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什么是暗物質

什么是暗物質

時間:2023-05-30 10:27: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什么是暗物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

科學的大發現往往是與感官的直覺相沖突的.400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很少有學者認為這是對宇宙的真實描述.明明看到的是太陽每天東升和西落.怎么會是地球圍繞太陽轉呢?人們花了幾代人的時間才接受了日心說,為了宣傳、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學說.布魯諾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時曾遭到反對者的嘲笑.辱罵達爾文是“與猴子有血緣關系的人”.《物種起源》出版已經過去150多年了.人們還繼續爭論著進化論的對與錯.不過.我們的祖先是類人猿,這并非是異想天開.有大量的化石和標本,以及生物學、地理學、遺傳學、古生物學等各個學科的研究.都支持這一結論.

暗物質的提出盡管“駭人聽聞”.然而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傳統認識。接受這一新的觀點,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么.因為這一理論不是某個人頭腦發熱的突發奇想,而是有科學事實依據的.是建立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的.既然暗物質“看不見”。人們又是怎么覺察到它的存在呢?

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在觀測距離地球3.2億光年的“后發座星系團”時.發現在大星系團中星系運動速度非常大.用星系團中所有看得見的物質算出的引力遠不能束縛住它們,除非將星系團質量增大100倍以上.這個發現首次暗示有大量的完全不同于我們所熟知的另類物質的存在.我們把通常所知的普通物質稱為重子物質.其質量主要由質子、中子提供,而把這種未知的另類物質稱為暗物質.

后來,天文學家同時用“光學方法”和“力學方法”來測量許多天體的質量.“光學方法”的原理是:恒星的亮度與它的質量相關.恒星的質量大,內部的壓力和溫度就高,產生核聚變反應的效率也高.因此,通過恒星的亮度就可以求出恒星的質量.“力學方法”的原理是:處于星系團內部的星系朝著各個方向不停地運動,但整個星系團總質量所產生的引力拉拽著高速運動的星系。使其不會飛出星系團.星系的速度越大,需要的引力也越大.所以從星系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就能求出星系團的全部質量.科學家通過兩種方法測量的結果發現.用力學方法測出的質量總比用光學方法測出的質量大幾百倍.也就是說.在星系團中存在著大量的“看不見的物質”.正是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所產生的引力像鎖鏈一樣使星系保持在星系團之內.

1980年前后.美國天文學家魯賓等人對許多星系的旋轉速度進行了詳細的觀測研究.發現了奇怪的現象.按照常理.如果一個系統的主要質量集中在中心的話.離中心近的地方要比遠的地方引力大.物體需要更大的旋轉速度.用離心力抵消引力.才能不被吸引到中心去.魯賓觀測的仙女座星系也是在中心部分集中了最多的可見質量.本以為在這個星系中也是離星系中心的地方旋轉速度大.但通過比較仙女座星系的氣體旋轉速度.發現從中心到其數值基本沒有變化.確鑿地證明除了在星系中心附近的發光物質以外.在遠離中心甚至在星系暈中均還有大量暗物質存在.

此外.引力透鏡效應的觀測研究.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一個遠處天體所發出的光.在達到觀測者之前必然要受到中間天體的引力透鏡作用.所以.觀測者所看到的像.不僅反映了作為“光源”的遠處天體的性質.同時反映了作為“透鏡”的中間天體的性質.從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大量引力透鏡現象.也可以看出中間天體應包含有大量的暗物質.

以上事實表明.暗物質存在的天文觀測證據已相當豐富.宇宙中有太多不用暗物質我們就無法解釋的東西.暗物質是星系的鎖鏈.沒有暗物質的宇宙模型是無法成立的.

什么是暗物質

天文學上已證實了暗物質的存在.這一科學的推斷已被人廣泛接受.但什么是暗物質呢?暗物質與一般的普通物質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在我們的生活中.看不見的東西很多,比如,空氣就看不見,但我們可以通過壓力或浮力感知它的存在.也可以通過旗幟的飄動或帆船的航行感知它的存在.再比如.電磁波中我們僅能看到占其中很少部分的可見光,其他波段的電磁波如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微波等我們都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借助特定波段的感光元件來探測它們.而暗物質的“看不見”是完全不同的.到目前為止.無論用什么波段的光去觀測.我們都看不到暗物質.也就是說.暗物質沒有發出任何可以被探測的光.

第2篇

如果要列出“20世紀最受冷落科學家”的單子,弗里茨•茲威基(Fritz Zwicky)肯定會排得靠前,盡管在宇宙學領域,他的位次可能緊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尋找這個瑞士天文學家,倒有點像在宇宙中間尋找他提出的“暗物質”――由于“暗物質”不發散光,不吸收光,不反射光,人們根本看不見它。或許茲威基的想法超越了他的時代。但假如這個科學家的個性不那么古怪的話,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否還會在70多年中被同僚無視。

“下落不明的質量”

20世紀,天文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同美國加州的威爾遜山有關。在1917、1947年間,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就在威爾遜山上,口徑有100英尺,著名的愛德溫•哈勃(Edwin P. Hubble)通過它觀測到星系正離我們遠去,提供出一幅宇宙膨脹的圖像,暗示存在著一個“大爆炸”的時刻。茲威基覺得,那時的威爾遜山就是“宇宙的中心”。威爾遜山距離茲威基任職的加州理工大學(Caltech)不遠,從學校操場就可以遙望這座山清晰的輪廓,這讓他時常想起多山的瑞士老家。1925年,獲得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密立根(Millikan)教授引薦他來到這里,換成別人一定會為教授的器重而感激和榮幸,然而茲威基對于這位推薦者的態度卻很不屑,甚至當面指責密立根“從未提出過好的想法”。當密立根善意地提醒這個年輕人先要自我反省時,茲威基卻宣稱自己不必擔心,因為“每隔兩年就能蹦出好點子”。他這么說或許不完全是吹牛,在1933年,茲威基腦子里就冒出了“暗物質”的點子。

“遙遠的星系團里有一些物質很獨特,它們既不發光,也不吸收光、反射光……”茲威基的意思是,宇宙中存在你我看不到的物質,但它們有質量。事實上,暗物質不僅擁有質量,它的質量甚至是可見物質的6倍,占到宇宙物質成分的24%;另外72%是暗能量,一種充溢宇宙空間的能量形式,同樣不可見。在進入21世紀前,人們竟然被告知,可見的一切在茫茫宇宙的質量劃分中都不能占到多數。“要承認我們宇宙超過90%都看不到多少有些尷尬”,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布魯斯•珈諾(Bruce Margon)在《紐約時報》上說,“大自然在嘲笑人類,她把宇宙的絕大部分藏了起來。”

但茲威基還是找到了它。1933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似乎同這個對星星著迷的35歲男人毫無關系,當時他已經是加州理工大學的首位天體物理學家,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后發座星系團(Coma Cluster)上面了。這個星系團就在我們熟悉的獅子座附近,由1000個大星系,30000多個小星系組成。據說,得名自一個與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王后的頭發有關的傳說。對神話故事,茲威基當然不關心,他的憂慮在一堆寫著密密麻麻數字、符號的算草紙上。

要測量星系團的質量,一般兩種方法。“動力學質量”計算,需要的數據是各星系之間的相對速度和平均速度,而“光度學質量”要求測量各星系的光度。茲威基分別利用這兩種算法計算后發座星系團的質量,結果不可思議:“動力學質量”是“光度學質量”的400倍!為什么后發座星系團有99%的質量“下落不明”?難道“動力學質量”中用到的牛頓運動定律不再適用?或者,星系團的主要質量并不是由可視的星系貢獻的?茲威基用他那最具幻想的頭腦做出了以下推測:宇宙大部分質量不可見,因此光度方法測算不出。于是,有了“暗物質”一詞。

似乎大多數人還是信奉“眼見為實”,在當時,“暗物質”這個概念被徹底忽略了。相反,茲威基本人的惡名倒比“暗物質”的名稱傳播得快。

當傳道牧師談到《圣經》的“創世紀”部分,“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茲威基立即表示,如果加上一句“而且,有了電磁場”將會更好。類似的談話肯定不止這一次,這個瑞士人當然可以決定在各個信仰間保持中立,但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顯然不會被人們喜歡。其他天文學教授常要忍受茲威基帶有學術尖酸味的辱罵,比如:“球體的雜種”。為什么是球體?茲威基的解釋――“因為我看過去,不論從哪一個方向,他們都是雜種。”當他暫時離開他親愛的星星,談論起同事,那大鼻子上的兩只眼睛里只有輕蔑。其他科學家沒有忘記茲威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伯樂密立根教授的,于是盡量避開他,以免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叫做“一堆無用的垃圾”。

在威爾遜山天文臺

幸好不是人人都想躲著茲威基,比他大五歲的德國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Walter Baade)就是個例外。巴德同茲威基恰恰相反,他的“溫和、謙遜,容易接近”已被公認,也許是互補的性格使他們對對方產生了某種吸引,自從巴德轉到威爾遜山天文臺(Mount Wilson Observatory)――就建在曾被茲威基稱為“宇宙的中心”的威爾遜山上――工作,兩人的名字就開始同時出現。盡管茲威基時不時會因為巴德的德國血統大罵“納粹”,但人們發現兩人關系其實越來越密切。他們在為一種新的理論而狂熱,茲威基投入其中的精力多少分散了由于“暗物質”被忽視所帶來的失望情緒。1934年,他和巴德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推出了這個新概念――“超新星”。

