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四年級英語試卷分析

四年級英語試卷分析

時間:2023-05-30 10:0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級英語試卷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四年級英語試卷分析

第1篇

[關鍵詞]英語學習 對比 質量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29

四、測試情況及分析

1. 全區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科總體得分

說明:90分以上所占比例為優秀率,60分以上所占比例為合格率。

全區學校分為兩類。“開發區學校(FDB)”是指:“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以后新開發建設的共15所“區級管理”的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鄉鎮升級學校(DB)”是指歷史上屬于鄉鎮,2008至2009年間陸續“達標升級”后實現義務教育“區級管理”的共9所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從上表所顯示的數據來看,“開發區學校”和“鄉鎮升級學校”之間的差距仍舊存在,特別是優秀率的差距比較明顯。需高度重視“鄉鎮升級學校”的質量提升,努力實現區域整體優質均衡發展。

從統計數據來看,全區各校50%、前25%和5%的分位點分布情況較令人滿意,后5%和25%的分位點還有提升空間。“開發區”學校中有一所、“鄉鎮升級”學校中有三所離散幅度較大,在輔導學習困難學生方面需特別給予關注。

2.跟蹤監測數據對比

因為目前缺少同一屆學生成績跟蹤數據對比,也沒有同一年級(不同屆學生)的成績數據對比,所以,我們通過呈現近五次蘇州工業園區小學組織的英語調研測試中四所學校“跟蹤數據對比圖”來反映英語學科發展情況。圖中以區平均分值為標桿,呈現學校平均分值與區平均分值的離散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關學校近四年來小學英語學科成績發展趨勢。

學校的成績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每年都會發生忽高忽低的變化,這本是正常現象,但是當我們進行數據跟蹤的時候,這些數據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質量發展趨勢。

82校是“開發區”學校,雖然成績有高有低,但是總體呈現上升趨勢。61校是“鄉鎮達標”學校,雖然4年前成績不理想,但是近三年總體在區均分上下,并有上揚趨勢。64校,一路下滑,差距逐年加大。88校總體下降。

3.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科二級維度上的表現

⑴ 語言技能中“聽、讀、寫”三個方面的得分率。

上圖反映出:“讀”的得分率最高,全區在“閱讀”技能的培養方面最為重視,成效也較明顯,在“聽”和“寫”的能力培養和指導訓練方面,相對較為薄弱。尤其是“鄉鎮升級”學校,此種情況更為突出。

(2)語言知識中“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三個方面的得分率。

如圖:三角形右邊底腳最長,說明全區在“詞匯語法”教學方面最為重視,成效也較明顯,在“語音”和“話題”教學和指導方面,相對較為薄弱。“鄉鎮升級”學校在語音指導方面差異最大。

(3)英語實踐能力中“識記、理解、運用”三個方面的得分率。

上圖反映出全區學生的英語“理解”水平發展良好。全區學生的英語“識記”水平差異較小。今后,加強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發展,依然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4)均分相同學校的分析示例。

雖然從全區來看,園區小學生在英語學科各維度方面的表現具有共性,但是不同學校對學生英語水平的培養仍然有其自身特點。下圖選取兩所“均分相同”的學校加以說明。

87和62兩校的均分是相同的,但是,上圖反映出:87學校四年級學生在“聽、理解能力、語音知識”等方面的水平更為突出;而62學校的學生在“寫、識記能力、詞匯語法”等方面表現更好。這反映了兩所學校任課教師的不同“風格”,以及他們在平時教學中的不同“關注點”,同時也給教師反思和改進自身教學提供了參考。

4. 集中體現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典型題型和問卷分析

本次四年級英語質量監測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評估有一部分體現在“紙筆測試”試卷上,還有一部分體現在“問卷調查”中。

(1)四年級學生試卷中反映出的英語學習方法分析

有三個題型得分率相對偏低,學生在完成這幾大題時,如果能結合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正確率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①“繪本排序”題――“根據繪本內容給圖片編號”:考驗學生“讀圖片”“聽抓關鍵信息”的聽力理解能力。

②“對話填空”題――“聽對話完成填空”:考驗學生“速記”能力,看學生是否養成“做題后檢查”的習慣。

③“寫話”題――“根據表格信息,幫劉濤完成自我介紹”:引導學生“巧用連詞”,提倡用“豐富的句式”、“合理的想象”來充實“連續表達”。

(2)四年級學生問卷中反映出的英語學習方法分析。

① 背誦英語單詞的方法。

英語學習中,有的學生背誦單詞“死記硬背”,最后因為過不了“單詞關”而敗下陣來。而經過老師的精心指導,單詞的“機械識記”變為“規律識記”,化難為易,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圖5-1顯示,我區四年級學生在背誦英語單詞時有77.71%的學生已經“有一些記單詞的好方法,背誦單詞很輕松”,但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記不住單詞”。

下圖反映的是四組典型數據:所謂“典型”,就是全區24所學校相關數據最高或最低的情況。

如圖所示,91和83學校的四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一些良好的記背單詞方法,66和63學校有相當部分學生記背單詞存在困難,需要老師給予學習方法指導。

②課外英語學習的“資源策略”。

這是問卷中的一道“多選題”。《義務教育英語課標》中要到“五級”(初三)才出現“資源策略”的描述。但是,隨著學習環境的改善和課程資源的豐富,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已經開始使用“資源策略”來開展自主學習。

第2篇

2014年6月25日我鎮中心校組織了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工作,考試結束后對我校全體教師要求認真分析自己的學科成績并要求寫出自己的試卷分析與反思,我們也通過分析各班和各個學科的的成績和上學年期末和本學年的期中考試進行比對分析,現將期末考試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數據統計

1、一年級、二年級,無論是從平均分還是從優秀率方面都在后面,二年級數學及格率處于中游。從數據分析來看,一二年級和前幾名對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平均分相差最多18分,及格率相差最多20個百分點。一二年級我們不止要保證及格率還應該保證優秀率。對于學差生的培養和提升是我們一二年級老師應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二、數據分析

2、三年級較好,數據顯示我們的各項統計都處于中游,和前幾名的優秀年級對比我們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語文數學的及格率存在很大差距,英語及格率很好100%.這就要求我們三年級老師把好及格率這一關。

3、四年級:語文成績統計不好,各項都比較靠后。數學英語處于中下游。語文數學平均分和前幾名對比相差在12分左右,英語相差在5分左右。四年級也主要體現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4、五、六年級從各項數據上看,都處于中游,其中六年級語文及格率偏低。五、六年級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同前幾名對比分數差距不是很大。

三、總體分析

學生總體來說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學校對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三、五、六年級相對較好,佟XX的英語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看了一下各位老師的試卷分析,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匯總如下。

1、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試的內容是面向所有學生的考試,題隨靈活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張試卷并不只是針對學習較好的同學的試卷,讓每一個學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是我們老師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2、試卷分析中老師們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就是書寫潦草、答題不認真仔細,中高年級審題不清。這確實也是我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們平時要嚴格要求,使之形成習慣,尤其一二年級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一點很重要。

3、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們的各項數據統計都很低。小學階段我們不能讓大部分學生掉隊,及格不應是我們對學生要求達到的最終目標,而應該是在85分優秀以上的人數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間、促學優、消滅不及格是我校全體教師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4、通過我們觀看試卷語文寫作方面。學生的作文分數普遍較低。平常教師訓練的不夠,致使作文題學生對于作文的整體把握不夠,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數的多少。

5、通過看老師們的試卷分析,老師們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就是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差,所以很難形成能力,致使這方面丟分太多。各個年級在閱讀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難答題。

總之基礎、習慣、能力是我們面臨提高的三個重點。

三、改進措施:

1、各位任課教師要狠抓基礎知識。認真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對于學生的作業要求一定要嚴格,今天要學生學會什么、要學生掌握什么、要學生預習什么、通過作業和檢查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一方面我們通過(翟XX、張XX、佟XX)三位教師平常的做法和考試成績不難看出。

2、老師課上所教的知識除了我們的課上鞏固練習以外、課下的作業、練習同樣很重要。課上教師要精講多練,最大限度的實現課堂的高效性。教師每講完一個問題要輔助相關的訓練。所謂的精講多練,還需有教師在課下備課時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講什么,要讓學生學會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另外我們在練習課和課下還應該有針對性的多做有效題,練習題的設計不能盲目性的貪多,更主要的還是應該有很好的針對性,從而培養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增長能力。

3、對于平時學生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嚴格把關,日日有檢查、周周有小結、月月有回顧。讓學生養成不拖欠的好習慣。

第3篇

為了更好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抓好小學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正確評價學生和教師的成績,促進我鎮小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根據教育局修教通字[201*]58號文件《**縣教育局關于普通中、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考試及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學質量檢測工作 的通知》精神,定于201*年7月5日至7日三天舉行小學普通班期末考試。現將有關考試考務工作安排如下:

一、領導小組

組長:刁碧發

成員: 黃以奎 劉翔 張德榮 **繼鋒 鐘友明 陳乾貴 李興勇 劉輝 林廷勇 鄧彩貴 宋雁 呂良剛 黃發禮 夏學禮 羅曉 吳乾輝 余剛 陳琦 陳春 楊家琴 唐再華 李勇 潘勝利 王家才 尚孟忠 周健禮

二、制卷及命題 由教育局統一命題、制卷。

三、考試有關事宜安排

(一)考試科目: 語文 數學 科學 英語

(二)考試日程安排 : 201*年7月5日、6日、7日共三天。

5日(星期二) 上午:9:00-10:30 (一、二年級) 語文

下午:2:00-3:30 (一、二年級)數學

6日(星期三)上午:9:00-11:00 (三、四、五年級)語文

下午:1:30-2:30 (三、四、五年級)科學

下午:3:10-4:10 (三年級)英語

7日(星期四)上午:9:00-10:30 (三、四、五年級)數學

上午:10:50-11:50 (四年級) 英語

下午:2:00-3:00 (五年級)英語

(三)考試方式

1、以年級為單位布置考場(每考場不得超35人),單人單桌S型,進門為小號(桌凳擺放:統一兩邊靠墻,中間桌不挨桌,留巷道)。考場張貼考場標識(幾年級幾班第幾考場)和考生名單,考區內醒目處張貼考試溫馨標語,考區外設警戒線。

2、各校設考點,校長為考點主任,實行考點主任負責制,主持本考點的考務工作,教導主任為業務員,負責考場安排、試卷收發及裝訂密封審閱等工作,學校設安全員1名,負責考場秩序及師生安全工作。中心校派資料員兼坐視員1名,負責試卷安全交接和協助主考并監督本校考務工作。

3、監考采用全鎮統一調考,本校不監考本校,盡量做到同級監考同級。

4、中心校指派資料員于當日早上7點半在中心校取卷,8點半前送到各考點,并作好交接。考試結束密封后,于當日下午5點前送回中心校。

5、監考教師在考前15分鐘到考點辦公室集中培訓,考前10分鐘取卷進教室,檢查考場學生到位情況及考場秩序,考前5分鐘分發試卷并監督學生填寫名字及考號,時間到學生開始答卷,考試結束前15分鐘提醒學生,考試結束時間到安排學生有序離開教室并按序收卷,嚴禁學生將試卷帶出教室。

6、一年級念一題做一題,只念題目要求,合理控制時間;二年級只通念一遍題目要求。三至五年級一律不念題。

7、試卷裝訂以考場為單位,統一按小號在上大號在下的順序用訂書釘裝訂,訂書釘從密封簽正面中間平均8針、兩頭各一針(共10針)順密封線裝訂,密封簽背面貼密封條,密封條上不能蓋章、簽字和其他記號。

8、評卷由中心校抽教師統一評卷,并作好質量分析、統計等工作。評卷時間為201*年7月8日早上8點半至10日下午6點共三天。(全縣三年級語文)。

四、紀律要求

1、各考點要認真作好考試安全、后勤等工作,(主考、資料員、監考人員必須佩戴上崗證)。

2、一律不準酒后監考或巡視。

3、各考點務必嚴格考紀考風,如有舞弊行為,考試中如有大面積雷同,將追究監考教師和考點主任的責任。

具體安排:見安排表

第4篇

煩惱是什么?煩惱是我們人生畫板上的那一抹灰?煩惱是青春期的我們臉上的那一個小豆豆?亦或是明明每晚都挑燈夜戰,但那一張張試卷上的紅叉仍然與我們天天見面?不管怎樣,一個個小煩惱的后面都會有一個小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供大家學習。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1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我也有我的煩惱——那就是做事粗心大意。

瞧,我經常會犯的錯有:數學看錯數字,抄錯題,忘記寫答句;英文忘記加s,沒看清時態;語文更是經常錯字連篇,更過分的是測驗能漏整整一大題可怕吧!

