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0: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班門弄斧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議論文是種實用性很強的文體,同時也是講求思維與邏輯的一種文體。由于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而理性思維偏弱,他們更傾向于寫一些記敘性的文字。他們不愿或者不善于寫作議論文,但現實是,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寫作像樣的議論文。
在議論文的寫作中,學生常用的模式是:亮出觀點,舉出一個又一個的實例,等到字數差不多了就簡單收尾照應論點。這是典型的“論點加論據”模式。還有一種常用的模式是列舉很多的論點,構成排比,看似有氣勢,有文采,但實際思維卻是雜亂無章的。這樣的文章絕不是什么好文章。
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告訴學生議論文的結構模式,也會將論點、論據、論證等概念性的東西講述給學生聽,但效果往往不佳。所以,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
具體實施方案
一、 揣摩范例,明確方向
讓學生認識議論文,即讓學生對議論文在感性層面對何為議論文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我主要選取《從香菱學詩談起》和《談骨氣》兩篇文章作為范例,讓學生對議論文的各個要素作具體分析。
在這里僅以《從香菱學詩談起》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首先讓學生提煉本文屬于觀點的句子:①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虛心好學。②要不恥不知。③要不恥下問。④要不恥相師。⑤以上談到的虛心好學的三個方面,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以“不恥”開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識,學到一些本領。
其次,分析這些論點之間的關系。很顯然,第①句是中心,第⑤句是總結,②③④之間是并列關系,從不同角度去說明怎樣虛心學習。再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中心論點說的是要怎樣的問題,分論點講的是怎么做的問題,而最后的總結說的是會怎樣的問題。這是我們認識事物和一般規律,即是什么,怎么樣,會怎樣。
通過這兩步學習,學生清楚了我們學寫議論文,必須有觀點,觀點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議論文并不是大而空的觀點的堆砌。
再次,讓學生分析、品味論點與事實(論據)的關系,學生就能明白,雖然本文也敘述了很多故事,但作者的敘述是有重點、有角度、有方向的,即這些事實都是指向自己的觀點的。比如第二段敘述香菱學詩抓住了“苦志學詩”“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頭去找黛改詩”“眾姐妹稱她為詩魔”“多次請求教”“幾易其稿”,這些都指向了“勤學”二字。
最后讓學生揣摩篇章結構,就會發現議論文要講究“起承轉合”。
通過對范例的揣摩,學生就會明白,寫議論文就是條理清楚,甚至是藝術地向他人陳述自己的觀點,并且要讓別人樂意接受自己的觀點。怎樣做到條理清楚?最好的方法是巧妙設置分論點。
二、鍛煉思維,改善頭腦。
當我們引領學生分析例文之后,學生最渴望的就是給他們方法,并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這次實驗中,我采用了“類、誰、因、果、法”五字訣訓練學生,讓他們掌握分解論點的方法。下面分條陳述。
1、類。即內涵闡述,分論點從不同角度對中心論點的屬性和思想意義進行闡述。比如以“要善于班門弄斧”為中心論點可分解為“班門弄斧,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班門弄斧,是一種開拓創新的精神;班門弄斧,是一種永不言敗的激情。”此類形式能顯出作者思維的深度,適合于闡述類的議論文。
2、誰。即對象,分論點是中心論點所關涉到的人和事物。比如以“慎獨”為論點可分解為“君子若慎獨,則顯其德出;商人若慎獨,則益于民也;黎民若慎其獨,則享太平也。”以“放飛心靈”為題,可擬分論點“李白放飛心靈,在青崖間且歌且行;陶淵明放飛心靈,在南山下悠然自得;瓦特兄弟放飛心靈,載著夢想翱翔藍天。”
這種方法是將不同人物(生熟、敵友、文武、仕隱、貧富、窮達、貴賤、智愚、成敗、好壞、失意得意、悲觀樂觀)引入思考范圍,討論其與中心論點的關系,能顯出論者思維的廣度。
3、因。即原因,追問幾個為什么,把中心論點作為結果去追溯其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或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揭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這是議論文中使用較多的方法,也能使認識顯得深刻。
例如:“微笑是最美的符號”可分解為“微笑是最美的符號,因為它能化解人們之間的矛盾;微笑是最美的符號,因為它能給人以自信,激起人們前進的火花;微笑是最美的符號,因為它照示人們擁抱明天的太陽,戰勝與自己對抗的一切。”
4、果。即結果,在思考時多問幾個會怎樣,主要回答結果和效能方面的問題,比如意義、作用、價值、影響等。例如中心論點為“為人當勤勞”,其分論點就可以是“勤勞,可以有所獲,免饑寒也;勤勞,可以有所勞,延壽考也;勤勞,可以有所事,遠邪也。”這種思維,能體現作者對事物的預見性。
5、法。即辦法,需追問幾個怎么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開始的《從香菱學詩談起》運用的就是這種方法,能體現出作者對現實的關注。
三、強化訓練,提升品質。
在講解分析和思維啟發之后,我再對學生進行了強化訓練,主要是三步:第一步,一題一法,即給學生一個中心論,讓學生用特寫的方法去擬寫三到五條分論點;第二步,一題多法,即給學生一個中心論點,按照不同的方法去擬寫分論點;第三步,綜合法,即給定一個中心論點,用兩到三種方法去擬寫分論點,并構成題納。
實施后續
【關鍵詞】漢語;英語;文化差異;理解與翻譯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其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可以說是千差萬別,不了解這些差別,翻譯出的作品肯定會洋相百出、詞不達意。因此,要想處理好翻譯過程中的難題,關鍵是要了解漢語與英語的區異。一般來說,所涉及到的漢英語言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英語語法結構嚴謹,漢語遣詞造句形式靈活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言,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漢語和英語的習慣用法不同。漢語中某一說法本來是很清楚的,誰也不會誤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譯成英語,就很可能詞不達意,甚至還會引起誤解,鬧出笑話,或鑄成大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在譯文中增補適當的詞,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確地表達出來。例如:
原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如果想當然地翻譯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貽笑大方了,因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達,直接翻譯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語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漢語中的典故、諺語等,漢語讀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語讀者就不見得能懂,因此翻譯時就得適當地添加一些注釋性的詞語。例如:
“班門弄斧”可譯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不在譯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譯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國讀者就會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許人,因而也就無法理解本句子內在含義。
二、英語句子如參天大樹枝葉橫生,漢語句子似萬頃碧波層層推進
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譯文:門口放著一堆雨傘,少說有十二把,五顏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這個句子譯成“門口放著至少有十二把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雨傘”,譯文一聽就是翻譯腔調,語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譯文: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好長時間了,想請教你,你能回答嗎?
