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19: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蝙蝠俠開戰時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黑暗騎士》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于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為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來源:文章屋網 )
剛推出《蝙蝠俠3:黑暗騎士崛起》(2012)的諾蘭,已經憑借“新蝙蝠俠三部曲”,《盜夢空間》(2010)等一系列影片成為好萊塢屈指可數的大牌導演之一。但作為一名出色的導演的同時,諾蘭還是一個患有紅綠色盲,從小被森嚴家教所管束的可憐孩子。諾蘭自己常常在這兩種角色中徘徊。但對于其他人來說,他卻是一個擁有完美人格的導演,一個紳士導演。
“一直拍”
7歲時迷上父親買回的超8攝影機;9歲時拍攝逐格科幻片;12歲時知道自己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導演而且十分清楚自己想拍的什么;18歲完成一部超低成本電影的拍攝制作;大學時代拍攝了三分鐘黑色驚悚短片《蟻蛉》(1997);28歲時用一年的業余時間拍攝了第一部70分鐘黑白長片《追隨》(1998);30歲,一部《記憶碎片》(2000)被列入邪典電影的典范;40歲因《盜夢空間》名聲大噪;跨度七年的三部《蝙蝠俠》使好萊塢第一超級英雄再次抖起其令所有敵人為之顫栗的巨大黑色翅膀。
童年時,他皺著眉頭躲在攝像機后面指揮小伙伴拍攝,長相斯文的他曾提著攝像機跟著街上的行人和狗狗一路瘋追;《蝙蝠俠》的片場,他像個瘋狂的指揮家一樣,不過他用的是直升飛機、卡車和機械槍而不再是樂器。然而,無論如何,他看起來好像一生都在做這件事,因為他確實是。
無論是獨立制作還是好萊塢體制內的大片,無論是警匪片,懸疑片還是科幻片,諾蘭作品的主題都十分統一,只不過是“用了所能掌控的各種形式”,“差別僅僅是到后來,電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長”。
與許多大牌導演習慣于為達到預設的完美場景而無限期的等待不同,諾蘭從不讓制作流程把自己定死。“一直拍”就是他的信條。這是他從《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中學到的:當時要拍一場大戲,腳本中描述的這場戲有漂亮的遠景,然而天公不作美,起了大霧,能見度不足三英尺,濃得都看不到人從里面走出來。結果人們都問,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此的陰森可怕,讓人不寒而栗。
無情的敘事者,最愛膠片
諾蘭曾經先后在英國黑利伯瑞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文學系就讀,與兩名同樣讀文學系的兄弟相比,成績并不是太好。不過,他在讀英國古典小說家格雷厄姆·斯維夫特的小說《水之鄉》時發現,敘事時序并不需要按照前后順序依次進行,閃回、閃前乃至全盤打亂,在小說當中都是常態。“小說家已經享受了幾個世紀的敘事自由了,我覺得導演也應該享受這種自由”——這個頓悟成就了諾蘭的標志性導演風格。
從《追隨》到《記憶碎片》,從《致命魔術》(2006)到《盜夢空間》,諾蘭從來不愿意老老實實講故事,不愿使他的觀眾松松垮垮的坐在椅子上,左手拿著可樂,右手往嘴里送爆米花。企圖給大腦休息的人,在觀影時必然少不了向坐在身邊的人問一句:“剛才發生了什么?”
