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我們面對面的坐著

我們面對面的坐著

時間:2023-05-30 10:44: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我們面對面的坐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我喜歡喝奶茶,因為它香甜。

你喜歡喝咖啡,因為它醇厚。

當奶茶與咖啡交融,當我遇見了你,會有怎樣的邂逅?那秋,很冷很冷。風吹起,卷來幾片枯葉,灑在漫天里卻又零落了。我手捧一杯奶茶,坐在公園的秋千上搖啊搖,秋千上的鐵鏈發出吱啦吱啦的聲響。思緒很淡,又很亂,我淡淡的吸了口氣,頭靠在鐵鏈上發呆,長長的發線在眼前飛舞,唯美,憂傷……這時,你安靜的走過來,傻傻的朝我笑了一下,然后坐在了旁邊的秋千上。

我問:"朋友,你寂寞嗎?"

你有些驚訝:“我很孤單,但我并不寂寞。”

“哦,是嗎?”

……

于是,我們說好彼此陪伴,約定每周末相約在公園邊的那個奶茶店,奶茶便融入了咖啡。你我面對面的坐著,桌上平放著兩杯溫熱的咖啡奶茶。

我問你:"我,是你的什么?"

"你是我的優樂美呀。"

“原來我是奶茶啊!”

“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

我們說著眾所皆知的廣告詞,彼此會心的笑了,開始傾心的交流。何時,我們從陌生人成為好友,從好友發展為戀人,甚至愛人。

下雪了,我們手牽手,每人一杯咖啡奶茶,走在雪白的馬路上,暗黃的路燈斜照過你的頭頂,我的頭頂。彼此感受著把對方捧在手心的溫暖。聽說在雪中行走,兩人一不小心就可以一起白頭。這一切,多么溫馨,浪漫!而我,更加堅定,我們的愛情,是世界上最美麗的。

你問我:“如果我死了,你會怎么辦?”

“我會重新尋找一個伴侶,和他共度此生。”

“你對我的愛有多少分量?”

“我對你的愛凈重21克。”你的眼圈紅紅的,不知道是因為生氣,還是因為……你哭了?

也許就像我們第一次見面所說:你的孤獨是一種心情,只是暫時的,而我的寂寞是一種心緒,是永久的。是我太過任性驕縱叛逆太過愛你,還是你對我不夠了解?是我們的愛情命中注定,還是你的心已另有所屬?好端端的愛情,怎么變成這樣?香飄飄的奶茶,何時變了質?

第2篇

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里,雪是男人眼里的天使,是純潔化身.她會有一些淘氣的時侯,也會被認為是最可愛的.

風是一個不羈的游子,正如他的名子風,尋找自由是他的使命.他不會輕意愛上甚么人.

而就是一束綻放的玫瑰在他們之間有了一種特別的花香.讓他們一起相遇玫瑰花香.

一個男孩愛上了雪,并對她快速的展開追求.

所有的辦法他都有嘗試,在一次次的表白下,雪終于忍耐不了.

雪并不是同意而是拒絕,一個很干脆的拒絕.好像這就是一段悲劇的最終結劇.

這個滿懷愛的希望的男孩,在街邊的一家花店買來了一束綻放著的玫瑰花,花中的香氣不某而合的印染出那顆為愛同樣綻放著生命的心.

他們約在一個很浪漫的酒吧,雪和那個男孩面對面的坐著,一切看似都在他們各自的掌握之中,可當那一束玫瑰花的出現一切都戲劇化的變化了,對于那個男孩來說就是一場無法寓料的悲劇.

玫瑰花被她無情的撕扯掉,一斑斑的玫瑰花斑像那個男孩的心一樣被撕毀一塊塊無聲的落下.也許他不該有甚么希望,更或許他根本不應該有愛.

雪離開后,這個男孩像被世界拋出的空氣,慢慢的,慢慢地飄蕩到無邊的宇宙.

一聲巨響,這個男孩被正飛馳開過的汽車撞倒在血泊之中,這也許不應該是他的歸屬.

當雪知道那個男孩出事,一種莫明的悲傷充滿的她的心.

也許故事不應該就這樣的結束,也許她可以更好的做出拒決或是先應下.

但一切都像是那束玫瑰花斑一樣永遠無法再拼合..........

一個女孩遇到了風,遇到了她認為是這一生之中一直再尋找著的人.

從那時起,她的心里全都是他的影子,無論出現在甚么時侯,都是那樣的美好.

而風卻是一個浪子,浪子的心都應該是不羈的,從不會為甚么而停留.在他心跟本不懂得真愛.所以這個女孩遇到了風是一個很美麗的錯誤.

風以經決定不需要這分愛,但他是個很有風度的人,他決定去買一束玫瑰花做為美麗的而又對那個女孩不是完美的結束.在同樣的花店,風買了同樣的一束綻放著美麗的玫瑰花.

還是那在個浪漫的酒吧內,這個女孩和風面對面的坐著.當風拿出那束玫瑰花結束這次美麗的相遇的時侯.那個女孩并沒有說出話,直到風像風一樣悄然的離開.

那個女孩手里拿著那束玫瑰花走在城市中,同樣是那中悲傷的感覺,她的希望也許也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后來她從12樓的家中跳窗自殺了,就像是一顆沒有顏色的流星悄悄的劃過,留下的是世間的那種滄涼.陪在她的身旁只有那束被自己撕毀掉的玫瑰花.

也許風不因該這么做,愛一個人不應該有錯,被愛同樣也不應該有錯.

但是雪和風都做出了不應該的選擇.

從此雪不再傲慢,不再有淘氣,再別人眼里也不是可愛的天使.

風不再游蕩,而是懂得了怎樣去感覺身邊的一切....

不知過了多久多久....

雪和風相遇在一個幽靜的墓地,這里似乎是那些有過傷痕的人最理想的天堂.

雪和風都拿著一束玫瑰花,來看望那個被車撞死的男孩和那個跳樓自殺的女駭.

巧合的雪和風相遇在這里,雖然雪和風不曾見過但他們此時卻有著同樣的心情.

一陣清清的微風吹過,玫瑰花香飄蕩在空中.

雪和風同一時間回過頭,一起感覺花的香氣.

那個時喉,雪和風不經意間相愛了,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又或者是對過去的禰補.

世間上的愛是最純真的,它出現的是那樣美麗,但有多少的離開卻是那樣的凄涼.

我們看待愛到底是如何呢,愛與被愛之間又有多少的對和錯,誰又能明白.

難道只有那些經歷過的人才應該明了.

真的想不要讓美麗在我們的身邊或別人的身邊輕意的溜掉.

這種看似簡單的消失可能會是另一個悲劇的發生.

在面對愛和被愛的時侯,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去寬容.

第3篇

好久我已經沒和外公聯系了,我只知道外公是如此的慈祥。

外公他一副慈祥的面孔,兩腮長滿了胡須,感覺特別親切。濃濃的眉毛形成了一對上弦月,只可惜,我和外公能夠相處的機會很少,我們之間隔著好長一段路,必須坐兩天的火車我們才能見著,因此外公難得來幾次,而我也在很小的時候去過,之后,我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上次,離今年也有四五年了,外公來我們這才幾天又要走了。他走的那天早晨我們多么舍不得,但有誰能留得住他?外公很忙啊。在我媽媽幾歲的時候,外婆就離開了我們,也沒有說聲再見,也沒有說聲她要去哪里,聽人家說,沒有說過再見的人,他是不可能在回來的。現在,外公家里頭的活都自己扛著,還養了一些牲畜,得時時照看著,外公的負荷可真大!

雖然,我們見面的機會少,但是我有夢!

夢里,我可以和外公面對面的聊天,可以和他給我講一口純正的湖南話,雖然我聽得不是很懂,但是我會一字一句的慢慢去理解的。

夢里,外公給我帶來好多好多湖南特色,它們都是我叫不出名來的。雖然它們都辣得我直吐舌頭(因為是湖南特色,有辣椒),狂喝茶,但我覺得還是蠻好吃的。

夢里,外公躺在床上,手拿著一本書,我輕輕地靠在床邊聽外公講述那書的故事情節。在寂靜的臥室里可以聽見外公一頁頁翻書的聲音。遇到感人的地方,外公還時不時的“嗨”的嘆氣。我便好奇地問:“外公,你嘆什么氣啊?”“苦命啊!”外公看著書本意味深長的頗有感觸的說。

夢里,我和外公一同坐著小車,看了一路的風景。外公指著窗外的風景,有說不完的話,有笑不完的心聲。車里車外洋溢著一片歡快的旋律。我向來暈車,在那美麗的氣氛中我竟吐了一地。于是外公緊捂著我的額頭,讓我盡情地吐一地。現在,我依析感覺到那額頭深深藏著的外公那雙手的溫度……

……

我好想做夢,但我更喜歡不做夢。因為我希望我們能從夢中被拉起。

第4篇

2014年,edX總裁Anant Agarwal說MOOC可以分享一流的教育資源并完善傳統課堂教育。Agarwal展望了他的宏圖,混合學習方式可以讓教師提供給學生最完美的學習體驗。

綜合評述:

混合學習的發展

混合學習在國外被稱為hybrid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也可以說是這二者的融合。形式上,混合學習是在線學習和教室面對面學習的混合;實質上,混合學習是直接教學法和建構主義教學法的混合。就是說,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遞,通過實體環境中的探究和實踐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創造。

最早的混合學習成功案例來自IBM公司。1997年,IBM轉型后,每年需要培訓的新經理人數目激增。龐大的受訓隊伍不但大幅增加了差旅費、住宿費,更為困難的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讓這些業務繁忙的經理人集中起來參加面授培訓。雖然,IBM從1960年就成功嘗試了將E-learning用于公司培訓;不過,數年后人們卻開始厭倦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因為,網絡課程的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其需要學習者有更強的主動性,且在網絡學習中既無法享受咖啡和點心,也無法和同學交流。所以,早期參與E-Learning學習而中途放棄的比率是60%或者更高。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為突破此困境,1999年IBM推出了精心規劃的BasicBlue for Manager課程,將原來為期五天的教室面授式課程,擴展為連續學習一年的混合式課程學習――網絡課程與教師面授結合起來。這種混合式培訓減少了資金和集中時間的支出,學習者所學到的內容則較傳統集中培訓方式多,5倍。而因為要在網絡學習后接受教室訓練,所以學習者的主動性更高,網絡課程放棄率也大幅降低。

