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8: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致跳遠運動員,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操場的一角,有那么幾個人反復地跳動,原來是在練習跳遠。
也許你們不曾被人注意,但你們跳遠的風姿,實在令人難以忘懷。迅速地起跳,緩柔地落地,在這之間,能有多少時間呢?但我們卻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腿用力一蹬,一蹲、一起,然后有力地蹦出,在此之間你們的表情多么嚴肅,你們的眼神多么堅定啊!
你們為了自己的目標默默地練習著,只有在此時,你們才可以一展自己的風采。
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祝你們取得好成績,加油!
淄博外國語實驗中學初二:劉雪瑩
關鍵詞:助跑,起跳,準確性
前言
在跳遠技術中,踏板準確性是其中的難點,跳遠運動員跑踏板不準的情況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因此,跳遠的準確性是跳遠技術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中學部分跳遠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有關參數。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國內外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優秀跳遠運動提高助跑準確性的方法所進行的闡述、分析和總結。分析比較法:根據所查閱的文獻,對跳遠運動員的起跳的速度與準確性進行比較和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影響跳遠助跑與起跳準確性的因素
2.1.1助跑的起動方式
助跑的起動方式分為站立式和行進間兩種,一般采用站立式起動技術較易使步點準確。有資料表明,全國幾次重大比賽男子跳遠中。站立式起動156次,成功124次;而行進間起動的成功率只有50%。這是因為站立式起動技術容易控制身體的姿勢,使雙足站立距離、膝關節彎屈角度、上體前傾角度等容易保持一致,從而使起動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長增長的規律等保持穩定;行進間起動,雖然不如站立式起動容易控制身體姿勢,但容易發揮出速度,動作放松且有彈性,有不少優秀的運動員喜歡采用這種方式起動。
在訓練中不論采用何種起動技術。首先,在起動前幾步應控制好步長、速度和蹬地力量,并保持一致;其次,必須嚴格控制起動時身體的姿勢,最后隨著助跑速度的穩步提高,速度和節奏越來越快,最后4~6步突出表現為保持適當步長的前提下,以加快步頻的方法提高跑速,到起跳前兩步達到“最大的可控速度”,同時也要使身體的重心向上、向前運動,有利于取得起跳的最佳效果。
2.1.2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加速的方式有兩種,即平穩加速和積極加速。平穩加速方式的特點是開始階段步頻較慢,然后在逐漸加大步長或保持步長的基礎上提高步頻,最后幾步保持步長,提高步頻。它的加速時間較長。加速過程是逐漸均勻而平穩地進行。因此,跑的動作輕松、自然。積極加速方式的特點是步頻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上,能夠較早地擺脫靜止狀態,并獲得較高的助跑速度。論文大全,起跳。。
這助跑方式適合于絕對速度比較快的運動員。當今世界田壇優秀跳遠選手大多采用這種方式,結合起動姿勢,從起動姿勢相對固定,加速的前幾步與最后幾步動作技術沒有顯著的改變,來提高助跑的準確性。
2.1.3助跑的節奏
節奏指的是一個動作所具有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助跑節奏也就是步長和步頻在助跑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特點。盡管世界優秀跳遠運動員的助跑在啟動方式、加速方式等方面各異,但其節奏,特別是最后幾步的節奏卻非常相似,即從啟動開始后要逐漸加大步長和加快步頻,到最后4—6步則主要是加快步頻,同時盡量保持步長,而最后一步的節奏應達到最快。這是由于最后一步大腿抬得相對較低,步長也相對較短,而下壓更積極和速度更快造成的,同時這也是在高速助跑中進行積極快速起跳的必備條件。因為只有起跳腿大腿快速下壓,小腿積極快速后扒,才能保證起跳腳的后扒速度以接近身體重心前移速度踏在起跳板上,從而減少制動因素,做出積極有效的踏板動作。
2.1.4助跑的速度
助跑速度的快慢是影響跳遠成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起跳前9~10米內的速度,越快跳遠成績越好。論文大全,起跳。。而絕對速度是助跑速度的基礎,只有具備較高的絕對速度能力,才有相對較高的助跑速度,并能在達到較高的助跑速度情況下,留有一定的速度儲備,使運動員可以從容地做出充分的起跳動作,這已被大量研究和實踐所證明。論文大全,起跳。。
2.1.5助跑的距離
在訓練或比賽中跳遠運動員經常會出現助跑距離過長或過短的情況,如果助跑距離過長,運動員往往在起跳前就達到了最高速度,而在助跑的最后幾步速度受到損失。如果助跑距離過短,運動員在起跳時就發揮不出最大的速度。
根據前人的科學研究。在跳遠起跳前一瞬間,助跑速度每提高O.1m/s,跳遠成績將提高8—10cm,可見助跑速度和助跑距離的重要性。然而,在比賽中助跑距離受到比賽的氣氛、場面、情緒、身體狀況、跑道、風向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在情緒高、身體狀態好、順風的情況下。助跑距離應增加20~40cm;反之,則助跑距離應縮短30~50cm。
2.1.6助跑標志的設定
標志的設定是為了更好地使運動員確定步數和距離,便于發揮自己的最好速度。一般在最后4~6步都設第二標志。設立標志,不僅使運動員掌握前半程節奏的助跑是否準確,還便于教師及時糾正運動員在助跑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運動員在練習時如果準確地踏上自己設定的標志物,心理和身體都會比較和諧,從而更好地發揮水平。
2.2提高助跑與起跳準確性的幾種方法
2.2.1提高助跑節奏的穩定性
起跳前的助跑節奏是影響助跑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眾多研究表明,正確的助跑技術,應在起跳前不改變運動員在跑動時形成的節奏和身體重心高度。若運動員身體發展均衡,應重點發展其薄弱的環節,而不應改變技術彌補身體素質的缺陷。這樣雖可以提高助跑準確性,但總是因小失大,犧牲自身優勢環節,最終將阻礙運動員成績的進一步提高。論文大全,起跳。。因此,在訓練中應做到速度與爆發力的平衡.身體素質與技術的平衡,以建立完整技術來提高助跑的準確性。
2.2.2注重設定標志的訓練
從理論上分析,在助跑的最后6步設置海綿磚標志,對于初學者或助跑技術和心理穩定性較差的運動員來說,可以指示運動員著地的位置和提高運動員辨認與跳板之間距離的準確性,并幫助運動員記憶助跑時的肌肉感覺,從而有效地減少運動員最后幾步的波動。使步長和步頻更趨穩定。助跑過程可以分為起動姿勢、加速方式和最后幾步助跑節奏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最后幾步助跑節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運動員是否準確、快速、有力地起跳。
所以,最后幾步的助跑節奏訓練倍受重視。但最后幾步的良好節奏是起動和加速階段節奏穩定性的延續。因此助跑開始幾步的節奏的好壞,是影響全程助跑節奏穩定的關鍵因素。論文大全,起跳。。論文大全,起跳。。所以,在開始進行海綿磚助跑節奏訓練前和訓練過程中,都應堅持開始幾步的助跑步長的穩定性和加速過程中步長與步頻的穩定性,從而建立起比較穩定的動力定型,為全程助跑節奏的穩定性奠定基礎。
因此,對初級運動員進行海綿磚標志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助跑步長與步頻,從而提高運動員上板的準確性和成功率。
2.2.3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運動員在比賽時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狀態:一是害怕犯規;二是助跑時眼睛盯著踏板;三是一心想取得好成績,致使動作變形;四是受外界影響,情緒緊張,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賽上。這幾種心理狀態都嚴重分散了運動員的注意力,影響了助跑與起跳的準確性。因此,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
3 結論
3.1 在跳遠中助跑速度是成績的基礎,而助跑的準確性是關鍵,應重視助跑速度和準確性的練習。
3.2在跳遠訓練中強調助跑速度、助跑能力、準確性、起跳技術等因素協調發展,使之達到一個相對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夏華影響跳遠助跑準確性因素2000(3)
[2]孫偉影響跳遠助跑準確性的心理因素2001(2)
[3]毛永提高跳遠運動員助跑準確性的理論探討2003(9)
關鍵詞:跳遠 踏板 準確性 因素 對策
跳遠運動中的踏跳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助跑水平速度的同時,獲得最大限度的垂直速度,踏跳的準確程度是跳遠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環節。助跑踏跳的準確性程度對比賽成績的影響也很大,絕大多數優秀運動員平時訓練的踏跳都比較準確,因此現代跳遠技術非常重視影響踏板準確性因素的研究,受到田徑專家學者普遍的重視。
1 跳遠踏板準確性的影響因素
1.1技術因素
1.1.1助跑起動姿勢
隨著跳遠運動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運動員的助跑技術與跳遠助跑踏板的準確性已成為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助跑的先決條件是使運動員在起跳踏板時,具有不失控制能力和不犯規的最大速度。
1.1.2助跑技術
影響跳遠踏板準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僅就技術方面而言,助跑節奏的穩定性則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助跑的節奏是由步幅大小和步頻快慢兩者構成的。跳遠中的助跑與踏板技術是連貫的統一體,助跑準確才能踏上板,否則就會失敗,所以準確助跑是準確踏板的前提。
1.1.3上板準確性
第一,步頻與步長的速度變化是造成助跑加速不穩的主要原因,求得步頻與步長的相對穩定是解決上板準確性的途徑之一;第二,專項耐力的好壞嚴重影響上板的成功率。
