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秋月亮的詩句

中秋月亮的詩句

時間:2023-05-30 10:07: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月亮的詩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秋月亮的詩句

第1篇

漫話詠月詩

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賦予各種神奇的傳說,而吟詠月亮的詩詞,更是俯首可拾。皓月當空,一瀉千里,給人以廣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許多詩人借月狀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輝。“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這類“帶月”詩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詠。

托月寄情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古代交通閉塞,通訊憑“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親人團聚不易,逢年過節,家人常有“人居兩地,情發一心”之隔,因而王維重陽登高便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嘆?中秋月夜,游子懷鄉之情更是難以言表,這類詩詞比比皆是。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宋代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詠月詞,歷來被譽為千古絕唱,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了后人遠別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詞。

親情,鄉情,友情,愛情都可以借月抒發。“花好月圓”是美滿婚姻的頌詞;而“月缺花飛”、“曉風殘月”則是愛情不幸的曲筆。宋代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詞句,表達了黃昏后月光下情人約會的歡快心情。李白《玉階怨》詩云:“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通首無一“怨”字,但閨婦滿腹怨情卻傾注在“脈脈不得語”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尋覓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許多玩月的習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鬧月、阿細族的“跳月求愛”等。閩臺地區除了“博餅”的獨特風俗外,還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對著同一輪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嘆世路多艱,光陰易逝;或嘆懷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難逢,良宵難值”的消極情緒。李白《把酒問月》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但見長江送流水”意境類同,都是作者“明月長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憤懣。

第2篇

【中秋節有意思的對聯】

袁宏泛渚;

庾亮登樓。

上下聯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說新語》。上聯故事出自此書的《文學》篇。袁宏少時貧困,為人江上運租。某秋夜清風朗月,鎮西將軍謝尚坐船過江,聽聞江渚客船之上有誦詩聲,覺其詩情優文美,又非前人舊作,贊嘆不已。遣人詢問,知為袁宏詠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揚。下聯故事出自前書之《容止》篇。庾亮鎮守武昌,某秋夜氣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樓詠詩。不久,庾氏飛屐而來。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或則因月夜吟詩而名聞于世,或則人雖暮年而登樓秋詠之興致不減,秋夜賞月吟詩看來確實是一件賞心樂事。

中天一輪滿;

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上聯首字“中”,下聯首字“秋”,點明時節。聯中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中秋聯頗多以“月”為題材者。如廈門虎溪巖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其處對聯曰: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虎”“溪”二字指明地點。

一天秋似水;

滿地月如霜。

此聯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見,意境清幽,使人氣定神閑。從形式上講,簡潔凝練,對仗工整,屬小類工對。

二儀含皎潔;

四海盡澄清。

二儀,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潔,端在于月光之皎潔。四海之所以澄清,緣于月光如水。此聯的妙處在于其含蓄,未嘗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儀”對“四海”,“皎潔”對“澄清”,頗為工整。

天上一輪滿;

人間萬家明。

同為詠月,遣詞不同,意境遂異,有此“明”字,心胸便起暢亮之感。若套用佛家“體”、“用”二字,上聯為“體”,僅指名為圓月;下聯則為“用”,月之光滿玉宇,灼然可見。流水對寫到此境界上,著實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家金圣嘆所撰。據傳,金圣嘆到金山寺閑游,寺宇長老出對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后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史稱“生題死對”。上聯兩用“半”,下聯以“中”對之,又有“二”、“八”之對,十字之中六者為數,且皆合于情理。若無才情者,難以成此對聯。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聯為陶淵明《移居二首》的詩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下聯為左思《招隱詩》的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聯,工穩妥貼;處士情懷,悠然可見。

綠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無。

李白《把酒問月》詩有句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來明月猶在,古人已逝,今之視昔,正如后之視今,怎能不唏噓感慨!此聯意境正如李白詩,不同者在于,白詩豪情奔放,此聯簡約含蓄。然感嘆明月長存、人生苦短的意緒,并無二致。從形式上講,“青史”對“綠窗”,“在”對“無”,工穩且靈活,平仄上也無問題,乃佳對。

泛渚懷袁子;

登樓學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跡前已言之。正如重陽節聯中屢用陶淵明與孟嘉,中秋節對聯中也用袁宏與庾亮之事,以顯得更具人文氣息。不過相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陽,其重要性要略遜一籌。

清光同會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則指政治清明,所以說“同會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說“秋色正平分”。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此聯為杜甫五律《月夜憶舍弟》詩句。白露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為農歷八月節。杜甫化節氣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為家人團聚之時,故睹月思鄉之念頗重。是以杜甫此句借為中秋聯,分外合適。

月靜池塘桐葉影;

風搖庭幕桂花香。

上聯中池塘月靜,實為靜;桐葉落而影動,是為動。下聯風吹簾幕,實為動;桂花飄香,則從視覺轉而為嗅覺。此聯對辭工穩,靜中有動,意境優美,幽而不傷。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來明月十分圓。

中秋乃三秋之中,自可稱為三秋之半。上聯據此“望文生義”,以為所謂“中秋”者,即是說此日擁有秋季一半的美好。下聯“明月十分圓”前貫“算來”二字,將人仰頭仔細察看月亮的行為,還有頗為奧妙的心緒,全寫了出來。富于才情,于此可見。此聯頗為流行。與此相似者,如“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也都寫得清新可讀。

葉脫疏桐秋正半;

花開叢桂樹齊香。

落者自落,開者自開,物有常則,不必悲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常圓。

上聯為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名句,有人以為是絕對,后來宋代詩人石延年(曼卿)對以下聯,可謂天衣無縫。釋道皆以為人之所以有衰病,主要因為其有“情”,至如無情之物,自不會衰老,是以李賀所撰之句,深于理義,欲對孰非易事。石曼卿所對之句,恰好另明一意,以為“月”乃有情之物,若無情必無或圓或缺之態。對仗工整之外,意思相反相成,良佳良佳!

