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9: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47歲,因反復胸痛3年,加重伴乏力半年入院?;颊呓?年反復出現胸痛,位置不固定,與活動無關,持續數天不緩解,當時至外院行冠脈造影術未見明顯異常,查心超提示心臟增大,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治療好轉后出院,但患者未予重視。近半年無明顯誘因下胸痛仍有發作,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即刻緩解,復查冠脈造影提示左主干及左前降支近段可見鈣化斑塊,回旋支近遠段分出右室后降支后狹窄約60%,右冠動脈未見異常,心超提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縮功能減低,EF值32%,心電圖提示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QRS寬度160ms。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最高140/100mmHg,1月24日患者為植入CRT-D遂來院治療。入院胸片示:心影增大。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射分數32% ;TDFI提示靜息狀態下左室壁收縮運動普遍性減弱且欠協調。于01-29日成功植入CRT-D起搏器,術中測右心房閾值0.9V,感知>4.5mV,阻抗700歐,右心室閾值0.5V,感知>18mV阻抗700歐,左心室閾值1.2V,感知>15mV,阻抗700歐,無膈肌收縮。術后起搏器工作良好,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起搏心率70次/分,復查心電圖:竇性心律,雙心室起搏,QRS寬度118ms?;颊哂谧≡?d后出院。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患者中年男性,外地人,家庭經濟負擔重,CRT-D是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的一項新手段,患者對它的認識不足,植入CRT-D為有創性手術,手術費用高,病人對手術存在一定焦慮。我們的護士長、責任組長與介入手術醫師積極主動的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向其介紹該項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及有望獲得的療效,詳細講解CRT-D治療的原理、手術的簡要過程及麻醉方式和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術前護理 完善凝血功能四項、24動態血壓、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為了減少術前手術部位感染,術前1h給予備皮,CRT-D起搏器安置術備皮范圍為頸部、雙側鎖骨區、雙側腋下、雙側腹股溝區和會。右上肢淺靜脈留置。
2.3 術后護理 電極移位、穿孔、出血、囊袋血腫、氣胸、血胸及感染是CRT-D術后常見并發癥。術后即行12導聯心電圖,并給予24 h心電、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監測,觀察心電示波顯示的起搏與感知功能是否良好。術后以1kg沙袋壓迫切口6h,觀察有無切口處敷料滲血、滲液,局部皮下有無淤斑血腫等狀況;術后患者需臥床48-72h,術側肩關節及上肢制動,取平臥位或左側臥位。由于心室導管電極末端位于肌小梁內及冠狀靜脈內,結合血流動力學分析及金屬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響,指導患者嚴禁右側臥位,防止電極脫位;3d內左上肢活動范圍
2.4 出院指導及隨訪 除交待起搏器安置術后常規注意事項外,著重告知病人CRT-D治療的目標是在采用最佳藥物治療后進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而并不是替代藥物治療,不可自行隨意增減藥物的劑量和種類。術后每個月有責任組長對病人進行電話隨訪,提醒并督促病人在術后1、3、6個月及以后每半年來院隨訪。如病人感覺起搏器自行放電復律,囑其立即取坐位或平臥位,并立即來院復查。
3 討論
擴張型心肌病以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張伴收縮功能受損為特征,多伴有心室內傳導阻滯。常表現為進行性心力衰竭、猝死,藥物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7] 。目前,通過CRT-D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伴惡性心律失常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它不僅可以改善患者心衰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可減少患者的病死率、延長壽命及預防卒死,該患者安裝CRT-D進行心肌同步化治療的指征明確,在成功植入CRT-D后患者心衰癥狀減輕,生活質量提高。通過護理本例病人,我們認為,良好的護理措施是為植入CRT-D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之一。術前我們要重視心理護理和準備,做好醫、護、患三者密切合作;術中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密切配合醫生手術,術后加強病情觀察,重視傷口護理,防止出血,給予嚴密的心電監護,注意控制臥位與活動,及早發現并處理各項并發癥;出院后將電話隨訪與門診隨訪相結合;定期進行起搏器的程控,觀察起搏器的功能及有無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對確保CRT-D正常工作,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英珍,陳瑞珍.擴張型心肌病發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新動向[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34):196-197.
[2]陳玉萍,陳翠杰,陸海燕,等.1例植入三腔起搏器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的觀察與護理[J].
[3]中外醫療,2010,10(7):150.
[4]劉梅林主編.老年心血管病學[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0:79.
[5]姚蕓.心臟三腔起搏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2):65-67.
[6]趙碧琛,李莉,姜玉如.雙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并發室內傳導阻滯的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3,6(11):1092.
[7]華偉,王方正.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應用[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6,
[8]7(4):104-105.
[關鍵詞] 結腸惡性腫瘤;擴張型心肌?。痪穹至寻Y;手術前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b)-0157-02
結腸癌是由于結腸黏膜上皮或腺體上失去正常生長機制的惡性細胞不斷增殖而產生的惡性腫瘤。結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0%~15%。與飲食習慣、遺傳因素及某些慢性腸疾病與本病發生相關[1]。擴張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雙心室心腔擴大和收縮功能障礙,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高,猝死發生率為30%。該院2011年6月收治1例結腸惡性腫瘤合并擴張型心肌病和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通過我們精心的護理,恢復良好,治愈出院,現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42歲,因“大便次數及性狀改變一月余”于2011年6月9日步入病房。病程中出現大便帶血,經外院住院保守治療后好轉出院。1周前再次出現大便不規律,無帶血及黑便,感腹脹,進食后出現惡心,嘔吐,為胃內容物,嘔吐后腹脹緩解。既往有右半結腸切除史5年,術后病理示腺癌,術后化療2次;精神分裂史20余年,服用氯氮平4片/d控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病史2年,心功能NYHA分級3級。入院后查腸鏡示:距90CM處粘膜隆起,活檢病示:腺癌,余結腸多發息肉。血常規示:Hb81g/L,生化示:ALT339u/L,AST201u/L。心超示:左室舒張末期內徑84,EF16%,FS7%。于2011-06-28 08:20在全麻下行結腸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10:20術畢入住ICU,神志清,帶入保留導尿管1根,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持續心電監護:心率115次/min,血壓100/60 mmHg左右,指脈氧99%左右。患者自主呼吸尚可,16:30予以脫機后,指脈氧維持尚平穩,約97%,予以拔出氣管插管,接鼻導管吸氧3 L/min,各項生命體征尚平穩。術后第一天轉入普通病房,持續心電監護,鼻導管吸氧3L/min,抗炎、化痰支持治療為主,生命體征尚平衡,出入平衡。6月30 日09:00左右出現室速、胸悶、氣喘,查體:神志清,顏面潮紅,心率138次/min左右,指脈氧94%左右,兩肺滿布濕音。請心內科會診:予速尿、甲強龍、西地蘭處理,多巴胺3 mL/h泵入,調節補液120 mL/h泵入,同時面罩吸氧流量5 L/min,取半臥位休息,患者12:00左右胸悶、氣喘緩解,生命體征平穩,改用鼻導管吸氧流量3 L/min。7月2日突發煩躁不安,情緒不能自控,自行拔出中心靜脈導管和外周靜脈通路,予氯氮平、地西泮處理后,癥狀緩解。術后第5天病情基本平穩,停心電監護,鼻導管間斷吸氧,停保留導尿管。7月8日康復出院。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認為自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療,甚至對醫護人員有敵意。因此,接觸患者前先了解其病史、愛好、興趣、個性特征。當患者到達新病區時,應熱情接待,介紹周圍環境[2]。術前患者多伴有有焦慮,恐懼,抑郁自卑,憤怒和暴躁等心理特點,根據這些不同的心理表現給予護理干預措施[3]。護士經常預期進行溝通,通過溝通了解患者住院后的心理動態,同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的過程,及患者術前、術中、術后要配合的注意事項,使其心中有數。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益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
2.2 心功能護理
感染、發熱及排便困難為心衰的首發誘因,應經常開窗通風,注意休息,防止感冒和情緒激動;指導患者勞逸結合,適量運動,逐步增強心臟功能對手術的耐受度,為手術做準備,根據情況2次/d爬樓梯各5 min并有人陪伴,若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應立即休息;指導其做深呼吸及吹氣球改善心肺功能,觀察有無缺氧癥狀,如口唇、指甲發紺等癥狀[4]。
2.3 用藥護理
