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

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

時間:2023-05-30 09:49: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

第1篇

重癥監護室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場所,具有病人病情變化快、突發事件多、先進醫療儀器集中、護理工作強度大的特點。重癥監護室護士是護士中的特殊群體,有較多的機會遭致感染,從而危害其身心健康。如護士缺乏自我防護意識,還可能成為醫院的傳染源和傳播媒介,給患者帶來院內感染的潛在危險。所以護士的自我防護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襲,同時也可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讓危重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護理。現將防護對策總結如下。

1 職業危險因素

1.1心理因素 重癥監護室病人病種多,病情復雜且變化快,長期處于危重病的包圍中,護士每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隨時監測病人和各儀器的各項指標,為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身體始終處于應激狀態。面對急、危癥病人極易造成護士的身心疲憊。長期的壓力可以導致護士性格改變,情緒不穩,工作效率低,差錯事故發生率增加。

1.2生物性因素 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期接觸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等,這些潛在的感染都會產生極大的威脅。護士常在患者未明確有無潛在傳染病前即投入對患者的搶救和處置;常忽視了自身的防護,這些均使護士極易被感染疾病,不僅造成自身感染,還會成為疾病傳播的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險的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徑常見于:針刺傷;通過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膚接觸引起的感染;進行日常護理操作后手的帶菌等。

1.3化學性因素 重癥監護室需頻繁接觸各種濃度較高的消毒液,如各種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機器表面的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加上環境封閉,一些藥物和消毒劑的揮發氣體在重癥監護室通風系統和空調系統中循環,直接影響護士的健康。

1.4物理性因素 (1)放射線導致的輻射損傷。重癥監護室患者經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檢查,護士需協助拍片;護士不可避免要接觸放射線,長期過量照射會使人產生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內分泌紊亂和造血功能損害,甚至致癌。(2)噪聲。重癥監護室擁有眾多的監護搶救設備,各種儀器工作時發出的聲音如呼吸機壓縮機發出的聲音、監護儀等發出的報警聲, 加上患者的聲,噪聲可達45-80dB。

高分貝的噪聲可引起護士聽力下降、煩躁不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使工作效率顯著降低,特別是降低精確度和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3)職業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護士的職業性腰背痛大約有2/3是在搬抬患者時發生的。而術后轉科、外出檢查搬抬患者是護士的常規工作,因此,ICU護士較易發生職業性腰背痛。在搬抬過程中若協助不當,則會導致危險性增加。

2 防護對策

2.1心理因素防護 加強護士業務能力和專科知識的學習、培訓,提高護士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搶救水平, 減輕護士因新技術及知識更新造成的心理壓力,重視身體素質鍛煉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學會自我調節心理技巧,提高職業道德及個人文化素質修養,提高溝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降低心理、社會因素對護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狀態。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與休假,勞逸結合,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生物性因素防護 嚴格執行空氣消毒、物體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終末消毒、預防院內感染及消毒隔離等有關規定,是預防生物因素傷害的最有效措施。體液隔離除能阻斷血源性疾病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感染HBV、HCV、HIV外,還能阻斷化療病人體內物質所含的化療藥物原型及代謝物對護士的損害。因此,當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黏膜、破損的皮膚或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時,一定要戴手套。一旦被病人的血液或體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對手進行徹底清洗。

2.3化學性因素的防護 護士在配置、使用消毒劑時要戴上防護手套或口罩,必要時要戴眼罩;熟悉化學制劑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項;室內安裝空氣凈化裝置,揮發性的制劑要加蓋保存。護士在使用經環氧乙烷消毒滅菌的物品時,要注意生產批號、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將物品在高溫、通風、干燥的環境中放置半個月后使用,使環氧乙烷對人體的毒性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第2篇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重癥醫學科;排班模式

【中圖分類號】R1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18-02

持續質量改進(CQI),為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發展的。其中,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重癥監護病房,為危重患者以及現今設備儀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應的監護,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并將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出來。所以,強化對ICU患者實施的安全管理,提升護理質量監管。因此,本文針對持續質量改進在重癥醫學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24名護理人員,主管護師2名,護師共8名。其余人員為護士職稱,專科護士一共為6名。平均工齡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為10人。所以,護理人員的年輕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復雜以及多樣化,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高年資護理人員對其給予強化監督,對護理進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屬更加滿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張,為兩組,2名專科護士擔任護理組長,護士長以及護理組長,需要做好相應的監控護理質量[1]。第一組人員應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護理人員對1-2名患者負責,這些患者的治療以及相應的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該護理人員負責。其中,需要精準、完善的對護理記錄進行書寫,將專科特征進行體現,組長以及專科護士需要對年資低的護士給予指導,幫助其完成相應的護理工作等,并定期學習和反思。第二組應用統一管理制度,所有護理對全部病房進行管理,組長以及專科護士實施相應的健康監獄工作等護理內容,護士負責護理工作,記錄護理過程等。持續質量改進涵蓋了危病患者護理質量、環境監管、技術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適等。結合每一項護理環節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質量控制,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控制,并確定質控點,將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進行強化。利用有組織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對搶救措施的落實有效性給予保證。護理組長和相關專科護士,針對重危患者搶救工作、重癥患者的臨時處置,需要快速、正確、果斷,及時采取相應的搶救任務。

每日需要對兩名激動護士進行安排,以便幫助兩組護士,對相應的護理工作完成。夜間護理,需要高年資的護士帶領兩名低年資護士。年資低的忽視,分別管一組,高年資護士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系統的質量監控、將參與性、監督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等職能進行了發揮,使得低年資值班護士減輕了自身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避免了有差錯產生[2]。

針對有著疑難病例的患者,需要組織全科護士對其實施每月1次的護理病例查房,責任護士匯報護理患者的床號、基本情況等,其中要包括飲食要求、護理級別等。之后,科室人員給予補充和完善,最后護士長和護理責任組長提出問題,全員進行討論,護士長最后給予相應的講評。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有耐心以及愛心、理解等,關心患者。所以,要強化護理責任心,正確處理護患關系。

2結果

兩組工作不同的小組,對于質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措施,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特征為組織性強、參與面廣的不間斷活動,護理效果質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對質量意識進行強化,堅持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監控,以便將質量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對于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護理人員不斷的學習以及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護理人員要做到技術精湛、技術操作規范、創新求實。積極主動學習更多的新技術,對新的領域進行開拓。總之,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靈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護士長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對人才和勞動力方面出現浪費情況,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所減輕,有效提升了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瑛,張艷.持續質量改進在危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5):6853-6854. 

第3篇

【關鍵詞】 護士長;日查房;護理質量

護士長是臨床護理工作的指揮者,組織者和實施者[1]。同時還擔任某些行政管理,業務管理,病房管理等。科室護理質量的高低與 護士長自身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有著密切關系。作者自擔任護士長以來,堅持每日查房,由原來的每天一次到后來的每天4~5次, 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更提高了科室的護理質量。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作者先后在神經外科,骨科,婦產科和重癥監護室擔任護士長。在神經外科7年,現任重癥監護室護士長。

2 查房的形式和內容

2.1 護士長自查

每日提前20~30min鐘到崗,上午,下午上下班之前先后對護士站,治療室,病房進行巡視。

①問候住院患者及陪護患者。了解情緒和需求。

②重點觀察和了解危重,疑難,新入院患者的診斷,護理措施,心理狀態及基礎護理情況,為晨交班收集資料,便與評價和指導。

③了解病區物品損壞情況并及時報修。

④檢查病床單元,物品擺放情況,環境衛生等。

⑤了解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并觀查病情及患者用藥的反應。

⑥邊巡視邊問候邊觀察邊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

2.2 護士長帶領護士進行質量查房 每天晨間交接班后,護士長帶領護士進行質量查房:

①詢問患者夜間休息情況,病情變化情況。

②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知識宣教,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③重點檢查危重,特殊病例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并及時評價。

④檢查基礎護理是否到位,物品擺放是否整齊。醫療垃圾處置是否合理規范。是否實行標準預防。

⑤檢查責任護士健康教育執行及患者掌握情況,同時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

2.3 隨同科主任,管床醫生查房

①聽取醫生和主任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②聽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③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治療效果,用藥效果,疾病的病理生理等,全面掌握本病區危重疑難患者診療計劃,把握護理難點。提高業務水平。

