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8: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率的拼音和組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看拼音,寫漢字。
(共1題;共8分)
1.
(8分)看拼音,寫字詞。
chén
líng
chén
níng
清________
機________
________醉
________靜
fēi
cháng
xìn
xī
zǐ
xì
sì
h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共1題;共4分)
2.
(4分)根據拼音寫詞語。
他chuǎn________著粗氣,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呼出的一點點熱氣才使臉沒被凍jiāng________。他的手cèng________破了,也顧不上擦流出的血。當他干完活時,兩只手上沾滿了油wū________,衣服也更臟了。
三、句子練習。
(共2題;共10分)
3.
(4分)照樣子,寫一寫。
例: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樹木。
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6分)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心態
________的面容
________的眼神
________的成績
四、用學過的知識填空。
(共1題;共7分)
5.
(7分)讀文段,回答問題
他倆悄悄關上房門,忙開了。他們剪下知了的翅膀和腳,留下了光光的身體,用花花綠綠的蝴蝶翅膀和帶著小鉤子的螞蚱大腿,還有天牛的長角須,拿膠水粘成一只怪模怪樣的蟲子標本。他們想考考達爾文,看他是不是真的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這段文字開頭寫兄弟倆________了。然后具體寫他們怎么忙的:用________的身體、________的翅膀、________的大腿、天牛的________做成了一只________標本,目的是________。
五、比一比,再組詞。
(共2題;共8分)
6.
(4分)選字組詞。
紀
記
年________
日________
________憶
________念
7.
(4分)比一比,再組詞。
歌________
莊________
砍________
樁________
六、讀句子,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共2題;共4分)
8.
(2分)給詞語中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張冠李戴(
)
A
.
形狀像帽子或頂在頭上的東西
B
.
居第一位
C
.
冠軍
D
.
帽子
9.
(2分)在括號里填上表示行走的詞語。
(
)上一條幽徑
A
.
踏
B
.
走
C
.
渡
D
.
登
七、用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共2題;共13分)
10.
(9分)擴詞
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4分)根據拼音寫漢字。
zhēng________獰
xiào
________率
wēi?________峨
妖?ráo________
八、分類
(共1題;共5分)
12.
(5分)按一定的規則給下面的詞語排順序。
①中秋節
端午節
元宵節
除夕
重陽節
清明節
春節
②開花
發芽
翻地
長葉
結果
下種
收獲
九、看部首寫字
(共4題;共27分)
13.
(12分)回憶課文
(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釋義:詣:________。
乃:________。
(2)《晏子使楚》一課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國的________和________國的________。故事發生在(時間)________,________三次侮辱________。
(3)我很喜歡劇本(半截蠟燭)的________因為________。
(4)相聲(打電話)給我的啟示是________
14.
(8分)寫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在括號里改正過來。
游手好嫻________
天崖海角________
魚貫爾人________
落謊而逃________
與世融絕________
文所未聞________
用之不歇________
鄭重其是________
15.
(3分)按要求填空。
“孫”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畫。能組成詞語________。
16.
(4分)按拼音寫漢字。
chūn
rì________
ǒu
chéng________
tōu
xián________
shào
nián________
十、填標點
(共1題;共10分)
17.
(10分)給下列句子加標點。
(1)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________但是有什么用呢________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________那么大________一向是她媽媽穿的________
(2)________這是我的妻子________他指著母親說________接著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________這是我的兩個女孩子________
十一、填成語
(共1題;共4分)
18.
(4分)寫出反義詞
熱鬧—________????????保存—________
普通—________????????清清楚楚—________
十二、選拼音
(共4題;共28分)
19.
(8分)根據拼音寫詞語。
sēn
lín
zhàn
lán
kuò
dà
chuǎn
q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kǎn
fá
lí
míng
luǒ
lù
gài
fá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0.
(7分)讀拼音寫漢字。
nà
hǎn
bǐ
yù
jiè
jiàn
xīn
fē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èi
luò
rú
zhū
àn
rán
shén
shānɡ
qiān
chánɡ
ɡuà
d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
(8分)讀拼音,寫詞語。
xià
lìng
yíng
bāng
zhù
duǒ
cáng
kuàng
ch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ìng
chù
shèng
yú
tián
mǎn
cán
k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
(5分)將下列音節補充完整。
t________
b________
x________
l________
________ā
透
病
兇
憐
叉
十三、閱讀短文
(共1題;共9分)
23.
(9分)閱讀短文,按要求做題。
清晨,冬冬背著書包上學去。
他路過小樹叢,樹枝向他招招手:“玩玩吧,在這里捉迷藏,誰也找不到。”
冬冬搖搖頭說:“不,我要上學去。”
他路過小河邊,浪花向他點點頭:“玩玩吧,在這里捉小魚,可有趣了!”
冬冬擺擺手說:“不,我要上學去。”
冬冬整了整紅領巾,和伙伴們一同上學去了。
(1)冬冬在上學路上,________和________要留他玩一玩,他說:“________”。
(2)冬冬是一個________的孩子。
(3)我們要向冬冬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漢字。
(共1題;共8分)
1-1、
二、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共1題;共4分)
2-1、
三、句子練習。
(共2題;共10分)
3-1、
4-1、
四、用學過的知識填空。
(共1題;共7分)
5-1、
五、比一比,再組詞。
(共2題;共8分)
6-1、
7-1、
六、讀句子,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共2題;共4分)
8-1、
9-1、
七、用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共2題;共13分)
10-1、
11-1、
八、分類
(共1題;共5分)
12-1、
九、看部首寫字
(共4題;共27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5-1、
16-1、
十、填標點
(共1題;共10分)
17-1、
17-2、
十一、填成語
(共1題;共4分)
18-1、
十二、選拼音
(共4題;共28分)
19-1、
20-1、
21-1、
22-1、
十三、閱讀短文
(共1題;共9分)
23-1、
一、學生考查情況
參考人數25人,90-99分23人,80-89分2人,最低分87.5分,及格率100%,優秀率100%。
二、卷面的具體分析
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主要考察學生的拼讀、寫字能力。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已掌握了拼音,完成得不錯,但個別學生拼讀不認真,有寫錯別字的。例如:把“玉米”寫成“魚米”,把“村子”寫成“寸子”。
第二題:連線,要求學生把漢字和對應的音節連起來,主要考察學生的識字、拼讀能力。“視”和“紙”因為平時出現的頻率不多,又不仔細看拼音,部分學生連錯。
第三、四、六題:形近字對比組詞、選字組詞,寫反義詞,主要考察學生識字掌握能力、組詞和理解字義的能力。這兩題,只要是學過的字,大部分學生都完成得不錯。
第五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受閱讀和識字量的限制,有些學生是用詞不當,有些是知道填什么卻寫不上字,有好幾位同學把“美麗”“快樂”“一首”寫錯。
第七、八題:把句子補充完整和詞語排成一句通順的話,考察學生語言積累的能力。對于剛接觸句子的一年級學生來講有點難,屬于提高題。但平時練習的不少,所以大部分學生完成不錯,少數學生有漏標點或排列錯誤。錯例有:北京是祖國的首都。
第八題:是考察學生原文背誦的情況。大部分學生都完成的不錯,只有個別同學把“河、海”寫錯。
第九題:閱讀理解,主要考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第二小題讓讀拼音劃出文中的詞。部分學生漏劃;第三小題是短文內容填空,卷面中出現漏泄較錯寫,說明對短文理解不夠。
第十題: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說說為什么喜歡,是考察說話寫話能力,對剛識字的一年級有一定的難度。有些同學雖然用拼音和字寫得不少,但沒能達到要求。例如:有些同學羅列了很多的小動物,卻沒有說出喜歡的原因。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教學措施
在對檢測試卷和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之后,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以下幾方面需要重視:
1、對于漢語拼音的教學,一定要把握好工具性,培養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的能力。
2.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說完整的句子。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鞏固識字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做事細心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重加強對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善于挖掘教學資源,設計一些寫話的拓展練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思維,努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交流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5、關注學生個性差異,讓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知識儲備等不盡相同,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誘導學生展現個性。特別是學困生,老師應多關注他們,讓他們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關鍵詞】巧妙培養 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指學生獨立學會漢字的能力,它是自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有了識字能力,就能比較輕松地完成學會2500個常用漢字的任務,還可以獨立識字。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和聽說讀寫也有緊密的聯系。識字的質量關系到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因此,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對今后進一步學習至關重要。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要幫助學生掌握識字工具
要讓學生學會漢語拼音,掌握讀準字音的工具。學會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構字率比較強的獨體字,掌握分析字形的工具,能查字典。初步掌握理解字義的工具。學生只有正確、熟練地掌握這三套識字工具才能為今后獨立識字打下扎實的基礎。
l、學會漢語拼音。學生只有學會漢語拼音,對課文出現的生字才能正確地讀出字音。遇到生字還可以通過字典的注音進行查找。以前學過的字忘記了,還可以利用漢語拼音查字典找出字形。為了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就要求他們能夠準確地認讀聲、韻母熟練地拼讀音節,正確地讀出聲調。
2、學會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構字率較強的獨體字。從識字能力看,它對分析字形結構、辨別形近字、學查字典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讓學生掌握幾種基本筆畫的名稱及書寫。其次,要讓學生學會筆順規則,這對正確書寫漢字記憶字形,掌握部首查字法都起重要的作用。另外,還要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偏旁部首,有助于幫助他們認識在形體的特點,為分析漢字的結構方式,學習部首查字法打下基礎。學生還可以借助偏旁部首來理解區別一些字的字義。例如,對區別同音字“蝴、湖”就可以借助它們的偏旁部首的不同,來區別字形。因為“蝴蝶”是昆蟲類動物,所以“蝴蝶”的“蝴”是蟲字旁。因此就要要求學生認識偏旁部首,并引導他們懂得用偏旁部首來分析字形結構。
3、能查字典,教會學生查字典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要教給學生學會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并能用數筆畫的方法查難檢字。這樣學生就能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進行識字。
二、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和運用識字方法。
l、字音方面。學習字音的方法主要是使學生自覺地運用漢語拼音正音。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同音字、多音字、近音字的特點,把字音讀準。學習同音字要認清字形,區別字義,多通過組詞進行比較,加以區別。例如,學習“桐、銅”這一組同音字。首先,可通過對這兩個同音字組詞分別為“梧桐樹”、“銅塊”然后根據它們部首的不同來認清字形區別字義。“梧桐樹”是樹類植物,所以“桐”字是木字旁。“銅塊”是金屬類,所以“銅塊”的“銅”是金字旁。多音字當中有的是音節不同、有的是音節相同,聲調不同。學習多音字要據詞定音定調,注意把多音字的不同讀法和不同意義作比較,并通過組詞練習把字放到詞語當中朗讀、認真讀準字音。例如多音字“當”字,在詞語“應當”中讀“dānɡ”,而在詞語“當鋪”中讀“dànɡ”。學習音近字時,要引導學生認真比較辨別,找出字音差別韻地方,通過組詞加強對字義的理解來區別。
活動設計背景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號,沒有詞句等豐富的內容,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孩子們學起來感到很枯燥。學前班的孩子具有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拼音教學活動對于善于直觀形象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學前班的拼音教學是幼兒教師們一直困擾的問題,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不枯燥,還能讓孩子們學得有興趣呢?我一直在探索,并且進行了多次嘗試,所以選擇了組織拼音聲母《j》 的教學活動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學會j這個聲母,能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j與單韻母i、ü 相拼。
3、能夠用j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練習組詞或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j這個聲母,能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難點:1、學會j與單韻母i、ü 的拼讀。
2、用與音節相應的漢字組詞或說話。
活動準備
1、拼音卡片,圖片,《漢語拼音書》每人一冊。
2、錄音機,錄音帶,小鼓,小鈴鐺各一個,獎品數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好!請問大家喜歡旅游嗎?(喜歡)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漫游拼音王國,好嗎?(好)
2、請大家站起來,排成兩縱隊,讓我們乘上這“快樂列車”出發吧!“小小汽車開起來,嘀嘀嘀,嘀嘀嘀……”,同時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
3、啊!我們到了,拼音王國的朋友們已經在這里歡迎我們了,我們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二、復習鞏固。
1、出示拼音卡片,認讀6個單韻母(a、o、e、i、u、ü ).
2、現在,這些單韻母朋友已經戴好帽子排好隊了,我們一起來點點名吧!(讀帶聲調的單韻母)
3、再讓我們一起坐上汽車去請出我們的聲母朋友吧!
(出示已學的聲母b、p、m、f、d、t、n、l、g、k、h小朋友們讀一讀)
4、小結過度: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記住了我們已學的拼音。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的聲母朋友,他究竟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
三、學習聲母j。
1、出示課本上的圖,提問:圖上畫著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一只母雞在捉蟲子喂小雞)
教師引入:母雞,小雞的“雞”的讀音跟我們要學的聲母“j”的讀音相同,教師板書:j
教順口溜:“小雞小雞,嘰嘰嘰;母雞母雞,咯咯咯”。
2、學習j的發音。
(1)示范發音,仔細聽,看口形。
(2)講解發音方法:舌尖頂住下門齒,舌面抬高緊貼硬腭,然后舌面放松,讓氣流擠出摩擦成音,發“雞”音,讀音輕短。
(3)學生跟讀,自由讀,齊讀,開火車讀。
3、記清字形。
啟發想像:j像什么?(像一只翹著尾巴的雞昂著頭在捉蟲子吃的樣子)
4、練習。
(1)學習聲母j與單韻母i、ü 四聲的拼讀,重點講解與ü拼讀的規則。
(ü上兩點要去掉)比如:jū、jú、jǔ、jù。
用游戲“擊鼓傳鈴”來完成這個教學內容。
游戲要求:老師擊鼓小朋友傳鈴鐺,鼓聲停止時鈴鐺就要停止了,到最后看鈴鐺落在誰的手里,就讓誰來拼讀。如果讀得好的就讓大家一起跟他讀兩遍,并發給獎品,對于拼讀有困難的孩子就及時給予指導。
(2)認識相應的漢字:jī雞、jǐ幾、jù句。
(3)用以上漢字練習組詞或說話。
5、鞏固j的發音。
(1)指導看書中的插圖,了解大意。
(2)學習兒歌:“大母雞,咯咯咯;捉來蟲子喂小雞”
強調讀準“母”、“捉”、“蟲”的音。領讀,齊讀,個別讀,背誦,對背得好的孩子給予表揚和獎勵。
6、指導書寫。
(1)教師示范書寫,小朋友們觀察。
(2)指名小朋友說出j在四線格中的格式。
(3)先進行書空練習,再在書上的四線格中描一描,寫一寫,教師巡視指導。
(4)找幾個幼兒上去板演,凡是能寫得對的孩子都發給一份禮品。
四、知識延伸: 直呼音節。
出示抽讀式卡片:jī、jí、jǐ、jì、jū、jú、jǔ、jù
(打亂順序讓學生認讀)目的是對已學過的拼音能進一步的鞏固與提升。
五、老師小結。
今天的拼音王國之旅就要結束了,在今天的旅游的過程中,我們結識了拼音朋友聲母j,能叫出他的名字,記清了他的字形,幫他結交了單韻母朋友,小朋友們真是棒極了!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開心)。拼音王國里還有很多拼音朋友等著我們去認識,去和他們交朋友。我們結識了拼音朋友以后,我們就可以認識好多的漢字朋友呢!小朋友我們一定要加油哦!那讓我們乘上這“快樂列車”回家吧!“小小汽車開起來,嘀嘀嘀,嘀嘀嘀……”同時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
教學反思
一、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整節課設計環節完整,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便于學生掌握,加深記憶。教學過程中,抓住學前班幼兒的特點,變換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師生合作,順利地完成了本節課所擬定的三個教學目標,效果很好!
