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5: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愛的陽光,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沐浴母愛的陽光》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著我心里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她值得我用一生去愛。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所中學的校門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孩子,去愛你的母親吧!有很多人不解的問校長:為什么不寫要愛祖國或是愛社會呢?校長說:愛很多人很容易,愛一個人卻很難。如果你連生你養你的母親都不愛,那又怎么能做到愛別人呢?校長的話引人深思,或許,我們真需要好好地愛我們的母親。
每當看到母親佝僂的背影,我的心中就會涌起說不出的辛酸。小時候,上學的日子,您總是早早的起床,為我穿好衣服,梳好頭發,送我去學校,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就這樣周而復始的重復著。稍大一點,上初中了。本想,您不用再為我做一些瑣碎的工作,但您仍然還是早早的起床,送我去上學,然后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看著您的手已不像過去那樣白皙,歲月的風霜已把它雕刻得千溝萬壑,看著您縷縷青絲中,已夾雜些零零星星的白發。我的心為之一顫,這還是我的母親嗎?我明白,母親做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是啊,世上所有的債都能計算,唯獨我們欠母親的永遠還不清。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那天,我只穿了薄薄的兩件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下課后,我正蜷縮在椅子上,埋怨著這該死的壞天氣,突然,把頭望向窗外,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的眼簾,我斷定這是我的母親,我興奮得跑到外面,果然不出我所料。您一看見我,就滿臉焦急得跑過來,握著我的手,不停地噓寒問暖,為我穿上厚衣服。您離開的時候,我站在走廊里,望著您漸漸遠去的背影,寒風中,您單薄的身體影顯得有些滄桑,我一直目送著您,直至您的背影消失在視野中,才發現熱淚早已決堤。
不知是何時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當世界只剩下一個餅的時候,你的朋友會掰一半,給你一半,然后說,“我們倆一人一半吧!”你的戀人會咬一口餅,把剩下的給你,說:“我吃飽了,你吃吧!”但是你的母親,她會把整個餅都給你,然后說:“你吃吧,我不餓!”這就是母愛,這就是母愛,母愛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都難報的恩情。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您已不再年輕。我吶喊著:“時光老人啊,請你慢一點走,好嗎?請你眷顧我的母親,讓她慢一點老,好嗎?此刻心中千言萬語,卻難以言說,所有話都化為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媽媽,我愛你!”
初二:晚彼
五.1
馮海宇
那天是星期六,我上完奧數課后,和媽媽走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火球似的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炙烤著大地,曬得地面發燙。我不停地抖著衣服,想讓自己涼快會兒。突然,我發現前面有一位白發蒼蒼、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奶奶,她吃力地提著一大筐的蔬菜,走得非常緩慢和艱難,腰都快要彎下去了,在她的臉上流淌著密密麻麻的雨點般的汗水。
我看了連忙跑過去,關心地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要去哪呀?您看您那么累,我幫您提點吧!”老奶奶聽后,溫和而帶著微笑地對我說:“你真乖,不過這些東西實在太重了,我怕你提不動。”
老奶奶話音未落,媽媽便趕來了,對老奶奶說:“我是她媽媽,我幫您提菜,讓她抱大西瓜吧!”老奶奶見我和媽媽那么熱心,便答應了,說:“好心人,謝謝你們 ,那你們就幫我提到前面拐彎處吧!”
我抱著大西瓜往前走。一開始,我還信心十足,心想:大西瓜又怎么了,不就是個西瓜嗎?我肯定能把它“抱”到終點”的 。可剛過一會,我的胳膊便開始“抗議”了,腿也酸了。我一會兒抱著西瓜,一會扛著西瓜。累得我喘不過氣來,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歇一會兒。心想:啊! 累死了!剛做完腦力活(上奧數課)又做體力活。我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轉念一想:不行,我不能半途而廢。答應了老奶奶把西瓜“抱”到“終點”的,我不能不守信用。
終于,在我的努力下,把西瓜抱到了“終點”,老奶奶對我們說:“謝謝,謝謝你們。”此時,我發現,老奶奶笑了,是那樣的甜……她滿臉魚紋幾乎消失了,是那樣的激動……
我從心底里涌出一股難以言說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因為我感到了自己對他人的價值。而且,幫助人,讓我們親密地走在了一起,讓我們變得像一家人一樣。助人為樂真好!我愿意繼續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愛的陽光 !
