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一去二三里課件

一去二三里課件

時間:2023-05-30 10:46: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去二三里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去二三里課件

第1篇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兒歌,作者巧妙地將十個數字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充滿兒童情趣,同學們十分愛讀。結合本班學生平時誦讀的《數字歌》《對數歌》等,我決定開展“數字兒歌”系列閱讀活動。本次活動旨在讓學生愉悅地、創造性地誦讀和欣賞數字兒歌,充分感受其節奏感、趣味性和生活性,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學生語言感受力,激發學生對數字兒歌的興趣,在課外自主地去搜集、誦讀更多的兒歌,童謠。

【教學過程】

一、 對數,走近數字兒歌

師:還記得昨天讀的《對數歌》嗎?

生:記得。

師:那就一起對對看吧!

(指名十位小朋友上臺)

師:一人問一句,其他小朋友站起來對,可以一邊對,一邊表演動作,比比誰表演得最棒!

生:(一人問,眾人對)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你說二,我對二,孔雀尾巴像把扇。

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著兩座山?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著兩座山。

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你說四,我對四,刺猬滿身都是刺。

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你說五,我對五,梅花鹿頭上長小樹。

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里游?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里游。

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說九,誰對九,哪個頭上會頂球?你說九,我對九,海獅頭上會頂球。

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師:小朋友對數真有本事!這首兒歌里面出現了很多數字,我們把這種含有很多數字的兒歌叫“數字兒歌”。你以前有沒有讀過數字兒歌呢?

生:我讀過《數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十個手指頭,就是兩只手。

(該生背完第一句,其他小朋友就跟著一起背誦后面的內容)

師: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數字歌》,大家都情不自禁跟著背了起來。還有嗎?

生:語文書上的《一去二三里》(生齊聲背,略)

生:《九九歌》(生齊背誦,略)

師:小朋友知道的數字兒歌可真多!看,“青青草原”上的喜羊羊和小伙伴們也喜歡數字兒歌,他們正在舉行數字兒歌大賽呢,邀請你們參加,敢接受挑戰嗎?

【評析】《對數歌》是本班學生早已熟背的一首兒歌,很有節奏感,內容有趣,語言生動,貼近一年級兒童生活,深受他們喜歡。由這首《對數歌》拉開“數字兒歌”系列閱讀的序幕,非常自然?!扒嗲嗖菰钡膭赢嬋宋镉螒蛱魬?,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極大調動了同學們進一步閱讀數字兒歌的積極性。

二、 闖關,學習數字兒歌

第一關,讀一讀

師:第一關的考官是喜羊羊,它給我們出的題目是“讀一讀”。趕緊來讀吧!不僅要讀準,還要讀出趣味哦。

(出示兩首兒歌,小朋友們練讀。

兒歌1《小螞蟻搬蟲蟲》:小螞蟻,搬蟲蟲。一個搬,搬不動;兩個搬,掀條縫;三個搬,動一動;四個五個六七個,大家一起搬進洞。

兒歌2《數字歌》:一頭牛,兩匹馬,三只小羊找媽媽。四只雞,五只鴨,六只小鳥叫喳喳。七條魚,八只蝦,九條小蟲慢慢爬。十個數字真有趣,小朋友們笑哈哈。)

師:誰來展示一下?(生1讀《小螞蟻搬蟲蟲》)

師:讀得很有節奏感。你為什么喜歡這一首?

生1因為我喜歡小螞蟻。

師:還有誰也想讀這首,如果你喜歡小螞蟻,可以讀得更好玩。(生2讀,比生1讀得更有趣)

師:誰喜歡讀《數字歌》?(生3讀)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首?

生3:因為這一首里有很多小動物,很有趣。

師:的確很有趣!小朋友,這么有趣的兒歌,我們還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讀呢,比如:我們可以一邊拍手一邊讀――(老師帶領小朋友用拍手的方法讀《小螞蟻搬蟲蟲》)

師:你還想到用什么形式來讀?

