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應用語言學

應用語言學

時間:2023-05-30 09:59: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應用語言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應用語言學

第1篇

關鍵詞: 應用語言學 第二語言習得 語言教學

應用語言學指的是運用語言學理論解決與語言有關問題的學科。它的廣義理解包括:語言和國家政策的結合、語言與計算機的結合、語言學習與教學、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等;狹義理解是:應用語言學是“研究第二語言和外語的教和學的學科”。第二語言習得主要研究人們獲得母語以外的語言的過程和規律,它興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應用語言學的小分支,二語習得研究始于語言教學,運用多種語言教學分析工具對語言教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本文試圖從應用語言學的發展、研究領域入手,探討其分支――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和它在我國的研究現狀。

1.應用語言學的發展

現代應用語言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當時美國為適應戰爭需要設立了一個“軍隊特別訓練課程”,對派往海外參戰的部隊進行外語培訓。不少語言學家參與其中。戰后,“應用語言學”一詞公開使用,參與此事的語言學家Fries等人創辦了雜志《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應用語言學學院于1958年在英國Edinburgh大學成立,應用語言學中心于1959年在美國成立。但應用語言學真正確立其學術地位是在1964年,第一屆國際應用語言學大會在法國Nancy召開,并成立了國際應用語言學協會。從此應用語言學蓬勃發展起來。

2.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領域

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八個方面。第一,語言教學。應用語言學從一開始就對語言學習和教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應用語言學可被看作是為各種情況下的語言教學進步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二,語言通訊研究。應用語言學家在語音自動識別、語音自動合成、人機對話及類似領域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第三,語言政策與計劃。人口變化有著政治及國家的管理與語言學、社會及心理學的影響交織起來的一面。應用語言學有助于對這些情形所包含的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語言學及文化問題做出解釋。第四,語言治療。在20世紀70年代,通過將應用語言學以及許多職業訓練課程結合起來,語言失調病人的治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應用語言學家參與了各種失語癥的治療和研究。第五,專業用語。專門領域的英語在非英語國家引起了許多應用語言學的研究項目。第六,翻譯。在毫無人力介入的情況下,完全自動化地把某一語言可靠而真實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一直是個難以把握的目標。但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現在可以在特定語言的某些范圍內進行可靠的自動化翻譯。第七,詞典編輯。如今出現了新一代詞典編輯工作者,他們現在的工作與語言學有著重大的關系,而不像過去一樣扎根于語文學。這類詞典編輯者的部分工作與應用語言學有關。第八,語言與職業。對職業領域語言使用的研究,目的是改進服務,解決錯誤傳達信息引起嚴重后果的問題。

3.第二語言習得及其發展

對第二語言的界定,有兩種不同觀點:一指在非本族語國家里學習的一種非本族語的語言;二指母語或第一語言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在中國,人們一向把英語教學界定為外語教學,而非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探討的是第二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知識可讓新教師了解到諸如對語言輸入的內部處理加工、學習者個性和年齡對二語習得的作用、母語對二語習得的作用、習得順序、技能、教授等方面的知識。

在應用語言學眾多分支中,第二語言習得逐漸發展起來。從1960年起,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兒童自然地習得語言越來越感興趣。1972年Sehnker提出的中介語理論標志著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從應用語言學和生成理論中獨立出來。1980年以后,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探討的問題日趨深化。至今日,這一學科已經初步創立了本學科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對人類在語言普遍規則、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生理發展、社會語言問題及文化普遍性等問題正在產生積極、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對第二語言的教學與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4.我國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狀況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學術期刊得以恢復,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以其獨特的理論基礎、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很快被引進中國。中國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歷史分期及其特點從1983年至2003年,經過了20年并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特點。萌芽期(即八十年代),以引進為主評介二語習得的基本理論。引進和評介集中在70年代及80年代初英美名家的力作。成長期(即九十年代),特點為:與萌芽期相比,更廣泛地引進二語理論,結合部分實證。繁榮期(2000―2003),特點為:點與面相結合;對二語習得研究進行綜述性研究的文章越來越多;與多學科相結合;定量研究不斷攀升,研究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國際接軌。

正是應用語言學的興起與發展,才帶出了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而后來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也間接地影響并充實了現代應用語言學的發展。兩者是互相影響并互相促進的。應用語言學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仍在繼續蓬勃發展,為語言學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和促進作用,在語言教學方面的促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國內在這兩個學科上的發展越來越和國際接軌,期待可以有更新的著作出現。

參考文獻:

第2篇

1 國際文化交流與應用語言學

1.1 認識應用語言學

19世紀70年代,波蘭學者、語言學家庫爾特內最早提出了“應用語言學”這一學科概念。在其相關的著作中,相對理論語言學來說,其對象是把理論語言學的知識應用于其他領域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雖然對應用語言學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各學者普遍認為其指語言應用方面的研究,而非語言理論方面的研究。應用語言學曾被定義為語言學在社會各領域的實踐性應用研究,如翻譯學、辭典學、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學等方面,也包括現今應用最為廣泛的外語教學及第2語言教學等學科應用領域。

1.2 應用語言學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1.2.1 應用語言學的語言媒介傳播作用

(1)英語在國際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

國際文化交流是依賴于語言這個媒介,英語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至關重要。當前的信息網絡的國際化,對于應用語言尤其是英語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由于全球信息資源大多以英語作為主存儲媒介,因此,英語在整個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凸現。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人們需要掌握自己的母語外,還需要掌握電腦語音和英語。也正因此,賦予了應用語言學研究對英語教學研究的更多發展空間和保證。全球化帶來語言本文由收集整理界英語優勢地位的同時,更凸顯了應用語言學的的學科作用。

(2)漢語在國際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

據一份官方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在亞洲地區,漢語作為應用領域、范圍最廣的一種古老語言而存在著。由于漢語言歷史悠久,本身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及語言意境,因此,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漢語擁有著其他語言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個性優勢,是新世紀國際文化交流的必須用語,更讓中國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為世界精神文明發展及文化交流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例如,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心靈清明”,從語言源流上可以追溯到中國古老典籍“清明”這一詞匯中來,這一例子就形象說明了漢語言的獨特文化魅力。

1.2.2 應用語言學在文化傳播活動過程中的工具作用

在當今計算機應用領域中,語言作為文化傳播以及人際交際的工具必不可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要根基。國際文化交流的擴大化促使了語言多樣化的形成,在各國際文化交流傳播的活動過程中,各語言通過計算機系統轉化為可以互相交流的符號,從而達到國際文化交流的目的。

當代社會文明的傳播必須依賴于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傳播媒介,我們常見的如書刊、報紙、影音數字出版物等,并且具有與之呼應的通訊系統和對應的符號及信號系統。綜觀世界,任何一項文化的傳播都離不開“語言”這一基本工具與載體。例如,我們漢語是聯合國官方工作用語之一,因此,中國法定的“漢語拼音文字”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與文明的主要工具語言。

1.3 應用語言學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應用

世界全球化的形勢,使得各領域的交流擴大也形成了語言的多樣化。各種語言通過計算機的處理轉換為可交流的符號信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現在通用的傳播媒體,從電視到電影,從廣播到報紙書刊及音像出版物,都有自己對應的符號信息系統。任何一項傳播與交流都是依據語言為載體。

2 應用語言學的學科意義

母語是掌握各種知識的初始條件與基本工具,外語或第二語言的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標準。全球化的發展推進了社會對現代化語言理論和水平的發展以及人才需求,語言教育工作也日益被重視起來。歷史不止一次證明,任何一個經濟實力強國,其首先必定是一個語言文化強國。應用語言學具有無限的生命活力,為了應對當前日新月異不斷發展中的國際文化交流,為了滿足這一市場需求,除開不斷培養本國語言文化人才外,還要不斷培養外國語言人才。

