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6: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人與海海明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因為3月中旬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聯合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金槍魚頓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門話題。3月18日CITES就摩納哥提出的“將藍鰭金槍魚列入世界瀕危物種保護名單”的提案表決之前,一邊是摩納哥得到美國的支持,“美日貿易摩擦不可避免”;一邊則是日本方面“恐慌食無魚”。但表決結果令支持該提案的國家和環保組織失望:提案被否決。
媒體也用報道表明了各自的傾向:《紐約時報》第一句就是:“這一天對金槍魚來說是最悲哀的一天?!庇浾哌€指出,因捕鯨、殺海豚備受爭議的日本人,在金槍魚提案上也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日方不僅提早兩周到多哈展開游說,就在表決日前一天,日本駐多哈大使館宴請CITES各國代表,作為“國粹”的金槍魚壽司分外醒目。
除了金槍魚,本次CITES大會還提交了限制捕撈鯊魚的提案,呼吁給捕鯊船發放捕撈許可證,尤其反對割下鯊魚鰭(就是東方人最愛的魚翅了)后將鯊魚扔到海里的做法。但提案同樣被否決。有科學家慨嘆,科學又一次屈從于經濟利益。“再見了,感謝所有的魚類”,《經濟學人》用這個傷感的標題悲觀預測魚類滅絕的未來: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欲,它們終將滅絕,將來要看到它們,只能到水族館去看了。
金槍魚提案的是是非非
這已經是日本第二次逃過CITES的制裁了。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金槍魚消費國,年消費金槍魚57萬噸,其中6萬噸為藍鰭金槍魚。今年1月,在東京筑地中央市場,一條產自青森縣大間町的232公斤的藍鰭金槍魚拍出17.7萬美元(約人民幣162.8萬元),買主是兩家日本壽司店和一家香港壽司店。人們認為,正是日本人對金槍魚的推崇,以及日本飲食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導致金槍魚需求量大大增加,帶來了過度捕撈、金槍魚種群數量大減等連鎖反應。有數據顯示,1950年,全球捕撈金槍魚總量約60萬噸:到了2008年,全球有超過5萬家壽司店,金槍魚捕撈總量近600萬噸。
1992年,瑞典率先提出藍鰭金槍魚禁貿提案,但鑒于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ICCAT,1969年成立)承諾將出臺嚴格的保護措施,提案未能通過。摩納哥2009年重提此提案,原因之一就是ICCAT的保護措施不力。1997~2007年,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數量減少60%,繁殖數量從20萬減到6萬頭,體形只有原來的一半大;同時非法捕撈增加2倍。而ICCAT的應對措施,只是將2010年的藍鰭金槍魚捕撈配額從2.2萬噸調整到1.35萬噸,并承諾2022年將致力恢復藍鰭金槍魚的種群數量,“如有必要,部分海域實行禁捕”。
爭議的焦點,在于把金槍魚定位為瀕危物種還是商業資源。摩納哥的主要依據來自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以目前的捕撈速度,在地中海產卵的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最快將于2012年消失。反方如利比亞則認為藍鰭金槍魚成為瀕危物種是“謊言”,魚群的減少被夸大了。從72國反對、43國支持、14國棄權的表決結果看,大多數國家覺得“瀕?!钡囊罁蛔?,同時擔心漁業受到影響。須知,光是金槍魚產業貢獻的GDP就達72億美元。
環保觀和道德感的詰問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中,老水手連續84天釣不到一條魚,第85天,他終于開張了,釣到了一條從未見過的比自己的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金槍魚?!皝戆?,來吧,讓我看看你是誰,我知道你是誰,用你的大尾巴來拍碎我的船,用你那堅硬的長吻來刺穿我的身體吧,我早已經做好了準備,我不會后悔,死在一條金槍魚的手里?!彼撕痛篝~搏斗,還要和尾隨而來的鯊魚搏斗,最終落敗,雖敗猶榮。海明威自己也釣過金槍魚,1929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釣過一條,1956年為拍電影《老人與?!酚轴炦^一條。
現在,除了像大間可這樣的著名金槍魚產地還保有前工業時代的釣鉤捕撈方式,人與魚之間符合“費厄潑賴”(fair play)原則地一對一互搏,捕撈金槍魚的主流早就變成屠殺。大型拖撈船上不但有直升機、全球定位系統(GPS)還有聲波定位儀搜索魚群,一旦有發現,就用巨網或是拋出大量帶餌的長線魚鉤,務必將魚群一網打盡。這正是環保主義者詬病的重點所在。
金槍魚還有一種捕獲方式是牧場式的“飼養”,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海域興起。捕撈到的金槍魚會在“牧場”圈養半年到一年時間,養得更大更肥再賣個好價錢。像西班牙的卡塔赫納港,一個大規模的漁場每年能出產1萬噸藍鰭金槍魚,一半以上銷往日本。但金槍魚每長1公斤肉,必須消耗沙丁魚等其他海產10公斤,同時產生大量廢物。
