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9: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傾聽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秋天的豐收過后一切都如此靜,風涼了,吹拂著瘦弱的葉子。聽——是枯葉墜落,清晰可鑒。刷刷的樹葉在風中搖擺不定,最終一片片落入土地。
冬是靜的,連麻雀都暫停了它們的會議,聽:是水結成冰,是雪落下地,厚厚一層雪踩上去是吱吱的笑聲。我會來到河邊,砸碎冰,將冰扔向另一河邊,聽:是刷刷的冰的摩擦,越來越遠!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如今再去傾聽,麻雀的歌唱并不吵嚷,田間只有青蛙零零落落地獨唱,蟬聲并不像以前那般嘹亮,冰雪天也越來越少……
是什么阻止了我傾聽美妙大自然,阻止了大自然美妙的音樂?是你,是我,是他。人類一天天進步,一天天發展,卻忘卻了保護人類的家園。你想聽嗎?美麗的歌唱?樹葉的鼓掌?
一切等待著,需要等待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傾聽可以回來,明天的大自然的音樂將更加美妙!你說呢?
當清脆的竹子在林間悄悄拔節,當晶瑩的露珠在水面悄然滑落……許多聲音在匆匆的歲月里,被我們忽略了。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用明凈清澈的心靈聆聽,才能被那些聲響感動。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墒沁@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我喜歡聆聽蜂兒嗡嗡飛舞的聲音,每當聽到這種聲音時,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金色的小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的身影,這些可愛的小生靈生命是那樣短暫,但它們一生辛辛苦苦為人們釀造甘甜的蜜糖。它們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令我折服。
我喜歡靜聽晶瑩的雪花飄飄悠悠下落的聲音,每當聽到這種聲音時,我仿佛看到那滿天的雪花紛紛揚揚,如蘆花、白梅,似柳絮,像鴨毛、鴨絨,又宛如那美麗的銀蝶翩翩起舞,舞姿飄逸。
我喜歡傾聽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的聲音,每當聽到這種聲音時,我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溪水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谷流下來,時而急,時而緩。它一邊奔流一邊玩耍。一會兒拍拍岸邊五顏六色的卵石,一會兒又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腦袋來的小草,一會兒讓那飄浮的樹葉打個轉,一會兒又撓撓那些追趕它的小蝌蚪的癢癢。
人類擁有大腦和耳朵,大腦用來思考,耳朵用來傾聽。獨自思考而不吸納意見,我們容易偏執;一味聽取而不加以思考,我們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于思考著傾聽的,為了讓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干涸,我們應該在思考中聆聽來自別處的聲音。
群山威武卻依然聆聽小溪的丁冬之響;垂柳輕柔卻依然傾聽風的細語,起舞風中,更增風致;人是自然的主宰,學會傾聽將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齊王聽取了鄒忌的意見,才會出現“門庭若市”的進諫之風;趙太后采納了觸龍的提議,才使趙國免去了一場戰爭的威脅。傾聽是人類無聲的語言,學會傾聽,干戈化為玉帛,勁敵化為至友,我們傾聽的是良言善語,我們吸取的是真誠給予。
思考著傾聽,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聲。