現在,混合學習已經從企業培訓的應用走進了學校教育的場景。2014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關于“加速高等教育技術采用的關鍵趨勢”中提到:教育范式正在向包含更多的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方向轉移。例如,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統計學系的教師們正在試驗一種“混合式靈活教學(HyFlex)”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充分運用各種在線技術,包括交互式投票、課堂錄像、同步通信等技術。據教師反映,這個試驗成功地創造了一種滿足學生興趣和需要的模式。學生們能夠選擇參與課程學習的方式――既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中學習,也可以同教師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同樣,在2014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關于“驅動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關鍵趨勢”中也提到:“已經使用混合學習模式的學校發現:協同使用物理和虛擬學習環境能達到的最佳學習效果。允許教師深化個性化學習體驗,讓學生以更多樣化的方式參與學習,甚至將一天的學習時間延長。如果能夠有效地設計和實施混合學習模式,學生就可以利用在校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和基于項目的活動,課余時間上網閱讀、看視頻及其他學習材料,使線上線下兩種環境下的學習優勢互補。”

K-12在線學習國際協會(iNACOL)對全球在線和混合學習實踐的最新調查顯示,這一數字化教學戰略呈普遍增長態勢。該報告認為,北美、西歐、亞洲和大洋洲這些地區的小學和中學生越來越多地采用混合學習的方式。美國已經有24個州正在試驗混合學習。由Knewton和Column Five Media在2011年聯合的關于美國數字化教育的一份名為The State of digital education報告揭示:至2020年,98%的學習將實現混合學習。

美國創見研究所(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研究所)也從“破壞性創新理論”的角度對混合學習的發展進行了預測。他們的多篇論文都論述到:混合學習被看作一項革命性創新舉措,能夠充分發揮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最大優勢。當一些價值主張如個性化學習、教育公平更為流行時,混合學習的更多顛覆性模式將戰勝傳統的K-12教育。2014年11月,該研究所新出版的《混合:利用破壞性創新改善學校》一書中更是列舉了大量最新的案例來證實這一重要趨勢的到來。

帕蒂的蛻變

聯合特南鮑姆家庭技術高中(以下簡稱“特南鮑姆高中”),是位于美國洛杉磯東區的特許學校。很多原本落后的孩子正在發生化蝶般的蛻變。16歲的帕蒂擁有一頭濃密的黑發和閃電般的大腦,雖然戴著看起來有點特別的牙套,但絲毫不影響她的侃侃而談。前不久,帕蒂離開了她覺得非常無聊的洛杉磯高中,在那里,她一年累積超過了49次無故缺席,作為一個懶鬼而名聲在外。她從來沒有想過上大學,因為周圍沒有人談論它。而當她談起她以前的高中,“我甚至不認為我的教師知道我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帕蒂代表無數畢業無望但有能力做得更好的學生們。幸運的是,她發現了一所新學校,這里能幫助她展現自己的能力。

曾經,帕蒂常常呆呆地坐在教室的后面;而現在她卻在教室的前面,處于同伴的中心,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和參與。她的數學已經飛速地超過了同伴,并獲得了3.28分的好成績。如今的帕蒂總是談論著希望申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她已經是教室里48名學生中最引人注目的那個。

帕蒂的改變受益于其就讀的新學校特南鮑姆高中的混合學習模型。其融合了在線和傳統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其美妙之處在于它為在線學習增強了人的因素。計算機幫助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實現競爭力。而軟件能解決批改數學測驗和標記語法錯誤等瑣事,把教師解放出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即指導、吸引和激勵學生。

帕蒂以前就讀的高中,像美國大多數學校一樣,使用普遍熟知的群體教學模型。混合式學習撼動了這種模型。雖然教師仍然與群體在一起,但是學生們卻被分散,進行獨立學習或同伴互助。這不是遠程教育,讓一個孩子坐在家里孤獨面對顯示器。學生們在同一間教室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

特南鮑姆高中采用的混合學習模型全稱叫做Blended Learning for Alliance School Transformation,(簡稱BLAST)。其特點在于它對技術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使用,以及采用了掌握學習法的教學原理。

在BLAST模型中,對每個學習日做了詳細的安排。

從上頁圖可知,每個學習日上午通常有兩節課,一節課主修一個學科。BLAST模型把一節課延長至120分鐘,而每節課通常在三個環節(或叫做三個學習站)循環,學生在每站花費40分鐘左右。除周三外,每個學習日下午都有一節120分鐘時間用于學生個性化在線學習和完成每日測評。另外,還可根據需要安排部分學生參加120分鐘的課后輔導,仍然包含三個學習站的循環。每周三,下午是教師進修的時間,因此周三學生會提前放學。

具體操作時,教師根據每日常規測試顯示出學生之前的學習掌握情況,把學生分為三個大組,每組16人。第二天,這三大組學生按下面規則被分配到三個不同的學習站:成績低的學生去參加教師面對面的講授和輔導,成績優秀的學生進入同伴討論環節,成績中等的學生則參加在線學習。另外,教師每天還為三個組準備了三份不同的學習日程表,每份日程表清晰地描述了每個大組的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任務。

第一站,教師主導教學。在這個時間段教師為學生提供直接講授,或者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由于教師面對的學生只有16人,比傳統課堂面對的學生要少得多;所以教師能幫助每名學生解疑答惑。

第二站,同伴合作學習。16名學生被分成4個小組。小組內同伴協同分工,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創建演示文稿、視頻和其他媒體來展示自己對現實世界問題的理解。同時,能鼓勵同伴互助、培養團隊意識。

第三站,個性化在線學習。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接收即時反饋,并掌握了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在線數字內容能解決個別學生的需要,確保學生不會掉隊。

學生在每個學習站學習40分鐘后,便會快速地轉移到下一個學習站。由于每名學生有自己的號碼(1~16號),每次轉移在教室內部完成,學生只需找到下一站自己對應號碼的位置即可,因此能保證每次移動不混亂,花費時間只有2分鐘左右。

重要的是,學生在每天的學習后,只有在證明了掌握相關學習材料后,才能繼續向前邁進。一個平均分是D的新生是不可能進入到下一個年級水平進行學習的。好在有了在線課程,學生可以一次次地重復學習。每天下午的在線學習時間和課后輔導時間就是為沒過關的學生準備的。

BLAST混合學習模型的另一個優勢是利用數據幫助教和學。在線學習軟件記錄學生每一次點擊,搜集大量關于學生正在學什么以及如何學習的數據。例如,學生對關鍵概念的理解到底是通過教師講解而明白,還是在線學習領悟,亦或是在同伴討論明晰的?對于一道難題,學生嘗試多少次才能做對?學生學習的速度有多快?所有這些數據都會被軟件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后呈現給教師,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備課,制作第二天的學習日程表。

每日評估,能幫助學生們看到自己學習的進度;而每季度標準評估,能讓學生們看到自己在同伴中所處的位置。數據統計結果會以專為學生和教師準備的成績分析圖呈現出來。“不只是為教師,也讓孩子們明白使用數據是很重要的”。塔布斯校長說,“他們知道,如果想要去加州大學,他們的藍思分級得分必須達到800分。”

“擁有學習”是BLAST混合學習模型的關鍵理念。它來自薩爾曼?可汗所著的《一個世界一間教室》,書中可汗闡述了混合學習的優勢。他指出,學生的天性是主動的,他們不喜歡坐著不動,聽教師的講解,被動接受;相反,他們更希望能積極地參與進來。能夠學習,或者說主動學習,能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選擇自己在什么時間和地點行動起來。

另外可汗還提出,傳統教學容易讓學生不斷地留下知識漏洞。因為傳統學校總是要求學生按統一的進度完成學習,不管他準備好了沒有;所以,不斷遺漏的基礎信息形成了無數的知識漏洞,結果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千瘡百孔,最終導致整幢學廈轟然倒塌,學生再也無法繼續完成學業。而BLAST混合學習模型采用的掌握學習理念和勝任力模型,就是為了填補漏洞,防止學習差距的產生。

火箭船學校的騰飛

Rocketship教育是一個連鎖的K-5(幼兒園到五年級)公立特許學校。它始建于2006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海灣地區的圣何塞市。Rocketship學校主要設立在低收入地區,其中約90%的學生有資格獲得免費午餐,約75%的學生第一語言不是英語。在過去幾年,Rocketship學校創新地應用教育技術大幅提高了學生成績令人印象深刻,引起了全美的關注。了解Rocketship學校的教學模型是理解其成功的關鍵。

Rocketship的教育管理者們了解技術和在線學習對于教育未來的重要性,不過他們并不想把學校辦成一個完全在線學習的模式,因為,他們也認識到了教師的重要性――沒有計算機程序可以構筑能幫助學生成長的社會和情感環境。

Rocketship學校把其混合學習模型分為兩部分:教師和學習實驗室。其中教師負責面對面的教學基本概念,指導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如何把所學概念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學習實驗室則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為了具有可操作性,Rocketship模型把學生的日常學習時間分為“75/25”兩段。即學生花一天的75%的時間與教師合作,理解概念;然后他們花25%的時間在學習實驗室中使用有趣的、自適應的在線教育課程,并進行練習以掌握這些概念。這樣,教師就不再需要投入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反復對學生進行訓練和評估了。

“學習實驗室把教師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把重點放在更好地進行教學和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上。”Rocketship女發言人雪莉蒂尼琪(Sherri Dairiki)說。

Rocketship教育的管理者們不僅設置了計算機教室,更配備了諸多先進的課程學習軟件,如游戲化學習系統、自適應學習平臺。我們以該特許學校旗下的馬刁希迪小學為例來了解Rocketship學校的課堂。

馬刁希迪小學的一年級有4個班。在傳統教學模型下,這4個班需要4間教室,以及4位全科教師各負責1個班。采用新的模型后,學校為4個班配備了3間教室,3位專科教師分別教授數學、閱讀和社會科學,另外還配備了1間學習實驗室和1位實驗室助教。

學校把一天的學習日程分為4段。每個時段都有3個班在普通教室參加面對面教學活動,另一個班則在學習實驗室進行在線學習。這樣,每個班都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參與面對面學習數學、閱讀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四分之一時間參加在線自主學習,并完成作業和評價。在面對面課堂上,教師著重提升學生的關鍵思維能力;學習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

創新的技術應用是Rocketship學校最突出的亮點。其“75/25”模型是一種混合學習模式。美國創見研究所的專家認為,這種混合學習模式利用新興技術打破了傳統學校的工廠化教學模式,重新定位了教師、學生的角色,以及技術和環境的作用。“75/25”模型用較低的成本把學生個體與教師、技術連接起來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即技術幫助學生能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完成課程,教師可對有困難的學生即時施以援手。

Rocketship教育混合學習模型的成功,使學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計劃在2020年以前新增40所新學校,這也代表著技術推動下的新的辦學模式逐漸被主流教育體系認可。

荒漠中的教育綠洲

坐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荒漠中的猶馬鎮街上有一所Carpe Diem中學,沒有足球場和棒球場,外觀看起來像一個大型的零售商店。這所學校有近300名6~12年級的學生,大部分為西班牙裔;其中約46%的學生有資格獲得免費或減價午餐,近10%接受特殊教育服務。近幾年該校學生參加亞利桑那州標準化統考,平均成績都遙遙領先。Carpe Diem中學孩子們優異的表現引起了外界的關注。2012年9月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走進了猶馬鎮,報道了Carpe Diem中學,讓這所被譽為“荒漠中的教育綠洲”的學校立體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走進猶馬鎮Carpe Diem中學,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個布滿300臺計算機和格子間的大廳,看起來像是一個呼叫中心或是寫字樓。這就是位于學校建筑中間的“學習中心”。學生各自坐在格子間中,頭戴耳機,對著計算機自主地學習著不同的課程。每個格子間因為學生的裝扮而各有特色。

在學習中心的兩邊有幾個安放著課桌和白板的房間,這類似于傳統的教室,不過沒那么大。在這些縮小版的教室中,有的是幾名學生在聽教師講課,有的是幾名學生在進行討論,有的則是學生在教師輔導下做作業。其中有一個房間中布置著各種健身器材,有學生在里面運動。

這真是一所奇怪的學校,與我們腦海中固有的學校形式完全不同。在這樣的學校學生到底是怎樣進行學習的呢?