漢語用三個分句表達原文的意思,顯然效果很好,如果譯成:你能回答一個長時間困擾著我使我想問你的問題嗎?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顯得繞嘴。
三、英語中被動式居多,漢語中主動式居多
我們知道,在漢語中被動式使用較少,我們敘述一種行為的時候常采用主動式。而英語則不然,大量的及物動詞可以用被動式,不少相當于及物動詞的短語也可以用被動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這兒講英語。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歡迎你有機會來中國訪問。
漢語的被動句子,從結構上來說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帶有表達被動意義的標記,如“被”、“受”、“遭”、“給”、“挨”等;另一類則不帶這種標記。普通而常見的是后一類。但不論哪一類,譯成英語時基本上都可運用被動語態。例如:
(1)他被選為學生會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這個問題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須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帶被動標記的句子都一定要譯成英語的被動式。比如“老太太被風吹病了”,若譯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國式的英語了,而只有譯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四、思維習慣差異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譯時也必須作等值意義轉換。如:英語民族的人見面時喜歡談天氣,說“Lovely weather,isn’tit”之類的話,根據英美人的習慣,這無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見面語。而在我國, 自古就“民以食為天”,人們見面時愛說“吃了嗎?”在多數情況下,說話人并不十分關心別人是不是吃飯了,而只是一種招呼罷了。中國人聽到這些問話也只是回答說“吃了”或“沒吃吶”,實際上是個應酬。這樣的對話如果譯成英文只說“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將A的問話改譯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問者B是英語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應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漢語中許多圍繞“吃飯”問題所形成的詞語,在英語中就很難找到字面對應的表達法,對于“飯桶”、“吃不開”、“吃不了兜著走”等這一系列說法只好分別意譯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實傳達原文的含義。
五、物指聯想差異
同一客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價值,引起不同的聯想,具有不同的內涵。動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漢英兩種語言中均有廣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人們對動物比喻的正確理解和翻譯存有障礙。從翻譯的角度總體說來,動物比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譯語與原語存在對應的關系,翻譯時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現原語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個狐貍。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著羊皮的狼
另一類是:同一動物形象在原語和譯語中的語用意義相去甚遠。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就出現了動物形象名稱的轉換。這種動物形象的轉換可以是一種動物形象轉換為另一種動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種動物形象轉換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譯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馬。(sheep譯為“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譯成“人”)
翻譯過程中出現的這種動物形象的喻體轉換豐富了動物成語的內涵,同時,它作為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創造出生動、鮮明的形象,能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
為使譯文讀者得到和原文讀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譯中遇到兩種文化差異特別大時,用直譯無法使譯文傳達信息,譯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在譯文文化中尋找對應的表達方式,做出各種必要的轉換,進行意譯。
【參考文獻】
[1]張道真2002《張道真英語語法》商務印書館
[2]范仲英 1994 《實用翻譯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關鍵詞:語文;動畫;多媒體
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的激增和。減負提素”工作的深入開展,傳統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改革也不斷推陳出新。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技術給傳統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的交互式特點,編制的系列各學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手段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表達工具,既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機遇。下面就中學語文教學,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其教學中的積極應用。
一、動畫模擬
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說明文
二、圖像的運用
(一)圖片展示:1、展示陌生事物。對于一些陌生的事物,在課堂講述時時教師的口頭解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活靈活現的。這時候圖片的展示就大顯身手了。如職教基礎版中專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內蒙訪古》、我院校本教材第二部分第四單元第三課課文《中國園林的風格》。這些課文的課件制作就需要用到大量的圖片。2、古地名的解釋。可以展示歷史地圖來直觀再現。我在我院校本教材《大學語文教程》第二部分第三單元第二課的《晏子對齊侯問》的課件制作中,就用AcdSee 播放了一幅春秋時期齊、魯圖,來展示“齊國”、“魯國”等多個古地名的區域。3、課堂練習。課堂內的知識點小結、習題等需要板書的內容可以
事先制作成文字圖片,為課堂內的教學節省了大量書寫的時間,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果你愿意,還可以花點時間將投影的文字格式化并動畫處理,達到板書所望塵莫及的美輪美奐效果。如果你這天感冒而嗓子不好,你甚至還可以將需要講述的內容也制作成文字圖片,配以背景音樂來展示。
(二)影片播放: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或相同的電影剪輯,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江蘇鹽城職業技術學校的何立平老師制作的職教基礎版中專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短歌行》課件,將電視劇《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中曹橫槊賦詩的那一段剪輯插入在課件中的朗誦之后,對比鑒賞,相得益彰。還有皂湖中學的張勇和朱衛東老師制作的人教版初中第五冊第三單元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課件就采用了電視劇《水滸傳》的一段剪輯,生動再現了魯提轄那三拳的威猛暴烈。
(三)、動畫制作 1、文字動畫:重點句子或詞語的強調、提示,在進入、展示、
退出時采用動畫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動漫工具:制作一些如WINDOWS 中的Office 助手般的動漫形象,插入在圖片,尤其是文字圖片的展示中,充當鼠標、教鞭之用,更能增添吸引力。3、情景動畫:將課文內容的相關細節制作成動畫來演繹,可以增添生動性。而且課件制作的最終目標是是將知識的講授過
程全部動漫化,將教師這一角色虛擬化,這也是課件制作的最高目標。
三、影視演播
利用多媒體的攝像、聲像結合功能。可以采集有關圖片資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簡介課文作者的生平及其成就時。如果借助多媒體,就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四、演示實驗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加以演示比較,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解、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好習慣。如在“求異思維的作文教學輔導”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悖于傳統的觀點來進行作文。具體地說,傳統認為“班門弄斧”是不大可取的,但反過來想,又是十分可取的,沒有“班門弄斧”的懷疑精神,又那來的發展創新。又如”好高鶩遠”傳統認為是不對的,但一個人在理想的追求上,如沒有“好高驁遠”的精神,就談不上憧憬和進步了。
五、控制模擬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性特點,可編寫出較強帶有控制性的模擬演示,充分體現語文中的抽象與具體結合的動態效果。例如:一文的教學,就
可以借助多媒體把那種場面恢宏的戰爭場景展現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通過那具體形象的畫面,并結合課文中的相關內容,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年孫劉曹三方
爭奪天下時的激烈程度。通過帶控制性的模擬演示,使學生深深體會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樹立辯證的思想。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多媒體技術對于包羅萬象的語文學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可以播放動聽的音樂,可以方便地調用圖表、文字、圖片,可以顯示優美的動態畫面,把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藝術片,把抽象的語文變為形象生動的語文,使語文教學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總之,多媒體技術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松地接受語文知識。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語文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 巧用多媒體 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陜西教育 - 2011(9)
1.意美的翻譯翻譯的目的
