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7: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作者:張國軍
單位:金平縣勐橋鄉中心小學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六年級學生提高成績、能力及素養的關鍵所在,老師必須要全面重視起來。但從目前我校六年級的作文教學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對于寫作文的態度并不積極,他們往往一看到作文題目就頭疼,經常覺得沒什么好說的,沒什么好寫的,所以沒有辦法開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既不在于農村生活的單調,也不在于學生經歷的貧乏。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學生缺乏組成材料。因此,我認為在六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如何積累素材。只有勤于積累才能夠打開作文大門,才能使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本人通過幾年來對《農村小學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方面的文章閱讀探討和課堂作文教學經驗積累發現:教師應該極力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積累作文素材。
一、課文素材積累。
語文課本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最容易接觸到的積累途徑,如果能合理的掌握與運用課文中的素材,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此種積累素材的方式不需要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只需要合理利用課內時間即可。但對于農村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需要老師在課堂中積極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每篇課文時,都去思考如何將課文中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作文的魅力值。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是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同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設計一個“語言表達”環節,讓學生從“山中眾多朋友”中選擇一位朋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樣學生便能夠明確此篇課文素材積累所適合的位置。此外,課文里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以及優美的句子可以幫助學生在課文中進行繪畫。,以便于學生逐漸學會整理素材、有序積累素材。
二、生活素材積累。
對于六年級的寫作范圍而言,一般都與學生所處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因而學生的素材積累必然離不開生活這一途徑。對于大部分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都不具備善于發現的眼睛,對身邊事物關注的較少,導致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描寫的不夠真實與生動。其實,寫作就是起源于生活,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同的人與事,如果能夠留心觀察與總結,那么寫作素材的積累速度會非???。對此,在實際的六年級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體驗發現的樂趣,引導他們逐漸養成留心觀察生活中人與事的習慣,讓學生樂于從生活中探究寫作思路與靈感。比如學習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習作二》時,老師可以布置《家鄉的味道》的作文,此題目一出,較多的學生會聯想到家鄉的美食,會著重觀察生活中此方面的內容,但很難打開作文思維之門,因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味道”并 不是要局限于美食,也可以對家鄉的風俗習慣、文化、自然風景等進行描述哦!這樣的提示能讓學生逐漸擴展對生活的關注范圍,既能夠寫好此篇作文,又能夠養成善于觀察、分析與感悟生活的習慣,這便是學生逐漸養成素材積累習慣的重要體現。
三、課外閱讀中素材的積累。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章讀多了自然會有寫作的欲望。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詞匯,豐富他們的表達方式,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例如,在六年級學習了《最后一頭戰象》一文后,老師可以幫組學生找到沈石溪的作品《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等小說補充閱讀。學生閱讀過后,在與同學的交流時往往會很自然地談到里面的內容,有時還會出口成章,甚至達到妙語生花的境地?!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筆記素材積累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僅靠讀、靠背還不夠,要積累更多的素材,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把搜集到的素材分門別類地記下來。發現精彩片段或名言警句,及時摘抄或根據愛好制作一張便箋,這樣積累的材料就會越來越多,便箋卡就會變成一個材料倉庫。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自然美景與奇異物品,或是一時的靈感,都要即時地把它記下來。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這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好方法。日記,日記,就要天天記。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集腋成裘了。寫日記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還能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甚至觸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與靈感。
顯而易見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思想、心智、思維等還不夠成熟,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積極的從課文、生活、課外閱讀、筆記等幾方面著手,教會學生如何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感受寫作及積累素材的樂趣,為學生將來順利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當然有了素材,我們還得勤于思考、敢于想象,這樣過去那種一提起筆就昏昏然的“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局面,就一定能得到徹底的改善,寫起作文來也就自然會文思泉涌,筆下生輝了。
字數:2062字
六年級語文組
