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7: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色的魚鉤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金色的魚鉤》課文講的是一位四十歲的老班長無微不至地照顧好三個病號走出一望無際的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動的是他千方百計地給三位病號吃上鮮美的魚湯,自己卻不吃。病號的身體一天天地好起來,老班長的身體卻一天天瘦下去。當我讀到老班長在吃剩下的魚骨頭和草根時,我的眼淚便簌簌地掉下來。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戰友,多好的長者啊!
老班長處處為別人著想,處處為別人著急!為了讓病號增加營養,白天,老班長找魚餌,釣魚:晚上,眼睛不好使,還用手摸野菜。釣到了魚,就釣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邊。
老班長,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你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你對工作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學習。
老班長,你是我前進的豐碑。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品讀;感悟;情感
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實踐機會,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情感活動和思維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激發思考、獲取感悟,同時以情感的升華啟迪思想,培養審美樂趣,實現小學閱讀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確立“讀”與“悟”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在品讀中提高感悟。
一、“讀”為主,“悟”為輔
“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精髓,也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用對課文的硬性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要運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讀”的興趣,使學生“讀”得得體、具體,在品讀中培養語感,激感體驗與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指名讀、舉手讀、配樂讀、朗讀比賽等形式促進學生閱讀,鍛煉學生閱讀能力。通過以“讀”為主,以“悟”為輔來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了解字義,領悟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深化理解課文字里行間的蘊涵,豐富學生想象能力,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同時,多“讀”還可以促進學生將佳詞妙語、優美詩文熟記下來,體會到遣詞用語的妙處,為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積累素材,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讀”中有“悟”,“悟”中促“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進而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有所感悟,提升自己的情感。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不僅要重視“讀”的過程,還應重視“讀”中“悟”的喚醒,更要重視“悟”后的再次“讀”。如筆者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誦讀課文,學生是很難讀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的。所以,筆者在學生讀之前向學生展示的圖片、文字或視頻資料,讓學生體會到的千難萬險、可歌可泣,從而使學生帶著對戰士崇敬的情感反復多次讀這篇文章。如此教學,學生既會讀得一次比一次更加投入感情,又會悟得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而學生每一次的悟不僅會為下一次的讀奠定情感基礎,又會激發學生要想深入學習的欲望。
三、以“悟”為主,以“讀”為輔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情感產生的過程,用“悟”出來的情感進行朗讀,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讀”出感情。倘若學生對語言材料未能做到充分感悟和理解,就不會在“讀”中融入情感,也就難以掌握重讀、輕讀、停頓、抑揚頓挫、語氣等朗讀技巧。所以,教師應當運用創設情景這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展開想象,感悟課文所描繪的人物、美景、故事情節。如筆者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盡管作者將桂林山水描寫得多么美好,學生也較難體會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針對這一教學現狀,筆者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教學情景。首先向學生展示漓江兩岸的秀麗風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桂林山以及清澈見底的漓江水。而后,讓學生帶著對影像資料的情感體驗,感悟課文所體現的意境之美。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再次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連“讀”帶“悟”,升華情感
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通過讓學生充分朗讀,使學生能夠在讀中獲取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進而以“讀”帶“悟”,升華情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靈活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使其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語言的巧妙運用、語境的美妙描述、思想的深邃表達以及見解的獨到闡述。如教師可以利用開展讀書會、朗誦會或寫讀后感等形式,在充分發掘學生智慧潛能的同時展示學生個性特長。如筆者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掌握閱讀中的重點,引導學生對描述西沙群島風光和物產的段落和語句反復進行多樣化的“讀”,而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進而使學生領會、感悟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情之情,并產生情感的共鳴。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用反復的“讀”獲取了深刻的“悟”,并用“悟”激發了情感的升華,與課文主旨產生了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鳴。
總之,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情感,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江曉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讀目悟過程中問題設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