就是為了準確、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本來意思、作品的風格和風貌。因此,在翻譯英語諺語的過程中,應在展現原文的隱含意義、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的基礎上,力圖再現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意義。為了更好展現英語諺語的意美,翻譯方法可以采用直譯、意譯,或者直譯和意譯互相結合的方式。英語諺語在形象意義、字面意義、隱約意義上與漢語有近似或者相似的地方,因此,在翻譯英語諺語的時候,可以采用直譯的方法,通過直接互譯的方式來展現諺語的意美。如“Dumbdogsaredangerous.”可以采用忠實原文的翻譯方法,按照原文字面的意思翻譯成“啞巴狗最危險”。翻譯“Moneyistherootofallevil”這句諺語的時候,可以根據字面意思翻譯成為“錢是萬物之源”。直譯很好地保留了英語諺語原有的風格。英語諺語不是以單個的詞語為單位的,不是簡單詞語語義的疊加,而是所有詞語綜合所成的意象。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應該是一種語詞背后意象的總體轉換,并從讀者的認知結構特點,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意象著手。采用“歸化”和“異化”的手段,把原有的意象遷移在譯語中,并盡量做到保留原文的形象,并生動展現原諺語的意美。如在翻譯“Kill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這一諺語的時候,為了更好表達諺語中“得不償失”的意象,可以翻譯為“殺雞取卵”,這樣可以準確傳達諺語中“以大失小”的意象美。還比如在“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這句話可以從意象美的角度來翻譯句子,譯為“不要班門弄斧”,從而準確表達句子中的意思。英語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色彩,采用直譯的方法雖然可以保留這些諺語的特色,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讀者很難明白其中的意思。采用意譯的方法,可以讓讀者理解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但是卻失去了英語諺語所特有的地方色彩、英美民族色彩等。于是,在翻譯英語諺語的時候,可以采用直譯加意譯的方式,在保留原有諺語風格的基礎上,既表達原諺語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也能點出其中的隱含含義,從而使譯文生動且形象,并保留了英語諺語原有的韻味和風格。如在翻譯“Don’targuewithyourbreadandbutter.”這一句諺語的時候,為了準確表達其中的意蘊和意象美,可以先直譯“別跟你的面包和黃油過不去”,然后在此基礎上意譯“不要自己把自己的飯碗砸了。”整體翻譯就是“別跟你的面包和黃油過不去,不要自己把自己的飯碗砸了。”這樣在保留原有諺語風格的基礎上,也準確表達了其中的意蘊和意象美。又如在“Ifthelionsskincannot.thefox’sshall”,為了保留原有英語諺語風格,先直譯為“不能披獅子皮,就去披狐貍皮”;然后把文字中的意思表達出來,翻譯為“不能力取,就只能智謀。”全文翻譯為“不能披獅子皮,就去披狐貍皮;不能力取,就只能智謀。”通過這樣保留原文風格的方式,把諺語的意象美給展現出來。再比如在“TheBibleandastonedowelltogether.”,如果直接翻譯為“《圣經》和石頭一起使用”,讀者很難理解其中的涵義;如果采用意譯的方式,加上“恩威并重”,這樣不僅保留原諺語的風格,也能體會其中的意象美。總之,相比于直譯和意譯,通過直譯兼意譯的方式,能在保留原諺語風格的基礎上,傳達諺語的深層次涵義,表達出其中的意象美;同時也能幫助不了西方文化的讀者熟悉其中諺語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也能達到一種傳遞文化信息的作用,從而能有效表達諺語的意象美,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
2.音美的翻譯英語
諺語是英語民族在長期勞動實踐過程中,文化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英語民族實錄下來的,比較有典范價值的口頭語言。鑒于英語諺語具有口語的性質,在遣詞造句上,比較注重聲律美和音韻美;讀起來比較朗朗上口,容易被人理解和背誦。因為這些優點,這些諺語才得以在勞動人民之中流傳。鑒于英語諺語這一特性,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盡量保持原文的特點和風格,并且盡量翻譯英語諺語的音美。如在翻譯諺語“Muckandmoneygotogeth⁃er”這一句話的時候,在英語發音中體現了一些音韻和聲律美,“muck”和“money”都是押著首韻“m”,并且在“go”與“together”這兩個單詞,重讀音節上均以輔音“g”作為開頭,這樣朗讀起來構成了一種半協音。為了翻譯出這諺語的音美,在漢語翻譯上可以譯為“發財不怕臟,怕臟不發財”,其中“發”和“怕”這兩個詞,都是押著韻母“a”;在“財”和“臟”這兩個字的尾音中,都是開音節,讀起來相似并且聽起來響亮,同時采用頂真的修辭方法,這體現了原諺語的通俗詼諧特征,從而準確表達了這諺語在發音上的音美。又比如翻譯“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這一句諺語的時候,其“feather”和“together”是在發音上都押著“ther”,讀起來比較響亮。此句采用意譯的方式,翻譯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樣體現了原諺語的對仗和押韻的音韻美。又比如在翻譯這一句“Whowillnotberuledbytherud-dermustberuledbytherock”,為了準確翻譯“ruled”和“rock”在音節上的押韻關系,可以翻譯為“如果船不聽船舵的使喚,必然會觸礁遇難”。通過“喚”和“難”,這樣在尾音上不僅一致,并且聲調同樣都是去聲調,從而體現了原諺語的音韻美。
3.形美的翻譯
在英語諺語中,為了使文字達到形象生動、簡潔凝練、涵義深刻的效果,很多采用了多種的修辭方法,比較常見的修辭有暗喻、明喻、夸張、排比、擬人等。使文字具有高超的語言美和藝術感染力。這樣使讀者在得到諺語的智慧和經驗教誨,也獲得了一次美學上的藝術熏陶。這些諺語在遣詞造句上經過長期的提煉、總結和提煉,用詞方面非常簡潔凝練。單句比較簡潔,言簡意賅;在雙句上比較講究對仗,結構齊整,句式均勻。翻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應該盡量把原諺語采用的修辭手法,以及文字的形式美給表達出來。如在Deedsarefruits,wordsarebutleaves.這一句中,采用了暗喻的修辭方法,應翻譯為“行動是果,言語是葉”。在“Thereisnoplacelikehome.”這一句中,采用的是明喻的修辭方法,翻譯為漢語就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在“Wallshaveears.”采用的是“比喻墻有耳朵”的擬人修辭方法,應翻譯為“隔墻有耳”。又比如在“Afallintothepit,againinyourwit”,這諺語的特點是結構緊湊,文字風格比較簡潔,為了來體現這一特點,在翻譯者句子的時候,應從文字結構均衡著手,翻譯為“吃一塹,長一智”,這樣才能體現了原諺語文字形式上的均衡美。總之,圍繞英語諺語的意美、音美、形美來展開翻譯,能把諺語的音韻美、形式美、內涵美準確表達出來,給讀者一種美的感受。英文學習者在掌握英語諺語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的精髓,同時也可以把握英語發展的歷史脈搏。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將會領略到更多更精辟的新諺語。
作者:甘麗紅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熱情 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2-0134-0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
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培養學習興趣,就要加強對學科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目標動機理論”。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學科最終有什么意義。比如說有的同學在學習數學時,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就簡單地認為,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計算,那么高中階段的代數、幾何對我們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老師能夠及時地告訴學生,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學不好數學,將來學好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等都是不可能的。這樣,同學們可能就會重新看待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了,進而也能培養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借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于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如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并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夸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并及時給予他(她)表現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后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成績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績不好,愛到批評甚至打罵;或因屢犯錯誤,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訓斥;或因家庭原因,備受歧視和奚落等。結果使其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喪失學習信心,自卑感嚴重,“破罐子破摔”。我們應深入細致地了解掌握每個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然后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與其特點相應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循循善誘,搞好心理疏導,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自尊意識,激發內在的進取動力。幫助差生認識自我,培養他們的自尊心,這只是轉化后進生工作邁出的第一步,關鍵是老師要積極創設參與機會,擴大活動范圍,讓他們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以期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勝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事實上,許多差生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明的,只是他們的地位在班集體乃至在整個學校屬于低層次,在眾多的場合下,沒有“出頭之日”,許多潛在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表現。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以閃光點為突破口,幫他們找到成功的體驗,一旦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就容易增強自信心,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取得飛躍式的轉變。我班有一位差生,學習一直很差,沉迷于玩樂,對學習一直沒多大興趣,針對他愛畫畫的特點,我讓他設計班級板報、手抄報繪畫,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向上的勁頭,逐漸變得勤奮起來,一年來,他的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
多寫多練是作文提高的有效方法,我鼓勵學生寫自由日記。學生可以憑自己的喜好決定日記寫什么內容。例如:“寫日出日落、月缺月圓、花鳥蟲魚;身邊的人和事、自己高興、難過、成功的事。”讓學生從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有所發現,使身邊這些生活小事成為寫作的素材。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生活的習慣,捕捉到的事物越來越多。這樣,寫日記就成為學生寫作的練武之地,也成了他們寶貴的材料倉庫。教會學生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火花會迸發,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隨文練筆,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點記下來,寫成讀后感,或根據課文續編故事。寫完后,讓學生互換批改作文,從標點符號、錯別字、句子、段落、再到篇章結構。教師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把作文歸類,然后指定互批對象,一般是優差交換,讓作文差的同學在批改優生作文過程中學習欣賞為主,力爭發現對方的不足;讓優等生在幫助差生修改時,力爭從細微處發現閃光點。最后,把修改的作文交給老師批閱。老師對批改認真、有水平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學生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又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取得較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教師注重批語。指導型批語,教師批改作文,不應該是大量的修改,而是起一個指導作用,明確指出不妥當的地方及原因,指導該如何改。學生習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語病,教師不能簡單的寫“語句不通”,學生讀完這樣的批語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導型的批語應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學生寫:“我十分很開心。”批語應寫:“十分和很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寫欣賞型批語,學生習作中有的書寫認真、字體漂亮,結構完整。老師可以給這樣的批語:“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讓人看了是一種享受。”一些學生閱讀面廣,寫作中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優美句子,從而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識面真廣,老師佩服你,欣賞你的文章是一種榮幸,長大后或許你成為一個大作家。”學生讀到這樣的批語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就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和興趣;交流型批語,閱讀孩子的作文就是走進孩子的心田。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了與教師的語言交流,但他們會用習作的方式傾訴心聲,
