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9: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確診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患病率
作者調查了66例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的血尿酸 (uric acid, UA)水平及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 HUA)患病例數及患病率, 并與69例同期來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和75例同期參加本院體檢、相同年齡與性別的健康人進行組間比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1.2.1高血壓前期診斷標準。②在沈陽市區居住5年以上。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拮抗劑及降UA藥物者。②繼發性肥胖、繼發性HUA及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各種腎臟疾病患者。本文實際入選高血壓前期沈陽城區居民66例, 男38例, 女28例, 年齡41~83歲, 平均年齡(62.49±15.16)歲。另選擇同期前往相同門診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該組入選標準符合1.2.1中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及全部排除標準, 該組入選69例, 男41例, 女27例, 年齡39~79歲, 平均年齡(61.37±14.40)歲。對照組選擇同期參加本院體檢健康志愿者75例, 男50例, 女25例, 年齡42~81歲, 平均年齡(62.64±13.495)歲。3組對象年齡與性別分布接近。
1. 2 方法
1. 2. 1 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①高血壓病診斷標準: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中高血壓病確診條件, 即在未用降壓藥物情況下, 非同天 3次血壓測量值: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②高血壓前期診斷標準: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中高血壓前期確診條件, 即在即在未用降壓藥物情況下, 非同天 3次血壓測量值:收縮壓在120~139 mmHg范圍和/或舒張壓在 80~89 mmHg范圍。
1. 2. 2 血UA測定方法及HUA診斷標準 入選對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ml, 室溫靜置30min后分離出血清, 并保存在-70℃冰箱成批檢測。血UA水平測定采用酶比色檢測方法。HUA診斷標準男性 > 416?mol /L, 女性 >339?mol /L。
2 結果
3 討論
UA是人體內核酸代謝的最終產物, 發生HUA原因是尿酸排泄較少以及嘌呤生成較多, 或者兩者都存在[1]。“高血壓前期”概念最早為美國高血壓預防、診斷、評價與治療聯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2003年)中首次提出, 主要是指從正常血壓到確診性高血壓這一過渡階段。近年來, 人們比較關注HUA與高血壓、動脈硬化之間關系, 但是很少研究血UA 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前期有無相關性。因此, 作者選擇了一組前往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為觀察對象, 患者均接受了血UA 水平檢查, 并與同期來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及同期參加本院體檢、相同年齡與性別的健康人進行組間比較, 相關指標有血UA水平、HUA例數及HUA患病率, 統計數字結果表明, 高血壓前期組的血UA水平及HUA例數及患病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但都顯著低于確診性高血壓患者。這些現象與國內一些作者不太多的同類調查[2-4]結果一致, 提示城區居民高血壓前期就出現血UA水平升高及HUA患病率增加。
總之, 血UA水平與高血壓病發病關系密切, HUA可能更多地參與了我國城市居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過程。因此, 定時及時監測血UA水平, 并對高血壓前期出現血UA水平異常者進行干預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范懷周,程映雪.高血壓前期與血尿酸相關性的探討.當代醫學, 2010,16(7):77-78.
[2] 張海容,李亞芹,孫桂平,等.健康體檢者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前期的關系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19(7):1147-1148
[關鍵詞] 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3-0119-02
目前,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正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控制高血壓主要不是針對高血壓本身,而是針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近年來倡導的社區醫療模式為老年人預防保健、醫療康復提供了條件。2009.10-2010.10我衛生站對所管轄社區范圍內確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314例進行了護理干預,現將干預結果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對象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山西省陽泉市朝陽北嶺社區中,經二級以上醫院確診的60歲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314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66人,60-64歲144人,65-69歲71人,70-79歲80人,80歲以上19人,單純高血壓179人,合并2中及以上心腦血管疾病135人。并發癥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均經二級以上醫院確診。
1.2
1.2.1 干預方法社區醫生、護師為主要干預實施者,與患者建立固定的聯系,為每個患者建立隨訪檔案,根據高血壓分級管理原則,采用面對面個體化指導,電話定期隨訪、上門服務等方法,一年后與干預前患者在按時檢查、規律服藥、自我監測、血壓控制等方面比較。
1.2.2 干預內容
1.2.2.1 健康教育采用定期上課、專題講座、印發健康教育資料、有針對性地個別交談等方式。
1.2.2.2 心理干預通過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有利于各項干預和護理措施的實施。
1.2.2.3 行為干預針對干預對象的行為處于哪一個轉變階段,有針對性、因人而異的進行干預。
1.2.2.4 藥物指導
指導遵醫囑用藥,不隨意增減或停藥。說明所用藥的作用、副作用、劑量、用法等,反復強調規律用藥的必要性、重要性。盡量選擇有效、價廉、副作用低或長效的控釋片劑,對容易遺忘或漏服藥者用三色服藥杯。
1.2.2.5 教會患者和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自備血壓計,每天定時測血壓,注意監測24小時血壓的變化。
1.3標準老年高血壓的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或降至140/90mmHg以下,但舒張壓不低于70mmHg,為控制良好。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降壓至
1.4 數據處理資料經過專人審核,輸入電腦,用SPSS進行匯總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 干預前后治療率、正確服藥、自我監測、定期檢查比較
2.1.1 干預前治療依從性差的188患者中,16人(8.51%)自認為鍛煉可降血壓無需治療,42人(22.3%)認為血壓增高是自然現象不需治療,91人(48.4%)怕藥物副作用而不吃藥物,39人(20.7%)怕服藥后不能停用而不愿意服藥。干預后治療率達77.7%,提高了37.6%。與干預前相比有顯著差異性。
2.1.2 干預前未正確服藥218人(69.4%)患者中,其中34人(15.6%)認為高血壓好轉少吃藥或不服藥,112人(51.3%)經常忘記服藥或在下次吃藥時補服上次忘記的劑量60人(27.5%)根據自己感覺血壓高或低隨意增減藥量或隨意換藥,12人(5.5%)因經濟不富裕而不能堅持經常用藥。干預后正確服藥率234人(74.5%),提高了138人(43.9%)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2.1.3 干預前自我監測為20人(6.8%),定期復查為24人(7.6%)。干預后自我監測132人(42.0%),提高了112人(35.7%);定期復查120人(38.2%),提高了96人(30.6%)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2.2 干預前后血壓控制率情況(表2)
