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千絲萬縷繩藝

千絲萬縷繩藝

時間:2023-05-30 10:36: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千絲萬縷繩藝,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中國書法;哲學思想;道法自然;中庸;禪宗;影響

一、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

中國書法的起源和發展有著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書法字體的演變也形成了系統的體系。書法的起源與發展與漢字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起源是建立在漢字的基礎之上的。有關漢字的起源眾說紛紜,如結繩說、八卦說、倉頡造字說等。漢字的產生并不是突如其來,而是一定時代的產物,但真正奠定書法發展的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商周到戰國這一時期,出現的金文也是脫胎于甲骨文。隨著時代的變化,直至秦始皇統一了七國建立了秦朝時,中國書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到了漢代,是書法藝術發展更加完善,字體更加齊全的時代,在小篆的基礎上,書法藝術沿著兩個方向發展,出現了隸書和草書。沿著另一個脈絡,出現了草書,這個時候的草書是章草,還沒有達到后期的放縱恣肆,只是稍有映帶。魏晉時代,二王將章草發展成今草,也就是行書,行書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到了唐朝,楷書發展到了,出現了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等著名的楷書大家。總的來說,中國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與傳統文化有很大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哲學思想在書法中的滲透和體現。

二、哲學思想與中國書法的聯系

哲學思想博大精深,與藝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中,帶普遍性的根本規律。也可以說哲學具有一定的理性性,而藝術更多的傾向于感性情感的顯現。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形式,但是藝術的發展也離不開一定理性思維的指導,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哲學思想并不是直接與藝術產生聯系的,而是通過美學這一中介才產生的。尤其是中國書法中,更是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包括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中庸的思想和佛學的禪宗思想等等。“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提出來的。提出了“人法天、天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萬物本源之理,認為“自然”是永恒存在的,主張一切事物必須遵循其本源,順應自然,才能使萬事萬物達到完美和諧的境界。儒家的中庸思想,也被古人稱為中道和中和之道。關于中庸思想的解釋有多種說法,朱熹自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佛學禪宗思想也是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禪宗思想的發展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才產生的。這種禪宗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在禪宗思想里所體現出的空靈、幽靜、淡然、平和等等的各種思想都對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因為禪宗思想的出現,使得中國書法出現了的新的氣象、新的面貌,這種思想與書法的結合,對后世書法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哲學思想內涵豐富,對各種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更是積極而深遠。

三、哲學思想在中國書法中的具體應用與體現

中國書法主要是通過書寫者書寫漢字,傳達一定的思想情感,是性情的流露。然而這種率真、自然的思想情感除了書法家自身的天賦以外,也和自身人生經歷、文化修養有很大的聯系。當書法家有了很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書寫功力,再加上大自然對自身靈感的啟發,才能達到天人合一、人書俱老的境界。將哲學思想與中國書法融合在一起的書法家數不勝數。唐代的草書大家張旭從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器等日常生活中領悟了書法的奧妙;同時代的懷素從夏天觀云峰隨風變化無常體會到草書的變化多端;宋代的書法四大家之一黃庭堅從船夫的長年蕩漿領悟到用筆之妙。總而言之,這種類型的書法家主要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學思想使得書法大家能夠領悟到其中的真諦。東晉時期的書法大家王羲之婦孺皆知,被譽為“書圣”,他在前人的基礎上,變古法、創新體,開創了今草之先河。他的《蘭亭序》“飄若游龍、婉若驚鴻”變化非常豐富,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變化多端,可以說是一帖一面貌,但是他依然能在作品中將哲學思想運用的游刃有余,哲學中的中庸思想就有很好的體現。他能從整體上把握字的章法,也能從局部表現字與字之間的映帶、收放。然而,要很好地把握“度”,就要經過反復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高度、才能達到書法中的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境界。禪宗這種哲學思想根植于我們東方文化這片土壤之中,使得書法藝術產生了更加獨特的審美意趣和審美思想。在書法歷史的發展中有不少書法家是僧人,他們用禪來比喻書法,將二者相提并論。認為書法和參禪是同樣的道理,講究心無雜念、靜心思考,以達到頓悟的境界。