3 體會

3.1 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防范護理差錯

護士長作為一名護理工作的監督者,能夠通過日查房及時預見性地發現一些問題,防止不良事件發生。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如:一天下午剛上班,作者我習慣的走進護士站對面病房巡視,見有一位剛入院的患者較煩躁,詢問陪護人情況,陪護說:“沒事,他喝多酒摔了一跤。”作者習慣性地看了一下患者的瞳孔,患者雙側瞳孔已經散大。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CT檢查的準備。患者矢狀竇破裂。立即入手術室行開顱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當時詢問陪護:“當班護士是否來看過患者?”陪護說:“護士剛走大約10 min!”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需及時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處理,確保患者生命安全。防范護理差錯的發生。

3.2 以人為本,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理糾紛

護士長日查房,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適時給予關心和問候,指導其飲食,活動及功能鍛煉,讓患者及家屬感到備受重視,愛護,尊重,使他們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增強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

3.3 提升了自身及科室護士的業務能力

護士長日查房就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及時了解本專業的新業務,新技術,新理論,新方向。通過跟隨醫生和主任查房,也提高了自身和護士們的知識和理論水平,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更充分。

3.4 繁瑣,細微是護理工作的特點,容易被忽略和遺忘,及時的督導和檢查成為各項工作質量的保障[2]。護士長日查房,有效的督促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如:是否按時翻身,是否霧化及其效果怎樣。各種標示是否清晰正確。搶救物品,搶救藥品是否定點放置,是否處于備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3.5 提高管理水平和護理服務質量

護士長通過查房收集了很多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合理的調整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教育和人本位醫療的學習,有效協調全科護理工作,充分發揮護士長管理支持作用。增強了護理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4 小結

通過護士長日查房,能夠體現人本位醫療,層層檢查,嚴把護理質量的各個環節,對改進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確保護理安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 考 文 獻

第4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57-01

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類危重患者集中治療、監測的特殊病房,需要一批高素質及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對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密切監測和連續的治療與護理。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護理模式的轉變、醫療體制改革的全面實施以及各種新的護理技術和設施的使用,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都在不斷變化,臨床護理工作量不斷增加。現將護理工作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1 ICU病人疾病嚴重程度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ICU是危重癥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護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對護理人員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變化快,醫療干預措施多,護理工作量也相對較大。我國的護士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治療性護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識障礙或頭顱手術患者,病情變化快給予機械通氣的頻率及次數較多、吸痰、呼吸機管路護理等占據了護士大部分時間,同時,由于各種治療手段的干預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護理的工作量也會增加。隨著入住ICU時間的延長,患者的護理工作量隨其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增加。部分患者大多無法接受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又無法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較長[2],且隨著病程的延長,其病情逐漸加重,各種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療導致的醫院感染、繼發性疾病成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療護理難度較大,護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2 ICU病人意識程度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ICU工作中基礎護理工作占較大的比例,ICU病人因有各種監護儀器及導管而不能自行活動,病人床上活動大多由護士協助。同時患者自理能力差,生活護理相對較多,護理工作相對繁重。而清醒病人基礎護理工作量明顯低于昏迷病人。清醒病人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自理活動,例如刷牙,進食進水,床上活動等,有利于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復,向正常人過渡。昏迷患者的基礎工作量相對較大,必須全部由護士完成,且有的操作比如協助翻身、洗頭擦身,人工氣道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等需2人甚至以上同時操作,更占據了護理大量的時間,與國外報道[3]一致。

3 ICU病人不同轉歸方式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預后不良的患者護理工作量顯著多于預后較好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瀕死前,各種特殊治療、搶救以及與其相關的檢驗、輸液、處置等救治措施較多,其護理工作量亦相應增加,加之某些患者病情反復變化,搶救次數的增加更增加了護理工作量[4]。死亡病人的平均每天的護理工作量顯著高于好轉病人的護理工作量[5]。

4 ICU病人不同治療方案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工作技術要求也隨之提高,并不僅限于發藥輸液等基本操作。ICU患者的治療方案逐漸多樣化,護理操作項目也逐漸增多。多種新業務新技術的廣泛開展,新儀器、新設備的更新應用,如胸外科使用振動牌痰機進行肺部體療,床邊血濾機的使用,支氣管顯微鏡進行深部排痰,大多需要護士來完成具體的操作、配合操作或清潔處理,使護士工作量增加。手術患者工作量低于非手術患者,其原因可能:ICU已提前獲得手術患者必要的信息,因此有足夠時間進行準備,患者被送至ICU時,大部分病情處于穩定狀態,且ICU醫護人員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病情變化有所預防和準備,隨著患者清醒以及循環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復,出血、栓塞等各種危險因素的減少,護理工作量就會隨之減少。而非手術患者轉入ICU時病情多復雜,伴隨呼吸、循環等多系統功能方面問題,患者需要進行各種檢查以及獲得呼吸、循環等系統的支持,護士必須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隨時準備搶救患者的生命,因此伴隨的藥物、物品、儀器設備的準備和各種急救技術的實施,護士工作量必然增加。護理服務范圍的擴大,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不但要完成醫囑以內的各種治療任務,還要求護士積極開展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等。

5 ICU病人不同住院時期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的入住ICU時間段所需要的護理工作量不同。病人入住ICU當日的護理工作量與次日和最后一日相比,有顯著差異[4],這一結果與國外研究一致[6]。病人入住ICU當日大多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需要較多的監護措施,如各種監護儀、呼吸機、引流裝置的連接和觀察等,而即將離開ICU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轉需要撤去各種非必須的儀器與搶救、治療設備,還要將病人送回其所屬病房,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工作量.。

ICU的護理質量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響因素,能體現醫院的救治水平[7]。國外研究顯示,護理人力配置與護理質量及醫院效率密切相關,護理人力的配置方法大都根據護理工作量來決定,護理工作量的計算是護士人力配置的基礎[8]。護理管理者應該根據護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各班次護理人員,以保證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櫻.ICU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護理工作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26-27.

[2] 郭浩然.綜合醫院臨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合理計算的探討[J].中國醫院統計,2002,9(3):167-168.

[3] Miranda DR,deRijk A,SchaufeIi w. 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rm The Tiss-28 items-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Crit Care Med,1996,24:64-73.

[4] 蘇蘭若,沙麗.護理活動評估量表在ICU護理工作量調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9):2329-2331.

[5] 沙麗,蘇蘭若.應用護理活動評估量表對ICU護理工作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591-594.

[6] 彭剛藝.廣東省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4,4(2):15-19.

第5篇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08(2015)32-0232-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32.172

兒科是醫院的高風險科室之一,患兒病情進展變化快,患兒家長對醫護服務質量的要求高,是醫療護理糾紛相對高發的科室[1]。本研究于2012年7~12月將風險管理應用于本院兒科護理中,效果確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7~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68例患兒作為研究組,其中男89例,女79例;年齡40d~13歲,平均年齡(5.5±2.6)歲。選擇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85例,女80例;年齡42d~13歲,平均年齡(5.6±2.7)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對既往兒科病房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系統的病房風險管理和護理方案。(1)提高護理人員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護士長定期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與醫療有關的法律法規,分析國內及院外的醫療護理糾紛,從中吸取教訓,消除各種兒科病區風險因素可能引起的不安全護理行為,使護理人員從患兒入院開始即重視護理過程中的任何細節,避免護理差錯發生,(2)加強兒科病房風險管理質量控制。護士長加強對護理質量及環節質量的管理,落實重點患兒的交接班工作,對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差、散漫等現象,及時處理,獎罰分明。對醫囑用藥、節假日值班、新生兒操作及并發癥護理等重要環節進行重點管理,避免護理差錯的發生。(3)加強對科室護理人員的理論技能培訓。科室定期由科主任、護士長講解兒科危重癥及常見病的相關知識、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以使遇到急癥病例時,護理人員能做到預見性護理。定期進行小兒新肺復蘇等急救培訓,提高搶救成功率。定期派護理骨干進修,學習新技術,回院后傳授給每個護理人員,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1.3觀察指標(1)觀察對比兩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發生率及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情況。護理風險包括:管道脫落、感染、突發意見風險等。(2)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70分以上為滿意。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與統計,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的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發生率為1.79%、0.60%,低于對照組的7.27%、4.85%(P<0.05);護理滿意率為98.81%,高于對照組的89.29%(P<0.05)。見表1。

3討論

兒科重癥監護室是高風險科室,兒科急癥起病急,并發癥危重,病死率高,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強化兒科重癥監護室的風險管理工作是醫院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4]。我院兒科于2012年7~12月對168例患兒實施了風險管理干預措施,療效確切。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已有及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及科學的分析,并系統地制定護理措施以防范和減少醫療風險帶來的危害,提高護理質量。風險管理制度將護理責任貫穿于每個環節、每個班次,每個護士都必須認真去落實,以此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使其對風險有預見性,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的風險管理措施全面嚴格地執行。同時,合理安排其作息時間,實施彈性排班制度,培養護理人員間的團結互助精神,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技術水平,以及對危險征象的識別,有預見性地評估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并在并發癥發生后積極果斷處理,改善預后和臨床結局。此外,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技巧,做好護患溝通和解釋,使家長對患兒病情有正確了解,知曉可能出現的風險,獲得家長的理解,也可以減少護患糾紛[5-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糾紛的發生率為1.79%、0.60%,低于對照組的7.27%、4.85%(P<0.05);護理滿意率為98.81%,高于對照組的89.29%(P<0.05),這與有關報道結果一致[6-8]。可見,風險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及護理糾紛的概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清.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9):185-186.

