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1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有關人間真情的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忽略身邊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把作文變成讓學生感興趣的一樣東西,讓學生愛寫,并能通過作文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這很值得我們今日的為“作文而作文者學習”。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因而,引導學生學會真實的寫作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
二、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多接觸社會
由于“作文來源于生活”,所以作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嘗試著跳出當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傳統格局。教師可以借鑒西方小學生的一些做法,讓學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園,跨入社會,在充分接觸各種人和事之中進行有感而發的寫作,這樣做更能發揮寫作的功能:真實的反映現實生活。
美國一位女教師微笑著給同學布置了一道作文題:“我們要來找出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針對未來的職業寫一份報告,而且每個人都要訪問一個真正從事那行業的人,做一份口頭報告。”這道作文題使十三四歲的孩子感到驚訝,但他們還是遵照老師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種作文可以培養人的五種能力:抉擇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做、寫、說、思便有機的結合起來了。”有了那么多的實踐經驗,學生也就不會胡編亂造,生搬硬抄,而會把實踐中的真實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為生活服務。
與中國相比,美國學生寫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國豐富。美國的作文課不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寫作任務,而是可以在圖書館查資料或調查訪問,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準備的余地。美國作文課關注人生、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與社會、與生活是溝通的,注意處理好作文與生活源頭的關系,并且追求真實和實用。這樣,學生就會在作文中尋找到樂趣,不會像中國孩子那樣“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吐
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于是就開始寫作了。學生有許多美麗的幻想,包括荒誕無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而應鼓勵他們寫出來。語文課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靈和才智,讓學生們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例如,開展心理疏導作文課對于引導學生敢于說真話、訴真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我生氣了,怎么辦?》,《我有煩心事,怎么辦?》這種類似的作文題教師可以通過例舉一些身邊遇上的不順心的實例,引導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生氣,為什么會煩心,以及生氣時的表現,煩心時的表現都說出來。通過向全班同學的傾訴,再經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教師就要抓住火候,讓學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聲,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孩子們的童年是夢的季節,這時候往往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當孩子愿意把這些心里話都說出來時,不論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實的,教師都應該加以表揚。因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實的事情、發自內心的感受。這些真實的感受成為了寫作的第一手材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還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四、教師要在作文命題上有所創新
作文命題有時與學生的積累不一致,與學生的興趣不一致,與學生的思路不一致,這樣,學生的信息被深鎖在大腦里,作文時就會無從著手。為此應讓學生參與命題,給學生寫作的自,寫他們自己想寫的東西,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真實性可言。
作文命題不在乎“大”與“小”,而在乎能否給學生發揮“真情實感”的空間,能否給學生提供“我手寫我口”、“我手說我情”的題目才是關鍵。
1.規范命題的范圍。對于規范命題范圍這個問題,葉圣陶先生早有理論,他曾說,凡是圣明的國文老師,他出的題目應當不超過學生的經驗范圍,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的經驗范圍內,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斷不可出一些離奇的題目,離開學生經驗十萬八千里,叫學生搔頭撓肋,嘆息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方式要靈活多樣,表達要新穎生動,最好在學生下筆前,教師先親自“下水”試試,以便知深知淺,知難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訴。
