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臺

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臺

時間:2023-05-30 10:27: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臺,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論文摘要:發展和應用教育技術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迫切需要,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則是促進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條件。基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效果,結合實際分析了培訓的過程,提出了4個方面的培訓策略,希望這些策略能為今后的教育技術培訓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是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縮小城鄉基礎教育差距最有效的途徑,對于加快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為此,天門市教育局積極創設條件,認真實施項目計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實施策略有以下4個方面。

1完善設施,構建“三個平臺”

1.1完善基地建設平臺

近年來,該市已累計投人4 001)多萬元,在26個鄉鎮裝備了60個電腦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在此基礎上,2010年又對部分培訓基地和培訓點的硬件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如,投人50萬元新建市電教館培訓基地,投人巧。萬元更新巧個鄉鎮培訓點的300多臺電腦設備,投人100萬元為各培訓基地和培訓點裝備電子白板教室90個。形成了以市教師進修學校和市電化教育館培訓基地為龍頭,各鄉鎮培訓點為依托的,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覆蓋全面的培訓體系,為深人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1.2開通培訓管理平臺

在中央電化教育館和湖北省電化教育館的強力支持下,該市教育局專門設置了高性能服務器,安裝完善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平臺,實現了全市聯網、資源共享、整體開發、綜合應用。配備了專職管理員,建有培訓資源館,建立健全各培訓批次和班次編排、教師分配及綜合管理體系,全面掌握每一位輔導教師和每一名學員的學習培訓情況,實現動態監督、嚴格管理。目前,在該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管理平臺上,教師在線輔導和學員在線學習每天均在1 500人次。

1.3搭建互動交流平臺

為增進廣大教師的學習交流,天門市教育局抽調技術骨干,開通了全市教育系統技能培訓互動交流平臺。通過該互動平臺,教師們可交流學習心得、探討教學方法,平臺學習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同時,該市電化教育館設立了專班人員堅持在線互動,保持信息互通,對教師提出的疑難問題第一時間分析答復,設備故障第一時間指導排除,切實保障了全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精心組織,實施“三級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以省、市、校互為支撐,上下聯動的“三級培訓”。

2.1省級培訓育種子

參加省級培訓的教師肩負著培訓全市教師的重任,是三級培訓的種子選手。2010年該市被確定為全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試點市之后,該市教育局通過教師申請及學校推薦、專家審核等方式,精心挑選了60名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具備較強教學能力和責任心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了省級培訓。5月初,60名教師全部以優異成績結業。

2.2市級培訓壯骨千

根據省級培訓成績和學科特點,通過選拔,確定了市級培訓“講師團”組成人員,從7月8日開始,“講師團”分成27個培訓小組分赴各地對全市1500名學科教師進行30課時的集中培訓。

2.3校本培訓重實效

市級培訓結束后,全市中小學校本培訓分學校組織實施。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分管副校長、教研員、年級組長、科任教師全員參與培訓,確保人人通過考評。

3規范管理,突出“三個強化”

嚴格培訓管理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實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過程中,應堅持細節管理、強化過程監督、確保培訓質量。

3.1強化授課管理

設立管理平臺,給市級培訓“講師團”的每位主講教師分配賬號和密碼,確定了各模塊的講授重點及作業。所有主講教師集中備課,形成統一的教案和講義,并將培訓教案、講義、課件、教材及作業布置內容,全部納人管理平臺中的“資源館”,為全面開展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提供資源及下載服務。

3:2強化培訓監督

除舉辦集中的現場講學之外,該市教育局還通過在線監督主講教師每天是否按時登陸管理平臺,查看學員上線學習情況,及時布置和批改學員作業,適時安排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和小組成果展示等活動,引導學員開展各種形式的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促使學員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平臺管理員每天統計各培訓點教師和學員在線人數,監測培訓進程,定期下發培訓通報,促進培訓工作。

