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假如我是校長作文

假如我是校長作文

時間:2023-05-30 10:26: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假如我是校長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假如我是校長作文

第1篇

假如我是校長

假如我是校長,我就會認真對待每一個同學,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缺點,鼓勵并以予糾正。我還會請許多優秀的老師一起聯手共創美好的明天。讓每個同學都擁有一個廣闊的天空。

假如我是校長,我就建一個美麗的校園。校園里要有一幢高科技的教學樓,里面要有一個大型的圖書館。還要建一個寬大的草坪操場,一個像天堂般美麗的花園,一個體育設施具全的體育館以及一些校園雕塑等。圖書館,教學樓以及體育館的內部要連通,讓學生出入更加方便些。在體育館內,要有游泳池,籃球館,乒乓球室,器材室等。在花園中,要用木頭當支柱,周圍有一排排枝藤,還有許多錯綜復雜的小路。在花園中間,要有一個噴水池,噴水池的周圍要用一條石子小道。讓同學們感到神秘卻又溫馨。他們會喜歡這個地方,喜歡在這里讀書,聽音樂,在這里安靜的度過每一個黃昏。

假如我是校長,我會讓老師減輕同學們的課外負擔,利用課上時間吸收充足的知識,在課外去實踐他們,而不僅限于只讓那些知識展現在作業本上。這樣他們可以更多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創造出他們自己的藍天。

假如我是校長,我會舉辦運動會,藝術節,卡拉OK大賽等活動,讓同學們全面發展,變成素質型人才,多才多藝,德才兼備……

假如我是校長,我會請很多幽默風趣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教室里總是充滿笑聲,讓同學們在歡樂中度過每一天。老師不僅是同學們的朋友,更是同學們在學校的親人,他們要傾聽學生的心聲,更了解他們,發現每一個同學的閃光點。

第2篇

假如我是校長,我上任的頭一件事就是改改咱們學校的校服。我要重新為我的學生們量身訂做一款更能體現出學生們青春朝氣、精神面貌的校服。相信只要我的學生們穿上我為他們訂做的校服后,一定個個都充滿活力與智慧。我想我的學生們也一定會喜歡的。

假如我是校長,我還要在每學期增加一個愛心傳遞獎,獎給那些為學校、為老師、為父母、為同學們做好事獻愛心的學生,讓他們像取得100分一樣快樂和令人羨慕。同時,也要把這個獎授給學生們眼中的好老師。我要給那些整天都是被老師評來評去的同學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去評一評自己的老師。可別以為他們乳臭未干,什么也不懂,他們可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班級考試分數高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家長認為嚴厲的老師就是好老師?錯!錯!錯!他們眼中的好老師應該是上課時能讓他們目不轉睛盯著黑板,想走神都沒時間。下課呢?能與他們聊聊感興趣的話題,還能跟他們一起玩游戲。最重要的是愛自己的學生,為自己的學生而驕傲,這才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假如我是校長,我還要在學校建一個大大的動植物實驗園,為電視里那些流著淚說“我想有個家”的鳥兒們營造一個漂亮的家,也為我的學生們創造一個認識小動物、親近大自然、善待生命、關愛人類朋友的環境。我敢保證,要是建成了這個實驗園,在全國都會是首屈一指。我的學生們也個個都能寫出像那種“小白鼠是否有判斷能力”之類的論文來。

假如我是校長。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我要把考試規則改一改,當然不是不考試。只是在題目里加一些更貼近大自然,更貼近學生們生活的題目;還有,我還要帶學生們去參觀母親河,讓他們想一想母親河為什么會哭泣……

假如我是校長,我會把上面的計劃做的非常好。而且,我要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21世紀的中國孩子都是好樣的,他們愛這個世界,他們會為這個世界創造奇跡!!!