俞伯牙與鐘子期以樂會友,鑄就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情。傾聽于交友、于生活、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楚懷王若能思考著傾聽,屈原不會懷著無可奈何的憤恨自投汨羅;失敗者若能學會傾聽,不會承受再次失敗的苦痛;悲哀者若能在靜靜的思考中傾聽別人的勸導,快樂的陽光終會灑滿他的發際眉梢;迷失于思維的巷道,他人的善勸如同路標,學會傾聽,我們很快就能找到出口;留戀與徘徊中,我們駐足于目標周圍的野花香草,傾聽別人的話語,思考著自己的目標,我們才能放下次要的東西,直奔成功。思考給了我們傾聽的基石,傾聽賦予思考靈動的色彩,思考著傾聽是我們造就自我的良言。
任何不假思索的傾聽同任何不理傾聽的思考一樣有害,趨利避害,方是我們升華自我的方法。亞里士多德傾聽了,縝密地思考之后,發出了“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思考了,傾聽了,反復地求索之后高喊:“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思考讓傾聽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前人尚懂思考與傾聽的結合,我們更該讓思考的光芒照亮傾聽走來的道路,讓傾聽的余音澆醒思考的迷茫。
思考著傾聽——這是我們前進的路燈,奮進的動力,成功的良伴。
耳邊傳來風鈴地滴答聲,透過窗口,望著窗外細雨纏綿,傾聽風雨交雜的聲音。漂來一縷柔風,吹拂的聲響一點一點漫過心頭。我靜靜地站在窗前,傾聽著這份蕩漾著舒適輕緩節奏的曲子。
雨,和細膩的柔風相交,彈奏地曲子劃過耳畔。時而舒緩、時而輕柔、時而洶涌;像一首高亢卻夾雜細膩情感的交響樂,又似窗外那座起起伏伏的山脈。“滴滴答答滴答滴滴答……”不停地敲打著窗子,一首柔和舒緩的輕音樂交織一起,像是施展了魔法般停駐在我的腦海。我靜靜地傾聽著,傾聽雨的嘀嗒聲響,聽雨給的愜意……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它不似風吹葉落般靜美,沒有湖面微波般輕柔,可卻有它自己獨特的特點。
望,窗外細雨纏綿般輕柔,視線定格在窗外:雨啊,你總是在靜謐之中給我最美的傾聽。雨啊,我疑惑你為什么總是默默無聞?嘀嘀嗒嗒的聲響一次次在我耳畔傳來,回應我的是你那輕柔的聲音,我靜靜站在窗前望著窗外不再出聲,靜靜傾聽著你對我的回答。聽細雨落入積水中,彈奏的悅耳琴聲。風在耳邊呼呼作響,吹的葉子搖搖欲墜,雨一直在跟著旋律跳動,是那般美好。
雨似乎太過熟悉這種節奏,漸漸,雨停止了演奏。風也漸漸停止,天晴了,雨停了。
緩緩地,一縷縷陽光透過窗子映入,周圍仿佛萬籟俱寂般沉靜,夾雜著陣陣暖意。
傾聽雨的聲音,品味雨的味道。
初三:淡雅清零
我喜歡獨處,我獨愛于春暖花開的時候,尋得一個好去處,靜靜的傾聽,傾聽花開的聲音。
在紛繁多變的紅塵中,在世俗的枷鎖中,我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尋瞬間的永恒,甩掉所有的思緒,讓大自然的美麗,來化解自己心靈的疲憊,從中得到那瞬間的快樂。
曇花是生命短暫的代表,她的輝煌只是匆匆一瞬,但是她卻在關鍵的時候開花。她告訴我生命的輝煌,雖然只是一瞬,但是卻很真實。畢竟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將化做塵埃隨風而去,短暫的真實如同流星匆匆而過,卻又在旅途中刻下一道道輕輕的痕跡,隨即掩埋在時間的洪流中。每一個生命,都渴盼哪怕只是瞬間的注目。于是我知道了,生命不在乎有多長,而在乎有意義,碌碌無為的百年,還不如輝煌的一瞬,因為這瞬間的快樂,可以影響一個人整整的一生。
在烈日下,太陽花獨自一個在熾熱的盛開,她似火一般地燃燒,燃燒著她心中的激情,從不因為這惡毒的環境而抱怨、氣餒,而是越照越烈,她用花瓣的水滴,給這個難熬的午后帶來幾許清涼。她不在乎有多少人為她駐足,她只是在獨自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開放而快樂。
荷花,她“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香遠益清”,她用她那粉嫩的純潔的花瓣,告訴人們她有一顆不隨波逐流的心,她有一副高潔傲岸的情操。她告訴人們君子就該這樣,在距離中保持著美麗,在美麗中傳遞著快樂。
花開有情,花落亦有情,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正如傾聽生命的永恒。
人生是美麗的花朵,蕩漾視線上的美麗亦是傾聽的美麗,綻放美麗有時無須太多言語的修飾。花開,無語;花落,無語。那份炫目的美麗,從未有誰忽略過,那份悲壯的快樂,從未被人遺忘過。
花開無語,不變的邏輯,而內中真正的美麗卻鮮為人知。當我們注視街頭的櫥窗,我們看到的是麻木、蒼白與殘酷的臉,在金錢與權力的角逐中,我們失去了佇立傾聽的美麗,也在迷亂中放棄了自己內心的一片凈土,實際上是放棄了追求快樂的幸福。
學會傾聽,在花開花落之聲中得到快樂!