總之,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還在于教師課前要“苦心經營”、巧妙設計。只有設計恰當、合理、科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知識才能得到鞏固掌握,能力才能得到扎實訓練,語文素質才能得到迅速提高。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錯誤,接受批評并加以改正。班主任對學生的談話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促使其改正覺悟。如果避重就輕,抓不住要點;或是隔靴搔癢,那就會讓學生如墮五里霧里,不知所云,因而也就達不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
班上曾有兩個學生,一個學生由于家里有事來找我請假簽字,碰巧我不在。于是他叫同學“幫忙”,摹仿我的字跡簽上了我的名字。當我知道此事后,我本想拿他兩個“開刷”,但考慮到他們這個年齡的學生思考事情還不成熟,未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于是,我就把他們找來,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這種行為看似小事,但它的性質卻十分嚴重,這就好比‘偷’與‘搶’”,雖然它們指的都是從別人處拿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但兩者的性質卻不能劃等號,如果以后其他學生都以此效仿的話,那全班將會成為一個什么樣子,學校的規章制度還起什么作用,你們自己想想,那將是一個誰也不愿意見到的局面啊!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你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反省反省”。后來,我又把這件事拿到全班作典型說法,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演繹發微。學生們聽了聳然動容。此后,班上在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之事。
(二)、先激后析,欲擒故縱
要說服那種死心眼兒,性格倔強的學生,采用嚴厲批評的方式往往難以奏效,甚至還會適得其反,這時就應采取迂回戰術,先采用激將法從旁側擊,把學生從麻木的精神狀態中喚醒,然后再切入主題,進行合情合理的剖析,辨清是非利弊,從思想上對對方進行點拔,幫助對方認識錯誤,從而接受班主任的正確意見。
我班有兩位學生,從進校不久就開始談戀愛,雖然我曾對他們進行過多次的“暗示”,但無奈《中學生手冊》中沒有中學生不準談戀愛的規定,欲加“干涉”,但無奈證據不足,只好作罷。有一天,當班長告訴我該同學因為失戀已一天沒有上課了。于是,我來到了學生宿舍,推開門發現該同學躺在床上,兩眼無神,見了我也不打招呼。我把門輕輕關上,房里只剩下我們兩個,于是我雙手一拱,笑嘻嘻地對他說:“恭喜恭喜”。他很狠地瞪了我一眼,只差沒從床上跳下來,后來干脆閉上雙眼懶得理我了。我走到床邊,輕輕地握著他的手,對他說:“難道你不想聽聽為什么嗎?”。見他心情稍為平靜,于是我說:“你不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嗎?你不是渴望以后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嗎?真沒想到小小的挫折就居然讓你如此地不堪一擊?難道你沒聽說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嗎?挫折、失敗,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每經歷一次都將會使你更堅強、更勇敢,這是一個男人成熟的標志。巴頓將軍就曾說過:勇敢的人決不會因一次跌倒而不敢走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難道我不該向你道喜嗎?”。看著他的眼光已變得柔和,于是我趁熱打鐵,通過學校曾經出現過的一些具體事例循循善誘地為他分析早戀所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并剖析中學生早戀的不穩定性和誤區……。慢慢地,他坐了起來,開始用眼睛望著我,我知道,我的話已對他產生了作用。
(三)、幽默風趣,春風化雨
在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巧妙地運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話,常能使局促、尷尬的場面變得輕松和諧,使矛盾雙方及時擺脫困境、在笑聲中接受教育、領會哲理、消除尷尬。
有一天早晨當我來到教室,聽見里面吵吵鬧鬧,推開門一看,只見兩個女生正在吵架,大有兵戎相見之勢。我當時非常生氣,本想沖過去嚴厲批評她們一頓,但理智告訴我,這時她們正在氣頭上,萬一弄不好,她們同我頂上了,那可下不了臺。于是,我咳了一聲,同學們見了我都乖乖地坐到了座位上。我裝作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笑吟吟地指著窗外的稻秧道:“稻花香里說豐年”,這一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情不自禁地齊聲大聲說出“聽取哇聲一片”。
(四)、寬容真誠、曉之以理
要相信,學生并非無情物,不可理喻,只要對他們用足了勁,說通了理,必能以情動之、以理服之。
一次,班上有位同學過生日,在未向我批假的情況下,悄悄地與幾位同學“集體”出去玩,連晚自習都沒有上。當我得知消息后,我真想利用這次機會殺雞給猴看,但轉念一想,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敏感脆弱,自尊要強,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如果事情搞得不好,將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我行我素。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整頓班上紀律,頗讓我思量。第二天上課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送了一張生日賀卡給他,并祝他生日快樂。本來正戰戰兢兢準備承受我雷霆萬鈞批評的他們被我這個“意外”的舉動弄得面面相覷、不知所措,但他們很快地明白了我的用意,眼睛里閃爍著感激與理解。在全班同學熱烈地掌聲中我趁熱打鐵宣布了一條紀律:今后不管誰過生日,咱們全班同學都來祝賀他,每人送他一句祝福的話,但是個人不準脫離集體,單獨外出。這一條既維護了紀律、又富有人情味的規定,人人樂于接受,班風也為之一變。
五、借褒行貶,潤物無聲
不是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如果良藥融入糖塊中,忠言寓于贊美中,就不會逆耳。如果想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就應該學會借褒行貶。
我班一位同學英語成績較差,我曾多次想與他進行交談,但又擔心傷了他的自尊心。一天,我對他說:你語文基礎好,普通話也講得不錯,而且你的專業課如中醫護理、兒科等科目在全班都是頂呱呱的,將來你肯定是個出類拔萃的人才。說完,我借故有事,假裝把手中的《英語沙龍》塞給她,叫她先給我拿著,過會兒再給我。該同學當時心里美滋滋的,但她很快明白了我的用意。第二天,當她拿著雜志來找我時,輕輕地對我說:“老師,謝謝你!”。此事過后,該生不僅改變了對英語的厭學心理,而且還常把學到的英語句子在我面前“班門弄斧”。以后的成績證明,這次談話是成功的。
在企業工作,每個人都明白報告的重要性,這是展現才華和工作成績的最佳時機。拼死拼活地忙活了那么長時間,要向上司或同事們交代工作成果,一定要把所有成績的貢獻一條不漏地宣傳出來。
可過猶不及,有些人便把報告寫得(或說得)如論文一般復雜,看得(或聽得)人一頭霧水。本想匯報得面面俱到,結果卻越說越亂,毫無重點。
由于羅松在企劃部出色的表現,上司于敏慧被提拔為營銷副總后,羅松被任命為企劃總監。公司3月份上市的N70學習機銷售火爆,羅松和他的企劃部做的貢獻較大。所以,當羅松得知營銷總經理杰克要聽他工作匯報的消息后,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
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結果,這次匯報卻出了問題,羅松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詳細說明了他們如何克服困難,在營銷企劃上大膽創新,為企劃部邀功,把杰克聽得直打哈欠。最后,坐在旁邊的于敏慧見情況不妙,急忙打斷羅松,讓他說說下一步的打算。
羅松見兩位領導臉色難看,便開始緊張起來,對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打算說得一點條理也沒有。
聽完匯報后,杰克很不滿意,羅松的第一次匯報工作以失敗收場。
其實,做匯報最大的忌諱就是呈現流水賬。
匯報工作跟講故事說評書一樣,上司為顯示威信,在潛意識中就有“找茬”的想法。下屬匯報時,第一要簡潔,要在前幾分鐘就讓領導明白你的匯報主題和結構,點出領導最想聽的話,要學會拿捏打動人心的那幾句話,第二要生動,有感情有氣勢,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潤色,比如通感、排比、擬人等,這樣可以用很短的句子,把事情表達得很充分。
有了這次教訓之后,羅松再與領導談話時就順暢多了,不僅是領導,在與合作伙伴的交流中,這種做法也是大有用處。
雪杉公司決定與搞母嬰產品銷售的藍孩子合作,共同推廣他們的幼兒學習機。上司將談判的任務交給企劃部。
這天下午,羅松和助手來到藍孩子公司,陳述方案。
羅松的助手把文案只講了一半,藍孩子公司的姜董就提出,給的利潤點太低了,必須再降兩個點。
助手馬上打開電腦,向對方展示自己新做的調查,向藍孩子的領導說明幼兒市場有多廣博,合作前景有多么的樂觀,希望對方不要糾纏這幾個點。
藍孩子的老板不客氣地打斷羅松的助手說:
“我們藍孩子是國內最大的母嬰DM直司,研究母嬰市場有5個年頭了,您說的那些我們早就知道了!”
羅松見狀急忙開玩笑說:“是呀,我們有班門弄斧之嫌了。我看,還是由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英語學習機的市場就可以了,也好讓姜董明白,我們不能降低折扣的苦衷。”
羅松馬上瀟灑自如地講起了學習機市場的情況,說得姜董和幾個公司的高層頻頻點頭。剛才凝固的氣氛一下緩和了下來。
最后雙方終于達成了共識。
作介紹時,許多人便不自覺地把自己變成了職業機器,總想一下說服對方達成協議,所以不停地講著一些早已爛熟的大道理。這種做法是十分愚蠢的。
羅松及時轉換思路,講述一些對方愿意并且需要的東西,把心和對方調到同一個頻率,化解了對方在折扣上的歧義。所以,做溝通時,一定要明白什么樣的話能夠打動對方,才能提高溝通效率。
聽他人之未言,感他人之未知
因為N70的火爆,公司前幾款電子產品銷售也提升了上來,這樣,前前后后已有20多個產品。有一天小汪忽然對大家說: “公司產品這么多了,完全可以開一個雪杉品牌網上專賣店了。”
這個點子一提出,羅松和大家興奮得臉都紅了,連聲高呼萬歲。兩個人連夜寫好方案,第二天一早就呈給于敏慧。
于敏慧看了后說:
“方案的確不錯。可現有個大難題,咱們的產品價格管控得不好,太亂。”
于敏慧說完,打開網頁,在上面輸入雪杉兩字,搜了一下,發現淘寶網上有好多家店都在低價銷售公司的電子產品。
于敏慧說: “前幾年,公司在渠道管理上沒經驗,竄貨現象很嚴重。經銷商覺得網上銷售成本低,所以隨意改變銷售價格和促銷策略。你們如果做網絡直銷店,馬上會遇到這個難題。”
羅松一時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方案很快被于敏慧否了。方案的提出者小汪得知領導層顧忌太多,也不再想這個事情了。
不過羅松沒有放棄,他想,公司的經銷商都是和公司交了保證金了的,如果公司嚴查,就一定能發現是誰把貨竄到了網上。
但羅松知道,出現這種情況,是和杰克有關的。有可能竄貨的人就是和杰克關系最密切的幾個商。這種事,只靠于敏慧自己是解決不了的。羅松試探過于敏慧的想法,她總是避而遠之。
羅松敏銳地感覺到,身為女性,干敏慧有很強的自保意識,她是不會輕易去碰這個馬蜂窩的。
羅松思前想后,還是決定把這件事反映給CEO樸熙煥。
為了反映這件事,羅松和企劃部的人進行了大約一個多月的精心籌備,對幾個可疑商的情況也進行了詳細調查,并制訂了處罰方案。
籌備完這些事后,羅松沒有和干敏慧商量,把材料直接發給了樸熙煥。