諾蘭喜歡給我們講酷酷的故事,而不擅于在作品中放入溫情的催淚彈。偏向敘事讓他難以在情感上投入,他自己也承認,在電影中并未去協調黑暗與光明的平衡。因此,不少影評人批評他的電影缺乏人情味,把他稱作“一個拍冷血電影的冷血家伙”。
然而在卡梅隆拿起了3D眼鏡,邁克爾·曼完全轉型為數字格式,羅伯特·澤米基斯現在只用表情捕捉技術,連年邁的馬丁·斯科塞斯都在籌拍3D電影時,年輕的諾蘭卻是一個技術上頑固的保守派,表現出對膠片的忠誠與熱愛。
也許是因為首部作品《追隨》的班底過于簡陋,諾蘭對技術的渴望早就在失望中走向崩潰,到《記憶碎片》的劇本熱氣騰騰出爐時,諾蘭決定放棄一切可以使用的好萊塢特技,完全靠剪輯技巧和色彩對比,來制造勝于特技的效果。
在整個好萊塢都進入了數字時代的今天,諾蘭還仍然堅持用剪切膠片的方式拍片。這項維持上百年的技術,在諾蘭看來是可靠程度最高的,不僅省錢,而且畫面也更加漂亮。然而,在制作《記憶碎片》時,他發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剪輯用的拼接帶了。對于3D技術,諾蘭不排斥,但也不熱衷,就連用笨重的IMAX攝影機拍攝《黑暗騎士》(2008)中的主要動作鏡頭,諾蘭都認為是在技術上的重大讓步。雖然很欣賞卡梅隆的《阿凡達》(2009),但是諾蘭認為3D本身就是一個誤導,膠片拍攝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3D的,實體鏡的3D只是讓觀眾看到不同角度,這些比較適合用于電玩之類的科技,但對于電影來說并不適合。
有些人可以選擇數字拍片,但我只是不希望有天膠片不再被使用。
這就是諾蘭的態度。
紳士的品格
據說,諾蘭在被批評“冷血”之后,曾花大力氣為《盜夢空間》注入溫暖。而生活當中的諾蘭根本不“黑暗”。無論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片場,諾蘭都表現得像個傳統的英國紳士,溫情而又有趣,待人接物紳士風度十足。不過,諾蘭的游刃有余也不是先天就有的。
28歲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第二部電影就在好萊塢拍,而第三部戲就請到了好萊塢的大牌明星阿爾·帕西諾與羅賓·威廉斯。在投資和演員上的巨大跨度使得初來乍到的諾蘭有些手足無措。但與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總是能學到很多,在拍攝影片《失眠癥》(2002)時,演員阿爾·帕西諾以無可挑剔的職業素質給了諾蘭以啟示。
在拍攝《失眠癥》時,諾蘭每天早上都會和主演阿爾·帕西諾討論細節問題。有一天早上,當他進屋時,阿爾·帕西諾正在打電話,看到諾蘭來了,他對著電話那頭說:“抱歉,我得掛了,我的導演來了”。這個情景為諾蘭注入了自信,從那之后,他知道了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與別人交流,知曉了只要彼此尊重就能夠消除隔閡。從此,他不會再在片場緊張了,也正是從這個演員身上,他學會了如何做一個令人尊敬的導演。
他是隨時可以交談的,對任何人都是。如果你是拍攝現場的一個陌生人的話,你可能很難猜出哪個人是導演,除非你每天都來,才會注意到那個穿藍色長大衣,手里拿著星巴克咖啡杯,里面卻裝著格雷伯爵茶的男人,他永遠都是這樣子。他很清楚如何讓大家融合在一起,并讓他們成為整個過程的一部分。他從不表現出自己是導演的架勢,從不為了做指示而做指示,給演員現場發揮的空間,不急不躁,如果需要調整,也只是走上來給你個溫和的小提示,甚至他沒有跟誰大聲說話。在星期三的家庭日,他還會請來墨西哥流浪樂隊,鼓勵現場所有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把妻子和孩子帶來。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稱這種執導方式為“溫和的”。
英國血統為諾蘭注入的紳士風度還體現在他的衣著風格上——他一年四季幾乎總是白襯衫加黑西褲裝扮(據說這樣的行頭他置辦了10套),春夏加西裝夾克,秋冬披大衣。為此,人們把“希區柯克之后最有著裝品位的導演”的頭銜戴到了他的頭上。
