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

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

時間:2023-05-30 09:59: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紫菀;二氧化硫;滴定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03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the residues of sulfur dioxide.in Aster by base titration. Method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e the residues of sulfur dioxide in aster, the repeatability, linearity, etc. Factors, which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mount of good, y=1.4055x+0.0221, r2=0.9998. Recovery rate between the 92.16%~102.36% and reproduce well (RSD=2.8%,n=6),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2.5mg/kg.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Keywords:aster;sulfur dioxide;titration

硫磺熏蒸中藥材具有防蟲、殺蟲、防腐等作用,也是中藥材有效的干燥方法之一[1-2]。部分中藥材加工過程中,多會采用硫磺熏蒸作為售前的處理程序之一。研究表明,藥材中二氧化硫過量殘留不僅可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而且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引起服用者咽喉疼痛、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甚至可能引起腦、心、肝、肺等多種組織器官的損傷和疾病[3-4]。因此,2005年版《中國藥典》取消了藥材的硫磺熏蒸養護法。但在藥材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硫磺熏蒸現象屢禁不止,濫用硫磺熏蒸中藥材的問題十分嚴重。如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甘肅岷縣“毒當歸”事件。2010年版《中國藥典》在附錄中增加了蒸餾-碘滴定法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訂中藥材及其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對《中國藥典》收載的山藥、牛膝、粉葛、甘遂、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術、黨參等11味藥材及其飲片品種項下增加“二氧化硫殘留量”檢查項目,限度為“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400mg/kg”,對其他中藥材及飲片,在《中國藥典》“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中增加“除另有規定外,中藥材及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150mg/kg”的規定。2015版《中國藥典》作為第一法,增加了蒸餾-酸滴定法。

紫苑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干燥根及根莖,別名青苑、還魂草等,具有潤肺下氣、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氣逆咳嗽、痰葉不利、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等癥,是臨床常用的潤肺祛痰止咳藥[5]。在《中國藥典》中未涉及到該品種的二氧化硫殘留量,研究依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附錄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第一法(酸堿滴定法)及標準規定,以市售中藥飲片紫菀作為試驗樣品,采用酸堿滴定法對二氧化硫殘留量進行測定,并探討滴定法在中藥材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中應用優劣[6]。

1 儀器和材料

1.1 儀器 Sartorius電子天平(精度十萬分之一);兩頸圓底燒瓶;2ml微量滴定管;25ml藍線滴定管;豎式回流冷凝管;帶刻度分液漏斗;磁力攪拌器。

1.2 材料 紫菀(批號:20150310,購自廣州清平藥材市場);氫氧化鈉滴定液經雙人滴定配制(201525651)(F=1.013),標定濃度:0.1mol/L。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對照溶液配制 取無水亞硫酸鈉約0.50236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0.05%EDTA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無水亞硫酸鈉對照貯備液(濃度為10.0472mg/ml)。分別精密量取無水亞硫酸鈉對照貯備液0.05、0.1、0.25、1、2、3ml,置10ml容量瓶中,加0.05%EDTA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Ⅰ~Ⅵ,靜置,備用。

2.2 滴定方法 取粉碎并過二號篩的紫菀約10g,精密稱定,置兩頸圓底燒瓶中,加水350ml。打開回流冷凝管開關,將冷凝管的上端口處連接一橡膠導氣管置于1000ml錐形瓶底部。錐形瓶內加入3%過氧化氫溶液50ml作為吸收液。在吸收液中加人3 滴甲基紅乙醇溶液指示劑(2.5mg/ml),并用0.01mol/L氫氧化鈉滴定液滴定至黃色。開通氮氣,使用流量計調節氣體流量至約0.2 L/min,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鹽酸溶液(6mol/L )1.0ml流入蒸餾瓶,立即加熱兩頸燒瓶內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燒瓶內的水沸騰1.5h后,停止加熱。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不斷攪拌,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1mol/L) 滴定,至黃色持續時間20s不褪,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

2.3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Ⅰ~Ⅵ各5ml置兩頸圓底燒瓶中,按“2.2”的實驗操作,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1015mol/L)滴定,記錄滴定體積,并將滴定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記錄滴定體積,以加入無水亞硫酸鈉對照溶液的量(x)為橫坐標,滴定體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1.4055X+0.0221,R2=0.9998。結果表明,無水亞硫酸鈉濃度在0.05~3 mg/ml之間與其滴定體積線性關系良好。見表1、圖1。

2.4 檢測限和定量限 參照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根據二氧化硫最大殘留量不得過150mg/g。本實驗中,最低濃度為0.05mg/ml,此時折算出二氧化硫的的量為12.5mg/kg,低于國家標準規定含量的十分之一,參照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相關文件與文獻報道,該濃度為報告檢測限的濃度,報告檢測限的三倍,即37.5 mg/kg為本方法的定量限。

2.5 重復性試驗 取紫菀細粉6份,每份約10g,精密稱定,置兩頸圓底燒瓶中,加水350ml,按“2.2”操作,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1013mol/L)滴定,記錄滴定體積,并將滴定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計算二氧化硫殘留量,RSD為2.8%,表明本實驗方法的重復性良好。見表2。

2.6 準確度(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紫菀細粉6份,每份約5g,精密稱定,分別精密加入無水亞硫酸鈉溶液(濃度為1.00472mg/ml,相當于二氧化硫0.51033mg/ml)3ml,按“2.2”操作,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1013mol/L)滴定,記錄滴定體積,并將滴定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回收率在92.16%~102.36%之間,平均回收率為97.3%,RSD為3.8%,符合《中國藥典》的相關要求。

3 討論

酸堿滴定法操作簡單,容易掌握,特別是對于貧困邊遠欠發達地區,能作為有效方法對硫磺熏蒸進行監管。但實驗室利用酸堿滴定法測定其他中藥材二氧化硫殘留時發現有如下幾方面的缺陷。部分藥材在蒸餾過程中容易起泡,如人參,因此建議在蒸餾時加入防泡劑,防止爆沸;部分品種有測定終點不明顯的現象,如丹參。此外,在天麻的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時,發現回收率非常低,平均回收率才60%左右,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參照2015版《中國藥典》所載方法,采用堿滴定法測定紫宛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方法簡單結果準確可靠。該方法的優點在于檢測所用儀器較為簡單、操作簡便快捷,對檢驗人員要求較低,可用于條件受限的偏遠地區中藥材加工存儲過程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初步控制。

參考文獻

[1] 單秀明,吳愛英,郭楠. 100批中藥材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考察[J]. 中國藥師,2014:17(1):163-164.

[2]皮文霞,韋漢燕,蔡黎明,等. 滴定法及離子色譜法測定中藥二氧化硫殘留量的對比實驗[J]. 時珍國醫國藥,2014,25(5):1197-1199.

[3] 陸兔林,寧子碗,單鑫,等.硫磺熏蒸對中藥材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5):2796-2800.

[4] 賈云龍,侯福才. 目前市場上山藥中二氧化硫殘留測定[J]. 臨床合理用藥,2014,7(7):95.

[5] 侯海燕,陳立,董俊興.紫莞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中國藥學雜志,2006,41(3):161-163.