3 討論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我們的外語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圍繞著語言理論知識的單一傳授,外語教學活動中往往僅局限于對語法、句章、詞匯等的分析、舉例與教學,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人際交往與交流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文化的輸入與學習還遠遠不夠。人們已經習慣于將語言作為一中符號知識來進行傳授與學習,而沒有認識到語言的外部文化信息,忽略了語言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文化交流地位,使得人們在語言的學習中往往是抽象的、索然無味的,對語言卻沒有具體的感性認知,一旦接觸到實際的語言交流環境總顯得手足無措,難以應付。

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外語教學僅圍繞語言理論知識的單一傳授是不夠的,只有與相應的文化教學結合起來,語言教學活動才能實現外語教學的目標,培養出具備扎實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綜合性實用人才。

第3篇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 英語教學 文化導入 研究

近年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逐漸加快,作為世界各國通用的語言,英語的地位變的越來越重要,所以,各大高校都將英語教學作為了工作的重點,其根本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充足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是為了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其實,英語是一門語言類的課程,它還具有工具性、知識性的特點,在教學時一定要體現學生文化內涵。本文主要在應用語言學的視角下,對英語文化導入教學進行了重點分析,有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對于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來說,大部分的學生都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甚至有的學生認為他們英語學不好,是愛國的體現。由此可見,如果教師不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英語課程的教學,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反感,在成績不及格時也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導致學生學習了很長時間的英語,仍然只能理解最簡單的幾個單詞。其實,與漢語相比,英語的文化內涵并沒有那么深奧,而且英語所蘊涵的文化是非常吸引人的,比如好萊塢的電影,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資源。但是,教師在教學時卻不懂得應用,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講解,將考試作為最終的結果,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應用語言學視角下,教師一定要改變英語教學的策略,不然教學效率應用得不到提升。

二、應用語言學視角下文化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1.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從應用語言的角度入手,英語聽力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英語和漢語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根本。目前,大部分學生由于受到思維和習慣的影響,在分析一些聽力材料時經常會存在誤解,不利于聽力能力的提升。如:A:I won’t have dinner with you today.B:why?A:I have to work overtime today.在這組對話中,其中的單詞我們可能都認識,也能了解大概的內容,但是有的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還是會出錯。因為學生認為overtime是久而久之、隨著時間流逝的意思,將其與work放在一起,有的學生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其實是加班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掌握這種固定形式,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利于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

2.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口語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現階段我國的學生大部分都存在啞巴英語的情況,就是會寫、會聽,但是不會說,也有的是不敢說。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進行英語的表述時,不僅要求學生對詞匯重點掌握,也要對語法進行了解,還有就是會受到民族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的影響,如果不能對文化的導入引起重視,會對英語口語的學習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國人在兩個人見面時,都會互相問:吃飯了么?這是受到了歷史的影響,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但是外國的其他國家在見面時不會這樣問。另外,就是問女性年齡的問題,西方國家大多數也不會直接詢問。

3.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影響。在進行英語的翻譯時,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翻譯,并不是按照單詞的含義進行機械式的翻譯,所以說,這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要將外國的文化背景與英語翻譯教學充分結合。如,在英語教學中,“please”一詞是比較常見的,學生通常會將其翻譯成“請”,但是,在外國的交流中,如果情況非常緊急,也可以翻譯成“求你”的意思。由此可見,文化導入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在英語教學綱要中指出,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一定要正確運用語法和短語,并且要在語言表達習慣和應用習慣的基礎上,將外國國家的文化融入其中。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寫作時都不了解英語中固定的用于以及表達習慣,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生經常會寫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基于這種現象,文化導入就顯得更加重要,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習慣,使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英語文化。

三、應用語言學視角下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的具體策略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新課程改的不斷實施下,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主體性比較重視,而且還要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等來進行文化導入課程的設計,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文化導入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B,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通過對某個學校的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大約有40%的學生對英語文化感興趣,認為一般的有60%,可見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不是十分感興趣,所以在學習時自然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文化導入的質量,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采取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文化的導入,從而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水平。

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1)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進行英語文化的導入教學時,一定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創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充分符合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文化教育引入到語言教學中,從而起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的能力。另外,應該大量引進外籍教師,這樣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會體現出一定的優勢,會不自覺的融入英語文化,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英語文化教學。再有,教育部門應該對英語文化導入教學引起重視,加強英語教師的培訓,對教師的表現進行有效的考核,從而創建一支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文化教學。

(2)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目前,英語教學仍然采取傳統形式下的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符,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英語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采取實踐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應用語言學的視角下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從而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進行訓練。

3.獲得教育政策的大量支持。在英語文化導入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在大綱中沒有給出明確的要求,也沒有制定相應的制度,可見,政府對英語文化導入教學沒有投入更多的支持,在一些教育政策中也沒有涉及到文化教學的相關內容。因此,我國教育部門應該積極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制度,加強對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的規范,使其在應用語言學的視角下提高教學質量,與相應的考試制度積極配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具有實用性特點的語言,英語不僅承擔起溝通和交流的重任,它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物,所以說,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應該與本國的文化密切相連,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注重文化的導入,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爭偉.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31-132.

[2]劉軍,黃世霞.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66-167.

[3]顧冠男.應用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的實踐嘗試[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2:157-158.

[4]周健.基于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2:114.

第4篇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 學科建設 內涵 現狀 概況 課程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需求也越來越高,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和應用逐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巨大的現實作用。目前,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已發展成為應用語言學的主流,其語言規劃模式有了獨立的分支學科,應用語言學專業的語言教育教學工作也逐漸趨于規范。但在學科建設問題上仍存在著諸多不足,需要在相關理論研究的實際教育實踐中不斷改革完善,實現應用語言學應用價值的最大化。本文對應用語言學的研究現狀和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主要針對語言教育課堂、學生寫作指導和能力培養進行了探討。

一、應用語言學的內涵

應用語言學的最初提出,目的在于將語言學的應用方面和理論方面區分開來,而近年來,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普及,以及語言交際和傳遞功能擴大的影響,應用語言學得到了空前發展,其研究范圍也更加廣泛。在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多種學科相互融合后,應用語言學形成了許多新型的邊緣學科,其內涵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從研究對象上看,我們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狹義的應用語言學是語言學研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一般主要涉及母語教學、外語教學、雙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等。廣義的應用語言學是語言學研究成果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包括語言教學、語言規范化、語言辭書編寫、翻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內容。在研究范圍上,應用語言學可以分為語言教學、語言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社會語言學、語言規劃和規劃等領域。在具體實踐應用過程中,應用語言學表現出了應用性、綜合性和實驗性三種學科特點,均受到其學科性質、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向特殊性的影響。從學生寫作指導的角度來看,應用語言學學科教學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水平。

二、應用語言學的研究現狀分析

語言是人類之間溝通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技能。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語言學的研究發展也不斷深入,一些新興的邊緣學科大量涌現。這使得人們開始從更廣泛的角度來對應用語言學進行研究。對于當今社會應用語言學研究的成果現狀和發展前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社會語言學與文化語言學研究成為應用語言學的主流。

自20世紀60年代社會語言學興起以來,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背景,展現出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意義。社會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交際、語言功能,和與其相關的語境、條件等等社會語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語言研究的范圍,也使得語言學更加生活化,更加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涌現出來大量論述語言與文化的著作,形成了文化語言學,并被廣泛研究實踐。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研究已得到了廣泛發展,是應用語言學的兩個不同方面,逐漸成為了應用語言學的主流

(二)形成了獨立分支學科的語言規劃模式

在應用語言學的應用過程中,語言規則是對社會語言進行的人工干預,是按照約定俗成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的一種語言標準,必須符合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需要以及人民大眾的廣泛要求。語言規劃是對語言選擇、文字改革等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語言政策的研究和調整、語言規范制度的制定、以及對制定的政策標準進行推廣、落實和監督檢查。語言規范的制定需要堅實的語言學理論作為基礎,要以社會學、管理學、民族學、經濟學、心理學、信息學、統計學以及信息技術等多種學科的共同指導支持。目前,國家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對于語言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有著長遠的戰略計劃和決策。此外,語言規劃也已發展成為應用語言學中的獨立分支學科。作為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其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已進入實施階段,并將在日后得到充分發展。