母愛的第一縷陽光
每天清晨,都有第一縷陽光。它時而柔和,時而強烈,時而虛弱。它會照耀我們,使我們感到溫暖。可你是否知道,母愛也是一種陽光,它的照耀不僅使我們感到溫暖,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安撫。對于失敗者來說,母愛的陽光甚至可以令他們重新找到希望。
同樣,母愛也有第一縷陽光。當這一縷陽光灑射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的心中會洋溢著幸福。我照耀在這第一縷陽光之下是在一個下午。 那一天,我在一個重要考試中失利了,只差了5分,心情沮喪的我不想被任何人打擾。坐在小屋里,我雖然沒有流下眼淚,但心中還是十分不歡快。其實,我更擔心父母的想法,為了這個比賽,爸爸媽媽已經付出了許多的努力。更重要的,父母對我有太高的期望,而我,沒能為他們爭光。響起了敲門聲,是媽媽嗎?她是要來罵我嗎?我來不及思考,打開門。是媽媽,我的心中又掠過一絲悲傷。她一定很失望,要來向我“興師問罪”。
然而,媽媽并沒有太多的氣憤,她只是對我說:“怡萍啊,這一次的考試不代表什么,你只是一次的失誤,而且,你離勝利只差五分,這證明你還是有能力的。”“真的嗎?我真的一點兒也不差嗎?”“是的,你很優秀。”媽媽微笑的看著我,讓我從心底里冒出一種幸福感。從那以后,我的心里永遠記著一句話:我很優秀,我是最棒的!有了這句話,我不再為一次的失敗而苦惱,也不再擔心失敗。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學習,我一定會是最棒的!在經歷了失敗后,也決不過分悲傷。而我之所以不為失敗而苦惱,是因為我知道只有多次經歷失敗才可以成長,而且如果人生沒有經歷失敗,只是一路順風,那么,你的一生也會充滿遺憾。于是,我的心中不再十分地關心成績,也不那么地關心結果,我知道,一件事真正應該讓我們關心的是過程。只有在過程中尋找失誤,努力改正,我們才可以改變結局,我們才可以改變自己,從弱者變為強者。
母親的微笑,話語都是陽光,當它的第一縷照射在我們的身上時,我們便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它的溫柔不需要用語言來描述,只要照射在我們的身上,心中便洋溢幸福了。母愛第一縷陽光的美,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張軍,在筆者眼中,他是一個學習成績差,紀律不好的“頭疼生”。由于父母離異,父親在外打工,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非常溺愛他,根本不忍心嚴格管理和教育他,所以他任性、倔強。但是,他卻很聰明,接受能力強,能言善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的影響,張軍一直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作業也不能按時;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經常不聽課還干擾別人;教師、同學講話時喜歡插嘴;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只要受到教師批評就會情緒激動或與教師狡辯。在家長會上,筆者向他父親反映了他在學校的情況,可是他父親也很無奈,除了嘆氣就是反反復復地說是他的家庭原因害了這個孩子。
了解了他的基本情況后,筆者覺得,對這樣的“頭疼生”應該嚴加管教,多批評他,對他犯下的錯誤從嚴從重處理,這樣才能震懾他,讓他聽話。
從高一開始,筆者就對他非常的嚴厲。曾經,因為他遲到次數多,筆者把他叫到辦公室批評了整整一個小時;因為他沒穿校服,筆者就罰他做值日;因為他早上到校后不交作業,筆者怒氣沖沖地抓過他的作業本,一把摔在地上;因為他上課不注意聽講回答不上問題,筆者就久久不讓他坐下……后來,他漸漸不和筆者說話,對筆者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強烈。到了高一的第二個學期,在他犯錯誤以后筆者批評他時,他表面上很聽話,其實筆者說的話他根本沒聽進去。有一次筆者還發現,他在貼吧上評價筆者冷酷無情。最后,筆者對他的教育工作陷入了僵局。
冷靜的思考后,筆者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自己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批評和斥責,因為怒火遮住了眼睛,所以沒有注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責任感。利用課余時間,筆者及時從同學、其他老師、張軍的爺爺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了其實他是因為缺少關愛,所以沒有興趣學習,而且他想利用不穿校服等不遵守紀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但是,他越這樣做,就越受人歧視,遭人嫌棄,慢慢地就進入了惡性循環。
