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9: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田震的鏗鏘玫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小的人兒啊,風生水起呀,天天就愛窮開心那……”
我家又傳出了花兒樂隊的歌聲。我愛聽歌,喜歡哼歌,也不害怕唱歌。在這經濟發展,信息豐富,娛樂多樣,歌聲遍地的時代,我這個綠色環保的愛好,也可以稱得上“窮快活”了。
“兄弟抱一下,說說你心里話,說盡你這些年的委屈和滄桑變化……”聽,清晨,校園的廣播傳送著悠悠心曲;“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聽,那是音樂老師渾厚的男高音在引領同學們歌唱;……
“我是一個受傷的孩子……”我很郁悶。是的,因為媽媽不準我上網。每天早早起來,很晚才睡,九門學科輪番攻堅,多么單調乏味啊,多么視覺疲勞啊。星期六晚上,一下自習,我就沖回家,打開電腦,想要調整一下腦筋狀態。誰知道,媽媽一個箭步就關上了電源,嘴里念叨著:“明天還得上學校,你晚上早點兒睡吧,要不多累啊!”我對媽媽怒目而視,卻無可奈何。雖說我能從個頭上俯視她,卻無法在理論上戰勝她。我氣沖沖地回到我房間,大聲唱起來“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吼一會兒,沒動靜。好吧,唱唱周杰倫“聽媽媽的話……”吧。明天,自習將照常進行。這時,我的心里,感覺已經平靜了。哈哈,真是窮快活啊!
“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這是女生的歌,我一貫只聽不唱的。可是,我最近考砸了,心情不晴。是啊,我不是武林高手,也沒有獨門絕技,怎能做常勝將軍?我平時在政治和歷史方面花的時間太少,一直是采取臨時抱佛腳的方式對付。誰知道呢,昨天政治老師搞突然襲擊,單元檢測沒商量。這下子,沒轍了,只得繳械投降。試卷發下來,我傻眼了。人說不以成績論英雄,更何況是單元測試呢?更何況僅僅是其中的一次呢?話雖如此,我還是心里有些酸酸的。同桌探過頭來看,我條件反射般想遮住,但立馬又把手拿開了,哼哼著“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與同桌相視而笑。這么著,窮快活吧。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澀,才是今天滋味……”這一次,是同桌考砸了,砸得比較徹底。瞧他的樣子,眉頭緊鎖,一言不發……我拿過試卷,幫他一起找起了原因。下課了,有點兒悶,我哼起了《鏗鏘玫瑰》。田震那嘶啞的嗓音傳送著執著與不懈,原聲如在耳邊縈繞。同桌遲疑了一下,也跟著哼起來,我倆相視一笑,剛剛的陰云一掃而光。“風雨彩虹,鏗鏘玫瑰。再多憂傷再多痛苦自己去背……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縱橫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聽聽,我們有多快活。
“寒風飄飄落葉,學校是一朵綠花,親愛的同學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媽媽……”停電了,教室里卻飄出了響亮的歌聲。那天晚自習,停了一會兒電,教室里沸騰了一陣子,又安靜下來。當時,正好是讀報時間,有同學提議唱歌,我和另外兩個同學便自告奮勇到講臺前唱起來。同學們的聲音紛紛加入,哈哈,唱得燈都亮了起來;結果,嗓子啞了。快活吧?
周日的下午,難得的半天休息,也難得的陽光燦爛。我們一些同學相約到大石爬熊峰山。青山綠樹,水流鳥鳴,我們邊走邊唱:“小小的人兒啊,風生水起啊,天天就愛窮開心那……是走過南闖過北,氣質出眾又拔萃……”“哈哈哈……”歌聲、笑聲在山谷間久久回旋。
作家池莉曾說:“穿一雙好鞋去閑逛,就跟神仙一個樣,真快活!”我沒有時間,也就只能“徒有羨魚情”了。然而,那些歌兒,如同花兒,可以讓我極視聽之娛。
我聽,我唱,我生活,我成長,我快活!
