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45: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念奴嬌昆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七律 》是在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的詩詞胸懷世界,大氣磅礴,一首短短的七律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詩人就的題材寫過《念奴嬌 昆侖》《清平樂 六盤山》等,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并以此來表達昂揚、激越、奔放之情。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品讀《七律 》這首詩,走進那險峻的山、蒼涼的水,傾聽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笑聲。
全詩首聯“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開門見山頌揚了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是全詩的中心。 “不怕”二字是詩眼。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全篇,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對困難的蔑視,它是承首聯“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的路線,選取了五嶺、烏蒙、金沙江、大渡橋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名――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途中的“萬水千山”?!板藻啤薄鞍蹴纭睒O言山之高大綿亙,愈大則愈顯之難;“細浪”“泥丸”是也是詩人心中的山,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小則愈顯之不怕,也突出了對困難的藐視。通過兩組極大與極小的對立關系,詩人充分地表現了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從藝術手法上說,這是夸張和對比,詩人運用得十分巧妙。
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路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斗。句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基點。“暖”字溫馨喜悅,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含不盡之意于其中,顯無窮之趣于其外,起伏跌宕,張弛有致。
末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
同學們,不只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更是一種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也是各自的一段嗎?
【回看歷史】
觀賞歷史題材片《》,感受的艱難和的樂觀精神。
在世紀轉百換千的莊重時刻,在世人一步步走近二十一世紀的那段日子里,一種特殊的世紀意識在詩人常法寬老先生的腦海中盤旋,一種新奇的除舊布新的愉悅情懷在他的胸中涌動。詩人想到了什么呢?他想到了祖國的悠久歷史,想到了華夏的古老文明,想到了大中華的和平崛起,想到了世紀之交給神州大地帶來的一片生機。
“新紀龍來早,龍騰人歡欣?!边@是《百龍吟》長詩的開篇之句,短短的兩句十個字,詩人的喜悅情懷躍然紙上。神龍乘時而騰飛,何謂“新紀龍來早”呢?這里有一段趣聞需要向讀者交待。大家都還記得,在新世紀來臨之際,世界各國,包括我們中國,竟然都把2000年元旦作為二十一世紀來臨的日子大加慶祝。直到慶?;顒咏Y束之后,才發現錯了,將二十一世紀整整提早了一年。這真是莫大的國際玩笑!常老的詩句巧妙地把這個花絮記錄下來了。
詩人為什么用“龍”來表現表現自己喜迎新世紀的思想情感呢?因為“悠久龍文化,馬龍情陪親。黃炎龍世系,皆云龍子孫”。作為龍的傳人,我們不能不感念龍文化研究龍文化。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及其發展。龍的原形是什么?龍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龍在中國文化中究竟產生了什么影響?這些問題在遠古時代就不斷地困擾人們,至今也沒有全部解開,依然給人一種撲朔迷離之感?!栋冽堃鳌穼覀冏穼埖嫩欅E,探索深奧莫測的龍文化及其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