筆者發現,自己的這種“批評+批評”的教育方式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應該用真情和愛去感化他。筆者想,既然他很聰明,也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應該讓他當班干部,把他的亮點釋放出來,這樣既能滿足他的愿望,還能很好地約束他。因為筆者帶物理課,于是就讓他當了物理課代表,有了更多和他交流的機會。在他工作中,筆者時常表揚、鼓勵他,并督促他學習。當他犯錯誤時,筆者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批評他了,而是給他講道理,和他平等地交流,讓他把他的想法說出來。有時候還主動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學習情況和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工夫不負有心人,過了一段時間,他漸漸地找到了自信,學習態度也端正多了,雖然上課偶爾還會開小差,但絕大部分時間能認真聽講,發言較以往積極,而且作業也能及時完成,學習成績在穩步提高。看到他的進步,老師、同學、家長都很欣慰,對他的看法也在不斷改變。高二、高三兩年的學習中,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校紀校規,努力學習,不斷進步,最終考上了一所他理想中的大學。
這件事情使筆者認識到:沒有差的學生,只有不當的教育方式。最初在教育張軍的時候,筆者除了批評還是批評,而且每次批評都是筆者說話,一句話都不讓他說,因為筆者當時覺得這樣的“頭疼生”說不出什么有意義的話來。筆者反省自己的時候還發現,平時和他在一起的時候都是滿臉的嚴肅,竟然都沒對他笑過一次!難怪他會評價筆者“冷酷無情”!現在想想,當時的教育方式真的太不當了!筆者應該學會熱愛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激勵,做到因材施教。
張軍的轉化讓筆者認識到,不應該平時什么都不管,僅僅在學生犯錯的時候狠狠地批評一頓,而應該把教育貫穿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用更多的愛來關心學生,挖掘學生的優點,使學生感覺到他也是受人重視的。
“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情感的核心是關愛。”只有帶著愛心去播種,教育的春天才可能到來。
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陽光。”教師心中的陽光無疑就是那顆愛學生的心。有了愛心,面對學生才會多贊揚、多鼓勵、少訓斥、無諷刺,才能使學生陶冶情操,發展智力,提高覺悟,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塑造靈魂的目的。
讓愛走進學生的心靈吧,讓每一個鮮花般的生命都能沐浴愛的陽光!
當我們剛剛睜開雙眼,看到的是爸爸媽媽的笑臉;當我們學走路時,聽到的是爸爸媽媽的鼓勵;當我生病時,感受到的是爸爸媽媽的關心、愛護……
為了使我們健康成長,爸爸媽媽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呵護一個小生命多么不容易!我們在成長中凝結了家人多少心血呀!
家庭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我們在家中得到了家人的關愛,學到了知識、本領和做人的道理。
爸爸、媽媽以及其他家人都看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看著我們學習走、學習說話,他們盼著我們快快長大。
雖然,爸爸媽媽有時也批評我們,但是,他們永遠是愛我們的,我們不能因為爸爸媽媽的批評就怨恨他們。
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以后一定要報答。
內蒙古包頭土右旗東勝街小學五年級:渠凱月
母愛的第一縷陽光
每天清晨,都有第一縷陽光。它時而柔和,時而強烈,時而虛弱。它會照耀我們,使我們感到溫暖。可你是否知道,母愛也是一種陽光,它的照耀不僅使我們感到溫暖,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安撫。對于失敗者來說,母愛的陽光甚至可以令他們重新找到希望。
同樣,母愛也有第一縷陽光。當這一縷陽光灑射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的心中會洋溢著幸福。我照耀在這第一縷陽光之下是在一個下午。 那一天,我在一個重要考試中失利了,只差了5分,心情沮喪的我不想被任何人打擾。坐在小屋里,我雖然沒有流下眼淚,但心中還是十分不歡快。其實,我更擔心父母的想法,為了這個比賽,爸爸媽媽已經付出了許多的努力。更重要的,父母對我有太高的期望,而我,沒能為他們爭光。響起了敲門聲,是媽媽嗎?她是要來罵我嗎?我來不及思考,打開門。是媽媽,我的心中又掠過一絲悲傷。她一定很失望,要來向我“興師問罪”。