生:還可以搖頭晃腦讀。

師:你選擇一首讀給大家聽。(生搖頭晃腦讀)

生:拍腿讀。

師:你也選一首讀讀看。(生拍腿讀《數字歌》)

生:邊讀邊做動作。(生表演讀《小螞蟻搬蟲蟲》)

師:還有哪些好方法?請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一種形式,讀自己喜歡的一首兒歌,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看看是不是更有趣了。(學生同桌互讀,非常投入,有的拍著肩膀讀,有的輕輕踮腳讀,有的拍手擊掌讀……)

師:小朋友們讀得多開心??!今后就可以這樣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讀兒歌。

【評析】“和樂為歌”,兒歌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誦讀作為兒歌教學最主要的方式,應該盡量避免單一、乏味。以上環節在一種嬉戲的氣氛中盡情流露出兒童的自然天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語言的熏陶。

第二關,猜一猜

師:看到小朋友順利闖過第一關,考官美羊羊給大家設置了第二關――猜一猜。

(出示謎語1:一線兩線三四線,五六七八九十線。千條線,萬條線,掉進河里都不見。)(學生自發讀起來,讀后大聲說出:雨。)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因為“千條線萬條線”,就像下的雨,很多很多。

生:因為雨掉進河里就看不見了。

師:這個難不倒你們,美羊羊又出了一個。

(出示謎語2:初一一條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鐮刀,十五十六大團圓。)(生練讀)

師:猜出來了嗎?

生:月亮。

師:你從哪句猜出來的?

生:“十五十六大團圓”。月亮到了八月十五的時候是最圓的。(課件:美羊羊出示答案、掌聲)

師:小朋友真厲害,一下子猜出兩條謎語。想不想記在腦海中回家出給爸爸媽媽猜?(生:想)那趕緊自己讀一讀,把它們記下來吧。(生自由記誦)

【評析】猜謎語是兒童非常喜歡的語言交流活動。謎語數字兒歌的引入,讓學生在誦讀、推理、聯想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字兒歌內容的豐富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第三關,玩一玩

師:喜羊羊邀請大家趕緊挑戰第三關――玩一玩!

師:(出示圖片)看,小朋友在玩什么?

生:跳繩。

師:你平時是怎么跳繩的?(生演示動作)

師:喜羊羊告訴你們,跳繩也有新方法,看――

(出示兒歌:小花繩,兩手搖,大家都來跳一跳。三四五,貓捉鼠;五六七,上樓梯;七八九,交朋友;九十一,笑嘻嘻。)

師:這是一首跳繩歌,可以一邊跳繩一邊念,你們看――(出示一位學生跳繩視頻,師配讀兒歌)

師:想不想試一試?注意:一邊跳繩,一邊念兒歌要注意節奏,跳得快,就要念得快;跳得慢呢,就念得慢。下面,我們跟著這個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吧。(出示另一學生跳繩視頻,節奏稍慢,指名配讀兒歌)

師:我們一起試一試好不好?起立。(全體起立,一邊跳空繩,一邊有節奏地讀兒歌)

師:好玩嗎?其實不僅是跳繩,很多游戲都可以配上數字兒歌哦!

(出示跳皮筋有聲視頻和兒歌《跳皮筋――馬蓮花開》: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學生觀看并嘗試跟著讀)

師:能接下去嗎?(師帶領學生根據規律接著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評析】“玩一玩”的環節,讓數字兒歌走出課堂,成為學生游戲的伴侶。數字兒歌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世界,也豐富了學生的娛樂生活,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誦讀數字兒歌的興趣。

三、 延伸,積累數字兒歌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字兒歌,你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一起收集更多的數字兒歌,帶到班級和小伙伴一起讀一讀,背一背,在游戲中玩一玩。你愿意嗎?(生:愿意?。?/p>

