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成語改錯

成語改錯

時間:2023-05-30 09:58: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成語改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成語改錯

第1篇

本學期我擔任雙語班的漢語教學任務,深感任重道遠,內心不免有些忐忑,腦際時刻盤旋的是雙語班漢語課堂策略的制定,措施的實施。既保證教學質量,又讓學生了解漢語思維,以及語言所傳達的思想傳達的文化。我和語文組的老師相互合作,積極探討。開始了邊干邊學,邊學邊干的教學工作,我們認為摸索出了一點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由于維吾爾族的語言是拼音化的語言,所以方塊字的漢語在雙語班的同學看來比英語還難,如何在雙語班生活學習中,既遵循認知規律,依照漢語傳統的教學從拼音入手,到詞、句,篇的循序漸進的學習,又符合雙語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還能讓學生了解漢語思維,以及語言所傳達的思想傳達的文化。怎么辦?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途徑,多快好省,事半功倍呢?我們選擇了成語教學作為突破口。

成語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它言簡意賅,音節整齊,鏗鏘有力,使語言明快,表達簡練,能協調句式,加強語言的節奏感,用得恰當,往往使語言熠熠生輝。指導雙語班學生學習和理解成語,對充實雙語班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雙語班學生的語言,增強雙語班學生語言鑒賞能力,提高雙語班學生的語言表述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更對雙語班學生審美能力、心靈感悟能力的提高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以積累為本,豐富雙語班學生的語言質量

對于成語這一獨特的教學內容,以積累為本,組織一系列教學活動,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學習熱情。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的形成“習得”遠遠重于“學得”,在雙語班的成語教學中,我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1)查字典比賽。出示一組成語,讓學生查字典讀準字音,比賽查的速度和準確率。

(2)成語補充填空。由教師寫出成語中的兩個或三個字,如__死如歸、弄__成__、由__及__、化險為__等,要求學生填上恰當的字。

(3)成語改錯比賽。出示一些寫錯的成語,讓學生改錯。訓練學生的判斷力。如應接不瑕(應接不暇)、崇山俊嶺(崇山峻嶺)、張牙午爪(張牙舞爪)等。

(4)成語接龍小組賽。成語接龍背誦默寫比賽如教師以“大快人心”起頭,同學們用這個成語的最后一個“心”字接著說成語,這樣連續地接說下去,比賽哪組快而準。

(5)根據意思說成語。具體做法是:出示句子,給句中帶點部分換一個恰當的成語。如:他撞倒了人之后竟像沒那回事一樣地走了,真不像話!學生根據句子說出成語“若無其事”。

2. 以理解為目標,播撒下民族文化的種子

(1)課前一分鐘口語訓練,講述成語故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滲透品德教育。

教師要求學生精選那些適合于雙語班學生閱讀并有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來講,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提供視聽形象,使故事更為直觀生動。

比如:雙語班學生通過講述《聞雞起舞》這個成語,使同學們感受到祖逖為了國家利益,不斷自我激勵的精神,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樹立為國家而奮斗的遠大理想。

通過成語故事的學習,學生可以增長歷史、文學知識,進而走進歷史,走近人物,精神得到凈化,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觸動,收到了說教所達不到的效果.。

(2)舉行辯論會,明辨是非。

有的成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了字面的意思,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便懂得了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通過舉行辯論會的形式,更好的使學生明辨是非受到教育。比如教師通過講述《曹劌論戰》這篇古文,可以讓同學們就文中的“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所展現的曹劌把國家興亡當作己任的高貴品質發表看法,進而號召同學聯系現實生活努力學習,為新疆為祖國發展而努力,這樣便有了現實意義。

(3)談心得體會,寫讀后感想。

第2篇

教育功能是文藝的基本屬,幼兒動畫因為幼兒的成長需要,選擇題材和主題的藝術表達,都側重有益于幼兒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性主要表現在幼兒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上。《中華傳統美德故事》(2002)就是從歷史上選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來突出中華傳統的愛國、勤勞、友愛、團結、孝順等美德。教育性的表達在動畫片中出現了一個固定的模式,即“犯錯改錯”型。敘事模式一般為:“首先表現主人公錯誤的做法,然后錯誤的做法導致危機發生,這時主人公接受權威(老師或長輩)的教誨,改正錯誤,最后用正確方法達到目的和要求。”[1]1952年的《小貓釣魚》即屬于國產最早的“犯錯改錯”型,故事講的是姐姐妙妙和弟弟跟著媽媽去釣魚,姐姐細心學習媽媽,弟弟則跑到一邊玩耍。結果姐姐釣到了很多魚,弟弟被青蛙戲弄,只釣上一只草鞋。午飯時,媽媽指出了的錯誤。很是慚愧,下午釣魚,由于專心致志,釣到了大魚。

“犯錯改錯”型的幼兒動畫很多,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藍貓淘氣三千問》和《蟲蟲》等。有時候由于創作者的觀念問題,導致幼兒動畫的教育性產生了邏輯矛盾。如前所舉的《小貓釣魚》,貓成為生動的主人公,魚則成為釣的對象。關于釣魚,豐子愷稱之為“誘殺”,不符合動畫中生物平等的生態觀念。在《貓咪小貝》(1999)和《派特森與芬達貓釣魚記》(2000)中,都有貓把魚燒烤了吃的情節,比較《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不遠萬里的生存掙扎,比較《小鯉魚歷險記》中小鯉魚的可愛與勇敢,動畫工作者理應重視生態倫理,以便更好地實現作品的教育性表達。另外,在當前注重個體的人文環境下,對于《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中主人公不顧生命保衛集體羊群的行為,也應有充分的重視。生命的價值理應高于財產的價值,這在教育幼兒時是應該說明的問題。

二、知識性

幼兒動畫的知識性側重的是對幼兒智力方面的教育。如今,動畫已成為幼兒獲得知識的另一個重要的來源。一些知識借助于動畫傳達,不失為良策。《中國成語故事》把成語進行動畫化,這樣,枯燥的知識和間接的文字敘述,直接地成為表現自由的動畫,展現在幼兒面前,使得幼兒較早地接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相同的例子還有《唐詩》等,也被動畫化了。這類純知識的動畫表達,往往動畫因素和文學因素結合得不夠自然。如成語動畫,旁白貫穿始終,并且在片尾揭示出成語的意義。這個意義一聽而過,并不總是容易理解或記住。唐詩的表達,其動畫成為連環畫或插圖的動畫形式。這種情況需要認真對待,以便更好地實現動畫知識性的傳達意圖。一些動畫就善于有趣味地表達動畫中的知識,《小蝌蚪找媽媽》是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拍攝于1960年。影片通過小蝌蚪找錯媽媽的情節,深入淺出地為幼兒介紹了青蛙成長中四種體態演變的過程,從卵、蝌蚪、長尾巴的小青蛙,到成年青蛙。影片畫面優美明快,故事情節在旁白的帶動下簡潔易懂,在傳達知識性的同時,還表達出了認識事物的全面觀點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這一點,尤其值得知識類幼兒動畫借鑒。《三十六個字》(1984)利用漢字的象形特點,進行動畫化表達,在寓教于樂上獲得突出成績。此后有《學問貓教漢字》系列片,但在動畫形式運用上比較粗疏。幼兒動畫中的知識不僅講究科學性,而且講究生活性。幼兒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對此動畫可以提供有益的幫助。國外的《牙牙學語》(1993)通過對生活中現象的解釋,如睡覺、雪、乳牙、祖父母、家庭、小貓、房間里的危險、去散步等,能讓幼兒得到實用的生活知識和生活能力。相比之下,我國幼兒動畫的知識偏重傳統文化,為提高學習而服務,幾乎成為學校課堂的延伸。

三、形象性

文學形象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包括角色、自然風景或生活場景等,文學形象的核心是角色形象。由于幼兒的邏輯思維還處于萌芽階段,幼兒文藝中的形象塑造就成為首位的問題。幼兒動畫具備形象性的優勢。但僅僅是讓畫的形象動起來是不夠的,還應該把握動畫藝術的特點,以及幼兒接受的特點。

