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麥冬功效與作用

麥冬功效與作用

時間:2023-05-30 10:17: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麥冬功效與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麥冬功效與作用

第1篇

1、石斛味甘、淡、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腎經。體堅質潤。滋陰清熱,養胃生津,潤肺止咳,益腎明目。主治熱病傷津,虛熱不退,胃陰不足,口干咽燥、脘痛干嘔、肺燥咳嗽,腰膝酸軟,陰傷目暗。本品甘涼清潤,主入胃腎,作用重在中下二焦,既清胃熱生津止渴,又滋腎陰退熱明目,為津傷口渴、陰虛目暗良藥。

2、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后期熱傷津液等證。

3、二者搭配在一起泡茶可以達到不錯的養陰和胃和理氣解郁效果,比較適合有慢性胃炎的人群服用,當然,如果有胃部燥熱的情況選擇服用它效果也非常不錯。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別名

麥門冬、寸冬、寸麥冬。

食之源地

生于山坡林下或溪旁。主產浙江,四川,現大量栽培。江蘇、貴州、云南、廣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產,但多野生。

食性物語

含多種甾體皂甙:麥冬皂甙A,B、C、D,甙元均為假葉樹皂甙元。另含多種高黃酮類化合物,如麥冬甲基黃烷酮A、B,麥冬黃烷酮A、麥冬黃酮A、B,甲基麥冬黃酮A、B,二氫麥冬黃酮A、B,甲基二氫麥冬黃酮,6-醛基異麥冬黃烷酮及6-醛基異麥冬黃酮A、B。尚含有腺苷、焦谷氨酸、植物甾醇及多糖等。此外,還含有揮發油等。

文化典故

麥冬在禹州被人民稱為“禹韭”。禹韭之名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地里的莊稼豐收了,老百姓產的糧食吃不完,大禹就命令把剩余的糧食倒進河中,河中便長出了一種草,即麥冬。人們稱此草“禹余糧”,由于此草產于禹州,葉窄而細長,形似韭菜,故叫做“禹韭”、“禹霞”。此草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功效,故又被稱為“不死藥”。

食療保健

藥理實驗表明麥冬提高小鼠在低壓缺氧條件下的耐缺氧能力,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性損害,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臟血液動力學效應。可預防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發生,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能量供給,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環,限制心肌梗塞范圍。如與人參、五味子配合制成的生脈散,在抗休克、改善心臟功能方面有良好的療效。同時還有抗菌、祛痰鎮咳、強心利尿等效果。麥冬可協調胰島素功能,能降低血糖,促使胰島細胞恢復正常。此外,麥冬有一定的鎮靜作用,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食譜推薦

黨參麥冬瘦肉湯

用料:豬瘦肉500克,黨參60克,生地黃30克,麥冬30克,紅棗10個。

制法(1)黨參、生地黃、麥冬、紅棗(去核)洗凈。

(2)豬瘦肉洗凈,切塊。

(3)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時,調味食用。

特點本湯有滋養陰液潤燥之功效。湯中黨參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生津的作用。生地黃性味甘寒質潤,有滋陰養血潤燥的作用。麥冬性甘,味微苦,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以上3味均屬質潤之品,配合豬瘦肉滋養潤燥,紅棗健脾益胃。合而為湯,有增液滋潤、養胃生津之功。

食事求適

每次6克~12克。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心煩不眠者食用更佳。

第3篇

食物來源

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祁門紅茶聞名天下,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處處留香。此外,從中國引種發展起來的印度、斯里蘭卡產地的紅茶也很有名。

食性物語

每l00克紅茶含熱量294千卡,蛋白質26.7克,脂肪1.1克,膳食纖維14.8克,維生素A 645微克,煙酸6.2毫克,維生素C 8毫克,維生素E 5.47毫克,鈣378毫克,磷390毫克,鐵28.1毫克,鉀1934毫克,鈉13.6毫克,鎂183毫克,鋅3.97毫克,硒56微克。

食譜推薦

麥冬黨參紅茶

用料:

紅茶2克,麥冬10克,黨參6克

制作:

將麥冬和黨參清洗干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取其汁液;紅茶用熱水清洗一下,然后用沸麥冬黨參水沖泡即可。

功效:

預防齲齒、潤燥生津。對動脈硬化、氣喘干燥、口干消渴、身體乏力、體虛寒冷等癥有防治作用。

分析:

紅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氟、維生素C、鐵、鈣、鉀等營養物質,且茶色鮮亮,保健效果極佳,經常飲用有利于維護毛細血管的健康;麥冬、黨參有滋補氣陰的功效。此飲品潤喉解渴、暖胃驅寒。

食事求適

一般人均可飲用。每天飲2杯〜3杯為宜。

食事提醒

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服藥前后1小時內不要飲茶。不宜和人參、西洋參一起食用。

食療保健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茶紅、湯紅、葉紅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紅茶能提神,使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加敏銳,記憶力增強。它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茶中的多酚類、糖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飲紅茶能止渴消暑,并且產生清涼感。

