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廢物管理

廢物管理

時間:2023-05-30 09:49: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廢物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廢物管理

第1篇

一、工作目標

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源頭管理,完善醫療廢物長效管理機制,提高醫療廢物的管理水平,實現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全程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檢查范圍和內容

(一)檢查范圍

全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二)主要內容

醫療廢物管理組織、制度、專人負責、應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實情況;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工作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培訓情況;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登記的情況;醫療廢物暫存地的情況;醫療廢物處置情況;醫療廢水處理設施及運轉、消毒排放記錄等。

三、任務分工

區衛生局醫政科聯合區衛生監督所對轄區內疾控中心、血站、醫院進行拉網式檢查;各鎮衛生所對轄區內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拉網式檢查。

四、時間安排

1、2013年11月18日前,各鎮衛生所完成對轄區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檢查;2、區衛生監督所會同局醫政科于2013年11月12日—18日對轄區內疾控中心、血站、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束后抽查部分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3、區衛生監督所各職能科室、各鎮衛生所將檢查表于2013年11月20日前交區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三科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醫療廢物的管理和安全處置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全。區衛生監督所、各鎮衛生所要認真組織實施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切實做好檢查記錄,并對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本次檢查將進行結果通報。

(二)落實責任,嚴格執法

各醫療衛生機構必須落實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度,確保醫療廢物處置、醫院廢水處理工作的管理。醫務、護理、后勤、感控、臨床等職能部門及醫務人員切實履行相應職責,查缺補漏,不留死角。區衛生監督所、各鎮衛生所對檢查發現的不嚴格執行分類收集規定、不認真落實集中暫存設施管理制度、不規范處置醫療廢物、不正常使用廢水處理設施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立案查處。尤其是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倒賣醫療廢物,醫療廢水不處理直接排放的違法行為要從嚴從重處罰。

第2篇

第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培訓的;

(三)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四)對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或者運送車輛未在指定地點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的;

(五)依照《條例》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未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三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培訓的;

(三)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四)對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車輛未在指定地點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的;

(五)未及時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

(六)未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四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形,未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采取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標準的運送工具運送醫療廢物的。

第六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標準的專用車輛運送醫療廢物的;

(四)未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或者監控裝置未經常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的。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醫療衛生機構內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按照《條例》的規定對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進行嚴格消毒的,或者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排入醫療衛生機構內的污水處理系統的;

(三)對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的。

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衛生機構外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九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和依照《條例》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對醫療廢物的處置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準、規范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的;

(二)將醫療廢物交給或委托給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的。

第十一條有《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未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未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二條有《條例》第五十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阻礙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的執業許可證件。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阻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經營許可證件。

第十三條有《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未按照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疾病防治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未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環境污染防治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四條有《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未取得經營許可證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五條有《條例》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罰,并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并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罰,并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件;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并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件。

第3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目的,以實施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工作為重點,以建立醫療廢物全過程監管機制為保障,進一步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加強管理,杜絕醫療廢物違法排放,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醫療機構實現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組織、指導、要求各醫療機構依據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完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要定期對從事分類、收集、貯存醫療廢物的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安全防護以及緊急事態處理等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

(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實現規范化收集、安全處置。

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要穩定擁有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技術工人,具有保證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各種檔案、臺賬、保留原始數據;嚴格執行定期報告制度,按時報送季(年)報。

(三)提高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率。通過醫療廢物綜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市醫療廢物的綜合管理工作要向小規模診所和鄉鎮一級衛生院深入,做到全覆蓋、無縫隙管理,實現鄉(鎮)以上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率達到100%目標。

三、工作任務及職責分工

(一)建立市級相關部門聯席管理制度和機制,進一步理順環保、衛生、發改、城管等相關管理部門在醫療廢物全生命周期的職能和協調關系,提升城市醫療廢物全過程的監管和協調能力。

市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局、市衛生局、市發改委配合。

(二)建立醫療廢物流向監督管理體系,有效協調醫療廢物產生、收運和集中處置各環節的銜接,建立醫療廢物申報登記制度。

市環保局牽頭,市衛生局、市城管局配合。

確保醫療廢物產生和分類環節,充分考慮城市處置設施的技術特點和要求,采取源頭合理分類管理和減量化措施,有效避免醫療廢物收集不全面、因分類不規范不合理引發的處置過程的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等問題

市衛生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城管局配合。

(三)充分考慮城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技術特點,制定廢物源頭分類管理與減量化方案,采取措施,有效解決受處置設施技術局限而不能完全消納的醫療廢物處置問題。

市城管局牽頭,市衛生局配合。

(四)充分考慮轄區內小規模診所和鄉鎮一級衛生院醫療廢物處置問題,提出經濟合理和技術可行的解決方案。

市衛生局牽頭,市城管局配合。

(五)充分考慮如何應對大型疫病的爆發、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提出相應的醫療廢物管理應急方案。

市衛生局牽頭,市城管局、市環保局配合。

(六)充分考慮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提出可行的公眾參與計劃

市環保局負責。

(七)規范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的相關管理政策和技術標準,明確醫療廢物產生、包裝、收運、和集中處置各環節的環境管理要求,特別關注目前比較薄弱的管理和操作人員能力建設、事故應急管理機制、醫療廢物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含二次殘渣)的監督管理、醫療廢物處置運行效果評估要求等。