第2篇

九年級化學導學提綱(第 課時)

第十單元課題一(1—4)

編制人:__

學習目標:

1、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歸納堿相似化學性質及其原因

2、學會設計實驗現象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學習重、難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

課前導學

1 、 氫氧化鈉(NaOH)

(1) 物理性質:顏色、狀態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溶解時________

(2) 腐蝕性:有強烈的腐蝕性,俗名_____ _____ ______若不慎將堿液粘在皮膚上,應先用-_______沖洗,再涂上______溶液

(3) 潮解: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時,易吸收_____,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氫氧化鈉可作為某些氣體的______

(4) 用途:做化工原料,應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業。爐具清潔劑中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油脂發生反應,在生活中用來除去_____

2 、 氫氧化鈣[Ca(OH)2]

(1)物理性質:顏色、狀態________,溶解性:______腐蝕性_____

(2)制法:由生石灰與水化合制得,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同時放出大量熱

(3)俗名:______或________

(4)用途:做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

學習過程:

一、常見的堿

演示實驗:

[實驗10—6]

實驗

觀察氫氧化鈉的色、態

將氫氧化鈉放于表面皿上

將氫氧化鈉溶于試管中

現象

分析

[實驗10—7]在蒸發皿中放一小塊生石灰,加少量水,觀察現象

現象

方程式

二、堿的化學性質

[活動與探究]:課本第55頁,分組實驗,觀察現象,填寫表格:

(1)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與指示劑的反應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溶液都能使_____色石蕊試液變_____,使_____色酚酞試液變________

(2)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1]

回憶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2]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演示實驗:

在燒瓶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燒瓶用帶導管(導管一端事先已綁好一個氣球)的膠塞塞緊。當拔開膠寒迅速倒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后,立即塞緊振蕩,

觀察現象,_________________ 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書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別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

(1)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透明溶液,分別是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要鑒別它們最好選( )

A 食鹽 B蒸餾水 C蔗糖 D石蕊試液

(2)在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上無明顯變化; 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色小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逐漸消失。回答下列問題: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畫的。

實 驗

氫氧化鈣溶液中通入CO2氣體,觀察

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CO2氣體,觀察

現象

化學方程式

(3)填表:

(4)實驗設計:

1、我們是如何用實驗證明CO2與H2O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H2CO3

2、CO2與Ca(OH)2溶[文秘站:]液反應有沉淀生成,而與NaOH反應無現象,那么CO2與NaOH是不是確實發生了反應?如何用實驗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

3、

方案一:在礦泉水瓶中收集滿CO2,迅速倒入NaOH,蓋上瓶蓋,振蕩。現象

方案二:在一個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個帶

第3篇

【關鍵詞】 二氧化硫 漂白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6-023-01

一、前言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實踐活動。高中學生學習化學不僅應該從化學實驗入門,更應該在化學實驗中,理解、消化、升華化學知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

人教版高一化學教材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質,工業上常用二氧化硫來漂白紙漿、毛、絲、草帽等。關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實驗,做過該實驗的老師和學生都有一致的認識:

①整個實驗過程中,或多或少聞到有刺激性氣味二氧化硫氣體,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對師生健康有一定影響,同時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

②整個實驗裝置包括制備裝置、性質實驗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整套實驗復雜,不易操作,且器皿較多難以攜帶。本文改進了傳統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實驗,簡化實驗過程,驗證二氧化硫的漂白品紅溶液,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選擇便宜氫氧化鈣溶液吸收尾氣。

二、二氧化硫氣體制備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實驗,首先是二氧化硫氣體的制備過程,二氧化硫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也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整個實驗裝置包括制備裝置、性質實驗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都在教室演示實驗對師生健康有一定影響且儀器較多難以攜帶,本人就以上問題設計了下面的實驗以供實驗教學參考。

在化學實驗課上,二氧化硫制備的方法很多,常用亞硫酸鈉跟濃硫酸起反應制取二氧化硫。而且整個體系要密閉,防止二氧化硫氣體溢出,而且有吸收處理二氧化硫氣體的氫氧化鈣溶液,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一般都是:

Na2SO3+H2SO4(濃)=Na2SO4+H2O+SO2

制氣裝置是用固體粉末與液體反應制取氣體的儀器裝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收集二氧化硫是用向上排空氣法。

三、二氧化硫漂白實驗過程和現象

按圖1所示,在異型管的A管里裝入2mL品紅溶液,在B管里裝入0.5g的亞硫酸氫鈉粉末。注射器內裝入lmL 50%硫酸,塞緊橡皮塞。橡皮塞上插入注射器和帶氣球的玻璃管和尾氣導管,在D處夾子加緊乳膠管,將注射器內硫酸注入到B管中。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此時氣球膨脹,振蕩異型管,A管內品紅逐漸褪色,氣球變癟,加熱A管,紅色逐漸恢復,氣球再次膨脹,冷卻后紅色又褪去,最后加熱A處,沸騰把體系含二氧化硫氣體趕走到C處的氫氧化鈣溶液吸收,防止二氧化硫直接排出,污染環境。

這套裝置的有三個優點:

1. 整個實驗在半密閉中進行,避免污染環境;

2. 用稀硫酸與亞硫酸鈉制取二氧化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硫的量減少,有利于二氧化硫的充分吸收;

3. 增加氫氧化鈣溶液吸收尾氣,同時也可以起到緩沖體系反應壓力增大情況,起到實驗安全作用;

4. 藥品試劑用量少,氫氧化鈣比氫氧化鈉便宜易得,節約成本,符合綠色化學實驗。

四、結語

本裝置經改進的二氧化硫漂白性實驗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攜帶,現象明顯。利用SO2密度比空氣大的特點,可增大SO2與品紅溶液的接觸面積,使SO2氣體被充分吸收,逸出的SO2被氫氧化鈣液吸收。整個實驗過程中,漂白現象明顯,操作簡單,試劑用量少,選擇氫氧化鈣溶液,節約成本,符合綠色化學。

[ 參 考 文 獻 ]

[1] 徐凱祥. 高中化學硫及二氧化硫性質實驗裝置改進的一點認

識[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4(3):113-116.

[2] 貝幫洪. 二氧化硫漂白性實驗的改進[J]. 教學儀器與實驗,

2005,21:26.

[3] 李升華.胡仕廷.二氧化硫漂白性實驗的改進[J].中學化學,

2011,3:20.

[4] 張文華. 二氧化硫漂白性實驗改進[J]. 教學儀器與實驗

2007,23:38.

[5] 高晚霞,王曼麗. 二氧化硫漂白性質實驗的改進[J]. 中學化學,

2005,2:22.

第4篇

關鍵詞:學案導學;二氧化硫性質實驗;教學設計;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8-0061-01

學案導學是憑借教師編寫的學習方案,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其基本模式可分五步,即:設計學案,引學激欲;借助學案,嘗試自學;揭示問題,合作解決;總結突破,探討規律;分層練習,差異發展。

一、學案導學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意義

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即備教材和備學生,是傳統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特點。學案導學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強調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素質、關注所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導向。學案導學一改過去教師單純講、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模式,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基于學案導學的二氧化硫性質實驗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展示洛陽龍門石窟遭受酸雨侵襲的圖片,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第一,洛陽龍門石窟變成現在模樣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為可以加速對古建筑物的損害?第二,單質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分別是什么?

【自主預習,初探新知】學生查閱資料,合作探究,得出結論:龍門石窟成為現在模樣,是由于酸雨的長期腐蝕,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汽車尾氣排放、燃燒含硫的礦物質等都會加速對古建筑物的損害。硫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的黃色晶體。其在自然界有兩種存在形態,一是以游離態存在于火山噴口附近或地殼巖石中,二是以化合態的硫化物、硫酸鹽形式存在。硫既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也可以與鐵發生反應生成硫化亞鐵,說明硫既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教師點撥,再提疑問】點撥:硫單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是因為硫元素常見的價態有-2、0、+4、+6,處于0價的硫單質化合價不僅可以升高被氧化,還可以降低被還原,由此還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設問: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那么硫酸在大氣中是怎么形成并腐蝕建筑物的呢?汽車尾氣排放、含硫礦物的燃燒與酸雨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學生探究,提出假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與合作探究得知:汽車尾氣排放及含硫礦物燃燒都可以產生一定量的SO2。空氣中含有一定的H2O、O2、SO2,從酸雨的主要成分出發,學生對酸雨的形成有以下假設。假設一:SO2可以與H2O發生反應。假設二:SO2可以與O2發生反應。假設三:SO2可以與O2、H2O共同作用。

【實驗驗證,知識拓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裝置圖安裝好實驗儀器(圖略),然后慢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進行實驗,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對現象嘗試進行解釋。

【層次指導,完成小結】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教師對應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的考核。

【啟發探究,抽樣檢查】教師問:第一,實驗過程中,品紅溶液為何先褪色?當再進行加熱時為何又恢復紅色?第二,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學生1: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它與堿性的品紅溶液發生可逆反應;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學生2:品紅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是被二氧化硫漂白,加熱后又變紅,說明生成的物質不穩定;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教師評價,得出結論】S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能與氫氧化鋇發生反應,但它與品紅溶液發生的反應并不是可逆反應。可逆反應是指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品紅溶液由紅色到無色、再到紅色的過程,不是在同一條件下進行的,后者進行了加熱操作。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因為SO2具有漂白性,它與某種有色物質結合可以生成新的無色物質,但這種無色物質不穩定,加熱后又能恢復原來的顏色。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所以,在此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應該是過量的,以充分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環境。經過以上實驗,可以對SO2的化學性質進行總結。

【解決疑點,總結歸納】酸雨的形成是SO2、H2O、O2共同作用的結果;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還原性。

【升華課題,結束實驗】保護環境迫在眉睫,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出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勇敢挑起保護環境的重擔,為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而努力。

三、結束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案導學應用于二氧化硫性質實驗的教學設計,能夠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覃偉合.中小學學案導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01).

