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寫馬的詩

寫馬的詩

時間:2023-05-30 10:35: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寫馬的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意象有觀念意象及高級審美意象之分,而文學藝術追求的是那種最能體現作家藝術家審美理想的高級意象。在中國古詩人的筆下,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級藝術形象,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深遠的歷史,早在《詩經》時代,馬意象就出現在了詩文中,到唐代詩人李賀的詩作中,馬的意象頻繁出現,并且馬的意象在李賀的詩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內蘊,如“瘦馬”的懷才不遇,但仍剛勁執著;“肥馬”的平庸無能但仍長期受用;以及“駿馬”境況凄涼但仍顯豪壯之情.

一、李賀詩中“馬”的意象與杜甫詩中“馬”的意象的異同

在唐代詠馬的詩人中,李賀和杜甫是最具代表性的。據記載,“在李賀的詩中,詠馬的特多,徑題馬詩及句中談到馬的竟達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杜甫的詠馬詩雖不算多,可查閱的整篇為詠馬且有代表性的詠馬詩有12首,[2]但是他的詠馬詩不但史料價值高,而且藝術價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賀同樣是寫詠馬詩,卻表達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且詩歌的表達形式也不完全相同。這是由詩人個性的差別和詩歌創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樣強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二人的馬詩傳達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下面就二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分別論述。

(一)不同的吟詠主題與不同的審美取向

1、不同的吟詠主題

首先,杜甫和李賀同樣是寫“馬詩”,樂觀的態度和對仕途的無限向往,表現在馬詩上,集中在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馬》,他寫到: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一般認為是作于開元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裘馬輕狂之際,所以語詞矯健豪縱,充滿著天地任我闖的睥睨之勢。詩歌風格超邁遒勁,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但是與李賀強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的仕途坎坷曲折、終不現用。但李賀為人又抱負不凡,自視甚高,在遭逢懷才不遇之下,自然郁結難抒,更何況造成他終生微卑的原因,竟是與之爭名者所謂的“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這樣的無稽之由。出身高貴卻毫無補益,少年成名卻不被賞識。

2、不同的審美取向

杜甫和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不同首先表現在杜詩多歌行體,詩歌感情充沛。而李詩則一律用五絕形式,詩歌鏗鏘有力。[4]杜甫所寫的十二首馬詩中。有7首為七言古體,這七首古體詩中有6首是歌行體詩歌。如《高都護驄馬行》和《李雩縣丈人胡馬行》各有十六句,《驄馬行》24句,《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達34句之多。杜甫為何要用歌行體來寫馬呢?歌行體可長可短的自由形式便于對馬進行細致的描繪,并且可以自由的抒情和議論。以《高都護驄馬行》[5]為例。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然來向東。

全詩采用七言句式,句式結構比較自由,較少講求對仗工整,形式的安排主要取決于內容的需要和抒情的要求。詩歌婉婉道出駿馬的來歷、志向和遭遇,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全詩除了“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一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對仗之外,其余的句對都算不上。

李賀的則不同,整組詠馬詩都采用五絕,簡潔明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馬的群像,刻畫有力深沉,寄托了詩人的情懷;李賀能寫出氣勢如此壯闊的全詩,實在難得。

杜甫和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另一個不同點是杜詩故事性強,李詩抒情性強。杜詩擅于對馬進行整體描寫,一首馬詩就是一匹馬的故事。馬的形貌、氣質、來歷、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二)相同的出仕愿望與相同的坎坷仕途

1、相同的出仕愿望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渴望出仕的普遍心態。杜甫和李賀也不例外。表現在詠馬詩上,杜甫有“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李賀有“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2、相同的坎坷仕途

杜甫先是在安史之亂爆發時被囚于長安,后冒險投奔唐肅宗,肅宗見其忠誠,授予左拾遺??墒嵌鸥ι怨⒅?,不肯屈從權勢,多次向統治者提出忠言善諫,不被采納,后被貶到地方任微職。他一等再等,始終沒有等到再被重用的一天。出于對肅宗的失望,他最后辭去官職,舉家搬到邊地秦州。從此,他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缺衣少食,諸病纏身。

二、李賀對“馬”意象寫作的繼承與創新

從《詩經》開始,“馬”的意象就成為中國古詩人抒寫的對象,并且賦予了馬一種精神品格,如《小雅?車攻》中的“蕭蕭馬鳴,悠悠旆旌”,③寫出了馬的俊朗,且暗示出英雄的昂揚斗志,又如《楚辭?離騷》中的“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③則又以“馬”的意象來寄寓詩人的壯志,以至到唐代,“馬”的意象頻繁出現,進而形成了一種寫作有關“馬”詩的傳統,雖然在杜甫的詩歌中也曾經出現有關“瘦馬”意象,但卻不如李賀筆下的“瘦馬”刻畫的傳神、意境構設的獨特。

三、李賀詩中“馬”意象的影響與發展

在中國文學史上,繼李賀之后,又出現了眾多寫“馬”的意象的詩人。如南宋詩人辛棄疾就是寫作馬詩最多的詩人,他繼承了李賀寫“馬”意象的傳統。游國恩說:“李賀的詩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晚唐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的詩,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語言、或在意象上受過他的影響。南宋、金元的詩人也有模仿他的詩歌的?!盵6]在辛棄疾的《稼軒詞》中,描寫了數量眾多的動物意象,其中數量出現最多的是“馬”的意象。

馬意象是李賀懷著一種深沉且特殊的感情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在詩人李賀的筆下,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馬的形象,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該意象背后的獨特內蘊;李賀以“瘦馬”自比,寄寓憂憤之情,與“肥馬”相比,深懷嘲諷之意,以“走馬”作比,深表不舍之情,可見,馬的意象在詩人的筆下已成為一種人格的顯現。不僅李賀,在中國古詩人的筆下,馬已經被賦予了一種精神品格,或積極向上或平庸無能或悲慘凄涼??梢姡R意象作為中國古詩人的所詠之物,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寫作對象,而且印證了創作者的情感歷程并彰顯了其人生品格。

參考文獻:

[1]王充閭.李賀詠馬. [M]中華詩詞,2007:57.

[2] 巍立明.古道馳駿馬畫形寓深悲―淺析杜甫詠馬詩 [J ] .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

[3] 楊鳳琴.論唐代詠物詩的時代精神[J ]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4.

