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

時間:2023-05-30 10:46: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溫作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高溫作業;尿常規;腎功能

高溫是生產環境中常見的職業危害,能引起熱射病等疾病,而且可以引起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亂。為了探討高溫對工人腎功能的影響,本文就天津市某企業高溫作業人員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測定結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市某企業從事高溫作業在崗工人318人,均為男性,年齡為21~52歲,平均年齡(36.7±7.2)歲,高溫接觸工齡3~30年,平均工齡(13.3±5.9)年,為高溫接觸組。另外選擇無高溫接觸史在崗工人224人,年齡為20~54歲,均為男性,平均年齡(37.1±7.4)歲,高溫接觸工齡2~29年,平均工齡(14.0±6.3)年,為對照組。兩組工人年齡、工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工人工作場所高溫檢測 高溫的檢測方法和標準依據GBZ2-2007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中高溫作業場所氣象條件的衛生學標準進行評價。

1.2.2 Cr、BUN及β2MG的測定 空腹8h后抽取靜脈血2ml,采用日產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Cr及BUN。同時留取晨尿中段尿2ml,采用西門子-德靈BN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β2MG。分別測定接觸組及對照組上述指標。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高溫接觸組及對照組Cr、BUN及尿β2MG檢測結果:高溫接觸組Cr、BUN及尿β2MG檢測結果比對照組升高,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2.2接觸組不同工齡Cr、BUN及尿β2MG檢測結果:高溫作業工人工齡≥10年Cr測定結果高于工齡

3 討論

高溫作業是常見的職業性危害因素, 作業人員在高溫環境中工作, 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如體溫升高、心率加快、大量出汗等,進而導致心血管系統、血糖、腎功能等異常[1~3]。Cr、BUN及尿β2MG是常用的腎功能檢測指標,Cr是肌酸的代謝終產物,主要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BUN是蛋白質的代謝終產物,是判斷腎功能下降的主要指標;β2MG是由淋巴細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細胞產生的一種小分子球蛋白,其常被認為是衡量腎功能早期改變的一項敏感的指標[4]。本文通過研究發現,高溫接觸組腎功能指標(Cr、BUN及尿β2MG)較對照組升高,有顯著統計學差異,依據高溫接觸組工齡長短不同分組研究發現,高溫作業工齡長者腎功能指標(Cr、BUN及尿β2MG)較工齡短者升高,有統計學差異。表明高溫作業對人體腎功能有一定損害,時間越長,損害越大。分析原因可能是人體在高溫環境中,為了維持能量平衡,新陳代謝會增強,排汗量明顯增多,加快人體血流速度,使心率增快,人體能量消耗大,導致肌酐、尿素氮等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5]。同時,在高溫環境中,工人一天工作的出汗量可能達到6~8L,高溫作業時大量水分排出會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導致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進而引起腎功能的下降。

本次研究是一次斷面調查,且因該企業高溫作業無女性工人,最終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需進一步多層面、增加樣本量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高溫作業對人體腎功能有一定影響,應定期查體,監測腎功能,同時,應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對高溫作業人員采取相關勞動保護,保護工人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Wu TC,Tanguary RM,Wu Y,et al.Presence of antibodies to heat stress proteins and its possible significance in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carbon monoxide[J].Biomed Environ Sci,1996,9(4): 370-379.

[2]楊紅艷,姬文婕,曾山,等.高溫作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的橫斷面調查[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17(7):609-610.

[3]崔文廣,李曉萍,汪利民,等.深井作業環境對井下工人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9,27(8):485-486.

第2篇

【摘要】 目的分析高溫作業對職業暴露人群神經行為功能的影響。方法 以某工廠41名高溫作業工人作為高溫組,選擇同廠非高溫作業工人53名作為對照組,參照WHO神經行為功能測驗組合(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ies,NCTB),綜合評價高溫對作業工人神經行為功能的影響。結果 高溫組情感狀態測試中6類情感要素中消極情緒狀態:緊張-焦慮、憂郁-沮喪、憤怒-敵意、疲憊-惰性、困惑-迷戀的得分中高溫組均高于非高溫組 (P

【關鍵詞】 高溫作業;神經行為功能;神經行為功能測驗組合

高溫作業涵蓋了很多行業,如冶金、機械制造、陶瓷、玻璃、搪瓷、火力發電等。近年來經國內外多項調查研究證明高溫作業對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標可產生重大影響[1- 2],因此保護此類職業人群的健康意義重大。為了解高溫作業對作業者神經行為功能的影響,我們參照WHO神經行為功能測驗組合(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ies,NCTB)的部分指標對高溫作業工人神經行為功能進行測試。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2月-5月隨機選取寧夏某鐵合金廠(主要是高溫作業,無其他職業有害因素)高溫作業工人41名作為高溫組,根據高溫組年齡、工齡、文化程度的構成,從同一工廠不接觸高溫作業的常溫車間人員、行政工作人員中選取53名工人作為非高溫組。要求被調查者本人及家族中無精神神經病史,無視、聽、手部運動功能障礙。高溫組年齡(28.5±7.8)歲,工齡(8.1±7.7)年, 體質指數(BMI)為(23.2±4.6);非高溫組年齡(26.5±5.2)歲, 工齡(5.39±4.7)年, BMI為(21.1±2.8)。兩組工人在年齡構成、工齡、文化程度及生活習慣上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作業場所氣溫的監測方法 在高溫與非高溫車間內采用四周及中心布點5個,采用通風式干濕球溫濕度計測定,每點在兩個工作日內重復測量2次,取平均值即為有效值。

1.2.2 調查問卷 參照NCTB的方法編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 (1)個人基本情況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身體參數、工齡等;(2)既往健康狀況;(3)健康行為和知識;(4)神經系統癥狀及情感狀態;(5)目標追蹤試驗;(6)數字譯碼測驗;(7)簡單反應時測試。問卷調查及計分方法按照NCTB介紹的方法進行[3]。