二、有始有終,前呼后應。
整節課以去旅游的形式貫徹始終,開頭乘上汽車出發了,結尾又乘著汽車回來了,創設幼兒喜歡的情境,孩子們非常的高興,有始有終,前呼后應。同時,還配有音樂《我們去郊游》,創設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當聽到歡快優美的音樂時,大家都被感染了,都有一種想動起來的感覺。
三、教學應圖、形、音、結合記。
根據漢語拼音教學讓學生很枯燥乏味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字母的形和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幼兒的興趣。課堂上,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教順口溜,教兒歌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孩子們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
四、游戲參與教學。
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而游戲是幼兒最敏感,最感興趣的,使用游戲活動,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了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難點,還有考慮到孩子們學習時間過長,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就把“擊鼓傳鈴”這個游戲設計在這節課中。游戲要求:老師擊鼓小朋友傳鈴鐺,鼓聲停止時鈴鐺就要停止了,到最后看鈴鐺落在誰的手里,就讓誰來拼讀。這種游戲方式很刺激,富有挑戰性,孩子們非常喜歡,積極性很高,這個游戲的安排,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學到了知識,真正體現了“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五、表揚獎勵,促進教學。
在書寫練習時,我找學生板演,讀兒歌時,找代表背誦,凡是表現得好的孩子,我都給予表揚,并發給他們獎品。孩子們一聽說有獎品了,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都瞪大了眼睛,一雙雙小手齊唰唰地舉了起來,都搶著要表現。在孩子獲得獎品時的那份喜悅中,可以看出了有一種成就感。通過這種形式,還可以檢測出孩子們對學習的知識是否掌握牢固。從孩子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樣的課堂是感興趣的,孩子們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收獲還真不少呢!
實驗漢語拼音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熟練地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的能力,使漢語拼音成為提前讀寫,全面進行語言訓練的工具。所說的熟練地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是指看到一個音節,不用現拼現想,就能直接讀出來;聽到或想到一個音節,就能正確地寫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拼音多功能的作用,使學生在未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利用拼音提前閱讀和寫作,促進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協調發展。可見,熟練地掌握音節是取得實驗成功的關鍵。
但是,在實驗的拼音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是偏離拼音教學指導思想中的“掌握音節”和“結合語言”的指導思想。如:一部分教師處理不好指導學生學習字母與訓練學生直呼音節、書寫音節的關系。具體表現是,教師在每節拼音課的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字母的發音與識記字母形狀的指導,而忽略直呼音節與書寫音節的訓練。再如:一部分教師在拼音教學中不注意結合語言進行,而是孤立地教學音節,使學生興趣索然。問題表現在教師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構詞率較高的音節,適時、適量地指導學生用其組詞語或用所組的詞語口頭造句。這樣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還導致學生不能結合語意有效地識記音節及擴展學生的詞語占有量,給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閱讀和寫話造成了困難。因此,要教好拼音,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和指導思想,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以音節教學為中心掌握音節是拼音教學的中心和重點,是衡量拼音教學質量的標準,是充分發揮拼音作用的關鍵。因此,教學中除了對聲母、韻母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導外,應著重進行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的訓練,要以音節教學為中心。那么,在每節拼音課的教學中怎樣強化音節教學呢?1.看圖引出音節詞后,要認真指導學生讀準音節詞的音,使學生對詞的讀音和表達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導學生把音節詞分解為音節后,要指導學生多讀幾遍要學習的音節,為聲、韻的連讀做準備。3.教學聲母或韻母后,要引導學生運用聲、韻連讀的方法進行直呼音節的練習。對學習的音節要求學生帶調按四種聲調的順序讀,逆順序讀,變順序讀。讀的形式最好是“開火車”輪讀或指名讀,齊讀的次數盡量少些。在學生熟讀音節后還應再次讓學生熟讀教材中的音節詞。熟讀音節和詞語不僅會使學生領會并掌握直呼的要領,而且可加深對音節及聲母、韻母的識記。4.對學習的音節和音節詞要指導學生書寫,書寫量可少些。也可采取看圖寫音節、詞語或聽寫音節及詞語等形式提高學生書寫音節的速度和正確率。
二、要以讀寫應用為目的進行“注·提”實驗的拼音教學,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掌握拼音是為了應用在提前閱讀和寫作上,決不是僅用拼音做識字的工具。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設置語言環境,充分利用語言材料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如教學拼音除了結合教材中的詞、句外,還可讓學生用構詞率高的音節組詞,用所組的詞練習說話等。只有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使其有音、有形、有義,才能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識記字母和音節;才能豐富學生的詞匯,發展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速度和質量,避免讀破詞和單字嘣的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學生寫作中準確地運用詞語,正確地書寫音節打下良好的基矗。
三、要進行大量的直呼音節的訓練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不是硬講、硬教出來的,而是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的結果。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也必須經過反復、嚴格的訓練才能形成。所以,在學生已掌握了漢語拼音的基本零件和直呼音節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嚴格的、反復的直呼音節的訓練。
訓練時要注意:1.除教學每課拼音時,側重對學生進行直呼音節的訓練外,教師還要把學過的每課出現的音節、音節詞語用卡片或投影片寫下來,利用教學拼音新課前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性的直呼音節及音節詞語的訓練。訓練時要注意對帶有i、“、u的單韻母音節反復強化,為讀準聲介合母的音節打基矗2.每學習完一課,也可指導學生利用小卡片把學過的音節和音節詞語寫下來,以便學生自己練習讀或學生之間互相練習讀。3.根據學生直呼音節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補充一部分音節和常用的音節詞語,對學生進行直呼訓練。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直呼技能的形成,還擴展了知識。4.適當地補充一部分拼音句子,對學生進行詞語連讀的訓練,為學生閱讀拼音短文搭橋鋪路。5.根據學習拼音的內容,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直呼音節的競賽,以調動學生練習直呼音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拼音教學要切實掌握實驗拼音教學的指導思想,即:掌握音節,結合語言,培養能力。強調掌握音節并不是說對組成音節的字母的教學可以淡化,而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科學地安排好字母教學和音節教學的程序和時間,使所學的字母在音節訓練中得到鞏固,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只要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善于抓重點,破難點,教規律,教方法,就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使漢語拼音真正成為提前讀寫,全面進行語言訓練的工具。
“炳人識字法”是唐炳人先生用三十年時間潛心研究,反復推敲,精心創作的一部識字法,它專用于幼齡兒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漢語,認識漢字.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我曾將“炳人識字法”揉合到教學過程之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當時教小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都是七歲多的娃娃,正是求知欲望高。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加上一年級第一學期已學會漢語拼音和漢字170個,本學期是鞏固漢語拼音,借拼音大量識字階段,我就將“炳人識字法”加注漢語拼音的口訣字盤教給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們通過學習“炳人識字法”口訣,不但進一步鞏固了漢語拼音,而且認識了更多的漢字。
在小學低年級教學“炳人識字法”具有四大優點:
㈠低年級學生通過學習漢語拼音.識字.組詞.造句有一定的基礎,再加學”炳人識字法”的口訣,就容易記.背。由于“炳人識字法”采用串珠連環、七言段式、合轍押韻的兒歌口訣形式,用字音逐一對照相應的字形,很快就會認識更多的漢字。
㈡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教于樂。小學生在兒童時期是最愛動愛玩,最活躍的時期。抓住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在玩樂的形式下
認更多的漢字。他們非但不覺得累,而且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如我在教“首先貓找小白兔,哥倆嘩啦澆樹木。”“國旗飄揚云天外,激勵我們更豪邁。”“無腿蝌蚪蛙泳練,蛤蟆伸舌竄條線”的口訣時,讓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作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們在唱歌跳舞的形式下歡歡快快、輕輕松松地認識更多的漢字。