紅茶中的咖啡堿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可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并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促成尿量增加。

第4篇

防燥的食物及藥材

一般來說, 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均具有補水、防燥的功效,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藕、梨、荸薺、甘蔗、葡萄、蘋果及湯、粥等,這些蔬菜、水果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又增加了水分的攝入。可作為藥膳的中藥有沙參、麥冬、烏梅、鮮蘆根等。

另外, 日常飲食中要盡可能少吃辛熱之品,如花椒、辣椒、胡椒等,更不宜吃煎炸燒烤食物,這些飲食都具有溫燥之性,易傷津液,會加重秋燥的癥狀。

防燥羹湯DIY

百合梨粥

鮮百合50 克, 洗凈切碎,梨2 ~ 3 個,洗凈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 克,加水煮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的功效;大

米健脾益氣。三樣食材同煮成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養陰潤肺的作用。

百合銀耳大棗粥

鮮百合50 克, 洗凈切碎, 銀耳10 克,用溫水發開后,洗凈切碎,大棗3 枚,泡洗后去皮去核,切成小塊,與100 克大米同煮成粥。

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棗為健脾之品。這些食材同煮成粥,具有潤燥、

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而且味道微甜,白色中點綴些許紅色,色味俱佳,寶寶很喜歡吃。

沙參麥冬飲

沙參味甘、微寒,歸肺、胃經,麥冬味甘、微苦、微寒,歸肺、心、胃經,可取沙參、麥冬各5 克或各3 枚,洗凈,開水沖泡,涼后啜飲,能潤肺養陰,生津止渴。

山藥蜂蜜羹

將山藥洗凈去皮,切薄片, 蜂蜜30 克,拌勻后放入碗中隔水蒸軟熟后食用。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有益氣養陰、補肺脾腎的作用;蜂蜜有潤燥、養陰、生津的作用。此羹適用于脾虛伴大便秘結的1歲以上寶寶服用。

果蔬汁

水果及蔬菜如大鴨梨、甘蔗、荸薺、菱角、藕等可榨汁飲用,具體做法如下:

大鴨梨洗凈,削皮去核,切成小塊,榨汁后可直接飲用。

甘蔗洗凈后去皮,榨汁,適量飲用,注意應現榨現喝,最好不要放置太長時間。

荸薺、菱角、藕各自都可以洗凈、去皮、榨汁,但要加熱煮沸3 分鐘,可加少量白糖,涼涼后飲用。這幾種材質也可同時取汁,制成混合飲品,具有生津、潤燥、清虛熱的作用。

第5篇

按照中醫理論,季節和五臟是有所對應的:春季主肝、長夏主脾、秋季主肺、冬季主腎,而盛夏季節當以養心為上。夏季養心是一個中醫養身理念:首先要心神平靜,清心少欲;其次是活血化瘀,暢通血脈。而夏季恰恰容易情緒急躁,心神不安,引起心肌突然缺血,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誘因之一;同時,夏季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加,食欲減小,能量消耗大,導致氣血動蕩,血液流動艱澀,這些使夏季成為心腦血管發病的小高峰期。

【水果養心】

天氣炎熱,體能消耗增大,飲食方面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保證足量的水分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如西瓜、桃子、蘋果、香蕉等,這些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及豐富的鉀、鈣、鎂,有一定的控制血壓、防止血液凝結、保護心血管的作用,食用這些水果可達到養心功效。

【“吃苦”養心】

中醫認為,苦味能瀉火,帶有苦味的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消炎退熱、清心明目等作用。因此,炎夏可以適當吃些苦味食物,例如苦瓜、冬瓜等,也可選用蓮心泡茶。然而苦味食物大多寒涼,不宜吃得太多,否則容易敗傷脾胃,影響消化,脾胃虛弱者尤其應該注意,避免過度攝入苦味食物。因此,“吃苦”也要因人而異。

【膳方養心】

1、番茄酸奶

組成:圣女果10個(小番茄),獼猴桃半個,低脂優酪乳500毫升。

制法及用法:小番茄洗凈,獼猴桃削皮切小塊,加500毫升低脂優酪乳,放進果汁機,攪打至小顆粒即可。另外,可加5克黑芝麻,以提高番茄紅素的析出量。若不習慣優酪乳黏稠口感,可加100毫升涼開水。15分鐘內喝完。

功效:清熱止渴、助降心火,并具健胃益腸功效。

Tips:中醫五行理論認為,心為紅色,與夏季相應,吃紅色的食物是養心的有效方法,如番茄、草莓、山楂等。番茄作為暑季應季水果,味道鮮美爽口,既能消暑解渴,又能養心除煩。

2、丹參綠豆粥

組成:丹參30克,綠豆100克。

制法及用法:丹參煎湯,再把湯汁和綠豆一起煮粥。

功效:有效安神,改善睡眠,改善血流動力學,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這款粥尤其適合體質偏熱者。

