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教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

時間:2022-02-20 01:40: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教學設計

第1篇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也必須有計劃,有一定的目標?;顒拥脑O計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

一、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前蘇聯(lián)著名航空專家科羅廖夫說過:“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迸d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可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實質。課堂教學活動是通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為對方提供信息,教學就是為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置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如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盡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可在設計時創(chuàng)造“information gap”,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三、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精心設疑提問

設疑與提問是英語教學課堂調控的常規(guī)武器。對于學生來說,設疑與提問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又能誘發(fā)積極思考,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習慣,啟迪聰明智慧,還能充分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作為教師,通過提問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問題可構建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框架,可以幫助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確定閱讀的重點并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根據一些研究,這種提問可以分為5類:(1)回憶性提問。讓學生追憶所學習過的基本內容。如:When and where was Abraham Lincoln born?(2)理解性提問。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理解的程度時所提出的問題。如:What 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3)分析性提問。要求學生找出原因、結果、條件等的提問。如:How can you manage to keep yourself from getting fat?(4)綜合性提問。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思維能力所作的提問。學生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或看法。如: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pollution?(5)評價性提問。為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所作的提問。引導學生判斷評價事件和人物,分析品評作品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這是一種高深層次的設問,思想難度較大。如: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Antonio was?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縣高級中學)

第2篇

關鍵詞: 新思考;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缺乏趣味性、有效性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部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yè)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沒有體現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了解。設置內容不能由簡單到難,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無法確保弱層次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悅。

2.教學目標把握不明確

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結果。它約束著教學的進度,影響著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課程目標的完成是靠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共同實現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學生的情況。制定的教學設置不合理,沒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教學設計缺乏系統(tǒng)性,連貫性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沒有調查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需求的是什么?確定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規(guī)劃和步驟。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媒體和資源適合小學生的特點,教學設計隨心所欲,不能做到心中有數。想怎么教就怎么講,只要能教會學生就行的思想。

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新思考

完整的教學設計應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只有把握好這些內容的實施,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注意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山東教材為例,,運用觀察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情況進行了實際考察,并根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對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這一問題的研究是復雜的工作,本研究只是對部分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新看法。對小學英語教學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下面是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1.了解學生,做好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依據,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針對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特點、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正確地引導學生,提升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的有效性。如:教師可以制定學情反饋表,設計幾個問題,從學生疑惑的問題中,教師就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再根據學生的難點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設計的問題中還能發(fā)現哪些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哪些是不感興趣的內容,只有學生對知識掌握了,他們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通過反饋表,教師能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為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避免了教學設計的隨意性,使教學設計更加合理。

2.解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設計的向導,是教師在上課前要明確達到的目標。因此,教材是教學過程的最主要部分,是教學內容的體現,也是達成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教材,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點,如:學校每學期應在開學初組織教師對教材進行解讀,分析教材的重難點、了解整個課程以及每個單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顧忌學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知識點。

3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傳統(tǒng)教師的角色任務就是領會設計者的意圖,遵照設計者的意圖設計教學內容。但是這種理念忽視了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材的權利。教師要合理地利用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不要固守成規(guī),要學會創(chuàng)新。

案例分析:如呈現(Presentation)

Step1: T:What’s this?

S: It’s a …

S:What color is it?

S: It’s …

S:Do you like it?

S: Yes,I do./ No,I don’t.

(設計意圖:讓學生模仿老師提問,學生來提問,學生來回答。鍛煉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4.設計活動學習方式

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教師要設置有效的語言場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形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如:pair work,,role play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讓課堂教學活動具有一種真實的情景。在設計活動中,要先從易到難,要使學生有信心,樂于參與到活動中去,如 Unit 7Lesson 1 How many...?.一課教學活動設計部分

Practice 練習環(huán)節(jié)

Play a dice game 扔篩子游戲。

4人小組輪流扔骰子,根據搖到的點數在紙上圈出英語數字,最后每局比較點數大小,確立獲勝者。

在記錄的時候ABC3人齊問: How many? D: Four.

獲勝者做手勢:V

(設計意圖:扔骰子游戲,練習了How many…?核心句型,強化練習數字單詞,避免枯燥無味地機械重復讀單詞,突破了單詞認讀的難點。在記錄時考查了學生認英語數字的能力,同時在游戲情境中滲透了字母V教學,提高了學生參與面和英語興趣,提升了互助合作意識.)

5.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目標實現好壞的根據,是對教學設計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考驗,使教學設計更加完整。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學生評、自己評等,對有差異的學生要創(chuàng)設他們學習的教學方法。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多表揚,建立合理的評價方式。將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教學評價可分為:

語言評價:授課中老師用Welldone,clever,excellent等表揚孩子。物質獎勵:在擴展環(huán)節(jié)走迷宮成功的學生,領取字母大禮包卡片獎勵。小組評價:扔骰子以及走迷宮活動中,小組成員內部通過記分、語言、表情等相互激勵評價。網絡評價:通過一起作業(yè)網互動課堂給表現優(yōu)秀學生加學豆,進行網絡同步評價。

總之,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喜歡學習。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設計教學,讓學生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肖惜,2002.英語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萍,蘇晨杰.2007.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3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設計;茶文化資源;資源整合;切入點

將茶文化資源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應從茶文化對英語教學設計的啟發(fā)入手。這里的大學英語屬于公共英語范疇,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眾所周知,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其中由于學生學習費力和教師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現狀,都對教學雙方帶來了負面影響。那么如何來改善這一現狀呢?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用“改善”而不是“改變”歸因于,語言類教學質量無法在短期內獲得顯著提升。此時將目光聚焦在茶文化資源之中不難發(fā)現,作為顯性茶文化的茶道和品茗等項目,都能通過內涵提煉來應用于英語教學之中。關于這一點似乎并不被同行所意識,但茶道的專注與欣賞、品茗中的暢聊與分享等人際互動要素,都能為英語教學的設計提供啟發(fā)?;谝陨纤?,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茶文化與英語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

結合本文開篇之時所提出的觀點,以下將從三個方面來歸納出其中的聯(lián)系:

1.1茶文化以專注的內涵為英語教學提供啟發(fā)

專注源于內心中的寧靜,正是由于大學生群體存在著浮躁的內在情緒,以及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顯得百無聊賴。那么如何建立起個體內心的寧靜狀態(tài)呢?體育鍛煉或許可以,音樂療法或許可以,但很少有人嘗試將茶文化中的茶道文化納入到考察視野。茶道所嚴格遵循的流程和環(huán)境,本身就對個體產生了一種修心的機會,通過修心來建構起大學生內心的寧靜,從而專注的去理解和掌握應該掌握的英語知識。

1.2茶文化以欣賞的內涵為英語教學提供啟發(fā)

