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0: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岳陽樓記范仲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選擇恰當的時機
規勸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不然很難達到規勸的目的和效果。范仲淹規勸滕子京,選在他“重修岳陽樓”并“屬予作文以記之”的時侯,非常恰當。
《過庭錄》中的《范文正規滕子京》云:滕子京謫巴陵郡,憤郁見于顏色,仲淹正患無隙勸說,“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边@則記載證明,作為滕子京朋友的范仲淹非常了解滕子京,他知道滕子京雖然在岳州勵精圖治,但卻憤郁滿懷,一但有了功績就會張揚自己的才華與功德。自從范仲淹知道滕子京“憤郁頗見辭色”后,就為他擔心,時時想勸他。但他知道滕子京的性格:“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比绻贿x擇一個恰當的機會,勸說不會有效果。滕子京來信,要求范仲淹寫《岳陽樓記》,范仲淹認為勸說的時機到了。
這是勸說的好機會,首先,從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舉動看,遭貶斥的滕子京雖然會不時發牢騷,但還能盡心盡職。從重修岳陽樓的舉動進而肯定他的成績,再進行勸說,能讓人接受。其次,滕子京請求寫“記”,這給范仲淹提供了以文勸說的好條件。
二、運用巧妙的方式
勸說的巧妙,不是搖唇鼓舌,花言巧語,勸說的關鍵是真誠,誠則生巧。范仲淹勸滕子京可謂一片誠心,以受貶之人的情性體現出來,在記中自然地把“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行對比,在對比中顯優劣,寄褒貶,寓規勸,方式非常巧妙。
按照作記常格,作者先寫作記緣由。然后作者有意使“謫守”與“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強調了滕子京的政績,肯定了滕子京雖處逆境,但“不以己悲”的品格。這是對朋友的真正理解和撫慰?!巴辍钡挠颜x,相同的處境,真正的理解,誠摯的撫慰,會使滕子京對范仲淹的規勸欣然接受。
寫洞庭湖全景,也是作記的需要,但作者并沒有濃墨重彩的描繪,而是以虛筆輕輕帶過,并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引出“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并極力渲染,使人感到“遷客騷人”的行為未免輕浮,心胸未免狹窄。在此基礎上,再以“嗟夫”引起對“古仁人之心”的敘寫,顯示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二者構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對比,孰是孰非不言而喻,相信滕子京讀后會有所感觸。范仲淹一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的深沉感嘆,包含著許多期盼。滕子京一定會感受到,范仲淹是要他做“古仁人”,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規勸是通過鋪墊,使勸意自然顯現,讓滕子京自己醒悟,從而達到規勸的目的,這比直面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岳陽樓記》達到了規勸滕子京的目的。作者明為寫記,實則為勸;記為勸設,勸乃目的,規勸的方式何等巧妙。
三、含蓄蘊藉的語言
所謂規勸藝術,說到底是語言藝術。前面所言范仲淹對規勸時機的把握和規勸方式的選擇,實際上是對滕子京這個特定的語言對象的把握,這里所說的含蓄蘊藉是《岳陽樓記》的本身所具有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看,也即語言的形式看,《岳陽樓記》的語言駢句與散句結合,排比與對偶并用,另外還有比喻、借代與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使用。從規勸的角度看,也即從語言的內容看,《岳陽樓記》的語言含蓄蘊藉。
含蓄蘊藉的主要表現是規勸之意含而不露,一般說來,凡規勸者一定要對被規勸者指出應該怎樣或不應該怎樣。即使是古代規勸的成功范例,在繞了一個大彎子之后,落腳點也還是如此?!对狸枠怯洝穭t不同,雖然此“記”的目的是規勸,但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規勸的話,規勸之意含而不露地蘊含在“記”中,但又能使被規勸者體會到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1、是愉快的意思。
2、心曠神怡的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p>
3、成語典故: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也就是原舊縣城的西門城樓。岳陽樓高三層,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樓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間又加以重修。
4、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公元1044年滕子京擔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陽樓,并請好友范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岳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
5、“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睂懙木褪窃诖猴L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
(來源:文章屋網 )
1、《岳陽樓記》全文總共有368個字。
2、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僅思想境界高遠,語言也極具特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心曠神怡”、“氣象萬千”、“政通人和”、“一碧萬頃”等名句成語,均出自這篇300余字古文中,不愧為千古名篇。
(來源:文章屋網 )
1、波瀾不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ō lán bù jīnɡ,意思是微風吹過,水面上風平浪靜,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沒有什么變化或曲折。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原文】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洞庭湖雄偉壯闊的形勢;二、霪雨霏霏、凄涼陰森的秋景;三、風光明媚、恬靜愉快的春景。四、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說明風浪的畏人;五、日星隱耀、山岳潛形、薄暮冥冥反映天色的晦暗。
《岳陽樓記》文章中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文中寫景的句子很精彩,景物特點如下:
1、“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
2、“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崩L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圖。
《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來源:文章屋網 )
生:沒有。
師:如果有興趣,今天就試它一回,給世界旅游名勝――岳陽樓拍攝一部專題片,好嗎?