(三)語言規范工作的思想轉變

語言規范的目的在于對語言進行標準化的統一,主要通過推行標準化共同語的方式來保證語言學的健康發展。從語言發展的歷史角度來看,語言學最大的魅力在于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態感性的,能夠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過程中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語言的語法規則是相對性和彈性的,其在運用過程中以實踐為標準,并非一成不變的。對于一些不合規則但被廣泛運用的習慣性語法,應該在不排斥禁止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的因素分析和解釋。面對多種多樣的語言現象,要對語言的種種新型變異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出中肯合理的研究結論。這就要求研究者能夠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想對語言學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處理,將語言規范的目標定位在為人們的思想和認知服務上。這是我國語言學研究學者多年深刻反思之后實現的一次認識上的飛躍,這也將成為應用語言學的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思想依據。

(四)計算機語言學蓬勃發展

近年來,計算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在語言學領域中,也出現了“計算機語言學”這一新型學科。計算機語言學是指利用計算機對自然語言進行處理和加工。在計算機學科與語言學的結合過程中,實現了文字的識別與合成、信息的處理和檢索、語言語料庫建設、字數統計及詞頻和句型統計等內容。在社會發展的新時代,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全面展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科技的發展是新技術革命的核心。

三、應用語言學的學科發展概況

我國應用語言學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近年來,相應的語言課程在國內廣泛普及,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我國設立的眾多外語院校和語言學專業,制訂了高要求的應用語言學課程培養目標,受各自教學科研的不同特點和人才結構的差異的影響,表現出了諸多狀況。目前,我國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并不完善,面臨著語言觀念不明確、理論水平不夠和教育隊伍不健全等問題。語言觀包括對語言學及其生活、工作的認識,也是應用語言學理論的核心。應用語言學是一門動態的學科,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發揮出潛在的語言功能,因此,要充分認識應用語言學的動態本質,使得適應其不斷的發展。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新形勢,應用語言學理論水平的不足是應用語言學學科化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缺乏理論依據和思考上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是毫無意義而言的,其研究成果更不能作為學科建設的基礎保證。此外,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教師隊伍的質量水平。目前,許多學校的應用語言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并不完善,嚴重阻礙了應用語言學的教育推廣和應用。因此,必須從多個角度大力加強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

四、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應用語言學的學科建設過程中,語言教育完善是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促進社會語言學的整體發展,就必須建設健全的應用語言學分支學科結構,加大優秀的人才培養的力度。針對應用語言教學課堂上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問題,本文對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深化應用語言學學科教育理念

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具有應用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同時更有著很強的時效性。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和情感思想表達的重要工具,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其所包含的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時刻發生改變。因此,學生寫作的內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賦予了時代特點。這就要求必須深化應用語言學學科教育理念,使得應用語言學課程教學對于學生寫作的指導與時俱進,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和學生對語言觀的認識,隨著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豐富學生寫作的思維空間。

(二)加強對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訓練

應用語言學基本功的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才能更好地將語言運用寫作的方式順暢地表達出來。因此,在進行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量,保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有的寫、寫的出、寫得好,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形式

語言是一門具有獨特魅力的學科,它能夠將無形的思想轉化成有形,通過口述和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寫作的功能就在于對這種魅力的充分展現。傳統的教學方式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是對教學知識的講解和闡述,而這并不適用于應用語言學學科教育中學生寫作指導的課堂。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并不只能滿足于基本技巧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寫作靈感的啟發,要求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從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的思考,從而寫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內涵的文章。這可以通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形式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由思考能力,使得學生寫作水平突破瓶頸,取得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戚雨村 加強應用語言學的學習和研究[J].外國語,199(92):76

[2]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的定義與分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58- 59

[3]高素珍 劉海燕 應用語言學綜觀[J].濟南大學學報,200(35):59- 63

第5篇

一、認知沖突在應用語言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開始逐步摒棄傳統的應用語言學教學方式,充分注意到對教師講述知識過度、課堂條條框框太多的情況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現狀。但在實際的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1)難以形成對認知沖突理論應用的正確認知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語言學不僅僅是用來考核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學科,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應用語言能力也是重要的能力之一。但是,教師往往難以認識到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體,并沒有正確認知到應用語言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大部分教師在進行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認識到了應用語言學的“工具性”特點,忽視了對應用語言學的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這就導致大學生在進行新舊知識銜接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在認知沖突理論的指導下,尋找到思維模式和新知識的關鍵點導致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認知沖突理論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的切入時機選擇不夠恰當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雖然意識到了認知沖突理論所指導的教學方法的重要作用,但在這些教師進行應用語言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對表面上的應用語言學教學形式的改進,并沒有從骨子里進行對認知沖突理論的精神內涵的研究,導致應用語言學教學改革活動難以真正落到實處。例如,在大學應用語言學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提升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拿出不同的應用語言學觀點,并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甚至以此為課堂的中心。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就很容易存在一點問題就在課堂上提出來,忽視了自己應用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可謂是“本末倒置”,完全沒有發揮出認知沖突理論所指導的教育方法應有的作用,對于學生的應用語言學能力的提升也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利用認知沖突理論進行應用語言學教學策略分析

(1)理解認知沖突理論的定義為了有效進行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首先就要明確認知沖突理論的基本定義。上文已經介紹到大學生群體在應用語言學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觀念,和新接受的理論知識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矛盾沖突。這就要求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這些應用語言學教學規律對應用語言學教學的影響,提升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效率。與此同時,要充分意識到,理解認知沖突理論的基本概念,是為了利用好認知沖突理論來進行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在認知沖突理論的利用過程中,要從應用語言學的基本能力入手,在新舊知識體系的銜接教學過程中,利用認知沖突理論分析這些知識之間內在的關聯度,進而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快速找尋到大學應用語言學的中心知識內容,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2)明確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目標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不同,設置合理的知識融合渠道,幫助大學生快速理解新知識新內容,是提升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根本手段。具體來說,在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好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平衡,將應用語言學分析方法和應用語言學理念同時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應用語言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理念,通過合理地設計大學應用語言學學習目標,促進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3)科學合理地進行大學應用語言學課堂教學為了充分發揮出認知沖突理論的作用,也為了有效提升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大學生的應用語言學綜合素質能力,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特點,科學合理地選擇認知沖突理論應用途徑。具體來說,要從學生的應用語言學思維體系入手,幫助大學生構建思維體系,進而幫助大學生理解應用語言學的中心主旨含義,循序漸進地提升大學生的應用語言學能力。除此之外,在利用認知沖突理論的過程中,為了發揮出認知沖突理論對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作用,促進大學生應用語言學能力的提升,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應用語言學的知識體系學習順序設置,保證大學生應用語言學能力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基于認知沖突理論的大學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用一些新的知識理論,讓大學生在學習這些新理論的過程中,了解到新知識的內涵,進而有效地切入應用語言學教學過程,并讓大學生朗誦新語言知識,增強大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應用語言學水平;在應用語言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大學生表演相關情節,鼓勵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而在提升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大學生應用語言學能力的提升,進而幫助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第6篇

關鍵詞: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知網

維吾爾語言作為古老語言一直牽動著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雖然維吾爾語言沒有成為轟轟烈烈的研究熱點,但維吾爾語言的各個階段不同級的研究沒有停止過。從維吾爾語言在最近(2013-2015年)3年的國內外的研究情況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維吾爾語言國內外研究狀況

(一)國外研究狀況

在國外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主要表現為維吾爾文古籍文獻方面。

在近幾年內,在德國、俄羅斯、荷蘭、瑞典、美國等國家有關學者對維吾爾文古籍文獻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觀察最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德國學者 Oliver Cruff帶頭,kyoko Maezono, Walfgang Lipp, Dorpalam Dorj, Goroochin Gerelmaa, Aysima Mirsultan, Reka Stuber, Byambajav Towshintogs, Xie yan Li整理的《五體清文鑒》中的滿語、藏語、蒙語、突厥語、漢語索引2013-2014年陸陸續續出版。