四、哲學思想與中國書法融合的意義及影響

書法藝術和哲學思想二者的發展是彼此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結果。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書法家能從中領悟出書寫時用筆的剛柔相濟、陰陽相生的意味;能正確處理書寫時黑白的相互關系、筆墨的濃淡、點畫的輕重、粗細;能使書法家的心靈得到凈化,不貪圖名利,真正的追求藝術中的真、善、美,使書法家的情感能夠真實的傳達,使得性情可以自然的流露。任何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融入,哲學思想影響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使得書法藝術流派紛呈、光輝燦爛,對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像齊白石、張大千、啟功等這些藝術大師,成為不同時代的象征,成為后世書法學習的代表。中國書法內涵豐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哲學思想以及各個藝術門類息息相關,它可以稱為是紙上的舞蹈,也可以稱為是紙上的音樂。書法藝術凝聚了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氣質、思想觀念、文化內涵等等,是我們華夏的精髓所在,是我們的驕傲。總之,它里面所體現的哲學思想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黃山書社,1990.

第2篇

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具有平面化、裝飾性、寓意性等特征,它與現代平面設計在藝術形式表達方式、寓意的造型手法、強烈的民族特征等方面具有極為緊密的關聯性;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可以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和標志設計中。

關鍵詞:

現代平面設計;剪紙藝術;課程教學;借鑒

一、中國傳統民間剪紙的藝術特征

剪紙又可以稱作為刻紙,還可以稱其為窗花或剪畫。剪紙在漢代之前已開始萌芽,漢代造紙術發明以后,剪紙很快得到發展并普及,至明清時期民間剪紙藝術已達鼎盛。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取材簡單,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剪紙不僅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強的裝飾性,還具有驅邪避害、求吉納祥的美好寓意。傳統剪紙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平面化特征

中國傳統民間剪紙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不具備像其它畫種所能表達出的特點,例如復雜的畫面、光影效果、體積感,以及縱深度和起伏感強等。剪紙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將生活中的物體與景象三維立體形象轉化為二維平面形象,畫面的構成方式以點、線、面為主,線條簡練概括、刪繁就簡、層次壓縮、以少為多的處理方式,使畫面內容具有重點突出,虛實相稱的平面化效果。

2.裝飾性特征

中國傳統民間剪紙的主要用途可以作為窗花、燈花、墻花、門箋及頂棚花等,剪紙在這些領域中的運用展現出了具有重要的裝飾性特征。民間剪紙的產生及流傳,與中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與活動關系密切,喜慶節日、婚喪嫁娶,質樸的勞動人民用剪刀剪出美麗鮮艷的圖案貼于墻壁、門窗與燈籠之上,用以裝飾和渲染喜慶的氣氛。其作品內容和選題上可謂不拘一格,既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又有動植物等。作品通過剪紙藝人在創作手法上進行大膽取舍,進行裝飾性的藝術處理,使其線條流暢,色彩鮮明。

3.寓意性特征

中國人在情感的表達上比較內斂,剪紙作品在內容的表現上其實就是民間藝人個人情感的表達。【1】作品常具有深刻的吉祥寓意,最常見的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形式有“年年有余(魚)”“松鶴延年”“多字(籽)多福”“連(蓮)生貴子”等等。

