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7: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梅葆玖子女,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胡同深處的那一聲梅腔梅韻
在北京市西城區(qū)新街口往南,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叫護國寺街,整條街道,都掩蓋在綠蔭之中。護國寺街9號,就是梅蘭勞故居。穿過護國寺街,有個小胡同叫西巷,過了西巷就可看見太平胡同,1952年8月12日,陳凱歌就出生在這里。
陳凱歌的父親陳懷鎧是著名的導演,他和梅蘭芳在藝術工作方面有一些交往,曾經(jīng)參與拍攝梅蘭芳的一些紀錄片。陳凱歌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名字,很巧的是,比鄰而居的緣分讓他和梅家的第三代剛好在同一個幼兒園上學。因為父親工作忙,周末家里常常沒有人,從幼兒園接了陳凱歌之后,陳懷鎧就直接把他送到梅家,請他們家的保姆幫忙看管一下。
陳凱歌還記得,他是在5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梅蘭芳和梅葆玖。那天晚上,陳凱歌又被送到梅家“寄存”。梅家的院子不是很大,但是收拾得很雅致、清凈。忽然,陳凱歌聞到了一陣非常特別的香氣,像是食物煮熟的味道,他循著香氣,跑到廳堂里一看,一位很好看的伯伯正在喝粥,旁邊站著一位俊朗的青年,正在為他布菜。他們倆長得是那么相像。
原來,梅蘭勞經(jīng)常帶著梅葆玖一起登臺,晚上演出回來,總會吃點宵夜再去休息,這道雞粥便是爺倆每晚必喝的養(yǎng)生美食。從那之后,陳凱歌也常常在晚飯后再溜到廳堂等他們演出回來一起吃夜宵。印象里,梅蘭芳總是比較沉默,默默地坐著,默默地喝粥,但是臉上始終帶著微笑,這讓陳凱歌“寄居”的日子很放松。
梅家逐漸成了童年陳凱歌心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那個青磚灰瓦的小院子,有著太多的不一樣。梅家院子里有兩株柿子樹和兩株海棠樹并排而立,梅葆玖告訴陳凱歌,這可不是隨意種下的,這四株樹放在一起,是“事事平安”的意思。吃著香甜可口的柿子,陳凱歌在美味中感覺到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上世紀50年代,在中國家庭里,電視機還是個稀罕的物件兒。而梅家卻有一臺電視機,那是蘇聯(lián)政府送給梅蘭芳的禮物。一天,后院有人說看電視了,陳凱歌趕快跑去。只見桌子中間放著一個紅綢子蓋著的方形物體,掀開綢子,露出了一個四方的木質(zhì)紋理邊框的盒子。陳凱歌傻傻地站在一旁,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大家說的那個能裝人的神奇盒子。電源接通后,有人在開關上撳了一下,音樂馬上就響了起來,電視里,正在播放一個舞蹈節(jié)目。歡快的樂曲聲中,舞蹈演員翩翩起舞。陳凱歌被眼前的這一幕震撼了,原來鄰居們說的是真的,盒子里的人真的會動。他急忙跑到電視機后面去看,看看后面是不是有人藏在那里。大人們看著他的舉動,好一陣笑啊!
在梅家書房的架子上,擺放著一只紹興酒壇子,這是梅蘭芳用來吊嗓子用的。因為擔心自己吊嗓子的聲音打擾別人休息,他每天都對著壇子發(fā)聲。其實,他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于周圍熱愛他的鄰居而言,能夠聽到京劇大師練聲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路過梅家外面,里面?zhèn)鱽淼偷偷膮s又婉轉悠揚的梅派唱腔,仿佛令整條護國寺街一下子變得婉約多情起來。
年輕的梅葆玖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時尚的,他是汽車、音響以及一切“跟電有關的機器”的發(fā)燒友,對音響的里里外外了如指掌,甚至自己還鼓搗出了一臺立體聲音響。遙控飛機模型他也做得很好,他做出的小飛機,比市場上賣的那些小飛機飛得都高。陳凱歌和梅家第三代孩子總是喜歡跟在他后面玩一些新鮮的玩意兒,那些快樂永遠地留在了陳凱歌的童年記憶里。
信任是最好的機緣
梅蘭芳的次子翻譯家梅紹武用10年時間寫了一部20萬字的劇本《梅蘭芳》,這個劇本,得到了梅家長幼的一致認可。梅家人一直希望能把《梅蘭芳》搬上大銀幕。
梅家起初是希望擅長表現(xiàn)細膩情感的香港導演關錦鵬來執(zhí)導《梅蘭芳》,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之后,他們彼此都發(fā)現(xiàn)這不是最好的選擇,文化上的差異會導致無法深刻地表達作品最想表達的東西。在放棄了與關錦鵬的合作之后,梅葆玖停止了尋找新導演的想法。
有一天在家,梅葆玖無意中看到了一部表現(xiàn)京劇演員情感命運的電影《霸王別姬》,片中導演對于情節(jié)的設置、演員的安排以及節(jié)奏的掌握都很精到,這使梅葆玖眼前一亮。當看到片尾字幕上的“陳凱歌導演”這幾個字時,他就更激動了,原來最合適的導演就是他看著長大的鄰家小男孩啊!