有一次,語文期末考試,考試時我感覺題不難,胸有成竹,一會兒就做完了,沒有檢查就交了卷。自認為考得蠻好。可是考卷發下來,我只有80分。考卷上還有鮮紅的兩個字:“漏題”劃句子沒劃被整整扣了10分。老師試卷分析完后說:“同學們趕緊訂正,檢查一題打勾,漏題罰抄題目訂正。”話音剛落同學們就開始飛快地寫起來。

不一會就有好多同學交了訂正作業回家了。可我要抄一題,訂正一題,做起來很慢。眼巴巴看見同學一個個回家,心里著急死了。可是沒辦法不寫完不好回家。好不容易寫完了,我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回家后媽媽問我為什么那么晚放學。

我就把試卷給媽媽看,媽媽狠狠地罵了我一頓,并語重心長地說:“你看看,這道題為何沒做?又粗心了吧!你要是在這樣粗心漏題以后怎么辦啊?”我聽了媽媽的話羞愧地低下了頭。唉!你看你要是不粗心大意的話就是90分了,可惜嗎?自己好好想想。”媽媽就不再理我讓我自己反省一下。

看著自己的卷子就想,我從一年級開始,粗心大意老是伴在我左右,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找出有效的方法杜絕它!我出的差錯太多了,數都數不完。最近的數學考試也因為粗心大意使我變成全班第一名——倒數。看看我粗心大意有多嚴重!

我好希望自己能快快改掉身上的壞毛病,粗心大意——快點滾開,消失在我的眼前吧!讓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沒煩惱的學生。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有的是家庭不和諧,有的是近視眼,還有的是考試不理想……而我的煩惱就是這雙不爭氣的近視眼。

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看見學校有許多人戴眼鏡,五花八門。有白色的,有藍色的。還有粉紅色的……我很羨慕,覺得戴眼鏡很有學問,很酷,自己也想戴。可爸爸媽媽卻不答應,還說:“戴眼鏡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的。”而我一點兒也不在意。看書時,不是躺著,就是趴著,再加上看電視太近和玩多了電腦,眼睛越來越模糊了。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遠遠看見一個人,長得好像外婆,我就叫了聲:“外婆!”可話一出,別人一轉身,我就后悔了,原來不是外婆。我怕別人罵,只好迅速逃跑。后來,媽媽帶我去測視力——三百多度,不得不給我配一副眼鏡。現在我雖然滿足了自己的心愿,可心里依舊空缺著什么。

盡管我配了眼鏡,可生活仍不如別人好。上課時得戴眼鏡,運動時得脫眼鏡。記得上次,我去補習英語,忘了戴眼鏡。老師把單詞抄到黑板上,還注了音標。有一個“au”我怎么看也覺得是“a”,便抄了上去。然后,老師叫人讀單詞,輪到我了,我自然就讀錯了,別來是批評了。我心里是多么后悔呀,后悔自己不愛護眼睛,可以一切都已經晚了。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要好好保護,不要讓“心靈之窗”黯淡。這對你的生活會造成很多不便,就像我一樣,不要讓眼睛成為你的煩惱。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3老師問我:“煩惱何以乎?”我曰:“作業多乎,心情煩乎,考試差乎……”老師問:“何物最為你煩惱乎?”我曰:“當然莫過于作業多乎!”

對,在許多學生的心中,最煩惱的事情莫過于作業多了!看著那些沉重的作業,許多學生都陷入了沉思當中:“為什么作業會那么多呢?”是啊,為什么會那么多呢?這都“歸功”于那些想從中謀取私利的老師們。每當面對教育局的視察,老師總是嚴肅地對學生們說:“這都是為了你們的將來好!”既然老師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那還有誰敢不服從呢?

作為一名學生,我也是深切地體會到背著那沉重的作業包袱的感受。我們小學時,一般做作業都是到晚上十一點鐘,如果作業多的話,甚至能做到十二點鐘。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又要起床去上學,睡眠時間連八個小時都不到。更痛苦的是假期,說得夸張一點,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整天都要忙忙碌碌地照顧那堆了一大堆的作業,似乎已經忘記了那快樂的世界,對那快樂的世界就像綠葉對根的思念。除了做作業,還是做作業,同學間碰面一張嘴就是:“作業做完了嗎?”哪還有閑時間管它的對與錯呢?這種作業難道對幫助我們的學習還有效果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的。就拿我們的語文老師來說吧,總是建議我們利用空閑時間適當地去買一些質量比較好的資料,還向我們推薦幾本比較能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的書,使我們的語文水平飛速提高。

唉,就說這次寒假吧,老師可真是夠器重我們的,作業都快堆一小山了。那天晚上因為做作業太晚,第二天早上起來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上帝對我可真是夠關心的,知道我不理解什么叫“昏昏欲睡”,自從那天早晨起,讓我徹徹底底明白了這個詞的含義,原來這個詞就是為我而誕生的。不知為什么我家的狗和貓老對著我叫,我還琢磨著它倆可是撞見鬼了呢,后來我照鏡子一看,哎呀,原來它倆把我當熊貓看了!

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4成長的步伐到來了,成長的煩惱也緊隨而來。讓人整天都籠罩在憂郁中。

“你怎么這么粗心,英語的大寫字母寫成小寫字母;數學不是小數點忘了加,就是死腦筋轉不過彎;語文也是,不該錯的總是錯……成績總是沒有提高!”從上初一開始,這類話就常常在我心頭縈繞。有時候是父母批評的話語,有時候是我的自訓,有時候卻是妹妹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績提高上去,不過總不能稱心如意。不是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敗下陣來。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誰不想考個好成績,可是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所盡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獲的“果實”也有干癟和飽滿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說一身一聲:“盡力而為!”了。

人生有競爭才會精彩——這是我安慰自己的話。但盡管如此,仍有不少煩惱讓我揮之不去:作為一名學生,我告訴自己成績不能太差;作為女兒,我告訴自己不能讓父母大失所望;作為姐姐,我告訴自己要給妹妹一個好榜樣……因此,煩惱也就日益增多。

可是反過來想想,如果好成績那么容易就讓我得到,那豈非大失它本身的意義,也失去了人們想要擁有它嗎?這樣想想,煩惱固然減少了許多。卻有另外一種看法在腦海中形成——這以上的話雖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過于幼稚,就有點像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沒有努力爭取,好成績是不會送上門來的。所以,煩惱仍像一個影子,無時無刻都在跟隨著我。這也許是庸人自擾,但的的確確,這應該是大部分同學所面臨的煩惱。

要解決這個煩惱的辦法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我現在終于明白這首歌曲實際上唱出了我們青少年面對學習的煩惱所表現出的無助與茫然。成長的煩惱在不斷涌來,希望我們能招架住所有煩惱的“襲擊”,學著在煩惱中健康成長!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煩惱600字左右5長大了,大家一定有許多煩惱吧,這些煩惱隨著我們的成長變得越來越多,而且時刻伴隨著我們,常常使我們悶悶不樂。有時,我想,要是我永遠不會長大該多好啊,有著孩子天真的笑容,從來不會擔心明天會怎樣,從來沒有煩惱、憂愁。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也只能承受。

煩惱是多種多樣的,有成長的煩惱、家庭的煩惱、生活的煩惱、友情的煩惱……以前在小學的時候,煩惱大多數來自于作業,因為那時候比較懶。上了初中,煩惱也逐漸多了起來,主要有學習、作業、家庭這三大部分,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談一下這三大部分。

第一:學習煩惱,在學習上主要是知識記不住,背知識點也總是背一背就不想背了,所以考試成績也就不理想。

第二:作業煩惱,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作業也就不會,想問家長又怕挨批,所以只能第二天讓老師批。

第三:家庭煩惱,因為學習及作業不好,迎來的就是家庭的煩惱。對于老爸老媽劈頭迎來的痛擊,我像一只可憐的小鳥,被傷寒的無處可躲。當考完一次試時,他們看到的不是我的進步,而是我為什么不是滿分、為什么不是全班第一,而我,既不能放開去與他們對抗,又不能不生氣,只能到房間里關上門、蒙上被,自己放聲大哭。

這就是我成長的煩惱。

第5篇

問題1:各年級、學科發展不平衡,二年級、三年級、六年級在聯校所處位置上游水平;一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個別學科相對較差。另外,中心教學管理規范,基層教學點從管理到教學成績都存在很大問題,特別是小河北教學點一年級班,從這次的考試成績來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學科成績與中心、聯校同年級學生相比都很差。

問題2: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較差,從試卷上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部分學生文風差,做題馬虎,沒有養成認真讀題、檢查的習慣,分析、理解問題能力差,特別是綜合分析能力差。

問題3:學校教學管理上的問題表現在制度、環節管理沒有能夠很好地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教學五環節監控、指導不到位,領導深入課堂、指導薄弱年級、學科、教師上好研究課、示范課及發現問題不及時。

問題4:聯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教師上復習課無教案,校本教研制度、落實不到位、抓的不實,課題研究不重視,校際交流次數少,沒有目的性,效果差。

盡管上學期期末測試學校整體成績名列聯校第四,(也受教學點影響)但離聯校與學校今年的目標還是有差距,當然這里面也有一些客觀的原因,如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班上來,各種習慣不適應再加上有一名學生因隨母去了杭州未參考,也影響了成績,另外,弱智生在各班都有,如五年級謝##….等不知道上課是做啥,考試零分,就連家長也沒辦法。四年級班兩個教師都是新手(一個英語專業代語文、一個試崗實習代數學)對教材不熟、教法不熟種種原因。

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學生習慣不好是教師的原因;教師執教的問題肯定是學校管理的問題,這個母容置疑。

總觀以上問題提出如下改進措施:

1、加強教學監控,完善領導蹲點包班制度,重視薄弱年級、薄弱學科的指導與管理。特別重視對基層校教學點的監控與指導。

2、注重落實師徒結對即:“青藍結對”計劃,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從教法、教材、課標入手,使年輕教師盡快成長。

3、加強教學研究,抓實校本教研,注重名師培養,堅持領導、教師推門課制度,真正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4、加強教育科研,做到每位教師均要承擔一項研究課題,每一位教師都要建立教師博客,并不定時的發表教育論文、反思、經驗、案例等,同時加強網絡教研活動,定期在教育網上發表文章,通過理論與業務學習,通過課模達標,促進自身素質提升。

5、建立校校聯盟,鎮內與山底中心校聯盟,學習其教學管理經驗,與葦泊中心校聯盟學習其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與運用。校外同山都中心校聯盟走出去,取之之長,補己之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還可以請進來幫助解決學校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6、重新制定班主任、班級考核辦法與教學激勵獎懲方案,重視落實班主任對班內各科質量負責制,捆綁考評綜合評價,對教學成績突出者給予重獎。

7、加強對跟對生的輔導,做好“三清”工作。做好家校聯系,調動家長參與、關注學校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學活動,做到家校共育。

第6篇

關鍵詞:雙語教學 分階段 分層次 教學模式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發展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的模式。自從該“意見”頒布以來,國內各高校開始陸續開展和推進雙語課程的建設。隨后,教育部在2005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要求:“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

