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二級考試答案

計算機二級考試答案

時間:2023-05-30 10:37: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二級考試答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算機二級考試答案

第1篇

【關鍵詞】二級C語言 紙化 題型分析 應試技巧

隨著計算機等級考試規則的不斷更新,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所有的科目全部實行了無紙化。二級C語言也實行了無紙化考試。從卷面來看,無紙化以后的題型雖然大體上繼承了以前的考試題型,但作為一個考生,還是要及時了解考試規則的一些變化,了解新規則下試卷的結構、題型及其相應的應試技巧。

一、考試的變化

考試的模式已經轉變為無紙化,選擇題直接在計算機上完成拋棄了過去的筆試這一部分,在考核要求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也取消了填空題,現在的考試模式規定為一百二十分鐘,試題滿分為一百分,其中上機操作題為六十分,選擇題為四十分。獲得合格證書的要求是六十分,不能獲得合格證書的考生,在下一次考試中也不會安排補考,只能在一次考試的時候重新按新生的身份來參加。

二、試卷的結構

二級C語言試卷由選擇題和上機操作題兩部分組成,其中選擇題40道小題,每小題1分,選擇題前10道小題是二級公共基礎知識。上機操作題基本延用傳統考試中上機操作題的題型,分別為填空題18分、找錯改錯題18分和程序設計題24分。

另外無紙化考試中,每個考生的題目是從考試系統中隨機生成的,而每個題的各選項(如選擇題的四個選項)的順序也是隨機的,不是固定的。

三、試卷題型分析及應試技巧

(一)選擇題分析

基本操作與基本知道的掌握是選擇題的考核目的,我們對相關知識掌握是不是夠全面、是不是能夠理解準確,還有理解的思路是不是夠清晰都是考核的內容。選擇題的覆蓋面較為廣泛,一般情況下都是單選的客觀題,每題為1分。在新規則下,選擇題答完退出后再不能進入選擇題做答,因此,答選擇題時就應認真、謹慎,一些自己已經非常熟悉的選擇題,也要認真分析,不能粗心大意,因為一些選擇題會設置一些陷阱,一定要明確答案之后再進行選擇。每道題都要完成有把握的做正確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在自己不確定或者沒有把握的情況的下一定不要浪費太多時間,考試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放棄一些題。

解答選擇題時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方法,這樣可以提高答題速度和準確率:

1.順選法:如果對題中的4個選項,一看就能肯定其中的1個是正確的,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排除法:對題中的4個選項逐個去掉錯誤的選項。

3.比較法:也稱之為蒙猜法,對于實在沒有把握的題,那就只有比較四個選項中那個更接近題目要求了。

(二)上機操作題分析

上機操作題一般都有輸出結果,而要產生輸出結果,必須要有實際的編程能力編寫程序,這就要運用程序調試方法,所以能夠熟練的編寫程序和調試程序,對于通過二級C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程序編寫能力與綜合操作能力是上機操作題重點考查部分,主要是通過掌握的知識來實際進行操作。這些操作題的分數是通過機器評定為準,人工復查為輔,所以這一考查部分基本不存在是否公正的情況,但是存在板滯的情況,有些情況可能會因為制定考題時涉及不夠周全導致錯判。因此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編寫程序的時候一定盡可量的按規定而行,避免因錯誤評判導致不得分的情況出現。

掌握好上機操作題的考試技巧,可以使我們的實際水平在考試時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供我們在復習和考試時借鑒:

1.上機考試訓練時,不要死記硬背。要在熟記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加強上機訓練,做到真正理解、掌握解題方法和思路。

2.要重視考試模擬軟件的使用。使用考試模擬軟件進行實際的上機操作練習,尤其要做一些具有針對性的上機模擬題,以便熟悉考試題型,體驗真實的上機環境,減輕考試時的緊張程度。

3.學會并習慣使用編程軟件的幫助系統。C語言編程軟件有非常全面的幫助系統,熟練掌握、使用幫助系統,可以使我們減少記憶量,解決解題中的陌生、疑難問題。

4.熟悉考試場地及環境,尤其是要熟悉考場的硬件情況和所使用的相關軟件的情況。一般在正式考試前,考點會提供一次模擬上機的機會,應盡可能去參加。模擬考試時,不要把重點放在做題上,而應放在熟悉考試環境,相應軟件的使用方法,考試系統的使用等方面。

5.認真審題,先分析,后答題。試題的考核是有針對性的,因此在答題時也要有針對性。解答前,除了要看清問題外,還要弄清楚題目考核的意圖。明白了問在那里后,就可以開始考慮好如何答題了,然后依思路從容做答。

6.考試時不要急燥、慌張,要認真、冷靜地看清題目要求,在做完題后一定要保存文件,并運行程序檢測運行結果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在考完交卷前先關閉掉C語言編程軟件和其他打開的文件,再交卷,確保交卷過程中不出錯誤。

7.熟練的掌握二級C題庫中的上機操作題目。

在無紙化環境下,二級C的考試雖減少了筆試環節,但要能夠順利過關獲得證書,取決于我們對C語言理論知識和上機操作技能掌握的扎實程度。否則,即使有再好的技巧也無濟于事,只能碰運氣。所以,二級C考生應該認真學習基礎理論,熟練掌握編程和調試程序的技能,打好C語言基礎,在扎實的基礎上運用以上應試技巧,就能使考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網,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大綱(2013年版),2013,6.

[2]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命題研究中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上機考試題庫無紙化考試真題《二級C》,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3.

[3] 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C語言程序設計》(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系統;Access數據庫;數據加密

中圖分類號:TP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9007103

0引言

隨著計算機普及教育的持續升溫,各種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考核也持續增加。為了實現國家經濟信息化,國家教委考試中心自1994年開始推出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該項考試面向社會,根據使用計算機的不同需求,以應用能力為主,劃分等級,分別考核。它為全社會提供了一個科學、統一、公正的基礎性考試。目前,針對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有多種模擬考試系統,筆者所在學院為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購買過多款模擬考試軟件,但每次進行軟件升級都需要不菲的費用,如果自行開發一套模擬考試系統,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能夠根據學生的成績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考試內容。基于以上情況的需要,開發了Access模擬考試系統。

1系統設計

1.1系統功能設計

在功能方面,教師可以對題庫進行修改、維護,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某次測試的信息,可以查詢學生的姓名、學號及得分情況。一般的系統由設置模塊、題型管理模塊、試題編輯模塊、試題設置模塊四部分組成。主要功能是開發考試科目、考試題型、考試內容、考試題量以及試題難度系數等。有的網絡考試系統具有專業的考試、培訓、學習管理解決方案,采用開放、動態的系統架構,將傳統的考試培訓模式與先進的網絡應用相結合,可使用戶根據自身應用特點快速構建考試培訓平臺系統,實現對考試、培訓、學習的管理。系統不僅可滿足各類專業的教育、考試

、培訓機構的考試應用與管理需求,也是各類政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進行考試考核、技能培訓、評測、組織學習的平臺。相關的系統其功能、設計方案一般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選擇(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和開發工具。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需要考試系統自動化、集成化,各學科通用化考試系統的開發也多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即瀏覽器服務器模式,對試卷合理性、試卷內容多樣化以及考試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統功能有:報名管理、題庫管理、試卷生成及管理,自測(模擬考試)、正式考試和評分管理,成績統計和分析等。有的系統還包括考生學籍、成績管理,設置考試

參數及相關信息,試題試卷難度、信度評估、遠程組卷、試卷評閱、試題庫維護、任課教師信息管理等功能。以教育統計學為基礎,教育測量學、教育管理學和數理統計方法等多學科知識對考試數據做科學、客觀、全面的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考試及教學定性評估,反饋教學及改進考試的相關信息。

1.2系統數據庫設計

系統采用Access2000作為關系數據庫。根據考試系統的特點,所有模塊集中到一個數據庫,建立數據庫、數據項和數據結構如表1所示。

2系統模塊設計

2.1登錄驗證模塊設計

(1)創建一個交互界面,建立數據庫連接,改界面用于驗證考生的信息。

(2)初始化考試環境。根據系統設置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

在該模塊中有可能出現考生因意外中斷考試,需二次登錄。該狀況出現時,如

何完成這種情況的考試計時功能,可以通過設計補時系統完成,即監考老師登錄考

試管理系統,對該考生進行補時。

2.2試題抽取模塊設計

進入考試界面后,首先清空考試目錄下的試題,然后調用RandomST()函數隨機抽取的試題題號和表名添加至試卷表中,為考生界面傳送數據源,并在考生目錄下生成操作題文件。 該模塊應該為用戶提供清晰、便捷的答題界面。

