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核酸檢測情況

核酸檢測情況

時間:2023-05-30 10:2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核酸檢測情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核酸檢測情況

第1篇

還有半個月不到就是春運了,由于此時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會返鄉,所以回家要不要核酸檢測成了大家最為關注度的,畢竟核酸報告通常8個小時才出結果,下面下邊就以貴州為例,一起看看春節回貴州遵義需要做核酸嗎。

2022春節回貴州遵義需要做核酸嗎

看地方規定。

春節回貴州遵義需要做核酸嗎是人們經常提到的。不過就以的規定來看所經省市均不是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來黔返黔人員,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以有序通行,無需提供核酸檢測證明。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來黔返黔人員需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無相關證明的,應立即接受核酸檢測或14天隔離醫學觀察。

春節回貴州需要什么手續

中國內地的疫情走向總體來說歸于平穩,但還是不能懈怠,出于常態化疫情防控指導方針的需要,眾人外出的時候經常有一個疑問:貴州外出、或進入貴州要什么手續,就相關規定看中高風險區的要提供方核酸檢測報告。如果是入境返黔人員,在省外首站地集中隔離滿14天的,要繼續進行7天居家隔離,并在第7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以有序通行;如果在首站地集中隔離未滿14天的,須在我省集中隔離補足14天,并在第14天進行核酸檢測,陰性者轉為居家隔離觀察7天,在居家隔離第7天核酸檢測陰性的,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可以有序通行

春節回貴州遵義要注意什么

春節回貴州遵義要注意什么是大家時下常問的,就目前情況看除了返鄉的時候做好監測,廣大群眾應密切關注國內中高風險地區調整情況,如果與公布的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行程軌跡有交集的,須立即主動到所在社區報備,按照當地社會防控部門的要求,接受社區健康管理,執行相關防控措施要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到就近核酸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2022過年回南京有什么要求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畢竟隨著2022年的到來,很多人都的準備回家的事情,不過由于近期疫情反反復復,很對多地方對進出人口的管控都加強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共同看看春節去南京需要隔離或是核酸嗎

2022過年回南京有什么要求

春節能回南京老家過年不過具體的要看你所在地區的規定。

因為近期疫情反復大家紛紛擔心自己又將于春節無關,不過就南京的規定看是可以回來過年的,不過所有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地,或有本土確診病例所在地來南京人員,應在抵達南京后盡快且不得超過12小時向所在社區報告,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主動配合做好信息登記、后續根據在南京停留時間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檢測。

春節去南京需要隔離或是核酸嗎

看疫情的控制情況。

春節前后南京還能不能正常返鄉是大家時下最為好奇的,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南京在春節期間是否可以自由進出,但根據以往的數據,低風險地區的人是可以的。根據有關規定,低風險地區人員進出南京不受限制,無需集中隔離14天,無需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中高風險地區人員需要集中隔離或家庭隔離才能到達南京,核酸檢測至關重要。

春節回南京過年要準備什么

核酸檢測報告肯定是不能少的,畢竟就規定看外省返鄉人員都要核酸檢測報告,中高風險地區來南京需要配合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低風險地區持有蘇康碼綠碼,無需核酸檢測。對入境人員實施14+14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滿符合解除隔離條件的,繼續嚴格實施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關鍵詞] 血液中心;核酸標本;運輸與保存;冰源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7-128-03

The method and effect analysis of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of

nucleic acid sieve

YAO Junqing YE Huifen

Dongguan Blood Center,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and effects of blood sample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preservation in the blood cent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lood Stations Technology Operation Procedures (2015 edition), the holding time of the samples in the transport cases (the time of samples transport temperature holding between 2 to 10℃) were tested by different preservation methods, simulated the condition of transportation by vehicles.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were used one piece of cold source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ort cases .The second groups were used three pieces of cold source plate, one piece were plac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s were placed at two sides selected randomly. The third groups were used five pieces, one plac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s were placed at each side. Results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 in vehicles with air condition to regulate the temperature of a laboratory to 23-27℃, humidity to 30%-70%,the holding time in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roups were (0.16±0.02)h、(6.16±0.37)h and (13.78±0.71)h,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2197.474, P

[Key words] Blood center; Nucleic acid samples; Transportation and preservation; Cold source.

目前我血站輸血相關傳染性疾病的血液篩查普遍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方法,該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雖然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但由于方法學本身的局限性,感染者“窗口期”獻血、病毒變異、隱匿性感染及其他因素仍然可能引起輸血后HBV、HCV和HIV等病原微生物感染[1]。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ies,NAT)可以縮短病毒特異抗原和抗體免疫測定的“窗口期”[2-3],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4-7]。但是核酸檢測與ELISA相比在檢測過程的各個環節上均有其特殊之處,這些環節若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會導致血液核酸檢測結果不準確。

根據《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中標本運輸的規定,核酸標本的運輸溫度要求為2~10℃[8],核酸標本的保存溫度和時間會對標本的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9]。為了保證核酸標本的質量,滿足核酸檢測的要求,本研究探討了東莞市中心血站的核酸標本運輸與保存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運輸箱

采用深圳市淳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標本運輸箱,型號:LX-25A,外尺寸:400mm×310mm ×360mm,內尺寸:340mm×250mm×300mm。

1.2 冷源板

采用深圳市淳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冷鏈專用4℃冷源板(又名冰盒),規格:263mm×183mm×23mm,預先放置于-30℃低溫冰箱冷凍保存10~24h,保證內部完全結冰,使用前在室溫下解凍1~3min。

1.3 核酸標本

采用BD Vacutainer一次性使用真空靜脈血樣采集容器采集標本,而本研究采用本站已經超過國家要求保留時間,需要銷毀的核酸標本,標本按照要求,保存在標本專用冰箱里,保存溫度在2~8℃。標本血容量符合采血管標注的采集量,即5mL,無嚴重溶血、脂血、黃疸、凝血、滲漏、稀釋。標簽條形碼清晰,無血漬、無劃痕,粘貼符合要求,標本血漿和紅細胞被分離膠隔離。

1.4 溫度記錄儀

選擇Elitech RC-5 U盤溫度記錄儀(江蘇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溫度檢測范圍-30℃~+70℃;精度±0.5℃。RC-5 U盤溫度記錄儀在使用之前經過華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計量校準。校準合格后使用。該溫度記錄儀設定每1min自動記錄一次溫度。

1.5 溫度監測方法

第1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4℃冷源板;第2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冷源板,四周隨機選取兩面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三塊冷源板;第3組:標本箱底部放一塊冷源板,四周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五塊冷源板。

冷源板放進標本箱后,監測標本箱內溫度,直到標本箱內溫度低于10℃,放入核酸標本50支,標本和冷源之間用隔離網墊隔開,開始監測箱內溫度變化。

Elitech RC-5 U盤溫度記錄儀設定每1min自動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標本箱內溫度超過10℃,三組方法各監測10次,讀取記錄標本箱溫度在2~10℃的保溫時間,最后導出數據整理結果。

1.6 環境要求

模擬運輸標本的血液運輸車環境,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保持室溫在23~27℃,濕度在30%~70%。

1.7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選擇()表示,三組整體對比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核酸標本檢查