一學期即將結束,我們又迎來了后期的復習工作,為了使復習工作全面、系統,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使不同能力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我們以教學大綱、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根據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作以下系統性的復習計劃。
一、復習的目標:
復習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補缺,所以本次復習的重點應該是針對本班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復習。如本班學生的作文水平較差,許多學生語句不通順,有些甚至有離題的現象,所以本次作文復習的重點應是讓學生能做不離題,語句盡量做到通順。特別是閱讀理解方面學生較薄弱,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復習。字詞方面,學生也有遺忘的現象,要加強鞏固。
二、復習的措施
1、作文方面。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逐組課文地進行復習。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復習,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明確每單元課文的類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其次要在課堂上多讓學生進行互評,針對班級中出現的通病,加強寫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審題。
2、背誦。主要是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般是要求背誦課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寫,只指課本中規定的內容。
3、閱讀。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關于閱讀的要求,作一些說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給自然段劃分層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復習時,既要提示學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5)體會思想感情。
4、句式的變換。本冊基本上有這么幾種句式的變換: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把肯定句改成雙重否定句;把陳述句改成比喻句;把句子改成擬人句;對句子進行縮句;用關聯詞將句子聯系起來;將句子寫具體等形式。對這些句式,學生理解的不深,常常都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會一句,而不能運用規律進行修改,這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這些句式的變換一般都有例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例句進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規律,再對學法進行指導。
三、具體安排
1、漢語拼音
要求學生能正確地認讀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正確地書寫大小寫字母;能正確地拼讀音節。要著重復習讀拼音,寫詞語和句子。讀拼音,寫詞語、句子的關鍵,是拼讀后,要先想出語義,然后正確地寫出有關的漢字。
2、漢字
“認識所學的二類字,掌握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運用。
3、詞語
要求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頭和書面中正確地運用。要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要注意積累詞匯,部分能靈活運用。
4、句子
一個句子能清楚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求學生掌握四種基本的句式: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認識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要能恰當地運用比喻,把話寫得生動一點。認識復句。要求能用關聯詞語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要能正確地修改病句。病句的類型主要是:用詞不當、句子成分殘缺、前后重復和矛盾等。復習時,要安排修改一段話的練習(標點、字、詞、句等)。擴句和縮句。擴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加清楚??s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刪去,使句子簡潔明了。在復習的時候,要講清要求和方法。能按要求改寫句子,包括各種句型的轉換。
5、標點符號
能正確地運用句號、逗號、頓號、冒號、問號、感嘆號、雙引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分號和破折號。有些標點符號,還要求說出其作用。
6、閱讀
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關于閱讀的要求,作一些說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給自然段劃分層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復習時,既要提示學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
(5)體會思想感情、作者的表達方法。
7、背誦。主要是第十一冊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般是要求背誦課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寫,只指課本中規定的內容。
8、寫作
(1)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逐組課文地進行復習。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復習,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明確每單元課文的類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讀寫結合復習。就是把有關的課文或課外的文章進行歸類,讓學生進行比較性的閱讀,找出這類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并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有關寫作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上來。讀了有關的文章,就讓學生寫相應的作文。
四、復習中的注意點:
1、要注意個別指導,本班學生差生較多,他們的基礎已經難以跟上班級的腳步,所以可采取以生帶生的方法進行復習,個別學生還要加強教師個別指導。
2、要講練結合,在整個復習階段,要以學生自己的復習為主,要以練習為主,但是老師必須作適當的提示、歸納。在一堂課上學生應該有口頭的練習,又有筆頭的練習復習重點。
五、期末復習時間進度表
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元月18日
12月29日復習第一單元及“專項訓練(一)”(2課時)
12月30日復習第二單元及“專項訓練(二)”(2課時)
元月4日復習第三單元及“專項訓練(三)”(2課時)
元月5日復習第四單元及“專項訓練(四)”(2課時)
元月6日階段性復習、期末模擬測試(一)
元月7日復習第五單元及“專項訓練(五)”(2課時)