一、高校雙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我國高校在雙語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存在的問題,國內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較全面、細致的研究。例如,成健(2007)認為,首先我國高校在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尚無一個完整的“雙語教學”規范。從師生兩個方面來看,“雙語教學”在教和學上都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其次,教學考核體系有失公允,對于雙語教學工作量的認可度不夠,導致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投入的精力不足。另外,師生外語互動很少,課件質量較差也是雙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陳岱松等(2007)提出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是導致雙語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因素。李同艷(2007)認為缺乏合適的雙語教材也是目前國內雙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徐國琴等(2011)則指出了國內能勝任雙語教學任務的師資短缺問題。

二、解決高校雙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針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內學者已經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例如,王秦輝(2010)指出雙語教學的根本是教師應用英語教學的能力和學生接受英語的能力。因此,高等學校必須要把加強學生的基礎英語教育和教師的英語能力培養作為經常性的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學生以視、聽、說為代表的英語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一線教師的培訓力度,在校內培訓的基礎上,盡量把優秀教師送到國外高校去進修學習,以提高教師的英語能力。成健(2007)認為,首先,高校應從雙語教學的概念界定、雙語教師任課資格、雙語課程設計、批準、運行和檢查等各個環節建立和強化雙語教學的規范;其次,高校應加大對雙語教學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激勵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投入。

可以看出,國內學者提出的對策建議對于改善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對策建議仍然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三、分階段、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

筆者任教于國內經管類高校的金融學院,已經積累了幾年的金融學專業雙語課程的教學經驗。在這幾年的雙語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些體會。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雙語教學經驗,以金融學專業課程為例,提幾點改善高校雙語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本文認為,我國高校應推行分階段、分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所謂分階段,是指學生在本科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每學期都應該有至少一門雙語專業課,以保證大學階段雙語課程不斷線;但是,不同年級開設的雙語課程在授課模式方面應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為隨著年級的升高雙語授課的程度應有所加深。所謂分層次,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對同一年級的具有不同外語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次雙語教學;另一方面是要對不同難度的課程進行分層次雙語教學。下面,本文以金融學專業課程為例來說明如何實施分階段、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

1.分階段雙語教學模式

首先來看分階段模式。金融學專業學生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的專業課一般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課是整個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基礎課。如果這兩門課的基礎沒有打好,那么學生在以后幾年的專業課學習當中會遇到較大的障礙。另外,金融學專業課程通常理論性較強,很多知識即便用中文講解,學生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才能理解。再考慮到大一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如果在這一階段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使用英文教材和過多的用英語授課,勢必會導致大多數學生基礎不扎實、甚至喪失對本專業的興趣的不良后果。所以,筆者建議,在大一階段的專業課教學中,應使用中文教材、中文課件、中文試卷,并用中文授課。但是為了和以后幾年的雙語教學接軌,建議在中文課件中加入英文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主要是經濟學當中的重要術語,例如:均衡、機會成本、供給、需求、通貨膨脹等。在中文課件中,當出現重要術語時,可以采用英文在前、中文解釋在后的形式,例如:inflation(通貨膨脹)。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提到重要術語時應說英語,并經常性的提示其中文含義。另外,在考試時,中文試卷中的重要術語可以以英文形式出現。

在大學二年級階段,由于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有所提高,所以這時可以采用英文教材和英文課件。英文教材應選擇國內有中文翻譯版的教材,這種教材在金融學專業教材中很容易選擇。選擇有中譯版的英文教材的好處是,學生在閱讀英文有障礙時可以進行中英文對照,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大學二年級開設的專業課程通常有“金融學”、“國際金融學”等課程。這些課程有一定難度。所以,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教師在授課時應仍以中文為主,英文比例不應超過30%。另外,考試試卷應以中文為主,專業術語可以用英文。

到了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多數學生已經通過國家四級考試,部分學生已經通過國家六級考試。同時,學生們經過兩年的專業學習,對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已經有了較好的掌握。因此,在這一階段,應使用英文教材、英文課件和英文試卷,且教學中的英文比例最好在50%以上。最后,在大學四年級,一方面學生的英文水平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所開設的專業選修課通常相對簡單。所以,在這一階段,可以開設一些全英文授課的課程,例如“國際結算”等。

2.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

在前文中,我們介紹了一些關于分階段雙語教學模式的設想,下面,我們來談談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需要說明的是,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與分階段雙語教學模式是相容的,并不沖突。分階段雙語教學模式是縱向的,而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是橫向的。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應在分階段雙語教學模式的框架下實施。

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對同一年級的具有不同外語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次雙語教學;另一方面是要對不同難度的課程進行分層次雙語教學。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最好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實施。因為,從這一階段開始,學生們的英語水平開始呈現較大的差異,并且所開設的專業課程的難度也開始呈現較大的差異。

具體來說,可以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在同一門雙語課程中開設一個全英文授課班。以“國際金融學”課程為例,在大學二年級,按照分階段模式要求,該課程應使用英文教材和英文課件,但是英文授課比例不應超過30%。考慮到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可以另外開設一個“國際金融學”全英文授課班。在開課前,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能力自由選擇,并且在上課兩周后可以進行重新選擇。

另外,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結合不同課程的難度對雙語教學的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像“房地產經濟學”這類難度相對較低的課程可以選擇相對高比例的英語授課模式,而像“計量經濟學”、“金融工程學”這類難度較高的課程則可以選擇低比例的英語授課模式。

總結:為了使我國的高等教育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國內高校正在大力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經過近十年的建設,我國高校在雙語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鑒于此,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雙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金融學專業課程為例,提出了推行分階段、分層次雙語教學模式的建議,期望能對改善我國雙語教學的效果起一些積極的作用。

(作者馬丹,經濟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碩導)

參考文獻:

[1]陳岱松,熊蘭,楊敏,嚴文娟.對高校推進雙語教學的幾點認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6-27

[2]成健.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十大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8-9

[3]李同艷.淺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三大瓶頸及其解決對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50-51

第7篇

一、語法的地位:有增無減

通過分析新教材對語法的要求和當前學生薄弱環節對教學的需求,不難發現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有增無減。教材更替期間。學生學習任務更加繁重,更應把語法學習放在突出位置,以語法為突破口抓好銜接段的英語教學工作。

1 教材的要求

在老教材中,英語教學普遍強調聽說和交際,通過掌握聽說讀寫技能進而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如果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忽視了語法學習,對語言規則模糊不清,就猶如起萬丈高樓未打牢地基,使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成為空中樓閣。

我們欣喜地發現,在新教材中語法地位得以強化。以五、六年級新教材為例,新教材增加了名為Grammar time的新環節,通過直觀易懂的表格和語言提示的方式,對單元語法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語言規則,引起學生們對語言現象的關注,形成有效的語言輸入。

不僅如此,新教材還更加注重提升學生對語法靈活運用的能力。以舊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和新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這兩個單元重點的語法知識都是過去時態,但舊教材只進行了簡單的句子操練,而新教材把整個過去時態融入了《皇帝的新裝》故事當中,要求學生自己去體會時態變化;Checkout time中的Read and write環節又換成了《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意圖檢測學生是否能夠掌握和運用所學語法知識;Circle and say環節,要求學生繼續創編故事,意圖考查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過去時態并能夠完整地表述出來。

所以不難看出,新教材對學生語法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投入更多精力訓練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意圖形成語法輸入、輸出的良性循環。為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2 學生的需求

筆者在所帶六年級的兩個班級就“你覺得英語學習最困難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調查,備選選項有語法、詞匯、聽力、閱讀等。經過調查,75.8%的學生認為語法是他們英語學習中的最難點。這一觀點同樣在試卷分析中得到印證。筆者認真分析了14次(三年級2次。四年級3次,五年級4次,六年級5次)抽測試卷數據,制成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語法失分排在學生考試失分環節的首位。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語法的失分率與學生的年級呈正相關,年級越高,語法失分比重越大(特別是五、六年級起,考試增加了寫作環節,學生因寫作中語法錯誤會造成失分較多)。就這一現象,筆者也與其他教師交流了意見,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語法屬于理解性知識點,具有累積效應,一旦基礎沒有打好,極易產生惡性循環,其結果將持續影響小學階段甚至初中階段英語學習,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提升銜接段語法教學的針對性,筆者對銜接段語法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發現共有23個知識點發生變化,筆者對其中部分重要知識點的失分率進行了統計制成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部分銜接段語法知識點教學時間前置,同時這部分知識點也正是原來學生考試中的易錯題和理解難點。應作為銜接段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強化銜接段語法教學不僅是教材的指導要求,更是學生切實的學習需求,已成為能否抓好銜接段英語教學的勝負手,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二、教學的策略:有的放矢

新老教材更替期間教學有其顯著特點,一方面教師要補充教新教材中有但舊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識點,學生學習量較大:另一方面,學生要逐步適應新教材的教學重點和教法。語法作為教材更替中教學的重點,更應針對該期間教學和學習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優化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成效。

1 在情景、任務中領悟語法

(1)巧設情景。新教材中強化了情景教學。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更應恰如其分地設置合適情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輸入環境。提升學習效率。在設計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現階段的認知能力,最好能以學生的身邊事、身邊人等最為熟悉的事情模擬情境。引發學生共鳴。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時,為幫助學生了解名詞單復數的區別,我利用本單元Story time的掛圖以及單詞圖片,在教學課文中句型“What are these?They’re pigs.”時,帶領學生一起來數豬的數量。Look,one pig,two pigs,three pigs…(邊說邊把小豬貼到掛圖上),在之后的句型中提到cows、apples、pears時,我讓學生嘗試自己去數一數并觀察學生有沒有在單詞后加上“s”,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單詞的后面要加上“s”呢?這樣,在直觀并貼近生活的情景中,學生迅速掌握語法知識點并靈活運用,為之后四年級上冊Unit 3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設任務。當前提倡“學為主導”。在新老教材銜接段教學中更應體現這一指導思想。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布置一些小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狀態,是操練鞏固語法知識的有效舉措。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任務的互動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Unit4 My family時,我要求學生在家里畫出自己、兄弟姐妹、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圖片: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句型“This is…He’s/She’s my…”來介紹自己的family,并畫出family tree。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了語言的輸出的過程。操練了“This is…He’s/She’s my…”句型,鞏固了語法知識點。達到了教學目的。

2 在分層、協作中掌握語法

(1)合理分層。銜接段英語知識學習量大、面廣,可通過分層設計梯度,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語法知識點。在分層設計方案時,要注意合理設置分層梯度的難度,既不能過難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不能過于容易進而失去分層意義。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這一課的一般現在時態時。我先自己舉出幾個例子:I like reading,He likes reading,She likes reading,They like reading,We like reading…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一組句子,對比一下,有什么發現?學生會說有的like加了s,有的沒有加。我進行提示,看看主語,哪些主語后面的like會加s呢?學生說he、she。這時。我進行總結: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后面的動詞要變化。接著我板書Liu Tao_____(like/likes)reading.這個句子填什么呢?可以進行提示:Liu Tao可以用哪個人稱代詞來替換呢?學生答:he。因此這個句子的橫線上填likes。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會再繼續出幾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來做一做。通過層層遞進的方法,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語法規則并靈活運用語言規律,達到預期的效果。

(2)鼓勵協作。銜接段教學內容較多。會導致部分困難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要合理搭配學習小組,通過小組結對協作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在分組協作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不同水平的學生。避免優等生、困難生扎堆的現象。

我教授的每個班級都分有英語學習小組。四個人為單位,其中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每次的考核我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困難生的學習成績有進步的小組,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加分:困難生學習成績有退步的小組,優等生的成績也會相應地進行減分。優等生在學有余力的同時指導幫助困難生,在幫助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知識點:困難生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逐步提升成績,樹立了自信心。

3 在對比、歸納中學透語法

(1)強化對比。在銜接段教學中。學生在單元時間內接受信息較多,容易混淆相似的語法知識點,產生“越學越糊涂”的困惑。針對此問題,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觀察和對比,啟發他們找出其中的差異。