馬昕悅,湖南安仁縣第一中學學生;導師:劉海英
孔子有弟子三千,或如顏回般地安貧樂道,或如子路般地直率勇猛,又或如子夏般地文采斐然。種種性格,種種專長,種種處境,孔子總能隨遇而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激活每一個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他跟學生那種“沂水春風”般地平等和諧,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著實讓人向往。在這里,課堂是老師的課堂,還是學生的課堂?已經顯而易見了。蔣薇美老師曾經倡導:“教育的使命是讓每一只鳥都歌唱,讓每一朵花都開放。”鳥兒歌唱,花朵綻放,那是因為沐浴著春風與陽光,有了樂趣與激情。我們的課堂如何才能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呢?用教師的機智來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模仿性的吟誦
模仿性的吟誦,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應該是讓文章回歸原汁原味,并摻雜個人個性的哪怕是夸張性的吟誦,貌似演課。它與小品、相聲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于這兩類。因為它在把藝術搬進課堂的同時,又是有針對性的,脫離某些節目俗氣的那種吟誦。以文言文為例。傳統教學中“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機械、刻板、陳舊,已經異化為令學生頭痛的緊箍咒了,更別說讓文本回歸本色了。
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可以讓學生在熟讀之余分角色吟誦,并且要透析人物的內心世界:佚之狐為何要推薦燭之武?燭之武為何要推辭?鄭伯為何要道歉?燭之武為何要夜縋而出?燭之武為何見到秦伯后不直接說明來意?燭之武的說辭有何技巧?秦伯為何退兵?晉文公為何不同意攻打秦國?給學生一定的探究時間后,模仿就可以開始了。語氣,情感可以夸張,也可以有道具。一人模仿,他人聆聽,可以糾正,可以自己示范,但得講明理由。最終在達到吟誦的同時,學生對文本內容在讀中與爭辯中已經了解了。因為吟誦從文字中來,感情從文字中來,思想又與感情并生。雖然學生還不能完全像古人一樣在高山流水之間引吭高歌,婉轉崎嶇,但至少已經部分地還原了古文的原貌,縮小了古今的距離,感受到了古人給我們的親切。
二、個性化的重塑
老祖宗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里的“千曲”“千劍”更多的應該是指有繼承,有發展,有創新的解讀。要有創新的解讀,必需充分調動老師的思想、情感、個性以及各種生活經驗,對文本進行重塑,化難為易,把一個立體的多面的文本呈現給學生,助他們達到“立體的懂”的境界。
屈原的《離騷》,語言晦澀,時代久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于此類文,我們進入文本的起點一定要低,才能激發他們閱讀的欲望。任何文章,自有它的經絡,我們可以將此文進行分解:1.出身如何?2.降生如何?3.名字如何?4.才能如何?5.潛修如何?6.發展如何?7.行動如何?8.自然如何?9.心情如何?10.主張如何?11.壯志如何?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結合課文注釋,可用一兩個詞回答“如何”二字。答無定論,只要合情即可。因為有了脈絡,學生就有了方向感,不致于撞得頭破血流。等文本熟悉之后,此文就可以改編成一個現代應聘版的《離騷》。這是一個楚王招聘賢臣的現場見面會。屈原憑借自己的實力去應聘。自然他先陳述自己已有的優勢,然后介紹自己現在的心態與所為,即爭分奪秒,不斷地進修,力求完善,接著發表自己對楚國現狀的見解與認識,最后提出自己改良的建議,并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期望,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施展的舞臺。我發覺,學生的潛能很大,還能對具體情節加以情景式的描繪呢!
三、活潑的聯想
在文學里,藝術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化相溶相依。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生活著的藝術家,我們的學生也是,只是需要一個契機助其激發。在課堂點撥這一環節,這就需要我們緊扣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在兼顧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向貼近學生的生活傾斜,軟化由于知識積累的缺乏而直接導致的學生對作品解讀的困難。此時,我們語文老師的靈性就很重要了。
《琵琶行》一文,第二自然段絕對是重點段落,音樂的經典描繪就集中在這里。課堂上,任憑我怎么形容,也難以表達那婉轉多變的節奏以及沁人心脾,入人酥骨的音樂美感,還有那高超的演奏技藝。于是,我把這一自然段以一場演奏會的形式介紹給了學生:這是一場明星云集,璀璨奪目的音樂盛會。首先有請田震演繹一首慷慨有力的《鏗鏘玫瑰》,接著由我們甜甜的楊鈺瑩小姐獻唱一首《讓我輕輕的告訴你》,在側耳聆聽,感受甜蜜溫馨之后,王心凌小姐帶著她的《睫毛彎彎》,活潑俏皮地登場了。哦,連有著國際范兒的《茉莉花》也姍姍地來啦。別急,還有那天外之音《明月幾時有》呢。在王菲幾度哽咽低徊地演唱過后,就連劉歡大師也來到了我們身邊,一曲《好漢歌》嗨翻全場。咦,咋回事啊?雪村大叔怎么也來啦?原來,他是用他撕裂般的聲音為演唱會劃上句點的呀!學生樂呵呵地聽完這一場報幕,對于音樂的節奏變化,各個階段的聲音特點也就有了一個超于感性的認識啦,焉能不活?當然,歌手是可以根據每個年齡段的學生視機更換的。只要我們的靈性大于我們的理性,就能讓手中的文本變得跳動起來,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綠色課堂”,就能讓學生樂于聆聽,產生共鳴,感悟內在。
四、藝術性的加工
時代在發展,藝術也多元化,平民化,大眾化了。正在成長期的學生,對于這些都是充滿好奇與探究欲的。如果我們能把一些藝術元素植入課堂,諸如地理老師運用小蘋果歌曲進行教學,英語老師運用《爸爸去哪兒》的模式安排課堂,歷史老師運用穿越劇的形式組織學生識記知識點一樣,我們語文老師運用起這些手段來應該是有著更加得天獨厚的優勢。
《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王熙鳳的形象,家喻戶曉,所以很難駕馭。如何讓學生覺得有汁可吮,有味可嚼呢?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則運用了一首自己改編的歌曲《鳳辣子》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歌曲是這樣的:“鳳辣子辣鳳辣子辣/鳳辣子鳳辣子辣辣辣/鳳辣子有個好娘家/鳳辣子向來氣魄大/鳳辣子嫁人敢當家/玩一遭賈府靠腦瓜/鳳辣子說話潑辣辣/鳳辣子做事火辣辣/鳳辣子一來誰都怕/鳳辣子生性不怕啥/鳳辣子出手怕不辣/抓一把銀子說鬼話……辣在聲來聲也辣呀聲也辣/辣在形來形也辣呀形也辣/辣在心來心也辣呀心也辣/辣在手來手也辣手也辣。”就這樣,我們風風火火地走進了鳳辣子的世界。
同樣,《季氏將伐顓臾》可以舉辦成一場辯論賽,《阿房宮賦》可以改寫成《一個帝王的悔過書》,《山羊茲拉特》可以拍成微電影,《雨霖鈴》可以改寫成一封情書……我們的同學可以做導演,做演員,做制片人,做解說員,做辯論賽手,做裁判等等。形式不拘一格,課堂自然搖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