第2篇

正是具備了這種海納百川的雍容氣度、自由昂揚的精神風貌,唐詩才能夠如此五彩繽紛、百芳綻放。不僅綻放于江南水鄉,也回響在長城內外: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在神州邊塞疆域的傳唱,綻放出一朵碩大的詩苑奇葩――邊塞詩。盛唐邊塞詩歌創作的繁榮無疑詮釋著“盛唐氣象”,而連接二者的紐帶之中有一條甚為醒目,即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這一交通動脈經過漢代以來的不斷拓展,時至盛唐呈現出了空前繁榮的景觀。由洛陽、長安經西域通往中亞、西亞、南亞乃至歐洲、北非的這條道路,使得“盛唐氣象”在空間上獲得了絕佳的詮釋。

絲綢之路的繁榮不僅體現出大唐帝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強盛,同時還呼喚了唐代知識分子的激情、熱情與希望??梢酝茰y,唐代行走于絲路的詩人當有不少,揮毫于絲路的詩作亦當可觀,但不幸的是詩人已不能一一考索,詩作也無法篇篇流傳。然而萬幸的是,有一位邊塞詩人的詩名、詩作流傳了下來。他不止一次的西域行旅所留下的串串腳印早已被大漠風沙掩蓋,但其創作的詩篇卻像一個個音符,伴隨著瀚海駝鈴,順著絲路般的五線譜而響徹至今,他的絲路之作足以唱響“盛唐氣象”中的邊塞之歌。他,就是邊塞詩人――岑參。邊塞詩篇的壯麗譜寫,無疑成就了岑參作為盛唐著名詩人的詩名:然而兩次出塞深入西北邊陲的經歷,更成為岑參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壯舉。

岑參(715―770),出生于江陵(今湖北荊州。他的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長倩、堂伯父岑羲在唐朝都曾官至宰相,他的父親岑植也仕至刺史。盡管岑參《感舊賦》曾不無自豪地說:“參,相門子……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但這些于他而言都是昔日的美談。岑參幼年喪父,家道中落,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于唐玄宗天寶三載登進士第,被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一職。他與高適等盛唐的大多數文人一樣,都熱衷于進取功名,具有熱切的入世精神

建立赫赫功業、博取富貴功名是盛唐士人的普遍心理,而入幕邊疆塞垣也正是當日文人選取的途徑之一

與岑參齊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就由入幕邊庭而位至候爵,但文士入幕且仕途暢達如高適者卻數不出幾人來

然而,理想總是要有的,岑參同樣懷揣著如此理想,策馬西行岑參一生共有兩次西域行旅經歷,首次為唐玄宗天寶八載至天寶十載夏的安西之行,第二次為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夏到唐肅宗至德二載夏的北庭之行,后一次西行時間相對較長

在岑參現存的400余首詩歌中,兩次西域之行的絲路之作約78首第一次34首,第二次44首約占其全部詩作的20%,也正是這20%的詩篇成就了他的邊塞詩名

相較于第二次西行,岑參的首次行旅及相關創作似并未引起時人多少注意,且詩歌創作數量、創新水平都不及第二次,但是僅根據這34首詩,我們足以清晰還原其西旅軌跡

唐玄宗天寶八載,岑參由右內率府兵曹參右威衛錄事參軍,赴安西都護府高仙芝幕掌書記,開始了其人生首次的西域之行

安西都護府始置于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舊址在今吐魯番以西的交河古城

高宗顯慶三年五月移安西府于龜茲國,以舊安西府為西州,龜茲即今新疆庫車

嚴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圖考》中說:“安西都護府(今庫車)則唐代前期中央政府控制西域之總部其間晾州至安西都護府相去5000里,有通道達,為唐代西通西域中亞之交通孔道,亦唐代前期控制西域中亞之工具也故此道允為當時國際交通之第一重要路線,全程皆置驛……其間(長安至安西都護府)行程7000里,急行一月可達”長安到安西包括絲綢之路東、中段,岑參首次絲路之行就是這一路線

詩人經咸陽一路向西,“一驛復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成陽,暮到隴山頭”(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朝發咸陽,暮至隴山,驛站數量之多、驛騎速度之快,可以想象盛唐交通的發達

隴頭分水嶺上有“分水驛”,岑參有感傷行役之作《經隴頭分水》,借眼前之隴水寫羈旅之愁腸

過隴水,經渭州而目睹“渭水東流去”(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一路西向的他又一次萌生思鄉之情《題金城臨河驛樓》作于金城,即今甘肅蘭州,乃絲路重鎮之一由金城西北進入河西走廊,“燕支山西酒泉道”(《過燕支寄杜位),“燕支山”即焉支山,在今張掖山丹縣過了此山則西為酒泉,再向西就是敦煌,岑參有《敦煌太守歌》出敦煌,詩人有《日沒賀延磧作》等詩作,“賀延磧”指莫賀延磧,是伊州境內的大漠,延袤2000里,水草不生,所以有“平沙萬里絕人煙”(《磧中作)的描繪經過大漠后,“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經火山),“蒲昌”為今新疆鄯善,唐時為西州所轄,火山高聳蒲昌之東經火山向西,岑參有《銀山磧西館》、《題鐵門關樓》、《宿鐵關西館》、《安西館中思長安》等詩作,可見繼銀山磧、鐵門關后,岑參終于抵達安西

“家在日出處,朝來起東風”(《安西館中思長安》),由“東風”推測岑參到達安西時,已是天寶九載的春天之后,詩人又有焉耆之行(≤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陽關之行“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寄宇文判官》)、玉門關之行“玉關西望堪腸斷,況復明朝是歲除”(《玉關寄長安李主簿》),由“二年”、“歲除”推測岑參以上詩作當系于天寶九載歲末“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題苜蓿峰寄家人》),根據岑參行跡,“立春”上接“歲除”,時間應該到了天寶十載,春的東歸途中

暮春返程至武威作有《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河西春暮憶秦中》、《登涼州尹臺寺》等詩岑參留武威時間較長,由《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中“五月”可見其滯留到當年夏季,六月到達臨洮時有《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 《臨洮客舍留別祁四》等詩至此,岑參人生中的首次西域行旅宣告結束,但是其絲路之作的深遠影響才剛露端倪在流傳至今的唐代2000余詩人的近5萬首詩歌中,唯有在岑參筆下將絲路之行完整再現,這是岑參之幸,也是唐詩之幸!

