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5: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女生賈梅全傳,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人活在世上,總是渴望不平凡的,渴望受到眾人的注目、崇拜和羨慕。但是,“當女孩難,當好女孩更難,特別是那種人人叫好的出色女孩。”下面,就讓我們來見證,一個抱有這種想法,平凡又膽怯的女生賈梅,是如何在經(jīng)歷各種事件,認識各種人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變得成熟……
“我最近有個傷心的發(fā)現(xiàn):在我們家中爸爸是個凡人,媽媽也是。我么,當然更是一般。只有我的雙胞胎哥哥賈里稍稍有些與眾不同……”翻開《女生賈梅全傳》,第一頁就是這樣一段話,下面還清楚地標注著“――摘自賈梅日記”,再加上旁邊的一些涂鴉,儼然就是一個處在青春期多愁善感的女生的某頁日記,也讓我們對“賈梅”這個小女孩更加好奇,頓時就有了迫不及待想要翻下去的沖動。
《女生賈梅全傳》記載了賈梅初中生活中,所發(fā)生的或大或小的事件。這些事件有的讓她喜出望外,有的讓她苦惱不已,也有的讓她受益匪淺……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這樣一件關(guān)于友情的故事:
賈梅所在的班級班委決定出一份班報,名為《小苗》。可理想的主編,也是賈梅的好友――林曉梅卻果斷地拒絕并對《小苗》的事只字不提、不聞不問。后來當上主編的賈梅求助林曉梅無果,十分傷心,只得求助他人,卻意外地收到了一個化名為“石一”的同學的提議,結(jié)果大獲成功。她把“石一”當成一個指路人,一個患難之交。想感謝“石一”,苦苦尋覓,卻在元旦前夜出乎意料地得知之前拒絕幫助賈梅,甚至讓賈梅覺得她們兩個的友誼幾乎擱淺了的林曉梅正是“石一”!從此,“石一”成了她們之間的秘密代號,再大的風浪,只要輕輕地一提“石一”,兩個人就會感覺像拉起了手……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每個人都會有幾個真正的好朋友,即便你并不知道。這些朋友在你危急關(guān)頭絕不會袖手旁觀,絕不會對你棄之不顧,他(她)們會以直接或者像故事中的林曉梅一樣以間接的方式為你解決燃眉之急。他(她)們是真正可以為你兩肋插刀,與你有福同享,有難共當?shù)娜恕Kㄋ﹤円步^不會因為一些繁瑣小事而你絕交。就像我們班有兩位同學,她們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偶爾拌嘴,說要絕交,可過幾天,氣消了,就又能看見她們和好如初,在那里親昵地說笑。友誼的分量是不可忽視的,有幾個“患難之交”在你氣餒時為你加油,不也是一件幸運的事嗎?
《女生賈梅全傳》用生動的語言打動了千萬處在青春期的少女們,也告訴我們這種平平淡淡的小事,在未來或許會被當成一份重要的回憶。就如封面上的那句話:“在這個沒有什么值得珍藏的時代里,少年純真的生活和情感”,那么不妨揮動你手中的筆,將這稍縱即逝的青春記錄下來,化作一份永恒的回憶。
在訪談中,秦文君多次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認為寫作天分需要閱讀的激發(fā),并且要多讀經(jīng)典,高雅的作品會蘊含著“愛的能量”,有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而當下很多青少年對于閱讀往往缺乏自主、理性的選擇,缺乏情感和價值上的準確判斷,這就造成了閱讀上的“偏食”。希望通過這次對秦文君的訪談,能夠給同學們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當然,對于那些喜愛秦文君的同學,這次訪談無疑是你們走近自己偶像的一個好機會。
找尋自己的熱愛很重要
■新作文:我們先來聊一下您的新書――《你好,小讀者》,這是一本書信集,當初您是怎么想到要把這些書信整理成一本書的呢?