RNA易受外界h境的影響,標本保存過程中不能發生溶血等現象,觀察放在三組標本運輸箱中的核酸標本外觀,上清液清亮無重度溶血,重度脂血,黃疸,稀釋等,符合接收要求。

2.2 三組標本運輸箱的保溫時間比較

第1、2、3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即箱內溫度在2~10℃范圍內的時間),第3組和第2組明顯長于第1組,結果見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對采供血工作的重視,社會對輸血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相繼出臺,這對血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冷鏈是一套用于血液和檢測標本儲存和運輸的系統,冷鏈管理要為血液質量和標本檢測結果有效性提供保障,其中核酸標本的運輸和保存直接影響標本質量和檢測結果,是冷鏈管理的一個關鍵控制點。

由于核酸檢測對象的特殊性,即檢測的靶核酸DNA、RNA不穩定、極易降解,在核酸檢測中,標本的采集、運輸和保存對檢驗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11],核酸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賴于采集足量的樣本和正確的運輸。有研究表明[12],標本在室溫放置一段時間后,病毒的檢出率較存放于4℃環境時,有一定比例的下降,所以一般要求樣本在4℃保存條件下6h內進行檢測,然而現行常規采血流程使血站各采血點的標本在當天晚上才能送達實驗室,從采集到檢測,中間相隔11~12h,其中運輸時間約為2~3h,難以滿足上述要求,在此情況下,為保證標本質量,運輸和保存的冷鏈非常重要。

本研究顯示,第1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為(0.16±0.02)h,沒有達到運輸時間2~3h的要求,所以我們不能采取放置一塊冰源的方法來運輸核酸標本;第2、3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分別為(6.16±0.37)h和(13.78±0.71)h,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核酸標本的運輸與保存對于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我國很多血站很少采用全程的溫度監控設備來自動進行溫度記錄,溫度監控記錄和核酸標本交接記錄大多為人工填寫,血站對于核酸標本的運輸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冷鏈上并沒有形成完善、真實的一體化管理。因此,在核酸標本的運輸與保存冷鏈管理對策中,要根據《血站核酸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指南》和自身的采血流程制定一系列措施。標本在采血現場保存在血液專用保存冰箱內,溫度控制在2~6℃范圍內,采集后的標本在4h內實施離心,分離紅細胞和血漿;參考國內外經驗,利用移動式溫度監控設備進行連續自動全程監控[13];同時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合理規劃路線,做好標本交接工作,并記錄時間和溫度等原始數據。

本次模擬測試使用專用標本運輸箱和4℃冷源板來運輸和保存標本,是因其性能穩定、密封性較好,既能保證標本運輸和保存的溫度要求,又能滿足防水、防破損、防外泄、易于消毒處理等生物安全要求,值得在血站推廣應用[14]。當然,由于國家沒有統一要求,全國各地血站的具體情況不同,大家使用的運輸箱和冷源各不相同,也曾有報道應用自行研制的標本運輸箱能滿足核酸標本運輸的要求,而且取得很好的保溫效果[15],因此各地血站可以根據自身的采血模式、當地氣候和環境以及標本運輸和保存的實際需求制定適合自己的標本冷鏈管理。總之,核酸標本的保存和運輸要求非常嚴格,正確的標本保存對于檢測結果準確性意義重大,為此筆者認為要對冷鏈管理進行不斷改進,確保核酸標本的質量,從而為臨床用血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 Cai LN,Zhu SW,Zhou C,et al.Infection status of HBV, HCV and HIV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 of Chinese Nanjing area during 2010-2013[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hinese Association of Pathophysiology,2014,22(4):1089-1093.

[2] LI Z,LI W,Gao J,et al.Survey on the NAT kits at blood centers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blood screening[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4(14):44.

[3] 于志,鄧雪蓮,高慧卉,等.血清學檢測與核酸檢測在獻血者血液篩查中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5):532-534.

[4] 陳紅,王亞彬,倪龍鳳,等.核酸與ELISA檢測聯合應用于血液篩查的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8):847-848.

[5] 鐘萬芬,唐小勇. HBsAg和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與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肝臟,2015,20(11):876-878.

[6] 吳寶軍.核酸檢測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7):115-116.

[7] 馮秋霞,許雷,楊忠思,等.青島地區核酸檢測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7):632-634.

[8] 衛生部.血站技術操作規程(國衛醫發〔2015〕95號)[S].2016.3.1.

[9] 姚鳳蘭,陳瑜,汪德海,等.標本保存溫度、時間和不同采血管對核酸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6):530-533.

[10] Malsby RF 3rd,Quesada J,Powell-Dunford N,et al.Prehospital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by U.S. army MEDEVAC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 in Afghanistan: A process improvement initiative[J].Mil Med,2013,178(7):785-791.

[11] 李金明.實時熒光PCR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63-66.

[12] 王德文,師玲玲,劉赴平,等.現行常規采血流程對HIV RNA篩查的影響評估[J].中國熱帶醫學,2007,7(11):2100-2101.

[13] Tiwari AK,Sharma P,Pandey PK,et al.A cost effective model for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on of red cell units and salvaging un-transfused red cell units by using temperature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blood component transportation in a hospital setting[J].Asian J Transfus Sci,2015,9(1):36-40.

[14] 陳麗麗.血液標本運輸箱性能驗證[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6):523-524.

第4篇

[關鍵詞] 統籌法;病毒檢驗;時間;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4-168-02

Applica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method in the virus in inspection

FAN Rongjun1 ZHUANG Yan2 LIU Zhongfang1 ZHOU Lina2 LI Xiaopeng1

LIANG Shuang1 WANG Yu1

1.Harb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arbin 150056,China;2.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ongbo Biotechnology Equipment Sales Department,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The increase in the workload of virus screening in routine medical checkup and unpredicted outbreak urges an effective planning method for 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limited manpower and lab resources,plus reasonable experimental time allocation to get accurate test reports within the shortest turnaround time,especially when centralized training for more qualified medical technologist cannot be provided.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ideas and experiences on the co-ordination method in virus screen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ritical path method(CPM);Virus examination;Time;Application

統籌法是科學的工作方法,華羅庚將其定義為用數學原理安排工作進程的方法[1],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重組,打亂,優化等手段改變原本的固有辦事格式,優化辦事效率的一種辦事方法,基本思想是“統籌兼顧”“求快、好、省”, 即完成任務速度快、效果好、資源省,目的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要進一步縮短工時。

近年來,隨著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出現,病毒性疾病監測的檢測工作量與日俱增,出現成倍增長的趨勢,但是許多檢驗科室人員配備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與工作量相對應的增長。因此,我們需要運用科學的統籌實驗理念,由有限的人員來完成不斷增加的檢驗工作,保證檢驗結果的及時、快速、準確,為臨床治療、流行病學分析、疫情結果報告等工作提供實驗室數據支持。現介紹本團隊在完成幾項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檢測工作中所總結出的“統籌法”與廣大同仁探討。

1 一般統籌法

如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的統籌。常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分為RT-PCR和Real-time PCR兩種檢測方法。現以一臺核酸提取儀工作1次即可完成的12份流感樣品的核酸提取為例。

1.1 RT-PCR檢測工作

如果按實驗先后順序依次進行,全過程為:實驗準備工作(15min)、核酸提取(50min)、PCR體系配制分裝(20min)、PCR加樣(5min)、PCR(210min)、制備電泳膠并干膠(40min)、

配制并分染料(10min)、電泳加樣(5min)、電泳(30min)、結果觀察記錄(5min),實驗完畢。總用時為390min。

如果采用統籌的方法,在核酸提取的過程中進行PCR體系配制分裝,在PCR的過程中制備電泳膠并干膠,臨近PCR工作結束前配制并分染料,則實驗總用時為320min,可節省70min。