按醫囑使用抗精神病的藥物,護士要掌握抗精神藥物治療的相關知識,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及治療反應,及時處理各種不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住院期間服藥受人監督,故絕大多數患者都會顯示高度服藥依重性[5],因此,護士給藥時特別注意對口服藥,拿藥的手及服藥水杯的檢查,確認其咽下方可離開[6]。根據生化結果,給予保肝藥物治療,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根據血常規結果,予輸血治療,并密觀輸血反應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
2.4 飲食護理及腸道準備
患者又是一個擴張型心肌病首先飲食應限制鈉的攝入量,保證低鹽飲食,并適當控制水分及食量,以減輕心臟負擔。但患者體能消耗大,營養吸收不良,應指導進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并預防便秘;少量多餐,盡量控制每餐的進食量,避免加重心臟負荷。患者血紅蛋白偏低,屬中度貧血可適當進食紅棗、豬肝等食物。術前3 d進食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1 d流質飲食,術前晚清潔灌腸,直至排出液為清水樣。灌腸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以及患者的主訴,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 術后護理
3.1 心理護理
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因疾病及手術應急的影響,在一定時間內可有心衰的可能,嚴重者危急生命,加上精神病的困擾,三種疾病并存,使患者對治療缺乏信心,故易產生煩躁、易怒、悲觀絕望的心態甚至不配合治療。因此,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不斷巡視病房,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動態,語調要親切,準確判斷異常心理,有針對性的溝通交流,使其盡快適應,達到預期目標后,多給予病人表揚,從而獲取病人積極地態度,讓患者家屬多陪同、多支持、多鼓勵,使患者產生安全感。
3.2 護理與病情觀察
術后進行心電監測,并于3 L/ min氧氣吸入,密觀生命體征變化、呼吸情況、咳嗽咳痰情況及有無心律失常發生,觀察傷口敷料情況,腹部體征變化,四肢末梢血運循環及尿量變化,警惕腹腔內出血的發生,平穩后取半臥位,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3.3 心功能護理
患者心功能極差,且術后第2天出現心衰癥狀,術后應嚴密觀察心功能各項指標變化及血壓、脈搏、心率、呼吸、指脈氧的變化,觀察口唇、指甲有無紫紺等缺氧癥狀,術后取平臥位,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根據中心靜脈壓、血壓、尿量及時調節補液速度和種類,維持有效循環血量,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是術后護理要點。
3.4 腸功能護理
患者由于施行腸道手術,一般的腸道手術病人,要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是重點觀察和護理的目標。由于該病人特殊、心肌病的原因和病人家屬的要求,免插了胃管和腹腔引流管。那我們重點觀察腹部情況和腸功能恢復情況,早期使用全腸外營養,補充能量。術后第2天開始腹部聽診,聽到微弱的腸鳴音時,指導其可少量飲水開始刺激腸道,再逐漸過渡到全部飲食,患者自己經口攝入。
3.5 安全護理
患者是一個精分癥患者,存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分裂,可出現自殺,傷人,毀物等行為,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們安排患者住開放式的單間病房,家屬24 h陪護,由護士專人護理。護士,家庭,患者融為一體,能夠體現隨時與患者溝通,護士可通過家屬支持,更全面了解病情,為患者提供全身服務。同時患者自由活動,身心得到放松,體現了人性化管理[7]。對患者所住病房環境進行安全檢查,清除一切引起自殺,傷人工具。護士應做好相應的安全指導,實施有效的約束用具,并請家屬24 h動態看護,晚夜班護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妥善固定保留導尿管。
4 小結
綜上所訴:該患者為中年癌癥患者,又因為結腸癌導致腸梗阻,不采取手術治療危在旦夕。其實病人手術本身并不復雜,其合并原發病的特殊性給我們帶來挑戰。通過對病人的精心護理使我們體會到:針對病情、病因實施個性化的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心功能的恢復護理、腸功能的恢復護理等,都離不開細心觀察、仔細護理。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理論及實踐水平,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范卉,李坤,朱春勤.一例Marfan綜合征合并主動脈瘤的術后護理[J].士進修雜志,2012(12):96-97.
[2] 駱韻訪,李艷紅,陳艷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婦科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8(5):11-15.
[3] 郭貴云.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工社,2009:87-154.
[4] 李桂英.一例青年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 2011(33):74.
[5] 劉王林,邱淑英,詹來英.精神分裂癥患者輔以藥物自我處置技能訓練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6):46.
[6] 金惠敏,葉美鳳.精神患者藏藥行為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3,18(6):428.
關鍵詞:心力衰竭誘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1-02
1心力衰竭
1.1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臨床上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種病因所致心臟病的終末階段。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心臟因疾病、過度疲勞、排血功能減弱等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1.2誘因。
1.2.1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臟機能下降,從而導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臟所輸送的血液很難滿足身體自身的需求,從而引發相關的疾病,諸如性肺梗塞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可能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同時,妊娠期間的婦女、過度勞累的體弱者、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人群均屬于加重心臟負擔的群體,皆有可能誘發心力衰竭。
1.2.2冬春季節天氣寒冷、溫度變化大,很容易感冒并由此患上肺部感染,這恰恰是引起心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肺部感染會加重心臟的負擔,使心臟跳動的頻率加快。人的體溫每升高1度,心跳會增加16次左右,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臟本身所需求的養分增加,但心臟的功能卻不能提供,這種惡行循環的結果就是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過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情緒激動都會誘發心衰的發生。人們都知道,劇烈活動以及情緒過度激動,易導致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發生腦出血、心肌梗死,也會導致心力衰竭。
1.3早期癥狀。心力衰竭主要以老年人為最多。隨著增齡心血管系統及其他系統在形態與功能上均發生一系列變化即所謂“生理性老化”。同時老年人又常有多系統、多器官疾賦存機體內環境穩定性發生變化??共∧芰?。
早期心衰的表現并不典型,有的患者會在進行較為劇烈的活動時出現氣短,上樓時胸悶、氣短,休息后即可緩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氣戟胸悶,需用好幾個枕頭墊高才舒服,每晚雙下肢浮腫、疲乏無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除上述臨床表現外,還可進行一些常規檢查如心臟超聲,它是目前診斷心衰最準確、最簡便、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還有一些隱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覺特別異樣,如不是心臟超聲等檢查表明其心臟增大、功能減弱,這些患者幾乎與最佳的治療時期擦肩而過。
2心力衰竭病人護理的注意事項
2.1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從而保證足夠的睡眠,在飲食方面,在鹽的攝取量上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清淡為主,這樣可以防止水在體內長時間的滯留,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為宜。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過飽,因為如果攝取的食物量過多,會導致身體器官承受過多的負擔,尤其是在心臟機能下降的情況下,很容易誘發心力衰竭。保證病室的安靜舒適,空氣新鮮,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著涼。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在加強對其皮膚護理,保持床鋪整潔,防止褥瘡的發生?;颊弑忝氐那闆r下,要使之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勿用力,嚴重這可服適量緩瀉劑。呼吸困難時,給半臥位,低流量吸氧。如發生急性肺水腫應給予端坐位,兩腿下垂,減少回心血量,減輕肺水腫,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氣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酒精。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心率、心律、脈搏、呼吸及血壓等,做好認真記錄。而且需要嚴格掌握輸液速度,以15-20滴/分為宜,同時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同時,需要根據病人的特點制定帶有預見性的護理計劃,加強夜間尤其是上半夜對患者的巡視。
2.2在治療心力衰竭中洋地黃類的藥物屬于常用的有效藥物。但是因為該藥物的有效治療量同中毒量變準的含量相進,極易導致中毒現象的出現。因此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變化,并且詢問患者是否有其不適。從而針對出現的狀況,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還要注意病人有沒有其他疾病,從而可以在藥物治療前為醫生作出最科學的治療方案提供基礎保障。在使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壓寧定、硝普鈉等藥物的病人,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囑托。嚴格控制用藥量,而這類藥物使用微量注射泵靜脈療效最好,但是護理人員在患者使用期間要加強巡視,關注患者的體重變化。因為體重和排尿量都是觀測患者體內水負荷變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護士也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托在相應的時間對患者的體重、腹圍進行測量,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同時要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心電圖,了解病人在這方面的平衡狀況,從而及時糾正病人出現的問題。