秦文君:這本書不是集中寫的,是零零散散慢慢積累的,前后有十多年。我經(jīng)常到學校里去采訪,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像過去了,很會保護自己,不愿意對你完全放開。比如你問他開心嗎、覺得老師怎么樣等問題,一般就是籠統(tǒng)回答“還可以”。只有來信的時候,他們的心是完全敞開的,每一封信的表達隨著情緒不同都不一樣。孩子給你寫信,一定是非常信任你,不是到了非常感動的地步,他們是不會給你寫信的,把你當成一個遙遠地方可信賴的人,他跟你講的時候就會比較放松。這些信有一些在雜志的信箱發(fā)表過,也有一些是新寫的。圖書的創(chuàng)意來自出版社,他們知道我經(jīng)常收到孩子的來信。我收到很多小讀者的來信,大概有八九千封吧,有的信回了,有的沒能回,就想用這樣的方式給他們一個回答。
■新作文:《你好,小讀者》里提到了很多話題,其中的偶像、早戀、學業(yè)、競爭等都與當下的社會熱點和青少年生活實際有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您當初挑選這些來信的時候,進行了怎樣的選擇?
秦文君:我把孩子們的信歸納了一下,有談親情友情的,有談成長問題的,有談寫作的,都是孩子們比較關(guān)注的問題。當時回信就是這樣子,一口氣寫完,沒有反復(fù)修改,很流暢。有些東西是隱去了的,比如涉及到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和女孩子比較私密的內(nèi)容,都沒有用。
■新作文:您在《你好,小讀者》的序言里提到,小時候您是一個不喜歡受約束的“淘氣王”,那么現(xiàn)在呢?在生活中您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相信很多讀者都非常感興趣。
秦文君: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擁有溫暖的心,有很陽光的生活,有自己的藏書庫,那里有無數(shù)好書。
■新作文:您覺得怎樣才是培養(yǎng)孩子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最好方式?當下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什么問題嗎?
秦文君:只要一個人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再慢慢地去培養(yǎng)它,就一定會有所收獲。真心喜歡的東西是很重要的,它能煥發(fā)出連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熱情,倘若不喜歡的話,這種熱情就不可能超越普通的自然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和尋找自己又喜歡又合適的方向,根據(jù)個性發(fā)展這很重要,因為未來的社會是多元的。希望學校和家庭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興趣所在,完全展示自己,能夠找到最佳的方式,把自己的愿望化為美好的現(xiàn)實。
寫作天分需要閱讀的激發(fā)
■新作文:我們都是讀著您的作品長大的一代。有很多比我還要年長的人年輕時也是您的粉絲,現(xiàn)在他們的孩子也開始喜歡您的作品了。近三十年的寫作生涯,您最大的收獲和感觸是什么?在您所有的作品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呢?為什么?
秦文君:很難說,覺得不錯才會拿出來的,但我覺得《一個女孩的心靈史》和《小香咕新傳》特別親切,因為前者的主人公莘莘有我女兒的影子,后者描繪的小貓一樣乖的香咕和小老虎一樣厲害,任性的香拉,把那兩個角色加起來,除以2,也很像我的女兒呢。
■新作文:您的女兒現(xiàn)在讀幾年級了?據(jù)說她也出版了自己的長篇小說,您平時經(jīng)常指導她嗎?您對她的寫作有什么評價?
秦文君: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大學生了,我在寫《男生賈里》、《女生賈梅》的時候我的女兒戴縈裊還很小,后來她長大了,我越來越能感覺到她可以帶給我太多的靈感。《小香咕系列》就有她生活的影子,連主人公的名字也是她起的,我一邊寫,她一邊看,還評論,總之這書里的很多故事,是我們共同的回憶,通過“想”這些小說,她成長得很快,自己也出版了長篇小說《被磕疼的心》,我看了比較震驚,我沒有想到她能寫得那么好。我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是彼此影響著的。
■新作文:我們還想知道,您自己最愛看的是哪一本書,或者哪一個作家?它或他對您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秦文君:我喜歡的書很多,但有一本書是特別喜歡,那就是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我受馬克?吐溫啟發(fā)比較大的地方可能就是把兒童不僅僅看作是兒童,而且還看作是“人”。這樣的轉(zhuǎn)變就能夠使得兒童的形象、兒童文學產(chǎn)生一些“厚度”,即使孩子們只看到了里面的“淺”,某些人生的感悟、人生的無奈還是會沁潤其中……
■新作文:在一個人寫作的啟蒙階段,對于他來說,您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您當初是怎樣做的呢?