㈢容易學,效率高,見效快。由于“炳人識字法”通篇采用七言段式、串珠連音、頂針連環、環環相扣、合轍押韻的口訣方式教學,為學生學習漢字提供了最佳的記憶線索和聯想手段,易于檢索。“炳人識字法”由“開、遼、跋、翱”4個字,引出20個索引字,只要記住這20個字,就能引出280個句首字,每個句首字引出一句口訣。(每個口訣14個字)總共3920個字。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背誦七言句每個字的讀音,分辨字的形體和領會字的意思,做到音、形、義的統一,促進“字、詞、句”的升級,即只要學生認識了這個字,就能聯想組詞,能組詞,就會造句。而且能逐漸消化。我帶的班級通過學習“炳人識字法”的280個七言訣句中的70個訣句后,絕大多數學生不但能背,有的學生還可將前兩個字盤上的訣句倒背如流。
㈣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經過學習漢語拼音及漢字,對漢字的形體結構有一些了解,將“炳人識字法”揉合在課本中進行教學,學生們更易接受,對“音、形、義”的領悟及理解能力也較強。對“字、詞、句”也都能逐一學會全部掌握。我教的班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按書本教的字計算,學生識字在770個字左右,通過學習“炳人識字法”五個字盤(每個字盤14句七言訣句,每句14字每盤196字)共980字,識字量已達1500字左右,除去已學過的字,在不到兩學期的時間,多
學的字近一倍。通過學習“炳人識字法”,我班的大部分學生在課間或在家里都能獨立閱讀非注音讀物,如《成語故事》《童話故事》《新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等。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是得益于“炳人識字法”。
以上,便是我在嘗試“炳人識字法”教學中的一點體會。“炳人識字法”是唐炳人先生根據漢字本身的特點和漢語學習的基本規律,結合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兼容各種優秀的識字方案的精華而創造的一種寓教于樂,最容易被兒童接受的新型的識字方法,它巧妙地將一部漢語字典(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加上420個非常用字)一個字不重,一個字不漏,規律而有序地排列成一個科學的識字系統。它的主要特點在于將3920個漢字編排成有意義的七言句式,它串珠連音、頂針連環、合轍押韻,使兒童和低年級學生背句記字,有規律可循,容易掌握,讓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背會這些口訣后,就相當于在腦子里刻下了一部可以任意檢索的活字典。要達到以上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嘗試“炳人識字法”的教學,尚處在實驗階段。由于教學任務的限制,只能在每天放學前,安排半小時的時間(各種原因不能保證)。這對于“炳人識字法”提出在一年內學完280句口訣,識字3920個的要求相差甚遠。
一、傳統的漢字識字教學狀況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漢字識字教學的傳統做法如下。
1. 先學拼音后識字
大約用五周左右的時間集中學習漢語拼音。其優點是能集中時間先學漢語拼音,學生精力集中,能學得扎實,為學生學習生字發音及注音奠定了基礎。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忽視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連續一個多月學習同類知識,可能使他們有枯燥乏味感覺。漢語拼音本身不是文字,它的功能是為漢字注音和正音,脫離學生豐富的詞匯與口語這個語言基礎,讓學生去記憶拼音字母與發音,把拼音學習與學生的語言經驗割裂開來,必然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記憶負擔。在課堂上學習了拼音知識,生活中不能立即用到。會拼音了,沒有漢字與之對應,學生并沒有成就感。學習拼音只是在字母、音節中轉來轉去,枯燥無味,這樣的學習與小學生的認知需要有很大差距。這不僅增加了學習拼音的難度,還可能導致小學生識字時重拼音輕漢字的字形記憶及同音字字義混淆現象。
2. 脫離語境孤立識字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應把學習的漢字分為“看圖學獨體字”和“看圖學合體字”,這種僅關注漢字字形本身的結構特點的教學,盡管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字形和字義,而忽視了字詞的運用,影響了識字教學的效果。
3. 識字和寫字同步教學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課本中的獨體字和大部分合體字,均要求學生當堂識的字當堂會寫。這一讀寫并重的做法在一定意義上是有道理的,以為會寫了就可以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能打牢識字的基礎,在學習中并非如此。識字快,寫字慢。識字容易,寫字難。其結果,不但減慢了學生識字的進度,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會挫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單調地、多次重復抄寫生字可能造成學生厭煩情緒,這種情緒是學習的大敵。
二、漢語識字教學的新思路
針對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些專家和教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北京市的幾所小學進行識字教學改革實驗,其主要思路是:先學漢字,后學拼音;改孤立識字為兒歌識字。將語文課本中的獨體字、合體字改編為兒歌,在語境中識字;將字、詞、句的學習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語言學習系統,在完整的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把生字區分為關鍵字和認讀字。常用的關鍵字,要求會認會寫,認讀字只要求會認,暫不求會寫,自然習字。在一些小學的實驗表明,兒歌識字實驗簡單可行,效果較好。
三、兒歌識字教學模式和策略
1. 兒歌識字教學模式設計
整體感知兒歌和生字認讀生字理解關鍵字字義,組詞練習關鍵字寫字練習誦讀兒歌,理解兒歌句式練習。
2. 兒歌識字教學的策略
教師指讀兒歌和生字隨文認讀,隨機認讀,形象識字,語境識字教師講授與學生交流,一字組多詞發散練習田字格描字創設理解兒歌的問題情境,讀悟結合說話與卡片拼句相結合,一詞說多句發散練習。
北京市A小學一位教師,在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先學習漢語拼音。枯燥的字母認讀和反復的書寫練習使原本對上學充滿好奇的小學生非常吃力。決定采用兒歌識字代替傳統的入學即識拼音字母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兒歌識字讀本,一跨進校門后,教師就指著一個個的方塊字教他們讀、認、記、背,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有些認字多和記憶力強的學生比著多認字,搶著念詩歌。掀起了學字背詩熱,整天能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背誦詩歌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詞語接龍和想象故事等練習增強了學生的創造力,如,用“上”字做接龍練習,學生就組出以下各詞:上學—學校—校園—園丁—釘(丁)子—子孫—孫女—女人—人民—民國—國家—家里—里面—面包—包子等,這能充分體現小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對組詞中出現的同音字現象,教師一般將它們同時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進行比較,并組不同的詞語幫助學生分辨,這樣也能使學生多認字。對后續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北京市B小學老師,使用課題組提供的兒歌識字教材,先識字后學漢語拼音,課時與進度均嚴格按照學校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
兒歌識字教學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中的師生、生生間的交往,師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氛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應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減輕學習的焦慮,落實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條件的小學應自編兒歌作為輔助教材。如,在講授獨體字“鳥、飛、爬、蟲”這一課時,應編寫兒歌,如有的教師編了:“一只小鳥天上飛,一只小蟲地上爬,小鳥看見小蟲爬,飛到地上用爪抓。”簡短的四句兒歌,不但包括了本課應掌握的四個獨體字,還幫助學生擴展了量詞知識。
兒童的形象記憶占據優勢,教師在教字時按字詞的特點采用實物、圖畫、演示、舉例、比喻和聯系生活實際等生動形象的方法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學習生字。在講讀中結合兒歌的理解解決字義,通過字與詞、詞與句的聯系,寓字義于語義之中。在此過程中,識字的重點在字音字義上,通過兒歌訓練使字字在目,朗朗上口。關鍵字則被安排在講讀后進行書寫指導。結合語言環境識字,分散了識字的難點,最終分步達到音形義的統一,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 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 訓練策略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Primary School Lower Segment "Character never Leaves Word, Words never Leave Sentence" Training Strategy
LI Minjie
(Zhejiang Linan Taiyang Henglu Primary School, Linan, Zhejiang 311311)
Abstract Literacy teaching is focused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first paragraph. "Character never Leaves Word, Words never Leave Sentence" can literacy training methods into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cy and rea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lower section is effective. Combining teaching examples, summed up the following five effective training strategy: to read as read in literacy; education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extend literacy; training talk, flexible literacy; creation environment, independent literacy; goods sentence learn words, sentiment language.