第2篇

一、增強審美意識,提高教學技能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美育修養。假如教師缺乏基本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無法感知數學的形式美、規律美,那么也就無法向學生傳遞數學美的內涵,教學將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修養,提高數學審美能力,主動學習與美學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美學原理。例如,教師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數學史、數學方法論相關的書籍,提高感悟數學美的能力,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藝術水平較高的文學作品,提高藝術修養。在獲得了一定的審美能力之后,教師還要善于將美育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例如,在學習1~10的數字時,教師可以吟誦宋朝詩人邵康節的詩《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樣,學生在學習數字時,放佛置身于美麗的鄉村世界,為學習數字創設了優美的意境。在學習“湊整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用宋朝詩人坡的詩《百鳥歸巢圖》:“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币龑W生分析這首詩蘊含的意義,即詩的首句含有算式“1+1=2”,第二句含有算式“3×4+5×6+7×8=98”,而這2道算式所得之數相加之和是100,與題目中的“百”相吻合。這首詩不僅富有文學趣味,還飽含數學情趣,給數學課堂增添了趣味。

二、挖掘數學美育課程資源,豐富數學美的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開發與數學內容相關的課程資源,如美的數學符號、美的幾何圖形等。以教學一年級學生認識數字為例,教師可以將數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利用順口溜讓學生展開想象,從中體會數字的美。比如: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能聽話,4像紅旗迎風飄,5像稱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能裝酒,9像勺子能盛飯,0像雞蛋立起來。假如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相應的動畫,使數字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數字的形象美。以教學蘇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認識周長》一課為例,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強,在理解“周長”這個概念時存在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案來強化對圖形周長的認知,使“周長”這個概念變得形象、具體。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美麗的書本的封面,讓學生測量圖形的周長,深化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理解。開發和挖掘數學課程美育資源,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精心備課,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使數學教學成為一種審美過程。

三、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美育的內涵

數學美源于數學本身,是數學固有的本質屬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除了表現數學教學過程美,還要將數學中蘊藏著的豐富的美育因素表現出來,如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奇異美等。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巧妙的教學手段展現這些數學美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內涵及其魅力。比如,簡潔美是一種抽象美,需要學生思考后慢慢體會。6+6+6+6+6+6+6+6+6等多個相同的數字相加,書寫起來比較麻煩,這時可以用乘法來代替,簡單地寫成6×9,這就是一種簡潔美,讓人看起來簡單明了。平行四邊形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a為平行四邊形的底,h為高)可以求出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此可見其用途之廣。

再如,對稱美也是數學美的重要內容,比較容易讓人感受到數學具有的美感。下面這些圖形具有排列整齊、平衡對稱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它們的對稱美。簡潔、對稱都反映了數學的和諧美,但是數學的奇異美卻能讓人感到驚嘆和詫異,同時也為數學的美增添了生機。奇妙的七巧板是由1個正方形、1個平行四邊形、5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所構成,運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拼湊出千變萬化的圖形或圖案,如動植物、車橋船、房子樓閣等,這種奇妙的拼圖游戲也包含了許多奇妙的數學問題,趣味無窮。在小學數學中展示數學本身的美,有利于學生受到美的啟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將對數學美的理解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欣賞數學美、追求數學美。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提高審美修養,設計出充滿美感的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美的啟迪。

作者:張銘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馬橋鎮中心小學

第3篇

我理想中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度”,即不但有“溫度”,而且有“深度”。在構建理想的數學課堂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彰顯數學的文化色彩

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說,數學文化包含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語言等要素。因此,數學教學應當全面地把握這些要素,并且使它們在課堂上彰顯出來,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特定的數學內容,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語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數學內容為載體,寓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語言于數學內容展示的全過程之中,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數學思想、學習數學方法和使用數學語言。如,在教學 “十進制計數法”前,剛開始備課時,一位教師覺得這是一節棘手的課: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提起興趣。但他仔細分析后發現,這節課里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文化:有數的起源,有文明古國數字的奇異形態,有阿拉伯數字的發展歷史等。教學中,教師就以傳遞數學文化作為這節課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找來了豐富的素材,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于是課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的數字詩。也有了孩子們充滿童真的愿望:“我想知道數是怎樣產生的?!?“我想知道最大的數到底是多少?!?“我想知道數是誰發明的。”……接著,教師再呈現出我們的祖先擺石子、刻木以計數的情景,和我國古代以文字、算籌記數,以及阿拉伯數字的傳入等有關數字演變、發展的漫長歷程。這樣上數學課,學生感到學習不再乏味,他們的眼神里透露出驚喜,臉上洋溢著笑容。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地討論:“我覺得數真是太神奇了!原來它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我突然發現,數學是這么有趣!好像把我帶到了神秘的王國!” “真沒想到,數學知識是如此豐富而有意思!原來我一直認為數學就是寫寫算算,這節課改變了我的想法!”