二
有一首歌叫《龍的傳人》,歌詞寫道:“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后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每次唱這首歌,聽這首歌,總能讓我們心潮澎湃,涌起無限的民族自豪感。這就是東方“龍”所獨有的魅力。因此,在新世紀來臨之際,“談龍追遠祖,舞龍慶當今”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古籍識龍象,四龍形俱神。”詩人查閱古籍發現,龍大致分為四類,即長翅膀的應龍,身披鱗甲的蛟龍,頭上長角的虬龍和不長角的螭龍。蛟龍身上長的鱗甲也有講究,都足九九八十一之成數。所以,詩人筆下便有“龍鱗皆九九,八十一龍鱗”的詩句。請注意,這個“九”字是很有講究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吉祥之數,《易經》中稱陽爻為九,寓長壽、長久之吉意。
“龍有五色種”,哪五色呢?有青龍,有赤龍,有白龍,有黑龍和黃龍。據《帝王紀世》載:因為有龍瑞出現,故“以龍紀官,號曰龍師”?!犊追f達?疏》進一步解釋:“太昊,名官。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黃龍為中官,聲名顯赫,所以,現今在舞龍盛會上,我們常見的大都是黃龍。
龍有時顯,有時隱,喻時勢之興衰焉。如今,改革開放高歌猛進,國步龍騰,全國人民大步進入小康,處處歌舞升平?!褒堬w在大漢,潛龍入海深。龍騰江山麗,龍躍震乾坤。龍驤括四海,龍興太平春?!边@六個排句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中華和平掘起的興旺發達之勢。
“龍視亮如日,龍暝夜色昏。蟠龍鎮山岳,燭龍千里身。秋分龍入海,龍出在春分。龍翻能攪海,龍噓氣成云?!边@四韻,著意描述龍這個龐然大物巨大無比之力量和守時應節之靈性。據古籍記述,龍身碩大,力量無比。燭龍身長三千里,目如太陽,眼睛一睜,亮似白晝;雙眼一閉,地暗天昏。巨龍在海里擺擺尾巴就會四海翻騰云水怒,噓口氣則是滿天行云。龍又是守時之靈獸,秋分天氣涼,則潛于川;春分物候新,則登于天。
“巨龍圖帛畫,龍畫代代新。畫龍不點精,點睛龍飛奔?!笔廊斯J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因為它絀含了龍的氣息,具有“龍飛風舞”之姿。中國畫獨具一格,誰要是畫得過張僧繇,那就了不得?!渡癞悺酚涊d,梁?張曾繇曾在金陵安樂寺繪四條龍而不點眼,并對人說:“點之則飛去矣?!比藗儾恍?,一定要他點上龍晴。
張氏剛剛點完龍睛,頓時雷電破壁,見二條龍騰飛而去,未點睛者則不動如故。真是“畫龍不點睛,點睛龍飛奔”呀。
三
詩人在上面講丁這么多龍的故事,意猶未盡,還有活要說,于是又特地講了兩個典故。
一則是“龍馬負圖出,龍虎斗晨昏。”這個典故出自《尚書中候?據河紀》:“龍之形象馬,故云馬圖,是龍馬負圖而出?!庇衷疲骸盎雉耸嫌刑煜?,龍馬負圖出于河,遂法之,畫八卦”?!秲愿?。帝王部?符瑞》載:“太昊伏羲氏受龍圖,畫八卦,有景龍之瑞”。據濮陽西水坡古墓遺址考證,墓主就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太昊帝。同時還發現在龍虎墓中,虎除了與龍配合成為東西兩宮星象外,在第二、第三組蚌塑圖案中龍和虎都是一同山現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崇虎的古西羌民族和崇龍的古東夷民族過去斗得天昏地暗,伏羲以其睿智把這兩大民族融合為一休了,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于是就有“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
詩人講的另一個典故是“長江有龍種,龍即洞庭君。世傳龍女淚,龍女愛世人。說的是古時有個儒生名叫柳毅,應考舉人落榜了。他在回湘濱去的途中,遇到一位牧羊。見其風鬟雨鬢,衣服襤褸,面容憔悴,便問她“何苦而自辱如此”?哭著說,她是洞庭龍君的小女兒,父母包辦把她嫁給一個浪蕩公子。她討厭他,便去求舅姑解救,不曾料把舅姑給得罪了,被罰牧羊。長天茫茫,家里音信全無,她“心目斷盡,無所知哀”。泣訴過后,求柳毅能臺幫忙給她老父帶封信。柳毅聽罷,十分動情地說:“聞子之言,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柳毅慨然應允,一路風塵仆仆地找到洞庭龍君,把信交給他。老龍王接到小女兒的信,深為愧疚,對柳毅說:我人老聾瞽,以至使愛女辱害至此。你一個陌生人,不遠千里送信來,我“何敢負德”?于是大擺宴席款待。柳毅離去時,洞庭龍君又送給他大量的金銀財寶。柳毅回到家鄉,富族見了他都自愧莫如,紛紛給他做媒??墒?,柳毅娶一個死一個,心情極其沮喪,遂舉家遷到金陵。這時一個媒人來說,有個姓盧的女子,死了丈夫,想“擇德以配焉”。媒人間柳毅:“尊意可否?”柳毅欣然同意。結婚一個多月,突然有一天柳毅發現妻子很像龍女,便向她說起往事。妻子說,別胡扯!一年過后,妻子生下個漂亮兒子,甚得丈夫疼愛,就對柳毅說:“君不憶余之于昔耶?余即洞庭君女也。銜君之恩,誓心求報……。值君累娶不終,卜居于茲,得遂報君之意,今日死無恨矣!”
