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經典愛情名句

經典愛情名句

時間:2023-05-30 09:48: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經典愛情名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經典愛情名句

第1篇

1、愛情的實質其實是一劑麻醉藥,帶來占時的幻覺和麻醉。因為寂寞。因為疼痛。最后卻帶來更多的寂寞,更多的疼痛。

2、戀愛的喜悅只是不持續的一瞬,而那悲哀卻是一生相隨。

3、初戀是讓人難忘,覺得美好。為什么?不是因為他/她很漂亮或很帥,也不是因為得不到就是好的,而是因為人初涉愛河時心理異常純真,絕無私心雜念,只知道傾己所有去愛對方,而以后的愛情就沒有這么純潔無暇了。純真是人世間最可貴的東西,我們可求的就是它。

4、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占領了她的身體之后,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5、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突如其來的愛情卻需要最長久的時間才能治愈。

6、有的人老是抱怨找不到好人,一兩次不要緊,多了就有問題了。首先你要檢討一下你自己本身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那你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眼光了,為什么每次壞人都讓你碰到?

7、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會痛苦。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8、被愛不一定是幸福,去愛才真的幸福。

9、感謝欣賞本篇名言警句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關于愛情的哲學名言 愛情傷感名言佳句

10、什么是愛情?愛情是大自然的珍寶,是歡樂的寶庫,是最大的愉快,是從不使人生厭的祝福。

11、和聰明的人戀愛很快樂,因為他們很幽默,會說話,但也時時存著危機,因為這樣的人容易變心,和老實的人戀愛會很放心,但生活卻也非常乏味。 愛總是會使我們有太多期許。希望長久,希望不會分別。希望占有和實現。而最終我只是覺得有些許厭倦。不知道該往哪里去。

12、對男人來說戀愛只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對于女人來說愛就是生活的全部。

13、誰都沒有真正的愛情,而只有一見鐘情。

14、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任何人無關。愛,或者不愛,只能自行了斷。傷口是別人給予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15、不要因為寂寞去戀愛,時間是個魔鬼,天長日久,如果你是個多情的人,即使不愛對方,到時候也會產生感情,到最后你怎么辦?

16、一見鐘情是唯一真誠的愛情;稍有猶豫便就不然了。

17、年輕女子的愛情像杰克的豆桿一樣,長得飛快,一夜之間便可參天入云。

18、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19、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劃怎樣做錯事。女人不大想到未來——同時也努力忘記她們的過去——所以天曉得她們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20、經常聽說男人味女人味,你知道男人味是什么味道,女人味又是一種什么味道嗎?男人味就是豁達勇敢,女人味就是體貼溫柔。

21、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22、愛神奏出無聲旋律,遠比樂器奏出的悅耳動聽。

23、有人說男人一旦變心,九頭牛也拉不回來,難到女人變心,九頭牛就拉的回來嗎?男女之間只在生理差異,心理方面大同小異。

24、人生的悲哀是你遇上了一個對你很重要的人,他是你的一切。然而,你卻沒有辦法留住他。

25、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第2篇

經典失戀賺人熱淚名句

1.如果有一天,你走進我的心里,你一定會哭,因為里面裝滿你的點滴。如果有一天,我走進你的心里,我也一定會哭,因為里面找不到我的身影。

2.你忙,忘了我需要人陪。你忙,忘了我會寂寞。你忙,忘了我在等你電話。你忙,忘了你對我的承諾。想告訴你"愛情"不是等你有空才來珍惜的。

3.如果時間能倒轉,我希望轉回到我們認識前,這樣我就可以選擇不要與你相遇,也就可以制止這一切的發生...而我...也不會那么難過了...

4.是否我沉默了你才能聽到我的心聲.是否我停止了你才能看到我的眼淚.是否我心碎了你才會摸到我的心痛.是否我消失了你才知道我的存在

5.我無法去決定 你心中的哪個位子 即使我拼命去努力 學會了付出 珍惜 擁有 卻依然無法取代..是不是真的結束了你才會有感覺到..我的努力..

6.葉子ㄉ離開,是因為風ㄉ追求,還是樹ㄉ不挽留,葉子走不進樹ㄉ世界,葉子得不到樹ㄉ永遠,葉子心碎不只千遍,樹沒感覺,這份愛怎么給........

7.想念一個人,需要沖動的感覺,思念一個人,需要深刻的烙印,接近一個人,需要滿懷的誠意,愛上一個人,需要十足的勇氣,放棄一個人,談何容易。

8.相互依偎的心,曾幾何時,已漸行漸遠!真心付出,換來絕情變心!愛,被輕易擊碎;心,已傷痕累累!往日的美好回憶、承諾,變成莫大的嘲笑與諷刺!

9.人世界最上乘的課題,是戀愛;戀愛中最難解的問題,是分手;分手后最煎熬的過程,是回憶;回憶里最痛苦的感受,是我依然愛你...

10.愛情再怎么堅固,總是無法承受忙碌的侵蝕,你忙的天荒地亂,你忙的忘記關心,你忙的身心疲憊,你忙的無所適從,我只想說:愛情不是等你有空才珍惜..

第3篇

1、是從豐富的愛情中生出來的資產。

2、讓生命有如夏花之絢爛,死亡有如秋葉之靜美。

3、當我們愛這個世界時,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4、你看不見你自己,你能看見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5、溝通,別留下誤會;牽手,別輕易放下。

6、人的青春時期一過,就會出現名象秋天一樣的優美成熟時期,這時,生命的果實象熟稻子似的在美麗的平靜的氣氛中等待收獲。

7、采著花瓣時,得不到花的美麗。

8、一個人不是你所想般愛你,并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愛你。

9、就算你不快樂也不要皺眉,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10、權勢對世界說道:“你是我的。”世界便把權勢囚禁在她的寶座下面。愛情對世界說道:“我是你的。”世界便給予愛情以在它屋內來往的自由。

11、不要花時間在一個不愿花時間在你身上的人。

12、謝謝火焰給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執燈的人,他是堅忍地站在黑暗當中呢。

13、如果錯過了太陽時你流了淚,那么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14、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便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

15、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

16、在消除貧困的時候,我們會擁有自己的財富,而擁有這筆財富,(經典語錄 )我們卻會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17、我們看錯了世界,卻反過來說世界欺騙了我們。

18、有時候,愛情不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看得到。

19、不知節制的愛不能持久。它像溢出杯盞的酒漿的泡沫,轉瞬便化為烏有。

20、當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群星了。

21、杯中的水是光輝的;海中的水卻是黑色的。小理可以用文字來說清楚,大理卻只有沉末。

22、幸福本來可以很簡單,說出你的愛,珍惜愛你的人,疼他(她),理解他(她),每天想著他(她)的好。

23、對于世界來說,你可能只是一個人,但對于某個人來說,你可能就是全世界。

24、不要因為你胃口不好,而抱怨你的食物。

25、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26、年輕時,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當春天的輕風來到她的門前乞求時,從她的豐盛中飄落一兩片花瓣,她你從未感到這是損失。現在,韶華已逝,我的生命有如一個果子,已經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分讓,只等待著將她和豐滿甜美的全部負擔一起奉獻出發。