2.2.1 調查顯示干預前血壓控制率88(28.0%),干預后血壓控制率為238(75.8%),提高了150(47.8%),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3、討論
3.1 社區護理干預與患者建立固定聯系,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個體化指導,這種服務模式使干預者和患者保持持久聯系,深受患者和家屬的歡迎,在老年高血壓治療及日常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2 調查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后治療率、正確服藥、自我監測、定期檢查、血壓控制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提示社區護理干預能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遵醫行為,是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辦法。
3.3 調查顯示經過社區護理干預后自我監測(42.0%)、定期檢查(38.2%)有所提高,但人數仍然偏低,提示老年人的防病和保健意識仍不夠重視,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3.4 要使定期復查、自我監測、戒煙限酒、準確服藥等持之以恒下去,必須爭取家庭成員的關心、支持、督促,才能提高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控制。
3.5 老年人占總人口人數的比例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干預人數多,社區醫護人員少,直接影響干預效果。
3.6 知-信-行的轉變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需要連續的強化干預,才能提高高血壓危險因素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陳愛萍、張維娜、蔡虹等,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與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3,16(2):145
[2]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第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05
摘 要:目的:觀察高血壓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方法:選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住院時有無高血壓分為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將高血壓組按高血壓分型進一步分為收縮期高血壓組、舒張期高血壓組。對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患者進行患病例數、臨床癥狀和預后的統計分析,對收縮期高血壓組和舒張期高血壓組患者所占比例進行比較。結果:高血壓組患者例數高于非高血壓組,所占比例較大。高血壓組患者和非高血壓組患者在臨床表現上存在差異,且死亡率明顯高于非高血壓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中以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為主,所占比例巨大。結論:高血壓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致死率高于非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縮期高血壓是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類型。
關鍵詞: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壓和心臟病是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例數逐漸增多,為探討高血壓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選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確診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確診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符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心肌梗死診斷標準。80例患者中男55例,女25例,年齡50~85歲,平均(68±3)歲。
1.2 方法:將80例患者按入院時有無高血壓進行分組,其中合并高血壓患者56例,非合并高血壓患者24例。將56例高血壓患者按血壓水平分型分為收縮期高血壓組和舒張期高血壓組,其中收縮期高血壓組患者42例,舒張期高血壓組患者14例。高血壓的診斷及分型符合WHO/ISH的診斷標準。并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對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血管造影,確定梗死部位,然后進行治療。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梗死部位分布分析:見表1。高血壓組梗死部位前間壁共發生31例,占55.3%,發病率明顯高于非高血壓組,發生于前壁和下壁的比率略高于非高血壓組,發生于其他部位的比率低于非高血壓組。
表1 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患者梗死部位分布.中國醫藥指南,2010,8(1):80.
關鍵詞:高血壓;依從性;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401-01
高血壓癥狀一經臨床確診,通常情況下需要終生接受治療,對高血壓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不僅需要在發病的早期進行診斷與合理有效的治療,而且還需要患者給予充分的配合,并具有良好的依從性[1]。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影響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因素進行總結,并對針對這些因素進行護理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幫助臨床對影響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進行全面了解,以便臨床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使該類患者的血壓水平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采用臨床研究過程中常用的隨機抽樣分組研究方法,在過去一段時間內(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來我院就診的患有高血壓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82例。該組研究對象中包括52例男性和39例女性;研究對象中年齡最大者83歲,年齡最小者32歲,平均年齡62.3歲;其中病程最長者24年,病程最短者3年,平均病程8.3年;部分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常見病。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資料,不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可以在研究過程中予以分析比較。在接受治療前,所有患者都經過了相關的臨床檢查之后予以確診。
1.2 方法:對治療過程中影響82例研究對象依從性的主要因素進行總結,并針對這些因素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對護理前后患者依從性變化情況、癥狀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并總結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