1.正反分明,突出正面形象

幼兒模仿性強,分辨能力差,這就需要幼兒動畫塑造出值得學習和仿效的形象。在注重幼兒成長的幼兒動畫中,主人公身上有正面和反面因素,出現的毛病和改正后的結果,都是明確交待的。像上述中的“犯錯改錯”型幼兒動畫,它的出現并非偶然,考慮到了幼兒觀眾接受的藝術表現規律要求。在具備正面和反面角色的幼兒動畫中,兩者的形象必須鮮明,一般從外表上即可以區分。在很多《小紅帽》動畫短片中(2005年的后現代風格改編動畫《小紅帽》除外),小紅帽和大灰狼在外形上一個可愛,一個兇惡,這當然和傳統的文學原著有關。在童話和寓言中,狼、狐貍兩種動物,惡名昭著,幼兒受到童話的影響,具備了先入之見。

所以,幼兒動畫的改編強調忠實于原著的方法。那種任意改變原著的設計,如大灰狼變成了好人、狼和小羊變成了好朋友,往往不適合邏輯思維尚未成熟的幼兒的接受。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古典原著與現代接受的問題。古典原著的形成有著特定的歷史環境,借助動物的故事來比擬階級社會的矛盾沖突,如狼、狐貍代表惡人、惡人有惡報等。所以在古典幼兒文學中,兇殺等暴力現象普遍。現代動畫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雖然使用了藝術化的手法來處理兇殺,如《幼兒畫報》動畫版《小紅帽》在狼吃掉外婆時,使用的是黑影的剪紙手法。在古典時代和傳統觀念中,生態意識還沒形成,殺死狼、動物殘殺是常見的描寫,動畫也省事地繼承了。但由此散發的暴力觀念對幼兒心理成長的影響,不能低估。

2.動靜適宜,突出動的行為和角色語言

幼兒好動不好靜,喜歡動作性強的故事和人物。國產動畫《西游記》(1999),由于具有孫悟空這一好動的形象,受到了幼兒觀眾的歡迎。美國動畫的一大特點即是動作性強,人物語言多,但有時表現過度,流于神經質和嘮叨。《貓和老鼠》的追殺游戲過于追求動的效果,不考慮動作的內容,走向了暴力表現,成為幼兒世界的精神污染源。《蠟筆小新》秉承了日本動畫故事性壓倒動作性的優點,動畫主角是5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小新,其動作有不雅的地方,語言成人化,表現乃至化。《蠟筆小新》雖然以幼兒為主角,但因為藝術表現超過幼兒的接受,不應歸屬幼兒動畫。

3.個性和共性,塑造典型角色

動畫故事片作為一種敘事藝術,有著塑造典型角色的內在要求。這里的典型角色側重于共性和審美性的典型。幼兒動畫由于幼兒缺乏思辨能力,更需要一種適應性廣泛的典型角色塑造。幼兒在角色身上受到教育,學到知識,享受美的歡悅。但幼兒動畫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角色的典型性不足。《天線寶寶》是一部低幼兒童動畫,從英國誕生后,風行世界各地。該作塑造了紅、綠、藍、紫四個天線寶寶,寶寶們頭上天線通過風車可以鏈接到真人世界,讓觀眾收看到真人表演的節目。真人表演的節目在每集中比例過大,以至于一集內容有一個小時之多,并且和主要角色脫離關系。四個天線寶寶個性不鮮明,僅起到熱鬧場面、加強重復的作用。

《哆基樸的天空》(2002)的主題是考量事物存在的價值,但主角卻是“最糟糕的一種(狗)大便”。角色的設計具有佛道色彩,既具個性,也蘊藏著典型意義。哆基樸在秋、冬、春的季節輪換之中,感悟到生命生存的意義,與蒲公英融合,綻放它美麗的夢想。哆基樸是卑微低下者的典型,盡管是無用之物,也有它存在的意義。哆基樸的形象激勵著觀眾去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其它角色如小鳥、泥塊、葉子、青蛙、雞、蒲公英以及農夫和牛,都是童話里常見的角色,這些角色容易讓兒童接受,同時能夠理解角色傳達出的含義。造型上,牛、鳥、雞、葉子、青蛙以及哆基樸的造型,都體現了偶片的立體、拙樸的特點,容易受到幼兒的喜歡。

四、簡明性

幼兒動畫具備簡明性的特征,除了眾所周知的角色要少外,主要體現在情節和結構的簡明上。

1.單線索的直線情節在一個故事里,只有一條線索,角色的行動和情節都被連接在一條線上。《好貓》(1979)講的是小貓不重視學習,沒有學好捉老鼠的本領,反而被老鼠欺負。受到挫折后,小貓吸取教訓,刻苦鍛煉,學好了本領,最后消滅了老鼠。該片使用的是主角犯錯———改錯的單線索直線情節,有利于幼兒理解。

2.團塊結構在幼兒童話中,有時會出現幾個階段或時期,即幾個時空片段,這時候,圍繞著主角的情節結構,就是團塊結構。《哆基樸的天空》的故事由五個片段組成:一是哆基樸的產生,二是與泥塊的交談,三是與葉子的交談,四是與雞的遭遇,五是與蒲公英的遭遇。哆基樸從中感受到生存的價值、死亡的自然規律,從而決定為夢想奉獻自己。影片故事按照順序進行,以板塊結構組合,敘事有條不絮。

3.重復手法幼兒動畫中重復手法的使用,表面上和簡明性相沖突,事實上卻仍是一種簡明性的體現。重復手法是兒童文藝中常見的手法,目的在于加深印象、區別比較,從而體現主題。《天線寶寶》中四個寶寶的重復手法令人無法忘記,在旁白帶動下,四個寶寶依次重復一句話,包括相同的動作。這是屬于直接的重復。重復還有一種是循環式重復,同樣的情節反復出現。《蘿卜回來了》(1959)講的是動物之間友愛的故事,使用的即是循環式重復。小白兔找到蘿卜后,送給了小驢,小驢送給小羊,小羊送給小鹿,小鹿又送回小白兔家中。另一種特殊的重復手法是電視動畫系列片頭片尾的歌曲,在精選的畫面配合下,在每一集中重復,一些歌曲隨即得到傳唱,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如《西游記》的片尾曲:“白龍馬,蹄朝西……”;也有歌曲不宜兒童歌唱的,如《三毛流浪記》片尾曲。此外,角色語言和旁白等敘述語言也具備簡明性的特點。

五、天真性

幼兒動畫的天真性特征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看,包括萬物有靈的觀念、幻想和夸張的特點,以及由此要求的平等尊重的去成人化。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指出,十一二歲以前的兒童都是泛靈論者,認為萬事萬物都具有生命和意識。幼兒動畫萬物有靈觀念,讓動畫角色從各種動物擴展到各種植物、乃至水滴、刀叉等無生命物上面,從而讓動畫形成幻想等特征,以此有別于真人影片。幼兒動畫的幻想主要建立在萬物有靈的基礎之上,同時配合人的心理意識,深層探索新奇、驚異、神秘的內驅力。幻想成為人始終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創造性的想象。于是在動畫世界中無所不有,無所不能。想象意味著對現實的改造,改造之中,現實現象產生了變形和夸張。

第3篇

一、調動學生愿學心情,營造輕松氛圍,。

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周記告訴我,當他們喜歡某個老師,心情愉快時,聽課的效率就高,反之,聽課的效率則低。所以每天上課,我都會整理好自己的著裝,讓自己看起來更精神,并面帶微笑地走進課堂,我的微笑很快會感染學生,他們會報以我燦爛的微笑。寒冷的冬日手腳凍的畏畏縮縮,天氣的減冷使孩子們“木若呆雞”。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是先微笑地環視全班,再來個心理暗示:雖然今天天氣寒冷,可是我還是看到不少的同學和老師一樣精神抖擻,穿的像個大雪人。快樂的雪孩子你可愛的樣子哪去了。老師一說,孩子們火一般的眼神,聚向我。感覺到一種快樂與溫暖。“孩子畢竟是孩子,話音剛落,有些沒精打采的孩子也挺直了腰桿,課堂的上課氛圍就有了。有時看到他們很疲憊的時候,我會帶給他們一個笑話,或來個游戲,要不就是一個故事,所以在我的課堂里,學生們都知道,只要能提前完成學習任務,保管有故事聽了。因此孩子都喜歡上我的課。