第3篇

對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而言,其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觀察生活。所以對于一線語文教師而言,應當積極地樹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全局性理念,可以堅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和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從學生不同的寫作基礎出發,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組織教學。對于教學策略的選擇,筆者建議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只有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才能夠讓他們寫出更高質量的作文。我們應當在布置作文時,首先向學生征詢意見,讓學生寫自己最在行或者最有感觸的話題,允許他們在作文中張揚自己的個性與風格。這樣一來學生才會在寫作時沒有顧忌,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加真實。或者有一些教師覺得高考的作文試題基本上是統一要求,自由作文和高考的方向有所偏離。其實不然,即便是高考作文試題有自己統一的要求,但我們也應當意識到考試作文和日常寫作之間的區別,考試作文為了得到更多的分數,而日常寫作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確保他們的寫作自由,筆者建議可以積極地推廣和倡導自由作文,這才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反過來說,筆者這里提倡的自由作文,并非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應當為學生創造能夠自由寫作的外部條件,對寫作的內容范圍適當放寬。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這種寫作模式,他們的寫作水平和作文質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教師所得到的反饋信息也更加準確,能夠很好地找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錯誤,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教育。

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文字處理能力,一般來說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作為切入點:一方面是加強熟讀和背誦。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熟讀和背誦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措施,這種看起來古老的辦法卻是實踐過程中最有效果的。我們要求學生對教材中某些精彩的、優美的段落進行熟讀或背誦,并非讓他們淺嘗輒止,而是要求他們能夠可以理解這些文字,能夠在腦海中融會貫通,把這些詞句變為自己的東西。作為教師來說,我們也必須要讓他們可以認識到熟讀和背誦的好處,主動增加語言積累。另一方面是要求學生增加課外積累,除了語文教材之外,我們還應當要求學生積極地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積累更多課外的作文素材,努力提升作文素養。部分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抱怨沒有詞句可用,這一問題便是日常積累少了,寫作時就無從下筆,如果注重日常積累,必然會“下筆如有神”。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或者向他們推薦一些自己覺得比較好的課外讀物。

三、合理的設定寫作命題

擬定合理的寫作命題,這是高中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合理的寫作命題應當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他們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和寫作基礎水平,同時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性,聽取他們的意見。例如,目前高中生對于生活中很多現象都非常感興趣,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快快長大,希望對生活中、社會中的問題進行評論。基于此我們可以將作文命題為:假如我是校長或者假如我是班主任,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另外,高中生對于自知、自理、自理等觀點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所考慮的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學校教學的范圍,他們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也開始萌發,特別是對于未來發展道路的選擇,已經成為了高中生意識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他們在對自己未來道路的思考時,比中學生更具嚴肅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多關注近期的時事熱點,積極地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更多地聽取學生的想法與態度,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可以不定期的要求學生即興寫作,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屬于一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它關系到高中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上述幾點建議僅僅是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對于現階段高中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要跟隨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將其作為一盞明燈來照亮自己前進的方向,讓新的光輝閃耀在高中作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相信,高中作文教學的春天很快即將來到,更加期待作文教學的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趙文麗.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在作文教學中的嘗試[J].求知導刊,2015.

第4篇

歲月如歌而過,以前留下的是稀少而稀少。回首往事,卻又留給我無盡的遺憾。感覺有一段時間中,時光是飛快地不合邏輯地流逝的的。時光一刻都沒有停留,我的童年時光也就隨之而流。

有些事情,依然留存在腦海里。但又總是模模糊糊的,好象依然記得,又好象已經忘了。有些在記憶中揮之不去,有的卻又怎么都想不起來了。

讓我記憶猶為深刻的便是從我一年級到現在的愿望漂流瓶了。

當我第一天背著書包踏進校園的時候,我就被校園里的風景所吸影住了。我好想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方,然后一輩子不走。那時很小也很天真幼稚,所以總會有很多只屬于那個年齡的小孩的想法。

當我走進教室,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問我們:“同學們,你們的理想是什么?”當老師叫到我的時候,我毫無顧忌的說:“我要當校長。”然后老師笑了笑,慢慢地撫摩著我的后腦勺,然后說,只要我努力,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她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

那時我甚至給自己下了要求,以后一定要實現這個理想。

二年級又到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了一年級的那個理想。二年級的我一直認為那個理想真的十分的可笑,或許只有自己的那時才會想出這樣的理想。我暗自偷笑,心想我這次的理想一定會比上次更受表揚。

上課了,老師依舊還是問我們關于理想的問題。因為那段時間我酷愛科學,一直以為自己以后能在那個領域有很好的發展。于是我思考片刻后就對老師說:“我的理想是當科學家。”這回老師并沒有笑,她拍拍我的肩膀說:“那你要努力喔。”我向她點點頭。