樓高但任云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這是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此聯蘊含哲理:“樓”雖“高”,猶有飛過之物;“池”雖“小”,卻能送來美景。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這是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風”“月”之對,“滿地”與“一亭”之對,“花陰”與“山色”之匹,皆十分工穩。 “弄”與“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韻味無窮。宋人張先,人稱“張三影”,其得名之因,其一就由于撰佳句“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顯得原本無情之物活潑不已。下聯“窺”字,將月色形容成羞澀少女,分外可愛。

魚戲平湖穿遠岫;

雁鳴秋月寫長天。

此聯暗用比喻,譯釋如下:湖映遠山,魚戲其中,似在山中穿梭; 秋至雁飛,鳴聲入耳,舉頭觀之,雁群排序屢變,似作書于長天之上。語詞優美,設喻巧妙,視野開闊,皆此聯之長處。

叫月杜鵑喉舌冷;

宿花蝴蝶夢魂香。

上聯意境凄迷,幾近殘厲,正與秦少游名句“杜鵑聲里夕陽暮”同。下聯著色稍變,迷濛之中略有暖意。相對工穩,用辭美贍,然而意境終究顯得幽冷,令人心魂悵然。

輪影漸移花樹下;

鏡光如掛玉樓頭。

“輪”與“鏡”皆指月亮,一寫月影,一寫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從不同角度描寫月亮。中秋夜中專門詠月,且如此雕琢工穩,既華美瑰麗又緊切題旨,著實漂亮。

桂子自金蟾而細落;

濤聲逐白馬以齊來。

金蟾,指月亮。上聯令人聯想起白居易《憶江南》詞句“山寺月中尋桂子”。傳說月中有桂樹,至中秋則桂子飄落而下。上聯與白詞同用此典。下聯指錢塘江潮。傳說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駕白馬素車來往于錢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動,氣勢吞天。下聯蓋本此。此聯妙在兩個字:“細”與“齊”,上聯意境之靜美,下聯之意境雄渾,盡在這兩個字。

庾亮登樓,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平分秋色,意指中秋。遍洗瀛寰,乃云月光如水。唐劉禹錫之詩《八月十五夜玩月》有句曰:“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平分”與“遍洗”之對,最為醒目。

天開清曠域,人在大明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素風。

清曠域,指月照天地,處處清亮。大明宮,一般指唐代宮名。唐貞觀八年,建永安宮,九年改名大明宮。高宗龍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萊宮,長安元年復稱大明宮。此處不過借古典而另明新意,蓋謂天地間皆光亮,世間宛如“大明”之宮殿耳。

素風,秋風。此聯化唐張九齡《望月懷遠》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八月中秋月近人;

朱雀橋邊桂花香。

上聯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下聯化劉禹錫《烏衣巷》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銀漢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應律,風月雙清。

這是一副描寫中秋節之夜景物的對聯,極切題旨。“銀漢”,銀河,天河。北宋蘇軾《陽關詞·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元聲轉玉盤。”“流光”,特指如水一般流瀉的星光、月光。三國魏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水天一色”,水光與天光相接的遼闊景象。語本唐代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鶯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用于描寫秋景,非常合適。“金商”,指秋令,秋聲。秋季于五行為金,于五音為商;商為金音,其音凄厲,于時為秋。唐代白居易《洛川晴望賦》:“金商應律,玉斗西建。”“銀”與“金”之對,“水天”與“風月”之對及“一”與“雙”的數字之對,都極工穩。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地月缺”指人不團圓。中秋節本為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惹起游子思鄉之情,自然覺得在外種種不易,居家種種美好。上聯所謂之“地月缺”,正緣于下聯之游子在外,所以顯得十分緊密。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第3篇

為何人們鐘情于中秋賞月呢?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

那一晚,神州大地因為月亮的光顧而散發出閃閃銀光,雖說相隔千里也可以“共嬋娟”,但景致不同,一輪明月卻可以品出萬般滋味。在月光傾城的那晚,帶上你摯愛的家人,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去品味一下別樣的中秋吧!