第5篇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認為:反思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反思”不是簡單的“回顧”,它包含著反省、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而得以改進和提高的情景過程。反思既有目的性,又帶有研究性[1]。然而,反思不是最終目的,反思的目標在于超越。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許多學生在經歷了課程知識的學習,乃至教師多次講解后,對所學知識仍是一知半解,無法從本質上說明原理;特別是實驗設計,許多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同樣的一個問題,有的學生會一錯再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錯,錯在哪里?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錯誤的原因。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并非金科玉律,沒有反思的過程,成功的幾率可能永遠都是零......顯然,這些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靈體驗,思維感應,反思能力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此時,教師的引領作用,則彰顯無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引讀導游 誘導反思

引讀導游,是教師誘導學生進入反思的序曲。

[例1]:為了證明氯酸鉀晶體中含有氯元素,選用給出的試劑和操作,寫出正確的操作順序。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過濾,取濾液;④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⑤加稀硝酸;⑥與濃鹽酸反應;⑦加氫氧化鈉溶液后加熱;⑧滴加淀粉碘化鉀溶液。結果,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根據學生作出的錯誤結論,我采用誘導反思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從概念、基本原理等進行閱讀、理解、排查,然后對錯誤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對比、反思:氯酸根與氯離子的性質是否一樣?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讓學生通過反思,總結出正確的設計思路(④②③①⑤)。這樣的引領,既誘導了學生對自己錯誤設計的反思,體驗到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氯酸鉀與氯化鉀性質的理解和認識。感知: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走進鹵素的世界中。

2 指點關鍵教會反思

然而,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我們知道,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大都是由淺入深,由現象而本質地逐步深化的過程。人類的頭腦會因為一個新思想而伸展,再也不會回到它原來的層面[2]。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其反思,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許多學生在高中化學實驗設計中都會遇到這樣一些困惑:上課能聽懂但自己不會獨自分析,不知道該怎樣設計實驗方案。原因就在于學生不會抓關鍵問題,不會運用反思能力,在已有知識與新問題這一生長點之間建立聯系。

如[例2]:針對一道學生反復出現錯誤的測試題進行反思:為什么許多同學在設計鹵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對比實驗中會一錯再錯?此時,教師的引領作用則主要是指點關鍵,教會學生如何去反思,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和意識。訓練他們懂得如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方式;教給他們學會引疑,反思的一般規律。如指點學生聯想對鹵素性質的遞變規律進行反思,教會他們在回答問題時,注意從鹵素間的置換反應及反應現象入手等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學會反思,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盲點,并及時進行彌補,這樣才能成為反思的直接受益者。因為反思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不斷過濾、萃取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實現目標的升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訓練和體驗,學生會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了,學習的方法也越來越多了。

3鼓勵求異深入反思

學會反思,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打開了心扉。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如[例3]:已知二氧化硫是引發酸雨的主要物質,是一種大氣污染物。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以吸收二氧化硫氣體。學生設計實驗原理:二氧化硫是酸性氣體,用堿液(如氫氧化鈉溶液)可除去。同時學會反思:如何知道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了呢?為此,學生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并分別列出了二氧化硫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應具有的現象。

如圖1:若二氧化硫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則小試管中液面會上升。

如圖2:將分液漏斗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裝有二氧化硫氣體的燒瓶中,觀察到水槽中的水被吸入燒瓶中。

如圖3:向左洗瓶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右邊洗氣瓶中無氣泡冒出。

如圖4:打開止水夾,擠壓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膠頭滴管,可形成噴泉。

由此可見,通過鼓勵求異,深入反思,激發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砥礪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打開了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深入反思,讓我們的學生感悟到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的重要性。體驗從反思尋找線索分析判斷歸納整理獲得成功這一過程的快樂和感悟。

4 組織辯論援疑反思

當學生對問題的反思能夠達到一定的深度時,教師可針對教材重點和難點,引領學生“援疑質理”,進而援疑反思,組織辨論,形成熱烈的探求局面。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學生的相互辨論,交流,探討,讓辨者據理力爭,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幫助更多的學生捕捉學習的疑點,感悟自己的盲點,引發強烈的反思,并從中悟得真知,求得真經。

如[例4]:在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新制的氯水,當滴加氯水到一定量時,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試分析溶液褪色的原因。對此,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辨論和反思。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如:新制的氯水中可能含有多種化學成份;新制的氯水中含有酸的成份,它與氫氧化鈉溶液因發生中和反應而使溶液的紅色褪去;新制的氯水中含有能使物質漂白的成份,它因具有漂白性而使紅色褪去;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強氧化劑的成份,它因具有強氧化性而與紅色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紅色褪去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溶液的紅色褪去的呢?如何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這時,每個觀點隊根據自己的推測與反思,紛紛提出各自的依據和做法。如:利用反滴法,在已經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氧氧化鈉溶液,如果溶液能恢復紅色,則證明褪色是因中和反應而引起的;如果溶液不能恢復紅色,則說明是因漂白作用的結果等。并將各成份以分解的形式一一進行實驗驗證。通過辯論和爭議,許多學生明白了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種成份:Cl2、HCl、H2O、H+、Cl-、ClO-、OH-等,這些不同的成份都有不同的性質,如強氧化性、酸性、漂白性等;懂得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從其他同學的分析中,再反思自己想不到的問題,及時拾遺補缺。進一步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反思不斷感悟無限

學無止境則反思不斷,這是人類獲取新知識的最高境界。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3]。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每一次反思所獲得的感悟,都應該是師生互動而產生的新知識,是體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一個標志。

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點,但恰恰又是自我發展和完善的起點。沒有反思,就不會有進步。反思可以在上課前,下課后,課堂上。也可以是作業、試卷、實驗操作等等,反思越多,感悟越深。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我們能及時地,不斷地反思、改進和修正自己在學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就能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感悟無限的新知識、新視野、新空間。在師生這樣一個“學習共同體”中,教師的引領作用成為促進學生對問題發現、質疑、反思、討論、嘗試、體驗的推進劑。

實踐證明:反思能使一些本該教師講的問題,變成學生探究的活動。是一種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實踐。它讓學生在經歷和“實踐”中,實現自我發現、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領悟,自我升華。在反思中構建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充實了自己的知識寶庫。反思,使學習過程成為生命被激活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7-9.

第6篇

關鍵詞:二氧化硫;酸性;還原性;漂白性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2)5–0041–03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1 背景分析

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二氧化硫與人類健康和生存環境休戚相關。酸性、還原性、漂白性是二氧化硫基本的和突出的化學性質。筆者構想從學生熟悉的空氣質量指標切入,“走近”二氧化硫,“初識”二氧化硫,進而通過系列實驗設計,系統、全面、深刻地揭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完整地構建二氧化硫性質的知識網絡。以下是這一構想的教學實踐。

2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初步體悟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和刺激性。

(2)通過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認識可逆反應;由亞硫酸的不完全電離和分步電離,理解二氧化硫水溶液中的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順序。

(3)通過設計和實施探究性和對比性實驗,認識二氧化硫的酸性、還原性和漂白性。促進觀察、分析、概括等能力的發展。

3 教學過程

3.1 “走近”二氧化硫

[情境導入] 2011年12月19日~2011年12月29日“上海市空氣質量日報”表格和變化圖。(表、圖略)

[教師提問]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有什么危害?