這兩個典故多優美呀!前一個故事歌頌了伏羲氏融合龍虎兩族奠定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功勞,后一個典故則高揚了龍的傳人追求自由和高尚愛情的情操。
四
詩人繼續寫道:“神州龍無算,處處留龍痕”。的確,中華民族崇拜龍的情感,簡直滲透到了炎黃子孫的每根而管,龍痕龍跡俯拾即是。君不見九曲黃河喻黃龍,東北的中俄界河叫黑龍江,京九鐵路起自北京而止于九龍嗎。宇航員在太空俯視地球,那長城就是一條臥龍,“龍頭飲滄海,龍尾繞昆侖”――巨大無比呀!說到“龍尾繞昆侖”,不能不使人聯想到《念奴嬌?昆侖》詞
國的名句:“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這是毛化用公前人“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詩句,以龍鱗形容莽莽昆侖皚皚白雪之大觀。登山健兒勇攀珠穆朗瑪峰,五星紅旗在世界屋脊飄揚,雄壯的國歌在高空飄蕩,這就是詩人所謂“人有攀龍志,屋脊奏龍音”也。
“故宮是龍宮,京城龍易尋?!笔锥急本┑凝堐欭堐E更是隨處可見,紫禁城可稱龍宮,北海公園的著名的九龍壁彩色陶繪,城東有龍潭湖,西山有龍泉寺?!叭恺垜c峽,龍舟往來頻。冬日龍不蟄,冰龍映山林。”這是講的京郊延慶縣龍慶峽水庫,夏日,龍舟穿梭于波上:寒冬,庫區內龍的冰雕與山川相輝映。北京市環城橋多,宛如神龍狂舞,所以詩人說:“環城橋如龍,橫空有龍形。”有一種柏樹,枝葉蒼茫,軀干堅挺,樹皮多鄒折,有如一條條龍筋分布其上,故名龍柏。如今北京像全國一樣大搞綠化,大種松柏,環境一天比一天好。所以,詩人又有“古柏如虬龍,巨干顯龍筋。域為蒼龍翠,蒼龍鎖黃塵”之贊嘆……。
龍,神龍!時時見龍影,處處有龍蹤。
五
“龍在蒼冥外,龍在人民心。改革龍抬頭,龍力行萬鈞?!饼埐⒎翘摕o縹緲之神,龍就在人民的心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大得人心,龍欣然抬起高昂的頭,行萬鈞之力。請看,開放有如蛟龍入海,盡遂其志;改革闊步向前,全國已經跨入小康,龍的光焰為世人所矚目。正是:“龍行虎步走,龍光照世林?!?/p>
莊子是具有藝術天才的哲學家,對于藝術境界的闡發最為精妙。在他是“道”,這形而上原理,和“藝”,能夠體合無間?!暗馈钡纳M乎技,“技”的表現啟示著“道”。在《養生主》里他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堯樂章)之會(節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棨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交錯聚結處)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幕菥唬骸圃眨崧勨叶≈?,得養生焉?!?/p>
“道”的生命和‘藝”的生命,游刃于虛,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音樂的節奏是它們的本體。所以儒家哲學也說:“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薄兑住吩疲骸疤斓亟s蘊,萬物化醇?!边@生生的節奏是中國藝術境界的最后源泉。石濤題畫云:“天地氤氳秀結,四時朝暮垂垂,透過鴻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彼囆g家要在作品里把握到天地境界!德國詩人諾瓦理斯(noValis)說:“混沌的眼,透過秩序的網幕,閃閃地發光?!笔瘽舱f:“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彼囆g要刊落一切表皮,呈顯物的晶瑩真境。
藝術家經過“寫實”、“傳神”到“妙悟”境內,由于妙悟,他們“透過鴻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這個使命是夠偉大的!
那么藝術意境之表現于作品,就是要透過秩序的網幕,使鴻濛之理閃閃發光。這秩序的網幕是由各個藝術家的意匠組織線、點、光、色、形體、聲音或文字成為有機諧和的藝術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為這意境是藝術家的獨創,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觀的描繪,象一照像機的攝影。所以藝術家要能拿特創的“秩序的網幕”來把住那真理的閃光。音樂和建筑的秩序結構,尤能直接地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奏,所以一切藝術趨向音樂的狀態、建筑的意匠。
然而,尤其是“舞’,這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征。藝術家在這時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窮元妙于意表,合神變乎天機”(唐代大批評家張彥遠論畫語)。“是有真宰,與之浮沉”(司空圖《詩品》語),從深不可測的玄冥的體驗中升化而出,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在這時只有“舞”,這最緊密的律法和最熱烈的旋動,能使這深不可測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
在這舞中,嚴謹如建筑的秩序流動而為音樂,浩蕩奔馳的生命收斂而為韻律。藝術表演著宇宙的創化。所以唐代大書家張旭見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筆法,大畫家吳道子請裴將軍舞劍以助壯氣說:“庶因猛厲以通幽冥!”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上說:
“唐開元中,將軍裴旻居喪,詣吳道子,請于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吾畫筆久廢,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以通幽冥!’旻于是脫去縗服,若常時裝束,走馬如飛,左旋右轉,擲劍入云,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人,無不驚栗。道子于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繪事,得意無出于此?!?/p>