關于《玄奘傳》的第九卷,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艾代米爾(Hakan Aydemir)完成的《古代維吾爾語言第Ⅸ卷》(Aydemir 2013),作為哥廷根大學的博士論文提交的該論文,由兩冊組成的。第一冊由古代維吾爾語言《玄奘傳》的介紹、研究相關的問題、符號、參考文獻、換寫、轉寫、翻譯部分組成。第二冊由詳細的注釋、漢原文組成的,但沒提供索引。

德國美因茨大學的教授 Laszlo Karoly (伊斯蘭中世紀突厥文醫學文獻研究),2014年Brill出版社出版。該專題研究中Laszlo Karoly教授從文獻學角度來對比不同版本的三個文獻及其轉寫、注釋、英文翻譯、詞典、詞匯索引。此外教授2014年《Turcology and Linguistics》期刊上發表(突厥語伊斯蘭文獻中靈驗的祈禱詞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學研究所的研究員Abdurishid Yakup 教授(回鶻文佛教文獻及其翻譯研究),2015年德國出版。國內外合作艾爾肯?艾熱孜,Erhan Aydin文獻研究》,2014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國內研究狀況

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在語言學領域內進行了多層面、多視角的研究,使我國語言學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態勢。維吾爾語言在內的語言研究與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發生了密切的關系,通過梳理近三年(2013年-2015年)期間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已經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了一個綜合的研究領域。近年來,一些綜合性學術刊物上可以找到具有一定體系性和動態性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

在本文中,以近三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項情況和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可以相信,通過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所刊載的相關維吾爾語言研究論文可以管窺出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一般特點和基本動態。從應用語言學研究、社會語言學、比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總結出近三年來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轉向,并對維吾爾語言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在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基礎研究領域,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引領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方向。現今,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社科基金項目走進20余年輝煌歲月,在記錄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發展歷程的同時,也成為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重要平臺。通過近三年以來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課題和發表的論文來進行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從側面理解到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基本概貌及其發展過程。主要從立項情況,公開期刊發表的論文來闡述維吾爾語言的研究狀況。

二、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項目立項情況

(一)項目橫向分布

近三年立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語言學研究項目857項,其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項目21項,占語言學項目的2.45%。其中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0項,青年項目7項,西部項目3項。

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立項的項目9項,站語言學項目的1.40%,其中規劃項目2項,青年項目4,交叉學科項目3項。

(二)項目主持人

對科研立項所屬系統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狀況和項目立項排名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主持人基本上集中在新疆的各高校,近三年新疆師范大學一直保持每年兩項項目占在首位,中央民族大學每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年兩項項目排在第三,其他高校基本上三年一項目。

而教育部項目主持人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三年三項項目排在第一,喀什大學三年兩項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三年一項項目排在第三。

(三)項目內容布局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內容

近三年以來有關維吾爾語言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涉及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文獻及文獻語言等學科內容。各學科立項項目在內容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占比率最高,其次語言本體、文獻研究。應用語言學4、2、0,社會語言學3、2、1,現代語言本體0、3、1,古籍文獻語言研究1、2、1。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4、2、0,語言對比2、0、1。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1、0,語言調查0、1、1。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1、0,詞匯0、0、1,語法1、4、1。

2.教育部社科基金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維吾爾語言研究熱點也同樣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等方面,應用語言學2、2、1,語言本體2、1、0,社會語言學1、0、0。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兩個兩面。計算機語言學1、2、1,語言對比1、0、0。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響、語言調查等兩個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1、1、1,語言調查1、0、0。語言本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音、詞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語法研究一直研究熱點。語音1、0、0,詞法0、0、0,句法2、2、1。

(四)立項逐年下降

從三年發展角度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方面立項項目有著較為明顯的變化。國家社科基金近三年立項的項目分別8、9、4,尤其是2015年下降到一半。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中立項的項目分別5、3、1,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一項項目立項。近三年內西部項目、邊疆項目、新疆項目中沒有立項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項目。

(五)項目類別分布不均

通過分析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目前無論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還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所立項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的項目,在項目類別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現象,即所立項的項目中國家社會基金項目集中在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西部項目比立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數量則非常少。

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而言,集中在規劃項目和青年項目上。相對于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項比例較低。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如果后備力量不足或缺少有力支持和培養的話,將來可能無法實現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六)我國各地有維吾爾語言項目主持人

通過這三年的立項的該類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的統計和排名,我們發現,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方面立項課題單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師范大學(6項和3項),其次中央民族大學、喀什大學。

(七)研究領域不平衡

立項統計表明,維吾爾語言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維吾爾語言本體這三個學科領域,其中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獲批項目最多。這與當下應用語言學借助現代科技,積極與自然學科進行交叉研究這一大背景密不可分。計算機在語言研究中的廣泛應用、語料庫的開發、建設和利用都已成為維吾爾語言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熱點。

然而,與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研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立項的項目中維吾爾語言本體研究的項目比較少,項目少的原因很多。除了研究實力,研究人員數量等有一定的關系以外,主要還是大家語言本體的研究重視不夠。

三、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論文方面:以近三年在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刊載的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主進行總結分析,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試圖發現當前我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公布論文來看,關于維吾爾語言的論文分別19、46、119,數量逐年增加。

統計表明,近三年間網上公布關于維吾爾語言研究的論文中,研究熱點也集中在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研究等方面。應用語言學研究14、26、58,社會語言學研究3、5、27,現代語言本體研究1、9、20,文獻及文獻語言研究1、5、6。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應用語言學研究內容集中在計算機語言學和語言對比、語言教學、翻譯實踐、心里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方面。計算機語言學5、15、37,語言對比4、4、6,語言教學4、4、7,翻譯實踐1、1、5,心里語言學0、1、1,病理語言學0、1、1。

網上公布維吾爾語言研究的相關論文中相關社會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接觸及影、語言調查、語言變異等方方面。語言接觸及影響2、3、18,語言調查1、2、6,語言變異0、0、3。

語言本體研究方面發表的論文語音0、4、9,詞匯5、7、11,語法14、33、95。

從上述統計結果,我們概況以下幾點:

第一、從歷時發展角度看近三年公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

第二、從單純的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面向綜合的研究領域。

第三、出現新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傳統語言學方法以外,學者們從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新的角度來研究維吾爾語言。

第四、冷漠區逐漸變為研究熱點。之前語音學設備問題、人員水平等原因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語音學也引起了學者的注意力。

第五、比較語言學角度除了對比外,維吾爾語言同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塔吉克語、日語、意大利語等語言比較并找出共同點、異同點。

第六、隨著國家重視維吾爾語言人才的培養建設,先后呈現出較多關于維吾爾語言教學研究的論文。

四、總結

總之而言,當前語言學研究的四大轉向。

第一,語言學研究從詞、句等語言內部結構體系研究轉向為詞句的語篇、實際的言語行為等層面的研究。

第二,從形式取向轉向功能取向。在語言學研究的過中,一直存在形式主義和功能主義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義者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形式系統,主張從語言結構的內部尋找語言現象的解釋,從而建立一種能表現人類普遍語言知識的形式化理論模型。功能主義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實現交際功能的手段,主張把語言放到使用語言的實際環境中,聯系語言使用者和語言的交際功能,來解釋語言系統的語言表現形式。功能主義注重語言的社會層面,重視語境、語用和功能的因素,側重對語言結構變異的描寫和解釋。通過以上文獻綜述可知當前我國語言學研究主要趨于功能主義取向。

第三,語言學“人文主義”興起,使得語言研究從語言本身研究轉向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心理、意識形態的研究。近年來,功能語言學、語用學、話語研究以及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使得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結構語言學和形式語言學所提倡的“科學主義”受到挑戰。這些學科都認為,“語言不僅僅客觀地表達命題式的思想,還要表達言語的主體即說話人的觀點、感情和態度”。這種語言學人文主義思想將會在未來的語言學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

