花期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1 500 kg/hm2,或2%過磷酸鈣浸出液750~1 125 kg/hm2 [1]。

1.2缺氮

(1)癥狀。植株瘦小,葉色變黃,分枝較少,根特別細長,角果稀,種子不飽滿。

(2)防治方法。氮肥應以早施為原則,集中于苗期施;應分次施用,并在初花以前施完。移栽油菜則要重施基肥,及時追施苗肥和薹肥;直播油菜除部分作種肥外,重點在苗期和薹期施用[2]。

1.3缺硼

(1)癥狀。植株側根少,無新根,根表皮變褐,根頸膨大,表皮龜裂;莖桿表皮縱裂,角果和莖桿表皮呈藍紫或紫紅色;新葉尖及邊緣紫紅色,葉畸形;花序變短,花蕾易脫落,花而不實,有的莖基部長出許多小分枝,到成熟期仍開花。

(2)防治。采取基施為主、根外噴施為輔的原則,整地時用硼砂7.50~11.25 kg/hm2作基肥;采用移栽育苗的田塊,在移栽前2~3 d噴施0.2%硼砂溶液750 kg/hm2;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宜用液體硼肥750 g/hm2對水750 kg/hm2再噴施1次。

1.4缺鉀

(1)癥狀。植株矮小,前期葉色變淡,出現白斑,葉緣變褐,莖細而柔弱,節間長,易倒狀,易感染病蟲害,抗旱、抗害能力下降。

(2)防治方法。一般用氯化鉀11.25 kg/hm2,或草木灰1 125~1 5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用。

2菌核病診斷與防治

2.1癥狀

菌核病又叫莖腐病,俗稱白桿、搭葉爛等。該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開始發生,落花后盛發,花瓣、老葉先受害,莖桿受害最嚴重。莖桿受感染后,早期病斑呈條形淡褐色水漬狀,略凹陷,濕度大時,病斑蔓延較快,整個莖桿變成灰白色,表面長出白色綿毛狀菌絲,干燥后表皮易裂,后期菌絲在莖內形成大量的黑色鼠糞狀顆粒即菌核。葉片受侵染后,病初呈現暗青色不規則水漬狀的斑塊,后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淺褐或灰褐色輪紋病斑,外圍有淡黃色的暈斑,濕度大時,病斑易擴展,上面長有白色菌絲,干燥時,病斑易破裂。

2.2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根據菌核在水中浸泡1個月以上能致死原理,可采用稻、油輪作,麥、油輪作來降低菌核數量;選用無病植株的種子,播時可用10%鹽水浸種,以消滅種子表面的菌源;油菜田要保持排水通暢,利于降低田間濕度;播前要深翻土地或中耕培土,達到深埋菌核,切斷感染源;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甘藍型品種,一般移栽田塊栽12萬~15萬株/hm2,直播田塊栽18萬~30萬株/hm2為宜,并根據油菜長勢合理施用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抵抗力;在初花期、盛花期可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葉、病葉、黃葉,以減少感染源及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從而降低發病率。

(2)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尤其在初花期、盛花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 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或50%速克靈0.75 kg/hm2,或40%菌核凈1.125 kg/hm2對水1 125 kg/hm2噴施,選擇無雨天,連施1~3次,每次間隔1周[3]。

3病毒病診斷與防治

3.1癥狀

油菜病株出現系統型枯斑,老葉片病早,癥狀明顯,后傳到新生葉上。初發病時葉片產生針尖大小透明斑,后擴展成近圓形2~4 mm黃斑,中心呈黑色彩褐色枯死斑,壞死斑四周油漬狀。菜薹上出現紫黑色梭形至長條形病斑,且從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擴展,后期莖上病斑多縱裂或橫裂,花、角果易萎蔫或枯死。角果產生黑色枯死斑點,多畸形。

3.2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抗病毒病的油菜品種,如皖油12號、皖油13號、湘雜油1號、中雙4號、蓉油3號等。

(2)適期播種。通過調節播種期避開蚜蟲遷飛高峰期,降低蚜蟲吸毒傳毒的機會,從而使病害發生減輕。一般早播會加重病害,而播種過遲又不利于油菜生產。因此,應根據當地具體實際情況適時播種,一般秋季干旱少雨,往往與蚜蟲的遷飛期相吻合,導致苗期發病嚴重。同時,也為成株期積累了大量毒源,使其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掌握在不影響油菜產量的情況下,適當延遲播種期,具有明顯減輕苗病發生的作用[4]。

(3)加強栽培管理。加強苗期的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抗性。做到苗肥施足、施早,避免偏施、遲施氮肥;結合中耕除草、間苗、定苗時拔除弱苗、病苗。同時,苗床土壤干燥時,應注意及時灌溉,以控制蚜蟲的危害。此外,油菜苗床的選擇不宜設在離毒源寄生較多的蔬菜地附近,避免蚜蟲頻繁遷飛吸毒傳毒,這對控制苗期病毒病的發生具有一定作用。

(4)治蚜防病。有效消滅蚜蟲介體或切斷毒源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關鍵措施。治蚜防病的策略應統籌考慮,連片防治,早治、連續治,才能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油菜田周圍各種毒源寄主上的蚜蟲是油菜苗期病毒病發生的主要侵染來源。因此,在防治蚜蟲時,不僅要注意防治油菜苗床或大田苗期的蚜蟲,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毒源寄主植物上蚜蟲的防治,盡量做到統籌安排,聯防聯治。必須從幼苗期開始加強田間巡查,苗期查到有翅蚜植株達10%~20%,或平均每株有無翅蚜20頭左右或有翅蚜5頭左右,即迅速施藥防治。抽薹后,當有蚜花枝率達5%~10%,個別花枝上出現3 cm左右的蟲蠟棒時,需進行防治。噴藥時應注意噴在嫩葉、嫩莖及心葉上,正反面都要噴到。如果蟲口密度大,為害嚴重,間隔5~7 d再噴藥1次。

(5)藥劑防治。發病時,用2%菌克毒克1 500~1 800 mL/hm2,或10%稼泰1 350 mL/hm2,對水675 kg/hm2均勻噴霧。

4參考文獻

[1] 吳翠筠.雜交油菜缺素癥狀及救治[J].農技服務,2008(11):77-78.

[2] 陳香華,汪立新.黃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153.

第4篇

關鍵詞 柿樹病蟲害;危害部位;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182-01

河南省鄲城縣是柿樹的主產區,全縣現有柿樹200萬株,主要分布在村莊庭院和農柿間作。近年來,鄲城縣森防站通過調查發現,影響柿樹產量和質量的主要病蟲害是柿樹炭疽病、柿綿蚧、柿蒂蟲[1-2]。現將這三大病蟲害危害癥狀和綜合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柿樹炭疽病

1.1 危害部位及癥狀

主要危害果實和新梢,葉片上很少發生,即使有,也局限于葉柄或葉脈上;果實主要在近蒂處發病。新梢一般于6月上旬開始發病,果實染病較晚,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旬,也可延續至采收期。果實染病,初在果面形成針頭大小深褐色至黑色小斑點,后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稍凹陷,呈黃褐色,病斑直徑約1 cm。病斑中央有黑點,其上有黑灰色的粘狀物(分生孢子)著生,病斑常深入皮層以下,果內形成黑色硬塊,1個病果上一般生1~2個病斑,多者數十個,被害果實容易軟化脫落,或發酸變質。新梢上發生的病斑,多呈橢圓形,黑色或黑褐色,表面略凹陷而開裂,上面散生黑色小點(孢子層),病斑長20 mm,寬7~12 mm,病斑環繞新梢一周時,因疏導組織遭到破壞,病斑上部的枝條干枯,引起落葉。