二、化枯燥為生動, 重組課堂教學內容

總復習期間,最讓師生煩惱的就數教學內容的重復了,因為都是復習學習過的知識,就不再有上新課時那種新鮮的趣味,如同舊飯,沒有了色、香、味,學生吃起來就如同嚼蠟,自然提不起勁,課堂氣氛自然就沉悶,講臺上的老師看到一個個懨懨欲睡的學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或是善意提醒,或是厲聲呵斥,也不溫不火,自顧自講完則矣,教學任務已完成,教學效果自然不佳,久而久之,導致惡性循環。其實,老師們只要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動動腦筋,出點計策,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整合知識,變舊為新

老師可以將所要復習的知識事先整合,設計成為一些有趣的活潑的語文活動課形式,使舊知識經過整合,包裝變成學生沒見過的新鮮知識。例如,對于字詞的復習,我一改傳統的抄寫聽寫,而是將本冊所學的成語設計成為《成語王國一日游》,按“能工巧匠”、“成語醫院”“成語加工廠”“成語超市”“成語運動廠”等版塊,融補充成語,修改錯字,成語積累,成語運用于一體,并通過小組競賽加分的方式,將成語復習完,學生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不僅提高復習效率,也為學生習作積累了素材。復習“啊、一、不”的變調時,我采用一節“啊、一、不”大變臉,以班級同學的名字為例,即興創作句子,體會它們的不同讀音。此外,我常常改變舊知的表達方式,使學生耳目一新。如“句子百草園”、“口才大比拼”“古詩大薈萃”等。

2、調動全員參與, 巧變提問方式

一般復習課堂上總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模式,好生當主角,差生當陪襯,復習的目的實際上根本沒達到。我揣摩一番,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選擇學生讀題并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把權力下放到學生,讀題的同學有權點其它組上的成員回答問題,答對的就加分,然后按接力棒的方式往下傳,一個接一個,為了贏得這份小老師的權力,所有的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課堂上,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即使是復習課堂上,我也常能看到孩子們小手如林,以及他們因興奮而漲紅的小臉。

三、游戲引領,越學越樂學

第4篇

詞匯量的大小和運用詞匯的能力直接關乎作文的質量,優秀的遣詞應做到形與神的完美統一,即在形式上詞匯應復雜、多樣,在內容上應做到準確、得體和傳神。準確才能達意,得體方能正確,傳神才具有美感。具體來講,同學們在以下三個方面極易出現問題。

1.用詞不準。

選用的詞匯詞不達意,表現在范圍界定不準、使用對象不符、意義跑偏等。矯正方法是注意詞匯的學習,牢牢把握詞匯的基本意義,以翻譯練習為抓手,苦練基本功。

例1 單句改錯

Most students like to surf the Internet to speak with friends online.

分析: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許多學生喜歡上網與朋友在線聊天”。 上網用surf the Internet表達準確,但聊天用speak with表達顯然不妥,因為在表示“打電話或講某種語言”時才用speak,應該將speak改為chat。

2.用詞不對。

所選詞匯能夠滿足表意需要,但使用不正確,不符合語言表達習慣,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表現在詞性誤用、用詞形式錯誤、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混淆等。矯正方法是掌握詞匯的基本用法,多接觸英語文章,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避開思維定式。

例2 單句改錯

Some students think make friends online will waste time.

分析: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許多學生認為上網交友浪費時間”。這句話完全按照漢語思維直譯過來,無視英語的語法規則。“交朋友”用make friends來表達是正確的,但謂語動詞不能作主語,應該將make改為making。當然,這句話也可這樣表達:Some students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to make friends online.

3.用詞不美。

所選詞匯從形式上看極為普通,沒有可圈可點之處,均是考生常見常用的熟詞,不能為行文增色,也不能讓讀者眼前一亮。從內容上看所選詞匯平淡無奇,不能使句意表達生動、形象、傳神。建議考生在核心詞匯(如動詞、名詞等)上下足工夫。同時,在選詞上注意選擇較為復雜的詞匯以標新立異,替換用詞以避免重復。

分析:乍一看,這句話很難翻譯,有兩個難點:一是“作弊者”如何表達,用thief是絕對錯誤的;二是“決不遷就”如何翻譯,大部分同學可能會想到can’t stand/put up with。事實上,“作弊者”可以改換成“考試作弊的學生”,而“決不遷就”可以用get away with來表達,表示“聽任,做……不受懲罰”,用在此處最為形象、生動,以暗示學校的決心,突出“決不”。再配合較高級的語法結構won’t have sb. doing(不容許),必將為句子增色不少。

參考答案:The school won’t have the students getting away with cheating in exams.

試比較:The school won’t stand/put up with the students’ cheating in exams.

在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結合生成語言表達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才能讓句子正確;運用較多的語法結構,涵蓋較多的信息方能使句子復雜。因此,正確性和復雜性是作文造句勝出的兩大法寶。同學們在造句過程中極易出現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不會轉化。

這是不少同學在遣詞和造句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首先,想不到合適的詞匯和句型來表達句子,即所學知識不能轉化成實際能力;其次,一些信息無法直譯,需轉化才能譯通;最后,某些零碎信息若巧妙轉化,合理安排,十分便于造句。此類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加強閱讀和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思維品質,運用頭腦風暴、聯想法等進行一句多譯練習。另外,學會斷句、拆解信息、采用迂回表達也十分有效。

例4 將以下信息寫成一句連貫的話。

改建后步行街的簡況:長800多米、400多年歷史、300多家商鋪。

分析:上述信息涵蓋較多數字,若處理不當,就會游離雜亂。可這樣將信息串并: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步行街長800多米,沿街林立300多家商鋪。步行街長800多米的轉化思路為:將數字改作定語,后續定語從句“沿街林立300多家商鋪”,讓數字信息分布合理,避免堆積。

參考答案:The 800—metre—long pedestrian street, along which stand more than 300 shops, is a famous street with a long history of over 400 years old.

試比較:The pedestrian street is 800 meters long.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 400 years old.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shops.

2.句法錯誤。

所寫的句子不符合句法規則,完全是英語詞匯按照漢語思維的堆砌。常見問題有:兩個句子只用逗號連接起來,頭重腳輕,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不分,介詞和連詞功用等同,亂用標點,搭配不當,詞序不當等。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認知句法規則并熟練運用。

例5 單句改錯

It has been discussed for many years whether the Mars exist water.

分析:這句話是按照漢語思維直譯的漢語式英語,不少同學往往反復閱讀也察覺不出錯誤。事實上,動詞exist為表示方位的不及物動詞,后面不接賓語,所以“火星上是否有水”不能按漢語直譯,應轉化成there be句型來表達。

參考答案:It has been discussed for many years whether there exists water on the Mars.

3.句式單一。

所寫的句子多為簡單句,承載信息量小,形式單一,導致行文沒有起伏,單調、枯燥;同時沒能使用較復雜的句式為行文增色。句式復雜才能壓縮過多的簡單句,為行文增添內涵;句式多樣才能使行文活潑,避免刻板。此類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同學們在平時翻譯練習中要盡量使用關聯詞將簡單句合并,對比分析,逐步提高。

例6 請將以下信息寫成一句連貫的話。

部分學生對網上交友的觀點:浪費時間;耽誤學習。

分析:這兩個觀點的漢語提示非常簡單,若直譯出來便以兩個簡單句呈現,無任何亮點。不妨這樣思考:有些學生認為網上交友不僅浪費時間,還耽誤學習。這樣兩個簡單句通過使用關聯詞合并,顯得緊湊而有條理。

參考答案:On the other hand, they think making friends online not only wastes time, but also affects their study.