元月8日復習第六單元及“專項訓練(六)”(2課時)
元月11日復習第七單元及“專項訓練(七)”(2課時)
元月12日復習第八單元及“專項訓練(八)”(2課時)
元月13日綜合性復習、期末模擬測試(二)
元月14日隨堂檢測、基礎知識記誦
關鍵詞:課外閱讀 重要性 推薦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且還規定了“每個小學生小學六年的閱讀量要達到150萬字?!?/p>
古人也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視野,獲取豐富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下面,我從以下四方面談談如何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一、為什么要進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有利于學生提高認識,陶冶情操。課外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獨立獲取、自覺探索知識等多種能力的重任,課外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因此,我們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要乘改革之機改變觀念,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著眼于學生學習的長遠利益。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放下心來,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大膽地進行課外閱讀。
我校雖然地處繁華地帶,但生源差,尤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于周邊學校,致使學生知識面窄、語文綜合能力差,為了逐漸縮短差距,近幾年來我在課外閱讀上下了很多心思,也做了許多工作,我和我的孩子們也嘗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
二、課外閱讀讀什么
小學生在閱讀中,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為學生把好關,推薦適合學生年齡、認知水平的書。
1.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意識、有系統地課內外結合,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學了法布爾的《草蟲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可推薦讀他的《昆蟲記》。學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中的《卡羅納》可推薦讀整本書。學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可推薦讀海倫?凱勒的傳記……還可推薦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如:學了《最后一頭戰象》可推薦“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其他作品《狼王夢》《第七條獵狗》……
2.另外每冊教材中的“課外書屋”也向學生推薦了一些書目,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都是說明文,單元后就向學生推薦了《森林報》、《細菌世界歷險記》等世界科普名著。如六年級上冊“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了加拿大蒙格瑪麗的《綠山墻的安妮》、我國作家曹文軒的《根鳥》,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麗的《小海蒂》。這些中外名著都是學生所喜聞樂見而百讀不厭的,我們怎么能不向孩子們推薦呢?
3、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科普、小說、天文、歷史等書藉進行閱讀 ;還可結合作文教學的需要,推薦內容上、形式上有聯系的讀物;或者結合節日、紀念日、班級、學校、社會開展的活動等推薦。
三、學生怎樣閱讀課外書
首先,要保證閱讀的時間。為此我每周抽出一節課作為課外閱讀課,我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為孩子們營造一種安靜的讀書氛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感染學生。每周最少布置三次課外閱讀作業,要求學生寫好讀書筆記,老師做到及時批改讀書筆記,既可以與學生交流讀書感受,同時起到監督學生閱讀的作用。
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閱讀,不能只注重過程,更要注重結果。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深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闭n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在課外閱讀時,要繼續運用課內閱讀中所積累的閱讀方法,如圈點符號法,閱讀時,要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點出來,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如批注法,在閱讀中,對于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對某些問題有異議,就不讓靈感火花稍縱即逝,而應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或發表意見,或提出質疑。還有好詞佳句品析法 、有感情地朗讀法??????
另外,不同作者的讀物、不同文體的文章,選擇的閱讀方法是不一樣的,我主要指導學生學會四種閱讀方法。一是整體讀,在全面理解文章時運用;二是朗讀,精彩片段、著作要朗讀、誦讀;三是瀏覽讀,了解文章書刊大意時采用;四是跳讀,尋找部分信息時運用。
四、閱讀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為了實實在在地搞好課外閱讀,我和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或每讀完一位作者的書,我都會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這樣,既交流了讀書心得,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記得上學期我和孩子們讀完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后,我們開展了《沈石溪,我愛你》的讀書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孩子們向大家介紹了沈石溪的十幾本動物小說,孩子們喜歡他的小說,喜歡他筆下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動物們。與此同時,孩子們積累了許多好詞、佳句,這對孩子們的作文也是有幫助的。
在全體學生讀了同一本書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如讀了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后,在讀書交流會上我和學生評價了五個孩子的性格及命運,還試著學習羅爾德?達爾的語言風格,大膽的想象后來的事,為他續寫故事,孩子們的續寫非常成功,我還把他們的優秀作品張貼到班內作品欄和學校的讀書推薦欄。
另外,我會每個月進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覽。學生在對比中找到了差距,達到互相交流、鼓勵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