Carpe Diem中學的學生每周4天,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在學校學習。周五則留給需要更多時間的學生。每年學生上學145天,獲得共1007小時的教學,很少有或沒有課外作業。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通常是在學習中心的在線學習和面對面教學之間循環,每次循環大約35~55分鐘,每天大概完成2~3次循環。

在每個學習日,學生有三分之二的學習時間是在線學習。學校采用Edgenuity的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視頻、交互式探究課程和在線練習。如果在線學習遇到困難,學生可以反復學習,或者申請教師的幫助。

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這種學習方式,覺得按自己的步伐前進是件快樂的事情。并且相比其他學校,學生們認為得到了教師更多的關注。

“這種學習方式真棒。”七年級的Sevanna說,“當我在學習分數時,遇到了困難,我會再次看視頻中的講解。可是有些問題我還不明白,我會向教師求助。在學習中心旁邊的教室中,數學教師會給我們更詳細的講解,或與同伴一起討論。當我再次回到計算機前完成作業時,系統給了我一個優秀的成績。”

“我父母認為這種方式非常適合我。”14歲的Bineetha Aluri正在超前學習,進度遠遠快于同齡人。“當我很快完成學習內容時,我沒必要像以前那樣等著同伴。”

這是一個正在逐步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混合學習方式,曾經被認為是翻轉課堂的模式。不過,與翻轉課堂不同之處在于,學生不是回家看視頻進行在線學習,而是在學校的學習中心,在教師的監控和幫助下進行在線學習。另外,比翻轉課堂更棒的是: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之間的時間跨度也沒有翻轉課堂那么大,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求面對面幫助,而不必等到第二天。

Carpe Diem中學優異的教學成績與美國其他學校的小班化教學取得的成績不同,這里有更小的師生比。學校只為數學、語言藝術、科學、社會研究、選修課程等學科各配備了一名教師。每名教師負責所有學生的相應學科的面對面教學和指導。“如果在線課程有足夠吸引力,我們并不需要更多的教師。”學校的教務長切特?克雷恩說。

學校聘請了有豐富經驗的優秀全職認證教師,他們對整個學科教學有全面和系統的思考。教師主要是幫助少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面對面的輔導,而不是大規模地教學和批改作業。因為自適應學習系統已經足以勝任這些繁重且重復的工作了。

況且,學校還為學習中心還配備有4名學習助教來關注和監控學生的在線活動。這些助教的任務就是留意學生是在學習還是在玩;及時解決個別學生簡單的問題;借助自適應學習系統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另外,如果學生學累了,還可以到健身室進行體育鍛煉,那里有一名專門的體育教練做指導。

Carpe Diem中學混合學習模型的成功得益于大數據支持下的自適應學習系統。首先,這個學習系統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在線課程。學生的學習活動大部分是在自己的格子間中點擊計算機屏幕進行的。接著,學生與學習終端交互的行為被系統記錄下來,這些被收集的數據由計算機系統進行挖掘和分析后,通過可視化圖表還原出學生的學習狀態。進一步地,系統會根據分析結果給出某名學生下一步學習的安排:是繼續學習新內容還是需要重新學習,或請求教師的幫助。同時,學習中心的學習助教也會收到系統的提示,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干預:解答個別學生的問題,或把有相同疑問的學生合成一個小組安排參加教師的面對面教學或輔導。

第5篇

學歷:重點大學本科

現職業:應屆畢業生

職業構想:管理、文職工作

職業契合度:職業找尋中……

無疑,2008年的記憶是屬于整個民族的,從舉國震慟的大地震到為世界矚目的奧運都成了這個不平凡的年份留給人們的永恒的記憶。而一場罕見的“金融風暴”也隨著冬天的到來席卷全球,在波瀾起伏的一年的末尾加上了一個重重的驚嘆號。

而我也正是在這個冬天踏上了走向職場的大道,在以百萬計的求職大軍中成為一葉隨波漂流的小舟,不時豎起耳朵收集關于求職的一切消息。

“廣州在這次大潮中蒸發職位670萬個。”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才陡然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是怎樣的一個“寒冬”!

10月末的深圳,炎熱依然牢牢盤踞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中不離不棄。我的第一次招聘會將從這里開始。穿著借來的不合身的西服,領帶扣緊喉嚨時呼吸都顯得有點困難。從八點多開始排第一家單位,直到快十二點才有了與面試官面對面的機會,進行了第一次面試。

后面的過程簡單得驚人。在簡單翻閱了我的簡歷后,面試官便說:“對不起,你的專業不在我們招聘的范圍內。”就在我還盤算著好歹投出了一份簡歷的時候,他卻接著說:“所以簡歷你還帶走吧,我們不想浪費你一份簡歷。”于是,我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好不容易排來的面試機會。

擠出擁擠的人群,后面的隊伍已經長到看不到隊尾在哪里。所有的人都向面試官所在的地方投去焦急的眼神。看來,想再排另一個是沒什么可能的了……

遠處記者的鏡頭像冷峻的眼睛,掃過摩肩接踵的人群。

這樣的開始之后,我的奔波越來越頻繁,坐著飛馳的大巴穿梭在珠三角發達的公路網中,不知疲倦地輾轉在一個個招聘會的現場。

一天,和朋友從東莞回到廣州,兩條站立了整天的腿早已麻木,邁出的步子也快沒了知覺。幾乎整日沒有進食的我們早已饑腸轆轆。路邊雞蛋餅的香味讓我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三塊錢一個餅,兩個人分而食之。我們就西裝革履地鬧市滿口大餅大快朵頤。這是很難忘的經歷,因為饑餓是這樣的真切,以至于那一刻我居然想:是不是那一塊餅才是我們奮斗的終極目標?

將近年末,在中大的招聘會是我08年可以參加的最后一場了。照舊起得大早,夜色甚至都還未褪去,看不盡的黑暗里聽見風“刷、刷”地吹過枝頭。一邊咒罵著天氣,一邊收拾好衣著和各種需要的東西。就要出門的時候,大雨瓢潑而下。我們都懵了,因為這一場招聘我們期待了很久,也是最適合的一場。望著無盡的雨幕,我們都相對無言,也許酸楚的淚水都流到了肚子里吧……

雨始終沒有要停的意思。一咬牙,走。雨滴撞擊著雨傘發出的聲響在寧靜的早晨顯得格外嘈雜,那時,是有些壯烈的意味在心頭涌起。所幸的是,雖然大雨,招聘會的各單位依然盡職地到場。而一份份簡歷的出手也算是對自己一個莫大的安慰。

第6篇

終于到了教育實習的時候。

三年來持之不斷地學習學科教育知識和一般性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學生怎么學習”這些根本問題外,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提高自身的師范技能。然而,這些來自文本閱讀、個人思辨和微格培訓的教育信條、意識取向和行為習慣,在面對真實的教學場景中能夠適用嗎?我們難道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嗎?以往或許只是憑借對教育的一時熱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這個夏末初秋也該真的為自己日后的教育事業路途做好籌謀。在不覺間,我們實習隊來到了河源市和平縣和平中學。

1、聽課

怎樣上好每一節課,是整個實習過程的重點。剛開始的一個禮拜的任務是聽課和自己進行試講工作。在這期間我聽了3個課任老師共8節課。在聽課前,認真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如果是習題課,則事前認真做完題目,把做題的思路簡單記下,并內心盤算自己講的話會怎樣講。聽課時,認真記好筆記,重點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思想及與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吸收老師的優點。同時簡單記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師為什么這樣講。

2、備課與上課

一周時間轉眼即逝,在科任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們開始進行備課。備課不是簡單地看教材,而是認真地梳理教材的內容和想方設法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單是這個重新復述的過程就已經很考驗我們的能力。要用嚴謹但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來描述枯燥的數學知識,頗讓我覺得頭痛。

廣東作為新課程改革的試點,已經全面鋪開各種實驗活動。對于老師而言,最大的疑惑應該是“教師要教到什么程度”。以前作為學生聽課,目的是學習知識;現在作為教師上課,是為了學生學習。目的不一樣,我們的注意點就不一樣。剛看教材的時候,覺得40分鐘怎么就說一頁書;后來備課,發現要講解的問題很多,一節課能說完幾頁書就已經很不錯了。或許是知之越多,越是覺得難以著手。由于缺乏經驗,在華南師大的時候也缺乏必要的訓練,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對講授內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對于科任指導老師陳文華老師的提示,我像是如獲至寶,盡量根據陳老師的安排來備課。陳老師對教案進行反復修改,我也經常與另一位數學實習老師互相提問題,大家都期待真正上課那一刻的到來。

帶給我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臺下坐著的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訓練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著我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突然提問,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書和睡覺。

課堂上若學生對我的提問有所反應的話,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因此,在課堂上必須注意學生的反應。我認為,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確立教學內容。

教師既要講授知識,又要管理課堂紀律,并且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剛開始時因為心情特別緊張,經驗不足和應變能力不強,課堂出現了“講課重點不突出,教學思路不流暢,師生配合不夠默契”等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陳老師老師會細心講解哪些是重點,怎樣突破難點,怎樣自然過度,并提議要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料,并且面對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課時存在的缺點。他態度溫和,經常面帶笑容,即使是批評,我也能欣然接受。