果然,此事引起了樸熙煥的高度重視,馬上讓羅松和于敏慧組成調查組,并規定在兩周內查清此事,然后,把有問題區域的督導全部換掉。
經過這次整改,公司產品的價格政策透明穩定了許多。
羅松知道,此時已可以開辦網上直銷店了。羅松讓小汪重新制訂方案,并對他說: “這次千萬不能犯頭一次的錯誤了,要把可能遇到的風險和解決辦法寫得清楚細致!” (溝通準則9:提建議時。不要只想著未來的收益,還要把風險一并替上司想好。上司很希望你把正反兩方面的情況都匯報給他。)
幾乎在任何公司,下屬永遠比上司的建議多。但是很多人提建議,只是一兩句話,讓領導覺得不痛不癢。此外,由于急于成功,往往容易夸大一件事情的有利一面,并做了認真詳細的規劃;而對于不利方面,卻想得很少,甚至不愿意去分析。于是領導很容易否決。
被否決之后,許多人也和例子中的小汪相似,就不再努力,很容易從眾,而且愛保持慣性思維,只是聽到領導的話,沒有感知到領導話語背后的真意。
羅松能夠聽他人之未言,感他人之未知,最終讓自己的提案獲得了通過。他在被否定之后之所以敢堅持,其實也是源于他對自己方案的信心。
這種信心源自兩點:
1 善于觀察市場的細微動態變化。一旦發現,高度注意,馬上去分析原因,找解決辦法。而不是見怪不怪,等到大家都發現事情變化的時候,往往已失去了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好時機。
2 超越現象,透析本質的能力。
大多數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理解上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就容易造成曲解詞語、不合語境的錯誤。如:
據環保部門測算,在我國大中城市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算首當其沖。竟占了污染總量的45%。
“首當其沖”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種勢力的攻擊或遭受到某種災難。例句曲解了成語的意思,把其理解成“第一位”之意,故難與語境相符。
以下成語用于特定語境:
相濡以沫(患難之中),萍水相逢(初次見面),有聲有色(表現得十分生動)。嗷嗷待哺(嬰兒),濟濟一堂(有才能的人),繪聲繪色(敘述、描寫生動逼真),百步穿楊(射術高明),不脛而走(消息),讓梨推棗(兄弟),汗牛充棟(藏書),鬼斧神工、巧奪天工(人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長時間),置之度外(生死、利益、利害關系),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用于犯罪或犯錯的人),擢發難數、罄竹難書(用于罪行很大),妙手回春、起死回生(醫術),莫衷一是、七手八腳、見仁見智(許多人)。
二、用錯對象,張冠李戴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容易犯張冠李戴的毛病。如:
家用電器的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來趨于滯銷的彩電,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炙手可熱”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作定語、謂語,只能修飾人,此處修飾家電顯然用錯了對象。
以下成語用于特定對象:
1,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青梅竹馬,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天作之合,勞燕分飛,琴瑟和鳴;
2,用于文章、文學藝術:一揮而就,一氣呵成,揮灑自如,呼之欲出,倚馬可待,信手拈來,行云流水,江郎才盡,烘云托月,膾炙人口,洛陽紙貴,不落窠臼,鴻篇巨制,匠心獨運,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3,其他:美輪美奐(房屋、裝潢或舞臺),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風姿綽約(女子姿態優美)。楚楚動人(形容女人姿態嬌柔),草長鶯飛(形容江南春色),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如坐春風(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長輩或良師的懇切教誨),耳提面命(長輩對晚輩教導熱心懇切)。
三、誤用褒貶,不明色彩
成語從色彩上分為感彩和語體色彩,從感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從語體色彩上又可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如:
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深入到熱帶叢林進行科學考察。
“無所不為”形容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此處用來形容科學家,褒貶失當。
以下成語有固定的褒貶色彩:
1,褒:重整旗鼓,殫精竭慮,嘆為觀止,有口皆碑,雨后春筍,蔚然成風,鳳毛麟角,苦心孤詣,東山再起;
2,貶:傾巢出動,死灰復燃,彈冠相慶,無所不為,趨之若騖,處心積慮,翻云覆雨,始作俑者,上行下效,亦步亦趨,沆瀣一氣,頤指氣使,一唱一和。
四、顛倒尊卑。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蓬蓽生輝”表示由于別人來到自己家里或別人的字畫掛在自己室內而使自己非常榮耀。用作謙詞,只能對己。這里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容易謙敬錯位的成語:
1,謙辭:誠惶誠恐,敝帚自珍,拋磚引玉,貽笑大方。無功受祿,敬謝不敏,忝列門墻,一孔之見,才疏學淺,德薄才疏,掛一漏萬,不情之請,姑妄言之,不足掛齒,雕蟲小技。東涂西抹,班門弄斧:
2,敬辭:鼎力相助,不吝賜教,洗耳恭聽,如坐春風。
五、語義重復。疊床架屋
這種類型的誤用主要表現在句子中已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使用時造成整個句子語義重復。如:
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可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
注意以下成語易重復的情況:
“安居樂業”與“生活”,“真知灼見”與“意見”,“恍然大悟”與“忽然”,“當務之急”與“現在”,“漫山遍野”與“到處”,“莘莘學子”與“許多”,“孑然一身”與“獨自”。“耿耿于懷”與“不忘”,“分道揚鑣”與“各自”,“難言之隱”與“苦衷”。“蕓蕓眾生”與“普通”,“口若懸河”與“說”,“潛移默化”與“影響”,“三令五申”與“強調”,“日臻完善”與“一天天”,“生靈涂炭”與“百姓”,“遍體鱗傷”與“渾身”,“相形見絀”與“顯得”。
六、搭配不當。不合語法
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的語法規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等等。如:
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司空見慣”不能作修飾語,只能作謂語。
注意以下成語的語法功能:
1,以下成語不能帶賓語:漠不關心,求全責備,司空見慣。熟視無睹;
2,以下成語一般均用于否定句中:一概而論,等閑視之,一蹴而就。相提并論,等景齊觀,望其項背,善罷甘休,無時無刻。
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語言流傳過程中,有些成語派生出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甚至感彩也相反,這就決定了它們能適用于兩種以上的語境。如果對這類成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則易造成誤判。如: “龍飛鳳舞”本來形容氣勢奔放雄壯,也可形容書法氣勢舒展活潑,也可形容字跡潦草難辨。
注意以下成語的兩用意義:
燈紅酒綠:形容夜飲聚會,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
想入非非:意念進入玄妙虛幻的境界,脫離實際的幻想。
按圖索驥:做事死守教條不懂得變通,依據一定的線索去尋找事物。
左右逢源:做事很順利,辦事圓滑。
不絕如縷:比喻十分危急,聲音微弱而悠長。
瞻前顧后:做事謹慎,顧慮太多,處理事情猶豫不決。
獨善其身:缺乏集體精神,搞好自身修養。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壞人登上政治舞臺。
顧影自憐:孤獨失意的樣子,自我欣賞。
綿里藏針:外貌柔和,內心刻毒,柔中有剛。
沙里淘金:費力大而成效少,從大量的材料中選擇精華。
四平八穩:形容說話、做事情、寫文章穩當/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條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
八、形近混淆,義近誤用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或意義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如:
這次選舉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負眾望,結果落選了。
“不負眾望”意思是沒有辜負眾人對他的期望,而句中卻把它與讀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語“不孚眾望”混淆了。
注意區分以下形近、義近成語:
粗心大意:做事不細心,馬虎,粗枝大葉:指文字或話語簡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認真。
大張旗鼓:比喻聲勢和規模很大,雷厲風行:比喻行事聲勢威猛,動作迅速。
當仁不讓: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義不容辭:指顧全道義而不推辭。
標新立異:提出新奇主張或創造出新奇的式樣/獨樹一幟:比喻自成一家。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耳聞目睹:親自聽到和看到的。
朝三暮四: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亦比喻行蹤不定。
生吞活剝: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地搬用(別人的理論、經驗方法等),囫圇吞棗: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出生入死:形容冒著生命危險。多用于概述經歷,赴湯蹈火:形容不避艱險,奮勇向前。多用于表達決心。
功虧一簣:比喻只差最后一點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前功盡棄:過去的功勞全部廢棄。
見機行事:看到適當的時機立即行動,見風使舵: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多含貶義。
撼天動地:形容聲音響亮或聲勢大,力量強,驚天動地: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
屈指可數:形容數目很少,側重珍貴,寥寥可數:形容數量非常少,側重不多。
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慌亂,沒有條理,七手八腳:形容人多忙亂,動作不一。
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庸人自擾: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深謀遠慮:周密地計劃,往長遠里考慮,深思熟慮:深入細致地考慮。
束手無策:形容遇到問題毫無解決的辦法,手足無措:常用于形容舉止慌亂。
一、國俗詞典編纂
《國俗詞典》可以匯集語言中絕大部分國俗詞語,最大限度地收集各方面的語料。根據國俗詞語的意義領域,國俗詞典收集的國俗詞語可以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根據客體屬性,匯集的國俗詞語有:動物類、植物類、顏色詞、方位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等幾大類。《國俗詞典》的編纂對語言教學、翻譯、話語分析和跨文化交際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國俗語義學這一學科成立的重要方面。
目前,已有的國俗詞典是《漢語國俗詞典》(王德春主編),作為語言詞典。該詞典除了對國俗詞語進行語義注釋之外,還提供以下信息:反映國俗詞語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反映國俗詞語特定涵義和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反映國俗詞語的特殊用法。
《漢語國俗詞典》中選收的是漢語詞匯中具有國俗語義的詞和熟語,詞條提供的信息有注音、詞語類別標志、文化理據、國俗語義注釋等。詞典正文按音序排列,卷首附有形序索引,便于讀者檢索。
下面就以編寫《英語國俗詞典》為例,說明國俗語義學對挑選詞目和編寫詞條兩方面的指導作用。
1.詞典類型。《國俗詞典》是一種新型詞典,它的出現豐富了詞典的類型。從詞語的語言特征來看,它又是一種新型的語義詞典,即:國俗語義詞典。從詞語的內容來看,它所收的詞語比較特殊,都是一些具有民族文化修辭意義的詞語。