27、妥協對任何友誼都不是堅固的基礎。

28、太急于做好事的人,反而找不到時間去做好人。

第4篇

借鑒是一門學問。如何巧妙借鑒?下面幾種借鑒技巧不妨一試。

(1)借鑒表現手法

文章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欲揚先抑、夾敘夾議、象征、襯托、對比、托物言志、虛實結合、直抒胸臆等。這些表現手法在文章中常是綜合運用的。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阿長與》,既運用了欲揚先抑法,課文前半部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又運用了卒章顯志法,最后寫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運用象征手法,寫海燕搏風擊浪,高傲地飛翔,其實是在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周敦頤的《愛蓮說》則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寫菊之隱逸、牡丹之富貴,與蓮之淡雅形成對比,襯托出蓮花純潔高尚的君子之風。這樣的優秀之作,只要我們善于借鑒,定會受益匪淺。《2007年金華市學業考試滿分作文集》中的第2篇,考生就借鑒了虛實結合、夾敘夾議的表現手法。在一個精美的開頭之后,作者寫道:“深夜苦讀,有時爸爸輕輕地走進來,在我桌上放上一杯熱茶,然后悄然無息地離去,我雙手捧住茶杯……”這是實寫;“熱氣緩緩上升,恍惚中我看到了從前……”這是虛寫;進而追憶我小時候拉著哥哥瘋跑,哥哥為我用雙手遮擋玻璃劃破手掌的事,這是敘述,下文寫道:“哥哥手中的血流淌在我心上,我第一次知道,在別人的羽翼下安全成長,是我莫大的幸福。”這是議論。良好的表現手法的運用,為得滿分打下了基礎。

(2)仿照結構模式

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為我所用,為創新打下基礎。我們讀一讀近年來的中考、高考優秀作文,就會發現有不少是仿寫之作。借用一種自己最感興趣的范文模式,考場作文可以一揮而就。2001年四川一考生的《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是模仿《雜文選刊》中《患者無良知的就診報告》,因結構新穎、思想深刻而獲得閱卷者的青睞;2002年浙江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他們都選擇了明月》,選例經典,巧用對比,分析到位,語言老到而富有哲理,題目形象而富有詩意,也是借鑒了臺灣林清玄的哲理散文《送他一輪明月》。《2007年金華市中考滿分作文集》第16篇,構思獨到,開篇題記就點明幸福的無價,接著寫一個精美的開頭,主體部分用三個小標題詮釋了生活中相伴無形的點滴幸福,最后以簡潔有力的語言結尾,這種結構模式許多優秀作文選 里都有,而此考生能嫻熟運用,成為考場制勝法寶之一。

(3)借鑒題材

我們大家都知道元代戲劇家王實甫的《西廂記》寫得十分出色,可這一題材是借鑒別人的。《西廂記》所寫的崔張愛情本是個傳統題材,最早見于唐元稹的傳奇《鶯鶯傳》,該傳奇是一個男子負心,給婦女帶來的悲劇。后來董解元對這個故事進行改編,寫成了《西廂記諸宮調》,徹底改變了小說的主題,賦予小說追求婚姻自主、掙脫禮教束縛的嶄新意義。王實甫除了把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的敘事體改成戲劇之外,還對故事本身作了不少改造。可見,借鑒也是創作的需要。

中學生寫作雖然不同于作家創作,但寫作題材的借鑒也經常會遇到,尤其是沿用文史方面的材料更多。如2004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關羽之恨》,就成功地借鑒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失荊州”這一題材,緊扣話題,故事新編,寫出了新意。又如2004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孔雀東南飛》,作者對焦劉題材巧加改編,將背景放在“西部大開發”的層面上,寫出了既緊扣話題,又有新意的佳作。又如《2007年金華市學業考試滿分作文集》第17篇,作者寫幸福,不是從一般的生活角度入手,而是從精神境界的高度來詮釋幸福的真諦。作者擷取陶淵明、劉禹錫、李清照、岳飛、秦觀這些歷史長河中的耀眼浪花,從他們身上品味幸福的內涵,讀之令人蕩氣回腸。而這些名人的題材(包括事例、詩文)可從教材、報刊、雜志、作文選、網絡中得到借鑒、參考,也可見平時就要善于積累好的題材,背誦如流,爛熟于心,考場上胸有成竹,寫作時緊扣題目,快速成文,豈不妙哉。

(4)借鑒語言

中考作文要求“有文采”。“有文采”或是詞語生動,或是句式靈活,或是運用修辭手法,或是文字有意蘊,或是哲理生輝等等。文采多指內涵的一種韻味,一種光澤,一種氣派,它以自然流露為上,返璞歸真為上。如果說好的題材是作品搏動的心臟的話,那么,優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了。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明語言對于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如何使語言出彩,亮點紛呈,以下技法可以一用:

①借鑒仿寫古詩名句。古詩詞名句是經過錘煉的藝術語言,風格各異:有的典雅,有的質樸,有的絢麗,有的清閑,只要我們多讀多記,就會隨古人的思想起舞,乘著古詩名句的翅膀,讓作文語言文采飛揚,讓文章詩意盎然。看滿分作文《幸福是什么》一段: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幸福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幸福更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這些句子不僅詮釋了幸福的含義,還展示了考生閱讀的廣度,巧妙借鑒仿寫古詩名句,使文章充滿詩意和文采,具有經典美,從而體現出作者的文學修養和功底。

②運用排比造勢法。用排比說理,構成排比句或排比段,可增強語勢,層層遞進,貫通文氣,如海浪滔滔,一浪接一浪,呼嘯奔騰,令觀者心潮澎湃;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看優秀作文《美好的心靈》一段:“老師的人格又是如此的高尚。是農夫,卻把種子播在心上,用血液澆灌它成長;是沃土,卻不長一株雜草,讓花的根在軀體上滋蔓;是蠟燭,卻在講臺前燃燒自己,用自己的鮮血之火來照亮別人……”作者運用排比句式,對老師無私奉獻的高尚人格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贊美和謳歌,氣勢非凡。