第5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錯別字;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4)26-0034-0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練習冊、作文、試卷時,感到頭痛的問題之一是經常有學生寫錯別字。盡管老師不斷地訂正學生的錯別字,可是下一回,或者過不了多久,訂正過的錯別字又跑回來“搗亂”了。

一、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

小學生常寫錯別字,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師對糾正錯別字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其教法缺乏研究;二是學生學得馬虎,不了解字的音形義,對寫錯別字的危害也認識不足。

小學生年紀小,有意注意時間十分有限,不大可能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于寫字訓練;其知覺也較籠統,識字只能記住字的大致輪廓,對于字的細微部分,如果沒有老師的提醒或強化訓練,則往往容易忽略,或者與形近字產生混淆,以致寫字時出現錯字或別字。例如,老師強調,“柳”字中“卯”不可少一撇,學生記住了,“柳”寫正確了,可當學到“迎”字時,他們卻產生了混淆,把不忘一撇的“柳”字中的“卯”錯寫到“迎”字的走之里邊了;又如,常將自己的“己”寫成已經的“已”。

二、糾正方法及策略

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怎樣能夠省時省力而高效呢?

(一)提高認識

教師首先要提高引導學生糾正錯別字意義的認識,要以規范、扎實的識字教學為基礎,加強糾正錯別字教學。如可給學生講寫錯別字產生笑話和嚴重后果的故事,使他們充分認識寫錯別字的危害;也要引導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細心辨認,遇到疑難字勤查字典、勤問老師或同學的良好習慣。

(二)有預見性

在生字教學中,對易錯易混字要有預見,一開始就強化學生認記,加深印象,從而降低學生寫錯別字的概率。

例如,教學生寫“鼻”字,為了防止學生把下面部分寫成“弄”字底“廾”。就要把這一點作為教學重點。先用熟字幫助記憶:“自”字頭下面加“田”,再用彩色粉筆寫“丌”底,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學生的記憶。這樣不但能增加學生識字的情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字形的初始印象,能有效提高識字的準確性。

(三)分清偏旁

要讓學生了解,漢字中大多是形聲字,應該從它的聲符和意符中,了解讀音和含義。

例如,“礻”是“示”的變形,凡同禮儀、祭祀有關的字都是“礻”旁:“福”“神”“祖”“社”等;“衤”是“衣”的變形,凡同衣服有關的都是“衤”旁:“衫”“褲”“裙”“袖”“被”“裙”等;“日”字旁與太陽有關,“目”字旁與眼睛有關,因而“晴天”不能寫成“睛天”,“眼睛”不能寫成“眼晴”。

(四)記少知多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同類字作一些排列、比較、分析,采用“記住小數,推知多數”的辦法,幫助記憶。例如,“ 廴”旁與“ 辶”旁,“十”旁與“ 忄”旁學生很容易混淆,把它們排列起來:

廴:建、廷、延 十:協、博

辶:遠、近、這…… 忄:快、慢、情……

由于“ 廴”旁與“十”旁的字比較少,“辶”旁與“忄”旁的字比較多,只要記住“建、廷、延”及“博、協”等少數字,“辶”旁及“忄”旁的多數字就可以掌握了。

(五)利用口訣

字謎、口訣、順口溜、兒歌等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學生識記那些比較難記的字很合適。

例如,在教學“京”字時,用猜謎語的形式呈現,先出現謎面:“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小字來幫忙”;在教學生學習“柜”字時,根據部件編出一個字謎“好大一棵樹”,讓學生猜一猜謎底;教學“己”、“已”、“巳”三個字時,可編出口訣“自‘己’不出頭,‘已’經半出頭,‘巳’時封上口”;在教學生字“裕”字時,可編一句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教學“碧”字,可邊引導學生觀察字形,邊編有趣的順口溜“王和尚,白和尚,并排坐在石頭上”等。

(六)分清字形

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容易把一些形近字認錯、寫錯。如學了“放”再寫“游”字時,經常把“游”字的右邊寫成“放”。這是由于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干擾了鞏固程度不夠的新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彩色粉筆,把容易相混的部分標出來,比較異同。通過字形的比較,加深對字的印象。如“己(jǐ)”“已(yǐ)”“巳(sì)”,“戍(shù)”“戌(xū)”“戊(wù)”,“倉”“侖”等。

也可采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加深印象。如教學“囚”字時可告訴學生:“囚”字的大口框像圍墻,圍墻里關著人就是“囚”。又如教學“獸”字,教師不妨告訴學生:把“獸”字頭上的兩點想像成獸角,“田”當作獸臉,“一”可想像為胡須,下面則是一張嘴――“口”。

對那些結構復雜,寫起來比較容易出差錯的字,可用分解組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弄清它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是按怎樣的方法構成的。可以從整體到部分分解,也可以從部分到整體組合。如把“贏”拆成“亡”、“口”、“月”、“貝”、“凡”五個部件,再組合,告訴學生,分解和組合時,這些字的各個部分不能移位、改向。

(七)形義結合

有些字學生常常寫錯,是因為不理解這些字的字義造成的。最常見的是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就屬于這種情況,如“墓”和“暮”及“幕”、“在”和“再”、“得”和“的”、“練”和“煉”等。要掌握這些字,就必須讓學生先把字義弄清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識字教學的一開始,就要強調字形的差異,讓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

對有些同音又形近的字,更要引導學生從字義上去辨別,如“煉”和“練”,“煉”是“火”旁,本義是用火燒制,比喻為對人身體和意志的考驗、提高,因而“鍛煉”、“提煉”、“磨煉”,必須用“煉”。“練”是“纟”旁,本義是把繩、麻或布帛煮得柔軟潔白,練過的布帛,多指潔白的熟絹,引申為熟練、多次,因而,“練習”、“訓練”“熟練”就要用“練”。

成語中的錯別字,有的也是由于學生不明白字義而造成的,如“不勝枚舉”的“枚”字,應向學生解釋“枚”是一個量詞,相當于“個”的意思,這個成語原意為“不能一個個列舉出來”。這樣一解釋,學生就不會將“不勝枚舉”,誤寫為“不勝沒舉”或“不勝每舉”了。

(八)集中消滅

把學生作業、作文、試卷中的錯別字,收集整理出來,分批集中,寫在學習園地里或用紙打印出來,叫學生集體辨認、訂正,或將錯別字夾在句子里,叫學生改正。

第6篇

兒子在中國銀行上班,有一天母親打電話給他,他接通后突然冒出一句:“您好,我是中行。”母親愣了一下,回道:“您好,我是中行他媽。”

牙還行嗎

公園椅子上坐著一位老婆婆,兒子跑過去問她:“婆婆,您的牙還行嗎?”“已經不行了,都掉了。”婆婆慈祥地回答。兒子放心地拿出一包核桃說:“那麻煩婆婆替我拿一下,我過去玩會兒球……”

友情提醒

電話鈴響,陌生女人打來找丈夫,妻子喊:“老公!老公!老公!你的電話!”

丈夫說:“聽到了!喊這么多聲干啥?”

妻子說:“我怕打電話的女人聽不到!”

別玩手機

丈夫的學生上晚自習時很安靜,但丈夫還是發飆了。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玩手機,”他拍了拍講臺說,“沒人會無緣無故盯著自己的褲襠傻笑……”

稱呼不同

晚飯后,爸爸說:“兒子,跟老爸散步去!”兒子毫無反應,倒是家里的一條小狗跟著走了。兒子的同學問:“你爸叫你,你怎么不應聲?”“他是在叫他的狗兒子呢!”“那他管你叫什么?”同學正好奇,門外傳來爸爸對兒子的吆喝:“兔崽子,記得寫作業!”

我更OK

買了張新床,老公感慨:“真寬,可以睡三個人。”

老婆一直想要孩子,立即接口:“只要你愿意,我沒問題。”

老公激動極了,說:“只要你不吃醋,我更OK啊!”

廢物利用

當年給老婆寫的第一封情書,被她編進了語文期中考試卷。

“你想讓你的學生學習文法還是解釋成語?”我當時問。

“都不是。”她答,“我讓他們改錯!”