“三年絕鄉信” 《臨洮客舍留別祁四》,岑參初使西域為幕僚前后近三年時間,其絲路之作反映出的行經之處與嚴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圖考》中所敘述的唐代長安通往西域的大道完全相符,即“岑參由長安逾隴坂、大震關、分水驛,經渭州、臨州、蘭州,至涼州,又經肅州、玉門關,渡莫賀延磧至西州,亦曾到沙州;西州又西經銀山、焉耆、鐵門關,至安西”。這正是唐代絲綢之路中道的東段。

安西之行,一路陪伴岑參的唯有日月。“月”在詩人筆下共出現八次,這一自然意象不僅記錄著詩人的絲路行跡,也是其心路歷程的符號與象征,如隴山“山口月”、敦煌“城頭月”、涼州“城頭月”、武威“邊城月”、輪臺月、關西月、故園月,無一不折射出岑參的思鄉情懷。不僅是月,“日”亦被賦予這一含義。尤其是岑參初赴西域時,他筆下的“日”往往與長安故鄉聯系在一起,“長安遙在日光邊” 《燕支寄杜位》,“家在日出處,朝來起東風”(《安西館中思長安》),“長安不可見,喜見長安日” 《憶長安曲二章寄龐》,長安即故鄉所在,由情及物,物也被賦予人情。

西旅所經不僅僅是山川河流,越向西,更多的展現在眼前的是戈壁大漠。岑參首次西行第一首詩便開始了對大漠的描寫,“十日過沙磧”《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可見其廣袤,尤其當詩人出敦煌親歷莫賀延磧時,無垠的大漠令人絕望,乃至發出“悔向萬里來”《日沒賀延磧作》的感嘆。作為萬里沙磧的標志性植被,“白草”在岑參絲路之作中多次出現,然而詩中“白草”并非只作為沙磧大漠的代名詞,“北風吹沙卷白草”《過燕支寄杜位》,“白草胡沙寒颯颯”《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蜒歌》:白草在詩人筆下還巧妙地表現出另一重含義,即沙磧的廣袤:“白草磨天涯”《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正是在岑參筆下,“白草”成為邊塞詩特有的意象?!鞍撞荨薄ⅰ鞍籽彼坪鯙槲饔蛉旧弦粚由衩氐纳?,然而岑參筆下的“梨花”又為這神秘增添了幾分生機?!袄婊ā痹谠娙斯P下共出現三次,前兩次均為實寫:“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河西春暮憶秦中》,“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澄涼州尹臺寺》,這兩首詩皆作于第一次西行途中:第三次寫“梨花”為虛寫,“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梨花的繁喻雪花的盛,設喻奇妙歷來為后人所稱許。第二次絲路之作所體現出的奇麗風格經“梨花”的妙用得以升華,然而,若沒有首次西行的“梨花”印象,沒有親歷邊塞的體驗,如此奇景奇語是不可能出現在岑參筆下的。邊地氣候溫差極大,岑參不僅寫嚴寒也寫酷熱,這主要通過“火山”的描寫而表現。岑參首次見到火山即第一次西行時,“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經火山》,當時正是嚴冬,然而眼前卻是“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以至“人馬盡汗流”,對天地造化之功的奇偉、異域自然風光的奇麗描繪盡顯筆端。

邊地雖有征戰卻并非處處苦寒,絲路之上不乏安定、富庶之地,只是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出了別樣的異域文化。由岑參首次西旅對敦煌的描寫可見:“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太守歌》,邊地小郡雖不比中原,但“郡中無事”,百姓安居。邊地民族多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軍旅生涯中“馬”更為主力。岑參筆下“馬”這一物象使用頻率極高,而他詩中的“馬”并非只作為戰爭意象出現,詩人借“馬”抒建功立業之懷:“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寫羈旅年月之久:“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磕中作》、“彌年但走馬,終日隨飄蓬” 《安西館中思長安》。此外,狀邊地苦寒以襯托羈旅辛苦也借助“馬”這一物象,“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進人面”《銀山磧西館》,“馬汗踏成泥”《宿鐵關西館》“秋冰鳴馬蹄”《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通過對馬毛、馬汗、馬蹄的描寫,細處著眼卻營造出極強的藝術效果。軍中生涯不僅是“角聲一動胡天曉”《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之后的“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軍樂之外的宴饗之樂實為沙場之外的主旋律:“美人舞如蓮花旋”、“回裾轉袖若飛雪”、“琵琶橫笛和未匝”《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鋌歌》,胡歌、胡樂、胡姬、胡舞交相輝映的紛繁場景、宴飲氣氛,為邊疆的戎旅生涯增添了無限生趣。

往來于塞外邊地,岑參交往最多的是下層幕僚,相近的身份與境遇使他們心靈的溝通有了更多默契。往返奔走于絲路上的這一文人群體,贈答中的寄托與勉勵成為絲路上的又一主題?!队耜P寄長安李主簿》、《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送韋侍御先歸京》、《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等,不同的酬贈對象卻抒寫著相同的送別主題?!芭c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徹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但是豁達的勉勵并不能完全掩蓋羈旅的相思愁苦與仕途的坎坷辛酸,終究是“相憶不可見,別來頭已斑” 《寄字文判官》。其實后者也正是由來已久的邊塞詩歌主題之一,岑參的成功之處不限于繼承這一主題,更在于對這一主題的升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苦境之中猶能發曠達之語,悲壯之余更見慷慨。

作為岑參生平首次西域行旅的目的地,對于安西一龜茲之地的正面描寫雖然不多,多數筆墨潑向了長安一安西之間的瀚海。然而,這并非是什么憾事,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目的地存在于絲路那端,有這樣一個坐標佇立于風沙大漠,詩人的詩筆才有了方向,詩人的詩方才得以生發。

岑參有幸,西行得大漠之助!