2.3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加強心理護理,態度和藹,給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從而更好的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有報道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護士可以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囑咐,講述禁忌事項與家庭護理的知識。對于一些病程相對較短的患者,要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更要加強他們對健康的認知教育。只有提高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才更有助于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從而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同時要讓他們明白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出院后對后期治療的連貫性和科學性,以減少疾病加重和復發。
參考文獻
[1]劉風純,楊文東.藥物聯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型鈉尿肽水平的變化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1)
一、病理生理學
出現心源性休克時,左心室不能維持足夠的心排血量。機體會代償性地加快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促進水鈉潴留,并選擇性地收縮內臟血管。但是這些代償措施會增加心臟負荷和氧耗,使心臟泵血能力降低,特別是那些伴有心肌缺血的病人。大量血液回流又會導致肺水腫。最后,當代償機制不能維持有效灌注時,會導致心排血量下降和多臟器衰竭。
由于任何病因造成嚴重的左心室功能下降和心排血量下降時,均可導致心源性休克,如MI(最為常見),心肌缺血,肌功能障礙和終晚期心肌病等。
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臟驟停后或長時間心臟手術后的心肌收縮力降低,心室機械功能異常,如急性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急性室間隔穿孔或室壁瘤等。
二、護理措施
在ICU,建立靜脈通路輸入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穿刺時使用大號穿刺針(14~l 8G),以方便必要時的輸血操作。
特別關注:為腹部創傷導致體克的病人建立靜脈通路時,一定不要選擇下肢血管,避免液體通過破裂的血籩滲漏到腹腔。每1~5min監測并紀錄一次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和外周動脈搏動情況,直到病人病情平穩。每15min記錄1次病人血流動力學指標。持續監測心律。若病人的收縮壓低于80mmHg時,往往會引起冠狀動脈灌注不足、心臟缺血、心律失常,繼而使心排血量降低。因此當發現病人的收縮壓低于80mmHg時,應增加吸入氧流量并立即通知醫師。
當病人血壓持續下降伴有脈搏細弱時,往往提示由于血容量下降導致的心排血量不足。應立即通知醫師并加快輸液速度。應用肺動脈漂浮導管,密切監測PAP、PAWP和心排血量。 PAWP過高提示有心力衰竭、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血指數降低,發生這些情況時應立即報告醫師。
必要時為病人插入并留置導尿管,每小時監測尿量。如果成人尿量低于30ml/h時,應加快輸液速度,同時密切觀察液體負荷過重的征象(女PAWP升高),若病人尿量仍無改善時應立即通知醫師。
靜脈給予滲透性利尿藥如甘露醇,以增加腎血流灌注和尿量??筛鶕O測血壓、尿量、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PAWP確定補液量。為精確測量CVP,應選擇右心房水平測量,并保證每次選擇胸部同一個參照點。
采集動脈血標本進行動脈血氣分析。經面罩或氣管插管給氧以保證組織的氧氣供應。根據血氣指標調整氧流量。許多病人需要給予100%濃度的氧氣吸入,有些病人需要給予5~15cmH2O的呼氣末正壓或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
監測血象和電解質水平。
治療過程中,應評估病人皮膚的顏色和溫度并及時發現變化。如病人皮膚潮涼往往說明存在持續的外周血管收縮,提示體克會逐漸加重。
特別關注:當應用IABP治療時,移動病人應盡量減小幅度。避免下肢過度彎曲造成導管移位或斷裂。當氣囊擴張時病人絕列不能采取坐位(即使拍X線片時也不允許),否則球囊會造成主動脈撕裂而致病人立刻死亡。評估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和皮膚的顏色溫度,以確保下肢供血充足。經常觀察傷口處敷料以發現有無出血并按常規更換敷料,還要觀察穿刺處無血腫或感染征象,引流管需定時做細菌培養。
如果病人血流動力學穩定,則應逐漸減少球囊充氣的頻率以幫助病人脫離IABP。脫機過程中,密切監測各項指標及有無胸痛,有無心臟缺血和休克復發的癥狀和體征。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護理路徑;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498-0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癥改變[1]。它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但大多數預后良好,但少數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而且有可能慢性演變成擴張性心肌?。╠ileted cardiomyopathy DCM)[2],因此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我們尋求將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融為一體的整體護理作為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護理的有效途徑,臨床護理路徑是按照時間性和順序性向患者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照護,明確了護理人員的職責,促進了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其最大特點是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按照時間性和順序性向患者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照護,明確了護理人員的職責,促進了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先將護理過程整理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我院心內科共收治確診的心肌炎患者84 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齡6~72歲,平均年齡17.1歲。平均16 歲。經診斷,排除合并嚴重感染、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惡性腫瘤、免疫或結締組織疾病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 修訂草案) 》診斷標準[2]。在院里治療一段時間后將這些病人轉到晨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治療。
2 方法
2.1 基本護理
(1):患者可采取半臥位或平臥位,在床上活動肢體,按時翻身,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以靜脈血栓、肺栓塞的形成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不要過早恢復活動,以免病情加重。應視心功能好轉情況逐漸逐漸增加活動量。(2)密切觀察體溫,超過38. 5℃要給予物理降溫,無效時需遵醫囑給予降溫藥物。(3)病情觀察。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嚴重失常時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搶救。(4)環境配置。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需具備新鮮的空氣,良好通風條件,并注意室內溫度保持恒溫狀態,白天溫度應維持在24~25℃,相對濕度50%~60%。同時,紫外線消毒每日2次。
2.2 臨床路徑護理小組對入院的患者護理查房后進行討論評估。
根據以上護理內容確定護理措施,填寫臨床路徑表格,記錄患者入院后臨床路徑護理全過程(表1)。在實施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中制定的內容,每完成一項,要做詳細記錄和簽名。患者出院后,及時收集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評價路徑實施效果。
在實施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中制定的內容,每完成一項,要做詳細記錄和簽名?;颊叱鲈汉?,及時收集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評價路徑實施效果。
3 結果
8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痊愈75例,占89.3% ;復發9例,占10.7%。滿意度97.8%(82/84)。
4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一組成員(醫生,護士) 共同針對某一種疾病的監測、治療、康復及護理所制定的一個有嚴格工作程序,準確時要求的照護計劃,以減少病人康復的延遲及醫療資源的浪費[1]。它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我科根據衛生部臨床路徑標準原則,結合自身醫療水平,參照現有的醫療護理常規標準,通過廣泛查閱資料,歸納護理實踐經驗,運用護理程序制定出適合本科室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設計的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護理路徑表,適用于護理人員的臨床指導,便于臨床護士的操作。針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群體,體現以病人為中心,充分調動了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護理人員素質,教育效果良好,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有效促進了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Heiko Mahrholdt, Anja Wagner, Claudia C. Deluigi,et al. Presentation, Patterns of Myocardial Damage, and Clinical Course of Viral Myocarditis[J]. Heart Failure,2006,114(10):1581-1590.