[2]劉璇,孜依丹•買買提.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2):161-162.

[3]劉妙盛.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8):104-106.

[4]張明霞.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6):97-98.

[5]王芳.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92-93.

[6]譚海玲.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防范護理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5):44,46.

[7]曾月嫦,麥海娟,馬夢玲,等.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2,18(2):38-39.

第6篇

關鍵詞:極低出生體重兒 中心靜脈導管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1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6-0103-03

極低出生體重兒由于早產以及喂養不耐受需要長期靜脈高營養,周圍中心靜脈導管(PICC)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腸外營養方式,是挽救新生兒特別是極低出生體重兒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技術之一。本研究對我院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80例極低出生體重兒家長進行了調查,發現接受PICC置管術者僅有27例,筆者對拒絕者的原因進行了初步分析,以探討影響PICC臨床推廣應用的因素,提高患兒家長對PICC在極低出生體重兒臨床應用的依從性。

1 臨床資料

1.1對象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極低出生體重兒80例,胎齡28-36w,出生體重980-1480g,其中男43例,女37例。

1.2材料與方法

1.2.1 選擇美國BD公司生產的1.9Fr規格的PICC穿刺包。穿刺靜脈首選右上肢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入鎖骨下靜脈至上腔靜脈,或下肢大隱靜脈入腹主靜脈至下腔靜脈[1],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的要求穿刺置管,置管后X攝片確定導管尖端位置,確保導管留置在相對安全的靜脈中,用透明敷貼妥善固定。詳細記錄導管批號、穿刺靜脈、置入長度、外管長度、攝片定位結果、雙側臂圍及穿刺點的情況。成功置管后應用于日常治療,加強對PICC管的維護,直至拔管。

1.2.2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設計臨床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患兒家長的基本信息(如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家庭成員)、患兒家長對PICC認知程度、拒絕置管的主要原因等。由專門調查員進行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結果

2.1 患兒及家庭人口學基線資料

調查患兒80例,其中置管者中男15例,女12例;未置管者中男28例,女25例。選擇置管者27例中,22例治愈出院,3例好轉出院,2例放棄治療,治愈者平均住院日為44.43±2.26天。拒絕置管者53例中,16例治愈出院,19例好轉出院,17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1例死亡,治愈者平均住院日為48.75±4.5天。

患兒父母年齡以20-29歲間居多,文化程度以高中、中專和大專及以上為主,家庭經濟狀況多為中等,父母職業以工人所占比重最高(見表1)。

表1 患兒家庭的一般情況(n=80)

人口學情況 n %

母親/父親年齡

20~ 64/59 80.0/73.4

30~ 13/16 16.2/20.0

40~ 3/5 3.8/6,6

母親/父親文化程度度

文盲 1/0 1.2/0

小學、初中 15/22 18.7/27.5

高中/中專 35/27 43.8/33.8

大專及以上 29/31 36.3/38.7

經濟狀況

較差 17 21.2

中等 46 57.5

較好 17 21.3

母親/父親職業

無工作 5/0 6.3/0

自由職業 21/18 26.2/22.5

工人 26/33 32.5/41.2

農民 13/12 16.215.0/

干部 15/17 18.8/21.3

2.2 家長對PICC的態度

調查家長80人,其中男性36人(占45.0%),女性44人(55.0%)。以性別分層, “擔心患兒能否忍受疼痛”與“擔心會引起感染” 在父母間有統計學差異,其他問題未見差異;擔心技術風險的占88.7%,擔心護士操作是否熟練的占78.8%,擔心患兒病情能否承受的占80.0%(見表2)

表2 患兒家長對PICC應用的態度〔n(%)〕

主要態度 男 女 合計 χ2 p

認為PICC比傳統方法有優點

是 30(46.9) 34(53.1) 64(80.0) 0.45 >0.05

否 6(37.5) 10(62.5) 16(20.0)

擔心技術的風險 0.46 >0.05

是 31(43.7) 40(56.3) 71(88.7)

否 5(55.5) 4(44.6) 9(11.3)

擔心患兒能否忍受疼痛

是 24(38.1) 39(61.9) 63(78.7) 5.71 <0.05

否 12(70.6) 5(29.4) 17(21.3)

擔心患兒的病情能否承受

是 27(42.2) 37(57.8) 64(80.0) 1.02 >0.05

否 9(56.3) 7(43.7) 16(20.0)

擔心會引起感染

是 22(36.7) 38(63.3) 60(75.0) 6.73 <0.05

否 14(70.0) 6(30.0) 20(250)

擔心影響肢體活動

是 25(46.3) 29(53.7) 54(67.5) 0.11 >0.05

否 11(42.3) 15(57.7) 26(32.5)

擔心治療費用

是 28(45.9) 33(54.1) 61(76.3) 0.08 >0.05

否 8(42.1) 11(57.9) 19(23.7)

3 討論

3.1 PICC置管的可行性:

3.1.1 PICC導管柔軟無刺激,操作簡便,易于觀察及護理,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還減輕了護理工作量。

3.2.2 PICC導管尖端位于中心靜脈,血管壁厚,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體的滲透壓及藥物濃度,因此能夠長期安全輸注高濃度的有刺激性的靜脈營養液,有效避免了藥液外滲引起的局部皮膚壞死,特別適合極低出生體重兒[2]。

3.2.3 PICC置管顯著減少了反復靜脈穿刺的次數,減少了人為的過度刺激,感染發生率與常規靜脈留置針相比無統計學差異,可安全有效地應用于極低出生體重兒維持長期通暢的靜脈通路[3]。

3.3.4 PICC置管不影響患兒的喂養及護理,卻減少了對患兒的不良刺激,因此有利于患兒的體重增長,縮短了平均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4]。

3.2 影響PICC置管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應用的原因有:

3.2.1 患兒家屬對PICC知識的缺乏 調查發現,由于文化水平低以及職業的差別,很多家屬對PICC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在未經醫務工作者介紹之前,甚至沒有通過任何渠道接觸過這個概念。

3.2.2 患兒家屬對PICC置管存在懷疑及恐懼 在簽署特殊治療同意書之前,醫務工作者會向患兒家屬介紹PICC置管的優點及可能存在的風險。調查發現80%的家屬經過介紹后雖然能夠了解該技術的優點,但是更多的卻是持有懷疑的態度。由于對此了解有限,他們不能夠完全肯定這項新技術的優點,卻更關注該技術潛在的風險,他們懷疑醫務工作者掌握這項技術的熟練程度,擔心該技術的難度會增加患兒穿刺時的疼痛,擔心長時間置管會發生堵管、脫管甚至拔管,擔心長時間置管會增加患兒感染的幾率以及影響今后患兒肢體的正常功能活動。

3.2.3 患兒疾病的嚴重程度 調查發現,20%的家長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是因為患兒病情極其危重,家長對治愈疾病缺乏信心。本組研究資料證明有18.8%的患兒因病情危重或死亡,在入院后較短時間內放棄治療。

3.2.4 經濟因素 置管的費用造成的經濟負擔對自費的低收入家庭影響較大。本研究發現,21.2%的患兒家屬經濟收入相對較低,他們認為PICC導管價格昂貴,相對于普通靜脈輸液方式來說一次性投入過高,難以接受。甚至,對于能否負擔后期的治療費用也表示懷疑。

3.2.5 社會因素 本次調查發現,在拒絕PICC置管的53個家庭中,有66%家庭為非獨生子女家庭;在孕育一胎的家庭中,有78%的父母比較年輕,不超過30歲;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對出生孩子的性別表示了失望等等,這些社會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家長對這個孩子的期望度。

PICC置管術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靜脈輸液通路,對極低出生體重兒行PICC置管術是圍產醫學發展的要求。醫務工作者應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熟練掌握PICC置管技術,針對不同家庭的不同個體、不同文化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PICC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改變患者對PICC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PICC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使用率。

參考文獻

[1] 趙敏慧,張莉,姚莉莉等.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在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臨床應用[J] .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6,9(5):328-331.