第3篇

我國的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文學的搖藍、寫作的范本。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看不見,摸不著,為增其可感性,歷代詩人喻愁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寫愁的篇章,或摹形狀態,或想象奇特,或妙用修辭,或情景交觸,將無形的愁寫得可觸可感。教學設計的是人物情緒描寫專題訓練,意在引導學生從燦爛的詩詞文化中汲取營養,在文本《武陵春》等寫愁的古詩詞中感悟方法,提升寫作技能,學會智慧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教學目標:首先以寫愁的詩詞作為學生進行情緒描寫的范本,讓學生在吟詠、品味古詩詞中發現寫作方法。其次設置情境,發揮想象,口頭作文,通過想象與現實,把愁與樂進行對比,體會明了人的各種情緒,讓學生明白人的情緒是多種和復雜的。最后通過人物情緒描寫專題訓練,讓學生真切地描繪人的各種情緒,同時也讓學生感受情緒的豐富多彩。教學思路:在上課之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搜集寫愁的詩詞,并查資料明確愁之原因。用音樂渲染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然后分四個板塊進行:一、低吟淺唱――吟愁;二、字斟句酌――品愁;三、情真意切――寫愁;四、奇思妙想――說樂。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低吟淺唱――吟愁。

同學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當憂愁彌漫心頭時,古人以詩詞的形式將它記錄了下來,下面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吟詠詩詞,體會古人悲傷的心情。

『創意說明此環節在音樂聲中有感情地吟詠詩詞,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為品味愁緒、感悟方法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字斟句酌――品愁。

同學們,古人為什么能將愁情描繪得窮形盡相呢?下面讓我們從寫愁的古詩詞中去尋找答案!

李清照一生坎坷、多難,她將這種愁寫得淋漓盡致、游刃有余,風格柔婉細膩。有感情地朗讀李清照的《武陵春》,明確寫作背景及詞的大意,在反復讀這首千古傳唱的詞的基礎上,出示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從《武陵春》這首詞中,你感知到詞寫愁的內容、范圍、程度、情味是怎樣的?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深重的愁緒?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寫愁的?

『創意說明這一環節注重學生的感悟,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感悟寫作方法,并用所歸納的方法品析積累的詩詞,在積累方法的同時感悟新的方法。

第三環節:情真意切――寫愁。

1、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①明確原因:你因什么而愁?

②哪些景物能烘托你當時的憂傷心情?

③當時的你有哪些傷心的表現?

2、擬定了這樣幾個寫愁的主題:考試失利,失去親人,親人離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嘗試,寫一個片段。

3、學生根據老師小結的方法,思緒涌動寫出這樣的片段:

一陣寒風吹過,枯樹上幾片落葉無奈地飄落下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怎么辦?母親一定準備好了夜宵,正在門口盼望著我回家。這樣可憐的分數,叫我如何面對那關切的眼神?

點評:運用情景交融、移步換景的方法,寫出了考試失利之愁。

『創意說明《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以我手寫我心”,把筆觸伸向心靈深處。這一環節讓學生描繪自己的愁情,學生不僅有內容可寫,還有方法可用。真正做到了易于動筆,樂于動筆。

第四環節:奇思妙想――說樂。

①設置一種情境,發揮想象。

設置了這樣一種情境:馬朝景,1991年10月出生,小學和初中就讀于石首實驗小學和石首市筆架山中學,高中進入荊州中學學習。今年以總分641分的優異成績奪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語文128分,數學149分,英語134分,文綜230。在此基礎上明確人物情緒是“樂”,然后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給一個“抓手”,口頭作文。

2011年6月25日,是一個令馬朝景難忘的日子。

那天上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情景交融)她和父母坐在電腦前準備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細?。?/p>

中午,他們一家坐上學校派來的專車去荊州參加慶?;顒?。

在交流中,學生對狀元的喜悅之情描繪得五花八門。教室里笑聲不斷,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喜悅這一情緒的豐富多彩。

③定格一組“鏡頭”,對比愁樂。

出示幾組圖片,讓學生比較烘托喜悅情緒與憂傷情緒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明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必須與人物心情一致。

『創意說明本環節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喜悅,通過想象與現實、愁與樂的對比,感受情緒的豐富多彩,感悟寫作要求。

第4篇

文馬東旭

姐姐,今夜星空浩蕩,黑色的夜肆虐我的心與肝

姐姐,今夜我要一個人游走南方

我像一只蝸牛,躲在孤寂的殼里,在城市的斑馬線上蠕動

前方三米的距離都令我頭暈目眩

姐姐,我是一顆浮萍么

從一座城市漂向另一座城市,我的根迷了方寸

在夜里涉水,任憑天荒地老

姐姐,我無法走進城市的霓虹與冷漠

心上長滿雜草,長滿大片大片的荒蕪

在夜籟里懷想一盞麻油燈,懷想芬芳的炊煙

姐姐,我們一起生長,只有你懂得我的怪僻

姐姐,你說我的眼睛里藏著一片海,藏著一個神話

今夜我要抹去滑落的悲傷,看明早的云蒸霞蔚,邁開一個人游走的步伐

杯中沖浪點評:

讀了馬東旭的這首《姐姐,我要一個人游走南方》,心中頓生凄凄之情,眼前頓生一個打工仔為生計奔走各大城市街頭的孤獨、悲涼的身影。

“我像一只蝸牛,躲在孤寂的殼里,在城市的斑馬線上蠕動

前方三米的距離都令我頭暈目眩”

詩人的孤寂和自卑躍然紙上,這是一種極為現實的情感。農村人走在繁華都市街頭,所多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深的自卑。

“姐姐,我無法走進城市的霓虹與冷漠

心上長滿雜草,長滿大片大片的荒蕪

在夜籟里懷想一盞麻油燈,懷想芬芳的炊煙”

這一節寫被城市人輕蔑,自己無助的情懷。城市屬于城市人,而不屬于自己,所以“心上長滿雜草,長滿大片大片的荒蕪”,所使用的意象極為準確、并且極生動形象。然后極自然的跳回到麻油燈和炊煙,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詩人,或打工青年并沒有逃回家鄉。最后一節點燃亮色:

“姐姐,我們一起生長,只有你懂得我的怪僻

姐姐,你說我的眼睛里藏著一片海,藏著一個神話”

我的怪癖只有姐姐知道,什么怪癖?自卑么,還是其他,詩人沒有說,但我們會很自然的聯想到青年人與城市、與城市人格格不入的現實。然而這青年人,我想一定很純潔,善于幻想,你看他“眼睛里藏著一片?!保黄#嗝疵赖拿枥L,給我們很多聯想。

這是一首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描寫農村打工青年心理情感的詩歌。

第5篇

《邪惡三部曲》是聯邦走馬制作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惡鳥(聯邦走馬創始人)自己的小說集。