揚州二十四橋月夜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早在唐代,詩人杜牧就已經發現了二十四橋這個賞月的絕佳地點。二十四橋位于揚州“瘦西湖”公園,“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區勝境。二十四橋就建造在此園中,相傳二十四橋之名,源于隋代,隋煬帝在月夜曾借宮女24人吹蕭于此,故名。月明之夜漫步橋畔,天上明月皎潔,橋下波光漣漪,游船劃過留下的波紋,與橋旁亭臺樓的琴聲交匯在一起,會使人自然融入杜牡所描繪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

嶗山太清水月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這里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是嶗山風景的一大特色。在中秋夜晚,海月東升之際,登上青島嶗山太清官東邊的山頂,面臨煙波浩淼的大海,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滟、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

宜賓三江雙月

宜賓市的合江門是金沙江、岷江、長江的匯合處,又稱“三江口”。中秋之夜朋月當空高照,江口風平浪靜,江中雙月輝映,一明一暗,是世界上罕見的水月奇觀。此外,江邊還建有“雙月樓”,登樓憑欄眺望,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氣勢雄偉,峽內重巒疊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聽江濤澎湃,觀遠山夜景,夜色朦朧中的三峽別有一番景致。

西湖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盡可領略“煙籠秋水月籠沙”的詩般意境。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位于西湖風景區內,三個石塔,亭亭玉立矗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每逢中秋佳節,人們在石塔里點起火,再在圓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紙,皓月當空之時,熊熊火光透過白紙投印在湖面上,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湖金水欲溶秋”,此情此景,令人嘆為觀止。

大理風花雪月

大琿的風光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風花雪月”,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賞月最好的地方在洱海邊,洱海的月光與蒼山雪景相映,人稱“銀蒼玉洱”。洱海的水,透明度較高,湖面碧波蕩漾,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周圍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萬頃銀濤,一輪明月在洱海中隨波飄蕩,令人驚嘆不已。

第4篇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當天晚上,等月亮出來的時候,人們都要賞月,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1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它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后來,媽媽讓我們進屋,一進門,哇!桌子上擺滿了豐盛了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嘗嘗哦!”“是嗎?”媽媽笑瞇瞇地說,“好吃就多吃點,不過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來一起吃。”

等來等去,大伯還是不回來。媽媽已經打過三、四個電話了,可他總是說“過一會就回來”、“馬上就到”……七點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終于來了,我大喊一聲:“吃飯了!”便狼吞虎咽起來。不一會,紅燒螃蟹、豬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魚……就都不見了。

晚飯后不久,我們全家就坐到了陽臺上。吃著月餅,聽媽媽念叨著:“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沒有吃月餅?”看著那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2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我的爸爸還是忙在工作中,我們家的團圓飯定在晚上吃,我們一家坐在陽臺上一起吃團圓飯,菜可多了,有螃蟹,蝦,還有爸爸朋友送的燒雞,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月餅了,月餅的陷可真多,有紅豆的,香芋的,麻油的,真是種類繁多。

我們一邊吃,一邊聽著《十五的月亮》這首歌,今晚的月亮真是又圓又亮,好像一面大鏡子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我在想:今天的月亮為什么這么圓呢?爸爸告訴我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明天還會更圓,當你看到這么圓的月亮時候就會想起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和親人。

看到天空上碩大碩大的月亮,我感到十分的新奇。我在想:“嫦娥是否會帶著他心愛的白玉兔從月宮下到凡間,藏在了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還是她一個人留在月宮里,為自己以前偷靈藥的事情而后悔?”

中秋節追根到底,來歷于“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的神話故事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事中的許多事都與民族的傳統習慣還有月亮有關。如: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等,中秋節的一些習慣也就是從這里來的。

今天就是中秋節,讓我們一家人好好團聚吧!

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3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在三秋之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格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今天的月亮卻躲在了云朵里不肯出來。我和爸爸媽媽準備晚飯時,不知什么時候月亮從云朵里又偷偷的溜出來,好亮好圓啊!

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月餅,賞著圓月。這時爺爺給我們講了一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曬的大地如同一個火球,百姓熱的都喘不過氣來,莊稼也都干枯死了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掉九個太陽,人們終于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兩個人非常恩愛。突然一天,嫦娥誤吞了仙人送給后羿的長生不老藥,自己飛上了天空,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住進了廣寒宮。每天都往人間看后羿,后羿每天看著月亮里的嫦娥,兩個人彼此想念、牽掛著對方。

我突然感覺自己好幸福,雖然沒有體會過大人口中說的思鄉之情,因為我一直沒有離開過家,但是我知道中秋就是團圓的日子,月餅代表著團圓幸福。不知道身在異鄉的人們,這個中秋過得好不好。希望天下所有的人,中秋之日都能和家人幸福團聚。

這個中秋,我不僅吃到了香甜美味的月餅,而且還了解到了嫦娥奔月的傳說和中秋的由來,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中秋節,我也盼望著下一個中秋節的早日到來!

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4花開花落又一年,月缺月圓又一秋。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我喜歡這中秋月夜。特別是姥姥家的中秋夜,姥姥會做一桌豐盛的佳肴,而桌子正中央擺放的一定是姥姥親自做的月餅。說起姥姥蒸的月餅,那簡直就是件藝術品,圓圓的月餅就像姥姥家的小盆那么大,月餅周圍是一圈精致的小花邊,月餅中央是一個圓套一個圓,象征著我們一大家團團圓圓,月餅里姥姥包著我最愛吃的芝麻,紅棗,花生,杏仁……咬上一口。柔軟可口,好香,好甜。每到中秋總是和哥哥搶著吃,姥姥,姥爺一旁看著我和哥哥,一個勁的樂。

中秋節又是豐收的節日。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人們總是大事慶祝一番。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那美麗的神話傳說。坐在石榴樹下聽姥姥講月亮宮嫦娥仙子的故事,是我和哥哥最喜歡的事情。還有那顆桂花樹,吳剛釀的桂花酒,不知道那只玉兔今晚會不會吃月餅,有沒有喝桂花酒,會不會也醉了呢?