[2] 林苑清,崔其亮,陳麗萍等.早產兒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術后常見并發癥與處理[J].廣州醫藥,2002,33(6):42-43.

第7篇

【關鍵詞】 心臟驟停; 復蘇; 安全轉運;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6-0080-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猝死和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驟停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急診科如何提高院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如何注重復蘇患者的院內安全轉運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回顧分析了2010年以來,在本院急診科救治的各類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對其復蘇成功患者的院內安全轉運制定嚴密的治療和護理措施,現將體會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7例患者中男19例,女8例,年齡37~78歲,平均57.5歲。原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ACS)14例,腦卒中4例,肺部感染伴窒息3例,電擊傷1例,溺水1例,不明原因4例。其中,氣管插管23例(120帶入氣管插管12例),電擊除顫13例(三次以上除顫成功者2例,自主呼吸恢復4例,同時遵醫囑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碳酸氫鈉等搶救藥物治療,并完成心電圖、血常規、血氣分析、心肌酶譜、電解質、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指標。

1.2 方法

本組27例患者經急診搶救室復蘇,自主循環恢復后,隨即轉入ICU,由復蘇小組人員全程負責轉運任務,轉運人員由具有豐富急診搶救經驗的一名主治醫師、一名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和一名參與搶救的臨床護士組成轉運小組,全部患者均攜帶轉運的心電監護儀,上肢開通兩條或以上的靜脈通路,頭置冰帽,留置尿管,需維持血壓的攜帶輸液泵,保持轉運途中升壓藥物的準確使用,氣管插管患者攜轉運呼吸機,除顫患者攜除顫儀,備急救藥箱,根據病情內放急救藥物。

1.3 轉運前準備

1.3.1 轉運風險評估 心臟驟停患者經復蘇成功后,病情平穩,需轉運到ICU進一步治療。轉運途中隨時可能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及再次心跳呼吸驟停,顧對患者轉運或者轉運途中都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的評估,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告知家屬,與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1]。

1.3.2 轉運人員要求 負責轉運的醫護人員具有豐富的急診搶救臨床經驗,且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具備獨立工作和應急處置問題的能力。

1.3.3 轉運前的準備 轉運前測量患者生命體征,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搶救儀器的轉運準備,包括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等,檢查各管道的連接是否通暢,管道是否扭曲并妥善固定,做好標記,防止滑脫。轉運前清除患者氣道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空尿袋。轉運前由急診分診護士電話通知綠色通道電梯,告知接收科室需準備的物品,如呼吸機、監護儀、吸引器等,確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護士在轉運準備過程中,保持有條不紊、動作熟練,并實施心理護理,使患者及家屬有安全感,安靜的配合治療與護理[2]。

1.4 護理措施

1.4.1 轉運途中的護理 轉運時將推車床欄抬起,患者保持合適的,急診搶救的主治醫師和急診急救專科護士站于患者頭部兩側,負責觀察患者神志、瞳孔、面色、胸廓起伏情況,氣管插管與呼吸機連接是否完好、密切觀察心電監護的心率、節律,血壓和血氧飽和度情況,發現生命體征異常及時處理。參與搶救的臨床護士站于患者下肢一側,負責觀察各種引流管通暢在位。轉運途中突然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立即進行就地搶救,同時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協助,隨時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填寫特別護理記錄單,并做好與家屬的溝通[3]。

1.4.2 轉運后的護理 與ICU護士共同交接患者,包括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各管道是否通暢在位、患者的病情和用藥情況、患者的皮膚情況。最后雙方簽署轉運交接單。

2 結果

27例患者通過轉運前的充分風險評估,于家屬保持緊密的聯系與溝通,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轉運中嚴密的病情觀察,以及急救器械和藥物的充分準備,均安全轉運至ICU。

3 討論

急診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窗口,要以熱心、耐心、細心、真心、誠心的態度為患者提供及時、快速、有效、全程的優質服務。CPR搶救流程的管理是一個持續及反復評估及實施的過程,要求不僅是管理層要制定規范的評價標準,定期評估及不斷完善,還要求所有實施者要不斷地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反饋,以使搶救流程更加合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和新觀念不斷涌現,要求急診護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接受護理新理念,提高整體的應急能力,以求取得更好的搶救效果,而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急診護理人員加強內涵建設,加強搶救環節中的質量監控,將搶救中的各項技術操作標準化、程序化,以提高CPR成功率及患者的存活率,而位于CPR搶救流程中的院內安全轉運則是保證復蘇患者最終存活和提高生活質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中27例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和嚴密觀察護理,平安將患者轉送至ICU,故完全轉運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的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監護、觀察、治療和護理的過程,成功的轉運患者,降低患者死亡率,切實提高患者的近期存活率和遠期生活質量[4]。

參考文獻

[1]盧勇,蘇磊,秦偉毅,等.危重病人院內轉運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學,2010,25(6):457.

[2]張永斌,孫松峰.院前猝死的病因與防范[J].中國急救醫學,2011,25(8):599.

第8篇

繼續把落實***行為規范,進步全體***的服務意識和醫德醫風建設放在首位。嚴格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并加大治理力度,進一步抓好和完善內在軟指標的執行水準,如微笑服務、規范化語言、首問負責制、舒適護理等,倡導人性化的服務理念,進步病人的滿足度。以“醫院治理年”、“滿足杯”等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服務、質量、***”為目標,開展多形式的優質服務活動。今年繼續開展了“出院病人電話隨訪”活動,時間具體化,定在每周二、五;職員相對化,相對由高年資的質控組長負責隨訪任務;內容框架化,根據不同的病種、病情、個體差異做好具體的指導,使腫瘤治療達到綜合、連續、動態的過程。今年共電話隨訪157次,獲病人好評。

二、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防范護理差錯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進步護理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的保證。今年全體***參加了護理部組織的“護理安全教育”活動。根據科室存在的題目召開全體***大會兩次,指控組長會議每季度一次,在以護理安全為條件的條件下,同一操縱程序,簡化操縱流程,發現題目及時改正。今年在職員調整(兩名),新同道定科(四名)的情況下,召開了新同道的座談會。座談會上強化了***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并鑒戒了兄弟科室好的工作辦法。玄月份全院電腦工作站版本升級,全體***獻計獻策,不斷交流與總結,加強醫護溝通、協調、配合,使我科順利度過了這次系統的升級工作,無差錯事故發生。

三、注重健康教育,完善整體化護理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護理治理的重要內容。今年我們在原有的內科健康教育計劃單的基礎上又完善了腫瘤科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單,并在全科開始使用。在病區走廊新設了報架及白板報,宣傳健康知識及腫瘤病人的抗癌飲食,獲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評。我們還規定每個化療病人的健康教育時間不少于5分鐘,重點是抓好首次化療的病人,要求各項內容宣教后要有病人或家屬簽字。簽字主要是帶動***(尤其是年輕***)主動與病人溝通的意識,真正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腫瘤科收住了一大批晚期癌癥病人,基礎護理多,搶救任務重。***除了完成常規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外,還要承擔這部分病人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臨終關懷工作。今年我們協助重大搶救五例,其中一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金某,鼻咽癌,忽然鼻腔大出血800ml伴窒息,面色青紫、神志喪失,血壓下降,緊請五官科、麻醉科會診后行氣管插管、插胃管、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胸外心臟按壓等,全科10多名醫護職員搶救了三個多小時,16:50病人轉進icu,外面正下著大雨,五名***把病人安全轉運至icu。當時病房化療病人多,又有4臺參與手術,連班***、連班實習同學放棄休息時間主動一起參加了搶救中,全體***延遲一個半小時才放工。正是我們的積極搶救為病人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三天后病人轉危為安再次轉回我科。