例如,在學習正在進行時后,再學習將來時態的時候(be+v.ing表將來時態),多數學生很難理解兩個時態之間的區別。于是我舉了兩個例句:①I am reading a book now.②My birthday is coming soon.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句子,找到關鍵詞語。學生很快就發現兩個句子中有不同的表示時間的狀語:now和soon。句①表示正在進行時態,句②表示將來時態。經過對比,看似復雜的語法知識很快“化難為易”。學生就能夠輕松掌握語法規則。

(2)注重歸納。教師要認真梳理并總結銜接段語法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以順口溜、歌謠等便于學生記憶的方式,將歸納總結的語法規律傳授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be動詞的一般疑問句和否定句的時候,我總結了用法口訣給學生:我用am。你用are,is跟著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ye;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莫丟棄: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記:疑問否定任你變,句首大寫莫遲疑。

通過簡單易懂的順口溜,節省了學生死記硬背的時間。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歸納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則,構建清晰而完整的語法知識。

4 在閱讀、寫作中運用語法

(1)擴大閱讀。擴大閱讀是學習英語最好的途徑。新教材中也適當加大了閱讀的比重。為使學生迅速掌握并運用銜接段的重點、難點語法知識。我會結合教學要求。尋找或者創編一段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探究語法規律。

第8篇

[關鍵詞] 情態動詞 道義情態詞 認識情態詞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學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1JK0467。

引言

作為語言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態(modality)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范疇。情態動詞(modal auxiliary)隸屬于助動詞的范疇,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一大難點。

情態動詞道義情態義(deontic)表達的是其主語所感覺到的義務、需要或允許履行的行為,而認識情態義(epistemic)則表達說話人對命題真值( t rut h value) 的肯定程度。歸納如下表一:

國內外對于二語習得領域內的情態動詞研究大多數是靜態的研究。缺少針對同一母語背景中的不同語言水平的英語學習者情態動詞的使用特點及語義習得的比較研究。本研究采用橫向實證調查,描述、比較分析不同英語水平層次的中國學生習得及使用核心情態動詞語義的規律,具體回答以下問題:

1)不同英語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情態動詞的使用有什么異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不同英語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表達道義情態義與認識情態義的情態動詞使用上有什么異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高級、中級、初級三種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初級水平者為某市一所標準化高中二年級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中級水平者為某個大學英語專業二年級一個班的30名學生(即將參加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高級水平者為某所大學28名英語專業四年級本科生(即將參加英語專業八級考試)。

2.數據的收集

本研究采用測試的方法檢測中國學生情態動詞及情態語義的習得。試卷由40道填空題組成(涵蓋了9個核心情態動詞表達的20個基本的情態語義)。

學習者的測試任務以專項練習的形式由任課教師完成。初級組收回有效試卷 29份,中級組 28份,高級組28份。收集的數據均用SPSS17.0進行分析。

結果與討論

1.總體結果

首先我們對三組學習者在情態動詞使用的正確得分情況作了統計學的分析。結果見表二。

在正確率平均得分上,高級組略優于中級組,中級組略優于初級組(30.3250>29.4750)。高級組的平均值較高,標準差和方差也是最高的。這說明高級組的學習者的正確得分分布很分散,在情態動詞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為了進一步分析各個水平組在不同題目上的表現,見圖一。

高級組的學習者在極少數的題目上得到了最高分,而且在幾個題目上得了最低分。中級學習者在大多數題目上的得分高于初級學習者,但優勢并不是很明顯。而初級學習者在某些題目上得到了最高分。這可能是因為高中二年級正是出于對英語情態動詞用法的復習階段。中高級學習者對情態動詞的一些用法出現了回落現象。

張琳(2011)的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生在口語中使用情態動詞時,也傾向于用Should來表示“義務、必要性”且使用正確率很高,而使用Should 表示“邏輯推斷”語義的錯誤率很高。這和學生學習情態動詞時只是刻板地按照一些語法書給出的漢語來理解并使用情態動詞的語義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學習者對于Would 表達“意愿”的根情態意義的使用不足,則可能是因為大多數的中國學習者更多地是把would看作是will的過去時標志。中國的學習者不清楚這對情態詞并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差異,而在于情態化的程度。而對于may 的使用錯誤率較高的原因,我們也作了分析。大多數學生都從“禁止”的角度去思考,選擇“mustn’t”的學生占了大多數。因此,母語的負遷移導致了錯誤使用。

2.認識情態意和道義情態意的使用

從表三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首先,三個不同水平組的學習者使用道義情態意義的情態動詞正確率都高于使用認識情態意義情態動詞。其次,就使用表達道義情態意的情態動詞而言,但初級學習者的正確率最高(39.5%),可能是因為前面所提到的初級學習者正處在基礎語法的學習和復習階段。使用認識情態動詞的正確率呈現出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逐步增加的發展趨勢。說明隨著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們能夠選擇更多的情態動詞恰當地表達對所述問題的評價或自己的思想。

結 論

綜上所述:三個水平組的學習者在情態動詞的使用上表現出從初級組到高級組逐步發展的趨勢,使用的正確率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現象,使用道義情態動詞的正確率都高于使用認識情態動詞的正確率,使用認識情態動詞的正確率呈現出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逐步增加的發展趨勢。因此,英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提供恰當的語境來讓學生感受和習得情態意義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 Aijmer , K. 2002. 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interlanguage[ A ] . In S. Granger , J . Hung & S. Petch-Tyson (ed ) .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 . Amsterdam : John Benjamin: 55-76.

[2] Biber, D. , S. Johansson , G. Leech , S. Conrad & E. Finegan.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Harlow: Longman.

[3] Green, P.&K. Hecht. 1992 Implicit and Explicit Grammar: An Empirical Study[J]. Applied Linguistics (13).

[4] Hunston, S. 2004.“We ca n broke t he forest”: Approaches to modal auxiliaries in learner corpora [R]. Paper presented at TaLC6, Granada, July 2004.

[5] Krashen,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6] McEnery, T.&N.Kifle. 2002. Epistemic Modality in Argumentative Essay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ers [ A ] . In J .Flowerdew(ed) . Academic Discourse [C].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822195.

[7] Papafragou A.1998.The Acquisition of Modality: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J]. Mind and Language,(3) : 370 - 399.

[8]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Harlow: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9]Sweetser E.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M] . London: CUP.

[10]李基安.情態意義研究[J].外國語,1998(3):57-60.

[11]紀小凌,陸曉.中美大學生情態動詞使用比較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08(3):18-26.

[12]梁茂成.中國大學生英語筆語中的情態動詞序列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1):51-58.

第9篇

【關鍵詞】音標教學 多元有趣 集中教學 分散鞏固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在農村初中七、八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英語平均分都很低,我發現這些學生似乎小學根本沒學過英語。到了初中他們記單詞還停留在死記硬背上,不能聯系單詞的音和形,科學地記憶,每個單元的新單詞學生自己不會根據音標去拼讀預習,需要教師再三地領讀,可以說英語學習是相當的被動。到了初三,面對升學的挑戰,一部分農村初中生其他學科都還可以,就是英語學科拉了后腿,120分的試卷最多考個50-60分,有的甚至30-40分,他們也不是不想把英語學好,就是對英語缺乏應有的信心,不知道如何來學這門學科,再加上初三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這些學生就是想補救英語,也很難擠出時間,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語音教學又是單詞的學習基礎,因而音標學習便是英語學習基礎之基礎。我覺得在七年級一開始就應該進行行之有效的英語音標教學,幫助農村初中生很快適應新目標英語,因為忽視音標教學會為英語學習埋下諸多隱患:1 學生的單詞容易讀錯;2 學生不能獨立認讀單詞,乃至到了高中仍然依賴老師教讀單詞; 3 記憶單詞往往浪費過多時間,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深感頭痛,忘的比記的快。 這樣,學生不少時間耗在機械、枯燥的單詞記憶上,而老師的時間也太多浪費在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單詞記憶上。這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分析。我仔細收集了小學英語課本有關語音方面的內容 ,發現英語音標分散五、六年級的教課本的各個單元中:

1.四年級下冊主要是五個元音字母 a e i o u在開音節和閉音節中的不同發音,但是沒有出現其他音標

五年級上冊是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

ea ;ee // ow ;ou // ow ; oa // or / / all /l/

ir ;ur /3:/ er ;or // th // th / / wh /h / wh /w/

以及一些輔音連綴的讀音bl /bl/; br /br/;cl /kl/; cr /kr/; fl /fl/;

fr /fr/; pl /pl/ ; pr /pr/

3.五年級下冊是一些字母組合和個別字母的發音 ai ;ay // air ;ear // ear;eer // oo; ou // a ;ar // tr /tr/ ch // sh //

以及輔音連綴的讀音gr// gl// sp/sp/ sk/sk//sm/ sl /sl/ tw /tw/

4.六年級上冊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h/ // // // // 輔音和元音的成音節的拼讀練習。

總之小學五年級開始到六年級英語教科書上除了// ///////,其他44個音標全部涉及到,但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不同發音;如何對音標詞劃分音節和在詞尾構成音節/-pl/////////////////等語音知識沒有提到,這對學生拼讀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會造成一定的難度。

5.按照這樣的編排,大部分音標問題已在小學階段解決了。故七年級英語教材沒有在各單元編入音標教學的內容,只是在課本后面附了張音標表,也就是既沒有安排集中學習,也沒有分散學習,七年級上冊教學時間比較緊,有三個預備單元、23個正式單元,加上兩個復習單元,每周必須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整個學期除去放假和期中、期末考試,根本沒有時間來系統地進行音標教學,就是教音標,也是一帶而過, 音標就這樣被忽視,被認為可有可無。

(二)教師、學生現狀分析。雖然近年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已經全面展開,但事實上農村小學英語課幾乎是一種擺設,和初中的英語教學還是不能很好地銜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師資不足。一些村小缺少正規專業的英語教師,為了應付教學工作,讓語文或數學教師來臨時充當英語教師,盡管這些教師的責任心很強,但只是對付一下考試,對于英語音標教學這一內容,可能教師自身對英語音標的掌握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再加上英語音標只是零碎地出現在每個單元PartC中,許多教師也認為自己是暫時兼任英語教師,同時忙于自身的學科教學,根本無暇顧及英語語言學習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音標教學。

2.農村小學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農村小學規定從三年級就開設英語,但是由于小學升初中英語考試不作要求,所以原本課程表上的英語課可以隨便改上語文或數學,在農村小學,英語任然被當做副課來處理,這些學生一旦到初中,自然跟不上新目標英語的節奏。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我校所處城鄉結合部的小鎮,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其中不乏有些是留守兒童,還有一小部分是外來務工子女,除了課堂,他們幾乎沒有受英語熏陶或得到有效督促幾機會、氛圍。

2010年秋我再次擔任七年級英語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所任教的A班,針對全班48位學生的小學英語學習狀況,我專門作了一個調查:結果是這樣的:,有26名學生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英語的,小學畢業才學完四年級下冊;9名學生三年級開始,小學畢業只學到四年級上冊;4名學生四年級開始學三年級的教材,可以說這些學生小學英語基本上沒什么語音基礎。同時也了解到只有兩位學生,利用暑假請家教學過點音標。

七年級教材的第一、二、三單元是繼續學習字母,加上這時的單詞少且簡單,靠強行記憶還是能應付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詞越來越多,句型也越來越復雜,學生既得記讀音,又得記拼寫,還得記句型,感到困難很大,負擔也很重,往往是顧此失彼,招架不住。會使得以前在八年級才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提早到七年級下甚至七年級上,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音標教學,像我們這些小學英語沒有基礎的學生在開學幾周后就難以跟上老師的步伐,他們又會做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用漢字給單詞注音,“如果七年級不打好語音基礎,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就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其后果是:學生單詞念不準,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所以26個字母教完之后,我馬上進行英語音標的集中教學。