【關鍵詞】心力衰竭;護理干預;效果
心力衰竭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復雜性的疾病癥狀,患者的病發率較高且治療難度大,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狀況。從目前的治療情況看,病人的狀態主要為煩躁,焦慮。制定針對性的心力衰竭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有著促進作用。現對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取得的滿意效果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98例,均為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齡60~82歲,平均62.4±3.7歲。其中擴張性心肌病37例,風心病2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7例,冠心病14例,肺心病5例。按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7例,Ⅲ級50例,Ⅳ級4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9例(護理干預)和對照組49例(常規護理),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兩組病人在治療的同時均安排了專業的護士進行教育宣傳,讓病人對心力衰竭有所了解。健康教育工作要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內容,如:疾病知識、藥物知識、飲食知識、休息活動原則、自我監測等等。除了這些常規護理之外,對觀察組添加了不同的干預措施,具體包括:(1)考慮到病人心理狀態的波動會影響到治療效果,護士需根據患者的性格給以指導,在語言上給予安慰,在生活上細心照顧病人,這樣可以不斷加強患者的自我調節與控制情緒的能力,使其能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2)遇到輸液時間長的病人,護士要陪伴患者進行醫療指導,對生活不方便的則需完善生活上的護理。(3)使用藥物前需向病人闡述長期用藥的目的,引導病人合理用藥。同時,還要將藥物運用的注意事項表明清楚,避免用藥過程中出現異常問題。利尿劑等藥物不得在夜間使用,以防造成休息上的干擾。 (4)護士在護理時要引導病人養成自我調理的習慣,對一些常見的癥狀加以調整觀察,出現異常問題后能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自我護理對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病人癥狀可顯著改善,如:提升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等,為后期的治療提供方便。(5)護士要將病人的實際情況描述給病人家屬,讓家屬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主要可通過講述心力衰竭的誘因、臨床表現、并發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保證了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6)調整心肺功能,護士可為患者制定有效的訓練計劃,通過增強體質的方式來改善治療效果。對于護理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處理,降低長期臥床導致血栓形成和性低血壓的發生率[1]。(7)對慢性心衰的病人,醫生要盡快處理相應癥狀,要求病人及其家屬能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
1.3評價指標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x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為P
2 結果
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相比差異為有顯著性(P
表1兩組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比較(x-±s)
3討論
對患者采取護理干預能降低心力衰竭的發生率,讓醫生掌握最佳治療時機。此外,護理干預能夠縮短心臟失代償期,在護士的引導下讓患者掌握更多的醫療知識,并且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在用藥方面可指導病人正確用藥,促進服藥依從性的提升,避免患者病情惡化[2]。此次經過MHL評分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有所降低,這是因為心力衰竭造成體力限制、情緒、癥狀積分等所致,因此需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在護理干預之后,病人的維度評分出現了較大的改變,尤其是情緒積分下降最顯著,且體力限制、情緒、癥狀和總分各分值要比對照組低,這些都說明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質量有著顯著的改善效果,在治療過程中要積極采用這種方式。
參考文獻
[1]曲彥慧,王莉,張桂俠.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 2005, 12(6): 1499-1500.
【關鍵詞】急性心絞痛;心血管內科;療效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951-01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狀動脈由于血供不足導致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發作性胸痛。其臨床七要特征表現為胸胃后或心的區的短暫性壓榨性疼痛,可放散到左肩部或左上肢,一般經休息、去除誘閑或使用擴冠藥物可使疼痛緩解。心絞痛急性發作是急診急救中較常見到的急癥之一,絕大多數患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冠狀動脈痙攣為基本病因,是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性心臟?。┑某R婎愋?;重度主動脈辦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梅毒性主動脈炎、肥厚型心肌病等非冠狀動脈本身病變也可引起類似的發作性胸痛,但這并不歸人缺血性心臟病的范疇[1]。選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8月64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8月64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32例,男18例,女14例; 年齡( 69.3±5.6) 歲。對照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68.2±6.3) 歲。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情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國藥準字H32026198,生產單位: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治療,口服:一次10~20mg,一日2次。極量,一次40mg,一日0.12g。觀察用藥期間 2 組臨床療效、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和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收集、整理與統計分析,進行卡方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7.5% 高于對照組的 5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正常情況下心臟對于機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反應,當冠狀動脈的氧供與心肌的氧需之間失衡時,導致心圳L急劇的缺血、缺氧時,心肌組織內積聚過多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謝產物及緩激肽、組胺等化學物質刺激心臟內自主神經傳人感受器,經胸1―5交感神經節將沖動傳至相應的脊髓節段,交換神經元后經脊髓丘腦束傳至大腦皮質產生疼痛感覺。由于內臟感覺遲鈍,而軀體感覺敏感,定位性準確,因此,心絞痛不足反應在內臟部位,而是通過胸1―5脊神經所分布的皮膚區域表現出來[2]。另外,缺血缺氧造成的酸性代謝產物與化學性物質的刺激也可引起缺血區內富有神經供應的冠狀動脈血管收縮或產生異常牽拉,成為疼痛的直接刺激因素。臨床所見的心絞痛絕大部分是冠狀動脈某主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程度達橫斷面積75%以上,當運動時耗氧量增加而心肌供氧不足。典型的心絞痛多呈現為壓榨性、窒息性或緊縮性疼痛[3]。疼痛發作時開始癥狀輕微,隨后迅速加劇,常常迫使患者不自覺地停止原來正在進行的活動,或迫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個別患者可伴有瀕死的恐懼感。非典型患者可表現為伴有氣短的持續性胸部悶痛。心絞痛急性發作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主要根據特征性癥狀,參考年齡(男>40歲,女>45歲),既往史及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結合臨床體征、心電圖變化綜合進行分析[4]。需特別指出,診斷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心絞痛發作必須具備何種陽性體征或心電圖改變;對急診患者不要輕易否定初步作出的或疑似的診斷,應待癥狀緩解后再做進一步深入檢查。也可采取藥物試驗性診斷(如對勞力性心絞痛者可試含硝酸甘油,對自發性心絞痛者可試含硝苯吡啶),觀察應用擴冠藥物后短時間內臨床癥狀有無緩解。對部分持續性胸痛者需注意與急性心肌梗死相鑒別。
硝苯地平(以下簡稱NF)通過阻礙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鈣離子的膜轉運,抑制鈣離子向細胞內的流人,引起心肌的收縮性降低和血管擴張。動物實驗表明,通過降低心肌的收縮性及末梢血管的抵抗性,而使心肌的耗氧量減少;通過冠狀血管的擴張和側支循環的發達,增加心肌缺血部位的氧供給;通過抑制高能量磷酸化合物的消耗,增強抗缺氧能力[5]??梢种菩募∈湛s,降低心肌代謝,減少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能舒張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減輕心臟后負荷。本品可延緩離體心臟的竇房結功能和房室傳導;整體動物和人的電生理研究未發現本品有延緩房室傳導、延長竇房結恢復時間和減慢竇房結率的作用。
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7.5% 高于對照組的 5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持續時間也有所縮短,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硝苯地平緩釋片輔助治療急性心絞痛,可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旭武,蔣麗華. 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療效觀察[J]. 中外醫療,2013,11:81-82.