教學相長應成為英語教師教學的核心追求,若是出現了教學相怨的狀態(tài),那么大學英語教學則只能低水平徘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采取以教師授課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就決定了避免教學相怨的方式,首先就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茶文化所追求的品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對事物表示欣賞的態(tài)度。借助這一愉悅的興致對班級學生表示欣賞,自然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梢?,英語教師應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減少抱怨的頻率。

1.3茶文化以分享的內涵為英語教學提供啟發(fā)

分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交流、語言交流的過程。針對具體的問題、事件或者閑談而產生的話題,使師生在分享中獲得相互了解,在分享中來增進雙方交流的意愿,那么作為語言類教學的英語也就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了。

2茶文化資源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切入點分析

那么茶文化資源與英語教學又如何進行整合呢?根據上文所述,茶文化對英語教學設計提供了啟發(fā),其中涵蓋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梢?,二者相整合的切入點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1整合“專注”內涵的切入點分析

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專注”內涵需要借助顯性載體呈現出來,而在上文也提到了茶道文化中所能建構的機制,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將茶道作為“選修”內容納入其中,在課堂中通過視頻演示和現場模擬來完成切入工作。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之所以會存在諸多消極的情緒,這與長期以來接受英語教學所造成的疲勞現象不無關系??梢?,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引入茶道的展示和體驗內容,將能極大的引起學生的興趣。

2.2整合“欣賞”內涵的切入點分析

“欣賞”內涵的切入主要針對英語教師,通過在英語教學設計中植入“欣賞”的元素,來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人際互動效應,這樣將能改善現存的兩張皮現象。那么如何建構這種切入點呢?不難發(fā)現,借助茶文化展示和體驗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能建立起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欣賞意識。如,請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茶葉品種,以及自己與茶葉之間的關聯(lián)故事。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家鄉(xiāng)自豪感,也能使教師能用不一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這些學生。

2.3整合“分享”內涵的切入點分析

在英語教學設計中來需要把握這樣一個要求,即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分享機制,而應用茶文化內涵來實現這一機制則依靠品茗文化。但這里也需要注意這樣一點,即品茗需要一定的場所和氛圍,那么如何在課堂環(huán)境中來實現呢?筆者建議,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可以設置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而在專門的實訓場地來踐行茶道文化和在此基礎上的品茗,最終建立起一種暢聊下的分享模式。

3茶文化資源整合的思路

具體而言,茶文化資源整合的思路可從以下5個方面來建立:

3.1調研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

貫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借助茶文化資源,其目的應在于解決當前課堂教學中的短板問題,這里的短板問題主要涉及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負面狀態(tài)。根據筆者對樣本高校學生英語學習狀態(tài)的調研中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著一種功利心態(tài),即將學習的目標定位于英語過級或為研究生英語考試做準備。然而,這與語言類教學所追求的持續(xù)性要求是相背離的。因此,根據上述所調研出的英語學習狀況,便需要建立起教學設計中的問題意識。

3.2建立教學設計的問題意識

那么教學設計的問題意識又包含哪幾個要件呢?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學習狀況形成的原因、如何改善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生是否認可這種教學設計。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學生之所以普遍存在著當前的學習狀況,主要在于長期的英語學習所帶來的疲勞感,以及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所帶來的課程邊緣感。因此,在學習中的浮躁情緒便不可避免。這里如何改善這種學習狀況則依賴于對茶文化的整合努力了。無論怎樣,教學設計應在“新和趣”上下功夫,這樣才能適應大學生的學習偏好。

3.3問題導向下來整合茶文化

整合茶文化將其應用于教學設計中,這屬于一項系統(tǒng)任務。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需要集思廣益,并且需要得到教學院系和教務部門的支持和指導。因此,應在集體的力量下來形成問題導向下的茶文化整合之路。具體的整合重點在于:(1)茶道的流程和演示體驗場所設計;(2)提煉茶文化中的元素來感染教師;(3)設計分享機制下的主題。另外,大學公共英語涉及到全校的大一新生,那么如何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下來進行整合也需要考慮。

3.4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經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我們無法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來完成與茶文化資源的整合任務,所以就需要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為了解決實踐教學資源的問題,各個院系可以將自己的實訓場所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各個院系的教學資源。那么,在教師的教學時間安排上,就需要專門設置出實踐教學時間。

3.5定期檢驗茶文化整合效果

將茶文化資源融入英語教學設計中屬于新鮮事物,因此,在缺乏有效參照的情形下,則需要定期檢驗茶文化的整合效果。檢驗的標準可概括為,學生的課堂表現、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程度、學生自覺完成英語學習任務的情況等。就定期檢驗茶文化整合效果的主體而言,則可以由院系主導并由教務處抽查。

4教學方案

針對學生對家鄉(xiāng)茶資源的英語介紹,進行以下教學方案設計:

4.1提前布置課程任務

讓學生用英語在課堂上介紹家鄉(xiāng)的茶資源和茶文化,這不僅能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增進他們的英語書面寫作能力。為了使課堂教學設計更有實效,教師需要提前向學生布置上述課程作業(yè)。并鼓勵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查詢有關資料,并用PPT的形式來展示家鄉(xiāng)茶葉種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自己撰寫英語說明文字。

4.2借助多媒體完成介紹

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來完成與茶文化資源的整合,是英語教師需要遵循的原則。因此,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資源來支撐學生的英語介紹任務。而且,通過圖文并茂的英語介紹能夠給予參與學生一種嚴肅感和使命感,這樣也能提升他們的參與熱情。此時,教師應不去強調學生的口語表達問題和英語語法問題。

4.3形成課堂激勵氛圍

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因此,在協(xié)調各位學生完成英語介紹任務后,應帶領全班學生對講演的學生表示贊許,并形成課堂激勵氛圍。不難知曉,隨著課堂激勵氛圍的形成,將能為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植入正能量。關于這一點,需要引起英語教師、院系、教務處的重視。

5問題的拓展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重視青年教師在這一方面的主體作用,利用青年教師接受新鮮事物的優(yōu)勢來推動英語教學設計質量的提升。為此,以下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

5.1分析青年教師的教學現狀

當前不少青年教師較為重視英語教學的應試需要,而未能關注“教學相長”的重要性。另外,由于英語教學難以在短時間內獲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再者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也逐漸定型,所有這些也弱化了青年教師不斷挖掘自身教學潛質的意愿。從而,仍習慣于基于傳統(tǒng)套路來展開大學英語教學。

5.2增強青年教師的職業(yè)意識

在實施過程中應重視從青年教師身邊的案例入手,來告訴他們自覺提升專業(yè)能力的重要性。由于青年教師一般都具有研究生學歷,因此可從今后的職稱評定、學術水平提升等視角進行闡述。這里需要拋棄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

6小結

本文通過分析出英語教學設計與茶文化資源二者整合的切入點后認為,具體的實施路徑包括:調研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建立教學設計的問題意識、問題導向下來整合茶文化、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定期檢驗茶文化整合效果。

作者:閆潔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周冬梅.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之反思性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案例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2):56-57.