③巧借文言法。巧借文言寫作,的確是語言出彩的好方法,也是語言創新的好形式,但它要求有極深的古文素養作基礎,有很好的駕馭語言的功力和寫作功底,還要有創新意識,“舊瓶裝新酒”,才能寫出立意新、構思巧的佳作。如2006年河南一考生,用文言文寫的《出師表》一文,標題一樣,但內容不同,構思也有創新。用文言寫作本身就有難度,但作者敢于亮劍,張揚了個性,展現了才華。又如《2007年金華市學業考試滿分作文集》中的第29篇,作者用文言文來寫,敘事流暢,議論深刻,一氣呵成。例如開頭:“幸福,此為何物?吾從未見過幸福,不知其相貌如何,年歲多少,于是,心血來潮,尋此物于天地之間。”在寫了三個片斷后,作者寫道:“吾曾終日尋思,幸福為何物?而今知,乃父母之關愛也,乃同學之幫助也,乃老師之解惑者也,由此而知幸福原來無處不在也。”作者個性化、獨創性語言感動了閱卷老師,超人的才氣折服了閱卷老師,因此能獲得滿分。

第5篇

江蘇高考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現狀與發展

1.我國詩歌的歷史與發展。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盛產詩人與詩歌的國家,幾千年來我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到頂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與資料。中華傳統經典詩歌是漢語的典范和精華,是中華偉大民族不滅精魂的積淀與蘊藏。詩歌是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是語言的藝術。優秀的詩歌所蘊含的感情是極其強烈的,情景構造也是十分全面的,對于學生在來說是能夠影響身心發展的存在,所以利用詩歌對學生進行影響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目的與現狀。我國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利用詩歌鑒賞項目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培養學生對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健全學生的文學思想,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修養。要求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能理解詩歌的文學思想,從而來探究作者對作品的豐富情感與意蘊,去領悟詩歌的藝術魅力與文化美感。讓學生在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的幫助下,讀懂詩歌的藝術語言與文化底蘊,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由于詩人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我們不能夠細致的了解詩人的文化背景,而且詩歌的語言又非常簡練,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導致大多同學對學習古詩歌的興趣低下,在詩歌鑒賞時也就難以進行。每當考試時學生最頭疼的題目便是詩歌鑒賞,不愛進行詩歌鑒賞練習,導致學生對詩歌鑒賞的了解與技巧甚少,但是詩歌鑒賞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地位是極其特殊的,我們不能放棄詩歌鑒賞的學習,我們要通過探討詩歌鑒賞的技巧與特點,來做到對詩歌鑒賞的理解與練習。

二、江蘇省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特點

《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的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為學生們準備了許多優美的古典詩歌鑒賞,一共三十首。

1.要求學生對詩歌的主旨進行分析。這是詩歌鑒賞題目中最常見的問題,是需要學生對詩歌分析詩人表達的感情,需要我們從詩歌中的具體形象與景象進行分析,從畫面中的意境入手,來分析詩歌中意象的深意,抓住意象的特點,分析詩人對意象的理解與修飾,從全詩的角度來感受詩人感情的變化,分析不同的感情及其變化。并且在詩歌中結合思考詩人作詩的背景,進行綜合性考慮,確定全詩的宗旨。

2.對某一句詩歌或某一個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在古代的詩人世界,詩人經常通過對景色與事物的抒感,來表達自己的生活的不滿。詩人通過對事物與景物的描寫來舒懷,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詩歌要求的句子來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與翻譯,通過對詩人的生平與詩歌背景的調查,來對詩歌進行不同方面的剖析。我們要對詩歌構思明確的理解,方面要從不同的方面多角度理解。如果要尋找詩歌的關鍵詞,還需要我們對詩歌的整體意思進行分析與理解,對詩人的意圖與心情進行理解,最后界定出這首詩的關鍵詞與重點句。

3.對詩歌表現手法的判斷與分析。點出某種手法。詩歌手法是詩人寫詩的時候運用的技巧與手段,在我們進行詩歌鑒賞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詩歌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需要進行逐詞的翻譯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中可以通過具體的詩句與詩人的構思來表達自己的鑒賞態度與觀點,在分析過程中,加以學生自己的見解與原詩句的結合,會給自己的詩歌鑒賞增添色彩。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中,詩歌鑒賞的比例很重,但是對詩句的分析與研究方面較少,近年來,只有2010年的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考察了學生對他人鑒賞意見的理解,也是學生進行練習的重點部分。我們對這類問題要注意重點理解,附以自己的分析意見,完美的解答所問問題。在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我們要重點把握出現頻率較高的詩歌表現手法們要重點把握,比如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比擬等技巧,而且還要注意對表達手法的積累與判斷,就像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最后學生還是要通過對詩歌鑒賞題目的大量練習來進行熟練,最終達到把握詩歌鑒賞問題的境界。

三、江蘇省語文高考中詩歌鑒賞的技巧分析

1.對詩歌的畫面與情景進行構思,理解詩歌中的景與情。詩歌意境是作者的心理表達,來源于作者的主觀情感,以及他身處的環境。在詩人的主觀情感影響下,觀景與景物都會被輔以真實的感情。在詩詞中詩人通過對景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是詩歌中最常見的抒情方式,大漠滄海,古道老樹,夕陽明月,狂風暴雨都是詩人進行賦予情感的對象。從詩人描寫的景象入手分析詩歌的情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詩人創造的意境,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詩歌的主旨。比如,詩人張若虛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通過詩人對五個事物與景色的理解和修飾,從題目上來看,詩人分別描寫了春,江,花,月,夜五景,首先就能夠對這首詩歌達到初步的了解,再看詩歌的全文,不難看出詩人對景色的贊美與嘆服,盡情地贊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通過景色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懷,并且通過對游子與閨中思婦的情感糾葛,來贊美偉大的愛情,最終談到對人生的思考與反思,將景色的完美與心中的感嘆結合起來,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情感意境。這首詩是詩歌鑒賞中最經典的一首,考點很多,是老師為學生準備詩歌鑒賞練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歌意境的過程中,必須緊扣詩歌的畫面和形象,緊緊的將自己的身心與之結合,進行詩歌鑒賞分析。

2.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重視學生想象力與聯想力的作用。在我國,詩歌鑒賞有著深遠的歷史,但是利用方法與原則來進行鑒賞是近年來新興的方法,我國古典詩歌內容明朗,韻律整齊,講究對仗公正,并且在寫作過程中講究含蓄與夸張并存,所以我們在詩歌鑒賞的過程要最大程度發揮想象力的作用,將詩歌的情景利用想象力還原,從詩人的角度來進行詩歌鑒賞,事半功倍。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為我們展開了情景浩大的春夜月景,所以我們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首先要隨著詩篇的閱讀與欣賞,想象著月光的美好,對詩人構造的情景進行全面的豐富奇妙的想象,通過我們的想象來構造真實得風景,同時還要品味作者在作詩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心境,爭取做到同步思考的意境,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技巧練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注意鼓勵學生進行情景練習。