不是左耳進右耳出,學會傾聽是最具價值的。
千千世界,若你善于傾聽那讓你感動,讓你思考,讓你回味的哲理故事,你會變得成熟;若你善于傾聽大自然和諧動聽的演奏,你會變得積極,活躍;若你善于傾聽那奇思妙想的童話,你就會像白雪公主一樣美麗,善良。
真正的價值不在于說太多。若說了,卻不做,有何意義?那么,就讓我們去傾聽吧!靜下心來,去傾聽世界。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傾聽,而不是一昧地說。
曾經有一個小國來到中國,進貢了三個小金人,皇帝高興得不得了。可是這個小國不厚道,還出了一道題:這三個小金人當中,那一個最有價值?
皇帝趕緊請來珠寶匠幫忙,可是不管是稱重量,還是看做工,無不相同之處。泱泱大國,連這么道小題都不懂,豈不是丟盡了臉面?
一位老大臣說他有辦法,只見他拿著三根稻草,把一根塞進第一個金人的耳朵中,可是眨眼工夫又從另一個耳朵中溜了出來;對第二個小金人做了同樣的試驗之后,更離譜的是那根稻草竟從金人的肚子里掉了出來;把稻草塞進第三個金人的耳朵中,稻草直接掉到金人肚子里去了。老大臣高興地說:“第三個金人最具價值!”使者默默無語,回答正確。
是的,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是要善于傾聽。傾聽,是知識的吸收;傾聽,是性情的陶冶;傾聽,是思想的促動。善于傾聽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幾天前,正月初一。
當迫不及待的鞭炮聲響起時,家里來了一位新客人,他們說那是我17歲的表哥。我們進門是要換鞋的,當他穿著一雙滿是泥草的運動鞋踩進客廳時,我手忙腳亂地放下手中的東西,幾個箭步上前攔住了他,直到看著他換掉那雙刺眼的鞋為止。這才看清他的面貌:黑碳似的臉、擰作一團的五官、渾濁的眼和干涸的唇,這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面目。
無趣的人。我下了結論,于是坐在一邊掏出手機,總能感覺到他時不時盯在我手機上的那種目光,算得上是渴望吧,我便教他把玩。沒電時他一副慌亂無措的樣子,我拿回充電倒還費了一番氣力,因為他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所以眼里彌漫不服氣的硝煙,嘴里謾罵著一些土話,干裂的唇一張一合,發出的聲音竟含糊不清,沙啞模糊,我少有幾個聽的懂的句子,卻也惱怒了,想著怎么駁回一句。
幸好這時父親喚我們貼對聯和“福”字,我興沖沖地粘上固體膠擺位置,卻只見他束手束腳地站在一邊,這時才發現的:原來他比我矮了一截。一般男生十四五就一米七了吧?他怎么也不肯站我近處幫忙扶著,不發一言,我卻也明白了。
我們幫忙去買蔬果,菜市場琳瑯滿目的東西,他操練著不清的溫州話,往往三兩下砍了價,老練嫻熟的樣子,終是讓我信了他的年齡。
老練嫻熟是無用的,哪怕成熟的人也熬不過那樣的傷痛,所以我只能這樣描述:有些東西是死鉤著他的。一輩子。
午夜。他爭著點火,鞭炮噼里啪啦響,滿是快意的眼神讓我有些寒意。他站我右側。那光紅得耀人眼,鮮艷欲滴。零點鐘聲響起,我在恍惚的喜悅瞬間,右邊卻傳來清晰的字眼——
“血!”