當“新星”爆炸,光度在短時間內成千萬倍增加,以致宇宙中像是出現了新的星體。這個過程有點像恒星重生,因此,國內科學家喜歡將“新星”比作涅的鳳凰。而茲威基發現,“超新星”會更加猛烈地爆發,光度增加甚至超過一億倍。爆炸前,“超新星”是普通恒星,當這顆恒星的核心達到與原子核相當的密度時,內部發生爆炸。恒星將拋掉大部分質量,突然失去支撐自身重量的壓力,坍縮成為一顆毫無生氣的超致密殘骸――“中子星”。茲威基能感覺到“超新星”的概念如此重要,不僅干預星系的形成、演化,甚至可以用作測量宇宙膨脹的標尺。但除了巴德,似乎沒有人愿意站在他一邊。1934年1月19日的《洛杉磯時報》,甚至一本正經地調侃,“星體爆炸釋放出火焰,看上去像是一億顆太陽。然后,突然,星體的直徑由50萬英里縮到了14英里……”在任何正常人看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暗物質”帶給茲威基的無奈在于它無法觀測,但“超新星”不一樣,一億顆太陽的亮度絕對不難發現。1936年,茲威基說服加州理工大學,在威爾遜山東南方的帕洛馬天文臺(Palomar Observatory)上建起了口徑48英尺施密特望遠鏡。人們可以大概猜出茲威基的目的:施密特望遠鏡比其他望遠鏡有更大的清晰視場,特別適合巡天觀測。比如,尋找超新星。施密特望遠鏡架在帕洛馬天文臺屋頂開口的下面,就像一門對準星空的白色大炮。茲威基已經習慣跟這個龐然大物在一起,當他一次次將眼睛對準目鏡,他所發現的“超新星”的數字也在增加。1935年到1940年之間,這個數字是14顆,占1930年代人們發現超新星總數的一多半。而在其一生中,他總共發現了122顆“超新星”,這一紀錄直到2006年才有人打破。人們不禁疑惑,他在數星星上表現出的執著會不會是“暗物質”那件事上壓抑的一種釋放。

在加州理工大學,可能由于茲威基在為人師表上做的真是很糟糕,這個辛勤的天體觀測者早已失去了教授應得的尊敬。那座學校里有很多對他不利的傳聞。有學生說,當他跟其他同學一起去茲威基教授家,教授的妻子是這么招呼教授的――“下樓來吧,小雜種們過來了!”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在茲威基家里,“雜種”就是他對學生的一貫稱呼。在1974年,甚至有學生找到某家雜志,要求通過媒體揭發茲威基“對學生帶有虐待性的苛刻要求”。那本雜志的編輯聽了學生的抱怨,準備找個機會同茲威基教授談談,但不久,就聽說了他去世的消息。

遲來的發現

茲威基去世13年后,他最小的女兒巴巴麗娜•茲威基(Barbarina Zwicky)走進加州理工大學的一家書店,翻開一本叫做《理查•普雷斯頓的第一道光》的書。她以為這本書講的是帕洛馬天文臺的望遠鏡,但首先讀到的段落卻跟已故的茲威基有關――“茲威基叫巴德‘納粹’……他把帕洛馬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都稱作笨蛋……他總是使用最骯臟的詞匯咒罵其他人……甚至巴德都恐懼地表示‘可能有一天會被茲威基殺掉’……”。這可不是巴巴麗娜所熟知的老爸茲威基,她能回憶起的,是茲威基微笑著問自己要什么禮物,一起熬夜攻克代數、地理難題的場景。為什么茲威基一直沒有科學地位?為什么“暗物質”至今得不到承認?從那個時候,她對科學界產生了敵視。

1993年,在大麥哲倫云中第一次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它的候選者之一“大質量致密暈天體”(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縮寫為 MACHOs)被美澳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探測到了。巴巴麗娜本以為,茲威基生前最重大的發現“暗物質”從此將被認可,在科學史上的地位會因此提高,而之后她卻發現了更多被她稱為“卑鄙和邪惡的詆毀”的記錄――1994年,加州理工大學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在《黑洞與彎曲的時間》中寫道,“19世紀30、40年代同茲威基一起工作的天文學家,都把他當成引人不快的粗人”;同年出版的《完美機器》引用了“球體的雜種”的典故;1997年,蒂莫西• 費利斯(Timothy Ferris)在書里說,“其實別人根本無法忍受他(茲威基)愚蠢的想法”,“球體的雜種”再一次被引用。巴巴麗娜一封接著一封回信反擊,她堅持認為這些享有聲譽的教授之所以在書里說謊是“出于對茲威基才華的嫉妒”。

2006年8月21日,“暗物質”終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錢德勒X射線望遠鏡下現身。研究小組將子彈頭狀巨大氣團(bullet cluster)的數據測量結果與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亮物質照片相對照,發現了四個分散的物質團,兩個較小的亮物質團在后面,而前面兩個飛速遠離碰撞區域的巨大物質團就是“暗物質”。2007年,科學家甚至用電腦繪制成功了“暗物質”的三維宇宙天圖。三維圖上的“暗物質”并不好看,像是“變了形的土豆”,但這形狀奇特的天圖卻打消了人們對“暗物質”的存在和弗里茨•茲威基科學地位的懷疑。“宇宙太深奧了,它不肯將‘天機’一下子泄露給我們。”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溫伯格(Weinberg)曾這么說。在“暗物質”概念提出73年后,茲威基的女兒終于等來了世界對茲威基學術成就的肯定。巴巴麗娜開始更有底氣地向各個媒體提出“翻案”,她相信――或許只有她相信――茲威基“寬厚、仁慈”的形象也會像“暗物質”一樣逐漸被人們接受,只不過那還需要更長一段時間。

邊欄:

大質量致密暈天體(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縮寫為 MACHOs)是由一些體積很小的大質量重子物質組成,被認為是構成暗物質的候選者之一。重子物質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具有質量的物質,常見的重子比如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大質量致密暈天體可能是黑洞、中子星、褐矮星、自由行星、白矮星和非常微弱的紅矮星,由于自身不發光,所以它很難被探測到。

子彈星系團(bullet cluster)實際上是兩個星系迎面相撞并彼此穿越而形成的。在2006年的發現過程中,兩個星系團以每小時近兩億千米的高速撞到一起,它們內部包含的發光物質由于相互間存在引力之外的相互作用力,在相互擠壓的過程中速度減慢了。但是兩星系團中的暗物質之間沒有這種作用力,它們并不減速,而是暢行無阻地直接穿過對方。結果暗物質跑到了發光物質的前面,

專訪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空間天文實驗室主任常進(待回復中)

新知客雜志:

1、 從1933年弗里茨•茲威基首先提出“暗物質”的概念,直至今天“暗物質”研究成為現代天文、物理學研究的熱點,您認為中國在整個研究中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2、 我們知道,2008年11月20日,《Nature》上發表了您與國外同行合作的宇宙高能電子空間觀測新發現《宇宙電子在3000-8000億電子伏特能量區間發現“超”》,第一次發現“暗物質”粒子湮滅的證據。通俗來講,“超”指的是什么,同“暗物質”有著怎樣的關系?

3、 當時很多媒體形象地報道,說這次發現是人類第一次“觸摸”到了“暗物質”,而關于2006年子彈星云的發現,用的詞語多是“看見”。那么,“觸摸”這個詞在這里該如何理解?

第3篇

Quantum Themes

The Charms of the Microworld

2009, 225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5451

T. Padmanabhan著

量子理論是理論物理學最抽象的一個分支,但是它給出的所有明確而具體的預言無一不在反復的實驗中得到了精確的驗證。這一不爭的事實以及它的深刻和奧妙的哲學含義,總是讓普通公眾及科普作家甚至一些專業的研究人員著迷不已。最近,人們發現微觀物理與宏觀物理之間存在著大量意想不到的和極為重要的密切聯系和相互影響。按照當前流行的宇宙學觀點,暗物質、暗能量、宇宙結構的形式、甚至早期宇宙物理乃至宇宙的起源都與量子理論的概念密切相關。這些新的和影響深遠的突破性進展促使作者決心寫這樣一部科普著作,力圖以一種能讓受過基礎教育的外行知道什么是量子理論、量子理論已經取得了哪些成就以及這個理論未來將走向何方,介紹這些最新的成果。作者強烈地認為,在目前這樣做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認為科普著作應避免以下兩種極端傾向,一是必須要依靠數學才能解釋清楚;二是為了迎合讀者而扭曲概念本來的含義。為此作者力求從一開始就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吸引讀者的興趣,并以嚴格的科學方式描述概念,避免陷于哲學爭論之中或給人一種刻意炒作的印象;其次作者還努力要讓本書的內容盡可能多地包括最新的進展,不用數學語言而仔細地解釋概念和細節以及那些必需的技術術語,但重點放在量子理論的一些最基本的前沿論題,特別強調量子理論與引力及宇宙學的交匯點。避開了關于量子力學的哲學基礎、實驗細節以及一些技術應用的詳細介紹。

全書內容分成7章,各章的標題分別為:1.無所不能的經典物理學;2. 然后出了個愛因斯坦;3. 微觀世界的瘋狂;4. 粒子,無所不在的粒子;5. 宇宙和量子;6. 引力的實質;7. 開始的時候……。

這是一部面向普通讀者的高級科普讀物,其內容新穎,敘述深入淺出、簡潔易懂,難易與“New Scientist”或“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相當。對于那些對當前成為人們熱點話題的暗物質、暗能量以及宇宙的演化感興趣的一般公眾,它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而對于從事量子理論及宇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本書也極具參考價值。

丁亦兵,

教授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第4篇

發現號航天飛機運載阿爾法磁譜儀對“反物質”的探測。引發了人們對“反物質”的興趣。

一、撲朔迷離的反物質

一些科學發現,常常使人們目瞪口呆。難以置信。而正是這些難以置信的發現,推動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科學的進步。反物質的發現就是這樣。

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組成。如果由帶正電的電子與帶負電的原子核組成原子,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組成反物質。如果把自然界紛呈多樣的宏觀物體還原到微觀本源。它們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所組成的。這些粒子因而被稱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世上萬物的基本磚塊,事實上基本粒子世界并沒有這么簡單。

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粒子,它的質量和帶電量同電子一樣,只是它帶的是正電,而電子帶的是負電。因此,人們稱它為正電子。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

正電子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和轟動。它是偶然的還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么其它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于是,科學家們在探索微觀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個尋找的目標。

1955年,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反質子被找到了。后來,又發現了反中子。60年代,基本粒子中的反粒子差不多全被人們找到了。一個反物質的世界漸漸被科學家像考古般地“挖掘”了出來。

