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1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b族維生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B族維生素的種類、主要生理功能
B族維生素包括15種以上,它們是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B4(腺嘌呤)、維生素B5(泛酸)、維生素B6(吡哆素)、維生素B7(生物素)、維生素B12(鈷胺素)、維生素Bc(葉酸或維生素M)、維生素Bt(肉毒堿)、維生素Bx(對氨基苯甲酸)、膽堿、肌醇(環已六醇)等。B族維生素能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增進食欲、調節代謝,有利于提高對氧的利用率。
維生素B1是人類發現最早的維生素之一,由于其具有預防和治療腳氣病的作用,又被稱做抗腳氣病維生素、抗神經炎因子。維生素B1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以輔酶的形式參與能量和三大營養素的代謝。此外,它在神經組織中具有一種特殊的非輔酶功能,且與維持正常食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以及心臟功能和幼年動物的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關系。維生素B1可幫助消化,有助于體內葡萄糖被利用轉換成熱量,加速肝糖的消耗利用,預防神經炎和腳氣病。
維生素B2參與機體能量與蛋白質代謝,它進入人體后磷酸化,轉變成磷酸核黃素及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與蛋白質結合成為一種調節氧化-還原過程的脫氫酶。脫氫酶是維持組織細胞呼吸的重要物質。缺乏它,體內的物質代謝紊亂,會出現口角炎、皮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結膜炎和角膜炎等。
維生素B6是機體內許多重要酶系統的輔酶,參與氨基酸的脫羧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謝和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等生理過程,是動物正常發育、細菌和酵母繁殖所必需的營養成分。缺乏維生素B6容易引起貧血、脂溢性皮炎。舌炎。
維生素B12主要來源于動物食品。它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脂肪、糖類、蛋白質的代謝利用率。但是維生素B12很難被人體吸收。胃酸是促進維生素B12吸收的必要因素。對維生素B12的吸收來說,鈣也是必要的元素。維生素B12對身體制造紅細胞和保持免疫系統的功能也是必要的。維生素B12可用于哮喘、疲勞、肝炎、失眠和癲癇等的治療。維生素B12儲存于肝臟中,但是很容易通過尿排出體外。維生素B12缺乏主要發生于老人和酗酒者。另外,膽堿、肌醇及維生素B6這三種B族維生素具備一項重要功能,即維持血液中正常的膽固醇含量,缺乏任何一種,都會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如果日常飲食適當,則膽固醇會分解為細小的微粒,進入組織中為組織所利用;反之,膽固醇無法被分解,顆粒太大無法通過血管壁,而在血液中積聚,造成所謂的動脈粥樣硬化。
缺失B族維生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脂肪、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不可缺少的物質。假如缺少B族維生素,則細胞功能馬上降低,引起代謝障礙,這時人體會出現怠滯和食欲不振。相反喝酒過多等導致肝臟損害,在許多情況下是和B族維生素缺乏并行的。
增加適量的B族維生素可緩和放射線造成的機體代謝紊亂。當放射線照射后,造成維生素B1不足,使糖、蛋白質、無機鹽的代謝出現障礙,肝、肌肉、腦中的維生素B2含量降低。因此,對放射線作業者,適量增加維生素B4、維生素B2的供給,可以減輕放射線的危害程度。
B族維生素的缺乏主要可以從舌頭上看出。健康人的舌頭大小適中,顏色呈粉紅色,邊緣平滑,沒有舌苔,味蕾的大小一致,均勻分布在整個舌面及邊緣。當B族維生素缺乏時,舌尖及兩側變得光滑,后面的味蕾不斷變大而外觀扁平,像壓扁了的蘑菇。稍嚴重時,味蕾會長在一起,互相推擠,使舌頭出現裂縫,隨后舌頭上可能會變得裂痕累累,味蕾會逐漸消失。最嚴重的情形發生在長年缺乏B族維生素的老年人,他們常抱怨食不知味,有時候舌頭會疼痛,很多人的舌頭已經極度異常卻不自知。也可以從舌頭的大小來看,例如舌頭肥大、水腫,無意中咬到自己的舌頭,舌頭太小或萎縮等都是缺乏B族維生素的癥狀。
不同的顏色能表示所缺乏的B族維生素種類。例如,最常見的是舌頭呈紫紅色,表示缺乏維生素B2:暗紅色則缺乏泛酸;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時,舌頭會變成草莓般的紅色,舌尖及兩側變得平滑,沒有舌苔:缺乏煙酸時,舌頭會變成火紅色,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因為有害的細菌滋生,使舌苔積得很厚。同時表示腸胃消化不良,如果腸道中缺乏能制造B族維生素的有益細菌,就會出現厚的舌苔。
B族維生素的缺乏可使您的黑發變灰發。毛發顏色發生變化時,至少是缺乏4種B族維生素,即對氨基苯甲酸、生物素、葉酸及泛酸。一位對這些B族維生素做過多年研究的科學家在試驗中發現,灰發也是B族維生素缺乏的征兆。服用多種B族維生素制劑,無法使頭發恢復原來的顏色,但是有些人在改善飲食,補充B族維生素時,能使頭發的顏色暫時恢復。
如何通過食物補充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面,比如它們都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維生素不會貯藏于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B族維生素必須每天補充。B族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一次攝取全部的B族維生素,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另外,如果維生素B4、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攝取比率不均,效果會比較差。
維生素B1多存在于麩皮及胚芽中,因此,米面碾磨過于精白和過分淘洗,蒸煮中加堿,均可造成維生素B1的大量損失。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米和面越吃越白,而且飯量越吃越小。因此,我們的主食中應適當搭配全麥及粗糧,另外,應減少食用堿的攝入,因為它會破壞B族維生素。
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酵母、米糠、麥麩、全麥、燕麥、動物內臟、瘦肉、花生、牛奶。
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釀造酵母、牛奶、奶酪、蛋類、魚、動物肝臟與腎臟、綠葉蔬菜。
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麥麩、動物肝臟與腎臟、魚類、禽類、蛋黃、乳粉、大豆、香蕉、花生、核桃仁、啤酒、酵母、菜花、豌豆、土豆等。
令人驚訝的是在人體內進行的一切氧化供能化學反應與體外完全不同。無需在高溫、高壓或猛烈的酸堿條件下,就能平和地進行。其中的奧妙是有一種奇特的物質參與其中,這就是酶。
對于著名的生物化學家阿瑟?科恩伯格而言,酶是他一生執著追求的對象,他將其一生全都沉浸于與酶的“愛情馬拉松”之中了。當科恩伯格已是71歲的古稀老人之時,他出版了一本震驚當代世界的科普名著《酶的情人》。
他在書中精確又通俗地解釋“酶”:酶是由氨基酸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各種酶因其結構、排列不同而性能各異。酶的參與使反應速度加快了幾百倍乃至幾十萬倍。酶把食物有效地氧化分解,為機體提供能量,因此,酶有“生物催化劑”之美名。
但是,這精美絕倫的酶化學反應離不開被稱為“輔酶”的小分子(也許你早已聽說過,當前熱門的名詞:輔酶Q10)。正像有人所形容的:“如果沒有了輔酶,酶就像汽車沒有了輪胎那樣寸步難移。”
當人們深入研究輔酶的蹤跡與本質時發現,原來B族維生素就是輔酶的主要成員!正是那么微量的B族維生素使酶有了活性。
B族維生素真是一個大家庭,在現今已發現的30多種維生素中,它們竟占了近1/3。在水溶性維生素中,除了維生素C以外,就全都是B族維生素了。它們是維生素B1、B2、B3、B5、B6、B9、B12等。
一.有特殊氣味的維生素B1
維生素B1分子中含有硫和胺,故稱硫胺素。它有一股特殊的酵母氣味,夏天吃了它,會隨著汗液從毛孔慢慢逸出,有避蚊的作用。
(一)生理功能
在糖氧化代謝中,必須有輔酶A的參與才能將糖進行氧化分解,產生人體所需能量。維生素B1正是輔酶A的活性成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缺少了B1輔酶A就缺失了活性,糖代謝就無法進行,機體也就沒有了維持生命的能量!