二、豐富數學的生活色彩

數學來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因現實生活的需要而產生,隨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并且在現實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數學教學的最終價值也在于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用數學思維和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把課堂與生活有效地對接起來,把生活融于數學教學當中,使數學課堂具有鮮明的生活色彩。為此,教師平時就要關注現實生活,注意捕捉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文化要素,擷取生活化的數學素材,并善于將它們融進課堂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貼近現實生活,讓課堂充滿生活色彩。這樣做,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之中,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數學原來如此有價值、有魅力,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會更高。如,教學“生活中的圓”時,我讓學生思考“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形”。學生開始感到困惑,回答不出來。于是我拿出事先準備的兩個茶葉筒,一個是圓柱體的,一個是長方體的,分別將兩個筒蓋立于筒口處,結果是方蓋有時會掉入長方體筒內,而圓蓋卻始終嵌在圓筒筒口處。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從這樣的生活實踐中發現了 “圓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都相等”,圓蓋直徑大于圓筒,就無論怎樣放都掉不進去。由此,學生又進一步想到生活中碗口和餐桌之所以做成圓形的道理:“碗口做成圓形適合人的嘴唇,吃東西才不會漏。” “餐桌做成圓形,方便人們就餐,而且坐的人可以盡可能多。”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由生活想到了數學,又用數學眼光來觀察生活,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三、讓學生的“聲音”多起來

作為教師,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發出提問的聲音、探究的聲音、表達的聲音,使數學課堂更為生動、有效和精彩。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師生交談,而是師生之間圍繞文本展開的思想、知識和技能的交流。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善于提問,讓課堂上回蕩著提問的聲音。很多疑問,不是一問一答可以解決得了的,而是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去探索追究,多方尋求答案。這就有了比提問更進一層的探究的聲音。當學生發出探究的聲音時,教師不應簡單地告訴對方一個答案,而是應當指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再創造去尋找結論。很多課堂上,我們都能聽到學生富有個性、與眾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往往會被視為“傻問題” “怪想法”,但實際上,這是學生積極探索的表現,其中往往閃現著創新的火花。教師對于這樣的聲音,要大力提倡,還要與學生一道認真分析,挖掘其創新潛力,將學生的想法從朦朧引向清晰,逐步達到更高的層面。即使孩子確實錯了,但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吸取教訓、少走彎路。

(責 編 肖 飛)

第4篇

茹茉莉:您所指的“促發”大約就是我教學生涯中的關鍵事件吧。確實,有些經歷能催生人的成長,催生好的研究。那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學校組織了一次了解新教師的聽課活動,我執教的是《烏鴉喝水》一課,居然得到了包括市教研員在內的所有聽課老師的好評?;貞浧饋?,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在于其中一個教學環節的創意設計。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蹦菚r,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許多老師會采用直觀演示法,即準備好瓶子、水和小石子,做實驗給學生看。我覺得這樣簡陋的實驗挺無趣的,便用黑色卡紙剪了一只烏鴉,背面裝上橡皮筋套在手上,拇指和食指正好是烏鴉嘴巴的位置。開始做實驗了,哈哈,所有的動作便是“烏鴉”在完成呢!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一個小小的教具竟然可以大大地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可能是類似這樣一次次有益的嘗試,促使我走上了教學趣味的探索之路。

記者:其實,教學趣味應該是一個教學常用詞,許多老師也會在語文課堂上運用一些方法或技巧,如別致新穎的導入、課堂表演、開展競賽或游戲等等,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茹老師,您的探索與這個層面所指的“趣味”有何區別呢?

茹茉莉:這個問題我想通過三個層面來回答。第一是“方法”的層面。說到教學趣味,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關于“怎么教”的問題。事實上,通過改進“教”的方法,課堂也確實可以收獲種種趣味。

記者:您能先講講改進的途徑嗎?

