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5: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抄寫員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今天我們學了《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我不禁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里想了很多很多•••••
這篇課文主要講敘的是十二歲的敘利奧一家人過著清苦的生活,父親拼命賺錢養活一家人,敘利奧十分懂事,半夜起床偷偷幫父親抄簽條,由于疲憊,他的功課下降了,父親不斷對他發怒,最后甚至視而不管,可敘利奧還是默默承受著父親的誤解,堅持幫助父親抄簽條 ,有一夜,他被父親發現,父親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懊悔與慈愛。
敘利奧——這個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孩子,他為了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竟背者委屈,受著父親的責罵與冷淡。我們呢?我們這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獨生子女呢?一句“我要••••••”成了我們的口頭禪,我們在家里總是被大人眾星捧月般疼著、愛著。
在我的現在認識了一位名叫鄧豐美的好朋友,他們家有三個孩子,一家人過著清苦的生活,爸爸靠賣酒瓶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勉強過得過去,每當我去找他玩的時候,都會看到她為她的父親賣酒瓶、收酒瓶的勤勞身影。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扯破嗓子高聲對全天下的父母呼吁:“我們不做小公主,小皇帝,我們要自力更生。讓我們自由的飛翔!
①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文字,接受信息,不斷提高文化科學水平,進行思想交流。②學會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③要有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文明的素質。④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
可見,語文素質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在人類交往過程中的聽說讀寫即語文基本功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基本功的全面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教育心理學》指出:“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這個‘儲備’的手段,就是背誦。不背誦是不會將規范的書面語言‘植入’記憶的倉庫,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所以,我認為,現代語文教學模式應該是“以掌握祖國的語言為目的,以熟讀背誦為手段。”為了強化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條措施:
1.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課書教完了,通過檢查是否讀熟、是否能把該背誦的地方背誦出來,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
2.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
現用的教材,不論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誦的地方卻少得可憐。以小語第十一冊為例,要求背誦的課文中涉及到7篇,加上8個《積累·運用》里的要求,總字數不足1500字,平均每天背誦卻不足15個字。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數字!所以我除了落實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挑選3—4個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增加課外閱讀量和背誦量
每學期補充十篇左右的詩文和現代中外名篇,要求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背下來。一代偉人酷愛讀書,許多名篇熟讀成誦。朱總理在各種場合更是妙語連珠。這兩例,不正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背誦古詩文和名篇受益匪淺的道理嗎?現用教材雖有精選部分古詩文和中外名篇,但數量太少了,所以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篇目,讓學生博聞強記。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
二、抓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博覽,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因此,教師除了上好閱讀課外,更應該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料。可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指導學生精心選擇讀物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目標尚在起步階段,一套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教材仍未問世,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使其在讀中積累語言。我是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的:①省編的《小學生閱讀文選》與教材配套,便于學生遷移自學,是閱讀的好材料。②訂閱少兒刊報。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除要求他們訂閱《中國少年報》、《小學生周報》和《小學生優秀作文》外,還推薦了一些優秀的刊物讓學生自行訂閱,并組織學生交換閱讀。③結合學校、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借閱諸如《唐詩三百首》、《精彩對聯集錦》、《名人名言》、《成語故事》以及我國四大名著和名人史記等。
2.指導學生養成“勤動筆”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讀的東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記憶中的卻不多。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讀書筆記立足于讀,落實于記。就類型而言,包括摘錄好詞好句、編寫寫作提綱和寫讀后感。摘錄好詞好句有利于學生分類積累語言;編寫寫作提綱有利于學生感知文章的整體聯系;寫讀后感是屬于創造性讀記,它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及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
3.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
三、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著眼點有四方面:
1.練在知能轉換處
如教學《凡卡》,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聯想的用法,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了課文中有關句子,明確了什么是實在事物和聯想之后,發下短文讓學生進行聯想練習。又如仿寫句式,仿寫過渡句,仿寫段落結構等,都是屬于知能轉換的訓練。
2.練在情感交融處
如《小抄寫員》,教到課文“他叫著說‘爸爸!原諒我!原諒我!’和“倒是要你原諒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時,我指導完學生分角色朗讀后,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意境中,我馬上安排了寫一段話的練筆:
(1)敘利奧為什么求爸爸原諒他?他是否做錯了什么?
(2)爸爸明白了什么?他會對兒子說些什么?
3.練在思維的發散點
如教學《凡卡》最后一段后,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我提出假設:“假如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將會怎樣呢?請以‘爺爺收到信后’為開頭寫一段話。”這樣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練在情節的空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