[2]申麗娟.大學英語反思性教學中的教師必備素質[J].云夢學刊,2008(1):12-15.

[3]王妍.反思性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3):26-27.

第4篇

目前我國中職基礎英語教學效率還很低,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大多數中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很差,并且缺乏學習興趣。同時中職基礎英語的教學設計單一、低效,不僅沒有幫助到學生的英語水平,還使得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為了中職院校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中職基礎英語教學必須要走出低效的領域,設計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也大大推進了中職基礎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程。

一、中職基礎英語教學設計中的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的實質首先要端正英語教學觀和學生的英語觀,在學生現有差異性的基礎之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研究出滿足學生這種差異特點與發(fā)展需求的一種教學策略。目前中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對英語學習也缺乏興趣。其實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英語觀,很多中職學生認為進中職院校就是學專業(yè)技能,學習英語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這種英語觀在學生的心理根深蒂固,使得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另外,目前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師演講”的方式,有的學生根本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從而放棄了英語的學習。因此,在中職基礎英語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分層教學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據差異性來發(fā)展差異性。教師要根據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要求,結合學生的英語實際情況,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級的英語教學目標,并提供不同的學習要求和輔導,最后進行測驗,從而提高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成績。

二、中職基礎英語教學設計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最早興起于20世紀末,主要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通過參與、體驗、思考、探究的現實任務中學習英語,更加注重中職基礎英語教學的實踐性。目前中職院校的基礎英語的教學主要就是以教師課堂口頭講述為主,并且過于注重理論化,基本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軌,以致于學盛無法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因此,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中職基礎英語教學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職基礎英語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還要加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學情,以完成各種真實、具體的學習任務為目標,將英語教學內容設計成主題性的各種具體的任務,并創(chuàng)造英語實際生活需要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參與、體會、實踐、思考中,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加強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的英語能力。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的參與實踐中,探索出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英語的成績和水平。

三、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目前中職基礎英語的教學課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師口頭講述為主,缺少互動和交流,使得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融入到英語課堂中。因此,英語課堂逐漸以教師為核心,成為教師的演講現場,教學徹底失去其意義和作用。為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以往枯燥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中職基礎英語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發(fā)展,激發(fā)學會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其次,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基礎就是互動和交流,這種互動和交流分兩種,一種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一種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通過于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和知識的接受程度,以便于更好的調整和改進,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出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學生,讓學生增加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們的思維和想法進行碰撞。通過不斷的交流探討,讓學生自主的思考和時間,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豐富中職基礎英語的教學設備

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是中職英語教學的基礎。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教學設備普遍比較落后,由于資金投入不足,中職院校英語教學設備的數量也不夠。同時現有的設備也很陳舊,導致中職基礎英語教學開展起來存在很大的阻礙,從而無法提高中職基礎英語教學水平和效率。因此,中職院校要改變英語教學設備的舊、少、落后的現狀。首先,中職院校要加強中職教師的配備,提高英語教師的運用網絡技術軟件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其次,中職院校要注重新型教學設備的引入,例如多媒體、微課等信息技術軟件輔助英語教學,這些新型教學設備應用到英語課堂上,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其優(yōu)勢也可以豐富教學方法,使其可以滿足中職英語教學的技術需求,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對中職基礎英語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的分析,讓我們知道了我國中職基礎英語教學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乏味枯燥的英語課堂、畸形的英語觀和教學觀等等問題,因此創(chuàng)新和改進中職基礎英語教學設計的不合理是中職院校的首要任務。教師要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中職院校也要重視英語教學課程,并積極引進新的教學設備,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促進中職基礎英語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作者:黃麗華 單位: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職業(yè)技術學校

第5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教學;影響

課堂教學是課程內容不斷生化、課程意義不斷生成的過程。眾所周知,教學設計是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而服務的,它起到的是一個啟下的作用,因此,教學設計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英語教師教學藝術的高低以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筆者通過各種途徑來查找和綜合信息之后,有自身關于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涵義的見解。筆者認為,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是指以初中英語教師為主體的從教者,根據新課改精神和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教學任務、教學進度等來對課程、教材、教法等作出的綜合而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指導與設計,基于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規(guī)劃行為。從目前的大趨勢來看,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技術已經在全世界廣泛應用,不單單是初中英語教學,并且同時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感召力。

筆者認為,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前瞻性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本身就是針對教學準備而言的,這種教學規(guī)劃行為是基于課堂教學而又先于課堂教學的,它充分的體現了從教者(初中英語教師是主體)的教學藝術,這種教學藝術是事先的,具有一定的學術領先性與實用性,同時還應該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也就是要符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自身的特點。

第二,系統(tǒng)性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和其他學科教學設計一樣,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tǒng)所組成,各子系統(tǒng)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tǒng)中,各子系統(tǒng)的功能并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tǒng)的作用。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于整體,每個子系統(tǒng)應協(xié)調于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tǒng)一,系統(tǒng)的分析與系統(tǒng)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初中英語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化。

第三,可行性

由于英語學科本身的語言性和實踐性,初中英語教學設計自身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它的可行性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要符合英語教師與學生的客觀實際,包括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大腦發(fā)育狀況等等。第二點就是具體的操作性和靈活性,也就是在多大范圍內的操作彈性,這點就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和因地而異了。

第四,反饋性

教學設計的好壞很多時候都反應在課后的反饋上了,雖然教學設計看似與教學反饋無關,實際上卻息息相關。教學設計的反饋性往往體現在了循環(huán)往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是經過不斷的積累與沉淀的,尤其是涉及到語言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的效果會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反饋上,而英語教師會根據課后反饋在下一次進行教學設計時吸取經驗教訓,揚長避短,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最終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那么,筆者認為,教學設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技巧,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選擇要做到貼近初中英語教材、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做到既不好高,又不騖遠。尤其是初中英語是一個學生英語學習生涯的過度階段,承上而啟下。而適當的教學目標的設定遵循了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極大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和英語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其次,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也是教學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部分,迅速而有效的抓住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能夠體現出一個初中英語教師的功力,因為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是一節(jié)初中英語課的核心與靈魂,這部分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初中英語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技藝應用具體化的表現,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英語教師、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而定。當然了,教學方法基本上奠定了一堂初中英語課的基調。目前,在我國中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等。我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和自主學習法等,這些方法都是與初中英語教學比較契合的。最后是板書設計。如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板書主要分為人工手寫和PPT演示兩種。人工手寫就不做過多累贅,PPT演示幾乎已經覆蓋了目前我國所有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PPT演示為英語教師節(jié)約了大量的手寫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PPT演示還可以給英語教師和學生提供清晰而豐富的思路,有助于學生將曾經浮現在腦海中的教學內容記錄下來,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起到提示的作用。同時,PPT演示形式比較生動,可以將教學的形式豐富起來,將聽覺、視覺同時發(fā)揮作用,有助于學生更加快速的領會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實際也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只是它前提了而已。不過,它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覷,這也是它一直受到重視的原因。它以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可以完全服務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與課后反饋一樣,是初中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說,良好的教學設計是對英語教師和學生是雙贏的。