我驚愕的轉過去——渾濁的目光迷離,那雙眼睛明明對著鞭炮,望見的似乎是更久更久的從前,是驚恐,是撕心,是窮途末路的無能為力。
幾日后,母親告訴我一些事,“……自那后,他三年級便輟學在家帶有病的父親。人家周圍的親戚都不管了,倒也就你爸,啥好處都不圖,專挑人家不要的東西拿來養,當我們家是做慈善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成長中,我學會了傾聽 琴子
在歷史的年輪里,在自然的懷抱里,在漫漫的生活中,靜靜地停下來,去傾聽這無處不在的聲音……
歷史之音
當英國人把鴉片運到中國大地上,期望中國人民的精神萎靡時,鴉片的確蠶食了中國人民的軀體,但,這絕不能蠶食中國人民的心。面對著這一派腐敗蕭條的情景,我聽到了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怒吼,那是正義的怒吼,他將一袋袋罪惡的根源銷毀于池中,雷厲風行,多么暢快!那一刻,中國人民的身后刻了四個字——炎黃子孫。當30萬南京同胞被日軍瘋狂屠殺時,我聽見了日軍張狂的笑聲,夾雜這“殺光,燒光,搶光”,心里抽搐了一下,而這時,我又聽到了,中國覺醒時,如一頭亞洲雄獅般怒吼,令整個世界為之顫抖。我真自豪,為中國的覺醒自豪!
自然之音
深秋的傍晚,西下的夕陽染紅了流云,我聽見一聲長鳴,幾只大雁正呼朋結友地向南飛去;遙遠的天際,清澈的秋水淺吻著天邊的余暉,交融為唯美的一線,我聽見潺潺的流水聲,訴說這山谷的寧靜與安謐,旋轉而下的落葉發出的沙沙聲,講述這原始森林的古老與神秘;我聽見飛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繪著群山的美麗與挺拔;更聽見那高山流水的樂音,倍感知音無限的愜意,黃昏中,聽漁舟唱晚,享受這滿載而歸的喜悅。我所聽到的自然之音,真美!
愛之音
暖春的到來也讓我患上了感冒,上課時腦袋沉甸甸的,身上忽冷忽熱,說不出的難受,懶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你怎么了?”同桌細心地發現了,摸了摸我的額頭,“呀,你發燒了……”“沒關系的”,我答道。“怎么會沒關系,走,我幫你請假去,病了就得去看病呀。“同桌拿來了請假條,得到老師批準后,我整理好書包就走,”要不要我送你回家?”同桌拉著我問道。“你沒事吧!”又一個同學親切地問道?!皼]事?!蔽液唵蔚卮鹆艘痪洹R还膳饔可闲念^,“回家好好休息,多喝水啊……”同桌又“嘮叨”道?!爸懒?。”哦,我聽見了愛的話語,一句一句,暖我心窩。被人關心著,感覺真好。
成長中,我學會了傾聽,傾聽歷史上不可抹去的崛起之音;傾聽大自然令人沉醉的音符;傾聽生活中暖暖的愛的樂章……
關鍵詞:詩韻;詩格;詩心;詩意;詩情
一、賞析作品,感悟詩韻
真正讓兒童學會寫詩,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學會用分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學會選擇用“詩”這種表達方式傳遞詩韻。而大量的賞讀是兒童感受、領悟詩的神韻的最佳方法。
1.課內賞讀
兒童詩的讀者是教室里的學生,內容簡短淺顯的詩歌很容易讓學生讀懂,因為它耐人尋味,細細咀嚼就能發現其中蘊涵著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它也像一個朋友,帶著所有的關乎生命的故事情節走進兒童的生活。小學語文教材內兒童詩的內容多是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如,蘇教版第七冊的《老師您好》《秋天》《桂花雨》等。蘇教版第七冊的第一課《老師,您好》就是寫給教師的一首贊歌,詩寫得大氣磅礴中見溫婉柔情??墒沁@真的只是要學生背會的一首詩嗎?我想,更多的是應該讓學生能把詩歌和現實生活中的老師形象對應起來?!袄蠋?,您好!”是詩歌的詩眼,也是詩中反復吟唱的句子。圍繞關鍵詞崇高、美好來閱讀,重點落實到誦讀上。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其中的精妙呢?我是否可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詩歌內容相匹配的材料,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呢?于是,我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后,讓學生學會聯想,學會聯系生活,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對詩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課外精讀
閱讀優秀的兒童詩歌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泛性思維和深入性思維,弘揚人性中至真、至純、至美的品質。一是趣味性。針對中年級學生的兒童詩引導方面,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占重要位置,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于是我引導學生學習陳木城的童詩作品《葉子的眼睛》;聽詩應盡量做到“寓教于樂”,注意童詩的趣味性,使學生能興趣盎然地被童詩吸引。給中年級兒童聽的詩如雪野的《會撓癢癢的雨點》,充滿生活情趣。二是針對性。童詩,有的是歌頌性的,有的是諷刺性的,這些對兒童都是有益的,都能啟導兒童的思想。童詩內容的選擇就應針對學生的教育目的。如教育孩子尊重長輩,可選擇杜虹的《我只能是一個小孩子嗎》等相應的童詩。三是知識性。所選的童詩要能給孩子以知識的啟迪,情感的陶冶,讓他們接受規范的語言訓練。如張國南的《春天是這樣來的》。