第四,從單純的語言研究轉向跨學科綜合研究。當前語言學研究更傾向于跨學科發展,力求與不同學科建立聯系,以解決種種復雜的語言問題。筆者雖然將上述語言學研究進行了人為的劃分,但顯然這些學科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是交叉進行的,如本文提及的學者們分別從功能、認知和意識形態等不同角度探討了語篇、語言變異或翻譯策略等問題,以及運用網絡技術發展了語言習得或二語習得的手段等都體現了語言研究的跨學科性。

五、維吾爾語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隊伍的不足及其的水平問題

維吾爾語言研究隊伍不足。

對策:擴大研究隊伍并提高他們的水平。

(二)維吾爾語言研究中缺乏理論的多樣性

現代語言學由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的影響而產生的,這要求語言學家掌握關于數學、數學邏輯、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現在從事維吾爾語言研究的大部分人純粹求教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現在語言學的先進理論運用維吾爾語言研究出現不少問題。維吾爾語言研究比漢語語言學、外語語言學研究差別很大。不論跟上國際軌道,還是國內的需求,不得不利用先進理論。

對策:維吾爾語言研究毫無疑問地應從先進的理論中吸取營養,但必須符合自己的條件。我們應借鑒西語的研究成果,開拓思路、對維吾爾語言進行深研究,建立維吾爾語言的多樣理論體系。

(三)維吾爾語言研究不平衡性

1.維吾爾語言各時代的研究不平衡

看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來觀察古代維吾爾語近三年4、5、4,近代維吾爾語7、9、6,現代維吾爾語19、49、119,側重于現代維吾爾語言研究,但是碑銘文獻、古代維吾爾語言、察哈臺語(近代維吾爾語言)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掘和研究。

2.對語言組成部分的研究不平衡

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組成部分,通過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維吾爾語言語法研究取得不少的成績。詞匯研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被當作一本《維吾爾語言詞匯學研究》書,其詞匯學沒有得到應有的挖掘。

(四)提倡創新

評價某種課題的時候,主要看有沒有創新點,所以在學術研究中新理論、新方法、新資料都是重點。在維吾爾語言研究中,我們要注重增強創新意識。

六、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的維吾爾語言研究,我們認為總的趨勢是多樣化,即多視角、多層面、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趨勢。具體而言,維吾爾語言研究將會在形式主義研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以社會語言學、功能語法、語用學、語篇分析和認知語言學等形式出現的功能主義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定性分析與實驗研究相結合,人文性與科學性并重。在實際應用方面,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語言學研究特別是應用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條件。一方面網絡技術為語言習得創造一個仿真的可操作性虛擬空間,另外,語言學將為網上語言信息的自動處理,如自動檢索、機器翻譯等提供更有用的語言知識模型。

維吾爾語言跨學科研究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在語言學領域內的學科交叉性仍是主流趨勢,如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用學、等分別作為不同的研究視角對語言進行多層面的闡釋。

(二)維吾爾語言會更加廣泛地與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社會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結合。

在研究對象方面,我們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近三年的維吾爾語言研究以現代維吾爾語言為主。古代S吾爾語言(回鶻語)文獻國外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出現返回的現象。對近代維吾爾語言(察合臺語)由于語言成分復雜等原因沒有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注意力。今后的除了創新方法研究現代維吾爾語言外,可能察合臺文獻成為研究熱點。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里,維吾爾語言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人文學科必將在學術界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輝。

參考文獻: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DB].http/ /cn.

[2]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https[DB]///

[3]知網數據庫【DB】http//

第7篇

[關鍵詞]語碼轉換;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2-0126-02

一、引言

語碼轉換作為語言和社會現象,得到了眾多研究領域的重視,比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但是許多研究過于片面,缺乏系統性,尤其在國內。本文擬從社會、心理、功能及應用語言學四個方面著重對國內近幾年的研究做一述評,指出其貢獻與不足,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交往及外語教學。

二、語碼轉換的界定

語碼是指語言或語言變體,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是為了交際的需要為人們所使用,不帶有任何感彩;不像其它的術語如方言、語言、語體、標準語、洋涇浜語和克里奧爾語那樣具有一定的感彩。語碼是個中性詞,泛指人們在交際中使用的任何一種符號系統,或語言,或方言,或一種變體。語碼轉換是語言接觸中的一個普遍現象。語碼轉換指在雙語或多語交際環境中,在不同場合或在一次交談中,持雙語者輪換使用兩種或兩種不同的語言、方言或語體(祝畹瑾2013)。人們通常把語碼轉換放在雙語或多語的交際環境中來研究,殊不知在一種語言內部被稱為亞變體的語碼是普遍存在的,如方言、語體和語域。也就是說,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情況下,如漢語,正式和非正式語體的轉變也稱得上語碼轉換,盡管與不同種語言的轉換相比不太具有典型性。李經偉(1999)通過豐富的漢語實例分析了漢語稱呼語的語碼轉換,并對常規性和非常規性轉換以及單項和雙項轉換進行了區分。如司機看到老干部,由“張司長”到“司長同志”稱呼的轉變,拉近了雙方的社會距離,以示親近。還有男青年的女友對男青年的母親的稱呼由婚前的“阿姨”變為婚后的“媽媽”,則顯示出社會關系的變化。陳立平(2008)就把普通話和常州話的轉換作為混合語碼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同樣沒有超出漢語這一語種的范圍。因此,如果把語碼轉換局限在不同語言之間的轉變,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語碼轉換的不同路向

何自然等(2001)把語碼轉換研究劃分為四大類:社會語言學研究、語法研究、心理語言學研究和會話分析研究。他指出雖然有些學者試圖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語碼轉換,但還不能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模式。并且,他們主要針對國外的重要的研究進行了概述,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也沒有涉及到國內的主要研究成果。李經緯、陳立平(2004)對國外近三十多年會話語碼轉換研究做一述評。從社會語言學、句法學、會話分析和心理語言學四個方面回顧評析了涉及語碼轉換研究的主要理論和模式,說明了貢獻與不足。本文將在他們的分類基礎上,引入應用語言學路向,從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不同路向對國內外關于語碼轉換的研究進行簡要綜述,以期探討它的研究方向和新的視角,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外語教學。

(一)社會語言學路向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語碼轉換的研究較多,通過一些社會因素(如:種族、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等)與語碼轉換的關系來探討語碼轉換的社會動機。核心問題是語言選擇如何反映說話者權利和不平等,如何成為某個社會集團成員的權利與義務的指針。會話中的語碼轉換被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來對待,并且有情景型(situational code switching)和喻意型語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 switching)之分(Blom and Gumperz 1972)。情景型指說話者根據自己所處情景的改變而進行的語碼轉換,不涉及話題的改變;Wardhaugh(2000)指出,有些情景具有明顯的社會規定性,人們需要學習這一社會規定,比如在一些宗教或儀式場合之下。Blom and Gumperz(1972)給出一個典型的例子:在Hemnesberge(挪威北部的一個小鎮),當地居民使用兩種語碼:Ranamal(本地的方言)和Bokmal(一種標準語)。老師使用標準語講課,而在隨后的討論中使用方言,很明顯,討論的話題沒變,只是情景發生了變化,因此發生了情景型語碼轉換。喻意型指說話者為了改變話題或說話的語氣,或是為了調整角色關系而進行的語碼轉換。當你要對當前的情景進行重新定義時,需要轉換語碼,如從正式到非正式,從官方到個人,從嚴肅到幽默,從禮貌到等同。李經緯(1999)通過分析稱呼語“張司長”到“司長大人”的轉變,指出這是一種由非正式到正式,由寒暄到請求的改變,從而重新定義了談話的性質,這就是一種喻意型轉換。