1.2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枝梢病部或病果、葉痕及冬芽中越冬。翌年夏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直接入侵。傷口入侵潛育期3~6 d;直接入侵潛育期6~10 d。高溫高濕利于發?。?5 ℃最適宜此菌的繁殖和發展)。雨后氣溫升高或夏季多雨年份發病重。果實和枝條有傷口時更容易入侵。

1.3 防治技術

選擇無病苗木,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少施氮肥,防止枝條徒長,組織不充實,降低抗病能力。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剪剪除病枝,柿樹生長期,認真剪除病枝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柿樹萌芽前噴波美5 °Bé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6月上旬各噴1∶5∶400倍式波爾多液,7月中旬及8月上中旬各噴1次1∶3∶300倍式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以抑制菌絲蔓延[3]。

2 柿綿蚧

2.1 危害部位及癥狀

柿綿蚧危害柿樹地上部分的枝、干、葉、果和柿蒂,輕則影響柿樹正常發育,重則造成減產,甚至導致絕收或柿樹死亡。柿綿蚧在河南1年發生4代,以初齡幼蟲在三至六年生枝條的裂皮縫中、樹干粗皮縫隙、枝條輪痕、葉痕及干柿蒂上越冬。柿樹萌芽期開始活動,初齡若蟲爬到嫩芽、新梢、葉柄、葉背處吸食枝液,2齡后開始固定取食,固著在柿蒂和果實表面危害,同時形成蠟被。逐漸長大分化為雌雄兩性。5月下旬成蟲交尾,隨后雌蟲體背形成白色卵囊開始產卵。前2代主要危害葉片和新梢,使葉片褪綠變淺,蠟質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葉片,影響柿樹的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葉片被害嚴重時畸形,提早落葉。嫩枝被害后輕則形成黑斑、重則枯死。幼果被害后容易發生落果,柿果長大后,由綠變黃變軟,蟲體固著部位逐漸凹陷,木栓化,變黑色,嚴重時造成裂果,對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影響。枝多、葉茂、皮薄、的品種受害更重。10月中旬,果實采收后,若蟲爬入越冬場所越冬。

2.2 防治技術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柿樹病蟲害:早春柿樹發芽前噴1次5°Bé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消滅越冬若蟲。柿樹展葉開花前,各代若蟲蠟殼未形成時,噴50%對硫磷2 500倍液、蚧殺特或蚧殼速殺乳油1 000~1 500倍液,蠟殼形成后噴蠟蚧靈800~1 000倍液。據田間試驗,河南豫東地區5月下旬噴25%殼虱可濕性粉劑(農藥通用名噻嗪酮)1 000~1 500倍液效果好。

3 柿蒂蟲

3.1 危害部位及癥狀

柿蒂蟲在柿產區普遍發生,是一種專門危害柿果的害蟲,受害嚴重地區,造成大幅減產。該蟲在河南1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皮縫或樹干基部附近3~4 cm土中結繭越冬。越冬幼蟲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蟲,成蟲白天靜伏于葉背,夜間活動,卵多產于果柄或果蒂縫隙,1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危害,6月中下旬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內,糞便排于孔外,1只幼蟲能危害4~6個果,幼蟲于果蒂和果實基部吐絲纏繞,被害果不易脫落,6―7月幼蟲老熟,一部分在果內,一部分在樹皮裂縫內結繭化蛹。2代幼蟲7月中下旬開始危害,8―9月危害最重,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變紅、變軟而脫落。9月中旬開始老熟越冬。

3.2 防治技術

落葉后至發芽前刮除老翹皮,消滅越冬老熟幼蟲。6―8月幼蟲蛀果階段,摘除蛀果深埋,消滅當年蛹和幼蟲。5月(下轉第186頁)

(上接第182頁)

中旬、7月中下旬進行藥物防治,在樹上噴20%滅掃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40%水胺硫磷1 500倍液、50%敵敵畏1 000倍液、50%磷胺乳油1 000~1 5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或50%對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20%氯馬乳油或10%溴馬乳油2 000~2 500倍液。主要噴灑在柿樹的果實果柄[4]。

4 參考文獻

[1] 呂佩珂.中國果樹病蟲原色圖譜[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2] 陜西省果樹研究所,山東農學院,河南省博愛縣農林局.柿[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

第5篇

關鍵詞: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

為全面加強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護園林工程成品建設,結合植物本身的實際,就進一步加強植物病蟲害防控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保護生態、優化環境、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針,遵循“突出重點,分段治理,屬地負責,聯防聯治” 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建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長效機制。堅決遏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為生態城的環境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二、防治范圍與和方法

(一)病害類型

根據致病因素的性質,園林植物病害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病害類型主要有大葉黃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絲蘭葉斑病、楊樹破腹病、楊樹腐爛病、草坪銹病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葉黃楊白粉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和嫩梢,病斑呈現白色霉層,多分布于葉片正面,發病初期,感病葉片出現多個圓形病斑,隨著病斑的擴大,相互愈合成不規則形狀,嚴重時白色霉層狀病斑會擴展到整個葉片和病梢,葉片皺縮、修剪不及時發病嚴重。

防治:注意及時修剪,不栽植過密,加強管理,使通風透光,及時除去病梢、病葉。發病初期可噴灑15%粉銹寧15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并注意藥劑的交替輪換使用,防止病菌抗藥性的發生。

2、絲蘭葉斑病

癥狀:絲蘭葉片感病初期,產生褐色病斑,中部呈灰褐色,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并有同心輪紋,發病后期在病斑上可見小的黑色分生孢子器。

防治:及時剪除病葉;發病初期噴施石灰等量式100倍液波爾多液,也可噴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3、楊樹腐爛病

癥狀:該病菌可為害毛白楊、新疆楊、柳樹等。主要為害樹勢較弱的新移植的植株。發病初期樹皮上出現灰褐色水澤狀斑,用手壓即可流出紅褐色液體,后期在病斑上生出許多針頭狀的黑色分生孢子器,并可見金黃色絲狀卷曲的孢子角。

防治:增強樹勢,及時清除病死枝,對樹梢較弱的新栽樹木涂抹“樹樂”30-60倍液,或晶體石硫合劑100倍液進行預防保護;發病初期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樹樂”5-10倍液涂抹病斑,涂抹前應刮除病斑或病斑上用刀劃網格線,以提高防治效果。

4、草坪銹病

癥狀:銹病可分為葉繡、桿繡、條繡。發病初期病部形成黃褐色菌落,散出鐵銹狀物質,葉片葉綠素遭到破壞,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調,草坪矮小,生長不良葉片大量失水后變黃枯死。

防治:夏末秋初是防治草坪銹病最關鍵的時期,應注意加強防治,及時控制草坪銹病的發生、流行,減少它對草坪的為害。及時修剪,少施氮肥,合理澆水。發病初期噴灑25%粉銹寧2000-2500倍液進行防治。在草坪葉片保持干燥時噴藥效果好,一般7-10天噴一次藥。

5、其他病害防治。

(二)蟲害類型

蟲害分為食葉型害蟲(刺蛾類、蓑蛾類、毒蛾類、夜蛾類、舟蛾類)、吮吸性害蟲、蛀干類害蟲(天牛、吉丁蟲)、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主要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1、美國白蛾

形態及習性:為害白蠟、國槐、法桐、臭椿、金銀木、西府海棠、刺槐、垂柳、毛白楊等。幼體黃綠色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橢圓形具黑邊;成蟲體、短翅為白色,體長8=12mm,復眼黑褐色,口器短而弱;胸部背面密布白色長毛。1年發生3代,該蟲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蛹羽化成成蟲,初孵幼蟲集中取食葉片并吐絲結網,隨蟲體長大,網幕逐漸擴大,最大可達1m,幼蟲4齡開始為害,大量取食,常造成整株葉片被吃光。