3:3強化過程評價

為確保學員認真參與、學有所獲,建立和完善了以學員培訓過程評價為主導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并把形成性評價作為學員教育技術能力整體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最終的教師專業化考核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主講教師對學貫拳與培訓的活動情況,分內容·分類別·分時段實施階段性的3成性評價,不僅起到了激勵學員的作用,而且成為教師診斷學員學習效果、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

4注重成效,狠抓“三項落實”

4.1領導責任落實

該市教育局成立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禾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實施方案》,明確了相關負責人、學校校長和主講教師職責,分解了培訓工作任務。各學校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指定了專人負責,確保了責任落實。

4.2督促檢查落實

在培訓過程中,采取局黨組成員包片、機關干部蹲點的方式,向各培訓點派出督導檢查組,指導培訓工作。各培訓點嚴格過程管理,做到活動有記載、備課有課件、學習有筆記、課后有反思,做到了培訓活動生動活潑,培訓內容充實豐富。

第2篇

關鍵詞:教師 專業發展 重要性 對策

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經歷了變革、調整、充實之后,已進入了攻堅階段,教師的水平與質量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凸顯出來,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這就迫切要求轉換教師角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加強教師專業培訓。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和探討,下面,本人就自己的認識,發表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期能收到拋磚引玉之成效。

一、 什么是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或者說是教師“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并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師個體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拓寬其專業內涵的歷程,是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過程。

具體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含義是:

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也不僅僅是技能的純熟,而是包括一切與教學活動相關的知識、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

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

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師專業發是教師成長結果,也指教師成長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二、 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一切教育變革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又直接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

(一)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國

家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頒布集中反映了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對教師專業化提出的要求。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在這一背景下,明確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進行以“專業化”為核心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與趨勢。我國現有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是國內最大的一個專業團體,承擔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教育。盡管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專業化標準的要求,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教師專業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國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漠,廣大教師中教育觀念陳舊落后,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不強,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識面狹窄等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改革與發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勢在必行。

(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世界范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教育改革的成敗在于教師,只有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造就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和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因此80年代后,人們對過去忽視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技能提高的做法給予了強烈的批評,教師專業化目標的重心開始轉向教師的專業發展。現在新的課程結構改革增加了活動課程、綜合課程、選修課程和研究型課程,這些課程要求教師全面更新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專業能力。

(三)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的轉變,要求教師必須從“教書匠”轉為“創造者”。教師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只有教師專業化,才能達成學生發展的最大化;只有教師專業化,才能有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正如葉瀾教授所說:“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

(四)提升教師社會地位的需要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提出,“在提高教師地位的整體政策中,專業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長期策略”。顧明遠教授也指出,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如果一種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么這個社會的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不會進步。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既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的內在需要,也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師專業的發展,一方面有賴于教師本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有賴于我們的培訓機制是否完善和健全。

(一) 更新教師自身觀念

顧明遠教授在《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一文中提出了教師的六大觀念:“要在教育理論上創新,樹立現代教育觀念;要樹立培養個性的觀念;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樹立教育國際化觀念;要樹立網絡教育觀念;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這些觀念正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所必須大力提倡的觀念,這些觀念為我們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宏觀指導。我們應該將這些觀念細化在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等各個層面,才能真正使“觀念成為行動的先導”。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應當成為終身學習者,而教師首先應當成為終身學習者,然后成為研究者,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

(二) 鼓勵教師進行反思

教師專業發展過程就是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既是實踐者又是研究者,他在參與行動中開展反思性研究。教師要改善和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邊教邊學,接受校本培訓,開展校本教研,不斷反思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其背景以及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反思性分析,能夠對教學情境做出評估并對自己下一步的行動承擔起責任,即不盲從未經批判反思的實踐經驗或原則。《學記》提倡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在實踐中去學習提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要求教師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邊教邊學,實踐反思,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生活的抽身反省與自我觀察,探索發現,教學相長,追求新知,不斷提高。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闡述了反思與教學過程之間的關系,提出教師是反思教學的實踐者,是課程建設和教育改革中的專業人員,只有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教師才會在工作中有所創造,并不斷適應新的教學環境,使教育教學更能落實到實際中,在不斷地反省、批判和改進中,教師的專業能力不斷得以提高。