(二)心理語言學路向

在論述語碼轉換的動機和原因時,影響比較深遠的還是斯科騰(scotton)的標記模式理論(Marknedess Theory)。斯科騰把語碼分為有標記(Marked)和無標記(Unmarked)的語碼。說話者選擇無標記的語碼時,意在正常傳遞和交流信息,沒有暗示其他額外的信息;而當說話者選擇有標記的語碼時候,那他是在暗示聽話者額外的想要表達的東西,重新構建一套權利義務關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對語碼轉換動機或功能的研究頻頻可見。祝畹瑾早在1994年就對標記理論模式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并提出了標記模式的前提、論點、及一系列原則與準則(協商原則、無標記選擇準則、有標記選擇準則和試探性選擇準則)。趙一農(2003)結合斯科滕的標記模式理論,揭示了使用語碼轉換的深層心理和社會動機,認為說話者作語碼轉換是一種理,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而進行的一種“算計”行為。

(三)功能語言學路向

目前語碼轉換功能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功能總結進路”和“理論化進路”。前者指研究者就一個或多個雙語社團的情況,對語碼轉換功能進行清單式總結,更多的研究則總結語碼轉換在某一具體雙語社團中的動因和功能。“理論化進路”則是建立理論框架來對語碼轉換的功能和意義進行分析,目的不僅是發現語碼轉換的功能,而且還要解釋語碼轉換如何體現這些功能。目前國內對理論化探討為數不多(王瑾2004,2007,2011),王瑾(2007)將功能語言學純理功能框架運用到語碼轉換的功能研究,從經驗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三個方面體現了中文報紙中中英語碼轉換的功能,并指出三者存在系統性差異。而后,在2011年,同樣從廣州幾份主要的英文報紙選出具體案例,分析中英語碼轉換,在2007年提出的純理功能框架的基礎上增加了語域變異框架文化語境框架。

(四)應用語言學路向

應用語言學路向指把語碼轉換用于教學中,將宏觀的社會現象與微觀的課堂環境相結合,此類研究在國內數量較多。大多數認為課堂上的語碼轉換有利于二語教學,如劉若楠等(2007)、賈永芳等(2009)認為有效利用語碼轉換能促進二語教學;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減少不必要的語碼轉換,達到英語流暢的目的。劉若楠對研究生專業英語課堂中教師語碼轉換進行研究,把它看做一種教學策略,教師適時適量運用語碼轉換可以有效地傳達信息,強調重難點,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蔡明德等(2007)提出了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模式用于非英語的各學科教學,通過語碼轉換的方式適時適量地向學生滲透專業英語語匯、語句、語段或語篇,以提高學生英語語匯量、英語應用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語碼轉換的應用語言學研究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興趣,將宏觀的社會現象與微觀的課堂環境相結合,為有效課堂教學提供了視角。但是,對于是否有利于二語教學還存在爭議,有待進一步實證研究;對于何時及如何轉換語碼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方法,有待深入挖掘。

第8篇

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有如下:

1、外國語言文學,是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本學科以形式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的基本假設為理論指導,以音系學、句法學、形式語義學和語言習得為主要教學和研究內容,同時從事應用語言學具體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本專業是國內唯一能夠覆蓋形式語言學四大基礎理論領域及功能語言學研究領域的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2、英語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修養、健康的心理素質。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英語實用型人才,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實踐技能,深刻了解英語語言、文學以及英語國家歷史。

3、俄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主要學習俄語語言基礎知識,受到俄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育實習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俄語教學的基本能力和俄語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

一、簡述語言項目學習

1.語言項目學習的定義

語言項目學習,是在語言教學中應用項目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屬于單獨的學科,對項目學習進行了延伸和拓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應用語言項目學習是以一定的項目作為組織學習活動的中心,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相關的語言學習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2.語言項目學習的特點

(1) 獨立性

在初中英語綜合實踐課中,應用語言項目學習,必須保證項目的真實性。通常項目學習都是獨立進行的,包括項目的確立、實施、結束和評價等內容。語言項目學習作為項目學習的一種延伸,應該也具備項目學習的特點,并且有針對的明確項目目標,科學的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對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

(2) 實際性

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項目學習應該具有實際性,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語言學習知識和方法,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項目學習是學生對實際生活角色的扮演,在現實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處理,所以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如果遇到相同的問題,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具有一定的實際性。

3.發展性

語言項目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學內容的實際性,可以直接建立語言學習和應用之間的聯系。在初中英語綜合實踐課堂中,應用語言項目學習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語言項目學習不僅可以促進可理解性的輸入輸出方法的應用,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應用重要性的認識水平。

二、初中英語綜合實踐課

我國的綜合實踐課程是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經驗,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綜合實踐課,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國的初中英語綜合實踐課有以下特點:

1.提高學生興趣

學生在初中時期,身心發展還沒有成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英語教育中的教學內容和知識學習充滿了挑戰和興趣。綜合實踐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應用語言項目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對實際的生活角色進行扮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英語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

2.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英語的綜合實踐課程,以學生的英語知識作為教學基礎,結合實際的生活情節,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交流和溝通。語言項目學習根據新穎的英語教材,確立學習項目,豐富教材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促進了英語教學的發展。

三、語言項目學習的應用

英語綜合實踐課的開設,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水平,但是因為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有限,所以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較低。在英語綜合實踐課堂中,應用語言項目學習,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1.開展項目學習活動

語言項目學習是在綜合實踐過程中,結合實際的生活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自由的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為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獨立完成英語項目任務。例如,開展英語角,讓學生用英語和他人交流,提高英語交流和應用能力。

2.提高學生英語能力

語言項目學習,是學生語言學習突破困難的有效方式,實現了語言教學模式和內容的結合和擴展,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組織英語學習活動,例如參加不同的英語活動,參觀英語歷史沙龍等,讓學生用英語對活動進行描述和記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3.深化教學內容

第10篇

    語料庫語言學(CorpusLinguistics)興起于20世紀中后期,是基于大量真實的語言資料,從調查語言信息的分布頻率入手,對語言使用規律和模式進行研究的語言科學。語料庫語言學孕育著對語言觀念和語言描述框架的不斷更新,是語言研究方法論的一個重大突破,現已經成為語言學的主流分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語料庫語言學以其大容量的語言信息和高效的檢索結果對語言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語料庫逐漸成為語言學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的重要資源之一。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G.Leech和T.Johns曾指出,語料庫在語言教學的應用是語料庫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因為兩者是一種互相滲透的綜合體。語料庫在語言教學的應用可以分為直接應用和間接應用兩個方面。直接應用指直接教授語料庫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體系,并利用語料庫資源進行語言教學;間接應用指基于語料庫資源編纂教材、參考書,開發多媒體課件等。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語料庫語言學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外語語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由語言習得的規律可知,單純地記憶語言知識并不能保證語言的正確使用。只有通過大量真實自然的語言輸入(input)和輸出才能實現真正的語言習得。在傳統語言學指導下的外語語言教學模式里,語言學習者只能通過記憶語言規則、理解教科書上的實例來完成語言習得。而語料庫語言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則體現為既能提供高頻率出現的語言信息,又能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進而幫助外語學習者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由此可見,外語教師借助計算機對語料庫所提供的大量語言材料進行相應的分析、統計和應用,必將能為外語課堂教學掀開嶄新的一頁。

