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冰心的簡介

冰心的簡介

時間:2023-05-30 10:08: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冰心的簡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冰心的簡介

第1篇

指導老師簡介: 馬蕭(1965―),湖北赤壁市人,教授、博導,單位: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研究方向:翻譯與跨文化研究,語用與翻譯研究,英漢對比與翻譯研究

摘 要: 紀伯倫的《先知》不僅借鑒了圣經中“先知書”的體裁形式,而且在語言上也體現了圣經的語言特點,即敘述直白而富有節奏感,措辭簡潔而蘊含哲思。能否在翻譯中傳遞這種圣經般的文風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讀者對《先知》意旨的理解。本文將從詞匯、句法、修辭三個層面分析黃少政、華云譯本的語言特征,并適當與冰心譯本相對比,看譯者如何再現原文類似圣經的語言風格。

關鍵詞: 《先知》;漢譯;語言;風格

一、《先知》作者及譯者簡介

黎巴嫩詩人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雖一生短暫但是卻先后接觸并學習了阿拉伯文化、中國和印度文化、尼采的哲學思想和威廉?布萊克的文藝思想。這樣融貫東西的人生體驗造就了他對人生的深刻理解。1923年出版的《先知》就體現了他的深邃哲思。主人公先知阿穆斯塔法(Almustafa)即將離開阿法利斯城(Orphalese)航行遠方,離別前他將關于愛、婚姻、死亡等的智慧向眾人娓娓道來。

黃少政和華云都是當代譯者,二者都偏愛“古典”詩文的翻譯與研究,但他們都是體制外翻譯者,一直在憑著對翻譯事業的熱愛鉆研著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對紀伯倫的精妙詩歌十分推崇。(黃少政, 2012, 尾頁)由于自“冰心本1931年問世后,筆者[此處指黃少政]收集到的所有譯本都因襲了冰心本的兩大弱點:思想感受力和語言感受力極為貧乏,使得目前的譯本存在普遍的通病:語言蒼白、語沓氣泄、平庸至極”,“根本沒有譯出應有的如虹氣勢、節奏鏗鏘、莊嚴高貴、清晰生動的所謂‘紀伯倫風格’”,于是他推出了與華云的合譯本,力圖擺脫“冰心開創的欠譯、死譯傳統”,“還原其隱藏在‘圣經般簡潔’文字后面的屬靈母題和宗教意蘊,復制出原文鏗鏘的內在節奏和強大的‘圣言’語氣、韻味及其吟誦特質”。(黃少政, 2012: 2-15)筆者將在下文對該譯本進行分析,考察該譯本是否有效傳遞了原文的語言風格。

二、《先知》對圣經文風的因襲

《先知》既以“先知”命名,這本身就是對圣經的一種致敬。《先知》不僅形式上跟《新約》中的《馬太福音》(Matthew)的結構類似,都是28章,在體裁上采取圣經中“先知書”的體裁形式,即先知無不宣稱自己在轉述上天傳來的神的話,強調自己信息的神圣來源是神(趙寧, 2011: 1),對話總是眾人疑問先知解惑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語言的詞匯、句法和修辭上具有類似圣經的文風。在圣經的眾多版本中,《欽定本圣經》是影響最為廣泛的版本,它保留了廷德爾本圣經的語言特色。這種語言特色被后世研究者稱為“圣經般的簡潔(Biblical Simplicity)”,它的特點是敘述直截了當,少用抽象的議論;節奏上輕重音交錯,排比結構較多;不用抽象的長詞,大多是表示具體動作、具體事物的詞,沒有過多的形容詞、副詞修飾或渲染。(侯維瑞, 1988: 382)此外,由于古代經文是口口相傳,譯文是否朗朗上口,應該作為譯經成敗的關鍵。(馮象, 2013: xvii)而《先知》正是繼承了這種直白簡約、朗朗上口的文風,才能贏得廣泛的讀者。

三、圣經語言風格的再現

1.詞匯特征

詞匯是組成意義的磚石,譯文是否直白、清晰首先體現在詞匯層面。在詞義的選擇上,黃少政、華云譯本(以下簡稱黃譯本)相對于冰心的譯本更靈活而具體,厘清了許多晦澀之處。紀伯倫的原文中有很多抽象的意象,冰心仍以抽象的形式翻譯出來,并加雙引號以區別,例如:Life―“生命”, children of space―“太空”的兒女,ether―“以太”, giant self―“大我”。而黃譯文總是試圖將抽象的含義具體化、清晰化,沒有加雙引號,譯文分別是:生命、宇宙的子民、大氣/以太之氣/天地間、自己的神性。值得一提的是,原文中多次出現“ether”,冰心每處的譯文都直接音譯,但是黃譯本各處都翻出了不同的含義。其次,從詞類轉換的角度來看,黃譯本比冰譯本更不受原文詞類的拘束,常根據行文需要轉換詞性。例如將“laugh”譯成 “笑聲”而不是 “笑”,將“shield”譯成 “對付”而不是 “盾牌”,將“great”譯成 “偉人”而不是 “偉大的”。這樣靈活、具體而不拘泥于原文字形的翻譯有利于實現圣經般直白、清晰的文風。

另外,黃譯文就意圖通過對詞匯的錘煉使譯文更具有節奏感,讀來鏗鏘有力。

例:And what desert greater shall there be than that which lies in the courage and the confidence, nay the charity, of receiving?/And who are you that men should rend their bosom and unveil their pride, that you may see their worth naked and their pride unabashed?

冰譯:還有什么德行比接受的勇氣、信心和善意還大呢?/有誰能使人把他們的心懷敞露,把他們的狷傲揭開,使你能看出他們的價值和無慚的驕傲?(冰心, 2012: 43)

黃譯:一個人居然有勇氣和信心接受你的施與,這是何等的無量大德!/你有何德何能,居然能叫人們曝露自己的胸膛,解開自己的狷傲,讓你把內心和自尊看得真真切切?(黃少政, 2012: 73)

四字格在黃譯文中運用頻繁,其他還有喃喃低語、柔情似水、此消彼長、嚴防死守、蕩然無存、食不果腹、巧言令色、大快朵頤、游手好閑、卑躬屈膝、波瀾不驚、啟憤發悱等。顯而易見,黃譯文不僅清晰地表達了原文的涵義,而且漢語四字格的運用使黃譯文讀來更朗朗上口,符合宗教文本易于傳誦的特點。再者,黃譯文的四字格常頗有佛教意蘊,使譯文更有莊重典雅的宗教氣韻了。

2.句法特征

英漢句子組合方式不同,英語句子就像葡萄串,是形合;中文句子像竹林,是意合。因此,如果硬邦邦按照原文的句法來譯,譯出來的句子肯定有讓讀者陌生的地方。相比冰心的亦步亦趨的譯文,黃譯文多處將句子拆譯、合譯、重組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使譯文更順暢,涵義更清晰。

⑴Then the gates of his heart were flung open, and his joy flew far over the sea.

黃譯:一陣驚喜掠過心頭。(黃少政, 2012: 56)

冰譯:他的心扉砉然地開了,他的喜樂在海面飛翔。(冰心, 2012: 5)

⑵For to be overmindful of your debt, is to doubt his generosity who has the free-hearted earth for mother, and God for father.