秦文君:要寫出好作文,積累尤其重要。重寫作、輕閱讀的現(xiàn)象其實 是會誤導學生的。寫作天分不會憑空而來,需要閱讀來激發(fā)。寫作特別需要有一種底氣,那是想象能力、知識和智慧的積淀,對生活獨特的感悟能力,對文字的熱愛和對語感的領(lǐng)會,這一切都離不開大量的有效的閱讀。作為寫作的鋪墊,文學方面的閱讀是不可缺失的。
我不會滿足于很容易的東西
■新作文:當下青少年中有很多喜歡寫作的孩子,他們有著出眾的才氣,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甚至擁有著自己龐大的讀者群,非常受同齡人歡迎。您經(jīng)常閱讀他們的作品嗎?對于他們,您有什么評價和建議?
秦文君: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對文學熱愛得難以自拔,后來才開始寫作,這樣比較容易寫出真誠的作品。
我期望年輕人能寫出既能感動自己,也能感動讀者的作品,擁有豐富的心靈。因為寫作的時候,心靈里有什么,寫出的就是什么,內(nèi)涵就在其中呢。
■新作文:當下青少年的閱讀過程中,都普遍存在著偏愛一些流行題材和風格的作品而忽視傳統(tǒng)經(jīng)典,您是怎么看待這一現(xiàn)象的?
秦文君:還是要多讀高雅的作品,那些作品能讓人擁有信念,榮譽感,有很上品的審美情調(diào),具備愛的能量,有內(nèi)涵。
■新作文:您遇到過寫作中的困境嗎?如果有,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秦文君:寫作到現(xiàn)在,我不會滿足于很容易的東西。除非不寫,如果寫了,還是希望創(chuàng)造出自己喜歡的人物。
■新作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您還有什么新的創(chuàng)作計劃?
秦文君:我正在寫《賈里日記》,主要以日記形式,敘寫男孩賈里想確立自我的艱難而有趣的成長歷程。賈里是個俏皮、要面子的男孩,他的日記里有認識的陷阱,想入非非,閃爍其辭,還調(diào)侃女生呢,有時灑脫自如,有時怒氣沖沖,但是他永遠有自己解釋世界的邏輯。接著我還要寫《賈梅日記》,它記敘女孩成長的流水賬,點點滴滴,充滿矛盾,不成體系,但其實是符合女孩的心緒和對人對事的視角,對夢想對友誼對家庭的熱切的愛,淡淡的憂慮等等,日記后穿插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她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微妙反差。
■新作文: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對您的新作充滿期待。其實,我們《新作文》的很多讀者也都是您的書迷,請您跟他們說幾句話吧。
秦文君:祝愿學子們在青少年時期,多多徜徉于閱讀這文字構(gòu)起的大廈內(nèi),發(fā)現(xiàn)人的思想輝煌,人的情感深泓廣博,人生的故事跌宕起伏。閱讀好書格外重要,真正的好書使人悟到人生的道理,能夠開闊藝術(shù)視野,得到美的享受,它留給人的影響是很長久的,可以隨著人去遠方的理想境界。另外只要讀寫對接得好,也能如愿提高寫作水準和鑒賞能力。
■新作文:最后,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真誠地希望您有時間能夠來我們新作文雜志社做客,多給我們建議和指導,祝您開心快樂,以后帶給我們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
【人物簡介】
秦文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首度入圍世界最大兒童文學獎“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著有《秦文君文集》(5卷),兒童文學集《變變變》、《十六歲少女》、《男生賈里全傳》、《小鬼魯智勝》、《調(diào)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寶》、《小丫林曉梅》、《女生賈梅全傳》、《會跳舞的向日葵》等。
秦文君的小說風靡校園。她的作品被譽為“新時期少年兒童的心靈之作”。她最大的心愿是以少兒為本位,不斷挖掘藝術(shù)潛能,把優(yōu)秀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小讀者。
相關(guān)鏈接:
秦文君答小記者問
問:賈里和賈梅的創(chuàng)作原型是誰呢?(陸惠悅)
答:是根據(jù)一個男孩的來信而創(chuàng)作的,這是我收到的數(shù)千封信中的一封,這封信感動了我。我先寫了《男生賈里》,書出版后,來信多得像雪片,甚至有孩子動手寫了五萬字的續(xù)篇寄來。我又寫了《女生賈梅》、《小鬼魯智勝》和《小丫林曉梅》,值得欣慰的是,這么多年來,它們每年都擁有大量的讀者,很多小讀者還要求我繼續(xù)寫下去,我有可能再寫《賈里日記》和《賈梅日記》呢。