二、中國民間傳統剪紙與現代設計之間的關聯性

現代平面設計通過其點、線、面基本形態的相互關系,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新的藝術形式的創造,從而表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不管中國傳統民間剪紙的題材與藝術風格如何變化,它的藝術形式的表達方式都是以平面結構來體現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用點、線、面的方法構成不同的藝術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二維空間藝術的體現。【2】中國傳統民間剪紙作品在內容的表達上,主要依據內容的需要,將不同的物體、不同的時空相組合,根據圖形的需要再進行合理、大膽地變形夸張,以此來表現藝術的美感。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藝術語言(如對稱、重復、發射、平衡等),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了平面設計的構成特點。現代設計與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有著可謂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正是剪紙藝術的美好的寓意,給當代藝術設計帶來新的設計思路。現代設計在創作過程中會參考傳統民間剪紙的造型并對其進行再創造、提煉和運用,使其符合現代設計的時代特征。傳統剪紙與現代設計之間的關聯性具體還可以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現代設計的造型手法有著寫意、簡潔的藝術特點,而傳統剪紙正是寫意重于寫形,寫形重于傳神,卻又不以形為枷鎖,隨心所欲。在這一點上,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與現代設計可謂不謀而合。第二、民間剪紙用富有寓意的造型手法來展示具有吉祥意義的主題,而在現代設計中,設計者可結合自己的設計思想,借用傳統剪紙中某些具有象征寓意的語言元素,并加以變化和創新,使其既顯示出傳統圖形的神韻,又能體現出現代設計的韻味。第三、中國民間剪紙植根于民俗活動,有著豐富的表現題材,內容包括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圖騰崇拜、戲劇人物、動物植物等等,可以說是一部較為完整的中國傳統工藝作品集。【3】而在現代設計中,設計師也在極力將剪紙藝術中的一些有著鮮明個性和強烈民俗特征的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從而設計出很多眾所周知、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設計作品。

三、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在現代設計教學的運用

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可以從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中進行有益的吸收和借鑒。借鑒和吸收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中的平面化、裝飾化、表意性的語言特點,可以使現代平面設計避免概念化和標準化,使設計作品在思想內涵與視覺語言上具有原創性和多樣性。在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其表現手法,還可以啟迪現代平面設計工作者的創作靈感,從而豐富現代平面設計文化的底蘊和內涵。

1.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的借鑒和運用

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借鑒剪紙的鏤空元素鏤空服裝特定部位,使服裝具有朦朧、通透的藝術效果。傳統民間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給現代的服裝設計帶來新的設計靈感,在時尚的現代服裝設計潮流中,服裝設計師將傳統剪紙元素與服裝設計巧妙結合,將時尚與傳統合為一體,在視覺上使人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在服裝設計教學上可借鑒剪紙元素:貼圖和鏤空。貼圖的表現方法如將盛開的花朵(如牡丹)等與飛舞的蝴蝶剪紙圖案貼印在現代的服裝上,既個性又時尚,使現代性與民族性有著完美的結合,使人印象深刻。

2.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的借鑒和運用

在包裝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啟迪學生把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以及吉祥寓意運用到包裝設計中來。所謂包裝設計,直白地說,就是將商品的包裝進行設計、策劃,使其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具有欣賞價值。不管是在商場柜臺,還是在繁華的街市,各種商品的包裝可謂風格迥異、形態萬千,使消費者對每種商品的包裝都有著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也體現出人們的消費觀念:要求商品從單純功能性轉向功能性與審美性并重。如傳統剪紙中的圖形符號中所表現出來的虛與實、具象與抽象的藝術語言正好被現代包裝設計所使用。【4】剪紙中的各種藝術語言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是被約定成俗的,它的內涵十分豐富。在包裝設計中運用這些吉祥寓意圖案,如:魚、蓮、牡丹,及一些抽象娃娃等,就會賦予商品一種美好的寓意。

3.現代書籍設計中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的借鑒和運用

在書籍設計教學中,學習借鑒傳統剪紙的平面化特征、裝飾性特征及寓意性特征,進行書籍設計活動。在現代的生活中,書籍的閱讀是人們增長知識的來源之一。但書籍閱讀的知識性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人們對書籍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知識性的層面上,悅目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現代設計工作者從傳統藝術中尋求書籍的設計語言,最為大眾化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中的美好寓意、極強的裝飾功能等等,它起著傳播禮儀、頌揚中華傳統美德的作用。書籍設計中剪紙語言元素的運用也可以說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不僅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愉悅,還有助于讀者對書籍內涵的深入了解。