(二)缺乏癥
維生素B1在體內貯存量相當少,總量僅30毫克。如果維生素B1攝入不足,很容易發生維生素B1缺乏。初期的癥狀有疲勞、表情淡漠、食欲差、惡心、急躁、憂郁、腿麻木、心悸等。隨后發生腳氣病,(注意,腳氣病不是腳丫子發癢的腳癬,而是神經、心血管等全身疾病)。根據癥狀與性質可分為:
1. 干性腳氣病,以多發性神經炎癥狀為主,出現手指和腳趾麻木、肌肉酸痛、壓痛。病人走路時高抬腿和膝部搖動,像綿羊一樣。胃腸神經表現為胃腸時運減弱、食欲減退、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不良、便秘等。
2. 濕性腳氣病,以心臟和水腫癥狀為主,右心室擴大,有心悸、氣促、心動過速、心功能差、出現水腫等。
3. 嬰兒腳氣病,由于母親懷孕期間缺乏維生素B1,嬰兒可有致命性的青紫癥狀、吸奶無力、嗜睡,需要及時診斷處理。
小鏈接
70年代,在湖北、江西、湖南省有成群的人得了一種怪病。患者厭食、肌肉酸軟、無力,甚至無法行走。衛生部派的營養專家一到,通過化驗發現患者尿液維生素B1的排出量等于零。專家立刻斷言:腳氣病,然后給患者注射維生素B1。第二天患者病情好轉,一星期后就能走路了,當地老百姓驚嘆:神了!
當地人患病的原因是吃了過于精白的大米,維生素B1主要含在米表層里,大米越白,被打掉的米表層越多,導致維生素B1缺乏。
一個濕性腳氣病的患者看來相當恐怖,躺在病床上氣喘吁吁,嚴重的水腫,似乎已是瀕于死亡。但是當病人注射維生素B1之后,1~2小時就能立即康復起床,這在醫學治療史上也許是最戲劇性的一幕。可見維生素B1是多么立等見效。
(三)食物來源
硫胺素廣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葵花子、花生、瘦豬肉、大豆。關鍵是吃米飯不能白米,吃糙米才能攝取維生素B1。
二.黃色的維生素B2
純凈的維生素B2為橙黃色粉末,其代謝物由尿排出,尿色立即呈橙黃色。
小鏈接
1897年英國著名化學家布魯斯發現牛奶的上層乳清中存在一種黃色的熒光物質。他用各種方法提取,都沒有成功。直到1933年,美國科學家哥爾倍格才從1 000公斤牛奶中得到0.018克這種黃色的物質,被命名為核黃素,即維生素B2。
(一)生理功能
維生素B2以輔酶形式參與能源物質代謝的氧化還原反應,在細胞呼吸鏈提供能量之中發揮重要作用:可提高營養素轉化為能量的效率,有促進機體成長及細胞再生的功能。它既能有助于脂肪燃燒產能,也幫助蛋白質的合成。
由于維生素B2能有效促進提供能量,因此,消除疲勞的效果良好。所以維生素B2充足的人,往往都精力充沛。
維生素B2能與維生素A“合作”維護皮膚的健康和美麗。
維生素B2是分解過氧化脂質最有效的物質之一,所以經常補充維生素B2,可保護血管,預防動脈硬化。
(二)缺乏癥
據全國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居民缺乏維生素B2十分嚴重,居各種維生素缺乏之首位。
維生素B2缺乏的早期癥狀:表現為疲倦、乏力、活動能力和注意力減退;眼睛出現瘙癢、燒灼感、怕光、流淚、視物模糊,繼而出現角膜血管增生,嚴重時可有潰瘍;繼而出現唇炎、口角炎、舌炎、皮炎、陰囊皮炎、炎、角膜血管增生等,故稱“口腔生殖系統綜合征”。
(三)食物來源
維生素B2的良好食物來源是動物性食品,動物肝臟、腎臟、心臟、乳汁及蛋類中含量尤為豐富;植物性食品以菠菜、韭菜、油菜等綠色蔬菜及豆類中含量較高。
三.很有“合作精神”的
維生素B6
維生素B6有三種天然存在形式,即吡哆醛、吡哆醇和吡哆胺。
小鏈接
美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不人道的營養學實驗:對美國荷華洲立監獄囚犯進行人體實驗,使囚犯食物中不含有維生素B6。一個星期后,囚犯們開始頭痛、嚴重口臭、暴躁、注意力不集中,還有的腹痛,不久男性生殖器周圍發癢開始紅腫。然后,多人出現貧血、嘔吐、頭皮屑多等癥狀,免疫力也大幅度下降。所幸的是實時補充了維生素B6以后,上述癥狀全都安然消失了。
現今,已證明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與脂肪肝的發生,都與維生素B6的缺乏有關。在我國居民中缺乏維生素B6的攝入者比較多見,特別是老年人。
(一)生理功能
維生素B6是催化氨基酸代謝酶的輔酶,參與氨基酸代謝上百種酶的反應,也是參與糖代謝多種酶的輔助因子。在腦和全身其他組織的能量轉化、核酸代謝、輔酶A的生物合成及內分泌功能諸多方面都需要維生素B6的參與。
維生素B6很有“合作精神”,它與維生素B1、B2合作,將食物的消化分解及對皮膚的幫助;它與鐵合作防治貧血;沒有它,維生素B12等就不能吸收。
維生素B6的功能很廣泛:
1. 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缺少維生素B6,許多食物就不能被分解利用,人體得不到充足營養,而尚未分解的食物在人體內會產生毒素。
2. 防治貧血。維生素B6是制造紅細胞的主要物質,如果缺乏維生素B6,即使攝入大量的鐵,人體依然會貧血。
3. 糖尿病患者必不可缺少維生素B6,維生素B6一旦不足,胰島素就不能合成。
(二)缺乏維生素B6的癥狀
當人體缺乏維生素B6時,往往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尤其是其他水溶性維生素。慢性維生素B6缺乏的表現為失眠、頭痛、口臭、步行困難、皮炎等。
1. 人體維生素B6缺乏的經典臨床癥狀是一種脂溢性皮炎,可致鼻與口腔周圍皮脂溢出性炎癥,口炎、唇干裂、舌炎及口腔炎癥。2. 可有小細胞性貧血(從紅細胞的形態看較正常紅細胞要小,故而稱小細胞性)。3. 個別有神經精神癥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動、憂郁、性格改變等。4. 某些藥物易與維生素B6形成復合物,可能誘發維生素B6缺乏。例如異煙肼及青霉素胺等,服用這類藥物時常需要同時補充維生素B6。
(三)食物來源和攝入量
維生素B6普遍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但一般含量不高。含量較高的有豆類、畜禽肉、肝臟、魚類等。考慮到蛋白質與維生素B6的關系,有人建議每攝入1克蛋白質需要相應地攝入0.02毫克維生素B6。我國維生素B6的攝入量:14歲以上為1.1~1.2毫克/日,孕婦及乳母適量增加為1.9毫克/日。
四.煙酸(維生素B3)
煙酸又名尼克酸。早在1867年德國化學家早已制得了煙酸。煙酸與煙堿(尼古丁)雖僅一字之差,但其成分、化學結構及功能完全不同。煙堿是煙葉中的生物堿,是煙民們受毒與成癮之根源;而煙酸卻是B族長維生素的一員,稱之為維生素PP,也稱維生素B3。
小鏈接
上世紀初,長期食用以玉米為主的居民中流行一種糙皮病,病人有數十萬之多。僅1915年就有萬人死于該病。經過十多年研究,發現治療糙皮病的克星就是煙酸,于是煙酸就得了一個“抗糙皮病因子”的美名。
(一)生理功能
煙酸在體內變成有生物活性的形式是煙酰胺,其主要功能如下。
1.氧化代謝的“二傳手”
煙酸(煙酰胺)是構成人體代謝酶體系中的輔酶Ⅰ(CoⅠ)及輔酶Ⅱ(CoⅡ)活性輔酶因子,負責完成氧化代謝中的傳遞氫與傳遞電子的作用。這一“二傳手”作用是生命活動能量代謝中的關鍵。二傳手優秀,機體能量充足;二傳手出了毛病,機體缺乏能量,自然會疲倦、乏力。
2.胰島素的好幫手
胰島素調節,控制血糖水平,必須由葡萄糖的耐量因子來輔助,而這個因子是由三價鉻、煙酸及谷胱甘肽組成的。因此煙酸是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好幫手。
3.保護心血管
大量臨床實驗表明,服用煙酸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及擴張血管。大劑量的煙酸對抗心肌梗死有保護作用。
(二)缺乏癥
煙酸缺乏前驅癥狀是體重減輕、疲勞乏力、記憶力差、失眠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皮炎、腹瀉和癡呆三聯癥。這些是可以致死的病癥。如能對癥下“藥”,在1~2天內立即起死回生。
(三)食物來源和攝入量
煙酸在動物性食物中以煙酰胺為主,煙酸則主要在植物性食物中。良好的植物來源為酵母、花生、谷類、豆類;最為豐富的是動物肝臟和腎臟、畜肉、魚類,其次為奶和奶制品。
煙酸的推薦攝入量隨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而改變。能量消耗增加時,應適當地增加煙酸的攝入量;蛋白質攝入增加時,由于蛋白質中色氨酸在體內能轉變成煙酸,可減少對煙酸的攝入。孕婦和乳母的推薦攝入量為15-18毫克/日。
五.泛酸――抗壓力的維生素
泛酸也稱維生素B5或遍多酸,廣泛存在于各種動、植物組織細胞之中,故得名“泛酸”,有很強的促進生長作用。
(一)生理功能