黃譯:一個人急于報恩,近于在質疑施與者的慷慨。真正的施與者都有大地為母、奉主為父的大慈大悲,超凡入圣。(黃少政, 2012: 73)

冰譯:因為過于思量你們的欠負,就是懷疑那以慈悲的大地為母、以上帝為父的人的仁心。(冰心, 2012: 43)

⑶Almustafa, the chosen and the beloved, who was a dawn onto his own day, had waited twelve years in the city of Orphalese for his ship that was to return and bear him back to the isle of his birth

黃譯:先知穆斯塔法,被人譽為時代的曙光,來到阿法里斯城,轉眼十二個年頭過去了。此時正在等船,載他回到故鄉的島國。(黃少政, 2012: 56)

冰譯:當代的曙光,被選而被愛戴的亞墨斯達法(Almustafa),在阿法利斯(Orphalese)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等他的船到來,好載他歸回他生長的島上去。(冰心, 2012: 5)

上文例句中⑴為合譯句,⑵為拆譯句,⑶為長句重組句。當然,為了使譯文明白曉暢,黃譯本在有些句子(例⑵)可能會比冰心直譯的譯文增了一定的字數,但是其他句子的凝練 (例⑴和例⑶)使譯文總體上達到一種平衡。句子形式上的變化或字數的增減是在英漢語轉換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情況,這是由英漢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不同句子組合方式所決定的。黃譯文為了有效通暢地傳遞原文的信息和宗教氣韻,在譯文中進行一定的變形,對于讀者來說是很有利的。

3.修辭特征

修辭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感嘆和反問就是常用的修辭手段,用以提高語言的生動性,增強感染力。黃譯文譯者幾處將原文的問句譯成感嘆句(如本章第一節的例句)或將陳述句譯成反問句(如下)。

例:Then I shall stand among you, a seafarer among seafarers.

冰譯:那時我要站在你們中間,一個航海者群眾的航海者。(冰心, 2012: 5)

黃譯:然后,我就會棄岸登船,我不也是一位浪跡天涯的水手嗎?(黃少政, 2012: 56)

感嘆和反問的使用增加了譯文的感彩,一位滔滔陳詞、普度眾生的先知形象不禁躍然紙上,與氣勢鏗鏘的四字韻一道,使莊重典雅的宗教氣氛油然而生。

總結

譯者在譯文中傾注什么,往往是譯者讀出了什么。黃少政與華云讀出了《先知》中濃郁的圣經文風和宗教氣息,因此在譯文的詞匯、句法、修辭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再現這些特色,期望在讀者中引起共鳴。然而在傳譯的過程中,限于英漢語人士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本身的不同,不得不做出了許多調整,其功與過還有待讀者自己評判。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指導老師:馬蕭

參考書目

[1] 馮象. 摩西五經 [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2] 侯維瑞. 英語語體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88.

[3] 紀伯倫著, 冰心譯. 先知?沙與沫 [M].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2.

第2篇

老師說:“人的一生如果活八十歲,就由二十五億二千二百八十八萬秒的十位數組成。你知道你在這十位數中提取了幾位數嗎?”

我是一個有些自負的人,在第一次參加的成功訓練中,有一個課程是“認識自己”,老師說:“我們大多數人知道這個世界,卻唯獨不認識自己……”我當即舉手,說:“老師,我認識我自己,我知道我想什么,要什么。”老師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叫什么名字?”“ 李藝林。”我答。“你多大年紀?”“5歲。”我答。你別笑,訓練中老師要求我們放松自己,放掉身上所有的包袱和解除滿身的束縛,回到天真的童年――5歲。老師又輕輕地笑了:“很好,那么你的血型?”“O型。”我答。“O型血有什么特質?”我答不上來了。老師又再次輕聲笑著,示意我坐下,對全場幾百人說:“你不知道了,所以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照鏡子。”

照鏡子的游戲是每人找一個褡襠,面對面,你當他的“鏡子”,他當你的“鏡子”,上半部讓我們真的像5歲小孩,一人做各種怪動作,另一人就模仿,每個人笑得很開心;余下來便甲乙兩個站好,互相找優點、缺點,以找優點為主,贊美對方,每個人也覺得很好玩, 仍是笑;可到下半部,當在音樂、燈光和老師的引導下,閉著眼睛,每人腦子里都放了一次“電影”,當大家找回了自己過去的種種不足,甚至開始懺悔以往的過錯和罪責,眼睛里便閃動著淚花、臉上便流淌著淚珠。我也哭了。我這一次是在沒有任何生理痛苦和心理苦楚時哭的。

奇怪嗎?

使我淚流不止的原因是,在閉著眼睛的過程中,我聽老師給我們仔細地算了這樣一筆賬。老師說,這賬其實是作家謝冰心80歲生日那天算的。

他說:“80×365=29200,

29200×24=700800,

700800×60=42048000,

42048000×60=2522880000。 ”

老師說:“人的一生如果活八十歲,就由這十位數的秒組成,而現在你已經提取了許多時日,在你生命庫存中也許只剩下九位數、八位數,甚至更少。我不敢斷定你是否功成名就,但我敢說,在這里的每一位沒有像作家這樣給自己算過賬,沒有哪一位能準確無誤地把自己過了幾位數說出來,也就是說,沒有人真正認識自己;我還敢說,在這里的每一位,年齡最小的也有二十多歲,所以,你剩下的時間并不多,而你要做的事卻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的很多人在買菜的時候,在消費的時候,在經營店鋪的時候,把賬算得很細,幾元幾角幾分,可人生也是經營,為什么我們不認真地算一算人生這筆賬呢?”

……

那一年,我正處在而立之年,如按“謝冰心原理”80歲計算的話,我應該是活了10950天――946080000秒。而具體到我那天的時間10月14日,在10950天里,還要加上314天。

生命其實很短暫,請珍惜每分每秒!

第3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趣味性教學 教學研究

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突出了趣味性這一方面,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程度,讓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更加投入,從而推動教學工作深入開展。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一、語文趣味性教學應當補充生動信息作為基礎

語文教材中所蘊涵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師如果簡單依照課本進行教學,課堂信息容量就必定無法滿足要求。正確的方法是通過多種手段對課堂教學信息容量進行拓展,以教材為依托構建豐富的感覺印象,從而實現活躍課堂的目標。例如在《冰心詩四首》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了冰心這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介紹了她一生情系少年兒童成長的可貴品質,介紹了她創作的主要作品,通過這樣的介紹讓學生對冰心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深刻研讀冰心的作品也做好了鋪墊。再比如《凡爾賽宮》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了凡爾賽宮富麗堂皇的景象,以圖片信息資料作為補充,讓學生對凡爾賽宮具有全面的直觀的感知認識,這對提高教學分析理解的有效性幫助非常明顯。在《神舟5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學中,筆者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神舟飛船研制的歷史、當前取得的成果、具有的積極意義,對學生普及了航天航空知識,為課堂教學的深入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語文趣味性教學應當激發學生課堂參與激情