Key words character never leaves word; words never leave sentence; training strategy;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又是以識字教學開始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訓練方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由字到詞,再由詞到特定的語句,甚至再將語句納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其運用于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 筆者嘗試應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總結出以下五種有效的訓練策略。
1 以讀為本,讀中識字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國傳統的啟蒙識字教授方法是讀書識字,讓學生在誦讀中學習漢字。學生讀的過程是字的音形義整體感知的過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就是要把識字寓于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樹立“朗讀第一位”的觀念,憑借課文這個識字載體,夯實識字過程,在讀中理解字詞,進而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依靠“讀”來認字。在具體教學中,可以采用范讀、自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利用課文的注音掃除攔路虎,解決生字詞,并要讀準字音。學生在自主閱讀感悟的同時,借助字詞典、聯系上下文、情景再現等多種方式學習不熟識的字詞句,做到讀中感悟語言,讀中領悟字詞。
筆者根據自己班學生的情況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上,生字詞的積累也在朗讀中同步進行,讓學生輕松地在朗讀中識記了字音。在指導學生預習初讀時,先讓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指名后進生讀課文,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來讀,并及時板書學生讀錯的字詞。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筆者嘗試讓學生學會“四讀”文本,見表1。通過這四次讀書,四次與生字親密接觸,字音、字形已經印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樣比老師對每個字形逐一進行繁瑣的分析更為有效。
表1 “四讀”文本具體步驟
例如,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先聽聽老師讀課文,要聽準生字的字音,然后借助拼音朋友的幫忙試著自己讀課文,再與同桌合作,互相糾正、幫助,讀通課文。接著筆者便將課文中的難點生字詞“搖籃、停機坪、透明、翅膀、荷葉”等提出來,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想象躺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展開翅膀挺立在荷葉上,多讀幾遍,突破了這個難點再往下學習。
2 寓教課外,延伸識字
“作詩的功夫在詩外”。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習生字不能只抓課上時間,還要利用課外時間去拓展學生的識字量。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由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拓寬知識面。學生的識字教學很難通過40分鐘的課堂教學來實現大的跨越,教師要多渠道地開發識字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充分利用課內外的一切資源幫助學生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一至兩個月后,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每天早自習十分鐘可讓學生讀用生字串編的兒歌或短文,中午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小故事。初學到的常用字在其中高頻率出現,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見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可做不同的要求,見表2。這一過程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讀”中有所得,在“讀”中獲得發展。大量閱讀是一種重要的有綜合效益的識字途徑,并且與新課改關于識字教學多認少寫的要求相一致。
表2 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可做不同的閱讀要求
3 訓練說話,靈活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也能使學生很快掌握生字,理解生字的要義,這是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有效途徑。單獨認字后,要讓學生說一說本課中帶生字的詞語和句子,能組詞的盡量讓學生再多組幾個詞。這樣的一些說話訓練,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說話的自信心,同時,也靈活地了解了生字的“字義”。
如認識復韻母“un”,可以用編口訣的方法,用“un”的聲音組詞,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如教“走”這個字時,學生組詞“走路”,筆者請他用“走路”說一句完整的話。他說:“我走路回家”。筆者再要求更具體地說一句完整句,他則很驕傲地回答我:“今天放學后,我一個人走路回家。”最后,筆者請其他學生多組幾個詞語,再用其中的一兩個重點詞造句,并模仿我們的對話進行說話訓練。如此安排既順理成章,又豐富了識字的內容,使識字與組詞、造句、說話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教學《兩只小獅子》一課時,筆者精心制作了生字卡,并設計了這樣的識字環節:教學時,先讓學生帶拼音讀,接著去掉拼音讀、組詞讀、看字說話、小老師教生字、引領學生談談識字方法等活動。如換偏旁法學習“咬、洋”,編兒歌法學習“吞”,組合法學習“獅、苦、靠、撲”,看插圖學獅子動作。學生可以邊識字邊說話,邊說話邊識字,并且還能將詞句的訓練與識字教學巧妙地融會貫通。
4 創設環境,自主識字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給兒童創設溫馨而富有情趣的識字環境,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廣泛的興趣與健康的個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為了避免學習的枯燥,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讓學生看、讓學生說、讓學生演、讓學生畫、讓學生玩等。一年級下期,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不少識記生字的方法,如聯系生活、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猜謎語、編故事等。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適合于自己的獨特的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喜歡讓孩子們一邊學課文一邊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
在識字教學中應該提倡自主識字。當學生有一定的識字量的時候,可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識字,小組成員先找出自己會認的字和不會認的字,不會認的字小組交流解決,解決不了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變換角色,讓學生自主識字,學生更樂于接受。
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筆者先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出示一幅烏鴉圖,創設豐富的情境,做到“課伊始,趣亦生”。同時,筆者在教學中把識字也融入到句子教學中。如在學習第一句“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這句話中有詞語“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就把這些詞語的學習放在句子教學中穿行,特別是教學“渴” 和“喝”這兩個生字的區別,因為口渴要喝水,所以“渴”是三點水,而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這樣扣住語言環境,揭示一下構字規律,不僅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記。然后讓學生戴上烏鴉頭飾情景表演,巧妙地連接,這樣既不會斷了文章情感學習的線,也使詞語教學不顯得枯燥乏味,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 品句學字,感悟語言
陶行知說:“教小學生讀書認字教學的方法要一句一句地教,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字義隨詞而異,詞義隨句而變。詞句就是語言環境,上下文就是語言環境,這是閱讀時學生必須注意的。
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把帶有生字的句子畫出來,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同時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讓學生用心去品味和感悟語言的優美,達到樂學的效果。讓學生品出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分析它的美妙之處,讓大家共同欣賞。把學過的生字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運用和感知,加深理解和掌握,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說話,體現了隨詞隨句識字,在具體語境中識字的教學規律,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關鍵詞句,以此為切入點,組織學生讀、思、議、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筆者在教《棉花姑娘》感悟課文的過程中,重點讓學生理解“盼望”這個詞語,讀到“她多么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這一句時,問學生:“‘盼望’能換成另外一個詞嗎?”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說“想”有的說“希望”等。在學生理解“盼望”一詞后,學生就能仿照文中的句子進行說話練習。如:“我盼望媽媽能帶我去吃蛋糕。”“媽媽盼望爸爸早點回家。”這樣,學生不但能理解了詞語,而且還學會運用這些詞語,悟出句子的感情基調,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民霞.淺談小學識字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學周刊,2013(5).