四、進步護理職員的業務素質

通過晨會提問、組織護理查房、進行操縱演練,反復進行基礎護理知識、護理理論、護理技能的學習和練習,做到護理工作程序化、技術操縱標準化。堅持每月一次的個案查房,由年資高的***輪番主持,鼓勵年輕***參與。今年我科輪轉***周偉成功主持了一次大內科的護理查房和護理體檢演示,獲得好評。繼續堅持每周一次的業務小講座,內容貼近臨床基礎護理,新技術、新療法,新動態的護理。組織***參加科內醫生每周一次的業務學習。繼續形成***-組長—***長的三級質控的三基操縱考核制度,針對操縱中的薄弱環節,11月份起我科***放工延遲30分鐘練習三基操縱。今年我科護理質量操縱考核合格率達到100%。為了進步***的搶救應急能力,我科先后派兩名***(卞鈺、胡歡)到重癥監護病房呼吸科監護室、icu監護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院內進修任務,并寫進修體會及收獲,帶動全科***搶救能力的提升。

五、堅持***的繼續教育,進步學歷層次

積極安排***參加院內外的各項業務學習活動,鼓勵***接受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今年徐春蘭、顧哲風、朱小亞自考本科畢業。胡歡自考本科還剩最后一門,預計明年上半年畢業。李清華、邢志花完成專升本成人高考南醫大進學考試。周燕順利完成夜大大專學業。大專在讀100%。本科在讀達30%。今年順利完成了腫瘤專科省護理繼續教育班開班工作,并做好了國家級繼教班的申報預備工作。

六、加強護理科研,開展新業務、新技術

無導絲鎖骨下靜脈穿刺術截止到三月底穿刺達425例,固然這項技術在我科已相當成熟,但由于它不在***工作范圍內,自今年四月份起不再開展。今年我科60%的淺靜脈留置針用于腫瘤化療病人,改變了以往化療病人都用剛針的情況,避免了化療藥物外滲的不安全因素。picc穿刺在我科也廣泛開展起來,董人平、顧迪、徐春蘭已熟練把握。截止到11月底共穿刺59例,成功率達98%,在穿刺技術、日常維護、常見并發癥的觀察及處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并在全科開展了picc的業務講座及換藥規范的學習。通過供給室的大力支持,我們在全院率先預備了專門的picc穿刺包、picc換藥包。為了更好的方便病人,彌補我院沒有picc門診換藥這一特點,又方便***更好的安排臨床工作,我科專門定于每周二的下午安排一名***進行住院病人的換藥工作。還承擔了一些外地治療picc管帶回的常州病人的換藥工作,并幫助兄弟醫院、門診病人行picc穿刺。高雪娟、邢志花利用自己的時間義務上門為行動不便的晚期病人進行換藥、治療,家屬非常感謝。

今年我科新的hg2000體外高頻熱療機、腫瘤熱療注參與治療機投進使用,組織了相關護理職員的學習。我科***在繁忙的工作同時,協助其他兄弟科室的病人進行熱療的治療。順利完成了洛拉曲克、雙環鉑、替吉奧、螺旋藻多糖膠囊的gcp工作。迎接了市重點學科復核、gcp的檢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均排名第一)。我科今年共撰寫論文5篇,發表省級2篇,其余3篇待發表錄用。

七、榮譽

第9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10

隨著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術、判斷能力、心理素質和溝通技巧的要求與日俱增。然而高職業風險、復雜的工作環境、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及社會價值不對稱等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燒傷專業護理有著較強的專業特點,集燒傷預防、臨床護理、傷口護理、危重癥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于一體,對護士提出更高的專業要求。護理工作壓力影響著護士的心理、生理健康,與護理質量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本文通過分析導致護理壓力產生的因素,護理壓力對護理人員心理生理健康的影響,燒傷外科對護理人員的新要求及新挑戰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探討其應對措施,對控制護理風險、緩解護士壓力、提高護理質量提供依據。現綜述如下。

1護理壓力對護理人員健康的影響

1999年美國國家職業與健康研究所將工作壓力定義為,職業者能力、資源和需求不能滿足工作要求時產生的一種有害的生理心理反應[1]。工作壓力會引發被稱為“抗爭或逃逸”的機體反應,導致機體感受外部威脅、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及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應[2],包括心率、血壓、血糖增高,血管緊張性增加,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抑制等。高頻率或長期的工作壓力導致交感神經及腎上腺皮質系統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從而產生一系列急性體征并發展為慢性亞健康狀態,如情緒睡眠障礙、消化不良、頭疼、家庭關系緊張等常見的工作壓力早期癥狀。此外,有研究表明長期暴露于工作壓力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3]、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4]、焦慮與抑郁、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5]發生密

作者單位:400038重慶市中國第三軍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燒傷研究所

郝芬:女,本科,護師

切相關。工作壓力同樣會對個人健康行為產生影響,如吸煙、酗酒和體育運動減少[6]。護理行業是醫療保健行業工作壓力最大的行業。2011年美國護理協會調查研究顯示,護士普遍認為工作壓力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是影響她們健康和安全最主要的兩大因素[7]。護士所承受的工作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危險,持續高水平的壓力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導致工作倦怠及離職意向升高。

2護理職業壓力源分析

護理壓力來源于多個方面,包括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等[8]。

2.1社會因素

2.1.1社會地位及價值社會價值不對稱造成壓力,目前仍然有部分醫院和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存在重醫輕護觀念,認為護士只是醫師的助手,導致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得不到公證的社會肯定和重視,發展機會、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受限,護士收入水平和護理水平、工作業績不平衡等。這些狀況造成護士心理壓抑、自卑、失望、焦慮的情緒,直接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

2.1.2工作壓力由于醫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大部分青年護士為聘任制或合同制護士,面對醫院激烈的競爭,為適應護理事業發展的需要,每位護士都要學習新技術、新理論以面對考評、晉升等壓力[9]。

2.2職業因素

2.2.1工作環境臨床護士日常護理操作中,不可避免會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組織排泄物、醫療廢棄物及放射性物質,因此罹患各種傳播性疾病的機會相應增高。護士需要接觸不同性格的患者及其家屬,要處理各種應急情況,要面對生死離別的情感沖擊,要完成繁重的本職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使護士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加重了她們的心理負擔[10]。

2.2.2職業風險由于患者病情變化快,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要求護士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及果斷的判斷能力,能夠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積極采取施救措施,為患者贏得搶救和治療最佳時機。因此,護理工作是一項風險大、責任重的工作。醫院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高標準嚴格要求的管理模式,無形中加重了護士的心理壓力。目前醫患矛盾突出,特別是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對服務要求的提高等,容易使造成患者及家屬與護士間的直接沖突,增加護理工作的難度,引發護士心理問題。

2.2.3工作強度護士工作繁重瑣碎、頻繁的夜班,護患比例嚴重失衡, 導致護士生活規律紊亂,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動的變化,形成惡性循環,加重心理壓力。

2.3個人因素

2.3.1知識技能的更新隨著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新的醫療儀器、新的診療技術的出現及臨床應用,護士是醫療護理活動的直接實施者,要求護士要不斷的學習新理論新知識,發展新的技能,給護士帶來了新的挑戰。

2.3.2人際關系各種疾病及創傷會導致患者發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礙,護士需要面對患者的憤怒、恐懼、悲傷的情緒變化,有些患者及家屬求醫心切,常對治療效果不滿意,面對高額醫療費用會對醫護人員產生仇視心理,護士要負責患者費用的解釋與催款,易與患者發生直接沖突。復雜的醫護關系也是護理壓力產生的一個重要來源。護士長期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易導致心身疾病的發生。

2.3.3工作與家庭矛盾護士多為女性,肩負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面對家庭的責任和家務瑣事,日常工作中的負面感受有時會影響家庭生活, 還要承受因懷孕、分娩、月經、絕經期等生理變化而出現的心理問題,增加工作壓力[11]。