防治方法:首先可采用人工挖蛹、捕成蟲、剪卵塊、摘網幕進行防治,在老熟幼蟲下樹化蛹時,在樹干上綁疏松的稻草引起進入化蛹,適時解除草把燒毀,消滅其蛹;也可利用天敵防治,在各代老熟幼蟲期、蛹期釋放白蛾周氏小蜂;藥劑防治 在每代盛卵期至幼蟲破網前可噴灑20%除蟲脲6000-8000倍液防治,幼蟲分散為害老熟期可噴灑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也可使用其他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和擬除蟲菊酯類觸殺劑、胃毒劑進行防治。

2、楊扇舟蛾

形態及習性:為害楊樹、柳樹等。1年發生4-5代,啃食葉肉為害,嚴重時可將整株樹木吃光,1年中5-9月都可見幼蟲為害。

防治方法:幼蟲群集為害階段可人工剪除蟲苞,消滅幼蟲;初孵幼蟲期可噴灑20%除蟲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國槐尺蛾

形態及習性:為害國槐、龍爪槐、蝴蝶槐等。該蟲一年發生3-4代,以蛹在樹木周圍松軟土壤中越冬。第一代幼蟲始見于4月末,2代幼蟲在6月下旬孵化為害,3代幼蟲8月上旬孵化為害。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是各代幼蟲嚴重為害期,常造成整株樹葉被吃光的現象。

防治方法:各代幼蟲化蛹后,在樹冠下、松土中挖蛹;藥劑防治關鍵是抓好1代幼蟲的防治,1生比較整齊,4月下旬-5月上旬為1代幼蟲的1-2齡期,可噴灑20%除蟲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防治。如此期防治效果好,2、3生輕微,可不再進行藥劑防治。如1代防治有欠缺,2代幼蟲期需噴灑除蟲脲1次;幼蟲吐絲下垂和下樹化蛹時,掃除集中殺滅。

4、柳毒蛾

形態及習性:為害垂柳、旱柳 饅頭柳。成蟲體長11-20mm,軀體生白色絨毛。老熟幼蟲體長28-41mm,頭部黑色,有棕白色絨毛,1年發生2代,以2齡幼蟲在樹皮裂縫里做繭過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為害,啃食葉肉,余下葉脈晝潛夜食。6月中旬幼蟲老熟,開始化蛹,6月底成蟲羽化,有趨光性,產卵在樹干上。7月初第一代幼蟲孵化為害,9月中旬第二代幼蟲孵化為害。9月底幼蟲鉆入樹皮裂縫處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于低齡幼蟲期噴灑8000倍液20%的滅幼脲1號防治,或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蟲。

5、黃刺蛾

形態及習性:為害海棠、石榴、榆葉梅、月季、紅瑞木、楊樹、紫薇、紫荊、大葉黃楊、柳、榆、山楂等,成蟲體長15-17mm,老熟幼蟲體長16-25mm,體色鮮艷,頭部黑褐色,1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結繭在樹上越冬,次年5月化蛹,6月上旬成蟲羽化。1代幼蟲為害在6月下旬-7月中旬,2代幼蟲為害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老熟幼蟲結繭越冬。該蟲成蟲羽化后,產卵在葉片,幼蟲孵化后先將卵殼吃掉,然后啃食葉肉,吞食葉片。

防治方法:清除樹體或枝條上的繭,消滅幼蟲和蛹;低齡幼蟲期可噴灑20%除蟲脲10000倍液,幼蟲分散為害前,噴灑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類或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藥劑防治。

6、日本龜蠟蚧

形態及習性:為害法桐、大葉黃楊、月季、玫瑰、石榴、紫薇、毛白楊、白蠟、碧桃等,雌成蟲體長3-5mm,橢圓形。體背有較厚的灰白色蠟殼,背部中央隆起似半球形,表面具龜甲狀凹紋,邊緣蠟層厚且彎曲,內周緣有8組小角突,該蟲一年發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蟲越冬,5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中旬若蟲開始孵化,爬向樹葉為害,固定后開始分泌蠟質,形成星芒狀蠟殼,45天后開始分化,9月中旬陸續由葉片轉移到枝條上,11月上旬越冬開始。該蟲發生嚴重時,常造成枝條死亡和煤污發生,使花木衰弱。

防治方法:若蟲初孵化期噴灑1000倍1.2%煙參堿乳油或噴灑蚧螨靈200倍液防治;若蟲固著后結蠟初期,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人工剪除蟲植或刮除樹體上的蟲體,并注意及時銷毀。

7、其他病蟲害。

三、防治措施

(一)搞好監測預報,準確掌握疫情動態。

針對各蟲害發生特點和規律,制定監測方案,確定重點監測區域。開展長期定點監測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發現害蟲,應盡快查清發生范圍,并進行封鎖和除治。

(二)采取綜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

一旦發現疫情,要綜合運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輔以生物藥(制)劑防治,采取誘殺成蟲、剪除網幕、藥防幼蟲和收集蟲蛹的方法,抓住幼蟲為害期的三個重要時期,以及成蟲羽化期、卵期、幼蟲網幕期和下樹化蛹期關鍵環節,組織多形式、多環節滅殺。

1、人工剪除網幕:幼蟲有群集和吐絲結網綴葉的習性,在幼蟲網幕期(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用高枝剪及時剪除美國白蛾幼蟲網幕及危害的枝條。剪下的枝條及網幕要裝入塑料袋中,集中燒毀。

2、人工挖蛹:化蛹時(第一代,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中旬―翌年4月下旬),尋找樹皮縫隙等處越冬、越夏,在美國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3、圍草誘蛹:在老熟幼蟲化蛹前(一代,6月下旬;二代,8月中旬;越冬代,10上旬),利用老熟幼蟲有沿樹干下樹尋找潛伏場所進行結繭的習性,發現有危害害蟲的樹木,在老熟蟲開始下樹時期,在樹干離地面1至1.5米左右處,用谷草、稻草、麥秸、雜草等在樹干上綁縛一周,誘集下樹老熟幼蟲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燒毀。

4、六月至八月:主要以預防腐爛病、白粉病、刺蛾、尺蠖、紅蜘蛛、蚜蟲、介殼蟲、天牛為主;九月至十一月以預防透翅蛾、蚜蟲、紅蜘蛛等食葉害蟲和蛀干害蟲為主,防治病蟲害發生和蔓延。

(三)其他預防工作

1、中耕除草:進入夏季雨水較多,綠地內雜草生長快,與其它地被植物爭奪養分和生長空間,影響其正常生長和景觀效果,因此要及時修剪和清除雜草,防止雜草結籽和蔓延。

2、施肥:除施氮肥外,根據季節和不同植物生物學特性,適時適量追施磷、鉀肥料,保證植物的營養與生殖生長。

3、松土保墑:雨后和灌溉后及時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保墑力,有利于有機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滿足樹木生長需要。

4、汛期排水防澇:對低洼地塊植被,根據雨水情況及時排澇,防止積水爛根。

5、修剪:對部分花灌木及時疏稀、截短;球類和綠籬類植物及時整形修剪;草坪植物適時修剪,保證良好的景觀效果。

6、扶直:汛期對發生倒外傾斜的樹木及時扶正,必要時設支撐。

7、維護巡查:及時對綠地進行巡查、維護、看管,對樹木外斜、病蟲害情況等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園林公司配備打藥車和防治藥劑,以預防生態城區域內大范圍的蟲害疫情的發生。

要求各施工、養護單位準備打藥設備和有關的生物或化學藥劑,對所負責的區域進行打藥防治,對重點已經發生的部分要求進行檢測,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杜絕任何一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二)科學防治,綜合治理。

全面加強對植物病蟲害的監測,及時準確蟲害信息,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將疫情區封鎖,防止疫情擴散,并采取以人工、無公害藥劑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三)聯防聯治,統一行動。