市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局、市衛生局、市發改委配合。

(八)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查醫療廢物流失、非法回收利用及違規處置等行為,確保城市醫療廢物無害化安全管理和處置

市衛生局、市環保局負責。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市政府建立醫療廢物綜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解決項目引進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指導、監督和協調醫療廢物示范項目工作的開展,根據醫療廢物綜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大綱制訂詳細的工作目標,并將工作任務進行詳細分解,落實責任,實行目標督察責任制。

(二)分工負責,齊抓共管。

醫療廢物綜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涉及單位要根據各自在醫療廢物管理方面承擔的工作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醫療廢物從分類、收集、貯存、運送、安全處置全生命過程進行嚴格監管,確保我市醫療廢物得以安全處置。

(三)加大力度,強化管理。

負有對醫療廢物監管職能的各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督促醫療廢物產生和處置單位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醫療廢物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操作規程,規范醫療廢物管理;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管理臺賬,按照國家規定長期保存;對醫療廢物管理方面的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第4篇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廢物;職業防護;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護人體健康,隨著《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對醫療廢物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務。手術室如何對醫療物廢做好科學的、有效的管理,是我們手術室面臨的重要問題。從2006年開始我們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主要進行醫院感染、醫療廢物的管理,消毒隔離、垃圾分類收集方法、職業防護等方面的培訓,嚴格的控制措施對手術室醫療廢物進行科學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利器傷的發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管理

1.1建立健全手術室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根據《醫療感染管理規范》制定詳細的手術室醫用廢物分類、回收管理制度,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在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中應遵循的規則和具體工作要求,保潔人員的工作要求等。

1.2.護理人員的培訓 醫護人員是參與做好醫療廢物管理的關鍵,首先要注意法律法規的學習,自覺依法行事。對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知識這一薄弱環節,采取有目的、有計劃的醫療廢物管理培訓學習,并定期檢查組織考核,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預防醫院感染對他們個人及醫院、社會的重要性。嚴格的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及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職責,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從而加強了職業防護,確保了人體的健康。

1.3保潔人員的培訓 保潔人員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醫院感染知識,對醫院廢物的感染性不了解,致使醫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類放置、密封運送處理、各類垃圾混放、垃圾袋重復使用、垃圾桶不及時保潔等問題,增加了醫院環境污染和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性。為保證醫療廢物管理的規范化,我們定期組織認真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并示范指導,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熟記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理過程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對手術室每月醫療廢物管理進行檢查監督,嚴格做到醫療垃圾分類放置,及時清運。使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監管到位。

1.4 專人負責、嚴格管理 護理組長作為科室院感兼職人員,對手術室醫用廢物處理實行全程監控,并定期參加院感科專業培訓,使其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及操作規程。兼職人員及時檢查督促各級人員,并積極與院感科聯系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

1.5醫療廢物的科學分類及正確處理。

1.5.1銳利廢物的處理 每一手術室放置一個專用銳器盒,該盒能防刺穿、不會破裂,主要用于收集手術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針頭、動靜脈留置針針頭、手術刀片、麻醉穿刺針等銳利廢棄物。由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麻醉師共同自覺執行。每日手術結束后,巡回護士封口,粘貼專用警示標簽,注明科室名稱,日期并簽名,送至污物存放間,由保潔人員統一送醫院廢物處理中心簽收。

1.5.2 非銳利廢物的處理 將此類廢物一般沾染有血跡,包括紗布、紗墊、吸引管、麻醉包等,由巡回護士負責收集于黃色垃圾袋,術后進行包裝、嚴格按要求進行,包內醫療廢物不能超過3/4,有效封口,粘貼專用警示標簽,注明科室名稱,重量、日期并簽名,送至污物存放間,由保潔人員統一送醫院廢物處理中心簽收。

1.5.3 特殊感染廢物的處理 特殊感染患者的醫療廢物處置要格外小心,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包裝,嚴格防滲漏,防止感染擴散。

1.5.4一次性用品的回收處理 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也不得隨意丟棄,用后置入黃色垃圾袋,集中送醫院感染中心避免流入社會污染環境和回流市場引起醫源性感染,危害社會。

2 討論

2.1建立健全的制度 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術室各級醫護人員執行各項相關操作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各級醫護人員都嚴格按規定要求進行醫用廢棄物分類放置、處理,使手術室醫療廢物處理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2.2全員教育 提高了各級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手術室將醫療廢物的相關知識及醫院感染知識作為在職護士的培訓內容,使各級護理人員都認識到管理好醫療廢物是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醫療感染的關鍵。

2.3.改變了手術室各級人員工作中的不良習慣 由于手術室各項操作規范化,并采取逐級帶教方式,使手術室各級人員都熟練掌握,并經常檢查督促,從而改變了不良習慣,做到了規范化處理手術室醫療廢物。

2.4.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 醫療廢物是病原微生物潛在宿主,是引起感染傳播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1]。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病毒和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各種污染針頭刺傷是醫院內傳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故我們加強廢物管理,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從而減少了傳染病的傳播。醫療感染是醫療機構中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性感染,手術室又是醫院感染監測與控制的重要部門,手術室醫用廢物管理是控制醫源性感染的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科學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各科手術順利進行,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