3燒傷外科對護理的要求

燒傷是由火焰、高溫固體、化學物質和強輻射熱等引起的損傷,造成受害者皮膚損毀和肌肉壞死,引起嚴重的全身性反應,嚴重者也可傷及如關節、骨骼、肌肉甚至內臟。大面積燒傷,導致人體各系統和器官的代謝紊亂及功能失調,危及生命。燒傷是突況下的意外傷害,燒傷患者要面對致殘、毀形、功能喪失甚至死亡的威脅,對患者心理造成直接的、極大的創傷,極易產生創傷后應激、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12]。當前發生燒傷表現出總量不減、傷亡較重、傷情復雜及群體性較多的特點。燒傷專業護理有著較強的專業特點, 集燒傷預防、臨床護理、傷口護理、危重癥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于一體,對護士提出更高的專業要求[13]。在燒傷護理過程中,一些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復合傷,燒傷后并發癥多,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給燒傷治療及護理增加了很大的難度[14]。燒傷外科是專業性很強的科室,其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者病情急、病情危重、復雜且變化快,在監護和救治患者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和設備比普通病區要復雜,要求燒傷科專業護士要熟練掌握燒傷患者的現場急救、傷員的后送與住院處理、創面護理等環節以及日常護理的實踐,熟練使用護理器械尤其是救治重癥燒傷患者的呼吸機、血透儀、體外循環支持等設備、要不斷提高對于燒傷患者創面護理的技能,探尋減輕燒傷患者痛苦的方法途徑[15]。燒傷科護士面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燒傷患者傷情嚴重常伴肢體殘缺或毀形,創面疼痛和漫長的恢復期均可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程度心理問題,這些負面情緒市場會轉嫁到護士身上,導致護士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16]。燒傷感染居燒傷死亡原因首位,為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燒傷重癥監護病區實行家屬不陪護,患者治療與日常護理全部由燒傷護士完成,需要護士投入更多勞動和精力,體力長呈透支狀態。燒傷病種的特殊性造成護士頻繁接觸患者的體液及創面滲出液,職業暴露危險性明顯增加[17]。因此,外科燒傷護理人員比常人更容易身心僬悴,有的會引發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甚至會出現腰酸背痛、飲食睡眠不佳等軀體癥狀。

4控制護理壓力的干預策略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應采用“以個體為中心”與“以組織為中心”的綜合干預措施[18]是控制護理壓力最有效的方式[19]。

4.1以個體為中心[20]

4.1.1健康教育與自我調節護士定期參加心理講座,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為臨床工作減壓。自身加強心理學的學習,提高對不良刺激的應對能力。

4.1.2提高溝通能力護士要掌握各種溝通技巧,善于溝通,當自己的負面情緒無法排解時,要及時與親友或同事進行交流,學會正確排解負面情緒。在工作中要寬容他人,主動改善醫護關系,護患關系。

4.1.3提高業務素質與職業素質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關注外科燒傷領域的前沿及發展動態,及時了解燒傷治療及護理方面的新技術、新進展,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護理理論知識體系,如燒傷病程、發展規律、創面用藥、燒傷感染、重癥監護、生命支持及心理學研究等知識,豐富理論知識支持臨床實踐。

4.1.4加強風險意識與法律意識重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護理文書書寫》《緊急封存病歷條例》等法規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時刻以慎獨的工作精神要求自己,充分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權益,確保臨床護理質量。

4.2以組織為中心[21]

4.2.1完善排班制度合理科學配置護理工作,杜絕護士超負荷工作,對經期、孕期、哺乳期護士進行人性化關照,解決其

在各個特殊時期的心理問題和實際問題。

4.2.2加強職業防護改善護士的工作環境,定期進行護士工作環境的安全檢查,及時檢測和維護醫療器械的使用情況,確保其安全性。

4.2.3保護理解支持充分實現人性化管理,理解、關心、愛護護士。對待工作中出現問題的護士, 鼓勵其敢于承擔責任,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消除護理安全隱患,護理管理者應通過幫助、支持、鼓勵的方式,促進其盡快恢復正常工作。

4.2.4建立激勵機制努力營造平等競爭的人文環境,鼓勵護士主動提高業務水平,合理表彰在臨床教學、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現的護理人員,充分調動其工作主觀能動性,使護士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護士的自豪感與責任心。側重正性激勵,實行績效獎勵,給護士精神和物質上的滿足。

4.2.5改善政治經濟待遇建立切實可行的辦法,鼓勵護理工作與經濟效益掛鉤,以高質量的護理增值服務為醫院取得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同時使護士的辛勤勞動得到合理的報酬。在晉升職稱、評選優秀方面給予護士和醫師同等的機會,增加護士的社會認同感和醫院的歸屬感。制定合理公平的獎金分配制度,提高工資獎勵透明化程度,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護理工作的職業特點和高風險性決定了護理工作更容易給護士帶來工作壓力,影響護士身心健康。護理壓力來源于工作中各個方面。燒傷專業護理有著較強的專業特點,對護士提出更高的專業要求。燒傷科護士要面對傷情嚴重、顏面毀損、身心遭受重創的燒傷患者,并且日常護理工作經常處于繁瑣緊張的狀態,會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綜合采用“以個體為中心”與“以組織為中心”的干預措施有望成為緩解燒傷專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提高燒傷外科護理質量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Brookes K,Limbert C,Deacy C,et al.Systematic review:Work-related stress and the HSE Management Standards[J].Occup Med(Lond),2013,63(7):463-472.

[2]Wirtz PH,Ehlert U,Kottwitz MU,et al.Occupational role stres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rtisol reactivity to acute stress[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13,18(2):121-131.

[3]Landsbergis PA,Dobson M,Koutsouras G.Job strain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Am J Public Health,2013,103(3):61-71.

[4]Kayser M.Severe infec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mood disorders[J].Evid Based Ment Health,2013,17(1):20.

[5]Kim MG,Kim KS,Ryoo J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Korean Male Firefighters[J].Ann of Occup Environ Med,2013,25(1):9.

[6]Heikkil? K,Fransson EI,Nyberg ST,et al.Job strain and health-related lifestyle:findings from an individual-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of 118,000 working adults[J].Am J Public Health,2013,103(11):2090-2097.

[7]McHugh MD,Kutney-Lee A,Cimiotti JP,et al.Nurses′ widespread job dissatisfaction,burnout,and frustration with health benefits signal problems for patient care[J].Health Aff(Milwood),2011,30(2):202-210.

[8]羅禮蘭,李顯濤.護理工作壓力分析與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0):1552-1553.

[9]馬秀青.緩解護理工作壓力源對護理風險控制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94-95.

[10]郭增才.現代護理壓力與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A):151-152.

[11]趙雪.臨床護士工作家庭沖突及應對方式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28-32.

[12]沈忠萍.燒傷患者97例的心理護理[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2):196.

[13]張寅,陳雅琴.高級實踐護士在燒傷領域的發展[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1,6(2):299-302.

[14]張莎.燒傷外科護理常見問題和解決措施探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3):247-248.

[15]楊立玨.外科燒傷對護理人員的新要求[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501-502.

[16]吳蓉蓉.燒傷科護理人員的壓力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4):417,420.

[17]雷艷,梁敏.燒傷科護士心理壓力分析防護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16):1735-1736.

[17]Roberts RK,Grubb PL.The consequences of nursing stress and need for integrated solutions[J].Rehabil Nurs,2014,39(2):62-69.

[19]Wright K.Alleviating stress in the workplace:advice for nurses[J].Nurs Stand,2014,28(20):37-42.

[20]Burke M.Managing work-related stress in the district nursing workplace[J].Br J Community Nurs,2013,18(11):535-538.

[21]Montano D,Hoven J,Siegrist J.Effects of organisational-level interventions at work on employees′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35.

第10篇

【關鍵詞】 基層醫院; ICU護士; 心理壓力;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160-03

doi:10.14033/ki.cfmr.2016.6.088

基層醫院重癥醫學科(ICU)一般是綜合性ICU,收治內、外、婦、產,甚至兒科的急、危重癥患者及大手術后需要嚴密監測的患者,ICU患者病情重、變化快、監測項目多、管道復雜,護理工作多元化[1]。對護理人員要求較普通病區護士要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科實踐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2]。由于ICU醫療服務的特殊性,實行全封閉式管理,不允許家屬陪伴,患者所有的生活護理、治療護理全由護士完成,護理工作重而繁瑣,長期超負荷工作強度及ICU特殊工作環境,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如焦慮、抑郁、情緒低落、對工作感到厭倦及疲憊,直接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質量[3]。本文旨在找出造成ICU護士心理壓力的因素,探討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以提高護理質量,培養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

1 ICU護士心理壓力產生原因

1.1 職業因素

1.1.1 工作負荷過重 一方面原因,基層醫院承載著全院各科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及大手術后監護。ICU患者病情危重變化快,監測項目多,管道護理多且復雜[3-4]。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護士不僅要照顧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如大小便護理、口腔護理、擦浴、翻身拍背、喂食,還要書寫較多的護理記錄及隨時面臨搶救任務[5],這大大增加了護理人員工作量。另一方面原因,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按2009年衛生部制定的《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要求,二級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人數與床位數比2.5~3∶1。據調查研究,基層醫院護士人數與床位數比為1.2∶1。護士人手缺乏,夜班多,護士工作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