“我沿著公路的灌木走,灌木刮著我的褲管。車過去一輛。滿面的粉塵。我憋著氣,心里堵得慌。我試圖躲避,包括聽覺,雙耳充斥一種‘卅魂落魄’的幻覺,這個發音一遍一遍重復。……”《卅魂落魄》中的一段關于“卅魂落魄”迷幻之音的文字,其實是惡鳥寫作中的真實狀態。惡鳥說,“它像把鑰匙,開啟了我所謂的罪惡意識流的閥門,后面怎么寫完全沒有考慮章法,有點自動寫作的意味,但不完全是,還是有引導,那個‘卅魂落魄’的發音還是讓身體產生了一些東西,有時是焦慮,有時是惡心,有時是一種釋放的爽?!?/p>

與《卅魂落魄》這種“放任內心邪惡意識流,去人性的寫作”不同,之后惡鳥創作《馬口鐵》、《機械奪權主宰的無名史》則是另外一種情狀。“寫《馬口鐵》,這個節奏就high起來了,有點邪典的味道了,陰謀、兇殺、科幻、冒險等都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且用了很朋克感的敘事,可以說是一種惡趣味的狂歡,寫的時候基本沒什么克制,直到寫《機械奪權主宰的無名史》,它開始從這些狂歡里冷靜下來,有了思索,對于惡的視覺凝視和宗教方面的探索?!恶R口鐵》、《機械奪權主宰的無名史》、《卅魂落魄》組成了《邪惡三部曲》。而《邪惡三部曲》其實兼備了《馬口鐵注》的分析色彩和《Shining4》的迷狂色彩,它是“迷狂而分析”的?!坝袝r我覺得里面的段落是失控的、碎片的、夢幻的、甚至是臨時進入的,比如一個段落的末尾,講到一條河在夜里漲潮了兩次,每次80cm?!?/p>

《邪惡三部曲》中的三篇小說并沒有前后延續之分,但是“《卅魂落魄》是順應自性的,《馬口鐵》凸顯自性,而《機械奪權主宰的無名史》是超越自性的?!倍@種“自性”是人之初的惡。

或許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樣風格和趣味的作品,但是聯邦走馬自《邪惡三部曲》開始,到后來的《瀑布//》、《樣樣干》都保持了這一種特色?!啊驗樾皭壕拖衩赖乱粯?,僅僅是對待別人時的一種方式,因此不是一個人在邪惡與美德之間做出選擇,……僅僅是一個人怎樣沿著普通的小路開辟自己的天地的問題’(薩德),對于認為藝術是美好的事物的人來說,是不能理解聯邦走馬的,就如同說數學里只有正數是好的,而負數是壞的一樣可笑?!卑ê髞淼脑娂镀俨?/》也隱隱傳達出這樣的特性。在表現《瀑布//》作者寫作狀態的預告片中,詩人在片中自問:“為什么寫詩歌?因為想要毀滅詩歌。”——因為日常所見的詩歌太嚴肅了,所以來毀滅它,達成個人對詩歌的另一種理解和寫作方法。

《邪惡三部曲》的扉頁除了蓋有了聯邦走馬的Logo印章,還有屬于自己的序列號?!八鼜娜の兜街谱鞫妓闶堑谝淮螌τ谑止こ霭娴膰L試,也是對讀者的一種嘗試?!笨墒钦l知道,今年聯邦走馬會怎么來呈現他們的作品,呈現什么樣子的作品:烏青的《111個夢》和《萬有壞力》,張羞的《散裝麻雀》,小馬翻譯的《卡什自傳》和《布考斯基小說集》……這些獨立作品,總是能讓人翹首相望。

其實,制作這些書籍,只是聯邦走馬的一部分。此外,惡鳥不但嘗試機械改裝,也在做藝術裝置,那件互聯網裝置作品《CyberSnake》還在2012年11月參加了中國美院舉辦的“8090青年志業”藝術展。

惡鳥說,聯邦走馬不是包豪斯那樣的獨立藝術團體學校,可能更像是安迪·沃霍爾的明星工廠或村上隆的KaiKai KiKi有限公司。聯邦走馬是把書當作一個物來對待:制作,并且統一包裝、銷售?!爸淮蚵摪钭唏R標簽,并不會很凸顯個人作者或創作者。”而且,書籍跟聯邦走馬的其他項目一樣的,“它沒有身段,但它有價格。它不會是由很大型、很高價材質做成的。力量并不因為裝置變小而變小,它只和投入的想象力價值有關。它關注的是思考,而不是技藝,從這個作品之后,是否展開了新的美術分支,并不能像馬蒂斯那樣的天才創造新東西,但它關注看東西的角度,建構的是事物的新秩序,事物本身上帝已經創造好了。它肯定具有價值,但并不是放保險柜和博物館的價值,而是在案上、床頭、辦公桌上消費的價值?!?/p>

第6篇

云南詩人楊洪昌的詩集《囹圄集》于2013年6月29日下午在昆明翠怡酒店舉辦首發式暨研討會。會議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邊疆文學》雜志社、《滇池》雜志社、《云南監獄》雜志聯合主辦,我省多位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詩人,以及監獄系統的領導等50多人出席參與了交流探討。

會議由著名作家、《邊疆文學》總編潘靈主持。張永權、宋家宏、張慶國、李騫、姚霏、朱霄華、李巍、田馮太等作家、評論家對這本詩集的題材選擇、藝術特色、內涵意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評論。

首先是題材的獨特性。大家認為,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以監獄生活為題材的詩集,也是第一本獄警寫監獄的詩集。監獄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沉重而神秘的地方,這本詩集中,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監獄生活情景,了解了獄警和囚犯的各種故事和情感,有血有肉,真實動人。

其次,《囹圄集》的詩歌語言很有特色。作者采用口語寫作,語言樸素,厚實,貼近生活、貼近大眾。著名文學評論家朱霄華認為作者“力求在自己的詩里避免議論,不抒情,楊洪昌只是敘事。敘事,也盡量不事鋪張,不適用曲筆,不彎彎拐拐,而是開門見山,吹糠見米?!?/p>

著名作家張永權認為《囹圄集》“客觀、冷峻的敘述手法,使這部詩集呈現出一種特別的詩歌景象和美學原則?!娙舜蠖嘤靡环N曾經盛行于小說創作的新寫實主義的方法,在看似情感的零度介入的狀態下,用純客觀的敘述,還原原汁原味的當代監獄生活?!彼f:“我敢肯定,楊洪昌的這本《囹圄集》是一定可傳之下去的作品,這不僅在于它特殊的內容題材,也在于它獨具一格的詩歌藝術。”

青年文學評論家田馮太認為楊洪昌的詩歌“看不到朦朧詩的影子,其受“第三代詩人”的影響盡管存在,但不是特別明顯,《囹圄集》把讀者拉回到了“作詩如作文”的時代。”