1.2.3 質量控制 統一培訓調查員,對問卷詳細解釋,體重秤、血壓計、明視持久度及簡單反應時等儀器在每次測驗前均校正,測試在安靜、光線充足的房間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作業場所氣溫監測結果 高溫車間平均氣溫為39.5℃,非高溫車間平均氣溫為22.4℃,詳見表1。表1 高溫車間與非高溫車間的測定氣溫檢測車間測定點氣溫/℃12345平均

2.2 情感狀態測試結果

由表2可見,高溫組與非高溫組6類情感要素中消極情緒狀態:緊張-焦慮、憂郁-沮喪、憤怒-敵意、 疲憊-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中高溫組均高于非高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情感狀態測試得分(±s)

2.3 行為功能測試得分結果

由表3可見,高溫組與非高溫組目標追蹤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字譯碼項,高溫組工人明顯低于非高溫組工人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行為功能測試得分(±s)

3 討論

高溫作業指工作地點有生產性熱源,以本地區夏季室外平均溫度為參照基礎,工作地點的氣溫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業。一般將熱源大于23W/m3的車間稱為熱車間或高溫車間。而在高氣溫或同時存在高氣濕或熱輻射的不良氣象條件下進行的生產勞動,統稱為高溫作業[4]。本研究我們引用NCTB計分測驗項目有:情感狀態測試、目標追蹤試驗、數字譯碼測驗及簡單反應時測試。在高溫組與非高溫組作業工人的年齡、工齡及文化構成均衡可比的情況下對兩組工人的各測試項目進行比較,結果發現6類情感要素中緊張-焦慮、憂郁-沮喪、憤怒-敵意、疲憊-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中高溫組均高于非高溫組。數字譯碼項,高溫組工人得分低于非高溫組工人得分,此結果與劉克儉等報道一致[2]。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是因為:(1) 高溫導致人體大量出汗,血容量減少,心輸出量增加,使循環系統處于高度應激狀態。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可使作業者的血壓升高,心肌受損等[5]。(2)長時間作業于高溫環境,可因中樞神經系統長期處于抑制狀態,而導致神經衰弱綜合征的發生率增高,有文獻報道高溫還易引起作業工人出現明顯的抑郁癥狀[6]。(3)高溫環境加之高強度的勞動負荷可使人腦皮層功能降低和適應能力減弱,導致動作靈敏性和協調性下降[7]。

另外測試結果還顯示目標追蹤項與簡單反應時項高溫組與非高溫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由于高溫條件下,通過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機制,加壓素(ADH)分泌明顯增加,而加壓素與人和動物的學習記憶有關[8]。提示高溫作業可能對工人的學習和記憶影響不是很大。

綜上所述,高溫作業對職業暴露人群神經行為功能可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高溫作業環境采取隔熱降溫措施,提高工人的防護意識,合理調節膳食安排休息,減輕危害是十分必要的。提示我們對于高溫作業人員要認真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尤其加強對心血管系統的監護,及時發現高溫作業禁忌證[9], 更好地保護高溫作業人群健康。

參考文獻

[1] 劉玉偉, 程了權, 孫遜,等. 高溫作業工人健康檢查結果分析[J].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2006, 32(2):94-96.

[2] 孫品, 楊躍林, 王仁儀. 高溫作業工人健康狀態的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 2004, 31(1):21-23.

[3] 梁友信. 介紹WHO推薦的神經行為核心測驗組合[J].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1987, 13(6):331-339.

[4] 金泰廙.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M]//鄔堂春,楊磊.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09-205.

[5] 劉富英,楊全芝,吳琨,等. 高溫和脈沖噪聲聯合作用對職業人群心血管系統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7):64-66.

[6] 楊躍林, 王仁儀, 柴主保, 等. 漢密頓焦慮量表對高溫作業工人監護和診斷指標的探討[J]. 職業衛生與病傷, 1998,13(2):71-73.

[7] 金泰廙.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M].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

第3篇

近日來,我市出現了持續酷熱天氣。據氣象部門預測,高溫天氣仍將持續較長時間。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緊急通知》(辦字號)文件精神,為減少和降低高溫酷暑天氣對職工身體健康的影響,確保局系統各部門、各單位安全生產,現就做好防暑降溫保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單位負責人要以對職工生命和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把防暑降溫工作落實到每個高溫崗位和每一名職工。要合理安排生產班次和勞動時間,嚴格控制加班加點,禁止延長高溫作業工種的工時;要進一步改善勞動生產條件,完善防暑降溫設施,妥善安排高溫期間的休息場所,高溫作業場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風、隔熱、降溫措施,保證清涼飲料及防暑藥品的現場供應,防止高溫中暑等事件的發生。

二、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高溫中暑應急救援預案,加強演練,加大對作業人員防暑降溫和中暑急救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溫的預防保障工作。

三、要加強對高溫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體檢。對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的員工,應調離高溫作業崗位。暫不能調動崗位的,應在高溫天氣對其加強預防中暑保護措施。

四、要認真落實高溫期間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各單位要針對高溫天氣下安全生產面臨的新形勢,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重點加強對易燃易爆、高溫高壓作業崗位,以及高空、露天施工作業場所的安全檢查和防護工作,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各辦公場所要加強高溫暑期的通風、降溫和衛生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

五、加強對辦公場所用電設備的管理,做好空調、復印設備、電腦、照明電路、插線板等設備維護和檢修。嚴格做到下班之前關閉所有用電設備并切斷電源,避免電線短路,杜絕火災事故。

六、要加強對職工食堂飲用水、食品衛生的質量監督,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制度。

七、切實加強車輛管理和行車安全,要規范行為,帶頭遵守交通法規,杜絕亂停亂放、亂鳴喇叭、亂開遠光燈、亂變道搶道等現象,樹立文明交通好風尚,確保安全無事故。

八、加強值班值守工作,高溫天氣期間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值班工作,嚴格執行值班制和領導帶班制,保證通信暢通,遇有突發事件,及時報告,果斷處置。

第4篇

2020年國家規定發放高溫費的時間是6月1日至9月30日,共四個月。

高溫津貼是用人單位為保障勞動者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對勞動者高溫作業及高溫天氣下作業額外的勞動消耗給予的補償。