茹茉莉:“教學方法”追尋趣味的途徑應該很多,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學過程安排、教學實施內在邏輯等。就說內容呈現吧,即使同樣的教學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其效果往往大有不同。比如教學《司馬光》一課做人物的“資料鏈接”時,大多數教師采用的呈現方式是照片加一段文字說明,這樣的方式對于一年級學生明顯缺乏吸引力。如何讓資料鏈接變得相對有趣有效呢?我在課上設計了一個“猜照片”的環節,通過課件出示“司馬光、錢鐘書、岳飛”三張人像圖告訴他們:司馬光有名可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小的時候砸過缸救過人,而是他長大后也成了很了不起的人物?!袄蠋熯@里有三張照片,你能猜一猜哪張是長大以后的司馬光嗎?”一個“猜”字,便引出了豐富的信息。比如學生猜“錢鐘書”這張肯定不是,因為他的穿著打扮是現代的,于是便引出了關鍵信息“古時候”(宋朝);比如許多學生猜是“岳飛”這張,因為小時候的司馬光沉著冷靜、聰明機智,長大后很可能當大將軍,由此便加深了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名人的形象不再是教師直截了當給出的,而是在“猜”的過程中一點一點豐滿起來的。

記者:這樣來了解名人的相關背景資料,不光有趣,而且信息量增加,思考的維度也豐富多了??磥矸绞椒椒ú煌虒W的效果確實大有不同。

茹茉莉:確實如此,但教學趣味如果僅從方法層面出發去追尋是不夠的,否則課堂容易出現為趣味而趣味的偽趣味。在低年級,我們常??梢钥吹接行┱n上老師花樣百出,場面熱鬧非凡,看似學生的情緒高漲,但事實上很多學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學習上,而只是關注趣味本身。這樣的課堂,其意義常常只剩下“狂歡”而已。

記者:是的,我也常看到課堂上的一些游戲、表演,有些已經脫離了教學的內容。

茹茉莉:因此,追求教學趣味還應該注重與教學內容結合。事實上,真趣味常常可以源自知識本身,即語文知識本身。當然這種魅力呈現的前提是需要教師能夠正確地解讀、解構文本的價值。

記者:趣味源自知識本身。我個人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品味“文字、語言”的豐富內涵的過程,就應該是一種有趣的經歷。

茹茉莉:拿識字來講,單就讀音就很有意思,蘊藏著豐富而獨特的音韻美,透過字音還能感受到祖先的智慧。你看,當我們說“大”時,口形是大的;說“小”時,口形是小的;說“喜”的時候,表情也自然地露出了微笑;而說“怒”時,表情也隨之轉為似在發怒。課堂上,如果能讓學生關注到類似這樣的“文字、語言、表達”中蘊含的奧妙,其思維體驗的過程必定其樂無窮。方法是為內容的落實服務的。教學趣味的營造也應該與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形成、情感價值觀的產生相融合。比如在《一去二三里》的朗讀教學h節中,我特意選了三個風格迥異的音樂片段,一個是古典韻味較濃的古箏曲,一個是抒情優美的現代輕音樂,還有一個則是節奏感很強的兒歌配樂,引導學生為古詩的朗讀選擇配樂。通過選擇嘗試不同的音樂,使他們體味到了古詩的韻律、節奏、意境等,不僅使朗讀的過程變得有趣,而且朗讀的效果也非常好。

記者:用趣味的方式體會趣味的語文,這就是語文趣味應有的追求。

茹茉莉:對!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層面,即“內容”的層面。而第三層面,也是最核心的層面,應該是“兒童”。趣味的追尋歸根結底要研究兒童,無論是教什么,還是怎么教,最終還是要回到“為誰而教”的考量上,應通過發掘趣味的內容、借助趣味的方式,來促進兒童的發展。趣味課堂要有思維含量、智力挑戰,體現增量與提質,這也是我提出“智趣語文”的主要原因所在。

記者:理解兒童、把握學情等議題一直都被教育教學者所重視,語文課堂的樂趣如何體現更多地發現兒童、更好地幫助兒童發展呢?