2.3評分模塊設計

評分實現的功能是:計算分數、統計平均分、分數歸類。

(1)分數統計:按照指定的范圍或條件計算平均分。每種統計數據由一個統計函數計算得出。

(2)分數歸類:按照指定的范圍或條件和分數劃線(如將所有分數分為60以下,60~80,80以上)對分數作歸類統計。歸類統計由歸類函數計算得出。

當用戶提交試卷后,有關本次考試的答案已經保存在選擇題答題表、填空題答題表等4張表中,系統從這4張表中讀出答案,與選擇題、填空題表中的答案進行對照并統計分數,并將總分與每題的得分與答案顯示在后臺界面中。

3系統實現

3.1數據庫操作

為了對Access數據庫進行操作,在Visual Basic中首先添加引用“ADODB”,并在標準模塊中加入以下語句:

' 定義一個ado的數據庫連接

Public cN As New ADODB.Connection

' 定義一個ado的數據庫記錄集

Public rS As New ADODB.Recordset

' 聲明一個SQL語句字符串

Public strSQL As String

Sub main()

cN.Open"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 & App.Path &

"exam.mdb"' exam.mdb為二級考試數據庫

cN.CursorLocation = adUseClient

Form1.Show

EndSub

這樣在程序設計時,若需打開數據表進行操作,只須加入語句:

PrivateSubForm_Load()

strSQL="select*from 考試資料表 where 考號= " & " " " " &

Trim(num.Text) & " " " "

' 執行strSQL中定義的查詢語句,Trim(num.Text)輸入的考號

SetMSHFG.DataSource=cN.Execute(strSQL)

EndSub

其中strSQL 為相關查詢語句,該語句表示從考試資料表中查詢考號為Trim(num.Text)的記錄,通過以上操作語句,就能查詢到表中相應的數據。

3.2數據庫中OLE對象數據存儲與讀取

由于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考試系統中,試題的內容、試題答案、編程題以及試題圖片素材等在數據庫中,都是以OLE對象的數據形式進行存儲的,如果要管理這些數據,需要使用Visual Basic中的ADODB.Stream流完成。通過ADODB.Stream流,可以對數據庫中的OLE對象數據進行讀取,然后再將其保存為另一文件。通過對OLE對象數據的讀取操作,可以把存儲在數據庫中的OLE對象數據,還原為相應的文檔,完成數據的讀取操作。

3.3數據加密解密

為保證數據庫中的數據安全,必須進行加密。在Visual Basic可利用SetDatabasePassword類進行加密,CreateDeeryptor解密,然后通過OpenPasswordProtectedDatabase類打開設置加密的數據庫。

4結語

計算機等級考試日趨標準化、嚴格化,使得考生的復習備考顯得更為重要。本文設計的考試模擬系統是以標準的計算機考試系統為模板,歷年考題為題庫,充分模擬等級考試機考的考試環境開發的,希望通過該模擬考試系統,能夠讓每一位考生適應考試環境。本文設計的考試不僅適合計算機二級考試的模擬,同樣適合其它課程的考試。為了充分利用網絡交互的優點,本文設計的考試可從單機版向網絡考試發展,可允許全校學生通過校園網在線考試,改變了傳統考試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潘應暉.Visual Basic模擬考試系統開發[J].數據庫及信息管理,2006(10).

[2]范慧琳,姚毅紅.淺析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軟件評分系統[J].華僑大學學報,2009(2).

[3]劉啟原,劉怡.數據庫與信息系統的安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第3篇

VFP數據庫程序設計筆試卷重點及難點試題分析

二級VFP選擇題第12題:

有如下賦值語句:a=“計算機”,b=“微型”,結果為“微型機”的表達式是

A)b+LEFT(a,3)B)b+RIGHT(a,1)

C)b+LEFT(a,5,2)D)b+RIGHT(a,2)

【考察知識點】該題考核考生對LEFT及RIGHT函數的理解和掌握。

【解題思路】為了得到字符“機”,需要對字符串“計算機”進行函數運算。RIGHT函數取字符串的右邊部分,由于是漢字,應選擇D。

【統計數據】該題答對率為49.5%,不到一半。有23.1%的考生選擇了錯誤選項C,LEFT只能跟(,),只此一種表達方法。本題如果有選項SUBSTR(a,5,2)也將是正確的。

二級VFP選擇題第18題:

可以運行查詢文件的命令是

A)DOB)BROWSE

C)DO QUERYD)CREATE QUERY

【考察知識點】基礎題,就像題干的提問那么簡單,不需考生發揮。

【解題思路】運行查詢文件的命令就是 DO,后面跟文件名。

【統計數據】只有21.9%的考生答對該題,選擇C的考生有68.2%!估計是受到執行表單文件的影響,表單文件執行命令是:DO FORM。

二級VFP選擇題第27題:

下列程序段執行以后,內存變量y的值是

CLEAR

x=12345

y=0

DO WHILE x>0

y=y+x%10

x=int(x/10)

ENDDO

?y

A) 54321B)12345

C)51D)15

【考察知識點】估計很多考生平時做過不少類似練習,初步看上一眼,這不是將數值反序排列嘛?錯了!

【解題思路】變量y初值為0,y是數值型變量,依次將x的各位數字從右至左順序相加,賦給y。y是什么?x的各位數字之和呀。答案是D。

【統計數據】答對該題的考生占35.7%,低于選擇選項A的考生(36.7%)。這道題區分度較高,表明總分較高的考生的答對率要高于總分較低的考生的答對率。

二級VB語言程序設計筆試卷重點及難點試題分析

二級VB選擇題第12題:

在Visual Basic中,表達式3*2\5 Mod 3的值是

A)1 B)0 C)3D)出現錯誤提示

【考察知識點】考察算術運算符的試題,比較簡單,但得分率不高。

【解題思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執行,3*2\5的結果是1,再執行取模運算,結果仍為1。答案是A。

【統計數據】52.0%的考生答對該題。有22.2%和18%的考生分別選擇了C和B,這兩個候選項都是不對的。

二級VB選擇題第16題:

為了使文本框同時具有垂直和水平滾動條,應先把MultiLine屬性設置為True,再把ScrollBars屬性設置為

A)0 B)1 C)2D)3

【考察知識點】考核考生對常用控件屬性的掌握,相信在編程中實踐過的考生都能有記憶并正確答題。

【解題思路】ScrollBars屬性用來確定文本框中有沒有滾動條,可取0、1、2、3四個值,分別對應沒有滾動條、只有水平滾動條、只有垂直滾動條、同時具有水平和垂直滾動條。答案是D。

【統計數據】有50.1%的考生答對該題。B和C。可認為是沒理解或使用過ScrollBars屬性。

二級VB選擇題第33題:

設窗體上有一個文本框Text1和一個命令按鈕Command1,并有以下事件過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String, ch As String

s = “”

For k = 1 To Len(Text1)

ch = Mid(Text1,k,1)

s = ch + s

Next k

Text1.Text = sEnd Sub

程序執行時,在文本框中輸入“Basic”,然后單擊命令按鈕,則Text1中顯示的是

A)Basic B)cisaB

C)BASICD)CISAB

【考察知識點】主要考核了字符串的有關函數運算。VB提供了豐富的字符處理,是考核重點。

【解題思路】for循環語句的作用是根據文本框內字符串的長度建立循環操作,ch從框內字符串的最后一個字符開始依次取單個字符,s即為文本框內字符串的倒序。答案為B。

第4篇

關鍵詞:二級VFP;應試策略;SELECT-SQL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13-3460-02

1 引言

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直是大學生的熱門考試之一,是否通過省一級或二級考試,決定了我校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能否獲得學士學位。實踐證明,等級考試的設置有利于加強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其“ 重在基礎、重在應用”的原則還滿足了用人單位對工作人員計算機水平的考核,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針對省二級考試,我校為不同專業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分別開設了Visual FoxPro(簡稱:VFP)、Visual Basic、C和Visual C++四種程序設計語言課,VFP憑借其簡單實用的優勢成為近年來報考人數最多的一門語言且有繼續增多的趨勢。為真正實現二級VFP的高通過率,進一步提高我校學位首次授予率和畢業生就業率,筆者以近10年的VFP課程教學經驗為基礎,深入研究VFP重難點、等級考試大綱和歷屆試題,為備考者提出了有效的應試策略。針對查詢操作和SELECT-SQL語句失分率普遍高的現象,對查詢操作和SELECT-SQL語句進行了深入剖析。