問:您是怎么走上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張嘉成)
答:先是愛上閱讀,熱愛得難以自拔,后來才開始寫作。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練習,終于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了。
問:您寫的書都很有趣,請問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衛(wèi)睿陽)
答:我很愿意寫能感動自己,也能感動讀者的作品,不喜歡重復(fù),也不喜歡造作。寫作的時候,心里想的是什么,寫出的就是什么。這樣很好玩,很新奇、神秘,寫起來不厭倦,很不錯呢。
曹文軒的文學創(chuàng)作離不開他的家鄉(xiāng)情懷和童年記憶,他有過一段貧困艱難的童年生活,很早就體會到了苦難的滋味,同時也感悟到在貧瘠的生活狀態(tài)下人性閃爍的真善美的光芒,因此其作品或多或少折射了他自幼獲得的心理印象和生命體驗。同時,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學術(shù)背景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大基石,給予他廣闊的寫作視野和爐火純青的寫作技巧。
在大眾眼里,曹文軒是一個典型的兒童文學家,甚至可以被稱為當代兒童文學第一人。首先,他的作品的最大閱讀群是各年齡層的孩子們,曹文軒借助兒童生活題材,描寫悲喜交加的成長歷程,塑造勇敢、正義和善良的中國兒童形象,兒童在閱讀他的作品時不會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偏見和隔閡,更易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其次,曹文軒的作品具備典型的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和價值取向,純真、稚拙、富有生活情趣,能激發(fā)兒童想象力,豐富其情感,符合茅盾在30年代提出的兒童文學應(yīng)當“助長兒童本性上的美質(zhì)”的價值尺度。更為可貴的是,曹文軒具有兒童文學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堅持“兒童文學承擔著塑造未來民族性格的天職”的文學觀,并身體力行,堅持不懈地寫作, 是兒童文學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除了寫作,他還通過其他方式增強中國兒童文學的影響力,如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shù)中心”,設(shè)立“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和“青銅葵花圖畫書獎”,為繁榮中國兒童文學事業(yè)、培養(yǎng)中國兒童文學作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次獲得安獎是對曹文軒的文學成就的一次忠實表彰。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IBBY)于1956年創(chuàng)設(shè),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獎勵世界范圍內(nèi)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屬于作家獎,一人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為終身榮譽。此外,安徒生獎還有一個別稱――“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也稱“小諾貝爾文學獎”,這一稱謂足可見其在文學界的分量之重和獲獎難度之高。
但曹文軒卻自稱不是一個典型的兒童文學家,他說自己寫作時從不考慮閱讀對象的年齡,實際他的書的閱讀人群也橫跨了各個年齡層,除了大量兒童閱讀者,部分成年人也是其作品的追隨者。這因為曹文軒寫的是孩子們的故事,蘊含的豐富的文學情感和審美價值卻超出了兒童的群體范圍,他的作品蘊含著悲憫博愛的人文關(guān)懷,在社會上能引起更為廣泛的共鳴。書中人物在逆境中的互相扶持、在苦難中的頑強不息具有打動所有人的力量,書中歌頌的無私奉獻的親情、純潔無瑕的友情、懵懂美好的愛情則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從這個層面上看,兒童文學只是曹文軒寫“人類共同的喜怒哀樂、共同的向往和情懷以及共同面臨的苦難”的一個平臺,淺顯易懂的故事下探究的是復(fù)雜的人性問題。
Q &A
Q:獲獎最令您感慨的是什么?