梅葆玖當即就去找陳凱歌。在陳凱歌的工作室,梅葆玖開門見山地把自己希望由他來執(zhí)導《梅蘭芳》的意思一股腦兒說了出來。對于梅葆玖的突然造訪,陳凱歌顯然沒有心理準備。那一天,梅葆玖和陳凱歌聊了很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情,那些鄰里之間的親切往事溫暖著兩代藝術家的心。
梅葆玖回去后,第二天又派人送來了梅紹武的劇本手稿以及梅蘭芳各種各樣的傳記和資料。半人高的文字,陳凱歌足足看了五個月。在這五個月里,關于梅蘭芳的種種過往在陳凱歌的腦海里堆砌成了一部電影的最初脈絡,他認為這將是一部精彩的電影,將表現(xiàn)出“伶界大王”輝煌多姿的人生。但同時他也是有顧慮的,人物傳記電影不好拍,可發(fā)揮的素材是固定的,這會讓導演不太自由。更何況梅蘭芳先生名氣那么大,萬一拍成后讓人覺得哪里有瑕疵,不就玷污了大師的名聲嗎?
了解到陳凱歌的顧慮后,梅葆玖親自來找他,說帶他去見一個人。一路上,梅葆玖都沒有說話,陳凱歌心里盡管很奇怪,但是也沒有多問。梅葆玖帶著他去了一家醫(yī)院,到了住院部,推開病房的門,梅葆玖這才開口:“凱歌,這位是我的哥哥梅紹武,我本來不想打擾病中的他,但是我希望作為劇本原著者,也作為梅蘭芳之子的他,來和你聊一聊《梅蘭芳》,聊一聊我的父親。”梅紹武已經(jīng)病了一段時間,但對弟弟帶陳凱歌來,他是很歡迎的。他對陳凱歌細細地講述了梅蘭芳的一生,也向陳凱歌介紹了自己心中對于父親和梅派藝術的理解。
眾所周知,梅蘭芳當時有一位紅顏知己孟小冬,這段愛情是梅蘭芳刻骨銘心的一份情感。陳凱歌希望在電影里,可以大大方方地將這段戀情道出。但是作為梅蘭芳和梅夫人福芝芳的子女們,梅葆玖和梅紹武能接受電影表現(xiàn)父親家庭之外的感情嗎?
當陳凱歌小心翼翼地提起孟小冬這個名字時,梅葆玖和梅紹武的表情都變得很凝重,陳凱歌頓時有些忐忑不安。過了一小會兒,梅葆玖看了一眼哥哥,然后很認真地對
陳凱歌說:“一定要把孟小冬和我父親的感情拍出來,那是我父親很真摯的一段感情,也很美好。我們沒有權利讓孟小冬在父親的生命里消失,我們要尊重事實。”梅葆玖的一番話讓陳凱歌完全放下心來,他從梅葆玖身上仿佛看到了梅蘭芳的那種對藝術的尊重和真誠。他對梅葆玖和梅紹武承諾,一定會好好地拍《梅蘭芳》!