1. 泛酸以乙酰輔酶A的形式參加代謝過程,幫助糖類、脂肪等轉化為熱能,參與蛋白質的代謝,是形成肌肉組織及神經組織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在人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泛酸有助于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性激素的合成,可提高抗壓能力,并可提高。泛酸因而被稱為“抗壓力的維生素”。
3. 泛酸具有調節膽固醇的作用,增加好的膽固醇,幫助脂肪的分解及合成。
4. 泛酸同時可與葉酸及維生素B6一同產生抗體,抵御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等病原體,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抗生素有減輕毒性、副作用的效果。
(二)缺乏的癥狀
泛酸一旦不足,首先會因能量不足導致疲勞,自律神經的功能衰退,引起各種胃腸功能障礙等疾病。缺乏較重時則會產生以下的癥狀:易怒、脾氣暴躁、神經質、情緒化、悶悶不樂、失眠等神經癥狀,并出現如食欲不振、惡心、腹痛、胃下垂、潰瘍、便秘等胃腸疾病,以及周身酸痛、下半身腿部灼熱疼痛、手腳麻木等。
(三)食物來源與需要量
泛酸廣泛存在于食品中,如肝臟、雞蛋、牛奶、肉類、花生、花椰菜、番薯等均蘊含豐富的泛酸。在我國,成人及兒童的需要量為4-7毫克/日,孕婦與乳母相應增加。
六.請與抗疲勞的B族維生素為友
現在許多人跑大醫院,以為吃最貴的藥才有效,其實對癥才是關鍵。
【關鍵詞】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定量冠狀動脈造影;B族維生素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328-01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第一疾病。近年研究表明:Hcy是一種能引起血管內皮損傷,進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氨基酸。本研究分析98例CHD患者血漿中Hcy水平,以及給予B族維生素干預治療后Hcy水平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心血管內科住院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98例,均據定量冠狀動脈造影(QCA)結果確診,且冠狀動脈病變均未達到植入支架治療程度,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其中加用B族維生素(葉酸、VitB6)為治療組(CHD1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9±11歲),其余46例為(CHD2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8±12歲)。36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CON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54±12歲)。所有患者均無肝、膽系統疾病,血液病和感染性疾病,所有研究對象無影響Hcy水平藥物服藥史。
1.2.儀器 本研究所用的儀器為:日本日立公司生產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功能分析儀,用于心血管造影的美國GE公司生產Advantx―LCV/DLX大型數字減影造影機。
1.3.研究方法
1.3.1數據采集和處理: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后或體檢時空腹12h左右靜脈采血送檢,冠心病患者于隨訪3月空腹12h左右靜脈采血送檢,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ELISA法)檢測血漿中Hcy水平,并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3.2.定量冠狀動脈造影(QCA):所有入選冠心病患者均經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有明確的冠狀動脈病變,冠狀動脈病變均未達到植入支架治療程度。
1.3.3.統計學處理 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 ±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由表1可見, CHD組Hcy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HHcy發生率較高。
由表2可見,隨訪3月,CHD1組失訪5例患者,CHD2組失訪3例患者。CHD1組Hcy明顯低于CHD2組。
3 討論
在臨床上有一部分冠心病(CHD)患者沒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吸煙、酗酒等明確的常見危險因素[1]。近年來,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Hcy被認為是能引起血管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氨基酸。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是CHD的一個新的獨立危險因素[1、4],降低血漿Hcy水平可能降低CHD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目前仍未完全闡明HHcy致CHD的機制,研究表明以下機制可能參與其過程。(1)Hcy氧化產生的過氧化氫對血管內皮細胞有強烈的毒性作用[2,3],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2) Hcy可使血小板受損,使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易于形成血栓。(3) Hcy通過激活蛋白激酶C,致使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的增生。在體內Hcy主要通過轉化為蛋氨酸和胱硫瞇來調節其代謝,次兩種轉化途徑均需要葉酸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葉酸和B族維生素缺乏,可導致血清中Hcy水平升高[5],通常認為,補充葉酸和B族維生素是降低Hcy比較經濟、有效和簡便方法,一般4-6周可明顯降低。本研究顯示;CHD 患者的血漿Hcy水平高于正常對照者。口服B族維生素治療,可以顯著降低血漿中Hcy水平。與Manuel研究相符[6]。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待經一步深入探討[6]。
參考文獻
[1] Woo KS,Chookp,Lolin YI, 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 risk factor for arteri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umans[J]. Circulation,1997,96: 2542-2544
[2] Futterman LG, Lemberg L. Fifty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o not have any of the conventional risk fators . Am J Crit Care, 1998,7:240-244
[3] Kanani PM,Sinkey CA, Browing RL,et al. Role of oxidant stress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roduced by experimental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humans [J].Circulation . 1999,100:1161-1168
[4] 崔瑞華 張素榮 徐自超 冠心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內皮素的臨床意義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06,1(23):57-58.