2012年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原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12〕89號)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出租車司機行業屬于特殊工作性質的行業,在夏季運營過程中,出租汽車司機可利用車載空調將工作場所溫度降至33℃以下,并不符合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高溫津貼的法定情形。故法院對程某要求某公司支付其高溫津貼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裁定駁回程某的訴訟請求。后程某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程某不符合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高溫津貼的法定情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高溫津貼的法律依據

(一)高溫津貼屬于必須以現金形式發放的工資范疇

在《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出臺之前,國家法律法規就高溫津貼的性質并未明確予以界定。地方性的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粵人社函[2009]20號文中對此首先予以界定。該文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場所高溫作業的勞動者發放的高溫津貼,是對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特殊勞動消耗的補償,屬于工資范疇;對非高溫作業人員普遍發放的類似于防暑降溫費性質的高溫津貼,應屬于職工福利范疇。”通說的高溫津貼,應屬于前一種情形,是企業補償職工在特殊條件下的勞動消耗及生活費額外支出的工資補充形式,是一項法定義務,屬于工資范疇,并且只能是現金支付。北京市《關于做好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也明確指出:“高溫津貼屬于勞動者工資組成部分,應計入企業工資總額。”

新出臺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因此,自2012年6月29日起,高溫津貼已被明確地界定為工資范疇。本案中,程某所要求的高溫津貼就是除一般工資收入之外的額外補償,仍屬于工資范疇。

(二)高溫津貼的發放對象

200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工作場所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規定,能夠領取高溫津貼者必須是在高溫下工作的崗位職工,包括建筑工人、無空調的公交車司機、露天環衛工人等。2012年新出臺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指出,該辦法適用于存在高溫作業及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作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將以前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田間作業,擴大到存在高溫作業的企業、事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雖然高溫津貼的發放范圍作了擴張,但法律法規仍然作出了諸如“高溫作業”、“無空調作業”、“露天作業”等限制性規定,強調工作過程中的外界氣溫條件及人為降溫措施的實際效果。所以,是否發放高溫津貼還需依據相應的法定條件進行判定。

(三)發放高溫津貼的法定情形

新出臺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由此,高溫津貼的發放情形主要包括:1.露天工作,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2.非露天工作,用人單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作業場所溫度降低到33℃。

(四)配備車載空調的出租車不符合發放高溫津貼的法定情形

運營出租車配備車載空調是行業的法定要求,結合本案中程某的工作情形可知:第一,程某所從事的出租司機行業屬于特殊工作性質的行業,但并不是露天工作;第二,在夏季運營過程中,程某可利用車載空調將工作場所溫度降至33℃,故其不應享受高溫津貼。而目前北京市內的出租汽車,諸如伊蘭特,捷達等眾多車型,都配備了空調降溫系統,這也使得乘客和出租車司機的夏季乘坐、工作環境都在33℃以下,所以,整個北京市出租車行業也都不符合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高溫津貼的法定情形。

二、本案中的利益衡量

(一)勞動關系矛盾就其本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矛盾

法律本質上就是對各種利益關系的一種調整,和諧社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一種大體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體均衡,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其中最為重要的利益分配就是勞動者如何通過勞動平等地獲得報酬,此即由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利益的均衡就是法官裁判的目標,這也是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一致的。因此,作為利益衡量的運用者,法官在確定個案利益的保護程度時,他的價值觀念必須反映社會價值,應考慮到個案的利益衡平對公共政策、社會輿論乃至經濟行業發展的影響。

(二)本案中出租車公司與出租車司機之間的利益均衡

本案中程某所從事的出租車行業屬于特殊行業,其現有的運營模式主要有公司化模式以及個體化經營加行業管理模式。在公司化運營模式中,又有車輛屬于公司和車輛屬于個人但掛靠公司運營這兩種情形。但其行業運營模式均是產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承包運營模式。出租車司機受勞動合同和承包經營合同的雙重規制,后者更是觸及到了雙方權利義務的核心。依據承包經營合同的約定及行業慣例,運營成本尤其是油耗成本是由出租車司機自行承擔的,這是雙方長期磨合形成的利益格局并由主管行業以運營合同的形式予以固定,每一個新入行的司機對此利益格局是明知的。這里既不存在利益的失衡,也不存在一方對另一方的強制,雙方的利益大體均衡。

此外,由于出租車司機的收入與油價、經濟和政策調整緊密相關,為降低出租車司機的運營成本,保障其收入的穩定性,出租車公司已經根據相關規定給予司機一定油補。但是,作為出租車管理者的出租車公司,不僅有追求自己收入最大化的利益訴求,還擔負著保障司機收入穩定、降低其運營成本的社會責任。如按照北京市相關行業規定中所要求的出租車公司對單班司機給予每月約1400元的油補,對雙班司機每人每月給予約700元的油補這一標準,以北京全市有約13萬名司機、本案出租車公司有280名司機計算,需要支付的油補總量對公司和整個行業來講,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再額外要求出租車公司給予司機高溫津貼,將會導致雙方在長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不僅會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群眾正常出行,還會引發社會就業危機等一連串惡性循環。

勞動法的特點是法定條款和條款約定相結合。從某種意義上,出租車公司與出租車司機都是經營者,雙方通過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界定各自的權、責、利的邊界,搭建起由運營權、車輛、人力成本、油耗等成本組成的經營平臺。雙方的合作運營既保障了群眾對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又實現了各自在合同約定框架下的盈利。如果過于強化一方的利益,如本案中,過于傾斜保護出租車司機的利益要求公司支付高溫津貼,將會導致雙方在長期磨合中形成的利益失衡。

第6篇

【摘要】為了加強勞動保護的科學管理,對煉鋼廠的主要生產崗位的體力勞動強度、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高溫作業及噪聲作業進行了分級和評價。

【關鍵詞】 勞動保護 分級 評價

為了加強勞動保護的科學管理,有效地改善勞動條件,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明確生產崗位主要危害因素對從業人員的危害程度以及從事該作業所消耗的體力強度,為企業的科學管理提供可靠依據。我們對煉鋼廠的主要生產崗位的體力勞動強度、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高溫作業及噪聲作業進行了鑒定和評價。現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內容與方法