反物質的研究者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質的原子核是南反質子和反中子構成的“負核”,外有正電子環繞。反物質一旦同我們世界的“正物質”接觸,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炸,物質和反物質變為光子或介子,釋放巨大能量,產生“湮滅”現象。

二、究竟什么是“反物質”

究竟什么是“反物質”呢?反物質是不是非物質?如果證明反物質的存在,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哲學原理是否還能成立?物質世界之外。是否還有一個反物質世界?反物質的出現和湮滅是否符合物質不滅定律等等。

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質是科學的一大難題。根據目前公認的大爆炸學說,宇宙是由大約在150億年前的大爆炸產生的。大爆炸后,宇宙在不斷地膨脹和冷卻。大量的天文學觀察和天體物理實驗結果支持了這個理論。然而根據粒子物理理論。大爆炸理應產生同樣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迄今為止,所有的實驗都沒有在宇宙中觀察到反物質的存在。宇宙中究竟是否存在反物質?這是目前粒子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反物質世界聽起來很奇怪,其實不然。在亞原子粒子中,每個粒子皆有其反粒子為伴,兩者的性質正好相反,如電子帶一負電荷,反電子則帶一正電荷(故又稱正電子),兩者的旋轉方向也相反,兩者間的關系可謂古怪,它們一旦相碰即行消失(稱湮滅),而化成一陣γ射線暴。若宇宙中始終存在反粒子,那么它們勢必會組成反原子,既而積聚成反星球、反星系,就如粒子所經歷的那個過程。可是在我們居住的宇宙小小角落里,卻從來沒有人探測到反星球、反星系。直接觀測反星體十分困難。因為原子和反原子所輻射出的皆為光子,這樣,即使你看到一個反星球。可是其外貌跟一般星球并無二致。一個間接的辦法是觀測湮滅γ輻射。若我們近旁(如銀河系內)有反物質存在,由于星球會發生爆炸,其包藏物質被拽入星際空間,成為周圍星球相互交換的物質。這樣,物質和反物質勢必不時發生碰撞,而產生湮滅信號。事實上,天文界一直未觀測到這種信號。若宇宙中不存在反物質世界。這在理論上又很難解釋。據現代宇宙學,在大爆炸創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另一方面據量子論,真空空間中不時地暴出粒子對(如電子和反電子),在一個瞬間后又隱沒于虛空。所有這些都向我們暗示。宇宙中應有反物質世界的位置,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物理學家。

三、宇宙中有反物質天體嗎?

粒子實驗已證實,正反粒子的強作用和電磁作用性質完全一樣,因此反質子和反中子也能結合成帶負電的反原子核,反核和反電子結合在一起,就能組成反原子。我們的正物質世界有多少種原子,相應在反物質世界中也能有多少種反原子,而且它們在結構上將是完全沒有區別的,延伸起來講,大量反原子可以構成反物質的恒星和星系。如果宇宙中正反物質為等量。那么這樣的反恒星和反星系就應當存在。因此這給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天上有反恒星和反星系嗎?

要由觀測來分辨遠處星系由物質構成或反物質構成并不容易,至今的天文觀測只是接收遠處天體所放出的光子。原則上。正物質天體若輻射光子,那么同樣的反物質天體應當輻射反光子。但是光子是純中性的粒子。因此光子與反光子是同一種粒子。這樣,天文學家通過可見光、射電、X射線或γ射線觀測,原則上無法區分他的目的物是由物質構成還是由反物質構成。

恒星和星系除了輻射光子外。它們還輻射中微子。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很不一樣。如果天文學家能接收中微子,那么他就能區分物質天體與反物質天體。可惜中微子與任何物質的相互作用都很微弱,造一個能接收它們的儀器很困難。今天用這辦法來區分物質天體或反物質天體還辦不到。

我們的宇宙是由大量星系構成的。若在遠處有反物質組成的星系,原則上也能用同樣的道理來發現。星系之間并不是真空,而是彌漫著很稀薄的氣體。因此,若既有正物質星系又有反物質星系,那么正反物質必會相遇,相遇處必會有湮滅過程發生。人們著意地尋找了相應的γ射線,而沒有找到過。于是得出結論:在三千萬光年的范圍內不會有巨大的反物質星系存在。若在更遠的地方有這種湮滅發生,由于它的信號太弱而沒有被發現是不能排除的。所以上述結論是今天的觀測能力所能給出的回答。

在這樣的結果面前,人們的看法分成了兩種。一種認為宇宙中正反物質應當是等量的,需要的是從更遠處去尋找反物質星系存在的證據。另一種認為事實已暗示。宇宙中沒有大量的

反物質存在,需要的是從宇宙的演化中去尋找造成今天沒有反物質的原因。

四、在太空中尋找反物質

探測反物質的關鍵是必須把包括一個強有力的磁鐵的探測器送入太空以測量宇宙中的原子核的電荷。幾十年來,物理學家提出過各種方案企圖將磁譜儀送入太空。但由于無法制造一個可以在太空運行的磁鐵而未能如愿。中科院電工所利用多年來在研究核磁共振永磁體方面取得的豐富經驗,提出了完全利用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獨特設計方案。它的磁場強,漏磁非常小。磁二極矩幾乎為零。完全能滿足AMS實驗在空間運行的要求。丁肇中教授采用了中科院電工所的設計方案。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研制出了人類送入太空的第一個磁鐵,使物理學家幾十年來的夢想成為現實。

1998年的夏天,美國宇航局把阿爾法磁譜儀送上了太空。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尋找宇宙射線中的反原子核。如果相信宇宙中有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那么在三千萬光年之外應有大范圍的反星系區存在。在那里,原始的宇宙射線應是由反質子和反α粒子組成的。那里的部分宇宙射線粒子會飛進我們這個由正物質構成的區域。由于星系際大部分地方很空曠,氣體的密度約只有每立方米一個質子的質量。因此反原子核可自由地飛行很長的距離。這樣,放置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磁譜儀就能接收到它。這就是阿爾法磁譜儀計劃的基本想法。

上面已提到,實際測到的并不只是原始的射線粒子,它也包含由中途碰撞產生的次級粒子。因此當我們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反質子,它并不說明遠處一定有反物質天體區存在。這些反質子完全可能是次級產生的。反原子核就不一樣。它是由若干個反核子結合而成的復合體,所以不可能是碰撞產生的次級粒子。因此,如果能從宇宙射線中觀測到哪怕只有一個反α粒子,它將是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遠處有反物質天體存在。阿爾法磁譜儀能同時準確地測定飛人儀器的粒子的質量和電荷。當太空中有反α粒子飛入磁譜儀,它是容易被分辨出來的。

大多數宇宙學家都認為,整個宇宙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少數人堅持,在宇宙里有可能存在由反物質構成的星系,由這樣的星系發出的光與由普通物質構成的星系發出的光是沒有區別的,所以要知道它們的存在是很困難的。許多宇宙學家還這樣推測:在開天辟地的那個時刻。物質和反物質就分離開,構成了兩個宇宙,一個稱做“宇宙”,另一個則是“反宇宙”,它們互相排斥并且以很大的速度互相遠離。

故多數的粒子可視為“不是物質。就是反物質”。無論何時,一粒子與其相當之反粒子相遇即相互毀滅,根據質能互換原理(E=mc2),其等質量物質均全部轉變成高能光波。或在某些狀況下轉變成具高速運動之較輕粒子。中性粒子則為其自身之反粒子,行極速之衰變。反物質星云與一由普通物質組成之星云相碰撞。將以巨大的輻射能散發出去。

然而科學家卻無法在宇宙間直接觀測到反物質的存在,科學家只能利用高能物理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模擬宇宙初始大爆炸景況,證實的確有反粒子存在,并推論一百五十億年前的那場爆炸,應該同時產生了數量相當的物質和反物質,但如今物質的數量遠超過反物質的數量。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物質數量遠超過反物質的數量,科學家百思莫解!

第5篇

一、人和宇宙

(一)人和宇宙:

人是巨系統,宇宙是超巨系統。人是宇宙的精靈,人體科學的奧妙和宇宙的奧妙交織在一起。宇宙誕生的歷史太長太長,人類誕生的歷史太短太短。如果我們把宇宙誕生的時間隧道壓縮成24小時,地球人誕生的時間還不到1分鐘,人類研究宇宙的時間還不到0.01秒鐘。盡管如此,古代我們民族的圣賢智者在2400多年前,就用人類特有的智慧,采用心靈溝通的辦法,來探索宇宙,了解自然和人體自身。現代,近幾百年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特別是1916年現代宇宙學的誕生,以及1990年4月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送入太空后,對宇宙的觀察和研究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現代對宇宙的研究,主要是用觀察的方法、物理研究的方法和考古的方法。

縱觀古代和現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研究,我對宇宙生成學和宇宙結構學作這樣的概括:宇宙生成學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宇宙虛空界,即宇宙的本原態;第二層次是色界,即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第一批恒星后,出現各種實體物質和能感觀到的景色;第三層次是欲界,即在宇宙的星球里出現了海洋,有植物、動物、智能生物,特別是出現地球人之后,對各種欲望追求無窮。宇宙結構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宇宙的本原態物質。它叫渾元氣,隱而無形,似亡實存。二是宇宙萬物都由陰陽物質構成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這個整體中,一類為常態的自在之物,它是具體的實存在;另一類為非常狀的自為之物,它是抽象的虛存在。現代對宏觀宇宙的探索以及對微觀物質的研究,在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個認識框架下,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1.人類認識宇宙始于自然。人類在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不斷追求對天、地、人的認識。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現代經科學研究得知宇宙誕生于14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2003年2月12日,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了探索器拍到的宇宙“嬰兒期照片”,測出了宇宙的實際年齡是137億年。

2.宇宙規律:總的規律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主要規律:(1)陰陽互體;(2)螺旋運動;(3)逐漸變化;(4)優勝劣汰;(5)相輔相成,物極必反。