[學生觀察并回答] 二氧化硫有毒、有刺激性;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教師分析]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上升到空中,與水汽結合生成亞硫酸SO2+H2O= H2SO3,隨著雨水降落到地面。

[問題討論]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采集酸雨樣品,每隔一定時間測定其pH,得到下列數據:

采集到的酸雨放置一段時間后,pH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亞硫酸H2SO3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硫酸。

[師生總結] 亞硫酸是較弱的酸,不完全電離,而硫酸是強酸,完全電離,亞硫酸被氧化成硫酸后,溶液酸性增強,pH變小,當亞硫酸完全轉化為硫酸后,pH保持恒定。

[師生歸納]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二氧化硫與水結合生成亞硫酸:SO2+H2O=H2SO3;亞硫酸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硫酸:2SO2+2H2O+O2=2H2SO4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走近”二氧化硫,“初識”二氧化硫,為后續深入探究作好鋪墊。

3.2 二氧化硫的性質

3.2.1 物理性質

[呈現資料]二氧化硫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1體積水溶解40體積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氣大。

3.2.2 化學性質

(1)二氧化硫的酸性

[實驗1] 將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SO2水溶液(約2 mL)中,觀察現象。(溶液顯紅色)

[教師]寫出S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以及亞硫酸的電離方程式。

[學生嘗試] SO2+H2O H2SO3;

H2SO3 HSO3-+H+,HSO3- SO32-+H+

[教師講解] SO2與水反應生成H2SO3不穩定,同時分解為SO2和H2O,像這種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

H2SO3作為二元弱酸,酸性主要取決于其第一步電離,第二步電離更加微弱。因此,SO2水溶液中,分子有:SO2、H2SO3、H2O;離子有:H+、HSO3-、SO32-、OH-(極少);且:H+>HSO3-> SO32->OH-(極少)

設計意圖:從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感悟并初步建立可逆反應概念。由亞硫酸的不完全電離和分步電離,理解溶液中的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順序。

[實驗2] 步驟及現象

[教師]寫出以上實驗步驟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

[學生嘗試] SO2+Ba(OH)2=BaSO3+H2O

SO2+Ba2++2OH-=BaSO3+H2O

BaSO3+2H+=Ba2++SO2+H2O

[教師強調]步驟②表明,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鹽酸。

[實驗3] 步驟及現象

[教師設問]為什么步驟①中沒有生成沉淀?

[學生回答]二氧化硫水溶液與氯化鋇不反應。

[教師追問]如果二氧化硫水溶液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亞硫酸鋇,反應方程式如何表示?

[學生嘗試] SO2+H2O+BaCl2=BaSO3+2HCl

[教師強調]我們知道,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鹽酸。所以,該反應不能發生。

[教師設問]為什么步驟②中出現了大量白色沉淀?請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

[學生嘗試]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BaCl2=BaSO3+2NaCl

SO2+2OH-=SO32-+H2O

SO32-+Ba2+=BaSO3

[教師講解]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亞硫酸根是亞硫酸第二步電離產生的,其濃度很低,不足以與鋇離子結合成亞硫酸鋇沉淀。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后,生成了大量的亞硫酸根,然后亞硫酸根與鋇離子結合成亞硫酸鋇沉淀。

設計意圖:實驗2和實驗3是一組對比實驗。實驗和教師的分析,旨在讓學生感悟到亞硫酸根與鋇離子濃度都足夠大時,才能結合成亞硫酸鋇沉淀;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亞硫酸根濃度很低,加入堿后,可生成大量的亞硫酸根。

(2)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實驗4] 步驟及現象

[教師設問] 為什么放置一定時間的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鋇后出現了渾濁?生成了什么沉淀?

[學生思考、聯想]二氧化硫水溶液放置一定時間后,有少部分被氧化生成了硫酸,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

[教師]寫出生成硫酸鋇沉淀的有關反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

[學生嘗試] 2SO2+O2+2H2O=2H2SO4

2SO2+O2+2H2O=4H++2SO42-

SO42-+Ba2+=BaSO4

[教師設問]在實驗室里,還有哪些氧化劑可能把二氧化硫水溶液氧化生成硫酸?

[學生思考、交流]高錳酸鉀溶液、雙氧水、氯水、漂液……。

[實驗5] 步驟及現象

[教師] 寫出以上系列實驗中二氧化硫水溶液被氧化生成硫酸的離子方程式。

[學生嘗試]

5SO2+2H2O+2MnO4-=4H++5SO42-+2Mn2+

SO2+ClO-+H2O=SO42-+Cl-+2H+

SO2+H2O2=SO42-+2H+

SO2+X2+2H2O=4H++SO42-+2X-(X=Cl、Br、I)

SO2+2Fe3++2H2O=2Fe2++SO42-+4H+

[師生歸納]二氧化硫水溶液能被O2、KMnO4、NaClO、H2O2、Cl2、Br2、I2、FeCl3等很多氧化劑氧化為硫酸。

設計意圖:實驗4和實驗3也是一組對比實驗,旨在讓學生體會到二氧化硫水溶液易被氧化,“暗示”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實驗5進一步強化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同時豐富對物質氧化還原性的認識,鞏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技能。

(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在實驗1里,將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溶液變紅色。品紅也是一種常見的酸堿指示劑,若將幾滴品紅試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顏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實驗6]步驟及現象

[教師講解]二氧化硫能與品紅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故能漂白品紅。但這種無色物質容易分解,而又恢復原來的紅色。

[實驗7]用膠頭滴管將SO2水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至紅色完全褪去。

[教師設問]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驗證紅色褪去的原因?

[學生思考、討論]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1)H2SO3中和NaOH,溶液呈中性;(2)SO2起漂白作用使酚酞褪色;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若又顯紅色,則是原因(1);若不再顯紅色,則是原因(2)。

[實驗8]向實驗7所得溶液中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又顯紅色)。

[教師歸納]以上實驗表明,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漂白但不能使顯色后的石蕊和酚酞漂白。可見二氧化硫的漂白有很強的選擇性。

[資料卡片]工業上常用二氧化硫來漂白紙漿、毛、絲、草帽辨等。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質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這種無色物質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質恢復原來的顏色,因此用二氧化硫漂白過的草帽辨日久又變成黃色。此外,二氧化硫還用于殺菌消毒等。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商販非法用來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這類食品,對人體的肝、腎臟等有嚴重損害,并有致癌作用。

[圖片呈現]葡萄酒標識“微量二氧化硫”作防腐劑;用硫磺“薰蒸”銀耳。

設計意圖:實驗6揭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特點。實驗7的探究和實驗8的驗證,同時與實驗6也構成對比,旨在突出二氧化硫漂白的選擇性。“資料卡片”意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和全面的化學觀。

[師生歸納] SO2的主要化學性質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②具有還原性;③具有漂白性

4 評價反思

(1)本課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氣體,使得實驗操作變得簡便易行,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二氧化硫對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2)從學科邏輯的角度來看,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性質不完全等同于二氧化硫的性質。但以二氧化硫水溶液為載體認識二氧化硫的性質還是合適的、科學的。

(3)重視通過實驗手段感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突出實驗的系列性、對比性和探究性,重視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概念對元素化合物學習的指導作用以及在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中鞏固、應用化學用語,是本教學實踐的重要特點。

(4)“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授,還應當引導學生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發現。”[1]本課正是努力踐行這樣的追求。

第7篇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14.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堿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堿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堿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堿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堿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燒堿反應: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5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堿 + 鹽 --------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6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鹽 + 鹽 ----- 兩種新鹽

70.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應: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鈉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第8篇

關鍵詞: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中成;二氧化硫

中圖分類號:S567.23+1;O61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1-212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34

Abstract: Sulfur dioxide residues in ten kind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ntaining Fritillaria thunbergii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first method of the general rule 2331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edition,Volume 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wo kind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rom two factories had excessive Sulfur dioxide,and the percent of pass was 86.7%.