圓月中秋,臨風賞月,對酒當歌,或像唐詩一樣豪放飄逸,或像宋詞一樣婉約凄美。明凈的月,攜著亙古不變的眷戀,高懸于淺藍的蒼穹之上,溫馨而祥和。中秋佳節,一家老小啃著可口的月餅。嘴里那份香味,浸潤著每一個幸福寧靜的日子。中秋佳節家家戶戶來說來必須是一個隆重對待的節日。一家人團聚,盡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中秋注定是要深情濃厚與融融的溫暖。

北宋大詩人、詞人、文學家蘇軾就在這傳統佳節,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被稱為“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佳句表達中秋之夜的思鄉情懷。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里,思念著親人、思念著家鄉,掛念著祖國;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這美好的日子里,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人民的利益,放棄了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

又是中秋月圓時,我祈望我的親人朋友愈加健康,祝愿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希望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愿天下仰首滿目是青光,低頭歌舞共嬋娟!

難忘的2021中秋節優秀作文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中秋節有著歡聚團圓的美好含義,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這天,不僅可以放開肚子吃我最喜歡的甜甜的月餅,還可以和堂弟相聚玩個痛快,想起這些,我總是興奮得不得了。

今年中秋,天氣特別的晴朗。晚飯后,一輪皎潔的明月升上天空,我趴上窗臺仰望。呵,那一輪明月真如李白詩中所描繪的一樣,像一個大玉盤,潔白而明亮。人們對月亮曾有過多么美好的遐想啊!瞧!嫦娥姑娘帶著玉兔正溫柔地望著我們呢!我似乎還見到她揮手間裙帶飄逸的影子,真是太美了……

“出發了!”我還沉浸在無盡的想象中,堂弟的一聲呼喚打斷了我的思緒。對呢,我們全家要到香域水岸的新津河畔賞月呢。我跳下窗臺,拉起弟弟的手,和爸爸媽媽開開心心地出了門。

來到香域水岸,哇,河岸邊已經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在喝茶賞月了。我們也席地而坐,擺開茶爐,開爐煮茶。坐在河邊,吹著涼爽的秋風,一邊喝茶,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真是愜意無比啊。堂弟拿起小刀,笨手笨腳地切著一塊冰皮月餅,還沒切好,就迫不及待捏起一塊往嘴里送,還嚼得“啪啪”直響,說:“哥哥,你做的月餅可真好吃啊!”我開心地笑了,想起了和媽媽做冰皮月餅的情景。

中秋節前,媽媽準備自己做月餅,我自告奮勇地當起媽媽的小幫手,媽媽把冰皮粉調制成冰皮后,我就把蓮蓉餡搓成球狀,包在冰皮內,再搓圓,用模子把它印出花狀,放在餅盒里就大功告成了。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覺得比什么都香。那種又滑又甜的味道,沁人心脾。

抬頭仰望天空,月亮是那么的圓,就像我們的冰皮月餅一樣,散發出誘人的光芒,也許月亮的味道也是又滑又甜的吧。那一輪明月啊,它雖然沒有太陽的生機勃勃,卻祥和嫻靜;雖然沒有太陽的光芒四射,光輝卻令人心曠神怡;雖然不像陽光一樣熱情似火,卻給人一種柔和的清涼……

第5篇

中秋節紅領巾廣播稿范文一

大家上午好! 紅領巾廣播站又與您相約在周三上午。我是***。昨天我們介紹了端午節,今天我們再介紹一下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再見!

中秋節紅領巾廣播稿范文二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6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話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乙:說到吃月餅,我口水都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我們如何在賞月、品嘗月餅的同時注意健康嗎?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乙:哦!謝謝你給我們講的的月餅健康吃法。相信大家會注意的。中秋佳節快來了,我們將要欣賞到皎潔的月光,品嘗到香甜的月餅,最后,我們再為老師、同學們送出祝福,怎么樣?

甲:好!請聽我們的美好祝福吧!

第6篇

黨委書記中秋節致辭公眾演講

一年一度中秋到,每逢佳節倍思親。值此傳統的中秋佳節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鎮黨委、政府及家鄉四萬父老鄉親向您和您的家人送一份溫馨的祝福,道一聲節日的問候!

月是故鄉圓,人是故土親。我們雖天各一方,但故鄉的山山水水曾經哺育了我們,故鄉的一草一木依然十分可親,故鄉的人民更是可愛可敬!回首昨天,您曾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付出過一定的心血,您所作出的貢獻,四萬父老鄉親將永遠銘刻心中!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輝增。今年,我們立足家鄉優勢,實事求是地提出了"一路三區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一路"是指家鄉境內的省級干線新河公路下園至原康段的開發,"三區"是指建好北大荒工業園區、原康商貿小區、三宗廟工貿小區,"三大基地"是指玻璃制品基地、畜牧養殖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全面建設。目標早已確定,任務十分明確。您雖遠在異域他鄉,但我們仍舊心心相印,家鄉的發展需要您的支持,家鄉的進步離不開您的幫助,四萬家鄉人民企盼著您,137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呼喚著您,想來您一定會一如既往,情系故土,惦念您曾經賴以生長的地方!您長期在外,社會關系廣泛,社交經驗豐富,在閑暇之余,為家鄉聯系幾條信息,介紹幾個能人,提供幾套產品開發方案,爭取一些發展資金,應該不會成為問題吧!