2 二級VFP應試策略

2.1 知曉考試形式,掌握分值分布

當前考試形式:筆試部分共60分(表1),基礎知識的單選題20分,vfp知識的單選題10分,VFP知識的填空題30分。上機部分40分(表2),集中在項目、數據庫、表、查詢、菜單、表單操作和程序改錯7個方面[1]。根據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考務細則規定,二級筆試和上機考試成績均需達到規定標準,方為合格。優秀的考試則要求筆試部分和上機部分都達到優秀方為優秀。

2.2 熟悉考試大綱,把握重難點

VFP二級考試大綱規定了考題的最大取材范圍。實際上,每次考試內容只是大綱中的一部分。根據筆者對歷屆試題的研究,將重點濃縮在數據庫與表處理、查詢、表單和控件、菜單和簡單程序設計這五個方面,考試通過絕對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真正理解查詢的實質并熟練操作。程序設計也是歷年等級考試中最難和得分率最低的內容,在筆試的選擇、填空和機試的設計菜單、設計表單、和程序改錯都有涉及且有比重增加的趨勢。這就要求考生能熟練掌握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并熟悉函數及命令的使用。復習這部分內容考生可以“先讀別人的程序,再自己試著編寫程序,再對比答案、找出自己沒有理解和掌握的內容”為步驟,反復多練,從而熟練掌握大綱的要求。

2.3 系統復習,加強模擬

考試形式、大綱要求、重難點及各部分分值分布都弄清楚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靜下心來有針對的對需要掌握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以指定教材為本,把握全局,主攻重難點。斷章取義,只復習重難點,非重難點就干脆不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考前模擬可以選擇歷屆真題和最新的模擬題,模擬考試(6~8套為宜)有助于驗證復習效果和查漏補缺。

2.4 運用考試技巧,提高機試得分率

需要強調的是,VFP的機試內容和形式基本固定,考前模擬是必須的且要強化。經過大量的上機模擬,不僅可以熟悉考試環境和操作流程,還有助于熟練掌握考試內容。第一項側重對項目中數據庫及表操作的考查,包括數據庫表的創建、修改(重點是字段擴充屬性)、添加、刪除、移動、永久性關系和參照完整性的設置。5分的設計菜單包括熱鍵、快捷鍵、分隔線、跳過、子菜單的設置,容易得分。對于表單設計,可以更多地關注常用控件常用屬性的功能和設置方法,較難理解的事件代碼可以適當放棄。程序改錯在短時間內難明顯提高,建議多檢查程序的基本結構和數據類型是否匹配。

3 查詢與視圖操作

查詢和視圖的實質相同[2],是VFP筆試和機試必考內容,且比重高。歷年考題分析表明,查詢和視圖筆試題占12-14分,機試題占8分,兩者合計為VFP知識總分值(80分)的四分之一多。所以,查詢和視圖是等級考試能否通過的關鍵。“設計查詢”操作側重于怎樣使用“查詢設計器”或者“視圖設計器”,有步驟地實現數據查詢。具體操作可以細分為下面幾步驟。

3.1 添加表并設置連接條件

設計查詢需要添加的表包括:輸出內容來源表、條件(如:篩選條件)描述相關的表和“紐帶表”(即,用于實現兩表連接的第三張表)。連接條件的設置一般是按外部關鍵字對應的字段來進行連接,兩張表一個連接條件,三張表兩個連接條件,依次類推。

3.2 定義查詢的輸出內容

在“查詢設計器”的“字段”選項卡中可以選擇需要包含在查詢結果中的字段。如果輸出內容不是直接來源于表字段,則需通過“函數和表達式”進行構造,這就要求考生能夠根據查詢要求熟練構造正確的函數或表達式。

3.3 設置查詢的篩選條件和分組

篩選條件(對應SELECT-SQL語句的WHERE子句)和滿足條件(對應SELECT-SQL語句的HAVING子句)是考生經常混淆的兩個概念。需要強調的是滿足條件是在分組統計之后再選擇滿足條件的組,通常需要先分組(對應GROUP BY子句)。所以,如果對原表數據不需要分組統計或匯總(如:求和SUM()、計數COUNT()、求平均值AVG()、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就能描述的條件就在“篩選”選項卡中設置,否則就在“分組依據”選項卡中設置。分組字段的確定對于多數考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關鍵是沒有理解分組的含義。什么時候需要分組?怎樣分組?筆者總結了這樣兩條:1) 輸出內容或者條件里出現了匯總信息,則必須分組;2) 分組字段一般設置為出現在“每”“各”“按”等字眼后面的字段。

3.4 設置排序依據

排序決定了輸出結果中記錄或行的順序。排序依據可以有多個,每個排序依據可以設置為升序或者降序,沒特別指出是升序還是降序的,默認為升序。

3.5 雜項和輸出設置

“雜項”選項卡主要用來設置查詢結果是否允許有重復記錄,輸出記錄是全部滿足要求的記錄還是列在前面的幾條記錄或者百分之幾條記錄。另外,通過“查詢”菜單中的“查詢去向”命令,或者快捷菜單中的“輸出設置”命令還可以將查詢結果由默認的輸出到瀏覽窗口改變為輸出到臨時表和表等。

“視圖設計器”與“查詢設計器”相比多了“更新條件”選項卡,且視圖要在數據庫中創建,視圖不能獨立存在。這也是歷來筆試考試內容來源。

4 SELECT-SQL語句詳解

SELECT-SQL語句[2-3]是查詢和視圖的實質,筆試中對查詢和視圖的測試,主要是通過與SELECT-SQL語句相關的選擇題或填空題來實現的,且比分達到12/40之多,需要熟練掌握。SELECT-SQL語句的完整格式包含的子句多而復雜,使考生在復習時感覺無從下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歷年考題的分析、歸納,將SELECT-SQL語句進行下述簡化,并聯系“查詢設計器”的各步驟進行對照,幫助考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表3)。語句中“[]”標記的內容為可選項,“;”為續行符。

Select [all|distinct] [top 數值表達式 [percent]] 字段或表達式列表或*;

From [數據庫!] 表名;

[inner|left|right|full join [數據庫!]表名 [on 聯接條件]];

[[into Destination]|[to file filename[additive]]| [to printer [prompt]];

|[to screen]];

[where 篩選條件];

[group by 分組條件];

[having 滿足條件];

[union [all] select命令];

[order by 排序依據1 [asc|desc][,排序依據2 [asc|desc]…]

5 結束語

數據庫程序設計語言VFP側重于對數據庫知識的測試,系統性強。利用二級VFP考試形式固定、有規律可循的特點,以指定教材為本,吃透考試大綱,以實際案例為主線,系統復習和重難點攻關并重,多練習,多思考,就一定能順利通過二級VFP考試。

參考文獻:

[1] 單啟成.新編Visual FoxPro 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2] 江蘇省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心.二級考試試卷匯編Visual FoxPro語言分冊[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

第5篇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又開始報名了,你打算填報哪個科目的考試呢?根據全國考生的答題目情況,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統計出了各級各科的得分情況。在接下來的幾期里,本刊將獨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對于真題中的錯誤率高的重、難點題目進行的權威點評,敬請關注。

2008年下半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筆試卷的整卷難度為0.54,信度為0.87。整體來說,全卷難度適中,信度較好。下面對試卷中的部分試題作簡要分析:

1、在一個抽象類中,一定包含有

A.虛函數B.純虛函數

C.模板函數D.重載函數

答案:B

分析

(1)本題有50.1%的考生答對,選擇A、C、D的考生分別是32.3%、14.1%、3.5%。

(2)本題考核考生對純虛函數和抽象類的理解。純虛函數是必須靠派生類提供重定義版本的虛函數;擁有純虛函數的類稱為抽象類,抽象類不能用來定義對象。知道了這個定義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A選項中的虛函數是C++中多態性的重要體現。在成員函數聲明的前面加上virtual修飾,即把該函數聲明為虛函數。虛函數可以是另一類的友元函數,但不得是靜態成員函數。C選項中的模板函數是由函數模板實例化的。D選項中的重載函數是指函數名相同的多個函數,被重載的函數必須要有不同的形參列表。