3.小宇宙和大宇宙的關系:人是小宇宙,經科學家考證,人體的元素包含著宇宙形成三個主要階段的縮影。人不僅是宇宙中的小宇宙,而且是個開放的巨系統,他受宇宙超巨系統的制約和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受宇宙物質的影響。這個物質指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已知的和未知的,有些是現代科學儀器探測不到的,但練功有素的人能感覺到。活著的人隨時隨地都和宇宙進行物質交換,交換受阻的話,人就感到不舒服,甚至生病,大受阻就生大病。另一方面是受宇宙精神的影響。所謂宇宙精神是指宇宙中除地球人以外的智慧生命體的精神和人類潛意識體的影響,有些練功有素的人通過自發的信息交換都能感知到,這是因為人類生命的靈性與宇宙靈性相通。

(二)古代宇宙學:(略)

(三)現代宇宙學:

1.現代認識宇宙的科學:

從牛頓定律、哈密頓方程、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等一直到霍金、彭羅斯給我們繪制了宇宙演變、變化的歷程,給我們認識宇宙的誕生、發展和消亡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2.我們現在的宇宙:

(1)人類認識宇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由“天圓地方”一“地心學說”一“日心學說”一現代宇宙學。

(2)現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宇宙誕生于“大爆炸”,終結于“大擠壓”。宇宙“大爆炸”始于“奇點”,“奇點”是個超物質、超能量、超時空的聚合物,是個巨大的能量場。“奇點”爆炸后經過冷卻,大約經過30-50萬年后,宇宙進入絕對黑暗時期,一直等到第一批恒星形成,才重新點亮了它。因此,觀察、探測第一批恒星的形成,成了科學家們研究宇宙的重點。沒有第一批恒星就沒有銀河系、太陽、地球和人類。

(3)我們現在的宇宙。太陽是銀河系的成員之一,經科學家的長期觀測,在銀河系外,大約有1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統稱河外星云。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宇宙是由空間、物質、時間構成。空間是宇宙的框架,物質是宇宙的內容。時間,宇宙沒有統一的時間體系,這個時間是地球人用的時間單位。

3.對宏觀宇宙的研究:

(1)對宇宙的鑒測手段。

(2)對宏觀宇宙的研究:A.宇宙在膨脹。B.宇宙中的射線:遠紅外線、X射線、γ射線。C.宇宙中的特殊星體:中子星,白洞、黑洞,磁星。D.超光速和宇宙中看不見的物質:超光速,反物質,暗能量,暗物質,隱形世界。

(3)銀河系、太陽、地球和月亮。

4.對微觀物質的研究。

二、步入殿堂

(一)瑰麗的中國古代文化:

氣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以《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作為理論框架,以“天人合一”和“身心合一”為其指導原則。

(二)人體生命的奧秘:

1.人體生命的奧秘和宇宙形成有關:

(1)人體生命運動的內涵:A.人要經歷一個由生長、壯大到衰老、死亡的變化過程。B.人是萬物之靈,但存在著善惡的雙性變化。C.人要很好地利用宇宙中的氣物關系。

(2)人體生命的奧妙架構。什么是人體生命的奧妙架構:人體生命是由陽性的物質結構而成的血肉之軀、陰性的潛藏于物質結構中的能量結構以及性靈結構中的精神意識所組成。人體的血肉之軀由顯性的七大系統、隱性的經絡系統以及統帥顯隱系統的水系統組成。人體生命的性靈結構――精神意識,它可分為兩個層次:顯意識和潛意識。

第6篇

在歐洲正式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或將能夠填補完美描述宇宙力量之源的最后一塊“拼圖”

幾乎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等待的一刻,終于到了。

北京時間9月10日15時30分,在位于法國與瑞士邊界的侏羅(Jura)山百米深處,一束質子被正式注入一個周長達27公里的巨大環形“容器”中,第一次完成了圍繞整個環路的運行。

這標志著,這個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的“容器”正式投入使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物理試驗正式開始。負責運營這一設備的歐洲核子中心(CERN),以及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科學家,已經耗費了14年的時間和大約400億元人民幣。

LHC的新聞發言人詹姆斯吉利斯(James Gillies)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建造過如此大規模的儀器。而其中所用到的很多技術,在20年前甚至根本不存在。

在這些難以計算的付出背后,科學家們所期待的可能“獎賞”也將是十分豐厚的,那就是人類有望第一次捕捉到“上帝粒子”的蛛絲馬跡,從而補上完美描述宇宙力量之源的最后一塊“拼圖”。

“審判”標準模型

我們身邊的世界萬物,是由什么構成的?又是如何構成的?這個問題是人類文明面對的終極問題之一。

到了上世紀50年代,隨著現代物理學的進展,人們已經認識到,原子構成萬物。原子內部又可以細分為原子核和電子,而原子核又可以細分為質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這些粒子之所以能組成更為宏觀的物質,則有賴于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以及引力作用這四種基本的“力量之源”。

但是,有沒有可能通過一種模型,把這些不同的基本力、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所有物理現象統一起來,以便呈現給人們一個更加簡單、和諧的畫面?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等人建立的“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就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作為20世紀物理學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標準模型成功地將自然界四大作用力中除了引力的電磁、弱、強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并預言存在61種基本粒子。到了1995年,隨著美國費米實驗室宣布頂夸克被發現,這一模型所預言的61種基本粒子中,已經有60種成功地得到了實驗數據的支持和驗證。

現在,只要人們找到最后一種粒子――希格斯(Higgs)粒子,構建在標準模型之上的大廈就將完美無缺了。

實際上,希格斯粒子之所以被稱為“上帝粒子”(God particle),除了它是這個“拼圖”中殘缺的最后一塊,還因為這種粒子對于整個標準模型都起著基石的作用。

在標準模型中,所有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兩類。其中,費米子組成物質,玻色子則負責傳遞費米子之間的各種作用力。至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希格斯粒子,就屬于玻色子“家族”。

對于標準模型而言,它所遇到的惟一真正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質量起源的問題。它無法解釋,在大爆炸瞬間原本只有能量沒有質量的宇宙,是如何產生有質量的費米子和玻色子,并進而演化出無數星系乃至世間萬物的。

正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 W. Higgs)提出了“希格斯機制”(Higgs mechanism)。在這種機制中,各種粒子通過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強的質量就大;反之,質量就小。而希格斯粒子則是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的產物,它可以通過自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

有人曾做過一個絕妙比喻,各種粒子通過希格斯場的過程,就像讓一把勺子穿過厚厚的蜂蜜。不同材料做成的勺子,往往上面“沾”上的蜂蜜不同,即被賦予的質量也不同。

所以,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的答案,可能是完成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實現其完美統一的最后一塊“拼圖”,也可能是摧毀整個標準模型,迫使其做出修改的“最后一根稻草”。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對整個標準模型頗具“審判”意味的粒子。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陳國明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如果希格斯粒子存在,標準模型就可以解釋已知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性質;但假如它不存在,幾乎注定會在科學界引起一次地震,“科學革命就要來臨了”。

從加速到對撞

對撞機的主要原理,是積累并加速相繼由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強度和能量時使其迎頭對撞。與利用高能粒子轟擊靜止靶相比,利用相向運動的高能粒子束進行對撞,粒子間相互作用的效率更高。所以,近20年來,對撞機成為人類探索粒子世界最主要的手段。

目前的對撞機類型,包括正負電子對撞機、電子直線對撞機、電子-質子對撞機、質子-反質子對撞機和質子-質子對撞機。

1961年,造價相對較低、技術也相對簡單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首先投入運行。位于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內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雖然只是一臺中小型的對撞機,但自1990年正式運行以來,仍然幫助中國取得了一批在國際高能物理界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不過,電子畢竟質量有限,對撞能量和強度自然也有所限制,因此,早在1984年,正在籌建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arge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LEP)的CERN,就已經開始討論以后如何利用LEP那27公里長的巨大環路來建造更強大的設備。

因為對撞能量和強度越高,對撞產生新的粒子和新的現象的可能越大,所以,他們決定采用質量相當于電子1836倍的質子進行對撞,并將這一計劃命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強子”就是指受到強相互作用影響的亞原子粒子,又分為重子和介子,其中,重子就包括了質子、中子和超子等。

1994年12月,CERN委員會最終批準了這一計劃,并決定用質子作為對撞粒子,預計可實現能量高達14萬億電子伏特(Tev)的質子相互碰撞。整個工程總投資當時估計約40億美元,由歐盟20個國家和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國共同出資。

不過,由于工程進度的不確定性和材料價格的上漲,LHC工程曾一度陷于停滯,預算也一再提高。

現在的LHC,由1232塊超導偏轉磁鐵、392塊超導四極磁鐵和超過2500塊的其他磁鐵構成兩條并列的環形隧道;兩束相反方向的質子束將在其中被電磁場中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進行長達幾小時的反向繞行。在這段時間里,粒子會在LHC中作4億圈繞行,在每一圈,粒子束會在指定的、放有探測器的地點每秒產生6億次相互碰撞。

曙光在望

據《財經》記者了解,中國科學家分別參與了這四個探測項目的實施,他們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清華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陳國明告訴《財經》記者,LHC作為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對撞機,每秒鐘就可以對撞400萬次,平均每次有23對質子相撞。由于單個質子的能量為7TeV, 這樣對撞總能量為14TeV;這個能量,相當于現役最高水平的美國費米實驗室Tevatron的7倍之多。

作為一個直觀的比較,當逐步達到最大值后,LHC所產生的每一個粒子束的1000億個質子所攜帶的能量,相當于一輛400噸重的火車以每小時200公里速度運行時的能量。

“這樣高能的對撞,將把質子完全撞碎,相當于模擬了宇宙大爆炸起始的狀態。”他解釋說。

正是由于LHC可以產生令人生畏的高能量,今年4月,40多年前預言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以78歲高齡參觀LHC時曾對媒體表示:“幾乎可以確定,(LHC正式投入運行后)很快就可以發現希格斯粒子。”

早在2000年,CERN的科學家在LEP上獲得的數據就表明,希格斯粒子質量很可能為115GeV(1GeV=10億電子伏特)。

今年8月,美國費米實驗室剛剛宣布,他們的萬億電子伏特正負質子對撞機(Tevatron)以95%的準確率,排除了希格斯粒子質量在170GeV以上的可能性。

美國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科特萊斯曼(Kurt Riesselmann)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過去的實驗結果,希格斯粒子的質量大概在115GeV到200GeV之間。