Key word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ulphur dioxide

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干燥鱗莖,有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功效[1],是道地藥材“浙八味”之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浙貝母具有鎮咳,祛痰,松弛平滑肌,鎮痛抗炎,降壓,活血化瘀,溶石,抗潰瘍,止瀉,抗菌,抗腫瘤等多種活性[2-4]。浙貝母功效顯著,被用在多種中成藥中[5-7]。2013年,國家出臺中藥材、中藥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限量強制性標準,并明令禁止用硫磺熏制浙貝母。然而受經濟利益驅使,硫磺熏蒸浙貝母的情況在產區仍屢禁不止[8]。服用過量硫磺熏蒸的中藥材或中成藥,會損傷人體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統,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9]。目前,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主要集中在中藥材和飲片中[9-12],對可能含硫熏浙貝母的中成藥鮮有關注。本試驗對10種含浙貝母中成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進行測定和分析,為其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BS124S型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JB-5B型磁力攪拌器(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PTHW 1 000 mL調溫電熱套(上海越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玻璃蒸餾裝置;中成藥均購買于藥店;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所用水為純化水。

1.2 方法

1.2.1 標準品溶液配制 精密稱取無水硫酸鈉 0.138 6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至刻度,即得。

1.2.2 NaOH滴定液的標定 配制NaOH滴定液(0.1 mol/L)。精密稱取在105 ℃干燥至恒重的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0.612 8 g,加新沸放冷的水50 mL,振搖,使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滴定;在接近終點時,應使鄰苯二甲酸氫鉀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顯粉紅色。根據本液的消耗量與鄰苯二甲酸氫鉀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濃度為0.103 mol/L,加新沸放冷的水稀釋制成NaOH滴定液(0.010 3 mol/L)。

1.2.3 測定方法 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31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第一法(酸堿滴定法)測定[13]。取供試品粉末10 g,精密稱定,置1 000 mL兩頸圓底燒瓶中,加水380 mL。打開回流冷凝管開關給水,將冷凝管上端出口處連接的一橡膠導氣管插入100 mL錐形部底部。錐形瓶內加入50 mL 3%H2O2作為吸收液。使用前,在吸收液中滴入3滴2.5 mg/mL甲基紅乙醇溶液指示劑,用NaOH(0.01 mol/L)滴定液滴定至黃色。開通N2,調節氣體流量至0.2 L/min;打開分液漏斗的下部活塞,使6 mol/L HCl溶液10 mL流入兩頸圓底燒瓶,立即加熱燒瓶內的溶液至沸,保持微沸1.5 h。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用NaOH(0.01 mol/L)滴定液滴定,至黃色持續時間20 s不退,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由下列公式計算。空白試驗同上,以380 mL水作為空白樣品進行測定,記錄吸收液所消耗NaOH滴定液的體積,作為空白對照。

二氧化硫殘留量=[(供試品消耗氫氧化鈉滴定液體積-空白消耗氫氧化鈉滴定液體積)×氫氧化鈉滴定液摩爾濃度×0.032×103]/供試品取樣量

1.2.4 加樣回收率試驗 試驗一共取15個廠家的10個品種中成藥,照“1.2.3”測定方法檢測二氧化硫含量。取廠家4生產的清肺抑火片粉末5 g,精密稱定,共9份,分別精密加入6 mL(高濃度)、5 mL(中濃度)和4 mL(低濃度)標準品溶液,檢測二氧化硫含量,計算回收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

15個廠家的10個品種中成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檢測結果見表1。參考《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212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中二氧化硫限量(150 mg/kg)要求進行分析,其中13個廠家的10種中成藥限量合格,2個廠家的2種中成藥限量超標,合格率為86.7%。

2.2 加樣回收率結果

取廠家4生產的清肺抑火片粉末5 g,精密稱定,共9份,分別精密加入6 mL(高濃度),5 mL(中濃度)和4 mL(低濃度)標準品溶液,檢測的二氧化硫含量結果見表2。

3 討論

新鮮浙貝母不宜存儲,最初的加工方法是用貝殼粉或石灰粉加工成“灰貝”。這種工藝的成本較高,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硫磺熏蒸浙貝母作為一種新興的烘干技術,在貝農中逐漸推廣。受需求和供給的影響,浙貝母的收購價往往有“大小年”之分[14],一直以來,貝農們都習慣將浙貝母貯存起來,等待價格高位時出售。因此,浙貝母的保存期越久,貝農就越有主動權。硫磺熏蒸浙貝母,就具備加工簡單、成本低、品相好、易保存等諸多優點。

然而硫熏浙貝母中殘留的硫不可避免的對人體會有一定毒副作用。隨著對藥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視,2013年的《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增補本)》中[15],首次規定了中藥材及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并指出其他中藥材及其飲片(包括浙貝母)的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150 mg/kg,超限的中藥材及飲片將以劣藥論處,嚴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并明令禁止用硫磺熏制浙貝母。目前,在浙貝母產區,推廣實施烘干-切片制成無硫貝母片的工藝。然而少數貝農利益熏心,硫磺熏制浙貝母屢有發生。由于成本低、保存時間長,市場上硫熏浙貝母價格往往是無硫浙貝母的2/3。少數中藥制藥企業為降低成本,選擇采購硫熏浙貝母作為中成藥的原料,將硫帶入到了成品藥中。遺憾的是,目前國內仍然缺乏成品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檢測方法和限量標準。本試驗參考《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31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第一法對15個廠家的10種含浙貝母中成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進行檢測,合格率為86.7%,表明市場中含浙貝母中成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基本合格。

《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31中收載有3種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分別是第一法(酸堿滴定法)、第二法(氣相色譜法)、第三法(離子色譜法)。這3種方法均操作繁瑣、耗時較長,其中后2種方法對儀器要求較高。一方面,期望可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盡快研發出藥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快速檢測方法,以便更好滿足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亟待國家出臺成品藥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相關標準,做到“有法可依”,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共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 夏繼成.常用中藥浙貝母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12(4):38.

[3] 王翰華,楊 嵐.近20年浙貝母研究文獻的定量分析及評價[J].浙江農業科學,2013,23(10):1278-1280.

[4] 王云飛,顧政一倡,何承輝.貝母屬植物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15,30(4):436-440.

[5] 徐鳳梅,于美麗.兒咳寧合劑質量標準研究[J].中國藥房,2008, 19(24):1887-1888.

[6] 劉軍玲,黃麗丹.烏貝顆粒質量控制研究[J].中成藥,2011,33(9):1635-1637.

[7] 陳梅梅,蘇金石,李 玲.淺析不同來源母類藥材在中成藥中的質量控制[J].世界中醫藥,2013,8(2):237-239.

[8] 康孟利,戴永峰,俞靜芬.浙貝母加工與質量安全研究進展[J].2016(3):58-59.

[9] 陳才軍,吳纖愫,許景景,等.浙貝母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量和二氧化硫殘留量分析[J].中國藥業,2014,23(24):65-67.

[10] 畢文艷.中藥飲片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檢測分析[J].中國藥事,2015,29(7):712-717.

[11] 周建良,施 貝,羅 鐳,等.離子色譜法測定浙貝母中二氧化硫殘留量[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2,29(11):1025-1028.

[12] 杜偉鋒,張焱新,張 浩,等.基于近紅外光譜的浙貝母鮮切和硫熏加工飲片的快速鑒別[J].中藥材,2014,37(12):2189-2191.