第5篇

關鍵詞:中國;危險廢物;管理;對策

1引言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危險廢物產生,經營單位的危險廢物管理、貯存、登記、轉移、處置等相關制度和技術做出了全面要求。很多地方環保部門成立了專門的危險廢物管理部門,對危險廢物的產生、利用、處置單位進行督查是每年開展的重點工作之一。但是,在目前這種機制格局下,危險廢物管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急需加強管理。

2危險廢物綜述

危險廢物又稱為“有害廢物”、“有毒廢渣”。危險廢物是指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這些有害物質或其中的各組分相互作用后會產生上述有害物質的廢棄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傳染性、腐蝕性、放射性等危害。危險廢物在環境中不易降解,而且具有危險特性,隨意處置或排放會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通過生物鏈傳遞或生態系統循環最終影響人體健康。

3中國危險廢物管理的問題現狀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現處于工業發展階段。經濟發展與危險廢物的產生成正比且出現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等特點。我國的危險廢物產生量2011年達3431.22萬噸,是2010年(1586.8萬噸)的兩倍多,同時綜合利用量、處置量和儲存量都有相應的提高,而危險廢物的排放量從2009年開始做到了零排放。我國2009-2012年危險廢物(圖1)。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社會危險廢物中工業危險廢物占比最大。

圖1 2009-2012年危險廢物增長情況

我國工業危險廢物種類眾多。其中堿溶液或固態堿、廢酸或固態酸、含銅廢物、無機氟化物和無機氰化物廢物等廢物產生量較大,占工業危險廢物總量的47.7%;在行業分布上來說,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和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行業產生的工業危險廢物占總產生量的75.5%。從地域分布上來看,遼寧省、河北省、甘肅省、山東省和云南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率最高。

由于一些歷史原因與國情發展,我國對危險廢物不夠重視,基本處置設施建設滯后,大部分危險廢物直接排放,醫療廢物流失嚴重,大量醫療廢物混放生活垃圾。突出表現為:

1、集中處理設施不全,處置率低。危險廢物管理,特別是醫療物集中處置,在我國當前只有深圳、上海、天津、沈陽、杭州等極少數城市有能力進行處理,而處置能力也僅18萬噸/年。當前全國還沒有一座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場投入運行。

2、處置效率低,質量差。目前,我國大部分危險廢物處于低水平綜合利用或簡單貯存狀態,不符合安全處置標準,沒有防滲設施的填埋和沒有尾氣處理的焚燒,極易產生二次污染。

3、生活垃圾互混、監管不力。許多企業將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甚至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排出,社會源危險廢物往往直接混入生活垃圾,部分危險廢物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入環境,危害嚴重。

4中國危險廢物的防治對策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為工業危險廢物的主要監管機構,一方面要發揮自身業務特長,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和重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生態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作用,發揮其他部門管理工業危險廢物的積極性,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4.1逐步解決好危險廢物的出路問題

一是推進工業污泥綜合利用單位的升級改造工作,提高工業污泥焚或綜合利用的效率和能力。二是及時解決好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設施建設,確保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飛灰能及時進行處置。三是做好可行性研究,引導企業利用現有土地和廠房,進行改、擴建成危險廢物經營單位,主要方向為廢包裝桶清洗、含油污泥綜合利用、危廢焚燒或協同處置等處置缺口較大的項目。

4.2協調相關部門抓好重點種類危廢的管理

主要是強化高附加值危廢的管理。一是廢礦物油。加強環保部門與交通運管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系,督促各機動車維修企業將廢礦物油委托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置,并適時開展培訓。二是廢鉛酸蓄電池。加強環保局與市場監管部門、商務部門、公安部門、交通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特別是機動車維修行業的危險廢物,采取措施讓流通領域的廢鉛酸蓄電池進入合法渠道,要求廢鉛酸蓄電池委托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處置。三是廢酸。加強環保部門與公安部門、安監部門的聯系,開展摸底調查,從易制毒化學品及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源頭抓起,讓廢酸合法地進行自行處置或者委托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置。

4.3深化重點企業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重點產廢行業管理。根據各地區行業結構特點,對電鍍、化工、印染、鋼壓延等容易出現非法傾倒、排放、轉移和處置的重點行業開展整治,進一步規范危廢轉移和處置。二是落實各項危廢管理制度。在各重點企業全面落實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備案制度、危險廢物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危險廢物轉移計劃報批制度、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環境應急預案( 含危險廢物) 備案制度等五項制度,以制度運行規范企業危廢管理。三是開展教育培訓。對重點產廢單位開展危險廢物管理培訓,強化危廢違法案例演示,指導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

5結語

工業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逐漸成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充分借助其他部門和單位的力量,全面落實固體廢物排污申報登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等各項制度,加強處置能力規劃和建設,健全固廢管理工作體制,積極調動全社會力量逐步提高企業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第6篇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管理。

第三條衛生部對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實施監督。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實施監督。

第二章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職責

第四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依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制定并落實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關人員的工作職責及發生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內容包括:

(一)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各產生地點對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的產生地點、暫時貯存地點的工作制度及從產生地點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的工作要求;

(三)醫療廢物在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運送及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的有關交接、登記的規定;

(四)醫療廢物管理過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措施;

(五)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過程中有關工作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

第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設置負責醫療廢物管理的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履行以下職責:

(一)負責指導、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

構內處置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

(二)負責指導、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

構內處置過程中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

(三)負責組織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

(四)負責組織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培訓工作;

(五)負責有關醫療廢物登記和檔案資料的管理;

(六)負責及時分析和處理醫療廢物管理中的其它問題。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

在48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將調查處理結果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每月逐級上報至當地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每半年匯總后報衛生部。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在12小時內逐級向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在12小時內向衛生部報告。

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三章分類收集、運送與暫時貯存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實施分類管理。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分類收集醫療廢物:

(一)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將醫療廢物分置于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準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的包裝物或者容器內;

(二)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物或者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

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但應當在標簽上注明;

(四)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

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五)化學性廢物中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應當交由專

門機構處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

應當交由專門機構處置;

(七)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首先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八)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

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九)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密封;

(十)放入包裝物或者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

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產生地點應當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的示意圖或者文字說明。

第十三條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者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第十四條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增加一層包裝。

第十五條盛裝醫療廢物的每個包裝物、容器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在每個包裝物、容器上應當系中文標簽,中文標簽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第十六條運送人員每天從醫療廢物產生地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路線運送至內部指定的暫時貯存地點。

第十七條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的標識、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第十八條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

第十九條運送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無銳利邊角、

易于裝卸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

每天運送工作結束后,應當對運送工具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第二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達到以下要求:

(一)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人員活動區和生活垃圾存放場所,方便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及運送工具、車輛的出入;

(二)有嚴密的封閉措施,設專(兼)職人員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

(三)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滲漏和雨水沖刷;

(五)易于清潔和消毒;

(六)避免陽光直射;

(七)設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

第二十二條暫時貯存病理性廢物,應當具備低溫貯存或者防腐

條件。

第二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將醫療廢物交由取得縣級以上人

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依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填寫和保存轉移聯單。

第二十四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五條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后,應當對暫時貯存地點、設施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第二十六條禁止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暫時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禁止將醫療廢物混入其它廢物和生活垃圾。

第二十七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自行處置醫療廢物的,應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

應當消毒并作毀形處理;

(二)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

(三)不能焚燒的,應當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一)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二)組織有關人員盡快按照應急方案,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三)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四)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五)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

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四章人員培訓和職業安全防護

第二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本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認識。對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三十條醫療廢物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當達到以下要求:

(一)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

定,熟悉本機構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項工作要求;

(二)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

和操作程序;

(三)掌握醫療廢物分類中的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

安全防護等知識;

(四)掌握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

中預防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的措施及發生后的處理措施;

(五)掌握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情況時的緊急處理措施。

第三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接觸醫療廢物種類及風險大小的不同,采取適宜、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機構內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和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第三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時,應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并及時報告機構內的相關部門。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對所轄區域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條對醫療衛生機構監督檢查和抽查的主要內容是:

(一)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及落實情況;

(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的工作

狀況;

(三)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登記資料和記錄;

(四)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相關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

(五)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上報及調查

處理情況;

(六)進行現場衛生學監測。

第三十五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或者抽查中發現醫

療衛生機構存在隱患時,應當責令立即消除隱患。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醫療衛生機構

發生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第三十七條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發生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第三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對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等工作,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第六章罰則

第三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

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的;

(三)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四)未對機構內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采取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的;

(五)未對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

的;

(六)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未定期對

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四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使用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醫療衛生機構內丟棄醫療廢物和在非貯存地點傾倒、

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將醫療廢物交給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的;

(三)未按照條例及本辦法的規定對污水、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進行嚴格消毒,或者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排入污水處理系統的;

(四)對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的。

第四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的,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處罰。

第四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未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醫療衛生機構無正當理由,阻礙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件;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未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原發證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本辦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7篇

第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培訓的;

(三)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四)對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或者運送車輛未在指定地點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的;

(五)依照《條例》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未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三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的;

(二)未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培訓的;

(三)未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或者未保存登記資料的;

(四)對使用后的醫療廢物運送車輛未在指定地點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的;

(五)未及時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

(六)未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或者未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的。

第四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形,未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采取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標準的運送工具運送醫療廢物的。

第六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設備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標準的專用車輛運送醫療廢物的;

(四)未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或者監控裝置未經常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的。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醫療衛生機構內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按照《條例》的規定對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進行嚴格消毒的,或者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排入醫療衛生機構內的污水處理系統的;

(三)對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的。

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衛生機構外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九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和依照《條例》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對醫療廢物的處置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準、規范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的;

(二)將醫療廢物交給或委托給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的。

第十一條有《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未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未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或者未及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二條有《條例》第五十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阻礙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衛生機構的執業許可證件。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阻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或者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經營許可證件。

第十三條有《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未按照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疾病防治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未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環境污染防治的要求處置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四條有《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未取得經營許可證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五條有《條例》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情形,醫療衛生機構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罰,并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并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執業許可證件。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造成傳染病傳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罰,并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件;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并由原發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暫扣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件。

第十六條有《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情形,轉讓、買賣醫療廢物,郵寄或者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或者違反《條例》規定通過水路運輸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轉讓、買賣雙方、郵寄人、托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8篇