第6篇

[關鍵詞]初中;仁愛版英語;教學設計;語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對教學質量的需求也隨之增高,這就要求有關學校與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設計作出進一步改革。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常以教師講授,學生聽取并練習為主,雖可達到較好的成績,但學生在語言發(fā)展方面仍有些不足,大部分學生無法應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或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近年來,《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任務型教學的設計更貼近于學生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主,同時提高學生素質,而仁愛版教材作為任務型教學中的一類改革型教材,編寫思路較為清晰,每個單元內帶有任務配備,更加符合初中英語教學的編排。先筆者通過將任務型教學與仁愛版教材結合起來,總結其相關教學設計,旨在為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英語知識廣泛的應用于生活中來,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

1任務學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步驟

1.1理論基礎

作為任務型教學設計中的基本內容,任務型語言的教學中應以較為真實的語言材料來為學生們構建一個近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加強學生們在自然語言交流中的應用。皮亞杰在其認知發(fā)展理論中曾提出,真正的學習需要建立在自學的基礎上,是一個能動的過程,只有積極參與且主動的攝取新的知識才能完成學習目的。因此,在任務型語言的教學模式中,主要倡導學生們能夠自行選擇適合自己本身知識素養(yǎng)的認知水平,加強溝通,提高自我語言能力,以此達到教育目的。

1.2教學步驟

任務型教學設計擺脫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傳統(tǒng)的授課與接受的關系,替代為在教學過程中以開展活動為首要步驟,后聯(lián)系語言且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來。主要的教學步驟分為以下幾點:⑴在任務前,教師可幫助學生們理解本次教學的主題及目標,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自學態(tài)度,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⑵由教師或學生自身將班級內同學進行分組,展開小組討論,思考,解決問題及完成任務。⑶組內學生可將所匯報的內容進行整理,以書面形式記錄,以便向教師與同學匯報學習成果。⑷待組內學生匯報成果后,可由其他組員補充回答及進一步闡述,或由其他同學提出疑問,最后由教師對匯報的結果進行答疑、評價與總結。⑸由教師將任務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鞏固練習,鼓勵學生自行完成。⑹教師將任務中的一些詞語、例句及語法再次向學生們展示,幫助同學掌握所學知識,并將注意事項呈現板書,以此鞏固學習內容,以促進學生們對該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掌握。

2初中仁愛版英語教學案例

2.1仁愛版九年級上的Unit 4 SectionA 中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Learn some new words:

metal, toothbrush, ink, recorder

②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What’s it made of/from?

―It’s made of/from…

③ Learn the simple past passive voice:

(1)―When was it developed?

―Around 1998.

(2)―Where was it developed?

―It was developed in Korea.

④ Learn how to express hopes and wishes:

(1) I wish I could go into space some day.

(2) I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2.2該段對話中的任務型設計及教學步驟

2.1課前思考

由學生們自行進行分組,圍繞使用電腦的好處進行分析與討論,后由教師提出任務:What is the computer used for? 鼓勵學生們進行獨自思考或組內配合以找出恰當答案。

2.2課堂呈現

(1)短語呈現

由教師將短文對話中的詞匯應用于實際對話中,例如:可詢問學生,What’s it made of?或What’s it made from? 并用實物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們總結出be made of + 材料/ be made from + 材料的區(qū)別。

(2)生詞呈現

由教師準備牙刷、 墨水、 紙等一些實物,將單詞與實物結合于對話之中,例如T: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S1? S1: it is a toothbrush.

⑶看圖對話

選擇兩個學生作為一組以模仿書本上圖片進行英文對話,以達到將所學單詞與短語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目的,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

2.3聽力訓練

由學生們通過聽錄音回答教師所提問題,回答后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核對,并鼓勵學生做好整改工作。所提問題可為:What’s the model rocket made of?

2.4板書答疑

由教師隨機選取兩名學生閱讀書本上的英文對話,并提出疑問,由教師將所提疑問整理于黑板上,及時答疑,重點講解例句。

2.5鞏固與練習

由學生自行將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采用英文復述的形式進行匯報,后完成課后練習,練習題包括短語填空、單詞填空、時態(tài)更改及同義句判斷等。例: My mother allows me to use her cellphone.(改為被動語態(tài))

3小結

針對目前我國所存在的教育現狀,初中仁愛版英文教材所采用的任務型教學設計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中的缺點,也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該教材中每堂課的設計由簡到難,更便于學生們接受,在了解了該堂課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個班級里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參與進來。綜上所述,初中仁愛版英語教材是目前最適合任務型教學設計的教材之一,該教材將新型教學方法與語言能力的應用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改善了以往部分學生對英文學習的抵觸心理,幫助教師更好的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找出更好的溝通方式,以此不斷提高初中英文的教學水平,可將此種方法進一步改革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Clark HH.Using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第7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初中英語;教學;應用

任務型教學主要是以完成任務為中心而展開的教學方式,它主要強調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設計。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設計的特點

任務型教學方式改變了之前一成不變的模式,是初中英語老師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互聯(lián)系,學生真實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思考及討論教學內容,總結教學答案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意義,與生活相聯(lián)系。它主要包括這三個特點:(1)任務型教學主要強調運用語言交流來學習教學內容,教師不會單純的說教。(2)要把教學的實際內容引進生活情境。就像在學習動物名稱、顏色、天氣等話題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情境的模擬,伴隨著實際生活掌握所學的知識要點。(3)把學生的個人經歷當作學習英語的重要來源,學習的內容要與生活相聯(lián)系。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設計追求的目標

任務型教學的原則包括:(1)英語語言表達要有一定的真實性,不能胡亂編造,忽視語言自身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加以利用,保證學習效果。(2)學習真實功能和形式具有一致性。這句話是指不能只在乎學習的表面形式,還要注重學習的實際效果,只有在兩者互相結合,互相聯(lián)系的基礎上保持形式與效果的統(tǒng)一性,這樣才有利于學習的目的。(3)保持教學任務的互相遞進,各個任務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是指教學任務的設置上,老師不能只是單純的設置一個教學任務,與其他的教學任務脫離聯(lián)系,如果這樣的話,沒辦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

