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9: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寫事作文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感官習作;動態生成;表達;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373-01
習作,難乎?易乎?會者不難。
如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會者,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傳授寫作方法、技巧,同時也是學生情感的交流與渲泄,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我覺得作文教學不能盲目地推崇理論,也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出正確的解決辦法。下面我就談一談我在作文教學實踐當中慢慢摸索出來的一些粗知拙見。
1.影響習作教學動態生成的原因探析
1.1 教師"導"的隨意性。小學生從三年級正式開始練習寫作文,一直到六年級,八冊語文課本,大約六十多個單元,就有六十多篇大的習作。再加上平時的日記,周記,課文后面的小練筆,每張語文試卷后面的習作,大約一個學生在小學階段大大小小要寫五六百篇作文。除去大的習作,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作文訓練重點內容、方法、目標是什么?教師都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向,就造成了無目的、重復的訓練。有部分教師在作文備課中,只是簡單的寫了幾條提綱,有的甚至沒有教案,僅有一個作文題目。越來越少的教師為教學需要而寫"下水"作文了。更有甚者有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走入了一個誤區。對學生缺乏有效指導,過多的進行應試作文模式地訓練,這種教育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學生的寫作變得功利并趨于程式化。教師的作文批改沒有針對性,缺乏有針對性的眉批、尾批,有的甚至讓學生代批了事。習作評講無的放矢,不能將習作的訓練達標情況系統、及時、有效反饋給學生,有的甚至不評講。
1.2 學生"學"的盲目性。好多學生對寫作文不感興趣,老師布置的作文內容大多是和積極的,正義的,向上的事情沾邊,而在大部分孩子的眼中,這些事情往往是最沒有興趣的。寫作文時,學生遇上最大難題就是沒有內容、材料可寫,往往是為寫事而寫事。一些孩子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缺乏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寫作時就想不到材料來支撐。還有些孩子,寫作時,依賴于老師的"先說后寫",老師請一部分學生先來說說今天的作文怎么寫,這部分學生練習說得多了,就使另外一部分學生坐享其成了。使得交上來的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一部分學生享受習慣了,思維造成了定勢,抑制了他們的創造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缺乏個性,沒有個人的思想,沒有獨特的人生感悟,這樣的作文可以說毫無價值。
2.帶學生在感官習作中,找到表達的切入點
針對老師和學生的這些情況,我嘗試了帶學生進行感官習作練習,引導他們找到表達的切入點。
策略一: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教學中我設計過這樣的感官習作練習:
練習一:請你帶著想象觀察凡高的名畫《向日葵》,如果這株向日葵就在你眼前,展開想象,帶著你的感覺去寫一寫它吧!
同樣的題目,孩子們因為有了獨特的感覺,寫出的結果大不相同,就以向日葵為例:
習作一;在風中,向日葵在顫抖。它金色的花瓣在陽光下亮閃閃的。它的葉子有點沒精神。伸出手來摸一摸,向日葵花的花蕊那樣柔軟。空氣是涼冰冰的,向日葵花卻還是那樣熱情。
習作二:向日葵花在唱歌,你聽到了嗎?它在唱一首快樂的歌。它的金色花瓣在抖動著,像是在邊唱邊跳舞呢!它每次輕輕的跳動后,都會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飄來。你聞到了嗎?
可以看出,經過了這些習作實踐之后,他們對于感覺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也漸漸開始將自己的感受自然地表達出來。這樣的練習,意在讓孩子們將自己不同的感覺匯合在一起,這時的感受不僅有外在的聽、聞、觸、看等等,還有內心的喜怒哀樂等等情感的體會,大大加強了孩子們習作內容的豐富性,也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更豐富,更有張力。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
策略二: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有話可寫
在多項感官習作訓練時,學生都可以先去實踐再總結提升。朱熹曾說過:"只有兩件:理會,踐行","行為重","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既親歷其域,則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1]
練:題目:《森林中的一天》,"這是一個晴朗的天氣,你走在大森林里,……"請你圍繞這一情境寫出自己在森林中的一天中發生的故事。注意盡可能多地寫出自己的聽、看、聞、嗅等感覺。
練習三:《喜羊羊與灰太狼》中你最喜歡哪個情節呢?能不能描寫一下其中的一個片斷,努力做到有聲、有色,有自己獨特的感覺。
一開始我們的感官習作實踐訓練就是在帶著孩子們下水,此時的習作練習讓孩子們在關注到聽的、看的、聞的等感覺的同時,重點引導他們掌握習作的方法,無論是低年級孩子寫看圖寫話,還是中高年級的孩子們寫人寫事,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將感官體驗揉和進去,孩子們覺得有話可寫了。
策略三: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表達獨特的自我
調動了學生的感官體檢,前提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心理上可以是完全放松的,強化學生產生的與眾不同的想法。礦工的帽子就是將手電和安全帽結合在一起的創新的實例,正是因為有了與眾不同的想法才產生了許多新的發明創造,在學生的習作中,這種與眾不同的想象也是一顆顆閃光的鉆石。當發現學生習作中新奇有趣的感受時,牢牢抓住進行評講與放大,讓學生敢于不斷地產生新鮮有趣的想象,他們的感受是獨特的,是得到尊重的,教師只需要引導他們帶著自己的感官體驗表達獨特的自我。
拋開我們的習作來看,美好的感覺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感覺麻木的人,無論做什么都難以獲得快樂與幸福。印度著名瑜伽大師愛?揚格這樣說:"感覺是我們的盔,才智是盔上上羽毛,羽毛是一種裝飾,頭盔卻能保護腦袋。" [2]感覺如頭盔保護了我們的腦袋,感覺保護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腦袋,沒有美好的感覺,再多的才智也無處安入。感覺是思想和行動的源頭,有了美好感覺的引導,會令我們奮步向前。孩子們在感官習作的練習中找到了自己表達的切入點。相信他們會在有趣的習作中成為一個感覺敏銳,充滿智慧的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