3.細致研究與思考詩歌鑒賞中的經典句子,將詩歌鑒賞與名句賞析結合起來。我國古代詩歌中從來不乏流芳后世的經典之作,這些經典名句,都有著共同點,或是一個字,或是一句話,用在了奇妙的地方,讓詩歌的可讀性與文藝素養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所以古代詩人中流傳著一種叫做煉字的作詩方法,就像家喻戶曉“推敲”,在作詩即將完成的時候,對詩中某個字進行反復的更換,使文章的文學性大大提高,在重點的部分進行煉字,有利于對詩歌畫龍點睛,就是詩中的詩眼。詩眼,顧名思義,就是詩詞之眼,在整個詩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歷年來的江蘇語文卷中,對詩眼的考察向來是最熱點的考察方面之一。

在語文界,詩歌是不可替代的藝術與珍寶,在詩歌中最精妙的莫過于詩歌的整體性,尤其是在這整體中的神來一筆,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詩《登高》中的千古名句,這句詩中通過無邊的落葉與長江水烘托出詩人對時光易逝,歲月荏苒的感嘆與郁悶,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名聯,寫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從而深沉地抒發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讓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體會到詩人的深深地悲哀。還有同為唐代詩人賈島,他的詩《題李凝幽居》中千古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巧用一個敲字,來刻畫月夜下環境的幽暗寂靜,敲門聲的響來烘托夜的靜,將人帶入到環境之中,響中寓靜,出乎人的預料,讓人體會到別樣的美感,由此可見,找到詩歌中最優秀的名句能夠幫助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找到捷徑來分析。

四、結束語

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中,詩歌鑒賞是一種全面考察能力,比較難以把握的題目類型。學生要充分理解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三十首詩歌,使學生養成過硬的鑒賞技巧,對詩歌鑒賞題目得到自己的見解,在答題過程中能夠從容應答,做到對詩歌鑒賞題目的掌握與運用。

參考文獻:

\[1\]許彩云.論語用原則在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中的作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2\]朱士連.中學語文語言運用題的教學實踐與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劉全國,程水銀.經濟欠發達地區學生外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展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

\[4\]崔富.讓高中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也活躍起來\[N\].山西科技報,2003.

第6篇

關鍵詞:詩歌教學;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30-02

詩歌貫穿中國文化發展始終,展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我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有一句經典之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句話以極其精辟的語言指明詩歌具有的價值和作用:詩可以激發人的情志,幫助人觀察社會,交往朋友,教人學會怨而不怒。對處于人生重要成長階段的高職大學生來說,恰好可以發揮詩歌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職業院校只抓專業,抓技能,忽視傳統文化教育,致使許多大學生不能領會中華文化的獨特底蘊,人文素養欠佳。因此,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形勢下,要把高職大學生培養成為高技能、有涵養的高素質人才。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詩歌教學來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發掘詩歌誦讀的豐富內涵,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提高人文素養的途徑很多,詩歌朗誦是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高校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帶領大學生領略詩歌所營造的詩情畫意,從內在修養方面提升個人涵養。“詩歌教學又是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養大學生良好性情、高雅氣質的方法。”尤其是詩歌具有如下特點,更使得詩歌賞析成為提升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

1. 精妙的用語及精練的表達

在悠久的中國文學史上,詩歌本身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大放異彩。究其原因,不外乎這些優秀作品主題深刻,意境優美,語言精練,無論哪個時代的讀者都受益匪淺。語文教材第一冊中的《再別康橋》是一首現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她就好像“梵婀玲奏著的名曲”,通過對校園景物的動情描繪,表達了對康橋依依不舍的情懷。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在虛實相間中把詩人對過往生活的點滴回憶,化作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更營造出一種優美意境,也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詩人對康橋真摯而永恒的懷戀。這首詩是徐志摩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品,同時也表現出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詩人通過精巧的構思,把景物描繪和情感抒發融合在美妙的意境之中,體現了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構建了詩歌外在的美感。詩歌的語言淡雅清新,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首悅耳徐緩的小曲,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當時提倡的現代詩歌的“三美”原則――“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就充分體現在《再別康橋》一詩中。由此可見,詩詞中的絕妙之語及精練表達創造出的唯美意境可以讓大學生更直接地體會到文學藝術的真善美,這些美好的東西滌蕩著大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的人文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 深遠的含義

詩詞往往蘊含了作者的深沉情感,以及詩人對人生的感悟,對事物的態度和人生的志向。中國當代朦朧派詩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樹》,以其新穎的構思,獨特的意象,在愛情詩領域獨樹一幟。作品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棵樹”對“另一棵樹”的內心獨白,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這“一棵樹”便是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木棉,“另一棵樹”則是內心獨白的對象――橡樹。作者巧妙地以“木棉”與“橡樹”兩個意象,象征愛情中的男女雙方,并且借這首詩向傳統觀念發出了挑戰,表達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愛情宣言。詩歌以新奇美麗的意象,正面闡述正確的愛情觀――“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此作為這首詩的“詩眼”,表現詩人追求的是平等的愛情,不愿作凌霄花,不愿作癡情的鳥兒,不愿作泉源,甚至不愿作險峰、日光和春雨,只希望雙方都有各自的獨立,卻又互相忠貞不渝,以此表達了新時代真誠而又平等的愛情觀。

3. 奇妙的想象

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歌佳作。其中“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以夸張的手法直接描寫飛瀑。“飛流”一詞極其恰當地表現瀑布凌空而下的氣勢。“直下”描寫了陡峭的山巖,也寫出了迅猛的水流。“三千尺”間接地寫出山之高。這句話已經有了對瀑布氣勢的描繪,但即使這樣,詩人依然覺得還不足以把瀑布的雄渾氣勢表現出來,緊接著以“疑是銀河落九天”再度渲染,把“飛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是璀璨的銀河從九天之上傾落下來。這個“疑”字引起讀者的遐想,給瀑布增添了幾分空靈,更給整首詩增添了奇妙的色彩。這首詩綜合運用了夸張、比喻和想象的藝術手法,構思精巧,語言生動,實在是唐詩中的精品。大學生對這首詩歌很熟悉,當我們讓大學生賞析的時候,要帶領大學生領略其中的深厚情感,提高大學生對詩歌情境的感悟水平,更為以后大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掌握合適的誦讀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詩詞含義

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把握詩詞的內涵,在傳統的誦讀模式上應該有所創新,借此提高大學生對詩詞的領悟能力。學習詩詞時,大學生通過誦讀可以初步理解其中的含義,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而且誦讀還可以促使大學生多動腦,更多地感受和汲取詩歌的文化精髓。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促進大學生對詩歌的領悟。