煉鋼廠于1984年投產,年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現有職工2082人,其中生產工人數1721人。設有煉鋼、準備、澆鋼、連鑄、行車、精整、運行、檢修等10個生產車間,130個生產班組,實行四班三倒工作制。其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法、噪聲、及高溫等。

1.1 分級調查對象: 在該廠能產生各種不良勞動條件的崗位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崗位進行分級。

1.2 現場調查:為收集分級必需的所有資料,對選定的崗位進行現場監測和調查,依據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 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3]、《工作場所有害物質監測方法》[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 159-2004[5]、《工業企業噪聲測量規范》GBJ 122-88[6]等。

1.3 分級方法: 依據《體力勞動強度分級》GB3896-1997、《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 GB5817-1986、《噪聲作業分級》LD80-1995、《高溫作業分級》GB/T 4200-1997等標準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分級。

2 結果與討論

2.1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7]: 選擇有代表性的24個崗位進行體力勞動強度分級。經過測定和計算,結果見表Ⅰ

表Ⅰ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結果統計表

強度級別 勞動時間率(%) 平均能量代謝率(J/min/m2)勞動強度指數崗 位

Ⅰ 22.60~96.00 3.18~9.04 2.72~11.78 加廢鋼、混鐵爐、汽化搖爐、轉爐行車、精整、行車、提升機、1號皮帶、翻包、修包、中包、P4內、配水 、中包修筑、空壓站、一凈環、一濁環、打鋼號、出坯

Ⅱ 56.80~71.30 9.20~11.58 15.09~19.77 合金工、取樣工、包裝工、P4外

表Ⅰ所示:Ⅰ級崗位20個,占測定總數的83.3%,Ⅱ級崗位4個,占測定總數的16.7%。分級結果表明:該煉鋼廠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全部崗位以輕中度體力勞動強度為主,不存在重度和極重度體力勞動強度。由表中可以看出:降低崗位體力勞動強度級別的主要因素在于減少作業時間,降低其能量消耗。

2.2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8]: 選擇有代表性的15個工種或崗位進行測定分級。結果見表Ⅱ

表Ⅱ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結果統計表

粉塵危害級別 粉塵濃度超標倍數 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升/日•人) 粉塵危害

指數 崗 位

O 未超標 2898.47~7814.72 O 搖爐工、混鐵爐、廢鋼、翻包、修包、裝包、P4外

Ⅰ 0.63~2.99 361.37~7077.54 0.94~3.82 取樣工、混鐵爐行車、汽化工、1號皮帶、中包、中包修筑

Ⅱ 3.80~8.28 4258.65~6111.10 7.60~12.42 加合金工、提升機工

注:以上崗位粉塵均為混合塵,SiO2(F)%為2.7~4.7,標準為10mg/m3。

表Ⅱ 所示:0級崗位7個,占總數的46.7%,Ⅰ級崗位6個,占總數的40.0%,Ⅱ級崗位2個,占總數的13.3%。原因是除塵設備使用時間較長,不能全部正常運轉,除塵效率下降。《粉塵分級監察規定》中明確規定,企業應消滅Ⅳ級粉塵危害作業,重點治理Ⅱ、Ⅲ級。因此,提升機、1、2號皮帶等產塵點是今后粉塵治理的重點。

2.3 噪聲作業分級[9]:選擇有代表性的21個噪聲崗位進行測定分級。結果見表Ⅲ:

表Ⅲ 噪聲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結果統計表

危害級別 噪聲暴露時間(h) 等級連續A聲級dB(A) 噪聲危害指數 崗位

O 3.2~7.9 70.3~84.5 -2.45~-0.08 混鐵爐、合金工、取樣工、搖爐工、轉爐行車、精整行車、提升機、1號皮帶、一凈環、中包修筑、翻包、P4外、配水、P4內、中包、中包主控、裝包、打鋼號、出坯

Ⅰ 1.8~3.4 0.13~0.52 一濁環、空壓站

表Ⅲ 所示:0級崗位19個,占總數的90.5%,Ⅰ級崗位2個,占總數的9.5%,Ⅱ、Ⅲ、Ⅳ級噪聲危害均不存在。由此可見,該煉鋼廠的噪聲治理是比較有效的。

2.4 高溫作業分級[10]:選擇有代表性的11個崗位進行分級,結果見表Ⅳ

表Ⅳ所示:Ⅰ級崗位1個,Ⅱ級崗位3個,Ⅲ級崗位5個,Ⅳ級崗位2個,其中Ⅲ、Ⅳ級危害占總數的63.6%。其危害程度是比較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熱源較近,導致作業環境溫度升高。

3 建議

3.1 重點治理Ⅱ級粉塵危害崗位,加強除塵設備的管理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和即時更換;發放防塵口罩,并保證其使用效果。

3.2 對空壓站、凈、濁環站的隔音設施玻璃等如有損壞應即時更換;對強噪聲崗位作業人員要佩戴耳塞。

3.3 高度重視Ⅲ、Ⅳ級高溫作業崗位的治理,保證通風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現場清涼飲料的發放標準。

3.4 根據勞動條件分級的結果,按照規定進行勞動衛生監測;加強工人的健康監護,防止職業危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GBZ 1-201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S].

[2]GBZ 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S].

[3]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S].

[4]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S].

[5]徐伯洪,閆慧芳. 工作場所有害物質監測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284-295.

[6]GBJ 122-88 ,工業企業噪聲測量規范[S].

[7]GB3896-1997,體力勞動強度分級[S].

[8]GB5817-1986,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S].

[9]LD80-1995,噪聲作業分級[S].