[1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第9篇

【關鍵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186-01

如果能將方程式記牢,很多感覺棘手的問題就解決了。通過這些年的教學,筆者發現學生記憶方程式總出錯,主要為記錯生成物,或者配平有問題。有些方程式記不住。如果能經常分析與歸納,根據現象書寫陌生化學方程式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所以,高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更應該多角度的分析,提高能力。對化學方程式的理解及其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的提高,筆者有以下的一些作法,比較奏效。

一、分類角度記憶方程式

從這些物質均能與哪些類型的物質反應記憶,并從離子反應與氧化還原角度分析方程式,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得失電子守恒與觀察法配平方程式,防止死記硬背記錯方程式的計量數。

1.金屬單質僅體現還原性,主要能和哪些類型物質反應?鈉、鎂、鋁、鐵與非金屬單質、氧化物(水、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酸、鹽。

(1)鈉與水反應,根據現象記憶方程式的產物。化學方程式的計量數僅須觀察法就可以配平,注意單質最后配平,對于鈉來說,與化合物反應,只要記住這個反應,其它反應方程式的就可以記住了,因為與鹽、堿的反應其實質就是鈉與水反應后的溶液的二次反應。鎂、鋁、鐵的還原性比鈉弱,與水置換反應,需要的條件更高,鋁與水很難反應,鐵與水反應的產物,與鈉不同,生成四氧化三鐵與氫氣。通過橫向比較去記憶方程式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氧化鈉為堿性氧化物,過氧化鈉不屬于堿性氧化物,其中氧多,所以其與水等反應時,在氧化鈉反應的基礎上多放出氧氣,觀察法配平就可以,依舊是最后配平單質。碳酸鈉與碳酸氫鈉都為鹽,水解后溶液都顯堿性,其能否與酸、堿、鹽反應,就看其是否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其別注意二者的轉化,主要就是酸式鹽與正鹽的相互轉化,這即是考試的重點。

(2)鋁及其三氧化鋁、氫氧化鋁的性質,主要體現其兩性,重點是體現其個性的方程式,即與強堿如氫氧化鈉的反應,生成物都為偏鋁酸鈉。統一記憶就使得記憶效果增強。同時,鋁單質與氫氧化鈉反應,有單質參加,化合價升高,所以有化合價降低,要生成氫氣,化學計量數為2、2、2、2、3。

(3)鐵單質及其化合物,主要體現在變價,所以分別記憶強氧化劑與氧弱化劑。強有氯氣、溴、硝酸、濃硫酸,弱有硫、碘單質、稀硫酸。鐵的氧化物及其氫氧化物均要注意其與什么種類的酸反應。若與非氧化性的酸:鹽酸與稀硫酸反應,根據氧化物中的氧配平水中的氧。若發生氧化還原,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非金屬單質處于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體現氧化性。主要能和哪些類型物質反應?與金屬單質、氧化物(水、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堿、鹽。

(1)氯氣為強氧化劑,與變價金屬反應,變價金屬都呈現高價態。硫為弱氧化劑,與變價金屬反應都呈現低價態。氯氣與水反應,為歧化反應,生成鹽酸與次氯酸,那么氯氣與堿反應,可以看成氯氣與水反應后的物質的二次反應。這樣就記住了產物。

(2)硫的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硫為重要物質,體現了酸性氧化物、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各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怎樣的?氧化性與還原性主要為氧化還原方程式,所以記清化合價升降對應的產物,用得失電子配平方程式。同時輔以一些記憶,如氯氣與二氧化硫生成兩強酸。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為價態歸中的反應。這些重點方程式重點記憶,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通過書寫方程式的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3)濃硫酸、濃稀硝酸均體現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放氫氣。均屬氧化還原反應,主要記憶與銅反應的方程式、濃硝酸見光分解的方程式、氨氣與氧氣催化氧化的方程式、氨氣與酸、與鹽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復分解反應,以復分解反應的判斷方法來判斷其反應的情況。

以上方程式的復習都抓住每類物質的特點,再抓住每類物質的重要方程式要求記憶。同時要求學生從離子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兩個角度來分析反應,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通過對比的方法學習方程式

在學習金屬單質時,都有還原性,還原性強弱如何呢?通過與各類物質反應的情況,使得學生能更好的歸納,并且找到每種物質的特性。

學習濃硫酸、稀硝酸、濃硝酸時,均有強氧化性,引導學生從與金屬反應的情況進行對比,并得出這樣的順口溜,冷濃遇鐵鋁都鈍化,濃遇金屬生成二(二樣化氮、二氧化硫),稀遇金屬生成一(一氧化氮)。

通過對比歸納,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三、記憶方程式結合現象及其實驗操作來發展想象力

第10篇

1.知識技能

(1)了解醇的定義,醇的分類,醇的命名。

(2)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醇的物理性質。

(3)通過乙醇的化學性質能推知醇類的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的能力,通過結構預測性質的研究思路,以及通過代表物推一類有機物性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醇的研究,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周圍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醇的物理性質的遞變,化學性質的特點。

2.難點

醇物理性質遞變的解釋,及發生化學反應時的斷鍵情況。

三、教學媒體及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系統,自學閱讀,問題討論與講授相結合。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實驗器材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有兩個名句,我們看一下下句是什么?

1.借問酒家何處有。2.明月幾時有。

[學生]1.牧童遙指杏花村。2.把酒問青天。

[教師]這兩個名句都是關于酒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學生]乙醇。

[教師]乙醇屬于醇類,從元素組成上看,和烴類有什么不同?

[學生]乙醇含有氧,烴類不含氧。

[教師]乙醇這種物質我們通常稱為烴的含氧衍生物,那么什么叫烴的含氧衍生物呢?

(介紹烴的衍生物的概念),醇、酚、醛,羧酸和酯等都屬于烴的含氧衍生物,我們本節課先研究一下醇。(介紹醇的定義,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物質的分類中所學的醇與酚的區別。然后通過醇與酚的區分聯系深化醇的定義),知道了什么是醇,那么它是如何進行分類的呢?

[學生]醇按所含羥基的數目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師]我們經常研究飽和一元醇,飽和一元醇可以看作烷烴基和一個羥基相連,所以它的通式可以寫作CnH2n+1OH,也可以把氫加在一起寫作CnH2n+2O,但是要注意CnH2n+2O這個通式可以代表醇也可以代表醚。

除了可以按照所含羥基數目來分外,醇還可以按照羥基所連烴基的種類分為:脂肪醇、脂環醇、芳香醇。

我們知道了醇的分類,醇是如何命名的呢?大家可以自學教材資料卡片上的內容。

總結:醇的沸點變化情況與烷烴類似,也是隨分子里碳原子數的遞增而逐漸升高。

[教師]解釋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醇和烷烴,醇的沸點遠遠高于烷烴的原因――醇分子間存在著氫鍵,以及氫鍵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一類有機物往往從它們的代表物入手,醇的代表物為乙醇,可以通過乙醇性質的學習推知醇類的性質。

結構決定性質,先復習回顧醇的結構。

總結:發生酯化反應的實質是醇中的OH和酸中的COOH之間發生了反應,OH中的氫和COOH中的羥基結合生成了水。

得出結論:醇能夠跟羧酸發生反應。

通過強調乙醇分子間發生反應生成醚的反應條件,提出問題: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加熱到170℃時生成什么呢?給出反應裝置和溴水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學生]通過實驗驗證生成的產物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推測可能為乙烯、也可能為乙炔,還可能為無機化學中學過的二氧化硫。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驗證產生的氣體是不是二氧化硫呢?