過幾次實戰的磨練,現在的我已經基本能夠駕馭課堂,勝任教師的角色了。雖然我還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這次實習真的讓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辛勞,也深刻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內涵,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成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它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線,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

第7篇

注重包裝爭取對方的認同感。

【面霸自述】面試時尚類媒體時,9厘米高跟鞋,zara緊身褲,加H&M吸煙裝,內搭藏藍色T恤,2013款巴黎最新煙熏妝,加熏死九頭牛的迪奧綠毒,是我的外在裝備。

【點評】這位女生講究“包裝技巧”,給人的第一印象符合應聘單位的風格,容易博得對方的親近感。面試對找工作來說是成敗的關鍵,通常用人單位已研究過你的簡歷,對你有基本的了解,面試是為了對你做進一步的全面考察。面試不同類型的單位,就應該有不同的外表包裝形式。

冷對挑釁坦承缺陷扭轉劣勢

【面霸自述】遇到面試官拋來的面試問題“篩簡歷的時候,1米60以下的我們全部淘汰,只剩下你,你有什么看法呢?”,我回答:“我有三點看法,第一,身高歧視、性別歧視本來就是應聘中常有的事情,對于如此劣勢,還可以脫穎而出,我非常欣慰;第二點,我很欣賞貴集團坦率直接的行事作風;第三點,做出鏡記者,身高不是問題,如果做幕后,有才能在,我什么都不怕。”

【點評】“激怒法”是面試官的慣用手法,在面對面的斗智中,他們往往會用一個明顯不友好的發問來挑戰應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這類問題,這個女生的做法值得借鑒:首先是不卑不亢,先坦承缺陷,再將其巧妙轉化為非缺陷。其次,反應要快,表述時要條理清晰,既顯現出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向面試官展現你的成熟和思想。面試最忌諱的是應聘者在回答問題時東拉西扯,沒有邏輯,沒有章法。

適度幽默營造融洽面試氛圍

【面霸自述】當主面試官問:“你喜歡上海還是北京”時,我脫口而出:“都很喜歡,但是北京的氣候讓我長痘,很郁悶。”如此“雷人”回答,使得諸位面試官嘩然大笑,我又得到了一個offer。

【點評】大方、幽默的女生總是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對于一個看似關心私人感受、實則與職場發展規劃相關的問題,這位女生用一句輕松的回答使得一個原本可能需要旁征博引來佐證的結論變得俏皮有趣,提到“長痘”,也讓人感受到她的朝氣和開朗的性格。大學生在應聘時應注意展現自己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爭取營造融洽的面試氛圍。

注重細節避免與對手直接PK

【面霸自述】面試南方某大型廣播電視集團時,由于本人身高不夠(不足160公分),于是等前面那個身高起碼175公分的女生出來五分鐘之后,我才慢騰騰進入面試場,這是為了緩解面試官的“視覺差異”。

【點評】面試中每個細節都很重要,細節的處理可以化解很多困境,體現出大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智慧。案例中的女生慢慢入場以“緩解視覺差異”,說明她是個有心人,她這招多少也確實會起些作用,比直接上場跟高個子女生視覺PK要強。

第8篇

蔣小熊是誰?蔣小熊是個胖乎乎的女生,就是正抱著小提琴犯花癡的那個。更要命的是,她不僅胖,而且長得很高,一個女孩子家竟然長了一米七幾的個子,惹得她媽每次陪她上街買衣服都忍不住罵她:“你吃呀,拼命吃!再吃就變成豬了!”蔣小熊那時正抓著個“巨無霸”吃得不亦樂乎,心想:“豬比熊也胖不了多少嘛!而且比熊可愛!”

無所謂變成豬的蔣小熊此刻正在琴房里吹著空調,并且不時偷偷瞄向一個方向。那個方向,坐著一個拉琴的男生。他的下頷輕柔地夾住琴,褐色的小提琴就落在他干凈的白襯衣上。他專注地看著琴譜,額前的發絲隨著音符安靜地覆合。從蔣小熊這個角度,剛好可以看到男生俊朗的側臉,還有左腕上銀色Swatch手表折射過來的一片溫柔的光暈。

蔣小熊看得有些癡了,如果不是王小莉一聲斷喝:“小熊,陪我去買‘可愛多’吧!”她說不定就變成一尊小熊雕塑定在那兒了。她手忙腳亂地放下琴,跟著王小莉跑了出去,沒有注意到背后一雙帶著笑意的眼睛。

待王小莉在便利店找到她的“可愛多”之后,兩人就往琴房走。蔣小熊急切地想回到那個涼快的地方去,毒辣辣的太陽實在是讓人受不了。可是王小莉的一句話讓她突然間不想回去了。

王小莉說:“我喜歡上了一個男生。”

蔣小熊怔怔地站住,王小莉見她沒有反應,湊過來神神秘秘地說:“你猜是誰,和我們一起學琴的。”蔣小熊幾乎本能地問了聲:“誰?”王小莉低下頭去咬了一口“可愛多”,聲音小小地說了一個名字。蔣小熊覺得自己都沒聽清楚那個人是誰,只看到王小莉仍在低頭咬“可愛多”,臉紅得和包裝紙上的草莓一樣可愛,有一刻她甚至在想:“為什么她就是吃不胖呢?”

蔣小熊希望自己是真的沒聽清楚,可她偏偏明明白白地聽到了王小莉用軟軟甜甜的聲音說那個名字,那個她一筆一劃刻在梧桐樹上又匆匆劃掉的名字。

蔣小熊來學小提琴是乘公交的,等了半個小時車還沒來的情況常常有。有時比較幸運,可以看到王小莉和一起學琴的兩個男孩騎著車回家。王小莉騎一輛小小巧巧的捷安特白色折疊車,在兩個男孩中間就像個驕傲的公主。蔣小熊是知道那種白色小車的,捷安特的最新款,她纏著媽媽要了好久,媽媽總說:“你長得人高馬大的,騎那樣的車不合適。”小熊想了一下,確實有點怪。可王小莉騎著就那么合適。

那天不是很幸運,蔣小熊等了二十多分鐘車還沒來。她倚著那棵高大的梧桐,梧桐的褐色樹皮已經掉了很多,露出白色的里層。蔣小熊看到上面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字,基本上都是“××LOVE××”之類的。她盯著看了很久,掏出鑰匙,鬼使神差地在樹上刻下一個名字。在最后一筆還沒刻好的時候,她看到了遠處的公車,她的心里突然感到一陣羞愧,女孩子的羞恥心讓她三下五除二劃掉了沒寫完的名字,跳上了姍姍來遲的公車。她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的梧桐,心里有種恍恍然的失落。后來她聽到一首很老的歌,叫《真夏的公車》,她想,那時自己的心情就像這首歌一樣吧,恍恍然的女孩子的心情,有一點點惆悵的陽光。

回到琴房時,老師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鋼琴前。蔣小熊和王小莉剛一進門,他就笑瞇瞇地開了口:“過幾個星期有一個演出,你們四個都是我的得意門生,就你們去吧,可不要給我丟臉!”演出對這四個小孩來說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驚喜,還是照例分組練習。王小莉和薛小謙被分在了一組。然后,蔣小熊很詫異地看到老師把自己和那個人的譜子放在一個譜架上,搬到鋼琴前,笑著說:“小熊,今天你和欒小旋一組,過一會兒還有幾個學生要到隔壁琴房,椅子不夠,你們倆就合用這張鋼琴凳吧。”

欒小旋,就是那個她偷偷刻上又匆匆劃掉的名字,就是王小莉用軟軟甜甜的聲音說出的名字。

蔣小熊平時是很喜歡這張鋼琴凳的,長長軟軟,坐著最舒服。可現在,她卻一點也不想坐上去。她不知道自己和他坐在一起是不是還能拉得了琴,更讓她猶豫的是,王小莉剛剛才說了那樣的話……她回頭看了王小莉一眼,看到王小莉正用嫉妒的目光看著她,那目光像一串紅中帶綠的尖頭辣椒,嗆得她有點難受。僵硬地回過頭來,發現他竟已大大方方地占了鋼琴凳的左半邊,正一臉笑意地看著她。蔣小熊尷尬地站在那里,轉過頭去,不敢再看他的笑容,她的耳朵里“嗡嗡”作響,只是覺得,那笑容有一點點神秘,一點點深邃,一點點少年身上的陽光和俊朗,就像他修長的手指,觸上了她心里的某根弦,微微發顫。

蔣小熊不知道自己拿著琴站了多久,終于聽到他說:“你準備站著練琴?還是地方不夠?”說著又往左坐了點兒。蔣小熊咬了咬嘴唇,小心翼翼地坐在了右邊。欒小旋笑了一下,開始專心練琴。蔣小熊驚奇地發覺自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緊張,甚至比平時更加安然,只是專注于琴弦和自己的手指,隱隱約約可以聞到木質的氣息,還有,一點點男孩子的味道。

辛苦地練了一下午的琴,終于到了晚上,四個人和往常一樣一起吃飯,在一家味道很不錯的拉面館。蔣小熊跟王小莉坐在一邊,正好和欒小旋面對面坐著。王小莉今天十分反常,不由分說給她加了很多很多辣醬,血紅血紅的讓她不敢下筷子。雖然她平時吃面是定要放辣醬的,但這紅通通的一片已經超越了她的承受范圍。蔣小熊硬著頭皮吃了一口,立即被辣得面紅耳赤,嗆得不能出聲,只覺得舌頭、喉嚨,到處是火辣辣的。幸虧老板娘和他們很熟,及時送來一杯水,不然她就嗆死在這里也說不定。

王小莉嚇得花容失色,緊張兮兮地掏出一包面紙給她。蔣小熊沒好氣地拿了一張擦了擦,就聽見王小莉委屈地說:“小熊,你不要生氣,我看你平時蠻喜歡吃辣,就給你多放了點兒。”蔣小熊想:多放了點?你把人家剩下半瓶子全都倒進來了,是想害死我吧你!可心里想是一回事,嘴上說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勉強笑著說:“生什么氣啊?我自己不小心而已。”話雖這么說,看著面前這通紅的一大碗,她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正在她左右為難的時候,對面的男孩笑了笑,說:“我很愛吃辣哎,可是小莉把辣醬全倒給小熊了――要不我們換一下吧?”蔣小熊抬頭,看到了一雙帶笑的眼睛,不等她回答,他就把面條掉了個兒。

蔣小熊無比感激地看了看埋頭吃面的他,不理會一邊薛小謙詭異的笑容,低頭喝了口面湯,覺得真是鮮美極了。她不想去看身旁的王小莉,想都不要想,此刻她美麗的大眼睛里一定會有刺兒,玫瑰上綠綠的小刺兒。