[2] 曹仙麗. 關于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護理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產業,2013,06:25.
[3] 李虹,張紅. 150例急性心絞痛病人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3,09:86.
【關鍵詞】心內科;整體護理;人性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305-01
心內科主要負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衰、風心病等疾病診治及各種危重病人的監護診治,病人多,病情重,護理工作與病人的病情恢復息息相關。1980年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專家李式鶯博士來華講學,將“護理程序”引入我國,即“責任制護理”,打開了中國護理與世界護理接軌的大門。1994年后,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護理與健康科學學院吳袁劍云博士來華,設計了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先進護理接軌的整體護理,隨后整體護理在我國逐漸普及,不斷完善。近幾年開展整體護理以來,心內科積極開展以人性化的整體護理,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8年2月~3月在心內科住院有完整詳細護理記錄的患者43例,其中男24 例,女19例,年齡21~ 75歲,平均年齡56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冠心病患者9例,心衰患者6例,風濕性心臟病10例。
1.2 人性化護理
1.2.1 語言是護士與患者交流溝通的最基本工具,不中聽的話語能讓患者心里不安和不快,不利于患者的診治及康復;美好的語言能夠促進護士與患者間建立深厚的感情,增進護患關系。人性化護理要從患者感覺最直接的“人性化的語言”入手。在工作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各種不同的環境,我們對每個人都一律使用全面規范的、禮儀性的、敬重性的語言,要求把禮貌用語貫穿于整個護理服務的過程當中。對患者我們可以叫他們師傅、大叔、阿姨等,使患者有親切感,增進感情。
1.2.2 護理質量是醫院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贏得患者滿意的基礎之一[1]。護理人員的責任主要是在護理工作中要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和需要。大多數患者對護士的擇優心理較明顯,不太喜歡實習護士,我們盡量選擇技術嫻熟資歷較高的護士來完成比較需要技術性的護理操作,以滿足患者的擇優心理。由于心內科患者病情變化快,病情危重的較多,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各種搶救工作中要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不出差錯,以增加患者的信賴感,從而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1.2.3 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病房居住環境和休養環境,幫助患者適應新環境,使患者能心理上滿足。1)為了使患者住在病房有如在家的感覺,我們在病區走廊上擺放鮮艷漂亮的盆景,在病房的墻壁上懸掛讓人心情舒暢的風景畫等。2)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做各項操作時做到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操作輕,盡量不打擾病人的休息。3) 對辦公環境進行管理我們運用五常法:即常清潔、常規范、常組織、常自律、常整頓),確保環境整齊干凈、安靜舒適,讓患者及家屬感到舒適和安全放心。
1.2.4 實行人性化的全面護理流程。全面流程管理是以流程為導向進行的病房管理,以活動為導向進行流程管理[2]。我們根據護理職能的要求及患者的要求,對護理流程的步驟進行合理的調整,強調護理流程中的主要環節的人性化服務,如為了解在應用抗凝劑過程中有無出血現象,我們針對支架術后長期應用抗凝劑的患者,我們增加了術后回訪流程并實施快樂康復流程等,體現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1.2.5 樹立人性化護理服務品牌, 通過高質量的、全面的、全新的護理,使患者生理得到護理服務的同時,心理上得到享受滿足,使患者對于護理品牌留下烙印[3]。我們創建了心內科“護心天使”這一護理品牌,我們通過在深入開展星級護理的基礎上,提高護理技能,樹立護士新形象,實施人性化護理,用精心的服務贏得患者滿意的笑容。如每月舉行醫患交流會,聽取并采納合理的建議,逢年過節給患者送上祝福及禮品,讓患者感受到關愛與親情;科內制作并發放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并為出院的患者開展電話健康咨詢服務,加深患者對疾病防治的認識,得到患者的一直好評,實現護理零投訴。
1.2.6 基礎護理細節化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規范強化各項基礎護理,基礎護理
越細,病人、家屬滿意度越高。在巡視中,護士主動察覺患者的需求,并及時解決,使患者感到舒適,如:危重患者大都末梢循環差,手腳冰涼,在患者手腳處
墊熱水袋,給予保暖;晨晚間護理時為患者梳頭;為病人勤翻身,保持床鋪的清潔,平整、干燥、及時更換有污漬的床單、被褥;考慮到一次性塑料中單透氣差,在上面再加墊一層布中單,既使患者感到柔軟舒服,又不易弄臟大單;為病人翻身時,注意患者擺放的舒適;隨時察看患者皮膚和大小便情況,及時整理。
1.2.7 護理操作人性化 護士每項操作前用溫和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該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項,在操作中動作輕柔、準確、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并耐心詢問患者的感受。操作完畢后給患者擺好,蓋好被子。維護患者隱私,為患者備皮、導尿、灌腸、插胃管等護理操作時,用屏風遮擋;搶救危重患者時操作熟練敏捷,忙而不亂,并顧及鄰床病人的感受,予轉移病房,避免刺激,營造和諧寬慰的人文關懷氛圍。
1.2.8 心里護理 由于心內科大多老年患者,慢性病,發病急,病情重,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心里上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恐懼,抑郁,焦慮,絕望等心里,影響疾病的恢復。針對患者的心里特點,我們采取以下心理護理措施:(1)尊重患者的人格,用親切,溫和的語言誠懇與患者交談,當患者焦慮,抑郁時多使用安慰性語言,幫助重樹信心;當患者病情好轉時,及時使用鼓勵性語言,同時可適當保證,對軀體癥狀進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釋,避免不良語言刺激,及時做好健康教育指導,重點講解強烈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的心里反應會降低人的免疫力,對疾病的康復不利。(2)以精湛的技術取信于患者。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動作要輕、穩、快、準、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減低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能更好的配合。(3)認真評估患者心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心里護理,并告訴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能盡快恢復健康,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囑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鼓勵患者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4)治療期間同患者親友聯系,利用電話,短信,書信等方式傳遞信息,慰藉患者。經常給他們提供一些可口的飲食,喜歡的書報,音樂等。(5)加強安全護理。對心里障礙的患者,應做好各種防范措施,確保安全?;颊咴谛睦韱栴}較重時期,設專人護理,避免不良刺激,轉化不良情緒,滿足身心需要。
2 結果
經合理治療和積極的人性化整體護理后,患者均康復出院。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例心衰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情緒不穩定,心理問題較突出,經多次人性化整體護理后,情緒逐漸穩定,積極配合治療,也康復出院。
3 體會
心理活動會影響生理功能,抑郁可導致軀體功能明顯下降,可致服藥依從性下降;抑郁導致患病率、復發率升高,導致死亡率上升等[4]。心內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問題最為常見,疾病本身和外界環境的改變都會嚴重影響其情緒變化。所以人性化整體護理顯得尤為重要。人性化整體護理突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患者的理念,調動了護患雙方在疾病治療護理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本次對43例患者進行了重點觀察和評估,從中找出了影響其心理問題的相關因素,通過人性化整體護理,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的心里障礙,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身體康復。我科在實行人性化整體護理后,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高度的責任感驅使護士在工作中必須認真、細致,勤巡視、勤觀察、時刻記掛著病人的安危,有利于觀察病情。人性化整體護理服務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認可,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了醫院護理的知名度。通過實施人性化的整體護理,給患者創造了一個安全可信的、安靜舒適的環境,對患者健康的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人性化的整體護理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婉珍,薛金增.李忠明,等.住院患兒人性化護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 450~451.
[2] 吳秀娥,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208~209.