1.2心理因素
就踏跳來講,運動員要以穩定的心態,勇敢地面對踏跳前的準備,完成快速有力的踏跳,為此,必須自覺,不厭其煩地接受訓練。
2 提高跳遠踏板準確性的助跑感知訓練對策
2.1變更助跑場地,反復體會助跑感受
運動員平時訓練可按自己的助跑習慣在跑道上進行30m~40m的加速跑,跑準后,量下助跑長度,然后把這一長度移到跳遠助跑道上,再試跑3~4次,不強調準確踏板,也不作起跳練習,只要求想象在跑道上跑得快速、自然、輕松、以此提高運動員助跑的正確自我感覺。
2.2助跑不看板,以眼睛的余光及憑直覺測定踏板情況
在訓練時,如果發現助跑步點有誤差,可適當移動起動標志,然后再在助跑道上反復跑3~4次,仍不強調踏板的準確性,只要求用眼睛的余光及憑直覺測定踏板情況,快速跑過板即可,若發現不準,再作適當調整,以此培養不看板助跑的良好習慣,最后再把助跑后4步或6步的長度量下來作為第二標志。
2.3助跑與起跳相結合,在無心準備的條件下做起跳動作
通過上述兩種練習,運動員對助跑的自我感受已很清晰了,思想顧慮也大大減輕了, 然后進行加強鞏固助跑穩定性的訓練。此時,仍強調按自己的感受和節奏快速放松地跑過板,不要求有準備起跳的心理,待自己感到跑得很順心,步點準確后,再隨意做起跳動作,并與完整技術結合起來進行練習。
2.4提高跳遠踏板準確性的心理技能訓練方法
2.4.1自我放松法
放松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神經系統,擺脫緊張情緒。運動員閉目盡量采取舒適放松的姿勢, 聚精會神地想象自己肌肉放松的情況,同時自我暗示。
2.4.2自我暗示法
體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可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感受和行為一致,從而提高動作的穩定和成功率。自我暗示應用積極的“語句”進行默念。
2.4.3自我調控法
運動員可以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自我心理調控。例如: 助跑節奏不穩定怎樣調整步子? 踏板不準怎樣移動起動標志? 第一次試跳犯規應怎樣安排后兩次試跳? 進入決賽后如何跳好后三次?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自問自答,不但可以幫助運動員預計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使思想上有所準備,而且還可以促使運動員養成賽前良好的思想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助跑的準確性。
2.4.4表象訓練法
表象訓練法是在大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教練員可根據不同的運動動作,不同的練習目的和不同運動員的不同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程序。
3建議
3.1 提高跳遠踏板訓練的準確性,著重提高助跑技術和上板準確性。
3.2 提高跳遠運動員的賽中的心理適應能力,運用適當的心理訓練方法。學會控制試跳成功時的興奮情緒,消除試跳勉強踏板及犯規時的緊張情緒,提高成功率。
3.3加強對比賽環境的調控能力,克服外界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保證助跑準確性。
3.4教練員要科學地制訂訓練計劃,無論在技術練習或訓練中每一組,寓意志品品質培養于技術訓練中。
參考文獻:
[1]趙平,趙元.淺談影響跳遠運動員踏板準確性的因素[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6)
運動員在助跑時,尤其是助跑的最后幾步,不要受起跳的限制,應該像平跑一樣快速自然,將自己應有的水平速度在助跑中充分發揮出來,以使助跑的速度接跑速度。因此,絕對速度訓練對跳遠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
在跳遠助跑中運動員不僅要在短時間內發揮最高速度,而且要同時做好起跳的準備。所以說,跳遠的助跑技術要比短跑技術復雜。這就要求運動員不僅要跑得快,而且要放松自然,有節奏,并且還要跑得準確。要求步幅開闊、快速流暢、連貫協調而富有節奏,與短跑是有很大區別的,這是由跳遠自身項目的特點所決定的。
1.2跳遠運動員專項力量的訓練方法
跳遠專項力量訓練必須是以有效發展專項力量構成要素快速抗阻能力為目的的各種訓練手段和多種負荷要素高效率協同的有序化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嚴格按現代跳遠專項力量訓練理念設定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及方法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跳遠的專項力量主要指起跳力量的訓練,它的肌肉工作方式是先被迫拉長經等長收縮后迅速轉化為向心收縮所產生的力量為“反射性力量”。專項力量訓練的手段在發展起跳支撐力量階段以坐蹲和靜止半蹲這兩種手段為主;在提高起跳爆發力階段的練習是力量性爆發力練習、速度型爆發力練習和超等長練習。
根據上述分析,跳遠專項力量訓練就必須采用一系列發展速度力量專門能力的訓練方法,即快速力量。所謂快速力量就是指肌肉盡快和盡可能高地發揮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負荷的能力。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作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所表現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發展速度力量,重要的是把力量與速度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轉化為速度力量。在訓練實踐中,要科學地調整動作力量和動作速度,長時間地采用恒定負荷,就會使動作速度固定,影響速度力量的發展。負荷強度的安排是周期性、波浪式變化的。也應注意使身體局部的速度力量能力與全身速度力量能力結合起來進行。訓練實踐證明,只有使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兩方面都得以提高,才能取得快速力量訓練的效果,必須處理好負荷重量與動作速度的比例關系,使之能與專項運動要求相一致。(1)負重訓練負荷重量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負荷40%―80%的強度,要求運動員盡量體會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每組重復5―6次,完成3―6組,每組間歇2―3分鐘。(2)不負重練習。主要是采用各種形式和要求的克服自身體重的跳躍練習,例如臺階跳、跨步跳、縱跳、單足跳、跳深等。在練習時要注意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和爆發性用力的特征。注意快速力量訓練時,重復次數和練習組數不宜過多,以不降低練習速度為原則,持續時間不宜過長。
1.3跳遠運動員專項耐力的訓練方法
運動員最常用的訓練方法是立定跳遠、立定三級跳遠、短助跑5-10級跨步跳(單足跳)、立定五級跳遠、30―100米跨步跳(要求步數)、30―50米單足跳(要求步數)、30―100米單跨跳、跳欄架(欄間 1 米,高度60―80 厘米)、跳欄架(欄間 1.5 米,高度 100 厘米)。在70%-90%的人利用立定三級跳遠、立定五級跳遠訓練方法是由連續的跳躍技術動作組成,要完成這個復雜的技術過程,就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跳躍技能、速度力量和專項彈跳力。因此,必須重視速度力量和專項彈跳力的發展。80%的人利用短助跑5-10級跨步跳(單足跳)訓練方法是在雙腳起跳記距練習。雙腳起跳,單腳落地,連續跨步跳。通過此練習,不斷改進技術動作。腿相對擺動動作能增加起跳能力,從而使身體重心快速移過下一跳的支撐點,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40%-60%的人利用30―100米單跨跳、30―100米跨步跳(要求步數)而是在跨跳結合練習,即腳起跳后的單足跳或跨步跳,連續進行。
人對緊張體力活動的耐久能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包括一般耐力和專門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小強度或中等強度進行長時間工作的能力;專門耐力是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所需要的耐力。耐力包括兩個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耐力的提高不僅取決于人的發育成熟,也和負荷要求有關。合乎規律的耐力性負荷訓練可使肌肉、器官、心肺、血液、免疫系統以及物質代謝調節出現適應現象。
發展耐力素質的基本途徑有兩個,一是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訓練,另一途徑是提高心肺的功能。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和體能主導類周期競速項目有耐力性和速度性兩個項群。耐力性項目運動員專項耐力的要求是用盡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過全程。除超長距離之外,專項耐力的重要供能形式為糖酵解無氧代謝供能,其主要訓練方法為大強度的間歇訓練法及比賽訓練法。
在運動訓練中,當運動員進行中等負荷耐力訓練時,就會出現每分鐘耗氧量與氧的供給量之間的不一致,在大負荷時其不一致的程度就更為明顯,可見培養運動員呼吸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跳遠運動員 跳遠助跑 準確性
一、引言
跳遠是學生的田徑必修內容,助跑起跳又是跳遠教學的重點,助跑的準確性是助跑教學的難點,助跑的準確性與否,直接影響著試跳的成績。據報道: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遠比賽的踏板成功率為75%左右,我國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踏板的成功率大大底于這個比例,大約在62%-67%之間,初級運動員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在中學跳遠教學和運動隊的訓練中,除了提高跳遠必要的技術和素質外,如何提高跳遠運動員助跑的準確性應成為跳遠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加以闡述并提出訓練建議。
二、技術因素
1.選擇適當的起動方式