[2] 張一嬌.談語文識字教學中要點的把握[J].現代閱讀,2013(1).
一、把課堂交給學生,寓教于樂
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與合作,初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學生通過試、看、想、讀、游戲等方式,使用并總結學法,讓學生在學會的基礎上逐步做到會學。如四聲帶調讀:配合動作,借助順口溜"一聲高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學生試讀,教師評價、示范讀,結合讀音說詞說句。如:一聲"凹下的āo",二聲"熬夜的áo",三聲"天氣冷了穿棉襖ǎo",四聲"我們千萬不能驕傲ào。")就這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和模仿力特別強的一年級學生通過游戲、模仿、表演、體驗等方式,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使學生樂學。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在看、想、比、讀、寫、編兒歌中,準確記憶。比如學習韻母ɑo、ou、iu時,我說:老師發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各部位(器官)或物件的名稱中,就能找到許多帶有韻母ɑo、ou、iu音節,我們一起找找看吧!于是學生饒有興趣地找到了好多這樣的事物:頭、腦袋、口、手、腳、口袋、袖子、劉海、帽子、手套、扣子……
通過仿讀、試讀、練讀、找朋友、拼音節、看卡片讀音節說詞說句等形式,讓學生掌握音節拼讀方法,在達到熟練拼讀的同時,幫助學生學好普通話,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在自學中提高自信,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提高閱讀和寫的能力
進行"注o提"實驗的拼音教學,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掌握拼音是為了應用在提前閱讀和寫作上,決不是僅用拼音做識字的工具。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設置語言環境,充分利用語言材料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如教學拼音除了結合教材中的詞、句外,還可讓學生用構詞率高的音節組詞,用所組的詞練習說話等。只有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使其有音、有形、有義,才能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識記字母和音節;才能豐富學生的詞匯,發展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速度和質量,避免讀破詞和單字嘣的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學生寫作中準確地運用詞語,正確地書寫音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直呼音節的訓練
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不是硬講、硬教出來的,而是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的結果。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也必須經過反復、嚴格的訓練才能形成。所以,在學生已掌握了漢語拼音的基本零件和直呼音節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嚴格的、反復的直呼音節的訓練。
四、知識上的綜合,更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漢語拼音第2課的編排,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做了較大變動,顯然是編者有目的的把知識進行了綜合,打破了以往先學聲、韻母,再學整體認讀音節的常規。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改動我認為是成功的。原教材是把小i、小u和大y、大w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分開學,學到后面的新知識,總要不斷提及舊知識,很是繁瑣。而實驗教材則系統地把它們進行了綜合,使教學能一氣呵成。
2013年,電視節目“漢字英雄”讓國人認識和重溫了中華漢字的魅力,不僅奪得了高收視率,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本報將“漢字英雄”初賽試題呈現給考生,一是為考生備戰高考提供訓練,二是為考生提供一個測試平臺――這些字、詞大部分是歷年高考字音、字形題的熱門字、詞。考生不妨一試,看自己是否也是一個“漢字英雄”!
1.根據拼音寫字詞(每空1分,共50分)
寬[yòu]( ) 狡 [xiá]( )
租[lìn]( ) 噴[tì]( )
編[zuǎn]( ) 笑[yè]( )
霧[sōn]( ) 羞[nǎn]( )
[léi]弱( ) [é]詐( )
[sī]殺( ) [yì]業( )
[fù]郁( ) 彈[hé]( )
[juàn]永( ) [yàn]( )品
[chán]弱( ) [qiāng]害( )
殺手[jiǎn]( ) [tuò]手可得( )
虛與委[yí]( ) [qìng]竹難書( )
毀家[shū]難( ) 提綱[qiè]領( )
面面相[qù]( ) 繁文[rù]節( )
[huì]疾忌醫( ) 前[jù]后恭( )
[kuì]然長嘆( ) 出類拔[cuì]( )
[kuài zhì]人口( )( ) [zhēn]言( )
縱橫[bǎi hé]( )( )
[jiǎo róu]造作( )( )
[tāo]光養[huì]( )( )
囂張[bá hù]( )( )
[péng bì]生輝( )( )
[chà]紫[yān]紅( )( )
[shà]血為盟( )
精神[jué shuò]( )( )
未雨[chóu móu]( )( )
2.給黑體字詞注音(每空1分,共20分)
粗獷( ) 聯袂( ) 熟稔( )
整飭( ) 鞭笞( ) 博聞強識( )
棺槨( ) 諄諄教導( )
挑剔( )( ) 一語成讖( )
擢發難數( ) 不落窠臼( )( )
饕餮( )( ) 覬覦( )( )
睚眥必報( )( )
3.改錯(每個2分,共20分)
仗義直言( ) 鳩占雀巢( )
略見一般( ) 盅惑人心( )
出人投地( ) 改弦更章( )
功虧一潰( ) 名門旺族( )
察顏觀色( ) 計日成功( )
4.組詞(5組,每空1分,共10分)
(1)鶩 騖 (2)黷 瀆
關鍵詞:漢語拼音;拼讀;頻率;聘請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246-0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漢語拼音教學的目標是這樣闡述的:能準確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是為識字和學習普通話打基礎的,然而學生往往覺得漢語拼音的學習枯燥乏味。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學好漢語拼音呢?現在就此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拼
字音(音節)的拼讀是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我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拼讀音節。
1.利用課本資源。第一冊語文書上有許許多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突破難點。如學了聲母b、p、m、f后,可以讓學生拼讀音節bō、pá、mō、fó。在這課里讓學生拼讀音節是難點,我們可以先出示圖片,分別是廣播、爬山坡、摸人、彌勒佛。先請孩子們說一說圖片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試著用拼音拼出來,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教師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拼讀音節后可以讓孩子們大量組詞,鞏固音節,把音節用于詞語當中。如學了“t”后,拼讀ti的四聲練習時,可以組詞“踢足球,滑滑梯”、“提水、提問”、“體育、身體”、“抽屜、噴嚏”,這樣既可以鞏固拼音,又能豐富詞匯,可謂一舉兩得。
2.利用姓名資源。班里小朋友的姓名可是一大資源,不可忽視。通過拼讀學生姓名來拼讀音節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幾次拼音教學以來,我一直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是:把班里小朋友的姓名全部變成拼音,進行拼讀,看他們拼出自己的姓名和同桌的姓名時,教室里那開心的氣氛達到了頂峰。我們可以給每個學生做一張“名片”,“名片”的內容是用拼音和漢字寫出學生的姓名。在拼音的學習過程中,經常問學生:“誰能把自己的姓名用學過的聲母、韻母拼出來?誰能把生活中見到的一些人、物、事用學過的聲母、韻母拼出來?”比如“張家偉”這個名字,在學習“j、q、x”時拼讀“jiā”,在學習“n饋en饋in饋on饋筆逼炊痢zhān饋保在學習復韻母“i、ei、ui”時拼讀“wěi”。這樣為抽象枯燥的拼音教學增添了許多樂趣,學生在課余還興致盎然地認讀姓名。
在復習時,首先讓學生分清自己的姓名里每個字的聲母、韻母,或者介母是什么,然后進行分類領讀。
哪個小朋友的姓名中有聲母“b、p、d、q”?請你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哪個小朋友的姓名中有聲母“zh、ch、sh”?領讀。
哪個小朋友的姓名中有韻母“n饋en饋in饋on饋保苛於痢
哪個小朋友的姓名中有整體認讀音節?領讀。
哪個小朋友的姓名中有三拼音節?領讀。