老實男友

男友給我買了條絲巾,麻利地系了個結。我問:“你系絲巾、打結這么熟練,不像第一次給女孩兒系。”

男友急得當場把褲腿提起來,指著運動鞋說:“你看我的鞋帶!我是用鞋帶系法給你系的。”

名字響亮

何奶奶對何爺爺說:“鄰居老韓給孫子起名‘韓金量’,老高給孫女起名‘高科技’,你也給咱們孫子起個名吧?”

何爺爺不假思索地說:“就叫何武器!”

理解有誤

一名IT經理走進一家拉面館,問:“你們需要客戶端嗎?”

老板誠懇道:“一般都是讓伙計端,忙的時候才需要客戶自己端。”

心還在跳

結婚三年,麗珍問大剛:“我現在看你,好像沒有那種心跳的感覺了。你對我還有嗎?”

大剛沮喪地說:“一直都有。而且不是簡單的心跳,是心驚肉跳。”

誰更緊張

電視上出現接吻鏡頭,爸爸讓兒子幫他去倒杯水,趁機換臺。誰知沒一會兒,另一個頻道也出現接吻畫面,爸爸讓兒子再去幫他倒杯水。

兒子擔性地問:“爸,是不是一看見有人親嘴你就口渴啊?”

不太習慣

妻子:親愛的,沒發現我買了個新的廁所刷嗎?

丈夫:發現了,不過我用了兩次不太慣,感覺還是衛生紙更舒服。

贊美男性

第7篇

為了彰顯學校“以人為本、崇尚真理,知行合一、實踐創新”的辦學理念。為了給學生成長構建一個理想的文化生態環境,營造書香濃郁的氛圍,建設書香校園。激發學生熱愛讀書、發奮學習的熱情。培養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審美情趣,增強師生的人文底蘊。

二、活動目的:

1、促進我校“樂學、善思、篤行”學風的建設。以讀書節系列活動為載體,引導師生與經典好書交朋友,進一步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學習型學校。

2、激發師生讀書的興趣,提高師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3、激勵教師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用人類優秀文化凈化靈魂,升華人格。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與修養。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真正使他們體驗到:我讀書,我快樂!

三、讀書節主題

做個快樂讀書的龍茗人

四、讀書節活動時間

20*年4月,進行調研,做各種準備工作。

20*年5月、6月開展各類讀書節的主題活動。

20*年6月15日閉幕

五、活動原則

1.參與性:本次讀書節活動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要求做到師生全員參與,教師尤其要發揮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用自己的愛好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進而激發和帶動學生投身于讀書活動。

2.指導性: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指導學生學會選書、學會讀書、學會交流讀書收獲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學習。

3.整合性:把豐富多彩的讀書節活動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的整合起來,把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組織為踏踏實實的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外學習促進課堂教學。

六、宣傳工作

1.校園宣傳:學校橫幅、宣傳櫥窗、宣傳海報、紅領巾廣播,或倡導讀書、或讀書方法指引、或表揚讀書節中涌現的先進事跡。(政教處負責)

2.班級宣傳:讀書節活動方案由班主任負責在班級宣傳,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讀書節各項活動。各班都要營造一個與讀書節相宜的班容氛圍、組織學生制訂讀書計劃,每位學生出一份讀書小報。(政教處負責)

3.網絡宣傳:在校園網上向全校師生發出積極參加讀書節的倡議書。利用校園網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宣傳舉辦讀書節的意義和活動內容。(教導處負責)

七、參加對象

全校師生

八、活動內容設計與安排

(一)開幕式(具體操作程序見附件)

1、校長致辭;2、宣讀讀書節倡議書;

3、讀書節活動方案宣傳;4、師生代表表態;

(二)、文學閱讀和讀書方法講座——教師導讀

1、活動目的:

在于增強學生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知識面,分享閱讀體會,介紹閱讀方法,賞析優秀作品。邀請語文老師進行專題講座。

2、講座名稱:①讀書方法指導(*老師)

②文學經典欣賞(朱志生老師)

③“地球日”知識講座(任江老師)

(三)、閱讀活動

書目推薦:

1、教育部《大綱》指定書目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書目

2、推薦其他的青少年優秀讀物。

3、數學、英語、綜合學科、藝術體育等學科老師推薦的專項閱讀資料。

文學鑒賞:

1、文學經典賞讀指導與訓練(結合古詩文閱讀大賽)(語文教研組負責)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做讀書卡片、摘抄等)(語文教研組負責)

3、指導學生寫出書評(語文教研組負責)

4、廣播誦讀:利用紅領巾廣播展讀經典名篇(政教處負責、語文教研組協助)

(四)競賽安排

1、紀念“5、12”汶川地震詩文朗誦比賽,

2、自編文學小報比賽

3、成語積累和改錯別字比賽

4、文學知識競賽評選校園“讀書王”

5、名著閱讀書評比賽

6、古詩背誦比賽

7、課本劇表演比賽

8、生活中數學競賽

9、趣味數學競賽

10、Englishreadingcontest

11、Let’senjoyidiomtogether!

12、音樂、美術、體育基礎知識大比拼

13、語文、數學、英語閱讀、解題能力三項全能競賽

(五)成果展評

以“讀書博覽會”的形式對“讀書節”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評。內容包括:

1、各項活動的獲獎簡報。

2、優秀讀書筆記展覽

3、自編文學小報展評

4、課本劇匯報演出

5、優秀書法作品展評

6、宣傳海報展評

(六)、閉幕式(讀書節總結、表彰大會)

1、精彩鏡頭回顧2、優秀課本劇表演

3、表彰4、獲獎代表感言

5、教導主任總結(致閉幕辭)

(七)讀書節活動安排日程表

時間活動項目負責人

十三周1、宣傳工作:橫幅、班主任會議政教處

2、文學小報展評語文組

3、成語積累與認錯別字語文組

4、學生制訂讀書計劃班主任

十四周1、開幕式教導處

2、紀念“5.12”朗誦比賽政教處

3、趣味數學數學組

4、Englishreadingcontest英語組

5、文學知識比賽語文組

6、藝體資料推薦藝體組

7、廣播誦讀:利用紅領巾廣播展讀經典名篇政教處(語文教研組協助)

十五周1、讀書方法指導*老師

2、語數英三項全能競賽教導處

3、藝體知識比拼藝體組

4、廣播誦讀:利用紅領巾廣播展讀經典名篇政教處(語文教研組協助)

十六周1、地球日講座教導處

2、課本劇表演賽語文組

3、名著閱讀書評比賽語文組

4、廣播誦讀:利用紅領巾廣播展讀經典名篇政教處(語文教研組協助)

十七周1、文學欣賞講座語文組

2、生活中的數學數學組

3、Let’senjoyidiomtogether!英語組

4、古詩背誦比賽語文組

5、師生的總結讀書節體會教導處

6、廣播誦讀:利用紅領巾廣播展讀經典名篇政教處(語文教研組協助)

第8篇

【關鍵詞】 高考英語 高考閱讀 新題型

從上學期剛進入任務型閱讀訓練的一段時間,學生普遍反映文章難度大,高級詞匯較多,復雜結構也不少,還有一些題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依據或提示,需要考試自己去歸納和概括。

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學生的訓練中,在和學生的交談中,我發現要做好任務型閱讀,最好在平時的訓練中養成以下幾點妙學策略和習慣:

1. 解讀題干,預測大意

任務型閱讀的題干往往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和框架,對理解文章有很大的提示和幫助作用。該題備選項常分為:主旨概括句(文章整體內容)、過渡性句子(文章結構)、注釋性句子(上下文邏輯關系)三類。個別干擾選項區分度不大,但往往從這三方面進行設置。例如主旨概括或過于廣泛,或以偏概全,或偏離主題;過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結構;注釋性句子與上文脫節等。如果考生在動筆之前認真研究題干,肯定能預測并理解文章的主要事實和基本觀點。

2. 事先閱讀,之后做題

很多學生喜歡邊閱讀邊做題,碰到一個答案,就填上一個。這種方法絕不適合有一定難度的高考試題。尤其是對于話題陌生,高級詞匯較多,句型結構復雜的文章,只有認真閱讀文章內容,判斷文章的結構特點并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充分理解文章大意。