(3)本題不是難題,只要明白概念就能做對,但仍有很多考生被A項和C項干擾,所以在學習中要把基礎的知識掌握牢固。

2、下列選項中,與實現運行時多態性無關的是

A.重載函數B.虛函數C.指針D.引用

答案:A

分析

(1)本題只有34.1%的考生答對,選擇B、C、D的考生分別是16.3、23.7、25.9%。

(2)本題考核對C++中多態性的理解。在C++語言中,多態性可分為兩類:編譯時的多態性和運行時的多態性。編譯時的多態性是通過函數重載和模板體現的;運行時的多態性是通過虛函數體現的。對虛函數的調用有兩種方式:非多態調用和多態調用。非多態調用是指不借助于指針或引用的直接調用;多態調用是指借助于基類的指針或引用的調用。由此可見,B、C、D均涉及運行時多態性,而A選項是編譯時多態性。

(3)多態性是C++中一個重要概念,在很多方面都有應用。是否能夠很好的掌握這個技術直接反映了運用C++編程的能力。

3、在語句“cout

A.類名B.對象名

C.函數名D.C++的關鍵字

答案:B

分析

(1)本題只有40.8%的考生答對,選擇C和D的考生分別是13.7%和41.8%。

(2)cout是C++流中4個預定義流對象之一,其余的三個是:cin、cerr和clog。很多考生幾乎從學習C++的一開始就使用cin和cout,但卻熟視無睹,缺乏對它們的了解,沒有探究它們到底是什么性質的東西。由于對cin和cout太熟悉了,因此誤認為它們是C++關鍵字。

(3)本題是道概念性題目,曾經考過類似的cin,但仍然有很多考生選擇了D項,可見在學習中要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4、已知數組a中有n個元素,下列語句將數組a中從下標x1開始的k個元素移動到從下標x2開始的k個元素中,其中0

for ( int i = x1 + k - 1; i >= x1; i --) a[【7】]=a[i];

答案:i + x2 Cx1

分析

(1)本題有28.5%的考生答對。

(2)本題考核一維數組的基本使用。數組是由固定數目元素組成的數據結構,同一數組的所有元素的類型都相同。數組元素是通過下標進行訪問的。數組可以是一維的,也可以是多維的,許多重要應用的數據結構都是基于數組的。作答此類題目要注意數組的邊界條件,然后進行推理,初步得到表達式后可以做幾組實例進行驗證或進一步修改。

2009年NCRE考試有新變化啦!

考試時間有變化

2009年上半年考試時間為3月28日至4月1日,下半年為9月19日至23日。第一天上午考筆試,上機考試從筆試的當天下午開始(一級從上午開始)。

第6篇

關鍵詞:網絡環境 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育體制

進入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后,傳統教育模式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如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手段落后、知識的開放程度不夠、效率低、效期短以及非人性化等缺點。傳統的教育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而與此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新的教育形態逐漸形成。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育體制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是一種能夠適應21世紀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體制和模式。通過網絡,教師可利用遠程資源在網上完成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授課、答疑、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考試、統計分數等。遠程教學延伸了課堂的空間和時間,一方面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育和終身教育;另一方面使得有限的優秀師資得到充分利用。由此可見,網絡化教學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適應21世紀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原因及現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人們從聽覺得到知識能夠記憶的約為15%,從視覺得到的知識能夠記憶的約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通道就能接受65%,而今在經濟技術,科技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無疑成為達到這種效果的最佳選擇,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改革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從教學規律看,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傳統教學知識結構的缺陷,具有呈現信息多種形式非線性結構的特點,符合現代教育認知規律。從教學模式看,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既可以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又能形成相互協作學習。從教學內容看,多媒體技術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使知識容量大、內容充實形象、更具吸引力,為學習者創造了一個更大的時空范圍。從教學手段看,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強調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的格局。

二、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點

為了完善現代教育體制,結合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探索一種既重視知識傳授,又重視智能發展;既注意人的基本素質的提高,又注意人的個性特長,達到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計算機優勢,創設信息化、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總結,使學生學得主動,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創造能力得到發揮。提出了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教育體制。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加快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效益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探索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化建設人才。它與傳統的教育體制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 教育觀念的突破

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改變了“學校的概念”,使學校成為開放、虛擬、社會化的學校;打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確立了“活到老、學到老”即“終身教育”的觀念;摒棄了傳統教育中“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論,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

2. 學習跨越時空限制

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發展所達到的一種水平和狀態,也是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目標和未來趨勢。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就需要更新觀念,建立全民的、全時空的大教育觀。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就能夠適應人們的需要,網絡使學校與學校、城市與城市、國家與國家的聯系變得非常容易,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推進了教育大眾化、全球化、終身化。

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強調非同步性的學習,利用相關軟件和網絡工具,模擬教師上課的情境(包括教師授課、考試、布置作業、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等)。教師及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在計算機前,利用網絡工具來學習相關知識,達成人機互動與信息分享。

3. 提供雙向互動式學習

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上課時,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教師也能回答學生的問題,但限于上課時間的限制或其他客觀原因,很多同學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在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實現了不同地理位置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經由網絡討論問題的功能。

在網絡課件中我們提供了“網上交流”和“在線論壇”。“網上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在線交流的空間,學生可以就一些感興趣的問題、不懂的問題,通過這個欄目相互交流,老師也可進入。“在線論壇”則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或學生可以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學生、老師都可以做答,為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門課以及了解這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提供一個空間。它與網上交流的區別是有一個特定的問題,并且保證每次討論都有教師在線。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與論壇,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在交流中使所學的知識更牢固。

4. 獲得全面性、多元性的信息

傳統教育中教材都很單一,因此獲得的知識與實際關聯不大。而網絡中有豐富且隨時更新的信息,為了發揮網絡的特性,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分為六個部分以提供學生全面的、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教學文本:對于教學主題的文字介紹與描述。這部分內容主要說明重點知識,以避免和教科書內容相重復。此部分教材設計特別考慮與教科書的內容不同,而是與教科書相輔相成。

由于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的深度越來越深,靈活性越來越強,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而學生入學時的水平差異也很大,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講授知識是無法使教育同時兼顧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自學環境對教學質量的保證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自學活動,需要教師在網上為學生提供所有必須的教學資料,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CAI課件或電子講稿、電子教材及參考書目、重要習題及參考答案等。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在網上不但要公布各門課程中必學內容的資料,還應公布規定內容以外的其他內容的資料,以便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自學空間。

模擬實驗: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我們制作了動畫來形象生動地反映知識;同時,對于一些抽象的知識,我們也提供了視頻圖像,使學生在演播動畫和視頻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網上答疑:要使學生迅速掌握課堂上所講授的眾多內容,答疑和批改作業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教學活動。傳統的答疑方式是:由教師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面對面的解答。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或學習任務都較繁重,安排答疑時間經常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有時教師安排了答疑,等了幾個鐘頭卻無人問津;另外,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有產生問題的可能,這種傳統的答疑方式經常不能滿足好學者的需要。網上答疑則可彌補以上的幾個缺陷,教師和學生可隨時通過BBS或E-mail方式進行溝通,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另外,如果學習者對于教學文本仍覺得不足或對于其他相關的主題感興趣,想做更深入的研究,還可以利用網絡上的搜索功能輸入想要的查詢關鍵字,系統便會顯示出利用搜索引擎的查尋結果,學生可以選擇想要瀏覽的部分,如此便能讓學習都獲得更多想學的知識,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專題討論:對于重要的、學生普遍感到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專題討論,以解答學生對知識的困惑,從而更好地去理解知識。在討論的過程中,多聽取學生的觀點、學生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調整教學內容,以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網上練習: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及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多做練習無疑是最好的方法。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完善的練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從“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章節、相應難度和相應數量的習題。網上練習系統可為學生提供足量的、覆蓋各個知識點的、多種難度的題目,智能化的檢測系統會判斷答案的錯與對。有了這樣的網上練習系統,學生即可輕輕松松地在課余時間通過作題將學習中遇到的各個難點一一擊破。