這樣可以讓全班學生拼讀自己的姓名,還可以幫助他們拼讀全班同學的姓名。要是堅持每天在黑板的某個角落出示五個小朋友的姓名,并注上拼音,上課之前花兩三分鐘時間進行拼讀,會更加事半功倍。
3.利用稱呼資源。在學了輕聲的拼讀練習后,可以出示一些稱呼的拼讀練習,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讓孩子們動手制作小卡片,畫上圖,寫上拼音,進行拼讀。這樣的拼讀練習耳熟能詳,拼出來又有親切感、成就感。
拼讀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
二、頻
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頻”顧名思義就是出現的頻率高,我們得做個“勤者”,大力開發課程資源,每次出現都不能忘記和拼音朋友打個招呼,如學“b”時,我們可以讓“b”出現在同一課的不同時候,每次出現時都用卡片鄭重其事地出示,并讓孩子們認真地讀出來。
1.新學時,讓孩子們自己看書編兒歌:“b,聽廣播,bbb”。
2.在學“p”時,可以讓孩子們把“b”和“p”進行比較,再編兒歌:“右下半圓bbb”。
3.識字“爸”時,讓孩子們拼一拼“bà”,說出聲母是“b”。
又如學了三拼音“u弧筆保可以讓孩子們試著拼讀音節“西瓜、苦瓜、木瓜”等帶有“u弧鋇囊艚凇
人教版將同一組字母納入一幅幅“情境圖”中,并配上相應的“語境歌”。如:o、ou、iu一課的情境圖是:奧運五環(o),蓮藕(ou),小朋友在游泳(iu)。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先讓小朋友看圖說話,引出o、ou、iu的音。
2.圖的旁邊用紅色出示大大的復韻母o、ou、iu,讓孩子們自己編兒歌記住,如復韻母o,有的說:“o,奧運會,o、o、o”,有的說:“迎奧運o、o、o”,有的說:“奧運五環,o、o、o”,每次都可以讓孩子們當回小老師進行帶讀。
3.在單個o的下面出現了四聲練習:āo、áo、ǎo、ào。
4.右邊是拼讀練習,循序漸進,從z-o-zo到so、sho。
5.識字時,“小、貓、狗、肉、牛、草”的拼讀,再次對“o、ou、iu”進行鞏固性的拼讀。
6.兒歌《有禮貌》中出現紅色拼音“yǒu、mào、jiù、hǎo、xiào”,在兒歌中再次出現,進行拼讀,這樣將o、ou、iu寓于一首兒歌中進行教學,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鍛煉了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還滲透了文明禮儀的教育。
在這六步教學中,復韻母o、ou、iu的出現頻率很高,循序漸進,我們要把握好這一點。
三、品
“品”在字典里有一種解釋是體察出好壞、優劣等。我們在拼音教學中要學會“品”,特別是品出好的、優秀的地方,多一份鼓勵就多一份希望。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人總是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中了解自己,同時在不斷的體驗反思中對自己定位。
先來看個例子:在學習單韻母弧o、e時,o的發音是個難點,孩子們有的口形圓得太小,有的口形不圓,我讓他們同桌練讀,突然我發現一個孩子在練讀時口形很漂亮,大大的,圓圓的,我立即叫他為“陳老師”,說:“陳老師,你現在就是一位小老師,請你來讀給大家聽,我也是你的學生,讓我們看看你那標準的口形,你真的很棒”。這是個內向膽小的孩子,在我的鼓勵之下,他大聲地讀著o,其他小朋友讀得也很認真。我看著大家讀得這么認真,笑著舉起大拇指說:“你們真像一只只精神的大公雞,一大早就‘喔喔喔’地催人們早起”。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突破了讀單韻母o的難點。
在第一個月的拼音教學里,我發揮了“大拇指”的力量。課堂上,孩子們學得認真,讀得好,說得棒,我就快速地在黑板上畫下一個大大的大拇指。有新的進步時,我還給大拇指添上笑臉,這時我會發現孩子們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師生其樂融融。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一邊觀察孩子們的書寫,一邊學會“品”。除了品寫的字漂亮外,還要品寫字的姿勢。我們班的劉周旭寫字的姿勢很漂亮,我輕輕地走過去說:“你們看,劉周旭小朋友的寫字姿勢真漂亮,老師現在把這么漂亮的寫字姿勢拍下來,讓更多的人都來看看學學。然后我就掏出手機拍下了照片,聽到我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其他的小朋友都自覺地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寫字姿勢。見此情形,我給全班拍了一張集體照,直夸他們棒,孩子們寫得比剛才更認真了。
四、聘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做好與學生的角色轉換工作,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于是,學生主體問題、學生參與問題、學生主體性發展問題、教師角色地位與作用問題等便成為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探究方向。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聘請孩子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師參與指導。
1.聘請孩子當魔術師。在小學語文第一冊的復習中,要求孩子們用線、小棒、小手來擺字母。先讓孩子們自由擺,老師在一旁觀察,然后請一個有創意的孩子當魔術師,如左手拇指和食指彎成o,張開一點就是c,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潰兩個食指交叉成x,c中橫著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把記形和發音緊密結合起來,于快樂之中識記好字母。
2.聘請孩子當表演家。發音部位的正確是讀準拼音、學好普通話的關鍵。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發音技巧之后,我們就可以和學生做這個游戲了。學生擺好口型叫老師猜,也可以讓學生互相猜一猜。通過嘗試,我覺得這個游戲對于發音較難的幾個復韻母“i、ei、ui、o、ou、iu”的掌握,平舌音“z、c、s”與翹舌音“zh、ch、sh、r”的區分,前后鼻音的區分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學生在做這個游戲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高,學得輕松,讀得標準。
3.聘請孩子當拼音過關測試員。通過拼音過關測試,了解漢語拼音部分教學情況,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拼音的拼讀方法,提高拼讀能力,為識字、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可以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對學生進行逐個過關,但非常耗時,所以我先招聘拼音過關測試員,根據報名,讓他們積極準備,親自給他們過關,根據結果聘任“小小過關測試員”,做好漂亮的“測試證”掛在孩子們的胸前,他們很興奮,一絲不茍地完成老師布置的過關任務。這樣做能使過關活動更快地進行,還可以提高小測試員的自身水平。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如果為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璀璨所照,就能成為孩子妙趣橫生和心醉神迷的樂事。基于這種認識,針對兒童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上述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法,寓拼音教學于“拼、頻、品、聘”中,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氛圍 合作 形式 操作
當下,生活中處處呼喚“節能”、“減排”、“低碳”,學拼音同樣要低耗高效。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說:“把語文教學的時空,從教的‘強勢’‘高耗’占領下解放出來,奉還給孩子,化教為導,讓學生能充分享受學習的自主和自在。這應當便是語文低碳課堂的一種自然狀態。”那么,如何建構拼音教學的“低碳”課堂?我做了一番實踐與探索:
一、“低碳”課堂:減少枯燥,營造氛圍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在設計教學時我盡量減少枯燥,把教學內容多運用游戲、演示、表演等方式展現給學生,激發他們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游戲法。喜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拼音的知識,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學習拼音時,我設計了多種游戲,“大風車”(練習拼讀),“運蔬菜”(區分聲韻母),“排椅子”(記憶三表)等,用游戲的外觀包裝了乏味的練習,學生在興奮地參與活動時,就記住了拼音知識。
2、故事法。聽故事是一年級孩子最樂于做,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記憶。
iu和ui兩個復韻母中的字母“i”,放前放后容易混淆。怎樣辨形記音呢?可以給同學講件真實的事:小鷗(ou)長跑成績不好,達標測試時跑在隊伍最末尾(ui,注意i放在后),可是,她不灰心,刻苦練習,一年后,長跑成績優秀(iu,注意i放在前),取得了小組第一名。
也可讓學生自己講故事:小偉(ui)數學考了優(iu)秀,全班第一名,后來他驕傲了,第二次考試錯了很多道題,考了個全班倒數第一,成了尾(ui)巴。故事貼近兒童生活,便于聯想。
3、兒歌識記法。兒歌教學法就是根據拼音字母其形、音的一些特點,編成孩子易學、易背的兒歌,使孩子們在兒歌的誦讀中學習和掌握拼音。