實際上,在兩年前國際科學界已經把希格斯粒子質量95%的可能性放在了115GeV到153GeV之間。不過,在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莊鵬飛看來,雖然可能性有95%,但也無法排除希格斯粒子質量在這一區間之外的可能。

原則上說,對撞機產生的碰撞能量越大,所能掃描的希格斯質量范圍就更大。鑒于費米實驗室可以探測的質量上限已經達到了170GeV,這自然更讓科學家對LHC寄予厚望。

“科學家們都希望從LHC發現更多驚喜,由于它的能量是Tevatron的7倍,這就意味著它可以把粒子壓縮到更小的距離上,以更大的精確度研究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的結構。”萊斯曼補充說。

當然,由于即便LHC現在啟動,得到準確的數據往往也要在兩年之后,所以,費米實驗室也已經決定把Tevatron對撞機的運行時間延長到2010年。

“麻煩制造者”

由于LHC還未正式啟動,它能否帶來一場革命仍是一個未知數,但麻煩卻已經悄然而至。

2007年3月,美國學者沃爾特瓦格納(Walter L. Wagner)和西班牙學者路易斯桑喬(Luis Sancho)在位于夏威夷的檀香山地方法院,將CERN告上了法庭。

他們認為,CERN并未認真評估LHC所存在的危險,它的運行可能誕生一種迷你黑洞;而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這將會吞噬地球。因此,他們提出,在安全性得到嚴格認證之前,LHC不能啟動。

除了迷你黑洞,亦有人擔心LHC的高能量撞擊,會產生致命的宇宙射線、奇異物質(strangelet)、真空泡沫甚至磁單極子,從而對人類文明構成威脅。

針對這些擔心,9月5日,在LHC正式啟動前五天,CERN了針對LHC安全性的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報告,指出LHC不過是在實驗室中再現了自然世界經常發生的粒子撞擊。該報告是對2003年首次完成的安全報告的一次補充。

雖然所產能的質子束能量巨大,但對于單個質子而言,攜帶的能量和一只飛行的蚊子不相上下。因此,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LHC所產生的能量,根本不足以制造出所謂的“迷你黑洞”。

即使如一些新理論所預言的那樣,由于額外的維度空間的存在,產生迷你黑洞的門檻被大大降低了,這也同樣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因為這些迷你黑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完全分解掉,根本來不及對外界物體進行加速,更不用說造成任何可以看到的宏觀影響了。

至于LHC所產生的宇宙射線威脅,報告指出,在地球之外的外層空間中,產生的很多宇宙射線的能量遠超出LHC。地球在過去的億萬年間,相當于經受了百萬次“天然”的LHC實驗,但結果是這顆星球安然無恙。實際上,整個宇宙幾乎每秒都在進行著10萬億次LHC實驗,但迄今為止,人們沒有觀測到任何星系或者星星因此受到傷害。

這份報告指出,如果LHC中的粒子碰撞產生的后果會毀滅地球,那么地球根本沒有機會存在,因為如果這樣的撞擊會產生毀滅性的結果,那么地球或者其他地球這樣的天體早就被毀滅了。“這樣的情況早已在地球上發生成千上萬次了。”

不過,美國費米實驗室的科特萊斯曼博士告訴《財經》記者,即使希格斯粒子能夠被發現,也并不能解答所有的問題,比如什么是暗物質、什么是暗能量、中微子在宇宙演化中起了什么作用等。

正是因為意識到LHC的局限性,國際物理學界也已經計劃采用國際大型直線對撞機(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ILC)作為新一代的高能物理對撞機,以克服環形電子對撞機向更高能區發展時遇到能量損失問題。

擬議中的直線對撞機是一臺超高能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它由兩臺大型超導直線加速器組成,分別將正負電子加速到250GeV的能量,對撞能量則可達到500GeV,以后還可以提高到1TeV。它將建造在總長約40公里的地下隧道里,預計最快也要等到2016年前后才能建成。

第7篇

心中的太陽作文(一):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太陽,這個太陽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萬物生長都需要太陽,同樣,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太陽。

莎士比亞曾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人失敗的主要原因”,不錯,自信才能夠走向成功,只要擁有心中的太陽,我就擁有自信,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總會懷疑自我,無論干什么事最終總會一事無成,所以,能夠明白,擁有心中的太陽,是至關重要的。

清晨,天蒙蒙,萬物剛剛蘇醒。

“這天氣可真熱啊!太陽毒辣的狠啊!唉,還得在太陽下曬著,想想都可怕。”旁邊的同學說道。“沒辦法阿,誰讓這是體育考試呀。”我無奈的搖搖頭。“別說了,別說了,要考籃球了。”旁邊的同學著急的說。好不容易到了我,當我扔出球的一瞬間,腦袋昏昏的。“好極了!”教師興奮的聲音喚醒了我,看著那些閃爍著光芒的藍球在陽光下跑向籃球架,聽著教師興奮的聲音:“差一點就到男生籃球考核的滿分了,你作為一個女孩子,能得到這個分數是異常優秀的。”心忽然恍悟了,那些陽光下的球都一閃一閃的發著光呢。我頓覺得這天不悶熱了,身邊的一切都祥和了,連吵鬧聲都悅耳動聽了。

到了跑步比賽,好像因我的心境歡快似的,我一個沖刺,迎著太陽的光輝,第五個沖過了終點。教師迎面走來,“跑得不錯嘛。”當然了,我在六十四個人中八百米跑的是第五,這小自信,可不是蓋的,我的心醉了。

信心,那便是動力的源泉,成功的鑰匙呀!不管我們遇到什么事情,自信是第一位,我們要學會自信,只要有了自信,勝利定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而擁有信心的關鍵,就是擁有心中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二):

在我的心中,總有那么一束陽光,一向溫暖著我,愛護著我。

那年的暑假,我因發高燒而住院,當時那種難受我還記得呢,在那一個月里,我一向沒有怎樣動過,常常是坐在床上發呆,爸爸卻總是放下工作過來陪我,一來到就問我感覺好點沒有,有沒有什么需要。但我除了不說話,就是搖頭。雖然那時讓他既生氣又無奈,但我卻都沒有放在心上。此刻想起來,心里還真有點對不起他。

有一天,我看到隔壁床的小弟玩著遙控賽車,我看的很入迷,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較像男孩子。不知不覺中爸爸又過來看我了,他看見我很喜歡那架遙控賽車,于是叫我在那里等著,他說要立刻就給我買來,那時我以為他在和我開玩笑,于是沒有怎樣在意,繼續看“我的”遙控賽車。不一會,爸爸竟然給我買來了那架遙控賽車,我高興極了,但我不愿意表達給爸爸看,我默默地接過那架遙控賽車,爸爸這時也默默地看著我。這時我小聲地告訴爸爸,這遙控賽車需要電池。

爸爸一聽,話也不說地就走了。又過了一會兒,爸爸又過來了,當他拿過遙控賽車要把電池裝上的時候,發現裝電池還要用螺絲刀!爸爸一時傻了眼,又不明白跑去那里給我弄來了螺絲刀。最終爸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看到了這遙控賽車竟是需要大號電池!老爸當時破口大罵,我笑出了聲。老爸看見我笑了,也笑了起來。我看著爸爸額頭上的汗珠,也不明白哪兒來的一種感覺,我對著爸爸說了一聲:“爸爸,多謝你”。

遙控賽車最終能不能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爸爸是我心中的陽光,溫暖了我那顆冰冷的心。

心中的太陽作文(三):

太陽代表著光明,代表著期望,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我的太陽,照亮著自我,而我心中的太陽,便是我那日夜操勞的爸爸。

奶奶說:叫“爸爸”長不大,顯得嬌貴,而我認為叫爸爸是之間親一點。因為一兩個月見一次,都挺親的。

我的爸爸是一個樸實的農民工,因為家庭的經濟有限,在我不記事的時候,爸爸就常常不在家,小時候不當一回事,有時候不期望爸爸回家,但從我進了初中這個大門,一切就變了。我對爸爸的依靠越來越強,越來越期望回家看我一眼,從我上了初中,花費越來越多,爸爸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那次,爸爸回家了,他在我心中還是那樣高大魁梧,那幾天我還在上輔導班,因為下雨路滑我摔得不輕,您回家舉著我的胳膊看,眼里滿滿的淚水,您強忍著,而我為了不讓您心疼我臉上一向是掛著笑容,摔了那一次我的電動車也摔壞了,您說要給我修修,這幾天只能送我去上學了,其實您送我上學,異常高興。早上微風徐徐,爸爸騎著摩托車,我坐在后面,異常幸福,可是中午您去接我的時候,您卻來了一句:閨女,坐摩托車是不是感覺很丟人啊,都怪老爸沒用。我當時不明白說什么好,只能回答不,沒有。一路上我心里異常難受,眼淚在眼里打轉,坐在后面,看著爸爸茂密的黑發中有著稀稀疏疏的白發,能夠想象到爸爸在外面風吹日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我有一個愛我的爸爸,父愛圍繞著我人生就像是一盤棋,一步走錯,滿盤皆輸。而父愛,是讓我們戰勝困難和禁住誘惑的法寶。有了它,前方的道路不再迷茫;有了它,選擇時不會猶豫不決;有了它,會使我們感到家庭的溫馨。父愛,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它對于我們的人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我們的做人處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有一個愛我的爸爸,一個我愛的爸爸,我心中的太陽就是父愛,陪伴我前行。

心中的太陽作文(四):

太陽是什么?要我說太陽是一種給人奮發向上,追求光明的精神。而我心中的太陽卻是來自于教室里那不起眼的富貴竹。

成績一般,才能不出眾的我就像那盤富貴竹一樣,被人遺忘在角落里。

看著班上的尖子生,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那一刻我覺得這個世界都黑暗了,沒有一點生機。看著教師們對他們的喝彩,我更是羨慕不已。

一天,我獨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我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也能成為教師的驕傲。一陣微風吹過,把我帶回了現實。

我低下頭來,卻看到了地上臟兮兮的,讓我想把它給打掃干凈。我便從座位里迅速地站起來,兩三步走到衛生角里,剛想彎下腰拿起一把掃把。不料,眼睛卻不經意地看到了它——那被同學遺忘了的富貴竹。

你瞧瞧!它的莖上竟連一片葉子也沒有,光禿禿的,怪可憐的,沒有一點生氣,并且盤里干枯極了。

突然,有一種念頭從我腦海中一閃而過:它不就像自我嗎?被人遺忘,多么平凡啊!不行,我要將它救活。

我找來一些水,用木棍將它的泥土撬

松,再把它搬到太陽底下。我重新回到教室,將地板打掃干凈,黑板擦干凈。干完這些活,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一種歡樂在我心里漫開來。

再看看教室外頭的那盤植物,我心里想:我不能放棄自我,我要相信我能行!