3. 簡化,記憶,逐步深入

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難度較大的文章,如果考生連題目和第一段的內容都不能有效合理的簡化和處理,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短時記憶的負擔越來越重,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記憶文章的大量信息。要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就要鼓勵學生把文章的主要內容翻譯成簡單的中文,內容簡單就容易記憶,就便于后面的閱讀理解。

4. 利用關系,層層突破

文章的內容是根據各層次隔斷的大意有機的組合而成,各個層次,各個段落之間不管怎樣錯落有致,它所表達的內容都是圍繞中心的,各句之間都有一定的語脈,從邏輯意義上看,語段的句際關系可分為平列、順序、層遞、轉折、總分、解釋、因果等關系(章振邦,1985)。構成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有時也包含一種以上的句際關系。因此,理解閱讀材料時一定要把握語脈,理清句際關系,進而理解語段和全文的內容。文章語句間的組合,除了從語句間的意義關系分析外,還可借助句子之間的連接性的詞語來把握,因為連接性的詞語能表明這個段落句與句之間,層與層之間的基本關系:

承接關系(如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等);

平列關系(如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 first, next, then ...;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 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等);

轉折關系(如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otherwise等);

層遞關系(如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 ... but ..., not only ... but also等)。

5. 做題在前,研讀之后

許多學生把手中的試題當成了一次性用品,做完并核對完答案就扔在一邊了,這樣很不好。過一段時間讓學生再做相同類型的題目,多半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何才能避免這種耗時低效的學習方法呢?有效的方法就是研讀。學生把做過的任務型閱讀篩選并對相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歸納,然后進行反復研讀,熟悉文章的表達風格和表達方式,這樣才能大大有助于學生提高解答任務型閱讀的能力。

第9篇

愛是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信任。教師信任孩子,他們就更會有戰勝困難的信心,他們就更會有認識錯誤、改正缺點的勇氣,他們就更會有積極上進的愿望和決心。因此教師要做到在學習上耐心引導,在生活中熱心關懷,經常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抓住時機,盡量做到勤表揚、多鼓勵,多給他們改錯的機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和信任,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小孩子犯錯的幾率就更大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呢?多給孩子一次改正的機會,對我們來說或許只是一件小事。但正是因為這樣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或許就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使他們的生命軌跡發生改變。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小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是一年春季,為了響應學校開展“書香伴我成長”活動的號召,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我收集到了許多書,放在圖書角中供大家閱讀、交流。同學們都喜歡這個圖書角,在這里他們接觸到了許多童話故事、成語故事,還有大迷宮等精彩故事。圖書角建立兩個月來,從來沒有出過什么差錯,孩子們都很愛惜圖書,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如此愛讀這些書、珍惜這些書,我也從心底感到欣慰。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后來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五一放完假回來后,又到中午看書的時間了,小管理員在整理書的過程中,發現一本《奧特曼大迷宮》不見了。她一邊詢問同學,一邊又仔細整理了一番,仍舊沒有找到。我得知這件事后,開始注意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了。畢竟是孩子,心里有事兒,臉上是藏不住的,我鎖定了一位同學。但是怎么和他談?如何處理這件事?這些問題我想了好久,最后終于做出了決定。

日檢時間,我對全班學生說:“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圖書角里少了一本書,我想‘借’書的同學只是因為他喜歡這本書。但是,我們知道好東西應該和大家分享,隨便借是會耽誤其他同學讀的,大家都會很著急。老師希望這位同學在下午體育課時,悄悄地把書放在我的講桌上,老師看到書就知道你是關心大家的,同學們會原諒你的,老師等著這個知錯就改的孩子!”

結果,體育課過后我沒有看到書的影子,直到下午放學也沒看到。我十分失望,真想把他抓出來訓一頓。后來,我想或許他沒有機會還回來,也或許書沒帶到學校來,于是,我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放學時,我又一次提出了希望:“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借東西要歸還。我希望第二天早晨上課時,能在講桌上看到這本書。”

第二天早晨,我來到教室,那本書已經靜靜地躺在我的講桌上,旁邊還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錯了。昨天中午我沒回家吃午飯,體育課時就沒還書。謝謝老師又給了我一次機會,今后我再也不做這樣的事了。”看到歪歪扭扭的并且還加有拼音的幾行字,我發自內心地笑了……

后來這個孩子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誤,學習也比以前更加認真了,并且班里的活兒還搶著做,好像一下子成熟了起來。我這樣做不僅把書找了回來,更重要的是挽回了一個學生,使他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不會留下陰影。

通過這件事,我認為在處理任何事情前,自己應該多角度為學生想想,要信任學生,在學生犯錯后再多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一次小小的機會,既可以成全一個學生,也有可能毀掉一個學生。對我們教師來說,再給學生一次機會,何嘗不是再給我們自己一次機會呢?使我們再一次有機會相信他們,改變他們,使他們揚起風帆,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縣兩江鎮中心小學)

第10篇

關鍵詞:以寫促學 高職英語 情感因素

大學英語是我國在校大學生學習人數最多、課時最多、任務最重、歷時最長的一門必修課,但卻普遍存在投入大、產出小的問題。近年來,以寫作為突破口,帶動其他語言技能提高的方法,為不少專家所肯定,并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想是否可以將“以寫促學”這一新的理念引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面對的非英語專業高職層次的學生,其特點是學習起點低,班級人數較多,聽說條件受到限制。主觀上,高職學生缺乏情感體驗,缺乏興趣和克服焦慮感的毅力。如果以寫作促進其他英語素質的提高這一理念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得以實踐,那將是對現有的教學模式的重大改革。

一、“以寫促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在我國學外語,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眾多的學生無機會體驗真實的目的語使用環境。他們之間用外語交流不是自然的交際,基本上屬于語言操練。即使采用交際法教學,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操練語言形式的狀況。課堂學習仍是主要的外語學習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的大腦充斥著外語形式和漢語語境知識的結合物,語言形式和功用的匹配容易出現誤差,感到應用外語比較困難,使用外語的動力較弱;他們或因發音不好,或因害怕犯錯,容易出現心理障礙,不愿多開口,難以提高口語水平。另一方面,讀寫條件不差,學生在中學學過不少英語知識并有較好的漢語寫作知識和技能;有學好外語的強烈愿望,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外語能力而苦于找不到什么好方法。而“以寫促學”正是根據學習環境和學生的特點而制定的有針對性的、局部有效的最佳教學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從提高學生自信心的角度入手,通過設計大膽的寫作任務,促使學生在表達真情實感的過程中,逐漸加大寫作量去打造外語能力,學用外語。

二、“以寫促學”在高職英語中的可行性

根據Swain(1995)的輸出假設,學生在理解語言輸入時并不需要太多的句法分析,但語言產出性運用,如寫作,有助于學習者檢驗目的語句法結構和詞語的運用,促使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有效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當學生用英文表達意思時,不得不主動調用已學過的英語知識,斟酌句法規則的運用,琢磨詞語的搭配,掂量詞句使用的確切性和得體性。通過寫作,英語知識不斷得到鞏固和內化;學生具備了這種內化的英語能力,閱讀和聽力便會得到改善,口語也有可能很快跟上,因為語言聽、說、讀、寫技能雖然各具特性,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根基,那就是深層語言能力。在語篇層次上合成句子、活用句子,有助于打造深層語言能力。只有建立在這種能力之上的語言工具,我們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光靠句子操練去練聽說,搞速成,語言應用能力發展后勁有限。

“以寫促學”就是鼓勵學生“先有再完善”,放開寫、放膽寫,寫出自信、寫出表達能力,從而獲取成就感。成就感反過來可以增強學好外語的信心,消除學外語的恐懼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讓學生樂“寫”不疲,教師應以肯定習作優點為主,不糾纏習作中的錯誤。學習者語言處于不斷波動和不穩定狀態,出錯在所難免。學生犯錯是進步的體現,是不可避免的。這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問題。通過大量接觸語言的正面輸入,隨著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錯誤會自行消失。外語學習最忌諱的倒是一開始就苛求語言使用的正確性,致使學生望而卻步,對學外語失去興趣。學生都不愿學了,花大量的時間去幫他們改錯,又有何用?其實,外語錯誤即使不表達出來,大腦中依然存在。開始學寫時勢必錯誤多,不能因此將錯誤歸于寫。寫的一個好處,是讓錯誤早點暴露出來,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英語表達能力的差距,促進新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正如我們大膽開口、不怕犯錯、不拘形式練習口語一樣,練習筆語也需要同樣的理念。所以,高職學生可以利用“以寫促學法”來突破英語學習的障礙,將外語知識打造成語用能力和技能。