A:現(xiàn)實中國向我提供了許多鮮活的、別具一格的,其他國家孩子會看著非常新鮮的故事。我的《草房子》、《青銅葵花》、《火印》等作品寫的都是中國故事,是獨一無二的,只能發(fā)生在中國,但它涉及的主題寓意全人類,因此任何國家的人都能產(chǎn)生共鳴。本次得獎,還論證了我自己多年來對中國兒童文學的判斷,即中國最好的兒童文學就是世界水平的兒童文學,因此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作家獲得“國際安徒生獎”。
Q:對您影響最大的作家是誰?
A: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文學高峰,他對我的影響太大了,其實我的文字骨子里有他的東西。還有幾個作家影響比較大,國內(nèi)是沈從文,國外是川端康成。我很喜歡兒童文學作家,如意大利的羅大里、美國的懷特、但真正影響我文學觀的是成人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影響的是我的創(chuàng)作手法。
曹文軒自剖寫童書的精神
我愛浪漫主義情調(diào)
我喜歡浪漫主義。更確切地說,我喜歡浪漫主義情調(diào)。我的小說,不能說是浪漫主義的,只能說具有一些浪漫主義情調(diào)。我覺得這種情調(diào)對少年很合適。少年更傾向于浪漫。他在還未長成大人時,絕無過于現(xiàn)實的思想。他們的想象總帶有點詩意,總與天空凝在一起。
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都喜愛自然,但浪漫主義更喜愛自然,并且是以喜愛自然為根本特征的。我喜歡寫自然,一寫到自然,我就不再是我自己,我身心愉悅。人的感情不能輕易打動我,但,自然卻常常打動我。我還喜歡浪漫主義描寫自然的特有的韻味,丹麥有位博大精深的評論家叫勃蘭兌斯。他很形象地區(qū)別了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對自然的不同感受。他說,他有一天陪同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去德國的一處風景區(qū)游覽。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大自然在燦爛的陽光下,形象極其鮮明可愛。勃蘭兌斯很興奮,指著那些山,指著那片天空,向他的同伴說:“你看,你看。”那位詩人并不看,臉上毫無神采。這使勃蘭兌斯感到失望與尷尬。可是勃蘭兌斯說夕陽西下,黃昏將臨時,那位詩人臉上卻露出了興奮之神色,而隨著夜色加深,他的眼睛越來越亮,并時常神經(jīng)質(zhì)地向勃蘭兌斯高叫:“你看!你看!”勃蘭兌斯說:“我什么也看不見。”勃蘭兌斯太了不得,他一語道破了浪漫主義喜愛自然的到底是什么東西:精靈。浪漫主義喜歡大自然的精靈。
我的作品有點憂郁
與喜歡浪漫主義相關(guān)的是,我的作品可能顯得有點憂郁。我現(xiàn)在分不清楚,是因為我骨子里的那股憂郁的情調(diào)使我喜歡浪漫主義,還是因為我喜歡浪漫主義――愛屋及烏――喜歡上憂郁情調(diào)。前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兒童文學是讓兒童快樂的一種文學。我一開始就不贊成這種看法。快樂并不是一個人的最佳品質(zhì)。并且,一味的快樂,會使一個人滑向輕浮與輕飄,失去應(yīng)有的莊嚴與深刻。傻乎乎地樂,不知人生苦難地咧開大嘴來笑,是不可能獲得人生質(zhì)量的。
兒童文學是讓兒童產(chǎn)生的文學,而不只是讓兒童產(chǎn)生快樂的文學。不能把與快樂混為一談。包括快樂。悲劇也能使人產(chǎn)生――悲劇。我沒有寫那些悲切之事,我只是喜歡寫一些微帶憂郁的情調(diào),我以為那就更應(yīng)該得到容許了。我沒有使讀者心灰意懶,沒有使他們感到世界到了末日。有人說,今天的小孩本來就是很累很苦的,文學應(yīng)制造歡樂,而不應(yīng)雪上加霜。這種說法,來自于一種印象,并無足夠的事實根據(jù)。事實上,今天的小孩,倒是過多地沉浸于游戲之中,過多地沉浸于快樂之中了,我們還沒有看到現(xiàn)代生活狀態(tài)中的孩子所有的那種輕浮嗎?