關鍵詞:危險廢物 管理 存在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X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120-01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按照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其來源不僅涉及生產過程,也是廢氣、廢水污染物處理的最終去向,因而危險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多樣、鑒別困難[1]。由于危險廢物具有腐蝕性、易燃性、毒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因而,隨意丟棄或利用處置不當,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1 國內危險廢物管理現狀

我國危險廢物管理起步較晚,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其中對危險廢物管理設置了專門的章節。在此基礎上又制定并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危險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和規范。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我國危險廢物管理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各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相繼成立,各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陸續建成,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由于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發展時間短,危險廢物底數仍然不清,處置能力相對滯后,監管力量薄弱,環境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目前的危險廢物管理水平與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2 危險廢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危險廢物鑒別體系落后

2.1.1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存在弊端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危險廢物鑒別的重要依據,但是由于《名錄》基本是照搬《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分類體系,缺乏對國內危險廢物特性和污染特征等基礎數據的分析,有些內容難以實施或易引起爭議。雖然2008年我國對《名錄》進行了修訂,將危險廢物由原來的47類分為49大類,并細化了行業來源,標注了危險特性,但此次修訂未對分類體系做出重大調整,因此,現行《名錄》仍然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也不強。

2.1.2 固體廢物危險特性鑒別機制尚未建成

我國環境管理中要求對無法排除屬于危險廢物的廢物,應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鑒定,但是沒有規定必須要鑒定的情形、申請鑒定的主體、鑒定結論的認定形式和程序,也沒有認定結論的有效性、產生爭議后的解決方式等相關規定,因此,我國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尚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支撐。我國危險廢物鑒別能力嚴重不足,除國家環保部和甘肅省等少數地區了危險廢物鑒別程序和鑒別機構名單外,大部分地區未開展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工作。

2.2 缺乏獨立的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和風險評估體系

在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中,對危險廢物的評價沒有真正成為獨立體系,只是包含在固體廢物體系之中,而且缺乏危險廢物風險評估標準。大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和風險評估對危險廢物的種類和數量調查不仔細,描述不清晰,對企業自建的利用、處置設施處理能力、效果、可行性未進行合理評價,對試生產和正式運行后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不明確。

2.3 危險廢物底數仍然不清

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多、涉及行業范圍廣。雖然環保部多次組織危險廢物專項調查,但是危險廢物分布、流向、歷史堆存、污染狀況等情況仍不明確。王琪等認為我國危險廢物底數不清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污染物申報登記和環境統計抽查樣本是以廢水、廢氣排放量為依據確定的,難以判斷對危險廢物是否具有代表性,而且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具有隱蔽性和延滯性,企業瞞報、漏報、錯報行為不易發現,基層環保部門鑒別技術和管理能力有限,難以對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做出判斷[2]。

2.4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相對滯后

我國的危險廢物仍以產廢單位自行處置為主,企業配套的處置設施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缺乏處置能力的企業將危險廢物交給無資質的單位處置,導致危險廢物流失嚴重,流向復雜[3]。隨著我國危險廢物管理日趨嚴格,從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的單位也日趨增加,但是由于我國危險廢物歷史堆存數量巨大,集中利用處置設施分布不均衡,收費體系不健全等原因,使我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遠遠滯后于處理需求。而且部分已運行的處置設施工藝落后,不能穩定運行,一些利用處置單位自身的污染防治設施不健全,反而成為新的污染源。

3 加強危險廢物管理相關建議

3.1 完善危險廢物鑒別體系

在全面掌握我國危險廢物產生數量、分布、污染特征和處置情況的基礎上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使其符合我國環境管理需要,更具可操作性。按照豁免后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的原則,建立危險廢物豁免管理制度[4]。增設《需要特別管理的危險廢物類別》,將公眾認知度高,危害性小,利用方式簡單、利用率高的危險廢物進行特別管理[5]。盡快建立危險廢物鑒別和監測機構資格認定制度,制定規范的鑒別程序,逐步建立固體廢物特性鑒別技術體系。

3.2 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

充分利用“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經營許可證和轉移聯單管理,全面掌握我國危險廢物產生和流向情況,摸清歷史遺留危險廢物堆存情況。以執行新《環保法》為契機,逐步完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體系,不斷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危險廢物重點源信息公開制度,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建立環保、公安、交通、安監等多部門協調合作機制,對隨意處置、非法轉移或接收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切實提高環境執法的震懾力。

3.3 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加強危險廢物分類收集管理,各地區應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納入當地發展規劃,推動危險廢物專業化集中處置。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單一的企業配套建設利用處置設施,并向社會提供服務。加強危險廢物經營設施運行監管,努力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技術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杜飛.關于加強廢物管理的對策探討[J].經濟管理與科學決策,2013(3):158-159.

[2] 王琪,黃啟飛,閆大海,等.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的現狀與建議[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3(1):1-5.

[3] 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暉.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與評價研究淺議[J].環境科學導刊,2008(4):80-83.