讓我們共同參與家鄉的發展,為繁榮原康作出貢獻!

20xx年中秋節演講稿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隨著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六十周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有關中秋節的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國,中秋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她寄托著我們無限柔美的情思,承載著我們無比浪漫的情懷,傳承著我們無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風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與大海相思,曠野與天空互喚,草木與陽光相依,星星與月亮相悅。中秋!更是把父母與兒女,愛人與親人,游子與故鄉的心緊密相連。

中國人是重情誼的,中秋節是個多情的節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人們氈席地坐,登高賞月,遙寄遠方,倍思親人。無論何時何地,云卷云舒、星月輪回,改變不了的是人們心中深遠悠長的思鄉之情,揮之不去的是我們對愛人、親人、友人最纏綿最真摯的不了情。這些深情濃濃的匯成了中秋節圓圓的明月,匯成了人們心中深摯的期盼:讓天宮月娥免去凡間災難,送去我們對親人朋友最真誠的祝福,愿我們的海外游子、臺灣同胞早日回歸祖國懷抱!

中國人是浪漫的,中秋節是個詩情畫意的節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當我們吟誦這耳熟能詳的詩句時我們腦海中是多么浪漫的畫面,我們心中洋溢著多么神圣的情感,我們為古老的中華民族而自豪,為我們崇高不朽的中華文化而驕傲!

中國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中秋節更是一個浪漫的節日。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是人類未來希望的“第洲”,早在遠古時代,中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中國人的想象就已經超出了地球的引力,在月色清朗,燈火闌珊的中秋,明月寄托的,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想象與神往,寄托的是中國人富有創造性的飛天夢想。如今,飛天已不再是夢想,20xx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壯美升空。火箭騰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陽和火箭噴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組成了一幅奇妙的畫卷。從此,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進了一個新的里程,中華民族的振興又開啟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興旺和平的時代里,在這個祥和美好的節日來臨之際,我更想對大家說:請珍惜家人和師長對我們的愛,珍惜我們的同學情,珍惜我們擁有的幸福生活吧!讓我們為親人更加幸福,祖國更加富強而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吧!

最后,祝我們的親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合家歡樂,幸福美滿!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有關中秋節的演講稿范文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已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著的人們的心靈。我們互相傳遞的禮物,不止是禮物,還是問候,是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周三,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托著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里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匯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后,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合家幸福,中秋快樂!

有關中秋節的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同學,老師:

你們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詩,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的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征著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第7篇

中秋是什么?也許問不同的人便會得到不同的回答,對于孩子來說,中秋是一輪明月和香甜的月餅;對于老者來說,中秋是暮年的感傷和那深深地惆悵;對于異鄉的游子來說,中秋是解不開的相思和情結;對于久別的戀人來說,中秋時千里月明共團圓的情懷。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1中秋,是團聚的日子,是賞月的日子。可現在,它仿佛是一個被蟲蛀過的蘋果,外表光鮮,內里則悄然變質。

八月十五這天,商家們紛紛為商品掛上“打折”的標簽,吸引不少人。我的媽媽也是其中之一。超市里人來人往,個個都眼冒綠光,不停的往自己的購物車里裝東西,生怕下一秒就被搶光了。但只要你仔細一看就知道,所有的商品原價都被提過一次,打完折后并沒有便宜多少,而那些人以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剛到家,哥哥嫂子也拎著月餅回來了。我仔細地看著這兩盒月餅,包裝精美華麗,打開后發現月餅沒有幾個,價格更是令人貴得咋舌。姐姐隨手撕開一個月餅的包裝紙,說:“這花紋真是越來越講究了!”可她只咬了一口,就吐出來了:“這月餅也太甜了吧!這口感和價格完全不對等嘛!”我也嘗了一口,果然沒錯。

商家借著中秋的噱頭,明目張膽的牟取利益。他們注重華美的外表,卻忘了最重要的內在。月亮仍是十五的月亮,可人們已經沒有欣賞它的閑適和在意。對人們而言,中秋的第一時間就是想到的是去哪里旅游,好像節日只是為旅游而準備的一樣;要么中秋節就是上網,打電子游戲,呼朋喚友,聊天喝酒。節日對人們來說就是不用按時起床,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是沒有約束的自由,也是走向寂寞的開端。

且不說中秋的習俗中是否有科學道理,至少,我們很有激情把一家老小召集在一起,說說溫曖的話,其樂融融。我們也能從父母鄭重其事的張羅和言傳中,能感受到節日文化的帶給我們的神秘和向往,感覺到傳統文化的博大深厚。

而今,我們已經開始淡忘了中秋節。我們的同伴,已經沒有了節日應有的濃濃的溫馨的回憶,對節日的習俗掰著指頭也說不出一二。

夜終于來臨,天空卻遍布烏云,突然又狂風大作,我擔心月亮姍姍來遲。雖然月亮被烏云遮住一部分,可有句諺語“八月十五云遮月”,這樣的月也獨具情調,我提議去散步賞月,卻都被拒絕了,這樣的美景鮮有人出來欣賞。