[5] Refsum H,Ueand P M,Nygard O,et al. 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nnu Rev Med. 1998 .49-31.
[6] Manuel R,Malinow,Paul B,et al. Reduction of plasma f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8,338:1010-1014.
這里,我們將有關研究資料加以總結,希望能幫大家找到問題的答案。
冷凍 冷凍是最常用的食品貯存方法,常會導致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冷凍全過程包括預冷凍、冷凍貯存、解凍三個階段,維生素損失主要發生在解凍過程,因為水溶性維生素可溶解在冰晶融化后的水中,并隨之流失。例如,蔬菜經冷凍后,維生素B6損失為37%~56%,肉類食品中泛酸的損失為21%~70%。
因此,要減少維生素損失,最好多吃新鮮食品。對冷凍保存的肉類制品,解凍時應盡量減少組織、細胞的破壞,可采取在室溫下逐步解凍的辦法。
漂洗、切割、去皮 大米在漂洗過程中會損失部分維生素。我國學者對大米漂洗后B族維生素的損失情況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維生素B1損失率為60%,維生素B6為47%(請確認是否為維生素B6),而且淘洗次數越多,用力越大,B族維生素損失越多。
切割后食物的體積、形狀對維生素會產生影響。例如,土豆泥中只保留9%的維生素B1,維生素C和葉酸的保留率低于50%;而土豆片中的維生素B1的保留率為63%,維生素C和葉酸超過50%。究其原因,可能是食物切割越徹底,與空氣接觸或受光面積越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的損失也越多。
蔬菜是否去皮,也會影響維生素的留存量。研究證實,不論采取何種烹調方法,帶皮的蔬菜總比去皮的保留更多維生素,如根莖類蔬菜去皮后煮,會損失40%的維生素C,不去皮只損失20%~30%。這可能與蔬菜皮對維生素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或與多種維生素存在于表皮中有關。
由此可見,大米等漂洗時應減少次數,避免用力搓洗。食物在加工、烹調時應避免切割過細,根莖類蔬菜最好能帶皮烹煮。
焯水 蔬菜烹調前焯水,一般用來去除異味、澀味、草酸等。不過,焯水可增加水溶性營養成分的流失。如小白菜在100℃的水中燙2分鐘,維生素C損失率高達65%;燙10分鐘以上,維生素C幾乎消失殆盡。因此,為減少維生素的損失,焯水應采用沸水、水量多、時間要短。
炸 煎炸可破壞維生素。蔬菜油炸比水煮造成的維生素損失多;炸肉會導致B族維生素損失,如油溫為163℃時炸牛肉,維生素B1損失約為40%。因此,平時應盡量少油炸,需要油炸時最好將原料掛糊或上漿后炸,這樣可以在油與原料間形成一脆性保護層,減少原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損失,同時可防止食物內部水分汽化,保留了原料中所含的汁液和鮮味。
烤 燒烤時采用的方法不同,對食物中維生素影響也不一樣。如在明火上直接烤,因火力分散,烤制時間長,可使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受到很大破壞。用電烤爐燒烤食物,可大大減少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據報道,土豆在204℃的電爐中燒烤1小時,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生素B6、葉酸等的保留率均在90%以上。
一項研究發現,利用微波爐燒烤比電爐更有利于維生素B1的保留;用不同的方法燒烤時,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從少到多依次為微波爐、電爐、明火直接燒烤。
蒸和煮 與炸、烤等相比,蒸和煮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的破壞小,是比較健康的烹調方法。一般地說,蒸比煮會保留更多的水溶性維生素。這是由于在蒸的過程中,原料是在蒸汽下成熟的,只有維生素C損失大些;而煮是采用較多的湯汁,可造成水溶性維生素的大量流失。如果經常吃水煮食物,不妨額外補充B族維生素。
微波爐 與傳統烹調方法相比,微波烹飪所造成B族維生素的損失小些,如豌豆中維生素B1損失為20.2%、維生素B2損失為40.8%。但對維生素C、β-胡蘿卜素的影響,與傳統烹調方法所造成的損失沒有顯著差異。通過對維生素B1損失的研究發現,不同功率的微波強度對維生素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
留住食物中的維生素
合理貯存。牛奶、水果和蔬菜應盡量避光、隔熱、缺氧保存,這樣可以避免維生素損失。在實際生活中,可將水果、蔬菜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室中低溫貯存。
【摘要】:目的建立一種快速、靈敏的同時測定人乳中多種B族維生素的超高壓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方法樣品經甲醇沉淀蛋白、乙醚去除非極性雜質,UPLC HSS T3色譜柱分離后采用保留時間和多反應離子檢測(MRM)定性、定量,同位素內標校正。結果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B6(吡哆醛)的定量下限(LOQ)均為0.2μg/100 g,維生素B3(煙酰胺)和維生素B5(泛酸)的LOQ均為0.3μg/100 g。標準加入法測定所有被測物的高、中、低三個濃度加標水平的回收率在93.1%~101.1%之間,相對標準偏差(RSD)在2.8%~6.2%之間。5種水溶性維生素在各自濃度范圍內線性良好,R2均大于0.998。結論本文建立了同時測定人乳中5種B族水溶性維生素的超高壓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方法前處理簡單、快速,樣品需要量少;采用質譜檢測器同位素內標一對一校正定量,檢測結果準確、靈敏。方法可以為人乳中維生素含量的檢測、調查、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 B族水溶性維生素 人乳 同位素稀釋 超高壓液質聯用
【正文快照】:
1引言維生素對于人類生命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質。當人體缺乏維生素時,可引起多種疾病。維生素無法由人體自身合成,因此必須通過食物補充[1]。人體必需維生素可分為兩類: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其中水溶性維生素中又以B族維生素最為重要。哺乳期母親B族維生素攝入過少
關鍵詞:運動人群;營養素;維生素缺乏癥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21
1 維生素的知識概述
在維持人體正常生命運行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中,存在這樣一類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機體代謝對其需要量甚微,其在體內含量亦極少,卻又對健康和運動能力影響巨大,故稱之“維生素”,意為維持生命活動的量微而作用巨大的要素。