第7篇

第二條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是針對未成年工處于生長發育期的特點,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勞動保護措施。

第三條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以下范圍的勞動:

(一)《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一級以上的接塵作業;

(二)《有毒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一級以上的有毒作業;

(三)《高處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高處作業;

(四)《冷水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冷水作業;

(五)《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三級以上的高溫作業;

(六)《低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三級以上的低溫作業;

〔七)《體力勞動強度分級》國家標準中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八)礦山井下及礦山地面采石作業;

(九)森林業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業;

(十)工作場所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作業;

(十一)有易燃易爆、化學性燒傷和熱燒傷等危險性大的作業;

(十二)地質勘探和資源勘探的野外作業;

(十三)潛水、涵洞、涵道作業和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作業(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十四)連續負重每小時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過二十公斤,間斷負重每次超過二十五公斤的作業;

(十五)使用鑿巖機、搗固機、氣鎬、氣鏟、鉚釘機、電錘的作業;

(十六)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保持低頭、彎腰、上舉、下蹲等強迫和動作頻率每分鐘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線作業;

(十七)鍋爐司爐。

第四條未成年工患有某種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殘疾型)時,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以下范圍的勞動:

(一)《高處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一級以上的高處作業;

(二)《低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低溫作業;

(三)《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高溫作業;

(四)《體力勞動強度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三級以上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五)接觸鉛、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過敏反應的作業。

第五條患有某種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殘疾型)的未成年工,是指有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情況者:

(一)心血管系統

l先天性心臟病;

2克山病;

3收縮期或舒張期二級以卜自臟雜音。

(二)呼吸系統

1中度以上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2呼吸音明顯減弱;

3各類結核病;

4體弱兒,呼吸道反復感染者。

(三)消化系統

1各類肝炎;

2肝、脾腫大;

3胃、十二指腸潰瘍;

4各種消化道廟。

(四)泌尿系統

1急、慢性腎炎;

2泌尿系感染。

(五)內分泌系統

1甲狀腺機能亢進;

2中度以上糖尿病。

(六)精神神經系統

1智力明顯低下;

2精神憂郁或狂暴

(七)肌肉、骨骼運動系統

1身高和體重低于同齡人標準;

2一個及一個以上肢體存在明顯功能障礙;

3軀干四分之一以上部位活動受限,包括強直或不能旋轉。

(八)其他

1結核性胸膜炎;

2各類重度關節炎;

3血吸蟲病;

4.嚴重貧血,其血色素每升低于九十五克(<95g/L)。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按下列要求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一)安排工作崗位之前;

(二)工作滿一年;

(三)年滿十八周歲,距前一次的體檢時間已超過半年。

第七條未成年工的健康檢查,應按本規定所附《未成年工健康檢查表》列出的項目進行。

第八條用人單位應根據未成年工的健康檢查結果安排其從事適合的勞動,對不能勝任原勞動崗位的,應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安排其他勞動。

第九條對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護實行登記制度。

(一)用人單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還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辦理登記。勞動行政部門根據《未成年工健康檢查表》、《未成年工登記表》,核發《未成年工登記證》。

(二)各級勞動行政部門須按本規定第三、四、五、七條的有關規定,審核體檢情況和擬安排的勞動范圍。

(三)未成年工須持《未成年工登記證》上崗。

(四)《未成年工登記證》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印制。

第十條未成年工上崗前用人單位應對其進行有關的職業安全巨生教育、培訓;未成年工體檢和登記,由用人單位統一辦理和承擔費用。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執行本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依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罰。

各級工會組織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第8篇

【摘要】目的:了解冶煉行業的職業衛生狀況,為預防職業病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國家標準對轄區內5家冶煉廠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結果:鉛、錳和高溫的測定點合格率分別為69.2%、92.3%和50.0%。結論:冶煉行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嚴重,需加強技術革新和職業衛生管理。

【關鍵詞】冶煉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眾所周知,冶煉過程中礦石經高溫加熱后有大量的鉛煙、錳煙逸出。為了解冶煉行業職業危害狀況,我們于2010年12月對5家冶煉廠工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了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轄區內5家冶煉廠為調查對象。

1.2方法:生產性毒物(鉛、錳)用FCC-3000G型防爆個體粉塵采樣器按《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04)進行采樣,鉛、錳檢測分別按GBZ/T160.10-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鉛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錳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分析;高溫測定按《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7部分:高溫》(GBZ/T189.7-2007)進行;評價測定點檢測結果是否合格按國家頒布的職業衛生標準[1, 2]進行。

2結果

2.1生產工藝流程:配料(錳礦、富錳渣、硅石、焦炭等)-下料-電爐冶煉-出料(硅錳合金、爐渣)。

2.2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2.2.1工作場所空氣中鉛、錳濃度檢測結果:鉛濃度范圍0.007~0.348 mg/m3,測定點合格率為69.2%(45/65),錳濃度范圍0.003~0.168 mg/m3,測定點合格率為92.3%(60/65),二者合格率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χ2=11.14,P<0.01),見表1。

2.2.2工作場所WBGT指數檢測結果:共檢測工作場所高溫作業點22個,WBGT指數范圍27.1~43.2℃,根據崗位工人體力勞動強度和接觸時間率進行評價,有11個測定點的WBGT指數符合高溫作業職業接觸限值,合格率為50.0%。

3討論

檢測結果表明,工作場所空氣中鉛煙濃度及高溫強度測定點合格率較低,為69.2%、50.0%,主要原因是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較為落后。工作場所空氣中錳煙濃度測定點合格率為92.3%,其原因是由于錳的沸點較高,達1900℃以上,熔點約為1200℃左右,而生產工藝爐內溫度只達到1300℃左右,故空氣中錳煙濃度多數不超標,而鉛的沸點較低約700℃左右,故即使礦石中鉛的含量較少,但全部揮發出來,導致空氣中鉛煙濃度部分超標。提示我們冶煉行業的職業病防治重點應在鉛危害的治理和高溫的防護。同時要加強對作業工人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GBZ 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S]

[2]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第9篇

疲勞旅游俞女士的兒子高考完畢后,為了放松一下,一家人去外地旅游了一趟,由于生活不規律,行程安排過滿,睡眠和飲食質量下降,回家后一家人嘴角都起了皰疹。

醫生提醒:很多學生會趁暑假期間外出旅游,出門旅游要注意勞逸結合。

高溫作業宋師傅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最近,天天頭頂烈日,出汗較多,體內水分丟失嚴重。口里長了一嘴瘡,連飯都吃不下。