防治責任按屬地管理落實防治主體,堅持“統一部署、統一時間、統一行動、統一用藥”,部門聯動,建設部門與各施工、養護單位密切配合,形成全覆蓋、無縫隙的防治局面。

(四)信息暢通,及時發現,快速反應,有效控制。

各防治單位應固定專人管理,發現蟲情,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報告,責任單位應及時組織防治,阻止蟲情擴大蔓延。

參考文獻:

1、天津市北方園林生態科學技術研究所 《天津園林綠化技術》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

第6篇

摘要:側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屬鱗翅目、毒蛾科。常以幼蟲為害多種柏木,當幼蟲為害森林中柏木林時,因藥劑難以觸及蟲體,防治效果不明顯。我們通過對側柏毒蛾為害防治實驗的觀察,防治方法經濟、高效、可行,可在生產中推廣運用。

關鍵詞:柏木;側柏毒蛾;為害;防治實驗

一、側柏毒蛾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

1.形態特征。

卵:扁圓形,長約0.7-0.8毫米,初產時為綠色,有光澤,漸變黃褐色,孵化前為黑褐色。

幼蟲:初孵體長平均1.80mm。老齡幼蟲體長18.24~24.20mm;幼蟲在發育過程中體色差異較大,有淺紅色、黃褐色及灰褐色3種色型。腹部背面中央具青灰色或淺紅色雙細縱紋,與兩側亞背區灰黑色縱條紋組成明顯的寬縱帶,該帶在中、后胸背板為六邊形斑,呈灰綠色或淡褐色;各節具有棕白色毛瘤,上著生黃褐色和黑色剛毛,背線黑綠色,第3、7、8、11、節背面發白,腹部第6~7節背面各具1個翻縮腺,淺紅色;體各節均具毛瘤,以前胸氣門前毛瘤最為發達。腹足趾鉤為單序縱帶,臀足趾鉤為單序橫帶。

蛹:體長8.60~12.06mm。初化蛹時為青綠色,后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末端具暗紅褐色的鉤狀臀棘,羽化前呈黃褐色,上著生白色細毛。

成蟲:體灰褐色。雌蟲體長5.5~11mm,翅展22~31mm;雄蟲體長8.5~10mm,翅展23~29mm。雌蟲觸角灰白色,短雙櫛齒狀;雄蟲觸角黑色,長雙櫛齒狀。雄蟲前翅灰黑色,內線在中室后方Cu2脈處向外折角,外線和亞緣線鋸齒狀曲折,緣毛暗紅褐色和灰白色相間。后翅色較淡,緣毛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基節灰白色,顯著。雌蟲翅面斑紋較雄蟲清晰,但體色稍淡。中、后足脛節各具端距1對。

2.生活習性。

側柏毒蛾在我縣一年發生二代,以完成發育的幼蟲在卵殼內越冬。以卵在柏樹葉上越冬,第二年3月開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蟲開始化蛹,下旬羽化產卵。第二代成蟲于8月中旬出現,產卵于葉片上越冬。幼蟲為害頂梢初萌發的嫩葉,由上至下為害,在夜晚至上午9時前取食,上午9時至10時,在太陽光下,活動劇烈,尋找隱蔽場所,潛伏于樹皮裂縫、枝下,葉叢間。幼蟲老熟后在枝葉叢中或樹干縫隙內結繭化蛹。成蟲晝伏夜出,特別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動劇烈,有較強的趨光性。

在3月中、下旬,當日均氣溫14℃時,越冬幼蟲開始爬出卵殼,5月中旬末初見老熟幼蟲化蛹,6月上旬始見成蟲。第2代幼蟲于6月中、下旬出現,8月中旬見蛹,8月底始見成蟲。

成蟲羽化晝夜均可進行,但以夜晚為主,占總成蟲量的66.7%。成蟲交尾晝夜均可進行,羽化后當天即行交尾,交尾歷經12.5h以上,雌雄蟲一般只交尾1次。成蟲交尾后即可產卵,卵粒位于鱗葉,多數單行排列,卵成塊,每卵塊有卵1~29粒。成蟲產卵數次至數十次。單雌產卵量13~183粒。成蟲白天棲于枝葉,若風吹驚動,即飛轉于其他枝條或樹株。成蟲壽命3.5~12天,具強烈趨光性,雌蟲尤甚。卵期16~23天,卵塊孵化完需經1~5天。林內卵孵化率46.2%~100%。初孵幼蟲喜群居,1卵塊孵化的幼蟲多在一小枝條活動,取食嫩鱗葉。1~2齡幼蟲能吐絲下垂,隨風飄遷。幼蟲白天多隱伏于樹皮裂縫或傷疤處,多在夜間取食危害。1頭幼蟲一生平均食葉量為4.23g,4齡以后食葉量可達93.46%。幼蟲6齡。蛹期5~12天。8月底成蟲羽化產卵,卵內胚胎于9月底前完成發育,且不孵化,并在卵殼內進行越冬。以卵在柏樹葉上越冬,第二年3月開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蟲開始化蛹,下旬羽化產卵。第二代成蟲于9月中、下旬出現,產卵于葉片上越冬。幼蟲為害頂梢初萌發的嫩葉,由上至下為害,在夜晚至上午9時前取食,上午9時至10時,在太陽光下,活動劇烈,尋找隱蔽場所,潛伏于樹皮裂縫、枝下,葉叢間。幼蟲老熟后在枝葉叢中或樹干縫隙內結繭化蛹。成蟲晝伏夜出,特別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動劇烈,有較強的趨光性。

二、受害林地基本情況

1.自然條件。

實驗林地位于我縣敖溪鎮指揮村林地,地理坐標東經 107°38′42″北緯27°29′32″,海拔812m,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1212.5mm,無霜期296天,成土母巖為碳酸巖,土壤為棕色石灰土,PH值6.5,林地面積25畝。

2.側柏毒蛾為害癥狀。

4月上旬,柏木開始出現零星為害,表現癥狀為:嫩枝被取食后,林木由綠色淺變為淺綠色。后期由于蟲口密謀不斷加大,造成樹枝干枯,林木癥狀慢慢變為黃色,甚至引起個別植株死亡,剝開枝叢,可肉眼觀察到側柏毒蛾幼蟲,綠灰色,體長20mm不等,在放大鏡下觀察,幼蟲形態特征更為明顯。通過樣地(20m*20m)測算,受害率為97%。

3.發生柏木蟲害的原因。

我縣這幾年都為曖冬,為側柏毒蛾卵越冬,提供了良好條件。

由于我縣是農業縣,在生產,生活中大量使用高效,高毒農藥,使各種鳥類及側柏毒蛾天敵大量消失,為蟲災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4.實驗方法。

(1)5月幼蟲發生期,將林地分成兩個小班,1小班采用化學防治,噴灑1:1000滅幼脲,相隔5天又噴一次。

(2)6月上旬幼蟲化蛹期,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2號小班安放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5.實驗效果。

第7篇

關鍵詞:大豆食心蟲;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073-1

項目基金:吉林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21020104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201225)資助。

大豆食心蟲[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 Soybean Pod Borer] 又名小紅蟲、大豆蛀莢蛾,屬于鱗翅目、小卷蛾科,是我國北方大豆產區的主要害蟲。常年蟲食率約為10%~20%,嚴重年份蟲食率高達30%~60%。不僅造成了大豆產量的降低,而且嚴重的影響了大豆的品質。

1 形態特征

1.1 卵

稍扁平橢圓形,長約0.5mm,寬約0.26mm,初產時乳白色,2d后變成黃色,4d后變成橘黃色,中間可見一條半圓形紅帶,孵化前紅帶消失。

1.2 幼蟲

幼蟲共分4齡,初孵時淡黃色,孵化的幼蟲在豆莢上爬行,咬食莢皮,蛀莢為害。入莢蛻皮后變成乳白色,幼蟲在豆莢內為害20~30d后老熟,老熟后呈紅色,成蟲紅褐色,體長5~6mm,至豆莢成熟時脫莢入土,脫莢入土后體色變為杏黃色,做橢圓形繭越冬。