1.2 Real-time PCR檢測工作

如果按實驗先后順序依次進行,具體時間分配如表1所示。全過程為:實驗準備工作(15min),核酸提取(50min),Real-time PCR體系配制分裝(20min),Real-time PCR加樣(5min),Real-time PCR(110min),結果觀察記錄(5min),實驗完畢。總用時為205min。

如果采用統籌的方法,在核酸提取的過程中進行Real-time PCR體系配制分裝,則實驗總用時為185min,共節省20min。

2 短時間服務于長時間的統籌

如大量樣本的核酸提取方法的統籌。現以兩臺最大單次提取12份樣品的核酸提取儀工作1次無法完成的36份和40份流感樣品的核酸提取為例。

2.1 36份樣品的核酸提取

如果1臺核酸提取儀工作2次,另一臺核酸提取儀工作1次采用統籌方法最短工作過程是:(1)第一臺核酸提取儀加樣及樣品裂解同時開展提取前準備工作、擺放實驗耗材(15min),提取12份核酸的同時開展第二臺核酸提取儀提取前準備工作、加樣及樣品裂解(50min),利用兩臺儀器同時提取的時間和第一臺核酸提取儀工作后的核酸收集、儀器清理工作時間準備第三批樣的核酸提取儀提取前準備工作、加

表1 核酸提取各項工作所需時間清單

工序清單 工序計劃時間(min)

提取前準備工作 10

加樣及樣品裂解 15

擺放實驗耗材 5

提取12份核酸 50

提取8份核酸 40

提取6份核酸 30

提取4份核酸 28

核酸收集 5

儀器清理工作 5

樣及樣品裂解(10min),擺放第三批樣的實驗耗材(5min);(2)提取第三批樣的同時開展第二臺核酸提取儀核酸收集、儀器清理工作(50min),最后為第三批樣的核酸收集(5min),可以開展后續實驗。總用時為135min。

如果采用統籌的方法,將樣品分為12份、12份、6份、6份四批提取,(1)過程同上,(2)過程變為提取第三批樣的同時開展第二臺核酸提取儀核酸收集、儀器清理工作和第四批樣的核酸提取儀提取前準備工作、加樣及樣品裂解、擺放第四批樣的實驗耗材(30min);(3)只進行提取第四批樣時開展第三批樣核酸收集、儀器清理工作(15min),最后為第四批樣的核酸收集(5min),可以開展后續實驗。總用時為130min,又節省5min。

2.2 40份樣品的核酸提取

根據上述四批次實驗方法,如分成12份、12份、8份、8份四批提取,則(1)過程同上,(2)過程時間變為40min;(3)過程時間為15min,最后為第四批樣的核酸收集(5min),可以開展后續實驗。總用時為140min。

如分成12份、12份、12份、4份四批提取,則(1)過程同上,(2)過程變為提取第三批樣時開展第四批樣的核酸提取工作(50min),第三批樣的核酸收集(5min),可以開展后續實驗。總用時為135min,又節省5min。

3 空閑時間的合理利用統籌

如血清學與分子生物學交叉實驗的統籌。現以麻疹檢測和Real-time PCR方法檢測12份禽流感樣為例,具體時間分配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麻疹檢測各項工作所需時間清單

工序清單 工序計劃時間(min)

提取前準備工作 30

加樣及樣品稀釋 30

樣品吸附酶標板 60

洗板加酶 10

酶吸附反應 60

洗板加顯色液 10

顯色反應 30

酶標檢測記錄 5

合計 235

如果我們采用統籌的方法,進行麻疹檢測提取前準備工作平衡試劑、升溫水域鍋的同時可進行禽流感檢測實驗準備工作(30min),麻疹樣品稀釋的同時可進行禽流感檢測體系配制分裝(30min),樣品吸附酶標板的同時可進行PCR加樣(60min),然后是洗板加酶(10min),酶吸附反應(60min),此

表3 禽流感檢測各項工作所需時間清單

工序清單 工序計劃時間(min)

實驗準備工作 15

核酸提取 50

體系配制分裝 20

PCR加樣 5

Real-time PCR 110

結果觀察記錄 5

合計 205

時禽流感檢測Real-time PCR過程已結束,但為節省時間應先洗板加顯色液(10min),顯色反應的同時禽流感檢測結果觀察記錄(30min),酶標檢測記錄(30min),實驗結束。總用時為235min,節省205min。

4 討論

統籌方法(俗稱“優選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網絡圖的形式對整個系統全面規劃,并按先后順序、輕重緩急進行協調,通過分析和計算,找出關鍵工序或關鍵路線,通過不斷優化,使系統對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合理安排,有效利用,達到以最少的時間和資源消耗來完成整個系統的預定計劃目標,取得最好的管理效益[2],統籌法思想的核心是要找關鍵路線,在保證關鍵路線這一主要前提下,統籌考慮其他工序的資源配置和安排,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事實上,這種合理的計劃思想或多或少在我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都有所體現。隨著經驗的積累,我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采用一種合理優化的安排來完成某件事情[3],統籌法運用的管理科學上在大的方面已為全球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4]。統籌,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是規律的準確把握,是科學的工作方法,是高超的領導藝術[5],統籌法推廣是中國管理科學化的一個里程碑[6]。

近年來,先后發生了手足口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禽流感H7N9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同時麻疹消除工作也備受關注,加之日常監測工作,使病毒檢驗工作量翻倍增長,但人員的增速確遠不及工作量的增加,這就要求我們檢驗人員,尤其是基層實驗室更要尋找有效的節約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科學的檢驗方法。統籌法正是我們管理檢驗任務的最科學、最合理的工作方法,是我們能否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圓滿完成各種檢驗任務、服務于人民健康、防止疫情擴大或終止謠言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林楓,查光明,朱河水,等.統籌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15(3):264-266.

[2] 伊鑫,張偉,王忠思,等.統籌法在軍事通信系統開發中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12,31(5):94-96.

[3] 錢月梅.基于統籌法的規劃識別技術[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9(2):91-92.

[4] 周彥,賴志君.重大突發事件決策方法研究[J].軟科學,2012,26(11):141-144.

[5] 何平.務實重干的科學統籌[N].焦作日報,2012-08-15(1).

第5篇

摘要:基于817 DNA酶的催化切割特性和類辣根過氧化物酶DNA酶的氧化還原反應催化特性,發展了一種新型核酸酶催化放大傳感體系,并用于Pb2+的比色檢測。考察了K+濃度,pH值及反應時間對檢測體系的影響。ABTS吸光度變化與Pb2+濃度在5.0~100 nmol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為3.0 nmolL。此外,因Pb2+酶的特異性,本方法對Pb2+具有良好的選擇性。

關鍵詞:DNA酶; 比色檢測; 催化放大; 生物傳感; 鉛離子

1引言

當前,重金屬污染仍然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已對人體健康造成了重大傷害[1]。我國規定:飲用水中Pb2+含量不得高于50 _SymbolmA@_gL。目前,Pb2+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雙硫腙比色法、原子熒光法[2]、原子吸收光譜法[3]、氣相色譜法、離子交換色譜法、陽極溶出伏安法、微分電位溶出法和極譜法等儀器分析方法[4]。這些方法一般操作復雜、儀器價格較高、且靈敏度有待提高。近年來,許多研究者致力于發展Pb2+檢測新方法,如基于生物分子及納米材料的生物傳感方法等[5]。然而這些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使之廣泛應用受到了限制。