早在1912年英國研究人員就發現,用純凈的蛋白質、糖類、脂肪喂養的動物不能健康地生存,就開始意識到人類維持生命僅靠這些基本的宏量營養素無法維持生命的健康與活力,維持生命還需要一些微量的營養素,即當時所謂的“副營養素”,也就是后來陸續發現的維生素。由于當時人們并不了解這類物質,研究人員就依據發現的順序排列維生素,如維生素A、B、C、D、E、F等,但其實還因后來發現其中曾發生錯誤而剔除,故才會有缺乏某個字母的現象。譬如被認為防止動脈硬化的亞油酸、亞麻酸、二十四烯酸等都稱為不飽和脂肪酸,最初被命名為維生素F,后來才發現是屬于脂肪酸類。最初被命名為維生素A和維生素B后來發現都是幾種維生素的混合物,維生素A后來再被區分為A、D、E,維生素B被區分為1、2、3……十幾種不同的B族維生素。現在的B族維生素包含:B1、 B2、 B6 、B12、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肌醇、膽堿等名稱,其數字并沒有完全依1、2、3……的順序排列,是由于后來發覺B3原來是早已發現的煙酸,而B4是腺嘌呤,B5是泛酸,因此將它們剔除,代之以其本身的化學名稱。現在,幾乎所有的維生素化學結構都已確認,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早已能夠人工合成。
維生素的化學結構與性質雖然千差萬別,但其功能具有以下共同特點:①所有維生素均非直接構成機體組織的材料,均非機體的結構成分。②所有維生素也都不能在機體內氧化分解釋放熱量。③各種維生素都有各自的獨特的生化功效,或構成機體多種酶系的重要輔基或輔酶,或是參與機體糖、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物質代謝。④各種維生素都是少了有害,多了無益,甚至還有毒副作用。
2普通人群維生素缺乏情況的多發性
下列這些特點決定了維生素是人體極易出現缺乏癥的一類營養素。
2.1 量微且分布極不均勻
各種維生素以維生素本身,或可被機體利用的前體化合物――維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但在各種食物中含量一般都較少,而且分布極不均勻。比如,VC在新鮮的蔬菜水果里含量相對較多,特別是奇異果、大棗及柑橘類水果VC含量豐富,假若某些人不喜歡吃這些食物,就可能長期攝入VC不足,導致VC缺乏癥――壞血病。 再如,B1在啤酒酵母、米糠、麥麩、麥芽等中含量豐富,但這些食物或不愿接觸,或口感差不愿食用,因而導致B1缺乏癥相當普遍。
2.2 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除了極少部分維生素(如維生素D)以外,或根本不能在人體內合成,或合成需要嚴苛的條件(如人體可利用色氨酸自行合成B3即煙酸,但體內缺乏B1、B2、B6則不可以),或合成量不足,因此必須主要由食物提供。
2.3 多不能在體內儲存
絕大多數維生素根本就不能在體內儲存,當機體內維生素充裕時,多余部分便可通過尿液排出;僅有少部分維生素可以短期儲存;因此需要經常,甚至每天從飲食中攝取或補充。
2.4 多不夠穩定,很容易遭受破壞
絕大多數維生素的化學性質活潑,因而很容易因為高溫、陽光、氧氣、水等破壞變質,而失去原有的生化功能。因此,在食物的加工、儲存等各個環節都可能破壞維生素,有些維生素甚至會被破壞殆盡。
維生素的上述這些特點決定了維生素是人體極易出現缺乏的一類營養素。
3 運動人群是維生素缺乏的高發人群
維生素缺乏在運動人群中更為普遍,其中尤以B族維生素缺乏為甚。主要原因包括:
3.1 維生素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對于運動的人群來說,由于能量的消耗維生素需求量會增至安靜時的20倍,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對維生素的需求量也相應地增加,尤其與能量代謝關系密切的B族維生素在體內的周轉率加速。
3.2 維生素營養密度下降
雖然可能運動人群的絕對維生素攝入量有增無減,但維生素的營養密度(指攝取一定熱量食物中應存在的維生素的數量),即單位熱量所應含相應維生素的量相對攝入量不足;再加之,相當一部分人的胃腸道會由于運動對維生素吸收功能下降。
3. 3 流失量大幅度增加
運動時,尤其比較劇烈的運動,如果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運動,由于體溫調節需要排汗量大幅度地增加,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的維生素流失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總之,一方面,維生素需求量的增加、流失量增大;另一方面,維生素攝入量相對不足。這種矛盾使得運動人群成為維生素缺乏癥的高發人群。
4與運動能力關系密切的幾種維生素
在運動過程中,各種維生素在體內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與運動關系密切的包括下面幾種。
4.1 維生素B族
B族維生素能促進糖類的代謝作用,增加體內產生能量,尤其維生素B1、B2都是能量代謝的輔助因子。飲食中如果缺乏,就會導致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供能受阻,能量供應不暢,引起丙酮酸和乳酸堆積,限制有氧運動能力,使得疲勞提前發生。
維生素B1、B2缺乏可以導致:神經炎和腳氣病等神經組織損傷;心臟肥大,心跳加速等心血管系統損傷;肌肉軟弱無力, 疼痛,萎縮,抽搐等肌肉組織損傷。
另外,維生素B6需求量與蛋白質攝入量密切相關,可促進血紅蛋白合成、提高免疫力。而同時補充維生素B1、B6和B12有助于提高射擊成績。
維生素E(tocopherol),亦稱生育酚。脂溶性;一天攝取量的60~70%將隨排泄物排出體外;維生素E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不一樣,在體內貯存的時間短。
維生素E具有:①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脂肪化合物、維生素A、C,硒和硫氨基酸的氧化,故而延緩細胞因氧化而老化;②能加速血液循環,供給體內氧氣,使機體更有耐力,防止或減輕運動時缺氧的現象,因而能夠推遲、減輕疲勞;③如果攝取量同負荷量時,更能降低心臟及脈搏跳動的次數;④有助于減輕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狀況等功用。這些作用直接或間接與運動能力相關。
運動人群的維生素E日推薦量為30mg左右。
4.3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水溶性;是最受歡迎、使用最廣泛的維生素之一。補充充足的維生素C可以:①預防濾過性病毒和細菌感染,并增強免疫功能;②可治療普通的感冒,并有預防的效果;③幫助降低血液膽固醇,減少靜脈中血栓的形成;④降低疲勞和肌肉酸痛;⑤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⑥可使蛋白質細胞互相牢聚,從而能延長壽命等生理功用。
雖然維生素C與運動能力直接相關性不大,但其能增強免疫功能,可治療普通的感冒,降低疲勞和肌肉酸痛等作用,因而,體育運動人群也應該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每天至少應攝取4~6g維生素C,分三次在飯后食用。
4.4 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內鈣的吸收,保持骨骼健康,減少運動中骨折的風險。運動人群維生素D每日推薦量為10~12.5μg。
4.5 其它維生素及不同維生素的協同作用
B族維生素若與維生素C一起攝取,則可加強腦力,提高集中力、判斷力、抑制力等。
如果維生素C能與維生素P一起服用,效果更好,因為維生素P能強化毛細血管,促使訓練中所受的傷提早恢復,對運動員特別需要。