三、提倡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方法,老師在實行該方法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教學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指在任務型教學活動開展之前,英語老師應該先知道這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什么,通過任務型教學方法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以及在這期間教學活動是否符合現在實際,并不是單純的紙上談兵。(2)教學活動要聯(lián)系小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要符合實際,不要偏離教學軌道。只有這樣,教學活動才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掌握學習英語的技能,提高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3)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獲得、處理、和使用信息,如果可以用英語和其他人交流,發(fā)展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對話。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只單純的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方式在現代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們掌握任務型教學方式的特點和原則下,追求一定的教學活動目標,落實到真正的教學課堂中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綜合利用語言學習的能力。

第8篇

1.文字云圖的高中英語可視化教學具體設計

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第一步,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并對學生所出現的發(fā)音錯誤予以糾正;第二步,教師就單詞以及詞組進行講解,并對句子主要含義進行歸納;第三步,教師帶領學生找出存于文章中的主旨句子。教師在課前應該準備好教材的電子版文件,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安排學生對段落所具有的文字云圖進行解讀。以牛津英語(江蘇譯林版)某課為例,學生在解讀云圖時,發(fā)現關鍵詞為white,water,used等(如圖1所示),通過對云圖進行使用,學生歸納出段落的主旨為進行對照,學生就可以確定段落所具有的主題句就為第二段的句首句子,這樣,學生對于該類英語所具有的題材特點就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結合語境進行猜詞是可視化應用的又一種表現。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時,不會像以往那樣直接將詞匯意思告訴給學生,而是會將詞匯一般使用的語境告訴給學生,然后帶領學生對詞匯所在語境進行觀察,并試圖猜出詞匯真正含義。例如句子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nourish在該句子中為什么詞性,學生通過對句子進行觀察,發(fā)現該詞匯在句子中存在的形式為被動語態(tài),所以回答該詞匯在所講解的句子中是動詞詞性。然后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對nourish云圖進行觀察,認為課文中該詞意義是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這個單詞主要同hair、student等名詞進行搭配使用,但尚不能明確該詞意思。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植物在土壤中可以被怎么樣,學生能較為容易地說出被滋養(yǎng)等等回答,這樣學生對于的意思就有所理解了。通過對云圖所具有的可視化特點進行使用,對于以往英語教學活動中將詞匯同語法分離開來的錯誤思想予以改正,在進行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所有被輸出的線性序列在包含詞匯的同時也包含了語法。如果對某個詞進行了選定,那么通常同這個詞一同使用的另外的詞也很可能也被選定,進而也選定了與之相關的語法結構。

2.結束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文字云圖非常易于被高中英語教師掌握,當前時期,隨著教學媒體以及教學工具的日益多樣化,可視化教學設計也變得越來越完善,能夠更好滿足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共同需要,對于教學成果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作者:張瑛 單位:陜西省宜君縣高級中學

第9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學生中心;小學英語教學;教學設計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取溝通的技能,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和課堂上的教學組織息息相關,因為課堂教學活動是事先計劃、目標明確、組織良好、充滿積極的互動。在過去,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教師的講授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況,教師的教學為單純的知識服務,為教科書和考試服務,過于注重語言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現代的教學理論提到: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引領。因此在現代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不應該限于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跟隨,更不能只限于詞匯、語法和句式的講解。教師應該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和指引學生享受教學過程,從而快樂地學習,并提高自身的語言學習能力。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全國的英語教學大綱第一次明確要求:“英語教學要貫徹任務型教學模式?!币虼?,任務型教學是順應這一教育趨勢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是“輸入和互動假設理論”。語言學家克拉什明確區(qū)分了在語言教學中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這兩個概念。學習目的明確,是通過教學來學習語言的過程。而習得是潛意識的,是通過交流來完成語言學習的。他強調只有通過運用一門語言進行交流,才能掌握這門語言,而不是通過訓練該語言技能和僅僅學習其中的語言點。他認為,學生僅能通過自然的語言習得來掌握這門語言,需要足夠的多方位的語言輸入,輸入必須有趣,和交流有關聯(lián)。

Long也同意克拉什的理論,但是他指出,語言的習得可以通過對話的互動來進行,他更注重如何讓學習者理解語言的輸入。朗文認為,習得不僅是“故意的互動”,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簡單的語言點,而是多方位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因此在語言學習課堂上,學生必須有意識地互動,也就是設計任務來互動。

許多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任務型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認為語言輸出不能確保學習者習得語言,語言的習得最主要的步驟來自互動、意義協(xié)商和語言的輸出。這些任務學習者可以通過任務實施來實現,然后獲得語言的習得。

第一個將任務型教學法寫入教學大綱并進行操作的Prabhu,他曾經說過,當學習者的思想只關注任務時,可能比他們只關注他們正在使用的語言學得更有效。

Willis給出了如何使用任務型學習法的原則,她要求學習者“用幾種交際目的”及“為了實現(任務的)目標而審閱文本的意義”去完成任務,任務要求學生參與讀、聽或復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任務的定義

任務型學習理論是交際法在最近20年的發(fā)展趨勢,它使課堂

教學從語言應用向語言實踐模式轉變。下面是任務的不同定義:

任務是一種活動或者行動,它通過練習和理解語言來執(zhí)行。

任務通常要求教師明確怎樣才能算是成功地完成任務。(Nunan

1988)

任務是自由地或者有一定程度限制地為自己或者為別人做的事情,例如,給籬笆油漆,為小孩穿衣服、填表、買鞋子等,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許多事情。

通過目標明確的任務,完成一項交流的任務,達到最終的目的,創(chuàng)造出能為別人欣賞的最終成果。例如,列出事情的原因、物體的特征,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清單,或比較兩幅圖畫或文段來找出不同之處,解決問題或設計出一本小冊子。(Jane

Willis 1998)

任務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利用手頭的資源,包括利用語言的形式、功能和技能完成一些任務,任務的設計和學習者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三、任務型教學的特點、優(yōu)勢和弊端

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是內容的安排更為靈活,任務的安排是漸進的。設計任務是教學大綱設計的開端,它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經歷和評價進行評估。任務型教學的教學大綱最重要的要素是為教學材料的選擇、優(yōu)化和排序制定標準。下面介紹任務型教學的特點、優(yōu)勢和弊端。

1.特點

任務型教學強調通過互動來學會溝通,把真實的語言材料帶入學習場景中。它注重語言本身和語言學習過程,認為學習者的個人經歷是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它也盡力把語言的學習和真實的語言交流活動結合在一起。任務的設計目的是學習者能運用語言來輸出,來交流。(Willis 1996)