[關鍵詞] 現代化醫院;護理;質量管理
醫院基本現代化涵蓋服務觀念、設施、醫療、醫療隊伍和醫院管理五個方面。
1健全科室組織管理體系
全科實行護士長、三級護士(責任組組長)和二級護士(高年資責任護士)的三級管理體系,三級護士和二級護士通過競爭上崗,病區按20張床位為一組設立1名三級護士和3~4名二級護士,并配備相應的一級護理論文護士(護師以下護士)。每日護士長針對全病區,三級護士針對本組進行質量控制,節假日等護士長不在班時,排班時注意留1名三級護士當班全面負責,中晚班2人搭班時二級護士即為臨時負責人。
2完善護理質量標準體系
在原有崗位職責、護理工作制度、操作規程、一般護理及??谱o理常規(非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的基礎上,配合護理部結合本專科特點建立并完善了科室護理質量標準五大體系:①一般及??谱o理常規;②質量標準及服務規范;③崗位職責及工作制度;④操作程序及搶救流程;⑤住院須知及健康教育。
3全面控制主要整體護理質量指標
質量是護理管理永恒的主題?,F代化醫院要求整體護理主要質量指標達到以下標準:入住院評估與病人狀況符合率≥90%;護理診斷問題符合率≥90%;護理措施事實率=100%;健康教育覆蓋率≥90%;健康教育有效率≥90%;基礎護理合格率=100%;特級、一級護理合格率≥90%;臥床病人褥瘡發生率=0;護理嚴重差錯事故發生率=0;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5%。為達到上述質量指標,實施了全面控制工作方法,全面控制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指對計劃全過程的控制,二是指全體工作人員均參加控制工作,即把標準交給大家自控,實施全方位綜合性控制,以確保目標的最佳實現。應用了ISO9000族標準八項質量管理原則[、護理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基本方法、單項獎懲與雙因素激勵理論及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等。
3.1“寫我所做”、“做我所寫”,控制護理措施的事實率所有人員應明了護理記錄不僅是現代化醫院要求、更重要的是法律舉證的有效依據。護士長每日對危重病人的護理措施的事實率全部考核,即記錄措施的及時性、客觀性和合法性[3]。
3.2單項獎懲與雙因素激勵相結合控制基礎護理合格率進行此項指標控制時,首先讓管床護士自己講評存在的問題,然后護士長再指出不全面之處,對于影響病人舒適度的部分,考核時雖總分合格,但實行單項獎懲措施,如皮膚、頭發、會不潔均扣發獎金。另外在考核中,及時發現每位護理人員的長處和閃光點,給予表揚,同時配合績效工資量化管理考核方案,對每一位護士獎懲分明,以激發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
3.3逐級匯報制度防止臥床病人褥瘡發生為防范臥床病人褥瘡發生,筆者認為可以在醫院實行潛在護理并發癥的逐級匯報制度,培養各級護士對于所分管的病人存在潛在并發癥的早識別能力,逐級在大組內匯報,向護士長匯報,如心衰全身皮膚嚴重水腫者、風濕性心臟病極度消瘦惡液質病人,科內質控小組共同探討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通過此項舉措確保了褥瘡發生率為零。
3.4強化安全意識防范護理嚴重差錯發生讓每位護理人員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在工作的每個環節均要嚴格執行所制定的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強調關鍵制度的落實,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并與時俱進,根據工作程序的變化及時進行修改,采取多種安全防范措施:①因目前使用電腦輸入醫囑,執行每日總查對一次,核對時輸入醫囑者不允許讀病歷,以免形成定式思維,遺漏醫囑。②在治療室加藥臺上建立寫有“你查對了嗎?”及應查對的內容的警示牌。③各班次交接時增加了普通病人交班本,主要交接液體余量、心理狀態、70歲以上未留陪人者及隨時可發生病情變化者,如擴張性心肌病病人等。④在入院健康教育時請病人或家屬在重要告知措施欄內簽名,如排便時勿用力,不能離開病區等。⑤每月末召開差錯事故防范討論會,找出本月護理工作安全薄弱環節,每人針對科內及自己情況發言。⑥實施潛在護理并發癥逐級匯報制度。
3.5全員參與全程控制提高入住院評估和護理診斷的準確性評估是整體護理的基礎,是護理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評估準確才能使護理診斷與病人存在的問題準確符合,措施得力,完成預期目標。筆者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ISO9000族標準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全員參與。對全員強化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病人入院評估技巧、方法,評估內容要求。并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即一般病人的評估、急危重病人的評估、生氣哭泣情緒不穩定病人的評估、老年病人的評估等。讓每一位護士了解住院評估的要求及知道做好住院評估可使得護理資料具有連續性,是入院評估的繼續且入院評估護理論文與醫院評估具有聯系。全程控制即護士長對入住院評估和護理診斷符合率進行檢查,每日隨機抽查1~2位病人,對于存在問題當面指導,對于存在的共性問題每周五晨會總講評一次。
4結束語
筆者認為,以后優質的護理管理體制是建設現代化醫院的一項重要標準,同時也是實現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一項艱苦事業,護理體制管理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廣大醫療工作人員集思廣益、不斷探究。
參考文獻:
[1]李亞潔,王麗姿,王秀崗.ISO9000族標準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護理中的作用.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2):916-918
關鍵詞:遠程醫療;移動心電監護;遠程監護;系統研究
中圖分類號:TN919.2
眾所周知心腦血管疾病在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在人們面對工作及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已成為各國人民健康與生命的頭號殺手。在中國,每年大約有26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每天大約有7千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1]。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與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醫生常常不能及時掌握患者的心跳記錄,因為常規的靜態體表心電圖(12導聯)往往會錯過病人心臟異常的短暫變化期。怎樣才能使病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好醫療保健,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相關研究人員及醫生面前,同時可以減少病人家屬及社會的負擔。
1 遠程醫療系統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無線醫療監護系統的開發改變了病人的日常監護方式,并可以起到預防和提醒作用。這種新式的監護手段比以往監護方式更有臨床性和社會優越性,這種無線遠程監護系統的使用效果需要進行長時間的驗證。無線醫療監護系統同時可以使身處偏僻地區和沒有良好醫療條件的患者獲得良好的醫學信息的分析和診斷幫助,如農村、山區、野外勘測地、空中、海上、戰場等。此外,無線監護與無線互聯技術隨著TELEMEDICINE(遠程醫療)的發展也將使大有用武之地,所以研制開發遠程醫療監護系統勢在必行。
遠程心電監護系統是通過導聯兼容的數字式全信息記錄發射器,可以連續采集患者各種生活狀態下的心電信息,監測心臟電生理變化。利用移動GPRS信息發射技術,發送監測數據,自動分析診斷預警,接收醫生下達的診斷醫囑;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長時間監測心電信息傳輸到監護中心,通過動態心電分析軟件,檢查分析患者多種癥狀,給出診斷報告。研究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的目的和意義在于:方便于醫生及時掌握患者的心電情況并為患者提供救助;利用遠程監護系統提高診斷的科學性和全面性,通過對患者的心電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監測,可以評估監護對象的生活能力和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所以,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發揮著保障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作用。
2 國內外在遠程醫療監護系統方面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早在1962年,北美更建立了第一批冠心病監護病房(CCU),隨后,監護系統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臨床對危重患者和潛在危險患者的監護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計算機和信號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心電監護系統功能要求也不斷提高。
隨著無線網絡時代的誕生,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同時也帶動了醫療信息化遠程醫療的發展。遠程心電監護系統使得被監測者利用隨身攜帶的心電監護設備采集心電信號,然后通過無線網絡將信號直接傳輸至醫院遠端服務器進行處理,醫護人員根據心電圖顯示的問題給與針對性的服務[2]。醫生通過分析心電設備采集的心電、腦電、心音信號、病人血壓、體溫等生理數據,并根據需要可將醫囑和服藥信息發并顯示在患者隨身攜帶監護儀上。目前,常用的動態生理參數監護儀作為一種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長期監測的小型隨佩戴裝置,在臨床與健康護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監護系統不僅除備以前的多參數生命體征監護的智能報警外,還要求在監護質量以及醫院監護網絡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滿足臨床監護、藥物評價和現代化醫院管理的需要。
3 移動式遠程心電監護系統
移動式遠程心電監護系統是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嵌入式遠程醫療監護系統,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遠程醫療儀器感測系統用于采集用戶(病人)的身體生理信號(體溫、心跳等),并且將這些信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傳送給基站。第二部分是通信傳遞系統,通過SunSPOT基站構成局域無線網絡將數據傳送給監護中心。第三部分是醫療監護中心,接受由基站傳遞過來的數據并且處理數據是醫生能夠實時監測到病人的身體狀況。
主要涉及到的內容包括:
(1)實時雙向通訊:永久在線,全球移動漫游功能,不論身在 何地,實時地將監測數據發送到醫院心電監測中心,及時接收醫生下達的分析意見,在緊急狀態下,患者可向醫院和親屬發出求救信息。
(2)自動分析預警:自動根據用戶心臟狀況調整心律、心率、ST段分析預警閾值,自動將異常情況傳送到心電監測中心。
(3)心電分析系統:自動分析速度:2-3分鐘,快速的系統干擾波的識別、染色標識正常和室性心電圖,自由設置模板類型,查閱壓縮圖形:可實時顯示1:1,彩色趨勢圖、全屏幕顯示或分屏疊加顯示、屏幕編輯和確定病人心電圖資料、測試結果儲存(可回放/編輯)、S-T段數據分析和HRV分析軟件、單個心電圖編輯、屏幕電子卡尺等等。
(4)臨床評定竇房結功能:可檢出更多的竇房結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心律失常,對SSS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優勢,且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其他心臟病中的作用如心肌病、二尖瓣脫垂綜合征、預激綜合征、肺心病等等,提高這些疾病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及協助判斷其預后。檢測人功心臟起搏器的功能。用于藥物療效觀察:評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絞痛、正性肌力藥物的療效。