醫生提醒:高溫作業者一定要注意膳食調節,多喝水。

熬夜打電游小張酷愛打電腦游戲,經常連續幾天熬夜“作戰”。最近,兩眼紅得和兔子眼睛一樣,還經常流鼻血。

醫生提醒:熬夜會導致肝火上升,容易出現上火癥狀。

情緒波動許先生從去年開始炒股,最近股票走勢不穩,許先生睡不好、吃不下,心煩易怒、神經緊張。

醫生提醒:中醫有“七情化火”之說,憂郁、憤怒、思慮過度都會使身體機能失去平衡狀態而生“火氣”。

健身過度 張小姐聽說夏季人體消耗量大,是減肥的好季節。于是,她最近每天都花兩個小時健身,原本以為可以精神一點,但最近卻一直感到乏力、喉嚨腫痛,并伴有低燒。

醫生提醒:夏季體力消耗太大也會引起上火。

愛吃辛辣夏季,食欲不振的李小姐喜歡吃川菜解饞。可吃過后的第二天,不僅嘴唇上起了皰疹而且臉上也起了皰疹。

醫生提醒:辛辣刺激的飲食,會給腸胃增加負擔,過量進食又會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積聚在消化道內,也會導致“熱氣”。

摘自《今日在線》

鏈接治“上火”小偏方

①中藥泡茶:杭白菊1.5克,麥冬3克,生甘草3克,胖大海2枚,四藥合成1包。用法:取藥1包放入茶杯中,倒入開水沖泡,當茶飲服,每包藥沖泡3杯水,每日用1~2包,6天為1個療程,連服1~3個療程。

②雙花茶:金銀花、各10克,水煎,溫涼后加蜂蜜2匙飲服,每日6次。

第10篇

由于近來北京持續的高溫高濕,過去在北方很少見的“熱射病”病人不斷出現。近日有消息說:宣武醫院急診科上周四收治了的一名高燒且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經多位專家會診,疑似為熱射病病例。對此,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李建指出:汗水是人體天然的溫度“調節器”,汗出的同時也帶走了人體內熱量,所以,當汗水在皮膚表面蒸發時,體溫也隨之下降,然而當處于極其悶熱的環境下,這套人體溫度調節系統就會發生故障,甚至崩潰,于是人體就得病了,比如熱射病。熱射病很少有預兆,病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體溫迅速升高達41℃以上,皮膚干燥、哄熱、無汗,呼吸困難,甚至會危及生命。

熱射病就是嚴重中暑

李建介紹: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發生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中暑一般分為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熱射病是中暑中非常嚴重的類型,一般在溫度高于30℃,濕度大于70%的環境中,且較長時間待在其中才會發生。發病時,直腸內體溫超過40℃,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皮溫升高,伴有意識障礙,但不出汗。死亡率很高。一般高溫作業者,老人、孩子,免疫性疾病患者或肥胖者、皮膚汗腺發育不好,服食麻黃堿等藥的人,較易在高溫、高濕度條件下發生熱射病。也就是說:中暑的人多因在中午或下午最炎熱的時間段里活動時間較長,或體力勞動強度過大所致,同時,這類人大多有慢性病基礎。此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也是常見誘因。

氣溫高是中暑預警信號

研究表明,盛夏的氣溫每升高1℃,都可能對體弱者或老年人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氣溫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時,人就會有熱的感覺,這是防暑降溫的起始溫度。35℃時,人體賴以散熱的輻射、對流、傳導形式逐漸減弱或停止,蒸發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熱方式。此時,應及時補足水分及鉀、鈉、鎂等電解質。37℃為一級警報,此溫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38-39℃,屬于二至三級警報,一些人,特別是體質較弱者的心肺會不堪重負,可能出現意外,這時應該進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防護。

中暑有先兆 早防早治好

李建談道:高溫高濕對于人體健康可謂災難性天氣,人體隨時可能發生健康意外。當氣溫升高到38℃,或雖然氣溫是35℃,但濕度過大時,便可能發生中暑,導致熱射病。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而它們z間的關系是漸進的。因此了解中暑發生時的表現,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有利于早防早治。

1.先兆中暑癥狀: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輕癥中暑癥狀:體溫往往在38℃以上;除了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3.重癥中暑癥狀: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及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的癥狀特點:多發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納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及疼痛。

熱衰竭的癥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于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的癥狀特點:這類中暑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暴曬下,強烈的目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的癥狀特點:多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的人,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發現中暑先降溫

李建告訴人們:當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熱射病可預防

在高溫悶熱的天氣里,人們一定要注意預防熱射病,李建提醒人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烈日盡量少出行。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尤其是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痍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建議做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減少活動,以免再給身體增加負擔,不論在戶外從事什么活動,應該盡量放慢速度。

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2.出汗別忘多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3.睡眠充足不熬夜。

第11篇

1、作業活動中的心理、生理變化的影響

人在進行某項操作時,工藝過程本身的復雜性、作業環境的影響、員工本身的熟練程度、自我感覺、工作任務的壓力等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心理或精神狀態發生變化。適度的緊張,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使人能保持一定的警覺,在工作過程中認真負責,免出差錯。人對緊張的反應在一定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這種調節能力是短暫的心理和行為反應,使客觀需求與主觀反應之間能達到一種平衡,而不至于引起后果和疾病。但當某些情況時,如工藝操作較復雜與個人的實際能力如體力、經驗及技能不附、承擔的工作責任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險性較大,工作時得不到信任與支持。這些因素使人的神經長期處在一種緊張狀態下,而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難以控制或改變的,進一步導致心理壓力的調節失常,我們常常把它叫做職業性緊張。我們在企業的調查發現,有些長期上述從事工作的人員發生事故的幾率較多,并且發生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也較多。皮特森的人失誤致因分析也指出的關于工作的風險性、人的能力、工作壓力、興趣等因素影響。

因此,從業人員的自我感覺良好,能有穩定的情緒,有自信心進行工作時,不但效率高而且減少失誤。

在制定防止人失誤的管理措施要考慮職業適合性,主要是指人員從事某種職業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它著重于職業對人員能力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職業適合性,做工作定向分析以確定職業的特性,如工作條件,工作空間,物理環境,使用的設備、工具,操作特點,訓練時間,判斷難度,安全狀況,作業姿勢,體力消耗等特性。人員定向分析以確定從事該職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所負責任,知識水平,技術水平,創造性,靈活性,體力消耗,訓練和經驗等八個方面的情況。