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2“月光光,照地堂……”一陣陣稚嫩的童聲在每一個地方,每一戶人家,每一條大家小巷回蕩著。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來了。

走在大街上,各形各色的燈籠掛在各個商鋪的門前,那些燈籠手工精致,上面畫滿了五顏六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嫦娥、玉兔、月餅、月亮……有的一律寫滿了中秋詩句,我無不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隨著涼爽的清風,隨著一路的歡歌笑語,隨著香味誘人的月餅的味道,深深沉浸在節日氣氛里的我被爸爸媽媽的聲音“吵醒了”:“爸,媽,我們到了。”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家門前。忽聞一陣熟悉而又說不出的香味,四處逛逛才明白了這一切——濃煙滾滾的廚房里我隱隱約約看到了兩個模模糊糊的身影,是爺爺奶奶為了我們子子孫孫吃上一頓美味佳肴,為了我們度過一個愉快的中秋節,而不辭辛苦地烹飪美食。看著他們忙碌的背影,我不禁熱淚盈眶。

“吃飯了!”長輩、子孫、兄弟、姐妹齊坐一張狹小的桌子前,雖然擁擠,可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無比的溫馨與幸福。豆豉鵝、白切雞、燒肉……看著桌上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大家都不禁口水直流了。“大家吃吧,不用那么客氣。”爺爺奶奶用筷子指著菜品,意圖快吃。其實已經“盼望已久”,拿起筷子,“消滅”食物。

團圓飯很快就“解決”了,我們一家人齊力搬桌子到陽臺,預備好水果、月餅,這就等著月亮“出場”了。我托著下巴,望著天空,仿佛看見了嫦娥奔月的情景,望見了嫦娥在月宮孤獨度日的樣子,望見了月宮上那一棵粗壯而又美麗的桂花樹……我停止了遐想,望著桌上的美食,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倬瑩,你聞,爺爺奶奶種的桂花樹多香!”對了,就是桂花樹!淡黃而精致的桂花散發出淡雅而不庸俗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變得越來越黑,可以朦朦朧朧的看見像珍珠一般的點點繁星點綴著天空,不時有一縷縷微云拂過天空,顯得十分夢幻。我拿起一小塊月餅,放進嘴里慢慢品嘗,香而酥,蛋黃新鮮可口,香甜溢滿了我的喉嚨,溢滿了我的五臟六腑,溢滿了我的全身……

月亮像騎士一般騎著薄云,淌過星河,威風凜凜的在天空炫耀他圓圓的身材。月亮他有腳啊,輕輕悄悄的挪移了,看著月亮,我仿佛看到了遠方的人們合家團聚的景象,多么幸福,多么溫馨,多么開心……

中秋節又過去了,盼望下一的中秋節的到來……

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3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征全家團圓的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于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農歷八月,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獲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每當中秋之夜,人們一邊欣賞玉盤般皎潔的明月,一邊吃月餅、水果,家家戶戶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說這月餅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了: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后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圣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唱。

難忘中秋!

中秋難忘!

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4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

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節作文高一800字5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那樣的夜晚也該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會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為蟄聲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無法入睡。它轉朱閣,低綺戶,用一片清輝點綴人的無眠,厚厚的窗簾也無法阻止它的長驅直入。

月下漫步,脫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還是會落到某位先賢手中。仿佛他們在無聲的抗議: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還是落了陳窠。別去江邊,屈原李白們在行吟。別去橋上,二十四橋明月夜和楓橋夜泊還不夠嗎?別去樹下,月上柳梢頭明月松間照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早成了名篇......月不該寂寞,熙熙攘攘涌動著的都是它的追隨者。只是可惜了我們這些后來人,老是牽人衣袖踩人足跟,被這圓影子折磨得神魂顛倒欲罷不能。詩句是他們的,我的確什么都沒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總想與人分享。于是,思遠人懷故鄉之心油然而生。這瑤臺鏡白玉盤,無端把一些游離的思緒集中放大了。它象個會念咒語的美麗妖精,而我們只是懵懂的書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們笑自己小時不識月,問它幾時有,舉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還編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樹給它,讓它逾發超凡脫俗起來。就是這輪明月,從遠古一直照到現在,不曉得給了多少文人墨客無邊的靈感,在他們筆下騰挪變化姿態萬千。終了還固執地長嘆一聲,月是故鄉明。