1.3 土繭

由幼蟲吐絲而成,繭外附有泥土,呈土色,長橢圓形,長7.5~9mm,寬3~4mm。

1.4 蛹

蛹長紡錘形,體長約6mm,紅褐或黃褐色,紡錘形。第1節背面無刺,第2節至第7節背面前后緣各有1列刺,第8節至第10節腹節僅有1列大刺,腹部末端有8根粗大的短刺,羽化前呈黑褐色。

1.5 成蟲

體長5~6mm,翅展l2~14mm,黃褐色或暗褐色小蛾。前翅有向外斜走的10條黑紫色短斜紋,外緣臀角上方有銀灰色長橢圓形斑1個,斑內有3個黑色小斑;后翅淺灰色。雄蛾前翅色澤較淺,具有翅韁1根,腹部末端較鈍;雌蛾色較深,具有翅韁3根,腹部末端為紡錘形。

2 為害癥狀

大豆食心蟲以幼蟲蛀食豆莢,初孵的幼蟲在豆莢上爬行,在豆莢邊緣的合縫附近吐絲,結成一個細長的絲網,然后在網內將豆莢咬成孔洞,鉆入莢內。咬食的豆粒形成兔嘴、破瓣,并排糞于豆莢內。

3 發生規律

大豆食心蟲每年發生一代,并以老熟的幼蟲在土壤內作繭越冬。第二年的7月中下旬破繭而出,在土表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底~8月初,蛹期9~13d。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開始出現成蟲,壽命5~10d。8月中旬為產卵盛期,產卵5~8d。幼蟲孵化以后,在豆莢上爬行8~24h,蛀莢為害。8月下旬為入莢的盛期,莢內一般為害20~30d,9月中下旬~10月上旬脫莢,入土越冬。

4 發生條件

土壤含水量在20%時最適宜于化蛹和羽化出土,溫度在20℃~25℃間、相對濕度為90%時最適宜成蟲產卵。

大豆輪作比連作受害輕,因為大豆食心蟲飛翔力弱,輪作越遠蟲害越輕。大豆結莢盛期如果與成蟲產卵盛期相吻合,受害嚴重;結莢過早或過晚,不利于幼蟲的蛀入,受害較輕。

不同大豆品種,豆莢的形態不同,食心蟲危害程度不同。豆莢有毛比無毛的品種著卵多;莢毛直立的比彎曲的著卵多;綠色、幼嫩的比黃色、老熟的著卵多。

發生量還與天敵有關,赤眼蜂在食心蟲的卵內寄生率較高,而白僵菌則可寄生在幼蟲體內。

5 防治措施

5.1 農業防治

5.1.1 選用抗蟲或耐蟲品種 選用抗蟲和耐蟲品種是防治大豆食心蟲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是,大豆品種的抗蟲性是相對的,具有一定的地區性,必須因地制宜的選用蟲食率低、豐產性好的品種。

5.1.2 合理輪作 遠距離輪作,距豆茬千米以外種植大豆,可以降低大豆食心蟲危害。盡量避免重迎茬,及時耕翻,增加中耕除草次數,可以增加幼蟲、蛹的死亡率。

5.1.3 深耕翻重茬地 大豆收獲后,在土壤結凍前,及時翻耕豆田,破壞其越冬場所,使大豆食心蟲暴露于地表,通過機械傷害、嚴寒、天敵等,增加大豆食心蟲死亡率,減少蟲源。

5.1.4 適時早播 同一品種不同播期對大豆危害有明顯影響,適時早播,避開食心蟲產卵盛期,可使蛀莢率和蟲食率明顯下降,減輕危害。適期早收,可減少豆田越冬幼蟲。

5.2 生物防治

在大豆食心蟲產卵期釋放赤眼蜂,畝釋放量為2~3萬頭,能夠有效的減少損失。大豆食心蟲幼蟲脫莢入土前,將白僵菌與草炭土1:9攪拌均勻,撒入田間或壟臺上,降低幼蟲化蛹率。

5.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于蛾發盛期,在豆田設置黑光燈,誘殺大豆食心蟲的成蟲。

5.4 化學防治

防治成蟲是在成蟲盛發期,即田間有蛾團出現,雌雄蛾比例接近1:1時,用80%敵敵畏、20%氰戊菌脂或2.5%溴氰菌脂噴灑殺蟲。防治幼蟲則在卵孵化高峰期,在幼蟲蛀入豆莢前,用90%敵百蟲、40%樂果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等噴藥防治。

總之,防治大豆食心蟲應采用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為輔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孫保權,張殿軍.大豆食心蟲發生及其防治[J].農業與技術,2004,24(2):91-93.

[2] 孟琦.大豆食心蟲的綜合防治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2):36.

[3] 于廣勝.牡丹江市大豆食心蟲發生危害及防治對策[J].現代化農業,2010,(11):4-5.

[4] 于杰,宋光輝.大豆蟲害的防治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8):97-98.

[5] 萬良珍.大豆食心蟲的識別與綜合防治[J].農技服務,2011,28(6):808.

第8篇

腦袋竟成囊蟲“安樂窩”

廣東省肇源縣的老尚患頭痛病多年,但從未到醫院檢查過,始終靠吃止痛片對付。前不久,老尚突然變得口齒不清且意識模糊,被家人緊急送往哈醫大附屬二院腦外科。接診醫生葉偉教授為他做了詳細檢查,最后確診為“側腦室囊蟲及梗阻性腦積水”。術中,葉大夫從他的后腦里取出了一條拇指大小的腦囊蟲,此囊蟲長達3厘米,擁有6個乳白色頭節。蘇醒過來的老尚得知詳情后不由得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的腦袋竟成了囊蟲的“安樂窩”。

從2002年底到2005年2月初,葉偉教授已為36例腦囊蟲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人進行了手術治療,其中囊蟲位于四腦室內20例,側腦室內9例,環池3例,視交叉池2例,枕大池1例,高頸段椎管內1例。術后有32人完全康復,重返工作崗位;有4人因合并腦實質囊蟲數量較多,癲癇發作較重,需要用藥控制,不得不長期病休在家。其中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像老尚一樣,始終不把頭痛當回事,直到病情嚴重時才被送到醫院救治。

腦囊蟲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寄生蟲病。在世界范圍內,以非洲、東歐、拉丁美洲及印度、印尼和我國的豬肉絳蟲感染率最高。我國尤以東北、華北地區多見,西北地區及云南次之,長江以南少見。引起寄生蟲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衛生不好,使絳蟲卵污染了食物和水源,進而進入人體導致囊蟲病。如果衛生檢疫不認真,含有囊蟲的“豆豬”進入市場,進而被人們食用,也可以導致囊蟲病。在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特別是水源供應不好、農業落后和飲食衛生差的地方,其發病率就高。

頭痛要到醫院去檢查

中樞神經系統一旦受囊蟲感染,會出現哪些癥狀呢?葉偉教授介紹說,其最常見的表現是抽搐發作,其次為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肢體癱瘓、偏盲、失語、運動障礙、發熱、頸項強直等。如果有這些癥狀的一項或多項,就需要到醫院接受CT、核磁共振和囊蟲免疫試驗等檢查,明確是否染上了腦囊蟲病。

一旦感染上腦囊蟲病,需要根據病變部位和分期的不同而選用藥物、手術或手術加藥物等療法。腦囊蟲用藥目前仍以吡喹酮為首選,復發后可選用丙硫咪唑,根據腦內囊蟲寄生數量的多少,可采用大劑量短療程沖擊治療或小劑量長療程治療。假如腸道內仍有寄生的活絳蟲,應用西藥滅絳靈來驅蟲,中藥可用南瓜子和檳榔等。