1.1.2 ICU高風險護理工作 綜合性ICU患者病種多,病情危重且復雜,留置管路多,有創操作多,需要用到特殊監測及藥物較多,需要護士注意力高度集中,各項技術操作嚴格按規范執行,稍有疏忽對患者即是致命的危險[6]。另一方面,護士專業技術操作較普通病房多,面臨職業傷害危險系數高,這樣高風險的護理工作,使護士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心理壓力倍增。

1.2 ICU環境因素

ICU是醫院感染高發科室,一方面,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對集中的場所,人員流動頻繁;另一方面,基層醫院ICU病房很多是舊病房改造,設計達不到標準ICU要求,通風采光條件差,且基層醫院資金匱乏,缺少先進的空氣潔凈設備,同時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對抗生素合理使用未能嚴格把握,因此院內感染率相對較高[7]。ICU實行全封閉式管理,護士工作繁忙,上班時間全是在封閉環境里,與外界幾乎無接觸。而且,ICU監測儀器多,各種儀器報警聲彼此起伏;患者痛苦聲、煩燥患者忽然尖叫聲,這樣超標嘈雜的環境導致護士心情煩躁、易怒[6-8]。由于ICU收治患者范圍所致,護士時常面臨患者搶救與死亡,每天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物理性、化學性傷害,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護士身心受到不同程度沖擊。

1.3 ICU護士專業知識缺乏

ICU護理工作要求護士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及熟練的搶救技能,還要熟練掌握各種先進儀器使用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有研究表明,基層醫院護理人員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大部分只是大專學歷,本科學歷相對較少,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專學歷,ICU護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這對于基層護士是很大的挑戰[9]。隨著醫學不斷發展進步,許多護理新理念、新技術在三甲醫院得到廣泛應用。由于醫院制度制約,基層醫院護士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少,專業技術跟不上時展步伐。護士工作之余,還要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這樣才能確保患者安全[10]。

1.4 社會認可度低

基層醫院普遍存在重醫輕護現象,在績效分配上,醫護之間有很大差異[11]。ICU護士績效系數遠低于同年資的醫生。患者或家屬對待醫生和護士也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12]。對醫生言聽計從,對護士呼來喚去,甚至大聲訓責,或對護士工作處處挑刺,認為花了錢,護士就應該按家屬要求護理患者,如果達不到家屬要求,護士面臨患者家屬投訴現象常有發生。大多數患者康復后,對醫生千恩萬謝,對護士的辛勤勞動只字未提,這使護士產生職業失落感。近年來,醫護人員被傷事件常見于報端,這使得護士工作中處處小心,生怕稍有疏忽遭遇不講理家屬的人身傷害,心理壓力大可想而知。

2 應對策略

2.1 人力資源管理

有研究表明,ICU護理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響因素,能體現醫院救治水平,護理資源配置與護理質量密切相關,護理人員數量不足會導致護理質量明顯下降[13]。醫院領導、護理管理者注意傾聽護士想法和建議[14]。更多關心一線ICU護士,適當增加ICU護理人員,延長夜班周期,改變薪酬機制,提高ICU護士待遇[14-15]。如ICU護理績效以崗位為核心,以護理服務質量、數量、技術風險等比普通病房相應給予提高[16]。合理安排護士外出學習機會,對在ICU工作年限長的護士,在晉升上給予優先照顧。

2.2 改善工作環境,降低職業風險

加強對ICU病房流動管理,減少人員流動頻率;提高ICU空氣凈化設備,有條件的醫院ICU采用層流潔凈病房,無條件的ICU病房布局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并定時開窗通風,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無菌操作。在工作、休息場所進行人性化設計,有研究表明,在好的環境下工作,能使人心情舒暢,工作效率倍增。感控科定期對ICU病房進行空氣、物表、消毒物品監測工作,加強對護士手衛生及職業防護知識相關培訓,以降低護理人員被感染風險[17]。設備科人員定時對ICU設備維護保養,減少因設備因素引起的環境噪音。

2.3 開展專科培訓工作

ICU護士長對本科室護士制定培訓計劃,并鼓勵護士工作之余自學醫學知識,提高護士理論、技術操作水平及搶救技能,以便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得心應手。根據護士資歷、技術水平開展護士分層管理[18]。加強對ICU專科技能培訓,如呼吸機使用、除顫儀使用、各種監護儀使用、血氣分析儀使用、注射泵使用等多種儀器使用培訓,以及各種搶救技能配合的培訓工作,提高專科護士技術操作水平,遇到搶救或突發事件應付自如。科學排班,設置護理組長,根據護士資歷、工作能力合理搭配,明確職責,組長或高年資護士指導年輕護士解決工作中的難題,減輕年輕護士心理壓力[19]。

2.4 營造和諧的團隊氛圍

護士長加強與護士溝通,了解護士心理需求或生活上難題,幫助協調解決。成立護理人員心理支持小組,促進工作上的自由交流,通過傾聽面談、接受宣泄、尊重理解、支持鼓勵和解釋疏導等方式幫助身邊有需求的護理人員,為其改善身狀況,擺脫心理壓力[6,20]。對于抑郁或工作中表現煩躁的護士,定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適當安排調休。經常組織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或感恩教育,使護士感受團隊的溫暖與力量,從而緩解心理壓力[21]。

2.5 引導護士樹立正確人生觀

在科室,護士長是護士心理健康信息收集者及危機處理者,是護士的主心骨[22]。護士長應掌握本科室護士思想動態,引導護士學會控制和調節情緒,正確處理工作、生活與學習各方面關系[23]。培養護士積極生活態度和自我調節能力,積極開展護士心理咨詢,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心理輔導班,學習溝通技巧,并熟練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引導護士正確宣泄不良情緒,對于實在不能適應ICU工作的護士進行調整,調離ICU環境[5]。

2.6 護士自我調節

護士面對壓力時,學會保持樂觀情緒,不逃避、不退縮、不自責,及時化解問題,緩解心理壓力[24]。在人際交往中與人坦誠相待,不封閉自己。閑暇聽聽音樂或外出旅游。注意個人文化修養的提高,培養多樣化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中注意言談舉止文明,態度和藹,良好的護士職業形象,這樣才能贏得社會尊重與贊譽,才能贏得患者或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創造和諧的護患關系,使護士心情舒暢[25]。

綜上所述,ICU工作環境和特點決定了護士工作壓力來源各種各樣,護士工作量大、危險性高,心理承受壓力隨之增大。應對護士心理壓力,必須采取組織和個人干預,一方面管理者要優化護理人力,降低工作負荷,提高薪酬待遇;另一方面,管理者爭取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當患者被醫護人員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時,多數患者或家屬只認為是醫生的功勞,是醫生搶救了他,這時管理者應對護士工作給予肯定,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增加護士自尊心、責任心、自豪感。同時管理者為護士提供深造機會,營造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以人性化的管理,以人為本的關懷與照顧,減輕護士心理壓力,保證良好護理質量及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魏麗,方曉琴.基層醫院ICU護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全科護理,2014,12(13):1221-1222.

[2]姜玲燕,婁靜靜.ICU護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調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7):1028.

[3]李玉萍.ICU護士心理壓力及應對措施[J].吉林醫學,2011,32(20):4236.

[4]張彤.ICU護士工作壓力與應對[J].天津護理,2012,20(1):59.

[5]朱玉梅.ICU護士工作幸福感相關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9):97-98.

[6]謝青青,尚娜娜,張利,等.ICU護士心理壓力及對心理咨詢需求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3):273-275.

[7]陳秀女.基層醫院ICU護理管理的體會[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8):821.

[8]喬安花,席淑華.ICU護士勝任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94-1196.

[9]李言秀.ICU護士壓力研究現狀與進展[J].哈爾濱醫藥,2011,31(4):298.

[10]封德梅,王效白,何淑蓉.ICU護士壓力源及應對策略[J].教學參考-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155-156.

[11]段其花.基層護士健康問題的探討[J].甘肅護理,2012,4(3):72.

[12]陳鳳萍.ICU護士疲勞狀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7):49.

[13]李尊柱,姜亞芳,康曉鳳,等.ICU護理質量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14):75.

[14]高娟玲.ICU護士壓力源分析及相關應對措施[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6):55.

[15]丁榆,李綺慈,李杏崧,等.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應對方式分析[J].天津護理,2011,19(1):12.

[16]駱金鎧.我國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及管理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19.

[17]劉曼麗.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48.

[18]葉向紅,彭南海,李維勤,等.ICU護士分層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0,23(7):756.

[19]李佰華.淺談重癥監護室護士心理壓力分析及對策[J].吉林醫學,2011,32(32):6911.

[20]胡敏,楊霞.ICU護士職業倦怠的人文關懷[J].護理學報,2014,21(22):15.