那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當科學家的意義,竟還這樣信口開河。

其實時間過得很快,我的小學三年就這樣過去,說真的還是充滿著不舍。回想以前所做的點點滴滴,真是不能與現在相提并論。

那時由于一次意外作文得獎,我喜歡上的寫作。甚至有過很瘋狂的行為,那時候每天都會堅持寫一兩篇作文。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寫小說,然后就無法自拔。記得那時我寫過好多的校園小說,以前讓我引以為豪的小說現在看看,其實并不怎么樣。

三年級了,談理想的方式也換成了寫作。我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理想是作家,假如我是作家我會怎么樣怎么樣,反正就是很不實際。但是還是得了95分,老師還當眾朗讀了我的作文,并且表揚了我。

到了四年級,我已經不再去想那些關于理想的東西了,我只是告訴自己要好好學習。你有這樣愛好不代表你今后就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但是我終逃不過習作的束縛,以前我最喜歡夸夸奇談了,可是現在卻一句話也憋不出。是不是我正在走向退化,但盡管這樣,我還是在作文本上寫上了金光閃閃的三個字:心理學家。老師依舊是表揚了我。

但是我卻不像幾年前那樣高興了,反而像是背上了一種累贅。

到五年級了,在寫關于理想的作文的時候。我只在上面寫了一句話:我真的累了,往后的生活我的理想只是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老師還是表揚了我,她說:“其實你長大后才會明白,理想遠大是沒有用的,只有適合自己的理想才會夢想成真。”

我向老師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這些理想來看,我真在一步步的成長,那些似乎又已經是往事了。我只能去回憶它,卻不能再去像當年一樣做一遍。

站在童年的尾巴上眺望少年的成熟,在時間的不知不覺中。有時會突然想到,原來我已經長大了。真的是匪夷所思,只有長大了才會明白。

第5篇

一、拓寬寫作渠道,激發創新欲望

1、讀中悟寫,邊讀邊寫。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堪稱是學生習作的典范,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它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對范文的學習,知道寫文章的章法技巧。比如小語第七冊《趙州橋》一文第3自然段是圍繞著“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來寫的。學了以后,可以給學生一個總起句,如“我們玩得多開心哪!”、“校園的早晨是多么……”指導學生圍繞這個總起句寫具體。通過這樣的片斷練習,為以后寫篇章打下基礎。

2、動中練寫,邊動邊寫。許多學生不會寫作,其主要原因之一恐怕是沒有寫作材料。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為此,教師不妨創設必要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寫作材料,并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表演等形式,通過親身體驗感悟寫作技巧。如教師事先請幾名同學上臺來表演《解難題》,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參賽同學的眼神、外貌、動作等方面,然后通過討論交流,再讓學生寫下來,學生寫起來就覺得比較順手。

3、投身生活,練習寫作。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大聲疾呼“要解放兒童的空間,提倡讓兒童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活動中去。”葉圣陶先生也說“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目。”因此,我們可補充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指導學生練習寫作。比如《我學會了燒飯》、《今天我當家》、《快樂的野餐》等等。

二、改革命題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1、童話作文。兒童對童話有著特殊的愛好。童話符合兒童的天性和思維特點。讓兒童在童話氛圍中學說話,學寫話,順應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如學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后,可讓學生續編:小灰兔聽了老山羊的話以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故事說好了,再讓學生寫,說寫結合,學生作文就不會有困難了。

2、假想作文。想象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而《電視電話》、《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揚科生活在我們中間》、《小珊迪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對話》等這類作文,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補寫作文。補寫作文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補寫作文的形式有:①針對某個文章中的空白點進行補寫,如《小珊迪》一課,補寫“小珊迪被馬車撞了回到家的情景”;②設計故事的開頭與結尾,補寫故事的經過;③出示幾副圖中首尾的二幅圖,讓學生想象中間的幾幅圖,進行補寫;④用若干詞語造句或寫片斷,力求想象合理。

4、圖示作文。一個符號、一個圖形可以聯想、想象出許許多多的事物和形象來,想象力越豐富,符號、圖形的形象就越多。這類訓練不僅可以啟發學生根據符號、圖形的外形特點,聯想起相似的形象,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中想象出象征性的事物,從而達到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如給學生一個圓,要求他們畫上簡單的筆畫組合成一種新的事物,再結合練習說話,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事物的特點完整地、有重點地寫下來。