最常見的手術方式是在顯微鏡或內窺鏡下取出囊蟲。其他術式還有:腦脊液分流、顳肌下減壓術等。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感染腦囊蟲 究竟是何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感染上腦囊蟲病的呢?多數人大便后衛生習慣不良,而致蟲卵經口感染;或食用了豆豬肉,生吃了被蟲卵污染了的蔬菜,使絳蟲到達十二指腸并卵化出“六鉤蚴”,繼而鉆入腸腔,隨血液運行播散到腦子里,經2~3個月后,發育成囊尾蚴而長期在腦內“安營扎寨”,一旦發病則極為可怕。如果囊蟲堵塞腦脊液循環通路致急性顱內壓增高,患者就會突然死亡。

第9篇

水稻缺氮時,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缺氮癥狀先從下部老葉開始,逐漸擴展到上部幼葉。一片葉先從葉尖開始,后沿中脈擴展至整個葉片。缺氮時葉片發黃與受旱時不同,后者幾乎是植株上下葉片同時發黃。插秧后,缺氮秧苗返青慢,葉窄而薄,葉尖失去綠色,葉片淡綠發黃,很少分蘗。曬田后,遲遲不返青,植株瘦弱矮小,株形直立不散,看上去挺直僵硬,葉片直立。葉片脫落較早。根系少,生長慢,稻株容易早衰。成熟期提早,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穗子短,每穗粒數少,產量低。

氮肥施用過量時,水稻葉片深綠,肥厚寬大,植株高大、柔軟,莖、葉瘋長。分蘗大量發生,葉片下披,通風透光不良,易誘發病蟲害,甚至發生倒伏。造成水稻貪青晚熟,空秕粒大量增多,導致產量下降。

水稻缺磷時,一般表現為僵苗,稻株生長顯著緩慢,稻叢成簇狀,不分蘗或很少分蘗。稻苗細瘦,葉片直立不披,葉色暗綠或灰綠帶紫。嚴重時葉片沿中脈呈環狀卷曲,葉片萎縮。對于能產生花色甙色素的品種,缺磷會使葉片略帶紅色或紫色,生產上出現的“紅苗田”就屬這種情況,施磷可以有效解決。缺磷植株根的特征是短而細,多為黃根,基本無白根,也無黑根,軟綿少彈性,側根少,且緊夾不分開,嚴重時根系變黑腐爛。缺磷還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且抽穗困難,成熟不一致,穗粒少且不飽滿。

水稻施磷過量時害處不明顯,但無增產作用,往往會引起缺鋅而減產。

水稻缺鉀時。由于其發病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常稱為赤枯病。一般剛開始缺鉀時,表現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很少分蘗。上部葉片挺直,頂端葉片似叢生狀,新出葉的速度明顯減慢,抽出困難,葉片暗綠無光澤,分雍以后老葉褪黃,葉尖有煙塵狀褐色小點,并沿葉緣出現枯焦現象,葉中部靠近中脈附近仍保持原來的色澤。到分蘗盛期褐點發展成褐斑,形狀不規則,而邊緣分界明顯。常以條狀或塊狀分布在葉脈間,嚴重時褐斑連成片,整片葉子發紅枯死,如火燒狀。發病時,稻株根系受阻,新根少而短,老根細瘦無彈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發臭腐爛。病株容易拔起。嚴重缺鉀時抽穗困難、籽粒干癟、皺縮、節間短、易倒伏。稻株發病表現癥狀,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逐步向葉片基部擴展,然后由下部葉向上部葉擴展。

水稻施鉀過量時沒有害處,但也無明顯增產效果。

水稻莖葉中含鈣(CaO)量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鈣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元素之一,約60%的鈣集中于細胞壁。水稻缺鈣時,如果程度較輕,一般對植株外觀影響很小,當缺鈣嚴重時,上部新生葉的葉尖變白,卷曲萎縮,缺鈣特別嚴重時,導致植株矮化,生長點壞死。

水稻缺鎂時,葉片和葉鞘之間夾角增大,葉呈波形下垂,葉脈間褪綠,下部葉呈橙黃色。

水稻缺硫時,葉稍首先變黃,后逐漸延伸到葉片,分蘗期整株褪綠,株高降低,分蘗減少,穗數減少,穗粒下降。

水稻體內含鐵量較低,葉片中含量為200-400毫克/千克,老葉比嫩葉要高,其中相當部分是集中于葉綠體內。鐵參與植物體內的呼吸作用,影響與能量有關的生理活動。缺鐵葉綠素不能形成,出現失綠癥,缺鐵現象先從幼葉開始,而老葉仍屬正常。在一般情況下土壤中不缺鐵。在酸性和長期淹水土壤中鐵多被還原成溶解度大的亞鐵,如水稻大量吸收會發生亞鐵中毒。

錳是水稻體內含量較多的一種微量元素,嫩葉中含500毫克/千克,老葉可達16 000毫克/升克。錳能促進水稻種子發芽和生長,并能增強淀粉酶的活力。葉綠素中雖不含有錳,但錳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缺錳時葉綠素合成受阻,光合強度顯著受到抑制。正常生育的稻株體內鐵和錳之間能保持一定平衡,缺錳則亞鐵含量增高,引起亞鐵中毒產生失綠現象。當體內含錳量高而亞鐵濃度低時,也會由于缺鐵產生失綠現象。缺錳植株矮,分蘗少,葉窄而短,嚴重褪綠,先呈黃綠色,后出現深棕色斑點,繼之壞死,嫩葉最重。

鋅在生長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葉綠素的合成。水稻葉干重的含鋅量低限為15毫克/千克。缺鋅時葉呈淡綠色,嫩葉基部變黃,葉尖較輕,嚴重時葉中脈變白,稻株頂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蘗少,出葉周期拖長,葉尖內卷,老葉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鋅土壤上施鋅.對水稻有明顯增產效果,可以促進生長和提高有效分蘗數,并能提高葉綠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鉬能促進蛋白質的形成,參加稻體內各種氧化還原過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鋁、錳離子的毒害作用,促進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認為水稻植株含鉬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缺鉬葉變黃綠色.部分葉片發生扭曲,老葉尖端褪綠,逐漸干枯,分蘗少,秕粒多,產量下降。

第10篇

關鍵詞:核桃;病害;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核桃作為一種經濟和營養價值都很高的木本油料作物,是我國重要的出國物資之一,畢節市是我國核桃主產區之一,做好核桃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保證核桃高質優產,因此,具有重要的防治意義。根據貴州省核桃發展戰略,到2018年畢節地區核桃面積要達到200000hm2,核桃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核桃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1 畢節市核桃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1.1 核桃白粉病

1.1.1 癥狀。受害葉片在葉背出現明顯的塊狀白粉層,即病菌的菌絲、分生孢子梗即分生孢子。秋后在白粉層上產生初為黃白色,后為黃褐色,最后變成黑褐色的小顆粒,即病原菌的有性階段閉囊殼。

1.1.2 病原。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叉絲殼屬的山田叉絲殼菌會引起核桃白粉病。其白粉層分布于葉子的正反兩面,但以葉背較多。閉囊殼黑褐色,球形,直徑90~126μm。附屬絲叉狀,5~14個,分叉2~4次。

該病1個是由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針殼屬、榛球針殼菌引起。病菌的分生孢子倒卵形,單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頂端,大小5~12×8~15μm。閉囊殼黑褐色,球形,直徑140~270μm。附屬絲球針狀5~18個。

1.1.3 發生規律。病原菌以閉囊殼在落葉上越冬,次春放出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浸染。溫暖而干燥的氣候條件,常有利于該病害的發展。施氮肥過多,組織柔嫩,以及夏末秋初的新鮮葉最易受害。苗木往往比大樹嚴重。