1. 誦讀吟詠法

誦讀吟詠是傳統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學專家錢夢龍老師就主張“不妨讓學生適當學一點吟詠之法,所謂‘三分詩靠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領略其韻味”。當然,誦讀并不是等于死記硬背,而是要吃透詩詞的內涵,體悟、意會主人公豐富的情感世界。

2. 詩詞名句背誦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流傳下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名句。如前所述,這些句子內容精練,含義深遠,值得大學生背誦學習,并作為指導自己思想和行動的原則。因此,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名句搶答的形式來檢查大學生對詩詞古文的掌握情況,促進他們的理解和背誦,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興趣和參與性。比如,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教師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學生接下句;也可使用詞句接龍的方法,對一首詩詞,一個同學背誦一句,下一個同學迅速接下句,采用每人一句的形式。也可以是兩個同學進行對抗賽,一個同學隨便提上句,另一名同學迅速接下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并增加趣味性。在每節課前都讓學生接龍一首詩詞,既可以營造學習氣氛,也可以加強記憶。

3. 多形式的朗誦法

在學生透徹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思考用什么形式去表達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大家一起采用各種形式來進行誦讀。在朗誦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大學生把握詩歌的節奏和語氣,傳達出其中蘊含的感情。其一,讀準詩文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必須做到朗讀節奏的正確。停頓正確的朗讀才能使大學生更快地理解詩歌,直至達到賞析詩歌、領悟內涵的目的。其二,讀準詩文的語氣。詩歌蘊含了詩人的內在情感,我們在賞析詩歌、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就能領會詩歌的主旨,在朗讀的時候就可以讀出詩歌所蘊含的感情和氣勢,達到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例如,李白的《將進酒》就應該讀出一種借酒興而抒人生之不得志的暢快淋漓之感。其三,讀出音樂之美。自古以來,詩歌與音樂就是緊密相連的,詩歌的音樂之美就在于巧妙的韻腳、和諧的音律和整齊的節奏,也因此使詩歌朗朗上口,更易于傳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大學生對詩歌的領悟能力必然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這樣就能更加深刻地感知詩歌,激發大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職教系統的語文教師,有義務更有責任采用各種積極有效的方法提升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語文教學領域,可以讓大學生認真學好作為中華文化精髓之一的詩歌,達到提高大學生語文素質,乃至人文底蘊的目標,為現代化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年喜,賴勇.在反復吟誦中體會詩歌的優美[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2).

[2]高春燕,曲貴海.談古典詩歌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潛在功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1(08).

第7篇

[河南輝縣]郭豫泉

[第一部完全由華人獨立執導的美國大片]

導 演:郭鬧鬧(中國)

主要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本拉登 克林頓 萊溫斯基 薩達姆

主 題 歌:《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主題歌演唱:第一夫人希拉里(特邀)

伴 奏:美國國家交響樂團

指 揮:拳王泰森(特邀)

警 告:本片發行僅限中國境內,嚴禁出口。

否則,引發國際糾紛,概不負責。

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場景:紐約郊外、圣誕前夜、夜色微光)

萊溫斯基(上)深情地對克林頓道了個萬福:

道白:想愛哥哥羞出口,夜夜相思淚兒流。

克林頓一甩水袖,作青衣小生狀,

念白: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萊溫斯基“啪”飛過來一個媚眼,(性)

道白:外面世界很精彩,一枝紅杏出墻來。

克林頓作怯懦狀,囁嚅著說:

哥哥有心把你采,無奈是個笨小孩。

薩達姆不屑的看著克林頓,譏笑:

野花都不愛,怎在白宮待?

要換我老薩,騎馬上山來。

本拉登慈眉善目:你倆咱不管,炮聲隆隆過圣誕。

克林頓被激將,焚身,一把抱起萊溫斯基,

忿恨地對二人說:你倆若要回頭看,完事之后把賬算。

本拉登望了一眼身穿囚衣的薩達姆,同情地說:

薩兄意志若是堅,誓把牢底來坐穿。

薩達姆神情悲涼:唉,此去西行路迢迢,生死茫茫自難料。

本拉登道:薩兄此言差矣,豈不聞古人云:

為有雄心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薩達姆依然表情沉重,望著窗外賊黑賊黑的天空,

緩緩吟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此去兮不復還。

吟畢,薩達姆端起臨刑酒,沖本拉登一抱拳,道:

保重,本兄,安全第一,莫蹈覆轍。說完,奮筆疾書: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句后成為千古名句被廣為傳誦)

本拉登輕拈銀冉長須,仰面大笑:

若想把我來找著(zhuo),除非日頭東邊落。

說完,無限深情地望著紐約郊外美麗的夜色,(對克林頓)緩緩吟道: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此詩后被奉為愛情經典之作)。

克林頓聞畢,手舉丈八蛇矛,橫眉冷對:

你倆小子別耍壞,哪里能待哪里待;

若要得罪我阿頓,匕首投槍擲過來。

萊溫斯基含情脈脈,面色潮紅:官人,美酒良宵人歡笑,何不與妾把心交。

克林頓面色凝重,望著這藍色無垠的星球,深感作為世界警察,肩頭責任重大,

自語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倒薩。

又道:逞逍遙,我心怎能樂陶陶。

萊溫斯基作小鳥依人狀,柔聲道:

春江花朝秋月夜,妾為君來把酒傾。

克林頓:也罷,快樂幾何,對酒當歌;

快活幾何,懷抱美色。

遂接酒一飲而盡,靜靜地看著撫琴的小秘萊溫斯基,不再理會薩達姆和本拉登,自顧自地欣賞琴聲,琴聲嘈嘈切切,猶如大珠小珠玉盤跌落,他沉浸在優美的琴聲里,聽至得意之處,忍不住擊節贊嘆:愛妃,好一曲醉人的《紐約郊外的晚上》!

第8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蔚為大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把這些文明編成一本書,那么古詩詞無疑是其中最美麗最動人的章篇。古詩詞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它不僅給以人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長久地為人們所喜愛。其經典之處就在于一個“美”字:

1.語言美。古詩詞的語言質樸優美,概括力極強,根據不同內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2.音韻美。古詩詞講究用韻和節奏,便于傳誦詠唱,于是形成了一種生動的音樂效果,誦讀起來,不僅押韻上口,而且令人回味無窮。

3.形式美。詩詞在長期的創作和流傳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格式,這種格式包括句式、字數、對仗、布局謀篇的技巧等。由于詩詞的形式與表達的內容融和,為人們所接受,因此,這種形式在人們心中也就具有形式美。

4.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外在現象融合而成的,而內心感受的“意”又是通過外在現象的“境”表現出來的 。詩詞將寫景、敘事、說理、抒情融為一體。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正是所謂的意境美。

5.情感美。詩詞里濃縮了詩人社會人生經驗,是發自詩人內心的聲音,蘊含了人類至真至善至美至純的情感,真正可以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詩人于謙一生為人的寫照。