5、半命題作文。《第一次……》、《有趣的……》、《我學會了……》這類作文題,選材范圍廣,學生寫作的自由度比較大,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好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教師在指導學生把題目補充完整的基礎上,讓學生打開思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教學實踐證明,以上五種作文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

1、多樣化體裁。就是引導學生根據同一題材,寫出不同文體作文。如:以“”為題材的作文可以寫成說明文,介紹種類、特點、生長過程;可以寫成一般記敘文,描寫的色、形、味,贊美的美;寫以寫成觀察日記,記錄生長過程中變化;也可以寫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贊美像那樣不畏寒霜、具有頑強品格的人們。由于文體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2、多方面選材。就是讓學生圍繞同一命題或中心,從不同的方面去選擇不同的題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這種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又能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如:以“變化”為題,以反映祖國改革開放20年的偉大成就為中心,讓學生選擇耳聞目睹的事例進行作文。學生可以從大的方面寫:祖國的變化、農村的變化、城市的變化等;也可以從較小的方面寫:我家的變化、鄰居家的變化、外婆家的變化等。

3、多角度立意。就是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確定不同的中心,從而寫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導學生根據“馬路上摩托車、助動車越來越多”這一現象進行寫作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學生有反映社會日新月異、變化快的;有反映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的;也有反映交通安全的;還有反映摩托車、助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城市環境,從而呼吁治理尾氣排放,保護城市環境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創意。

第6篇

關鍵詞:小學生 寫作 能力 途徑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在不斷的探索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現總結如下。

一、與課文相結合,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也是如此,沒有素材就沒有好作文。為幫助學生豐富生活,使學生有事可寫,引導他們捕捉寫作材料,筆者有計劃地開展了一些活動。例如,在教學寫景的文章時要求學生既要寫出靜態下的景物情況也要寫出動態之下的景物的情況時,同時高年級作文的要求,要有言之有物、有言之有情、有條有理、有重點,筆者先引導學生審題,然后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學校的美景,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回答問題,興趣很濃厚,最后筆者又問:“同學們,我們的校園美麗嗎?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大家能否把觀察到的東西寫下來呢?”回到教室,筆者讓每位學生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順序說說,再引導他們仿照本單元《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的寫作方法,把觀察到的學校美景寫出來。由于他們有了較豐富的材料,寫起來就有話可說,很快就完成了作文,并表達出了真情實感。[1]

教材有的單元對學生進行科學、學科學的教育。根據要求,筆者組織學生親自做試驗,或開展一些活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學生在試驗或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體驗、表達,即按照“認識生活――體驗生活――加工提煉――表達成文”的作文規律來寫作,改變了以往只知玩而不知體驗、表達的現象。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課外活動不僅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而且能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增加寫作素材。因此,筆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課外活動,每次活動后,要求他們寫出活動過程及心得體會。如在寫《大課間活動》作文前,筆者有目的地組織跳皮筋競賽。賽前筆者著重指導學生要認真觀察同學們跳皮筋時的動作、表情、心態,在整個過程注意觀察表現最突出的某個同學的動作神態。這樣,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又認真,作文也順利地完成了。

二、鼓勵小學生多閱讀,以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小學生的閱讀面比較狹窄,生活體驗又不夠豐富,所以小學生很難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給我們作文教學的啟示是,小學生僅僅靠讀幾本語文課本和課外讀本,要想輕松寫出優美的作文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心中有點“墨水”,心中無“文”,則筆下無“字”。因而第一關鍵是要讓學生多讀,讀好語文課本、語文讀本,另外還需要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作。《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孩子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只有在這些熏陶中,學生被感動并感染,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可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讓學生多閱讀。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教師示范。如在教學《刷子李》時,筆者特意把《俗世奇人》帶到班級看,并看得如癡如醉,學生很好奇,紛紛圍過來看,筆者順水推舟,把此書推薦給學生,并告訴學生學校的圖書館里有許多書。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學生們紛紛到圖書室里借書,而且讀得也很認真,收獲自然比平時要多。在學生閱讀時,我們可以提醒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和優美的段落,抄寫在摘錄本上,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心中就不會空洞無物了,詞匯量也多起了,語言也更生動了。老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這種變化及時表揚他們,勢必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改變學生害怕作文的心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由不愿作文到愿意作文。