Tips:夏季在養心的同時要注重活血,丹參是養血活血的佳品,具有卓越的養心血功效,可以幫助改善睡眠。

3、荷葉薄荷飲

組成:荷葉15克,薄荷葉3克。

制法及用法:把荷葉和薄荷葉一起煎湯。

功效:“心胃同治”,既能清心瀉火,還有養胃的作用。

Tips:薄荷久煎后是一味很好的養胃藥。荷葉味苦、性涼,具有消暑利尿、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有利于緩解暑熱煩渴、頭痛眩暈等癥狀。

4、麥冬冬瓜湯

組成:麥冬15克,冬瓜100克。

第6篇

對于重度眼疾而言,可能不得不求助于手術治療;而對輕中度眼疾而言,或許用藥就能控制病情。在眼科諸多藥物中,西藥相比中藥更常用,不過多為外用的、直接與眼睛接觸的眼藥水、藥膏之類劑型,相對于人體的其他器官,眼睛算是比較嬌弱的,因此這讓人多少有些擔心。那么,有沒有能治眼病的內服藥呢?

有的。其實有不少中成藥都有不錯的治療眼病的效果,大家不妨考慮選用。下面就介紹其中的幾種——

明目地黃丸

方由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枸杞子、當歸、白芍、白蒺藜、石決明等組成,具有滋補肝腎、清腦明目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目澀羞明,視物昏花、迎風流淚及夜盲癥等。

方中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枸杞子、當歸、白芍補血滋腎,養肝明目,石決明平肝潛陽,明目;茯苓、澤瀉健脾利水;,白蒺藜疏風清熱,清肝明目,諸藥配伍,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明目之功。

本藥規格及用法同杞菊地黃丸。

注意:感冒時不宜服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以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平時有頭痛、眼脹、虹視或青光眼等癥狀,眼部如有炎癥或眼底病,用藥后如視力下降明顯,應去醫院就診。

杞菊地黃丸

此藥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上枸杞、制成,滋補肝腎作用進一步加強,用于肝腎不足致視物昏花、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眼睛干澀之證。

參考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濃縮丸一次8丸,一日3次(大蜜丸每丸重9克,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克),白開水送服。

注意:感冒發熱患者不宜使用。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石斛夜光丸

由人參、石斛、生地、麥冬、枸杞子、菟絲子、黃連、羚羊角、白蒺藜等25味藥組成,具有滋陰降火,養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腎不足、陰虛火旺致內障目翳、視物昏花等肝腎陰虛之證。

方中石斛、生地、麥冬、枸杞子、五味子等滋陰養肝明目;羚羊角、水牛角、黃連防風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川芎、枳殼活血行氣;黨參健脾,杏仁降逆,諸藥合用,共同發揮滋陰明目之功,還可治療早期白內障、青光眼,尤其適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參考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注意: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明目上清丸

由黃連、黃芩、梔子、石膏、蟬蛻、車前子、赤芍、白蒺藜、元參、麥冬、甘草等組成,具有清熱散風,明目止痛功效,用于頭暈目眩、大便燥結、小便赤黃等證。

方中黃連、黃芩、清瀉心肺肝腎之熱,散風明目;石膏、梔子、天花粉、車前子,赤芍助主藥清熱;白蒺藜助主藥平肝散風明目;佐以薄荷、荊芥、蟬蛻宣散風熱、明目;元參麥冬清熱滋陰。諸藥共同發揮清熱散風、明目止痛功效,適用于暴發火眼的治療。

第7篇

方法:樣本選取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肺陰虛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南沙參治療組(60例),北沙參治療組(60例),以下分別簡稱南沙參組和北沙參組,首先對南、北沙參的產地、形態、成分、功效、藥理幾大方面進行比較,觀察其異同點,其次,觀察對比南、北沙參在治療肺陰虛病癥時的臨床療效。

結果:臨床療效對比結果顯示,北沙參在治療肺陰虛功效優于南沙參,P

結論:南、北沙參均具有胃心肺虛、滋陰解毒、燥痰勞咳之效,但臨床配伍其他中藥治療肺熱陰虛時,北沙參功用效力明顯高于南沙參。

關鍵詞:南沙參 北沙參 肺陰虛 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40-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肺燥陰虛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南沙參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56.21±1.40)歲,病程0.2~2年,平均病程(0.83±0.23)年;北沙參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53.68±1.35)歲,病程0.2~2年,平均病程(0.67±0.51)年。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兩肺濕羅音、肺熱陰虛、咽干痰積、肺型浮腫等。

1.2 治療方法。南沙參組:南沙參15g,五味子5g,黃芪、杏仁、、桔梗、麥冬、川貝各10g,金銀花、款冬花各12g,北沙參組選以北沙參15g入藥,其余配伍藥方與南沙參組均相同。此外,若肺陰虛者伴有嚴重嗓音沙啞,咳嗽有音者配伍藏青果5g;伴咽干腫痛者加連翹10g;伴便秘難寢者加白芍4g,伴有黃痰多喘者加魚腥草8g,兩組均每天一劑,水煎服500ml分2次溫服,14d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參考相關文獻評定標準。顯效:兩肺羅音明顯減少或者消失,肺熱陰虛癥狀消除,咽干、口渴、唇青、咳痰等癥狀消失,肺型正常,浮腫消退,兩周內未見反復發作。好轉:大部分癥狀有所緩解但未治愈。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臨床試驗所得數據經反復審查后,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P