助跑最初幾步是影響準確性的重要因素,而啟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前幾步的穩定性,助跑的起動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靜止狀態開始,采用兩腿微屈,兩腳左右平衡站立的“半蹲式”或兩腳前后站立的“站立式”。二是行進間開始,先走幾步或慢跑幾步踏上標志后開始加速,這種方法的助跑動作比較放松自然。
選擇那種步點應該根據訓練水平確定,對于中學生的非專項運動員,在學習任務緊張、訓練時間較短的情況下,適宜采用站立式助跑,原因是這種姿勢固定了助跑的啟動方式,容易控制身體姿勢,使雙腳站立的距離,雙膝彎曲的角度容易掌握,上體前傾的角度容易保持一致,從而使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長增長規律保持穩定,為后面的助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助跑的準確性。對于專項運動員訓練水平較高而又適宜行進間開始助跑的,應在訓練中把其開始走步或碎步跑的那幾步的步長和節奏逐漸固定下來,從而提高整個助跑的準確性。
2.選擇適當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兩種,一是積極加速,從開始到最后在保持步頻的前提下,用步長加大的方法提高速度。二是逐漸加速的方式,開始步頻較慢,步長較小,隨著跑進距離的加長,步頻加快,步長加大。助跑的加速方式因人而異,運動員應根據個人特點和習慣等實際情況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一般身材較矮速度快的運動員,從助跑開始就要全力跑,步頻始終很高,用增長步長來提高速度;身材較高的運動員多采用逐漸加速的放式,開始步頻較低,在逐漸加大步長的同時提高步頻來提高速度。
3.高速短跑能力和良好的助跑節奏
跳遠的助跑速度是一種可控的速度,既在保證完成起跳動作的前提下,在較短的助跑距離內發揮出最大速度。這種可控速度的特點是:加速能力強,絕對速度快,節奏分明,步點準確,動作自然。因此速度訓練是跳遠訓練中的重點,短跑能力強的運動員其每次試跳的速度較為穩定,每次試跳中相應的步長也較為穩定,從而能為準確地起跳打下良好的基礎。
助跑節奏不穩定,常見為最后幾步出現拉大步或倒小步。跳遠的助跑不僅要求運動員跑得快,而且放松自然,有節奏,并且還要準確。有些學生最后幾步出現拉大步或倒小步的現象,主要是步點不準或節奏較差,其次是在助跑中把注意力過多的集中到了起跳上,怕多跑了或少跑了步數。要發揮出自己的速度能力,運動員就不應當有助跑到了踏板初就結束助跑的錯誤意識,必須把踏板看成是要以最快速度沖過去的一段,以最大速度跑向跳板,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就要培養這樣的意識。訓練時一般采用標志進行助跑,在每兩步之間放置一個標志,跑的節奏要與跳遠助跑相同,在最后幾步達到最高速度,并要求跑過最后一個標志不要立即減速,還應向前再沖幾步。練習時,先在跑道上畫一標志進行練習,這樣可以消除踏板與沙坑對運動員的限制作用,克服因準備踏板而導致速度下降,最后轉移到助跑道上。
4.科學確定助跑距離
每個運動員的助跑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助跑距離應隨成績水平和素質能力,尤其是速度素質的提高而變化,合適的助跑距離根據自己的短跑速度、生理學原理和客觀環境來定。原蘇聯著名教練波波夫在1982年提出,跳遠助跑距離的選擇,必須使它與運動員的速度能力相符,可根據30米和100米跑成績的運動員的速度能力作出客觀的評定。
過短的距離不利于起跳前達到最大速度,過長的距離也會使助跑過多,步長的錯亂可能性加大。再則,跳遠過程是一次無氧代謝過程,人體維持無氧代謝過程的能力不超過5秒,助跑距離過長,代謝過程超過5秒,會造成無謂的體力消耗,起跳前速度下降,肌肉收縮能力下降,從而不能進行強有力的起跳。丈量助跑距離的長短也因身體狀態的不同而不同,身體狀態好時丈量助跑距離要長。比賽時一般把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因此丈量步點的練習應在身體接近于比賽狀態下進行,其效果最好,丈量出的步點也更加接近于比賽的步點。助跑道情況,天氣狀況和風向,風速的不同會引起助跑動作、節奏發生變化,而導致步長發生變化,影響跳遠助跑的準確性。所以助跑距離的調整成為準確助跑的先決條件,必須根據運動員的跑道情況、競技狀態,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如:在逆風的情況下,助跑距離一般要縮短30-50cm,在條件有利,運動員斗志旺盛的情況下,助跑距離可適當延長20-40cm。因此,平時要在不同的天氣,跑道上進行訓練,使運動員能夠根據場地,氣候的實際情況,靈活準確地調節步點,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保持助跑的準確性。
5.標志的設定
運動員在助跑過程中為了更加準確的助跑,加速提高運動員的信心,設置助跑標志是很有必要的。設置標志的目的是增強助跑的準確性和起跳的信心,提高助跑速度,或是在維持高速中進入起跳。助跑標志的設置要適宜,不宜設置過多,以免分散助跑的注意力和影響助跑的連貫性,一般設置2—3個為宜。比賽中設置標志物的人數越多,設置標志區域的標志物往往十分密集,不宜分辨或容易造成判斷助跑標志失誤,以至影響整個助跑的準確性。因此應盡量選擇與周圍標志物不同形狀,大小或顏色的標志物,其放置方式也不同。
三、心理因素
1.心理素質對跳遠的影響
心理因素對跳遠助跑的準確性也有很大的影響,多年來,一直被教練員所忽視,很少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使得這方面成為運動員的薄弱環節,具體表現為:一是比賽時心情過分緊張,思想上已出現怕犯規的心理,所以就不自覺地縮短步長或減慢助跑速度,造成助跑不準,為了能夠踏上板不得不拉大步子或搗小步,結果不僅正確的助跑節奏完全被破壞,難以有效的轉入起跳,造成犯規。當犯規后,向后移標志線,卻又怕踩不到標志而盲目加大步長,結果又造成犯規。反之,如踏不上板,向前移動標志,縮短步長,仍踏不上板。這就是在比賽中,無論怎樣調整助跑的長度,起跑點仍不準確的原因,這就是各種不穩定的心理因素所導致的不良后果。二是助跑時怕踏不上板,眼睛密切注視著跳板,影響了注意力分配;三是助跑時受當時特定環境的影響,注意力分散,不能使大腦興奮,使運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而降低準確性。
2.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獲得助跑準確性的重要保證,在訓練和比賽中可采用下列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一、訓練中應結合跳遠專項技術進行必要的心里訓練,注意意志品質的鍛煉,加強在惡劣環境條件下的訓練和測驗。二、平時讓學生查看一些心理學書籍,使運動員從理論上認識人體心理活動規律及良好心理狀態的方法。三、向運動員介紹國內外優秀運動員比賽中克服緊張心理、調節競技狀態的有關方法,逐步加強運動員的比賽經驗和自我調節能力。
四、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跳遠助跑準確性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跑道情況、身體狀況、天氣、裁判、觀眾等都可能對運動員產生影響,引起助跑動作、速度、節奏的改變。所以,應讓運動員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進行訓練,多參加在各種復雜環境條件下的測驗與比賽,逐漸加強運動員的比賽經驗和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能隨外界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助跑的距離和節奏,另外,在比賽前要盡可能讓運動員熟悉和適應比賽的場地,克服環境因素的影響,以提高助跑的準確性。
五、結論與建議
一、提高跳遠助跑準確性是提高中學生跳遠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準確的跳遠助跑離不開合理技術的建立,由助跑開始到踏板起跳的整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運動員的潛能,建立合理的節奏形式,對啟動姿勢、加速方式、速度與節奏、助跑距離、最后幾步技術和節奏加以控制,形成完好的動力定型;并在助跑技術形成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培養運動員的時空感知能力和自身動作的控制能力,以保證合理技術的建立,達到控制跳遠助跑準確性的目的。
二、心理因素也是影響跳遠助跑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心理訓練對運動技能形成有積極作用,在學校教學時有意進行心理訓練有利于提高助跑的準確性,希望廣大教練員多加采用。
三、環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訓練和比賽時要充分考慮一些不利的客觀因素,并采取相應的辦法改進,充分發揮運動員的應變能力,就能在助跑準確性方面少一點遺憾,多發揮一分水平。
參考文獻:
[1] 冷曉松.助跑節奏對提高跳遠踏板準確性的影響[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5(7),7071
【關鍵詞】體育方法 跳遠 騰空技術 動作姿勢 意識
The Consciousness Training of the Jumping Skills in Long Jump
He Xianglan
【Abstract】This essay mainly studies jumping skills in long jump event through physical method ,And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basil of three stage, during which the movement skills are formed, the essay als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pecialist training about consciousness in long jump, The method can help jumper master the jumping act quickly,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jumping skills, there by they can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 in long jump, and tap their latent energy fully. There for, the essay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long jump teaching and training.