初中語文課堂應當是生動活潑的課堂,趣味性不僅體現在信息的生動豐富上,還體現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等方面。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要求參與的欲望比較強烈,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研究,將學生的這一思想特點有效運用于教學工作之中,搭建平臺、設置線索讓他們參與探究,教師著重發揮啟發引導作用,讓更多的教學疑難點突破交給學生和學習合作小組完成,這是提高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抓手。例如在《背影》教學中,筆者沒有直接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出現了幾次背影,每一次背影出現的情景是怎樣的,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情感。通過4次出現的背影幫助學生理清3個文章脈絡,把握了文章的寫作手法,同時也深刻感悟了其中的思想情感,有效幫助學生實現了學習目標,突破了重難點,培養了合作研究和思維分析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只要有了積極參與的平臺和機會,學習積極性就能夠被有效調動,和教師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大大增強趣味性。

三、語文趣味性教學應當同步建設語文學習陣地

提高語文教學趣味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同步構建語文學習的陣地,使學生在課堂中認真學習,課后也有研究的平臺。筆者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強化了三個方面的陣地建設,首先強化了語文趣味知識方面的陣地建設,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選取和教材相關的一些語文趣味知識,包括著名作家的生平資料、主要作品簡介、文學修辭手法等,在黑板報上開辟專欄進行編輯,定期更換,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與研究,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發揮了作文園地的作用,選取一些優秀的習作公布出來供學生觀摩欣賞,這些優秀的習作既有報紙雜志上的精美文章,又有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文,以及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難點,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習作供學生借鑒,能夠發揮授人以漁的作用。另外,筆者鼓勵學生編輯手抄小報,以語文學習經驗技巧為專題相互交流切磋,推廣一些好的學習經驗方法,比如怎樣背誦文言文,怎樣快速高效地開展閱讀分析,等等。通過這樣的語言學習陣地、立體化的學習活動,使語文學習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四、語文趣味性教學應當發揮競賽活動的促進作用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是競爭欲望和自尊心較強,他們渴望在班級與同學中展示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采取學習競賽活動可以搭建平臺,讓學生比一比賽一賽,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競爭欲望,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筆者在語文學習競賽活動安排中,首先突出了內容的選擇,與教學同步設置一些競賽活動,包括文學常識搶答賽、課文背誦競賽、古文翻譯比賽、口頭作文演講比賽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習活動中需要鞏固加強的內容,或是存在的難點。通過競賽方式讓學生提高積極性,在相互競爭的氛圍中提高自我,實現了趣味性教學的目標。另外,在競賽規則上進行了調整,并不是全班同學一起進行競賽,而是劃分成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競賽,這樣大家面對的競爭對手都處于同一起跑線,公平地開展競爭。分層競爭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欲望、競爭意識,讓整個語文學習活動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五、語文趣味性教學應當彰顯課外資源補充功能

語文趣味性教學既包括課堂教學又包括課外活動,其中課外活動資源是重要組成,教師應當將課外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興趣程度。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重難點和興趣愛好組建一些興趣小組,將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鞏固任務放在興趣小組活動中進行。興趣小組活動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與教學活動一脈相承。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既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又為他們寫作活動積累生動的素材,使學生在作文創作中有話可說,有深厚的情感可以表達。無論是語文興趣小組活動還是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都能夠給繁重的語文學習活動帶來勃勃生機,學生在參與的積極性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同時也讓學生的身心狀態得到了調節,有利于學生更加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趣味性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廣大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深入研究,為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公示語;翻譯現狀;翻譯語料庫

一、陜西省公示語翻譯現狀調查

公示語是“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公示須知內容的語言,它包括標志、指示牌、路牌、標語、公告、警示等等”[ 1 ]。筆者以陜西西安旅游景點為主要考察對象,通過分析公示語的翻譯情況,總結出陜西省公示語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

書寫不規范

以西安火車北站檢票口的指示牌上的翻譯為例,中文標識“如果您持有紅色普通車票,請您由閘機旁邊的人工檢票通道進站。”英文翻譯“The passengers, who hold the redordinary ticket, please enter the station through themanual ticket check pass, next to the automatic machine.”可見,劃線部分的單詞在詞典中不存在,根據原文,筆者發現,兩個單詞均由不同的詞粘連到一起,應該在詞與詞間添加空格。無獨有偶,在曲江遺址公園的一處草坪上立著這樣的標識牌:“請勿攀爬”譯文:“No clim bing”。筆者認為,上述錯誤很可能因制作指示牌的工人不認識英語及制作過程中監管不利造成的。

(2) 誤譯

再以曲江遺址公園一處公示牌為例:“坡陡路滑,注意安全。”譯為“Steep slope slippery Safety”。分析譯文可知:格式上大小寫不統一,意思上并未傳達出原文的正確含義,也沒有發揮公示語的提示。建議修改為:Caution! Steep Slope and Slippery Road.

在西安城墻有觀光游覽車出租處,是這樣翻譯的“Tour Service on the city wall rent of (Bicycle, Tri-cycle and scotter)”。譯文中除有語法錯誤及劃線單詞的拼寫錯誤外,筆者認為標語就在城墻上,沒必要把“on the city wall”翻譯出。建議保留標語的簡潔明了的特點,譯成:Tour Service(Bicycles and Tri-cycles for Rent)。

(3) 翻譯中信息傳達不全面

以曲江寒窯遺址內有關“寒窯遺址簡介” 的譯文為例:

“傳說唐朝末年,長安城中有位顯赫人家的千金王寶釧,在繡樓上拋繡球擇婿,結果拋中了寒酸的薛平貴。

It is said that at the end of Tang Dynasty, Mrs. Wang Baochuan, the daughter of a high rank official in Chang’an City, threw the colored silk ball to choose her Mr. Prince Charming Poor Mr. Xue Pinggui fortunately caught the lucky ball.”

關于“繡球”的翻譯如劃線部分,筆者認為僅僅把“繡球”的外表及材質描述出來是不夠的,因為這是中國傳統婚俗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建議采用“直譯加注釋法”既是在劃線譯文后面加上括號簡要介紹繡球的文化意義。筆者試譯: the colored silk ball (It’s one of symbols of 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 in ancient China, which was commonly used by girls from respectable families to choose their Mr. Right.)

語法錯誤

筆者發現西安市內的一些商鋪名稱的英文翻譯也存在著問題,例如某個米旗蛋糕分店的門頭上赫然印著“enjoy delicious enjoy life”。 “enjoy”是及物動詞,后接名詞或動名詞, “delicious”是形容詞,因此本句語法錯誤屬詞性誤用,筆者建議改成名詞形式“delicacy”。再如:曲江一處景點介紹: “史載,上巳之時,曲江池畔(pan),百花次第盛開。”其譯文是“Hundreds species of flower would bloom on the bank of Qujiang Pool on the third day of third lunar month.”可見,劃線部分的數量詞表達錯誤,建議改為:Hundreds of species of flowers。

中式英語

在西安某超市的煙酒專柜上寫著“名煙名酒”譯成“Name Smoke Wines”,讓人費解。 “名”意為“著名的”,譯成 “name”(名字)確實不應該,且“smoke”一詞更加荒唐。建議修改成:Famous cigarettes and wines。在公示語翻譯中存在很多類似依照漢語思維,一對一死譯的例子,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則因為譯者不懂得英漢語言的差異,是位門外漢;另一方面很可能因為是機器翻譯。西安某高校食堂在開學之際掛出了這樣的橫幅:“西三食堂翹首歡迎您!”譯文“West three canteens eagerly welcome you!”不懂中文的外教讀了,會誤以為在學校西邊有三個食堂。關于“西三食堂”的翻譯,筆者借鑒北京馬路標識牌上“西二環”的譯文“West Second Ring Road”,將其修改為:West Third Canteen.