核酸、核酸酶探針易于合成,性質穩定,使用方便,已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6]。對于核酸探針,具有代表性的如核酸適配體(Aptamer)[7], 發夾結構的分子信標[8], 以及其它基于DNA構象變化的DNA生物探針[9]。核酸酶是通過體外選擇(In vitroselection)得到的一類新型功能核酸[10]。不同的DNA酶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學反應,包括DNA或RNA的切割連接反應、磷酸化、氨基磷酸酯鍵的切割等。與蛋白酶相比,DNA酶具有高穩定性,在生物化學和藥物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許多DNA酶催化活性需要依賴于特定金屬離子的輔助,從而為應用于特定金屬離子的檢測提供了可能。利用這種特性的生物傳感檢測已有報道[11~13]。此外,另一種讓人感興趣的DNA酶是由G四股螺旋超分子結構結合血紅素(Hemin)而成[14]。它具有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能夠催化氧化雙氧水介導的底物體系,如魯米諾,ABTS(2,2聯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和TMB (3,3′,5,5′四甲基聯苯二胺)。表現出化學發光、紫外吸收以及顏色改變等信號的變化,具有優越的分析應用意義[15]。

本研究將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核酸序列組合到一起,發展了一種核酸酶催化放大比色傳感平臺,并用于Pb2+的比色檢測。實驗原理如圖1所示,將富G核酸序列封閉于發夾結構探針中,當存在Pb2+時,發夾結構探針被切斷,釋放富G核酸序列,與Hemin結合形成DNA酶,引發顯色反應。通過吸收信號的響應即可達到檢測Pb2+的目的。

其中探針部分包含17E的底物鏈序列和構成催化DNA酶的富G序列。探針被設計為發夾結構,以實現對Pb2+的特異性顯色。顯色體系中所用的Pb2+DNA酶序列為經典的“817”脫氧核酶結構[11],在Pb2+存在下顯示出很高的催化切割活性。底物鏈是一個DNA與RNA嵌合體,剪切位點有一個腺嘌嶺核酸核苷(rA),其余堿基全部為脫氧核糖核苷酸。當不存在Pb2+時,也就是DNA酶不切割的情況下,探針的‘Loopstem’發夾結構非常穩定,富G序列由于雜對被封閉,所以不能形成G四鏈體Hemin復合結構,即不能催化底物發生氧化還原顯色反應。當存在Pb2+時,DNA酶切斷了發夾結構探針的Loop部分,Loopstem發夾結構被破壞,只有幾個堿基配對的雙鏈莖部不能穩定存在,因此釋放出富G序列與Hemin結合,形成具有很強過氧化物酶活性的DNA酶,催化ABTSH2O2發生顯色反應,反應液的紫外吸收值的變化與Pb2+的濃度相關(圖2)。從圖2c可見,當不加入Pb2+時,體系仍有很高的吸收,說明17E會與發夾探針的Loop部分雜交,導致探針的Loopstem發夾結構不穩定或被破壞[16],從而釋放出富G序列與Hemin結合,形成G四鏈體復合結構,催化底物進行顯色反應,增加檢測體系的背景信號。所以,本實驗加入Anti17E互補結合17E,以降低檢測體系的背景信號。

3.2.2溶液pH值的影響在形成G四鏈體過程中,層間的G堿基之間是通過氫鍵的作用連接在一起的。由于 pH值影響氫鍵形成,實驗中考察了溶液pH值對檢測體系的影響。如圖4所示,在溶液pH為6.0~7.0時,體系的紫外吸收變化不大。當溶液pH>7后,隨著pH值升高,體系的信號響應逐漸降低。當pH=8.0時,本體系的紫外吸收變化幾乎為零。所以在本實驗體系中,溶液酸度選擇為pH=7.0。

3.2.3酶切速率的考察在Pb2+存在下,底物被催化切割的速率加快[13],從而釋放出富G序列,形成G四鏈體結構。從圖5可見,當反應時間達到30 min后,體系的紫外吸收變化達到穩定。表明在Pb2+存在下,酶催化底物的切割反應速率非常快;在沒有酶和Pb2+的自發水解條件下,切割反應速率非常慢。為了保證酶催化切割反應的充分進行,且可忽略底物的自發水解對檢測的影響,在Pb2+檢測實驗中反應時間選擇30 min。

第6篇

服務區六個到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班次調整到位。目前我區把員工分為兩班,以14天為一個周期,進行交替駐區。駐區期間員工嚴禁出區,非在崗人員禁止進入服務區,特殊情況需報主任審批。全員離崗、返崗實行主任審批手續。在家休息的員工返崗之前做好核酸檢測,持檢測報告返區上崗。對在家人員,每天要求上報三次體溫和行程軌跡,嚴格遵守居家要求。

二是核酸檢測到位。聯系**銘和醫院每周兩次為員開展核酸檢測,既避免了員工去醫院檢測風險,也提高了員工核酸檢測的時間和效率。

三是個人防護到位。一線人員嚴格落實“四個一”防護措施,口罩、手套、面罩、消毒液發放到每位員工,在崗期間全程佩帶。庫管在接收貨特時,查看送貨人員的兩碼一溫,索要核酸檢測報告,有冷鏈食品時,先消毒,后接收,索要相關消防及防疫證明。所有人員體溫崗前必測,崗中必測、崗后必測,休息在家人員早中晚必測,切實提高個人防護意識。

四是外來人員管理到位。外來人員非必要不接待。確需接待的到訪人員,需做好外來人員信息登記、體溫監測等相關資料,并佩戴好防護口罩。特別是邊門管控。在西區便門安排保安專人值守,做好出入便門人員的“兩碼一溫一口罩”查驗和內外部車輛管控工作,并及時真實記錄臺賬。

五是督查到位。視頻督查:安排專人每日對服務區綜合口入口等點位防疫工作進行早中晚不低于三次視頻督查,建立專門臺賬,發現防疫不力者嚴肅考核。現場督查:每日服務區班組督查隊24小時對服務區各點位現場督查防疫工作。

六是員工關愛到位。在做好一線員工防護的同時,切實保障一線員工生活,一是讓廚房及時調整飲食,為員工包餃子、餛飩,做一些地方小吃,改善員工駐區伙食,二是調整宿舍,保障員工住宿安排。三是備足日常食品、商品,滿足員工生活供應需求。

第7篇

【關鍵詞】三維細胞培養;流感病毒;監測

【中圖分類號】R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118―01

2009年5月,新甲型H1N1病毒造成世界范圍內的大流行,2013年春季在中國長三角地區流行甲型H7N9流感病毒,加強對流感病毒監測對于疫情分析、流行趨勢研判、疫苗研制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內在流感病毒監測方面主要采用核酸檢測和單層貼壁細胞培養技術。由于標本采集的問題及細胞在體外環境下生長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性狀[1],在很多情況下,所取到的研究結果和實際結果不符合。傳統單層細胞培養得率過低是大量病毒監測工作中難以突破的的瓶頸。我們建立了三維細胞培養技術方法在流感病毒的網絡監測中得到較好的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本采集:上海市黃浦區流感網絡監測定點醫院(第二人民醫院)流感監測點于2013年1-2月冬春季采集的類流感病例鼻咽拭子合計76份。

1.2 核酸抽提:取鼻咽拭子病毒采樣液140微升,使用QIACUBE?核酸抽提儀,試劑使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250)試劑盒提取病毒RNA。

1.3 流感病毒核酸檢測:Real-Time RT- PCR檢測使用上海之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A型/B型流感核酸檢測試劑盒、H1、H3、H1N1(2009pdm)型核酸檢測試劑盒),PCR擴增儀使用國產上海宏石SLAN熒光定量PCR擴增儀。反應條件如下:45 ℃ 10 min逆轉錄,95 ℃ 15 min變性,95 ℃ 15s,60℃ 1min FAM通道檢測熒光,40個循環。