職業適合性測試是在確定了某種職業的職業適合性的基礎上,測試人員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該種職業的要求。職業適合性測試包括生理功能測試和心理功能測試兩方面的測試。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員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像挑選宇航員是對于心理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就非常嚴格。

在職業適合性與人員選擇方面,無論選擇能力過高或過低的人都不利于事故預防。一個人的能力低于操作要求的水平,則由于他沒有能力正確處理操作中出現的各種信息而不能勝任工作,可能發生人失誤;反之,當一個人的能力高于操作要求的水平時,不僅浪費人力資源,而且在工作中會由于心理緊張度過低,產生厭倦情緒、心不在焉而發生人失誤。

2、社會因素的影響

人除了受工作中某些因素的影響外,還有其他因素也會有影響,如工資、待遇、地位等發生的矛盾,工作調動、晉級、降職、降級、解雇、失業、家庭矛盾等都會使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發生變化,大多在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的時候,人的精神會變得緊張,工作時精神不集中,情緒不好,當員工從事危險作業時非常容易發生失誤,造成事故。所以在有些國家,某些作業安排時如高空作業等,對于員工的相關情況要了解、以做出相應的處理,不具備條件的不能登高作業。企業也應考慮這些因素,對于有些情況導致的精神不振有情緒的,心理壓力較大的,在安排危險作業時要非常慎重。在相應的程序文件中,也應有關于這些方面的描述及處理原則措施。員工應有與相關部門及人員進行交流的機會,及時反映出現的問題并得到解決。以避免這些問題影響工作,帶來危險隱患。

3、工作組織及勞動負荷的影響

作業活動中工作組織的合理安排可減少疲勞程度已經被研究證明,如工作經常加班加點、兼職過多、按機械速率操作的單調重復性工作、過于頻繁的輪班勞動。由于某些工作量超負荷,工作班輪班安排不合理引起的疲勞程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復,又進入下一個工作班的勞動,長期以往導致的對身體健康地損害。我們在某些企業的調查發現,某些企業制定的勞動定額超出員工的體力承受能力,為了完成定額,必然出現過度的勞動負荷,研究表明在疲勞狀態下,事故發生的危險性增加,事故發生率也較高。在某些行業,如冶金、煤礦等行業爐前、井下作業的員工,在疲勞狀態下導致的事故多發,如正常時本應予以注意的和進行維修危險設備,由于疲勞使人的惰性增強,警覺能力下降,不去維修和注意預防危險,從而導致事故發生。此外,對于心血管系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在機械行業中,有很多是按機械速率操作的單調重復性工作,這種頻繁重復的操作,沒有多少刺激性變動。如沖壓作業,經常的單調重復狀態下,大腦處于一種麻痹和抑制狀態,最易發生誤操作,導致斷指事故。我們在有的企業看到,為了追求工作效率,工作班中幾乎沒有工間休息,也沒有相應的休息場所,工人在連續的緊張狀態和疲勞狀態下工作,其實也難有高效率,并且易出事故,這已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所以工作班中合理的安排工間休息,調解人的精神狀態和疲勞程度對于防止事故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采取防止人失誤的技術措施如用機器代替人、冗余系統(二人操作、人機并行、審查)、耐失誤設計(聯鎖裝置、緊急停車裝置)、警告(視覺、聽覺、氣味、觸覺警告)等,可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發生。我們在研究中還發現,勞動負荷過重可導致全身疲勞與局部疲勞。比如,心血管負荷加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統疾患、局部疲勞引起的骨骼肌肉的損傷等現象。

4、作業環境的影響

作業環境的好壞,對于員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通風照明不良、噪聲強度較大、工作空間狹窄擁擠、作業環境臟亂差、高溫高濕、作業場所粉塵、毒物等暴露的環境中工作,對于員工的心理生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在對一些煤礦和企業進行調查表明,員工在作業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煩躁、易怒、情緒不穩定等表現得非常明顯,而且其煩惱程度與作業環境的惡劣程度成正相關。比如,噪聲對于員工影響最大的方面是對于聽力的損害,噪聲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害。對于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在對某企業噪聲對員工的心理生理影響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強噪聲連續作用下,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調,導致大腦皮層綜合分析功能受到影響,出現神經衰弱癥狀,主要表現為耳鳴、失眠、頭疼頭暈、疲倦煩躁、記憶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群的檢出率隨著接噪強度增加而增加,呈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另外噪聲還可使血管平滑肌對縮血管物質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反應性增強,繼而引起血管的收縮反應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在我們的調查中表明,接噪工人的高血壓檢出率隨累計接觸噪聲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對心功能的影響主要通過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導致心功能失常。我們在對某企業進行審核時,注意到在其接觸高溫作業的員工體檢結果顯示,在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員工中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患竟達到三分之二,如左、右束支傳導阻滯、心肌缺血的改變、高血壓等等。在對某船廠的主體工種高溫作業調查結果表明,在高溫環境下作業,工人90%均感到口渴,83%的工人出現不同程度頭痛、頭暈、惡心、心煩、眼花等癥狀,同時有78%的工人工后感到很疲倦和疲倦。這些與勞動環境差、作業環境溫度高、勞動強度大,出汗多有很大的關系。出汗帶走了大量的水分和鹽類,如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則進一步對機體產生影響。另外,我們的研究表明,高溫作業過程中高溫的刺激劑作業的疲勞均可使人的大腦皮質機能降低和適應能力減少,高溫作業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已通過活動降低產熱量的減少使熱負荷減輕,但同時,由于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動作的正確性和反應速度的降低,極易發生工傷事故。在我們調查的一個高溫礦的發生的工傷事故,與疲勞及高溫導致的應急能力下降有密切關系。我們在對某企業1981年到1994年的調查結果提示,在不同工種的事故發生頻率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與各工種的疲勞水平呈相關性。“”版權所有

第12篇

A Case Report of Occupational Severe Heatstroke Complicated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QIN Hong1,XU Qian2(1.Wu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02,China;2.Wuxi Occupational Disease Healing Hospital,Wuxi 214151,China)