生(嘩然):可是我們沒到過岳陽樓?
師:沒關系。岳陽樓位于現在的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畔。早在唐代,此處就已成為旅游名勝。北宋時期,被降職遠調的滕子京曾在這兒做過太守,對岳陽樓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完工后的岳陽樓上,景色更加迷人。傳說,滕讓畫師畫了張圖送交好友范仲淹,要求為其作記,范沒到過岳陽,卻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岳陽樓記》,就這樣,“滕子京因為岳陽樓而不朽,而岳陽樓又因為范仲淹的一記而馳名海外”。今天,《岳陽樓記》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何不根據此文進行拍攝,說不定也能成為一部“杰作”。
生(信心不足):試試看吧!
師:大家,是不是先熟悉一下課文,考慮一下,鏡頭該從何地開拍?
(學生利用工具書,疏通文義,教師四周巡視,幫助疏通。)
生1:從長江三峽開拍,順流而下,直奔洞庭!
[學生是在理解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等句之后,才有此感想。]
生2:還應該來個特寫,拍一下奔流的江水,突出它的“浩浩湯湯”之勢。
生3:對洞庭湖面也該來個特寫,突出它的無邊無際,以及它的遠山近水。
生4:最終鏡頭直對岳陽樓。
師:這樣拍攝是不是太亂了,沒有順序?
生:不,可以乘飛機,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面到點地進行拍攝。
師(笑):你們想象很豐富,我這兒有下載的幾幅圖畫,可惜不是動態的,不太理想。
(教師點擊鼠標,連續展示幾幅圖畫)
師:就這些圖畫,觀眾是不是感覺太枯燥了?
生1:加音樂。
生2:還要加解說詞。
師:我這兒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薩克斯《月河》等,大家看看選什么?
(教師播放各樂曲的片斷供學生選擇。)
生:《二泉映月》太悲傷了,《月河》是西洋樂,我看還是選民族的吧,畢竟長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
師:好。我們就選《春江花月夜》,可是我這兒沒有這部分內容的解說詞,我看還是你們分組完成吧!
(學生每四人一組,一人執筆,其他三人幫助查找資料)
師:你們在寫作過程中如遇到難以查找的資料,我可以幫助查找。
生1:老師,文章只說滕子京“乃重修岳陽樓”,那么修建岳陽樓的是誰?
生2:文中“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又說“前人之述備矣”,你能幫我找找除了此篇文章之外的其他詩文嗎?我想寫兩句在解說詞中。
師:岳陽樓最初是唐代中書令張說所建。描繪岳陽景的詩有: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李白的“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以上詩句教師板書,學生選用。教師隨時關注學生書寫情況并作出指導。)
師:哪位同學讀讀看?
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浩瀚的江水融入洞庭湖,另加湘水、瀟水的匯入,這無疑增加了洞庭水的氣勢。洞庭美景,自古就為詩人所青睞,唐人有“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坐落在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更是世界名勝。據記載岳陽樓最初是唐人張說所建,宋慶歷五年,滕子京在此做太守時,曾對岳陽樓作過重大修復。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觀賞修復后的岳陽樓圖時,曾感慨地寫道:“予觀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正是岳陽樓的勝景與它特殊的文化內涵,才招來了古往今來的游客,難道您就沒有親臨觀光的雅興?
師:請教一下,你怎么知道滕子京是慶歷五年修建的岳陽樓?
[放下師者的尊嚴,是建立師生共同活動的基礎。]
生:書上寫“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陽樓”那自然是慶歷五年的事了。
師:你研究得很認真噢,請醞釀一下感情,我們把圖、文、樂結合一下好嗎?