2009年11月,法國羅萊夏朵(Relais etChateaux,又譯“驛站與古堡”)豪華酒店業協會在大西洋濱海城市比阿利茲通過了一項公約:協會下屬的全球55個國家共475家酒店餐廳從2010年起不再供應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藍鰭金槍魚,就是基于這種“飼養”方式“太不道德”。而在北美,很多人認為,把魚類做成刺身和壽司,就是對魚的不尊重。
但這種基于政治正確的環保觀和道德感的詰問,會不會有把一種價值觀強加給另一種文化背景下的人群的嫌疑?很多人都困惑,為什么爭議那么大,日本人還樂此不疲地捕鯨殺海豚?需要了解的背景是,在前工業時代的日本,只出產稻米和魚類,日本人要到明治維新后才開始吃牛肉。明治青年敝衣短發吃牛肉鍋,被稱為吃“開化鍋”。而人與大魚的對峙,象征著人對自然界對手的征服。17世紀初在和歌山縣太田町由武士和田賴元首創“鯨合戰”法,主張“兵法捕鯨”,把鯨視為敵酋,合圍而殲滅之。這已經不僅僅是獲取食物,而是一種文化了。澳大利亞人嘲諷日本人以科研名義捕鯨是“為了更了解熱愛的東西,所以有必要殺掉它們”,但日本人也反詰,當年佩里上校率“黑船”架起大炮逼日本開國,理由就是為了捕鯨。區別在于,日本人捕鯨是用來吃,西方人是用來煉油。
同樣,魚翅、燕窩、熊膽等被中國人視為珍饈,但其獲得過程,以今天的觀點來看,是非常不道德的。中國人和韓國人吃狗肉,西方人完全不能接受;法國人把鵝肝視為國粹,但在外人看來,不就是脂肪肝嘛,而且是用那么不人道的強行填鴨式喂養,加利福尼亞州明令禁售鵝肝,而美國政府也曾以衛生問題為由暫停法國鵝肝的進口。
解決的辦法是什么?人工繁殖?減少產量?尋找代用品?或者,最根本的,干脆就不要吃它們?一邊是環保,另一邊是GDP;一邊是道德感,另一邊是口腹之欲。怎么選?這真是個道德的困境。
地球到底能養活多少人?
“所有的生物要想活下去,都必須學會節
制自己的欲望。對環境的限度摸索了幾千年,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之后,森林中的野獸和樹叢中的鳥兒明白了,無論在飲食上還是在生育后代上都不能不加以節制,否則就會破壞它們的棲息環境中難得的平衡,而這相當于自取滅亡。在自由意志的驅使下被逐出伊甸園、克服了純粹本能的人類則缺少這種自動調節機制。由于沒有這種機制,為了克服無盡的欲望,我們創造了嚴厲的上帝、通過了禁止奢靡的法律、遵從性方面的禁忌,在所有這些措施都無濟于事之后,我們又去鍛煉、減肥、看醫生或者開始信仰佛教。”《紐約書評》這樣剖析人類的反欲望機制,但顯然,這并不奏效。
在抑制口腹之欲方面,人類最早的嘗試是素食。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算得上是西方“素食之父”,他認為肉食是罪惡的:“只要人們持續無情摧毀低等動物的生命,他就永遠不能體會健康或和平的真諦。因為人們若不能停止屠殺動物,那么他們就會互相殘殺。的確,播下謀殺及痛苦的種子的人是不可能收成快樂及愛心的果實的?!贬屽饶材?、老子、柏拉圖等等都是著名的素食主義者,他們從哲學層面來提醒人們節制欲望,并上升為一種道德感的自我培育。
到了現代這個消費時代,黑猩猩權威珍?古道爾博士則呼吁人們少吃肉食,購買在地、當季的有機食品,并提出“食物倫理學”概念。跟先哲們從道德層面來提倡素食不同,古道爾是從環保的角度來考慮食物。肉食比素食消耗更多的環境資源,生產一斤肉的環境成本和能源代價,遠遠高于生產素食;而且肉食的習慣還占用了資源,一些人得到了享受,但另一些人更加貧窮。美國是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未來學家歐文?拉斯洛警告說:“如果全世界人都像美國人那樣生活,都這樣肆無忌憚地消耗自然財富,地球上的煤和石油將在5年之內用光。而地球則會在這一代人的時間里就流盡最后一滴血?!?/p>
地球到底能養活多少人?有科學家估算過,世界糧食年產量20億噸,足以滿足100億印度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按照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這個數字只有25億。地球現有14億公頃耕地,如果人人都是素食者,那地球可以維持100億人的生存:如果人類能利用所有陸地和海洋中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地球能支撐170億人口――也就是說,地球能養活多少人是個變量,取決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其毫無道德感地縱情饕餮,還不如節制些,哪怕有一點點道德潔癖。
世界瀕危物種
在過去的5個世紀內,約有900種動植物消失了。而瀕臨消亡的物種現在超過10000種。
圖表自上至下:
1 全球瀕危物種最多的20個國家
說明:在這些國家,自然環境在工業發展下急劇變化,明顯影響物種的生存。每個圖標代表10個物種,統計類別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和軟體動物。歐洲國家沒有列選,這并不代表那里不存在瀕危物種,只是程度和數量不同而已。歐洲國家里瀕危物種數最多的是西班牙。
2 自人類入住夏威夷群島以來,約有71種鳥類滅絕。
南極洲上有約17種企鵝消亡,12種數量急劇下降。
3 在瀕危植物方面,厄瓜多爾同樣高居第一,這個亞馬孫流域的國家所擁有的瀕危植物種數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兩倍,過去500年內,114種植物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