4 結語
目前,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認識以及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的重心已經逐步由原來的治療為主轉移到防范及預防上來。互聯網、無線傳輸、單片機、數字通信等新興技術為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進行必要的監測已經成為現實[4]。隨著遠程醫療移動監護系統的迅速發展,遠程醫療監護系統本身的監護功能只是眾多功能的一個方面,并且監護儀正在向小型化、便攜化、家庭化發展的趨勢。通過遠程醫療會診,可以將病人的信息資料快速傳遞,可以更快、更準確地使專家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反饋到疑難病人的治療中,便于病人的治療。隨著遠程心電監護系統技術及功能完善,必定會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救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薇,趙冬.我國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5,26(2):143-146.
[2]鄭捷文,吳太虎,韓皓.基于CDMA網的GPS心電遠程監護系統的研究[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06,10(5):87-90.
[3]Dai Shaosheng,Zhang Yue.A Wireless Physiological Multi-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C].Proc.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based Medical Systems.IEEE Press,2006.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不良情緒;高血壓;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2-139-03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病率、高并發癥的疾病,同時高血壓常有8~12年無癥狀期,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1]。但是多數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服藥,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的影響,多伴隨有焦慮抑郁情緒[2]。隨著現代醫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醫學模式已經由原來單純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擴大到“以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人民身心健康”上來。其中生活質量(QOL)的概念及其在高血壓藥物評價中的價值、可行性等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認可。心理護理干預是高血壓防治的基礎,給患者正確的健康指導,預防疾病是更為重要的護理工作[3]。本研究具體探討了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10例,高血壓診斷標準依據2005年中國高血壓聯盟公布的《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4],入選標準: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年齡40~79歲;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純舒張期高血壓、心肌病、肺源性心臟病、糖尿病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6.89±2.15)歲,平均病程(9.36±0.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7.34±2.33)年。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5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兩組都均服用倍他樂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H32025391,每片含酒石酸美托洛爾50mg),每次1片,每日1次。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為高血壓病的自我管理和防治的技能、低鹽飲食干預等。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積極地心理護理干預,采用個體一對一的面對面咨詢指導方式(每周2次),有時召開小型座談會(每周1次),并適當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使干預措施更加有效,加強對血壓知識的教育與宣傳范圍,不斷提高患者的醫學知識,積極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讓患者保持自信。鼓勵患者向醫護人員傾訴自己的壓力,開導患者積極擺脫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進行一定負荷的體力勞動或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限制超重,每天30min左右,比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兩組均干預1個月。
1.3 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至正常;有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雖未達到正常,但下降10~19mm Hg;無效:治療后血壓下降未達到以上標準[4]。
情緒評分:兩組在干預后選擇抑郁量表(SDS)與焦慮量表(SAS)進行調查,分數越高,抑郁與焦慮癥狀越嚴重。
生活質量評分:兩組在干預后采用簡化的SF-36生活質量量表進行生活質量的調查,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與軀體疼痛四個維度,每個117分為中間值,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與計數數據對比分別采用t檢驗與x2檢驗,P
2 結果
2.1 療效對比
2.2 抑郁與焦慮評分對比
2.3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并控制高血壓的發生與發展,減少并發癥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5]。當前在干預中,多采取藥物進行治療,雖然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多數高血壓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也容易復發,并且由于長期服藥帶來的不良反應和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6-7]。
而隨著我國醫療體制不斷的深化改革,心理衛生服務作為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會進一步加強,并
將成為居民最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形式,也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戰場[8-9]。本研究采用的心理護理干預模式中,將心理護理管理擴大到患者的各面,主要通過宣傳資料的派發、個體干預、講座培訓等形式。既可以提高近期療效又具有遠期作用,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預后。本研究干預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8.2%和87.3%,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生活質量反映個體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社會功能等健康狀態,其中SF-36量表作為測量工具,作為生活質量的評定標準,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和操作性,較客觀地得到高血壓患者對預后的總體反應[10-12]。本研究干預后治療組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與軀體疼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P
總之,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高血壓患者能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提高療效,從而改善預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建清,孫國祥,徐敏皋,等.常熟市高血壓病流行特征及危險因素的調查[J].中國衛生產業,2010,6(7):408-410.
[2] 靖康寧,劉佳,羅世坤,等.重慶市中梁山地區社區高血壓病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09,12(38):510-1514.
[3] 羅斌,黃育玲,于李,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中醫證型與血脂及生存質量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7):774-775.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6.
[5] Chen JX, Zeng H, Chen X, et al. Induction of home oxygenase-1 by ginkgo biloba extract but not its terpenoids partially mediated its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induced damage[J].J Pharmaco Res,2011,43(1): 63-69.
[6] 金向陽.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的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7):113-114.
[7] 侯麗霞.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不良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4):67-68.
[8] Vulapalli SR, Chen Z, Chua BH, et a1. Cardio selective over expression of HO-1 prevents I/R-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and apoptosi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2,283(2): 693-694.
[9] 余景麗.對高血壓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9,17(7B):816-817.
[10] 任素琴,國希云,趙黎明,等.老年男性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6):555-556.
[11] 藍玉娟.高血壓患者社區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09,7(9):247-248.