第二天蔣小熊很早就到了琴房。在琴房外看到一輛陌生的自行車,是一輛帶后座的賽車,看起來半新半舊,蔣小熊并沒有看過他們幾個有誰騎過這種車。難道是個新來的?她疑惑地推開門,卻發現只有欒小旋一個人在里面,正在擺弄一盤CD。她看到CD封面上周杰倫一副深沉的樣子,是《七里香》。蔣小熊拿起歌詞本翻了兩下,默念著歌名,說:“《七里香》,席慕容有本詩集也叫這個。”他笑了笑,說:“你很喜歡席慕容的詩?”“也沒有,只是偶爾翻翻。”他打開CD機,戴上一側耳機,遞過來另外一側,“不想聽聽嗎?”蔣小熊猶豫了一下,接過耳機,坐在男孩的右邊,就像他們昨天那樣。她靜靜地坐著,靜靜地聽著歌,靜靜地看著男孩閉著眼睛隨音樂打拍子。她感覺這間她已經非常熟悉的空間有了一點點微妙的變化。

也許是聽得太入神了,連王小莉和薛小謙進來她都沒有發覺。看到王小莉驚訝的目光和薛小謙一如昨天的詭異笑容,蔣小熊突然覺得懊悔得很。慌忙摘下耳機,跳回自己的位子,裝模做樣地拉起琴來。

王小莉一言不發地坐在她旁邊,掏了半天從包里掏出一包包裝十分漂亮的糖果,很大方地甩在蔣小熊的腿上。蔣小熊拿起來看了看,上面寫的不知哪國文字,笑著問:“又是你爸從國外帶回來的?”王小莉面有得意之色:“嗯,帶回來一大包,都是高熱量食品。我要減肥哎,只好帶給你吃,你不是說變成豬也無所謂嗎!”蔣小熊看到那邊的兩個男孩露出不知什么意思的笑容,頓時怒火中燒,又不好意思發火,只在想著用什么話回擊她。還沒想好,王小莉又說:“小熊,外面那輛車是你的嗎?看起來舊舊的,你品位還真獨特呢!”蔣小熊還沒反應過來,那邊就有欒小旋的聲音傳來:“車是我的。昨晚很不幸,自行車被偷了,只好用以前的‘老古董’了。”王小莉的臉頓時紅了一片,她怎么也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吧。不過她的反應比遲鈍的蔣小熊快多了,她一眼看到了男孩手里的CD,大眼睛一下子神采奕奕,開始講起她去年在上海看周杰倫演唱會的種種種種。蔣小熊已經聽她眉飛色舞地講過N+1遍,實在不想再聽。可是兩個男孩似乎很有興趣,尤其是欒小旋,微笑地看著口若懸河的王小莉,不時發出一兩聲贊嘆或羨慕。蔣小熊看著聊得火熱的倆人,有點煩躁,她對這個話題并不感興趣,但是又不好打斷,只好耐著性子聽下去。

晚上依然吃拉面,吃完后,四個人決定去書城買幾本書。四人中惟獨蔣小熊沒有車,只好讓王小莉載著她。一路上別扭得很,王小莉的車真的太小了,她坐在后面腳根本不知道往哪兒放。

她和王小莉各挑了本爛俗的言情小說,剛倚著書架翻了會兒,王小莉就嚷著要上WC出去了。說是一會兒就回來,可等她看完了磚頭似的一本書,王小莉還沒回來。她看了看手表,已經七點多。又出去看了看,頓時愣住了,三個人的車全沒了,不會是一起被偷了吧?她折回書城,兩個男孩子也不見了蹤影。蔣小熊著急起來,錢包放在王小莉那兒,從這里走回琴房那該多久?她站在書城門口,茫然看著穿梭的車輛,她想王小莉這一次真是做絕了。

在蔣小熊越來越絕望,眼淚已經在眼眶里打轉的時候,她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騎著一輛并不熟悉的車。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那人徑直騎過來,停在她面前。他奇怪地看了看周圍,說:“你怎么還在這里?他們兩個呢?”蔣小熊覺得眼里的波光已經超越了她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圍,眼淚撲撲簌簌地掉了下來。欒小旋沒料到她會是這樣的反應,呆呆站在那里,半天才掏出面紙給她。蔣小熊也不接,只是哭。男孩把面紙輕輕地塞進她手里,說:“回去吧,我載你。”

蔣小熊握著面紙迷迷糊糊地點了點頭。直到坐上了車才覺得不對勁。車比王小莉的高得多,蔣小熊坐得很舒服,可她比坐王小莉的車還要別扭,僵僵地抓著車座不敢動。路很窄,來來往往的車輛又很多,蔣小熊極為緊張,感覺自己快要從車上掉下去了。男孩似乎覺察到了她的緊張,停下來,把手里攥著的塑料袋遞給她,“這車沒車簍,拿在手里很麻煩,幫我拿著?”蔣小熊接過袋子,是兩本書,一本《三重門》,還有一本席慕容的精選集。蔣小熊看到后者心里大大一動,說出來卻是:“你看韓寒的書?”欒小旋仍是笑了笑,“還好吧。”

王小莉看到蔣小熊和欒小旋一起回來自是大為驚異。她本來只是想捉弄一下蔣小熊,不知道欒小旋為什么會出現在書城。是的,蔣小熊直到現在也沒搞清楚那晚是怎么回事,只記得男孩子身上淡淡的混雜著一點汗水的味道。

那年的秋天快要來臨的時候,四個小孩結束了他們排練最久的一次演出。演出結束,男孩塞給蔣小熊一本書,他露出一個和平時很不一樣的笑容,然后跑開了。

然后蔣小熊再也沒見過他。

她聽王小莉說男孩去上海讀書了。

蔣小熊在秋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離開了琴房。她嘗試做一些改變,可還是改變不了。

她還是很胖,盡管曾經努力地減過肥。

她還是不太愛聽周杰倫。

她還是不太喜歡韓寒。

她翻開他送的那本席慕容精選集,在最后一頁看到一行英文“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蔣小熊在十八歲的秋天倚在曾經的那棵梧桐上,用很久沒有拉過小提琴的手指撫摸著粗糙的樹皮,看到對面的房子已經被拆成一片廢墟,沒有琴房,也沒有面館了。

MP3里一個很好聽的聲音在唱:

第9篇

摘要:本實驗的目的為驗證活動者—觀察者效應。本實驗被試為西南大學學生54人,通過比較被試與主試不同空間位置關系與不同性別關系導致的不同主導性判斷,驗證了活動者觀察者效應存在。結果表明:觀察者認為坐在對面的談話人更有能力,而異性談話人比同性談話人更有能力。

關鍵詞:活動者 觀察者效應 歸因偏差 性別差異

Heider在1944年,Jones & Davis在1965年,Kelley在1967年以及Weiner于1986年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歸因理論,刻畫了社會知覺者在歸因時應該運用的“正確方法”。這些理論各自揭示了一個正確歸因過程應遵循的標準或原則。但是,心理學家又發現,當這些模型應用于實際生活時,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甚至錯誤。這些在歸因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貫的錯誤和偏見,有的來源于認知過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來源于人們的動機,有的則是認知因素和動機兩者的結果(金盛華,2005)。

歸因偏差的其中一個原因為活動者觀察者效應。活動者觀察者效應指行動者對自身行為歸因不同于他人對此行為的歸因。雖然雙方人知道的是同一個行為,但是行動者傾向于把成功歸因為個人,把失敗歸因于情境而觀察者則會更多地把成功歸因于情境,把失敗歸因于個人的特質(Jones& Nisbett, 1971)。

Taylor在1975年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以兩個實驗助手充當談話者,兩人面對面坐著進行一場談話。被試充當觀察者,分別坐在談話者的后面與側面。這樣,每個談話者后面,側面與前面都有觀察者。

在圖1中可以看到,側面的觀察者與談話者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式相同的,而對面與后面的觀察者的空間關系相差明顯。緊接下來的實驗安排是,兩個談話人進行5分鐘的標準化談話,內容與初次見面一樣,介紹自己的專業、工作計劃、家鄉、家庭、課外活動等。在每一次實驗中,談話都完全相同。

作為觀察者被試的任務,是再談話人談話結束后,報告自己對談話人交流過程的因果關系的直覺,即兩個談話人中,每個人決定談話方式、信息交流種類和引導另一個人談話的程度有多大。表一是Taylor等人實驗的結果。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到,空間位置關系不同,決定了觀察者怎樣解釋談話人的行為。坐在側面的觀察者,由于同兩位談話人有相同的空間位置,因而溝通情況相同,他們對兩位談話人的知覺相同。而無論是對A談話人還是B談話人,坐在對面的觀察者,都傾向于更為肯定他們在談話中的支配性角色,感到他們比另一個談話者更有能力。坐在后面的觀察者的知覺傾向,則正好相反。

本實驗以Taylor的實驗為原型,驗證了空間位置關系對觀察者認知的影響,進而證明實驗者觀察者效應。而在此基礎上,本實驗加入了性別因素,探究性別對觀察者認知的影響。

2 方法

2.1 被試

正式實驗被試為西南大學學生共54人,其中實驗一中為女性30名,實驗二中為女性12名,男性12名。預實驗被試為全國大學生共60名

2.2 實驗設備及材料

本實驗材料為自編對話1份,預實驗問卷1種若干份,正式實驗問卷2種若干份。(對話材料及問卷見附錄)

2.3 實驗設計

本實驗由兩個單因素被試間實驗組成。實驗1自變量為被試與兩面主試間的位置關系,實驗2自變量為主試與被試間的性別關系。實驗1、實驗2的因變量均為被試對兩名主試對話的主導性判斷(量化為分數,范圍為1—5)本實驗采用雙盲設計。

2.4 實驗程序

2.4.1 預實驗

預實驗中實驗者將對話材料通過網絡傳輸給全國范圍內大學生60名,實驗要求為讓其為對話中的主導性打分,其中有效問卷58份。預實驗實驗結果:平均數為2.88。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測值為3,p>0.05說明無顯著差異,被試認為兩人對話處于平等水平。

2.4.2 實驗一

實驗一中主試與被試均為女性,其中主試2名,被試6名,實驗中的位置安排如圖一。主試按照材料進行對話,實驗結束時向被試發放問卷。

2.4.3 實驗二

實驗二中位置關系如圖二,其中主試1男1女,被試3男3女,男性以及女性各有一名直面實驗者女、實驗者男以及直面中間,以確保排除位置關系的影響。實驗結束后向被試發放問卷(打分越高,說明女性占主導地位越強)。