4.標志設計中的傳統民間剪紙語言元素的運用

現代標志設計的基本功能是用圖形的形式來傳達信息,它傳達信息的功能很強,在一定的條件下,它的訴求力會高于語言文字的功能,因此它被現代社會各個方面廣泛運用。在現代的標志設計教學中可以使用傳統剪紙語言元素,運用傳統剪紙作品中富有象征意義或具有一定歷史淵源的圖案,提煉加工后加入新的視覺傳達設計語言元素,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例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標志,其原形為中國傳統民間剪紙中的鳳凰形象,只是在設計過程中加以簡化而已。同時其形狀又是英文VIP(尊貴的客人)的藝術變形,在顏色的選用上,使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大紅、象征著吉祥、幸福、祥和和圓滿的寓意,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又是太陽之精,是人間祥瑞的象征,以此為標志寄托著國航人真誠服務社會的情懷和對安全至上的永恒追求,同時也是對乘客的一張吉祥與幸福的祝愿。而中國銀行標志的設計也充分體現出了剪紙文化的內涵,從紅繩和古錢這兩個不同的元素著手,巧妙地使紅繩與錢孔結合而構成一個“中”字,也是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的范例。

結語

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是一座蘊藏極其豐富的寶藏,它對現代平面設計起著借鑒和啟迪作用。它具有民俗生活所賦予的文化品性,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蘊含著許多后現代設計觀念及藝術特征。【5】將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與現代的平面相比較,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民間剪紙作品中透露著大量的現代平面設計語言,在現代平面設計課程和教學中,借鑒和研究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圖形表意性、平面化和裝飾性的特點,可以使現代平面設計作品具有新的設計語言。在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借鑒剪紙時要避免簡單復制和拼湊,而應該結合學生的設計思想,借用一些具有寓意的剪紙樣本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或是將傳統民間剪紙中的一些藝術語言進行變化、重組和創新,使其既有現代平面設計的意味,又體現出傳統圖案的神韻。

作者:周曉梅 單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工藝美術系

參考文獻:

[1]陳偉萍.論中國民間剪紙造型[J]南京建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52-56.

[2]魏鄭清.傳統剪紙紋樣在平面構成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檔案,2010(5):92-93.

[3]朱亞.民間剪紙與現代平面設計的關系[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4(4):165-168.

第3篇

關鍵詞:學生;體質;學校體育;目標;達成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10)04-0097-03

Abstract:Physical deterioration of students had closely related to achievement of school sports objectives. In order to reach a comprehensive school sports goals, it was necessar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to establish a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life-long physical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because of youngsters physique about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Secondly,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should devote to form a system which enhancement of teenagers physique was a systems engineering, mainly through focusing on changes in values, implementing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only this way, the periodical goal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trengthening physique for young students could be fully achieved.

Key words: student; physique; school sports; goal; achievement

1 前 言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學生體質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各國政府都非常關注。自1985年以來,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體質現狀,我國也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全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調查。體質調查的結果表明,雖然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同比有所增長,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幾種常見病的患病率下降,但青少年學生體能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趨勢,其中2005年與1995年的監測結果比較,學生在柔韌性、爆發力、肌力、耐力、肺活量等方面都呈現下降的趨勢,而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為連續10年下降,耐力素質則連續20年下降。這使得眾多有識之士憂心忡忡,或大聲疾呼吁請關注,或出謀劃策試圖使這種局面得到改觀,更多的人在分析和思考。那么,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根據學校體育的固有特性及其與學生體質之間的聯系,分析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的緣由,尋求改善這種狀況的對策更是責無旁貸的。

2 學生體質下降與學校體育的責任

2.1 體育課程目標宣示了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的責任

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對于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體育的本質屬性和學校體育的目標所決定的。盡管人們對學校體育目標內涵的描述多種多樣,但基本的共識是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延伸,要全面鍛煉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正常發育和生理機能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御能力;要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學會科學地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健身和衛生保健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形成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這是學校體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學校體育基本價值的整合。在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也明確地將參與運動、養成習慣、掌握技能、學會保健、提高素質、增進健康等作為大學體育的課程目標。毋庸諱言,無論哪個學段,體育課程目標都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極為重要的內容,學校體育承載著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職責,它通過搭載在各類教學文件中加以宣示,從而成為學校體育的基本任務。試想,如果學校體育目標得以真正達成的話,那么青少年體質測試的結果也完全應該是我們所期待的狀況,但現實與我們理想的目標卻有著如此大的差距,癥結何在?我們有必要客觀地加以審視。