2.挑選詞目。《英語國俗詞典》中選收的詞目應該是詞和熟語兩類:一類是具有西方國家特有的民族文化含義的詞語,如:“dog”、“pig”、“lion”等。還有些是表示西方國家特有的事物,同時又具有修辭聯想意義的詞語,如:“Hamlet(優柔寡斷的人)”。具體可細分為下列幾種:⑴具有西方國家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詞語,它們除了表示相應的實物意義外,還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含義。⑵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背景意義的詞語,它們的意義與某種歷史典故有關。如swan song,據傳天鵝(swan)行將死亡前發出的聲音最委婉動聽,流露出對生的留戀。對死的憂傷,現用以喻指詩人、音樂家等的“辭世之作”、演員的“告別演出”以及某些人物的“最后露面”等。⑶國俗熟語。成語、諺語、警句等語言中現成的、固定的詞組或句子,往往包含著國俗語義。這類熟語有時具有歷史意義聯系,有時具有帶民族文化色彩的潛在意義。例如:“to 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to 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等都出自古代寓言。⑷具有修辭意義的專有名詞。人名如:“Cinderella(灰姑娘)”表示①美麗的貧苦姑娘;無名美女;前妻所生的姑娘;②打雜女仆;③價值被埋沒的人、貨等;一舉成名的人。
雖然國俗詞語的相對數量不多,但絕對數量還是滿可觀的。匯集以上四類詞語作為詞目之后,接下來的是為之建立詞條,提供相關信息。
3.詞條編寫。編寫詞條主要是為了提供有關信息,其內容包括:⑴詞目如果是單個的詞語,則后面加注音標,標注詞性,提供屈折變化形式,便于讀者查閱和識讀。⑵加注詞語類別標志,如:政治、經濟等,讓讀者知道詞語的意義領域及其優勢使用范圍。⑶介紹詞語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⑷解釋詞語的特定民族文化色彩。⑸提供詞語的特殊用法。⑹舉例說明,例證多數引自書刊,少數自擬。詞條按詞目的字母順序排列,便于讀者查閱。
4.劃分義項、解釋詞義。《國俗詞典》的任務是匯集國俗詞語,提供國俗語義信息。因此,《國俗詞典》屬于語言詞典,它解釋國俗詞語的國俗語義,說明國俗詞語的語言特征。但在解釋國俗語義時,有時要采用知識詞典釋義的方法,通俗易懂地介紹國俗語義的背景知識。因此,《國俗詞典》又有綜合詞典的特征。
國俗語義是一個詞所表示的事物的本質的或非本質特征的引申意義,因此在解釋國俗語義時,先要給出詞語的概念意義,然后根據概念意義所反映出的事物的特征,列出相關的國俗語義的義項。從這一點來說,《國俗詞典》還是多義詞典。現在分析多義詞詞義體系的方法主要有:歷史分析、轉義分析和搭配分析三種。但在劃分國俗語義的義項時,主要還是用修辭分析的方法,來看一個詞的本民族特有的聯想色彩和民族文化色彩。
在解釋詞義時,國俗詞典也有其特別之處。因為有些國俗詞語已經固定下來,進入語言體系,如:dog,cat等,還有很多存在于民俗、文化之中,因此在編寫國俗詞典時,除了解釋國俗詞語的修辭意義之外,還要介紹詞語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詞語的特定民族文化色彩。
二、雙語詞典中國俗詞語的翻譯
翻譯是轉換承載信息的語言,把一種語言承載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雙語詞典中詞義的翻譯與日常交際中話語的翻譯有所不同,下面就從翻譯單位和翻譯方法兩方面來討論。
1.從翻譯單位的角度看雙語詞典中國俗語義的翻譯。根據翻譯學的內容,翻譯單位是指在譯語中可以找到對應的原語話語中的語言單位或言語單位。概括起來說,主要是音位(字位)、詞素、詞(詞形)、熟語、詞組等。翻譯單位的組成部分不必在譯語中獲得對應。
一般而言,雙語詞典中詞義的解釋與日常交際中的翻譯有不同之處,它不是純粹的翻譯,要求更高。它既要求詞語的對譯,又要傳遞信息,由于各民族語言的詞語都有其民族性,詞語的等值對譯很難做到。另外,詞目是脫離上下文的,孤立的詞更難標語義。因此,只能大致用以下對應方法:⑴盡可能找到“等值詞”:① 翻譯單位相同,國俗詞語相同,國俗語義也相對應;②翻譯單位相同,國俗詞語不同,國俗語義相對應;③翻譯單位不一致,國俗語義一致;這里所說的“等值詞”是指國俗語義相同的詞語,它們的概念意義不一定等值,如果翻譯單位相同,國俗詞語相同,國俗語義不同,它們就算不上等值詞。⑵沒有相應的國俗詞語。因為,各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差異很大,國俗詞語一語獨有的情況很多。這些一語獨有的國俗詞語即非等值詞,它們在翻譯時該怎么處理呢?請參見下面“翻譯方法”部分。
2.從翻譯方法的角度看雙語詞典中國俗詞語的翻譯。具體地說,翻譯方法主要有音譯、直譯、意譯、音譯+補述、直譯+補述等幾種。雙語詞典中國俗詞語的翻譯方法主要有:⑴音譯:如遭遇“滑鐵盧”中的“滑鐵盧”就是waterloo的音譯,同時也借用了它的國俗語義。⑵意譯:英語中的Cuckoo(杜鵑)的國俗語義是“瘋子、喪事理智的人”。“the Cuckoo’s Nest” 指的是“瘋人院”。⑶直譯+補述:如“班門弄斧”,《漢語詞典》的翻譯是: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譯得很好。
3.雙語詞典中國俗詞語翻譯需注意的幾個問題。國俗語義在雙語中大部分都是一語獨有或有交叉現象,因此,在雙語詞典的翻譯中要注意的是:
⑴列舉各種不同的國俗義項,沒有對應的詞語就用解釋的方法+例句。
如:英語中dog的國俗語義。
①“卑鄙小人,禽獸般的人”
Nobody but a dog would evict his own mother.
(只有禽獸一般的人才會把親生母親逐出家門。)
②Love me, love my dog指“愛屋及烏”,
③lucky dog指“幸運兒”。
⑵國俗語義一般出現在使用中,因此可以提供盡可能多的解釋或翻譯以供讀者查閱。比如:諺語“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有兩種譯法:
①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②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第一句保持了一些原來的文化內容,第二種翻譯做到了意義的等值但沒有文化的含義。
⑶在翻譯時還須注意目的語民族的社會文化心理,如:“亞洲四小龍”在英語翻譯中成了“four Asian tigers”,因為“龍”在西方文化中是“會吃人并噴火的魔鬼”,而用tiger來表示“勇猛、威武”之義。
三、結論
經濟國際化與商務交際的逐漸增加,商務英語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被廣大的譯者們越來越看重。翻譯商務英語,需要重視讀者們的感受,這與功能對等理論是完全相符的。功能對等理論是由美國人尤金·奈達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內涵是要求譯者們在翻譯英語時不應該刻意追求字面的意思,而應尊重原語與目的語在功能和作用上的對等,使譯文成為原文的信息載體,成為不同文化間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商務英語扮演著重要的貿易角色,其精準的翻譯可以降低人們在貿易中產生的摩擦,減小人們在溝通中的矛盾,在雙方利益的最大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本文將立足于功能對等理論,剖析商務英語翻譯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
二、商務英語翻譯的基本特征
商務英語應用的領域廣,如法律,國際貿易,商務談判等,這些都需要譯者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商務英語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語言特征。
1.專業詞匯豐富
商務活動通常聯系著貨運、貿易、法律等方面,而相關的活動有可能聯系著附屬產品的知識,豐富的專業詞匯要求譯者們深入了解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將其精準地翻譯出來。商務英語的詞匯分為三類:商務詞,縮略詞與特定專業的普通詞。商務詞有fee on board(交貨價格),bar code(條形號碼),losing party(敗訴方)等;縮略詞有STD(standard,標準),INFO(information,信息),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特定專業的普通詞有borrow(取料),export(輸出),quotation(報價)等。商務英語中專業的詞匯,讓交談內容更加地充實而明確,這有利于增強信息間的傳遞,提高人們的辦事效率。
2.套語形式多樣
商務英語中的套語是人們在長期交流與溝通過程中形成的特定交流模式,它們具有某些固定的格式和特點。如一些富有人類感情的套語,如be fond of(喜歡),welcome to(歡迎)等;又如在商務信件中的套語,如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我期待你的回信)等;再如在廣告中的套語,如concerning people(科技以人為本——諾基亞),obey your thirst(服從你的渴望——雪碧)等。這些套語委婉有力,可以充分展現商務英語固定性的原則,也可以幫助雙方快速理解信息,以此得到商務人員的一致認可。
3.新詞日新月異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商業水平的提高,將引起一系列新產品的出現,商務英語領域廣泛的特點將產生大量的新詞匯。如BIS(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國際清算銀行),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魔獸爭霸)等,而這些新生詞匯也逐漸地深入人們的生活中。
4.用詞簡明扼要
雙方溝通是商務英語的首要條件,這就要求英語的用詞盡量簡潔、準確,提高彼此雙方的表達與理解的效率,避免一些含糊的詞匯,致使雙方在理解上產生糾紛和差異,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誤解。目前,商務英語專業人員的大部分用詞已得到確認,且流通的時間也較為長久。因此,簡單實用的商務詞語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商務英語翻譯的問題
1.翻譯詞匯不適宜
在翻譯商務英語時,會出現詞匯丟失,詞匯應用不準確,在此過程中容易造成曲解,誤譯,使語言表述不精確。而有的詞匯,可能會出現一詞多義,或者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直譯會誤解原文的涵義。例如,因為東西方審美角度與文化內涵的差異,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理解。Cat(貓)和dog(狗)在英語中有豐富的涵義,如“rain cats and dogs”(傾盆大雨),而在中文表達中沒有這種表述方式。Fish(魚)在東西方文化中差異更加明顯。英語中fish(魚)有貶義之意,如“a poor fish(可憐蟲)”,而在中文里“魚”是“余”的讀音,代表著每年都有充裕的生活,是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因此,在進行翻譯商務英語時,要根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俗,因“俗”制宜,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2.翻譯句式不嚴謹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促使它們在語言表述手法上大不相同。西方國家注重思維抽象化和邏輯判斷力,力求句子結構完整,對事物和事件的闡述通常以客觀為主,多用被動手法。且在西方英語表達中,多以長句、從句等以顯示出復雜的意思。而中國句子多以短句為主,且有重復的傾向,它常常以“人”和“物”為主,以“意”為軸,除了直白陳述一些事實外,以“言”傳達語外之意,多用主動手法。因此,在進行中英翻譯時,需要考慮思維方式不同而帶來的差異,不僅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
3.語言用意不準確
不同名族和國家間語言表達方式是有差異的,不管是日常用語,還是官方陳述,在很多時候都需要轉換思維,用更恰當的語言進行翻譯,善用直譯與意譯的切換。如“你就不要班門弄斧了”。直譯為“Don’t display your axe at Lu Ban’s door”,這樣的翻譯過于直白,難以讓西方人明白你的寓意。而應該意譯為“Remain modest before an authority”,這樣更容易讓他人接受和理解。所以,在翻譯時需要注意語言的合適性。合適性是建立在能夠很好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自己一定要博學,才能翻譯出不會鬧出誤解的譯文。
四、商務英語翻譯的策略
1.注重文化差異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文化更會大相徑庭。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名族文化差異,因“俗”而譯,這就要求專業翻譯者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加強民族文化的學習,開展準確的英語翻譯,復原翻譯的本意,保持原文的本意,從而再進行翻譯,避免因翻譯不對而遭受經濟損失。
2.注重文化交流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尤其是各種大型的國際交流項目中,翻譯官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把目的語傳達的意思描述清楚,符合原文意思,準確無誤地把源語言傳達給接收者,正確地理解原文意思,盡量考究詞匯的用法以及詞匯搭配問題,盡全力保證文章的風貌。同時在進行各種形式的商務英語翻譯時,翻譯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和方法,運用專業、特定的術語進行翻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商務英語翻譯中,有些機構名稱或者專業術語的翻譯方法己經固定,翻譯員必須按照特有的翻譯詞匯來進行講解翻譯,他們只要按照慣例翻譯就可以,切不可讓自己想當然地翻譯,一定要查閱相關的資料,以保證翻譯的準確性。