第三,詩歌的悲憫精神。詩人以平等心和悲憫心來寫作,讓人感到這不僅是寫監獄,更是在寫人性,寫人性中的貪嗔癡引發的囹圄悲劇,這也使詩集有了更深刻的解讀空間。正如潘靈在序言中說:“面對這群人,楊洪昌采取了一個正確的姿態,平視而不是俯瞰。正是這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平等意識,讓他這本書寫監獄的詩集,有了人文氣息,有了悲憫情懷。只有悲憫,才是人類互相拯救的唯一途徑?!?/p>

著名文學評論家宋家宏講道:“監獄是個奇特的所在,是苦難的象征,制造苦難者最終也陷入了苦難的深淵,還給親人帶來新的苦難。寫監獄離不開苦難,而如何寫苦難對作家詩人都是嚴峻的考驗?!趥髌嬷凶屍胀ㄈ艘部吹脚c自己的常態人生相關,與自己的苦難相通,這才是有價值的文學創作,而不是與“我”無關的傳奇性的人與事。自己所寫讓最廣泛的讀者感同身受,這是文學創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著名作家姚霏認為“從獄警到警官,從警官到詩人,楊洪昌獨特的經歷和悲憫的情懷,以及他始終“平視”的目光,才是這本書讓人連讀不膩的因由吧。

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李騫說:“我過去對警察的印象是:生冷、堅硬、粗暴,是通過楊洪昌和他的《囹圄集》讓我改變了這種印象?!?/p>

著名詩人劉年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字里行間,無處不體現了作者對人性的悲憫和對弱者的同情,這是我最喜歡這本詩集的地方?!?/p>

著名編輯家李巍說:“楊洪昌寫出了人性之丑,寫出了人性之美。”

朱霄華說:“《囹圄集》是當代的《聊齋》,盡管作者講述的并非鬼故事?!?/p>

會議中,楊洪昌在監獄系統的領導和老朋友們也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他們認為《囹圄集》是監獄的一扇窗口,熱情歡迎云南藝術界的各位作家朋友到監獄采風,幫助支持云南監獄文化建設。

第7篇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全詩以“行”為線索,從“ ”起,到“ ”終,以“ ”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兩句中的“ ”兩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迷戀。

2.本詩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動態的描繪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清麗明快,生機勃勃。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 、亂花迷眼、 。

3.詩歌第二聯中“幾處”“誰家”用的精妙,換成“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系全詩說說為什么?

4.展開想象和聯想,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

二、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題目中“聞”的意思是 , “左遷”的意思 。

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點明了寫此詩的時令是 ,又渲染了

的氣氛。

3.本詩中因構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傳千古的句子是: 。

4.此詩首句寫景,其作用是什么?

5.試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句的藝術特色。

6.詩人為什么偏要“寄愁心與明月”?

7.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是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關懷和同情。

E.詩歌想象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8.古詩詞中,寫“月”的詩句很多,請你寫出幾句含“月”字的詩句。

(1) , 。出自

《 》

(2) , 。出自

《 》

(3) , 。出自

《 》

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這首古體詩的作者岑參是唐朝著名的

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

2.“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眱删溆玫氖腔ノ牡男揶o手法,在《木蘭詩》中,我們也學過類似的兩句: 。

3.選出此詩中具體表現邊塞奇寒的句子或短語。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千古名句,對它的妙處你能說出一、二嗎?

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眱删浔磉_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這是邊塞詩中的名篇佳作。請簡要說說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相見歡

李 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本詞點明傷情的地點是 ,時間是

,季節是 。詞中寫景簡練而有序,“ ”一句寫仰望之景,“

”一句寫俯視之景。

2.“剪不斷,理還亂”在本詩中比喻什么?現在人們常用這句話來比喻什么?

3.“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受?

4.鑒賞家們都認為“鎖清秋”的“鎖”字最為絕妙,請賞析“鎖”字在寫景抒情方面的妙處。

5.上片寫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一切景語皆情語”,試結合上片的寫景加以分析。

6.古詩中寫“愁情”的詩句還有很多,你能再舉出兩例嗎?

五、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初中三年中,我們學習了許多唐詩:有的詠史;有的詠物;有的描寫山水田園;有的刻畫塞外風光。上面這首詩屬于哪一類?這類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2.本詩開頭為什么從“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3.這是一首與三國故事有關的詩句,“東風”在詩中具體指什么?

4.有人說,赤壁之戰中,如果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可能就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因此有人認為,杜牧作本詩的目的是為曹操叫屈。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簡述理由。

5.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6.說說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1.第一句兩個“籠”字用得好,試作簡要賞析。

2.第四句中“猶”字意味深長,蘊含哪些豐富內容?

3.作者對唱《花》一事的態度怎么樣?請說出理由。

4.對這首唐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也就是說“水”和“沙”都被煙霧與月光籠罩著。

B.第二句的“夜”交代詩人到達秦淮河的時間,“泊”點明其前來此地使用的工具。而由“秦淮”和“近酒家”的描寫我們可知唐時秦淮河畔為燈紅酒綠之地。

第8篇

晚飯過后,身在洛陽的張籍出屋散心,看著那一對對母子的嬉戲,聽著那一個個童子的歡聲笑語,張籍不免產生了些思鄉之情,可如今公事纏身,散心都是前所未有耳朵,哪還有時間給爹娘寫信呢?張籍斷了這念頭,但思鄉情卻遲遲不能抹去。

“休息下吧!”張籍自言自語道。于是,他靠在一棵銀杏樹旁,家鄉,在他心中驚起了波瀾。秋風從張籍耳邊呼呼吹來,本想留在枝上的銀杏葉紛紛飄落下來,中秋快到了?!皩?!”張籍不再猶豫,趕緊轉身回家,準備寫信。

回到家,張籍拿起毛筆,正想開寫,卻沒敢下筆。要說的話太多了,我該從哪入筆好?。繌埣南搿S谑?,在朦朧的月色下,詩人張籍的屋中亮起了燈,一位思鄉的詩人帶著對母親的思念,寫下了美好的話語,不時望著深藍的天空,眼里流淌著晶瑩的淚水……

第二天一早,張籍把匆匆寫就得家書捧著讀了又讀,想這那慈祥的老母親看到書信時的激動與喜悅,嘴里叨念著:“籍兒又來信了,他又來信了,籍兒……”想著想著,張籍愧疚極了,痛苦自己的不孝。