2.2 學生體質狀況反映了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程度

學校體育目標是學校體育所必須達到的標準。誠然,這個標準是有層次的,是漸進式地逐步達成的,在正常情況下,構成學校體育目標內涵的指標參數呈現出不斷向上的態勢,應該是一個基本規律。因此,當學生體質測試的結果反映出作為學校體育目標核心指標的學生體質持續下滑時,我們不得不進行深刻的反思。從體育的本質屬性來看,增強體質是學校體育目標中追求的核心價值,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與否同學生體質的增強有著極高的相關性。如果僅僅從學生體質測試的結果來看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情況的話,無疑是難以令人滿意的。這些年來,雖然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學生身高、體重等形態指標得到明顯的增長,但學生的肥胖檢出率和近視率卻居高不下,反映學生鍛煉狀況、體質與健康水平的肺活量和身體素質等則明顯滑坡,體質綜合評價水平下降,現實的情況離我們學校體育目標的既定標準還相差甚遠。在學校體育的理念日趨明確,師資水平逐漸提高,教學條件不斷改善,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的今天,這無疑是令人難以接受和理解的。緣由何在,癥結在哪里?學生體質狀況可以反映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程度,但通過體育教師和學校的努力能夠使學校體育目標達成不理想的狀況得以根本扭轉嗎?我們體育教師不能不對此加以全面的考量。

2.3 學校體育面臨挑戰

達成學校體育目標是體育教師始終要致力為之的基本任務,這是職責使然。但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卻和很多因素密切相關。除教師的作用以外,學生主體的體育需求、參與的程度、體育活動的條件、社會的體育觀念等等,都會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產生影響。眾所周知,體育課是學校體育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學習體育基本知識,要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和掌握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得到思想教育和品格培養,但這并不是學校體育的全部,更不是增強學生體質的唯一環節,除了上好體育課以外,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而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就更加復雜了。有人統計,我國僅有8%的初中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高中生也僅有10.5%,我國每天鍛煉兩小時的學生只占6.3%,以上數據都遠低于美、日等國同類學生[1]。教育部體衛藝司楊貴仁司長表示,“全國66%的青少年學生表示每天鍛煉不足1小時,接近44%的青少年學生睡眠達不到規定標準。”課業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成為造成學生體質下降主要因素之一[2]。此外,對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價值判斷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現在獨生子女多,家長們大都擁有望子成龍的心理,恨不得讓孩子將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怕體育活動占去了學習時間,“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全然不顧體育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和良好的素質結構構建的積極意義,甚至還有家長為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而出具假證明的現象,一門心思都想待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再說。當然,學校體育設施不足的客觀現狀對學校體育的影響也是存在的,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吳鍵博士的調查研究反映,由于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北京等地也曾有媒體報道,由于很多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不足,以馬路為體育鍛煉和比賽的主要場地者不在少數。北京一所小學,400多名學生只有一個籃球場,平時的體育活動就是跳繩和踢毽子[3],狹小、連安全都無法保障的場地和單調的活動內容,這當然與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興趣和愛好相去甚遠。凡此種種,對學校體育目標達成和學生體質增強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還面臨諸多挑戰。

3 改善學生體質的辯證思考

3.1 學校體育是學生體質改善的中心環節

學生的體質狀況與學校體育的成效是密切相關的。雖然學生體質的下降是由眾多紛繁復雜的因素所導致,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非學校體育所能涵蓋,但學校體育對于增強學生體質既擔負著重要的法定責任,又對學生體質的改善擁有種種有利的條件,毫無疑問,學校體育是學生體質改善的中心環節。