在每個單元結束后,學生可以進行網上測試,系統會即時評分并改正錯誤,并引導學生重新檢視錯誤部分的相關教材。測試可以分為兩個等級,一級、二級。一級主要檢驗教材中的知識、相關概念等,在學生剛學習過這部分內容后,通過一級試題來檢驗自己對于本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二級主要檢驗教材上的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對于本部分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后,通過二級試題可以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在線測試: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最終手段是考試。傳統的考試方式主要以集中筆試為主,其存在著諸多弊端,如:無法充分反映如計算機課程等實踐性強科目、檢測方式過分單一、檢測時間過于死板等。對于實踐性強的科目網上考試系統主要側重于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測試,許多題目都要求學生現場操作完成,根據學生操作后的結果打分,通過考試方式引導學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網上考試系統的試題是從題庫里隨機抽取的,保證了人人異卷,提高了考試的保密性,減少了作弊現象的發生。考試結束后,系統會自動閱卷并統計分數,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并減少了教師批改試卷的麻煩。網上考試系統為學生提供了多次考試機會,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在適宜的時間進行考試。

三、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

根據上課的講授和多媒體課件、網絡課件的使用,培養學生自發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網絡課件中,通過文字、圖像、動畫等媒體反映了教學內容,同時對教學內容做了進一步的擴充,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在學習了相應章節內容后可以進行課后練習和每章測試,以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把握。網絡課件中的“網上練習”可以讓老師在上面作業消息,增加或刪除練習,學生的練習都能給出評判;“在線測試”提供了一個學生自己檢查自己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測成績來判斷學生對這門課掌握的情況,教師還可以修改或添加考試題目,使得學生不斷地掌握這門課所涉及到的知識。學生在做完題目后可以馬上得到成績,通過這些學生也可以了解自己掌握這門課程情況的好壞。

另外,為了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我們在網絡課件上增加了“學科前沿”頻道,一方面就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提取出來供他們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向學生講述現在計算機軟硬件發展的最新情況,以此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以至其他相關課程的興趣,擴大視野、追蹤新技術的發展,以便他們能盡快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研究會2000年學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 李曄,姚全珠.《未來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及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挑戰》.陜西省計算機教育學會2001年會論文集. 2001.

第7篇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優點,又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能完成用戶的各種任務,特別適合于進行系統程序設計和對硬件進行操作的場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和全國各地區組織的大學生計算機統一考試都將C語言列為考試范圍。長期以來C語言的教學內容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結構,各種教材都大同小異。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從大學到高職,大多數學生都反映C語言難學,全國二級考試的通過率也較低,尤其在高職院校,通過率基本上在10%左右。這樣一來老師教學沒有信心,學生學習更是沒有信心與動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將對高職C語言的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教學改革的思路,以期改善高職C語言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高職的培養目標。

2目前C語言教學現狀分析

2.1C語言教學的評價標準和高職的培養目標不一致2002年教育部高教〔2002〕2號《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高職C語言教學改革探索的思路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性專門人才。"2004年2月28日,教育部周濟部長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這類人才既不是白領,也不是藍領,而是應用型白領,應該叫“銀領”,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要能動腦,更要能動手,經過實踐的鍛煉,能夠迅速成長為高技能人才,成為國家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高技能型人才”是指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是技能水平較高的人才,它有別于學術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別于一般技能型人才。

高職院校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程序分析能力,程序設計能力,以及程序調試能力,重在能力的培養,為后繼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程序分析、設計和調試的基礎,而不在語言本身規則的學習。過去高職C語言的教學大多采用全國二級考試的標準來進行衡量,全國二級考試分為理論與上機考試兩部分,這兩部分必須都通過才能拿到全國二級證書。其中理論部分包括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C語言的語法規則和程序設計等知識,通過對二級理論試卷的分析與統計可見,二級考試不僅考C語言的知識,還有軟件工程等內容,整個試卷中C語言相關的考題占75%左右,并且有關C語言部分考核的主要關注點是語法規則,注重細節問題,甚至是鉆牛角尖的知識;上機考試部分共三道題,題量較小,每題的分值高,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一直以來高職學校采用二級標準來評價C語言的教學,就存在評價的標準與教學內容不一致、評價的標準與高職的培養目標不一致的問題,當然就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

2.2C語言本身的特點帶來學習困難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C語言有豐富的運算符、語法限制不嚴,程序設計自由度大、數據類型豐富且可由用戶自定義,所有這些特點,既可看作是C語言的優點,又可認為是k-語言學習的難點。例如運算符豐富這一特點是便于已熟練掌握u語言的用戶使用,可對于初學者來說,卻是增加了難度,如自增/自減運算符(++/一),它可以提高運算速度,簡化程序,但它只能對變量進行運算,并且運算符前置和后置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初學時往往很難注意到這些,在分析含有自增自減運算符的程序和用它寫程序時往往就會出現錯誤,并且這樣的錯誤有時較難發現,學生更是難以理解。再比如語法限制不嚴、程序設計自由度大這一特點,在使用時學生往往弄不清哪種表示是正確的,增加了程序理解的難度。所有這些都說明C語言的特點給初學者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2.3程序設計本身比較抽象,學生相關計算機的知識不夠高職C語言課程大多開設在第一學期,由于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積累不夠,學生剛進校就學習C語言,感覺非常抽象,總不能理解內存中某個變量值的改變,當前某單元存儲的值是什么?為什么寫這樣的程序就能得到需要的結果?CPU到底如何工作?學生往往思考這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答案通常在后續的專業課程中。這也給C語言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4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過去C語言的教學仍然沿襲課堂講授、布置作業及實驗的“教本位”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注重教的原發性和主動性,把著眼點放在“教”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這種“滿堂灌”的方式,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學是單向的由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5學習語言需要有較強的邏樣思維能力高職C語言這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程序分析、設計和調試能力,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的學生在高中階段這方面能力的訓練不夠,因此所寫的程序通常邏輯不夠嚴密,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自己還難發現與理解,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3C語言改革的措施

綜上所述,我們擬對C語言教學進行改革探索。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高職的培養目標,將采取這樣一些改革措施。首先是準確地定位課程目標,然后重組課程體系結構,對知識點進行分層講授,注重解題思路、算法實現、編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精講多練,淡化語法規則,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各種自主學習的平臺,最后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高職C語言教學改革探索的思路。

3.1準確地定位課程目標只有進行了準確定位,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尋找弱點與不足。C語言在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中屬于專業基礎課,其作用是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課打下程序分析、設計和調試的基礎,培養學生程序設計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注重的是解題思路,并不特別強調語言的語法等細節問題。對于非計算機類專業,主要是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的能力。因此本課程的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C語言的語法規則,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程序設計分析、設計和調試基礎,并且學生能夠以C語言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用C語言寫出中等復雜程度的程序。

第8篇

[關鍵詞]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云計算;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0

[中圖分類號]G434;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0-0-02

微課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計算機課程是高校普遍開展的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建立計算機微課系統可以結合當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成果,采用電腦網站、手機網站、微信相結合的“三站合一”技術以符合當代高校生的網絡習慣,從而促進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改革,提升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

1 “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

“三站合一”系統是指集電腦網站、手機網站、微信網站于一體,共用一個存儲空間,數據自動同步,以滿足當代大學生多種上網方式的需求。微課系統是當代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與先進教育理念結合的產物,微課模式的適當運用在各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計算機領域也是如此。經過精心教學設計、以多種信息形式展示的微課教學內容,能夠突出計算機課程的重點內容,強化計算機知識體驗,學生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登錄計算機微課系統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構建“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將計算機微課的電腦網站、手機網站、微信網站三站合一,實現共用一個管理后臺,綁定同一個一級域名,上傳的微課資源三站自動同步,系統根據學生們的登錄方式自動選取適合電腦、手機、微信的瀏覽模式,使他們獲得更好的學習感受。

2 “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設計

2.1 運行環境

綜合考量使用、升級、維護等因素,云服務器相對于傳統服務器提供的支持優勢明顯,“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基于云計算環境設計,語言環境采用PHP 5.2以上版本,數據庫使用MySql 5.0以上版本,操作系統采用常見的Windows、Linux、Unix、Mac等,考慮到對偽靜態(URL Rewrite)的支持,Web服務器使用IIS7.5或Apache。