1.4三維細胞培養

1.4.1培養儀:采用Hamilton?公司的BioLevitator?三維細胞培養儀。

1.4.2細胞來源:75mL細胞培養瓶復蘇的狗腎細胞(MDCK),消化后得到懸浮細胞。將懸浮細胞接種到GEM微載體上,在培養設備上運行接種程序。當細胞生長覆蓋率達到80%以上時,加入兩倍量的新的GEM微載體。繼續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根據需要更換新的培養基。當細胞生長覆蓋率達到80%以上時,將培養管內溶液分裝到三個新的培養管中。向三管中分別加入兩倍于原體積的新培養基和兩倍于原數量的GEM微載體。在培養設備上運行接種程序。

1.4.3細胞生長:當細胞生長覆蓋率達到80%以上時,取出培養管,用磁鐵吸住GEM微載體,移去培養基。用3-Dissolution試劑將GEM微載體溶解,用磁鐵吸去磁性顆粒,得到細胞。轉移細胞溶液至新的50mL管中,將細胞清洗、懸浮后細胞分裝并計數。細胞樣品可以用于下游的檢測或其它應用。

1.4.4接種病毒

1.4.4.1接種中毒:當細胞生長覆蓋率達到要求后,開始進行病毒感染實驗。采用上述9份季節性流感病毒H3核酸檢測陽性標本分A、B組進行染毒試驗。A組為貼壁細胞培養的細胞,B組為三維細胞培養的細胞。置37?C, 7.5% CO2濃度培養,每天觀察,當有90%的細胞出現CPE后,進行收毒。

1.4.4.2收毒后的病毒液可以用移液管吸入離心管,在1,000-2,000轉下離心10mins,以此除去細胞碎片,將離心后的上清夜轉移,棄底部沉淀,該上清液進行病毒滴度測定。

1.4.5 三維細胞培養細胞的觀察與計數

1.4.5.1取50μL培養液(cells on GEM?)至96孔板中的一個孔內。加入100μL Hoechst 33342溶液到該孔內。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用顯微鏡在紫外和DAPI濾光片下觀察。

1.4.5.2細胞計數用CubeMagnet將剩余的400μL細胞樣品中的生長在GEM上的細胞吸附到底部。用移液器將培養基移除。加入1mL PBS到樣品中。在CubeMagnet幫助下,移除PBS緩沖液。加入200μL 3-Dissolution到樣品中。37?C孵育10-15分鐘,用顯微鏡觀察直到GEM被完全溶解。將蓋玻片平鋪在血細胞計數器上。加入50μL Trypan Blue和50μL細胞樣品到微離心管中。蓋上蓋子混勻。取10μL細胞/Trypan Blue混合物到蓋玻片下面。用血細胞計數器對活/死細胞進行計數。

1.5 MDCK單層細胞培養:參照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實驗室流感病毒監測方案操作方法。[2]

1.6 血凝試驗方法:參照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實驗室流感病毒監測方案操作方法。[2]

1.7 結果的統計與分析使用統計學軟件stata 7.0。

2 結果

2.1 標本直接核酸檢測結果:經RT-PCR篩查甲型流感核酸陽性標本9份,陽性率為11.8%(9/76)。其中H3分型陽性6例,未分型(包含H1、H3、H1N1(2009pdm))共3例。CT值分別為29.2,31.2,32.1,33.2,35.2,37.5 。

2.2細胞生長效率比較:75mL細胞瓶狗腎細胞(MDCK)工作容量為10mL,細胞總數為2*106個。傳統貼壁細胞培養傳代一次可以得到9瓶25mL細胞瓶的狗腎細胞用于病毒培養,其工作容量約為18毫升單位細胞數2.5*105個/mL,得到的細胞總數約為4.5*106個。利用三維細胞培養技術計數培養后可以得到4瓶40mL細胞懸液。用細胞計數板5次,結果見表一。 計算公式:總細胞數=單格細胞計數*104*160/ml。

2.3 接種中毒后血凝效價比較:用9份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核酸陽性標本,采樣液染毒后血凝效價測定結果見表二,A組為單層細胞貼壁培養中毒,B組為三維細胞培養后中毒實驗。

以上結果用幾何均數配對T檢驗統計分析,結果P > |t| = 0.5943,顯示三維培養傳代細胞的染毒實驗滴度與貼壁細胞培養的細胞中毒后血凝試驗效價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2.4 甲型流感病毒細胞培養后核酸檢測結果比較:將9例經直接檢測甲型流感核酸陽性標本分別接種三維培養和貼壁培養的MDCK細胞,CO2培養,觀察中毒后,重新抽核酸進行核酸分型檢測,均為H3型季節性流感。結果見表三。A組為單層細胞貼壁培養中毒液檢測,B組為三維細胞培養后中毒液檢測。

以上結果用配對T檢驗統計分析,結果P > |t| = 0.3956,貼壁細胞培養和三維細胞培養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細胞培養后病毒大量增殖,使得核酸分型檢測結果更明確。

3 討論

流感病毒的監測包括核酸檢測和細胞培養兩方面。細胞培養是對流感病毒對細胞的敏感性,抗原性分析的必須方法,也可以通過細胞中毒實驗使得某些直接核酸檢測結果不明確的標本得以明確病毒核酸的分類,通過較少病毒載量的標本在細胞中增殖也是對一些不明分類的流感病毒深入研究的基礎。

三維細胞培養技術在細胞培養上更貼近于自然狀態,細胞生物活性較高。[3]利用該技術得到細胞對已病毒培養更為高效。三維細胞培養技術可以在病毒培養中得到極大的發展。對于三維結構下細胞生物活性較高狀態的細胞染毒實驗可能大大提高流感病毒染毒效果。得益于三維培養技術的革新,使得該技術能夠培養在傳統培養板上難以培養的細胞;細胞生長狀態更加接近于體內狀態,利于細胞的極化與功能化[4];省去消化、離心等操作,簡化細胞培養流程;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細胞;細胞的一致性可以得到保障;微載體透光性好,沒有自發熒光,不必與細胞分離就可以進行后續觀測;細胞培養表面大,可以獲得高密度細胞;微載體材質與結構適合細胞生長,表面提供各種蛋白包被可滿足特殊細胞培養的需求;微載體內嵌磁性顆粒,便于外加磁力進行操控;大大減少耗材用量,降低耗材成本,并且有利于環保;減少研究者在細胞培養上花費的精力。

本次研究中,三維細胞培養方法不僅比普通單層細胞培養有更多的細胞收獲,而且在病毒敏感性,血凝效價實驗等各方面與單層細胞培養方法無顯著性差異。

三維細胞培養技術在流感病毒培養中得以較好的應用,該技術在細胞傳代、細胞復蘇、細胞凍存等細胞技術都已經較為成熟。特別是細胞傳代的應用,細胞培養技術與新材料新方法結合的全新思路解決和突破了傳統貼壁細胞培養技術細胞傳代細胞得率過低的技術瓶頸,對于我們實驗室高通量的流感病毒監測、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康洪, 姚穎.三維細胞培養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 2008, 5(2):185-188

[2] 全國流感監測方案(2010版)

[3] ALVIA,STUPACK D G,Cell survival in a three-dimensional matrix[J].Methods Enzymol,2007,426:85-101.