第8篇

老家住在高坡,冬冷夏涼,屬于高寒山區,由于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經濟落后,祖輩們一年的希望就是那拾級而上的層層梯田。到家的第二天,我們一家人便早早起床,并全副武裝后準備出門參加秋收。母親卻說:“你們很久沒干活了,小心手磨破了皮、曬黑了臉、壓痛了肩,干活是我們農家人的事。”這時,父親帶著五個老漢進家來,原來他們是父親從外地請來幫忙收谷子的。這幾年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剩下的就只是些老弱病殘和沒有文化而實在出不了門的人。吃過早飯,一個十二三歲的毛頭小伙開著一輛農用三輪車,一路顛簸著把我們拉到了家里最大的那一丘田。在我的記憶里,從家到這塊田沿著彎彎曲曲的田間小道、上坡下坡整整要花一個多小時。如今農村政策好,田壩周圍都修通了機耕道,方便了農民開展春耕和秋收。我站在田埂上舉目四望,故鄉的稻田就是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畫,從山底一直盤旋到山頂。稻穗低著頭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像是一根根金燦燦的金條。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滿是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風的吹拂下不時地在翻滾著層層金黃色的稻浪,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收割氛圍和稻谷的香味。田野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在揮舞著明晃晃的鐮刀,一把把沉甸甸的稻穗應聲倒了一地,緊接著脫谷機就打破了田野的寂靜,轟轟隆隆的響聲代替了從前此起彼伏“碰咚”“碰咚”一聲高過一聲的打谷聲。在家人和五個老漢的共同努力下,割稻,脫粒,裝袋,當我還盡情享受著秋收過程的時候,家里近一畝的田就只剩下一行行被鐮刀割過的稻束,田埂站立了一排排整齊的稻草y。母親走近桶邊,抓一把谷粒捏捏,又雙手捧一勺在掌上掂掂,簸簸,收圓兩唇吹一吹,臉上的笑容如正午的太陽。稻谷裝袋結束后,母親發現比去年多收了一袋。我們將谷袋一一搬上了車。就這樣,今年的秋收在落日之前、在我意猶未盡之時收工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連連感謝五個老漢,并付給了工錢,把他們送走了。母親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一袋谷子,臉上露出一絲喜色。我明白,他們又走過了一個收獲的季節。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人們期待已久的秋收不可能這樣草草收場。于是,左手攜著妻子的手,右手牽上女兒的手,沿著承載童年記憶的鄉間小道向田野走去。

記憶里的農忙時節,鄉鄰們走在路上或是路過村人勞作的地頭,無論是相交甚厚者還是泛泛之交,人們相逢一笑,站著或走著互問互答互招呼。爽朗的笑聲、大嗓門的問候,時時傳入耳中。在鋪著青石板的鄉間小道上,一天到晚來回于田野里勞作的人們如搬家的螞蟻,你來我往從不間斷,直至天黑才會漸漸散盡。記得讀小學、初中時,農村學校在農忙時節都要放一周的“農忙假”,那是我們小時候期盼的假日。在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的秋收日子里,我們總是跟在大人們的后面去收稻子,手里一般都拎個簸箕,因為個子還沒有擔子高。那時候心里總是在想,等我長大了也可以挑擔子了,但到現在終究還是沒有挑上。在秋收的日子里,我們小孩三三兩兩或在稻田里瘋跑、躲在高高的稻桿叢里不讓父母發現,或在收完谷子的稻田里抓魚和捉泥鰍而弄得一個個大花臉。中午時分,田間小道上出現了“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情景。那時的收割是在享受,忙碌總不覺得累,老人孩子都在忙里忙外,如果有哪家勞力少,人們會自愿幫忙,不會因為天氣原因而耽誤,不會因為忙累了而放棄,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來到田里,割稻時你追我趕,奮力向前,來來往往。男人女人,都渾身是勁,就連小孩子也會隨著大人在跑前跑后,學著大人的樣子在忙碌,老人碰到一起總會夸獎這些孩子懂事。

“爸爸,你撿到的是什么?”當我松開女兒的手,習慣性地從田埂上拾起半節稻穗時四歲的女兒問我。我把金黃的稻穗遞給她說:“這是我們吃的米飯,是勞動,是希望。”看著女兒一臉疑惑,熟悉的稻穗將我帶回了童年時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剛剛實行分田到戶政策,我家里分到了三塊田,其中有兩塊是旱田,人們叫它望天田。這種田一旦哪年干旱就會顆粒無收,所以母親就到處開荒,種上不同品種的旱糧,好讓我們一家人能夠填飽肚子。“收秋搶秋,不收就丟”。每到秋收時節,父母盼望老天不要下雨,有事沒事還要去田里、坡上趕鳥,希望能夠顆粒歸倉,養活一家人。當金黃的稻谷裝進了糧倉,高粱、麥子等雜糧掛滿了屋檐,父母又“計算”著哪天曬糧不下雨,商量著怎樣預防被鼠偷吃。在那種旱澇不保的年代,父親過年的時候總不忘在倉庫的邊上貼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條子,而母親則在青黃不接過后對父親說,孩子又長大一歲了,飯量增加了,明年我們又需多開墾一塊地了。父母一年四季都忙個不停。而作為小孩,我們也有忙的時候。記得上初中時學校都在“農忙假”安排我們開展“拾稻穗”的勤工儉學活動。所以,整個假期每個小孩身上都背著一個魚簍去揀遺落在田里邊的稻穗,有時候收獲不多我們就趁著大人不注意往谷桶或籮筐里抓幾把稻谷來充數。農忙假期結束后,所有同學按班級把一袋袋稻谷倒在學校的操場上,如一座座金黃的小山。學校將聚集起來的稻谷曬干、脫皮,然后賣了,為我們換來學習用具和奢侈而香甜可口的零食。