第9篇

【關鍵詞】:工業固體 ;廢物管理

1 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江蘇省出臺的《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兩部法律中關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管理要求僅是原則性規定,而江蘇省、常州市層面均未有相關配套的關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江蘇省環保廳近年來出臺了《危險廢物轉移網上報告制》、《江蘇省危險廢物動態管理系統》等危險廢物的具體管理辦法,但對一般工業固廢如何有效管理、處置仍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由于不同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和處置工藝不同,導致環保部門的辨別和監管難度也很大,同時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種類、數量、分布、流向等家底不清,難以開展全面系統性的管理工作,所以也導致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游離于監管之外,并已成為制約武進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短板之一。

2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本身含有許多有害成分,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不僅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同時也極大的威脅了人類的身體健康。主要表現在:(1)土壤污染。固體廢物長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過土壤的吸附呈現不同程度的累積,導致土壤成分和結構的改變,造成了土壤的污染以及植被的破環。(2)空氣污染。固體廢物中的細粒、粉末隨風揚撒;廢物在運輸及處置過程中缺少相應的防護和凈化設施,釋放有害氣體和粉塵;堆放和填埋的廢物以及滲入土壤的廢物,經揮發和反應放出有害氣體,都會污染大氣并使大氣質量下降。(3)水體污染。固體廢物直接排入水體以及廢物中的重金屬及病原微生物隨滲濾液和雨水流入周圍地表水及滲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進而影響水質生態安全。(4)危害人體健康。人類的生活是以大氣、水、土壤為媒介,如果環境中的有害廢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攝入人體,就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3 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

3.1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健全

一方面,從國家層面看,為控制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而危險廢物管理方面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如《危險廢物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等,在日常管理中發揮了良好的效用,但相對于危險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法律法規總體非常不完善,也沒有相關的實施細則和法律解釋,操作性不強,與日常實際管理要求匹配度不高,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眾多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武進區也未有關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雖然2010年由武進區政府辦轉發了《轉發區環保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工業固體廢物規范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武政辦發〔2010〕53號),但文件內容僅是對固體廢物管理的原則性規定,也未有關于一般工業固廢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所以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管理工作仍然處于尚未起步階段,形式十分嚴峻。

3.2產生家底不清,企業環保意識薄弱

一直以來武進區未進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全面調查摸底,未建立登記臺賬,全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底數不清,特別是機械加工、印染、服裝、鑄造等行業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數量大,回收利用價值不高,同時相關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經常直接委托私人運輸非法處置,這樣往往容易造成偷倒亂倒、隨意露天焚的不法現象,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周邊群眾也反應強烈,舉報激增,已成為部分區域嚴重的社會問題。

3.3處置通道不暢,資源化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目前,武進區未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企業,如果上游工業企業將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委托有關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置,高成本是上游工業企業難以承受的,同時,一般工業固廢涉及行業廣,分類多、成分復雜,處置與利用技術要求較高。目前,除制磚、鋪路、資源回收再生等少量綜合利用方式外,缺少其它有效的利用方式,從而導致企業面對大量工業固廢而不能規范處置或利用。所以,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通道的暢通,是建立源頭產生、收集運輸、回收處置體系的重要前提。

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混亂,資源化利用效率不高,焚燒和填埋的處置方式占據了一般工業固廢處置的相當一部分比例,全區老、小、散的廢品收購點大量存在,非法處置,隨意傾倒現象時有發生,露天堆放、填埋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也帶來了感官上的不適。

3.4產生面廣量大,環保部門監管力量薄弱

根據武進區污染源普查數據統計分析,武進區數萬家企業基本都有數量不等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而國家未有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明確的詳細分類指導意見。同時,從國家到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對固體廢物的監管主要側重于危險廢物,至今未開展過針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全面普查和專項執法檢查,所以,基層環保部門對一般工業固廢監管工作呈現出無抓手、負荷重、難度大的尷尬局面。

4 武進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探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江K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中相關規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主要從源頭收集、過程運輸、末端處置三個環節進行。只有通過對以上三個環節加強管理,才能有效規范一般工業固廢管理。

4.1完善立法工作,明確主體責任

黨的十工作報告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發展戰略,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給環保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結合國家現有法律法規和“兩高”司法解釋,呼吁省、市盡快出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專門法律法規,武進區應因地制宜,制定或修訂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相關的實施細則,明確企業的主體地位和權利責任,規范主體行為;進一步增強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等相關規范性文件的系統性,加大實際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要充分發揮固廢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強對一般工業固廢產生、轉移、處置數據的統計分析,有效防范各類違法違規現象。

4.2逐步開展底數核查,建立數據庫

結合新的污染源普查和環保大檢查數據,依托現有工作基礎數據逐步開展針對重點行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底數的核查工作,逐步建立核查基礎數據庫,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奠定基礎。武進區要督促企業認真執行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在日常監管中加大對企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核查力度,根據環評報告、固廢專項核查等技術材料,核查產生固廢種類、數量,切實做到“無漏報、無瞞報”,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步建立全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基礎數據庫。

4.3完善源頭分類收集和運輸管理體系建設

按照《武進區網格化監管》要求,各鎮(街道、開發區)應落實屬地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建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分類收集和貯存場所,武進區環保部門要做好指導工作,各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可綜合利用、可外售、可焚燒處置三類實施分類收集、貯存。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運輸,可綜合利用和可外售部分由企業自行負責;可焚燒處置的,從降低行政成本、便于管理和服務企業的角度考慮,建議相關單位依托環衛部門現有運輸體系承擔運輸,并按指定線路行駛,運至指定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輸過程可參照武進區生活垃圾運輸相關管理要求,由環衛部門統一管理。