拼音譯法無注解

“金緣閣”位于寒窯內,是一座以川菜為主的4星級酒店。取此名是借《紅樓夢》中的"金玉良緣",有美好姻緣之意。關于專有名詞的翻譯,為保留源語文化,一般需要拼音,但如果有蘊義的話,需要加注解。筆者建議此處改為:Jin Yuan Ge (A Restaurant for Enjoyable Courtship)。

“思夫亭”位于寒窯內,據說當年王寶釧在寒窯苦守十八年期間,常坐在一塊石頭上思念丈夫,夫妻團聚后,薛平貴被妻子這份情意所感動,為此石取名為冰心石。后因戰亂,冰心石不幸遺失。1984年修復寒窯遺址時,人們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來代替“冰心石”,并取名為“思夫亭”。若僅用拼音翻譯,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西方人無法了解此亭子的寓意及所發生的故事。筆者建議改為:Sifu Ting(Pavilion for Missing Her Husband)。

二、改進翻譯現狀的建議

為了規范陜西省公示語翻譯市場,準確且較全面地傳遞公示語的信息,使外國友人在欣賞西安風光的同時能夠了解歷史文化,提高西安的國際知名度,我們有必要規范公示語翻譯標準,提高翻譯質量。這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翻譯現狀的建議:

提高翻譯人員的綜合素養,提高翻譯質量。由以上西安市公示語翻譯現狀可

見,很多錯誤都是因翻譯人員的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知識不全面、工作態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的, 嚴重影響了翻譯的質量。建議對西安市的公示語進行大規模翻譯前首先應對翻譯人員進行公示語相關知識的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核篩選方能從事翻譯活動。

建立本省公示語翻譯語料庫。語料庫是承載語言知識的基礎資源,是在語言

的實際使用中真實出現過的語言材料。本課題組成員計劃通過對陜西省公示語及譯本的搜集,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試譯,后經過專家校核,形成最終語料庫以備學習者查詢或使用。

通過公示語翻譯語料庫的建立,形成一套規范的公示語翻譯標準,并將其推

廣到陜西省各大高校、翻譯公司等相關單位學習,有助于快速規范公示語翻譯市場。

三、結語

2009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

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為早日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當然也需要通過西安的強勢產業---旅游業的發展來拉動經濟、拓展與國際接軌的領域。而目前,公示語翻譯(包括景點翻譯)市場不規范誤導了游客甚至嚴重影響了西安的形象,這對于西安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本文通過分析公示語的翻譯情況,總結出陜西省公示語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對一些錯誤的譯例進行修改或重譯;但是僅憑筆者及所在研究團隊的努力是不夠的,為此筆者提出了以上幾點建議期望對陜西省公示語翻譯有幫助。

參考文獻:

[1]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中國翻譯,2006(06).

[2]呂和發.公示語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第5篇

內容簡介:

《獨自閑行》是作者傅光明繼獲得首屆冰心散文獎的散文集《書生本色》之后的第三本散文結集,可分如下幾輯:一是由對明清幾大文學名著“水滸”“三國”“西游”“紅樓”“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的解讀,來抒寫對文人小說與文人命運的感性解讀,視野開闊,頗有新見;二是對魯迅、老舍、季羨林、周汝昌等現代作家及學者的學術理解,亦常立一家之言;三是亦散亦雜的情感抒懷,尤其“歲末感言”系列,獨有韻致;四是對由“百家講壇”而引起的大眾文化現象的反思。

經典掠影:

《周易》神亦不神,它全部的關鍵、核心都在一個“易”字上,英語世界把“易”譯為“Changes”,意為這就是一部關于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的書。什么變化?簡言之,就是陰陽變易。乾坤調和,才有萬事萬物的生生不息。所以,“和”的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價值觀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故宮里皇上主政的大殿叫“太和殿”,“太和”即取自《周易》。人的內在肌理也有陰陽,這便是傳統中醫的學問,人自身的陰陽調和,身體自然就是健康的。家與國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

深度解讀:

《獨自閑行》是本W者散文,它更見才情,更活潑,更有趣味。它又比很多學者散文更多作家本人的個性,習性,脾性。比如,“歷史從來不是僵死的,它只是沉沉地睡著了,有著幾乎聽不到脈搏的跳動和輕微的喘息聲。掠美陳平原先生的話,它需要觸摸,才能進入。”又如,“我清晰而深刻地記得《藝術的故事》第九章《戰斗的基督教》起首那句簡單而深邃到漂亮的話――‘日期是不可或缺的掛鉤,歷史事件的花錦就掛在這個掛鉤上。’當歷史過去以后,宿命地想,歷史事件發生在哪個日期里,似乎就是早已注定、不可更改的。”像這樣有見地而不失漂亮的話,在《獨自閑行》中還有很多。

纖合度是女性美麗的理想境界,也可以借用來概括一種文章風格。《獨自閑行》所呈現的詩性智慧,既沒有哲學、美學書籍的抽象與枯索,也沒有一般散文,特別是一些家長里短散文的情感泛濫。這就像一個美人,增之一分則太肥,減之一分則太瘦,在肥與瘦之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平衡。《獨自閑行》在論文與散文、思想與情感之間達到了美妙的平衡,是一本感性與理性兼備的散文集,是一本具有清明的理性,又如話家常,親切溫暖的書。從前述引文中我們是不難得出這樣的感受的。即使在非常家常的歲末感言里,寫到最感人的作者與韓秀的結緣和相互支持時,作者也只是用很知性優美的語言,如“秋思韓秀”來表達。寫到妻女,有愛,有親情,但也多與文學,藝術,寫作,精神生活有關。作者對于“度”的把握恰到好處,在情感的流露與節制,在思想的深入與淺出方面收放自如。讀這樣的書,不僅可以提升讀者對于文學的品鑒能力,也能滋潤讀者的心靈世界、情感世界。

――《豐沛人性與詩性智慧》

第6篇

讀查一路的美文是一種享受。篇幅簡短,卻給人沉甸甸的感覺。這是因為他的美文筆觸細膩,表現深刻,訴說一種情懷就能動人,揭示一種哲理就能悅人。品味查一路的美文,你能感受到其作品鮮明的時代氣息、非凡的觀察能力和靈活的表達技巧。

【作家簡介】

查一路,安徽懷寧人,生于1968年,研究生畢業,高校副教授,《讀者》雜志簽約作家,搜狐網“中國時事評論員”,千龍網“特約撰稿人”。迄今為止,在《散文》《青年文學》《讀者》《大公報》《臺灣日報》等海內外數百家華文報刊發表作品2000余篇。數百篇文章被收入百余種圖書,獲各種文學獎項多次。出版隨筆集3本,其中《一條裙子的勵志版本》一書,獲“2009年冰心兒童圖書獎”。有作品收入中學課外閱讀教材,多篇文章作為中、高考閱讀材料。

【美文】

身后的目光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門邊,說了聲:“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發來的短信:“你太令我失望了。”我相當意外,我做錯了什么呢?