[4] 盛治國, 郭家彬, 彭雙清. 體外細胞三維培養技術在藥理毒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07. 21 (5)

第8篇

馬上就要到1月份了,往年這時大家都是很開心的期盼著回家過年,但是今年卻因為疫情在劇部地區的二次爆發,令大家憂心忡忡,也正因為這樣春節從非中高風險區回赤峰要向社區報告嗎成了大家最關注的,一起看看吧。

2022春節從非中高風險區回赤峰要向社區報告嗎

就目前看是不需要的,但是具體的還是以小區的規定為準。

春節從非中高風險區回赤峰要向社區報告嗎是當下很多返回赤峰的人都有的疑問,一般來說是不用的,不過需要提供48h核酸檢測告如果無法提供,就要配合“一場兩站”核酸采樣點進行采樣檢測,并向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門報備,在12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方可有序流動。

今年還能不能回赤峰過年

就目前看是能過回赤峰過年的,不過就規定看計劃來(返)赤峰人員特別是來自中高風險等級地區應提前了解赤峰疫情防控要求并主動配合。返鄉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乘坐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時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在車上要講究個人衛生,打噴嚏時要捂住口鼻,如果發現體溫偏高的情況要及時上報。回家后,對衣物行李進行消毒,回赤峰后盡量避免去室內人多的密閉空間,減少走親訪友和人數較多的聚集。

春節回赤峰過年有什么規定

春節回赤峰肯定是要提供核酸報告的。

目前來看如果是低風險地區的人,是可以回赤峰的。春節還有一個多月,要看控制情況。最近國內傳播較多,局部分布和小規模聚集特征并存。受影響,赤峰也在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就目前赤峰的防疫規定而言,赤峰人在購票前需要核實相關防疫政策。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

天津作為外來人員排名較前的城市,每天的人口流動都大的不行,更別說春節前扣來往人員更是數不勝數,但由于時下情況特殊很多地方再次出現了確診患者,大家紛紛想著春節期間天津對返津人員有限制嗎,一起看看吧。

2022春節期間天津對返津人員有限制嗎

春節期間天津對返津人員有限制,畢竟時下情況特殊。就最新規定來看近期來津返津人員應加強自我防護,從涉及疫地區回津應主動向社區、工作單位等報備。低風險地區提供健康碼和疫苗接種碼就可以了,但是吧中高風險區的不僅實施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核驗制度,還要實施離開暴露地后14天居家隔離(同住人員共同隔離,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實施集中隔離)抵津后第1、3(隔離滿18小時)、7、14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解除管理。隔離管理周期結束時未滿抵津14天者,實施抵津后14天醫學觀察。

春節外地人能不能隨意進出天津

就當前看是可以的,畢竟以最新的規定來看低風險地區返津人員持天津健康碼綠碼,在體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正常通行。但是中高風險區的抵津前14天內,具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實施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核驗制度。

春節去天津要準備什么證明

春節去天津要準備什么證明是大家都有的疑問,就了解如果低風險區出示天津健康碼就可以了不放心的可以再加一個48h的核酸證明,但是中高風險區的最好不要出行,要不然抵津后14天集中隔離,具有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市、區、旗)旅居史人員實施抵津后14天居家隔離,其他人員實施14天醫學觀察。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福建5歲女童毛毛(化名)因輸血感染艾滋病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該女童是國內報告年齡最小的艾滋感染者。毛毛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曾花費幾十萬元進行手術治療。

福建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楊閩紅說,患兒在醫院手術治療期間,曾先后輸注過8位獻血者的血液。經查證,確認其中一位陳姓獻血者目前檢測HIV抗體為陽性。該獻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無償獻血,當時血液檢測結果合格,此后未再獻血,在本次調查前并不知曉自己已感染HIV。綜合考慮患兒父母HIV抗體檢查陰性的結果,調查組專家認為,毛毛因輸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極大。

圖為患病期間,毛毛只能抱著玩具小熊玩耍,她渴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015年年初,福州5歲女童毛毛,疑似因2010年在醫院輸血感染艾滋病病毒。1月10日,福建省衛計委公布最終調查結果,毛毛當年先后輸入過8名獻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原HIV抗體檢測陰性的陳姓獻血者,本次檢測HIV抗體為陽性。該名獻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參加無償獻血,當時血液檢測結果合格,其血液除注輸給毛毛外,還注輸給其他兩個人。

福建省衛計委表示,在對當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對毛毛進行的輸血治療,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檢測、制備過程的調查中,調查組均未發現違規行為。

如果違規行為并不存在,為什么沒能檢測出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對此,福建省衛計委稱,女童輸血感染艾滋病可能系“窗口期”感染,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也表示,根據目前的調查結果,該女童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到底什么是“窗口期”?它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醫療用血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威脅醫療用血的安全?

難以避免的“窗口期”

受技術所限,從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能夠檢測出病毒,最新技術也需要11天。

“不管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窗口期’是必定存在的,也是目前的技術手段無法消除的。”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質量監督辦公室主任孫莉有些無奈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孫莉介紹,血液檢測慣用的酶免技術手段,是一種基于免疫學的抗體檢測。

人體在感染細菌、病毒后,受到刺激的機體都會產生一種相應的抗體,以對抗特定的細菌或病毒,而酶免檢測所檢測的對象正是抗體。但是抗體的產生與病毒進入人體之間是有時間間隔的,并非人體接觸病毒的同時就會產生抗體,這也意味著在此期間,如果采用酶免檢測,會因檢測不到抗體,從而認定血液中并不存在特定的病毒,而這一時期也就是所謂的“窗口期”。

不同病毒“窗口期”的長短也不盡相同,孫莉介紹,艾滋病毒“窗口期”平均為22天,而乙肝病毒與甲肝病毒“窗口期”可分別達到45天與70天。

在無法消除“窗口期”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革新檢測技術不斷縮短“窗口期”。毛群安在1月12日召開的新聞會上也表示,按照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安排,2015年年內要基本實現全國范圍內血站核酸檢測覆蓋。 福建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楊閩紅說,患兒在醫院手術治療期間,曾先后輸注過8位獻血者的血液。經查證,確認其中一位陳姓獻血者目前檢測HIV抗體為陽性。該

獻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無償獻血,當時血液檢測結果合格,此后未再獻血,在本次調查前并不知曉自己已感染HIV。綜合考慮患兒父母HIV抗體檢查陰性的結果,調查組專家認為,毛毛因輸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 HIV 的可能性極大。

核酸檢測不同于酶免檢測之處,在于檢測標志物的變化,核酸檢測的檢測對象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以艾滋病毒為例,它是RNA病毒,遺傳物質為RNA,在進入人體后,艾滋病毒會以不斷復制的方式進行繁殖,而從人體感染艾滋病毒,到核酸檢測可以檢測到病毒的RNA,同樣要經歷一段時間,這也就形成了核酸檢測的“窗口期”。只不過相比于酶免檢測,“窗口期”的時間被縮短了,在使用核酸檢測后,對艾滋病毒的檢出可以提前到11天左右。

其實在2010年3月,衛生部便下發了《2010年血站核酸檢測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文件,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山東在內12個省市的省級血液中心,以及3家中心血站,共15所采供血機構被列入國內首批血液篩查核酸檢測試點單位。而北京市則是從2013年7月1日開始,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以外的3家區縣血站也實現了核酸檢測。

孫莉表示,雖然沒有統計過具體的數據,但自采用核酸檢測后,檢測到的不合格的血液確實增多了。

而在加入核酸檢測的同時,原來的檢測方法得到了保留,孫莉向記者介紹,兩種檢測方法所針對的標志物不同,因此只是根據不同階段檢測不同的標志物,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