總之,所選的童詩,讀起來要朗朗上口,要有利于激發學生聽的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二、用好教材,領略詩格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模仿優秀的作品不僅可以增加兒童的語言積累,感悟兒童詩的語言美、圖像美、建筑美、意境美,還能在閱讀中獲得表情達意的方式、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文化修養。中年級的兒童詩兒童早就熟悉了,兒童平時也會無意識地模仿,兒童具有質樸的模仿能力,教師稍加指點,兒童就會迸發出無比驚人的創造力和濃厚的模仿興趣。模仿指導不僅要注意方法,還要注意構思的指導。學完《槐鄉五月》后,抓住槐花的多、美、香和孩子的樂的特點,孩子們紛紛仿照二年級的水鄉歌進行了仿寫:如,走進槐鄉,槐花開了,我聞到了醉人的清香。走進槐鄉……走進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雖然孩子們的小詩還很稚嫩,雖然孩子們的創意不失天真,但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槐鄉的美景更加深刻,對槐鄉的文化更加親近。
兒童模仿水平不斷提升,兒童模仿的范圍就會逐漸擴大,賞析兒童詩的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兒童創作的愿望就會更加強烈,創作就成了可能。
三、留意生活,提煉詩心
生活有著五彩的顏色,孩子會默默地選擇、描摹,用童心重新還原一個新的世界,在他們眼里,生活就是一首詩。如讓孩子們以《雨》為題寫詩,一些學生可能只描寫雨景,就會顯得很平淡,教師應引導孩子把“雨”同你們自己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詩句便充滿了活力。如一個孩子這樣寫道:小雨點兒,是個文靜的小姑娘。它輕輕地走,甜甜地笑……它走進草地,把草變得像絲綢般的綠;它走過桃園,把粉紅的云霞向桃樹撒去。又一個孩子寫道:下雨啦,下雨啦!雨點是一個個頑皮的孩子。落在熱鬧的池塘里,和可愛的小魚玩耍;落在寂靜的屋頂上,和兇猛的烏云說悄悄話;落在香氣撲鼻的花朵里,和漂亮的花妹妹跳舞。哇,小小的游樂園里,藏著大大的快樂!
如讓孩子們以季節特點寫詩,孩子們抓住了春天的色彩,詩句充滿生機。如一個孩子寫道:春風吹,桃花笑。蜜蜂飛,花兒鬧。清早鳥樹鳴,萬花爭春俏。要知春天多熱鬧?一夜桃花紛飛落,平明又是紅如潮。又一個孩子寫道:遠看它是掛在天邊的錦緞,近看它是人們笑臉上的一抹紅霞。它是春風拂過紛紛落下的紅雨,它是人們收獲的希望。它是春天的精靈――桃花。我喜歡它。
詩是不可教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詩心;詩是必須教的,沒有詩意潤澤過的童年是不圓滿的。
四、學會想象,感受詩意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痹姼枰絮r明的形象,因此,想象力培養尤為重要。如學校放飛童年的夢想創美節中開展的“美麗夢想”童詩比賽中,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放飛夢想,創作了一組有關夢想的童詩作品。如一個孩子在作品中這樣寫道:我想當一名教師,像春蠶一樣默默地付出,燈下默默耕耘,為祖國培育更多的人才。我想當一名醫生,讓我高超的醫術,救活千千萬萬的人,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我想當一名警察,把壞人都抓起來,讓社會安定,使人們可以安心地生活。又一個孩子寫道:你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是做一名老師!教他們美術,讓他們拿起畫筆,和我一起去勾勒美麗山河;教他們體育,讓他們有強健的體魄,迎接每一次喝彩的歡呼;教他們人生道理,讓他們成才成功,更好回報我們的祖國媽媽。
兒童詩充滿想象,有著天然的美,質樸的語言中能充分感受到學生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向往。
五、巧用修辭,煥發詩情
俗話說:“三分姿色,七分打扮?!蔽恼赂侨绱?!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格式,會使你的作文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在兒童詩中最為常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和擬人。如學生創作的詩《甜蜜的夢》中,一個孩子在作品中這樣寫道:太陽漸漸西沉,深夜到了,青蛙睡了,夢見一條小溪,在心靈流動。螢火蟲睡了,夢見一顆星星,在心中閃耀。夢想睡了,等待我們去實現。我們睡了,做了一個甜蜜的夢。又一個孩子寫道:夢,就像一張張美麗的邀請函。春天,夢請你在草地上跳舞;夏天,夢請你在大樹下吃冰淇淋。秋天,夢請你在果園里摘水果;冬天呢?夢請你在雪地里堆雪人。夢,就像影子,無處不在。
一、以畫激趣,營造多彩的情境
蘇霍姆斯基說“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最令人驚訝、詫異和神奇的過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興趣?!毙W生學習積極性主要來源于興趣,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趣”激情,課堂的每個環節都要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興趣盎然。