2.2 響應性開發

“三站合一”的計算機微課系統在接收到學生訪問請求時,需要首先判斷學生的訪問設備是PC電腦、iPad、智能手機還是微信端,根據不同的訪問設備跳轉到不同的URL上,這就需要做響應性開發來實現。其中PC電腦和iPad是一類,它們的UI一致,智能手機和微信端訪問是一類,他們的UI一致。通過服務器端判斷User Agent跳轉到不同的URL上,構建一個data層和兩個view層,就實現了共用一個管理后臺、資源自動同步、自動適應不同訪問設備和訪問方式的“三站合一”模式。

2.3 系統前臺設計

系統前臺是展示計算機微課信息、微課資源、在線考試與在線交流等功能的平臺,根據學生不同的訪問設備設計兩個UI,分別供PC端、iPad訪問和智能手機端、微信客戶端訪問。其主要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微課信息:提供計算機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重點難點目錄以及現有微課資源目錄。

微課資源:在該模塊下,學生們可瀏覽學習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微課資源。

在線考試:該模塊提供自主測試和在線考試兩種功能,其中自主測試功能可指定知識點或章節進行測試,并看到知識點講解和正確答案,在線考試則是真實考試,系統會記錄考試成績提供給教師。

在線交流:提供了三種線上交流方式,分別是微課論壇交流方式、QQ留言方式和微信平臺交流方式。

2.4 系統后臺設計

管理后臺主要用于管理員管理系統,是網站中用來進行管理的系統功能模塊。管理后臺是給網站管理員管理網站的頻道、模板、會員、內容與優化等信息。系統將前臺和后全分開進行管理,最大化保證了網站的安全性。系統后臺的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

系統設置:用于網站相關信息的設置,包括基本設置、文件上傳設置、數據庫設置和手機網站設置。在文件上傳設置中,禁止PHP、ASP、JSP等腳本擴展名以防止木馬,在手機網站設置中可以綁定獨立一級域名或二級域名,設置獨立手機網站Logo。

內容管理:包括頻道管理和微課管理,頻道管理用于管理系統所有欄目信息,微課管理用于添加、修改、刪除、排序微課資源。

互動管理:用于查看、回復和管理學生們在論壇、QQ和微信平臺上的提問和留言。

成員管理:用于設置管理員、教師和學生用戶的信息和權限。

2.5 微信接口實現

“三站合一”計算機微課系統通過微信接口和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通信,微信網站實際上就是手機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功能結合的體現。微信接口實現需登錄微信公眾平臺申請帳號并進行微信綁定設置,將系統和微信公眾平臺對接起來,其步驟如下:①設置Token并保存;②點擊微信公眾平臺開發者中心的“修改配置按鈕”進行參數設置;③啟用服務器配置;④將服務器配置界面獲得的AppID和AppSecret值填入微信綁定設置頁面對應項。

至此微信對接完成,系統獲得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自動回復、微信應用等功能的權限,微信網站構建完成,學生們能夠方便地通過微信客戶端訪問計算機微課系統。

3 結 語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期教育教學理念的變化,高校計算機課程也在進行相應的研究與變革,以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在云計算環境中建立“三站合一”的計算機微課系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教學內容豐富、訪問方便快捷的教學和資源平臺,可以更高效地創造和使用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有利于高校各專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優秀專業人才的培養。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程序設計;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TP31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3-0000-02

《C語言程序設計》是各類院校各類專業學習計算機語言的一門啟蒙課,也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可選編程語言之一。掌握好C語言的編程技術,將為學生學習后續各專業課奠定堅實基礎。C語言算法比較復雜,規則繁多,使用靈活但容易出錯,學生掌握具有一定的難度。通常該課程被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參加整個院校的統一考試,授課方式為每周一次理論課和一次上機課。學生普遍反映理論較抽象,課堂教學課時不夠,很難達到精通的程度,導致學習后續諸如《數據結構》、《高級程序設計》等課程時較為吃力。

針對上述情況,我院采取了各種措施,比如邀請在計算機語言教育領域有獨到見解的專家和優秀教師一起討論、專家隨堂聽課等方式,最后以我院電信專業為改革試點,針對專業和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講授,同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增加理論課課時量

以前的課程安排為56學時,課堂講授和學生上機練習的課時數分別為32和24學時,對函數和模塊設計這一部分講解較淺,且對于指針、結構體和聯合體及文件這三部分只進行概念介紹,但實際上這些內容非常重要,不僅計算機等級考試C語言考核這些內容,后續軟硬件實踐課程也均以此作為基礎。由于這部分內容的缺失導致學生對許多實際問題不知如何編成實現。因此從2011級學生開始理論課課時增至40學時,上機課課時維持24學時不變。

二、改革授課方式

以前該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下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而且感覺到該課程枯燥乏味,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難度。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之后,主要是教師提出問題,給定開發目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和教師一起共同完成項目的開發。在項目具體實現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比如要處理的數據及其數據的類型,在此處給學生詳細講解,這樣學生對C語言中數據的類型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親自參與、體會和實踐,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更好的接受和掌握了新知識。這樣“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貼近實際問題,從而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選擇一個可行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將工作任務合理有序化后,對每一項工作任務分析所涉及的相關知識,設計相應的學習情境;針對每一種學習情境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逐步細化,構成一個由淺入深的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的學習體系。

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課程教學中,以開發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教務系統”為項目實例進行講解,將枯燥的理論教學轉變為直觀的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語言的興趣。

(二)案例教學法

在每次課堂教學中,以項目的一個實例來推進來課堂教學的開展。通過采用案例教學,講解與任務相似的案例,使學生掌握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知識點的有效過渡和深化。由于C語言是大學中接觸的第一個編成語言,因此案例的選擇一定要接近實際,讓學生對問題的定義有明確地了解,這樣在講具體的程序設計時學生才容易理解。比如在講程序的分支結構時,以超市的結賬系統為例來進行,超市推出的一系列優惠策略,比如達到68元給5%的優惠,達到98元給10%的優惠等,這些優惠條件就構成了分支結構的條件,通過這些實際問題的講解,使學生實現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及深化。

三、改革教學手段

以前的教學手段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但由于程序設計課程的特殊性,僅用多媒體或傳統的板書很難達到該課程的要求,因此在該課程的教學中,要求將傳統的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在講解算法思路時采用板書,而講解具體實現代碼和執行過程時采用多媒體,將執行過程采用動畫的方式實現,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快速掌握課堂知識,而且會節約課堂教學時間。

語言學習僅靠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生達到精通的程度,而《C語言程序設計》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能獨立編寫程序解決具體問題,因此我們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將上課的課件和作業的參考答案等放在服務器或局域網上,讓學生復習時有資料參考,同時通過QQ建立討論組,教師與學生可實時交互,及時解決學生編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前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但忽略了對上機實踐環節的考核。然而,電信系各專業的上機實踐非常重要,通過實踐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大部分學生在大二下學期會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語言,而且電信系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后開設了《數據結構》、《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等以C語言作為基礎的課程。因此,培養學生熟練掌握C語言,并強化動手能力對學生的繼續深造和就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鑒于此,考核方式改為平時成績占15%,上機實驗占25%,筆試成績占60%,并增設期中考試。期中考試采用隨堂考核形式,成績以5%的比例記入平時成績中。

在本年度《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針對電信11級學生實施了該改革措施,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法應用到教學設計中,并結合課程的特點,對該教學方法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和具體化,實踐證明,教學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熊芳敏,許爍娜.C語言課程教學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3):105—106

[2]邵玉祥,陳青.“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互補應用[J].高教論壇,2012,2

第10篇

關鍵詞:獨立學院;C語言;學生學習特點;困難;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5-7176-02

Independent Colleges C Language Teaching Test

LIU Li-ju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C language is one of the Language Tests which an independent non-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 obtaining bachelor's degree level certificates must participate in.Examination pass rates over the years reflect that, C language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Secondary examination pass rate was generally not high. How to make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for students to grasp the main points to improve programming ability,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test, this is a problem worthy of careful consideration.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C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inking of C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several aspects, followed by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Test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are discussed,expectations are constantly in search of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C language; student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ies; teaching methods

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計算機軟件開發語言是計算機更新換代的一個重要條件,常見的有VB、C、C++、C#.NET等等。其中,C語言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特點,又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它屬于一種中間語言一直廣泛使用到今天。特別是在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一般面向初學程序設計的學生開設,掌握C語言的精髓,是學生學好其他后續專業課程的關鍵。對于獨立學院要參加等級考試的學生來說,C語言學習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因此要針對特殊環境下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通過多年教學,現對獨立學院C語言等級考試教學做如下幾點探討。