三、促進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寫作中享受成功的體驗

有了習作素材,要鼓勵學生多展開想象,力求把習作寫好。

1.運用追想,再現過去

通過教師的有引意義的引導,讓學生回憶起以往的事,讓學生把過去經歷的事、觀察過的物、認識的人和景再現出來,以此來對比現在的看法和想法,例如,讓學生寫童年趣事、兒時往事等,由于涉及的事都是他們自己熟悉、親身經歷的,敘述起來興致就會很高。

2.運用假想,展現未來

如布置《30年后的學校》、《假如我是一只白鴿》等作文,既讓學生異想天開,暢想未來,又可以讓學生學會合理想象,寫出成功作品。

3.運用推想,呈現過程

許多作文語言雖然充滿童稚,但學生對這些內容興趣濃厚,心馳神往。如學完《再見了,親人》、《窮人》等文,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思想和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翅膀對原課文進行合理的續寫,再通過不同創意的展示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4.運用幻想,表現理想

幻想是孩子的專利,是想象的升華,也是創新的導火索。在教學中我們要經常鼓勵孩子們寫童話和科幻文章,讓他們充分展示想像的翅膀,發揮個性的自由,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成功的體驗。

四、營造寬松氛圍,鼓勵真情表達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自由表達”時,才可能出現“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在學生習作前教師不要用同一要求限制他們,而要以親切的態度引導他們大膽地說出生活中觀察到的景象和想象到的情景。當學生說的有新意時要大力表揚,當學生說得不夠流暢時,允許其他同學補充,即使學生提出古怪的問題也同樣肯定他們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讓學生知道自已的觀點是有價值的。例如,在指導《我喜歡的玩具》時,筆者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的玩具是什么樣的同時,也讓學生詳細介紹玩具的功能和玩法,以及在玩的過程中有何感想,從而把自己對玩具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寫作活動中,在興趣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活躍在豐富多彩、興趣濃厚的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第7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個性培養 戰略性任務 基本途徑 運用各類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個性已成為戰略性任務

我在一次聽課中,一個老師講“逃之夭夭”,老師誤寫成“逃之天天”,老師看著“逃之天天”講“逃之夭夭”,結果全班同學就舉著“森林般的小手”(老師訓練有人聽課全都舉手)回答“逃之夭夭”的知識。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們一個班的小學生面對“逃之天天”只有一個感覺,那是“逃之夭夭”——因為老師在教“逃之夭夭”。小學生本來是天真活潑,但一個個成了小木偶,沒有了靈氣,沒有了個性。

據說,上海一個年級的學生寫作文《變化》,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寫成了以來的形勢報告,從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計劃生育,到國際大環境無所不包。你透過文章看到的不是一張愛思考、有個性、青春稚氣的臉,而是會議桌前的官員或新聞播音員。

美國卡耐基促進教育基金會主席歐內斯特·波伊認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首先應進行教育思想的轉變。[1]可見舉足輕重的語文教育改革也該讓我們對傳統的教育思想進行一番反思。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說:“需要有個性的,即有某些特點的人從事不同的工作,如果在一個組織團體中,它的成員都互相贊同,那是不行的。作為企業來說,需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具有不同個性人們的長處以取得最大效果。”顯然,培養學生個性已成為戰略性的任務。

二、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個性的基本途徑

(1)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

首先,教師必須把 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真正打破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全堂聽”的教學習慣。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說:“我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點燃孩子渴望知識的火花。”[2]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可貴的探求精神,多啟發,多質疑,多創造。這樣的探求氛圍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開展活動提供了機會,有利于發揮學生潛在的個性和獨創性。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氣氛。愛因斯坦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訓練、夸大的權威和沽名釣譽上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師對學生應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寬容,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語文課堂推崇真實,允許“實話實說”;鼓勵爭議,允許“自我表現”;倡導創新,允許“挑戰權威”;激發想象,允許“異想天開”。我們要讓語文課堂變成“任鳥飛”的藍天,“憑魚躍”的大海。

(2)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高尚的個性

首先,把生活引進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讓語文與學生的生活貼近,找出課堂與學生生活的聯絡點,激發學生的共鳴,以完善個性。