2 結果

2.1 南沙參與北沙參鑒別應用。沙參均是補陰養氣、中益肺氣之佳品[1,2],但其形態、習性、成分、藥效和臨床應用均有區別[3],比較結果見表1。

3 結論

據古代相關文獻記載,前人所述沙參系南沙參,至清代《本草匯言》問世之后,得以區分南、北沙參,南沙參宣散之效類桑葚,通氣之效類前車子,清肝火之效類大黃,解毒之效類連翹,化痰之效類砂仁;北沙參補肺虛之效類麥冬,生脾補陰之效類桔梗,養心化瘀之效類枸杞,味性和緩,淡入滑膩,二者皆為補陰養身、和中順氣之上品。肺陰虛多伴以多咳少痰、口干舌燥、肺熱舌紅、夜間盜汗、唇青脈輕等臨床癥狀,引發誘因多為感冒、扁桃體病變、急性咽喉炎以及呼吸道阻塞、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大量抗感染藥物及部分中藥治療效果不佳,同時導致部分細菌出現多重耐藥性,降低治愈率并延遲病程,本實驗研究表明,臨床選取北沙參治療肺陰虛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北沙參中主要成分生物堿、甾醇類單體素對陰虛患者有免疫調節功效,有滋陰生津、清熱涼血之功,陰虛乃先天稟賦缺少、六侵擾、七情過盛、飲食不節、肺傷積陰所致,長久不治可致脾氣虧空、陰陽失調、不思飲食、難寢難安,病情一旦惡化可誘發腫瘤甚至危及生命。北沙參配伍其他中藥臨床試驗結果顯著,可進一步推廣使用,患者在臨床治療的同時配合食補,加以百合、麥冬、生地黃、酸棗仁、遠志、枸杞等熬制成湯,每日服用,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并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薛瑜峰,薛佳茜.沙參麥冬湯合益胃湯加減治療卡托普利所致干咳的療效觀察[J].中醫學報,2012,27(2):141-142

第8篇

本文的雙元茶劑組成為玄參、麥冬、金銀花、黃芩、魚腥草各4.5g,桔梗3g,甘草1.5g。在玄麥甘桔茶的基礎上加了金銀花、黃芩、魚腥草。增強了清熱解毒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利咽生津。治療慢性咽炎。咳嗽,咽干,咽癢。用法:代茶飲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組方中藥有以下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1抗菌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雙元茶劑中金銀花、黃芩、魚腥草、玄參均具有抗菌的作用。而金銀花、魚腥草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黃芩、金銀花對肺炎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都有抑制作用。玄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各類球菌及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1.2抗病毒黃芩中的黃酮類中有對流感病毒A和B的有抑制作用;金銀花、魚腥草均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有很強的抑制作用。[3]綜上所述表明雙元茶劑抗菌、抗病毒作用很廣泛,能抑制細菌病毒,減輕對咽部粘膜侵害。

2抗炎作用

黃芩、金銀花、魚腥草、玄參、桔梗均有較強的抗炎作用。黃芩對急慢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而金銀花能抑制炎癥的滲出,又能抑制炎性的增生。魚腥草能促進組織再生及愈合。玄參具有抗炎消腫作用。桔梗改善炎癥局部的血液循環促使炎性轉好。幾種藥物配伍在一起增強了抗炎作用,可以減弱或消除咽部炎性病灶的形成。

3鎮咳平喘

魚腥草、桔梗有較強的鎮咳平喘作用。

4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黃芩、金銀花、魚腥草、桔梗、玄參,麥冬均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黃芩對白細胞介素2的產生有促進作用。金銀花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和促進炎性細胞的吞噬功能,激活T淋巴細胞功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魚腥草能明顯促進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備解素的水平,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感染性疾病治療有重要意義[4];而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玄參,桔梗為咽喉科常用藥,桔梗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中性粒細胞的殺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刺激粘膜引起分泌增加,對組織有保護作用。[5]玄參所含的成分能刺激免疫活性成分,以此增強免疫功能。麥冬亦能增強免疫功能。

第9篇

秋季養生

精神養生

主要是寧神靜志,也就是穩定情緒。每逢秋季,蕭瑟秋風、綿綿秋雨,萬木凋零,人易觸景生情, 頓生愁緒,郁悶傷感,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在這種秋雨中變得精神萎靡不振、憂愁消極。因此,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寧靜,以平和氣血 ,收斂神氣 ,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機體的不良影響。應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多和朋友聊天,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新鮮空氣既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能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從而使人忘掉憂愁,變得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起居養生