1.3 數據處理: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得到相關數據,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數據處理系統予以處理,當P<0.05時,可以認為有明顯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在治療過程中影響該類患者依從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年齡、醫患關系、費用支付方式等。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后出現患者的依從性明顯提高,血壓水平明顯穩定,與護理干預前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提高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用藥,必須對規則用藥的重要性和不規則用藥所產生的一系列危害進行反復的強調,使其對藥物的具體名稱、正確劑量、實際作用、不良反應等對血壓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的了解,并進行記錄[2]。②宣講長期甚至終身服藥原則。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經濟能力,對治療藥物進行合理的選擇,盡量使用藥的具體種類及藥物的更換次數減少,避免出現多次用藥現象,呼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使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更加及時有效的治療[3]。③準確把握中年青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征,對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衛生宣教,在公休日定期對其進行高血壓教育,保證1次/月,由于該類患者的理解能力與老年患者比較要強很多,因此可以將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安排得短小精煉一些;同時在治療過程要時刻強調堅持服藥的重要性,使其對血壓的水平時刻予以關注,必要時可以囑咐家屬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監督[4]。④建立伙伴式護患關系:臨床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需要保證長期建立良好的醫患和護患關系,保證向患者及時提供疾病的有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關于病情的問題,形成良性循環。
時間例數(n)依從性良好血壓保持平穩 干預前8229(35.4)23(28.0) 干預后8268(82.9)62(75.6) P值
總而言之,全面掌握影響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的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得到顯著性提高,使患者的血壓水平能夠更長時間維持在穩定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王蓉,黎巧玲,丁抗寧,等.原發性高血壓病人自我護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5A):1164-1166
[2] 周建美.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調查及對策[J].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8(16):139-140
很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怕麻煩,不想去醫院看病,下班以后經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治療經驗”,看別人用什么藥有效,自己也跟著用什么藥。醫生的建議對他們來說不起作用。有些職工只相信偏方,或聽信一些保鍵品推銷員的花言巧語,比如醋泡花生米、戴抗高血壓手表等。而且由于心理暗示作用,自己感覺很好。
在醫院中對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建立煤礦職工健康體檢檔案。對體檢中發現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定期跟蹤復查。
在礦區對煤礦職工定期進行防治原發性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做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制作關于原發性高血壓的宣傳欄或黑板報以及宣傳小冊子,讓職工在感官上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組織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定期測血壓,對有條件的職工鼓勵自己備電子血壓計。對于高血壓患者,要根據患者血壓水平及各種危險因素等,教育引導其改變生活方式,減輕體重,減少食鹽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脂肪攝入,戒煙限酒,進行適量活動,解除精神緊張等,行為指導要因人而異。
對于高血壓的診斷必須是在非用藥狀態下,非同日2次或2次以上血壓測定所得到的平均數為依據,血壓≥140/90mmHg為標準值進行判定[1]。有些職工一來醫院就開始量血壓,這是不正確的,血壓可因運動而暫時升高;另外還有“白大褂現象”,一見穿白色衣服的就緊張。所以接診醫生應該讓患者先休息5min~10min,待情緒平穩后再進行血壓測量。
如果確診患者血壓升高,還應該進一步進行檢查,確診是否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以便及早發現原發病進行治療。有些醫生對患者血壓一旦升高就開始藥物治療,而不對病情加以鑒別,常常會造成誤診。
積極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發生腦卒中、心力衰竭的概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甚至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非藥物治療。一旦查出高血壓,首先要進行非藥物治療,患者可依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治療。藥物治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較多,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單獨或聯合應用,目前治療的新理念是通過合理的小劑量聯合用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2]。很多患者對自己血壓降不下來很是懊惱,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選擇對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藥物及劑量。對于患者而言,凡是能有效控制、穩定血壓并適合長期治療的藥物就是合理的選擇。服藥的方法、時間:①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應該逐漸地由單一到聯合用藥,劑量也應該由小到大逐漸遞增,直到把血壓降到目標值。②必須保證降壓過程平穩、有序。盡可能讓患者服用長效的降血壓制劑,短效制劑對于經常下井的煤礦職工來說不適用。原發高性血壓一旦確診,就應該明確告知患者必須終身服藥治療,絕不允許突然停藥。有的患者血壓降至正常后,因害怕引起血壓過低或者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而自己隨便停藥,應注意加強宣教。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值應定為140/90mmHg以下,對于老年收縮期高血壓降壓目標應在150/90mmHg以下。血壓值定得過低,就需使用多種、大量的藥物,在加重職工經濟負擔的同時,另一方面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老年患者血壓降得太低,還能使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增加,也應注意。
作為一名在煤礦工作的基層醫務工作者,對于發生在職工中的高血壓在治療時,除了使患者血壓降到正常外,另外還需考慮到職工的心理狀態、工作條件的限制以及患者的個人素質等方面對治療的影響。醫生對患者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指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治療;作為患者也必須充分相信并依靠醫生來指導自己用藥,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通過醫患的配合不斷提高廣大煤礦一線工人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本文作者:郭軍建 單位:晉城煤業集團寺河礦二號井醫務所)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3-0195-02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不僅可以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功能障礙,而且是腦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學者曾對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依從行為作過調查,只有 18.6 %的患者完全遵醫囑口服藥物。為了解高血壓患者的規范化管理現狀及效果,抽取我縣兩個社區進行調查分析,針對現狀問題提出改善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抽選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縣按照2011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高血壓患者服務規范進行管理的高血壓患者工作較好、有縣級醫療機構主治醫師指導的2個社區確診且管理時限大于18月者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平均年齡54歲,女性100例,平均年齡55.5歲,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 13例,小學 108例,文盲及半文盲79例。高血壓診斷1.篩查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時為其測量血壓。2.對第一次發現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后預約其復查,非同日3次血壓高于正常,可初步診斷為高血壓。轉診到上級醫院確診,2周內隨訪轉診結果,對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