3 結果

3.1 實驗一

3.2 實驗二

4 討論

實驗一結果中,由表二可知,用于檢驗位置關系的P

綜合表一及表二結果可知,不同位置關系對觀察者主導性判斷有極其顯著影響,即被試認為坐在對面的主試在對話中更占主導性(分數越低A同學越占主導)在中間的主導性次之,坐在身邊的主試在對話中更多地處于被支配地位。

實驗二結果中,由表四可知,用于檢驗被試性別的P

綜合表三、表四及表五的結果可知,不同性別被試對主試的主導性有顯著影響。男性更傾向于女性在對話中占主導地位(打分越高,女性越占主導),女性更傾向于男性在對話中占主導地位。

本實驗的結果驗證了Taylor關于對觀察者會認為對面的行動者占主導地位的研究。

由于男女的社會分工和社會角色的差異,男性常常處于強勢、支配的地位,而女性則處于弱勢、受支配的地位。處于強勢地位的男性在兩性言語交際中常常占統治地位,控制話題、習慣打斷對方的談話,以此來樹立自己的權威和自信。而處于被動地位的女性則顯得被動沉默、甚至貶低自己(謝智廣,許祥東,2009)。兩性在交流過程中的不同角色是社會上正常“權利”關系的反應,即男性處于支配、主導地位,女性處于從屬地位(周艷春,2007)。但本實驗認為觀察者認為異性占優勢。

這兩種關于性別的研究結果都是對的。因為這就是認知偏差(活動者—觀察者效應)的產生。實際上是男性在對話中占優勢,但觀察者知覺為異性占優勢。原因可能為觀察者對異性更關注。

產生這種歸因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行動者和觀察者的著眼點不同。觀察者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深入的直接的觀察,而由于外在的情境因素很容易觀察到,他們成為知覺的對象。反過來,觀察者則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行動者身上,因此行動者的個人特質就成為主要知覺對象。由于這種知覺對象的不同,導致了歸因的不同。其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活動者—觀察者效應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行動者和觀察者的信息來源不同。行動者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比較了解,而且行動者可能對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態度和能力非常清楚,于是活動者把自己歸因于某些短暫的因素。而觀察者對行動者當時的狀態和過去的行為方式不是很了解,他們就會假定行動者當前的行為和過去的行為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會歸因于內在原因(Taylor,1975)。

活動者觀察者效應可以為解釋多種歸因偏差現象提供理論支撐。比如個人喜好((Abramovitch & Freedman, 1981),危險的開車行為(Harré, Brandt, & Houkamau, 2004),比較心理學對動物的研究(Kemdal & Montgomery, 2001),模擬是否參加偷竊(West,Gunn, & Chernicky, 1975)。

本實驗結果可以應用到廣告領域。比如在一些男性用品(如剃須刀)的廣告中加入女性元素,或者在一些女性產品(如化妝品)的廣告中加入男性元素,有助于使消費者認為他們的廣告詞更有說服力。

本實驗結果還可應用于公關領域,例如在接待客戶時,由異性公關負責接待。這樣在客戶眼中,他們會認為異性比較占主導地位,進而認為異性的話更有說服力,更利于產品營銷。

本實驗仍存在一些問題。實驗一以及實驗二原本是準備各做10組,但是由于實驗條件限制,而且實驗時間有限,實驗一做了4組,實驗二做了5組。對實驗而言,毫無疑問被試更多對實驗由更多的幫助。所以如果要進行后續實驗,應該多征集一些被試。

本實驗未對主試的個人因素進行平衡。比如主試的相貌因素,年齡因素,人格特性因素等,這些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如果進行后續實驗,就要對主試個人因素進行平衡。

由于征集被試比較困難,實驗場地選擇了人流量比較大的操場。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實驗環境不夠安靜,無關變量較多。在后續實驗中,應該將實驗地點選在實驗室,以減少無關變量帶來的干擾。

5 結論

在對話中,坐在對面的行動者以及異性行動者被觀察者知覺為更占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Heider F.&Simmer M.(194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pparent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3

[2]Jones E E & Davis K E.(1965).From acts to dispositions: The attribution process in person perceptions. In: L. Berkowitz (Ed.). Group at Work—Theory and research: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pp.113—114).Mahwah, NJ:Erlbaum

[3]Kelley H H.(1967).Attribution in Social Psychology.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5),192—238

[4]Weiner B.(1986).An Attribution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5]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Taylor S E & Fiske S T.(1975).Point of view and perceptions of caus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Jones, E. E., & Nisbett, R. E. (1971). The actor and the observer: Divergent perceptions of the causesof behavior. Morristown, NJ: General Learning Press.

Abramovitch, R., & Freedman, J. L. (1981). Actor–observer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attribution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7(1), 53—59.

[8]Harré, N., Brandt, T., & Houkamau, C. (2004). An examination of the actor—observer effect in youngdrivers’ attributions for their own and their friends’ risky driving.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4(4), 806—824

[9]West, S. G., Gunn, S. P., & Chernicky, P. (1975). Ubiquitous Watergate: 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1), 55—65.

第10篇

我在網絡里說真話,也說假話。后來真假就變得沒界限了。我不記得我都跟別人說了什么。這真糟糕。我有點傷心,心疼我花掉那么多的網費。

可是我的傷心植保持了一個下午,慢慢的連傷心也忘了。在網絡上交朋友可真容易,盡管失去時也一樣容易。然而我發現有一個叫“最美”的網民是我折騰了好多天都沒有甩掉的。最美的性別不詳,年齡不詳,所在地也不詳。不過我相信他是個誠實的人。什么都不標示,恰恰沒有騙人的機會。

最美也是聰明的人,在我的那些真假摻半的對話中挑選真的相信,在挑假的予以攻破。。我在那些頹廢的日子里表現得很唯心。我跟最美說,你去改名叫巫師吧。我覺得我哦一致都保護得很好的自尊心收到了些大家:在并非面對面的網絡聊天室里被人看穿真面目是危險的。

我立刻改了網名,換了新的網絡賬號。我的新身份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愛上隔壁班的阿花。后來阿花轉學了,我就每天偷偷地想念她半小時。我的這個身份欺騙了很多年紀還很小美眉,她們當中膽大一點的就湊上來問:我能取代阿花嗎?

沒等她們取代阿花,最美又找上門來了。最美說,丫頭,你別玩這種失蹤游戲,我們再好好聊聊。最美對我還算了解:知道我懶,知道我喜歡吃巧克力,最愛坐在課堂上寫小說。我開始懷疑最美就潛伏在我的周圍。我問最美你是誰?最美打了個笑臉,然后下線

最美成了疑問。我讓我的大腦休息了好長一段日子,可是現在遇見最美,它就又開始轉動了。我開始看我散落各處的郵箱,在一堆沒用的廣告中找到了最美的兩封電子郵件:一封說:你小的時候就喜歡捉迷藏,盡管你已經長大了,可是我還愿意陪你再玩一回;第二封說,去可以懷舊的地方看看吧。

最美確實是個問號了。這個專愛扮演巫師的家伙!我仿佛陷進了一場游戲里面。

周末去了故宮——整座城市最古老的地方:古老的紅墻,有時光交錯的軌跡。貼著墻根,是一個緊挨一個的小攤子,賣仿真古玩,賣藏銀飾物,也有賣舊書報的。我買了一串嵌著綠松石的藏銀手鏈,掛在手腕上,心情倒也愉快了一些,仿佛真的感受到了西藏雪山的純凈。一直以來我都是喜歡這些東西的。

再走過幾個小攤子,一個猜不出七十還是八十歲的老頭兒坐在小板凳上樓著一堆發了黃的東西。買雜志嗎?他問,還有報紙,1978年的都有噢。我看著他微笑了一下。他的眼神已經老得有些空洞了,墻角的陽光也不能讓它們發亮。他拿出一摞稍微新一點的雜志,喏,這些給你看。我于是就蹲在他的旁邊翻了起來。每翻動一下,我的藏銀手鏈就發出清脆的響聲。受了詛咒的東西!老頭說。我們都笑了起來。

這時,老頭兒遞給我一面仿真的古董手鏡,說,孩子,照照吧,年輕人連哭泣都是最美的。那面手鏡其實已經破了,用膠布硬生生的粘在一起,可是它能呈現出我完整的臉。我后來想,也許生活本身就是這樣的,有很多碎片,可是粘在一起,它還算是圓滿的。

我突然體會到了最美的用心。坐著出租車去尋找網吧,我要告訴最美我想要上學,明天就去。我哭了起來,最美是誰已經不重要了,無論它是不是潛伏在我的周圍。我想他一定是我的守護天使。

我不再頹廢了,最美卻再也沒有出現過。無論我用什么樣的辦法都找不到他。也許天使完成了他守護的任務就飛走了吧,我用這個理由讓自己釋懷。

我平平安安的上學,踏踏實實地寫作,生活為我開了很多扇美麗的門。

當最美已成為我記憶中的一個片斷時,我發現了一個新的秘密,或者說是謎底。整理房間時我在父親的抽屜夾層里找到了一張寫滿字的卡片:最美,2378××××,密碼537×××……我看見了父親略顯尷尬的臉,只一瞬間,什么都明白了。

初始階段猜測最美的身份時,我寧愿把他想象成某個暗戀了我很久的男生,父親的關愛反而被我忽視了。在那些浮躁叛逆的日子里,最為我擔憂的恰恰是我的家人啊!沒有大張旗鼓的表達,父親只是默默的把我拉進正常的軌道里。

第11篇

數學體驗學習,就是指教師捕捉為兒童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適當作些變形的處理,讓數學更多地進入兒童可以體驗,也樂于體驗的天地,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體驗化. 在小學數學中由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真正調動了兒童在體驗中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動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一、在捕捉“生活現象”中體驗,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教師要善于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引入新課時,一位有經驗的老師首先在投影儀上出現一個人,這個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勻;接著教師讓學生每人也來分物品(各自準備),要求分得一樣多……最后,教師引出,人分物品,“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樣多(每份同樣多),這叫“平均分”. 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而且使學生對新概念感到新穎、親切. 又如,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導入時,安排了這樣一段插曲: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有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的長度的比大約是1 ∶ 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 ∶ 1,腳長與身高長度的比大約是l ∶ 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 到商店買襪子,用襪子在你的拳頭上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變成一個偵探,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性質”……這樣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可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地參與新知識探究.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學生就會感到:噢,原來數學離我們這樣近. 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正是由于這種特別的吸引力,學生會自覺理解數學,更加喜歡學數學,同時激起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在聯系“生活畫面”中體驗,揭示規律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對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的提煉,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教師在對數學學習材料進行適度的心理化加工的同時,還應特別注重對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化加工,從而使學生在利用自身經驗去概括生活的過程中,把數學從現實生活背景中建構起來. 將數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幫助學生揭示數學內在的本質及其規律. 如揭示“加法交換律”時,教師設計了一個生活場面:在桌子上左邊一堆放3根,右邊一堆放2根,共放5根小棒,讓同桌兩名同學面對面的坐著,根據看到的小棒由近及遠地列出加法算式,其中一名同學列式為3 + 2 = 5,另一位列式為2 + 3 = 5;接著讓學生觀察,桌上一共有幾根小棒(和不變);然后思考:為什么算式不同,結果卻相同?這時,展示的生活場面便于幫助學生展開討論,得出“加法交換律”的認識: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又如,引出“循環小數”時,教師安排了“拍打節奏”的場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一起拍打I×× ×I的節奏,拍手的過程中,教師突然示意“停下”,發出感嘆:同學們真聰明,為什么拍打的節奏既整齊又動聽,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展開討論……我們按照I×× ×I這樣的節奏依次不斷重復地拍,所以拍得整齊又動聽. 數學上有一種很美的數,也像打節奏那樣. 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就叫“循環小數”. 建立“循環小數”的概念,經過拍打節奏來感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生活畫面”的勾勒,將學生帶入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學習情境. 學生在這種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思維活躍,主動進取,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握了知識的內涵.