4.4暢通末端處置環節,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建設一家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選址困難、周期長、難度大。參考周邊無錫、蘇州等兄弟城市的一些做法,建議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實行分散和集中相統一的原則。其中,可外售和可綜合利用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由企業自行綜合利用、外售或由經濟主管部門聯系實施綜合利用,可焚燒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直接進入生活垃圾焚燒爐焚燒處置。同時,武進區政府應根據全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實際情況,增加科研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技術的研發和管理,為資源化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4.5廣泛宣傳,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度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需要群眾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積極參與。武進區要加強宣傳并全面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保護方針,努力提高民眾的環保法制意識,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管理,并明確管理的形式、程序、進入渠道及保障辦法,制定政府、社會及相關利益者之間的互動辦法,規范各方行為,倡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多元治理模式。

第10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擁有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這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都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在醫療廢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然而,醫療廢物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控制醫院感染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2009年1月開始我院領導與院感科根據醫療衛生機構出臺的醫療廢物管理的各項法規,對照標準,查找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與對策,層層落實,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

概念區分不清:醫院廢物與醫療廢物概念混淆,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醫務工作者與一些醫院的實習生。不知道醫院廢物是屬于無危害垃圾。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工作中產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廢物。

對醫療廢物分類不清:醫療廢物分為5大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在工作中常常發現感染性廢物中混有藥物性廢物,藥物性廢物中混有損傷性廢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醫療垃圾,如輸液袋外包裝,藥物包裝盒等醫療垃圾屬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黃色垃圾袋內。

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過沾有血液的中單、棉簽、棉球及醫務人員的口罩與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內,還有個別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療室的黃色醫療垃圾筒內。

醫院廢物暫存庫房管理不到位:庫房無專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積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沒有照明設施,沒有水龍頭及地下排污水條件,沒有防鼠、防蚊、防盜等設施,也沒有各種消毒、洗手等必備設施與條件。

制度制定不夠全面:領導與相關職能部門缺少重視,制度制定不夠健全,管理與檢查的力度不夠。

缺少培訓:醫務人員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管理條例和辦法學習培訓不到位,各科處理醫療廢物及管理暫存庫房工作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大多是醫院從農村招進來,年齡偏大,對醫療廢物處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驅使下有個別勤雜工把一些醫療廢物如橡膠手套等私自出賣。

職業防護不夠重視:各科廢物處理人員與暫存庫房管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薄弱,在收集醫療廢物與處理醫療廢物時沒有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醫院發放的防護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膠鞋等。

管理對策

領導重視:醫院加大投入,與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理公司簽定合同,使用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所要求的各種包裝容器,如防刺破的帶蓋利器盒,各種型號的黃色廢物袋,黃色腳踏醫療廢物桶、黃色醫療廢物周轉箱等,從而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醫療廢物處理流程、防護措施、各種警示標識及監督考核等,各部門負責人與專職人員要經常督促、檢查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確保工作制度的落實。

暫存庫房的設置:庫房位置應遠離醫院醫療區與生活區。應有嚴密防鼠、防蚊、防盜設施,地基保證不受雨水沖擊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暢。具備良好照明設施和通風條件,每天用紫外線燈管對暫存庫房進行空氣消毒。庫房內廢物按醫療廢物五大類分別放入周轉箱內,相應位置設有醒目的警示標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各交接記錄要齊全,簽名要完整。

加強學習與培訓:對所有的醫院工作人員加強有關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培訓。在工作中嚴格按醫療廢物處理流程正確進行分類收集、運送、儲存。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強職業防護意識,堅決杜絕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等現象的發生。

第11篇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ree Chemicals Management Conventions is Held to Discuss Management of Global Chemicals Waste

2015年5月4日 《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國大會5月4日在日內瓦拉開帷幕,來自全球180個國家的政府、民間社會和非政府組織以及企業和國際組織代表將在為期兩周的時間里就全球廢物管理技術指南等議題進行討論。

《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就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存環境免遭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的危害提供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在三個《公約》締約國會議5月4日開幕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應建立良好的化學品和廢物國際治理框架,以減少人們遭受這些物品所帶來的危害,應通過建立全球化學品治理框架,防止過去百年來由于大量引進某些化學品而導致嚴重后果等悲劇的發生。

施泰納指出,化學品是21世紀經濟的一部分,存在于環境周圍,是所使用物品的組成部分。這三項《公約》不是禁止化學品,而是提供科學平臺,向決策者和民眾以及環境提供保護,免遭毒性物資的侵害,減少化學品的負面影響,而對化學品實施使用限制能夠向市場提供信息,需要找出替代品。

May 4, 2015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Trad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otterdam and t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kicked off on May 4 in Geneva.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GOs,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18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discuss about global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eriod of two weeks.

The Basel Convention, Rotterdam Convention and Stockholm Convention have provided a series of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dama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s.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s held on May 4 that, the same day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three conventions that, a good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and waste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duce the dang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se items. A framework of global chemical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rage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ain chemicals.