1.1.4 防治方法。(1)清除病落葉,以消滅越冬病原菌。(2)合理施肥,適量灌溉,防止苗木貪青徒長,減輕病害發生。(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0.2~0.3°Be石硫合劑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防治。

1.2 核桃細菌黑斑病

1.2.1 癥狀。為害核桃葉片、新梢、果實及雄花和苗木。在嫩葉上病斑褐色,多角形,在較老葉片上病斑呈圓形,中央灰褐色,邊緣褐色,有時有黃色暈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時形成穿孔,嚴重時病斑互相連接。

1.2.2 病原。核桃細菌性黑斑病是由核桃黃極毛桿菌引起。菌體短桿狀,大小1.3~3×0.3~0.5μm,一端有鞭毛。菌落在PDA培養基上呈桔黃色。菌落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8~32℃,最低5~7 ℃,致死溫度為53~55 ℃。最適的pH值6~8,在pH值5.2~10.5范圍內都能生長。

1.2.3 發生規律。病原細菌在病枝的老潰瘍斑中越冬,翌春借雨水、昆蟲傳播到葉上,由葉再傳到果。由于浸染花粉,故花粉也是傳播媒介之一。

細菌一般通過核桃樹枝氣孔、皮孔和傷口侵入,偶爾侵害維管束。病菌侵染葉片的適溫為4~30℃,幼果5~27℃。潛育期在葉片上為8~18天,果實上5~34天,在田間一般只需15天。

1.2.4 防治方法。核桃發芽前噴灑1次3~5°Be石硫合劑,展葉時噴灑10.5200倍波爾多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多菌靈,70%消病靈性粉劑1000倍液,于雌花開花前、開花后和幼果期各噴1次。

1.3 核桃褐斑病

1.3.1 癥狀。葉片感病后先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褐斑,直徑0.3~0.7cm,中間灰色邊緣暗黃綠色至紫褐色,病斑周緣與健部界限不清楚,病斑上有略呈同心輪紋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

1.3.2 病原。該病由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盤二孢屬、核桃盤二孢引起。分生孢子盤直徑106~213μm;分生孢子梗無色、密集于盤內。大小為8~12×1.2~1.8μm;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雙胞,上部細胞頂端有的彎成鉤狀,大小為20.2~29.4×4.6~6.2μm。

1.3.3 發生規律。病菌在病殘組織內越冬,次年成為初次侵染來源,借風、雨進行傳播。在雨水多的年份往往發病嚴重,苗木和大樹相比,苗木受害嚴重,有時可造成大量的枯梢。

1.3.4 防治方法。(1) 清除病落葉和病果剪除病枝。(2)開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噴1次1:2:200倍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7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1.4 云斑天牛

學名云斑白條天牛,又叫鐵固牛、鐵炮蟲。云斑天牛發生世代數因地而異,越冬蟲態也有不同。一般2年發生1代,跨3個年度。以成蟲或幼蟲在樹干內越冬,4月下旬開始活動,5月份為成蟲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幼蟲淡黃色,無足。成蟲黑褐色或赤褐色,有假死和趨光習性。

1.4.1 受害癥狀。主要危害枝干,為害嚴重的地區受害株率達95%。受害樹有的主枝死亡,有的主干因受害而整株死亡。受害癥狀是被害部位皮層稍開裂,從蟲孔排出大量糞屑。危害后皮層開裂,木質部中的蟲道比木蠹蛾少。成蟲羽化孔多在上部,呈一大圓孔。

1.4.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成蟲大量羽化期,利用人工捕殺成蟲;及時挑除枝葉上的蟲卵,發現有產卵破口刻槽,用錘敲擊,可消滅蟲卵和初孵幼蟲。(2)化學防治。找出最新排糞孔,用鐵絲除去糞便、木屑,用80%敵敵畏乳油或2.5%溴氰菊酯50倍液注射到蟲孔中,或用0.2磷化鋁片塞入蟲孔用泥封口;7月份成蟲出現之前,將新鮮的半夏葉子團成小球形,塞入蟲孔,用泥封口;成蟲羽化盛期,樹冠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殺滅蟲卵。

在冬季或產卵期前,用核桃保果靈1號涂刷樹干;在有蟲眼的地方用鐵絲將蟲眼內木屑清除干凈再用注射器將核桃保果靈I 號原藥注入蟲孔用泥土封死孔口。殺蟲效果良好。

1.5 核桃舉肢蛾

俗稱核桃黑,屬鱗翅目,舉肢蛾科。在畢節市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表土中結繭越冬。第1代成蟲6月上旬羽化,第2代8月上旬羽化。

1.5.1 受害癥狀。常引起核桃大量落果,造成被害果仁干枯,核桃變黑干縮。

1.5.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采果后至土壤結凍前或次年春季,舉肢蛾越冬幼蟲出土前,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和雜草,集中燒毀,深翻樹冠下土壤15~20cm,減少越冬幼蟲。6~8月份及時對受害的幼果進行清理,減少翌年蟲口密度。有條件的地方在幼樹期可間作低桿、淺根性、無攀援特性的農作物或中藥材,通過人為耕作,破壞蟲害生境,減少該蟲危害。(2)化學防治。在幼蟲孵化期樹冠噴藥,可選用50%敵百蟲乳油1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5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2.5%的敵殺死3000倍液噴霧。

1.6 小吉丁蟲

以幼蟲危害核桃1~3年生枝條。以幼蟲在枝干的皮層內串圈危害,縲旋狀取食。

1.6.1 受害癥狀。被害處枝膨大成瘤狀,表皮變為黑褐色,直接破壞輸導組織,導致枝脫水干枯,嚴重時全株枯死。

1.6.2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的抗蟲力,采后至落葉前結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條,集中燒掉。

(2)化學防治。成蟲發生期噴灑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劑4000倍液。

2 結語

畢節市是我國核桃主產區之一,做好核桃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保證核桃高質優產,因此,具有重要的防治意義。畢節市核桃常見的病害有核桃白粉病、核桃細菌黑斑病、核桃褐斑病,具體防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是采取清除病落葉和病果剪除病枝,結合藥物治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曉晨.核桃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J].果農之友,2008(10)

第11篇

關鍵詞 油松球果小卷蛾;形態特征;危害特點;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71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139-01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emann)是一種廣泛分布的松類球果和枝梢害蟲。在甘肅、山西等地,主要危害油松、馬尾松、華山松、白皮松、黑松等。危害油松主要在春末夏初,一般初孵幼蟲取食幼嫩針葉。在油松二年生球果奇缺情況下,幼蟲可鉆入嫩梢髓部蛀食,造成枝梢枯死[1]。

針對甘肅省慶陽市中灣國家油松良種基地內連續幾年發生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特點,對良種基地內的油松球果小卷蛾進行了詳細的物候期觀測,逐步掌握了發生規律、形態特征和危害特點,并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有效控制了蟲害的發生,確保了良種基地的穩產增收。

1 形態特征

卵:扁橢圓形,初產下為乳白色,孵化前變為黑褐色。長0.9 mm,寬0.7 mm。幼蟲:初孵幼蟲為污黃色,老熟幼蟲體長12~20 mm,體表具致密的羊皮革狀紋,腹部肉紅色,頭部暗褐色。蛹:赤褐色,長6.5~8.5 mm。腹部末端呈叉狀,著生有對稱的鉤狀臀刺4對。蛹外披黃褐色絲質繭。成蟲:體長6~8 mm,翅展16~20 mm。后翅灰褐色,緣毛灰褐色。體灰褐色,觸覺絲狀,各節密被灰白色短絨毛,相間組成不規則的云狀斑紋,頂角處有一弧形白斑紋[2]。