“新蝙蝠俠三部曲”
盡管諾蘭在倫敦出生,長大,上大學,但他并不像許多歐洲導演那樣對于好萊塢持“又愛又恨”的態度。對于美國和好萊塢,他都自然平和的接受,在他看來,好萊塢的生活和倫敦沒什么不同,“只是沒有倫敦那么大的霧而已”。
在諾蘭看來,一些典型的英國電影正是借助好萊塢的強大支持才在票房上獲得成功。確實,讓全世界電影人尊敬的懸疑大師希區柯克不也正是在好萊塢迅速竄紅并成為經典的嗎?同樣擅長懸疑題材的他,如果能夠將藝術與商業相結合,無論對于他個人,還是他的忠實粉絲都是有益的。
距離華納公司重啟蝙蝠俠系列已過去9年,從第一集《開戰時刻》取得良好開端,令這個超級英雄系列再次重生,到《黑暗騎士》獲驚人票房和口碑,再到這一次《黑暗騎士崛起》的終結,諾蘭不僅讓這個漫畫人物重新煥發生機、讓克里斯蒂安·貝爾成為一線明星,也讓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好萊塢星光大道上。諾蘭不是第一將蝙蝠俠題材搬上熒幕的導演,但卻是第一個讓它風靡全世界的人。
諾蘭堅信,電影不代表通俗和淺薄,娛樂也可以是嚴肅和復雜的,這可以通過電影完美地體現出來。在他看來,哪怕是漫畫改編的電影,也一樣需要曲折的劇情和深刻的內涵,從領銜主演一直到配角都要精心挑選,攝制過程巧妙而高效,數碼特技的使用要簡潔,影片的結構和情節設計則要大膽。這些自我要求,在“新蝙蝠俠三部曲”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它們并列在一起時,不是對漫畫的簡單再現,也不是落入俗套的英雄片,而是賦予了強烈的人文意義。
No.1:《還珠格格》錯過團
《還珠格格》這套劇捧紅了N個人,影響幾代人。直到現在每年還會重播,估計再重播個幾十年不成問題。但當年這套劇背后的那些錯過,實在是比劇本身還要精彩。
苦主一號:李婷宜。瓊瑤喜歡大眼美女,李婷宜那會兒剛演了成龍大哥的《一個好人》,風頭正勁。當時瓊瑤阿姨手頭兩部戲一起拍,力氣主要用在《蒼天有淚》上,《還珠格格》有點不太招待見,于是李婷宜“聰明”地判斷這套劇火不了便推掉了,后來,她的角色給了一個叫趙薇的菇涼……
苦主二號:陳德容。看瓊瑤劇的對她都不陌生。那時瓊瑤有多寵她?“阿姨這里有套新劇叫《還珠格格》,小燕子和紫薇你隨便挑……”結果她放棄了,多年之后提起這事來還后悔。
苦主三號:吳奇隆。很多人奇怪為什么《還珠格格》里有蘇有朋和陳志朋,為什么就沒有同為小虎隊的吳奇隆。事實上瓊瑤接受采訪時說她曾經跟小虎隊約定,三人同上一臺戲,但熟悉四爺履歷的都知道,1997年,吳奇隆當兵去了。于是便宜了周杰。不過多年之后,周杰已經成為“萬人嫌”的代名詞,而吳奇隆依然是四爺。
苦主四號:黃海冰。什么,你不知道這號人?那時他可火了,看到遞過來的劇本和那個叫“爾康”的角色,他的原話是:“一部小制作臺灣肥皂劇而已!”好吧,你贏了!贏得真活該啊!
No.2:王珞丹&白百何:掐,往死里掐
王珞丹和白百何長得有點像,風格也都是爽朗范兒的北京大妞。這倆人的恩怨,說來話長。
《奮斗》一套劇同樣捧紅了文章、佟大為等幾大主角,當年選角的時候,米萊這個角色導演想讓白百何來演,結果你猜怎么著?白百何和老公陳羽凡跑去德國看世界杯去了,于是王珞丹憑借這部劇一炮而紅。
后來《失戀33天》找上王珞丹,王珞丹看完劇本覺得黃小仙跟米萊太像了,不想再繼續重復同樣的角色,于是推掉。然后導演扭頭去找了白百何。后面的事,我想不用小編說了。
No.3:鐘漢良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要小太陽干嘛?
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流星花園》依然是經典中的經典。言承旭大人因為道明寺火了,從此一路男神到現在。但是,開始這個角色并不是給他的,而是:鐘!漢!良!
各位親,你們能想象溫文爾雅的小太陽留起鳳梨頭痞氣十足的樣子嗎?反正本小編是不敢想。那時柴智屏一再邀請鐘漢良出演,連大S都跑來勸他,但考慮再三,鐘漢良還是拒絕了。多年之后提起來,他并未后悔錯過《流星花園》,“其實那個時候我早就過了偶像劇的年紀。”
No.4:舒淇 誰說涼茶能敗火?