電話打過去,妻子說:“剛出門,你就把門砰的一聲關上了,這聲音讓人聽了,心里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應該目送她離開,一直到看不見為止。離家的人,總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別的目光牽得很長,而一聲門響,如何不讓離人失意?

人到中年,內心變得脆弱。讀龍應臺的《目送》,竟然讀出了幾許傷感。她在文中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身后的目光,距離只有一小段,卻是最令人愁腸百結的空間。中年,人生有了點秋涼的感覺,有許多詞在心里變得沉甸甸的。比如,離別,縱然不是時空上的“若干年后”與“千里之外”,幾天的別,幾里路的別,也都有足夠的分量。

母親來了,又要回她居住的城市去,送她到車站。當她轉過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無奈,卻無法寬慰老人家深埋在內心的蒼涼。看著車子啟動,離去,在視線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寬慰母親的心?我只能送給她我送別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別的目光帶走,帶到所在的城市,慢慢憶起,慢慢回味。

兒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經過一個操場去他的宿舍,揮手告別,我突然意識到,他已是只離巢的鳥兒了。今后上大學、工作,我們會聚少離多,我和他的緣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站在那里,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親人等與自己有緣的人,在大多數的時間里,注定要離開,背影成了一枚枚紀念章。對離別的人,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是,把送別的目光真摯地送給他。離別,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飛奔的車輪。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訴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戀。

(摘自《廣州日報》)

第7篇

老舍簡介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后不久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冰心曾這樣贊嘆過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傳神生動的語言,充分地表現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風光;充分地傳達了北京勞動人民的悲憤和辛酸,向往與希望。”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區小楊家胡同的一個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喪父,生活清苦,讓他從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對母親也是特別的孝順。讓我最佩服的,還是他的堅貞不屈,堅不可摧的頑強意志。當他面對著兇殘、毫無人性的敵人、黑暗的腐敗社會的時候,他從沒低頭,不被壓抑住,堅決與他們抗爭。他以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沉重的代價,為人民寫了一本本充滿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扛鼎之作。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的時候,書上介紹說,那時,祖國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難。老舍一個文弱的書生,但他用筆做武器,著寫了《劍北篇》,里面熱情地贊頌了邊疆軍人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戰到底的決心。在這場戰爭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

老舍是個廣交益友的人,雖然他自己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大作家,但他不妄自尊大,和許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茅盾、張恨水、豐子愷等。他們在一起,不恥下問,一起探討文學方面的瑣事,老舍幽默生動的語言,讓大家都理所當然地喜歡與他交談。

第8篇

摘要:短信詩歌是新世紀近十年來網絡時代與信息時代的產物,可以看作網絡詩歌的延伸。在形式上,短信詩歌與五四時期的小詩相似,然而同中有異。本文試圖通過對其文學內外部特征的比較,來反思當代短信詩歌所具有時代特點,并預測短信詩歌或可成為當代新詩發展瓶頸期的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選擇。

關鍵詞:短信詩歌;五四小詩;文學內部;文學外部;異同

新世紀以來,隨著手機和網絡的普及,文學的傳播有了更為便捷的媒介。其中,以短信詩歌為主的短信文學在這個信息與網絡結合的時代應運而生。這一文學形式具有新事物特有的適時性和局限性,然而隨著近十年的發展,短信詩歌已經逐漸擺脫熱鬧誕生時的青澀與粗糙,安靜地成長與成熟起來。縱觀中國現代詩歌史,不難發現短信詩歌與五四時期小詩的諸多相似,因此,將二者納入歷史的發展中來對比異同,可以更為準確地把握當代短信詩歌的特點,更好地明確其價值。

一、文學內部的貌合神離

首先,在形式上。短信詩歌和小詩在篇幅上都很短小,這是它們最為直觀的共同點。然而小詩的篇幅是五四時期的年輕詩人受泰戈爾和日本俳句的影響后,借鑒國外文學的自覺選擇;短信詩歌是受手機屏幕的限制,被動將詩歌限制在一定的字數內。因此,主動創作小詩是詩人情緒和哲思即行即止的自然流動,而被動壓縮的短詩必然會導致詩人有意與無意間對情感和詩意的壓抑控制,使得表達復雜情感或哲思時難以深入透徹。此外,短詩的平臺是當前最為普遍和快捷的手機網絡,小詩在當時的平臺是文學期刊或報紙副刊,同樣也是當時最為流行的傳播方式。然而,虛擬網絡與紙質刊物相比仍有很大區別。盡管網絡更為快捷,但短信快捷也帶來了“快餐文化”的弊病,詩歌的文字表述在虛擬空間里的保存時間極為有限,正如一秒更新的手機微博,沒人關注則會很快被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掩埋。而手機的個體性與閉塞性使得短信詩歌很難形成一個自己的陣地,因此,也難以形成流派,以及文學爭鳴,也就無法像小詩那樣在刊物中有一個詩歌專號,難以擴大影響力。所以有學者指出,“只有使其從手機上走到紙質媒介,才可以把這種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固定下來,使之具有保存性和長久性”①。

其次,在內容上,短信詩歌盡管引發了全民創作的熱潮,卻也存在泥沙俱下的弊病。先看五四小詩,當時小詩的創作群體均為其時已有一定名氣的具備較高學養的作家或學者,如冰心、宗白華等,由此詩歌選取的內容也多為人生哲理或宇宙思索,在藝術技巧上更廣泛吸取了古典詩歌的營養并受到了國外如日本俳句或泰戈爾詩作的影響。而短信詩歌的平臺多為虛擬網絡,其作者多為普通網民,水平參差不齊,也沒有專業作家的創作態度認真,知識結構也多受限于一般教育,沒有主動吸收古文或西方文學的意識。這些使得短信詩歌的內容過于大眾化與通俗化。當然我們不排除五四小詩也有類似問題,如梁實秋便批判過“把捉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詩意,選幾個美麗的字句調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積月聚的便成一集”,②的創作現象。再看當代網絡上的“流行經典短信詩歌”:“對我來說/你是黑暗中的燈泡/饑餓中的面包/冬天里的棉襖/夏天里的雪糕/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寶”。很顯然這里并沒有詩歌應有的審美價值。再看首屆短信詩歌大賽的獲獎作品,《自由》(作者:胡佑軍):“我把/一個氣球充滿氣/然后/拍破/傾聽空氣重獲自由的聲音。”盡管這樣的詩較之前者明顯更有詩意,但離開手機這一平臺,我們很難發現這些詩歌與傳統紙質詩歌的文學本質有何差異,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而必須在文辭上更加精煉而已。同期刊發表詩文的必要審核相比,在缺乏規范的網絡世界,人們享有平等的發表言論的權利,但是短信詩歌的這種特點也使得“它注定要成為最大的電子垃圾制造廠,而要在這個電子垃圾場中不斷亮出耀人眼目的東西并不容易”。③