2 危害特點

初孵幼蟲危害當年生雌球花及幼果后,果軸及果柄基部髓心被蛀成隧道,果面有流脂及幼蟲排泄的黃褐色糞末,導致當年生球果和雌球花提早脫落,造成翌年種子大量減產[3]。幼蟲稍大后,開始轉移危害,蛀入二年生球果。一般由球果下面中部蛀入,間或由果頂或果基部蛀入,蛀道不光滑,充滿糞粒,孔口小而不規則,此癥狀可與松果梢斑螟相區別。受害果絕大部分干縮枯死,無籽粒;個別局部受害者,勉強能成熟,因發育不平衡而扭曲成畸形,產生少量劣質種子[4]。

3 發生規律

在中灣油松良種基地內1年發生1代,以卵在針葉上越冬。卵期約9個月。越冬卵自然死亡率在30%以上。翌年5月初幼蟲開始孵化,5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幼蟲期約2個月。幼蟲老熟后,向下爬至老葉上化蛹[5]。

7月中旬為化蛹盛期,蛹期20 d左右。蛹于晴天,日平均溫度4~10 ℃以上,相對濕度為75%左右時羽化。羽化時刻因地而異,在慶陽市中灣林區多在8:00—12:00,午后及夜間羽化很少。雌蛾壽命長于雄蛾,雌蛾平均16 d,最長達28 d,最短為7 d;雄蛾平均11 d,最長20 d,最短4 d,雌雄性比為1∶1。成蟲飛翔呈波浪式,飛翔最盛期一般在日落后傍晚,白天或陰天多停息在枯枝落葉層、樹木及立木針葉叢隱蔽處。如在風力稍大時,飛翔數量則減少[6];微風或無風情況下,飛翔數量較多。

卵散產于球果、嫩梢及先年生針葉上[7]。一般每處有卵2~3粒,最多達19粒。每雌蛾可產卵3~125粒,平均約50粒。成蟲羽化產卵期長短受氣候影響較大。

卵期長達22 d,最短5 d,一般14~21 d,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8.3 ℃,有效積溫86.4 ℃。卵孵化率,林內一般在90%以上。卵期長短因產卵期及坡向而異,一般是后期產卵短于前期產卵,陽坡短于陰坡。因此,在防治上應采取先陽坡后陰坡的順序[8]。

幼蟲的整個生活過程,大致可分為—隱蔽——再隱蔽4個階段。初孵幼蟲先性生活,時間2 d左右,最短1 d,最長5 d。幼蟲稍大后,蛀入二年生球果、嫩梢皮層和髓心危害,隱蔽性生活,直至發育到老熟階段。幼蟲老熟后即爬出球果、嫩梢墜地后。隨后,在枯枝落葉層及雜草叢、土坎壁、地衣下等處吐絲結繭再隱蔽,6~14 d后化蛹。幼蟲由孵出至老熟墜地歷時30 d左右。老熟幼蟲墜地多在白天,以12:00—16:00最多。在慶陽市中灣林區,老熟幼蟲墜地時期初期為6月上旬、盛期為6月中下旬、末期為6月底至7月初。

此蟲大多數發生在海拔1 900 m以下的松林內,其發生危害規律是:低海拔重于高海拔,山下部重于中上部,純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中、幼林重于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重于天然林,結實好的林分重于結實不好及不結實的林分。發生期的先后順序是:陽坡先于陰坡,低海拔先于高海拔,并與植物物候密切相關;幼蟲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開花的始、盛期,也是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期。

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寄生性天敵為卵寄生蜂、松毛蟲赤眼蜂、懸腹廣肩小蜂、考氏白繭蜂和球果卷蛾長體繭蜂。

4 防治措施

4.1 物理防治

可于老熟幼蟲墜地前,摘除被害果、剪除被害枝深埋或燒毀。在成蟲羽化期,利用成蟲趨光性,用黑光燈對成蟲進行誘殺,按6.67 hm2安裝1盞,設置于地勢較高、視野開闊處,安排專人負責安燈、收燈、收蛾和燈具維護。

4.2 化學防治

幼蟲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開花散粉期,是進行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刹捎梦⑸锘蚧瘜W藥劑進行防治,如采用25% Bt乳劑200倍液,或40%增效氧化樂果1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500~1 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1 500倍液進行超低容量噴霧。在蟲口密度大、郁閉度在0.6以上的林分,可施放煙霧劑15~30 kg/hm2熏殺成蟲[9]。老熟幼蟲墜地始、盛期,地面噴西維因粉劑30 kg/hm2防治。

5 參考文獻

[1] 張國洲,謝維斌.馬尾松種子園害蟲防治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4):1998-1999.

[2] 李安平.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陜西林業科技,2010(6):55-57.

[3] 師祥文.油松球果小卷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10(6):44.

[4] 王曉飛,徐瑞琴.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7(4):18-19.

[5] 王國和.油松球果小卷蛾性誘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1998(1):20-23.

[6] 吳斡宇,王淑妨.油松球果小卷蛾對馬尾松生長的影響[J].林業科技,1994,19(2):19-22.

[7] 李新崗,侯慧波,宮銀利.油松球果小卷蛾成蟲的產卵選擇[J].昆蟲知識,2006,43(5):636-639.

第12篇

受累于久坐不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遭遇到的是脊柱器質性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其表現不僅僅是腰部疼痛,部分人還感到腿部麻木,甚至有時候“一根筋”麻到腳底。還有些人在靜止時沒有明顯的不適,但走路稍長下肢就會酸脹,休息一段時間后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

梯度療法———你的病情屬于哪一級

出現腰腿酸麻、間歇性跛行的患者,千萬不能諱疾忌醫,不要總是以“勞損”“功能性病變”等說辭來敷衍自己。應在第一時間去醫院骨科門診就醫,同時拍攝腰椎X光片,必要時做CT檢查。以醫學影像檢查的結果為依據,醫生便能準確判斷病程處于哪一階段,從而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對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的治療,如今有很不科學的極端化傾向。一種是利用了人們懼怕手術的心理,宣稱采用保守療法能夠治好所有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另一種則是“唯手術論”,認為只有開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兩個極端觀點都不可取,目前國際醫學界認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療為“階梯性的治療”———即首先考慮保守治療,癥狀不緩解的話采用微創手術,若效果仍不理想才考慮開放式手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大刀”。

大部分腰椎疾病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有效緩解癥狀。⑴一般治療,臥床休息,佩戴支具限制腰部活動;⑵藥物治療,可選用肌肉松弛、止痛、鎮痛藥物,也可應用舒筋活血的中藥制劑;⑶牽引按摩療法,一定要由專業康復科醫師進行操作,否則有可能發生意外。

確實需要手術治療的話,建議優先選擇微創手術,即借助特殊手術器械和儀器做椎間盤切除、椎管減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

“3+4策略”———應對腰椎疾病侵襲

按照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在疾病發生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方為上策。下面的“3+4策略”,是專門應對腰椎疾病侵襲的。

尚未發生腰椎器質性病變的人群應做到:⑴年度體檢時增加腰椎疾病檢查,以及早發現潛在的病變;⑵生活、工作中時刻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并注意勞逸結合;⑶加強背部肌肉鍛煉,減少腰部疾病的發生。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防城港市| 新安县| 当雄县| 富川| 略阳县| 克山县| 桑植县| 沙湾县| 东丽区| 龙岩市| 南宁市| 南投县| 浑源县| 定远县| 南康市| 阳春市| 巴中市| 纳雍县| 泸定县| 达州市| 宜宾市| 东莞市| 姜堰市| 昌图县| 同江市| 朔州市| 左云县| 武安市| 库车县| 云阳县| 淅川县| 杨浦区| 承德市| 千阳县| 桂平市| 木里| 安乡县| 太谷县| 栾川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