古詩詞具有“五美”的特點,我們的教學可以在品味經典之美,傳承精髓之韻,提升人生之境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二、品味經典之美

品味詩詞的美關鍵之處在于體味古詩詞的意境美。由于篇幅的限制,所以古人寫文章特別講究用字,逐字逐句都是經過反復推敲、醞釀,力求達到一字傳神,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像這種在關鍵處“畫龍點睛”的字詞,便是人們所謂的“詩眼”,詩人常常將內心獨特而深刻的情感凝聚于自己作品的一字一詞或一句之中。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生引領進詩歌的殿堂,抓住解讀詩詞的關鍵所在,即詩詞之“眼”,加以啟發、點撥,那么就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打開想象的翅膀,快速把握詩詞大意,領略詩人雄偉的氣魄,以及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也就體會到了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比如: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就是文章中的“詩眼”,作者運用過很多的字,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最后決定用一個“綠”字,僅一個“綠”字,動化,給我們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間,詩人的那種濃濃的思想之情溢于言表。

古詩詞是一片真情,是一份儒雅,是一方美麗,是一種大氣。我們要讓學生在詩歌的殿堂中美美地賞,細細地品,深深地悟。品味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養和熏陶,奠定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汲取生命的營養。

三、傳承精髓之韻

經典之作之所以傳承不衰,是因為它是無懈可擊的。即便有不足之處,也猶如西方的維納斯一樣,透出的也是一種“殘缺的美”。它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

學生是最可塑的詩人,教師要著力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氣質,詩學素養。要做到品中有寫,寫中有品,品與寫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只有品出了經典之作的美,才能憑借寫這個橋梁,超越時空與大師交流,與大師心心相印,讓精髓之韻與自己的血肉相融。

那么怎樣才能將文章寫的有韻味呢?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詩人在創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等的千差萬別,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能把自己的見解強加于學生,那樣會抑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的筆指向他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他們心靈看到的地方。因此,對詩中存在的“留白”之處,我們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而充分的想象,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個性化。

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張揚學生的寫作個性,不拘一格,廣開言路,體裁可以各異。古詩詞的寫作最忌諱雷同。

四、提升人生之境

現在的青少年生活在新的時代,沐浴著改革的春風,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他們仍覺得生活沒樂趣,沒有生活的目標,心靈極度的空虛寂寞。特別是在農村,十有八九,父母都外出打工掙錢,把孩子留在家中,有的甚至是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時就離開了,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有的甚至丟給親戚朋友照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紀一大把,又沒什么文化,對孩子大多都是嬌生慣養。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孩子能夠吃飽穿暖,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而孩子的精神世界很少去觸及。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遠在外地,一年也難得回來一兩次,平時也多是電話交流,生怕孩子在家吃了苦,受了罪,對孩子也是溺愛有加。為了減輕自己的負疚感,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錢就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們有了錢干嗎呢?于是網吧、游戲廳就成了孩子們的流連之所。他們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吵、斗毆。父母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稍不如他們意,就大發脾氣,甚至自殺等。他們從小就缺乏親情感,怎么能領悟人世間其他的情感呢?這種空虛寂寞的心靈是多么需要精神養料去滋養。

第9篇

[關鍵詞]電影片名 翻譯 美學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將多種藝術手段融于一體,傳播信息,抒發感情,反映豐富多彩的生活,使觀眾得到藝術上的享受。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好的片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涉及語言規律、文化、審美等各種因素,體現出獨特的美學特征。片名的翻譯是否得體,是否符合受眾的心理審美至關重要。在翻譯中要充分考慮電影片名的美學及翻譯特點,使片名具有意境美、音韻美、簡約美、通俗美。

一、意境美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意境深遠,意境美即指在片名漢譯中注意將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連,突出意境、產生聯想、韻味雋永,使片名國際本土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厚度。比如影片《M.Butterfly》,講述得是某國一外交官先生與一名男性京劇旦角演員“蝴蝶”(該旦角因飾演“蝴蝶夫人”成名)的“戀情”。英語用Mr.稱呼男士,用Mrs.稱呼夫人、太太。那么男外交官的同用Mr.還是用Mrs.?再說該男演員在舞臺上總是飾女角。像用Ms.來回避Mrs.還是Miss的判斷一樣,電影片名在Butterfly前冠以M.留下飛白,讓觀眾自己去品味。漢譯《蝴蝶君》翻譯巧妙,蝴蝶常象征女性,“君”作稱呼一般指男性,也用在女性名字中,與原名異曲同工耐人回味。

老電影《巫山云》化用的是元稹的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英文原名“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en”本義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一段被遺忘的感情。所謂巫山云乃是陌生女子來信的內容,指那本該刻骨銘心的舊情。片名內涵豐富令人產生豐富而美麗的聯想,激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值得一提的還有庫布里克的《Lolita》被翻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用蘇軾的詩句為這部備受爭議的經典起興,意境頓出。

片名的意境美在電影“《WaterlooBridege》”的譯名《魂斷藍橋》中也得到了完美體現。主人公瑪拉那雙閃閃發光的雙眸已經成為記憶中永遠的痛楚,戰爭無情地將她的夢想、愛情和未來全部化為泡影,即使生活再次向她招手,備受踐踏的心靈已無力再去希望。在影片終了時,觀眾情不自禁地對女主人公美麗的逝去發出嘆息。但對瑪拉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影片名中包含的“斷橋”之意和中國經典傳說里的許仙和白娘子的“斷橋”之憾有了一種默契,從而使中國觀眾在最大程度上對這部外國影片所表達的悲劇色彩有了文化審美上的共鳴。

二、音韻美

四字習語是漢語的特色,即雙音節詞較多,而四字格又介于詞與句之間,具有較強的伸縮性,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便于記憶和傳播,特別具有感染力。鑒于英語語言中缺乏漢語特有的字詞結構,在翻譯外國片名中充分發揮漢語的這一優勢,能增添一些原文字里行間所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音韻美及感染力,在傳達影片主旨信息的同時,充分滿足中國人的審美心理。這種四字格的翻譯法已被廣泛認同并運用于實踐當中。其中例子不勝枚舉。如《奪命狂呼》(Scream),《生死時速》(Speed),《變相怪杰》(Mask),《荒島余生》(Cast Away),《雪地狂奔》(SnowDogs),《狂蟒之災》(Anaconda),《蒸發密令》(Eraser),《水深火熱》(Deep Blue Sea),《身臨其境》(Being There),《天長地久》(Always)等。