1.2 方法
1.2.1調取《高血壓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對管理3個月和管理18月時的癥狀控制、血壓控制率、體質指數、遵醫行為、服藥依從性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對比。
1.2.2 統計標準癥狀控制按無癥狀和有癥狀統計;血壓控制滿意(收縮壓
1.3 結果
1.3.1 管理3個月時93例(46.5%)患者有癥狀,107例(53.5%)患者無癥狀;153例(76.5%)患者血壓控制不滿意,47例(23.5%)患者血壓控制滿意;體質指數:過輕3例(1.5%),正常74例(37.0%),超重79例(39.5%),肥胖42例(21.0%),非常肥胖2例(1.0%);遵醫行為:良好36例(18.0%),一般83例(41.5%),差83例(41.5%);服藥依從性:規律43例(21.5%),不規律122例(61.0%),不服藥35例(17.5%)。
1.3.2 管理18個月時63例(31.5%)患者有癥狀,137例(68.5%)患者無癥狀;53例(26.5%)患者血壓控制不滿意,147例(73.5%)患者血壓控制滿意;體質指數:過輕3例(1.5%),正常87例(43.5%),超重73例(36.5),肥胖36例(18.0%),非常肥胖1例(0.5%);遵醫行為:良好30例(15.0%),一般143例(71.5%),差27例(13.5%);服藥依從性:規律151例(75.5%),不規律42例(21.0%),不服藥7例(3.5%)。
1.3.3結果比較管理3個月與管理18個月比較癥狀有無,經χ2檢驗,P小于0.05,有顯著差異,即管理18個月后與無癥狀者明顯少于有癥狀者;血壓控制滿意率,經χ2檢驗,P小于0.05,有顯著差異,即管理18個月后血壓控制滿意率明顯提高;體質指數按過輕、正常、超重、肥胖、非常肥胖分別進行χ2檢驗,P均大于0.05,無統計學意義,即管理18個月后患者體質指數無明顯改變;遵醫行為良好經χ2檢驗,P大于0.05,無顯著差異;遵醫行為一般經χ2檢驗,P小于于0.05,有顯著差異;遵醫行為差經χ2檢驗,P小于0.05,有顯著差異;服藥依從性按規律、不規律、不服藥分別進行χ2檢驗,P均小于0.05,有顯著差異。
大多數農村患者對高血壓病了解不夠,有的認為降壓藥物不能吃,吃了就有依賴再也停不了;有的認為無自覺癥狀可停藥,還有的甚至認為自己無自覺癥狀,沒病,不需要服藥;也有的覺得終生服藥經濟負擔重,不愿意服藥。社區醫務人員對轄區內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針對每個患者的特點,采取切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病因、誘發因素、預防和藥物作用等知識,確實解決日常血壓監測、指導患者申報慢性病,使患者對高血壓病有了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高血壓患者服務規范,能夠經濟、有效的管理高血壓患者,提高血壓控制率,從而達到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致死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惠峰沈月秀.社區干預對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08年 4月第 23卷
【關鍵詞】社區 高血壓 綜合防治 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260-02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也是我國人群腦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1]。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壓發病率可達到50%以上,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高血壓的患病率正在逐漸增加。血壓控制欠佳可并發充血性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冠心病、卒中、主動脈病等疾病,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了病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2]。且由于高血壓治療的長期性和終身性,病人以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擔心理,而情緒變化對血壓的影響很明顯,某些程度上會加大并發癥的發生[3]。因此,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心理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對社區高血壓病人120例進行心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20例,均為社區醫院確診的高血壓病人120例為研究對象(均居住于本社區),均符合l979年全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會議的診斷標準及分期條件。無胃腸道、肝、腎等主要臟器嚴重疾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齡在17~79歲,病程3個月至18年,輕度高血壓患者23例,中度高血壓61例,重度高血壓3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分級方面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1-1。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方法相同,觀察組進行心理干預,對照組不進行心理干預。
表1-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綜合防治方法
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主動與病人交流溝通導致病人主動訴說,獲得患者的信任,以評估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建立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不安與痛苦,解除顧慮和緊張情緒,介紹一些治愈的病例幫助病人樹立治療的信心,主動的配合治療,按時吃藥,耐心解決患者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發泄,使患者保持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態,理順自己的情緒。
病人自然端坐,閉目斂神,兩手掌放在兩膝,注意力集中在兩腳心,均勻平緩地呼吸3~4 min,使患者放松每一組肌群,并將此感覺擴展延伸到全身,緩慢睜開雙眼。1次/天,每次30 min。該法可使病人消除雜念,達到調身、調息、調心、降低血壓的目的。
1.3 評價指標
對病人實施心理干預前后的平均動脈壓的進行比較:平均動脈壓(MAP)=舒張壓+1/3脈壓。應用醫院焦慮及抑郁量表(HAD)測定病人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HAD是一種包括14個項目的自評量表。其中焦慮及抑郁各占7項,每項以0級~3級的4級制分別評定焦慮和抑郁,≤7分者為無癥狀,8分~10分為可疑,≥11分者為確診病例。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1.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平均動脈壓比較
兩組病人的平均動脈壓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但觀察組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
表2-1 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比較
注:干預前后相比,P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對照組的焦慮、抑郁評無顯著性變化,P>0.05。觀察組較干預前顯著下降,且顯著優于對照組,P
表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注:干預前后相比,P
3 討論
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病人的平均動脈壓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但觀察組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較干預前顯著下降,P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5.
[2]安瑞,蘇玉鳳.老年高血壓病的預防及護理[J].黑龍江醫學,2005,29(3):227.