1走進生活,捕捉孩子的心靈
在習作訓練中,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積極引導學生挖掘寫作之源。讓學生通過看、聽、經歷和感受,引導其進入生活領域尋找習作素材,為學生的作文練習提供豐富的源頭活水。首先要引導學生參與生活、觀察生活。教師可與學生家長聯系,轉變其觀念,讓家長把孩子帶進多彩的生活之中,讓他們積極參與生活。學校可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借助各種形式讓學生體驗生活。讓學生了解人生百態,品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窺視生活的真實面目,使他們對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對人生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有了豐厚的生活基礎,也就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資源。特別是豐富的生活,給了學生多姿多彩的精神體驗,這都為習作這種精神活動打下了情感基礎與動力基礎。其次要引導學生積累真實的生活,包括材料的積累、生活實例的積累及思想的積累、情感的積累。怎樣幫助他們“抓拍”這些一閃而過的真實“鏡頭”與“捕捉”瞬息而逝的思想火花呢?讓學生記日記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應指導他們尊重事實、客觀地記下事實,使這些事實“凝固”下來、儲存起來,為今后習作提供資料。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在記日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思維,發表自己真實的思想及對事物的看法,抒發真情實感。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參與生活、體驗真情,不但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思想趨向成熟。最后,把習作建立在生活這個堅實的基礎上,讓真實的生活為習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讓學生敘真事、說真話、抒真情。這樣才能摒棄習作上的“拐、作、造、假”甚至“克隆”的歪風,使習作更充實、思想更真實,才能使學生寫出我們期望的實實在在的文章來。
2情動辭發,喚醒孩子的真情
少年兒童有著非常爛漫的天性、無比純真的思想及非常活躍豐富的想像力。這些都是進行習作教學有利的先決條件和非常可貴的習作資源。習作是個性化很強的創造性活動。因此,我們的習作教學要千方百計利地用孩子的特點,開發他們的靈性,張揚他們的個性,使習作充滿童真、童心、童趣,抒發孩子們純真的情感。如在指導學生寫《我喜歡》的習作時,在激趣、拓寬思路時,學生爭先恐后發言,有講喜歡長輩的,有講喜歡小弟弟小表妹的,有講喜歡寵物的,有講喜歡小玩藝的,也有講喜歡活動的,內容異彩紛呈。但平時最活潑的文體委員今天卻坐在那兒忸怩不安,一言不發。我一問,她竟悄悄地說她不好意思說。我很納悶,就讓她悄悄告訴我。她竟說她喜歡她的同桌小劉明,但說出來又怕讓人笑話。我見機采用婉轉的方法,把這種情況設計了一個議題讓大家討論,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都大膽地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盡情地表白自己天真的情感。結果那篇《我喜歡同桌劉明》寫得非常成功,文章從獨特的角度介紹了小男生劉明惹人可愛的外貌、憨厚幼稚的個性及執著認真的學習精神。由于小作者情感純潔真摯,書寫時文筆流暢、語言優美,就連結構也非常巧妙。事實證明,順應了童心,讓孩子真誠坦言,就能引發孩子們藏在內心深處純真的情感,就能使習作訓練煥發出生命的光華,這才真正體現了“習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3自由表達,張揚孩子的個性
冰心曾說:“心里有什么,筆下寫什么,此時此地只有‘我’……只聽憑此時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從頭腦中流到指上,從指上落到筆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灑灑落落,自自然然地畫在紙上。”決不能引導學生說那些沒有真實體驗的空話、套話,特別是不強加給學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價值傾向。一次指導寫題目為《我的》(在橫線上填上要寫的親人)的習作,在開拓思路后,一個學生偷偷問我可不可以把題目寫成《我的“祖母”――奶牛》。其他同學聽了哈哈大笑,嘲笑她們家都是奶牛生的。我聽了她的陳述,鼓勵她大膽按自己的想法寫。該生飽含深情地描寫了她家那頭奶牛的外形、奶牛怎樣溫順無私,以及奶牛當年怎樣養活她們一家,文章寫得非常感人。我趕緊把這個例子拿出來讀,讓大家發表意見。大家都很受感動,特別是那些嘲笑的學生,聽了之后很受教育,他們是又受啟發又受感動,又不好意思。我趁機引導大家,要大膽寫自己喜歡寫的內容,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感情。結果,學生這次習作寫得特別的真實、特別的本色,表達了孩子自由的精神和真誠的心靈。事實證明,我們的習作指導要順應童心,讓學生在自由的時空、自由的形式與內容前提下自由地表達,張揚孩子的個性,使學生的習作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體現“習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生活是真實的,習作也應當是真實的。葉圣陶先生說過:“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于事實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狀況。”這就告訴我們,摒棄虛假浮夸,才能寫出真實之文。所以,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在生活中寫作,因生活的需要而寫作”,讓我們的學生帶著自己真切的生活體驗,在生活這塊肥沃的土壤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