[學生]可以先通過堿石灰或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看溶液是否褪色。

[教師]演示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仍然褪色。

[學生]得出結論,產生的氣體不為二氧化硫。

[教師]通過學生提出的方法我們可以測出: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加熱到170℃時生成了乙烯。給出反應物和產物,讓學生分析斷鍵情況和所屬反應類型。

[學生]因為生成水和雙鍵,所以應該是C―O鍵和連羥基的碳相鄰碳上的C―H鍵的斷裂。

總結:與羥基相連的碳上有2個氫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醛。

與羥基相連的碳上有1個氫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酮。

與羥基相連的碳上沒有氫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八、板書設計

第三章?搖第一節?搖醇

一、醇的定義

二、醇的分類

三、醇的命名

四、醇的重要物理性質

1.沸點

2.溶解度

五、醇的代表物――乙醇

1.乙醇的結構

2.醇的性質

(1)取代反應

①醇與活潑金屬反應,②醇與酸反應,③醇與鹵化氫的反應,④醇分子間脫水反應

(2)消去反應

(3)氧化反應

第11篇

【關鍵詞】化學方程式;記憶;方法

在中考中,化學方程式所占的比例較大,這充分說明了化學方程式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化學方程式的教學。

化學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又是化學計算應用的基礎,而且它還是國際上通用的表示化學反應的一種簡明語言。因此,化學方程式的各類知識便成為中考考查的重點。但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和正確書寫始終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如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夯實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基礎

化學式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重要基礎,如果在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打牢基礎,那么學生越往后學習書寫化學方程式就越為困難,以至于到后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始終難以攻克,成為夾生飯。因為,利用化合價口訣,根價口訣正確書寫化學式顯得尤為重要,一定要夯實基礎,讓學生切實掌握,以便于學生學習、記憶化學方程式時能夠有充足的知識儲備。

二、依據實驗現象記憶化學方程式

1、磷和氧氣反應,這個實驗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的白煙,白煙是五氧化二磷,學生就可以知道磷和氧氣反應后的產物是一種白煙,而白煙是五氧化二磷,這樣反應物和產物就記住了,在進行配平。

2、硫和氧氣反應,這個實驗的現象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硫,那么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硫,這樣學生記記住了現象,又同時記住了反應物和產物。

3、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現象是鐵的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變為了淺綠色。紅色的物質是銅,淺綠色的溶液是硫酸亞鐵,這樣產物就記住了。當然這個反應,用置換反應來記憶也是很簡單的。

4、電解水的反應:可以連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化學方程式進行配平的記憶,反應物都是配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兩只試管產生兩種氣體,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那么產物就是氫氣和氧氣,化學計量數比也是2:1。

三、據共同特點進行記憶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有三個:首先記住反應物的化學式,過氧化氫(H2O2),高錳酸鉀(KMnO4),氯酸鉀(KClO3),這個三個化學方程式的共同特別,都是分解反應,反應物都配2,都要制出氧氣。那么從第一個開始,H2O2中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開始反應,那么H2O2和誰長得像呢?H2O,那么第一個產物就是水,這個反應要制什么呢?制O2,于是產物就都寫出來,同時反應物已經配2,分解反應,后面就很好配平了。

第二個利用KClO3制氧氣,條件是加入二氧化錳并加熱,產物的記憶方法,把“KCl/O3”分成兩部分,前一半變成氯化鉀,后一半變成了O2,再根據已經配平的反應物就可以配平了。第三個,高錳酸鉀制氧氣,讓學生讀出化學式,KMnO4,那么請同學們記住KMnO4(按字母讀)加熱后分解出K2MnO4,那么這個反應為什么沒有加二氧化錳呢?因為它自己產生了二氧化錳,最后制出氧氣,這樣產物就都出來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對學生來講記憶是比較困難的,我是這樣幫助學生記憶的,把反應物分成三部分,鈣離子,氫氧根離子,二氧化碳分子,前面有二氧化碳,后面容易出現碳酸根離子,那么先寫出CO3,但是碳酸根是陰離子,需要得到陽離子,那么只有鈣離子可以和它配對,于是得到了碳酸鈣,也就是看見的渾濁物,還有氫氧根離子沒有去處,于是變成了和它很像的水分子。同理推出2NaOH + CO2 = Na2CO3 + H2O,二氧化碳變成碳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結合陽離子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所以鈉離子需要兩個,氫氧根離子還是變成水。

3、Ca(OH)2 + SO2 =CaSO3 + H2O

二氧化硫的反應教給學生去想二氧化碳,例如上面這個反應先寫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Ca(OH)2 + CO2 = CaCO3 + H2O,第二步,把C改成S就好了。同時練氧化硫和氫氧化鈉的反應。

四、依據反應類型進行記憶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在初中階段特點比較顯著,可以用現象,特點等方面幫助學生巧記。

置換反應可以用字母表示為A+BC=AC+B,如:Fe + CuSO4=FeSO4 + Cu簡單的看,就是鐵和銅交換了位置,再從現象上幫助學生理解,正二價的銅離子形成的溶液都是藍色或藍綠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正二價的亞鐵離子形成溶液都是淺綠色(如硫酸亞鐵、氯化亞鐵、硝酸亞鐵)。鐵表面析出的紅色物質是因為生成了銅單質。

復分解反應可以用字母表示為AB+CD=CB+AD,兩端結合,中間結合,例如,HCl + NaOH = NaCl +H2O,兩端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中間的氯離子和鈉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鈉,這樣就很容易記憶了。

還原反應的記憶,還原反應是一種奪氧的反應。

例如: H2+ CuO =Cu+H2O,還原劑要奪氧,氫氣奪走了氧化銅的氧,變成了水,氧化銅被奪走了氧元素,變成了銅。

五、利用反應實質進行記憶并配平

1、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2O,那么讓學生練習NaOH和H2SO4反應的書寫,由于一個氫離子結合一個氫氧根離子生成一個水分子,那么一個氫氧化鈉分子中只有一個氫氧根離子,而一個硫酸分子中有兩個氫離子,怎么辦,學生可以得出給氫氧化鈉配2,這樣就是兩個氫氧根離子和兩個氫離子反應得到兩個水分子,再練習Fe(OH)3和H2SO4反應,學生很快可以得出需要六個氫氧根離子和六個氫離子反應得到六個水分子,這樣就使得中和反應很容易配平并記憶。

2、碳酸鹽和酸反應的實質是CO32-+2H+=H2O+CO2,例如:Na2CO3和HCl反應,一個碳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一個氫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那么一個碳酸根離子肯定需要兩個氫離子,所以HCl的前面肯定需要配2,得到一個水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再如:Na2CO3和H2SO4反應,一個硫酸分子已經提供了兩個氫離子,那么反應物就不用配了,已經平了。

3、碳酸氫鹽和酸反應的實質是HCO3-+H+=H2O+CO2,例如:NaHCO3和H2SO4的反應,是一個碳酸氫根離子和兩個氫離子的反應,那么根據1:1的關系,碳酸氫根離子就需要兩個,于是生成兩個水分子和兩個二氧化碳分子,再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得到另一個產物硫酸鈉。

六、熟讀化學方程式的宏觀讀法

其實很多化學方程式,學生只要會讀就能很容易掌握它的書寫,當然需要有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基礎,在讀出宏觀物質的同時,還可以強化學生正確書寫化學式的基礎,例如,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這樣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基本會讀就會寫,不失為是記憶化學方程式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在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中,有些老師教完后就讓學生強記化學方程式,在老師的督促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憶,聰明的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效果非常差,甚至就像被單詞句子一樣,用字母數字從頭背到尾,然后很快又忘記,完全不懂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如果老師沒有在化學方程式的記憶上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方法或技巧,那么對于不少學生來講,化學方程式無形的加重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反復記憶,卻不牢固,甚至到后期學生對放棄記憶化學方程式,以至于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有些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東西,但是對學生來講卻很難,所以,在教學中,老師幫助學生尋找規律,總結技巧,幫助學生記憶化學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實驗設計;情境創設;轉換法;對比法;復習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5)07-0050-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17

一、背景分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著名化學界老前輩、化學史權威袁翰青說,學生不做實驗是學不好化學的。戴安邦教授曾經指出:“搞化學實驗,不管怎樣增加,都不會過分。”這是他們在一生科學生涯中總結出來的精辟論斷,同時也說明了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學習的前進動力,是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催化劑。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更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復習課中要圍繞核心知識內容精選有關的實驗內容,設計有科學探究意義的實驗活動,應用化學知識探究和解決實際內容。學生科學探究中怎樣進行實驗設計以及設計什么樣的實驗進行科學探究是制約著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因素。