“噠噠噠——”快馬奔馳過來,驛卒跳下馬,接過張籍手中的信,上了馬。正準備出發,卻聽見張籍叫道:“嘿,這位仁兄,請等一等!”張籍跑到馬前,說:“請讓我再看看我的信吧!”驛卒無奈地搖搖頭,遞給了他信。張籍把封好的信打開,又仔仔細細讀了一遍,才重新封號,交給送信人。

“告辭了?!斌A卒抱拳道,揚鞭遠行,奔馳在晨霧中。張籍呆呆地站在那,看著馬漸漸地、漸漸地變成一個小黑點,消失了……“希望,能在中秋節到達?!睆埣矶\著。

第9篇

【關鍵詞】曹植;詩歌;意象;少年;理想

建安時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樂府詩逐漸轉變為文人詩,詩由外在的言事而轉入對詩人心靈的展示。曹植作為建安時期杰出的文學家,其創作尤以五言詩為著名,“五言自漢迄魏,得思王始稱大成”(李重華《貞一齋詩話》)。古人對曹植的詩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鐘嶸的《詩品》更是對曹植極為推崇,稱譽“植詩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曹植的詩歌擅用意象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這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詩賦創作方法,曹植兼籠前人之美,結合自身的思想閱歷,形成了柔情麗質又兼有肝腸氣骨的詩歌風格,開拓了詩歌的意境,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意象群。曹植詩歌中的意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人物意象,如“少年”、“美女”、“怨婦”、“仙人”等;另一類是物象,如“飛鳥”、“轉蓬”等。詩歌中的意象可以被看做是詩人人格精神的物化,本文試就曹植詩中“少年”的意象進行分析,發掘詩人的自我形象以及寄托于詩歌中的精神理想。

一、樂極衷情來的京洛少年

《名都篇》是曹植早期(公元二一九年以前)的詩歌作品,此時期是曹植一生生活最為優裕的時期。上乘父母的寵愛,下有親好的游從,雖然曹丕被立為太子,曹植不無失意,但是畢竟骨肉無恙,知交如故。所以曹植這一時期的作品多敘酣宴戲樂之事,《名都篇》就頗具代表性: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問。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云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后人大多數認為此詩是詩人早期貴族享樂生活的寫照,這類敘酣宴戲樂之事的詩歌確實給人以“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邀游”的印象。郭茂倩則認為“名都者,邯鄲臨淄之類。刺時人騎射之妙,游騁之樂,而無憂國之心也”,郭茂倩雖看到了篇章外的箴規諷諭之意,卻仍忽視了樂極背后的哀情。奢侈享樂的貴族生活帶給曹植的并不都是歡樂,還有歡樂背后更深刻的悲涼。吳淇認為《名都篇》寫馳騁,寫宴飲,“只是牢騷抑郁,借以消遣歲月一片雄心無有泄處。其自效之意,可謂深切著明矣”。曹植此時雖得享華服美酒、知交歡宴,心中卻憂思曲終人散、時不再來?!鞍醋咏S初元年即被遣就國,此當系建安中居京師所作。結云清晨來還,則盤游無已可見,卻含而不露。信如陳胤倩云‘萬端感慨,皆在言外’”。

二、幽并游俠兒的英雄少年

曹植早期的言志詩以《白馬篇》為代表,云: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桔矢何參差??叵移谱蟮?,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是樂府詩,此詩題是贊頌英雄俠士的?!栋遵R篇》塑造了一個有精絕的武藝且兼有為國獻身的美德的“幽并游俠兒”。詩人從外在美和內在美兩個角度詮釋了這一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形象。這位英雄經征戰而“揚聲沙漠垂”,長期不懈地刻苦勤練,他的武藝已極為精深,“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备y得的是,為了解除國家的災難,他能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辈苤膊皇侵苯诱f自己“甘心赴國憂”,而是把他的激情壯志,凝聚在更完美的白馬游俠身上,盡情歌頌他,傾其才力來塑造這個有血有肉的高大形象,從而寄托自己沙場殺敵渴望為國立功的壯志雄心。有學者認為《白馬篇》中游俠兒的形象是曹植的“自我寫照”,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貼切。如果說此少年的形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就更為精確一些。它包含了曹植對建功立業的追求,這與曹植生活于漢末動亂時期“生乎亂,長乎軍”的經歷有關,更是體現出他對從小接受的儒家文化對人生價值給予積極肯定的人生“三不朽”之“立功”的不懈追求?!睹计泛汀栋遵R篇》這兩首詩“恰恰表現了曹植人格的兩級,《名都篇》中豪華放誕的‘京洛少年’,是子建的‘本我’,《白馬篇》中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幽并游俠兒’,是子建的‘超我’。此兩級的融匯、交壤變生成了早期子建之‘自我’”。

三、利劍不在掌的無奈少年

魏文帝自被立太子時就對曹植深有忌諱,因為魏武帝尚在,隱而未發。所以一當即位,便想法設法要殺掉曹植,誅殺曹植的黨羽,使其失去左膀右臂?;诃h境的突變,曹植的詩歌內容和情調也大異于前,寫法上往往索物寄情,引類譬喻,所以常有言外之意?!坝咽е础笔遣苤仓泻笃冢ü隳曛炼辏┰姼柚谐7从车那楦?,《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云:“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虞并其男口”,眼看昔日摯友被誅,還是為自己所累,曹植只能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痛苦?!兑疤稂S雀行》云: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問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第10篇

縱觀古今,凡有成者,取得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是堅持!堅持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堅持是走向成功的橋梁!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小時十分貪玩,不愛學習。一日正午,李白按捺不住,又跑出去玩耍。只見一位老婆婆在河邊正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十分好奇,便對老婆婆說:“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我在磨鐵杵呀,呵呵,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李白很不解,這么粗的鐵杵怎么可能磨成一根又細又小的針呢?老婆婆望著那疑惑不解的李白,和藹地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從此,李白勤奮好學,謙虛向上,終于成為了我國偉大的詩人!李白的精神是什么?是堅持!如果李白繼續不好好努力學習,我國古代還會有李白這個偉大的詩人嗎?我們還會領悟到李白詩詞的魅力嗎?還會讀到李白精美絕倫的詩篇嗎?顯然不能。所以李白的堅持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成功人士,無不具有堅持不解的精神!古今中外,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又是一個好的例子。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經過了八千多次的實驗才為大家造出了光明!“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不屈不撓地花費了幾年的時間才找到了電燈的材料——鎢。愛迪生不僅造出的是電燈之光,也造出了堅持精神之光!“常常寫,不怕千萬字;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愛迪生的堅持精神難道不重要嗎?如沒有他,我們豈不是學習更加困難了嗎?