(三)變革教師培訓和培養模式

1、重視職前教育,實行教師專門化訓練

唐代著名教育家韓愈不顧流俗,抗顏為師,作《師說》以倡行古道,提出教師必須“術業有專攻”。在他的教師思想中,與“道”相對的“術業”,絕非指一般的普通文化知識技能,而是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專攻”即指專門訓練。在他看來,教師必須是接受專門訓練、掌握了教師職業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人。因此,教師在“出爐”前,既要重視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爭取成為一個合格“產品”。現在各縣市教育機構都有新教師上崗前的培訓,初任班主任教師的培訓和在職教師的培訓等項目,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模式。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規定:新錄用的、教齡在一年以內的新任教師,在試用期內須參加不少于180學時的培訓,其中實踐培訓不少于60學時。新任教師在試用期內接受規定培訓的時數,不列入教師周期內專業發展培訓時數。這樣的培訓,將極大完善教師的專業發展。

2、重視職后培訓,實現教師多元化培養

把校本培訓、遠程網絡培訓、繼續教育、研訓結合培訓與“自修──反思”培訓模式有機結合起來。

(1)“校本培訓”是最為有效的,其內容是各個學校根據各自情況,自主設計培訓內容,自行開發符合本校實際的教材進行培訓。校本教研要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為對象,強調實踐反思、伙伴互助、專業引領的行動研究,倡導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教師進修相結合,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改進教學效果。“教師至關重要,改革落實在課堂”,校本教研工作應以“課例”為抓手,“為有意義的教學而努力。”以學科教學為突破口,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制度保障。

(2)“遠程網絡培訓”是憑借信息技術特別是全球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的培訓,現在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臺和紹興市一級繼續教育都有“遠程網絡培訓”這一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完善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3)“研訓結合”是把教育科研與培訓一體化,以科研活動來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培訓方式,“科研型學校” “科研型教師”就是這個培訓方式下的產物。

(4)“自修──反思”模式是教師自修教程,在專家及培訓者的指導下,根據自己實際制定的目標,對自己已往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深刻反思,用教育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受訓者的自我覺察水平,從而促進能力發展的一種培訓模式。

(5)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更是一種好的模式。主要是提供給我省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及所在學校、各級教育局及所轄培訓機構四類用戶使用的,在此平臺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培訓機構的培訓項目申報、報名復核、錄入培訓成績;中小學教師自主選 報培訓科目、評價教學質量;各級教育局審核培訓項目,查看報名情況,統計分析年度培訓完成情況、分析教學質量等工作。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每5年為一個周期。在職中小學教師,周期內參加專業發展培訓時間應累計不少于360學時,其中校本培訓時間的計算不超過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教師周期內培訓時間,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一般不低于24學時,周期內至少參加一次不少于90學時的集中培訓。

實踐證明,揚長避短地運用校本培訓、遠程網絡培訓、繼續教育、研訓結合培訓與“自修──反思”培訓等多種模式結合,是實現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6)

[2]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第3篇

一、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要求

教師在5年(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一個周期內,共需獲得360學分,其中校本培訓學分至多計120學分。每個教師一個周期內至少參加一次90及以上學時的集中培訓;參加遠程方式的培訓學分至多計50學分;參加本科及以上學歷提升,且周期內完成學歷教育(取得畢業證書或學位證書),培訓學時至多計180學分。學歷提升學分不可沖抵90及以上學時的集中培訓。以后每五年為一周期。教師培訓學時是否合格直接影響教師職稱晉升評審、教師資格注冊能否順利進行。

1.對象:所有專任教師(含行政領導)

2.五年一周期學分構成: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每5年為一個周期,要求完成360學分的繼續教育任務。學分的來源構成:

l 校本培訓:最多120學時(每年24學時×5年)

l 遠程培訓:最多50學時(超出不計)

l外出集中培訓:90學時(5年中參加一次外出集中培訓)

l 師德培訓:50學時(每年10學時×5年)

l 其他短期培訓:100學時

3.新錄用的、教齡在一年以內的新任教師,在試用期內須參加不少于180學時的培訓,其中實踐培訓不少于60學時。新任教師在試用期內接受規定培訓的時數,不列入教師周期內專業發展培訓學時數。