    2語料庫語言學對外語教學資源的影響

    長期以來,外語教學研究者們一直在討論“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傳統的外語教學一味強調語法系統的完整性,卻往往忽視了語法規則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而語料庫的出現不僅能為語法規則提供完備的語義基礎,還能提供大量供其使用的語言環境及語言使用的變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語料庫語言學指導于外語教學必將引起外語教學的重心從語言系統向語言使用轉變。在解決“教什么”這個問題時,以語言概率和頻率為基礎的語料庫語言學能為外語教師選擇和組織教學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語料庫語言學能為具體的語法規則提供語義基礎和真實的語例。語料庫提供的語言資源是真實而自然的語料,它不同于高度簡化了的、以教學為唯一目的的教科書語料。傳統的教科書語料在追求語言教學系統性和秩序性的同時難免會憑空臆造與某些語法規則相匹配的語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語例能在短時間內幫助外語學習者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但卻不利于他們長期的語言習得;第二,語料庫語言學可以提供語言所使用的語境以及語言使用時的變體和新鮮形式,這些資源能夠幫助外語學習者學會如何遵循規則而又不屈從于規則,能夠讓他們從初始階段就知道說外語也像說母語一樣并非句句遵照語法;【1】(P88)第三,語料庫語言學可以幫助外語學習者認識自己的語言本能,即清楚地看到自己平時不經意但卻是經常使用的語言形式。以nice的用法為例,人們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前面總是用不定冠詞a而不用定冠詞the;在用作表語時后面常常在前面帶一個強化詞如very,pretty,extremely;在作形容詞時后面常帶著另一個形容詞如anicerelaxingtime;在修飾名詞時,這些名詞都不外乎是day,evening,boys,girls之類。【2】(P46)在制定外語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時,語料庫能按照一定的原則和順序為外語教師提供最為科學的教學內容清單,進而使外語學習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先學到最常用的語言知識。以情態動詞為例,從英國口語語料庫中以英語為本族語的對話語料調查結果來看,情態動詞按照出現頻率由高到低的順序是would,can,will,must和may。但是,在我國目前廣為使用的初中英語課本JuniorEnglishforChina中,情態動詞的出現順序卻是can,must,may,will和would。很明顯,教材編排的順序與情態動詞實際使用的頻率是不相符的。這樣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外語初學者可能會在未曾學到will之前就在交際過程中遇到大量的will的實例不知所措。基于此,筆者認為,如果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材的編寫能有語料庫提供科學的信息支持,教學大綱與教材的合理性及系統性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語料庫語言學對外語課堂教學實踐的影響

    語料庫語言學應用于外語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用語料庫分析和處理語言信息的過程能夠促進外語學習者的智力發展。在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料庫以語境再現的形式給外語學習者提供大量的語言實例,這種來源于真實語境的語言輸入能夠吸引外語學習者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利用語料信息獲取語義、習得語言規律并且強化記憶。另一方面,語料庫語言學指導于外語課堂教學能夠幫助任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開展一系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活動。實踐證明,語言習得的效果與學習者主動利用語言信息展開學習的能力有很大關系。而語料庫語言學應用于外語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外語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培養主動利用語言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在以語料庫為基礎的外語課堂上,學生直接接觸大量真實的語料信息。在這種環境中進行外語學習,學生所需要的不再是單純地記憶那些由他人歸納出的既有的語言概念,而是通過對大量語言信息的分析與處理,親自歸納語言規律。因此,任課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語料庫資源上做文章,通過開展開放型和互動型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主動發現并認識語言規律的積極性,從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語料庫語言學應用于外語課堂教學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外語課堂教學注重從學生的主體認識出發,巧妙地運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把大量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共同探討和共同研究實現共同進步和共同提高。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和重視,精神上獲得了滿足,自然而然便會產生求知的欲望,會把語言學習當作樂事,最終建立起學會、會學與樂學的良性循環。其次,外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放松的、自由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師視野的;教學的結果是重過程的,不滿足于課本、權威和教師的。語料庫應用于外語課堂教學改變了過去重結論、輕過程的記憶型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發生過程,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三,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線索,注重實踐性,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對語言信息的觀察與總結,通過自我探究的方式學會學習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和綜合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主動思考和積極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

    3.1語料庫語言學對語音教學環節的影響

    電腦技術的發展使得語料庫呈現文字話語及其音像成為可能,同時也為語料庫應用于語音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傳統的語音教學所使用的語音材料與現實中語音語調的使用情況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也是一直以來外語教師認為語音教學既枯燥又難開展的原因。而今真實自然的、標準可靠的口語語料庫能為語音教學提供大量新鮮的語音語調實例,使得外語教師和學生能通過它歸納出相應的語音使用規律,從而更好地開展語音教學活動。以重音學習為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在真實交際的話語語篇中重音詞的表現形式及其規律,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相應的口語語料庫中檢索重音詞的個數、詞性以及位置等相關信息,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觀察并研究這些信息,幫助他們歸納出上下文語境中重音的分布以及與句法結構的關系等規律。這種基于語料庫的語音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對語言交際的敏感性,解決他們發音方面的問題和實際困難,提高語音教學的質量。

    3.2語料庫語言學對詞匯教學環節的影響

    教育教學研究詞匯教學是語料庫資源最早應用于外語教學的領域之一。語料庫應用于詞匯教學的實用性主要體現為:通過大量真實的語例學習單詞和詞組,了解單詞或詞組的意義及基本用法;幫助學生區分同義詞、近義詞;幫助學生掌握詞序和句法結構等。例如,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感覺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各種固定搭配和習慣搭配。以動詞hang為例,在不同的語境中,它與不同的副詞搭配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如,與up搭配意為掛斷電話,懸起、掛起;與about搭配意為閑蕩,閑呆著;與on搭配意為堅持,抓緊,不放松;與onto搭配意為保留(某物),緊緊抓住;與out搭配意為居住,晾曬(衣服),展示等等。對于學生而言,如果要熟悉并掌握hang的上述用法,不接觸大量的能表現其搭配關系的語例,而僅僅依靠死記硬背漢語意思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語料庫可以幫助學生填補在認識詞組和句法結構過程中的空白,用更多的語例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以下語料庫片段可以幫助學生了解hang的固定搭配,掌握其基本用法。Hangupone’shatinanother’shouse.在別人家里久留不去,長期居住。Hangupone’sfiddlewhenonecomeshome.在外談笑風生,在家悶悶不樂。Hehungaboutoutsidemyhouse.他在我家房子外面轉悠。Don’thangabout,wehaveatraintocatch!別晃了,我們要趕車。Hangontothestrap.Thebusisstarting.抓住皮帶,汽車要開動了。Whereareyouhangingoutnow?你現在住在哪里?She’sintheyard,hangingoutthewashing.她在院子里晾洗好的衣服。They’rehangingoutflagsfortheQueen’svisit.他們在懸旗以迎接女王的蒞臨。

第11篇

文學批評理論的選題一般不太適合英語專業本科生,因為該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英語專業研究生階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備文學批評理論的知識結構。

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可以在三個大的方向中進行,即英語文學,語言學和翻譯學。各個大方向中又可以選擇小的方向,具體解釋如下:

1.英語文學:選擇英語文學的畢業論文選題可以從三個方向進行:國別文學研究、文學批評理論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

在進行國別文學研究選題時,一般選取英國文學或美國文學中的某一經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經典作品(如《雙城記》),某一寫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運用)或某一文學思潮(如浪漫主義運動)作深入研究。但在選擇作家或作品時最好選擇在文學史上作為經典的作家或作品。有個別流行作家或作品極富盛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如《飄》或《荊棘鳥》,學生有強烈愿望選擇它們作為研究對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況時,應該盡可能地挖掘作品內在的深刻含義,不能流于膚淺的分析。

文學批評理論的選題一般不太適合英語專業本科生,因為該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英語專業研究生階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備文學批評理論的知識結構。這個方向的選題可以有關某一文學批評理論,一文學批評術語的闡釋或某兩種或以上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比較。

比較文學研究就是將兩個以上的作家或作品進行比較。這兩個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國別的(如“雪萊與拜倫的詩歌比較”),也可以是不同國別的(如《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

2.語言學:選擇語言學的畢業論文選題可以在兩個大的方向進行:普通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的研究就是對于英語語言的任何一個方面的研究,如對一種詞性、或一種時態、或拼寫、語調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現在時及其交際功能”)。

應用語言學包括教學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興的應用語言學分支的研究。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格式規范,師范專業或本身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選擇教學法方向的較多。在這個方向選題,也要避免過大范圍的選題,而應對一個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教學實踐或實驗。這個方向的好的選題有:“個性與英語教學”,“方言對英語學習的影響”等。

以上是由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格式,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喜歡,請繼續關注本站。

第12篇

關鍵詞:經驗主義 英語作為二語教學 語料庫語言學

一、美國語言學研究的經驗主義傳統:與理性主義爭鋒

美國的語言學傳統與歐洲的有很大不同。歐洲有兩千多年語言研究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有可能占據重要地位,語言研究重視語言的共性和相似之處,屬于理性主義。而美國的語言學研究開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統語法的影響微乎其微。在美國,最早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類學家,如鮑厄斯和薩丕爾,因此,美國的語言學研究一開始就烙上了人類學研究的方法,對語言事實要做客觀的描寫,不要用其他語言或者傳統語法的框框去套。美國語言學從一開始就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形成了美國式的結構主義,也就是美國描寫語言學。