嚴格的血液檢測

廣州血液中心:近年來報廢的血液多因轉氨酶偏高(占七成左右),其次為乙肝、丙肝、梅毒,每年檢出艾滋病毒感染在50例左右。

孫莉表示,其實在整個采供血的流程中,純技術的環節就是檢測,除去無法避免的“窗口期”外,不再有其他的技術盲區。

其實在每一位無償獻血者進入獻血車后,為保證血液安全而進行的檢測與篩選就已經開始。 圖為患病期間,毛毛只能抱著玩具小熊玩耍,她渴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孫莉向記者介紹,獻血前對獻血者的檢測并沒有統一要求,但是必須對血紅蛋白進行檢測,血紅蛋白不合格的人是無法進行獻血的。此外,各個血站會依據情況增加轉氨酶、ABO血型等檢測內容,因為人員不能長時間滯留在街頭獻血車,這些檢測多采用紙條法的快篩,確保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

除通過檢測進行初步篩選外,在獻血現場還會以問卷的形式對獻血者進行健康情況的征詢,孫莉表示,其實無償獻血需要獻血者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而這一環節正是幫助獻血者進行自我排查,絕大多數獻血者是健康的,一般人也不會在自己身體狀況不良好的情況下主動選擇獻血。

除了現場征詢,采血點都在醒目位置標識出了回告電話,孫莉向記者介紹,如果一個獻血者本身有高危行為,但因為和朋友一起來獻血,在現場礙于面子沒有進行告知,或者獻血者在完成獻血后出現了經血傳染病的癥狀,他都可以通過回告電話與血站聯系,血站再依據情況對血液進行處置。

只有在現場檢測與征詢環節都完成后才會進行采血,血液的保存期一般是35天,而采集完成的血液至少要在血站滯留三天,第一天血液會被送回血站,第二天在取出部分樣本進行檢測的同時完成對血液的加工,第三天則會依據檢測結果對血液進行包裝打簽,之后血液就可以進入成品庫準備發放給醫療機構。

據介紹,目前國家共要求血站對所采血液進行7項檢測,包括ABO血型、RH血型、轉氨酶,以及4項經血傳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與梅毒。孫莉表示,目前國家規定對這4種經血傳染病進行檢測,但其實檢測技術是隨著對疾病認知的加深而不斷發展的,像丙肝與艾滋病的檢測也并非是早期做血篩時就有的項目。原衛生部曾分別于1993年與1995年下文,強制要求輸血前進行丙肝與艾滋病檢測。

由于國家規定對血液進行檢測的責任在于血站,因此醫療機構在拿到所需血液后不會再進行檢測。醫院主要是在輸血前對患者的血液情況進行檢測,進行交叉配血等工作。而每一袋醫療用血的包裝上都有一個編碼,通過它追蹤到血液的源頭。

孫莉向記者介紹,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每年所采血液在經過檢測后,不合格需要報廢的占2%左右。廣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在此前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曾表示,近年來報廢的血液多因轉氨酶偏高(占七成左右),其次為乙肝、丙肝、梅毒,而每年檢出艾滋病毒感染在50例左右。孫莉表示,每年北京血液中心采集到的血液來自3萬人次,2014年采集到了46萬單位(每單位為200mL)的血,同理如果考慮到廣州每年的獻血人次與總量,50例這個數字其實很低。

血資源緊缺下的“黑市”風險

血頭私設血站采血、不具備采供血資質的醫療機構私自采供血,為醫療用血安全帶來隱患。

自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逐漸實現了由義務獻血到無償獻血的過渡。但是近年來,各地頻現“血荒”,據統計,我國人口獻血率僅為0.87%,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

以醫療資源集中的北京為例,2010年北京的用血需求量增長了10%,而采血量僅上升了2.9%。有媒體統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出現過“血荒”的已達47個,占總數的67%。

孫莉向記者介紹,目前北京的供血只能說是基本滿足需求,血站會首先滿足急救需求,其次是婦女兒童,然后才是擇期手術。對于血液的來源,孫莉表示,80%的血液來自街頭的采血車,剩下的20%則來自互助獻血、團體獻血與外地調劑,而這些形式的獻血工作主要在血液短缺的季節,如冬季,或特別炎熱的夏季,才會展開。

孫莉介紹,國家對于無償獻血以外的采血形式也有限制,比如互助獻血所占的比例就不能超過5%。所謂互助獻血,就是在血液短缺的情況下,用血病人自行尋找血源到血站獻血,并憑獻血證為患者換取等量指定血型用血。

盡管互助獻血明確規定,為確保血液質量和獻血者及受血者的安全,醫院及患者和親屬應確保獻血者為自愿無償獻血,并禁止雇用他人獻血,但據媒體報道,在現實中,由患者付費給血頭,再由血頭找人到血站獻血,或私設血站采血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一些不具備采供血資質的醫療機構私自開展采供血行為也為醫療用血安全帶來了隱患。

第11篇

【關鍵詞】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學;病原學;監測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于流感病毒特別是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等抗原的不斷變異,以至目前全世界還未能有效的控制該病,人群對變異株普遍易感,控制難度大,所以容易迅速導致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病死率較高[1]。流感早已被列為21世紀我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2]。在三型流感病毒中,甲型(A)和乙型(B)流感病毒對人類威脅較大[3]。流感的流行程度取決于流感病毒的毒力、人群的免疫水平、從季節性流感病毒感染獲得的交叉保護作用以及宿主的個體因素等[4]。長期、連續地開展流感監測是及時掌握流感流行趨勢及規律,發現病毒變異株,優勢株的重要手段,是指導流感防治工作的科學依據[5]。現將2010年流感流行病學以及病原學監測情況做如下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內容:對我區2010年流感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較全面的揭示我區流感流行特征。

1.2 資料的收集

1.2.1 數據來源

全部數據均來源于“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中的報告的流感樣病例(ILI)和流感樣本病原學檢測結果。

1.2.2 監測點

我區流感監測哨點醫院的監測診室包括阿拉善中心醫院、巴彥卓爾市醫院、包頭市中心醫院、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赤峰市第一醫院、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二連浩特市醫院、和林格爾縣人民醫院、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衛生防疫站、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滿洲里市第一醫院、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院、內蒙古醫院、婦幼保健院、通遼市醫院、烏海市人民醫院、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錫林郭勒盟醫院、興安盟人民醫院共20家。

1.3 研究對象

1.3.1 流感樣病例(ILI)[6]:即發熱(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流感樣病例并不是疾病的診斷名稱,確切的說是一個檢測病例,是為了從流感樣病例的發病變化情況來分析流感的發病趨勢,相對流感,流感樣病例在疾病判斷上易于實際工作操作,無需實驗室診斷依據[7]。

1.3.2 流感樣病例監測標本[6]:發病3天內且沒有服用過抗病毒藥物的具有流感樣癥狀的患者的咽試子或者漱口液。

1.4 研究方法[6]

1.4.1 流感樣病例(ILI)報告:哨點醫院監測診室的醫務人員,按照流感樣病例的定義,每天按科室登記各年齡組的流感樣病例數和門急診病例就診總數,由哨點醫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匯總后,于每周一將本院各監測診室數據錄入到“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

1.4.2 病原學檢測方法:哨點醫院監測診室的醫務人員采集發病3天內且沒有服用過抗病毒藥物的具有流感樣癥狀的患者的咽試子或者漱口液3~4ml送流感實驗室進行病毒的分離培養和鑒定。采集和檢測方法參照《全國流感監測方案》和《全國流感監測技術指南》[6]。