牽著妻兒的手繼續漫步于曲曲折折的田埂上,發現記憶中的故鄉在不知不覺中追隨著時光的腳步漸行漸遠:落日下,一對彎著腰的老年夫婦在堆著草垛,旁邊一個小孩在草堆里自娛自樂;在離他們不遠處,一頭小牛在一旁啃著半青半黃的草,時不時地舉頭張望;幾只鴨子伸著長脖子在秋收的田里尋找灑落的谷粒;在離村莊不遠的稻田里,一棟棟洋房拔地而起……秋收過后的田野已歸于沉寂、歸于寧靜,惟有金黃色的草垛,在告訴人們之前發生的金秋往事。整齊的谷茬在告訴人們它剛被收割后的肉體感受,這是它們的宿命。這種沉寂、寧靜畢竟是暫時的,我們已聽見不遠處的犁鏵聲、吆喝聲、打谷聲。大地母親只能有片刻的喘息,不久它又會將谷茬抱在懷里,融成沃土;待到春風再起時,它又將孕育一泓新綠。

短暫而給我太多回憶的假期結束了,離家時車的后備箱裝滿了各種帶著泥土氣息的土特產。車子啟動時,母親還上前叮嚀:“你們忘記什么東西沒有?”女兒忽然想到了什么,下車跑回屋拿回那半節金黃的稻穗。我驚喜地發現,自己苦苦搜尋的故鄉的秋收時光已被女兒收藏在了手里。

中秋尋月

遠離家鄉已有20個年頭了,就像一只候鳥在不斷地遷徙,不斷地放棄與故鄉和親人相聚的機會。每每看到超市里各式各樣的月餅陸續上市、天空中的彎月一點一點地被填滿時,莫名的思緒便如發酵池的酒一般,咕嚕咕嚕地不安份起來。

我和愛人來自不同的地方,由于各種原因好幾年都不能回家鄉過中秋節了,都是借著電波與明月給家鄉的親人帶去問候和祝福。今年的中秋節也是在小城過的,一家三口吃過晚餐和美味的月餅,看完中央臺的中秋晚會,五歲的女兒聽著妻子講的《嫦娥和玉兔》故事墜入了甜蜜的夢鄉,手里還捏著半邊吃不完的月餅,讓我想起了故鄉的中秋月。從窗子往外看,天空中點綴著聊聊可數的星星,高樓的夾縫里掛著一個灰蒙蒙的“圓盤”;街道上霓虹閃爍,車輛穿梭往來,人影匆匆;遠處廣場上沸騰著奔放的舞曲,歌廳里傳來陣陣撕裂的吼叫聲,飯店里的劃拳行令聲不絕于耳……此時此景,我覺得心里淡淡的、空空的,接著在內心深處迸發出一股魔力般的沖勁,猶如一支離弦的箭,朝著故鄉這個靶心射去。

小時候,農村沒有電燈,點的是煤油燈、茶油燈或燃松脂柴,跳躍著的暗黃色燈光照映在一張張成熟的、蒼老的、稚嫩的臉上,每一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月亮的晚上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沐浴著如夢如幻的月光,我們不停地捉迷藏、玩游戲,盡情嬉戲、打鬧。記得那時的中秋夜,星星也仿佛分外的亮,月亮也分外的明、分外的圓。月光如水般清亮,圓圓的臉帶著羞澀與嫵媚,在散碎的云朵里,時隱時現,朦朧靈動。深邃的夜空下,萬家燈火已然點亮,與閃爍的繁星相互輝映,裝點著這個寂靜的山村。父老鄉親頂著秋霜下地,伴著月色歸家,春華秋實滿載著他們的收獲和希望,淳樸的臉龐也時刻洋溢著笑容。月色中,秋色里,都融入了祖祖輩輩的汗水,凝聚了對那片賴以生存的土地的依依深情,也濃縮了我苦澀的童年歲月。

在鄉下,當田梗上堆滿了高高的金黃色草垛,五谷雜糧掛滿了屋檐,月亮的臉一點點圓潤起來的時候,中秋節也就盼到了。那時候,過中秋吃月餅是孩子們最盼望的事情。盡管家里拮據,但每年中秋節前的趕集日,母親還是特意停下一天農活到離家幾十里的鄉鎮趕集,為我們買來幾斤月餅。為了防止我們幾兄弟偷吃,將月餅裝入竹籃吊在高高的屋梁下。待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母親把月餅、水果等擺在院內的小桌上,點香燒紙,祈禱明月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五谷豐登。做完這一切,兄弟幾個便迫不及待地等著父母分配月餅。那時我年幼不懂事,常常是一個月餅被我幾口吃完,然后兩眼就盯著母親手里的月餅,母親便將手中的月餅遞給我,愛憐地看著我大吃大嚼。有時候吃了還覺得不夠,還會霸道地搶過哥哥手里的最后一口月餅。許多年了,那香甜美味的月餅早已烙刻在我的記憶深處,回味悠長,歷久彌新。回味過去與兄弟爭搶月餅的時光,那份童真和美好永遠珍藏在心底,一生難以忘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木里| 吴忠市| 如东县| 京山县| 扎囊县| 禄丰县| 同心县| 丘北县| 巧家县| 民勤县| 弥勒县| 古蔺县| 迁安市| 长阳| 庆阳市| 康定县| 宜州市| 西峡县| 梁山县| 淮安市| 玉树县| 施秉县| 赤壁市| 泗阳县| 博客| 昭通市| 土默特左旗| 云龙县| 田林县| 五常市| 油尖旺区| 广安市| 宝清县| 潮州市| 平昌县| 龙井市| 沙雅县| 潜江市| 萝北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