今年金馬獎影后的桂冠被章子怡奪走,她跟當年發掘自己的李安大人熊抱的場面讓人動容。地球人都知道,《臥虎藏龍》里的玉嬌龍這個角色是章子怡的起點,她正是憑借這個角色一步步成為“國際章”。然而,玉嬌龍差點就不是她的,而是舒淇的。
如你所知,舒淇當年是艷星出道,多年之后那句“我要把我脫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讓人唏噓,不過她這話晚說了好多年,《臥虎藏龍》考慮讓她出演的時候,她在經紀人的安排下去日本接拍了一個烏龍茶的廣告,于是華麗麗地錯過了這個本可以讓她揚眉吐氣的角色,電影上映之后舒淇立刻炒了她的經紀人——嗯,換成我也會這么干。
No.5:《甄嬛傳》里那點事兒
“就是矯情!”這句解氣又解恨的臺詞估計還會再火上好幾年。而說這話的華妃也是《甄嬛傳》里最搶鏡的角色之一,扮演者蔣欣直到現在還被叫“華妃”,但這個角色本來也不是她的,而是鄧萃雯的。鄧萃雯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華妃那個角色本來是我的。”她看了劇本后也相當滿意,但是因為沒有檔期而無奈錯過。眼看最后《甄嬛傳》火到不行,鄧萃雯顯然也很后悔,一再表示,“再有好的角色和劇本,如果能碰到,一定會去做。”想想看,依她在《金枝欲孽》里的狠勁,說出“就是矯情”來該是何等的霸氣側漏?
說到《甄嬛傳》就不得不說溫太醫,張曉龍借這個角色終于火了。你知道他當年錯過了什么角色嗎?說出來嚇死你!《大漢天子》里的漢武帝。傳說當年有富商看中了張曉龍,非要砸重金捧他,讓他演漢武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節操,張曉龍毅然拒絕。于是該富商撤資,整個項目重新回爐后,一個叫黃曉明的小伙子幸運地在沒丟節操的情況下得到了這個角色……幸好張曉龍大器晚成九年后終于火了,否則老天爺真是太那個了!
No.6:亨利·卡維爾 年度最悲慘備胎王
要說悲摧,前面這些人加起來都沒有亨利·卡維爾慘。2005年,剛出道的他接到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邀請,為他準備的角色是塞德里克,由于這個角色只出現了一集就慘死,卡維爾最終還是放棄了它。他的退出成就了一個叫做羅伯特·帕丁森的男孩;接下來幾年他就一直在倒霉:《蝙蝠俠:開戰時刻》PK到最后一輪輸給了克里斯貝蒂安·貝爾;《超人歸來》,本來已經板上釘釘由他出演的超人因為項目中止而不了了之,重新洗牌再來時,超人被布蘭登·羅斯收歸囊中,于是他失去了人生中第二個超級英雄并與超人失之交臂。
更離譜的事情還在后面:新007項目重啟,他被喊去試鏡最終被丹尼爾·克雷格涮掉,原因是“他太年輕”;而《暮光之城》要拍電影了,他被羅伯特·帕丁森第二次擊敗的原因是“他演愛德華太老了”!老也不行年輕也不行,我們甚至能聽到他內心的咆哮:“鬧哪樣啊,親!”
幸好今年他演了超人,否則真建議他去算算卦排排八字的說……
No.7:爸比爸比,你知道后悔藥哪里有賣嗎?
最后說一個最看走眼的事兒。《爸爸去哪兒》你一定有看,贊助廠商是999感冒靈你一定也有印象,天天口播了好幾次呢!看到這節目這么火,有一個廠商在家里不斷抽自己嘴巴:美的電器。
本來這檔節目是美的電器贊助,但節目錄制前兩期時,贊助商隨攝制組一起去靈水村實地觀摩。他們看到滿眼都是哭鬧的小孩、手足無措的老爸,他們確定這節目火不了,于是緊急撤資。他們絕對想不到《爸爸去哪兒》一炮而紅,999撿了個大便宜,花了2800萬完成了今年最劃算的一筆廣告冠名,想再贊助《爸爸去哪兒》?對不起,第二季要3.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