在扮演梅蘭芳的演員選擇上,陳凱歌大膽啟用了生于北京的香港流行歌手黎明。消息傳出,質(zhì)疑聲一片,大家都覺得黎明不可能演出梅蘭芳的神韻來。但是陳凱歌根據(jù)自己小時候?qū)γ诽m芳的認識,覺得這個角色非黎明莫屬。但在最終決定之前,陳凱歌還是約上黎明去梅葆玖家,讓梅葆玖看看。
這是梅葆玖第一次見到黎明,覺得黎明眼神里的絲絲憂郁以及身上干凈明亮的氣質(zhì)都像絕了年輕時的梅蘭芳,對由黎明來扮演梅蘭芳,他很有信心。作為人物傳記電影的演員,除了要在形象上接近,氣質(zhì)相像也很重要。而這兩點,黎明都具備了。梅葆玖鼓勵黎明:“我父親是那個年代的巨星,而你是當今的‘天王’,我相信你能夠演出藝術家的沉靜和舞臺上的光芒來!”
用一種情結去再現(xiàn)梅蘭芳
2007年7月14日,電影《梅蘭芳》在北京正式開機拍攝。那天早上,陳凱歌收到梅葆玖發(fā)來的一條短信:“從今天起,梅蘭芳就屬于你,屬于你們整個劇組了!”
為了讓黎明的扮相更神似,梅葆玖把跟隨自己幾十年的專用化妝師派到劇組,給黎明擔綱化妝任務,讓黎明的妝容看起來更有傳統(tǒng)旦角的美感。
2007年9月29號晚上,《梅蘭芳》劇組從北京電影制片廠二號棚里出來,來到仿古建筑群明清一條街,拍攝一場青年梅蘭芳和邱如白在月光下探討京劇變革的戲。
這場戲是要表現(xiàn)梅蘭芳在藝術上求新,在感情上對朋友真誠。陳凱歌希望畫面效果要出來一種清凌凌的美感,要兩個人在月光下完成對手戲。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劇組特意調(diào)來一輛大吊車來吊高燈光。
拍攝從傍晚5點開始,到深夜11點半左右,大吊車突然失去平衡,向一方傾倒,吊車臂先是砸中了制景中的房屋,屋子的幾根梁柱和瓦塊隨之砸向正在現(xiàn)場的4名工作人員,當時在場的副導演米蘭丁被砸中了腦袋,劇組的另三位工作人員則分別被砸中了左手、臉和腿部。
事發(fā)時,陳凱歌正在和當天剛進組的日本演員安藤正信在一旁說戲,兩人所在的地方離幾個傷者還不到1米遠。陳凱歌眼睜睜地看著工作人員受傷,卻來不及拉開他們。
事故發(fā)生后,陳凱歌非常鎮(zhèn)定地指揮大家先將吊車穩(wěn)定,然后撥打了120,并親自將傷者送去醫(yī)院。所幸的是,經(jīng)過了一夜的治療和觀察,劇組受傷的工作人員均無大礙。劇組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一劫,第二天繼續(xù)開始工作。
第二天,梅葆玖得知劇組發(fā)生事故之后,給陳凱歌發(fā)來了一條短信:“我聽說了昨天的事故,很擔心。希望你們保重。”這條短信,讓陳凱歌極為感動:梅葆玖身上有著太多的和梅蘭芳相似的常人情態(tài),對別人的關愛及時而貼切。陳凱歌告訴他:已經(jīng)處理好了,別擔心;事故發(fā)生后已緊急召開了安全會議,讓工作人員一定要以安全為重,多加小心。
2008年初,又一個難題擺到了陳凱歌面前,劇中扮演青年福芝芳的香港演員阿嬌卷入了“不雅照”事件中,而她在劇組的戲份還是很重的,并且已經(jīng)全部拍攝完成了。讓“不雅照”事件中的女主角出現(xiàn)在《梅蘭芳》電影中,無疑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這對大師的名聲是一種褻瀆。思想了很久,陳凱歌決定刪去阿嬌的戲。他說,這部戲是因為梅葆玖先生和梅家人的信任才誕生的,因此我要對得起他們對我的厚望,我要展示給世人的是一部干凈的戲,一個干凈的梅蘭芳!
梅葆玖得知陳凱歌忍痛刪戲后,特意找陳凱歌,他說,梅家人是很開明的,不會因為阿嬌的“不雅照”事件就否定陳凱歌對于演員的選擇,希望陳凱歌還是盡量保留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在梅葆玖的勸說下,陳凱歌保留了青年福芝芳頂著紅蓋頭嫁入梅家的那一組鏡頭。這使得影片在刪去戲份后不會顯得突兀,而阿嬌在這一場戲中始終蒙著紅蓋頭,觀眾也不會看到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