然而,媽媽并沒有太多的氣憤,她只是對我說:“怡萍啊,這一次的考試不代表什么,你只是一次的失誤,而且,你離勝利只差五分,這證明你還是有能力的。”“真的嗎?我真的一點兒也不差嗎?”“是的,你很優秀。”媽媽微笑的看著我,讓我從心底里冒出一種幸福感。從那以后,我的心里永遠記著一句話:我很優秀,我是最棒的!有了這句話,我不再為一次的失敗而苦惱,也不再擔心失敗。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學習,我一定會是最棒的!在經歷了失敗后,也決不過分悲傷。而我之所以不為失敗而苦惱,是因為我知道只有多次經歷失敗才可以成長,而且如果人生沒有經歷失敗,只是一路順風,那么,你的一生也會充滿遺憾。于是,我的心中不再十分地關心成績,也不那么地關心結果,我知道,一件事真正應該讓我們關心的是過程。只有在過程中尋找失誤,努力改正,我們才可以改變結局,我們才可以改變自己,從弱者變為強者。
母親的微笑,話語都是陽光,當它的第一縷照射在我們的身上時,我們便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它的溫柔不需要用語言來描述,只要照射在我們的身上,心中便洋溢幸福了。母愛第一縷陽光的美,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一、愛就是了解
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脾氣等。了解學生,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愛就是關心
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差的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的要愛,踏實的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也要愛。人心都是肉長的,人是感情的動物,真情的付出,總會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回報。天氣變了,提醒學生注意添減衣物;看到學生的手擦傷了,送上幾句關心的話語;學生的作業本上留上幾句鼓勵的話語,盡管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讓學生倍感師愛的溫暖。
三、愛就是尊重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滿愛的眼睛欣賞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有面子,捫心自問,你愿意別人刺傷你的自尊心,不給你面子嗎?學生的自尊心和面子更重要,因為他們是“幼苗”,經不起“摧殘”!
四、愛就是寬容
教師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對于學生做出的種種事情,才能采取客觀、公正的處理方法。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學生的優點和成績,更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教師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五、愛就是責任
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和大話,教師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一點。從小處講,教師是在為每個小家庭培養人才的,從大處講,教師是在為我們國家培養棟梁之材!因為,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三月,在這個愛的季節里,我想對媽媽表示深深的謝意。從我呱呱落地時媽媽就開始了她辛苦的養育之路。小時候我身體不太好,沒事就會發個氣管炎,聽姥姥說,有一次,爸爸不在家,我又發病了,媽媽將我包進小包被一個人踉踉蹌蹌地去醫院,到了那人都要累虛脫了,晚上回家后一直地摸著我的身上,半夜都沒有睡覺,直到我身上一點也不燙了才睡了一會兒。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在幼兒園就深受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喜愛。上學以后,媽媽又教育我要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勝不驕,敗不餒。有一次我考試只得了88.5,我心想完蛋了,回家要挨罵了,可是讓我意想不到得是:媽媽沒有罵我而是將試卷拿過去看了一遍 對我說:“都是粗心搞得鬼,下次一定要細心哦!”并且將錯題給我好好地講了一遍。
媽媽的愛就像是一本書,里面寫的是無盡的關懷和愛護,每一頁都是不同的,讀著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充滿親情的世界。媽媽的愛就像三月的春風,讓人心里暖暖的;媽媽的愛就像寬闊的海洋,讓人總也看不見盡頭;媽媽的愛就像深井里的甘泉,讓人不忍移開。
謝謝你,媽媽!