(教師播放音樂,展示圖片,學生有感情地解說。)
[這是一個綜合審美能力的培養,聽、說、讀、寫在短短的課堂上得到綜合性的訓練。]
師:其實巴陵的美景我們并未拍完。
生:是的,還有陰、晴景象沒有表現。
師: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安排在下節課來完成,不過下面的解說詞可不容易寫,你們在課后必須揣摩出作者寫文章的本意才好。
下課。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本節課上,教師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的呢?
首先,教師因材取法,根據本課教學材料的特點,精心設計,師生共拍《岳陽樓》專題片。從拍攝到配樂,從配樂到解說詞的撰寫,依次進行了想象、審美、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其次,教師始終堅持的是以學生為本位,沒有為師者的“尊嚴”。“你們在寫作過程中,如遇到難以查找的資料,我可以幫助查找”“請教一下”等語言平易近人、沒有凌駕于學生的語氣。正是這種師生平等的地位,才有了師生研討的基礎,才有了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敢說,不怕說錯。
房間里很溫暖,四壁陳列著幾十幅小油畫。畫面上的暖色調,將寒風擋在外面。盡管畫面尺寸各異,但都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布達拉宮。常工先生好像是位作曲家,能將同一個主題,變奏出許多曲調,在色彩多變的畫布上,演奏出來。
其中一幅,印象最深:霧色寂靜,云天之間,隱約看出布達拉宮。近景是一木舟,漂浮于半空,舟上閃著幾對星星般,亮晶晶的小眼睛。在朦朧的天空,盤旋著兩只藏雕。一切都出于虛幻,卻又視界可及。一切都富于想象,但都符合預期。這幅畫,看了很久,不忍離去。市井浮華,竟然有如此淡定??粗鄞系哪切┝辆ЬУ男⊙劬Γ肫痤櫝悄蔷湓姡骸昂谝菇o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常工先生是我多年老友,知道他畫布達拉宮系列,也至少有10年了。那年我搬家,他送我一幅油畫,可能是某個系列中的一幅,至今還掛在小家客廳。一尺見方的油畫,與擁擠的小廳,相得益彰。滿是書籍和雜物的墻壁,由于這副油畫,好似開了一扇看風景的窗。每天上班出門,下班進門,我都會看到這副畫,感受著溫暖色調和構圖簡約。畫中沒有人,沒有樹木,沒有街道,也沒有經幡,只有在天和山之間的布達拉宮,若隱若現。
那時,我還沒有去,也沒親眼目睹過真的布達拉宮。也許是這幅畫的緣故,我任教的大學,在10年之后,便開始支援大學了。由于工作關系,讓我有多次進藏的機緣。在拉薩,每天都會看到真的布達拉宮,還可以看到轉經的藏民,八廓街藏式民居,聽到商店喇叭傳來的藏歌和祭灶里燃燒艾草的煙火。
布達拉宮在當地簡稱為“布宮”。第一次去那里,是談梵文教學的事。以后,又去過幾次,每次在視覺上,都會有新收獲:與上次不同的展品,與上次不同的人。此時,在常工先生展覽會,看到掛滿布宮的油畫,我忍不住問畫家:“為何不去拉薩,去看看真的布宮呢?”常工先生笑著回答:“我不敢去。”
“您身體沒事吧?”我后悔自己的冒失?!拔覜]事”,常工先生依然微笑:“就是不敢去?!彪m然他沒去拉薩,但在這10 年里,卻畫了200多幅布宮的油畫。常工先生對我說,下一個目標,畫400幅布宮。以后,還會繼續畫,在有生之年,將布宮各種系列的油畫,畫到一萬幅,那也說不定。多么偉大的宏愿??!聽到常工先生說這番話,我彷佛看見,在高原轉經路上,一步長頭,一路叩頭到大昭寺的藏民了。我認識的畫家不多,鮮有一位,能像常工先生這樣,集中畫同一個主題,長久執著,樂此不疲。
說來容易,真要做到,并非輕而易舉。要耗費海量的腦筋和心血,構思出近乎天文數字般的設色和構圖,這還不算,畫家還要有足夠長的生命,常工先生后半生的路,看來已命中注定了。
范仲淹先生當年寫《岳陽樓記》,不也是如此嗎? 他也沒有去過洞庭湖,沒有登過岳陽樓,因得罪朝中小人,被發到陜西鎮守邊關。但這并不影響范仲淹心中對洞庭湖氣勢和岳陽樓雄偉的想象,更不能阻礙他內心深處對江山社稷的憂慮。憑著閱歷和思想,他能超越地理與時空,身在陜西邊關,面朝江南大水,抒發對天下蒼生的關懷,于是有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汪曾祺先生在文章中寫到,因為這兩句名言,《岳陽樓記》得以揚名。又因《岳陽樓記》有名,洞庭湖才被后人頻頻造訪。或許,在將來千百年后,同樣奇跡,也會發生在常工先生身上?這也說不定呢。