首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而學生體質健康是全面發展的基礎,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肩負著從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角度促進學生構建良好的素質結構的責任,這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著眼點和追求的基本目標,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雖然決定學生體質狀況的因素很多,但學生在增強體質的過程中是主體,是最能動、最活躍的因素。作為教育者,體育老師是應該、也是可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的責任人。

第三,體育課程教學過程是最好的師生互動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學生可以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在學習、體驗和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激發體育興趣和體育需求,提高運動技術和技能,發現和逐步確立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和方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第四,學校可以給學生安排合理的鍛煉時間,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和提供基本的體育場地器材。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擁有熟悉的環境,選擇活動項目和把握鍛煉時間更為主動;可以尋找志趣相近的同伴,有助于活動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可以自發地或有組織地安排一些集體活動,使課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以進一步提升活動的強度和效果。

第五,學校體育是一個既有嚴密的組織、又有充分的自主性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遵循教學原則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受到系統的體育知識和體育鍛煉方法論的教育,體驗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校所能提供的條件,進一步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有針對性地改進運動技術,發展身體素質,強化運動技能,這個過程仍然具有體育教師的有效指導,使學生體質事半功倍地得到增強成為可能。

3.2 青少年學生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系統工程

學校體育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陣地,努力達成學校體育目標是體育教師的基本職責,達成學校體育目標和增強學生體質具有一致性。但是不論是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還是學生體質的增強,僅從學校體育的層面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青少年學生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學生的身份來看,通過學校體育來增強學生體質是內部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必須承擔起責任。但學校體育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同周圍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解決學生體質的問題必須置于系統的視閾下加以考察。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一些觀念和認識方面的誤區對學校體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第一,扭曲的教育質量評價觀導致了培養目標的異化。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即使學生最終成為能夠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有著強烈的責任感,既會做事,又會做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質量的優劣,都要以此為標準來全面評價。但時下人們評價一個學校的教育質量時,最常見的參照系莫過于升學率和統考分數排名了,中考上重點高中的人數有多少,高考上一本和二本的情況怎樣,統考排名是否列前茅等等,成了教育質量高低的準繩,與學校和教師的切身利益也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因此,升學率和統考排名就成了許多學校和老師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學校的培養目標異化成了升學率和統考排名。于是,為了升學率和統考排名,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等有悖于教育規律的手段應運而生,體育課被忽視,課外體育活動時間被擠占的現象就司空見慣了,學校體育被邊緣化,學校體育目標的達成受到了沖擊,學生的體質受到了影響。

第二,片面的成才觀弱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望子成龍,希望孩子上最好的中學、大學,拿研究生文憑甚至博士學位等成了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目標,因此,常常是有意無意地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仿佛只要這樣,孩子就能成才。而社會上的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也一味地強調文憑,全然不顧這些崗位是否真正需要高學歷,高學歷和高素質能否劃等號。家長的好高騖遠加上社會上盲目追求高學歷的推波助瀾,使爭取高分成了學生的第一要務,青少年學生愛好活動的天性被外因所抑制,全面發展的需求被弱化,身心發展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的基本認識被忽視。

第三,錯誤的價值觀導致了對體育價值的漠視。青少年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生命力旺盛,一般情況下,大都不會出現大的疾患,參不參加體育活動在身體上暫時還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把這些時間花在學習上可能更有價值,能產生現實的效果。殊不知健康的根基需要長期構筑,鍛煉與不鍛煉的效應是滯后的,青少年學生的表面健康導致了人們學校體育價值的漠視。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家庭教養的過于溺愛和嬌慣現象等導致的生活無規律,偏食、挑食,怕苦、怕累等現象,對青少年體質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學生體質的下降,與上述諸因素的共同作用有著直接的聯系。

4 結 語

教育是以培養人為己任的,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能夠在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人。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通過學校的教育,把下一代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毫無疑問,他們要在未來的社會中能夠生存和發展,健全的體魄是至關重要的基本條件,青少年體質關乎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少年強則國強”,切實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仍然非常繁重,我們必須辯證地思考,有效地推進。

4.1 以學校體育為主戰場,以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和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為抓手,優化學校體育工作,全面達成學校體育目標