20世紀中葉以來,喬姆斯基的生成轉換語法打破原來結構主義和行為主義的統治地位,掀起了語言學理論的革命,導致眾多語言理論異彩紛呈的局面,對真實語料的研究及其產生的教學法一度受到冷落和淡化。喬姆斯基的理性主義主張語言學家的任務是描寫人的語言能力,外部語料如語料庫無法解釋語言能力。對此,不同的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包括語篇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功能語法學、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家和語用學家更是毫不諱言。指出語言運用才是他們研究的對象。語用學家聲稱語用學的恰當領域就是喬姆斯基所說的語言運用;心理語言學家也覺得把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截然分開難以接受。從現代語言學的傳統來看,從描寫主義、歷史主義到結構主義,從語言習得、語言教學到語文改革,都注重語言數據,提倡經驗主義。

因此,在生成語法學家致力于考察語言能力的同時,作為相反傾向的、主張尊重客觀語言事實的經驗主義傳統并沒有中斷,而且在理論、方法論上也有很大進步。在高科技的推動下,以概率為基礎的語言研究蓬勃發展起來。觀察頻數僅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應該是觀察問題和回答問題,從定量向定性發展。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體現了尊重語言事實的歷史傳統的重現光彩。

二、密大英語所發展歷史與現狀

(一)歷史

密歇根大學曾是當代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發起地之一,該校的英語教學與研究所(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簡稱ELI)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1年,是全美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英語研究與英語教學的機構,成為全美以及全世界在英語語言教學、語言測試和應用語言學研究以及教師培訓領域的領頭羊。研究所設計了注重英語口頭句型操練的口語教學法(Oral Approach)。隨著其影響的日益增強,它開始為其他學校的在校生開設英語短期強化培訓課程以及英語教師培訓項目,幫助學生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里完成學業,或回國成為英語教師、學者、政府官員、商人。英語所的成功推動了美國其他大學同類機構的建立和發展,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于課程學分管理、地理位置和收費上的限制,密大英語所漸漸地失去了競爭優勢,招生數逐年下降。

1985年接任英語所主任的約翰?思維爾斯教授進行了變革,將主要教學對象定位于密大在校學生;其次,開設美國大學專業教學需要的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術英語培訓課程。如今,英語所成為一家純粹的教學與科研機構,憑借密西根大學強大的科研基礎和學術聲望。英語所再一次成為的該領域的佼佼者。

(二)現狀

在長達68年的發展歷史中。密大英語所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圍繞著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目前該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大學英語教學(學術英語)、語言測試和基于語料庫的應用語言學研究。

1 大學英語教學

密大英語所的主要教學功能是為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生、訪問學者極少數本科生提供學術英語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英語的語言和交流技能,從而幫助他們在大學和以后的學習、研究、工作中進行全面、有效和積極的交流。這也就是學術(專業)英語教學(EAP、ESP)。英語所開設的英語課程多達三十余門,種類繁多,層次豐富,形式靈活多樣。英語所還開設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專門輔導課程或學習小組,如,研究生助教(GSI)的英語培訓課程;全日制的強化課程: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商學英語(Eng-lish for Business Studies)、法學英語(English or Legal Studies)。英語學習項目有英語二語口語診所、英語二語寫作診所、ELI英語交談小組。最近,英語所又開發了一些英語學習的專題小組。

2 語言測試及其研究

自從語言學家由羅伯特?拉度(Robert Lado)在五十多年前啟動語言測試工作以來,密大英語所在英語語言測試方面的研究和服務產生了巨大影響。該機構常年提供多種層次和用途的英語測試,這些測試被業內統稱為密歇根測試,包括:密歇根大學學術英語入學測試(AEE);研究生教員(GSI)英語口語測試;有30年歷史的密歇根系列英語測試(MELAB),已被美加眾多大學所認可,并作為評定獎學金的依據之一。它和TOEFL考試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具有同等的效力。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英語水平考試。英語水平證書測試(ECPE)和英語能力證書測試(ECCE)也經常在國際上使用。

3 以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為基礎的英語語言教學和研究活動

英語所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專門用途英語、應用語篇分析、體裁分析、語法分析、第二語言習得、語言評估、語言教學實踐等。

英語所開展的一項及其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密歇根學術英語口語語料庫(MICASE)。這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英語語料庫,始建于1997年末、含170萬字的語料庫。她涵蓋講座、實驗、辦公、圖書館服務等語域,收集了國際學生和本族語學生、本科生、研究生、助教、教授等不同本族語和文化背景、不同英語熟練程度在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的口語語料。其開發的宗旨是用MICASE來分析學術英語的特點,為國際應用語言領域提供美國英語口語素材,并為語言學和特殊用途英語以及學術英語學生提供學習和研究的資源。2006年一年中,其用戶點擊率達到了140,000。目前,利用該語料庫進行的研究主要有學術英語口語的語言功能、不同學科學術口語特征比較、學術口語和書面語比較分析等等,這些研究的成果直接支持了其語言教學材料和測試材料的開發。

三、密歇根語言學實踐者的語言教學觀念

密大英語所的發展是美國大學英語二語教學與研究的一個縮影。從密大英語所的歷史發展和教學研究的中心可以看出,繼承經

驗主義衣缽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給美國高校的英語二語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深刻的印記。

以查爾斯,弗里斯等密歇根大學教授為首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開發了口語法(Oral Approach),又叫聽覺一口頭法(Aural-Oral Appmach)、結構主義方法,付諸實施后取得了很大成果。后來結合行為主義心理學和同樣源于美國的對比分析法,逐步發展成為影響廣泛的“聽說教學法”,在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為美國的英語二語和其他語言教育以及全世界的語言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經驗主義語言理論在密大英語所留下的另外一個遺產就是密歇根學術英語口語語料庫(MICASE)。秉承結構主義的語言描寫和經驗主義的原則,使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語言材料,用統計的方法整理分析研究,將真實的語言材料使用于教學和測試。

密大英語所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學術英語教學(EAP)著稱的,其思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和“學習真實語言”的交匯。EAP有“確定教學目標”和“學習需求分析”兩大教學特點,目的在于盡可能精確地了解學生需要通過英語媒介做成什么事。

四、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啟示

在其較長的語言教學和相關研究中,密歇根大學英語所在經驗主義語言觀指導下所獲得的經驗和成果非常值得我們國內語言教學界借鑒。

(一)教學目標和目的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應該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往專門用途英語方向發展。國內有學者指出,ESP或EAP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我國高校目前的英語教學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體系和手段方法,還是測試的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體現出比高中英語教學有本質性的差別,僅在數量(如詞匯量)上有所增長而已。事實上,就英語的基本詞匯和語法知識而言。經過中學教師們的反復錘煉,一般高校中的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我國一些教育人士指出。在縱向坐標的課程設計上,應在中小學階段以發展生活交際為主,語言性知識為輔,在高中階段逐步加強語言知識課程,而在大學階段應強化專業英語文化知識教學,并同步抓緊專業英語交際功能訓練。因此,筆者認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明確的專門或專業用途英語的教學,目的是授人以漁,幫助學生掌握在相應的專業場景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秦安县| 昭苏县| 周口市| 二手房| 宁德市| 富蕴县| 凤阳县| 定安县| 江山市| 蒙山县| 林周县| 商都县| 黄山市| 龙山县| 林州市| 安多县| 海原县| 平定县| 客服| 平武县| 册亨县| 玉树县| 清原| 平山县| 黔南| 和静县| 霍城县| 华池县| 民丰县| 德令哈市| 聂拉木县| 昂仁县| 墨竹工卡县| 古蔺县| 合山市| 镇平县| 睢宁县| 临西县| 邵阳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