三、在設計“生活情境”中體驗,開展演練

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情境,以學生所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為載體,就能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緒場. 數學中許多內容都可模擬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練習就會使練習變得形式新穎、內容充實,單調的題目會因此更富于情感色彩而又不失其理性的光芒. 如學習相遇問題應用題時,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時,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應用題中的情節作表演,并口頭編應用題,再解答. 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可自由找……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 在活動時兩名同學站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地),面對面地站著,喊“預備走”一齊對面走來(同時、相向),經過一定的時間,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這個節目嗎?學生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范:將兩手掌豎直,掌心對著掌心,慢慢靠攏,經過一會兒時間,兩手掌合在一起了. 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對)、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 再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時,教師組織學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時,用手掌摸一摸切過的地方,感覺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豎著切下第二刀時,用手指摸兩個面相交的一條邊,“感知棱”;再切第三刀后,用手指點三條棱相交的“點”,“感知頂點”……經過操作,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中的三個要素“面、棱、頂點”得到了強化認識,在實踐中建立起了正確的牢固的數學概念. 學生經過這么一番演練,情智得到協調發展. 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并且充滿著“靈氣”. 進而感嘆: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四、在返回“生活天地”中體驗,廣為溝通

讓學生在體驗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中,凸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只有讓學生投身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只有讓學生親自去做一做,學生才會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他們的實踐能力才能切實得到鍛煉提高. 美國的羅杰斯說得好:“只有當學生正確地了解所學內容的用處時,學習才能成為最好的、最有效的學習. ”

如學完圓的有關知識后,教師對學生說,科學家伽利略說過:“自然界以數學的語言講話,這語言的字母是:圓、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種數學形體. ”老師讓學生利用圓、三角形、長方形、線段等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物品. 學生興趣很濃,充分發揮想象,畫出了許多構成物品的基本幾何圖形.

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第12篇

主要人物:

李晉吉——晉美理發店店主,與妻子共同經營自己的理發店。雖然店面不大,但夫妻倆為人熱情和善,在周圍居民中口碑很好,生意一直不錯,收入相當穩定。

韓田——曾當過演員,但都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現失業家中,年齡五十上下。

蘇美薇——李晉吉妻,理發店老板娘,溫柔而敦厚的中年婦女。

林以嵐——韓田的妻子,一個被生活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家庭婦女。

陳偵探——某私家偵探社偵探,三十歲左右的普通男人。

其他人物:

兩位理發店顧客,三位咖啡廳客人。

開場:(理發店內,約下午2點,暫時沒有顧客,李晉吉正悠閑地打掃店鋪,嘴里哼著小調。)

(韓田上場,面無表情,臉色和身上的衣服一樣,暗沉而陳舊。他走進店門,微微環顧一下店面。)

李:(抬頭見來了客人,立刻笑臉相迎)呦,歡迎光臨歡迎光臨!(一邊為客人拉過椅子,系上圍布,一邊左右看著客人的頭發。)您的頭發剪剪?要分頭縫嗎?

韓:(長長的打了個呵欠,眼睛慢慢瞅了李一眼。垂下眼皮)唔。

李(邊動著剪刀,邊搭話)今兒可真熱,您這頭發也夠難受的吧?

韓:是啊。

李:以后常來我這兒修修,優惠您!平時好象不太見您,是住這片兒的?

韓:(仍舊垂著眼皮,面無表情)哦。

李:您是做什么的?看起來工作挺累的,剪完頭發再修修面吧?

韓:(抬起眼睛,看著鏡子里的李)我的職業?

李:呵呵,我猜是服務行業吧?我看人一向挺準的。

韓:(再次垂下眼睛)不,以后你會知道的。往后要常來麻煩你了。

李,啊,那多謝您了!我們給老顧客都有很多優惠嘍!

(理完發,李給韓修面)

韓:你一個人經營這店兒?

李:哦,不是,我愛人一起的。今兒帶孩子回家了。眉毛底下也給您修修?

韓:哦。(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抬起眼來,盯著李)你的名字是李晉吉吧?

李:恩?哦,是啊,您是瞅見營業許可證了吧?

韓(微微一笑,繼續原先的姿勢和腔調)不,你的事情我可知道的多那……比如……三個月前,你騎摩托車,撞了一個從幼兒園回家的小姑娘……

李:(握著剃刀的手停在半空,整個人一動不動)

韓:(慢條斯理地)那個小姑娘死了吧?真可憐……當時,警察找不著肇事者,因為沒目擊證人嘛!其實有一個,我可是完完全全看在眼里的,包括你那天穿什么衣服,摩托車什么型號……誒,你怎么停手了,臉上總不能老掛著肥皂泡吧?

李:哦……這……(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但還是有些顫抖著將剃刀靠近韓的臉)

韓:呵呵,別用剃刀戳我啊。

李(深吸了口氣,放下剃刀)先生,說吧,你究竟有什么目的?敲詐我?

韓:呦,別說這么嚴重成嗎?先給我修好吧,咱的事兒一會再說。

李:(低頭深呼吸,再次開始為韓修面)

(修完面后,韓站起來左右打量鏡中的自己)

韓:不錯不錯,好象還年輕了點兒!你做這行多久了?

李:差不多8年了。

韓:那我放心了,不至于因為心不在焉而讓我咔嚓吃一刀吧?(裝模做樣拍拍衣服)好了,從今以后,我就打算常常來麻煩您了。

李:(盯著韓)從今以后?

韓:當然,常和您這么技藝高超的師傅打交道不好嗎?多少錢?

李:20塊。

韓:不貴不貴!您手藝這么好,真該收更高的價錢。(說著,從懷里掏出一疊紙片來,拿出筆在其中一張上寫。嘴里跟著念叨)晉美理發店……一萬零二十元整……韓田!

李:(接過韓遞來的紙片)這是……

韓:呵呵,當然是我給您開的借據了,一萬元是跟您借來做生活費的,二十自然是今天理發修面的錢了。

李:(冷笑一聲),哼,開這個有什么意思?你根本不打算還的。

(這時,門外走進一位顧客)

顧客甲:老板,方便嗎?我這頭發該修整修整了。

韓:(湊近李的耳朵)這里人來人往的不方便,對面咖啡廳,半小時后見。記得,帶上借據上數目的錢啊!(下場)

(李面對觀眾,看了看手里的紙片,愣在原地。此幕結束)

(一周后,理發店內。蘇美薇正給一位顧客理發,晉吉在一邊看報紙。這時,韓再次走進店門,晉吉看看妻子,看看韓,有些不知所措)

蘇:啊,歡迎光臨!先生您坐!晉吉!還不快招呼客人?

李:(走到已自己坐在椅子上的韓的背后)你的頭發還沒長長呢。

韓:(故意大聲說)胡須長的真快啊,您的手藝好,還是您給修面吧!(小聲對李說)頭發長的不快,錢花的可是很快呀!

蘇:哪里哪里,您滿意就成了!

李:(盡量不動聲色的為韓修面)

韓:您夫妻一起開店,積蓄肯定很可觀吧?

李:(手微微一抖,頓了一下)

蘇(笑著)哪里啊,生意不好做啊,您以后多來照顧照顧就成了。

(李盡快修好了面,韓像上次一樣,寫了張紙片遞給李)

李:(看了一眼,驚呼)五萬零五塊!(意識到會被妻子聽到,趕緊壓低聲音)你……我哪里有這么多錢!

韓:(微笑著)半小時后,對面咖啡廳見。(下場)

(韓走后,李偷偷看了看正忙著給客人理發的妻子,她似乎沒發覺什么。李面對觀眾,自言自語。)

李:不行,這樣下去,再多錢也要被那個混蛋詐走……怎么辦呢…….(來回踱著步子)對了!(匆忙從口袋里掏出電話本)偵探社......偵探社.......找到了!(拿出手機,走到離妻子較遠的地方,低聲撥叫電話)喂?陳先生嗎?你好,我是晉美理發店的......對對對,李晉吉,就是我,我們上次在小黃那見過的......是這樣,想委托您一件事......幫我調查一個人,最好把他以前曾犯過什么罪,有過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兒都查出來......我只知道他的名字,還不一定是真名,這樣吧,半小時后,我跟他在我的理發店對面的咖啡館見面,你也來,裝做不認識我,跟蹤這個人......好好,您知道怎么辦就好,那就這樣......好,一會見!(掛斷電話,李向店外看了一眼,微微吐了口氣,把手里的紙片捏碎了。此幕完)

(五天后,咖啡館內。幾個客人坐在一起聊天,角落里還坐著個帽檐拉得很低的男人,李和韓面對面坐著。)

李:(將一個紙包遞給韓,冷冷地說)八萬塊,一分不少。你自己點吧。

韓:(很自然地將紙包塞進自己的破皮包)嘿嘿,我當然相信您了,不用點不用點了。收據您收好了吧?八萬零五塊,五塊是我今天到府上修面的費用。

李:(從鼻子里哼了一聲,轉過臉去看窗外。)

韓:沒什么事的話,我就先走了,您坐在這里慢慢喝,我去結帳就好了。(微微鞠了一躬)那,再見了。(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下場)

(李目送韓離開,并不忙著回店里。他對著角落里那個男人招了招手,男人走到他面前坐了下來。)

李:(急切,卻不得不壓低聲音)怎么樣,查出來了么?他有什么前科?