3.掌握專業詞匯
由于各國文化背景的差異,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翻譯者可能會遇到許多翻譯不對等的現象,從而不能很好地把翻譯工作落到實處,不能把翻譯工作做得很精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了解和積極尋求中西方文化中的相似處和不同處,既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又找到雙方截然不同的地方。從而使大家的翻譯工作能夠更加順暢、準確、精細地進行。這樣會使翻譯任務能夠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同時,這樣也就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熟悉一定的翻譯文化背景,把握好這些不等對詞匯的翻譯。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商務英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它已經貫穿于現今的貿易往來中,且應用得十分廣泛。然而國際貿易的多樣化給商務英語翻譯增添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商貿往來時,譯者在平日學習中應該加強對商務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多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免發生常識性的翻譯錯誤。從而使翻譯更加準確,更能體現出原文所要闡述的意思。從研究跨文化的角度出發,積極儲備專業術語,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達到滿意的翻譯成果。商務英語翻譯標準與其他體裁的文本翻譯標準有共性,但是又有非常明顯的個性!這就是:商務功效!在商務文獻翻譯中,不管是公司管理文件,還是廣告產品說明書商標,或是合同意向書等,都有各自的商務功效!為了達到商務功效的對等,翻譯者應該在翻譯過程中遵循對等的翻譯標準!商務英語翻譯者應該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最高翻譯目標是實現對等的商務功效翻譯。
參考文獻:
[1]John Potter.Common Business English Error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Newman,R.G.Communicating in Business Today[M].D.C.Heath& Company.1987.
[3]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張曉芬,鄭平坪.論跨文化因素對商業廣告英語翻譯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1(5).
精選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昨天下午參加完結業典禮就決心無論多累多趕多晚也要回家,好好的洗一個澡在自己的床上睡到自然醒。一個人輾轉到晚上十點多才拖著行李回到了荊門,雖然已累到不行,但還是認真徹底洗了個熱水澡,然后開始倒床就睡,一直到今天上午一半天。雖然考完測評能力心里就基本放松,估摸著應該是過了,但沒查口語成績之前在群里看到一堆人說沒通過時心里還是緊張了一下。為確保無誤,內心的忐忑和壓力還是在下午結業典禮上老師念到我名字叫我上臺拿證書的時候才完全釋放掉了,畢竟百分之七十的合格率還是讓人有些緊張。
一個星期的高壓學習,確不夸張,我真的時刻都繃著一根弦,并且從最開始一點一點慢慢越來越緊,許久都從未有過這樣的壓力,或許是有一些工作以后的外在壓力吧,怕過不了回單位不太掛得住。學習期間媽媽會電話支持我,她總說相信我只要努力認真付出,一定能夠成功。我雖然嘴上說嗯但內心依舊緊著,跟著由一大部分是大中小學語文老師還有電臺播音的人一起學習,相比起來我一個從小學畢業后就不再寫漢語拼音的體育老師,漢字的積累簡直是甚少,因此這一個星期總是希望自己盡力去做。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讀書,晚上九點上完課回酒店匆匆洗完就復習,十一二點再睡覺。
后面幾天為了節約時間午休也不回賓館了,吃完飯直接回教室桌子上趴一會兒。對于剛剛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演講訓練就馬不停蹄的又得每天訓練普通話這樣的節奏,我一度擔心自己的嗓子會崩潰,最后導致口語測試受影響,萬幸還是堅強挺過來了。睡飽了晚上跟帥老師一起吃肉,聊聊天,輕松一下許久的壓抑。想起之前和一個朋友說過,有時候很付出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并非特別在意最終的結果,就好比這一回我如果是掛了也不過就只是小難過一下而已,但還是會在過程中傾力去做,只是不想未來的某一天想起的時候,會埋怨自己的失敗是因為沒盡力。
有時候機會和機遇并不是次次都會眷顧你,也許錯過就不再會有,我不愿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錯過的遺憾,因此我會認真盡力的去做事情。短暫的輕松后又得開啟寫開題的模式了,時間緊任務重,不知道會被導師打回來多少次,提出多少意見挨多少批,也需做好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挺住,熬過15號。在忙忙碌碌中本命年都進入下半部分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依舊未完成,Anyway,I will do my best!晚安。
精選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
首先真誠地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暑假培訓的機會,其次,真誠地感謝在座的每一位領導、老師能夠坐在這里認真聽我一個剛剛踏入我們聊城實驗小學不足一年的小輩的匯報。
我們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約有2790多種語言,其中超過5000萬人口以上的語言有13種,而普通話不僅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個人認為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我們的職業語言,而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我們教學也是非常必要的。8月2日至5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區教育局師訓科組織的普通話培訓活動。雖然大學期間也系統地學過現代漢語,但是像這種專門進行普通話培訓的活動還是第一次接觸。此次活動,對于我來說,這讓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那就是,受益匪淺。
本次培訓為期四天,在聊城建設路小學舉辦,主要是針對語文和英語老師的進行的一次普通話再學習活動,包括了城區鄉鎮在內的近200名中小學老師參加,其中我們學校就有七位。本次培訓課程安排得很滿,內容可謂是豐富多彩,各位老師以她們獨特的教學風格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經驗拿出來與我們分享,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授了關于普通話的相關知識。
8月2日上午,我聆聽了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的李艷敏老師給我們講授的《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普通話測試》,重新學習了什么是普通話,普通話與方言的關系,以及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思路。并且了解到,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1998年第一屆推普周開始,至今20xx年為第12屆推普周。下午,聆聽了張鳳軍老師的《跟我說普通話》,從她的講座中,我們不僅掌握聲母和韻母的發聲時發音器官的控制要領,而且認識到自己發音方面的存在的問題。接下來的三天,圍繞普通話測試,鐘先華老師講授了《韻母和韻母的辯正》、李娟老師的《聲、韻、調辨正綜合訓練》和《聊城方言詞匯語法特點》、邵琰老師的《朗讀作品指導及訓練》和《說話要求、輔導及訓練》、張麗華老師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指導》。
她們的講座,基本上涉及到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各種題型,知識容量很大,一節課一個半小時,雖然說聽得很認真地聽講、記筆記,跟著老師進行發音練習,但是還是覺得很吃力,有些專業知識很難當堂消化。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李艷敏老師在講“啊”的變音的時候,一個“啊”字放在不同的句子里竟然得發六種不同的音,這是我們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注意到的問題,當她在講解這一塊知識的時候,著實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感覺到有點困難,同時也感嘆中國漢語的無限魅力和深刻內涵。當時我就想,要想學好普通話,還真不是一蹴而就的,確實要下一番苦功夫。
咱們學校是公認的臥虎藏龍之地,大部分老師和領導普通話說得都非常棒,而且好幾位老師取得了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的資質,我在這里談普通話這個話題,總覺得有點班門弄斧之嫌。所以,我的這次匯報中,我的側重點是說說經過這次培訓后,我的一點收獲和心得體會。
因為剛剛教完一年級,所以聆聽張鳳軍老師講授聲母和韻母的的發音練習這一節課的時候,我聽得特別認真。也就是在這堂課上,我深受打擊,同時倍感慶幸。之所以深受打擊,是因為它的這堂課讓我意識到,自己說了這么多年的普通話,還覺得還可以,不至于到那種,我一說普通話,大家就覺得很皺眉頭的地步,但是聽完張鳳軍老師播放的音頻文件及她的精彩講解后,我發覺,其實我說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聊普,刺刺拉拉的特別難聽。
讓我感到慶幸的是,張鳳軍老師的這堂課,終于解開了我多年的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中央新聞聯播主持人的聲音為何那么得干凈,聽著那么圓潤、渾厚。而我的總是含混不清。練習的少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在發音時,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存在著很多不當之處,比如說,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圓展度等,而她的這節課,對我剛踏上崗位的新教師而言,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樹立了普通話的信心,同時也為以后的普通話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渠道。
接下來,我針對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談一下自己的見解,與大家共勉。
精選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交流的不斷廣泛,學說普通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近期參加了普通話的培訓班,通過學習,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認識到由于自己小時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由于地處鄉村,啟蒙老師發音不準,使我從小沒有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其次,在上師范的時候,我意識到了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進行了改變,至于平舌音和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當回事,到了二十世紀,電腦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我參加了普通話的考試,可連續三次考試都沒有合格,為了不誤人子弟,我加強學習,參加了普通話的強化班,通過學習,使我糾正了許多不到位的發音,說話時的流暢性比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我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堅持說普通話,我的習慣一定會有所改變。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幼兒教師,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要當好一名教師不但要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隨著知識的更新,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從各個方面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能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活到老穴道老,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以知識來武裝自己,爭取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幼兒教師。