【Keywords】Physical methodLong jumpJumping skillsAct gestureConsciousness
跳遠屬于田徑運動的跳躍項目,是人體通過快速的助跑和積極的有力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勢與正確動作,使人體騰越水平距離的運動項目。跳遠騰空動作的任務和意義是保持身體在空中的平衡,為更好地完成落地技術做好準備。本人在十多年的跳遠教學和訓練中摸索并設計了專門訓練運動員動作意識的方法,就如何有效地訓練跳遠運動員的騰空技術一問題根據體育方法作了闡述。
1.意識的概念及其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
1.1體育運動心理學給意識的定義是,意識是人類發展的最高水平,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級反映形式,意識是主體意識到的、自覺的反映形式。其主要結構包括自覺的認識、自覺的情感體驗和意志因素的復雜綜合體,而運動意識則是本體運動感知覺長時間訓練的結晶。
1.2意識作用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可以幫助理解體育術語,鞏固和提高運動技術。因為意識具有自覺性與能動性,意識一經產生,不但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而且通過實踐活動能動地改造現實,對本體、心理、行為和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當意識在腦里形成后又可以從有意識地變成無意識,即表現自如,所以在體育中技術動作意識強的人的體育能力也更好。
2.跳遠技術的選擇與運動員素質的關系。
2.1跳遠的完整技術分為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是相互緊密聯系的統一體。人體騰越的遠度主要由騰起初速度與騰起角決定,高速度的助跑、爆發式的起跳、適宜的騰起角、合理的空中動作是獲得最好成績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騰起后的空中姿勢不同,跳遠分為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種姿勢。
2.2蹲踞式、挺身式跳遠和走步式跳遠姿勢的騰空技術要求。
2.2.1騰空后比較容易保持身體平衡動作是蹲踞式跳遠。優點是簡單易學,較適合初學跳遠者,還有是保持騰空步的時間長,擺動腿膝關節屈膝很大,而大腿被迫抬高,類似體操運動中的團身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團身屈體早,減小了繞轉動軸轉動慣量而增加了角速度,易產生回旋,練習時是主要訓練環節。
2.2.2挺身式跳遠騰空技術要比蹲踞式跳遠技術高。起跳騰空后要保持好騰空步姿勢,即要求擺動腿大腿不能抬得過高,快速的制動后,擺動腿伸直,此時兩臂向下擺動,接著擺動腿大腿積極、主動向下放和向后擺等技術要配合密切。其跟蹲踞式姿勢相比,異同主要是身體轉動慣量加大,延續了向前的轉動,能使胸部、腹部肌肉群拉緊,高抬大腿利于下池緩沖。為了平衡身體的轉動,所以運動員必須把手臂遠向后伸,如果挺身式的空中意識較差不但會使身體平衡失調,而且會導致身體過早落地。
2.2.3走步式跳遠姿勢的騰空技術要求更高,同時還要有較高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的運動員所采用。其有關騰空技術是當起跳完成騰空步動作后到了最高點進行換腿。即擺動腿以髖為軸開始轉動放下且向后擺動,同時起跳腿屈膝,大腿向前提,隨后向前伸小腿,形成了空中換步動作,使起跳腿同側的骨盆隨著前移,上體稍微仰些。走步式姿勢由于兩腿走動已成為更有效的落地動作,協調身體在空中的平衡性;使伸直的起跳腿來保持髖部后置,抵制向前轉動,延緩了落地之前再次出現的轉動的復雜動作。但只要能有針對性地訓練運動員的空中動作意識,讓運動員領悟其中的奧妙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3.跳遠騰空技術動作意識的訓練方法。
3.1跳遠意識訓練的科學依據及其訓練器械。
3.1.1體育意識之本體運動感知覺基礎科學。體育意識可以在后天性培養形成,即本體運動感知覺是運動員對自身各部分運動和位置變化的感知,是運動員綜合運動覺、平衡覺、視覺、聽覺、能覺等多種感覺信息,經過分析加工后獲得的復雜知覺。
3.1.2跳遠騰空技術動作訓練的組成器械與注意事項。騰空高度愈高,騰空時間就愈長,動作準備就愈充分,當然飛躍的距離也愈遠。因此,為了把運動員身體重心騰起高度增高,設計為兩種訓練器械,一種是似“秋千”式器械,即運動員站在秋千板上經過反復幾次來回擺動后,控制好身體重心;一種是體操中的“吊環”式器械,即運動員吊住環后做短距離的助跑與起跳,在起跳同時借吊環力后迅速放手,騰起后做跳遠騰空技術,需要注意的是擺動半徑依運動員身材、運動能力、緩沖池而設定,練習前要做足夠的準備活動,力求安全,避免出現意外事故。
3.2體育方法之技術訓練程序。
3.2.1運動技術形成的三個階段。運動技術的形成共分為三個階段:①粗略形成技術階段;②改進提高階段;③鞏固應用階段。三個階段技術形成情況不同,所導致訓練的目的、任務也不同,以下采用跳遠的三種姿勢的不同動作加以闡說。訓練的運動員水平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
3.2.1.1粗略形成騰空技術階段。這階段訓練的特點和目的是讓大腦皮層興奮過程擴散,處于泛化階段,內抑制較弱,訓練時騰空步后表現動作不協調,蹲踞式的舉腿很吃力,較難控制上體與下肢配合平衡,還會有多余動作出現,如挺身式姿勢的雙腳會控制不住做交換步而變成帶有走步姿勢等,原因就是姿勢的騰空意識不強所致。
3.2.1.2改進提高騰空技術階段。改進提高階段是大腦皮層處于分化階段,內抑制逐漸加強發展,基本克服抬腿的僵硬動作,上下肢與軀體能夠協調配合,如挺身式跳遠的挺身展體與落地前的收腹動作輕松自然,雖然動作技術不是很穩定,但在大腦里已初步形成動力定型,在踏跳騰空后會立即呈現出所要做的跳遠姿勢,而不出現多余動作。
3.2.1.3騰空技術的鞏固與運用階段。鞏固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大腦皮層興奮過程高度集中,加強了內抑制。騰空后的身體形態運用自如,三種跳遠姿勢都能明顯地表現出來,擺臂、挺胸、送髖、收腿皆自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騰空技術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形成了牢固的騰空技術動力定型,即已經具有很強的騰空意識,悟性好的運動員可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3.3跳遠騰空技術意識訓練的原理與方法。
3.3.1跳遠騰空技術粗略形成階段,以蹲踞式跳遠技術為例。主要任務是確定訓練目標,使之形成動作表象,初步學會蹲踞式跳遠騰空動作,主要訓練方法是采用完整與分解法、重復訓練法,教練講解技術原理與示范騰空動作,特別騰空后要求保持騰空姿勢,把擺動腿大腿繼續提高,上體保持正直,避免回旋,當兩臂向前擺時,下肢也要做相向運動,身后的起跳腿要向前上方擺起,逐漸與擺動腿靠攏成蹲踞式姿勢,當身體快要落池時,兩臂由前向下、向后擺,屈曲的腿向前伸,腳跟落地。
3.3.2騰空技術的提高階段。如挺身式跳遠,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建立動作表象,消除多余動作,以提高騰空動作質量,基本達到挺身式跳遠要求。主要訓練方法有完整法、分解法和重復訓練法。最佳促進手段是采用語言提示、動作模仿來加深運動員動作表象。技術要求當運動員踏離板(秋千板或體操跳板)騰空后,擺動腿大腿不能提的太高、快速急停,擺動腿伸直,兩臂向下擺動,大腿積極向下后擺,當身體重心騰空到最高點時,留在身體后面的起跳腿屈膝同時后擺與擺動腿靠攏,剎時,雙臂經下向后上方向前、向下后擺,近池時小腿積極向前伸出、上體前傾。
3.3.3騰空技術的鞏固階段。如走步式姿勢中在第三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已形成的動力定型,訓練方法是重復訓練法、比賽法。經過三年觀測統計,運動員多用比賽法訓練,不僅僅是有效地鞏固動作技術,而更難能可貴的是能夠訓練出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技術訓練要求身體到了最高點后進行換腿,兩臂要大幅度地繞環擺動,之后,擺到體后的擺動腿向前收靠攏起跳腿,并向胸部提舉。此時雙臂擺到體前,緊著向前甩小腿,作好下池動作,那時的兩臂要同時向下、向后擺,上體前傾,雙腿前伸落地,形成了空中走兩步半的走步式。即騰空腿下放第一步,空中換步將起跳腿跨到前面是第二步,最后擺動腿向前擺以起跳腿靠攏為半步。主要鞏固的意識是手臂動作配合兩腿像在空中走步,前后擺動,先在體前伸出再向下、后方向上繞環至前面做最后的擺臂。腿部意識同跑相似,臂轉動大,使腿伸得更遠,慣性軸與上體后仰更大、大腿向前擺動也更大,增大落地點,有利于提高成績。
4.結論。
助跑速度決定跳遠成績,但運動員水平相當時,好的落地技術對決定其最終成績是致關重要的,因此而言,騰空技術更重要。騰空技術對運動員落地時間的遲早、身體姿勢、位置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訓練跳遠騰空技術意識是教練員充分挖掘運動員潛能,必須重視的一個技術環節。
致謝:衷心感謝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宋允清教授在撰寫本論文過程中的悉心指導!