《黃帝內經》有言:“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的生長,使肺氣得以舒張。不宜終日閉戶,熬夜或蒙頭睡覺,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防誘發呼吸道感染。室內可養些花草,或者使用濕化器加濕,以調節空氣濕度,保持室內一定濕度,并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保持肺氣清肅功能。同時要記住“春捂秋凍”這個古訓,氣溫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御風寒的能力。

運動養生

主要是進行有氧運動,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根據各自情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跑步、散步等,提高肺臟的生理功能及機體的耐受能力。亦可適當進行“秋凍”鍛煉和冷水浴等,以養陰潤燥 ,提高機體抗寒能力。秋高氣爽,是戶外活動鍛煉和旅行的大好時光。

食療養生

飲食上注意點總結為一句話:“秋燥傷肺宜潤忌辛,肺燥傷肝養陰增酸。”這是由于燥邪傷肺,應少吃辛辣食物,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癥狀。從中醫五行相生相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也不可過量。

滋陰潤肺方面的常見食物有: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糯米、蓮藕、菱角、芋頭、荸薺、白蘿卜等。還可以多食果仁,如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松子仁等,均具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的功能。

少辛增酸方面就是就是說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偏酸味水果: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枇杷等。

養陰類常用食療藥有:枸杞、玄參、玉竹、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

補氣類常用食療藥有:西洋參、沙參、人參、白術、茯苓。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生脈飲。

秋季食療方

針對秋燥

1沙參銀耳粥

原料: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沙參洗凈,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鐘,去沙參,放入銀耳,粟米(均洗凈),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即可食用。

功用:補肺、益氣、養陰。

2生地麥冬粥

原料:生地黃50克,麥冬(去芯)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生地、麥冬洗凈,切成碎片,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水,先煮1小時,撈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凈)熬粥3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補血

3淮山藥百合兔肉湯

原料:淮山藥、百合各30克,兔肉 200~300克,生姜、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兔肉洗凈,切成小塊,然后與淮山藥、百合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燉盅內,隔水燉 1小時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腎固精、潤腸通便。

4鴨蛋銀耳羹

原料:鴨蛋一個,銀耳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銀耳泡軟,用水熬煮至軟熟,鴨蛋打至碗內調勻,然后倒入銀耳羹內,加入適量冰糖,鴨蛋煮熟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

5雪梨黑豆湯

原料:雪梨 1 個, 黑豆 30 克

做法:雪梨洗凈切碎,與黑豆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燉煮半小時后去渣取汁。

功效:滋腎潤肺、化痰止咳。

針對秋乏

1桑菊粥

原料:霜桑葉30克,30克,川貝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將桑葉、、川貝洗凈,裝進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水,先煮30分鐘,撈去藥渣,放入粳米,煮30分鐘,粥成即可食用。

功效:清肺潤燥

2芝麻蓮子

原料:蓮子肉20克,芝麻1 5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蓮子加水煮1小時左右,再加入芝麻細末、白糖,再煮幾分鐘即可。

功效:補五臟、強肝腎、清心安神。

3牛奶粳米粥

原料:粳米100克,牛奶250毫升,紅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粳米下鍋,用大火燒開,小火熬1小時; 粥已經黏稠快要熬好時加入牛奶,攪拌均勻;出鍋盛碗,加入白糖或紅糖。

功效: 補益虛勞。

4黃芪淮山藥粥

原料:黃芪30克,淮山藥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黃芪洗凈,切成片,與淮山藥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水,先煮1小時,將藥渣袋撈去,放入洗凈的粳米,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

5沙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北沙參60克,玉竹50克,芡實20克,生姜2片,老鴨1只(約800克)。

做法:將北沙參、玉竹、芡實、生姜洗凈,老鴨殺后去毛及內臟,斬件。全部用料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分數次飲湯,吃鴨肉。

功效: 滋陰潤肺清補。用于干咳痰少、勞熱、腸燥便秘者。

針對秋膘

1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薏苡仁與粳米同放入鍋中,水煮,熬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除痹

2玉米清湯

原料:甜玉米梗兩條、黃豆芽100克、紅蘿卜1條。

做法: 將甜玉米去粒留梗,紅蘿卜切塊、黃豆芽洗凈;將全部材料用慢火熬煮1小時即可。

功效:清潤滋補

3降脂養目茶

原料:炒決明子8克、何首烏5克、澤瀉5克、生甘草3克。

做法:上述藥物泡服,每日一劑,泡服3次。

功效:清肝明目,補益肝腎,潤腸通便,滲濕化痰。

健康調理

淮山蓮子湯

原料:山藥100克、蓮子100克、糖或鹽適量。

第10篇

關鍵詞:孟如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內服中藥;應用規律

中圖分類號:R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2-0001-03

孟如教授從醫50余年,是國家第二批名老中醫,具有豐富的臨床與教學經驗。孟如教授精研古方,善于探索,尤擅長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中醫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尚無確切論述,但認為虛瘀、瘀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個重要發病機制,養陰滋腎、清熱化瘀是其治療大法[1]。孟如教授在長期臨床診療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臨床診療思路及思辨規律。現將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內服中藥初步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孟如教授在云南省中醫醫院門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開的所有中藥處方。