運動員,尤其耐力運動員容易貧血,補充含鐵質食物時,若能跟維生素B12、C、E及葉酸一起攝取效果更佳。
5運動人群維生素缺乏癥的預防
既然運動人群屬于維生素缺乏癥的高發人群,那么就應該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以預防各種維生素缺乏癥。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5.1 飲食多樣化
不同的維生素藏在不同的食物中,因此要保證膳食中維生素的全面、均衡。五谷雜糧、肉禽蛋奶、水果蔬菜搭配選擇,做到飲食多樣化,不挑食、不偏食。
5.2 采取合理的食品加工、處理方法減少維生素的破壞與流失
假如您想從生蔬菜中獲取充分的維生素B族和C的話,不要將蔬菜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用清水沖洗即可。
吃生菜沙拉時,不要貪圖省事,最好現做現吃。因為切好后的水果或蔬菜里的維生素會隨放置時間延長而漸漸損失。
假如您不想在兩三天內把新鮮的水果或蔬菜吃掉,那么最好買速凍的。因為速凍水果或蔬菜所含的維生素高于家庭冰箱中保存一周的新鮮的水果或蔬菜。
把新鮮蔬菜切開或切碎時,請用鋒利的刀子,因為當蔬菜的組織受到損害時,維生素A和C均會遭破壞。
食品新鮮的比冷凍的好;冷凍食品都比罐頭食品好。
從市場買回來的蔬菜和水果應馬上放入冰箱;冷凍蔬菜要在烹調前才可解凍。
烹調時間愈短愈好,盡量少加水,這樣可使維生素的破壞降至最低。
食品儲存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陽光會破壞牛奶和面包中的維生素A、D、和B。
避免烹調時失去營養素,用不銹鋼、玻璃、搪瓷器皿最適當。鐵鍋會破壞維生素C,銅鍋則會破壞維生素C、E和葉酸。
少吃燒烤成金黃色且外殼變硬的食物,因為其維生素B1的含量比一般的食物更低。
在烹調時使用小蘇打會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B1或C。
5.3 必要時可以選擇一些維生素補劑
如前面涉及到的維生素B族、C、E、D等與運動關系密切的,必要時可以選擇一些維生素補劑。另外,注意利用多種維生素之間的協同作用,選擇復合維生素補劑比單一維生素補劑效果更好。
運動人群是維生素缺乏癥的高發人群,維生素缺乏不僅可導致運動能力下降;還會影響健康水平。故此,運動人群應該在通過平衡膳食獲取豐富維生素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E、C、D等與運動能力相關維生素的攝入量,預防運動性維生素缺乏癥。
參考文獻:
[1]黃曉旭,蔡美琴. 運動營養補充劑對運動能力影響的研究進展[J]. 環境與職業醫學,2013,10:802-805.
[2]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M]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191-1195.
[3]蔭士安等主譯.現代營養學(第八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116-210.
醫學專家認為,戒煙失敗者后又繼續吸煙的人,如能堅持科學的飲食營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風險。因為,從食物中可以攝入一些預防癌癥的維生素。因此,吸煙者應多在“吃”上下功夫。
一、哪些維生素可以防癌。1、防癌多面手維生素C。大規模人群調查證明,每日維生素C攝入量低于63毫克的人患癌危險性比每日攝入超過103毫克的人高2倍,美國醫生發現,每吸一支煙可以破壞10毫克維生素C,吸煙者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比不吸煙者低30%―50%,因此,吸煙者要注意更多地攝入維生素C才較安全。
2、抗衰老名將維生素E的新貢獻。維生素E是有名的抗衰老劑,近來又發現它有防癌作用。經研究證實,維生素E能減少香煙對DNA的損傷,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較高的吸煙者,香煙中致癌物苯并芘不容易與DNA結合,故可發生癌癥機會可減少。
3、殊途同歸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維生素A只存在動物性食物中,胡蘿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胡蘿卜素被攝入后,既可單獨起防愛癌作用,又可以轉變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防癌功效,真可謂殊途同歸。維生素A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上皮細胞的正常發育生長,能降低上皮細胞對致癌物的敏感性。胡蘿卜素的防癌功能主要是其抗氧化作用。
4、不可忽視的防癌配角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是個大家族,雖然目前尚未充分證實B族維生素是個大家庭,雖然目前尚未充分證實B族維生素中哪一個成員有單獨防癌作用,但這個家族作為配角,參與體內許多重要生理代謝過程,對預防和抑制癌癥是不可忽視的。
二、怎樣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一般來說吸煙者并不需要用服藥的方式補充上述維生素,只要注意保證日常充足的飲食營養,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就可以減少吸煙帶來的患癌危險性。
富有維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莧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辣椒、毛豆、豌豆苗、藕等;野菜如馬齒莧、野莧菜、蒲公英、制茶等。維生素C損失。冬天可生吃胡蘿卜、白蘿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如鮮棗、紅果、柚子、桔子、橙子、檸檬、草莓、柿子、芒果、獼猴桃、龍眼等,有的野果維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水果許多倍,如刺梨、石榴、金櫻子等。重度吸煙者除通過飲食攝入外,最好每日口服維生素C200―300毫克。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主要是麻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豆類、蛋類、麥芽、堅果等。
維生素A主要來源于動物食品、乳制品及蛋黃中;各種肉類、魚類、家禽都含有維生素A。胡蘿卜存在于綠色和葉狀蔬菜中(尤其是菠菜、花莖甘藍等)。
含B族維生素較豐富的食物有全谷食物、豆類、酵母、動物肝臟、肉類、魚類、蛋類、奶制品等。吸煙者日常主食谷物不可過于精細,要經常吃點粗糧、雜糧。
另外菇類含多糖體,大蒜含蒜素和硒,這些成分都有防癌抗癌功效,經常食用也可降低吸煙致癌的危險。
一旦缺乏維生素,到底會有什么病癥呢?較為熟知的有:
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病,維生素C不足引起壞血病,維生素A缺乏導致夜盲癥,維生素D缺乏帶來的佝僂病等。如果你發現您自己或家人有以下情況或癥狀的話,請不妨注意是否有維生素缺乏的早期表現。
維生素A不足:皮膚粗糙、瘙癢,指甲出現深刻的白線,頭發干枯,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失眠,眼球結膜干燥,泌尿道結石。應多吃牛肝、雞蛋、紅黃色蔬菜、水果和魚肝油。