Key Words:heatstroke;Buillain-Barré Syndrome;occupational disease

高溫中暑合并其他相關疾病的報道較少。現將我院收治的1例職業性重癥中暑合并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診治康復經過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35歲,某裝飾公司油漆工。2003年7月29日受公司指派,在某油漆施工場從事戶外機件噴漆工作,當天無錫地區氣象資料表明平均氣溫34.9 ℃,最高氣溫38.4 ℃,最低氣溫31.8 ℃。患者從上午7點工作至中午11點左右,感到頭昏不適,下午無法繼續工作回家休息。當晚9:30左右,患者被鄰居發現昏倒在家,意識不清、呼吸不應、尿失禁。即被送入區人民醫院搶救,查體溫42 ℃(肛溫),心率95次/mim,呼吸26次/min,血壓141/85 mmHg。搶救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呼吸急促、反復抽搐。查體:深昏迷,呼吸稍促,鼾聲呼吸,營養中等,發育正常,查體不合作。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頭顱無畸形,雙眼球結膜充血,雙瞳孔等大圓,直徑1.5 mm,對光反射靈敏,唇無紫紺,口角不歪,伸舌不合作,頸項軟,無強直,頸靜脈無怒脹,氣管居中,甲狀腺未及腫大,胸廓無畸形,兩肺呼吸活動對稱,起伏一致,叩診右下肺稍濁,聽診兩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聞及濕性音,心前區無異常隆起,未及震顫,未及抬舉樣搏動,心界無明顯擴大,心率95次/min,心律尚齊,偶可聞及早搏,腹部平軟,肋緣下未觸及肝脾,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不亢,外生殖器無異常,脊柱四肢無畸形,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肌力測定不合作,肌張力高,腱反射稍亢,雙巴氏征未引出。患者既往體健,家屬否認外傷史。7月30日實驗室檢查:谷丙轉氨酶162 U/L,谷氨酰轉肽酶127 U/L,谷草轉氨酶171 U/L,乳酸脫氫酶681 U/L,羥丁酸脫氫酶681 U/L,CK-MB 70 U/L,CK肌酸激酶1 573 U/L,血清鈉<134.4 mmol/L,血清氯95.4 mmol/L,血清鈣2.09 mmol/L,尿素氮8.24 mmol/L,葡萄糖7.92 mmol/L,入院診斷:中暑(熱射病)。

治療期間曾出現肺部感染、腸道感染(霉菌),治療后肺炎基本吸收,腹瀉停止,但咳嗽、咳痰有所加重,8月13日患者開始出現發音、吞咽不能伴四肢軟癱。8月20日轉入市級人民醫院繼續治療。查體:神清,發音不能,四肢肌力0°,腱反射消失,巴氏征(-),兩肺多量痰鳴音。頭顱MRI檢查報告:平掃腦內(包括腦內及腦干),未見明顯異常,各層腦組織結構發育正常,腦室正常,中線無紋路。8月26日腦脊液示蛋白細胞分離現象[氯化物(687 mg/L),腦脊液蛋白(108 mg/L),腦脊液白蛋白(1 005 mg/L)]。臨床診斷:格林-巴利綜合征,電解質紊亂,中暑后遺癥。

患者經康復治療半年后各項生理指標有所好轉,但仍存在肢體麻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嚴重后果。患者家屬以“中暑后遺癥”向職業病診斷機構提出職業病診斷申請。

2 討論

職業性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中暑性疾病可分為3種類型: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由于體內產熱或受熱超過散熱,引起體內蓄熱,體溫不斷升高,致使下丘腦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夏季戶外作業者職業性中暑時有發生,一般脫離高溫環境休息、補充飲料、物理及藥物降溫等處理后,均可恢復健康,很少引起嚴重后果。

該患者在室外高溫作業環境下連續工作后感到不適,在家休息后未有好轉,至晚上發生昏迷,體溫升至42 ℃。對照《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Z41-2002)的條款,該患者符合職業性中暑的職業史和臨床表現特點,并且可以排除當時患有其他類似疾病,可以明確診斷為職業性中暑(熱射病)。患者治療期間又出現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發病兩周后出現發音、吞咽不能,肢體呈急性對稱性、弛緩性癱瘓等癥狀,腦脊液示蛋白升高而細胞數正常(又稱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臨床明確診斷為格林-巴利綜合征。

致命性熱射病最突出的變化是引起腦部彌漫性點狀出血。由于熱的直接作用,對機體細胞膜及細胞內結構造成損害,神經細胞的損害表現為浦肯野細胞變性、核濃縮、染色質溶解、樹突腫脹的變化遍布腦部,且以小腦最突出。患者往往會留下肢體癱瘓、智力損害、生活不能自理等嚴重后遺癥,CT、MRI檢查一般能夠發現這一現象,但該患者頭顱MRI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由于患者出現的四肢軟癱等“中暑后遺癥”符合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臨床癥狀,有明確的實驗室依據,同時有明確的臨床診斷。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原則:存在證據證明其他致病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有必然聯系的,不應當診斷為職業病。據此,職業病診斷組專家一致認為患者出現四肢軟癱等癥狀是由于中暑治療期間合并格林-巴利綜合征所造成的,不支持中暑后遺癥的診斷。

參考文獻:

[1].高溫中暑的病理生理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學與臨床分冊,1997,17(4):373-375.

[2]何風生.中華職業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45-948.

[3]謝小紅,鄧小玲,徐潔明,等.高壓氧治療高溫中暑后腦萎縮1例報告[J].中國臨床康復,2002,5(15):2292.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石门县| 长宁区| 西乌珠穆沁旗| 叙永县| 墨江| 滨州市| 浑源县| 遂昌县| 阿图什市| 娱乐| 沙雅县| 乌兰县| 绿春县| 宁津县| 芜湖市| 乐都县| 女性| 乌兰县| 桑植县| 安泽县| 云林县| 扶风县| 会理县| 广丰县| 桦甸市| 屯门区| 武宣县| 宁武县| 陇川县| 吴川市| 同江市| 盐津县| 封开县| 芮城县| 泰来县| 邛崃市| 瑞安市| 开封县| 盐池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