2.優(yōu)勢

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表明,如果只是去死記硬背語法和語言點,不可能熟練和正確地運用語言。詳盡的語言點學習和語言交流的結合可以比單純的語法學習更能提高學習者的能力,參與和實際生活相關的語言交流活動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者的水平。基于交流的課堂教學和清晰的語法解釋融合在一起,會比單純的語法講解或者忽視語法教學有效得多。當語言學習者想方設法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交流時,他們會很容易通過語言交流活動來理解、吸收和消化它們。而當學生全力以赴地參與任務時,他們的語言習得能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弊端

有人提出,任務型教學對初學者并不合適。還有人提出,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只能接觸特定語言學習形式,而忽略了其他的形式(例如,討論和辯論等形式)。

四、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

在語言教學時,我把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結構和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景綜合起來,設計了一些教學活動,并對此做了記錄。

1.任務型教學的結構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不斷發(fā)展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它以學生為主體,吸收了幾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精髓,增添了任務的設計,從而使語言的學習變得更深入、更國際化。Nunan指出任務型教學包括五部分:教學目標、教學輸入、活動設計、教師或學生的角色和情景的設定,任務不是這五方面的總和,而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任務。Jane Willis也提出,任務包括三部分:任務前、任務環(huán)和任務后。這三個部分得到很好的設計,從而創(chuàng)造了四個語言習得的良好條件,為不同程度的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機會。

2.教學中的一些構思

當我們設計一些教學任務時,教師的角色是設計者、研究者、組織者、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我們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和基于任務的原則,也應該堅守以交流為主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練習目標語言的機會,盡量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語言。

3.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任務型教學的目標是把語言學習的四個技巧融合起來,先讓學生熟練地練習語言,從而做到熟練、正確地掌握語言。任務型教學通??梢苑譃槿齻€步驟來進行:

(1)任務前(pre-task)

教師設置情景,介紹話題,引入任務,并向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必需的語言支持,介紹有用的詞匯和短語,幫助學生理解任務指令并準備執(zhí)行任務。

(2)任務環(huán)(task-cycle)

①任務(學生兩人或小組活動)

②計劃(學生準備向全班作匯報)

③匯報(一些小組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報告或輪流匯報)

(3)任務后(post-task)

①分析(學生分析課文或錄音中出現的一些語言特點,并分析其他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任務的評價:自評、小組評、教師評)

②操練(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包括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等,完成與任務有關的作業(yè)或拓展性的作業(yè))

4.幾個設計

任務型教學任務的設計很重要,任務的設計必須作為一個有用的環(huán)節(jié)與語言教學聯(lián)系起來,學生會更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他們會又興奮又期待。由于學生語言知識水平有很大差異,教師要為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任務。下面是幾個任務設計案例:

案例1:猜測任務的設計

蓋住物體。需要辨別的物體先用布蓋住,要求學生去觸摸和猜測,在回答完“What’s this in English?”之后,學生可以打開那塊布,讓全班學生知道那個物體的名稱。

展示物體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部分猜測物體的名稱。如,要猜測香蕉時,學生不能看到整個香蕉,只能從裝香蕉的箱子的一個口子看到香蕉的一部分。

用各種方法猜?;静襟E是:(1)畫一個幾何輪廓,并使之能繼續(xù)畫另一個物體A或B的輪廓;(2)增加其他輪廓,要求學生猜測。設計猜測任務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猜測過程中能學好語言,獲得成功的體驗,發(fā)揮其想象力。在設計猜測任務時,教師必須確認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關聯(lián)性。同時,教師要細化猜測的規(guī)則,注意完成任務的過程、時間和紀律要求。

案例2:詞語

Task1:列清單。你們能寫出多少英語單詞?時間限定為一分鐘,兩人小組寫出并讀出他們的單詞,然后教師問哪一組找到的詞匯最多。

Task2:分類。你們如何把這些詞匯進行分類?兩人小組,把單詞按類別分類,鼓勵學生添加更多的詞匯。

Task3:比較。與其他組同學比較,你列舉的種類和清單有什么特點?找出不同的種類。

Task4:分享個人觀點。你的同伴喜歡或不喜歡哪一種運動、食物?找出你們共有的三種。

案例3:教學“bread”

T:Do you know how to read it in English?(Showing a picture of bread.)

S:No.

T: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with “ea”.

S:(All the students begin to think and find out the following 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 please read them and tell me how to pronounce “ea” in each words.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 you know,sometimes we may pronounce“ea”[i:],but sometimes we may pronounce “ea”[e].

Here “ea” in bread should be pronounced [e],the same as head.

S:OK,we can read it (bread) [bred].

5.任務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1)關注個體

教師要關注他們完成任務的過程,及時鼓勵和表揚學生。教師應該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任務,讓層次高的學生吃得飽,

對學困生要降低要求,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完成任務最好的辦法是小組活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與其他人的合作。

(2)關注任務的可操作性

一些任務設計得可能很好,學生也可以很好地進入學習狀

態(tài)。但課時和空間是有限的,教師必須確認任務的目的,然后快速而清晰地解釋任務規(guī)則,這樣學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更好地完成任務。

(3)關注教師的支配功能

任務完成成功與否取決于設計和組織。教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師是設計者、示范者、參與者、組織者、監(jiān)控者和評價者,因此教師不但要給學生提供幫助,還要檢驗任務的可操作性,組織學生有效地執(zhí)行任務。

任務的設計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任務型教學表現為學生是主體,任務是重點,活動是方法,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運用語言交際的真實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任務型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法的教學觀念,它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它給課堂帶來了活力。同時,任務型教學模式中任務的設計和實施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素質,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1982.

[3]Nunan,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Willis,J.&Willis,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7.

[6]Willis,J.&Willis,D.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Heinemann ELT,1996.