參考文獻
1 蔣琳.田徑運動技術學習的基本心理學條件[J].體育學刊. 2001(5)
[關鍵詞] 三級跳遠 起跳 蹬擺 騰空 著地 技術
三級跳遠是人體經過快速助跑后,由單足跳、跨步跳、跳躍所組成的連續三次騰越的運動項目。在訓練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和教練員只重視了第一跳和第三跳技術,而忽略了第二跳技術。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第二跳技術,對完善整個三級跳遠技術非常重要。
我們認為,影響三級跳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跨步跳技術。本文是通過對跨步跳階段各環節過程的分析來研究起跳技術的。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三級跳遠跨步跳技術分析文獻75篇,并收集優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的相關技術數據進行研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仔細的閱讀與分析。
2.統計分析法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數據,合理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二、結果與分析
1.跨步跳的起跳階段
(1)跨步跳的起跳準備。第二跳的起跳在單足跳的騰空過程中就開始了,這時必須做好第二跳的思想和身體準備。
(2)跨步跳起跳技術分析。當第一跳騰空后,起跳腿要放松地留在體后成騰空步姿勢。經大量運動實踐證明,當這種姿勢保持到騰空路線大約三分之一的距離時,擺動腿與起跳腿開始交換,這時的擺腿要自然地由上而下伸并后擺,起跳腿同時自后屈向前上方提擺,要稍微向上提髖,以髖帶動大腿向前,向上擺動并控制在一定高度做積極的交換動作。在這里必須強調,積極主動準確地掌握交換腿的最佳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確地掌握交換腿時機可進行積極有力的著地和“扒地”動作。由于積極有力的“扒地”此腳向前的動力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上,對于所減少的水平速度有所補償,使第二跳在盡可能少的削弱水平速度的情況下進行積極有力的起跳。如果換腿過早,將影響騰空步的遠度并產生消極的落地現象,造成制動,削弱了水平速度,從而影響了第二跳的遠度。如果換腿過晚則在換腿動作完成后還來不及做充分積極的落地動作腳已著地,這樣雖然落地時重心較低,使第一跳騰空時間較長,水平位移也較大,但因沒有做積極主動的落地動作,起跳腿和身體之間不能進行動量轉移,所以也同樣影響第二跳的遠度。
(3)跨步跳起跳腿起跳角度分析。優秀男子運動員的起跳角度平均值為60°±2°,騰起角是運動員蹬離地面時,身體重心初速度的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它反映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的配比關系,也是運動員腿部力量素質大小的標志。所以,在保持較高水平速度的前提下,獲得適宜的騰起角度更為重要。
2.跨步跳階段的蹬擺技術
(1)跨步跳階段的蹬擺技術分析。跨步跳階段的蹬擺技術主要是加大運動員支撐緩沖能力,即肌肉退讓性工作能力的訓練以及充分快速的蹬伸能力,加強起跳過程中“以擺帶蹬,以擺促蹬”的指導思想。
第一跳落地后,在擺動腿和兩臂的配合下,起跳腿做積極有力的蹬伸動作。蹬伸起跳腿的動作是:先伸展髖關節,再伸展膝關節,最后有力地伸展髖關節。擺動腿在第一跳騰空階段中與起跳換后,要滯留在后面(擺動腿大腿肌群拉長),起跳腿著地后,該腿要大幅度向前,然后向上擺動。與此同時,兩臂也由體后向前做積極有力的揮擺,這樣,由于擺動腿和兩臂的積極擺動,使身體獲得很大的動量,并轉移到整個身體上,從而增加了起跳時所產生的蹬地反作用力。
(2)跨步跳起跳蹬伸階段技術分析。此階段髖關節一直處于加速伸展狀態,直至伸展達到最大值。此時的膝、踝關節角度仍繼續減小,膝關節緩沖角速度逐漸趨向0,主要是由于膝關節受到巨大的沖擊力作用后被動緩沖,使膝關節被迫拉伸進行離心收縮,并產生強烈的刺激,因而引起強烈的牽張反射,使肌肉產生超大力量,阻止膝關節進一步緩沖,踝關節的緩沖角速度仍保持較大的緩沖角速度值繼續緩沖,主要是由于膝關節的主動伸展,使膝關節緩沖角速度減小,此時受水平速度和慣性力作用的人體就從膝關節緩沖轉向了以踝關節為軸的屈踝緩沖,如果踝關節具有較強的退讓收縮能力和屈踝緩沖能力,將有利于外能以肌肉彈性勢能和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到伸膝和屈踝肌群中。此時人體重心仍在支點后方,獲得支撐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與人體運動方向相反,是人體運動的阻力,產生負加速度,影響水平速度發揮,但隨著重心的前移和下肢的蹬伸以及擺動腿的加速前擺,垂直分力逐漸加大,水平分力逐漸減小,產生的垂直分力與人體向上的運動方向一致,產生向上加速度,使人體獲得向上運動的動力。
(3)跨步跳階段的擺動腿技術分析。起跳后擺動腿的積極、有力、正確方向的擺動,能夠拉長擺動腿后肌群,有利于下壓力量的發揮,為落地創造較好的著地角。同時還能加大兩大腿間的夾角為后腿向前擺動創造良好的肌肉用力條件。同時兩臂積極、有力、正確的擺動也可以加快三跳的速度與遠度。
擺動環節的擺動腿擺動在踏跳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著地前兩腿的剪絞動作是否積極的重要指標是兩大腿之間的夾角。優秀運動員注重后擺的重要作用,他們在支撐腿著地之前已開始積極擺動,因而著地瞬間兩大腿間的夾角小。這樣做不但可以快速移動重心、縮短緩沖時間,為蹬伸創造有利條件,還可以主動緩沖著地時的載荷。
(4)跨步跳階段臂擺動技術分析。三級跳遠跨步跳階段的擺臂主要有兩種,即單臂擺動和雙臂擺動。雙臂擺動以右腳踏跳為例,第一跳的擺臂是雙臂由身體后方同時向身體前方擺動(同時進行單足跳),單足跳落地后,左臂小幅度在身體前擺(不過腰部),右臂大幅度擺至身后(同時進行跨步跳)。跨步跳結束后,右臂由身體后部全力向前上方擺動,同時左臂配合右臂,帶動身體跳躍,完成整個試跳。單臂擺動以右腳踏跳為例,第一跳左臂前擺,右臂后擺至身體后側(同時進行單足跳),單足跳落地后,右臂由身后向身前擺動,左臂由身前向身后擺動(同時進行跨步跳),跨步跳落地后,左臂由身后向身體上方擺動,右臂配合左臂擺動,帶動身體進行跳躍落地,完成整個試跳。
運動員在三級跳遠時采用雙臂擺的,因為他們非常重視三級跳遠起跳的垂直速度,故稱為三級跳遠的高跳技術。由于非常重視三級跳遠起跳的垂直速度,為了加大第一跳起跳力度,有部分運動員在三級跳遠起跳時采用雙臂擺動作。但是隨著運動員采用起跳時重視水平速度的三級跳遠技術后,三級跳遠技術又有了新的理解,這種重視保持每一跳水平速度的技術被稱為平跳技術。由于重視了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所以那種既破壞動作平衡又影響起跳速度的雙臂擺動方式漸漸被廣大教練員與運動員所摒棄。運用跑步動作中的生物力學原理來分析,三級跳遠的起跳擺臂問題不能與跑的動作分開,用跑的動作來解釋三級跳遠起跳時應采用單臂擺是較能說明問題的,因為三級跳遠是在快速助跑下起跳,助跑與起跳結合的好壞與三級跳遠成績的好壞有直接關系。
3.跨步跳騰空階段分析
跨步跳騰空技術的分析。第二跳的騰空階段,要求保持較長的跨步姿勢。在跨步運行過程中,擺動腿的大腿繼續向上高抬,起跳腿自然彎曲留在身體的后面,以加大兩大腿的夾角。此時上體保持稍前傾的姿勢,雙臂由前上方向身體的下后、側方弧形擺動。這一系列動作,也為第三跳的著地起跳創造了條件。
在觀看世界級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技術影片時,不難發現在第二跳騰空后半段,不少運動員擺動腿有一個在擺動的基礎上再次向前上方的擺動動作。一般把這個動作稱為“第二次揮擺”。它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第一,能進一步拉長擺動腿后群肌肉,使落地前擺動腿角速度加快。第二,能有效地帶動髖關節的活動,使身體各環節重心在空中進行調整,總重心在空中對于整個身體各環節相對前移,為落地時重心處于較前位置、防止屈髖創造了條件。第三,由于運動肢體的相向運動,擺動腿帶髖積極向前上方揮擺動作,必然引起后腿向后、向上的有力振擺。加大了兩腿之間夾角,為后腿向前擺動提供了良好的肌肉用力條件。
4.跨步跳擺動腿著地階段
著地動作是前一跳騰空動作的終止環節,又是起跳的始動環節。所以著地動作做為前后兩跳結合的技術關鍵環節,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起跳效果的好壞。對跨步跳和跳躍來說,合理的著地動作能減少前一跳對后一跳的影響。著地角是反映著地動作的重要指標。在支撐反作用力相等條件下,著地角大,水平向后的分力就小。水平向后的力在此為制動力,能夠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但隨著水平分力的減少,垂直向上的支撐反作用力就增加,也就增大了下肢肌在垂直方向的支撐負荷。所以,運動員起跳時著地角并不是越大越好。
正如和平所說:“在理想情況下,為了保持水平速度,運動員應該使用小角度踏跳,大角度著地,但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下肢肌在完成起跳的過程中有其獨特的運動機制和機能特性。根據肌肉反映特性值的公式R=垂直沖擊力極值/自身體重/起跳時間,當運動員這種肌肉反應特性一定時,若下肢肌承受了較大的垂直沖擊力,就會延緩退讓性工作向克制性工作的轉化,發力不充分。所以運動員每一跳著地角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各跳著地瞬間垂直方向所承受的沖擊負荷大小,從而成為了影響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