三、簡約美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同時又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為了便于傳播,電影片名應言簡意賅,便于記憶。簡單地說,就是要意義概括,用詞少,使之具有簡約美。例如:《星球大戰》(Star Wars)、《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超人》(Superman)、《未來戰士》(Terminator)、《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出水芙蓉》(BathingBeaucy)。有一部美國影片,片名長得驚人,叫《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如果直譯過來,譯名一定冗長拖沓,難以記憶,此片在臺灣公映時譯為《寶典》既含蓄典雅,又簡潔易記,言簡意豐不失為佳譯。

四、通俗美

由于東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翻譯中還可結合影片內容適當增詞,以充分表現原片內容,或更符合譯語習慣。使之通俗易懂避免不知所云,讓影片名大俗大雅具有通俗美。如動畫片《Shrek》,譯成《怪物史萊克》肯定比《史萊克》要好得多。因為單純從字面上看不知道史萊克是什么東西,而“怪物”一方面顯得生動有趣,突出了動畫片的風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類似的例子有:《加菲貓》(Garfield)、《人猿泰山》(Tarzan)、《E.T.外星人》(E.T.)、《泰坦尼克號》(Titanic)、《中途島戰役》(Midway)等。

第10篇

關鍵詞:詩歌教學;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某種程度上講,詩歌教學凝聚了所有語文教學中的精華內容,集形式之美、內涵之美、語言之美等眾多美育因素于一體;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語文詩歌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能夠讓學生領會這種詩歌之美,并將這種詩歌之美運用到自己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當中。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我們教師要積極提升自己的詩歌素養,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讓學生喜愛詩歌,主動探究詩歌特征,在學生自己的不斷探索中追尋詩歌學習的最高境界。

一、吟詠詩歌是開啟理解詩歌大門的金鑰匙

某些古詩的主題理解起來比較晦澀,而現代詩的理解則相對容易得多,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詩,不管是主題明晰還是主題晦澀的詩,諸多教育工作者都主張將吟詠詩歌作為理解詩歌魅力的第一步。但在具體的詩歌教學過程中,筆者發覺其中存在著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有的教師一上來就讓學生背誦、默寫,進而反復背誦,反復默寫,將詩歌本身的魅力消磨殆盡,極度扼殺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筆者主張在吟詠詩歌的時候,首先要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用心領悟詩歌的特色與內涵,即使是不易理解的詩歌,我們也要盡量在班級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吻合詩歌主題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對詩歌的本質有一個質的把握。

二、深入了解作者性情與時代特征

詩詞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抒發自己情感的工具,那么必然有著其鮮明的主體性和時代性。因而,在詩詞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詩詞內容,必然要去研究作者、時代背景,即“知人論世”。這方面很多教學者都論述過,故而這里不再詳細論證。對于學生來講,對著名的作者生平經歷,常見的歷史時期如六朝、南宋等要有一定的認識。以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為例,下設第一道題目為: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如果學生對柳宗元沒有必要的常識積累,在解答題目時必然會失分。注釋中在交代宗一時,這樣寫到:“柳宗元的從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其實這里已經隱性地在交代柳宗元當時在柳州。提到柳州,對柳宗元熟悉的學生馬上就能想到他是被貶柳州,遠離家鄉,自然也就有了報國無門的感慨。因而,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提醒學生必要知識的積累要到位,這也是一種素養的培養。

三、了解作者新穎的立意及這種立意的用意

在目前的詩歌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像分析記敘文一樣將詩歌肢解得支離破碎,極大地破壞了詩歌本身的魅力與美感。筆者強調在詩歌教學中要能夠以大聲朗誦為龍頭,引領學生經過多種教學方式領悟詩歌新穎的立意與這種立意的用意。譬如在講授余光中的《鄉愁》時,我們不應把詩歌分成幾個小節,不應讓學生尋找詩歌中的時間順序與具體意象,我們應當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氛圍中能夠反復朗讀,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和同班同學的交流,自然能夠意識到文章由普通的思鄉之情上升到了愛國之情,上升到了盼望祖國統一的高度。而作者是通過一系列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為載體來流露這種深沉的家國之思的。最后我們還可以拿來席慕容的《鄉愁》做比較,讓學生體會同樣的思念,既可以像席慕容那樣通過幾個畫面來表達,也可以像余光中那樣通過具體的意象來加以表現。

四、弄懂詩歌中意象的意義

只有弄懂詩歌中意象的意義,尤其是那些特殊、經典意象的意義,才可理解選用意象之下的情感。因而,在詩歌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去積累一些常見典型意象的象征意義。以方干的《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為例:“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涼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下設題目中有這樣一題:頷聯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蘊含了什么樣的感慨?學生在答題中主要障礙在第二問,很多學生只會答到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蟬鳴叫著,飛向別的樹枝,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的孤獨、凄涼。而給出的參考答案則為:表達了懷才不遇、雖自視清高、脫俗卻又無可奈何的感慨。比照兩個答案,學生明顯的短處在于對情感把握不到位。究其原因是沒有理解頷聯中“蟬”“鶴”兩個意象。這兩個意象象征著清高、脫俗、隱逸。一旦理解了這兩個意象,問題就迎刃而解。尤其是托物言志詩中的物象,一旦“泡”開了,思想內容就可以把握到位了。故而,意象的積累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有這方面的意識。

五、透過字句,領悟詩中所蘊涵的哲理性

第11篇

古詩詞在我國古典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從詩經到楚辭,魏晉隋唐千年文明,積累了大量文人墨客一致認可,心照不宣的經典意象。所謂意象,就是意和象, 象指一切具有物理形態的客觀存在物,包括視覺不可見的物質和人自身的一切外在表現,如聲音、風和人的情態行為等。意指詩人主觀的一切意識活動,如感情、志向、認識、幻覺等。象中寄托隱含了意。

比如 “梅”,由于古代詩人反復的運用,這一意象已經固定地帶上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及婚嫁有關。月能思鄉,星可傳恨,水喻愁多;松喻堅貞,荷、蘭喻高潔,菊喻隱逸,竹多勁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的人,[鳥、鳳凰喻忠誠的賢士,賈生、屈原多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等。

正因為這樣一些意象的存在,中國詩詞得以形成了其含蓄雋永的特色。即使到了現在,一聽到某些經典的意象,也能讓我們迅速的引起共鳴。

一首詩歌中往往不只一個意象,彼此聯系的幾個經典意象堆疊,雖不言情,滿滿情意卻溢出文字撲面而來,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中的意象有: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常見意象的選擇有兩種情況:

第一是借助于文化、文學傳統。文化傳統既是在民族文化和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漸積淀了人民或作家的某種共同認識的事物,對這些象中所隱含的意,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已有了固定的理解,這類意象稱為固定意象或民族意象。