12方法

121處方收集方法在云南省中醫醫院信息中心逐一導出孟如教授2009年1月~2009年12月所開的所有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藥處方。

122納入標準①孟如教授所開中藥處方;②處方時間區間為2009年1月~2009年12月;③處方為門診處方。

123排除標準①處方中藥治療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處方中藥同時治療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處方中藥少于3味用于泡水飲用者;④處方包含配方顆粒劑者;⑤處方用于外用熏洗者;⑥處方用于泡酒內服者。

124資料提取與質量評價由2名中醫風濕病方向研究生到云南省中醫醫院信息中心逐一導出所需處方,并交叉核對,確保處方無遺漏,無重復;疾病診斷以處方上的病名診斷為準。

125分析和統計方法歸納、統計每味中藥的用藥頻次,根據總體用藥頻次總結常用配伍藥對。處方中的具體中藥及方劑,均依據新世紀課程教材《中藥學》[2]、《方劑學》[3]和《中醫內科學》[4]統一中藥及方劑名稱。符合標準的具體中藥依次錄入Excel表中,采用頻數統計的方法,統計中藥使用頻次及常用配伍藥對使用頻次。

2結果

21共收集處方1070張,根據排除標準排除少于3味中藥用于泡水飲用處方8張,包含配方顆粒劑處方27張;外用熏洗處方5張;泡酒內服處方9張。最終有效處方1021張。

22中藥應用情況見表1。

23常用配伍藥對應用情況見表2。

3討論

31內服中藥應用規律分析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內服中藥使用頻次前20位的中藥(見表1),結果表明主要分為三大類藥物:補虛藥(甘草、茯苓、山藥、白術、黃芪、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山茱萸、墨旱蓮、女貞子),清熱藥(知母、生地、牡丹皮、玄參、黃柏、澤瀉、柴胡)及活血藥(當歸、川芎)。補虛藥中氣、血、陰、陽各有側重。其中甘草、茯苓、山藥、白術、黃芪,側重于健脾益氣,分別排在第1、3、10、11和18位。孟如教授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時非常重視中焦脾胃,處方用藥注重使用健脾益氣藥。當歸、白芍側重于補血活血,分別排在第6和第9位。養血活血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治法。麥冬、五味子、山茱萸、墨旱蓮、女貞子側重于滋陰、補益肝腎,分別排在第4、12、13、14和第15位。補益肝腎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本之法。補虛藥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為主。知母、生地、牡丹皮、玄參、黃柏、澤瀉及柴胡均有清熱之效,分別排在第2、7、8、16、17、19和20位。川芎使用頻次排名第5,共使用347次,使用率為3399%。以上中藥功效可歸納為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益氣健脾、清熱涼血。

32常用配伍藥對應用規律分析牡丹皮配生地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藥對中使用頻次最多的藥對,使用率是2517%。牡丹皮辛苦微寒,清熱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涼中又具養陰之力,二藥相須合用,發揮協同作用以加強藥力,提高療效,使涼血而兼散瘀,清熱又可寧絡,并有一定的養陰之力。麥冬配五味子,此藥對共使用240次,排名第2,使用率是2351%。麥冬滋燥澤枯、養陰生津、清心除煩;五味子味酸,生津斂汗,能收斂耗散之氣。兩藥合用,酸甘化陰,守陰以致留陽,陽留則汗自止,陰充汗斂,則諸癥可解,用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日久陰虛多汗、心悸、肺虛久咳等癥。甘寒之麥冬,滋養肺胃陰津以潤腸燥,與養陰生津之生地伍用,增強養陰生津之效。女貞子配墨旱蓮,實則二至丸(《醫方集解》),共使用219次,使用率是2145%。女貞子補腎滋陰、養肝明目,性質平和,為清補之品;墨旱蓮涼血止血,補腎益陰,兩藥相須為用,滋陰力強。白芍配甘草,使用頻次218次,使用率2135%。白芍味酸,得木之氣最純;甘草味甘,得土之氣最厚。二藥伍用,有酸甘化陰之妙用,共湊斂陰養血,緩急止痛之效用。白術及茯苓均為健脾除濕藥,二者相須配對,是治療脾虛濕停的最常用藥對。川芎配當歸共使用208次,使用率是2037%。當歸偏于養血和血,川芎偏于行血散血。二藥潤燥相宜,當歸之潤可反制川芎辛燥,川芎辛燥又防當歸滋膩,祛瘀而不耗傷氣血,養血而不致血壅氣滯。牡丹皮配澤瀉,二藥合用,一走氣分,一入血分,具有氣血兩清之功。川芎配白芍,川芎為血中氣藥,能化瘀滯、開血郁,上行頭目、下達血海;白芍微苦能補陰,略酸能收斂。兩藥相配,一動一靜,一散一收,辛酸相合,既可補肝氣、養肝陰,又可開肝郁。龍骨配牡蠣共使用112次,使用率是1097%。龍骨養陰之中能潛上越之浮陽,牡蠣益陰之中能攝下陷之沉陽。二藥合用,養陰潛陽、鎮靜安神、軟堅散結之效增強。