我國運動員的跨步跳著地角為62.44°±3.09°,世界優秀運動員為68.43°士2.45°,前者較小,說明我國運動員相對地加大了水平制動力,這是造成跨步跳水平速度損失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運動員要想減少水平制動力,降低水平速度的損失,需強調控制著地點,保持高重心,并以積極的“扒地”式技術著地。
第二跳的著地是在交換腿后兩大腿擺到最大幅度時,兩臂也擺至體后時開始的。起跳腿的著地過程是:以髖帶動大腿,再用大腿壓小腿,依次向前、向下、向后做積極的“扒地”動作。
在著地時,由于動作結構上的原因,著地腿前伸是必然的,但過分的前伸(甩小腿)就會生較大的制動,其結果是迫使著地腿屈髖,由于屈髖,擺出腿就會過分地向上擺動,使整個身體向上運動,見高但不見遠,從而大大損失了水平速度。最佳的著地點,應落至身體重心投影前25-30厘米處。這樣,隨著“扒地”動作和身體重心的前移,使落地時身體重心正好壓在起跳腿上,為蹬擺提供最合理的身體姿勢。由于起跳腿足部相對于身體向后做運動,所以做“扒地”動作時所產生的摩擦力與身體方向一致,對身體動作的水平速度起補償的作用。
三、結論
(1)三級跳遠的第二跳是在起跳腿連續兩次踏跳情況下進行的。三級跳遠第二跳的好壞,與第一跳的騰空高度密切相關。為了使第二跳跳好,第一跳就要向騰空不太高,水平位移距離遠的方向發展。(2)第二跳騰空中擺動腿的再次揮擺動作能提高落地動作的效果。(3)加大運動員在起跳著地階段的支撐緩沖能力。(4)在三級跳遠中采用單擺臂的方式不僅符合人體運動時的力學特征,而且能維持跑的動作平衡穩定性,也起著幫助加快頻率與引導向前的作用,所以單臂擺對于速度的發揮明顯優越于雙臂擺。(5)在三級跳遠第二跳技術中應強調控制著地點,保持高重心并以積極的“扒地式”技術著地。
參考文獻
[1]樊西寧,王育忠,三級跳遠第二跳技術特征分析[J]咸陽師專體育系,陜西咸陽;渭南市行政學院,陜西渭南2001(2)
[2]徐東文,男子三級跳遠與世界優秀運動員跨步跳的比較研究[J]遼寧省田徑運動技術學校,遼寧大連 2009(4)
[3]李祥,影響三級跳遠第二跳的因素[J]湖南省酸陵市棟塘中學2000(10)
[4]房斌,優秀三級跳遠運動員跨步跳著地瞬間生物學分析[J]棗莊體育學院,山東2O00(11)
一根細細的桿子橫放在半空中,
它細,然而卻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
只要你有決心,
只要你有信心,
這又算得了什么?
沒有經歷過坎坷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
一次次的戰勝,
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過這擋在你前面的坎。
去燃燒你的青春!
致跳遠運動員
離弦箭似的助跑,
螞蚱似的起跳,
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陣陣驚嘆,
落地的瞬間,
你觸到了沙的柔軟,
不管怎樣,
榮譽永遠屬于你。
致跳遠運動員
螞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
關鍵詞:跳遠;助跑;準確性;影響因素
引言
在田徑項目跳遠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助跑起跳以及空中動作和落地四個技術環節,而忽視助跑起跳的準確性,因此在跳遠項目的技術考核中,一些學生不能準確地踏板起跳,從而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影響了成績,其實,助跑起跳技術是整個跳遠技術環節中的關鍵,踏跳準確性更是重中之重,本人根據自己在跳遠的教學與訓練中的一些實踐,探討一下如何提高跳遠助跑踏跳準確性的問題。
1研究對象:沈陽體育學院田徑項目跳遠專修班的同學。
2結果與分析
2.1助跑起動方式
助跑起動有兩種方式,行進間走動式助跑和半蹲式站立助跑,世界優秀選手大都用的是半蹲式站立助跑。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世界優秀選手的助跑方式與助跑的步數是有很大關系的,行進間走動式的助跑方式所用的助跑步數少,而半蹲式站立助跑的助跑步數較多,這符合兩者之間各自的技術特點。
2.2助跑加速的方法
助跑加速的方法有兩種,即全程加速和逐漸加速。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頻和步長的增長較為穩定,最后幾步以及攻板是靠慣性向前跑進的,所以上板的準確性較高。但這種方法只適合有較高的訓練水平的運動員,對一般學生來說,采用逐漸加速的方法,應控制好最后幾步的穩定性。
2.2.1 助跑的距離
體院跳遠專修學生的助跑距離,助跑的距離對踏跳的準確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距離的長短直接對踏跳準確性直接發生作用。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并不是越短越好,因為短距離助跑不能充分發揮運動員的速度,也不是越長越好,過長的距離會增加體力消耗不能保持高的助跑速度,也不利于速度的發揮。對專修班的學生來說,助跑的距離一般在14-18步為好,隨著訓練能力的不斷提高,助跑的距離可逐漸增加,直到最佳距離為止。速度發揮快的學生,助跑距離和步數可相應減少,反之,應適當增加。
2.2.2助跑節奏
跳遠的助跑節奏也是影響跳遠踏跳準確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助跑節奏是助跑技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綜合反映,是運動員精細地分配完成動作的時間,合理的掌握動作的持續性和連貫性所必不可少的。跳遠中助跑與踏跳技術是連貫的統一,助跑準確才能踏上板。跳遠的助跑是在固定距離這一前提下進行的。必須用固定的步數和節奏相對穩定的步頻去完成。在這種條件下,節奏就成為反映步頻快慢和步幅大小的一項有代表性的綜合指標。其中的步頻或步幅某個因素的變化,都將異致整個助跑節奏的改變,從而影響踏板的準確性。
2.2.3 力量速度因素
我們發現學生的助跑踏跳成功率很低,平均不過37% ,這樣的準確性是不能保證好的成績的取得的,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其中之一就是身體素質的影響,力量和速度是跳遠運動員的主要素質,力量素質是保證專項技術發揮,保證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力量素質好能使助跑時后蹬有力,積極抬腿和下壓,助跑技術動作也就能固定下來,同時這樣也促使了踏跳準確性的提高。高速度短距離跑的能力與跳遠技術的結合是學生在助跑中逐步感受速度變化的規律,培養速度感和控制能力,提高踏跳準確性的有利保證。除此之外,失敗次數多少還與學生身體的狀態、心理狀態以及環境有關。
2.3提高助跑踏跳準確性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2.3.1改進跳遠助跑技術
在不同質量(塑膠跑道或者是煤渣跑道)的跑道(或在3度-4度的斜坡上),進行長于全程距離的助跑,并利用助跑標志,以穩定最后6-8步的步長。
檢查開始助跑時的預備姿勢,助跑開始階段的步長和加速情況,促使最初幾步助跑步長的穩定。
進行變換節奏的加速跑練習,以培養對跑速和動作的控制能力。
按預定的時間跑完一定的距離,培養速度感。
擊掌伴奏法,學生按教師擊掌的節拍控制和調整自己助跑的節奏,從而提高踏板的準確性。
2.3.2培養和提高運動員的節奏感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對提高學生的踏跳準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節奏感可以通過注意力集中訓練。應把跳遠的踏跳準確性確定為一個目標,并且全神貫注地對待它。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視物法;干擾法;自我暗示法。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跳遠助跑起動方式、加速方式、助跑距離、和助跑節奏等技術的優劣,對跳遠助跑準確性有很大影響。
3.1.2跳遠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外界環境等因素,對跳遠助跑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
3.1.3合理的助跑技術、穩定的助跑節奏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提高跳遠助跑準確性。
3.2建議
3.2.1助跑和起跳兩者是緊密相聯的一個運動環節,在助跑訓練中同時必須包含著起跳,而起跳練習中又促進助跑速度和準確性的提高,所以對助跑和起跳結合的訓練更為重要。
3.2.2在跳遠訓練中,教師必須清楚地了解該項技術的重點和難點,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在發揚優點的同時針對性的抓好重點技術,學生跳遠同時要明確助跑的穩定,步點的準確是在反復的實踐過程中掌握的。
3.2.3在進行踏跳準確性的練習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加以注重,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為學生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 杜宇峰.跳躍運動中的準確性助跑訓練[J].田徑,2002(5):15-16.