高血壓病在我國已成為危害患者的高發疾病,人們往往忽視它的危害,治而不達標。治療不達標常見于難治性高血壓,而難治性高血壓常常被忽視、誤診。現將近一年來收治的4例難治性高血壓診治的體會,報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胡××, 男 ,74歲。“CT發現右腎上腺占位1周”收住,高血壓10余年,血壓最高190/110mmHg,冠心病10年,2型糖尿病6年,腦梗塞4年遺留左側肢體活動障礙。近半年口服卡托普利50mg/日、倍他樂克50mg/日、左旋氨氯地平5mg/日、吲達帕胺3mg/日,血壓波動在140-160/90-110mmHg之間,時有乏力。入院前1周CT示右腎上腺實性占位,增強掃描未見明顯強化。入院后查:血鉀:3.0mmol/l,血皮質醇節律、24小時尿皮質醇、尿兒茶酚胺正常。 血腎素(臥位):0.11ng/ml(正常0.2~1.9 ng/ml)、醛固酮(臥位):14ng/dl(正常
例2,黃××, 男 ,74歲。 “頭痛、頭暈20余年,加重5月”收住。20余年前確診“原發性高血壓”,血壓最高220/110mmHg,長期口服多種降壓藥,近5月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40mg/日,雙肼屈嗪3片1/日,間斷口服雙氫克尿噻25mg/日,及安體舒通20mg/日,血壓控制在160~180/100~110mmHg,之間,無明顯柯興病容。 冠心病22年,膽囊炎10年,糖尿病5年,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及阿卡波糖,空腹血糖7~8mmol/l 。入院查體:血壓180/110mmHg,BMI:29,面色潮紅,腹壁無紫紋。CT:雙腎上腺增生;血ACTH正常、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列正常,血皮質醇(8am):30.9ug/dl,(正常:5~25 ug/dl)。 (4pm):15.8ug/dl (正常:2.5~12.5 ug/dl),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825nmol/l,復查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uFC):820nmol/l。核磁共振:垂體未見異常。血糖:8.3 mmol/l,糖化血紅蛋白:9.8%。確定診斷:柯興綜合征。泌尿外科將左側腎上腺游離至腰部皮下,術后3月復診,應用硝苯地平緩釋片20mg/日,血壓130/80mmHg,血糖5.2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
例3,宋××, 男 ,47歲 。“發現血糖高、尿蛋白陽性3月”收住,3月前體檢發現血糖8.5mmol/l,尿蛋白3+,之后反復查血糖7.0~7.9 mmol/l、尿蛋白3+。高血壓病史9年,血壓最高170/110mmHg,口服硝苯地平20mg/日及壽比山1.5mg/日,血壓波動在140~150/90~100mmHg,入院查體:血壓150/100mmHg,BMI:29.2。加用科素亞150mg/日,血壓仍在140~150/90~100mmHg,口服葡萄糖實驗及胰島素釋放提示:糖耐量異常,高胰島素血癥。腎上腺CT提示左側腎上腺結節,24小時uFC387nmol(正常值73~372 nmol),復查24小時uFC403nmol,血皮質醇8am:602.2ng/ml(正常值171~563 ng/ml)。確定診斷:腎上腺腺瘤。拒絕外科治療。
例4,張××, 男 ,45歲。“發現血糖高7年”收住,1天前查尿微量白蛋白336mg/日。高血壓5年,血壓最高150/120mmHg,長期口服波依定5 mg/日、洛丁新10 mg/日、壽比山1.5mg/日。近2月血壓持續波動在140/100mmHg左右。入院查體:血壓150/100mmHg,隨機血糖11.6mmol/l,BMI 31,應用胰島素降糖,美卡素、波依定降壓2周后血糖、血壓達標,復查尿微量白蛋白206mg/日。住院期間進行糖尿病及高血壓教育,每日鹽攝入量6g以下,出院后6月內漸停用所有降壓藥、胰島素,僅口服文迪雅4mg/日,血壓、血糖均控制達標,體質量下降3公斤。
2 討 論
難治性高血壓又稱頑固性高血壓,是指三種以上合適降壓藥物(包括利尿藥)聯合治療,血壓仍未能達到目標水平。對于難治性高血壓的確切發病率我們尚沒有可靠的研究數據,但通過許多臨床研究來看,難治性高血壓發病率可能遠遠要高于我們的想象。血壓控制不良已經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臨床血壓不能達標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治性高血壓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1]:(1)未查出的繼發原因(特別重視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礙)。(2)降壓治療依從性差。(3)仍在應用升壓藥(口服避孕藥,腎上腺類固醇類、可卡因、甘草、麻黃等)。(4)改善生活方式失敗(體質量增加,重度飲酒)。(5)容量負荷過重(利尿劑治療不充分,進展性腎功能不全,高鹽攝人)。(6)假性難治性高血壓的原因常見為單純性診所(白大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7)測壓方法有問題(患者上臂較粗時未使用較大的袖帶)。
新發的高血壓患者在診斷原發性高血壓時,應首先排除繼發性高血壓,雖只有5%的高血壓為繼發性,臨床常常容易忽視繼發性高血壓。本文前3例患者初診時未常規篩查繼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原發性高血壓,長期應用降壓藥血壓控制不佳,數年后才確診繼發性高血壓,延誤了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次對長期血壓控制不良的,尤其是頑固性高血壓也應注意尋找高血壓的原因。常見的難治性高血壓中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原醛)所占比例較大,高血壓、低血鉀為其臨床特征,實驗室血、尿醛固酮高,血腎素、血管緊張素減低則診斷成立。原醛患者中由于腹型肥胖、胰島素抵抗,直接導致血管內皮炎性反應加重、血管壁增厚。肥胖患者對于交感神經刺激反應增強,引起異常心輸出量增加。這些效應均引起原醛患者血壓呈中重度升高。可以使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發生率升高[2]。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高血壓患者的低血鉀,本文病例1,高血壓病史10余年,血壓最高達190/110mmHg,合并冠心病、腦梗塞,先后多次住院,曾反復查血鉀,3.1~3.5mmol/l,未引起重視,確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醛固酮瘤后加用安體舒通實驗性治療血壓降至正常。長達10年的高血壓、低血鉀誤診為原發性高血壓,且合并冠心病、腦梗塞,加之瘤體大靠近肝臟,手術風險大,喪失手術機會。