維生素D不足:骨質軟化、兒童患軟骨病。應多進食魚類及蛋類,多曬曬太陽。
維生素B1不足:對聲音過敏,對音響有過敏性反應,小腿有間歇性的酸痛,患腳氣病、神經性皮炎等。應多吃豆類、谷類、硬果類、水果、牛奶和綠葉菜。
維生素B2不足:口角發炎,出現各種皮膚性疾病如皮膚炎、陰囊炎等,手肢有灼熱感覺,對光有過度敏感的反應等。應多進食肝臟、牛奶、雞蛋、豆類、綠色蔬菜。
維生素B3不足:舌苔厚重,嘴唇浮腫,舌痛,唇痛,頭皮特多,口腔黏膜干燥。應多進食酵母。
維生素B12:行動易失平衡,身體會有間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有麻刺感,應多進食動物肝臟及酵母。
維生素C不足:無過度勞累、環境急劇改變或其他器質性疾病等客觀原因,但卻常感疲勞,常易感冒、咳嗽,抵抗力下降,牙齦經常出血,傷口難愈,舌頭有深痕等。應多進食柑、橙、柚子、紅棗、酸棗等。
維生素PP(尼克酸)不足:舌炎、皮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頭暈、記憶力減退。應多進食粗糧、綠葉蔬菜、肝臟、花生、蛋白質等。
另外,人體的外部器官也會發出維生素不足的信號:
口部信號:若發現口角發紅,長期干裂,而且口唇和舌頭疼痛,你很可能是因營養不足而患上口角炎,若不注意,就會引起口瘡和淋巴結炎。口角炎的成因多為缺乏鐵質和維生素B2(核黃素)及維生素B6造成。
從人體內部說,缺乏這兩種維生素會引起貧血,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補充辦法是多吃菠菜等綠葉蔬菜,常食豬肉、牛肉、肝臟、豆類等,也可服維生素B族營養丸。
唇部信號:唇部開裂、脫皮、唇線模糊,是唇病的征兆,說明你缺維生素B2及維生素C。補充辦法是多吃青菜、柑橘、西紅柿、瓜果、馬鈴薯等,或服維生素B族營養丸和維生素C片。
舌部信號:若發現舌頭過于平滑、味蕾發紅、舌尖兩側發黃或發白,說明你欠缺葉酸及鐵質。缺乏這兩種物質,將導致骨髓內紅細胞的生產受到阻礙,從而引起舌炎、貧血、胃腸功能紊亂、生長發育不良。補充辦法是多吃肝臟、菠菜、黑面包并服用含有葉酸成分的維生素B族營養丸。
鼻部信號:若鼻子兩邊油膩光亮發紅,說明你體內缺鋅。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和新陳代謝障礙。不過大部分食品中都含有鋅,只要不偏食,缺鋅現象可以得到糾正,亦可服用含有鋅的多種維生素營養丸。
指甲信號:指甲上有白點,表示缺鋅;指甲容易斷裂,說明缺鐵。缺鋅、缺鐵有時可能會同時出現。補充辦法是多吃菠菜、肝臟和豬、牛、羊肉,服用含有鋅的多種維生素營養丸。
頭發信號:脫發、頭發拔出時無痛感、發絲易纏卷,說明你缺乏維生素C和鐵質。而頭發色澤變淺、變淡,是維生素B12偏低的信號。缺乏維生素B12者,體內紅細胞的生產和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調節辦法是多吃乳類食品、肝臟、魚類和豆類或補充維生素B族營養丸。
賊”的角色呢?
電腦“偷”走維生素A
連續對著電腦工作三小時以上,視神經細胞就會缺乏維生素A,因為它與視網膜感光直接相關。所以,電腦一族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及多種奶制品。
酒精“吃”掉維生素B
酒精要在體內正常代謝,必須有足量的維生素B參與,因此長期大量飲酒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供應不足。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雞尾酒,享受飄飄欲仙的代價就是加速體內維生素B的消耗。每日應酬太多,飲酒過量的人應該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
香煙“吸”走維生素C
煙霧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會大量耗損維生素C。如果是被動吸煙,維生素C的損耗量更大。所以有抽煙習慣或是二手煙被動吸入者,平時應多吃西紅柿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
大運動量“流”失多種維生素
在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細胞代謝率提高,因而加速了人體維生素的消耗。所以經常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如運動員,應多食用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品或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營養片。
高、低溫環境中“耗”掉多種維生素
維生素參與機體體溫調節,因此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中消耗增加。所以,體溫調節機制較弱的人更要注意在氣溫變化大時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另外,人體在高溫環境下會大量出汗,會加速多種維生素隨汗液排出。
吃法不對浪費了維生素
將胡蘿卜分別生食、用微量的油脂烹調、用足量的油脂烹調后,胡蘿卜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別為10%、30%、90%。可見,胡蘿卜用食油烹制后食用比生的食用營養價值高。
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洗菜時很容易丟失。另外,烹調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例如燉菜、沙鍋等,蔬菜中維生素C會大量破壞;維生素C還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蔬菜、水果存放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受到損失就越大。
大米用水浸泡或反復搓洗,或大米在水中煮沸后去水澇蒸會損失維生素B;蔬菜切碎后用水浸泡或吃菜不喝湯也會流失大量維生素B。
吃藥也會干擾維生素的吸收
服用避孕藥時阻礙了人體對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及維生素C的吸收。
阿司匹林則會使排出體外的維生素C較正常量增加三倍。
大把大把的維生素C補充劑會“趕跑”體內的葉酸。
長期服用抗生素者,會流失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K,影響腸胃功能。
感冒藥及止痛劑會降低血液中維生素A含量。
與情緒關系最密切的大概是3類營養素:鈣和鎂等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鈣不僅和骨骼相關,還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鈣缺乏時,神經系統處在過度興奮的狀態,很難達到寧靜、耐心、堅韌的狀態。小孩子缺乏鈣會哭鬧不停,成年人缺鈣時,也會容易出現急躁情緒,容易被激惹,有點神經質,情緒難以控制。缺鈣還會加劇失眠的煩惱,而睡眠不好時就不要指望女人的情緒能夠充滿正能量。
鈣吸收需要維生素D幫忙,所以維生素D不足也影響情緒。人們都知道,維生素D的生成與接受陽光照射有關,而最奇妙的是,陽光本身就能抗抑郁。光照少的地區抑郁率和自殺率也較高;那些經常在陽光下活動的人,很少患上抑郁癥,情緒更開朗。