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難題是轉化后進生。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名言的指導下,一學年的轉化工作,深深地啟發了認識到,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必須讓愛溫暖后進生的心靈。
一、尊重人格,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
后進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學業成績較差甚至兩者均差的學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響,但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轉變的。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后進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在轉化后進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愛心融化后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二、熱情鼓勵,激發后進生的上進心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是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階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進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后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發現他們時隱時現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事實證明,后進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聰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對后進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而千萬別讓他們在課堂上成為被冷落被“遺忘”的對象,認為“老師只看到我的缺點和短處,看不到我的優點和進步”。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后進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激發其上進心和積極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個別談話;多溝通家長;多表揚鼓勵;多正面疏導;多指明方向。在贏得了后進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之后,轉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逐步要求,培養后進生的責任心
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但決不能姑息、袒護其缺點和消極因素而降低要求,應該把熱情關心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在把愛的雨露灑向后進生心靈的同時,要使他們認識到,對他們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對他們的信任,是一種深厚的愛、真正的愛,從而使他們培養做“四有”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責任心,形成渴望進步的內驅力。
只有在培養了責任心以后,后進生的轉化才有實現的可能。當然,對后進生的逐步要求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而要嚴之有度,嚴中有別,對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對后進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切合個人的實際和特點,引導他們制定個人進步計劃,分設幾個臺階,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在新的起點上,又提出高一點的要求。
轉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后進生需要一個過程,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轉化后進生的經驗千條萬條,核心就是多給后進生奉獻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后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后進生的成長。我堅信:玉璞需雕琢,鐵杵可磨針;澆樹要澆根,育人須育心;“一心”喚“四心”,頑石變成金。
透過現象看本質,問題背后有原因。道理很簡單,只是有時我們過于浮躁或功利,不愿意躬下身去傾聽學生罷了。
――題記
初次見她,心中就有些不太喜歡。按理說,進入新學校的第一天,應該是干干凈凈、興奮無比,但是她瘦弱的身上穿的黃T恤已然很不合身,偏小而且有些發灰。見到我,不像其他的孩子那般有禮貌,主動問好,留給我的,總是一臉漠然。
雖說人不可貌相,可是事實證明,那的確是一個不太討人喜歡的孩子。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總是獨來獨往,班里有幾個調皮的孩子,總是愛欺負她,給她起綽號,成績中上,基本上沒有人緣;上課回答問題,總是很小聲,生怕別人能聽到,每一次與她的交流,都覺得很困難,因為都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她基本不回應我。然而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她面無表情地瞪著眼盯著你,讓你越說心里越沒底;她爸爸每次給我打電話,都像是喝了酒,用語文老師的話說就是:每一句話都說得很明白,但是連起來你就不知道他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偶爾一次交流,才知道,她父母離異,跟著爸爸生活。從那之后,對她,我多了些包容,課堂上,她小聲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不再那么的沒有耐心,開始不斷地鼓勵她,鼓勵她積極舉手,鼓勵她大膽發言,鼓勵她站到大家面前,給大家講題……與班里幾個調皮的小孩嚴肅談話,不許再欺負她;在她取得進步的時候,大家會給她最熱烈的掌聲……一學年下來,她成績有進步,課堂上能積極回答問題,聲音雖做不到洪亮,但也能讓人聽清楚。她的背誦科目非常好,歷史的背誦,從來不磕磕絆絆,是全班的“標桿”……
我承認,一開始是對她存在偏見,后來因為家庭原因,對她產生了憐憫,然而徹底顛覆我、改變我的是初二上學期的一次偶然家訪。還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周五下午,因為身體原因,她暈倒了,我聯系她家長,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于是我帶她去校外的衛生所檢查,大夫說是營養不良,回家燉點雞湯補補就行,不需要吃藥。看她渾身無力的樣子,背著重重的書包走回家,有點困難,于是我決定送她回家。因為家里沒有人,所以路上我給她買了碗牛肉板面加了兩個雞蛋。把她送到家門口,還是不放心,于是送她進門。那是怎樣的一個家啊?一共三間房,抬頭就能看見房梁。還不到五點,屋里比屋外還要黑,唯一的取暖設備是一個小太陽,連電熱毯都沒有;想把面放碗里,可是找遍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居然連個能盛得下面條的大碗都沒有,桌上只有兩個塑料飯盒。環顧一周,家里最好的電器就是一臺老得不能再老的電視機,我幫她把書包拿進房間,一張床,一張桌子,打開燈,很暗……我不禁潸然淚下,心疼起這個孩子。之前還納悶,家離學校這么近,為什么還要住校?眼前的一切讓我明白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是需要付出比其他孩子多幾倍的努力……
于是,我決定對她好一點,再好一點。我善良的媽媽,利用一天的時間,給她做了一棉襖,買了一套秋衣秋褲,并且把家里的一個電熱毯給我,讓我一起交給她。學期末,為她申請了特困生基金,進行了走訪。在平時的生活中,我會時常問問她,有沒有人欺負她,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有沒有什么需要我的幫助……
也許是因為感動,也許是因為許久沒有受到關心,漸漸地,我從她的臉上看到了笑容,見到我,會走到跟前喊一聲“老師好”,在她的讀書筆記里,也有了對我的記錄。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很慶幸,我能及時發現這一切,很慶幸,我能及時改變自己,沒有給孩子的初中生活留下黑暗的陰影。
如今,她已畢業,順利升入重點高中,唯愿她能堅持不懈,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我,永遠是她最堅實的后盾。
教育,是一項復雜而艱難的工作,但是與學生交流中獲得的快樂,是任何事情都取代不了的。做一個用心的老師,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相信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帶領下,一定會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順暢!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不經意的言行也許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我不是最優秀的老師,但我一定要做最負責任的老師!