三、多元化音標教學的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認為,學習者并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是知識結構的主動創造者。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建立起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音標教學環境更符合建構理論。多媒體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并有助于意義建構的形成。在沒有音標教材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進行多元化音標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被動接受過程轉化為以自己為中心的主動學習過程。音標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音標來學習英語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拼讀是一個“熟能生巧” 的過程,只有反復多拼,才能達到熟練。多元化音標教學可以激活學生拼讀單詞的熱情,讓學生對音標有認知、體驗,整個拼讀過程循序漸進,將學生有序地引入一個音標訓練的環境。

四、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 從學生已有的字母發音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6個字母是人人都熟悉的,一邊讀字母一邊寫音標,元音用紅色,輔音用黑色,重音用藍色標注,蔣26個字母的音標呈現在黑板上,Aa 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讓學生了解英語音標就相當于漢語中的拼音,學好音標對于學習英語是十分重要的。

1.26個字母已經包含了9個元音/: / / // // / 和16個輔音/p/ /b/ /t/ /d/ /k/ /f/ /v/ /s/ /z/ // / /m/ /n/ /l/ /w/ /j/,48個音標,26個字母里就占了25個,其實我們在學習字母的時候,就練習了很多音標的發音,消除學生對音標的陌生感,學生對音標有了一種親切感,從而對音標的進一步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

2.有些字母直接就是某個音標的讀音。如:Aa; Ee:; Ii ; Oo 可以根據字母來操練這些音標的發音,學生可能會感覺輕松一些。。

3.字母Bb 有兩個因素/b/ 和/:構成,蜜蜂bee :也一樣,和字母Bb 發相同的音。類似的還有Tt---茶tea Cc:/---看見see;海sea Uu---你you; Rr---是 are, 這些單詞其實就是某些字母的讀音。

4.學生對26個字母所含的音標較熟練后,再呈現其他22個音標,全班48位學生每人制作自己的一張音標卡 (元音用紅色,輔音用黑色),最后貼在墻上,匯聚成一個音標大家庭。通過音標卡片的制作使學生對48個音標有個總體上的感性認識,同時更好地區分元音和輔音。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48個因素本身無興趣性可言,傳統方法教授語音是在領讀之后,給學生講解發音方法,講解舌位、顎位、齒位等,教師費勁口舌,學生卻如墜入云里霧中,搞不清到底該如何做,使本就枯燥的知識更加乏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音標的興趣,在學生沒有音標教材的情況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幻燈片,輔音用黑色,元音用紅色,重音用藍色,注重各種顏色的搭配,以增加視覺上的效果。

針對音標教學課件上的不同內容 ,我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

1.小組展現。合成拼音:

直呼拼音:

,把合成拼音的各個輔音分別按順序同元音直接拼起來:這一部分我采用的是小組展現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到小組活動當中,看看那組讀得響亮、讀得到位。

2.擊鼓傳花。跳躍拼音: 按教師指令,不按順序用直接拼法把直呼拼音中的輔音和元音拼讀起來:

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 :如: s t m dp p z t l d d n 通過多媒體的閃現,訓練學生迅速識記音節的能力,可通過擊鼓穿花接力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位同學接得快,哪個小組傳得快。

3. 即興搶答。根據音標拼讀下列單詞:seize z 抓住 week 星期 seem m 顯得 weep p 哭泣 wheel l輪子 heat t 熱 east st 東方

誰先會讀,而且讀到位,就給該小組加一顆星,看看那個小組最終獲得的星星數最多,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樣學生既學會了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又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學習音標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

4.雙管齊下。一邊教音標一邊教學生如何科學地記憶單詞:一個元音學好之后,應讓學生仔細觀察這組單詞之后回答: 如 mark 分數 star 星 dark 黑暗hard 硬的part 部分, past 過去的fast st 快的 , 這些單詞有什么共同點? 這些單詞里什么字母或字母組合發這個相同的元音?哪幾個單詞可以放在一起記憶?因為它們只有細微的差別。對于比較簡單而且小學學過的,如:star 星fast st 快的,讓學生課后嘗試根據讀音科學地記憶,然后落實到聽寫,每天聽寫5個音標,和與之相對應且發音比較規律的5個單詞。

每個元音的學習,我都是按照這種步驟進行的: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躍拼音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根據音標拼讀單詞觀察、分析字母、字母組合和音標之間的聯系。沒有空談語音知識,而是確保有充足的時間來練習發音,完成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而學生的語音技能得到培養。在沒有老師的領讀的情況下,學生自己能夠根據音標來拼讀新單詞,別提他們有多高興,明顯增強了他們學好英語這門學科的自信心。

5.分散難點。學生基本上會拼讀單音節詞,但是雙音節和多音節音標詞,學生讀起來就沒那么就簡單。在單元音學好之后,我開始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及輔音連綴的教學,對于輔音連綴 /st-/ 學生學起來不是很困難,可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學生明顯感到吃力,我采取由易到難不同的訓練形式:

①如何劃分音節:試將音標詞仿照例詞分音節,并根據重輕讀音節的記號oO或Oo給每個音標詞標上重音符號“”

例:/h /h (Oo) nd/nd/(oO)

② 如何分音節讀雙音節單詞:初練時可分成兩個音節拼,然后再合成,如://可分成//和//,然后再合成//,注意非重讀音節的正確發音。

③ 根據錄音將雙音節單詞打上重音符號,然后再朗讀這些單詞,注意非重讀音節的發音:// /3 / /f/ // // //// ///3/ // /t/

④根據音標讀出雙音節單詞(注意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不同發音):asleep//睡police//警察succeed //成功 accept//接受 correct //正確的 forget//忘記 observe/3/觀察

6.強化鞏固:雙元音 ////的教學,除了像單元音一樣,由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躍拼音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根據音標讀單詞觀察、分析字母和音標之間的聯系, 我還特地增加了讀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的內容,每教一個雙元音,我都讓學生拼讀含有該雙元音的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因為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練習來加以強化和鞏固,經過8個雙元音的8次對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復習訓練。

(三)趣味活動。在每節課的前5分鐘,穿插一些游戲活動,通過多樣的形式,促進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音標教學的效果。

What’s missing? 出現一組音標,如: /t ; 和 這三組音標,

區分起來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熟記,教師手舉這四張音標卡片,快速閃動,隨意抽取一張,讓學生說出不見的音標。

2.聽音游戲。通過Listen and number(聽并標號碼)練習,比一比誰是最后的贏家。如:7個短元音;;; ; ; ;和8個雙元音;/;/;;;; ;,輔音也可以分清輔音和濁輔音,每次選擇其中一組進行此類游戲,

3.找朋友。 將學生分成兩組,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單詞卡片(如bag),在另一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張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單詞的卡片(如cat)。游戲開始,教師說一個音素,如[],手持含有此音素的單詞(即bag和cat)的兩位學生應迅速站起來,并讀出這兩個單詞,最先站起來的人得2分,后站出來的得1分,沒站出來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組獲勝。

4.利用chant, 滲透音標。Chant 充滿童趣,富有動感,韻律優美,瑯瑯上口,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掌握語音的好形式。如/ up, up, get up; /u:/ shool,school,go to school; / home, home, go home; /e/ bed, bed, go to bed.在說的過程中我配上了動作以及節奏感強的音樂,學生倍感興趣。這樣不僅滲透了音標,鞏固了單詞,還加強了短語的操練

五、效果

從26個字母入手,運用多媒體進行多元化音標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張張彩色的幻燈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教學內容的形象、直觀,強化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學生對于英語單詞和音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多元化模式使得音標教學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上課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幾乎沒有不舉手的,通過四個星期的音標集中教學,

確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1.每個單元的新單詞不再需要老師的領讀,90%的學生能夠課前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完成預習任務,翻開學生課本,根本看不到中文相似的批注;

2.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大大提高,93%的學生單詞聽寫能順利過關;

3.學生閱讀遇到新單詞,不再是用期盼的眼神望著老師 ,而是自己低著頭試著去查字典,然后根據音標拼讀。

4.通過問卷調查,班里48位學生其中就有46名學生對英語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并且有學好英語的信心。

調查項目 結果 所占比例

背單詞的方法 死記硬背 2%

根據發音 90%

其他方法 8%

48個音標掌握情況 全部掌握 70%

掌握了25個以上 25%

掌握了20個以下 5%

英文字母的發音 完全掌握 70%

只掌握了輔音 15%

只掌握了元音 15%

通過音標學習,背單詞效果 感覺一般 10%

感覺容易多了 90%

是否會根據音標拼讀單詞 是 95%

否 5%

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功”。雖然音標集中教學占去了一部分的教學時間,一開始進度比較慢,但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一定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和記憶單詞的能力,教學進度加快些,學生是沒問題的。因為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的記憶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關鍵,看著學生讀單詞,記憶單詞不再那么累人,感覺自己在音標教學方面所花的力氣沒有白費。

六、反思

音標雖然只有48個,但他們的組合卻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單詞。單詞誰都會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相同。我提倡學生通過音標、音節和重音位置背單詞。音標的集中教學不僅僅教會學生20個元音和28個輔音音標,還要讓學生懂得什么是音節,如何劃分音節以及重音符號的位置。這些掌握了,讀單詞和背單詞就不會那么難。農村小學雖然近幾年也開始重視英語這門學科,但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初中英語的發展還是相當滯后的,單詞的拼讀和記憶是他們最薄弱的環節,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標的集中教學,能夠在視覺上對音標和單詞加深印象,學生的記憶會持久些,同時結合其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增加一定趣味性。

參考文獻:

1 《多媒體資源在農村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沈烈強 管衛華

2 《在小學開展英語音標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李陸林

第10篇

一、 以往的試卷命制存在哪些問題

1. 年級目標不夠清晰,缺乏層次性。學生從步入小學大門的那一天起,直到六年級畢業,呈現出從懵懂到理性的思維生長序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知識與能力的提升,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正比例遞進。可我們語文試題則沒有順應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作出相應的變革,試題的命制缺乏年級特征。例如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都會出現“按照課文原句填空”的題型,缺少整合視域下對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低年級語句積累量的不足,以及年齡特點的限制,填空性原句再現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而高年級再以同樣的題型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熟稔程度,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水平。不同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運用能力是不一樣的,語文試題不能依據年級教學目標作出相應調整,缺乏層次性,己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和需要。

2. 學科性質不夠清楚,缺少統一性。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在人文主題統攝下,進行單元組排,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的過程。然而在小學語文試題命制上,卻更傾向于工具性的訓練。一份完整的試卷,缺少內在的“魂”,即人文主旨的貫穿,導致整張試卷從氣韻上顯得零散、瑣碎。所以,在實際操作中,語文試題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對于語文課程的性質之爭,之所以在很多年里沒有厘清,是因為我們過多地關注“文”與“道”矛盾對立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契合點。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語文試題也應該順應學科性質走向和諧融通。

3. 語文素養不夠全面,缺失整體性。“聽、說、讀、寫”四字真經,一直成為眾多一線優秀教師反復實踐的語文教學形式。許多考卷中,大量基礎知識題充溢其中,閱讀試題半數以上是考查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檢索能力,閱讀檢測的年級梯度不明顯,導致教師很難從試題檢測中尋找到學生閱讀能力的盲點。

4. 識記檢測方法不夠靈活,缺失應用性。筆者深入分析了自己收集的102份試卷,發現許多考題只對識記性內容原形再現,缺少思維參與。學習就是為了運用,而有價值的試題檢測結果,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對語文應用規律的掌握情況。試題單一、機械,沒有關注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考查,必將誤導教師教學走向死記硬背,學生學得也就枯燥無味。

二、 國標本試卷體現的解決原則以及例題舉隅

1.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凸顯試題學段性。《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作了準確劃分和說明,試題命制應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階段性目標,盡量以原創試題考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試題的學段特征。