不現(xiàn)代,不后現(xiàn)代,我是古典主義者
與浪漫主義相聯(lián)系的,我喜歡美。我寫不了蒼蠅,寫不了鼻涕,寫不了糞便,寫不了腐爛的老鼠。我拒絕寫這些。即使不寫少年小說,我也拒絕寫這些東西。因為我認為這些東西不是個東西!我成不了現(xiàn)代主義者,更成不了后現(xiàn)代主義者,我永遠只能是個古典主義者。人類自從有了文學藝術(shù)以來,慢慢地形成了概念:文學藝術(shù)是寄托美好情思,并且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美感的。總而言之,文學藝術(shù)是美的。基于這樣一個認識,有多種流派,但各自的體系,都是圍繞“美感”這一中心概念而建立起來的。
我對激情文學有骨子里的反感
我的作品缺少激烈的動作,缺少激蕩起伏的情節(jié),甚至是淡泊的,沒有華麗的耀眼的色彩。“激情”一詞在辭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強烈的具有爆發(fā)性的情感,如狂喜、憤怒等。”同時它是一種達到極致的生命狀態(tài),是一種飽和的、昂揚的、亢奮的情緒,它是與平和相對立,更與消沉、頹廢相對立,由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所導致的一種情感形式,但激情也是很讓人懷疑的。激情很容易失之于矯情,矯情就是做作、不自然、裝模作樣,感情不必要地激動或悲慟,思慮不必要地“深刻”。在一切場合,都用大量空洞的詞藻去進行語言活動,而失去正常人的“人話”。矯情是一種讓人厭惡的情感。文學乃是一種克制情感的敘述活動。文學在表現(xiàn)生活,在情感或動作的強度上不應(yīng)當作升格處理,而只應(yīng)進行降格處理。放松下來,不要讓文學去承擔社會責任的重壓,也因為此,使我對激情的文學藝術(shù)有一種骨子里的反感。
那些年獲安徒生獎提名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孫幼軍:
1990年獲安徒生獎提名,代表作有童話《小布頭奇遇記》、《小貝流浪記》,被譽為“一代童話大師”。
秦文君:
2002年獲安徒生獎提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寶貝當家》,作品被譽為“新時期少年兒童的心靈之作。”
金波:
1992年獲安徒生獎提名,代表作有詩集《我們?nèi)タ春!罚捈缎淙~童話》、《金海螺小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
張之路:
2006年獲安徒生獎提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第三軍團》、《霹靂貝貝》、《非法智慧》、《蟬為誰鳴》、《極限幻覺》等,作品風格各異,極具可讀性。
劉先平:
2010年獲安徒生獎提名,代表作有《云海探奇》、《千鳥谷追蹤》、《山野尋趣》、《黑葉猴王國探險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