陳:(從懷里掏出幾張紙)他的真名就是韓田,今年五十二歲,以前是個電影演員。

李:演員?

陳:他上過幾次銀幕,不過也就是跑跑龍套,可能因為長相不好,派給他的都是些高利貸者,詐騙犯,勒索犯之類的角色。

李:勒索犯?

陳:反正一直沒什么名氣,跟他合作過的導演,都說他表演方式……怎么說來著……陳舊,對了,就是陳舊,反正都不愿意用他了,說他根本不適合當演員。

李:那他家里情況呢?

陳:沒有任何收入,他自己失業,老婆是個家庭婦女,還有個兒子,去年剛進了大學。李:剛進大學,怪不得……那他的犯罪情況呢?

陳:(兩手攤開)這就很遺憾了,我見過好幾個跟韓田打過交道的人,他們全都說他雖然經常扮演壞人,但本人天生是個老好人,從來不干什么壞事。

李:什么?這些人都他媽眼睛有毛病!

陳:呃?

李: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您繼續。

陳:就這么多了,其他詳細資料都在這里,能調查的我已經全調查了,您自己看吧。這次的酬勞……

李:(有氣無力地)過幾天我會把另一半給你們打過去的。

陳:那再見了李先生,歡迎您下次再照顧我們的生意。(走出幾步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折了回來)對了,這個您看看也許有用,這是今天早晨的報紙,上面那條“援救幼兒,老人負傷”的新聞,說的就是昨天下午,韓田沖到馬路中間救下一個6歲的小孩,他自己的腳還受了點傷。開始我還以為是同名同姓,可是剛才看到他走路的樣子才知道新聞里說的就是這個韓田。

李:(匆忙翻閱著報紙,仔細看了那條新聞,合上報紙,一臉的驚訝。)怎么可能……這個……這個…..勒索犯......

(此幕結束)

(一個月后,場景仍在理發店內,但擺設與前幾次有些不同。李與妻子正在打掃店鋪。)

蘇:(累得放下手里的掃帚。)真不知道你腦子里怎么想的!原先的店子開那么好,咱的名聲也出去了,收入也不錯,你哪根勁抽錯了非要搬家搬店鋪?老客人,老鄰居還一個都不讓告訴,(又拿起掃帚掃地)害得我累得腰酸背疼的,哪個女人經得起你這么折騰?

李:(邊擦桌子邊說)唉,你就別問了,以后再告訴你。

蘇:以后以后,每次都說以后再告訴我,你還把我當老婆嗎?(快步走到李身邊)我說你到底是得罪什么人了?要不就是犯事兒了?怎么搬家搬得跟躲債似的!

李:(聽到‘躲債’兩個字來了火)你以為我想啊!還不是因為......(突然意識到說露嘴,轉過臉去)反正沒什么事兒,搬了就好了,你就別管了。

蘇:(疑心地)我說晉吉,你有什么事兒可要老老實實跟我說,要錢咱沒多少,可這夫妻還不就是要一起頂著么?你這么急著搬家......是不是跟那位前幾天老來咱這兒修面的韓先生有關?

李:(有些慌張地)沒......沒沒!跟他能有什么關系......

(這時,門外傳來居委會大媽的畫外音。打斷了晉吉。)

畫外音:24號!剛搬來的!你們后院堆這些個破紙箱子啥時候收啊!可不能剛搬來就影響我們這的衛生!

蘇:(對門外應答)哎!來了來了!這就收這就收!(下場)

(李看著妻子匆忙離去的身影,嘆了口氣,繼續打掃。)

李:(自言自語)唉,要是有其他辦法,誰愿意離開原來的風水寶地!這個韓田,怎么就一點把柄都抓不住他?老好人!呸!我他媽被個老好人勒索!要是能有點什么能拿住他的事兒,還用費勁搬家搬得跟躲債似的?(抬頭看看新店鋪)不過離原來的地兒這么遠,估計他也找不來了吧?唉,破財免災吧!希望生意好點(低頭繼續打掃)

韓田:(慢慢走上場,邊走邊環顧新店鋪)請問......

李:(聽到有客人來,興奮地轉過身迎接)歡迎光......(看清來者是誰后,驚訝得后退一步)你......你怎么找到這來的!

韓:真是不怎么好找啊......(自己坐了下來)老樣子,先理個發,再修面吧。

李:(呆在原地不動)

韓:您快開始吧,我這頭發長得快啊......哦,對了,收據也帶來了,一會就給您。

李:(走上前去,開始為韓理發)

韓:(伸手在自己頭上比畫著)這里留得長點......這里再打薄點......對了,我這臉好象不給您修就不舒服,胡子老長了,一會您可給修仔細點。

李:(慢慢為韓剪著,心里卻像是在想別的事。草草剪完后,拿起剃刀開始修面)

韓:您今兒動作可有點慢啊,不過沒關系,慢工出細活兒......恩......今兒這刀使得利落......舒服......不錯不錯,您這修面的手藝是越來越好了......雖說這路遠了點兒,不過估計以后更得經常來找您了......那些個收據您收好了吧?以后還要......(韓一邊說著,一邊以一個幾乎看不出來的小動作移動了一下正處在剃刀下的脖子)啊!

(一股鮮血從韓的脖子上流出,韓立刻呼吸困難。李聽到韓的尖叫,這才會過神來,看著手里帶血的剃刀,不敢相信自己剛剛做了什么)

蘇:(聽到叫聲從門外匆匆跑見來,看到眼前的一切,驚慌失措)晉吉!你!你......(想要去扶從椅子上倒在地上的韓,又縮回手,不知如何是好)

李:(剃刀掉在地上,后退幾步)我......我......這......

韓:(在地上艱難地爬著,鮮血染紅了胸前整個圍布。他用力抬起頭,看著李)對......對......不起......謝......(話沒有說完,整個人攤在地上,死了)

(此幕結束)

(半年后,理發店內。蘇攙著疲憊不堪的李走進店內。)

蘇:唉,總算有個說法了......你說那個韓先生,他怎么就......怎么就不老老實實坐著!(扶李坐下)他那么一動,自己沒命了不算,還讓咱惹了這一身的官司......作孽啊......(倒了杯水給李)唉,還好你跟他沒什么瓜葛,過失殺人......唉,雖說他自己也有一定責任,可咱干這行的就怕遇上這么個主兒......

李:(疲憊而緩慢地說)有期徒刑3年,緩期一年......已經算少了......

蘇:(有些驚訝)你還嫌少啊?本來這店開得好好的,出這么個事兒......你說法庭上那邊兒的那個律師,怎么還懷疑你是故意殺他的!真是!我們又沒欠他的......

李:(聽到這句話,抬起頭來)唉......(再次低了下去。)

(這時,身穿一身黑色喪服的林以嵐上場。她的面容憔悴不堪,似乎對生活的一切沒了感情,包括希望,喜悅,哀傷或憤怒。)

蘇:(看到林,覺得有些面熟。)您是?

林:我是韓田的愛人。我們在法庭上見過了。

李:(猛然站起身來,有些警覺地看著面前的林。)

蘇:這......林大姐......您看這事兒,我們誰也不想的......可就沒想到......

林:(疲憊地揮了揮手)別說了,法庭的裁決很清楚,我也實在沒那個心思跟你們再糾纏什么了......

蘇:那您今天來......

林:(走到李的面前)你和我丈夫的事兒,我也不清楚......反正就那樣了,我也不想說什么了......不過,這個東西,是他留下的東西里的(從包里掏出一個厚厚的信封)收件人寫著你的名字,我就給你送來了......

李:(疑惑地接過來)

林:東西送到了,和你家就沒什么瓜葛了......(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出門去,下場)

(蘇和李湊在一起,滿心疑惑地拆開信封,先拿出了一疊錢,然后抽出一張紙,開始讀信。)

李:李先生,你什么時候會殺死我,我不知道,所以先寫下這封遺書......(與妻子相對視,繼續讀)我曾是一個沒有任何用場的演員,已經五十二歲了,除了演戲,什么都不會......(聲音逐漸變成韓田自己的畫外音)如果這條生路被堵死了,我的人生就完全沒有價值了。可是我還有妻子,還有剛進大學的兒子,就算我死了,也應該給他們留點過活的東西。于是我買了人壽保險,可是如果自殺的話,這份保險沒有一點用處,而我雖然命運不濟,身體卻一直出奇的好,指望靠自然死亡拿錢,還不知道要等幾年。就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終于遇見了你。我目睹你的交通事故,也從你的車號調查出你其他的基本情況,所以,很對不起,我利用了你,在你的面前,我成功的扮演了一個勒索犯。利用了你這個素昧平生的人,很過意不去,我說服我自己,你是一個出了車禍就逃走的混蛋,即使利用你也沒什么。我對自己的演技一直缺乏自信,因為長相粗魯,總被派去演壞蛋的角色,但觀眾和導演都不買我的帳,去找你之前,我一直拼命研究勒索犯應該怎么演才逼真,而你的反映卻讓我越來越自信,你完全相信了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勒索犯,一個靠不正當手段謀生的混蛋。仔細想想,真是滑稽,我當了近三十年的演員,沒有一次表演讓人感覺滿意的。但在今天,我在你的面前找回了失去的自信,我的演技得到了認可。然而,當我明白了你不是一個壞人,而是和我一樣普普通通,靠自己勞力吃飯的好人的時候,我于心不安了。所以,我為了就幼兒躍到車子前面去過,與其說是為了那個孩子,倒不如說是我想讓自己死掉,那樣,我就可以不再繼續傷害你,又可以給家人留下以后的生活保障了。但倒霉的是,那一次我沒有死。這樣一來,我還只能以來你了,我向你勒索,把錢的數目不斷上漲,這樣,你對我的憎恨就會快速上漲。過不了多久,你也許就要殺我了,當你手拿剃刀要了我的命的時候,我也能夠躊躇滿志并且了無牽掛地死去了。一則,我的妻子和兒子今后的生活和學業因為保險公司的賠償有了保障,還有更重要的,在我生命的最后時刻,我畢竟做出了卓越的表演,我對自己的演技十分滿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白沙| 鄂托克旗| 巴楚县| 德钦县| 鹤山市| 疏勒县| 大厂| 台中市| 依兰县| 淮北市| 英超| 玉山县| 台东市| 桦南县| 修水县| 莲花县| 固始县| 周宁县| 铜陵市| 沧州市| 阿克| 西安市| 康乐县| 梁河县| 广元市| 长沙市| 昌乐县| 芜湖市| 阜平县| 石泉县| 郁南县| 福州市| 阿拉善盟| 涟水县| 金华市| 晋中市| 碌曲县| 商丘市| 奈曼旗|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