從那以后,我便開始刻苦學習,甚至比班上的尖子生還勤奮。最終光天不負有心人,我的成績提高了。還得到了教師的表揚,我的心境超激動。

突然,我想起了它。我來到角落處,想要看看它怎樣樣了。

我看到它那光禿禿的莖上,一株新葉鉆了出來。頓時,我興奮地跳起來。臉上滿是笑容。我不驚感嘆道:“它的生命力也太頑強了吧!也對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呢。”

輸掉過去,我定要贏回我的未來吧!

從此,我變得更加努力了。

日子一天天溜走,當我再次來到角落時,它已不在了了。我著急起來,我不停地四處張望,最終我發現了它。此時此刻的它,一身翠綠,布滿了葉子,給人一種充滿生氣的感覺。我笑了笑。一陣風吹來,它搖擺著,似乎在和我微笑。

噢,你明白嗎?我想對你說:多謝你,是你讓我明白,沒有做不到,僅有你想不到。你就是我心中不滅的太陽。

真的多謝你,教室里的那盤富貴竹。你就是我心中的太陽啊!

心中的太陽作文(五):

也許你見過蒼翠欲滴的松柏,感嘆萬物生長;也許你望過飛流直下的瀑布,贊嘆雄偉壯觀;也許你瞥見石縫中的小草,驚訝生命頑強;也許你聽過草原上的野馬嘶鳴,慨嘆豪情霸氣。可你在驚鴻一瞥時,在匆匆離去時,卻忽略了它們心中的陽光。

是陽光促使松柏的生的長,也是陽光激起瀑布的流淌,也是陽光鼓勵小草的拼搏,也是陽光發起野馬的嘶鳴。

陽光致使樹葉生了又長,綠了又黃,時刻變幻著,又時刻守護著,一綠一黃便在歲月的薄紗上劃下一輪淡淡的年輪。

陽光致使微塵斑而不雜,又獨具慧心,它凝聚了水固結了氣,伴隨著風飄然落下,去滋潤一個又一個心田。

陽光致使白云點綴了夢的天堂,放飛了心的活力,空曠偌大的由然而生,卻不管人們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只是淡然得安于天空,清雅地飄出白云朵朵。

陽光致使蜻蜓飛舞于花間葉下,讓它有著“穿花夾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深情,還有著“小荷尖尖才露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輕盈俏皮,于是暈出于水墨畫下,點在字里行間矣。

因為有陽光,黑夜里的人就會苦苦期盼另一天的到來;因為有陽光,路燈下的行人才有信心穿過一個又一個黑夜,讓路燈灑出的燈光把他的身影逐漸拉長,才有信心度過一個又一個冗長的夢,堅信著夢不會變成現實,也能擺脫一個又一個的夢魘。

因為心中有陽光,所以他們在陽光的溫柔里找到了寄托,所以堅定了信念,所以去做未曾想未曾做的事,所以能夠去挑戰更多的不可能。不氣餒,不妥協,只因為一個信念——陽光。

幽幽的雨夜,潮濕的心總期待幾絲溫暖,幾分溫存,使得我們更加期待另一頭陽光的溫暖。

心中的太陽作文(六):

我,心中有一個太陽。當我內心冰冷無助時,她給予我溫暖;當我陷入困境時,她教導我勇往直前;當我一時成功而得意洋洋時,她告訴我虛心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后。啊,奶奶,我心中的太陽。

記得小時候,我是在您的背上長大的,父母出去打工,家庭的重任所以落在您身上,除了料理家務,還得照顧我這個四歲的孩子。您愛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剛升入一年級時,我性格內向,在班里,一個朋友也沒有,整天孤獨寂寞。是您改變了我。您為此整天帶我出去,見了人讓我帶招呼,有時甚至邀請別的小同學來跟我玩,漸漸地,我變得活潑開朗了,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內心的無助一下子煙消云散,一切煩惱拋到了九霄云外。

隨著性格的變化,成績也有所提高,漸漸地,我超過了我的朋友,變成了尖子生,正因為這樣,他們漸漸疏遠了我。您明白后,對我說:“孩子,別灰心,向前方看,路畢竟還長,鼓起勇氣來……”我嘗試著,果然不出您所料,我竟結實了一位知心朋友,這也使我有了競爭對手。

隨著競爭的開始,考試分數越來越高,由90上升到95,我欣喜若狂,得意洋洋。您看了分數,皺起了眉頭:“怎樣不是滿分孩子,這可不行啊!你要努力,這只偶爾……虛心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后!我切記了您的話,果然,我拿了雙百,但我并不驕傲,我要永保第一。

在我人生道路上,您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在我心目中,您就是我的一輪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七):

看到連綿不斷的山巒,我會所以而贊嘆;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我會所以而奔放;看到激流四濺的瀑布,我會所以而豁朗。當我看到一片心靈的綠葉旋轉而下的時候,我會所以停下腳步,心中充滿感動。

歲月雖是無情的,可是因為某些事或某些人他會所以而記下一筆,所以歲月給我們帶來的何嘗不是一筆財富,明朝的宋濂,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他從小家境貧寒,有時連溫飽都成問題,跟談不上做溫暖之堂誦經典之書了,但歲月竟把他留到了今日,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有一顆恒心和熱心,就是因為他給青少年樹立了崇高的榜樣——身處逆境而自強不息。家境貧寒算什么,怎能阻擋我求學的意志?沒有名師算什么?我照樣執經叩問先達。不畏那窮冬烈風,因為我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去追求學問。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于是歲月也欽佩的給他留了位置,是這個原本要從生活中退去的為人浮了上來,也是我們心中又有了一份重量。

對,始終不要放棄心中的夢想,用心靈去開拓前行的路,用腳步去為夢想而奔波,披荊斬棘,在行進中高歌,在高歌中前行,回顧自我的歷程,雖遇不少挫折但只要有期望的光芒,我就不會放棄,因為從古人的實例中,我明白了只要在心靈上寫下一個夢想騰飛就在不遠處的跑道上。那時,回看你所走過的腳印,他們也將成為你驕傲的坐標。

駕著船,揚著帆。以夢想為漿舵,以心靈為指針,當你再次看到大海與山巒時,你的心靈定會格外澎湃,因為你此時正是向勝利彼岸。

心中的太陽作文(八):

我心中有一個太陽,她總是鼓勵我,讓我在盛夏獲得涼爽,在寒冬獲得溫暖,她總是在我絕望的時候給我一個“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就是我的媽媽。

記得那一次,我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串親戚,我沒有去,媽媽在走之前反復叮囑我,吃飯的錢放在柜子里,柜子上了鎖,鑰匙在旁邊那個桌子上——可是媽媽說的太多,我聽到一半就沒往下聽。

一晃就到了中午,“咕咕,咕咕”,哦,該吃飯了。幸虧肚子提醒了我,要不然,我或許會玩的把吃飯都忘了。想起媽媽說錢放在柜子里,我跑過去一看,柜子上了鎖。我一拍腦門,對了,媽媽說過鑰匙放在對面那個桌子上,可桌子上有兩把鑰匙,我都試一試,都打不開,我傻眼了,看來今日中午要餓肚子了。

“叮叮叮”電話鈴響了,我便過去接,里面傳來了熟悉的聲音,是媽媽。“我明白你不認真聽我說,此刻是不是還沒有吃到飯告訴你鑰匙在旁邊那個桌子上。”哦,原先是我記錯了,我打開了柜子,買了一碗飯,美美的吃了起來。

歲月的流逝使我在媽媽的頭上發現白發,媽媽,您為了我把心都操碎了,您為了我,把頭發變白了,您的溫暖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您是我心中的一輪永遠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九):

莎士比亞以往說過:“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

清晨,我揉揉迷糊的雙眼,坐了起來,看著陽光透過薄薄的玻璃和薄薄的窗簾像孩子般溜了進來,明亮的陽光在窗外的樹葉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光環。陽光暖暖地鋪下來,空氣中彌散著一種懶惰而安詳的氣息。突然想起,李教師對我說過:“陽光能夠使農作物收獲,也能夠驅走黑暗,她會使我們生活的充滿光明。”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沒人照顧我,所以早早的讓我去了幼兒園,這樣我便上了兩次小班。

我依稀記著我剛到幼兒園的時候光哭,因為我比別人年紀小點兒。

記得有次發餅干,我不喜歡吃,我就把餅干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教師看見,她走過來大聲的責罵我,至于罵了什么,我記不清了,但我記得李教師跑過來讓那個教師先走,而她摸摸我的頭,很溫和對我說:“浪費糧食是不對的,因為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我們不能這樣對待別人的勞動成果,聽明白嗎?”那次對我的印象很深,那一瞬間,我發現她就是我的太陽,為我驅走黑暗。

還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一齊坐滑梯,我順著滑梯的正面爬了上去,恰巧有一位同學滑下去,我倆便撞到了一齊,教師明白后,很生氣,但仍溫和的告訴我:“以后不能做那么危險的事情。”然后轉過身來對其他同學說:“大家都不能夠隨便爬滑梯,明白嗎?這樣是很危險的行為。”李教師的話深深烙印在我腦海。李教師就像人生路上的指標,指引著我們的路,也教我們如何分辨善惡與是非。