1 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特點

獨立學院招收的本三批次學生,大多在學習能力、學習自主性方面還是稍差的,學習過程中,習慣于接受老師課本上基本知識點的講解,對于補充提高的內容,比較難于掌握,加上課后幾乎不問問題,自學能力差,不擅長復結,一旦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在后續學習過程中越積越多,從而導致整門課程學習的惡性循環,考試復習更是無從下手。

2 C語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

C語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涉及到兩個重要方面: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就教材內容而言,C語言教學使用的是譚浩強編寫的《C程序設計》。整本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側重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適當加上了一些實例分析,而不是一本側重于培養學生編程能力的教材。書中包含的基本知識點很多,而且相對而言顯得比較瑣碎,但前后章節又彼此相輔相成,學生如果不花大量時間去記憶,根本掌握不了最基礎的語法。

目前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過程枯燥

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PPT教學,但PPT上的內容跟書上的幾乎一樣,從課件上看不出任何重點、難點的標注,上課相當于加上稍許講解從頭到尾把書上內容讀了一遍。學生本身就覺得書本上理論知識枯燥,如果教學過程安排不恰當,學生從心理上就會逐漸有排斥性,從而導致他們從一開始就沒興趣、不好好學的現象。

2)忽視教學方法的總結

事實證明,C語言中有很多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特別是在學到后續章節例如函數的時候,學生編寫函數調用程序往往會出現理不清思路、不知如何下手的狀況,不清楚被調用函數和調用函數分別如何定義、如何編程,如果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總結,學生理清了思路,就可以很順利地去解決問題了。

3)忽視學生編程能力的提高

為了應付等級考試,有的老師一味追求題海戰術,認為學生練習題目做得越多運用越熟練,但在熟練的同時,是否考慮到這樣兩個問題:有些學生一開始就做不下去反過來抄襲答案;使學生重復做同類型題目會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再加上老師如果不注重強調編程題算法的重要性,學生編程能力往往得不到提高。

4)不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方整個教學效果都不會理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師的教,也要注重學生的學。如果僅僅考慮如何教,教師就不能接收到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從而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進度。而在很多授課過程中,僅僅只是教師的講解,沒有任何跟學生的提問互動思考等過程,或者課后跟學生也毫無交流。缺少了學這樣一個巨大的信息反饋渠道,教學過程根本無法很好的完成。

3 C語言教學方法思考

3.1 教材總體把握

1)要掌握若干數據類型,包括char、int、float等基本數據類型和數組、結構體、共用體等構造數據類型,這是程序中最基本的數據存儲方式。

2)掌握三種基本的程序結構:順序、選擇、循環。任何一個復雜的程序,都是由三種基本結構組成的。其中,循環是重點也是難點。

3)C語言使用函數來實現某個特定功能。

4)C語言提供了一個十分便利的工具――指針,它能直接指向內存空間單元,從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變量,簡化程序設計。

3.2 具體教學方法

1)重視理論基礎

通過清晰的講解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在學生記憶知識點的同時利用典型題目,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及時鞏固。

2)讓初學者學會讀程序

初學程序設計,不會編寫程序代碼屬正常現象。帶領學生從一開始多看程序,閱讀的程序越多,解決不同問題的算法也就能夠積累越多。讀程序的最大好處是先學別人怎么寫程序,有了一定積累再自己嘗試去動手編寫程序。在記憶算法的同時,可以發現很多問題歸根到底可以使用同一方法解決,因此在閱讀程序的過程中還要學會算法的歸類。

3)注意教學方法的總結

在此對C語言中的兩個難點函數的編寫和指針分別作總結。

函數調用時,main函數的框架一般是變量定義、簡單輸入、函數調用、簡單輸出,而實現某個特定功能的函數要看成一個整體單獨定義,其框架一般是變量定義、實現函數功能的處理語句、返回值語句。特別是對于遞歸函數的編寫,可以遵循“找遞歸公式?寫遞歸函數?補充main函數”的規則,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理解“漢諾塔”問題相對容易些。對于嵌套函數,建議根據算法先寫出要使用到的幾個空函數框架,再逐個補全各函數語句。

對于指針這章,關鍵要抓住變量的入口地址,其中所對應的有單個變量的地址、數組入口地址、函數的入口地址。

指向數組的指針,可以定義一個指向數組入口地址的指針變量p,通過p++使指針指向數組的每一個元素,因此*p可代替數組的每一個元素,避免了使用下標法來引用元素。字符串的指針就是指向數組的指針的一個特例,特別要注意經常使用字符串結束標記‘\0’作為循環結束的判斷條件。

指向函數的指針很簡單,因為它始終指向函數的入口,可以在指針變量名前加*就可以代替函數名進行使用。一般使用指向函數的指針有這樣一個特殊場合,一個函數有多個參數,多次調用此函數時,每次前幾個參數相同,而最后一個參數不同,最后一個參數可以利用一個指向函數的指針來實現,每次使指針指向另外幾個不同的函數。例如,在編寫一個求定積分的通用函數時,下限、上限保持不變,而每次函數表達式不同,我們就可以用此方法來實現。

返回指針值的函數一般在函數被調用后,會返回一個指針,以便于主函數利用此指針進行其他操作,一般返回指針值的函數可用在查找信息的編程中。

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的指針,通常要聯合起來使用,因為指向指針的指針為二級指針,必須通過一級指針才能與變量相互引用,而指針數組是一個很好的中介,它可以將若干一級指針聚集起來,指向若干個變量。這時,我們只要通過一個二級指針就可以很方便地指向指針數組的每一個元素,從而間接地指向每一個變量。

4)重視上機操作

一般上機課時間有限,因此建議課后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編寫代碼,上機課主要抓緊時間進行調試。老師要重點講解編程題目的算法,提醒學生可以將大的程序分解成熟悉的小程序編寫,再將小程序連接起來,上機大部分時間還是讓學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調試,這樣有利于學生自我總結提高,掌握編程技巧。

3.3 信心教學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多年來,C語言的教學都是以輸出“HELLO WORLD”開始講解程序設計語言的,該程序過于平淡,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考慮演示一個事先編好的小游戲程序,從一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信心,可以采取諸如:編故事提高語言的趣味性、引用經典數學問題、讓學生親自參與等方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即學到了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最終,通過等級考試的考核讓學生實現其信心。

C語言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參加等級考試學習難度更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研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勤于做題、自主編程,最終順利地通過等級考試。

參考文獻:

[1] 王淑敬. 關于C語言教學的一點體會[J]. 計算機科學,2008.

[2] 趙妮, 熊高君. 激活課堂氣氛,提升學習興趣――談C語言課堂教學方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12.

[3] 何岸. 論《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趣味教學[J]. 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0.

第11篇

1.1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指定的必修課。開設計算機語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具有較強的軟件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計算機語言類課程不像其他學科的內容可以反復使用,它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需要不斷的更新;計算機語言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更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知識看起來都是固定模式,而真正在應用于軟件開發時卻是千變萬化的,因此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創造性。

1.2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語言類考試不管是校級的、省級的,還是國家級的,不管是筆試考試,還是網考,題型主要有選擇、填空(完整程序、程序寫結果)、程序改錯和程序設計這四種題型,體現了對學生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編程能力的考察。筆者教授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有十余年,學生學習該類課程時,普遍反映上課聽老師講題目的算法,即解決思路,都能聽懂,但是如果給一道未做過的題或改動的題,學生獨立解決就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動手太少,在整個學習中一直跟在老師的后面,缺少思考的機會,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編程能力也隨之薄弱。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是“根”,無“根”求“果”不得“果”,“根”深,自然結“碩果”。

2 以學生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思維能力是衡量大學生思維能力和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掌握好的思維方法能使學習融會貫通。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了首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與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專家一致達成共識: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并由此建設更加完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學習和認知特點,對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通過計算機語言類知識這個媒介讓學生學會學習,強調的是認知過程(學習方法及學習體驗),以思維訓練(激發思考―學會思考―運用思考―享受思考)為主線,通過對知識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并支持學生“主動學”而非“被動學”。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訓練,都要以思維訓練為主線。