(1) 低年級:臨寫起步,學得方法。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可塑性極強,然而,他們的學習生活也才剛剛起步,識字量偏少。此時的寫字試題應盡量簡單,易于操作,可對執筆的方法、坐姿進行面試,而筆試題應以“正確、工整地抄寫字、詞”為主,學生仿照例字進行臨摹,用心感悟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的寫法。激發學生寫好字的意識,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 中年級:抓住關鍵筆畫,仿創結合。進入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同一筆畫在不同的漢字里稍有變化。如三下的一道試題:

抄寫句子,注意撇的寫法。

經過低年級的書寫練習,學生己具備初步的書寫能力,四年級的試題應該仿創結合:

將詩句補充完整,正確、工整地寫在方格里。

這題雖然是一項寫字試題,但也檢查了學生對同類題材詩句的積累,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3) 高年級:書寫與生活相呼應,張揚個性。《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三學段的書寫要求:“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對寫字的考查應該摒棄“抄寫句子”的陳舊形式。筆者曾在六年級的階段檢測中出過這樣的一道題:

校園的水龍頭邊要貼一張標牌,請設計一則內容寫下來(8個字左右)。

學生可以用行書、楷書自由書寫,試題也因為有了思維含量而更有實際應用價值。

2. 依據教材體系,彰顯試題一致性。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生在語文課上一邊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一邊接受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思維意識在試題命制時也應該得到體現。

(1) 人文性為經,工具性為緯,經緯交錯。三年級下冊《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課給予我們的啟示: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有沒有用處。圍繞這一人文主題,有這樣一道試題: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駱駝應該感到自豪,它_________的腳掌、高高的的駝峰,還有眼皮上的兩層睫毛,在沙漠中都有_________,由此看來,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_________。

少年王勃應該感到自豪,滕王閣上,他文思_________,_________ ,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這樣的千古名句。

湯姆應該感到自豪,他在_________的情況下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水里,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當遵守_________。

我們也應該感到自豪,我們的祖國有_________的萬里長城,有_________的京杭大運河,有 的南沙群島,還有_________的_________。

本試題圍繞“應該感到自豪”,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熟悉程度,并依據理解,組織語言進行答題,考量學生在人文主題的統攝下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2) 試題呈現為點,主題單元為面,點面結合。一冊教材一般有七八個主題單元,二十多篇課文,期終檢測試卷圍繞某一主題擬制試卷,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學生復習時也就有了方向性。試題命制以某一單元主題為核心,從基礎知識到課內外閱讀短文的選擇,直至習作,因為主題的一致性,從而使考試更有深度。

(3) 文本主旨為情,指向語用為理,情理交融。文字總是承載著人的情感,寄托著人的思想,只有靈活地運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意趣,才能體現語言的魅力。語言的一體兩面不可分割,決定了考題也應該情理交融。如三上的一道考題:

打開本冊語文書,課文里的一切都讓我著迷。

我喜歡北大荒的秋天,那里的_________一碧如洗,_________清澈見底,_________熱鬧非凡;我喜歡香港的淺水灣,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_________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_________極了!

我喜歡查“無字詞典”,看到滾滾的波濤撞擊岸邊的巖石,我理解了“_________”的意思;我喜歡讀“無字之書”,從_________書里,我讀懂了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

我喜歡鬧海的哪吒,喜歡他_________;我喜歡《掌聲》,它讓我懂得了 。

學生答題的過程,不僅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更是活化文本語言,展現學習收獲的一種方式。文本內容因為學生的靈活運用而產生考量的價值。

3. 依據素養要求,加強試題針對性。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聽、說、讀、寫等語文活動表現出來。語文考試通過書面、口頭提問或實際操作等方式,考查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的狀況。每一道考題應該指向相應的考查目標,每一次考試也應該從語文綜合素養的角度反映學生的整體水平,了解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缺漏之處。

(1) 聽、說、讀、寫趨于綜合。受英語聽力測試的啟發,筆者在四年級上學期嘗試對學生進行聽和說的考試評價:

請認真聽《圓明園》一文,完成下列問題:

根據錄音,填空:在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 ),有玲瓏剔透的( ),有象征田園風光的( )。

圓明園的過去和現在分別是什么樣子的?請用一兩段話進行簡要介紹。

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一次即興小演講。

這種聽與說的測試,彌補了傳統考試的不足。我認為,在今后的考試形式上,聽、說、讀、寫趨于綜合是必然選擇,分值的設定將更為均衡、合理。

(2) 獲取信息、解釋文本、反思與評價,展現思維層級。閱讀文本的能力屬于認知能力的一個方面,試題閱讀材料的選擇,其難度系數應該略低于精讀課文,題目則應該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中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來確定有梯度、有層次的考查形式。例如五上:針對《巴菲特為這句話動容――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一文設計如下閱讀練習:

1.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一次是露西在 時說的;一次是巴菲特在 時說的;還有一次是在 時出現的。

2. 下面的人物,請選擇兩位介紹一下。(安南、安東尼、巴菲特)

3. “小女孩手里捧著一個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小露西說完,將手中的儲錢罐捧給了安東尼。”兩句中“捧”有什么表達效果?

4. “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安東尼這樣解釋,他考慮的是_________

5. 露西“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是因為:_________

6. 最適合作為短文題目的是:①巴菲特先生;②慈善的不是錢,是心;③募捐。

遵循由易至難的原則,第一題是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第二、四兩題需要學生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解釋;三、五、六題則需要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反思,作出評價,學生思維參與的含量更高。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這樣的試題檢測下也就有了區分度。

(3)評分多元、積分多維,關注個體差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存在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這種差異,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激勵、診斷作用。2008年國家學業質量測試中有一條選擇題:《美麗的殺手》一文中“美麗的殺手”指:A. 美麗而有害的東西;B. 隨風飄動的松蘿;C. 毒蘑姑和松蘿;D. 纏著綠紗的老松樹。這道題的評分標準獨樹一幟,四個答案,對應不同分值。選擇A得5分,說明學生不但讀懂文本,更知曉文本內涵。選擇B與C分別能得3分和4分,說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全面,未能深入文本。只有選擇D得零分,因為學生根本沒有讀懂文本。這樣的評分形式啟示我們,不能以固化的方式看待學生成績。學生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需要我們將最后的綜合考評和平時表現相結合,得出更為合理的考試等第。

4. 依據學科性質,展現試題的情境性。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理解是基礎,運用才是根本,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運用需要一定的情境,考查的試題應該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表現出對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

(1) 生字詞在語境中填空,書寫就是應用。小學生識字習詞是一項重點任務,在小學階段要會讀會寫2500個漢字。筆者發現,在多份試卷中均考察在語句中寫詞語,考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如四上試題:

看拼音寫詞語。

普羅米修斯dào qǔ_________火種,甘受chén fá_________;李時珍xiū dìn _________ 《本草綱目》,萬民得福;林則徐hǔ mén xiāo yān_________,震驚中外;kāi tiān pì dì_________ ,化生萬物。

學生在語境中寫生字詞,一方面有助于呼醒學生對呈現生字文本的回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寫詞語,另一面鞏固了學生準確使用詞語的方法,掌握語言運用的范式。

(2)名言佳句在語境中填空,積累就是內化。在試題命制時,許多人都將對名言佳句的積累作為一項內容。因為學生課外積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表達水平的提高,積累量大,文化厚度也相應增加。如何考查呢?以往出現較多的題型是默寫,或根據提供的半句,補充另一半,這種機械識記缺少語文的靈動性。而根據情境進行填空就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轉變,如四下試題:

根據情境,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 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張大爺幫隔壁李明家收起了晾曬的衣服。事后,李明想到了今天剛學的一句話:遠水難救近火,_________。

② _________,泰山移。四(2)班同學齊心協力,奪得年級拔河比賽冠軍。

③ 古詩中有兒童的樂趣,“_________,_________。”顯得天真調皮,“_________,_________。”又是那么專注。

第11篇

一、立足陣地,德育工作力求再提升。

本學期,學校團委、政教處按照學校的工作計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班級管理和第二課堂活動等諸方面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切實有效的活動,使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學生的文明形象得以提升,為學校的教學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一)班級管理和班主任隊伍建設。

1、學生個人素質評價體系日臻完善。學生個人素質評價體系涉及到每位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言行文明、遵守紀律、勞動表現和助人為樂等各個方面。客觀、科學、適時的評價對學生既是監督。又是激勵。經過幾年的運行,對班級管理和學生的習慣養成起到了很大作用。本學期各年級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評價方案,優化了考評機制,使之成為班級管理的重要平臺。

2、主題晨會和主題班會成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為使晨會和班會效果最大化,學校團委和政教處聯合制定了新學期學生教育系列活動方案,每個月都有一個統一的教育主題和若干相關的教育活動,各年級、各班都按照這一主題設計晨會內容和班會內容。一個學期以來,先后開展了“永恒的雷鋒精神,規范的禮儀行為”、“書香潤人生”“愛國、愛校、愛班級”、傳統文化、安全法制等專題教育以及紀律教育和理想目標教育等活動。各年級、各班都能根據學校的教育主題,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小品、相聲、新聞早報、視頻制作等多種形式,精心組織每一次晨會,使晨會成為班級教育的主陣地,使全體學生在晨會中受到教育,受到鍛煉,得到成長。值得表揚的是各年級主任精心策劃,統一制作課件,使晨會主題更鮮明,教育更有效。

3、學生談話活動和幫教活動扎實開展,效果顯著。本學期,師生談話活動在原來的基礎上對象更廣泛,活動更深入,效果更顯著。政教處先后兩次對活動情況摸底調查,對表現突出的老師及時提出了表揚。學生幫教活動在學校的大力提倡和統一部署下,各班成立了幫教社團,制定了幫教計劃,并召開了學生代表會議,詢查活動開展情況,并舉行了幫教活動經驗交流會,樹立典型,相互交流,協同發展。實踐證明,此項活動對加強班級管理、穩定差生,全面提高教學成績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4、年級主任、班主任盡職盡責,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年級主任、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生力軍。他們每天早來晚走,深入課堂,深入宿舍,帶領學生跑操,和學生交流談心,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運行。

5、有效開展年級調研,針對不同年級段班主任相互溝通,給出針對性的管理建議,班風班紀、班容班貌大有改觀。通過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本學期班級風貌變化顯著。違紀現象明顯減少,衛生環境明顯改善。一個學期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打架斗毆事件,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件。在此,特別對初三年級提出表揚,無論是學習紀律、休息紀律,還是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表現都是最好的。

6、家校聯系工作成績突出。各年級召開的不同形式的家長會、家長微信群的有效運行、每兩周一次的家校聯系卡和學生在家表現評分制度等都成為家校溝通,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團委工作和學生會工作。

1、團委工作

團委堅持履行共青團“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和少先隊隊會制度。定期召開由團支部書記和中隊長組成的學生會干部會議,推行學生會干部戴證和共青團員佩戴團徽制度,彰顯表率形象,使之成為全體學生行動的標桿,有力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學生會工作

對日常衛生、紀律、三操、宿舍、食堂等各方面進行了細化管理(焦)。

(三) 安全工作

1、利用校園廣播、電子屏、主題晨會、主題班會、手抄報、國旗下演講、安全教育視頻、班級墻報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2、學校領導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校重要場所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邀請油田消防部門專業人員作安全暨法制教育報告,并舉行了防震安全演練活動。

(四) 住校生管理

1、多次召開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住校生管理會議。

2、進一步規范了宿舍、食堂監督、考評機制,宿舍環境大為改善,就餐環境更加有序,浪費現象大為減少。

3、嚴格落實住校生出入校門管理制度,本學期從未出現住校生安全事故。

4、宿舍管理人員素質逐步提升,責任心有所加強,管理更加有效。

(五)本學期主要活動

1、開展主題團隊日活動。本學期團委先后組織開展了“永恒的雷鋒精神,規范的禮儀行為”、“放下手機,捧起書本,遠離游戲”、“清明節祭英烈”、“在團旗下成長”以及“防溺水安全教育”、“崇尚英雄、精忠報國”、“講習爺爺故事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等主題鮮明的團隊會教育活動。