她就是我心中的太陽,在我陷入困境時,總是指引著我方向。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

太陽,無私的,把光和熱給予大地上的每個人;太陽,是溫暖的,溫暖著我那冰冷的心;太陽,是光明的,照亮我心中黑暗的一角。我心中的太陽——教師亦是如此。

教師是無私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們的教師像春蠶一樣,把他們淵博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卻不求一絲的回報。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就像太陽的光和熱,是無窮的。

教師時溫暖的,記得有一次,教師為我不可到深夜,寒冷的冬天把我那冬的不堪入目的手有些發抖,正在為我講題的教師發現了,我以為教師會繼續繼續給我講題,但我錯了,教師,把他的衣服脫下來給我披上,我頓時感到一股暖流從指尖,一向流向心底,暖暖的,好像太陽照射的一般。

教師,是我成功道上的引路人。一次在做題,一道十分簡單的題,我卻做錯了,教師為什么,我說自我馬虎了,教師告訴我說:“要給自我找理由,錯了就是錯了,不要自我寬容自我。”教師的話,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耳旁。教師的教誨,如太陽一般,照亮我心中黑暗的一角。

教師,如太陽一般,感染著我,是我成功路上的引路人。教師,你是我心中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一):

太陽把光輝灑下大地,溫暖人心,您就是我的太陽——我的母親。

呼呼的寒風,籠罩著整個夜晚,時不時飄來幾片雪花,給這孤寂的夜增添了幾分色彩。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的行人很少,路燈也昏暗了許多,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繼續往前走,夜更黑了,我放慢了腳步,一步步向前挪動,“快到家了吧”,我開始想掙脫這個環境。又走了許久,拐角處,我好像看到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他似乎在等誰,不時地向路口張望,我心想“那么晚了,又下著雪,是誰還在外面?”可能是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那人不停的跺腳,兩手也不停的搓來搓去,我的腳步又在不經意中加快了許多,走近一看原先是她——我的母親。

她看見了我,微笑的向我招手,路燈下她的背影是那么的滄桑,那黑色中的幾縷白發也在耀眼的燈光下閃閃發光。她的手里拿著一件外套,見我走近了便溫柔的對我說:“快穿上吧,外邊冷。”無意中摸摸她的手,很涼,也不明白她在外面站了多久。她的頭發上已經沾滿了雪花,她的嘴唇已經開始有些發白,我猜她已經在外面站了很久了吧。穿上外套,很快熱度溫暖了我的身體,感受到母親對我的關愛,我覺得十分幸福,我覺得她好像太陽一般溫暖了我,溫暖了我的心。

回到家,躺在床上,想起她甜美的笑容,想起她為我所做的一切,就好像看到了太陽,看到了熱烘烘的一個大火球,帶給我溫暖,帶給我歡樂。路上的寒冷,隨著您的出現,一點一點消失,可是,您的手腳應當已經麻木了吧,那么長時間的等待,只為讓我溫暖,您就是我的太陽,在我需要溫暖時給予我關愛,多謝您用愛溫暖我心,多謝您用笑容驅走嚴寒。

太陽的熱散發出來,溫暖人心,母親的愛散發出來,溫暖我心,您就是我的太陽——我的母親。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二):

母親,是我心中的太陽,永遠的太陽。

我忘不了,當落日的脈脈余暉灑滿那貧瘠的土地時,一縷縷縹縹緲緲的陽光便將母親和大地染成一汪金色的光輪,母親那清瘦的雙頰便悄然映紅,臉上的溝溝壑壑便將兒女們心中的太陽勾畫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

我總是在呢喃的還鄉夢母親描繪得至善至美。多少次風風雨雨,多少次寒風霜雪,母親總是站在在人生的岔口,總是將我拉上充滿泥濘、布滿荊棘的蠻荒小島,我跌跌撞撞,我曾在凹凸不平的泥道上摔倒,母親從不用那雙瘦骨嶙峋的大手扶我起來。我爬起來了,爬起來了。這時,母親總是欣欣然:“勇敢些,孩子,跌倒了,爬起來,之后走,之后跑!”

于是,母親便把我14歲的年輪塑造得花朵般艷麗,她自我卻彎曲著脊背,將兒女心中的太陽譜寫成最壯美的詩行,詮釋了母親14年來留給歲月的痕跡。從此,母親不再低眉垂睫,因為我們都無愧于自我心中那輪鮮紅的太陽。

如今,母親老了,卻仍在自我僅有幾十年的生命湖畔,將兒女們深情地溢滿明眸。母親將傷感藏了起來,伴著一陣陣的腳步聲,母親又將我們送上了彎彎的小道。她閉目合掌,為我們祈禱,為我們祝福,把期望灑在我們深深的腳印里。

我愛母親,我銘記著母親賦予我的一切;我愛我的母親,我努力拼搏,將自我攫住的光環點綴她今后的歲月;我深愛著母親,感激母親為我在生命的坎坷中揚起勝利的風帆!

我深愛我的母親,在今生今世,母親是我心中永遠的太陽,永遠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三):

說到心中的太陽,估計很少會有人去選擇天上的太陽呢。更多的,是如同太陽那般能驅除一切黑暗的光芒。

心中的太陽,那肯定非我媽媽莫屬了。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當我們呱呱落地時,就已經有人在悄無聲息的改變著我們的命運。沒錯,那就是我們的父母。

太陽,是取走所有陰暗物質的主題,當我們走入迷途時,是誰像太陽一般,用它耀眼的光亮,撥開厚厚的云層,時我們走入迷途。

在小學的時候,那時的我簡直是調皮到沒話說,還很貪玩,晚上為了玩游戲甚至連作業也不寫,每當媽媽問起,我總是毫不猶豫的說上一句話寫完了。媽媽也沒多想。直到我被教師拘留,那天午時,一節自習課,班里也很亂,教師一吭不響的走了進來,查起了作業。結果也很明顯,我也在未完成的名單一列中。教師當即就給家長打了電話,我躊躇萬分,生怕被打。沒多久,媽媽來接我了,弄清事實后,就在轉頭的瞬間,我看出了媽媽的失望、我內心也能用五味雜良來形容。腦中也印著一句話:我欺騙了媽媽。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媽媽給予了我無限的愛和無窮的力量,母親一句鼓勵的話語能讓我勇敢的應對挫折,母親一個溫暖的微笑能讓我感受到深深的愛意。媽媽一個堅定的眼神能讓我充滿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最關心自我的也就莫過于自我的媽媽了。我心中的太陽也就如此,她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讓她的愛布滿了我的心房。

母親是那深深的海洋,浩瀚無邊,而我只是其中的一股小溪,她對我的愛滔滔不絕。任時間流逝,在我成長的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了媽媽的陪伴,她會幫我克服黑暗,迎來光明,因為她是我心中的太陽啊。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四):

通向未來的路,對我來說暗無天日、艱險困難的迷茫之路。可是,每每想起我心中的太陽,便會有了想要穿透黑暗的信念,和披荊斬棘的勇氣。

偶然間,不經意的問媽媽,什么是她心中的太陽,媽媽溫柔的笑笑說:是一家人的平安與幸福。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突然,我激動的說:“媽媽,你明白嗎?你就是我心中的太陽!”

悉數過去的時光,經常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和媽媽吵起來,無論誰是誰非,我從不退讓,反而越吵越覺得我就是對的!實在受不了了,咣當一聲甩門而去。我回來后,誰都不理誰,只聽到媽媽的咳嗽聲連連。心里五味雜陳,最多的是對媽媽的愧疚與擔憂,還有對前一天行為的自責。

第二天我起床后,媽媽已經去上班了,看著桌上豐盛的早餐,不禁簌簌流下兩行眼淚!原先,這就是媽媽對我的愛!無論我怎樣讓她生氣,無論我說了什么話讓她悲痛,她依舊是毫無保留地愛著我!僅有我,還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抓住不放。真是可笑至極!

有時,吵著吵著不細心受了傷,媽媽看到了,抓了鑰匙就趕緊去買藥,左等右等,媽媽還是不回來,因為她走得急,沒有帶手機,并且就要到10點了,這更讓我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心想媽媽會不會出什么事?還來不及自責,就慌慌張張得就跑下樓去了,剛下去沒多久,看到媽媽回來了,我就趕快往樓上跑,不讓媽媽看到我。故作淡定的坐在沙發上。

媽媽一邊敷藥,一邊責怪我怎樣那么不細心……而我最終忍不住了,兩滴淚珠不由得滾落下來,抬頭看看媽媽臉上,早已是淚流滿面……

媽媽,您的愛,溫暖了我的生命,照亮了我的未來!心中的太陽,永不會落下,可我卻多么期望,您能夠永遠像我所期待的那樣,永遠青春不朽!