從高職學生的實際問題看,“寫作法”具有針對性和切實性。首先,“以寫促學”鼓勵學生多寫,這無疑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以寫促學”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因為沒有輸出,何來創造;第三,“以寫促學”強調通過寫,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體驗自尊,建立自信,這顧及到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以寫促學”的具體操作方法

根據高職學生及教學特征,我們可以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練習,對外語的使用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學生在滿足要求的過程中提高外語水平。在設計寫作任務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具備的背景知識、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當前關心的熱點、正在學習的精讀課文、目前的英語表達能力等因素。另外應多鼓勵,樹榜樣,使學生看到進步,樂意堅持寫下去。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訓練一些基本的英語作文技能(如寫主題句和掌握一些連貫手段)之外,盡可能少講作文法,不設框框去束縛思想,而是鼓勵學生課外不受約束地用外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生活體驗。第二,改變對錯誤的看法,不改或少改錯誤。對學生作文中的語言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在課堂上只針對集體評閱的優秀作文作一些錯誤分析,或將明顯帶有普遍性的錯誤登記下來,在課堂上稍作解釋,重點放在肯定學生的作文優點上。采用“√”的辦法或使用簡單的評語如Excellent,Good,Right,OK等,標出準確的用詞、精彩的句子、思想的亮點等。甚至可以要求學生給自己作文中的精彩之處、首次使用的語言表達做上標記,強化注意,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認可和批改。這樣做,對學生而言,保護了他們脆弱的信心,激發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增強了他們學英語的動力。對教師而言,批改變得容易省時。第三,在課堂上分析經典范文,或集體評閱一兩篇優秀的學生作文,示范佳句段落,讓學生有范例可模仿。學生多接觸正面的內容,看到自己的差距,才可以明確努力的方向,有追趕的榜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講評優秀習作后給10分鐘學生自己改錯,教師答疑,真正達到改錯的目的。

結束語

我們采用“以寫促學”,即以寫為主線,促進英語技能的全面提高的方式與現在采用的聽說領先的方式有些不同。以寫來帶動,并不否定以讀或其他技能作為突破的方法及其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只是把“以寫促學”當作一種新的方式來嘗試。為了使以寫促學的教法奏效,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寫作任務。對以寫促學來說,好的作文任務應該讓學生有內容可寫,能夠寫,愿意寫。然而,寫作任務的好壞不能憑教師的感覺來判斷,而要看學生寫作的情況和寫后的反饋,而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以便使以寫促學真正發揮其功效。

參考文獻:

[1]王初明.外語“寫長法”的教學理念.外語教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2]王初明.外語學習中的認知和情感需要.外語界,1991,第4期,7-11.

[3]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第11篇

關鍵詞: 英語口語 口語教學 問題 方法

隨著信息交流日益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章兼中先生曾指出:“如果外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使用外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就難以使他們掌握地道的外語和外語的精神實質。”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啟發學生開口,提高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受應試導向的影響

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不少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語言點和語法上,教師只是“教教材”,語音訓練并沒有涉及,更談不上開展;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也不重視口語練習,片面地認為學習語法是關鍵,因此學了幾年英語后他們仍然是不會說英語的“啞巴”。

2.語言交際環境缺失

歐萊特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言交際的語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作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我們的學生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內學生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語言環境嚴重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另外,由于班級容量較大,班級人數過多,課堂教學難以組織有效的口語訓練活動,也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這就形成有的學生在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之后,遇到外國人還是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3.學生本身的心理因素

初中學生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范,詞匯、句型、語法不夠熟練,這樣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至形成心理障礙。他們害怕說不對、說不好,害怕被批評、被譏笑,不用說表達連貫,連開口都難,這樣就形成“越怕越不敢說,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的惡性循環。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

1.重視語音教學

語音是英語學習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良好的英語發音基礎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語音自我概念,提升英語學習整體自我概念水平。語音教學不能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語音知識,更要訓練學生在朗讀、會話中正確使用語音、語調的能力。初中教師應該結合單詞教學,采用音形結合的方法進行音標教學。這樣學生不僅能順利準確地根據音標讀出單詞,而且有助于學生在聽到讀音或想起讀音的情況下,準確寫出或頭腦中馬上就能反映出該詞的拼寫形式。準確地拼讀單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也是很有好處的。

2.加強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

想要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就要模仿磁帶或廣播,模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語音、語調。心理學家認為:背誦有助于學習。背誦是外語學習的必經之路,許多學習者都是從背誦優秀短文走上英語學習之路的。而背誦又離不開模仿,必須先模仿再背誦。因此,在口語教學中,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尤為重要。跟讀課文的磁帶,是糾正不正確發音的有效手段。背誦課文能幫助學生儲存詞匯和習慣用語,形成語感,從而打好學習和運用英語的堅實基礎。這個過程對以后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發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保證。

3.營造寬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興趣與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口語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地營造寬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興趣與自信,消除他們的焦慮感,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小組活動,如對話、角色扮演、采訪、討論、辯論等形式,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感和緊張感,培養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促進生生互動,使學生在自然、輕松的環境中增加語言輸出,并習得語言。

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多創造說英語的環境。比如課前進行兩三分鐘的口語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內容不必過長,越短小精悍越好。教師可以讓當天的值日生提前準備好一段簡短的對話,讓他們課前到講臺上表演,要求他們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地說出來,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學生可能會犯一些語法錯誤,但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嘗試著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4.注意適時糾正錯誤

犯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各項交際活動,以期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改錯的藝術,特別是對于那些基礎較差、自卑心重的學生,開口說英語就已經很難得了,如果學生一出錯就立即加以糾正,這樣不僅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完整地表達,而且會導致學生以后過多考慮與擔心自己所要講的句子有無語法錯誤,而更難開口,從而加深學生的自卑和恐懼心理。當然,教師的改錯要有選擇,對于一些小錯,尤其是因學生不熟練而造成的口誤,就不宜有錯必糾,因為隨著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這些錯誤都會得到自行糾正。在糾正學生所犯的嚴重錯誤時,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切忌粗暴打斷,更不能訓斥指責。教師要語氣委婉、平和,采取間接糾正的方法,可適當提醒,讓學生自己明白錯在那里,自己糾正。

總之,英語口語教學不是一項簡單的教學活動,而是一項長期、復雜、循序漸進的語言學習和訓練活動。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語言的使用者。我們只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12篇

1.課首笑話

新課伊始,我給學生講了一個笑話:

有個人想吃杏,當地買不到,他便修書一封,托老丈人做采購員。老丈人接到書信后,橫看豎看,不明所以。原來,此人寫字龍飛鳳舞,極難辨認。尤其是這個“杏”字,看上去至多是個“否”。丈人愛婿心切,四處打聽,哪里有賣“否”的,結果一無所獲。后來揣測其意,買了一筐杏寄去,老丈人并附詩一首,詩中寫到:

賢婿來信要買“否”,

急得老漢滿街走。

買了一筐小黃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學生聽到這里哄堂大笑。我說:“字形是書面語言的載體,字形書寫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書面交流的效果,我們不能等閑視之。誰還能講一個類似的笑話?”我的話音剛落,一只胖乎乎的手舉了起來,原來是個戴眼鏡的男生,他站起來笑瞇瞇地說道:

某醫院候診室,病人正在排隊等候就診。其中有位女病人,姓白,名月坡。這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一輪明月從山坡爬上來,清輝萬里。然而,不知是她自己還是護士把她的名字寫得龍飛鳳舞,特別是“坡”字,字形分了家,左面的“土”字離“月”字非常近。在輪到她時,護士高聲叫道:“下面一個,白──肚──皮!白肚皮在不在?”學生笑得前仰后合。

2.揭示課題

師:剛才的兩個笑話夠逗人的。接下來我們上一節語文課,來“咬文嚼字”(板書:咬文嚼字)。什么是“咬文嚼字”呢?請大家用手中的字典查出以“口”為部首的這6個字:咬、啃、含、嚼、咀、咽。(學生查字典。咬:上牙和下牙對住壓碎或者夾住;啃:把東西一層一層地咬下來;含:嘴里放著東西,不吐出來也不吞下去;嚼:用牙齒磨碎食物;咀:含在嘴里細細玩味;咽:吞食。)

師:通過查字典,大家明白了,“咬文嚼字”就是把某些文章或某些語句“咬”住,把其中的某些字“啃”下來,先“含”在嘴里,然后再細細“嚼”,慢慢“咀”,對它的音、形、義進行一番玩味,最后把它“咽”到肚子里消化。“咬文嚼字”是學好語文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3.不妨一試

(1)不少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演員,常常將一些常用字的聲調讀錯,聽起來很別扭。你能將下面的詞讀準嗎?