[2] 王延奇,張智穎.跳遠助跑準確性探討[J].延安大學學報,1996.15(2):91-92.
[3] 王艷秋.提高踏跳準確性的心理訓練[J].田徑, 2002 (10):1.
[4] 佟艷華.跳遠中踏板準確性與成績的關系[J].中國體育科技.2002 38(10):21.
[關鍵詞] 立定跳遠 成績提高 方法與措施
立定跳遠是人體在靜止狀態下通過合理有效的蹬擺使人體在最短時間內擺脫靜止狀態而獲得最大的位移。而人體擺脫靜止狀態的力來源于一下肢蹬地對人體的反作用力,二兩臂快速有力的擺動,這兩個力的合力方向達到最佳拋射角度。由于腳掌與踝關節特殊的生理結構,蹬地力的反作用力是向上的,要產生拋射角,兩臂的擺動方向及擺動方式顯得特別重要的。而擺臂方式有:直腿擺臂式、腿屈伸擺臂式、屈腿擺臂式、前后展屈體擺臂式四種。作者根據以上的動作技術提出以下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以供同仁探討。
一、教學方法
1、兩腳平等站位
對于兩腳站法,常被人忽視。體育教材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有的“兩腿稍分”;有的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至于站成什么姿勢,教材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因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難以掌握,后者雖明確,卻大些。我做法是: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后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于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于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很容易掌握。
2、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學中,預擺時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后兩臂由上向兩側后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后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3、身體重心前移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后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盡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4、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樣簡單由后向前上方擺。因為那樣擺僅作用于兩臂,而不能帶動全身。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時兩臂的擺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后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二、教學訓練
在準備和進行立定跳遠訓練中,首先記住的是制定好每次課的訓練計劃。提前制定好有效的訓練計劃,在學習和訓練中就會獲得最佳的成績。制定訓練計劃時,要制定出每次課應達到的目標,每次練習都要對具體實施的目標進行評估,分析學生完成訓練的情況和學生的能力表現,這對評定訓練課的可行性和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1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所有運動能力的發揮是必不可少的。準備活動由一般性活動到專門性活動,動作由慢到快逐漸提高活動水平。準備活動可使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適應大強度的運動,并可減少肌肉痙攣、扭傷、拉傷和相關的傷病。
2檢查:為提高運動成績,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新的練習方法。如立定跳遠就有四種擺臂方式。要清楚簡單地介紹如何完成這些練習。在訓練過程中要對這些練習進行檢驗,有必要對學生,示范這些練習,從而確保學生能以正確的技術完成練習。然后觀察學生的最適宜的運動成績來完成技術動作。最后,在訓練課中要對學生所做的練習進行反饋,向學生準確清楚地講明其練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及糾正的方法。激發和鼓勵運動員做好練習,并為下一次訓練課做好準備。
3身體素質訓練:特別是比賽和考試季節,在訓練中很容易趨向重視技術方面的訓練,而忽視力量方面的訓練。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比賽和考試季節的各個階段都應包括力量方面的訓練。
4整理運動:在訓練課結束時進行整理運動與在訓練課前進行準備活動是同等重要的。整理運動可使肌肉和心血管等系統逐漸放松下來,這有利于防止傷病。好的放松方式是在訓練課結束后走和慢跑5分鐘并結合伸展運動。
5訓練評價:通過與運動員一起討論對練習的效益評價,這有利于提高運動訓練課的效果,并對每次課進行準確的記錄,以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6練習手段與目的:立定跳遠除了依靠合理的動作技術來提高運動成績外,還可以通過許多輔助練習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而任何輔助練習,都具有它的特效性,教練員可根據學生的某些不足,選擇一定的輔助練習,從而來彌補缺憾、達到動作技術的完美。
(1)單腳跳、雙替單腳跳練習: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腿部蹬地力量。
(2)雙腿跳上山坡或跳樓梯: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腿部蹬地力量。
(3)跳上適當高度的跳箱或體操凳:教學目的是提高腿部蹬地力量。同時感受擺臂的作用。
(4) 跳繩練習:可分為單飛、雙飛、三飛。一方面通過練習提高運動員踝關節的蹬伸能力,同時提高雙腿向胸提拉的收腹能力。
(5)立定多級跳練習,一方面提高腿部蹬地能力,其次是增加身體的空中的協調配合能力,更主要的是多級跳的第一跳很接近立定跳的蹬擺技術。對提高擺臂能力有明顯的效果。
(6)沙坑上雙腳抱膝跳或從沙坑上向外跳:此兩項練習即可單獨分開練習,又可混合運用,目的是為了提高蹬地的力量和提膝舉腿的能力。
(7) 向前向后跳過障礙物:在立定跳遠中,運動員往往只注意水平方向的用力,沒有注意向垂直方向用力,因而形成起跳角度不夠,可采用攔架或架設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在沙坑上向前跳練習。而向后跳障礙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制空能力以及提腿至胸的運動能力。
(8) 蛙跳,跪跳起練習:這兩個項目的練習,在立定跳遠練習中,可作為主要輔助練習手段,尤其是在海綿包上進行跪地跳起練習,對立定跳遠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效果。
(9)從高往下“跳深”練習:從高往下跳,增加了腿部肌肉的承受能力。從運動學的角度分析從高往下跳練習更能提高運動員的彈跳力。
(10)利用杠鈴的練習:如負重全蹲、半蹲起,杠鈴提拉至胸,杠鈴的胸前挺舉練習等等,都是提高運動員爆發力的有效手段。
*的運動員們,我們是雄心勃勃的一代我們是勇爭第一的一代。
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拼!拼!拼!
拼出我們的豪情,也拼出我們斗志昂揚的氣概。在賽場上,我們英姿颯爽!
*加油!*必勝!
至運動員
成功了!終于成功了!我們為你喝彩,我們為你歡呼!你是最棒的,因為你相信自己,你是最厲害的,因為你有實力。你也是最可愛的,因為你展現著自己的風采。你,自動化的自豪 ,你為自動化拉開奪分的序幕,也為運動員們拉開了競爭的氛圍。GO!向前沖!你站著是一座豐碑,向前跑起更是一面旗幟。
向前沖!勝利屬于你。Because we believe you
至200米運動員
百米跑道雖不長,
運動健兒志高揚。
摸拳擦掌躍欲試,
分秒必爭勇奪魁。
實驗學校有勇女,
巾幗豈將須眉讓。
古有木蘭沖殺場,
今有郎萍跑百米。
立志創新校記錄,
勇奪奧運第一枚。
至800米運動員
迎接你的,是800米跑道
等待你的,是漫漫征途
勇敢的沖吧,勇士們
不要畏懼對手的強大
你的對手只有自己
勇敢的沖吧
800米算不得什么
付出的汗水就要得到回報
勝利的淚水就要順頰而下
至長跑運動員
泥濘的路走過無數
累了,告訴自己:快了,再堅持一會兒
身上的傷流出血來
疼了,告訴自己:別哭,會好的
摔到了,告訴自己:快爬起來,世上很少有坦途
致200米運動員
200米,有一個人生的起點 200米,有一個人生的彎道
200米,有一段人生的沖刺 200米,有一個輝煌的勝利
200米,只剎那一瞬間 卻成就一段永恒的勝利
200米,只彎過一個轉折 卻折出多少汗水
沖向你那光輝煌的勝利吧 跨過那一瞬 轉過那道彎 勝利在向你招手
致200米運動員
夏日的操場 竟是如此美麗 美麗地幾乎令人絕望
你蹲在起跑線上
每一塊肌肉都固執得頂起 像一尊雕像 慢慢地 慢慢地
你抬起了頭 堅毅的目光中透出了貪婪 汗濕的發絲終了起來
沖吧沖吧 化作勇敢的蒼鷹 去尋找我心中的太陽
致100米運動員
槍聲伴你踏上征程,你昂著自信的頭,帶著必勝的信念,
沖去,奔去。
那一刻時光仿佛都為你停住,你的勇氣振動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終點。你贏了。
雖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幾秒,但你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永恒。
致長跑運動員
磨煉的是非凡的毅力,
較量的是超常的體力,
拼搏的是出類拔萃的耐力。
把長長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途,
聽!呼嘯的風在為你喝彩,
看!獵獵的彩旗在為你加油,
加油吧!
為了到達終點時那一刻的輝煌!
致400米運動員
400米的跑道上,你正在飛馳,面對如此遙遠的路途,
你也許腿腳發麻,你也許有些茫然。
但你可知道,在你身后,有同學們一雙雙期待的眼睛;
在你身后,是你日日苦練的汗水。鼓起勇氣,奮勇向前吧!