茹茉莉: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這天,五歲的南希第一次上幼兒園,媽媽陪著她。當南希看到墻上的畫時,她大聲問道:“誰畫了這么難看的畫?”南希的媽媽感到很尷尬,不滿地告訴女兒:“把這些漂亮的畫說成難看是很不友好的。”接下來,南希拿起一個壞了的玩具消防車,自以為是地問道:“誰弄壞了這輛消防車?”她的媽媽回答說:“誰弄壞了它跟你有什么關系呢?這兒你誰都不認識?!?/p>

很多家長甚至教師也許都會跟故事中的媽媽一樣,用想當然的方式去回答孩子并未想到的答案。有時成年人與兒童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兩個人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么,他們的談話就像是兩段獨白。

我很佩服故事里的那位老師,她更懂得南希問這些問題的意圖,給出了不同于媽媽的回答:“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玩具就是拿來玩的,有時候它們會壞,就是這樣。”南希聽了老師的話,看上去很滿意,因樗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在這里,即使畫畫得難看,即使玩具弄壞了,老師也不會馬上生氣,我待在這里很安全。于是,她安心地開始了幼兒園的第一天。

要使語文教學趣味盎然,其前提是必須拒絕“想當然”的教學思維,在關于兒童的問題上,不僅需要學會觀察孩子的當下,還要深入這一現實的內部去研究其內涵,從而挖掘隱藏的密碼,真正理解兒童的需求。

記者:聽您這樣一講,確實如此。我們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卻往往忽視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和內心需求。

茹茉莉:這正如成尚榮先生所言:兒童對教師來說,既熟悉又很陌生,而有時候,“熟悉”正是一種陌生。如果讓“熟悉”蒙蔽了教師的眼睛,教師就會在陌生中迷失以致迷亂。這樣的“熟悉”,說到底是蒙蔽了兒童。

就拿一年級拼音教學來說吧,其中有不少相似的老難題,譬如“ui、iu”兩個復韻母,學生很難區分。不少教師常常會采用諸如“借助插圖”的方式鞏固認讀,結果無法有效解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師們習慣照搬“熟悉”的老經驗而沒去思考,編者提供的輔助插圖其實只對單一呈現的字母有提示作用,并沒有解決復韻母的區別問題。所以當學生看圖認讀時幾乎不存在困難,一旦離開圖畫,這些長相極近的復韻母就混淆了。再比如順口溜“小i在前iu iu iu,小u在前ui ui ui”的教學,這種“前后”的位置概念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又太過抽象。站在學生的立場,他們可能首先會想,為什么小i在前就要讀作iu呢?小i在后就要讀作ui呢?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小i在前iu iu iu”之類的順口溜只能是停留在有口無心的低效或無效層面。

基于兒童立場,我采用的編故事方法起到了不錯的輔助作用:我們知道小i是個愛哭鬼,總喜歡受別人的保護。你看,這回u姐姐來帶他玩,u姐姐走得好快,小i跟在后面大聲喊:“ui ui ui等等我!”u姐姐很好心,停下來等小i,小i跑得真快,超過u姐姐了。大家夸獎它:“iu iu iu真優秀?。 睂嵺`證明,學生非常喜歡這類故事情節,因此傾聽得尤為專注,同時,故事情節解決了字形與字音的結合問題,也就真正起到了幫助區分的作用。

記者:您的故事讓我想起蒙臺梭利寫的《童年的秘密》,低年級教學真不簡單,哪怕是再簡單的幾個字母,當站在兒童的立場去看時,簡直奧妙無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梅河口市| 长乐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阳谷县| 嘉义市| 南投县| 汉川市| 高雄市| 额济纳旗| 远安县| 雅安市| 金山区| 睢宁县| 兴国县| 高青县| 信丰县| 邯郸市| 高尔夫| 轮台县| 八宿县| 马尔康县| 南华县| 鲁甸县| 普兰店市| 长兴县| 苏尼特右旗| 磐石市| 通江县| 乳山市| 姜堰市| 平泉县| 沙雅县| 梁平县| 东阿县| 东乡族自治县| 科技| 子长县| 当阳市| 岐山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