比較 挫折 氛圍 曲折 幾乎 肖像 結婚

召開 盡管 質量 危險 教室 復習 浙江

(2)請你找出下面成語的錯別字,每個10分,你能得到100分嗎?

穿流不息 迫不急待 唇槍舌箭 黃梁美夢 再接再勵

見利望義 一愁莫展 濫芋充數 甘敗下風 通霄達旦

(3)“啟發”、“啟示”、“啟迪”是三個近義詞,它們都有指點、開導,使之有所領悟的意思,但在含義和用法上也有所區別。你能準確地將這三個詞填在下面的括號里嗎?

A. 歷史,不僅僅記載著過去,還給現在和將來以深刻的( )。

B. 這部動畫片,通過生動的動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說明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給我們很多的( )。

C. 我們老師講課時,非常善于( )大家積極思考問題。

4.辨字析詞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寫兩個詞,一個是“冒險”,另一個是“籃球”。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把“冒”上頭寫成“曰”,把“籃”寫成“藍”。我告訴他們:“‘冒’字上頭不是‘曰’,寫時要注意兩橫左右都不靠。”為了避免學生以后再把“籃球”寫成“藍球”,我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我說:“籃球運動始于美國。1891年,有個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教師,見到學生由于怕冷,在冬天不敢到戶外活動,就想出一個有趣的游戲。他弄來兩個盛梨用的竹籃子,把它們分別釘在學校體育館二樓走廊兩邊的護欄上,讓學生把球往籃里投。就這樣,隨著籃球運動傳入我國,‘籃球’一詞的意譯也就進入了漢語,沿用至今。”用“尋根溯源法”追尋字義形成的淵源,搞清字形的來歷,以加深學生對字形、字義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5.向你挑戰

“向你挑戰”這種形式,輕松活潑,生動有趣,但難易要適度,否則事與愿違。為了讓學生樂于接受“挑戰”,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每個5分,看誰得分多。

()然于心 ()然不同 ()然大波 ()然成風

()然無恙 ()然心動 ()然悔悟 ()然一新

()然無味 ()然大怒 ()然而生 ()然不顧

()然紙上 ()然有序 ()然正氣 ()然如故

()然開朗 ()然大物 ()然起敬 ()然大悟

6.語文門診

(1)標點改錯。

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條路誰能走通”雖然有疑問詞,但它是“不知道”的賓語,整個句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陳述句,故不能用問號。

(2)修改病句。

這時時間是晚上8時30分。

這句話疊床架屋,語意重復。“這時”中的“時”,即“時候”,指時間的某一點,因此,其后的“時間”一詞應該去掉。

7.向我開炮

這一環節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文本,進行自我求“疵”。他們有的“即”、“既”錯用,有的“帶”、“戴”不分,有的“連”、“聯”誤寫,有的“二”、“兩”相代。學生“咬”得有聲有色,“嚼‘得有滋有味。在”引火燒身“中,最有趣的是,一個學生說在他的作文本有一句話:“我哥哥去年上大學,享年16歲。”學生哈哈大笑。“享年‘是敬辭,稱死去的人活的歲數,多指老人而言。學生說:“‘享年’用得極不恰當,這句話應該為‘我哥哥去年上大學,年僅16歲。’”

8.壓軸大戲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下課前,我又讓學生做這樣4道題:

(1)成語人物。

漢語中的不少成語都和歷史上的人有關,如”鐵杵成針“這個成語講的就是李白的事兒。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個老太婆,正在磨一根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很受感動,回來就發憤讀書,終于取得很大的成就。我讓學生說出下列成語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 三顧茅廬

負荊請罪 高山流水 煮豆燃萁 初出茅廬

(2)古詩積累。

古詩中有很多比喻,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詩人用”珍珠“比喻綠草上滴滴露水,寫出了露珠的圓潤,用”弓“來比喻鑲嵌在深藍色的天幕上的一彎新月,給讀者以美的感受。我讓學生寫出下列古詩的比喻字。

①洞庭春盡水如( ) (唐?柳宗元)

②清歌一曲月如( )(唐?高適)

③子規聲里雨如( )(宋?翁卷)

④燕山雪花大如( ) (唐?李白)

⑤天街小雨潤如( ) (唐?韓愈)

⑥中原北望氣如( ) (宋?陸游)

⑦官倉老鼠大如( ) (唐?曹鄴)

⑧鴨頭春水濃如( ) (宋?蘇軾)

⑨高城望斷塵如( ) (宋?秦觀)

⑩春來江水綠如( ) (唐?白居易)

(3)廣告指謬

當今,在市場經濟大潮里,廣告宣傳花樣繁多,鋪天蓋地。廣告用語中,盛行“成語新編”,有時“編”得讓你目瞪口呆。指出下列廣告用語的錯誤。

①天嘗地酒 (燒酒坊廣告語)

②有杯無患 (磁化杯廣告語)

③咳不容緩 (止咳藥廣告語)

④一明驚人 (眼鏡店廣告語)

⑤鱉來無恙 (保健品廣告語)

⑥雞不可失 (燒雞店廣告語)

⑦飲以為榮 (飲品攤廣告語)

⑧腸治久安 (腸胃藥廣告語)

(4)春聯整理

春節將至,工會的小李請人寫了不少春聯,一時匆忙,把上下聯全搞亂了,請你幫小李把上下聯整理在一起。

東風化雨山山翠 向陽花木早逢春

萬里山河添異彩 政策歸心處處春

勤儉人家先致富 桃李杏春風一家

爆竹聲聲辭舊歲 喜臨門第門生輝

松竹梅歲寒三友 梅花朵朵迎新春

春夏秋冬春為首 人壽年豐福無邊

春到人間人增壽 千年歷史寫新篇

山青水綠春常在 梅桃李杏梅為先

后記:

這是一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且富有挑戰性。教者通過字、詞、句、篇和語、修、邏、文的巧妙設計,引導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咬文嚼字,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語言文字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語言文字學家早就指出:漢語自成體系,字詞句篇有章可循,假如不按照規范和標準使用字詞,不遵循遣詞造句規律,恣意妄為,犯規破律,就會踐踏漢字嚴密、統一的科學體系,從而失掉漢語在世界語言大體系中的地位。

或許有人說,這節課過寬、過廣、過深,遠遠地超越了課堂語文教學的界墻。是的,這節課不拘泥于課本,有效地利用了課程資源,尤其是社會語文混亂現象的引入,更使得這節課充滿了時代氣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务川| 辽阳市| 清镇市| 三门峡市| 抚州市| 龙陵县| 额敏县| 增城市| 元朗区| 宜阳县| 治多县| 当涂县| 鲜城| 彰武县| 库尔勒市| 临城县| 汽车| 沙湾县| 旺苍县| 隆安县| 墨玉县| 鹿泉市| 阿合奇县| 万州区| 禹州市| 固安县| 万源市| 竹山县| 临漳县| 宁强县| 县级市| 锡林郭勒盟| 鲁山县| 门源| 江口县| 尤溪县| 巴林右旗| 庆城县| 威海市|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