2、圍繞“文明禮儀規范月”教育活動,先后召開了“我為文明校園添光彩”,“學習雷鋒事跡和文明禮儀知識”和“弘揚雷鋒精神,做時代文明使者”主題班會,舉行了“文明禮儀規范知與行”手抄報比賽、,開展了“放下手機,親子共讀”讀書活動等。這些活動把“文明禮儀規范月”教育落到了實處,取得了顯著成效。

3、開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動,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一份真摯的慈善之心。

4、根據教育中心統一部署,組織召開了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積極開展了網上安全教育視頻學習活動。此項活動在教育中心評比中景華中學位居前列。

5、成功進行了初一年級徒步“綠色莊園”,初二、初三年級開展了前往東北莊、單拐及新鄉烏龍山等研學活動。

6、 積極參加教育中心組織的慶六一鼓號隊比賽,并榮獲全局一等獎。一個多月的艱苦訓練,在比賽大會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在此彰顯了景華人迎難而上,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在此對參與此項活動的所有學生及政教處人員,特別是王善珣主任,張祥英書記提出表揚。

7、成功舉行了慶六一“弘揚國學,傳頌經典”合唱比賽。

8、組織舉行了初四畢業班壯行儀式。

二、瞄準優質,形成機制,積極打造學科教學的特色品牌

(一)抓好教學常規,促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本學期教學時間較以往學期少了三到四周,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學校教務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仍然堅持把教學常規落到實處,加強對教師平時教學常規的督促和檢查工作,實施隨機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使學校常規工作朝高標準、高質量方向發展。

開學之初,各學科都制定了相關的計劃和措施,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所有學科均能按照學期之初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達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共進行了兩次大型的教案、作業批改及聽課筆記檢查,并在日常教學中不定期地進行了教學常規的抽查。檢查過程中發現,所有老師都能規范地進行教案書寫并及時完成作業批改和聽評課任務。其中絕大多數老師的老師教案書寫認真規范,內容完整,豐富多樣,并且教案中注重對課堂的反思,包括初四年級教師的教案也比較完整.

在作業批改檢查中發現:大多數任課教師能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對待學生作業,多數教師全批全改的作業數量在兩種以上;絕大多數作業批改有日期、有評價、有糾錯,有師生交流。其中部分教師在學期中檢查時各種作業批改次數相加已達數十次之多。還有很多老師的作業批語豐富,有等級劃分,有師生互動,有的設置作業評分制并計入平時總分。還有的老師注重學生作業的二次批改和總結,并在作業中增設多回合師生交流及反饋。

當然在檢查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個別教師存在作業批改點評不完備,甚至作業批改次數偏少等一些情況。這些問題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進行改進。

學期中間,教務及校辦組織人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在學生中進行了教育教學情況調查,調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情特點進行了不同的問題設置,讓學生問有所答,真正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對學校、對老師和對自己的真實想法。

問卷調查中學生對學校管理和老師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一些值得引起我們關注的想法。今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還需要跟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溝通。

(二)加強教育科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本學期,油田景華中學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切實有效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

1、堅持每周教研活動制度。

各學科每周進行一次教研組活動,教研活動由各教研組長協調組織,除進行集體備課外,每個教研組每周均有一個教育主題,組內教師圍繞所事先設定的教育主題進行討論研究,并最終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在日常教學中發揮強大的作用。

2、加強聽課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根據教學需求,學期伊始,為進一步促進初四年級教學,為畢業班中招打好堅實的基礎。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學校進行了由全體初四年級教師參與的“初四年級調研課”。學校專門為此組織了聽評課小組,并邀請了教研室各位專家到校為初四年級復習課把脈。對每一位老師的課進行了認真研討和點評。此次活動進一步促進了畢業班課堂教學的深入和提高。

初一到初三年級年級調研課也分布在整個學期逐一進行。通過連續幾周的聽課和研討,學校對每個年級的調研課都進行了集中反饋,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共同商討,共同提高,使非畢業年級的整體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3、積極參加中心組織的學科教研活動

為落實教育中心《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意見》,解決油田部分初中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文化學科教師人數少、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集體研究困難、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等問題,根據2018年度中心教育教學工作要點的安排,教育中心決定繼續組織實施初中政史地生學科區域跨校集體教研活動。我校積極參加并按中心教研室安排承辦了包括地理、生物、政治在內的中心學科集體教研活動。活動中我校派出教師進行了經驗介紹和現場授課。

三、中心多學科中招復習研討會及創新展示課活動在我校進行

為提高課堂復習教學效率,總結交流各學科復習經驗。根據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統一安排部署,物理、數學、英語等三個學科的中招復習經驗交流會在我校舉行。我校王蕓、馬燕、朱艷花三位老師進行了現場做課,來自油田各個學校畢業年級三個學科的教師匯聚一堂,對2018年中招形式進行了分析,對本學科中招復習中出現的情況進行了研討。

同時,為提高教育中心所屬各學校學科教學水平,中心教研室如期舉行了2017-2018學年創新展示課觀摩活動,教研室將地理、化學兩個學科的展示活動放在了景華中學進行。我校高淑靜老師的現場課堂展示給與會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幾次大型教育教學活動放在我校舉行,是對我校教育教學成績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鼓勵和鞭策。

四、校辦做好日常工作安排,有效完成上傳下達。

校辦嚴格遵照上級部門指示,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堅決無誤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1、每周做好考勤工作,保障學校工作正常進行。

2、負責安排好學校日常行政工作日程安排,并做好各種會議的記錄工作。

3、完成試卷及日常作業的印刷工作,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4、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各項工作。

5、協助校領導進行上傳下達任務及各種接待任務。

6、協助學校其他部門完成各級上級機關的檢查和驗收工作。

7、完成新生招生及中招報考考試等工作。

五、后勤工作:

后勤做好各類維修服務工作,給師生創造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本學期的維修任務雖然加重,但是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學校的各項任務。

六、扎實做好初四畢業班工作,力爭再續輝煌

   本屆初四年級是油田初中學校第一次對六三學制學生招生,各個學校都出現了生源萎縮的情況,我校四年前的招生也出現了眾多的不盡如人意。坎坷四年之后終于進入畢業班正常運行狀態,尤其黨校長擔當起初四年級兩個班的代數課之后,對初四年級的穩定和高效復習起到了核心作用,全體畢業班老師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克服眾多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難,終達彼岸。愿這些孩子在今后的考試中再無風雨,只有陽光。

七、必須要說的話

    景華2006年建校,時至今日已歷12年寒暑春秋,我們送走了1830名畢業生,同時73名景華教師奔赴了其他的學校甚至新其他的城市。他們永遠都是我們的家人。他們帶走的是我們自己釀造的景華精神和曾經的傳奇。而未來的輝煌正在由現在的我們創造著。在這個小小校園里,每天都會由老師們帶給我們無盡的感動。從四個年級主任到各科教研組長,每一位教職工特別是18位班主任老師都有在自己崗位上默默而辛苦的工作。在美格產假休息的情況下,身體孱弱的邵英帥和有孕在身的趙志慧擔負起了初一到初三年級的所有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她們不因是臨時代課就有絲毫的敷衍,每一堂課,每一本作業都傾盡心血;劉福葉,老大姐從來以身作則,年齡最大,住得最遠,但每天早上第一批出現在校園里的身影里從來都有她;李榮青,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幾乎每天都是在晚自習開始后才離開學校;高淑靜、楊倩,班主任工作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充分詮釋出“師生一室愛在流淌”的景華師生情;羅玉香、白冰、魏瑞云,初二語文三姐妹,時時互助事事相商,統一課件統一作業,每遇難題必定攜手攻克,景華校園中的家人精神在她們身體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天半婚假的朱艷花,與校長同步入班的王蕓,每天辦公室過關的那些晚走的老師,學生休息時一遍遍巡視的宿管等等等等,掛一漏萬,景華校園中的人和事是多少篇章也不能窮盡的,所以不再一一例舉。正是我們這些普通的老師,成就了景華的美麗和輝煌,也構建了景華美好的未來。

八、下學期工作預想

1、隨著今年徹底停招六年制學生,我校學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走讀生和油田學生越來越多,這也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更多不一樣的要求。對此我們也會有相應的考慮和設想。

2、假期中要對師資進行進一步的合理調配,在盡可能穩定師資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合理構建。

3、進一步強調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自修的重要性,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考分數。

4、做好各學科培優工作,在強化優勢科目的基礎上提高各個學科的優秀率,精益求精。

5、“把放下手機、親子共讀”繼續擴展到家庭和假期,拓展為“共賞”。

6、進一步加強宿舍和食堂的齊抓共管。

第12篇

ZHUANTIZIXUN

二一三年第十二期

專版要目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語文分值或將增至180分

英語能否被拉下“神壇”?

逐步去高考化恰恰是拯救英語學習

我看高考改革這一步

錄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的“硬骨頭”

編者按: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多項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語由150分減為100分,其中聽力占30分。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其中聽力增加到50分。

近三十年來英語教育越來越趨向應試化、畸形化,亟須改革。英語應回歸到工具學科應用的位置,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語作為語言的實際應用作用,在真實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增加聽力比重。同時,降低英語在中高考中的權重,探索新的英語考試方式方法。北京的改革能否將多年被國人崇敬的英語拉下神壇?此舉能否沖擊龐大的英語學習市場?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

語文分值或將增至180分

記者 杜 丁 許路陽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見稿。此次改革中,高考五科目除了數學分值沒變外,其他四個科目的分值均有調整。

高考英語一年兩試,成績3年有效

其中語文學科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數學學科考試分值仍然為150分。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考試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文科綜合考試分值由300分提高到320分;理科綜合考試分值由300分提高到320分。

中考時間由原來的兩天半減為兩天

同樣,此次中考改革也調整了學科設置、分值比重、命題內容等方面。在中考的五個科目中,除了數學和物理的總分值保持不變外,其他三個學科的分值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語文卷總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英語卷總分值由120分減至100分,其中聽力50分;化學試卷總分值由80分減至60分。

小學三年級以下英語課也將調整

對于此次改革中,中高考分別有不同的科目分值調整,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減分和加分不能簡單定義為重視或不重視。很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仍然聽不懂外國人說話。這是我們教與學的方式問題,必須要改。他表示,此次是以考試為杠桿,實際上是一次立體的變化。將從科目設置、試卷結構、分值比例三個方面進行調整,更注重基本應用能力,更貼近課標。

另外,李奕透露,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啞巴英語”問題,北京還將對小學英語課時進行調整和改造,將對小學三年級以下的英語課進行改造,取消課堂教授語法知識、背單詞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連玩帶說的形式。“也就是不上傳統意義上的英語文化課,而是采取英語互動、游戲等方式,讓孩子們從小就會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溝通。”李奕表示,市教委等部門目前正在研究具體的辦法,今后將會出臺一整套的方式方法,“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加強了英語教學。”

(摘自《新京報》)

英語能否被拉下“神壇?”

記者 李江濤 丁靜 杜丁 李丹丹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微博上以每日一呼的形式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英語熱在中國已持續二三十年。很多城市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教英語,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

但是,過度注重英語的考試功能、英語教育低齡化等,時常被質疑和詬病,尤其是功利化的教學并沒有讓英語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學英語或其他外語的人中,真正能學會一門外語并能用外語流利表達、無障礙“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過5%。

江蘇2008年高考方案已給英語降分

其實,江蘇2008年高考方案中,就已經在給英語降分了。當時,語文和數學分別從150分增加至160分,兩門課的附加分也分別從30分增加到了40分,而外語科目則從150分降至120分。

不過,幾年來,高考英語降分,并沒有給英語熱降溫。

“我們的英語課依然是一周5~6節。”南京一位高中英語老師說,現在只有語文和數學的課時,比英語稍多一些。

他認為,“現在的聽力不是應該取消,而是應該加深難度,口語也要嚴格考試。但那些書面的‘啞巴英語’,可以少考”。他表示,學英語無非有幾個目的,有的學生進入一些大學專業需要用到英語,有些出國留學自然也需要,還有些人主要是應該加強交際英語的學習。“現在的評價并不實用。”他說,從單詞量來看,我國高中畢業生要求掌握3500個詞,而俄羅斯、日本等國,要求高中畢業生掌握5000~8000個詞,“根本問題還是要改變英語的評價方式,而不是簡單的減分或計等級。”

現在南京市小學的課時安排,一二年級英語一般是一周一節口語課,三四年級是一周三節,五六年級再增加一節英語閱讀,達到一周四節。而語文課一二年級一般是一周八節,三四年級一周七節,五六年級一周六節。從數量上看,語文雖然占絕對優勢,但越到高年級越少,英語的課時卻是遞增的。

南京市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統一安排學生學英語。有的學校從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口語課,屬于校本課程范疇,一周一節。

江蘇省教育廳英語教研室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從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目前蘇州市所有的小學已經開設了一年級英語課程。

降低英語權重可否給“英語虛火”降溫?