1989年,劉路出生于大連市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里。母親是工程師,平日里很忙,根本沒有時間來輔導兒子學習,更沒有給過他什么特殊的教育。不僅如此,劉路還曾經因為自己的智力自卑過,幸虧媽媽及時給予了矯正。
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學校舉行文藝聯歡會,劉路被編在一個舞蹈節目里。劉路排練很刻苦。可是,他卻一直不得要領,動作做得一點也不好。最后,老師不得不把他撤下來,換上了其他小朋友。為此,劉路傷心地問劉母道:“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劉母說:“你不是一個笨孩子呀!”劉路說:“可是,我做不好那個舞蹈動作,老師把我撤下來了!”劉母終于知道傷心的原因了。她笑著說:“你說,媽媽笨嗎?”劉路搖了搖頭。劉母又說:“可是,媽媽也不會跳舞呀!”劉母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幼小的劉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會跳舞不一定就是笨孩子呀。
劉路高興起來了。他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做過許多夢。他學過小提琴,下過象棋,打過兵乓球,甚至曾經纏著父親帶他去學游泳,要當游泳冠軍……但是,這些興趣和愛好就像是過往的煙云,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好在劉母從來沒有希望兒子成為什么家。她只希望兒子健康快樂就好。
奮進時給他空間
劉路上初中的時候,劉母發現自己的書柜被人翻騰過了。而這個書柜,除了大學里的課本外,里面裝的全是工程類的書籍。在這個家里,除了劉母,還沒有人能夠看得懂。劉母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大學里的數學課本不見了。
劉母在劉路的床頭找到了這本初等數論。劉母很奇怪:剛上初中的兒子能看懂初等數論?不過,劉母最終還是把那本書又放到了兒子的床頭。她的觀點是:尊重兒子,給兒子一定的發展空間。所以,兒子不說,她也不問。她要為兒子保守這個“秘密”。
劉路開始偷偷地自學。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自學到深夜。有些懂,有些似懂非懂,有些根本就不懂。而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就不懂的問題,就像是一塊兒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劉路。劉路沒有向媽媽請教,而是一個人默默地思考。他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去研究。每揭開一個“秘密”,他就興奮得難以入睡。
劉路的異常舉動當然逃不過劉母的眼睛。在劉路徹夜難眠的時候,劉母房間里的燈光一直亮著。兒子是媽心頭的肉。雖然,劉母沒有向兒子問詢事情原委,但是,劉母知道兒子正在經歷著一次又一次智慧的考驗。每隔一段時間,劉母總要輕手輕腳地來到兒子的房門前,聽聽里面的動靜,時刻準備為兒子解惑。
可是,劉路從來沒有問過母親數論課本里的問題。他只是一個人偷偷地享受著數學給他帶來的快樂。幾個月后,那本數論又回到了劉母的書柜里。同時,又有一本大學教科書不翼而飛。
劉母拿起那本劉路看過的數論課本。這本陳舊的書已經被劉路翻得變了型,上面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從那時起,劉母就感覺到,兒子一定會在數學方面有所建樹。雖然,她并不知道兒子是否真正看懂了這本書。
那一刻,淚水盈滿了劉母的眼眶。她為兒子擔心,也為兒子高興。不過,她決定繼續為兒子保守這個秘密。甚至,她連自己的丈夫也沒有告訴。她把自己所有的數學書籍從書堆里扒出來,擺上了書柜,便于兒子來“竊”書。
倦怠時給他力量
高中的時候,一次數學課上。田巨坤老師在上面講課,劉路在下面捧著一本厚厚的書看,看得入了迷,以至于連田老師的提問也沒有聽到。直到田老師來到劉路的面前,劉路才驚慌失措地把那本厚厚的書塞到自己的數學課本下面。不過,這一笨拙的動作根本就逃不過田老師的眼睛。當田老師把那本書拿起來看的時候,禁不住驚訝得睜大了眼睛。原來,劉路看的是一本大學數學選修教材。而這本教材里面的知識,就連大學里的一些尖子生也望而卻步呀!