努力過,就不是失敗者;努力過,失敗也是美麗的。同學們,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天才,但我們可以做一只腳踏實地的蝸牛。一步一個腳印兒地向著心中的目標前進,只要堅持不解,持之以恒,我們就能登上人生的頂峰。同學們,讓我們以堅持不解的精神,喚起心中學習的激情,乘著知識的列車,邁著堅定的步伐,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初一:馬鴻研

第11篇

我有幾位詩友,介紹與唐潔認識后,也都不約而同地喜歡上她的作品,一致認為其畫作清新脫俗,嫻靜幽雅里透出令人尋味的梵音禪意。所謂花開花落皆有聲,鳥棲鳥飛總有意,在她或輕盈或凝重的水墨世界里分明有一個不無寂寥的靈魂在吟唱。

于是,在與唐潔今夏的一次相遇中,我提議約請一批詩人為她的畫作配詩,看看會是怎樣一番有趣的景象。深諳畫藝之道的唐潔當即表現出期盼的歡悅和幾分好奇,轉而又善解人意地叮囑我,切不可強求給友人添加麻煩,一切都順其自然。

而在我的理念里,詩與畫是藝術之母誕下的一對兄妹,彼此的特質是相近且相通的。詩人無疑能從富有意境的畫稿里讀出畫家的心思,也因此點燃自己對世間萬物的識見與妙想。我為這份小小的創意而備感興奮,并且很快付諸了實施。

我讓唐潔選出十余幅畫作以微信發送十位詩友,并附上我的邀約短簡。詩友們熱烈響應的程度出乎我預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配畫詩陸續發來,令我喜出望外。十位詩人中有五位來自南京,他們分別是青三、方政、孔繁勛、格銳楊和一林。外地的詩人有興化的金倜、靖江的馬車夫、揚州的蘇揚、江都的陸華軍和遠在新疆的馬東旭。

這批詩人在詩壇都有一定的盛名,幾乎每位都有詩集存世。有些還是多項大獎的獲得者。他們雖詩風迥異,但都各具形態,自成風采。因與諸君皆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故在此不揣淺陋,班門弄斧,說一點讀賞這批詩作的感受。

金倜與青三英雄所見略同,所選畫作同為《蕭瑟秋風寒意濃》,但各自切入的審美路徑和營造的情境現場卻大相徑庭,各見機杼―――“也許有一千只候鳥已經南飛”,“我多么憂傷,在剛剛過去的清晨”,這是我所熟悉的有著闊大悲憫之心的詩人金倜特有的抒情句式,他的詩一向真摯而熱烈,猶如一把七弦琴,如泣如訴,蕭瑟秋風在這里讓他彈撥得滿紙生涼;“唯一遺留的孤獨”和“不會展開忠誠的羽翼”,將一只為愛而生的鳥刻畫得栩栩如生。而以冷峻和犀利著稱的青三,則讓詩中的意象由眼前的畫色拓展開去,目馳八極,與茫茫天地相接,領你以一雙具有透視功能的宇宙眼去看“天地間萬物”的“定位和時辰”。

老友馬車夫還一如當年出道時所顯現的沉著與篤實,用他風情獨具的馬蹄敲擊“樹木和山果”,讓你在他譜寫的畫外音里,“一點一點地”從對“歲月的回望中”,使“獨守寂冷”的心“溫暖起來”。這是一位永遠不會沉淪,始終帶給你“過往美好”的堅強歌者。

孔繁勛和陸華軍都曾有過不短的軍旅生涯,但二位的詩此刻單單不唱大漠雄風,鐵馬冰河,萬般柔情里娓娓道來的,是那揉人肝腸的“梨花愁”和“穿越了整個水鄉”的六月里多情鳥兒的“回眸”。

方政兄是這批詩人里年紀稍長的一位,他曾是金陵文學詩歌獎的得主,此番所呈佳作,寫荷花、蓮蓬與蜻蜓的親密無間,詩意的鋪陳里熔鑄進關于成長的曼妙哲思,對唐氏的畫作無疑添了一層生發之意。

格銳楊近年時有出人意表之作,此篇《無聲的花?!芬嘁娊承莫氝\,由畫而入,曳詩而出,飽滿的情緒張力令讀者隨其詩行的遞進,體悟到一種來自精神層面的戰栗。

女詩人蘇揚是目前國內散文詩壇尤為活躍且日顯實力的一位以書寫人文地理和歷史滄桑見長的作者,她從唐潔畫作所表現的殘荷枯萎里發現其“超過綻放”的生命意義,稱其“是血液的回流,是對水和泥土的感恩”。詩中那句“光陰總是把一個個朝代的記憶往缺口處驅趕和掩埋”讀來震撼,這樣的表述令全詩平添一股厚重的歷史感,詠誦中不由深長思之。

一林的詩雖只有六句,卻也寫得不凡不俗,生趣盎然。他作詩一貫不故弄玄,注重選擇接地氣的詩意載體和自在自如的傾吐方式。讀他的詩不累,或時有所得,對詩人而言,算得上佳表現了。

第12篇

1、《塞下曲》的詩意是: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當年長城曾經一次鏖戰,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自古以來這里黃塵迷漫,遍地白骨零亂夾著野草。

2、賞析

此詩在構思上的特點,是用側面描寫來表現主題。詩中并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

開頭四句是從軍士飲馬渡河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景象。詩人把描寫的時間選在深秋的黃昏,這樣更有利于表現所寫的內容。寫苦寒,只選擇了水和風這兩種最能表現環境特征的景物,筆墨簡潔,又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伊春市| 汕尾市| 汤原县| 松滋市| 甘孜县| 许昌市| 和顺县| 大英县| 夏河县| 和硕县| 麻栗坡县| 安宁市| 修水县| 泰宁县| 桐乡市| 左权县| 文化| 新晃| 山西省| 额敏县| 闸北区| 杭锦后旗| 邵武市| 阳高县| 淅川县| 达拉特旗| 永胜县| 汤阴县| 平顺县| 泾川县| 吴川市| 长治市| 隆德县| 樟树市| 镇江市| 东丽区| 琼海市| 凉城县| 长宁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