【關鍵字】腫瘤患者;化療;護理
一、引言
目前腫瘤的治療除手術外,尚需結合化療、放療,化療是運用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種腫瘤病人。實踐證明,化療期間護理人員及時、優質、全方面的護理,可以減少毒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化療的效果?;熕幬锟诜N類少,靜脈是藥物攝入的一個主要途徑,抗腫瘤藥物屬細胞毒藥物,靜脈化療常因藥物滲漏引起局部毒性反應,在化療過程中幾乎每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反應及對各系統臟器的損害。因此,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順利接受化療,減少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緩解腫瘤患者承受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創傷,本文在分析腫瘤患者化療護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基礎上,有針對的提出來保證腫瘤患者化療護理質量的對策建議。
二、腫瘤患者化療護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一)藥物因素
1、藥物的毒副反應
在化療護理不安全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ADs治療時的毒副反應引起。按化療毒副反應的特性分類,可分為普通毒性反應和特殊反應。普遍反應如惡心、嘔吐、黏膜炎、骨髓抑制等,對病人心理干擾很大,長時間反復出現可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出現煩躁、焦慮,喪失治療生存的信心,而構成不安全因素;特殊毒副反應,如環磷酞胺(CTX)引起膀朧炎,蒽環類引起心臟毒性, L-門冬酞胺酶(L-ASP)、紫杉醇引起的過敏反應等,其中紫杉醇引起的過敏反應高達39%,其中2%為4級反應,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過敏性休克的癥狀。若護士給藥后觀察不仔細,失去搶救的最佳時間,即可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護士必須熟悉藥物的毒副反應的觀察和處理措施。
2、化療藥物外滲
在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滲漏到皮下組織中引起組織損傷或壞死的情況,是化療護士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避免的。按照ADs外滲引起的損害程度不同分為腐蝕性藥物如阿霉素(ADM)、放線菌素D等,其外滲后與核酸結合引起進行性、長期組織損傷和潰爛,嚴重時可累及筋膜、肌肉、韌帶、骨骼,導致功能喪失;刺激性藥物指引起注射部位或靜脈經路疼痛,局部炎癥反應,如卡莫司汀、VP-16、5-氟尿嘧啶等,ADs也可引起深部靜脈炎,加重或誘發血管病變,如雷諾綜合癥。ADs引起的損傷,痊愈時間長,極易引發護患糾紛。
(二)患者心理因素
在各種疾病中,很少如癌癥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壓力并產生不良情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時,對治療產生疑慮,表現為行為失控,易激動,缺乏耐心,自責和挑剔,護士與之接觸稍有不妥便造成護患糾紛。有的則表現為抑郁,沉默寡言,消極厭世等。
(三)護理人員的素質
護理人員在腫瘤化療護理工作中占有主導地位。護理人員的素質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專業知識和能力不足,我國目前尚缺乏??谱o士培訓機制,腫瘤化療??浦R主要來源于臨床工作經驗的積累,因此大部分護士所掌握的化療藥理知識、化療毒副作用、安全用藥方式等專業知識存在局限性和差異,由此,在觀察和處理化療并發癥、毒副作用及相關的操作時,不能預料到可能出現的問題,當發生嚴重反應時措手不及,而構成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其二,工作失誤,護理人員是醫療行為的最終實施者,護士的責任心、規章制度的執行、工作壓力直接影響到化療護理的安全,其中醫囑執行不及時、誤抄醫囑以及治療操作失誤等等是高發的失誤類型。
三、提升腫瘤患者化療護理質量的對策
(一)積極應對化療藥物負面影響
1、患者發生骨髓抑制時的護理
骨髓抑制是化療過程中最常見的限制性毒性反應,可造成患者體內白細胞水平下降及血小板水平下降。因此,醫護人員應在化療前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常規變化,當患者的自細胞水平低于3.0×109/L、血小板水平低于8.0×109/L時,應立即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措施,并密切觀察其體溫的變化情況,同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繼發感染的發生對于自細胞水平較低的患者,可應用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ug(瑞白)對其進行治療,對于血小板水平較低的患者,可應用重組人白介素-11注射液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同時應用紫外線對其病房進行消毒,讓其盡量減少外出的次數。對于骨髓抑制反應較為嚴重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將其送入無菌隔離室,并采取嚴密的隔離措施,以預防繼發感染的發生當人體的白細胞水平減少時,極易受到皮膚及胃腸道中病原菌的感染,因此,醫護人員應采取適當的防感染措施以減少感染的發生率。
2、對心臟毒性反應的護理
(1)心臟毒性反應
主要包括心肌病、心電圖改變、心律失常等可引發心臟毒性反應的最常見的藥物是阿霉素,因此,臨床上對阿霉素的使用有著嚴格的劑量限制。目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多種經對阿霉素進行改進的藥物,研究證實,這類經過改進的藥物對心臟的毒性作用明顯降低。
對心臟毒性反應進行預防的措施有以下幾點:①應用心肌保護劑;②慎重選擇適應癥;③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④在為患者進行化療前,必須為其進行心電圖檢查;⑤查看患者的臨床資料,確認該患者是否伴有心臟病患病史。
(2)化療前對心臟毒性反應的預防
①在為患者進行化療前,應首先查看其臨床資料,確認其是否伴有心臟病患病史;②在為患者進行化療前,必須為其進行心電圖檢查,必要時可對其進行動態心電監測及心臟超聲等檢查,以了解其心臟的基礎情況;③應用1,6-二磷酸果糖、維生素E、輔酶Q10、ATP、鈣拮抗劑等藥物對患者進行心臟保護;④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重視其主訴,同時對其心率節律的變化進行檢測;⑤改變給藥方法,盡量延長靜脈點滴的時間,以降低心臟毒性反應的發生率;⑥必要時可應用與阿霉素結構相近的米托蒽醌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以降低心臟毒性反應的發生率。
(二)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
1、增強患者信心
據統計,絕大多數腫瘤化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癥狀,因此,醫護人員要為其營造一個溫馨舒適、溫度適宜的生活環境,并注意保持病房的空氣流通、光線充足,以改善其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其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醫護人員還應耐心地向患者講解化療的方法及療效,讓其知道化療是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將化學藥物輸注到患者體內的一種療法,具有殺滅癌細胞的作用,這樣做不僅能增加患者對化療的認識度,還能降低其焦慮、恐懼的情緒,。此外,醫護人員還應經常與腫瘤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為其爭取家庭方面的心理支持。
2、出院指導
①飲食指導:讓其多攝取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如魚、奶、蛋等及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并注意飲食不要過于精細,以使腸內的廢物及毒素能夠及時排出體外;②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有利于腫瘤患者的身體恢復;③預防感染:腫瘤患者在接受化療后,其機體免疫力會大大降低,因此,醫護人員應囑咐患者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預防感染。
(三)保證護理人員的執業安全
確保從事化療護理人員具備所在崗位應有的素質和技能。學習化療藥物基本知識,如ADs的藥代動力學,掌握化療藥物作用機理,毒副反應,護理要點;用藥技能如化療穿刺置管技術、安全用藥技能、預防導管并發癥技能,傳授化療觀察評估工具的應用,讓每位護士認識到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掌握相關知識,才能透過患者微小的變化,看到問題的本質,從而提高腫瘤化療患者的護理質量。
結語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接觸致癌物質的機會逐漸增多,于是,患惡性腫瘤的人也逐年增加,化療是使用化學合成藥物治療腫瘤的一種療法,目前已成為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腫瘤的方法之一。在為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時,醫護人員要細致全面地對其病情變化進行監測,同時做好防治工作。一旦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癥,醫護人員應及時對誘發這種并發癥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治療。綜上所述,系統、全面的護理是減輕腫瘤化療病人的痛苦、降低各種毒副反應發生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李霞,韓娟.PICC置管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