二、文學外部的同中有異

盡管文學內部的比較得出的多為短信詩歌的劣勢,但在文學外部的環境上,短信詩歌自有其生存空間。首先,小詩處在新詩詩體重建的關鍵時期,對自由詩過于散漫和傳統格律詩的陳舊落伍進行了調整,使得小詩既保留了傳統的意象和詩意,又在形式上有現代風格,是為過渡的產物。而短信詩歌同樣在當代詩歌日趨邊緣化的困境中出現。與五四時期或80年代的詩歌輝煌時期相比,一方面,當代詩歌缺少讀者,另一方面,當代詩歌缺少足夠的社會地位,詩人沒有經濟來源做支撐,這些都使得短詩以其獨特的姿態在夾縫中成長起來。

至于五四小詩的命運,正如朱自清所評,“《流云》出后,小詩漸漸完事,新詩跟著也中衰。”④的確,1925年后,冰心、宗白華等小詩作者很快就不再創作小詩。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小詩自身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當時的社會現實并不是小詩的理想土壤。那么,與小詩極為相似的短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是如同小詩一樣在詩壇上曇花一現,還是能夠繼續成長,在詩壇站穩腳跟,這需要進一步對其性質進行定位。

而針對短信詩歌的性質,葛紅兵曾較早提出“次文學”的觀點,認為其“雖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卻很有可能會成長為網絡文學的另一個同胞兄弟。”⑤如果說小詩的最終式微是由于后期的生存困境,那么短信詩歌與小詩的最大差別在于,短信詩歌的困境正是其成長的必要條件。她如同一個石縫中的野草,隨處生長,生命力頑強,雖然不能移植到溫室中,但也需要必要的合理培植。然而,作為以虛擬網絡為平臺的短信詩歌,要真正確立位置,需要有多種流派的爭鳴,以及隨之而來的代表詩人,詩歌陣地,詩學主張,創作特色的總結,以及后期出版詩集,而這些對于短信詩歌來說無疑有很大難度。

短信詩歌作為新興的文學形式,或許是繼網絡之后,詩歌新的生命力的延續。因此,合理利用與開發短信詩歌的平臺,將實現詩歌與大眾之間的近距離傳遞,從而擺脫90年代詩歌“邊緣化”的危機。但是,大眾的定義仍是一個問題,詩歌如何保持其獨立性以及自身的價值,而不是淪為媚俗化寫作,口語化寫作,垃圾詩歌,下半身寫作的低俗,這是網絡詩歌的前車之鑒。短信所具有的便捷、簡短和強制性特點將極大的擴大詩歌的受眾。從而,短信詩歌在合理引導大眾審美趣味方面,會比網絡詩歌更為有力。

三 結語

新事物的誕生與立足總是充滿艱辛。從得到正統詩刊認可的2002年至今,短信詩歌在爭議中已經走過近十個年頭,十年來對于短信詩歌的評價始終褒貶不一,普遍認為其盡管在書寫方式上有所創新,但沒有改變詩歌的實質,無法真正確立自身在詩壇的位置。誠然,在詩壇中到底處于怎樣的位置,或說其價值到底如何,在歷史長河中,短短十年仍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綜上,短信詩歌可以看做網絡詩歌和五四小詩的綜合,或可稱其為網絡小詩。理想的網絡小詩應該既有網絡詩歌的大眾化優勢,同時也應有小詩的藝術水平,這些需要利用短信的手機平臺特點進行合理規范,同時需要詩壇主流話語的引導,更需要短信詩人的自覺追求。如果能夠做到這些,相信短信詩歌將不會淪為電子垃圾,同時也不會如小詩一般失去存在土壤,從而在詩壇上為自己開辟一片廣闊的領域,也為新詩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更為開放的選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參考文獻:

[1] .論媒介時代新詩的裂變.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05.

[2] 梁實秋.繁星與春水.黃影編.當代中國女作家論,上海光華書局.1933.

[3] 陳紅蓮.淺談短信文學.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第4卷第3期.2005.

第9篇

關鍵詞 語文閱讀 現狀 策略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想讀

1.建立班級圖書角

有些學生自己家里的書不少,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書帶到班級來,建立班級圖書角,大家交換閱讀。

2.保障閱讀時間

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青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為他在以后的文學創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沒有整塊的時間,就用零散的時間,讓學生學會擠時間讀書。讓大家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每天抽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

3.營造家庭環境

學生課外閱讀,很多時間應該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環境,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每次開家長會,我們要向家長介紹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共同閱讀,或者在孩子讀完一部書后,給自己講主要內容,或者家長和孩子比賽讀書等。

二、激發興趣,使學生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么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用“興趣”“樂趣”這兩把“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步入知識的殿堂。具體做法是:

1.巧借連環畫

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以學生耳熟能詳的事物來引導,而“連環畫”則是學生中最受歡迎的課外讀物。

2.榜樣引路

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高爾基、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同時教師挖掘本校、本班學生與書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績,及時表揚班里喜愛閱讀、學習進步較大的同學,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自我需求的趨向,從而敲開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之門。

3.開展活動

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①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②習作、出墻報。③開展讀報活動。根據讀物內容排練文藝節目等。

三、授予方法,使學生會讀

語文課就要求教師“致力于‘導’”,并且“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師教授之謂也。”(葉圣陶語)然后讓學生用課上學到的學習方法去指導課外的閱讀實踐。

1.思讀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能喚起注意、啟迪思維,而課后提示的思考題又是文章的重點,帶著課后的問題讀書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2.精讀法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地閱讀、仔細地品味,從作者的篇章結構,思想情感中,體會到學習的方法。

3.泛談法

對所讀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讀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視全文,了解內容大略,尋找作者的觀點,了解作者的思想。

四、推薦讀物,使學生多讀

小學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別能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可以選擇有益的讀物介紹給學生。選擇讀物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薦的書籍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符合教育方針和時代的需要。小學生識別能力差,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閱讀思想正確、健康的作品。(3)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小學生一般最喜愛閱讀故事性強的戰斗故事書,教師還應介紹和鼓勵學生讀歷史、地理故事、游記和各種科普讀物、科學文藝讀物,從小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4)選擇讀物要配合小學語文教材和小學各科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最好結合教材,指導課外閱讀。(5)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宏揚祖國的悠久文化傳統。

五、培養習慣,使學生久讀

第10篇

關鍵詞  納蘭性德  月意象  拓展

 

意象是詩詞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萬千事物,由詩人詞家的精心篩選而成為抒情主體的觀照對象,經過作者情感與意識的加工并呈現在詩意的語境中,成為詩詞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并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系統。有的以月話團圓,有的象征永恒的生命和柔美的女性,月的圓缺變化還蘊涵了盛極必衰的哲理。據統計,月意象在李煜現存的31首詞中出現了13次,在納蘭性德的347首詞中出現了131次。具體表現為:

 

一、對月懷人,回首往事

李煜的月寄托的是對故國的思念和亡國的悔恨,納蘭的月包含的卻是對亡妻的悼念,雖然內容不同,但它們都包含了對往昔美好事物的追憶以及物是人非的悵恨。情感真摯,痛苦與悲寂的風格一脈相承。

納蘭在詞中,習慣于通過明月來傳達自己對于物是人非的哀傷。他與亡妻伉儷情深,見月傷心、對花濺淚,直接將妻子比喻為天上的明月,一片冰心。“斷腸明月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蘇幕遮》)詞中所寫明月依舊,人卻不在。往事浮現,黯然惆悵。離別之人,只能空見明月,心中充滿哀愁。納蘭性德的這種寫法,直接師承李煜的“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虞美人》)。

二、月是美好時光與美好事物的象征,多姿多彩

月意象的這種用法在李煜和納蘭的早期詞中都有體現。亡國前的后主,過的是偏安一隅、無盡享樂的極樂生活,夜夜笙歌,踏月歸去,特別是與小周后的愛情更是柔情蜜意。這其中月作為美好夜晚的一部分景色也被渲染上了歡快愉悅的色彩。和李煜一樣,喪妻前的容若是一個“側帽風前花滿路”的烏衣少年。那時納蘭筆下的月涂上了一層浪漫色調。這在納蘭的友情詞中有很多體現,月明如水,體現了君子之交的純潔與高貴。 

三、月是男女相思的寄托

李煜和納蘭男女相思的詞,必不可少的是對月而起。這不僅是納蘭對李煜的繼承,而應該是這兩位詞人對于傳統月意象象征系統的一個繼承。李煜寫“櫻花落盡階前月”(《謝新恩》),納蘭寫“花月不曾閑,莫放相思醒”(《生查子》)都表現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對月落淚。詞風真摯自然,寓情景以生命,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羈旅月中最愁思

作為亡國之君的李煜沒有羈旅生活,他有的只是沉迷過去,懷念故國的傷情。納蘭作為康熙的御前侍衛,跟隨康熙出巡,邊塞生活雖壯麗奢華,但對于生性追求自由的納蘭來說,個中酸楚自是無法言說。 納蘭的邊塞詞,多用“寒月”、“冷月”來抒發自己對侍衛生活的厭倦無奈以及對分隔兩地的妻子的思念,月意象包含濃厚的思鄉情誼。這是李煜的詞所沒有的。

五、以月自傷,悲情無限

                                                                               

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課題《李煜和納蘭性德詞之比較研究》(14SA0086)階段性成果。

 

納蘭的詞哀感頑艷,千古傷心。他以月自比,暗喻自己缺失的人生。如:“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蝶戀花》)此詞的重點在“缺”,在“離”。會少離多,畢竟是人生一大憾事,因此寫得悲涼凄惻。他憐月實是自傷。納蘭借月亮的盈虧表達了自己對于愛妻早亡的無奈與悲傷,他希望妻子永遠健康如月亮那般。然而自己的命運和月亮一樣,是一夜月圓,卻夜夜月缺。這是納蘭性德對月意象的發展,由于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能將自身比為圓少缺多的月亮,這種用法出李煜之上。 

六、賦月以靈性,月能體味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苦痛

李煜詞中的月是一種寄托情思的景物,沒有生命。人只能對月懷思,月卻不能體味人的心思。而納蘭筆下的月是有生命的,這一點,是納蘭性德對李煜在月意象運用方面最大的發展。納蘭說“飄零心事,殘月落花知”(《臨江仙》),月有靈性,它能知道人類那些卑微的懷念和愁思;納蘭說“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臨江仙寒柳》),月能愛人,懂得憐惜;納蘭說“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別離”(《鷓鴣天》),月是鏡子,空照離愁。難怪張草紉先生說他“顯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 

納蘭詞繼承李煜詞月意象象征意義的同時,有所拓展,融入了許多個人情感,賦予了新的生命意義,藝術手法上也有所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李后主詞,纏綿凄婉,愁腸百結,字字血淚,是“從心靈深處彈奏出的一支支人生悲歌”。納蘭性德則是哀感頑艷,婉轉凄清直追后主。陳維菘說:“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梁啟超也說:“容若小詞,直追后主。” 

 

 

參考文獻

 

[1]曾國全.李煜詞的意象分析[J].讀與寫,2015,(2):18

[2]呂菲.癡情二公子風華兩詞人[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碩士),2005,(4)

[3]李煜著,田松青注.李煜詞注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納蘭性德著,鈕君怡注.納蘭詞注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曾國全,男,生于1963年8月,四川鄰水人,西昌學院漢語言文學副教授。

    李娜,女,生于1980年11月,四川會東人,西昌學院中文教師。

稿件聯系人

曾國全  住址:四川省西昌市土城南路39號西昌學院二教區。電話:13698261109,郵編:615000

 

 

 

 

第11篇

在散亂的典章中,我們還能綴輯出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家庭,他們是來自浙江山陰(今紹興)安城村的楊家――楊越、楊賓父子。

楊越少時好讀書,生性俠義豪爽。其父楊蕃,明末曾任京口(鎮江)副總兵。明朝敗亡后,楊越散盡家產交結反清志士。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進攻長江流域,沿江反清復明的紳士紛紛與之聯系表示支持。后來鄭軍大敗,清政府追查“通海”事,楊越與祁班孫、李兼汝、錢氏三兄弟等百余人被長流寧古塔。此即轟動天下的“浙東通海案”。

我們不知道,從山明水秀的江浙到苦寒無邊的寧古塔,從慨然忠義的鄉紳到朝廷的罪孽之人,楊越經歷了怎樣的煉獄之旅。在《吉林通志》中,他被列為“寓賢”第一人,是寧古塔有緣,還是楊越有幸?

今天,我們慕名來到黑龍江省海林市滿城村,已是三百多年后的初秋。屋舍毗連,田野含煙籠霧,黃綠相間。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楊越與難友攜家眷歷經五個月艱難行程來到這里,當時叫“蠻子城”,在寧古塔舊城西門外。

來時正是天寒地凍,流人無處居住,楊越帶人入山伐木,樹皮蓋頂,使流人們有了安身之處。這種建屋方式被當地人效仿,廣泛普及,一改當時掘地為屋的習俗。

在寧古塔,楊越不以罪人之身茍且自保,卻以他的琴心劍膽潤澤著寧古塔日煎月熬的一天又一天。

寧古塔土著居民以游牧業為主,不重視農耕,谷物品種少,更少種蔬菜。楊越求人到遼南買來糧種菜籽,帶頭種植,親自教當地人農耕技術。

寧古塔不興物品交易,商賈、店鋪很少,楊越建議寧古塔將軍辟建人參互市貿易場所,之后一年,寧古塔東大街開設了30多家貿易貨棧,人參、蘑菇、毛皮等都得以交換、出賣,同時吸引了盛京(今沈陽市)、吉林烏拉(今吉林市)等地的客商。

吳臣在《寧古塔紀略》中有這樣的描述,“貨物客商絡繹不絕,居然有華夏風景”。商業貿易的日漸活躍,也極大地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