二、培訓類別與選課方法

1.培訓類別

教師培訓分為校本培訓、指令性培訓、自主選課培訓三類。

校本培訓每年最多24學時,由學校教科室作出校本培訓計劃(含校本教研活動、讀書活動、教科研活動、各類培訓活動等),經考勤評價,進行學時認定。

指令性培訓指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按指標下達要求學校推薦的各類"名師培訓"、"專項培訓"、"教研組長培訓"等,參加培訓名單由學校進行推薦確定,再由教師上網選課確認的培訓。

自主選課培訓指由教師自主報名,學校根據規劃及工作安排有計劃地進行審核(通過或不通過)后,再經培訓部門審核開展的培訓。

2.自主選課方法

每年上半年2月份和下半年8月份各有一次自主選課,可直接登錄"XX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臺(網-數字服務-教師培訓登錄,賬號構成規則:姓名首拼字母+身份證后六位,初始密碼是身份證后六位。

三、自主選課培訓的審核原則

教師自主選課培訓需由學校進行審核,學校將根據每學年的總體培訓比例安排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審核,給出"通過"和"拒絕"的審批意見。審核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90學時集中培訓根據文件規定學校有計劃地每年批準20%左右教師參加。每位教師5年內只審批一次(指令性培訓除外);以周末或假期開展培訓的項目優先,學校安排有正常教學工作時間的實行嚴控;赴外縣、市的培訓項目嚴控,本縣、市舉行的培訓項目優先;本學科專業培訓項目優先,非本學科專業培訓不予審批。

2.九年級段任課教師在教學工作期間的中長期集中培訓(32學時以上)不予審批,短期培訓給予嚴控。

3.見習期教師教學工作期間已有教師發展中心大量培訓任務,自主選課培訓一律不予審批。

4.5年內已達360學時的老師,即意味自主選課培訓已經完成,其自主選課培訓一般不予審批,如果有特殊需要,需向學校提出申請,經批準每學期可以選不超過32學時的培訓1次。

5.遠程教育根據有關文件要求,須參加浙江省教育技術能力培訓(50學時),嚴控其它的遠程教育培訓。

6.同一學科備課組教師培訓、不同學科組同年級教師培訓學校將均衡審批,以避免集中外出培訓嚴重影響教學工作。

7.考慮到工學矛盾,學校會審慎審批正常教學工作期間的培訓報名,且上半年審批通過率比例會略高于下半年。

四、參加培訓注意事項

各類指令性培訓、自主選課培訓等審批通過后,教師應按時參加培訓,提前做好工作安排按手續向相關科室和分管校長申請公假。

1.無法按計劃參加培訓的處理流程

確實因事無法參加培訓的,應首先通過網上選課平臺向培訓單位發起"請假"操作,并告知教科室處,由教科室在網上選課平臺執行"同意請假"操作,最后由培訓單位網上審核執行"同意請假"操作,方完成請假流程。請假時間不能超過總培訓課時的1/5.

未按規定流程完成請假而缺席培訓者,將被教師發展中心在年底進行書面通報,產生的培訓費不予報銷。

2.培訓換人流程

確實因事無法參加培訓的,如需換人需通過網上平臺發起"換人申請",審核后相關學時方能計入實際參加培訓者名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镇沅| 马龙县| 阿瓦提县| 蕉岭县| 德惠市| 梁河县| 青田县| 开化县| 得荣县| 镶黄旗| 秭归县| 平安县| 吴江市| 涪陵区| 荃湾区| 富裕县| 英山县| 水富县| 台南市| 施秉县| 卢湾区| 仁化县| 井研县| 洛扎县| 西藏| 富宁县| 天全县| 咸宁市| 黄山市| 宁津县| 栖霞市| 乐陵市| 清苑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容城县| 德钦县| 大悟县| 云梦县| 翼城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