在比范仲淹更早的朝代,就發生過這樣的奇跡嗎?那些敦煌制壁畫的畫工,龍門造佛像的石匠,他們都不可能見過真佛,也不可能看見過真的天堂,但他們留下來的壁畫與石刻,讓今人驚嘆不已。常工先生與古人前輩所為,近乎異曲同工,都將心中完美的想象,賦予畫面,都將真實生活中的渴望,寄托于作品之上。今人并不知曉古代畫工石匠姓氏名誰,但并不影響我們對他們崇敬。容易滿足者如我,感到有一種莫名慶幸:不僅認識畫家本人,此時還站在畫家邊上。
我似乎有點理解常工先生說“不敢去”拉薩的含義了。真實的景物,不一定比心靈憧憬更完美,現實中的布宮也不一定比常工冥想中的更清凈。他也許現從電視里,從去過那里的人口中,看到或聽到拉薩與內地城市一樣,為商業所包圍,街道繁華,車輛喇叭喧鬧,行人的頌經聲和音響的歌聲,皆非畫室冥想中的天籟。常工先生選擇了隱忍,默默地在高校傳藝,他在余暇之時,便躲進百子灣區的畫室,將此當作千年前敦煌的石窟,或當下阿里農家的唐卡作坊,在無人問津中,尋得一片安靜,讓心靈無拘無束,將想象無限發揮,日復一日,實現宏愿。
最后,我在這次畫展冊頁中,看到常工先生寫的序:
“我懷著一種敬畏與崇拜去想象布達拉宮。在它的光環中,我感到了神秘的力量,我及我的周圍也升騰起來。在對這座從沒有去過的建筑的無限想象中,生命的莊嚴與精神的奇跡在這里得到了印證。我知道,只要還沒有踏上拉薩的土地,目睹布達拉宮的光輝,我對它的想象與描繪就沒有止境。 ”
我們衢州有1800多年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是孔子后裔的第二故鄉,有“東南闕里”“南孔圣地”之稱。這里還是中國圍棋的發祥地,流傳著“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這里是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豐富的鄉土文化為學生語文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一、引鄉土名人,縮短時空距離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時魯國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史載,北宋末年,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陷入金兵之手。宋高宗趙構倉促南渡,孔子第四十八代裔孫、衍圣公孔端友,負著孔子和亓官夫人(孔子夫人)的一對楷木像(據傳為孔子學生子貢所刻),離開山東曲阜南來,定居于衢州。宋高宗寶v三年(1255),敕建孔氏家廟,為南宗。孔子后裔子孫已在衢州度過了800多個春秋。衢州作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鄉,向來有“東南闕里”“南方圣地”之稱。
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坐落于衢州市區府山街道新橋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衢州孔廟是全國僅有的兩家孔氏家廟之一,素稱“南宗”。(北宗為山東曲阜)
這是我教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論語十二章》的開場白。簡簡單單的開始使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山東曲阜的“孔圣人”離我們學生的時空距離不再遙遠,時空距離的“鴻溝”被輕松逾越,“孔圣人”和同學來了個親密接觸,課堂的氣氛也就格外的輕松,同學們學習《論語》的積極性自然就高漲,效果當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時,學生們下次到衢州孔廟游玩時就不單純是玩,而會留心那里的《論語》章句,邊讀,邊品,邊欣賞。在游玩中學習,賦予“游玩”更豐富的內涵。正是古人說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吧!