2.1 課堂上注重思維訓練

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一定要讓學生加入進來,將學生定為主體。如何才能將學生轉變為主體呢?不是讓學生來講課,也不是不停的問學生。而是把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并且達到開闊,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性。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主要做到以下兩點:

2.1.1 創造和諧寬松的討論式的課堂氣氛

課堂之上,教師要以和藹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生多表揚、鼓勵,即便遇到“萬馬齊喑”的尷尬局面,也不妨用幽默和調侃來打破僵局。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獨立思維,回答問題即使是錯誤的,也要表揚其大膽思維。給學生創造一個討論式的課堂環境,這個環境的主角是每個學生,讓他們感覺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討論一個話題,教師也是這個討論組的成員之一,教師的作用是拋出問題,引導大家積極思維,踴躍參加。

2.1.2 將思維方式作為比知識還重要的“關注點”

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背后的規律、方法、思維方式作為比知識還重要的“關注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并在訓練中得到強化,形成能力,并在進一步的訓練中得到遷移。計算機語言類的課程,除了基礎知識外,三大結構(順序、選擇、循環)、函數等知識點都需要通過實例來鞏固的。在講實例時,一定要做到舉一反三。比如講單重循環時,一般都會講1~100求和這道題,這道題關鍵是設置初始值和用到一重循環結構。學生掌握這道題之后,再引導學生去解決1~100的偶數和、奇數和,甚至是S=1/(1*2)+1/(2*3)+1/(3*4)+…前50項之和類似的題目。這樣學生會在思維中發現規律,在思維中學會總結,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編程能力。經過課堂大量的訓練,當學生獨立解決任何一道編程題,不會出現束手無策的局面,讀完題目,會在思考中理清頭緒。

2.2 課后注重思維訓練

課堂上的思維訓練也要延伸到課下,課下除了安排學生復習已學內容和預習新知識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是互改作業。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是學生將作業交給老師,老師改后發給學生,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不可能將每個錯題都講解。編程題的最大特點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也就是一道題有多種答案。讓學生互改作業,對學生最直接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幫同學糾正程序中的語法錯誤或語義錯誤,這樣可以避免自己以后犯類似的錯誤,對于常考的程序改錯題就不會懼怕了;二是,同學的解題方法可能不一樣,在改題中,思維又訓練了一次,提升了學生完整程序和閱讀程序寫結果的做題能力。教師在作業批改中的任務是對學生的作業以報告的形式總結,報告主要包括:總結學生程序代碼中的語法錯誤和語義錯誤,將學生所有不同的解題方法都列出來,并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這種做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同學的眼界,提升了學生編程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一些實踐經驗,對C++教學方式及課程設計、考試環節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方法;程序設計;C++;考試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1C++程序設計教學的探索

我校屬于二類本科院校,在1999年就在計算機專業正式開設“C++程序設計”,總學時75學時,教學中采用錢能、譚浩強主編的教材。2007年以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通過深入分析研究,我們認為將C++語言課程教學時數加大到90學時為宜,同時將該課程分為兩個學期,并以C++教學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編程思想,訓練學生的編程思維,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能力。

2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

(1) 突出關鍵技術――異常處理、模板的教學

根據當前實際大型軟件項目開發的需要,突出異常處理、模板相關內容的教學。不是將模板作為一種語法現象,而是作為一個有力的工具用于教材所涉及的全部數據結構基本知識,包括順序表、鏈表、棧、隊、二叉樹以及查找排序算法。同時介紹標準模板庫的簡單使用方法。最新發展的ISO14882 C++語言標準一個較大的改變是把模板引入標準庫,使用模板類來代替傳統的C++中定義的類,實現通用的與數據類型無關的算法(參數化程序設計)。

(2) 以實例為引導,從而讓學生掌握算法和語法的使用

要具體降低難度,首先要深刻理解C++語言的關鍵技術,要有重點,不能面面俱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圍繞關鍵技術“精講多練”,可以花較少的學時取得更好的效果。講實例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講解書上那些和數學、物理等問題比較密切的程序,這是因為學生的程度不同,有的同學對那些高深的數學和物理問題還沒有搞懂,卻讓他去編寫程序這是不現實的。會讓學生感到學習基礎語言就那么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一些例子,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可以編一個小軟件,讓學生明白輸入輸出語句在計算機中的應用,例如:

#include

void main( )

{

inta;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in>>a;

cout

}

這個程序很簡單,但通過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明白編程是怎么回事,輸入輸出語句在程序的做用,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以這個程度為主,為這個程序相應地增加新的功能,不斷地進行完善,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當學習完分支語句后,就可以在程序后加入新的功能,完成用戶選擇的加、減、乘、除運算功能,當循環學完以后,可以新加入一個功能“退出”。最后可以完成一個如下面所示功能的程序:

一級菜單:

電腦出題

自我出題

幫助

退出

二級菜單:

返回

當然,還可以跟距實際情況,添加新的功能,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軟件界面的設計,從整體上完成一個軟件開發。

開始以一個簡單和現實生活有關的程序為主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通過在這個程序上添加新的功能,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主動找出軟件中的問題,不斷的思索,提出新問題、新功能加到這個軟件中,當學習結束,學生也就明白編程是怎么回事,怎樣進行編程。

(3) 運用多媒體教室進行直觀教學

教師在教學初期的課堂教學中應多做控制臺應用程序設計全過程演示。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達到以下效果:①在用電子教案進行講解時,使用多媒體技術,做到圖文聲并茂,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演示程序的調試與運行過程,真正實現了“用計算機教計算機”,使教學更具直觀性和互動性,同時大大加快了授課的速度。

(4) 強調程序設計思想

在面向過程的前幾章采用流程圖,即突出程序設計而不是語法。強調算法和設計,一些過于細節化的內容盡可能少講,重點在基本的常用語法,便于學生掌握要點、重點。在面向對象設計部分時,通過流行的UML描述C++類,給學生以直觀地了解。

(5) 網絡教學網站建設

已著手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交互式網絡教學環境,通過網絡提供的大量資源,有效地拓展了 C++ 教學空間,使 C++ 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式更靈活,教學手段更先進,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個性化發展。

3課程設計的改革

采用研究型學習方法,學生分組合作進行課程設計。教師布置多道題目,題目按設計思想分為兩大類:

(1) 采用C++過程化程序設計方法,設計以下系統。

職工信息管理系統

圖書管理系統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作一個背單詞的小程序

旅館管理系統中

電腦報價系統

(2) 用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要求使用對象/類,繼承,多態性等技術。設計以下程序。

銷售管理系統

高校工資管理系統

學生通訊系統

選課系統(學生選課模塊)

選課系統(教師模塊)

編寫一個string類,完善串的基本操作

學生從兩大類題目中各自選一題,并且三人一組,自愿結合。學生在掌握了C++基本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然愿意努力去尋找答案,這比從老師那里得到答案要強得多。再難他也認為不難。如果小組成員搭配合理,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可以跟上進度,至少有一次全過程的學習機會。教師在此階段只需提醒學生合理分配工作時間,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幫助把握進度。

4考試方式的改革

C++程序設計課程考試,分兩次筆試和一次上機。總成績由筆試(60%)、上機(30%)和平時作業(10%)合成。上機測試主要考察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我院采用的形式是出8道編程題,學生抽取其中2題,在60分鐘內完成。上機測試極大的調動學生主動上機調試程序的熱情。從考試結果來看,學生上機調試開發能力明顯好于往屆學生。

5結束語

通過以上形式的改革,客觀的評價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比過去的教學方法下培養的學生有明顯的提高,他們學到的本領不是對付卷面考試的能力,而是編程的能力。但是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因素,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針對具體情況及時加以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陸偉. C++語言教學研究和體會[J]. 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11).

[2] 錢能. C++程序設計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铜陵市| 乐东| 武陟县| 腾冲县| 如东县| 星子县| 屏南县| 抚州市| 册亨县| 白河县| 拉孜县| 云龙县| 钦州市| 茌平县| 东至县| 普兰店市| 凤城市| 静海县| 金昌市| 山阳县| 蓝山县| 绥化市| 乐亭县| 凤翔县| 浮梁县| 察隅县| 进贤县| 苗栗县| 长春市| 绿春县| 武胜县| 淮安市| 巴中市| 大厂| 宁乡县| 专栏| 福清市| 十堰市| 沙田区|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