Steiner pointed out that, chemicals is part of th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y can be found around environment, and a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items that are used. The three conventions are not to forbid chemicals, bu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platform to protect decision makers, the masses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harm of toxic chemicals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icals. The utilization limitations of chemical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market and find out substitutes.

http:///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3942

第12篇

關鍵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規范化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如果處置不當,不僅會對醫務人員構成職業傷害,還會造成社會環境污染和疾病的傳播,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 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條例指出國家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我市于2006年12月份建立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負責全市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工作。現將我院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措施總結報道如下。

1存在的問題

1.1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不規范醫療廢物未嚴格按要求分類,收集損傷性廢物的利器盒盛裝過滿沒有及時更換,利器盒不加蓋,可能造成工作人員銳器傷。損傷性醫療廢物混入感染性醫療廢物,導致包裝袋破損醫療廢物泄漏,專職運送人員意外暴露的危險,并給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最后處置工作帶來不便。包裝袋過滿>3/4,標識不清,封袋不嚴;生活垃圾混入醫療廢物,不符合醫療廢物減量化原則;對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沒有嚴格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造成環境污染。

1.2交接轉運環節不完善專職轉運人員每天轉運結束后轉運工具未做到及時清潔消毒。交接記錄不完整。產生地未做到日產日清。有時與處置中心不當面登記交接,未做到共同填寫醫療機構危險廢物轉移聯單。

2管理措施

2.1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為了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根據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六安市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對醫療機構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成立了以法人代表為第一責任人,業務院長、醫務科、護理部、院感辦、總務科和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組成的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負責管理和協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制定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貯存、處置工作流程》、《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處理預案》和質量考核指標,使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做到職責分明,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強培訓采取全院組織和科室組織等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重點的進行全員培訓,提高各類人員對醫療廢物危害性的認識和規范管理的法律意識。

2.2.1醫務人員的培訓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國家和部門頒布的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和醫院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相關制度、質量控制標準、職業安全防護及緊急處理措施,要求掌握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和管理流程。

2.2.2衛生保潔員和專職運送人員的培訓保潔人員文化程度低,清潔衛生理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差,要加大培訓力度。培訓重點:醫療廢物處置流程,清潔、消毒知識和職業安全防護,強調當面交接的重要性;禁止出賣醫療廢物的行為,確保醫療廢物處置的安全有序。保潔人員流動性大,科室隨時做好新進人員的培訓。

2.2.3新上崗人員的培訓實習、新入人員均進行崗前培訓。在學習醫療廢物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同時,現場指導分類、收集的要求和如何做好自我保護,考核合格后上崗。

2.3加強醫療廢物處置流程的規范化管理

2.3.1臨床科室產生地的管理將《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和處置流程張貼在各科室處置間,要求科室在產生地將醫療廢物按照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化學性、藥物性就地進行分類,及時分別放置于醫院統一購置的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的具有防滲漏性能的專用包裝袋和利器盒,醫療廢物收集達到包裝袋的3/4滿時及時有效的封口,系上統一制作的標識卡,卡上注明:醫療廢物產生科室、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殊說明,由專職運送人員負責收集,做到日產日清。加強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生活垃圾的管理,用雙層包裝袋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對患者及陪屬的教育和引導,防止生活垃圾混入醫療廢物,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3.2轉運、暫貯、移交的管理醫院修建了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醫療廢物暫存房,標有醒目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 的 警示標識。配備了相應的清潔消毒設施和病理性廢物低溫儲存柜。為專職運送人員配備了口罩、帽子、工作服、橡膠手套和膠鞋等防護用品。專職運送人員每天兩次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下科室用密閉的專用醫療廢物中轉箱將分類包裝好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到暫存房。同時和科室交接人員填寫好交接登記,登記內容包括:產生科室、廢物種類、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和經手人簽名。運送人員在運送時必須查看包裝袋的標識、封口,不得把不符合包裝要求的醫療廢物轉運到暫存房,沿途不得泄漏、撒落。運送人員負責每天向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移交分類包裝好的醫療廢物,同時嚴格執行醫院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當面填寫醫療機構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交接雙方簽字留存備查。每天移交結束,運送人員對暫存房和轉運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2.3.3加強督查持續改進實行院科兩級管理,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和總務科負責對全院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監督管理,重點檢查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暫存、轉運。科室由科主任和護士長負責,強化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監督醫護人員因為不良習慣及便利導致的錯誤或疏忽。對發現的問題,組織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監督整改到位。

3討論

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和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對醫療廢物管理不重視;醫務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的欠缺也直接影響醫療廢物管理質量[2]。醫療廢物規范處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健康的重要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的危害,醫護人員必須明確自己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利[3],在工作中將醫療廢物規范處置作為自覺行為。完整的管理體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處置流程,領導重視,加強培訓,人人參與是醫療廢物規范管理的保障。我院通過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規范化管理,明顯改善了醫院的環境,避免了對社會環境和公眾健康的危害,減少了疾病的傳播,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引起的醫院感染和醫務人員職業傷害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3:6-7.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大英县| 广南县| 金山区| 叙永县| 新竹市| 清水河县| 崇左市| 阜宁县| 临朐县| 冷水江市| 新营市| 邓州市| 三门峡市| 年辖:市辖区| 木兰县| 长春市| 集安市| 廊坊市| 昔阳县| 新河县| 三江| 民和| 洱源县| 长宁县| 潢川县| 漳浦县| 呼伦贝尔市| 儋州市| 铁岭县| 大厂| 泸溪县| 滦南县| 铜梁县| 栖霞市| 芮城县| 沾益县| 顺昌县| 黔南| 广水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