楊越的妻子范氏擅長烹飪、面食,夫妻二人開了一家經營江浙風味小吃的店鋪,受到寧古塔人的歡迎。夫妻倆毫不保留地向當地滿人、流人們傳授,直到現在,他們帶來的烀餅等制作技藝還在當地流傳。他們還教怎樣養蜂采蜜,釀酒制蠟,用玫瑰做別具風味的玫瑰糖,至今寧古塔仍保留著用玫瑰糖作餡蒸豆包的習俗。

寧古塔人世代以穿皮麻為主,楊越夫妻和流人們教授當地人裁制服裝,以內地的棉布、綢緞為衣,逐漸改變了當地滿人簡單落后的生活習俗。

作為一介讀書人,書是楊越生活的一部分,他千里迢迢從家鄉帶來《四書五經》《史記》《漢書》等書籍,開“讀書草堂”,設席教滿漢子弟,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和禮儀,可以說,是楊越與吳兆騫等流人開寧古塔教育之風。

楊越樂善好施,行俠仗義,經常周濟貧苦流人與當地滿人,多次出銀為貧困流人為奴的女兒贖身。寧古塔人尊稱這位“蠻子”(南方)老人為“楊馬法”(馬法是滿語,即長者)。寧古塔副都統盛贊楊越為“濟世英才”。

康熙三十年(1691年),70歲的楊越病逝于寧古塔,沒能終老故里。因為當時不允許死于戍所者歸葬。為此,其子楊賓入關進京,在刑部和兵部衙門跪哭懇求,據說長達四百五十余天,其情其景甚為感人,兩年后終于得到朝廷準許。范氏與楊賓護棺遷歸,行前,親朋好友與當地滿人哭道送行。

楊越,在他近三十年的流放生涯里,把自己放逐成寧古塔歲月風塵里的雕塑,“寓賢”是對他在塞北異鄉無私付出的最高褒獎。

說到楊越,不能不提及楊越之子楊賓。

據《蘇州府志》載,楊賓少時“才高氣豪,名重一時”,擅長詩文,并工于書法與金石學。楊越被遣戍時,楊賓只有13歲。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到達蘇州,楊賓與弟弟楊寶不顧衛士鞭打,哭請皇帝允許自己代父流放,但因楊越謀反罪重,未準。楊賓毅然起程,萬里跋涉出塞省親。

第12篇

一、不對稱信息理論簡介

不對稱信息理論又稱之為契約理論,是研究在不對稱、不確定信息條件性當事人雙方的行為,并且尋求一種均衡的制度和契約來規范雙方的經濟行為的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作為微觀經濟中非常活躍的理論,它能夠解決傳統的經濟理論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現實生活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醫療保險行業中[1]。信息不對稱理論的發展和保險市場具有密切的關系,保險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是經濟學在最為典型的一種不對稱現象。對于保險企業來說,信息不對稱不僅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管理,而且也改變了保險企業經營的基礎,的保險企業的正常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信息經濟學中不對稱信息指的是某些參與人要有一些其它的參與人所不擁有的信息,只有自己了解而其它人所不了解的信息稱之為私人信息,擁有私人信息的參與人稱之為人,沒有私人信息的參與人稱之為委托人。信息不對稱又可以分為不對稱信息內容和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不對稱信息內容指的使某些參與人的知識或者行動,在某種環境性人所擁有的私人信息是指其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外生學習,例如保險推銷人員雖然知道他所推銷產品的好壞,但是真正能夠決定保險質量的是保險公司的行為,這不是由保險推銷人員的行為所能夠決定的[2]。不對稱信息的發生時間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前,應當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后,事前的不對稱信息稱之為逆選擇的模型,事后不對稱信息稱之為了道德風險模型。道德風險和道德具有直接的關系,它是由于當事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所采取的行為。

二、不對稱信息下的醫療保險市場分析

醫療保險是保險逆選擇發生的重要區域,由于投保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具有足夠的了解,而保險人則很難得到明確的相關信息。在確定的保險價格之下,會發生健康不佳者積極投保的現象。投保逆選擇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投保人對保險的標的的質量、環境以及風險等因素以及和個人的損失期望具有密切關系的私人信息等具有足夠的了解,而且保險人由于成本和知識的約束,職能按照醫療保險標的的大類來確定保險費率。當標的的風險水平高于保險費率時,被保險人就傾向辦理醫療保險,反之則自留保險。投保人的逆選擇會導致其后果不斷的循環加強,由于逆選擇提高了保險的平均損失率,導致保險企業虧損。保險人為了減少虧損,就會相應的提高保險費率,這又會導致低風險水平的投標人退出醫療保險。這樣不斷的循環最終將會影響到醫療保險市場的發展,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和質量[3]。投標人的道德風險也是影響保險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辦理醫療保險的投標人由于投保的影響,而降低了在事故發生之前的投入,例如堅持不好的生活習慣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放松警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故的發生率。保險欺詐也是醫療保險中常見的消極現象,投標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偽造保險事故的原因、故意夸大自己的損失、故意制造醫療保險事故等方式,使保險人因為認識錯誤而支付保險金的行為。保險欺詐是對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非法利益,是投標人道德風險的違法保險,是違法法律的道德風險行為。由于醫療保險市場中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所以醫療保險出現之后欺詐也隨之出現。同時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還具有比較高的隱蔽性,導致了欺詐隨著醫療保險的不斷壯大而不斷的上升[4]。道德風險增加了醫療保險事故的發生率,提高了保險標的的損失,同時也提高了保險的成本,破壞了保險市場的平衡。在我國的醫療保險市場發展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過度醫療的問題,表現在對新技術的過度使用、臨終過度治療等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且也影響了醫療保險的發展。為了降低我國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應當在吸取國內外保險檢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醫療保險市場發展黨員實際,從建立完善的制度,把醫患雙方作為解決問題的根本,解決道德風險的問題。在信息不對稱理論下,要努力的保持信息的透明、公開和自由,避免在醫療保險的發展在出現信息扭曲、失真。因此對我國的醫療保險體制進行改革,是解決道德風險的重要措施。

三、結束語

在信息不對稱的理論下,保險公司常常面臨著道德風險和逆選擇的風險,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濟風險。如果這種放任這種現象不斷的循環,最終會降低醫療保險的質量和效率,導致醫療保險市場的混亂,對于社會醫療保障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應當從制度上加強對信息的公開、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度,降低保險公司在進行醫療保險業務時產生誤判的現象,保障醫療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者:董冰心工作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尔夫| 固镇县| 黄山市| 龙山县| 天水市| 石泉县| 师宗县| 安国市| 建阳市| 云浮市| 宽城| 辽阳县| 红安县| 湟源县| 台北县| 醴陵市| 郴州市| 英德市| 乐昌市| 宁远县| 新乡县| 开封市| 株洲市| 阿拉善右旗| 定远县| 策勒县| 布拖县| 徐闻县| 中牟县| 五峰| 施秉县| 化州市| 隆尧县| 屏边| 旺苍县| 淅川县| 青龙| 新乡市| 西吉县| 建阳市|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