不過,劉母還是被劉路的老師田巨坤叫到了辦公室。原來,劉路竟然不交作業。劉路不僅不交數學作業,而且,拒絕做任何作業。因為不交作業,劉路考試往往踩不到“點“上,不按照步驟做題。劉路的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劉路必須面對高考。不做作業,就意味著考不出好成績,考不出好成績,就意味著上不了大學。
劉母歷來尊重兒子的選擇。但是,這次,劉母卻沉不住氣了。她把劉路叫到教室外面,輕聲地問兒子:“你為什么不做作業?”劉路說:“做作業實在是浪費時間。”劉母說:“可是,你不做作業就考不出好成績呀!”劉路說:“我又不是考試的機器!”劉母聽后,著急地說:“兒呀,我知道你喜歡數學,我從來沒有限制過你的興趣。可是,自古以來沒有場外的舉人呀!”
劉路看著媽媽焦急的目光,默默地點了點頭。劉路終于做作業了。雖然,劉路的作業字跡潦草,明顯存在著應付的心態。但是,這種態度最終把劉路從落榜的危險中解救了出來。
迷茫時給他方向
大三的時候,劉路因為自己的“西塔潘猜想”引起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志《符號邏輯雜志》主編、邏輯學專家、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教授鄧尼斯·漢斯杰弗德的高度評價。于是,這位數學天才這才引起了中南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的高度關注。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名給中國教育部寫信,推薦他直接讀博或者碩博連讀。接著,劉路又被評為正教授級調研員,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教授。
多方媒體的報道,使劉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時候,劉母坐不住了,她急忙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到了中南大學。
劉路看到風塵仆仆的母親,以為家中出來啥事兒。他急切地問:“媽,你怎么來了?”劉母說:“聽說,你當上了教授,媽害怕呀!”劉路說:“我當了大學教授,你害怕什么?”劉母說:“兒呀,你只是做對了一道數學題。但在別的方面,你什么都不是!現在,各大媒體都在宣揚你,我怕你成為古時候因沾沾自喜、不接受后天教育而才能完全消失的神童方仲永呀!”
劉路一下子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愣愣地看著母親。母親的頭發白了,一臉地疲倦。他知道,母親為了自己,真是操碎了心。那一刻,劉路禁不住淚流滿面。他對母親說:“媽,你放心,我不會做方仲永,只做你的兒子劉路!”聽了兒子的話,劉母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三月,在這個愛的季節里,我想對媽媽表示深深的謝意。從我呱呱落地時媽媽就開始了她辛苦的養育之路。小時候我身體不太好,沒事就會發個氣管炎,聽姥姥說,有一次,爸爸不在家,我又發病了,媽媽將我包進小包被一個人踉踉蹌蹌地去醫院,到了那人都要累虛脫了,晚上回家后一直地摸著我的身上,半夜都沒有睡覺,直到我身上一點也不燙了才睡了一會兒。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在幼兒園就深受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喜愛。上學以后,媽媽又教育我要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勝不驕,敗不餒。有一次我考試只得了88.5,我心想完蛋了,回家要挨罵了,可是讓我意想不到得是:媽媽沒有罵我而是將試卷拿過去看了一遍 對我說:“都是粗心搞得鬼,下次一定要細心哦!”并且將錯題給我好好地講了一遍。
媽媽的愛就像是一本書,里面寫的是無盡的關懷和愛護,每一頁都是不同的,讀著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充滿親情的世界。媽媽的愛就像三月的春風,讓人心里暖暖的;媽媽的愛就像寬闊的海洋,讓人總也看不見盡頭;媽媽的愛就像深井里的甘泉,讓人不忍移開。
謝謝你,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