二、引名人古跡,萌發人生豪情
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古詩《觀書有感》,介紹朱熹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試問池塘春草夢,何如風雨對床詩?三薰三沐事斯語,難弟難兄此一時?!边@是朱熹寫的《聽雨軒詩》,而“聽雨軒”便是我們開化縣馬金包山書院的前身。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孔子之后影響最大的教育家,字元晦,一字晦庵,別稱紫陽,世稱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資料顯示,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攜其夫人胡氏到開化“聽雨軒”講學,四方學子紛紛慕名而來,朱熹親自題寫了“聽雨軒”匾額。他還經常到鄰近村莊去講學。1233年,“聽雨軒”擴建學舍,供四方負笈求學者住宿。1356年“包山書院”成立,與當時較著名的杭州“西湖書院”、東陽“八華書院”、婺州“正學書院”齊名,被并列為浙江四大書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崇化合鄉捐資,在包山之南麓,又創建了“崇化書院”。
而“包山書院”和“崇化書院”正是我們開化中學的前身。開化中學是多少初中學子夢寐以求的知識殿堂,來包山書院講過學的朱熹自然地受到了學生的追捧,在開化中學讀書的學生也為自己的母校有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倍感自豪。
三、引名人后裔,提高學習興趣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開始的:
在山清水秀的錢江源頭長虹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別地的農民無異。但是,這個村里的范姓村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范仲淹的后裔。村莊的寧靜只是相對的,近段時間來,隨著“文物普查隊專家”們到村里對范氏宗譜的相關內容作進一步考證,前往該村了解、咨詢相關事項的人逐漸增多,這個古村落開始沸騰了。村民們更加堅信,自己就是范仲淹的后裔。
范家興是長虹鄉五林村村書記,他自豪地說:“根據家譜記載,居住在這里的范姓居民都認為自己就是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后代。我當然也是范仲淹的后代,屬于范仲淹的第二個兒子范純仁這一支系。”
新聞報道里描述了這樣的場景。
在課堂上,介紹了長虹鄉的歷史之后我特別強調:“我們班的范明輝同學是長虹鄉五林村人,換句話說,范明輝同學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的后代!”
有了這個背景介紹,不要說范明輝本人對先祖的《岳陽樓記》產生了興趣,班里的同學也都對《岳陽樓記》產生了興趣。
四、引鄉景名篇,增加學習趣味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馬南的《不求甚解》很多老師都不愿意去教授,有的說課難上,有的說學生不感興趣。而我不僅要上,而且還把它當作重點課文來學習。
浙江省有許多聞名的山水,其中有一座爛柯山,位于衢縣以南。我曾見許多朋友到浙江就一定要去看看爛柯山。這是為什么呢……他們所以要看爛柯山,因為這座山是由于一個神話故事而得名的。
據南北朝時期任P的《述異記》一書記載:
“晉王質入山采樵,見二童子對弈。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饑。局終,童子指示曰:汝柯爛矣。質歸鄉里,已及百歲?!?/p>
這一段故事很有意思。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故事倒很像是科學幻想,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質,在山上只看完了一局棋,而砍柴用的斧頭上的那根木柄就已經腐爛了,回到家里已經100歲了。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的神話故事,都是以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公式為指導來編寫的。不過那些神話故事都沒有爛柯山的故事這么著名罷了。
《不求甚解》的作者馬南提到了爛柯山的故事。這樣一位作家的文章,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衢州籍作家李森祥的《臺階》時,我又如法炮制,從學生感興趣的名人話題入手,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空前高漲……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上課所用的課外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本來是我一手包辦的??僧斘覍⑧l土資料引入課堂后,學生對收集課外資料這類作業好像特別感興趣,不僅愿意做,而且樂于做,爭著搶著做。
我國大語文教育倡導者張孝純先生指出:“語文與生活同在,凡有人類生活的地方都有語文,都有語文實踐與語文學習。”語文教學引入鄉土文化,是“大語文觀”的實踐。這種“引進”既是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增強了語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受到了鄉土文化的熏陶,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參考資料:
1.紀春光《引入課外資料,促進閱讀教學》,《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3年第7期。
每個假期爸爸媽媽都帶我出去旅游,我去過很多地方:偉人故里韶山、有南岳衡山、有雄偉的岳陽樓、有壯麗的黃鶴樓等。
我曾讀過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我每讀一次,就被文中那雄偉壯觀的高樓和美景所吸引,特別是文章最后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寫得太好了,寫出了作者當時的憂慮心情。
現在我就來給各位介詞一下“雄偉的岳陽樓”。
岳陽樓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它高度涵括了洞庭水的秀麗風光和千古名樓的不朽景觀。
今天一早我和爸爸媽媽乘車來到岳陽,終于見到了我心中久仰的“岳陽樓”,我們三人一氣就爬到了樓頂,我站在高高的樓上把整個岳陽城景盡收眼底。岳陽樓屹立于岳陽城西北高丘的城臺之上,地面海拔54.3米、景區內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3.9萬平方米。岳慢樓所處的位置也極好,它屹立于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
我站在樓上,憑欄遠眺,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就集中在洞庭這一個大湖上。它含著遠山,吞下長江。水勢浩蕩。波濤兇涌,湖面遼闊。不見邊際。真是湖水連天,天連水。這就是岳陽樓最雄偉的景致了。
再仔細觀察,我好像看到一艘小船在湖上漫游,它顯得那么小,人在船上就是一個小點點。他們大概是在打魚。我此時想到了柳宗元寫的《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岸上有些白鷺飛來飛去,它們是那么悠閑自得。沙鷗時而飛起翱翔,時而聚集停息。岸邊的芷蘭和小洲上的蘭花,青蔥腹郁,天色和湖光一片碧綠,寬廣無比。
我們正要下樓,突然一曲愉快的歌聲傳入我的耳朵,歌聲是那樣的歡快、那樣的清脆。哦!原來是打漁者豐收的歌聲,聽得我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心中充滿了無比喜悅。
太陽西下,我們趕著回家,余興未盡。期待下次登望。
1、微斯人,吾誰與歸翻譯: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
2、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來源:文章屋網 )
釋義:
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躍金:閃爍出的金光。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日光或月光照在浮動的水面上,金光跳躍,波光粼粼的樣子。
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p>
分類:
古典文學
物理原理:
光線照射在浮動的水面發生了鏡面反射,因為水面在波動的時候反光平面是多個不同方向的鏡面。
例 子:
你看,浮光躍金,多么美麗??!
(來源:文章屋網 )
詞語解析
【成語】: 氣象萬千
【拼音】: qì xiàng wàn qiān
【解釋】: 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p>
【舉例造句】: 這莊嚴秀麗、氣象萬千的長江真是美極了。 劉白羽《長江三日》
【拼音代碼】: qxwq
【近義詞】:波瀾壯闊、云蒸霞蔚
【反義詞】:百孔千瘡、每況愈下、一成不變
氣象萬千造句
1.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氣象萬千。
2. 花園很大,只見里邊高阜低洼,氣象萬千。
3. 從建國之初的百廢俱興到今天的氣象萬千,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迎來了六十華誕!
4. 論宏偉,西湖比不上太湖,太湖煙霞萬頃,氣象萬千。
5. 從山頂鳥瞰下方,只見云山層疊,氣象萬千,目不暇給。
6. 山中景色云霧迷蒙,氣象萬千,猶如仙境。
7. 統觀全貌,爽塏宏敞,莊嚴絢麗,舉世瞻矚,氣象萬千。
8. 登上巴黎鐵塔,凝望那氣象萬千的城市景觀,令人贊嘆不已。
9. 這莊嚴秀麗、氣象萬千的長江真是美極了。
10. 如希望了解更多第三輯氣象萬千的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
11. 長江三峽風景秀麗,氣象萬千,實在美不勝收。
12. 登上黃山之巔,但見一派氣象萬千、云蒸霞蔚的壯麗景象,令人難以忘懷,留連忘返。
13. 太陽升起來了,光彩奪目,氣象萬千。
14. 登上黃山之巔,一派氣象萬千、云蒸霞蔚的壯麗景象,令人難以忘懷。
15. 祖國的春天氣象萬千。
16. 廬山最有名的山峰五老峰,雄偉壯觀,氣象萬千。
17. 美麗的江南,曾吸引了無數人文墨客。氣象萬千,使我流連忘返,不得不憶江南。
18. 雪后天晴的黃山,更顯得景色迷人,氣象萬千。
19. 這個溶洞,里面氣象萬千,變化多端,令人流連忘返。
20. 愿您假期愉快,新年氣象萬千!
21. 文化氣象萬千,無所不在。
22. 禹貢作為九州之一的揚州可是個很大的地方,按今天的區劃,它包括了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濱江臨海,氣象萬千,是一個不斷滋生著神話傳說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