詩人杜甫形容詩的最高境界說:“精微穿溟滓,飛動摧霹靂?!?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前句是寫沉冥中的探索,透進造化的精微的機緘,后句是指著大氣盤旋的創造,具象而成飛舞。深沉的靜照是飛動的活力的源泉。反過來說,也只有活躍的具體的生命舞姿、音樂的韻律、藝術的形象,才能使靜照中的“道”具象化、肉身化。德國詩人侯德林(Hoerdelin)有兩句詩含義極深:
“誰沉冥到
那無邊際的‘深’,
將熱愛著
這最生動的‘生’。”
他這話使我們突然省悟中國哲學境界和藝術境界的特點?中國哲學是就“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道”具象于生活、禮樂制度。道尤表象于“藝”。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莊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說明只有藝“象罔”才能獲得道真“玄珠”: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司馬彪云:玄珠,道真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色也,視覺也)索之而不得。使喫詬(言辯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呂惠卿注釋得好:“象則非無,罔則非有,不皦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狈菬o非有,不皦不昧,這正是藝術形相的象征作用。“象”是境相,“罔”是虛幻,藝術家創造虛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際。真理閃耀于藝術形相里,玄珠的皪于象罔里。歌德曾說:“真理和神性一樣,是永不肯讓我們直接識知的。我們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觀照它?!庇终f:“在璀燦的反光里面我們把握到生命?!鄙谒褪怯钪嬲骐H。他在《浮士德》里面的詩句:“一切消逝者,只是一象征”,更說明“道”、“真的生命”是寓在一切變滅的形相里。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首詩說得好: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
剎那含永劫。”
這詩和中國宋僧道燦的重陽詩句(譯):“天地一東籬,萬古一重九”,都能喻無盡于有限,一切生滅者象征著永恒。
人類這種最高的精神活動,藝術境界與哲理境界,是誕生于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這充沛的自我,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脫自在,需要空間,供他活動。(參見拙作《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于是“舞”是它最直接、最具體的自然流露?!拔琛笔侵袊磺兴囆g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莊嚴的建筑也有飛檐表現著舞姿。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首段云:
“昔有佳人公孫氏,
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天地是舞,是詩(詩者天地之心),是音樂(大樂與天地同和)。中國繪畫境界的特點建筑在這上面。畫家解衣盤礴,面對著一張空白的紙(表象著舞的空間),用飛舞的草情篆意譜出宇宙萬形里的音樂和詩境。照像機所攝萬物形體的底層在紙上是構成一片黑影。物體輪廓線內的紋理形象模糊不清。山上草樹崖石不能生動地表出他們的脈絡姿態。只在大雪之后,崖石輪廓林木枝干才能顯出它們各自的弈弈精神性格,恍如鋪墊了一層空白紙,使萬物以嵯峨突兀的線紋呈露它們的繪畫狀態。所以中國畫家愛寫雪景(王維),這里是天開圖畫。
中國畫家面對這幅空白,不肯讓物的底層黑影填實了物體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洋油畫;所以直接地在這一片虛白上揮毫運墨,用各式皺文表出物的生命節奏。(石濤說:“筆之于皴也,開生面也?!?同時借取書法中的草情篆意或隸體表達自己心中的韻律,所繪出的是心靈所直接領悟的物態天趣,造化和心靈的凝合。自由瀟灑的筆墨,憑線紋的節奏,色彩的韻律,開徑自行,養空而游,蹈光揖影,摶虛成實。(參看本文首段引方士庶語)
莊子說:“虛室生白。”又說:“唯道集虛?!敝袊娫~文章里都著重這空中點染,摶虛成實的表現方法,使詩境、詞境里面有空間,有蕩漾,和中國畫面具同樣的意境結構。
中國特有的藝術——書法,尤能傳達這空靈動蕩的意境。唐張懷瓘在他的《書議》里形容王羲之的用筆說:“一點一畫,意態縱橫,偃亞中間,綽有余裕。然字峻秀,類于生動,幽若深遠,煥若神明,以不測為量者,書之妙也?!痹谶@里,我們見到書法的妙境通于繪畫,虛空中傳出動蕩,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是中國藝術的一切造境王船山在《詩繹》里說:“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一勢字宜著眼。若不論勢,則縮萬里于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高日甫論畫歌曰:“即其筆墨所未到,亦有靈氣空中行?!斌沃毓庹f:“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比说脑挾际亲⒁獾剿囆g境界里的虛空要素。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里,表現著同樣的意境結構,代表著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盛唐王、盂派的詩固多空花水月的禪境;北宋人詞空中蕩漾,綿渺無際;就是南宋詞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周草窗的“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虛襯托實景,墨氣所射,四表無窮。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說,還是不及唐人絕句能“無字處皆其意”,更為高絕。中國人對“道”的體驗,是“于空寂處見流行,于流行處見空寂”,唯道集虛,體用不到.