1.4.3 統計方法

對哨點醫院報告的流感樣病例數據以及采集樣本的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采用Excel、Spss進行匯總分析。

2 結果

2.1 流行病學監測結果

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ILI%):指某一時間段ILI數與監測診室就診人數的百分比,目前許多國家均以此作為反映流感流行趨勢的指標。

2.1.1 流感樣病例的時間分布

2010年流感樣病例(ILI)共26446例,ILI%均值為1.985%,以周為單位,各周ILI%波動在0.754%-6.446%之間,本年度ILI%僅出現1個高峰,最高峰出現在第7周,數值為6.446%,最低峰出現在第41周,數值為0.754%。2010年我區流感流行季節(1-3月、10-12月)[6]的ILI%為2.256%,非流行季節為(4-9月)[6]的ILI%為1.748%,流行季節與非流行季ILI%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439.941,P

2.1.2 流感樣病例的年齡分布

內蒙古地區2010年0歲~,5歲~,15歲~,25歲~,60歲~各年齡組流感樣病例年齡構成比分別為54.28%,21.12%,6.26%,14.24%,4.09%,各年齡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7300.912,P

2.1.3 流感樣病例的地區分布

內蒙古地區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2010年,內蒙古東部地區ILI為7963例,ILI%為1.254%,中部地區ILI為16385例,ILI%為2.803%,西部地區ILI為2098例,ILI%為1.866%, 2010年內蒙古東中西部地區ILI%相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3733.211,P

2.2 病原學監測結果

2.2.1 時間分布

2010年流感病毒核酸周陽性檢出率介于0-31.447%之間,本年度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檢出率呈明顯的冬春季雙峰分布,最高峰值位于第46周(31.447%),第二高峰值位于第3周(23.871%),最低峰位于第24、25、27、29、30、31、32、33、34、35、37、38、39、40周,數值為0。2010年我區流感流行季節(1-3月、10-12月)的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率為18.680%,非流行季節為(4-9月)的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率為5.390%,兩者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133.305,P

2.2.2 性別分布

2010年內蒙古地區共采集咽拭子標本3926份,陽性546份,陰性3380份,男性陽性292份,男性陰性1917份,男性陽性率為13.219%,女性陽性254份,女性陰性1463份,女性陽性率為14.793%,男女兩性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2.001,P>0.05)。

表二 2010年實驗室檢測性別分布

2.2.3 年齡分布

2010年,內蒙古地區各年齡組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構成比0歲~為32.784%,5歲~為32.051%,15歲~為9.890%,25歲~為22.711%,60歲~為2.564%,各年齡組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檢出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246.461,P

2.2.4 流感病毒亞型分布

流感季節類型[8] :指某一時間(季節)范圍內,所分離的流感毒株中,同一型或亞型流感毒株所占比例達到75%以上的為優勢毒株,該期間的流感季節類型即為該優勢毒株的流行季節;若多型(亞型)流感毒株同時流行,且分別占有相當比例,則該季節類型為混合型。從流感季節類型的變化可以看出病毒的型別分布特征。2010年共檢測3926份樣本,陽性546例,陽性率為13.907%,本年度為混合型(B型35.348%、H3N2型32.418%、H1N1型15.934%、A(H1N1)pdm09型5.311%),本年度出現一例混合型樣本,為B型與A(H3N2)混合;

2.2.5 流感病毒變化趨勢

2010年B型流感病毒主要出現于冬春季節,在1-4月份占全年的絕大多數,在5月份開始下降并消失,到本年11月份又開始上升一直延續到下一年。H3亞型流感病毒主要出現在本年度的冬季,并且構成比在10月-12月份居各亞型之首。季H1亞型流感病毒主要出現在5、6、11、12月。A(H1N1)pdm09主要出現在1月份。

2.2.6 流感病毒各亞型的地區分布

2010年東部地區B型流感病毒共檢出45例,占本年度B型流感病毒的23.438%;中部地區B型流感病毒共檢出106例,占本年度B型流感病毒的55.208%;西部地區B型流感病毒共檢出41例,占本年度B型流感病毒的21.354%,各地區B型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檢出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62.203,P

第12篇

[關鍵詞]血液;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消化系統腫瘤;Ar行轉移

[中圖分類號] R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755512007]02-21-02

明確腫瘤有無轉移對治療決策的制訂、預后評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至今對腫瘤早期轉移、微轉移、血行轉移等的診斷仍沒有令人滿意的方法。研究提示,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標在診斷腫瘤微轉移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檢測血液中CEAmRNA指標,對診斷消化系統腫瘤血行轉移有較大幫助。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所選對象均為我院確診的住院病人,其中,①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惡性腫瘤組)41人,包括胃癌11人、結腸癌10人、肝癌10人、胰腺癌10人,男21人,女20人,年齡34歲-73歲;②非腫瘤性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非腫瘤對照組)32人,包括胃炎8人、結腸炎8人、肝硬化8人、胰腺炎8人,男16人,女16人,年齡34歲-73歲。

1.2方法采集靜脈血液(抗凝)為檢測標本,分離、提取有核細胞,生理鹽水洗滌有核細胞2次,以備檢測CEAmRNA。標本如不能及時檢測,應盡快分離、提取有核細胞封存于―70℃。檢測CEAmRNA應用逆轉錄―套式―聚合酶鏈反應技術(RT-NP-PCR),檢測試劑盒為上海復星實業有限公司的商品試劑盒。操作經RNA模板提取、逆轉錄合成eDNA、套式PCR擴增、擴增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溴化乙啶染色、紫外檢測等步驟,以出現與試劑盒提供的陽性對照同齊的核酸電泳亮帶為CEAmRNA陽性結果。詳見試劑盒操作說明書。應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

2結果

各組血液標本檢測CEAmRNA的結果:見表1。

組間陽性結果的差別具有極顯著性(P

3討論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許多臨床就診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已經發生不同情況的腫瘤轉移。明確有無腫瘤轉移,對臨床治療決策的制訂、治療效果的判斷、病情預后的評估等是具有重要的、決定性意義的因素。然而,雖經不懈研究探索,至今對腫瘤早期轉移、微轉移、血行轉移等的診斷仍沒有令人滿意的方法。研究提示,CEAmENA在腫瘤細胞及某幾種特定細胞中有高水平的表達,正常體細胞與非腫瘤炎性細胞幾乎不表達CEAmRNA[1-7];CEAmRNA指標在診斷惡性腫瘤、腫瘤微灶、微瘤細胞轉移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檢測血液中CEAmRNA指標對診斷與監測消化系統腫瘤血行轉移也有較大幫助,在血液中檢測到CEAmRNA陽性結果則提示有腫瘤細胞血液轉移。實驗結果顯示;血液檢測CEAmRNA陽性結果在消化系統腫瘤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別具有極顯著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镇宁| 玛纳斯县| 西宁市| 德钦县| 修武县| 龙井市| 西乌珠穆沁旗| 仙桃市| 阿克苏市| 阜南县| 罗山县| 沾益县| 尖扎县| 南开区| 繁峙县| 德安县| 渑池县| 修武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沙洋县| 南乐县| 乌兰浩特市| 大冶市| 武冈市| 邵阳市| 北安市| 铁岭市| 东丰县| 富阳市| 扶余县| 蒲城县| 丰都县| 郁南县| 靖边县| 花莲市| 陇南市| 禄丰县| 云霄县| 凉城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