長期的”英語熱”催生了龐大的英語學習市場。如今,英語培訓機構遍布各大城市,“外教授課”“一對一”等廣告招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家長每年投入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用于孩子的英語學習。

北京中高考降低英語權重的改革對考生有何影響?是否對英語學習市場造成沖擊?北京精華學校副校長趙志平表示,高考英語分值降低對那些數理化突出、英語成績不好的考生來說是一大利好,更有利于大學選拔人才,減輕學生的備考負擔;同時,有利于淡化盲目學習英語熱,關注國學教育。

他認為,此次改革的大方向是對的。同時,趙志平說,盡管英語在高考中分值有望降低,但并不會在短時期內淡化國人的學英語熱。現在孩子從幼兒園甚至更早的時間就開始學英語,英語考試在一些重大考試中占據重大比重,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甚至職稱考試都要考英語,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到了無法撼動的地步。只是在中高考中減少分值,對英語的教學和培訓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趙志平建議,要改革,不妨把英語從高考中去掉,成為社會化考試,學生在高一和高二時就能完成英語考試,高三可集中精力準備其他科目考試。

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

改革開放以來,向外學習、走出國門和基礎教育課程設置,共同催生了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熱,這是中國人打破保守、走向開放的重要伴生現象。但是,在目前的基礎教育中,英語筆試過重過難過頻,能夠傳授優質英語的教學人才過少,導致英語教學嚴重走偏,表現在幾乎所有學生都背起過重的英語學習負擔,喜歡英語、能用英語交流和工作的人才嚴重不成比例。降低英語分值并同時提高口語的比重應當對此有糾偏功能。

降低英語分值絕不是英語學習不重要,不是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的步子變小。降低英語分值之后,把眾多學生從過重的英語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同時還應當采取配套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對于外語和涉外專業人才的選拔、培育,并做強做精外語等涉外專業類校院和研究機構,為國家對外開放培育更多更好專業人才。

英語優勢今不在

“我這幾天都不知道怎么上學了,特別失落。”北京市一零九中學高一年級的小郭說,早在幾天前就聽說高考英語或許會改革,10月22日得以證實。她將在三年后的夏天成為北京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批考生。

從幼兒園開始,小郭已學習英語13年。二年級起,父母就為她報了劍橋少兒英語學習班,一直持續到五年級,每周都上課。六年級的暑期,她又報名參加新東方口語班,一個月的學費超過3000元。

初中后,她開始看美劇、聽英文歌和英文廣播,看類似《饑餓游戲》那樣的原版英文作品,而不再花錢參加補習班。“我真的喜歡英語。它能讓我知道更多國外的事兒。”而英語也屢屢為她贏得好成績。

“英語不討厭,討厭的是中國人教英語的方法”,郭同學說,“好多學生都在臨考之前趕緊背,但是考過就忘。”

“我不愿意改”,她耷拉著腦袋說,“這個打擊對我太大了,完全打擊了我對高考的積極性。語文和數學都不好,本就指望英語拉分呢。”

(摘自中國新聞網、《新華每日電訊》、《現代快報》)

逐步去高考化

恰恰是拯救英語學習

記者 曹 林

如果說當江蘇等地傳出要減少英語在高考中的分值,甚至英語不計入總分的消息時,人們仍在懷疑教育部門改革決心的話,當有著高考改革風向標地位的北京公布將要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由120分、150分降為100分時,公眾一定意識到改革方向的不可逆轉了。從這些方案能看出決策者的謹慎,并沒有對英語采取“休克療法”,而是走一條逐步弱化之路,可能是先不斷降低分值,然后在條件成熟時取消高考英語。

許多專家早就呼吁高考取消英語,但由于中國人學英語已經學成一種“傳統”,養成了一種路徑依賴,加上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重要性,人們在融入世界的焦慮中無法降低對英語的關注,這些成為觀念上的阻力。更重要的是,以高考為中心的英語學習,已經成為一個產業,包括英語教輔書、英語培訓班、英語音像產品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群體。據報道,中國的英語培訓有著一個龐大的市場,總規模達到300億元人民幣,這些成為利益上的阻力。

不得不說,我們以高考為中心的英語教育很難說成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到小學中學大學,中國人在英語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可謂最長,精力可謂最多,效果卻難說。背了那么多單詞,做了那么多道習題,聽了那么多對話,考了那么高的分,過了高考考四級六級,再考研考博考托福,很多人說的還是啞巴英語,真正與外國人交流時不敢說、說不出,說出的很多是讓人笑話的中國式英語。

中國在英語教育上的失敗,不只是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可以解決的,關鍵是缺乏交流的語境,這注定在既有的考試框架下很難教好。不跟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生活中沒有交流的語境,靠背單詞和練習語法只能應試。學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考試,可多數人在工作中并不需要英語,耗費那么多的時間精力所學的英語,多是白學。

弱化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并逐步取消高考英語,拯救了學生,其實也拯救了英語。

不少人在弱化英語考試上是充滿憂慮的,他們覺得,高考是學習的指揮棒,在當前的情況下,如果高考不考英語,地位沒以前高,很多人會受到一種暗示,覺得英語不重要了,就不學英語了。這種突然的去英語化會不會對中國融入世界產生很大的阻力?我覺得這種擔憂是多余的。首先,昔日以高考為中心的應試教育下全民學英語的熱潮,只是一種虛假的繁榮,有很大的泡沫成分。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人,想通過這種語言與外界交流、擴大自己視野的人,仍然會去學英語,別以為英語去高考化就沒人學了。英語是世界語言,英語國家主導著這個世界,人們就仍會有學習的壓力和動力。

常有人說,毀掉一本好書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劃進考試范圍。人們對一門學科失去興趣,就是從厭惡考試開始的,一門學科的毀掉,就是從被應試化開始的。同樣,毀掉人們對一種語言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化它在高考中的地位。中國人對英語的逆反心態,不就是那些完形填空和背單詞造成的嗎?所以說,英語去高考化,恰恰是拯救英語,重新喚起人們對英語的興趣。讓人們以交流的需要和融入世界為動力去學習,而不是靠過四級考高分的壓力。

(摘自《中國青年報》)

我看高考改革這一步

溫儒敏

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將語文分值從150分調到180分,英語分值從150分調到100分,文理科綜合分值300分調到320分,數學分值不變,還是150分。另外,英語將增加一年兩次考試,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語。這個消息出來后,社會反響巨大,據網上投票統計,大多數人贊成,也有不少人反對。這是肯定的,任何改革措施的出臺,都不可能意見完全一致。我是極力贊成這種改革的,這是經過多年爭論和反復研究后終于沉淀下來的結果,預示著舉步維艱的高考改革終于又邁出沉重的一步。

為什么要增加語文高考的分值?理由有三。

一是語文學科屬于基礎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對一個人成長的“覆蓋性”影響,是其他任何學科都難以取代的。語文學好了,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語文學科可以說是 “基礎的基礎”。有人可能認為,我是中文系教授,對語文情有獨鐘,說這話是“老王賣瓜”。其實很多卓越的科學家也都強調語文的基礎性和重要性。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院士就說過,“數、理、化當然重要,但語文卻是各門學科最基本的工具。語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寫作水平,就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有助于知識的增長和思想的開闊。反之,如果語文學得不好,數、理、化等其他學科也就學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他強調的就是語文的基礎性。蘇步青先生曾向教育部長建議,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第一天考語文,及格的再參加以后的考試,語文不及格的就直接淘汰。蘇步青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就把語文列為自主招生考試必考科目之一,并說:“其他科目可以不考,但語文一定要考。”看來,語文的基礎性決定了它不應當和其他學科等量齊觀,適當增加高考語文的分值是完全必要的。

理由之二,語文又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培養目標不只是知識和能力,還應當延伸到整體素養。多年來,我和許多專家都呼吁增加高考作文和整個語文考試的分值,理由就是原來150分的“盤子”不夠大,需要擴大一點,才“盛”得下語文素養綜合考察的內容。

理由之三,是現在母語學習普遍不受重視,語文教學已經被邊緣化。因為語文素養提升要靠大量閱讀,要長期積累,很難依賴“短促突擊”的復習去提高考分,許多學生甚至認為語文學不學都差不多,這勢必放逐語文,擠掉本該學語文的時間給英語或其他“好拿分”的學科。有的學校甚至公開要語文給其他學科“讓路”。適當增加語文分值,將有利于恢復語文應有的地位,讓全社會重視母語教育。

現在很多人眼睛只盯著分值的增減,而不看整個改革的方案,不同學科立場就難免有片面的爭執。就說英語的分值降低吧,其配套措施是平時增加等級考試,最終退出高考,實行社會化考試。其實是更重視英語,也更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高考改革牽涉方方面面,需要積累,穩妥推進,最終的目標應當指向高考的社會化以及整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有百利無一弊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既然踏出這一步,就要避免坐而論道,要勇敢前行,不斷實踐與完善。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錄取制度才是

高考改革的“硬骨頭”

熊丙奇

我也贊成降低英語權重,期望一年實施多次考試,讓英語教學回歸本質,卻并不贊成目前各地設計的改革方案――社會輿論之所以贊成北京的英語改革方案,是因為從表面上看,這似乎降低了英語的權重,也打破“一考定終身”,可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可是如果深入分析目前的高考錄取規則,就很難得到樂觀的判斷。

已經有人開始擔心英語分值降低會影響國民英語能力的提高,“弱化”英語。不清楚擔心者分析過具體的高考錄取規則沒有?按照目前的高考錄取規則,在集中錄取階段,地方教育考試部門將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結合學生的志愿向學校投檔,學校則在投來的學生檔案中進行錄取。依照這種錄取規則,英語分值降低,只是一定程度影響到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的優勢,卻無法改變學生對學英語采取的“應試學習”態度,畢竟高考總分一分之差,都可能影響到最后的錄取結果。

事實上,早在2008年,江蘇就已經在高考中降低了英語的分值,當地高考總分480分,英語120分,占四分之一權重,語文和數學的總分則為360分,占四分之三權重,但這一改革并沒有讓江蘇考生不重視英語,也沒有改變英語的教學方式。

如果江蘇降低英語權重的改革已經成功,江蘇也不至于再設想不計總分、只計等級的改革了。而計等級的英語改革,貌似進一步降低英語的權重,可在集中錄取制度中,如果每校都提出英語等級要求,勢必會把英語等級作為一道新的錄取門檻,結果是一名考生只要英語等級沒有達到某校的等級要求,就失去報考這所學校的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军事| 大英县| 漳浦县| 铜川市| 汝城县| 中江县| 平陆县| 邛崃市| 滨州市| 眉山市| 沙坪坝区| 龙井市| 商城县| 武鸣县| 崇左市| 会泽县| 布拖县| 宁津县| 滁州市| 鸡西市| 镇沅| 启东市| 凌源市| 大化| 定西市| 安徽省| 科技| 龙井市| 合阳县| 左贡县| 郧西县| 汾阳市| 通海县| 洪洞县| 墨脱县| 抚州市| 基隆市| 武穴市| 张北县|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