[7]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8]惠幼連.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9]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

[10]余廣安.任務型教學:定位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

第10篇

近年來,以傳授理論知識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已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實踐取向”為主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逐漸被社會所關注。那么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yè)英語技能人才,已成為我國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研究的一項首要課題。

1 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方式是以重學會,輕會學,重教材知識,輕生活世界為教學設計方式。教學設計以知識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知識的傳授為其突出特點,是知識本位的教學設計方式。這種教學設計忽視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個性特點等發(fā)展,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很大的障礙,使學生成為學習知識的工具。事實上,學生學習知識本是為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與進步,而知識本位的教學設計卻將知識本身當作了教學目的,成了為學習知識而學習知識。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教學設計理論的發(fā)展以及知識本位教學設計的弊端不斷顯現,傳統(tǒng)英語教學設計應走出知識本位的誤區(qū),這已成為教育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共識。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該文主要從這三方面探討。

1.1 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目標設計缺乏實際應用性

現階段我國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通常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教師在課堂上過多注重語法、詞匯、句型等教材內容的講解,缺少對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大都采用翻譯教學法為學生授課,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2)目標設計與測試相結合

當前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上更多地關注學生考試結果的好壞,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多與應試相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上經常是講授的內容與考試的內容密切相關。

1.2 教學過程設計現狀

當今在我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主要是以教師講授教材內容為主,極少涉及適合學生特點的,與學生生活背景及就業(yè)密切相關的實用知識的內容。學生用了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基本知識,但學習及應用效果卻大打折扣。這種原有的英語教學設計模式不能滿足我國應用型大學英語教育發(fā)展的實際要求,與時代的發(fā)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教學評價設計現狀

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教師在英語教學評價的設計上多采用終結性教學評價。這樣就會形成教師和學生過多地關注英語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綜合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只能是一種結果性評價,不能從多方面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系統(tǒng)性評價。

2 對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2.1 教學目標的設計

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師應堅持“以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培養(yǎng)“懂專業(yè)、技能強、能合作、會做事”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英語人才為主。在教學目標設計環(huán)節(jié)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應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出發(fā)點和歸宿。

2.2 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英語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專業(yè)的特點、生活背景及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實際,采用相應的英語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合理地設計適合學生專業(yè)及有益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2.3 教學評價的設計

第11篇

關鍵詞:中職 英語 教學設計

隨著我校專業(yè)優(yōu)化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學校的各項課程教學改革也在繼續(xù),對英語課程的定位也進一步明晰。為此,我們提出對中職英語教學的設計應從多方面進行改進。

英語課程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中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是衡量其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現代化企業(yè)選人用人的必要標準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困境,課程地位低等、教師職業(yè)成就感低微、學生學習情緒低沉、教學效果低產出現象依然十分突出。深究其理,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主要根源之一。

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預設性,它是對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要使預設的教學設計轉化為生成性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就必須選擇和運用合理的教學設計理念,形成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有效教學設計。

一、中職學校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現狀

由于先進教學理念的缺乏、先進教學設備的匱乏,中職學校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仍按傳統(tǒng)模式進行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仍是活動的主體,是課堂的信息源,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客體,是被動的接收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習慣性地把字、詞、句講解及練習(exercise)作為課堂內容的主要部分和教學時間分配的主要部分,語言的輸入明顯占據了課堂的主要地位。教師沒有充分根據實際設計任務(task)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和對完成任務過程的監(jiān)控及指導,學生水平和能力的差異沒有被充分考慮,分層教學的作用沒有較好地發(fā)揮。

二、低效教學設計存在的原因

1.對職業(yè)教育和中職學生的特點認識不足

中職教育是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勞動者的教育。大部分中職學生畢業(yè)后將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其培養(yǎng)目標、內容及方式與初、高中教育明顯不同,不是升學,而是要具有必備的勞動技能和發(fā)展?jié)撃堋?/p>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尤其關注知識的積累,重考試,重成績(分數)。而中職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學會操作、熟練技藝,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A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理念和方式是不適合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實際的。

2.對中職英語教育的目標和功能的理解不透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yǎng)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中職英語應該是實用的、基礎的、簡單的、適應學生能力的、有職業(yè)特色的英語,而不應該是考卷上試題的組合,不是把知識體系積累當做首要教學目標。學習英語旨在有助于學生基本素質的提升、有助于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而不是適應考試的需要。

3.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尚未解除

實施課程教學設計的是教師,教師的職業(yè)動力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師能否積極改進教學設計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根據上海市的一項課題調查結果顯示:中職英語教師崗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34%的教師對從事中職英語教學的興趣不高。他們更多的教學動力源于教師的良心(57.89%)、社會責任感(28.95%),而工作動力的比例(18.42%)是最低的。工作動力的不足和職業(yè)認同度的降低必然導致職業(yè)倦怠,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極大地限制著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升和教學改革及創(chuàng)新措施的實踐。

三、提高教學設計效果的對策

設計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改變教學設計也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正所謂“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改進中職英語教學設計的效果既要遵循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又要尊重中職教育和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同時,推進教學設計改革的執(zhí)行者則是教師本身。

1.教學設計需建立在高效的語言教學觀的基礎上

以語言知識為目標是我國外語教學的典型特征,此目標的建立必然導致英語教學重語言輸入、輕語言輸出。而實際上,語言知識靠輸入,語言能力靠輸出。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故語言輸出應該占據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地位。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設計時須從傳統(tǒng)的中式英語教學觀向西式英語教學觀轉變。

西方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趨勢是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其表現形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途徑、以語言功能和技能為目標,其語言教學理念的實質與《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2009版)》所述內涵是一致的。

2.幫助學生樹立“大語言學習觀”,提高學習能力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大語言學習觀”,有必要借助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提高設計的維度。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人們交往途徑及交流形式的拓寬,英語語言學習不僅僅再束縛于以字、詞、句、語法規(guī)則為中心的傳統(tǒng)對話和語篇范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教學手段豐富設計內容,活化語言學習的語境,例如運用產品說明書及維護使用說明、英文歌曲、英文電影文本和視頻、英文人文故事、現代公司合同、信函等。尤其是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而言,學生將來面臨的不是基于語法規(guī)則的選擇與填空,而是基于語用環(huán)境的交流和溝通。學生懂得用英文問候和致謝、可以理解對外交際場合的風俗差異、能識別若干個數控裝備部件的簡稱、能說出常用電子產品的英文縮寫等等就是語言能力的體現。教師教學設計的重心應該是使學生學會在什么語用環(huán)境下使用什么字詞句,可以達到有效溝通,順利完成崗位工作。

同時,中職英語教學同樣需要著眼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技能,包括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掌握了語言技能,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語言學習也才能成為有源之水。

3.遵循中職學生自身特點,有效運用現代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必須緊密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只能是空中樓閣。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和能力的相對較低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教育部職業(yè)教育專項研究課題《中等職業(yè)教育對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的研究》的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中職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沒有達到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初二年級的要求,且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同時,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運用,例如任務教學法。在我國英語教育領域,任務教學法的運用已成常態(tài),職業(yè)院校的英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與要求,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目的明確、操作性強的課內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語言、培養(yǎng)技能,提高語言綜合應用的能力。然而,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實踐中,任務教學法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仍有有待優(yōu)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的任務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列出學生喜歡的有英文名字的電視節(jié)目或有英文字幕的英語電視電影或歌曲名等。同時,教師需要區(qū)分任務(task)和練習(exercise)的差別。“Task has a nonlinguistic outcome while an exercise has a linguistic outcome.”For example: When listening to a weather forecast and deciding what to wear, the learner will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and identify the predicted max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day if task-based teaching is adopted, while the learner will listen to an aural text and answer questions afterwards on whether given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in an exercise-oriented way.”(龔亞夫,2001)教師還需要設計對任務的監(jiān)控和指導,而不是布置任務后將監(jiān)督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視作非必要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的過程既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又可以在學生遇到語言問題時幫助他們克服害怕犯錯誤的心理(我們應該把錯誤看成努力和學習的標志),繼續(xù)完成任務。面對同一個問題,對不同英語語言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并監(jiān)控(幫助)實施不同的任務項目。

