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45: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譯文】
公輸盤替楚王制造攻城時用來登城的器械,造成后,要憑借這些器械來攻打宋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從魯國動身,行走了十天十夜,趕到楚國國都郢,見到了公輸盤。
【原文】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譯文】
公輸盤說:先生有何見教?
子墨子說:北地有一個欺侮我的人,希望依靠你去殺了他。
公輸盤很不高興。
子墨子說:允許我奉送(給您)十金。
公輸盤說:我堅持合宜的道德從來是不殺人的。
【原文】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譯文】
子墨子起身,第二次施禮,說:請允許我解釋這件事。我在北地聽說你在制造云梯,要用這些器械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所多余的是土地,所不足的是人民。葬送本來不足的人民而去爭奪已經多余的土地,不能叫做聰明。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叫做仁。知道這道理卻不向楚王據理力爭,不可叫做忠。力爭卻沒有達到目的,不可叫做強。堅持合宜的道德不肯受千金去殺欺侮我的人,卻去攻打宋國殺死更多的人,不能叫做懂得邏輯道理。
【原文】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譯文】
公輸盤折服了。
子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停下來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向楚王說了。
子墨子說: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原文】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譯文】
子墨子進見楚王,說:現在有人在這里,舍棄他的彩飾華麗的車子,鄰居家有一輛破車卻總想去偷竊;舍棄他的錦繡服裝,鄰居家有一件短衫卻總想去偷竊;舍棄他的好飯好菜,鄰居家有一碗糟糠卻總想去偷竊。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原文】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譯文】
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有愛偷竊的病癥。
子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這就好像彩飾華麗的車子與破車相比啊。楚國有云夢澤,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鱷魚多得天下無比,宋國卻是連野雞野兔鯽魚都沒有啊,這就好像好飯好菜與糟糠相比啊。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黃楩木、楠木和樟樹,宋國連一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好像錦繡衣服間短衫相比啊。我認為楚大臣要攻打來國,是與上面所說的同一個道理。
【原文】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譯文】
楚王說:好呀。即使這樣,公輸盤已經為我做好了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國。
由此楚王召見公輸盤,子母子解下衣帶擬作城墻,用木片擬做守城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子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盡了,子墨子的抵御能力還有余地。
【原文】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譯文】
公輸盤折服了,卻說: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抵御你了,可我不說。
子墨子也說:我知道你要用什么方法來抵御我,我也不說。
楚王問他們這樣說的緣故。
【原文】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譯文】
子墨子說:公輸先生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掉我。殺了我,宋國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墒俏业牡茏忧莼迓嗜賮砣?,已經手持我設計的守城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來入侵呀。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的守御者啊。
楚王說:好啊,我不打宋國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原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文】
(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原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文】
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團結啊。
【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文】
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文】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原文】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積累;文言詞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是擺在我們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教學“瓶頸”。我們如何才能很切入、到位地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對于這一難題,有的語文教師說,文言文教學重在誦讀,背誦下了即可;有的則說,文言文教學應在文意理解上下功夫;還有的語文教師說,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翻譯,必須通篇翻譯。對于以上觀點,我不完全贊同。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應按“通讀文言文――練說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解悟文言文”的教學思路來設計教學流程。其中,“積累文言詞”這一教學環節是文言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這是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總體目標的,也真正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顯著特點。
通過近十五年的語文教學活動,我曾不斷地勇于創新和嘗試,深深地領悟到: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很好平臺。所以,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必須重視文言詞的教學。通過這一教學環節,才能很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實現了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同時,這樣很好地解決了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瓶頸”問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對文言詞的積累,應分門別類,切入文意,立于語境作以理解和積累。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通假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通假類型。
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七年級上冊《童趣》)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帖”通“貼”)(七年級下冊《木蘭詩》)
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通“邀”)(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
4)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
古今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古今類型。
1)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古義:愛戴;今義:可憐、憐憫)(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
2)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古義:道歉;今義:表示謝意,感謝)(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古義:一天天;今義:指太陽)(九年級上冊《隆中對》)
4)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七年級上冊《孫權勸學》)
對于古今類的文言詞,既要理解、積累古義,也要理解、積累今義。
多義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多義類型。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保ā皩憽钡囊馑迹ň拍昙壣蟽浴蛾惿媸兰摇罚┳滟I魚烹食,得魚腹中書。(“紙條”的意思)(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任用”的意思)(九年級上冊《出師表》)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責任”的意思)(九年級上冊《出師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舊”的意思)(七年級上冊《論語》)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所以”的意思)(九年級下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對于多義類的文言詞,有的多義類文言詞義項可供選擇。根據當時的語境,即可選擇性確定。例如:
之――
1)用為第三人稱代詞,代人、代事或代物。是“他們”、“她們”、“它們”。
2)用為指示代詞。是“這”、“這樣”、“這種”。
3)用為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地、得”。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沒有實在意義。
5)用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作為賓置動前的結構標志。例如: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屬于第一種)(九年級下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屬于第二種)(九年級下冊《公輸》)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屬于第三種)(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
4)孤之又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屬于第四種)(九年級上冊《隆中對》)
5)孔子曰:“何陋之有?”(屬于第五種)(八年級上冊《陋室銘》)
稱謂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稱謂類型。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指劉備)(九年級上冊《出師表》)
2)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指劉禪)(九年級上冊《出師表》)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指劉備)(九年級上冊《隆中對》)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指秦王)(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疑問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疑問類型。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為什么”的意思)(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怎么能”的意思)(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哪一個”的意思)(九年級上冊《隆中對》)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難道”的意思)(七年級上冊《孫權勸學》)
語氣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語氣類型。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嗎”) (七年級上冊《孫權勸學》)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罷了”) (七年級上冊《孫權勸學》)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啊”) (七年級上冊《論語》)
4)與臣而將四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了”) (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
對于語氣類文言詞,是要根據句式特點來判斷,就表示何種語氣。有的語氣詞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某個語氣詞。
活用類。例如下列文言語句中加粗的文言詞屬于活用類型。
1)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唔之。(“喂乳”的意思)(名詞活用為動詞)(七年級下冊《口技》)
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遠離”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九年級上冊《出師表》)
3)父利其然也。(“認為……有利”)(意動用法)(七年級上冊《傷仲永》)
4)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使……發揚光大”)(使動用法)(九年級上冊《出師表》)
5)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保ā跋窈傄粯印保~用作狀語)(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
對于活用類文言詞的理解與積累,應根據文言詞所處的語境理解和積累活用的意思。
其它類。根據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和理解與積累文言詞的需要,有側重點的積累一些文言詞。主要是一些陌生、重點難點的文言詞。
另外,文言文中還有一些固定詞組,其表達的意思是確定的、唯一的。例如:“如太行、王屋何?”一句中的“如……何”,是“把……怎么樣”的意思。(下轉第368頁)
(上接第285頁)以上九種類型的文言詞,是我們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必須掌握和積累的。其類型是切入文言文文意和當時句子的語境而劃分的,也是文言詞歸類積累的需要和學生便于識記積累的要求。但不是唯一的,應在語文實際教學中靈活對待即可。源于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是按分散到集中,少到多,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科學性的順序編排,我們初中學生一定要學好文言文,也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必須從理解和積累文言文的文言詞做起!
【參考文獻】
[1]葉青.現代視野下文言文教學的價值發現及其改革構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