柯興綜合征也是常見的難治性高血壓病因之一,典型的向心性肥胖、滿月臉、多血質、紫紋,高血壓、高血糖、uFC升高等臨床不難診斷[3],病例2、3都是在診斷原發性高血壓后數年,多種藥物治療血壓控制不達標后,臨床進一步檢查發現的腎上腺異常,uFC升高,確診為柯興綜合征,且2例患者病程中均出現血糖異常,病例2經手術治療后降壓藥減量,且血壓控制在130/80mmHg,血糖降至正常。
容量負荷過重易被患者及醫生忽視,如利尿劑治療不充分,進展性腎功能不全,高鹽攝入等。高鹽攝入是我國北方高血壓患者治療不達標的主要因素[4]。病例4高血壓病史5年,高血糖7年長期應用多種藥物,血壓、血糖不達標,經進行高血壓及糖尿病教育,每日鹽攝入量6g以下,運動減重等。出院后6月內漸停用所有降壓藥及胰島素,僅口服文迪雅4mg/日,血壓、血糖均控制達標,體質量下降5公斤。
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往往考慮動脈硬化,臨床常忽視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本文1、2例患者均為老年患者,高血壓均在10年以上,且已出現并發癥,雖確診繼發性高血壓,但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總之,在臨床確診原發性高血壓,以及難治性高血壓時,應注意排除繼發性高血壓,以及引起高血壓的各種誘因。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也應注意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參考文獻】
[1] 劉新民,潘長玉,張達青,等. 實用內分泌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379.
[2]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
關鍵詞 高血壓 農村 健康管理
高血壓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患病人數眾多,其心腦腎并發癥,特別是腦卒中,致殘及致死甚高,危害甚大。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35歲以后增高速度較快[1]。在農村開展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是目前高血壓綜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結合管理方法和工作經驗,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干預指導,跟蹤隨訪,有效控制了血壓、減少了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資料與方法
2010~2011年通過日常門診、健康體檢和入戶摸底調查,對轄區12個行政村的3840戶15376名農村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共納入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841例,占轄區>35歲人數的9.7%,其中男323例,女518例,年齡35~78歲。均為各級醫療機構依據高血壓診斷標準確診病例,平時有血壓增高、頭痛、頭暈、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癥狀體征。
方法:由包村醫生和責任醫生負責,對納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每年≥4次的跟蹤隨訪。主要服務內容:
健康評估:一般檢查、行為調查、用藥情況、心電圖等。
健康教育:①高血壓的基礎防治知識,其發病原因、診斷治療措施、誘發原因、預防等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知能力,取得積極配合,有利治療。②行為教育:告知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生活習慣對血壓影響,如鹽、煙、酒、脂、體重、性格情緒等對血壓的不良影響。合理膳食,限制體重,適當運動,避免勞累對血壓的益處。教育患者及其家屬定期監測血壓,教會他們測血壓的方法及血壓的正常范圍值等。
健康干預指導:根據隨訪結果調整治療方案。①生活方式指導:戒煙,限酒,控鹽,低脂,限制體重,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避免勞累,穩定情緒。②藥物治療指導: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針對不同患者選擇不同治療方案,根據年齡、基礎合并疾病、往常服用藥物的依存性等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案,提高療效。注意利尿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等5類降壓藥的選擇搭配合理使用,盡力選擇有效、長效、經濟的藥物,防止忘服,減輕經濟負擔。③指導患者按醫囑正規服藥:不擅自停藥或更改藥物。指導服藥時間,據血壓變化調整用藥的品種和劑量。即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也應與醫生保持聯系,不能擅自停藥,避免停藥后血壓突然升高,加重靶器官損害,甚至出現高血壓急癥。④準確識別降壓藥的不良反應:如利尿劑雙克的低鉀、高尿酸血癥。鈣離子拮抗劑的面部潮紅、心跳加快、下肢水腫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腫。β受體阻滯劑的心動過緩、乏力、四肢發冷[2]。
預約隨訪:監測上次健康指導后效果,預約下次隨訪時間,不適隨診,
結 果
納入健康管理的841例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理想。血壓穩定控制在140/90mmHg805例(95.7%),血壓控制有波動但未引發高血壓急癥28例(3.3%),發生腦血管意外轉上級醫院,治療穩定后康復治療8例(0.95%)。