鎂是另一種能夠幫助對抗壓力的營養素。攝入豐富的鎂讓人抵抗精神壓力帶來的升血壓效果,減少壓力激素的過度分泌,因而被一些白領人士叫做“抗壓力營養素”。鎂的豐富來源是深綠色葉菜、果仁、豆類和全谷類,還有少數水果,比如香蕉。
另外一類營養素,就是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一共有8種,比如神經系統的能量代謝就高度依賴于維生素B1。人們早就發現,維生素B1缺乏的時候,人體不僅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還出現情緒沮喪、反應遲鈍、感覺異常等神經系統癥狀。最新研究證實,維生素B1缺乏會增加老年人的抑郁癥風險。
已知人體的情緒和多種神經遞質有關,其中很多是從氨基酸轉變而來,而維生素B6則為氨基酸代謝所必需。不難理解,維生素B6缺乏癥狀之一就是抑郁癥。
維生素B12則與神經鞘的合成有關,當它缺乏的時候,人會發生思維能力下降、感覺障礙、精神錯亂等情況。另一種B族維生素,叫做煙酸或尼克酸的物質,嚴重缺乏時會引起癡呆和思維混亂。葉酸缺乏的時候,也會引起類似于維生素B12缺乏的情緒障礙,而且會造成新生兒的神經管畸形。
饑餓減肥時很少吃淀粉類主食的人,非常容易發生脾氣變壞、喜怒無常、記憶力下降、煩躁、抑郁、失眠等情況。因為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會剝奪神經系統最愛使用的能源。苛刻的節食還造成營養供應水平大幅下降,鈣和多種B族維生素也會嚴重不足,神經系統功能更是雪上加霜。
在工作繁忙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忽略飲食營養平衡,沒時間購買新鮮食材烹調三餐,而是用方便面、快餐、甜食、膨化食品等來充當三餐。這樣的飲食含有大量的鈉鹽,而鈉是促進緊張的元素,會讓人的情緒更難以安寧,對抗壓力緩解情緒所需要的鈣、鎂元素和B族維生素卻嚴重缺乏。
信號:頭發干燥、變細、易斷、脫發
可能缺乏的營養:蛋白質、能量、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鋅。
營養對策:每日保證主食的攝入,以最為經濟的手段為機體提供足夠的能量。每日保證3兩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牛奶,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攝入。每周攝入2~3次海魚,并可多吃些牡蠣,以增加微量元素鋅。
信號:夜晚視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A。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夜盲癥,并出現角膜干燥、潰瘍等。
營養對策:增加胡蘿卜和豬肝等食物的攝入。兩者分別以植物和動物的形式提供維生素A,后者吸收效率更高。應注意的是,維生素A是溶解于油脂而不溶解于水的維生素,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蘿卜比生吃胡蘿卜,維生素A的吸收效率可大為提高。
信號:舌炎、舌裂、舌水腫
可能缺乏的營養:B族維生素。
營養對策:洗米、蒸飯等可造成B族維生素的大量丟失。長期進細米面、長期吃素食,同時又沒有其他的補充,很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的缺失。為此,應做到主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如果有吃素的習慣,每日應補充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B族藥物制劑。
信號:牙齦出血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C。
營養對策:維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因為它對生存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光線、溫度、儲存和烹調方法都會造成維生素C的破壞或流失。因此,每日應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攝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信號:味覺減退
可能缺乏的營養:鋅。
營養對策:適量增加貝殼類食物,如牡蠣、扇貝等,是補充微量元素鋅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確保1個雞蛋、3兩紅色肉類和1兩豆類也是補充微量元素鋅所必需的。
信號:嘴角干裂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B1和煙酸。
不當采購
以糧食為例,你選購的糧食可能是精米和精粉,而糧食中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糧食的外殼和胚芽中,經過精加工后,精白米比普通大米減少的脂肪達65%、蛋白質16%、維生素B1 77%,維生素B2 80%、煙酸(維生素B3)81%、維生素B6 71%、維生素E 86%、泛酸50%、葉酸67%,鐵、鈣等礦物質幾乎“全軍覆沒”;精白面粉與全麥粉相比損失的鈣達60%、鐵76%、鋅78%、鎂85%、銅68%,參與胰島素合成有關的鉻離子減少了98%,精白粉中的膳食纖維只及標準粉的25%,從上述數據可見,常吃白米和白面粉很容易缺乏多種營養素,而多吃五谷雜糧則可避免。
不當清洗
菜葉丟棄蔬菜的外葉及一般人不吃的窩筍葉、芹菜葉的營養素含量大大高于菜心,如萵筍葉中的胡蘿卜素就比萵筍莖高很多。
先切后洗有的家庭為了方便,在清洗蔬菜時先切菜再洗菜,殊不知很多營養素會通過切口流失在水中。例如葉菜切后浸泡10 min,維生素C會損失18%~20%,浸泡時間越長流失得越多。蔬菜最好用不銹鋼刀切,因為一般菜刀中的鐵會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C。
米淘洗過度實驗證明,大米每淘洗一次,損失維生素B1 40%~60%、維生素B2 23%、煙酸25%、礦物質70%以上,且淘洗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水溫越高,維生素損失越多。因此需根據米的清潔度適當淘洗,且不要長時間浸泡,不要用力搓,也不要用熱水燙洗。
不當儲存
任何食品儲存時間越長,營養素喪失也越多,即便是放在冷凍的條件下也不例外。例如魚在-18℃放3個月,維生素E和維生素A會減少30%左右。綠色蔬菜在夏天的室溫下放24 h,其中的維生素C完全喪失。同時蔬菜中有害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增加,對人體會造成潛在危害。
不少人一次購買很多魚、肉,吃不完就放在冰箱里冷凍,下次吃時先解凍,將多余的再凍結,經過反復解凍的魚、肉不但口味變差,營養素也會明顯流失,還會產生一定的毒素。若用熱水解凍,損失的營養素會更多。
不當烹調
蔬菜在高溫的條件下加工的時間越長維生素流失得越多,小火慢燉并不適合蔬菜加工,而用急火快炒可減少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流失。
最好用凈化水燒菜,因自來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會加速蔬菜中多種維生素的流失,而用除去了金屬離子后的凈化水就可減少維生素C、B族維生素、葉酸等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