致鉛球運動員
手里緊握那沉重的鉛球,那鉛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
你的理想,匯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
推出希望,鉛球在空中閃亮,理想在空中發光
—致鉛球運動員
一道優美的弧線劃過眼前,我不禁浮想連篇,這精彩的弧線啊,凝結著多少辛勤的汗水,
無倫的弧線啊,寄托著多少熱切的期盼。它是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
沒有什么遺憾,只會留下一片美的體驗。我要永遠將你留下讓我的心中印上一條弧線
—致跳高運動員
在陽光的照耀下,跳高的比賽場地格外輝煌,
運動健兒們,用那矯鍵的身軀,沖刺著一個又一個的高度。
沒有嘗試,怎會知道自己是否為強者,超越自己,也許會創造一番新天地!
運動健兒們加油吧,去創造一份份奇奇跡,去創造一份份驚喜!
致跳高運動員
一根細細的桿子橫放在半空中,
它細,然而卻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
只要你有決心,
只要你有信心,
這又算得了什么?
沒有經歷過坎坷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
一次次的戰勝,
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過這擋在你前面的坎。
去燃燒你的青春!
致跳遠運動員
離弦箭似的助跑,
螞蚱似的起跳,
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陣陣驚嘆,
落地的瞬間,
你觸到了沙的柔軟,
不管怎樣,
榮譽永遠屬于你。
致跳遠運動員
螞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陣陣驚嘆,落地的瞬間,你觸到了沙的柔軟,
不管怎樣,榮譽永遠屬于你。
致1500米運動員
你是否感到,烈日的照射,那是烈日對你的祝福
你是否感到,彩旗的搖擺,那是彩旗對你的吶喊
人們的注視,那是人們對你的希望
祝福在你身邊,吶喊在你耳邊希望在你心中
致長跑運動員
在那一瞬間,你們像離了弦的箭
似流星, 如閃電 。
運動場上你們最堅韌,不懈地追求,無悔地跑
運動場上你們最風采,你追我趕到終點
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比賽勝負已分出 。
勝者繼續加油,敗者不要氣餒互取長補短 ,相信你們都會收獲,加油吧!
致800米運動員
你和紅色的地面有個約定,那上面,總有你奔跑的身影;
你與綠色的草坪有個約定,那上面,有著你辛勞的汗漬。
你與我們有個約定,說你一定要贏,也一定會贏
槍聲響了,八百米,幾秒, 卻又像幾個世紀
邁開大步,跨過世紀!
致四百米運動員
依然是藍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陽光,
依然是綠色的草地,依然是紅色的跑道,
依然是你, 勇敢的你,堅強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藍,陽光更加燦爛,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鮮艷,
而你,定會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績,必然更加輝煌。
致跳高運動員
一根細細的桿子橫放在半空中,它細,然而卻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只要你有決心,只要你有信心,這又算得了什么?
沒有經歷過坎坷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一次次的戰勝,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過這擋在你前面的坎。去燃燒你的青春!
致跳遠運動員
螞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陣陣驚嘆,落地的瞬間,你觸到了沙的柔軟,
不管怎樣,榮譽永遠屬于你。
致1500米運動員
你是否感到,烈日的照射,那是烈日對你的祝福
你是否感到,彩旗的搖擺,那是彩旗對你的吶喊
人們的注視,那是人們對你的希望
祝福在你身邊,吶喊在你耳邊希望在你心中
致長跑運動員
在那一瞬間,你們像離了弦的箭
似流星, 如閃電 。
運動場上你們最堅韌,不懈地追求,無悔地跑
運動場上你們最風采,你追我趕到終點
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比賽勝負已分出 。
勝者繼續加油,敗者不要氣餒互取長補短 ,相信你們都會收獲,加油吧!
致接力運動員
這是一根普同的木棒
紅白的對比刻畫出它們的公正與剛毅。
它握在你們--
我們的接力運動員的手中。
冰冷變為熱情,
剛毅溶進柔和。
今天我們握它在賽場上飛奔,
明天我們將與它共同
踏上奧運征程。
致接力運動員
接力棒帶著你摩擦出的火光,
暖了我的手。
在急訊中,我們眼光在煞那間傳遞的是永恒,
是團結,是友愛。
你的吼震撼了你我他,牽動著你我他的心弦,
讓我們共同演繹這扣人心弦的激情飛蕩。
讓我們共同為集體,我們大家的心,
供一份熱,點一盞溫馨暖人的燈。
4*100迸發的是無窮的力量,
溫暖的是我們的家,演繹的是團結友愛。
致接力運動員
小小接力棒,棒棒有力量,
傳出了友誼,傳出了默契,傳出了期望。
每一次接力棒的交接,
無不凝積著大家的希冀,
那是充滿團結的力量之棒!
甩開鷹是的雙臂,
關鍵詞:11分賽制;乒乓球;體能
中圖分類號:G84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9―1281―02
自2000年起,世界乒聯對乒乓球比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從采用“大球”、“11分制”、到“無遮擋發球”,以促使乒乓球運動向“技術全面,打法兇猛,特長突出,力爭主動”的方向發展,這些改變對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提出新的要求。在“11分制”比賽條件下,如何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競技能力對體能訓練提出新的要求,也成為教練員較為關注的問題。
本文試從評價和診斷的角度對乒乓球運動員體能進行研究,構建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體系,對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水平進行診斷,以提高乒乓球體能訓練科學化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是優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指標體系。本文約定優秀運動員特指國家乒乓球隊隊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體能訓練方面的研究文獻,閱讀有關乒乓球體能訓練方面的研究文獻,包括對11分制的研究進展。對乒乓球項目供能特點和體能特征和常用的體能評價指標的研究文獻作為論文的理論依據和素材。
1.2.2問卷調查法設計“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初選指標體系”專家問卷調查表和”乒乓球運動員評價指標權重系數”專家問卷,對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體能指標及其權重賦值情況進行鑒定。共發放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100%。被調查的專家分別是田麥久、蘇丕仁、劉豐德、蔡學玲、劉大慶、劉建和、蔡振華、李曉東、陸元盛、劉國梁、史鴻范、尹宵、張曉蓬等教授和教練。
1.2.3 測試法根據第一輪的專家調查問卷的統計,篩選出專家評分的6個“較重要”程度以上的關鍵性指標,實現了對體能測試指標的優化。以最終確定的6個關鍵性指標為測試內容,對國家乒乓球隊的24名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進行測試,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ll.5統計軟件包對本次測試所得的數據進行常規的統計學處理,得出體能要素評價指標的標準。
2 結果與分析
2.1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根據選材理論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從初選、專家評定和統計優化三個步驟來制定體系指標的評價體系。
2.1.1初選 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的基礎上,從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和協調素質的表現層面,設計了26個初選指標。指標分別為100 m跑(s)、10 m折返跑、扣球擊遠、臥推、高翻、俯臥撐、30 s快挺、立定跳遠、原地縱跳、負重半蹲、負重深蹲、1 min仰臥起坐、30 s仰臥起坐、3 000 m跑、5局無間歇比賽后脈搏、原地足前部快速交替看信號向同側或異側跨步(正確率)、看信號做出蹲下、跳起或轉體動作(正確率)、1 min跳繩(次)、1 min雙搖跳(次)、十字快速交換跳(次)、低重心四角跑(秒)、八字踩點、側滑觸桿、坐位體前屈、旋肩測驗。
2 1.2專家評定根據簡捷性原則,本文采用特爾斐法對專家進行咨詢,請其采用五級評分法對所列出的所有指標進行賦值,并在問卷中添加了可增補一欄,目的是讓專家給予一定的補充,使指標體系更加完整。
經專家評分后,然后按平均數計算方法,得到每個指標的平均分值,最后篩選出平均分值≥4的指標。男子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正手扣球、10米折返跑、側滑觸桿、30秒快挺、雙搖跳、立定跳遠六項指標。
2.2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標準的構建
2.2.1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灰色關聯法對體能指標進行權重分析。各指標原始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采用均值化。計算入選體能特征指標與運動員比賽成績的灰色關聯度,以判別各指標的貢獻和價值,進而用變權排序法求得各指標的權重。
為了提高權重系數的科學性,本文將各級指標的權重做成“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指標權重系數專家咨詢表”。征求了10位乒乓球界專家的意見,結果表明有90%的專家與本文所確定的指標權重趨于一致。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體能指標體系和權重得到確立(表1)。
2.2.2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關鍵指標的特征值 經過對男子運動員6項指標測試結果的統計,得到了包括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95%置信區間的一般量值模式(表2)。這既反映了運動員的體能指標的特征,又可為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選材提供可以參照的模式。
2.2.3 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分標準 為了客觀地揭示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水平的差異,并使差異得到更直觀的、定量化的反映,本研究首先采用百分位數法建立了評分標準――單項指標評分表(表3)。
2.2.4 等級評價表 本文為了反映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的層次和水平差異,確立了百分位數法建立了男子體能的等級評價標準(表4)。
4 結論
1)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的評價指標主要為正手扣球擊遠、10 m折返跑、側滑觸桿、30 s快挺、30 s雙搖跳和立定跳遠六項指標。
2)確定了優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指標的權重和體能關鍵指標的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