我心中的太陽,是我漫長人生路上的一杯“熱茶”,滋潤溫暖著我的心田。

我心中的太陽啊!你可明白?你。是我的驕傲!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五):

太陽每一天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始終陪伴著我們,就如父母每一天陪伴在我們身邊,他們是我心中的陽光,照亮了我的路。

母愛如水,大愛無疆母親的教誨是慈祥的,每當我犯錯誤時,母親總是耐心的教導我,她很袒護我,從來都不曾打過我。

父愛如山,大愛無言父親的愛是嚴厲的,父親的愛就像大山深沉,父親嚴厲的愛就如同雷電利斧,在我洋洋得意時,撲滅我驕傲的火焰。

這倆種愛我缺一不可,我既需要母愛的鼓勵,也需要父愛的嚴厲,母愛就像一股甘露,一縷溫暖的陽光,滋潤我,助我成長。父愛鼓勵我,而是給我施加壓力,讓我時刻克制自我。

我清清楚楚得記得那一次期末考試,我考的不太夢想,考了全班20多名,我愁眉苦臉,母親心疼了,立刻說:這次沒考好還有下次,你別太悲痛啊,要振作起來,我們還有許多機會,不要這樣了,來我們去吃水果,父親卻跟我說:好好想想自我哪里錯了,不要遇到一點挫折就喪氣,這樣就是沒出息的表現這使我更加悲痛了,于是我下定決心,必須要考一個好成績給爸爸看從此以后我發憤忘食地學習,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一次期末考試我的成績前進了不少,我迫不及待地回家告訴父母,媽媽一個勁兒表揚我,而爸爸卻語重心長地說:別有一次成功就驕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還要再接再厲我聽完很不夫服氣,以為父親不愛我,可是誰明白這嚴厲的話語中,蘊含了父親對我如山的愛。

父母的愛,是我心中的太陽,給予我無限的溫暖,父母的愛,是我心中的太陽,照亮了我前進的路。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六):

太陽總是溫暖人心的,它如同月亮般,普度眾生,不曾私照一家人,我心中也有它的存在,它總是散發出暖人心的光亮,照亮我們的心扉。

母親就是我心中的太陽,不論晴天還是黑夜,她總是默默的照亮我的心扉,溫暖我的心房。

初中生活總是使人煩悶的,好似山丘一般的作業,如同高山一般的壓力,兩點一線的生活,不僅僅身心疲憊,有種叛逆的沖動,可又知那是錯的方向,心中不禁迷茫,剩下的路該如何走?而我又該如何做?……一個個問題隨之而來,總想順其自然,可又一次次徘徊,我在那一個十字路口徘徊,直到一道陽光照進我的心房。

母親也許感覺到了我那急躁的心理,心中的不安,沒少給我做思想工作,耳邊的嘮叨聲總是使我厭煩到極點,我總是頂撞她,也許傷到了她的心,慢慢地耳邊的嘮叨聲少了,心中的不安、煩悶、急躁日益增長,沒有了耳邊的嘮叨聲,心中總感覺少了些東西,心中如同沒有定海神針的大海,沒有一絲光亮的黑夜,原先,母親的嘮叨聲已經成為我耳邊的習慣,聽著它就會明白下一步的方向,下一步的計劃。在這之后我不在頂撞她,我默默的去聽她的話,思考下一步前進的道路,下一步前進的方向。母親的話語化作絲絲陽光照亮我的心扉,溫暖我的心房,母親就是我心中的太陽。她總是靜悄悄地,使人不易發現她對我們的愛。

母親就是我心中的太陽,它總是散發出暖人心的陽光,使我不再迷茫,使我心中的霧靄消失無蹤,十多年的夜晚挑燈看書,只為一朝成飛鴻,給自我一個滿意的答復,給家人一個安心的交代,不辜負太陽的光亮。

母親,你是我心中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七):

三月,陽光明媚的過分,像被牛奶浸泡過,柔和的光線讓黑暗捂上臉,偶有春風拂過,溫柔地在耳邊灑下銀鈴般的囈語,風中有點溫暖,也有絲寒冷,恰如其分地喚醒了蟄伏已久關于你的記憶……

我們從小就是鄰居、好友,大我一歲半的你沒未與我產生叫“代溝”的東西,確實比我高出十都公分,我每每仰頭看你,就像仰望太陽,成績優秀,舉止得體,畫畫很棒……這些關于你的定語像顆顆鉆石,顆顆讓我驚嘆艷羨。你用你與生俱來的謙遜去安慰和鼓勵一個平凡自卑,笨嘴拙舌,毫無特長,總愛問“怎樣辦”的小姑娘,讓她開始蛻變。

記得那次月考成績退步的厲害,家長的指責,同學的譏笑,讓我煩惱不已。天空中下著雨,無雨云變成打翻的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風抓亂了我的頭發,我低聲啜泣著,將所煩惱,委屈,不快,迷茫全都一股腦地倒出來,自始至終,你只是靜靜地注視著喋喋不休,甚至語無倫次的我,認真的聽著我的哭泣,朦朧中,僅有你的眼睛明亮如陽輕輕拍著我的肩膀:“別擔心,一切都會過去的”你如春風化雨般的安慰我,但那輕柔又帶有堅定的話語如微風飄進我的腦海,又緩緩流入我的心房,跟隨血液在全身流淌,慰藉著我每根脆弱的神經,我記得你說:“你的成績有目共睹,一次失誤又算什么,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似乎你就是天上的太陽,劃破我心中的陰霾,然我重拾自信,又回到我春暖花開的世界。

這些年,我一向為有你這個“心靈肩膀”而暗自慶幸。你教給我那么多,我的心中已經習慣了有你這么一個太陽存在。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八):

這一天的天氣陰冷如云不化的感覺,當時的天空并不像當時的那樣湛藍,此刻而是烏云密布的,突然一個響聲從天邊傳來,像是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哄叫;又像是有一千個活力澎湃的詩人在天邊吟詠。

這是雨悄然來到了我的世界,它仿佛輕手輕腳的下落,像是在提防著誰,想一個偵察班的偵察兵,不久這與就越來越密集了,一波大雨像天氣預報的那樣如期而至,像是突擊連得到偵察兵的安全情報那樣沖了下來,仿佛這是一個十分光榮的使命,每一個雨滴都有著自我不一樣的目標,來到了我的世界。

雨停了,天氣卻還是陰沉的,當我仰望天空的時候,心境頓時黯淡無光,沒有一點精神頭,我這時想起了當初的輝煌,每一天早上太陽都會無私的獻上它那溫暖的光芒,想到那里我的內心仿佛想理解到了一個特殊的指令,我心中的太陽這是來襯托我的寂寞心境,它用它的余暉來溫暖我的心房,雖然我并沒有感覺到有一束陽光照在我的臉上,但我卻在心中細細體會到了太陽的溫暖。

當時我好像已經迷失在了我的內心世界中了,那太陽的溫暖光芒再一次照在了我的臉上,使我感覺到了在雨天的溫暖,我明白這并不是真實的而是我當初對太陽的細細體會與感受,心中的太陽雖然說并不是多么的大,可是他留給我的溫暖是無盡的,所以對于黑暗的理解并不是很多,因為我的心中一向有著一顆太陽,他是我在這特殊的天氣的時候永不喪氣和屈服,是我一向走向光明的路程。

我心中的太陽它一向指引著我向著光明的道路出發,一向走向那輝煌的明天,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有著一顆支持我生命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十九):

太陽永遠照耀這地球,就如母親愛護自我的孩子一般,幫忙著他,呵護著她,其實母親也是我們心中那顆永遠的太陽。

陰天中烏云遮住了太陽,可它也會被消散,消失的無影無蹤。母親也一樣,在我遇到困難,或者人生選擇的時候,母親一向會在我的身邊,鼓勵著我,幫忙著我,她會教給我們人生的許多道理,母親在我心中是永遠那顆最閃耀,最光芒的太陽。

記得那次生物地理結業的時候,就在那一個晚上,我的心砰砰的跳的不平,看地理生物那些以前的教師發的知識點,一遍又一遍看,但就是記不住,腦子一向想著明天怎樣考過關,我會過關嗎,如果過不了,我接下來又該怎樣辦呢?想的腦子都熱了,眼睛死死的盯著課本和知識點,先看上一個小時生物,再看上一個小時的地理,可是時間是那么的無情,時間不等人,到了晚上9點了,我就背下來幾條知識點,我急得都立刻要喊起來了,母親看著我那么的緊張,忐忑和不安。給我端了一杯熱水走了過來,坐下來給我說;你不要總想著壞的方面,你應當努力地去應對一切困難,哪怕是中考,你應當好好的記住,越是離考試越近,心就應當越平靜,冷靜應對,沉得住氣,心里什么都不想,只想知識點,回憶回憶以前教師是怎樣講的,我相信你,你必須能夠過關的。我聽了進去,開始按照母親的話來做,第二天考試看見同學那里問那里問的,看起來十分焦灼,到了考試我依然堅持冷靜,我以前就明白,一緊張就會忘掉。我按照母親的話迎接了考試。

結果我順利的經過了考試,那是的喜悅都是來源于母親的那些話,母親就是我心中那顆永遠的太陽!

心中的太陽作文(二十):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上天賜予我灰蒙的心靈,我卻用它來追尋陽光!

歌兒唱道“世上僅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我的母親就是我心中的一個太陽,給我帶來溫暖。母愛是偉大的,是溫暖的,使我們健康成長。可是,我到此刻還不明白母親在我的背后默默地關心我,照顧我。直到那一天……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母親在我出門上學的時候提醒我,叫我多穿一件毛衣,可是我比較愛美,所以就沒有聽,覺得穿這么多衣服就像一個粽子,難看死了,然后我就拒絕了母親。

在上學的路上,我踩著自行車,車子就像在被大風吹得往后退似的,迎面撲來的寒風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在割著我的肉。“哎呀,這么冷呀!早明白聽媽媽的話,穿多一件毛衣就不會這樣貌冷了!哎,都怪我這么不聽話。”我后悔地自言自語。忽然,我感覺到有一股暖流向我沖來,使我的身子一下子變得暖暖的。“一聲喇叭聲向我飄來,我立刻往后面一看,啊,原先是媽媽,我感到很開心,可是我也很后悔。媽媽下了車,溫柔地說:“孩子,你不該不聽媽媽的話,這樣會生病的。”這時,我感動得流下淚來,我接過毛衣,穿上了就立刻踩自行車回學校,媽媽那慈祥的笑容又出此刻她的臉上。

你看,在那教師辦公室的窗臺下。教師還在辛勤的批改著作業。不知這些年來,您有多么的勞累,教師您辛苦了!

母愛是偉大的,教師也是好樣的,它們如同一股溫暖的陽光,在寒冷的時候,在你的身邊呵護著你,所以,我此刻就要好好學習,以優秀的成績來報答他們!

·?·

·?·

·?·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南宁市| 洛南县| 清徐县| 海阳市| 阿尔山市| 修水县| 博乐市| 武川县| 兴文县| 贵南县| 旌德县| 金塔县| 大厂| 张家口市| 巴彦淖尔市| 高唐县| 峨边| 宜春市| 三原县| 岐山县| 新龙县| 都匀市| 桑植县| 博爱县| 广饶县| 临邑县| 突泉县| 高雄市| 天柱县| 罗山县| 旅游| 高碑店市| 临沧市| 阜新市| 贵州省| 开鲁县| 巴东县| 木兰县| 吴堡县|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