二,這構成中國人的生命情調和藝術意境的實相。
王船山又說:“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無細不章。右丞(王維)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又說;“右丞妙手能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則心自旁靈,形自當位。”這話極有意思?!靶淖耘造`”表現于“墨氣所射,四表無窮”,“形自當位”,是“咫尺有萬里之勢”。“廣攝四旁,圜中自顯”,“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這正是大畫家大詩人王維創造意境的手法,代表著中國人于空虛中創現生命的流行,細組的氣韻。
王船山論到詩中意境的創造,還有一段精深微妙的話,使我們領悟“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的終極根據。他說:“唯此窅窅搖搖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內,可興可觀,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詩。然因此而詩則又往往緣景緣事,緣以往緣未來,經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薄耙宰饭廛b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兩句話表出中國藝術的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唐、宋人詩詞是這樣,宋、元人的繪畫也是這樣。
尤其是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鳥畫里,我們具體地欣賞到這“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畫家所寫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無邊的虛白上??罩惺幯耙曋灰?、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為“夷”、“?!?、“微”。在這一片虛白上幻現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畫家、詩人對萬物一視同仁,往往很遠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筆畫出,或在逸筆撇脫中表出微茫慘淡的意趣)萬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愛中,寧靜而深沉。深,像在一和平的夢中,給予觀者的感受是一澈透靈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領悟。
中國畫的用筆,從空中直落,墨花飛舞,和畫上虛白,溶成一片,畫境恍如“一片云,因日成彩,光不在內,亦不在外,既無輪廓,亦無絲理,可以生無窮之情,而情了無寄”(借王船山評王儉《春詩》絕句語)。中國畫的光是動蕩著全幅畫面的一種形而上的、非寫實的宇宙靈氣的流行,貫徹中邊,往復上下。古絹的黯然而光尤能傳達這種神秘的意味。西洋傳統的油畫填沒畫底,不留空白,畫面上動蕩的光和氣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實質,而中國畫上畫家用心所在,正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卻是飄渺天倪,化工的境界。(即其筆墨所未到,亦有靈氣空中行)這種畫面的構造是植根于中國心靈里蔥蘢絪緼,蓬勃生發的宇宙意識。王船山說得好:“兩間之固有者,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綺麗,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榮,如所存而顯之,即以華奕照耀,動人無際矣!”這不是唐詩宋畫給予我們的印象嗎?
中國人愛在山水中設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說:“群山郁蒼,群、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云氣?!币蛔胀ぞ钩蔀樯酱`氣動蕩吐納的,交點和山川精神聚積的處所。倪云林每畫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陽澹秋影”的名句。張宣題倪畫《溪亭山色圖》詩云:“石滑巖前雨,泉香樹杪風,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逼隆逗撏ぁ吩娫疲骸拔┯写送o一物,坐觀萬景得天金?!蔽ǖ兰?,中國建筑也表現著中國人的宇宙意識。
空寂中生氣流行,鳶飛魚躍,是中國人藝術心靈與宇宙意象“兩鏡相入”互攝互映的華嚴境界。倪云林詩云:
“蘭生幽谷中,
倒影還自照。
無人作妍嬡,
春風發微笑。”
希臘神話里水仙之神(Narciss)臨水自鑒,眷戀著自己的仙姿,無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國的蘭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賞,雖感空寂,卻有春風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關,悅懌風神,悠然自足。(中西精神的差別相)
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
唐朝詩人常建的《江上琴興》一詩最能寫出藝術(琴聲)這凈化深化的作用:
“江上調玉琴,
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
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
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
可以徽黃金。”
中國文藝里意境高超瑩潔而具有壯闊幽深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的作品也不可多見。我們可以舉出宋人張于湖的一首詞來,他的念奴嬌《過洞庭湖》詞云: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片舟一葉。素月分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吸盡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對空間之超脫)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對時間之超脫)”
這真是“雪滌凡響,棣通太音,萬塵息吹,一真孤露?!惫P者自己也曾寫過一首小詩,希望能傳達中國心靈的宇宙情調,不揣陋劣,附在這里,借供參證:
“飆風天際來,
綠壓群峰暝。
云罅漏夕暉,
光寫一川冷。
悠悠白鷺飛,
淡淡孤霞迥。
系纜月華生,
萬象浴清影?!?/p>
(柏溪夏晚歸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