4小結

結合藥物功效和用藥頻次可以看出,前二十位的中藥分析結果表明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中藥功效以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益氣健脾、清熱涼血為主;藥對功效以補益肝腎、養陰生津、養血活血為主。通過以上對孟如教授2009年所開中藥內服處方的統計、分析及探討,冀希望能為臨床上疾病的辯證論治和遣方用藥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和借鑒,同時也希望是對孟如教授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思路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沈丕安風濕病中醫診治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9~14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21~39

[3]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7~22

第11篇

山麥冬屬(Liriope Lour.)植物系百合科植物,中國分布有8種(變種)[1],分別為山麥冬(Liriope spicata Lour.)、湖北山麥冬(Liriope spicata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acarli (Decne.) Bailey]、闊葉山麥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甘肅山麥冬[Liriope kansuensis (Batal.) C. H. Wright]、禾葉山麥冬[Liriope graminifolia (L.) Baker]和矮小山麥冬[Liriope minor (Maxim.) Makino]。《中國藥典》(1995年版)收載了山麥冬藥材,其基源植物為山麥冬屬植物湖北山麥冬或短葶山麥冬。山麥冬的功效等同于傳統藥材麥冬,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熱的功能。本屬植物資源豐富,部分藥材為民間或地區用藥,為了充分利用山麥冬屬植物資源,本文對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和藥理研究狀況進行總結。

1  化學成分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從山麥冬屬植物中已經分離得到多種化學成分,主要為皂苷類化合物[2~8],部分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見表1。

   

其中,新皂苷類化合物的結構式見圖1。

2  藥理活性研究

2.1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1  山麥冬制劑對心功能的影響  高廣猷等[9]研究發現,給麻醉貓靜脈注射山麥冬水溶性提取物1.75 g/kg,其心室內壓變化速率增加86%,左室開始收縮至射血時間縮短28%,實驗結果表明山麥冬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有改善心臟泵血的功能。桂苡等[10]通過實驗證明山麥冬對注射垂體后葉素的麻醉大鼠所誘發的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適當劑量時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提示山麥冬對冠狀動脈可能有解痙作用。另外,通過離體及在位心臟實驗均證明較低劑量的山麥冬注射液有正性肌力作用,高劑量時則見心收縮力明顯減弱直至停跳,對心率無明顯影響。

2.1.2  山麥冬制劑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高廣猷等[11]通過實驗研究證實,山麥冬水溶性提取物0.75 mg/kg腹腔注射能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誘發的大鼠心肌缺血改變。給藥組與對照組的指標差異非常明顯(P<0.01),說明山麥冬的水溶性提取物具有很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另外,高廣猷等[12]報道了山麥冬中含有15種氨基酸成分,并觀察了山麥冬總氨基酸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響。研究發現山麥冬總氨基酸(腹腔注射)對垂體后葉素注射液所致大鼠心電圖缺血性改變也有預防作用,山麥冬總氨基酸還可明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提示本品可改善心肌脂肪酸代謝。宋曉亮等[13]報道了山麥冬總皂苷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防止細胞脂質過氧化與改善脂肪酸代謝有關。

2.1.3  山麥冬制劑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5 g/kg可明顯減少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第Ⅱ期T波變化和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而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10 g/kg不但明顯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而且對第Ⅰ期及第Ⅱ期T波變化均有明顯對抗作用,兩種劑量山麥冬注射液降低心律失常率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均有差異(P<0.05),結果表明山麥冬注射液有較明顯的抗心律失常活性[10]。

表1  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略)

*代表新化合物; a: 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b: Liriope spicata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 c: Liriope musacarli (Decne.) Bailey; d: Liriope spicata Lour..

圖1  新皂苷類化合物結構式(略)

Figure 1  Structure of new saponin compounds

2.2  耐缺氧作用  桂苡等[10]給小鼠分別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5.0、12.5及25.0 g/kg,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記錄小鼠“耐缺氧時間”,并與對照組比較出各實驗組存活時間延長百分率。結果說明在減壓缺氧條件下心得安可明顯提高小鼠存活率,山麥冬對小鼠減壓缺氧存活率提高雖不明顯,但明顯延長存活時間。余伯陽等[14]研究證實了山麥冬水煎液可以延長小鼠的存活時間,具有耐缺氧的作用。

2.3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余伯陽等[15]比較了湖北山麥冬與中國藥典品種麥冬的免疫活性,結果發現兩種麥冬均能明顯增加小鼠脾臟的質量,而對胸腺無明顯作用,相當劑量的兩種藥材水煎液均可明顯增強小鼠的碳粒廓清作用,并對環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細胞數下降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但未能使白細胞總數達到正常。另外,還報道了短葶山麥冬皂苷C可以明顯地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增加小鼠的脾臟質量,具有較強的免疫活性[16]。Wu等[17]從短葶山麥冬中分離出短葶山麥冬皂苷(Lm3),并研究其藥理活性,發現Lm3可以治療與肝損傷相關的免疫系統疾病。