觀念是先導,沒有正確的觀念,相關的工作將是盲目的。體育活動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的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徑,是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法國頒布的《體育法》提出,“體育活動是每個公民身體協調發展、保持健康和增強體質的基本因素,也是教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但人的體質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保持都是不能一勞永逸的,需要人們終身不間斷地參與體育活動,以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這就是我們應該具有的終身體育意識。當然,體育活動的參與除了意識以外,還需要科學的鍛煉手段和穩定的興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去體驗和發現最適宜自己的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并逐漸把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轉化為穩定的間接興趣,主動地投身到體育活動中來,掌握科學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形成必要的終身體育能力,這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是大有可為的。毫無疑問,這個過程中的幾個方面我們都要認真地加以把握。首先是要運用最有效的宣傳方式,使終身體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學校領導和師生員工形成共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往往難度很大的工作,需要高度的智慧。第二是要處理好體育課程教學與終身體育的關系,要明確體育教學是為終身體育服務的,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和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方法和練習手段體系,這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第三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長期以來,過分強調動作規格、運動負荷、練習密度和統一要求的傳統教學觀念主導著我們的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學充斥著強制和命令,統一的要求和刻板的程式化等使學生的個性被禁錮,主體性無從發揮;因而運用符合體育教學規律、能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樹立和終身體育能力培養的體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的著力點,亦是達成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途徑。第四是卓有成效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體質不可或缺的場所。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組織的有效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關的場地設施等因素密切相關。而要解決這一類的問題,多個部門的齊抓共管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只要我們以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和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為抓手,下力氣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就

能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崇尚體育的信念和熱愛運動的習慣,具備科學鍛煉的能力,使學校體育的功能順理成章地向全社會伸延,從而為青少年學生體質的改善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學校體育目標的圓滿實現。

4.2 以價值觀的轉變為重點,以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為主要措施,為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增強營造良好的環境

平心而論,健康是人人都希望擁有的,體質下降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現象,出現體質下降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應歸結于人們價值判斷的失誤。為追求高分和升學率而犧牲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甚至擠占體育課,忽視學生的體育需求,不是人們認為體質不重要,而是覺得拿高分,上好學校是當務之急,可以為人生理想的追求邁出堅實的一步,非常現實。然而,除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長遠影響不說,體育活動促進身心健康而對提高學習效率的積極作用本應是眾所周知的,兩者并不矛盾,但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下,體育的價值被嚴重地低估了,學校體育的地位被降低,學校體育的功能被弱化,在這種情況下,轉變或者說回歸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念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當然,導致體育價值低估是有著深層次的社會根源的,社會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價方式和嚴峻的就業情況使得學校的教育目標為“應試”而出現偏離,弱化學校體育有時也是學校屈從于種種壓力的無奈之舉。毋庸諱言,學校體育形勢的改善與社會認識的提高有著高度的相關性,為了促進體育運動的開展,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即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法規,表達了要提高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意愿,明確宣示了全民健身計劃要“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這是從國家的高度對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可資利用的有力武器。我們要以貫徹這些法規為契機,維護學校體育工作的地位,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使這些法規落到實處,真正為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增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是體育教師的職責,但它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師生、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運用真情和智慧,使系統內部形成合力,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學校體育目標就可以全面達成。

參考文獻:

[1] 馬北北.國民體質監測顯示青少年體能連續十年下降[N].中國青年報,2010-3-30.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信丰县| 福贡县| 白朗县| 揭东县| 洛南县| 防城港市| 万州区| 同心县| 遵义市| 都兰县| 屯留县| 金寨县| 怀集县| 遂宁市| 昭觉县| 浪卡子县| 武定县| 大英县| 庆元县| 蚌埠市| 宁晋县| 白沙| 环江| 西畴县| 论坛| 夏邑县| 中宁县| 基隆市| 万盛区| 思南县| 通榆县| 甘德县| 兴宁市| 辽阳县| 白河县| 河间市| 翁源县| 怀柔区| 鹤峰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