[21]席鳳英.ICU護士壓源與身心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5.

[22]趙春娟,薛洪濤.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橫斷歷史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3):797.

[23]張晶,齊海妮,同黎,等.影響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因素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18.

[24]王志慧,馮麗娜,陳長香.護士職業壓力、應對方式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J].職業與健康,2014,30(20):2883.

第11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newborn car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s its effect. Methods: choose was born in our hospital, and no serious disease, 100 cases of newbor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for the possibility of risk factors for a specific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type and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patients' famili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s only 2%,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 and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otal satisfaction was 96%, and control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is only 76%,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born care,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risk factors and to take timely prot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pute, nurses and patient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words:Newborn; Risk factors; Protective; Nursing

護理安全是確保護理質量的前提,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新生兒缺乏溝通能力,護理工作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護理難度大。本實驗通過選取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兒,探討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護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與對象

選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且無嚴重疾病的新生兒1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時間4-21天,平均(13.2±2.8)天。實驗組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時間3-22天,平均(14.1±3.1)歲。兩組新生兒均為健康狀態,重癥監護或出生后存在較嚴重疾病的新生兒不得入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出生天數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危險因素

1.2.1 院內感染因素

新生兒抵御外界侵害能力差,易發生感染。病房環境等外界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危害新生兒健康,嚴重者將危及生命。

1.2.2 人員素質因素

部分護理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工作責任心不強,嚴重者出現工作失誤,導致不安全事件發生。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沒有及時配備腕帶,或出現腕帶丟失,造成新生兒混淆。

1.2.3 人員配置因素

排班不合理,影響實際工作需要,人員設置不足,影響工作效率,護理質量下降。新生兒需要的藥物劑量、種類有個體差異,由于交接班及人員配備不足可能引起藥物錯發及漏發。

1.2.5 專業技術因素

醫護人員工作繁忙,對最新護理技術及最新儀器操作的掌握參差不齊,出現技術水平協作能力不強的發生。

1.3 防護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對照組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制定具體的防護措施并實施。

1.3.1 重視感染防治

注意新生兒床單、被褥、衣物等清潔,加強對治療器械、床欄消毒。護理人員提升洗手依從性,防止病原體交叉傳播,引起院內感染[1]。

1.3.2 加強醫患交流

護理人員及時合理地對新生兒家屬進行教育,在工作中具備認真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讓患者家屬積極主動地配合工作,減少醫患關系的緊張氛圍。

1.3.3 規范護理流程

制定規范化護理流程,包括入院、護理事項及出院等,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實現工作責任制,落實到個人,提高工作責任感,方便護理管理。

1.3.4 合理排班制度

根據新生兒的收治特點,制定合理化排班,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工作質量評估,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2]。

1.3.5 提高專業技能

在工作之余安排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適應新的護理措施,緊跟醫學護理技術的發展。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危險因素的種類及發生率,觀察兩組患者及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度+滿意。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的種類及發生率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危險因素進行觀察并比較,結果發現,實驗組出現腕帶漏帶丟失1例,危險因素發生率僅為2%;對照組出現腕帶漏帶或丟失4例,藥物錯發漏發3例,院內感染3例,護患糾紛8例,危險因素發生率達3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的種類及發生率的比較

注:*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情況

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滿意度進行比較,實驗組總滿意度達96%,對照組總滿意度僅為7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情況

注:*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3]。控制好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降低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4]。

新生兒無法準確表達自身感受,免疫力又低,容易發生院內感染,防止院內感染是安全管理的重點,病房要很據《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合理布局[5]。新生兒監護室不設陪護人員,如藥物發放錯誤等潛在危險因素可能會危害新生兒健康[6],強化藥物治療中的“ 三查七對” 制度,提高用藥安全[7]。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樹立“ 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8]。護理工作中很多危險隱患的發生主要在思想上認識不足[9],要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負責的工作態度及愛崗敬業的精神。此外,護理人員業務水平的高低是確保護理安全的關鍵,要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術,學習國內外的新知識、新觀念[10]。

第12篇

根據醫院領導的安排,近日,我參加了護士長管理研討班學習。我對于自己能成為這一期護士長管理研討班學員感到非常榮幸,十分感謝醫院領導給我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能夠切實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與工作、管理能力,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與責任感。本次護士長管理研討班,我同其他醫院的護士長們一起共同學習了“護士長管理學與方法論”、“護理目標與思路”、“護理精英管理者形象與內涵”與“醫院感染相關的護理質量控制”等課程。短暫的護士長管理研討班學習,對我開拓人生視野、提升思想思維、優化工作理念、充實工作經歷、提高工作與管理能力幫助很大,深感受益匪淺,決心做到“認真學習,努力鍛煉,提高素質”,為醫院護理工作做出貢獻。

一、認真學習,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當前是知識的社會,沒有知識就是一無用處的人,作為一名護士長比起一般護士更需要知識,這就要求我必須認真學習,提高素質。學習是增強黨性、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我要在學習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和立身之本。我要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認真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為自己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只有學習好了,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護理工作中才會有思路,才會有方法,也才會勝任醫院賦予我的重要工作職責,完成醫院需要我做的一切工作任務。我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遵守醫院的制度規定與工作紀律,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做到無私奉獻。在工作上我要養有吃苦耐勞、善于鉆研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服從醫院領導的工作安排,緊密結合崗位實際,完成各項護理工作任務,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堅持把護理工作做完做好,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為醫院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努力體現一名護理精英管理者的形象。

二、認真學習,提高工作業務能力

作為一名急診科護士長,要管理好急診科的重癥監護室和觀察室病房,必須具有較強的工作業務能力,因為護士長是醫院護理系統中最基層的管理者,是一線護理的現場指揮者,醫院護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與護士長的工作業務能力直接有關。所以,我要認真學習,努力鍛煉,不僅要深入學習護理業務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而且還要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要有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把學習知識、提高素質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和追求,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爭當學習型護士長。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業務工作能力。在自己學好的同時,還要帶領科室護士一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使全體護士成為思想品德高尚、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豐富、技術操作過硬的優秀、全方位護理能手,切實提高我們急診科的護理水平與護理質量,獲得病人的真誠滿意。

三、認真學習,提高創新工作能力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要使護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就必須提高創新工作能力。如何結合新的護理工作要求,順應形勢進行不斷總結、鞏固、升華,是值得我認真思考的問題。要講發展,不斷開拓護理工作新局面,除了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全新的工作,發揚艱苦奮斗、埋頭苦干、自覺奉獻的優良作風外,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創新工作能力,這就需要我把這次護士長管理研討班所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創新發展。在創新發展中,我要發揮好護士長的核心作用,能夠得到護士的擁護;自己所作的工作決策、工作安排,能夠得到護士的積極響應;把急診科的護士打造成“堅強、和諧”團隊,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做好護理工作。

四、認真學習,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要做好護士長工作,完成醫院布置下達我的工作任務,必須提高自己的執行力。為此,我要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醫院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醫院的方針政策、制度規定和各項決策部署;善于把醫院的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做到勤懇塌實、兢兢業業;要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和工作進度。提高自己的執行力,要善于做好溝通工作。一要做好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在不折不扣執行上級部門指示精神的同時,把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時,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拿出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妥然處理好問題和矛盾。二要做好與部屬的溝通,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尊重部屬的人格,多聽意見,多征求建議,解決問題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加強內部團結,做到協調一致,充分發揮部屬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圓滿完成科室護理工作任務。三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經常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方面的意見,把患者正確的意見和合理的建議及時反饋給每位護士,切實改進和提高我們的服務態度與護理工作質量,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

短暫的護士長管理研討班學習結束了,但是學習永無止境,我還要繼續學習,要踐行自己終身學習的承諾。要把這次培訓學習所掌握的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理論知識與工作方法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為醫院的快速發展,為提高護理工作水平與質量,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與貢獻,不辜負醫院領導的教育與培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甘孜| 五家渠市| 海兴县| 陆川县| 喀什市| 江门市| 两当县| 博湖县| 延边| 玛纳斯县| 柘城县| 周口市| 金华市| 遂昌县| 辉南县| 娄烦县| 哈巴河县| 黑水县| 合作市| 瓮安县| 高要市| 汝州市| 海安县| 临城县| 岚皋县| 洪江市| 玉环县| 涞水县| 云龙县| 南乐县| 清徐县| 宜宾县| 全椒县| 墨江| 婺源县| 莫力| 三门峡市| 开化县| 钟山县|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