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8: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長文短教;課堂;高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所以提高課堂效率就成為首要任務。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本人認為:長話短說,長文短教,可以讓課堂更高效。
縱觀以往的傳統教學:教師課前認真鉆研教材,翻閱各種參考資料,詳詳細細地備課;到了課堂上,“詳細而具體”地一一灌輸給學生,從基礎的生字、生詞、短語、句子,到課文段落大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總結,再到重點片段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直至寫作方法的學習運用……這一連串的教學過程使課堂變得沉重而拖沓。不但教師講得氣喘吁吁、口干舌燥,而且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
難道語文課需要這樣去講嗎?筆者經過反復揣摩思索才發現,其實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范本。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上。我們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反思后,本學期我嘗試了“長文短教”,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節省了課堂時間
以往的語文課堂,我們總擔心學生學不會,所以,理解文本時,一句一句分析,一段一段講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讓學生回答,把文章解剖得支離破碎,教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聽進腦中的卻沒有多少,真有點瞎子點燈——白費蠟的感覺。如果碰到比較長的課文,就需要花費三個課時的時間,即使那樣,有時還覺得講不透,弄得教師講得累,學生學得累。“長文短教”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先自主解決基礎知識,課堂上只簡單地反饋預習情況,則抓住文章中心問題展開探究交流,解決本課最核心的問題。并在課后及時回憶、檢測、鞏固。這樣,長文短教,原來三課時的內容現在兩課時就能解決了,讓課堂更高效。
二、突出了課堂重點
以往的傳統教學,講的東西很多、很細,學生聽得時間長、內容多。反而因為內容太多,把握不住重點,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沒學會,什么都沒有理解透徹。如今的“長文短教”讓文章的中心成為課堂的核心,不管是課內探究,還是拓展延伸,或是當堂檢測都以這一個核心為重點讓學生展開學習,進而圍繞這一核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秘密》一課時,我將“引導學生理解‘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這句話的意思”作為本課的重難點,也就是課堂的核心問題,并結合此核心,設計了探究問題:課文中,哪一句話體現了文章的中心?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1)“自作聰明”的近義詞可能是 (2)詞句在課文中的作用是: (3)這句話說明的道理是: 。這種教學設計只圍繞文章重點展開探究合作,學生可以就這一個問題暢所欲言、發散思維。這樣,重點突出了,課堂高效了。
三、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今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而這種“長文短教”則避免了學生的盲目聽課,摒棄了傳統教學的被動接受,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圍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自主參與讓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愿意與人合作,共同學習,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四、活躍了學習氛圍
以往教學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和學生默默無聞的聽課為課堂主旋律,結果導致了教師的主動灌輸和學生的被動接受,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沉悶而壓抑,失去了語文應有的文化氣息和氛圍。如今的高效課堂要求我們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真知。這種“長文短教”讓學生抓住重點、圍繞核心、暢所欲言、自由展示、共同解疑,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使課堂變得更高效。
五、開闊了學生思維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講解要詳細具體、清楚準確;而學生則是一味地認真聽、仔細記,把教師講的重難點都寫在書上,記在本上。但事實上,學生理解了多少,體會了多少,感悟了多少,這又有誰知道呢?學生的思維只局限在教師所講的范圍內,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傳統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種“長文短教”可以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創造力,拓展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