從兒童心理特點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特點上我們可以發現,兒童一般對于押韻的語句容易記住,從幼兒園開始小朋友對老師所教授的兒歌、古代詩歌喜歡朗讀背誦,因為押韻的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容易記憶。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一些拼音知識編成兒歌引入課堂,使得學生在誦讀拼音兒歌中學會漢語拼音。
比如用兒歌幫助學生記住拼音的外形,如果能給兒歌配上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這樣的工作對于老師來說并不難,孩子在入學前,在幼兒園里就已經學到了很多的歌曲,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對這些歌曲的歌詞改編來教學生唱這些拼音歌曲,如我們在教《g kh》時,我們可以教學生唱:
在優美的歌聲中,學生們已經不知不覺學會了我們所要教授的內容。
二、“低碳”課堂:合作學習,創造和諧
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拼音教學中能不能進行合作式教學研究,我們在邊教邊摸索。通過實踐,我們漸漸明白,拼音教學同樣可以進行合作式學習。只不過要找準合作點,教會學生合作討論問題,同時注意合作人數以2—4人為宜。如:我們有位老師在教學中找出合作點:(1)這幅圖畫的什么?(2)圖下的音節讀什么?(3)音節由什么組成的?讓學生同座之間討論。剛開始,學生同桌之間不知所云。茫然坐在那里。于是這位老師手把手教兩人討論,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學生學會了討論。經討論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句完整多了,學習自主性也較好的體現出來。看一幅老虎圖,學生說出了“一只兇猛的老虎正在四處尋食”的完整句子。然后再指導學生用音節組詞,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互相幫助,互相完善,取得了長足進步!
另外,在教學“漢語拼音復習一”中的“我會連”時,我也讓學生在合作游戲中實踐,在實踐中復習音節。我把動物音節yā(鴨)、é(鵝)、tù(兔)、mǎ(馬)、lù(鹿)、lǘ(驢)這6個音節詞制成兩套卡片。首先不出示卡片,讓6位同學上臺扮演6種動物,并擺出代表這種動物特點的姿勢;然后,再讓學生讀卡片,看動物,一一對應貼卡片;接著,讓十二位同學拿卡片,兩人一組拿卡片,擺出6種動物的家;最后,請6位樂于助人的小朋友送6只迷路的小動物回家。整個游戲圍繞yā、é、t ù、mǎ、lù、lǘ這6個音節詞進行,其中有學生的自主活動,又有合作完成任務的實踐,而且學生參與面廣,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復習了學過的漢語拼音,朝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三、“低碳”課堂:形式多樣,開啟心扉
1、從表象入手,直觀感知
低年級兒童自控能力較弱,思維也帶著很大的局限性,無意注意占據優勢。如何利用這種無意注意,取決于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在教學中,可采用插圖啟示法,選擇一些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圖,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掌握字母。例如:教學韻母a可讓學生模仿圖中醫生檢查小女孩子嗓子時,讓小女孩張大嘴就發出的a音,并啟發學生觀察女孩梳小辮的頭與字母a的形體相似,來教學a的讀寫。
2、借助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習氣氛。
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幻燈片課件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系統,強烈的視覺與聽覺刺激緊緊抓住了孩子們的情感走向。例如我們在幫助孩子復習《b p d q》時,因為這些字母的外形相似,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是比較難以辨認的,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做一些帶有這些字母的小怪物,如果正確的認出了它們那么被認出的小怪物就會爆炸。而如果我們沒有認出它,它就不會爆炸,如果能讓所有小怪物爆炸的同學就說明他過關了,我們可以給予“聰明小戰士”的稱號,并發出一枚具有象征意義的小牌子,以此方法,累積到五張或其他數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授予孩子“拼音勇士”的稱號,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種代幣式的獎勵,是能很好激勵學生去學習拼音的。
3、充分利用拼音教學豐富學生的語言和內心感受
學了一段時間的拼音后,我發現孩子們已能熟練地拼讀音節和組詞,于是我想是否可以用音節來訓練學生說話。在教學ao ou iu 這一課時,學完字母和規定的音節之后,我出示了以下幾個詞語:“xiǎokēdǒu”“qìqiú”“我”“piāo”“jiào”“sǎo”“yóu”。隨意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連線,然后用連起來的詞語來說一句話。這個練習的確有一定難度,教室里安靜了好一會兒,孩子們茫然地望著我,很明顯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這時,我給他們做了一下示范,把“qìqiú”和“piāo”連在一起,說:“五顏六色的氣球在天空中飄蕩。”霎時,孩子們的眼睛一亮,小手紛紛舉起。我趁熱打鐵,趕緊叫他們回答。一學生把“我”“jiào”和“sǎo”連在一起,說:“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老師表揚了我。”學生能說出這么完整的句子,我太高興了。這時有更多的孩子舉起了小手。
生:(把“我”“jiào”和“qìqiú”連在一起)我想叫媽媽給我買一個大氣球。
生:(把“xiǎo kēdǒu”和“yóu”連在一起)小蝌蚪快活地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把“我”和“yóu”連在一起)我和舅舅一起去游泳,好開心。
……
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的刺激很大,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有趣的活動。
四、“低碳”課堂:注重操作,激活靈感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手和腦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可見,在課堂上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通過一些實際的操作,手、眼、腦、口、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感性認識,從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們在拼音教學實踐中有很多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更輕松、更牢固地獲取知識。
1、畫一畫拼音字母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明、生動直觀的圖畫。如果把拼音符號轉化為美麗的圖案,孩子們“心靈黑板”上一定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中的彩色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從圖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勵學生大膽地把字母畫出來。如在“l”的的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了發音后,便讓他們嘗試:“‘1’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嗎?”學生有興趣地忙開了,“一根吸管”“一枝筆”“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門的圖案讓學生記憶深刻,我想這個‘l’學生將終生難忘。在學完所有韻母后,為加強記憶,我讓學生挑四種自己最喜愛的顏色,分別涂在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上,這樣,學生在涂色的過程中既鞏固認識了這些字母的形狀,又分清了它們的細微差別。
2、編一編手指操
低年級小學生特別活潑好動,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肢體、手勢或課堂上的實物進行“手舞足蹈”,充分讓他們展示自我。筆者在教學拼音時就啟發學生自己編“漢語拼音手指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食指和大拇指圍成一個圓形表示“o”;用蜷曲食指和彎曲大拇指表示“e”……在教學“b—dp—q”這兩對最容易混淆的形近聲母時,筆者讓學生動動腦筋,怎樣用手指來區分它們的不同,從而幫助自己記憶?沒想到學生的小小的腦袋里竟然閃現著那么多智慧的火花,小小的軀體里竟然蘊藏著那么豐富的表現力!他們用食指和大拇指圍成一個圓形,與左右手掌配合,根據的圓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dpq”。這些活動既使學生大腦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學得輕松愉悅,從而提高了拼音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