4.提升教師從教能力,提高師德修養(yǎng)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僅在于傳授的本領,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與鼓舞。”面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困境,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始終牢記我們責任的是教書育人,教會學生說英語,學會學習英語。所謂基礎差的學生,其實都有一定的語言形式和知識的儲備,只是缺乏交際應用的刺激。而怎樣才能調動不同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活動任務,愿意開口說英文,則是中職學校英語教師亟待探究的問題,也是教學設計急需解決的難題。

教育提倡寓教于樂,從事職業(yè)教育的教師必須樂于教學、鐘情教學,才能夠有充足的毅力去探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也才能在探究中獲得快樂。正所謂“有教無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可能是應試教育的弱勢群體,但他們同樣具有學好專業(yè)本領、出色完成任務的潛能?!洞缶V》中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勇于實踐、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苯處煹慕虒W設計同樣需要具有人文關懷和啟發(fā)作用,方可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結束語

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具有其內在特點,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實施的研究與實踐,不斷總結教學得失,提高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繼續(xù)學習能力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龔亞夫 Shenzhen Daily [J].廣東:深圳日報社,2001。

[2]夏紀梅 馮芃芃 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Paul Seligson 林立 汪曉陽 幫助學生說英語[M].江蘇:譯林出版社,2007。

[4]《重慶市中職學校英語教學情況調查》課題組 重慶市中職學校英語教學情況調查及對策建議[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第12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嘗試;素質教育

隨著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在現代化多媒體電教手段的輔助下學生學習記憶知識已經大為方便與靈活,故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分段切割教學已經成為教學設計過程之大忌,從而對于廣大英語教師來說,整體教學應當成為首推的考慮與選擇。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綜合能力和技巧的訓練是整體教學的支架。只有通過這些方法才能使學生鞏固、擴大英語基礎知識,全面發(fā)展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從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筆者就以The necklace為例,在實際教學中獨辟蹊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和步驟。

1. 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英語單詞 通常而言,在戲劇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并不多,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除人名外,共安排了23個生詞和詞組,這與常規(guī)課文教學中的40-60個生詞、詞組相比則是天壤之別了,無形中這也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和記憶上的方便。 在導入新課時筆者采用幻燈片的形式將所有單詞逐一呈現,并對重、難點詞匯配以典型例句, 通過反復的頌讀和操練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景中牢固記住拼寫并學會熟練應用;同時,以單詞為線索,邊學單詞邊完成對課文的整體閱讀,以使學生盡快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認識。在整體閱讀中讓學生感受到戲劇場景的變化,讓學生留意舞臺說明。這樣通過整體閱讀與教學,學生大體上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配以相應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強化的目的。

2. 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語言訓練 通過閱讀,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然后針對某些具體的日常用語、交際語言進行情景化訓練 ,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tài)、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提高能力的過程。

(1)假設對話場景。如在The Necklace 一課中筆者著重對How about… 進行如下操練: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English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Gao in Class 274.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

A:Yes,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 It's greatly wonderful and helpful to us very much.

(2)簡要說明課文中交際用語的使用場合。如why not/why don't you…句型通常用來表示建議、提議等。

eg: Why not try again ?

Why not tell me as soon as possible?

(3)在教師精講精練的基礎上,將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對語言點的講解不宜過多、過細,要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同時要注意方法的多樣化。如本文筆者就著重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中的否定轉移(transferred negation),cost,marry,worth等進行了講解和練習。在講授否定轉移時采用英漢對比法:

eg:①我想我不認識你。I don't think I know you.(而不能說I think I don't know you.)②他想他不認識你。He think he don't know you.

由此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總結出否定轉移的規(guī)律:當主語為第一人稱,謂語為think,believe,suppose等表示想法、意念含義的動詞時,通常將賓語從句中的否定詞移為主句。cost采用聯(lián)想法,順便讓學生復習鞏固一下其他表示“花費”含義的相關詞匯(spend,take,pay)的用法和區(qū)別。Marry采用歸納法,可以先給出學生例句,然后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歸納并掌握其用法。Worth采用分組討論和學生講授法,然后教師及時加以指正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有效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從而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編排對話 剛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原課文中的對話,要求學生盡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用流暢、自然的語言,配以表情、動作,再加上一些小道具,生動形象地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交際場景。通過表演對話把“死” 的書本知識重新回歸到“活” 的現實生活中,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更加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另外,表演對話也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再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提高要求,給學生提供內容梗概,讓學生自己編排情節(jié),設計場景,組織語言,安排細節(jié)。教師只提供劇本,讓學生既當導演、又做演員,自導自演對話。自導對話對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語言駕御能力,能靈活、純熟地使用所學知識,組織對話,語言正確、準確、流暢、自然,它給學生提供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交際場景,有效地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自導對話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學生可自行設計不同的場景、細節(jié)和語言,發(fā)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4. 開放式作業(yè) 作業(yè)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討論人物形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本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進行多角度的透視分析,同時寓思想教育于課堂語言教學中。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guī)椭鷮W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2)續(xù)寫課文結尾。學完本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原對話續(xù)寫故事結尾,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自己構思新穎獨特、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查閱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Internet、圖書資料去查閱和了解有關作者、課文等的背景知識以及邀請、舞會等西方文化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這樣又能促使學生逐步意識到英語是窗口、是橋梁、是工具,通過它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社會文化,是與世界交流、溝通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o必修)英語第一冊(下)[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o必修)英語第一冊(下)教師教學用書[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定结县| 鄂州市| 岫岩| 灵山县| 巴彦淖尔市| 洪泽县| 龙州县| 阿图什市| 静海县| 涞源县| 手游| 陈巴尔虎旗| 榆中县| 婺源县| 靖远县| 城口县| 绿春县| 名山县| 运城市| 巴东县| 贵溪市| 饶阳县| 原平市| 奇台县| 澄江县| 重庆市| 泸州市| 彭泽县| 原平市| 镇坪县| 田林县| 武平县| 周口市| 浙江省| 沽源县| 榕江县| 成都市| 和龙市| 柘城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