其次,開展如演講、辯論、朗誦、故事會等課外活動,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舞臺。

第三,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個性適應社會的發展。

此外,學生必須閱讀面廣,吸收人類文化的精華。如秦文君的《人活著的一萬零一個理由》、芬蘭的伊娃 ·里斯· 烏利歐的《充滿歌聲的寂靜》、美國的安· 希妮的《陽光女士》、H · 索洛姆科的《校長向我道歉》、俄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的《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吳蒂的《一道叫洛克的風景線》、臺灣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臺灣余光中的《鄉愁》、蕭紅的《手》……凡是對學生個性發展有幫助的文章都可以作為學生的課文閱讀教材。

(3)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

從學生個性培養這一角度出發,教師在寫作之時不要設下多種框框去束縛學生的思維。羅伯特·艾文斯認為,只要學生把寫作看成是一種“自我放縱”,不受什么條條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實地寫什么,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難事了。[3]在作文教學中,很多時候,作文題目局限,一些作文命題,由于限制過死或范圍過大,不是使學生無法展開思路,就是使學生覺得漫無邊際,捉摸不定,不知從何入手。而有些作文題目過于陳舊,使學生望而生厭。如:今天寫《我的爸爸》,明天寫《我的媽媽》;今天寫《假期生活》,明天寫《校園見聞》……從高一年級一直寫到畢業,這些反反復復出現的題目令學生頭疼、反感,激發不起寫作興趣。學生往往是胡編亂造,即使寫的是真實的事情,也缺乏真情。作為語文老師,何不選一些學生最關注的或者最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作為作文題目呢?如:《如何消磨時間》、《孤獨》、《回家》、《你行嗎?》、《對作弊者的忠告》、《假如我是校長》等等,這些題目難道還不比《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假期生活》等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嗎?

老師應該帶他們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鼓勵他們寫自己想寫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求異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

三、靈活地運用各類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個性

(1)“講解法”,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單向的知識灌輸法。可憐的是我們有些老師還在大力地單一地使用。它具有一種“八股”式的程序:作者——背景——字詞解釋——分析課文——歸納中心——羅列寫作特點。常常是學生在草草的接觸課文之后,老師便開始大量的灌輸式的講解,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鑒于對“講解法”流弊的認識,許多人開始了新的嘗試:“自學輔導法”、“分組教學法”、“讀讀、議議、講講”、“導讀法”、“評點法”、“問題——思維教學法”、“目標教學法”……這些方法的產生對“講解法”是觀念上的沖擊。與“講解法”相比,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培養轉化,由重教師的講解向重學生的活動轉化。但是,任何一種課堂教育模式,如果只是簡單照般,模仿抄襲,再聰明的老師都會弄巧成拙。

(3)“教有法、教無定法”,作為要培養學生個性的老師,首先要有自己教的個性,不要盲目追從。作為以培養學生個性為目的的語文教學,講,要反對單純的知識傳授,反對冗長的分析,反對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的“標準”結論;問,要精心設計能真正啟發學生思維的輻射性較廣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

(4)作為語文老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個性。如:適當地運用錄音、電視機、計算機、幻燈片等電教設備,為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等的提高提供各種有利條件。

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4]語文教學是學生個性培養的重要途徑。語文老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想方設法創設氛圍,開辟途徑,以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只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祖國的大花園中才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校才會成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注 釋:

[1]夏宗光:《談語文課堂如何發展學生個性》《成才》,(2001年第12期)

[2]祁 茵:《教什么 怎么教》《成才》,(2001年第8期)

[3]丁學東:《作文教學與學生個性的培養》《人民教育》,(1997年第11期)

[4]鄭福祥 鄢嵐嵐:《如何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南平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參考文獻

① 陳浩鶯編:《走向心理健康:教學篇》,華文出版社,第1-4頁、19-20頁

② 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編:《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24-3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葫芦岛市| 双流县| 微山县| 永吉县| 萍乡市| 泰和县| 花莲县| 广饶县| 曲松县| 昌邑市| 保山市| 济阳县| 科技| 鄢陵县| 仁布县| 鄂托克前旗| 睢宁县| 东安县| 长宁县| 禄劝| 广平县| 东台市| 临桂县| 洪雅县| 敦煌市| 舒城县| 洪洞县| 吴川市| 正宁县| 桓仁| 光山县| 六盘水市| 万全县| 溧阳市| 西青区| 徐水县| 南丹县| 汕尾市| 本溪市|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