科學探究是化學新課標內容的一級主題,它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到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科學探究屬于方法性內容、程序性知識,不能用準確的語言和符號來表達,長期以來沒有作為狹義的知識出現,教材中也沒有以文本形式體現,只是大量的具體探究實例。對于科學探究學習的評價,在目前的紙筆測試中也無法全面的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評價,學生喜歡實驗卻缺乏科學探究的意識。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內容進行歸納整合后并借鑒學生平時反饋情況的基礎上,筆者開設了一節科學探究中如何進行實驗設計的復習課。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要素,點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如何進行實驗的設計。通過回歸教材、總結歸納、嘗試設計實驗等環節層層深入,提煉出常用實驗設計的方法,使科學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明朗化、顯現化。

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1)從學生分組實驗中不同實驗裝置類似實驗原理出發,激疑進而展開猜想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要素。(2)分析歸納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再次認識教材中的許多實驗設計。為此,筆者一方面借助于分組實驗,動手實踐的切身體驗,將學生進一步置身于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常用實驗設計方法的基礎之上,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完成實驗設計;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自然、社會、生物等各個領域中的相關知識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知識點的應用,努力折射出枯燥的實驗設計背后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二、教學案例描述

1. 情景1

將班級學生分組,每六人一小組完成兩個興趣小實驗。

實驗1:將注射器內的液體注入到錐形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2:將小氣球內的液體注入到軟塑料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3:將注射器內的液體注入到集氣瓶中,振蕩,觀察現象。

師: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展示裝置并描述裝置發生的現象。

師:三套裝置產生的現象各不相同,它們的實驗原理類似嗎?

生:三套裝置都是密閉的,由裝置內壓強減小引起裝置中部分器材產生形變從而觀察到明顯的現象。

師:哪些液體和氣體能讓裝置產生這樣的形變呢?

生:互相討論后回答。(1)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氣體;(2)水與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氯化氫氣體;(3)水與氨氣;(4)稀硫酸與氨氣……

師:針對剛才老師的疑問,你們做出了猜想,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等。這就是一般進行科學探究的要素。

師:剛才同學們的實驗裝置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瓶內氣體是二氧化碳。我們知道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無明顯的實驗現象,你能通過老師的實驗設計明白其中的設計原理嗎?(教師分步演示實驗。見圖2)

師:演示實驗1、2、3步,此時能證明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嗎?

生:可以,先讓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當反應不再進行時加入固體氫氧化鈉,通過塑料瓶的變癟程度可以判斷出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師:象這種沒有明顯現象的反應,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讓隱性實驗顯現化。這種實驗設計的方法可以歸納為轉換法。

師:要證明一個化學反應是否發生,我們除了通過觀察實驗過程中伴隨的明顯現象外,還可以有什么方法呢?

生:檢驗是否有新的生成物。

師:演示實驗4。

師:在設計實驗驗證化學反應能否發生時,不要忘記緊扣化學反應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通過后續實驗檢驗有新的生成物或檢驗反應物消失(減少)也是途徑之一。

學以致用:提供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分別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讓學生根據信息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分組匯報、評價實驗方案、演示實驗。

師: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下冊教材中哪些實驗設計用到了轉換法?實驗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生答:如分子運動看不見,可轉換成可見的酚酞溶液的變紅證明分子的運動,把微觀粒子的運動宏觀化。又如,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該實驗氧氣的體積看不見也不易測量,可轉換成水的體積進行觀察,把間接的現象直觀化。再如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無明顯現象,可轉化成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然后再加稀鹽酸至紅色突然褪去,證明酸和堿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等等。

2. 情景2

師:剛才同學們的分組實驗中,密閉容器內的壓強減小導致部分裝置發生形變可以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嗎?

生: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可以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導致裝置內的壓強減小,所以僅通過密閉裝置壓強減小無法判斷氫氧化鈉能否與二氧化碳反應。

師:如何用這樣的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呢?

生:將剛才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對比實驗即可。

師:很好!對比法也是我們常用的實驗設計法之一。設計對比實驗時關鍵要弄清楚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實驗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分別是什么?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教材中哪些實驗設計運用了這種方法?

生:互相討論。

生答:⑴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⑵探究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影響以及不同種類的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⑶木炭、硫磺、鐵絲等分別在空氣與氧氣中燃燒;⑷探究燃燒的條件;⑸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實驗等等

師:下面我們來討論幾個比較典型的對比實驗(見表3)。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引導糾錯,深刻理解每個實驗的目的及相同與不同的因素。

師:鐵在潮濕的環境下會生銹,銅如果也置于潮濕的環境中是否也會生銹呢?

生:也會生銹,有銅綠生成。

學以致用:李明同學視力不好,戴了一副眼鏡(銅制眼鏡框),某日發現鏡框上出現了綠色物質,通過學習知道,該物質是銅銹,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俗稱銅綠)。

【提出問題】銅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假設猜想】根據銅綠的化學式,猜想銅生銹可能是銅與 、 、 共同作用的結果。 猜想的依據是 。

【設計與實驗】

師:實物投影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與學生一起評價各種實驗方案的優缺點,并確定最佳實驗方案。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科學探究不再茫然,對實驗設計不再無助。實驗設計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現實生活和今后的學習中要針對不同實驗目的靈活運用多種實驗設計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三、教學反思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潛能挖掘出來,課堂才會有生命力。本節課通過分組實驗步步設疑、創新實驗設計激發思維、身邊熟悉的變化層層剖析使得整節課上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實驗方案完善實驗方案。

思維是課堂生成的前提和內核,啟發學生進行思維不但可以是枯燥難解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而且更易達成教學目標。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保持持久的求知欲,這就需要教師分析學情,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需要和探索新的未知知識。

1. 注重情境創設,助推學生的認知行為

教學情境的功能不只是導課。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和實踐活動等都具有激發、推動、維持、強化和調整的作用,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發揮著作用。本節課選著學生分組實驗“密閉容器中液體和氣體混合”的情境,在教學進程的不同階段出現,起到了三個作用:一是引入新課,激趣質疑;二是利用實驗情境突出實驗裝置設計的巧妙性,引出了實驗設計的方法――轉換法;三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到另一種實驗設計的方法――對比法。一組興趣實驗的情境創設串起整節課的主干知識,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形成感性認識,在剖析實驗原理、歸納實驗設計方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和改造,幫助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最終促進學生理性認知的發展。

2. 改進實驗設計,彰顯實驗的方法功能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科學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一個無明顯現象的重要反應。從各類教參資料及近幾年中考實驗命題來看,設計該實驗一般采用對比的方法或直接檢驗生成物的方法。筆者重新設計實驗:在塑料瓶中充滿二氧化碳氣體,倒入半瓶蒸餾水(在瓶口掛上裝有片狀氫氧化鈉固體的塑料小藥瓶)振蕩,觀察實驗現象;倒置塑料瓶,讓氫氧化鈉與剩余的二氧化碳反應,觀察現象;用注射器注入稀鹽酸,觀察現象。將該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對比分析,總結出兩種常見實驗設計方法,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認知難點。

優化整合的實驗起到了構建新知、形成概念、運用知識、培養探究能力等多種功能。

3. 注重知識遷移,全面發展科學素養

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將知識儲存于大腦中,而是要將知識靈活運用于不同的實際情境中,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夯實“雙基”,將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構建知識體系。通過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把科學思維的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技巧,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汾县| 朝阳市| 乌拉特中旗| 邵武市| 汉寿县| 宜良县| 准格尔旗| 阳城县| 祁阳县| 西安市| 沙洋县| 三台县| 寿宁县| 舞阳县| 广汉市| 城口县| 嘉义市| 枞阳县| 仙游县| 三门峡市| 新宁县| 天水市| 丰台区| 东阿县| 永善县| 禄丰县| 石阡县| 增城市| 慈利县| 淮安市| 平遥县| 宣汉县| 博爱县| 昔阳县| 洛扎县| 淮滨县| 桐柏县| 昔阳县| 松江区| 海兴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