在我們的語文書中有很多課文,特別是一些詩歌,語言比較晦澀,如果能在教學中巧妙運用美麗的圖畫,表現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到“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將抽象凝練的語言化為一幅幅可作用于視覺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詠華山》一文中,寇準的詩《登華山》時,讓學生看古代畫家描畫的華山景象:巍巍華山,聳入云霄,站在山頂一輪紅日就好像在自己的頭頂上一樣……這樣給予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此時再問“舉頭紅日近”的意思,學生就能很快領悟詩中華山的高大雄偉意境,也更能使學生領略古詩的美。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在語文課上如果教師能巧妙地將圖畫引入課堂,不僅能將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激發出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多學科間的互相滲透”。
二、以畫助記,展現形象的文字
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關鍵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二年級要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寫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然而這一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圖畫,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畫面,使漢字與事物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
例如,教“目”字時,很多孩子都會和“日”混淆。在教學中教師用彩色粉筆板畫一個眼睛,引起學生興趣后,再演示圖畫眼睛是如何演變成漢字“目”的,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中間的兩橫其實是由眼睛的眼球演變而來的。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字本于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畫?!睂W生只要一聯系圖畫與漢字,就能清晰地記住目這個生字了。
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或者部首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如“渴”很多孩子都會和“喝”混淆。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通過繪畫的方式區分這兩個字。老師首先在天空中再畫一個太陽,下面畫一個人,這個人被圍墻圍住了,這時告訴孩子,烈日炎炎,這個人滿頭大汗,口干舌燥,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孩子們都說水。此時,老師在外面畫了一條河,說:“口渴需要水,渴字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字口在旁?!贝藭r孩子很容易就把“渴”和“喝”區分開了。
“看圖會意識字”是一種圖畫與韻文相結合的新型識字形式,重點是“看圖”和“會意”。教師讓學生看圖思考,把生字符號、圖象、聲音、意義整和在一起,以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鞏固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自動化”水平服務的。從而達到由識字向閱讀的過渡,并通過閱讀鞏固識字的成果。
三、以畫促寫,啟發寫話的靈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兒童聲處于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欲強既有豐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時期?!缎抡n程標準》也對低年級的作文明確提出:“對于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寫話,往往表達得太簡單或錯亂無序,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繪畫幫助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說,啟發學生的靈感,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寫話能力。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由于他們能力有限,往往沒有條理。此時教師如果能巧妙的運用繪圖,就能讓學生懂得怎么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練習8“說說寫寫”中要求孩子寫一寫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果讓孩子天馬行空地寫,很容易寫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如果利用繪畫,讓孩子們先把自己想象的未來的交通工具的樣子畫下來,在通過介紹自己所畫的交通工具的顏色,外形、構造、用途、特點等把話說清楚,此時再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得到較好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