其中一類為民族傳統節日和民俗生活中約定俗成的。不同的節日慶賀內容不同,代表了節日習俗的各類物件兒也可以成為抒發節日情感的意象。元宵佳節的燈會和熱氣騰騰的元宵成為其不用多言的代表,似乎天生就帶著熱鬧歡騰的意味。也就常常成為詩人筆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或表達歡欣喜悅之情,或襯以悵然寂寞之感,時時可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短短數字,勾勒出一幅見之不忘的燈會景致,透著濃濃的美好易逝的感傷。

當然這里不只使用了燈會,也提到了元日,直接以節日入詩的作品也絕對不在少數,我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直接點出重陽節以抒發“獨在異鄉”時對故鄉親人加倍的思念。一個獨特的,被寄予了獨特情感的日子,也就成為一個獨特的意象。

民俗生活中的約定俗成也是此類意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賀鑄的《鷓鴣天》中“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鴛鴦,舊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墳,空空的睡榻,凄惻的風雨,伴著詩人“何事不同歸”的詰問,無須多言,已經將滿腔的哀戚之情表達出來了。

用典在詩歌中的運用及其常見,比如南浦一詞多見于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 《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的一個專名了。 自南朝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當語言經過無數詩人的提煉、加工和創造,除了本身原來的意義之外,還帶著使之詩化的各種情感和韻味,這些情感和韻味就可以稱作情韻義了。如“燕”的意象 。燕相當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晏殊的《破陣子》中“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這里的“燕”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這里的“燕”,表現春天逝去,詩人傷感無限之情。而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中,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征,展示了詞人夢覺酒醒后凄寂惆悵的心境和對感懷對象的相思之情。

第二是借助于漢字音形義獨有的特點,利用諧音、多義構成意象。在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漢字音形義的獨有特點成為創造意象的獨特手法,這在世界文學遺產中是絕無僅有的事實。通俗來說,這是一種雙關手法。

諧音的運用在南朝樂府民歌中大量體現。如《西洲曲》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與“憐”同音,“種子”的“子”與敬稱的“子”同音,“蓮子”含義是“愛你”,“蓮心”的含義是“愛心”。“青”與“清”諧音,“蓮子青如水”的含義是愛你之心像水一樣清純凈潔。短短一句話,多處用到諧音,不僅音韻和諧,而且表達出作者豐富多樣的情感

李煜《虞美人》有“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句子,“顏”是多義詞,“朱顏改”外意是宮殿閣樓的紅漆顏色凋落,內含是詞人的紅潤臉色已變得憔悴之意,抒發江山易主,人事已非的傷感。這利用了古漢語中絕大多數詞是多義詞,各個意義之間又有所聯系的特點,巧妙的構成了多義的意象。

還有的意象,尤其是借用象征手法而來的意象,往往不只是為詩歌結構的構建,還含有政治的感慨。阮籍《詠懷》中“西方有佳人”一首,以不能與佳人交接象征理想不能實現,佳人這一意象在這里就按指了政治理想;再如李白的《古風》中“美人出南國”,“桃李生東園”同樣有其政治理想的表現。

第12篇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使學生作文文辭華美精致,必然要在遣詞、造句、語言風格等方面多下功夫。我國的唐詩、宋詞、元曲等代表民族文學精華的篇章可以直接被學生借鑒到作文中來,讓自己的作品遣詞文雅、生動、精煉,這樣無疑會使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我們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的精品中學習錘煉語言的方法。比如用詞簡練精準可以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形容詞動用,精煉地表達了春天到來,江南一派生機盎然的動態過程;“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熱鬧景象;再比如在學習王昌齡的《送魏二》“江風引雨入舟涼”時,不僅僅要分析“涼”字的作用,還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借鑒表達情感時可以運用感官詞……學會了這些詞語和方法學生在書面表達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多用書面語,這樣就可以使W生作文精煉、生動、文雅。

造句也是一樣,如果能從傳統文化精品中學會句式的多變、手法的多樣,就能使平直的陳述具有更多的況味。傳統文學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比如《蜀道難》在寫到蜀道之高時連用三個感嘆,一開篇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高不可攀的巍峨形象,“難于上青天”運用比喻,層層推進地為我們講述蜀道之難;《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說服秦穆公就用了反問“夫晉,何厭之有”,既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又具有強調作用;再比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論證艱難困苦也會促使人努力成就自我,就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極具氣勢……學會了這些句式的變換、語氣的多樣、手法的豐富,學生在作文時語言將不再單一死板,說服力也會增強。

二、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近年來考場作文多以議論為體,議論文寫作除要求觀點明確、思路清晰之外,論證方法的多樣是使議論更精彩的不二法寶。如果議論方法單一,語言直白粗糙,再好的觀點,再深刻的見解都難以被讀者接受和認同。所以我們老師就需要在傳統文化的精品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使學生的論證能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1.學習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講道理,運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講得更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曹操在《龜雖壽》中就用了這種論證方法來闡釋自己的宏圖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例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開篇就用了比喻論證“王好戰,請以戰喻”,用戰爭做比喻,投梁惠王之所好,既吸引了他的興趣,又深入淺出地為之闡釋了“鄰國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少”的原因。這種比喻論證既可以說明道理,闡釋觀點,又生動形象,容易讓人接受。如果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借鑒古詩文中的比喻論證,無疑會使文章增色不少,又可見出寫作者發散思維能力的高超。

2.借鑒假設論證

假設論證是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講出來,使得人們信服。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如果所舉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如果所舉例子是反面的,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在我們所學習的傳統文化篇章中就有不少是運用假設法的經典。比如:漢代樂府名篇《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此詩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做假設,以此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讓人驚嘆;《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用了三個假設“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若不闕秦”,多次運用假設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勸說方式,會極大地加強說服的效果;而杜牧的《赤壁》更是運用假設成就了千古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不僅將硝煙彌漫的戰爭寫的含蓄蘊藉,也引發無數后人的思考與想象。

3.使用因果論證

因果論證就是在先設定結果的基礎上,分析產生這一結果的直接或間接原因,這原因就是所要證明的觀點。《過秦論》中的這樣一段文字“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使用了因果論證法,發人深省,極具震撼人心的說服力……”往往對原因的進一步追問,總是更能牽動讀者的心靈,所以如果我們能在學習這些經典篇章時領會研習,并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這些論證方法,必會使自己的文章可愛而靈動。

4.運用類比和對比論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巴楚县| 长沙市| 新昌县| 凯里市| 泉州市| 南涧| 溆浦县| 北流市| 舟山市| 新昌县| 炎陵县| 曲周县| 邯郸县| 新泰市| 彭水| 乐亭县| 宝清县| 沾化县| 南充市| 湄潭县| 修文县| 灵台县| 同德县| 青海省| 房山区| 卢龙县| 剑河县| 庆阳市| 游戏| 焉耆| 宿迁市| 门头沟区| 原平市| 凤庆县| 宣威市| 滨州市| 永昌县| 西华县| 怀宁县| 德安县|