討 論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04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6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000多萬人。1998年,我國腦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農村居首位。全國每年死亡超過100萬,存活約500萬~600萬,其中>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同時,血壓升高還是多種疾病的導火索,如:會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臟疾患等疾病的發病風險。由于部分高血壓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患病率高,并發癥多,危害大,防控過程漫長,耗費精力和資金大。一旦確診就應長期規律不間斷服藥和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綜合治療。充分發揮鄉村兩級衛生服務機構的網底作用,系統的開展健康管理就能有效防控高血壓,是高血壓三級預防中的關鍵環節。農村居民高血壓健康管理的幾個要點:①健康教育:通過日常門診、入戶、黑板報、講座、宣傳資料等方式,把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宣傳透徹,提高知曉率,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樹立戰勝疾病信心。②健康干預指導:干預指導不合理生活方式,定期測血壓,有條件的自測血壓,掌握測血壓的方法,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讓患者及家屬自覺或監督指導方案的實施。③跟蹤隨訪:每年≥4次,記錄目前健康狀況,調整治療方案,監測上次指導后
效果。通過健康管理使高血壓患者達到一、二級預防,造成嚴重并發癥的得到康復指導。有效降低和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和其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家庭和社會負擔。因此,系統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高血壓防控的最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高血壓為急診科常見的疾病,其中高血壓危象又是需要爭分奪秒進行搶救的急、危重病。當急速進展時可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易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搶救時機。故而本文通過對14例就診時已急速進展至瀕死狀態的高血壓危象病例的分析以圖快速、準確診治高血壓危象。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瀕死狀態高血壓危象患者14例,年齡41~57歲,平均51.3歲,全部為男性,既往病史:糖尿病5例,冠心病10例;高血壓病程5~10年,平素血壓130~160/85~105 mm Hg,規律服藥9例,未規律服藥5例,血壓平素控制良好者5例。
1.2 臨床表現 14例患者中有6例有誘因,為勞累,余無明顯的誘因。初發癥狀均為輕度胸悶,僅3例患者伴有頭暈,均無明顯的頭痛癥狀,隨之在數分鐘至十幾分鐘內迅即昏迷,半小時內進入瀕死狀態;14例患者就診時均已呈瀕死狀態,均處于昏迷狀態、呈表淺的吸氣性呼吸困難、皮膚花斑,血壓處于190~220/120~150 mm Hg水平。就診時僅有10例有肺部的干濕性音,其中5例為僅有哮鳴音,2例為哮鳴音伴肺底的細濕音,3例為超過1/2肺野的濕音,經降壓治療后14例患者全部出現肺部的濕性音。3例伴心絞痛,后續檢查排除心肌梗死。CT檢查無顱內出血。
1.3 治療方法 生理鹽水500 ml加硝普鈉50 mg,靜脈滴注,或以硝普鈉25 mg加生理鹽水至50 ml用微量泵入;初始5 ug/(kg•min),后依據血壓調整輸入速度,同時予以呋塞米20~40 mg,靜脈注射,降壓治療目標是迅速(數分鐘內)使平均動脈壓降低25%,隨后幾個小時進一步降至危象前的水平;肺水腫予以呋塞米20~40 mg,靜脈注射,西地蘭0.2~0.4 mg,靜脈注射;吸氧、建立人工氣道、呼吸機維持通氣功能等維持生命體征治療措施及其他相應對癥處理。暫不應用甘露醇。一般治療:入住搶救室,半臥位,心電、血壓監護;監測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情況,肝、腎功能,血糖,心肌酶,出入量。
2 結果
14例患者全部搶救成功。于血壓控制后1~2 h均能很快清醒,平均1.3 h;肺水腫在3 h~2 d內得到控制,平均7.5 h;無1例患者死亡。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疾病,目前我國有高血壓患者1億以上,而全球患者已愈6億。雖然社會對高血壓這一疾病的認識不斷加強,但是高血壓急癥的發病率并沒有下降,一些進展迅速、病情危篤的極重癥病例也時有發生,如本文的14例病例,自發生癥狀至發展到瀕死狀態均不超過半小時。而且高血壓危象瀕死狀態因伴有昏迷、呼吸的改變易誤診為其他疾病,延誤搶救時機。
高血壓危象按靶器官的功能狀況分為高血壓急癥和高血壓次急癥。高血壓急癥指血壓明顯升高伴靶器官損害,后者無急性靶器官損害的證據[1-2]。高血壓危象的主要臨床類型包括:急進-惡化性高血壓,高血壓腦病、腦血栓栓塞和顱內出血,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等。該14例高血壓危象患者既不是單純的高血壓腦病,也不是單純的肺水腫,而是以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肺水腫為主要表現的全身灌注不足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①血壓明顯升高;②昏迷;③皮膚花斑;④表淺的吸氣性呼吸困難;⑤伴或不伴肺部羅音;⑥進展迅速半小時內進入瀕死狀態。本病突出的發病機制為全身的血管持續痙攣,皮膚花斑具有重要的指示診治意義,在高血壓患者提示高血壓危象的診斷,并需要緊急的擴血管、降壓治療。
應重點加強與腦出血的鑒別,腦出血的診斷主要依據為:①患者大多數是患有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②較常在用力或興奮情況下驟然發生昏迷及偏癱;③發病當時血壓高;④全腦癥狀明顯;⑤腦脊液壓力高。頭顱CT可明確診斷。該14例病例與之不同之處在于:呼吸成表淺的吸氣性呼吸困難,而腦出血多為緩慢的呼吸;皮膚花斑提示全身血管持續痙攣,而腦出血少見。
作者的經驗是當患者以昏迷就診,若血壓高,有皮膚花斑,呈表淺的吸氣性呼吸困難,伴或不伴肺水腫時,則可確診高血壓危象,應緊急行擴血管、降壓治療,予以生命支持。后行頭顱CT等檢查以明確是否伴發顱內出血等病癥。
參考文獻
25歲的小王,半年前開始出現頭暈,血壓升高,自行服用降壓片,沒有重視。一個星期前,他突然視物模糊,劇烈頭痛伴雙下肢浮腫和惡心嘔吐,去醫院測量血壓:210/120毫米汞柱!再進一步檢查,原來是尿毒癥引起的腎性高血壓!