2.4  抗腫瘤作用  余伯陽等[16]研究發現,短葶山麥冬皂苷C在給藥20 mg/kg的情況下,對小鼠S180肉瘤具有明顯的抑瘤作用,在腹腔注射的情況下,對艾氏腹水瘤具有抑制作用。

2.5  抗炎作用  曾有研究報道,短葶山麥冬皂苷C在抗原激發遲發型變態反應前或后腹腔注射均能明顯地抑制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接觸性皮炎,對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殼炎癥反應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表明短葶山麥冬皂苷C具有較強的抗炎免疫藥理活性[18]。

2.6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Hur等[19]研究發現闊葉山麥冬的正丁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神經生長因子的表達和分泌,對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3  結語

麥冬類藥材在臨床上使用廣泛,歷史悠久。麥冬類藥材的植物基源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和山麥冬屬的多種植物,其中山麥冬屬植物的藥用價值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山麥冬屬植物資源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以湖北山麥冬或短葶山麥冬的根莖為代表的山麥冬藥材,在臨床上可以代替傳統藥材麥冬,這樣就豐富了麥冬類藥材的來源。現代藥物研究對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成分以及藥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湖北山麥冬和短葶山麥冬方面,對該屬的其他種植物的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12篇

藥茶因其配制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較好、無副作用等優點,頗為人們所樂用,作為冠心病的輔助治療或疑似患者的預防保健,藥茶不失為一種頗為理想的中藥劑型。現擇要予以簡介。

活血茶 由紅花5克、檀香5克、綠茶1克、赤砂糖25克組成。紅花活血祛瘀,白檀香理氣止痛,綠茶可消食化痰,赤砂糖配伍諸藥。有溫經活血功效。上藥煎湯代茶飲服,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防治冠心病患者的心胸悶窒、隱痛。

蒲茶 以九節葛蒲3克、酸梅肉5枚、大棗肉5枚及適量赤砂糖加水煎湯而成。石葛蒲舒心氣,暢心神,有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本茶劑對心氣虛弱、心血不足的驚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飲食等癥效粟尤佳,亦適宜冠心病及其疑似患者服用。

麥冬茶 取麥冬80克,大生地80克,水煎代茶飲服,不僅有明顯的清熱養陰生津作用,而且具有益精強陰、補氣養心的功效。本茶劑具有改善心肌營養,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是中老年人預防冠心病的保健飲品。

三七花茶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參三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取三七花、參三七各3克,沸水沖泡,溫浸片刻,頻頻代茶,具有良好的活血祛淤止痛的功效,經常飲服本茶劑,對冠心、高脂血癥及慢性肝病的防治均有裨益。

彭齡茶 系市售成品茶劑,由牡丹皮、地骨皮為主組成,具有清腦寧心的功效,主治頭暈目眩、胸悶心悸,丹皮的鎖痛;鎮靜和地骨皮的降血脂、降血壓作用。使本茶劑能用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等疾患。每次10~15克,開水沖泡飲服。一日3~4次。

問荊茶 由清熱涼血的問荊配利濕泄熱的荷葉為主藥,藥理研究’發現,問荊所含的水溶性硅能防止脂肪在血管內膜上沉積,從而對抗動脈硬化,而荷葉的水煎劑能直接擴張血管,二藥為主組成的本茶劑治動脈硬化、血脂過高。每次3克,開水沖泡代茶,一日3~4次。系成品茶劑。

田七丹參茶 由活血化瘀的田七與丹參二藥為主要組成,田七有顯著的抗凝作用,并能促進纖維溶鲆,丹參不僅能抗凝,還能改變血液流變性,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漿粘度,從而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環。本茶劑為沖劑,每日1包,開水沖泡飲服,一日3次。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心腦健袋泡茶 奉茶劑以茶葉的提取物為主要成分。所含茶多酚及其他有色物質具有明顯的抗凝、促進纖維溶解及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等藥理作用。每包250毫克,每次1包,開水沖泡代茶,一日3次,對冠心、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較好防治作用,據臨床報道,有效率達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凤阳县| 塔河县| 丁青县| 喀喇沁旗| 庆阳市| 平邑县| 东乌| 长沙市| 万盛区| 泸州市| 武威市| 堆龙德庆县| 七台河市| 济阳县| 渑池县| 大姚县| 峨眉山市| 西峡县| 武义县| 安徽省| 宜兴市| 土默特右旗| 体育| 岳普湖县| 平谷区| 志丹县| 长垣县| 宁化县| 兴海县| 重庆市| 灵山县| 五莲县| 韩城市| 兰考县| 沈阳市| 陕西省| 集安市| 三亚市| 高台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