普通話,又稱國語,它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大陸漢語標準。普通話作為漢語的官方發音在全國范圍進行推廣。
作為師范學校的學生,學習普通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為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甚至可以說是主戰場,而老師則是這個陣地或戰場的指揮官,所以作為老師,學習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對于方言口音較重的人來說,由于舌頭已經習慣了方言的發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讀音和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等,學習普通話并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這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和一些經驗。
一、在藐視學習普通話難度的基礎上,切實重視普通話的學習。盡管方言口音較重,盡管學習好普通話的難度很大,但是,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這個“敵人”,而在戰術上即學習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視。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為然。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思想保證。
二、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時間保證。
三、勤向現代漢語老師學習。現代漢語老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知識,經過專業訓練,而且老師離自己最近,請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難以糾正的,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最新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在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學好普通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經常為練習一個發音卻怎么也發不準而苦惱,但最終在程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收獲了成功后的喜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程老師通過現身說法,讓我明白了要想學好普通話,首先必須樹立起自信心,然后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四多”:
一、多聽
學習普通話,首先要懂得聽,多聽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節目,因為他們的語音相對來講是比較準確的。多聽身邊普通話說得好的人的語音,有意與他們多交流。在聽的過程中,不要閉眼睛,一定也要觀察講話者的嘴唇或者是口腔的變化,注意他們的發音方法、語言速度、聲調處理,同時還要注意那些自己經常搞混的音,例如:un、ui、ei、en、in、gin,等。尤其是前后之音的區分,要聽仔細,聽出它們的細微變化。
二、多查
誠如程老師所說,有時候說著說著,讀著讀著就會迷惑,產生疑問。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查詢。查詢的方式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向有經驗的教師或者普通話講的好的同學請教,了解正確發音的關鍵在哪里,及時解決說普通話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第二種是借助網絡。網絡上有專門的糾正發音的軟件,查找之后,點一下發音,電腦會發出正確的音,我們跟著讀就可以了。
第三種就是查字典。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讀書看報時,我們要將字典放在手邊。遇到不認識或對讀音沒把握的的字就要趕快查字典,切忌不懂裝懂,再出現“秀才讀字讀半邊”的尷尬場面。這樣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不會念錯了。
三、多練
學習普通話,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一定要多加練習。
1、跟著讀。聽了別人的普通話后,尤其是電視或者是廣播后,一定要記得跟讀,這是練習講普通話的一種感覺。聽到對方的話一句,就跟讀一句。聽的時候,尤其注意,語調,前后音,鼻音等,把那些易讀錯的字和音,特別關注。下次遇到的時候,就會刻意去留意,避免錯誤。
2、大聲念。念是培養普通話語感以及及時糾正發音的最快捷方式。平時沒有人的時候,可以找一些材料,大聲念。在大聲念的時候,你會與印象中的廣播中的發音有所對比,用心找出自己的語音和模仿對象的差距,自己的發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協調性還存在那些不足,從而不斷修正。
3、多交流。普通話的學習要有一股癡迷勁,不怕出丑。所以我們要放開膽子,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練得好,學得會,用得輕松。
四、多記
我們除了要用心記拼音字母的發音規律、掌握發音部位,還要隨身攜帶一本本子。因為漢字的發音有好些是相同的,就算是再難的發音,也能掌握其中一部分。所以,在這個時候,把一些結合在一起就不能正確發音但單獨拿出來卻又會讀的字詞記下來,加以整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讀一讀,加深印象。長此以往,就會養成順口而出的習慣,避免讀音發錯。
最新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
首先真誠地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暑假培訓的機會,其次,真誠地感謝在座的每一位領導、老師能夠坐在這里認真聽我一個剛剛踏入我們聊城實驗小學不足一年的小輩的匯報。
我們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約有2790多種語言,其中超過5000萬人口以上的語言有13種,而普通話不僅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個人認為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我們的職業語言,而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我們教學也是非常必要的。8月2日至5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區教育局師訓科組織的普通話培訓活動。雖然大學期間也系統地學過現代漢語,但是像這種專門進行普通話培訓的活動還是第一次接觸。此次活動,對于我來說,這讓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那就是,受益匪淺。
本次培訓為期四天,在聊城建設路小學舉辦,主要是針對語文和英語老師的進行的一次普通話再學習活動,包括了城區鄉鎮在內的近200名中小學老師參加,其中我們學校就有七位。本次培訓課程安排得很滿,內容可謂是豐富多彩,各位老師以她們獨特的教學風格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經驗拿出來與我們分享,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授了關于普通話的相關知識。
8月2日上午,我聆聽了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的李艷敏老師給我們講授的《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普通話測試》,重新學習了什么是普通話,普通話與方言的關系,以及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思路。并且了解到,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1998年第一屆推普周開始,至今20xx年為第12屆推普周。下午,聆聽了張鳳軍老師的《跟我說普通話》,從她的講座中,我們不僅掌握聲母和韻母的發聲時發音器官的控制要領,而且認識到自己發音方面的存在的問題。接下來的三天,圍繞普通話測試,鐘先華老師講授了《韻母和韻母的辯正》、李娟老師的《聲、韻、調辨正綜合訓練》和《聊城方言詞匯語法特點》、邵琰老師的《朗讀作品指導及訓練》和《說話要求、輔導及訓練》、張麗華老師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指導》。
她們的講座,基本上涉及到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各種題型,知識容量很大,一節課一個半小時,雖然說聽得很認真地聽講、記筆記,跟著老師進行發音練習,但是還是覺得很吃力,有些專業知識很難當堂消化。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李艷敏老師在講“啊”的變音的時候,一個“啊”字放在不同的句子里竟然得發六種不同的音,這是我們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注意到的問題,當她在講解這一塊知識的時候,著實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感覺到有點困難,同時也感嘆中國漢語的無限魅力和深刻內涵。當時我就想,要想學好普通話,還真不是一蹴而就的,確實要下一番苦功夫。
咱們學校是公認的臥虎藏龍之地,大部分老師和領導普通話說得都非常棒,而且好幾位老師取得了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的資質,我在這里談普通話這個話題,總覺得有點班門弄斧之嫌。所以,我的這次匯報中,我的側重點是說說經過這次培訓后,我的一點收獲和心得體會。
因為剛剛教完一年級,所以聆聽張鳳軍老師講授聲母和韻母的的發音練習這一節課的時候,我聽得特別認真。也就是在這堂課上,我深受打擊,同時倍感慶幸。之所以深受打擊,是因為它的這堂課讓我意識到,自己說了這么多年的普通話,還覺得還可以,不至于到那種,我一說普通話,大家就覺得很皺眉頭的地步,但是聽完張鳳軍老師播放的音頻文件及她的精彩講解后,我發覺,其實我說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聊普,刺刺拉拉的特別難聽。
讓我感到慶幸的是,張鳳軍老師的這堂課,終于解開了我多年的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中央新聞聯播主持人的聲音為何那么得干凈,聽著那么圓潤、渾厚。而我的總是含混不清。練習的少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在發音時,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存在著很多不當之處,比如說,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圓展度等,而她的這節課,對我剛踏上崗位的新教師而言,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對普通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樹立了普通話的信心,同時也為以后的普通話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渠道。
接下來,我針對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談一下自己的見解,與大家共勉。
最新熱門普通話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順利通過省語言文字的驗收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在一小舉辦的為期兩天的普通話提高培訓班,感覺受益匪淺。
第一、培訓班上市語言文字辦公室張主任為我們深入淺出、幽默詼諧的講述了普通話的概念及其有關的理論知識,她的課親切自然、耐人尋味,她的學識及成長經歷更是讓我佩服,所以在學習時我學的非常專心,通過學習不僅讓我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普通話專業知識,找到了自己學習和發音中的不足,而且對普通話又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自己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第二、我感覺要想說好普通話首先要端正態度,通過多種方式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