小王這樣的情況并不少,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患者在發現高血壓的時候,沒有想到高血壓與腎臟病也有聯系,從而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輕人血壓高,可能有腎病
在醫學上,一般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通常我們講的高血壓病是指原發性高血壓,一般多在40歲以后發病。繼發性高血壓是指身體內的其他疾病引起血壓升高。年輕人的高血壓中很大一部分屬于繼發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引起的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中最為常見的類型。
哪些腎病會升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分為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兩種。各種腎臟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壓,常見的引起腎實質性高血壓的疾病包括急、慢性腎小球疾病、IgA腎病、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等。而腎血管性高血壓是由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干或分支狹窄引起,常見病因有炎癥性、先天性和動脈硬化性等,大部分患者有舒張壓中、重度升高,體檢時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處可聽到血管雜音。
得了腎病,血壓為啥高
因為腎臟受損時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鈉排泄功能障礙,導致水鈉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另外腎臟中一些縮血管物質如腎素-血管緊張素等分泌增加,而前列腺素等擴血管物質分泌減少,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在腎動脈狹窄的病人中,由于腎臟缺血引起腎素活性增高也可導致高血壓。
腎臟的求救信號
尿頻、尿急、尿痛,小便帶血,小便泡沫增多,眼皮、下肢水腫,夜尿次數增多,腰腹酸痛等癥狀一旦出現,千萬不要馬虎,這很可能就是腎臟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早期的腎臟病變如果能及時確診,就可以通過低費用的治療控制病情,而一旦發展到尿毒癥,除了進行頻繁的透析或換腎,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診斷腎臟病,檢查四加一
【關鍵詞】高血壓;中西醫綜合治療;西醫治療; Meta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96-02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伴有心、腎、血管等功能性器官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1]。一般情況下,患者血壓值為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90mmHg可確診為高血壓。高血壓癥會并發心、腎衰竭等,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2],本文以Meta分析方法對患者治療后效果進行全面、系統、客觀地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資料
將抽取出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間在本衛生服務中心治療的76例高血壓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研究組40例與對照組36例,研究組采取松齡血脈康膠囊聯合絡活喜藥物的中西醫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絡活喜單一的西藥治療。本組患者中男40例,女36例;患者年齡最大70歲,最小21歲;患者均經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50例,繼發性高血壓26例,診斷標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1.2.1 研究組患者
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法,中藥采用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中成藥松齡血脈康膠囊,服用方法:飯后口服,1天3次,1次3粒,以4周為1個療程;西藥采用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活喜(又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1天1次,每天最大劑量為10mg,首次服用劑量為5mg。
1.2.2 對照組患者
采用單純的西醫治療,西醫藥物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同上。
1.2.3 療效標準
高血壓臨床癥狀消失,收縮壓與舒張壓降至正常值,視為顯效;高血壓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收縮壓與舒張壓明顯降低,視為有效;高血壓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收縮壓與舒張壓無降低,視為無效。
1.2.4 統計學處理
本組所有數據均錄入EXCEL表格中予以處理,運用統計學軟件進行Meta分析,以t檢驗,差異性以P0.05分別表示顯著性或非顯著性。
2 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中醫證侯及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1%。其中研究組顯效率、有效率分別為70.0%和27.5%;對照組顯效率、有效率分別為44.4%和41.7%。
3 討論
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在近幾十年來不斷提升,飲食構成愈加豐富,但是良好膳食習俗和鍛煉習慣尚未形成,因而居民高血壓不斷升高的發生率隨之而生。就祖國醫學中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的范疇,陰陽失調,肝失疏泄是高血壓最重要的病理基礎[3]。高血壓的中醫證侯主要表現在肝上,中醫證侯類型分別為肝火熾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高血壓的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4]。
Meta分析是1976年由心理學家Glass首次提出的。Meta分析是對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獨立的多個研究結果進行系統合并,剖析研究間差異特征,定量綜合評價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5]。本組研究數據采用Meta分析法進行分析使得結果更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和客觀性。
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收縮壓為(148.52±19.21)mmHg,治療后收縮壓為(136.25±18.25)mmHg,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的收縮壓為(148.50±19.22)mmHg,治療后收縮壓為(130.00±17.89)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為(96.87±13.62)mmHg,治療后舒張壓為(85.32±12.81)mmHg,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為(96.55±13.82)mmHg,治療后舒張壓為(80.36±12.11)mmHg;研究組的中醫證侯改善情況及療效均優于對照組,在Meta分析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結果顯示中西醫綜合治療高血壓病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壓治療原則的進展及我國高血壓治療策略的特點與變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4):380-382.
[2] 任毅,歐愛華,林曉忠.高血壓病中醫證侯分型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2008,26(5):58-61.
[3] 沫玲,余樞,林敏霞.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變異性的臨床研究[J].高血壓雜志,2008(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